时间:2023-08-17 17:52: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皮肤管理基本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是符合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为受试对象(排除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合并感染、酮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其中,男5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0.2+11.5)岁,平均空腹血糖(9.37+3.46),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13.57+5.85)。受试者均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2 实施健康教育方法。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制定糖尿病教育计划、内容。首先培训小组成员,对受试者分别天教育前、培训结束(2周)时以相同试题进行测试、评分,以测评教育培训的效果。
1.3 健康教育形式。(1)集体讲解和讨论。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2)单独指导。解答患者的提问,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血糖仪的使用等。(3)健康教育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了图文并茂的糖尿病知识小手册,每周黑板报,鼓励患者自学。
1.4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分型及临床表现;糖尿病治疗的目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并发症的防治及皮肤、足部护理、心理卫生指导等。
1.5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1)糖尿病知识水平测试。适用自行设计的试题共12题,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危害、检查、治疗、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分为三级:回答正确1分,部分正确0。5分,不正确0分,满分12分。(2)依从性评价。观察记录受试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自学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进行自我皮肤、足部检查护理情况。(3)记录受试者健康教育培训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小于。005为羞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健康教育培训前后知识评分情况,见表1、2
表1 105例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知识评分情况例(%)
总评分 教育前 教育后
优(≥10分) 5(4.8) 45(42.9)
良(<9.9分) 8(7.6) 37(35.2)
差(<5分) 92(87.6) 23(21.9)
表2 105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各项内容评分(_X±SD)
教育内容
(题目数) 教育前 教育后 t值 p
基本知识(2) 0.34±0.20 0.99±0.23 21.26 <0.01
危险性知识(1) 0.20±0.11 0.47±0.21 2.70 <0.01
治疗知识(5) 0.83±0.37 3.71±0.31 29.67 <0.01
检查处理知识(1) 0.28±0.19 0.85±0.24 9.50 <0.01
并发症预防知识(3) 0.70±0.23 1.81±0.31 13.88 <0.01
总分 3.40±0.26 7.82±0.25 20.86 <0.01
2.3 健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情况,见表3。
表3 105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依从性的变化例(%)
依从性表现 教育前 教育后
按时服药
(或注射胰岛素) 26(24.8) 105(100.0)
自我监测血糖 10(9.5) 90(85.7)
自我皮肤、足部护理 5(4.8) 71(67.6)
2.4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糖、体重变化,见表4。
表4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血糖、体重变化
时间 空腹血糖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体重
(_X±SD)
教育前 9.37±0.34 13.57±5.85 68..54±1.0
教育后 7.17±0.62 10.92±1.27 64.54±1.50
3 讨论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院近一年来共收治糖尿病病人132例,男性72例、女性60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在35~84岁之间,病程为1~20年。
2 教育方法
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中有针对性指导;个别病例逐项指导;定期举行小讲课,并让治疗效果好、操作技能强的患者做经验交流示范;通过黑板报、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等图文并茂的质料指导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于刚出院的病人医护人员定期电话咨询。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什么是糖尿病,遗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的症状,血糖控制标准,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等。
3.2 心理指导:糖尿病患者患病后普遍存在精神抑郁、心情不畅,这种心态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指导十分重要。[1]强化病人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缓解负性情绪的影响,掌握自我护理的基本技能,提高治疗、康复与护理的依从性。在基本知识教育中,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以防治的疾病,提高患者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手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让患者理解合适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根据饮食治疗的法则,以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体重、活动强度、生长发育等情况制定总热量。总热量的标准以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按碳水化合物占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占15%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0.8-1.2克,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克,血尿素氮升高应限制在0.6克,蛋白质应至少三分之一来自动物蛋白;脂肪占25%的比例提供合理饮食。合理安排各餐次热量分配,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的需要进行安排。如不用药的患者可采取早餐1/5,中餐2/5,晚餐2/5分配模式;病情稳定者可采取早中晚餐各1/3分配模式;对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且病情有波动的患者, 每天进餐5-6次,从3次正餐中匀出25-50克主食作为加餐用。发放各种食品热量等量交换表、饮食食谱举例表,以便患者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嗜好选择与交换食物。督促患者进行饮食治疗,按时、按点、按量规律饮食。
3.4 运动治疗:告知患者运动的益处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中度高血压、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情况、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等作用。所有病人在制定运动计划前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并与医生共同制定。告知运动时间的选择、步骤及注意事项。
3.5 药物治疗:使患者明白与了解所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作用,副作用,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可擅自换药或停药。同时防止患者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告知胰岛素的种类,正确使用胰岛素笔,进餐时间,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保存方法等。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病人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密切相关[2]。因此,在进行教育时需争取病人家属的支持,使其督促、提醒病人服药,以提高病人对长期依从治疗的能力信心。
3.6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血糖的检查是最理想的。监测频率取决于治疗方法、治疗的目标、病情和个人的经济条件。监测时间:每餐前后2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空腹高血糖,应检测夜间的血糖 。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不稳定的病人或患其他急性病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良好控制。通过血糖监测来调整患者的药物的用量,用事实来教育患者,使其自觉地配合治疗。
3.7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
3.7.1 低血糖基本知识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低血糖的症状,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是如何发生的及其诱因,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现有低血糖反应的时候急救措施,并发放低血糖急救卡片。
3.7.2 预防感染 :糖尿病病人由于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多种感染,如口腔、皮肤、肺部、足部及尿路感染,且不易愈合,因此预防感染发生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一环。保持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预防口腔炎或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外伤;特别要注意足部的保护,每天检查双足1次,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末梢血液循环,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压疮发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时更换内衣、内裤,衣服要宽松舒适,避免不良刺激;保持二便通畅,以免诱发视网膜剥离和心脑血管意外;强调坚持有效降压、调脂、抗凝、扩血管、戒烟等治疗对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性。
4 糖尿病患者的复查项目与复查周期
告知患者糖尿病的检查项目及意义。以便尽早防治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5 预防意外发生
教导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6 结果
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获得了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糖尿病的治疗除药物外更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长期的血糖监测。90%的病人熟练掌握,8%的病人基本掌握,2%的病人略差。和实施健康教育前比较效果十分明显。
7 体会
通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缩短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患者传授了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让患者参与自己的护理计划,落实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深入了解糖尿病知识,保持乐观情绪,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提高了自我保健力;减少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促使护理人员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与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服务。总之,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孙兆丽,赵婷婷,郎素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疏导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A):5051.
[2] 陈亚梅,黄金.社会支持与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C):205206.
1.1 充分认识院内感染的危害
1.1.1 认识院内感染对患者的危害医院既是诊治疾病和患者康复的场所,同时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广泛活动和集中的地方,如医院内感染管理不善则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l9世纪的俄国外科医师皮罗果夫曾说过“从多年实践可以大胆断定,大部分患者不是由于掼伤本身,而是由于医院感染而死亡”。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尚未认识到伤口的化脓感染甚至败血症,外科手术感染病死率高达70%,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和消毒隔离技术被重视,医学界在控制感染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1.1.2 认识医院感染对护士自身的危害护士在一些护理操作中如未进行有效防护,可造成自身的感染。有报道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1.5%。针刺伤还可以导致艾滋病、丙肝、伤口感染等。就以2003年春季流行的SARS来讲,疫情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措施,致使大批医护人员遭受感染而倒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1.3 认识院内感染造成的社会危害院内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影响着医疗安全,甚至对医院的声誉造成损害,院内感染还使平均住院费用增加,加重了社会负担。如果在医院内造成医院感染的流行或暴发则危害性更大,后果更严重。
1.2 树立“双向防护”意识树立“双向防护”意识就必须建立标准预防的概念,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均需进行隔离。
2 学习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1学习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或传播递质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护士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如: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器具必须消毒等等。
2.2 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洗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洗手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医院各项诊疗活动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密切,因而护士手上也最容易沾染大量细菌,所以必须强调勤洗手而且要认真洗手。必须掌握洗手和手消毒的指征,洗手按六步法进行,整个揉搓时间不少于15 s,用流动水冲净,洗手的肥皂要注意保持干燥;手消毒按要求进行刷手或使用快速消毒剂消毒手。
2.2.2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护士必须树立无菌观念,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预防医源性感染。
2.2.3 隔离将处于传染期内的患者、可疑传染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患者分开,或将感染者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之为隔离。按照标准预防的观念,对不同疾病实行不同隔离,并根据不同隔离措施的要求戴口罩、手套甚至眼罩进行双向防护。
2.2.4 清洁清洁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无生命物体上污染的有害微生物达到安全水平以便安全的操作。护士必须在各项操作中随时注意区分清洁与污染,对室内空气要经常进行通风,对医疗器械要注意用后及时进行彻底清洁,要认识到前期的彻底清洁工作是后期消毒灭菌成功的重要保证。
3 认真执行预防院内感染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3.1 院内感染管理在我国虽然只有近20年历史,但发展非常快,自2000年以来卫生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原有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护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都经过修订和完善。护士在工作中应熟练并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法规要求和本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之余可翻阅有关医院感染书刊杂志,以“慎独”的精神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始终贯彻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2落实外科护理管理措施
2.1严格消毒:消毒、灭菌是切断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严格消毒医疗用品。对常用的消毒液、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建立行之有效的消毒、灭菌和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对不合格的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在配置药物、各种注射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学习消毒、灭菌相关进展。
2.2减少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明显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因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为细菌的侵入打开了门户,极易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有报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再次是泌尿道插管。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污染了用于患者的药品及器械,皮肤消毒不严格,输液反应等引起伤口及穿刺部位的感染都与护理操作不当有关。尽量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为患者做治疗、护理的器械要求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器械物品应及时清洗、消毒或灭菌,定期更换和保养,做好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
2.3严格洗手制度: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经,而洗手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简单却最有效的环节。护士每项操作前后或接触患者前后均要认真洗手。护理人员应自觉养成洗手和手消毒的习惯,掌握并严格执行洗手方法,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2.4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做好手术前患者皮肤的准备,手术前1d洗澡或擦澡,备皮时注意所有物品的消毒,皮肤准备区符合手术要求,器械护士注意外科手消毒,口罩盖住口鼻,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后伤口的护理,护理手术切口前后必须按规定洗手,换药器械和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换药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2010年3~6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1550名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年龄18~53岁,副主任护师2%、主管护师22.4%、护师30.1%、护士45.5%。问卷设计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结合美国CDC 2002年《医疗机构手部卫生指南》中的洗手指征并参考相关文献[3],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洗手指征,手卫生行为方式、相关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掌握情况。先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问卷稍作修改后,正式开始现场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550份,回收1491份,有效问卷1491份,回收率96.2%,有效率100%。
结果
在所调查1491名护理人员中,有91.7%的人参加过手卫生知识培训,在手部卫生知识测试中,护理人员对洗手指征知晓率较高,但各指征下洗手执行率则较低。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后洗手执行率51.40%,直接接触患者前洗手执行率仅21.76%。见表1。
对手卫生知识和手消毒基本知识了解情况有99.79%的护理人员能正确回答“正确洗手既保护患者又保护自己”。见表2。
不同科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及接触患者直接范围后的手卫生执行率均以血液科最高,分别为68.4%、72.7%及94.2%(P均=0.000);接触患者后以内科监护室及血液科的手卫生执行率最高86.5%及82.9%(P=0.000)。接触血液或体液后的洗手执行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虽然手卫生指征掌握较好,但执行上情况不容乐观。在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后,直接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等洗手指征条件下洗手执行率均比较低,说明护理人员对保护患者的意识不强。在观察中发现,护士在进行同类型的无菌操作时,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往往忽略两个患者之间洗手,可能为导致直接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洗手率很低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也有类似情况[4]。
近年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硬件设施相对较为完善,被问及对医院的洗手设备是否满意的问题上,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问卷总和达100%,故不存在设备限制手卫生实施的可能性。但是在被问及洗手持续时间、洗手方式、关水龙头等问题时,61.1%的被访者表示洗手时间10~30秒,有14.8%甚至<5秒;洗手方式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的仅3.4%,101份表示看心情(49.8%),95份则表示从不按照六步洗手法(46.8%)。但被调查者中没有未听说过“七步洗手法”的情况。洗手后有27.6%的被访者表示直接用洗干净的手关水龙头。
手卫生依从性问卷调查结果与现场实际观察得到的结果基本相符50%~60%,稍高于国内外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结果显示的30%~50%。这和各家医院近2年来反复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分不开。
调查发现,大多数医院医疗资源紧缺,患者流量大,护理人员少,很难做到护理人员每接触一个患者洗1次手。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还需多方面努力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熊薇,赖晓泉,徐敏.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的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3):276.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6-01
随着社会及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外科手术量也迅速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而护士的编制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这就大大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难度和风险,我院是一所Ⅱ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编制不足,手术量逐年大幅上升,病区护士与手术护士在病人交接中出现了一些缺陷,现将我们针对缺陷采取的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缺陷
1.1术前准备不充分
1.1.1护士准备不充分病区护士对手术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缺乏,宣教的方法及内容不到位,仅通知病人禁食禁饮。手术护士未进行术前访谈。
1.1.2病人准备不充分对疾病知识认识不足,未掌握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如禁食禁饮的目的。
2.术前交接不到位
因护士配制不足,无病区护士护送病人入手术室,未与手术护士进行病人交接,导致手术护士对病人情况掌握不足。手术部位交接不清,医生记录病历常出现左右错误,如不进行交接易发生手术部位的错误。
3.术后交接不到位
未进行护士与护士交接,由麻醉师或实习生交接出现了以下情况。
3.1交接时间存在时间差,手术护士记录时间为出手术室时间,术后病人到放射科检查或途中等待电梯时间长,而病区护士记录为与交接人交接的时间,易造成法律漏洞。
3.2病人离开手术室至病房途中由于无护士陪送因喉头水肿出现呼吸道症状导致抢救不及时。
3.3病人皮肤出现压疮由于未进行病人交接,手术护士对病人皮肤情况不了解,因手术时间长,病人长时间处于一个卧位,手术护士未对病人骨突部位皮肤进行保护导致皮肤破损。
3.4病人各种管道交接不清因无护士与护士的交接,病区护士对一些新技术知识缺乏导致对一些对管道的作用,使用方法不了解。如新开展的静脉麻醉泵的使用,病区护士误认为手术室错将麻醉泵接入了静脉管,同时对其使用方法不了解,对拔管的时间不清楚。留置导尿病人出现包皮嵌顿等。
3.5术后治疗交接不清如病人术中余液及余血交接不清,病房护士发现深静脉置管出现漏液及余液有质量问题无法循证。护送者将病人余血放于担架上或床头柜下,导致病区护士未及时为病人输血造成血液过期,延误了病人的治疗,造成病人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医疗纠纷。
4.外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安全管理是护士长的首要任务。
针对医疗纠纷的敏感性,抓好护理安全,强化法律意识是确保病人权益,优化服务质量的需要。[1]我们对所出现的缺陷进行了以下管理。
4.1抓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①法律知识培训。②相关制度培训: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临床操作规范制度;③邀请医生及麻醉师进行新技术、新业务、新仪器使用知识的培训,并及时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④加强基本功训练,抓好再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经验,掌握相关护理要点。⑤专科护理知识培训:按照临床路径制定相关手术的护理路径,内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知识(了解病人的压力源,如与疾病、环境、手术相关的压力源)[2];专科术前指导基本知识;专科手术术前准备的内容及要求;术后观察要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对策;术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
4.2抓落实
①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树立风险和安全观念,依法,依程序执业,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3]重点抓好岗位责任落实,强调操作规范及细致观察,经常检查,不断总结及完善,反复强化,让护士时刻用规范约束自己,严格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②抽年资高职称高的护士担任临床护士,使她们的经验得已更好的发挥。③按标准做好术前指导,术前准备及病人的护理标识。④手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入病区进行术前访视。⑤检查落实责任护士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制度。
4.3抓护理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人员,保证护士编制不低于卫生部规定的0.4:1的人床比,抓好人才培养,对新聘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小结:社会需求的增加.呼唤全程优质的护理,我们应当针对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抓好组织分工,抓好制度落实;针对创伤急救和手术救治的紧迫性,抓好专科训练;针对心理反应的突发性做好护患沟通;针对外科治疗的协作性,抓好科间配合;以病人为中心,搞好医护、麻护、护护之间的协作,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督促,做好交接,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4]
参考文献
[1]宋玲.强化护士法律意识.规范护士行为.西南国防医药2010.01:77-78.
[2]樊晋.石敏.外科护理发展趋势及管理新思路.西南国防医药2010.01:75-77.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10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患者中90%以上均属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而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社区护理占有相当比重。我院于1996年在当地三等甲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辐射至周围的6个街道34个社区,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此,作者对在社区护理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育对象
以纳入我院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的6个街道34个社区的所有居民为基础教育对象;区域内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为教育对象。71例患者中男32例,女39例,平均年龄47.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31例,高中及以上者40例。
1.2 教育方法
在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个不同层面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1 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 依靠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在社区内开设健康教育课题和糖尿病义诊活动.设立糖尿病知识宣传栏,通过播放录像、举行居民座谈会、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社区居民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了解,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时参加健康体检,以便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
1.2.2 家庭层面的健康教育 由于糖尿病病因具有包括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多源性,所以糖尿病家庭不仅有患者,而且存在高危人群。我们通过对家庭功能、生活习惯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糖尿病认知程度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健康教育计划,以座谈、多媒体以及书面材料等形式提供糖尿病预防及控制的相关知识,改变家庭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建立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有效支持系统。
1.2.3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而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过程中,情绪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全科护士通过家庭访问,与患者建立伙伴式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心态平稳,以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鼓励患者参加糖尿病联谊会,并交流在饮食、健康锻炼及控制血糖、血压方面的经验和教训。(2)饮食治疗指导。内容包括介绍糖尿病饮食以及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及家属食物估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劳动强度决定患者每天标准的理想热量,其中体重的界定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年4月提出的标准,劳动强度的划分采用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分级标准。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共同制订患者的膳食标准和膳食结构。根据目前国际上推荐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糖尿病饮食,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0%,脂肪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提倡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如糙米、面、蔬菜等,鼓励及督促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定餐,忌吃甜食。建议患者减少在外就餐,加强在外就餐时科学进餐的指导。(3)药物治疗指导。对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注意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定期去医院或由护士上门测定血糖。对有条件者,可帮助选择血糖仪,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让患者对血糖值做记录,以了解血糖值波动范围,血糖过高或过低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教会其自我注射或家庭成员协助注射的方法,妥善贮存药品,掌握注射时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正确计算注射量,避免低血糖发生,并教会低血糖的自救方法。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更不可随意停药。指导患者在治疗中加强参与意识,以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4)运动治疗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协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保健操、球类。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使患者乐于接受并能持之以恒。有条件者运动前测量血糖,若血糖过高则不宜进行运动。患者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上面注明家庭地址和电话,以便发生意外时能与其家人联系。(5)糖尿病足防治指导。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应用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症状表现以及危害,以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通过讲解和演示,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足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每天检查双足,经常检查鞋子内有无异物和粗糙不平;保持足部清洁,鞋袜要宽松,不要赤足走路,不要过分剪除足部胼胝,或涂刺激性药物;剪趾甲时要小心,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定期去医院检查双足,若出现局部皮肤问题,如鸡眼、甲沟炎、胼胝等应由医生处理。建议患者戒烟。
2 结果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措施⑴母乳喂养具有提高儿童智商、情商、增强抗病能力、促进产妇康复,且母乳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等诸多优点。因此,产妇分娩后若无特殊禁忌症,都提倡母乳喂养,我院作为二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着辖区内近20万妇女、儿童的健康管理和每年近3000例的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在2002年就被授予“爱婴医院”称号,十多年来,我们实施母婴同室,努力践行《母乳喂养十条规定》、《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标准》,母乳喂养率达到96%,为妇女儿童的健康促进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向各位同仁介绍如下:
1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
1.1、利用新闻媒体投放健康公益宣传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使广大民众切实认识到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食品,实施母乳喂养是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键举措。
1.2、对初次产检的年轻准妈妈、准爸爸们宣讲母乳喂养的好处,除对婴儿有利外,也有助于产后子宫恢复、降低母亲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解除母乳喂养影响工作、交往、外形等顾虑,在心理上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
1.3、在孕期检查中,发现有影响母乳喂养疾病嘱其及时、积极治疗,对凹陷者,指导孕妇定期清洁、牵拉,进行伸展练习:方法:①用两根拇指缓缓拉开两侧的皮肤,通过牵动皮下组织达到让外突的目的,操作各分5组,共5分钟左右,最后轻拉数次。②抽吸:采用两个10毫升注射器,其中一副剔除活塞,罩与内陷,两个注射器采用橡皮管连接,使用前煮沸消毒,轻轻抽吸使突起,抽吸状态小于5分钟。一般在临产前都能恢复到正常位置。
1.4、定期开办孕产妇学校,通过播放视频短片,交给产妇及其家属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如“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的哺乳姿势;“三早”―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黄色初乳的重要性,拼弃陋习;在怀孕6个月左右,每天以热毛巾揉擦两次,擦油,以提高皮肤的柔韧性。
1.5、加强基层妇幼专干、产科医生有关母乳喂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使边远地区的每一位孕产妇都能得到母乳喂养知识、技能的指导。
2产妇分娩后及时指导、协助实施母乳喂养
2.1、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在产后30分钟内,由助产士协助进行新生儿与母亲的皮肤接触和吸吮,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返回病房后,责任护士立即进行母乳喂养的技巧指导,解答产妇的疑难问题。
剖宫产返回病区的产妇,在、各种管道安置妥当后,就可以抱起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和吸吮,病情许可时,可将新生儿放在母亲旁边,让母亲可以深情注视和抚摸自己的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会有助于乳汁分泌。
剖宫产手术后的第二天,由有经验的护士查房,评估产妇饮食、休息、睡眠、喂养 情况,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指导孕妇合理膳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使所有产妇在出院前能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促进乳汁分泌:让婴儿多吸吮,产妇保持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境、多食汤汁类食物等。
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2 特别是剖宫产和侧切助娩的产妇会因为的限制认为母乳喂养的时机不成熟,通过加强指导、宣教、采用侧卧位和坐位哺乳,尽可能使产妇舒适,告诉产妇这并不影响切口愈合,反而因婴儿吸吮刺激、母子之间愉快的情感接触会促进子宫复旧。
2.3疼痛 因切口疼痛和产后宫缩痛会有很多产妇有抵触情绪,这时适宜的、合理的解释很重要,因吸吮刺激可使产后出血减少。
2.4凹陷 会因婴儿含接困难使产妇失去哺乳信心,应指导产妇正确牵拉,引起排乳反射,等不再回缩时立即让新生儿吸吮,实在不行,也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2.5皲裂 产妇会因为吸吮疼痛而拒绝喂养,指导产妇尽量不用肥皂等碱性清洁剂清洗,哺乳前热敷3-5分钟,再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哺乳时先吸皲裂轻的一侧,哺乳后用蓖麻油铋糊剂涂皲裂处,下次哺乳前洗净。严重者也可吸奶器洗出乳汁喂养,使休息而有利于愈合。
2.6肿胀 由于产妇对正确的授乳方法掌握不够或没做到按需哺乳,使乳汁过度淤积,因疼痛而不敢给婴儿哺乳,造成发热、乳腺炎,指导产妇增加哺乳次数,热敷后按摩,佩戴合适的胸罩,利于固定和改善循环,仍不能缓解者,联系产后康复中心,利用专业的手法和专门的仪器解决积乳问题。
2.7母乳喂养困难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缺乏哺乳技巧;产后伤口疼痛;产后1-2天泌乳少,产妇信心不足。而这三个原因都是没能得到医务人员的有效支持。国际助产士学会在2005年的国际会议中就提出:产科保健人员在妇女怀孕至产褥期提供整个的时期照顾是非常必要的⑵。
3.充分发挥产后康复这一特色专科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3.1对乳量少的产妇,通过催乳治疗仪进行物理治疗再辅饮食调理,获得了很好效果。
3.2对肿胀的产妇,通过专业的手法按摩及热敷,再用仪器进行乳腺管疏通的物理治疗,很快就会解除产妇痛苦。
3.3对年轻爱美的产妇,可进行后期的提升、形体再造、会阴紧缩等特色服务,
4.出院指导及随访
4.1产妇出院时,继续进行母乳喂养必要性的宣教,对极少数泌乳量少,无法满足婴儿食量的产妇,嘱其不要放弃母乳喂养,每次先吸母乳,不足时再以代乳品补充。坚持:“只要有母乳就要利用它的原则。”
4.2将出院后的产妇档案转给辖区内的妇幼专干和产科医生,由她们进行后续的服务、指导。
4.3我院的基层保健科工作人员会在产后42天、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并预约进行婴儿生长发育指标的监测和记录。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093-01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占90%以上[1]。66%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断发展下,最终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调整血糖。所以,正确详细了解胰岛素的控病作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更有必要学会自己使用胰岛素泵。现在,世界范围内正广泛地使用胰岛素泵这一先进的糖尿病强化治疗方式[2]。它可以24 h适量释放胰岛素,持续把各时段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6~75岁,病史4~13年。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服用降糖药及常规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血糖不稳定。
1.2 方法
应用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1.3护理
1.3.1 胰岛素泵置入前的护理
1.3.1.1注射胰岛素的适应证①有严重的高血糖症状。②尿酮体阳性。③有严重的并发症。④原发或继发的口服降糖药失效等情况。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指导,让患者了解应用胰岛素的相关知识。
1.3.1.2使用胰岛素泵注意事项在患者24 h停用其他中、长效胰岛素的前提下装泵。应用泵用短效胰岛素,胰岛素使用前应从冰箱内取出,放在室温下6 h后使用。
1.3.1.3个人卫生护理装泵前要求患者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正确消毒,防止置管部位发生感染。
1.3.1.4 心理护理使用胰岛素泵时,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其基本知识、治疗方法、目的、意义及其安全性、优越性,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使患者情绪稳定,以消除疑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使之配合治疗,建立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态度。
1.3.2 置泵后的护理
1.3.2.1 详细地对患者讲解和示范胰岛素泵的主要结构,识别报警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储药器的更换,各项设定的操作,转换运动模式,如何输注追加胰岛素等。通过练习与指导,让患者真正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1.3.2.2 装泵使用后3~4 d,严格准确地监测患者餐后2 h、睡前、零点及凌晨3点的血糖水平,以供医生对患者及时完善治疗方案,调整胰岛素的基础率和追加剂量。
1.3.2.3 在胰岛素泵使用的初期,要尽量限制患者活动量,以免影响胰岛素输注基础率。尽可能保持患者在入院期间的饮食与日常饮食一致,以使医生提供患者出院后也适合的基础率和餐前追加剂量。
1.3.2.4 对于应用胰岛素泵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和治疗中的意外,要及时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比如说输注装置滴漏,导管式针头的阻塞,储药器走空,电池无电等;一旦发现意外,应及时处理,以免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同时更要提醒患者经常检查泵运行情况与功能,患者还必须学会自我皮下注射胰岛素技术,以防万一泵停止工作或发生DK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临时自我治疗。
1.3.2.5 泵使用期间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每日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出血,每7~10天按无菌要求更换一次穿刺部位,并学会正确的消毒方法。
2 结果
42例2型糖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平均空腹血糖从治疗前的15.8~18.1 mmol/L平均下降至5.2~8.6 mmol/L,餐后2 h血糖为6.5~12.3 mmol/L,有效地稳定了血糖,阻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3 讨论
胰岛素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选择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通过全方位的系统护理,使患者学会了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和饮食控制,学会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知识,保证了这种新方法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3],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茂宏,王筱敏,李大年.护理医学问答(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66.
[2]Jaremko J,Rorstad O.Advances toward the implantable artificial pancreas for treatment of diabetes [J]. Diabetes Care,1998,21(3):444.
[3]马学毅,贺康年.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1):19-21.
[4]李明霞,张洪兰,马丰庆.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164.
资料与方法
病人来源:随机抽取2004年1月~2005年12月静脉注射外渗病人;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40例,高热病人30例;注射部位均为右手背静脉,注射器针头7号,男30例,女40例。分成A组采用冷敷的20例,B组采用热敷的15例,C组采用中药15例,D组为对照组20例,各组年龄30~50岁;男30例,女40例。注射药物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常用的阿托品,抗感染药物氨苄青霉素,分别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按规定浓度稀释,静脉注射外渗的病人湿敷用热水袋温度为63~67℃,冷水袋温度为4~6℃,中药治疗用山栀,将其磨碎后用蛋清调成糊状备用,测量静脉注射外渗病人肿胀局部长径、短径,并计算面积,之后分别在水袋外垫湿毛巾,贴敷于肿胀部位,而中药直接敷于肿胀部位,观察并记录实验组肿胀完全消退所需时间,并算出每组消退指数[消退指数=局部肿胀面积A/完全消退所需时间(t)cm2/分钟,肿胀面积=π/4×长径×短径]。
结 果
A组:冷水袋敷于肿胀部位,肿胀部位皮肤约20分钟皮肤渐渐由红转白,血管收缩,肿胀皮肤松弛,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清,周围血管逐渐显示,消退时间短于另3个组,消退指数大于另3个组,与热敷组相比,0.01
B组:热敷治疗肿胀部位观察基本同冷敷组,但在消退过程中,消退指数小于A组,肿胀完全消退时间长于冷敷组,但和中药治疗组相仿,(P>0.05),平均消退指数为0.28cm2/分钟。
C组:中药治疗肿胀部位观察基本同冷敷组,肿胀完全消退时间长于另2个治疗组,消退指数大于对照组(P
D组:不作任何处理,经约35分钟后,随着肿胀自然消退,凹陷即平复,其局部温度颜色又渐恢复。在肿胀自然消退过程中,肿胀完全消退时间长于另外3个组,消退指数小于另外3个治疗组,平均消退指数为0.13cm2/分钟。
结论:见表。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冷敷比其他几种消退指数大,消退所需时间少,说明冷敷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冷敷可以减轻局部因肿胀而引起的疼痛,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而减少药物的吸收,且可以使药物局部破坏作用灭活,以保护局部组织免于坏死,抗生素对组织有强烈刺激作用,局部会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宜选用冷敷,以避免发生小血管内膜炎,阿托品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也宜采用冷敷静注外渗部位,以减轻渗出,灭活药物局部破坏作用,减少药物的吸收。
几种不同处理方法消退指数差别有显著性,无论是冷敷、热敷还是中药治疗组,消退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局部肿胀部位的消退指数,各组均数统计学描述及推断,差别有显著性。
讨 论
躁动的原因有缺氧、尿潴留、脑水肿、休克、低血糖,如果强行约束,不但会加重其躁动,还会干扰对病情的观察,而造成误诊误治。因此,有不少病人因躁动不安而致静脉注射液体外渗,轻者渗出后肿胀,引起疼痛,重者皮下组织坏死,功能障碍。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引起的尿潴留,使其下床排尿,高级中枢兴奋,初级中枢抑制而造成的尿潴留,采用导尿后留置导尿管的方法,解决尿潴留后只稍加镇静剂便即可安静,阿托品能减弱肠蠕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并能引起尿潴留,采用手法膀胱按摩加压,刺激逼尿肌收缩,升高膀胱内压力,以帮助排尿,使其安静,膀胱充盈过大应立即给予导尿,以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建议对老年人及前列腺肥大者慎用此药。缺氧引起的躁动,给予高浓度加压给氧,加用适量镇静剂(安定肌注),也能使之自然安静,脑水肿引起躁动,采用头部冷敷,20%甘露醇静脉注射以加快脱水,加用适量镇静剂等措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休克引起的躁动可加快输液速度,立即采用输血、保温等措施,使其安静;低血糖引起的躁动,给予口服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ml后安静。静脉注射时应避开已破损的静脉,如必须滴注,应将穿刺处加压包扎,滴注速度缓慢,不加压输液,还应经常查看穿刺部位的外渗现象,滴注碳酸氢钠外渗最好用低浓度普鲁卡因封闭外渗外,以中和其碱性减轻碳酸氢钠外渗后的症状,输液时选择合适的静脉,静脉注射针头和适当部位,并帮助病人妥善固定。只有措施得力,才能减少并预防静脉注射外渗的发生,一旦发生即早期处理,确保病人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静脉用药不断增多,寻求适用于安全静脉给药的对策,是医务人员的职责,必须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临床工作中静脉用药安全知识,培养较强的安全意识,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减少导致不安全的隐患因素,才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业务学习,强化慎独精神,继续深造,跟上时代的步伐,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