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艺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8 17:38: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包装工艺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包装工艺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B

1工件结构分析

该轮体是YB45包装机1号轮组件中的关键零件(如图),要求16.3mm尺寸对A-B轴线的对称度误差≤0.025mm。尺寸16.3mm左右面安装夹紧爪,夹紧爪要完成已整理好的整包烟支从1号轮到2号轮的输送,该对称度误差值的大小直接影响4个夹紧爪输送烟支到2号轮的准确位置,因此,该对称度的保证尤为重要。

2工艺分析

该工件材质为铝合金,加工中变形比较大,精加工时工件的刚性已很差,且工件相关联要素比较多,定位基准的选择及装夹方式直接影响16.3mm左右面的加工精度。工件经过粗加工,时效各工序,精加工要素为图1所示Ra1.6mm各面。精加工工序安排如下:(1)精铣132mm左右面,保证两面平行度≤0.01mm(工艺基准)。(2)以132mm右面定位,精镗孔16H6,30至30H7(工艺孔),保证两孔同轴度<0.01mm,镗2-16H7孔。(3)以132mm左面及2-16H7孔定位,镗孔14H6,60至60H7(工艺孔),保证两孔同轴度<0.01mm,镗4-12H7孔,保证图示各形位公差要求。(4)加工16.3±0.05mm对称面。从以上加工工序可看出,加工16.3±0.05mm对称面前,16H6mm,14H6mm,4-12H7mm及132mm左右面均已精加工成。均可作为加工16.3±0.05mm对称面的精基准。

3原加工工艺

原工艺是在四轴加工中心上加工16.3mm左右面的,利用两端60H7mm,30H7mm孔(均为工艺孔)及132mm左右面定位,借助定位芯轴1和定位芯轴2将工件定位装夹在分度头和尾座之间。按两端定位轴找正同轴,按4-12H7mm找正方位(孔内穿销子,找平销子)旋转分度头,用立铣刀底刃完成铣削加工的。装夹方法如图2所示。加工后的工件经过检验,对称度误差极不稳定,时好时坏。特别是靠近尾座顶尖处的尺寸很难保证对称度要求。一般在0.03~0.04mm。质量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被动。经过分析,造成对称度超差的原因如下:工件装夹后,要保证分度头中心与尾座顶尖在一个轴线上,必须要通过工件来找正。工件的找正必须借助两端的定位芯轴来实现。因定位芯轴与工件装夹在一起会存在配合间隙,又因工件刚性差,找正的过程中会引起工件的变形,导致加工后的工件对称度超差。装夹的过定位是造成工件超差的根本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改变工件的定位基准及装夹方法。

4改进后的加工工艺

改进后的工艺是在有翻转工作台的机床上借助于工装完成的,如图3。工装由定位底板、定位弯板、定位块三个零件组成,利用螺钉及定位销装配在一起。装配后的工装要保证图示各形位公差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将工装定位装夹在工作台上,以工件132mm左面为定位基准,以2-12H7mm定位孔定方位,利用M12拉紧螺杆及4-M8螺钉将工件直接定位装夹在工装上,按工件132mm右端孔找正中心后,翻转工作台,用立铣刀侧刃完成铣削加工。加工中注意事项:(1)工装装在工作台上后,要校正定位弯板B面与定位基准面的垂直度保证在≤0.005mm。该垂直度是影响加工尺寸对称度的关键因素。(2)12mm定位销子(两个)连接定位块和工件的时候,要保证插入顺利,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过松会导致定位不准确,过紧易过定位,导致工件变形,加工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5轮体尺寸

16.3±0.05mm对称面对称度的检测将轮体尺寸16.3mm左右面分别置于等高垫块上,用杠杆表分别测量两端14H6mm、16H6mm孔的最低点。表针的差值即是对称度误差。见图4经过检测,一批工件对称度误差均保证在≤0.015mm。

篇(2)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21-01

农民工是具有农民身份的产业工人,是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群体,他们是城市繁荣和发展的建设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固有的经济社会体制,使得他们不得不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合理的有效保障,因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数在1.5亿以上,其中80%的农村家庭都有人在外打工。如果农民工的基本待遇问题没有良好的保障,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于起初社会保障事业的重心一直放在了城镇发展,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的发育相对滞后,随着农民工数量大幅度的增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至今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全国性专用法规,这就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当前的“城镇型”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型”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保障都是个人和社会的福祉。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不仅在社会层面上具有积极性,而且作为单个个人群体会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可是为什么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况呢?种种数据足以显示出农民工对此项政策并不积极。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在现有的《劳动法》实施以后,在城镇单位工作的农民工在某种原则上是适用于此法的,同样参加国家法定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可是实质上我国现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专门法规,才会导致现今更多的农民工游离于制度之外。在我国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是比较狭窄的,保障水平程度还比较低。至2011年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24%、19%、12%左右。作为社会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改革项目,要想成功,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于我国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来看,政策方面的缺陷正是许多问题存在的根源。

三、改进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必须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工作。在现今新的社会形势下努力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本着低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不断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对社会保障权益的认同程度。

二是降低农民工参保门槛。现今在我国各个地方对于农民工参保的门槛过高,目前很多农民工工资相对比较低、家庭负担比较重,根本没有能力来承担社会保险的相关费用,因此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缴费基数和各种险种的征缴比例,可以适当免去个人缴费部分和降低单位缴费部分,这样就可以提高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政策落实力度。在社会中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对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全覆盖,简化农民工一些复杂的纠纷处置程序,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完整的有法律效应的劳动合同,同时建立起牢固的劳动关系,并逐渐开始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可以促进完整的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办法。

因此合理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目前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问题,不仅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有益于加速城市化进程;有益于加速工业化进程;是应对我国老龄化高峰的良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有益于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参考文献】

[1]卢汉龙.均衡与稳定二发展的新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袁华平.简议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篇(3)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44-02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生存环境问题被社会各界广为关注。作为环境问题的施动者与受动者,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执行力还需大幅度提高。为了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环保,我们对公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充分地调研,并诚恳地提出建议。

1 调查方案设计

(1)调研目的。该调研通过了解不同年龄段主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态度、认知以及其生活实践中的具体环境行为,评估我国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所处的水平并分析其原因。最终为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并使其能够真正做到节能减排、保护水资源、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减少农业领域化学药品的使用建言献策。

(2)调研对象及方法。该调研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回收网络调查问卷88份,纸质调查问卷133份,有效问卷共219份。实地走访了北京市海清小学、北京市丽康老人福利院、北京市昌平区龙腾苑五区以及辽宁省某华化工厂。

(3)调查内容。该调查问卷由14个客观题和一个主观题构成。客观题均由填写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况、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危害的了解情况、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使用情况、环境知识受教育情况以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原因与解决对策的看法以及参与相关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意愿等问题。

在实地走访中,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年的受教育情况,中、老年人的环保意识强弱以及企业是否能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进行了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公民普遍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有些许了解,但并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网络调研结果显示,将近97%的人知道环境污染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并有超过90%的人愿意去了解环保知识并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有3.1%的人表示不会使用一次性餐具,2.27%的人表示总是会重复利用生活用水,15.91%会严格按照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这组数据充分体现了我国公民虽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却缺乏科学环保的执行力,急需普遍进行绿色环保意识的知识普及与在生活中如何进行环保的科学指导。

通过图1,可以看到,不同类型城市居民分类处理垃圾的情况。总体上,一线大城市好于二三线中等城市,二三线中等城市优于普通地级市。从而得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人们的环保实践的结论。另外,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曾经清澈的河流现在满是污水,曾经苍翠的大山现在被黄土所覆盖。更可怕的是,人们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例如,丽康老人福利院周边噪声污染严重,但他们并不知道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对企业进行的采访中,我们发现其缺乏控制污染源的资金和技术,而相关法律不够完善,执法部门有监管不到位情况。

因此,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环保意识习惯、政府部门的集体缺位导致了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落后。

3 启示与建议

近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卓有成效。如退耕还林,确实让许多地方重归绿色,限塑令也确实有效遏制了塑料袋的使用。特别是在1989年12月26日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保护列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应该投身环境保护战,为绿色生活尽一份义务。

(1)青年人。青年人是社会组成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他们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未来10年内社会发展的主心骨,所以青年群体对环境的态度就是未来社会对环境的态度,我们也应当在环境保护中发挥自己应尽的职责。在了解了有关知识后我们就要将这些知识践行到实际行动当中,作为青年人,首先我们要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平时就要注重节约用水用电,能不用塑料袋时尽量不用塑料袋,选择一种较为低碳的生活方式。之后要利用我们年轻环保事业有干劲的优势,积极地投身到环保事业当中。比如,参加环保宣讲会、社区的环保劳动、植树造林等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了解有关的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尽可能地传播出去,特别是传播给少年儿童,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

(2)中年人。中年群体作为现在社会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环保事业中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人到中年,大都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拥有自己的汽车,希望在不是必要时,尽量选择一种低碳的出行方式:能步行时尽量徒步,再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车出行。在平时要多关注与环保相关的消息,并且将自己多余的资金能投入到环保事业当中。如,投入资金支持青年人植树造林,或者投入资金到水污染的治理等等。在平时有时间时,也可以参加环保活动当中,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等。

(3)老年人。老年人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应当为环保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是要了解环保相关的知识,如垃圾如何分类,如何正确使用塑料制品等等,然后将这些环保的相关知识带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为绿色生活尽一份力。

(4)企业。企业无疑是环保当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想要环境得到大力改善,企业举足轻重。首先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我国推出的环境保护法,在新环境保护法推出后,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管与规范,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逃脱环境监管重则可以实施行政拘留。所以于利于理来说,也应当减少环境污染。企业在做到减少环境污染时,也要做到排污治污,自己排出的污水等污染物应当自己将其处理干净,而不是仅仅经过简单的处理就将其排入到江河之中。之后就是环境保护了,企业因为有资金技术等先天优势,所以在环境保护时能做到的事情远比个人多得多,企业应当利用技术优势,研究治理自己污染的科技,并且投入到相应的使用中,这将是对环境的最大保护。

参考文献:

[1] 杨静.浅谈中国水污染[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9):338.

篇(4)

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现状概况

1.城镇职工参保状况。全国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4237万人;2010年时的城镇职工参保人数增加为23735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5715万人,是2005年城镇职工参保人数的1.7倍。

2.城镇职工医保资金收支状况。随着参保人数的逐年增加,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积累也迅速增长。2010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是2007年总收入的1.7倍,比2005年基金收入增加了2388亿元,增加的数量是2005年基金总收入的1.7倍。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现状特点

1.医疗保险由原来的劳保医疗走向社会化。原来的劳保医疗,由于没有资金的社会统筹机制和个人缴费及共付机制,造成了医疗机构和患者过度使用医疗服务,劳保医疗费用大幅攀升。劳保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转型,打破了原医疗保险的运行模式,增强了医疗风险的分散功能,而且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自由流动的需要,同时为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创造条件。

2.全国范围内形成职工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机制并在不断进行完善。在原来的劳保医疗体制下,医疗经费完全从单位财务列支。医疗保险改革以来,逐渐确立了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医疗费用分担机制的建立,既解决了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问题,又解决了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同时还减轻了用人单位负担。因此,尽管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机制还有待完善,但这一机制的确立确实是我国医疗保险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

3.职工个人对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权使就医权利得到保障。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医疗保险机构统一确立多家定点医疗机构的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医疗保障对象只能选择一家医院就诊的限制,是完全符合医疗保险制度自身发展规律和方便保障对象的重大举措。

4.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正在形成。目前,城乡医疗救助和三大医疗保险制度在制度层面上基本覆盖全体国民。尽管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但覆盖居民的多元医疗保障体系在社会保障框架中率先确立,也是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贡献。

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直接推动下,公共卫生体系减少,医药生产与流通体制建设获得了较大发展。医疗服务机构彼此之间开始竞争,医药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步入市场化,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参与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技术和设备水平得到全面改善,整个医药行业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成就。现行的医疗保险模式比以往的医疗保险模式有很大进步:一是建立了经常性的强制收取保费制度;二是坚持第三方付费;三是社会化程度较高。城镇医疗保险几年的全面推行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应, 刘紫萍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卫生服务需方、卫生服务供方以及医疗保险的相关部门均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正面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问题

1.参保人数逐年增多,但制度覆盖面与西方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 年年末中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735万人,比上年末增了1797万人。中国的覆盖面虽然在逐年不断扩大,从2005年的49%增加到2010年的68%,但与西方国家的90%以上的覆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尚不完善。由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按照“保障基本、广泛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的原则确定的,统筹地区间实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和给付待遇,这种各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都规定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额的方式很难满足不同支付能力和医疗需求的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需要;特别是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较差的企业形成鲜明地对比。因此,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医疗保障需要,应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而针对国家公务员这一特定人群,则应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

篇(5)

【关键词】医保联网 公立医院 平台建设 结算 管理

【Abstract】A long-distance network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the daily work in hospitals. As one of the first hospitals to join in the medical insurance network, we have quite a lot of experience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hospit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to patients, the pressure of cash flow to hospital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networking platform. We expect to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vincial platform and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hospitals.

【Key words】 Medical insurance network,Public hospital,Network construction, Settlement,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80, Guangdong,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36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大陆人口有95%已经享有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障。由于现在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异地就医必须返回参保地报销,十分不便。于是,国家、省级、地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大力推动异地医保联网,实现医保病人异地范围内实时报销,并最终实现全国联网报销。

对患者而言,联网确实可以有效减跨地区看病的现金压力;而对于公立医院,情况又是怎样呢?现以2013年为例,对联网前后情况进行对比。

我院作为省内较大的综合性医院,自2011年8月与珠海医保联网开始,至今我院已成功与省内15个地级市实现“异地医保实时结算”。目前,异地结算仅限于住院,门诊尚未开通。

1联网结算对病人的影响

1.1能有效减少病人的现金压力

表1为联网前后参保人自付比例对比。从结算的情况来看,珠海、肇庆病人报销比例最高,最能减少现金压力。

1.2联网后收治病人分布

从收治的病人来看,主要集中在肿瘤中心(集中在肺癌、乳腺病种)、外科及心脏疾病。见图1。

2联网结算对医院的影响

2.1总体情况:占全院比增加1%。在过去,异地联网医保体现为自费。联网后,才逐个体现为医保。按近三年第一季度对比,异地医保和自费的合计收入占比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59%、2012年的60%,至2013的61%。见图2。

2.2佛山:该地区上升52%。见表2。

2.3清远:该地区上升49%。见表3。

2.4潮州:上升显著。见表4。

3联网结算存在的问题

3.1垫付资金回收期间较长,医院存在现金压力

应收医疗款项回收期:平均挂账后3.5个月还款。从还款时间来看,个别医保还款较迟。日常的工作中,从医保局了解到:资金不能在次月到付不完全是医保局的原因,我们

医院也有一定的责任。为此,建议:①建立全省的基金平台,由省局统筹、按期拨付款项。②建立资金预付制。③统一异地联网协议格式,明确回款期的约定条款。

3.2异地病人的基础信息不是特别准确,存在套用骗取社保基金的风险

个别医保,系统登记入院时常发现病人的身份证信息与省平台记录的不一致,包括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甚至是性别。遇到这种情况,为保证社保基金安全,医院往往要和当地医保局、病人多次联系确认参保人的真实身份。

3.3各地市医保政策各不相同,医院面对病人结算咨询时需要多番查找

各地市医保的给病人的结算标准各不相同,对于是否必须经过转诊、经过转诊后统筹金支付比例、如何办理转诊手续等等的规定都不一样。

目前,仅有惠州市社保局整理了《广州定点医院住院须知》,给参保人、给医院明确指引。其他地市暂时没有收到。

3.4平台本身还需要再增设一些功能

①预结算功能:在正式结账前,能够预结算,让结账班组和病人知道大概的基金支付金额,便于沟通。②中期结账功能:对于住院期间较长的病人,可以实现中期结账。③分段结账功能:外地病人不太了解广州医院的情况,个别病人在广州也需要转院,曾经出现过在南方医院出院,又在省医入院,而家属没有先在南方医院结账,造成了出入院当天没有办法结算。因此,建议增设分段结账功能,前一段自费、后一段结账。④转院功能:在广州就医也存在转院的可能,建议开通转院功能。⑤结算明细清单打印功能:病人在结算后,往往对需要自费的金额一再询问,而目前打印出来的只有汇总单,没有明细,医院需要多番解释。

3.5医院获取的信息与当地医保局的信息不是很同步

在登记入院时,经常出现“基金暂停”、“未异地登记备案”、“同时存在异地备案转诊”、“身份信息不符”等差错提示,而病人家属往往致电当地医保局后表示“没问题”,此时医院需要与当地医保局、平台信息中心之间查找原因处理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异地医保联网对病人负担的影响、对医院现金流的压力及还存在的问题,并希望藉此推进联网建设和公立医院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雪花,王秀芬,杜牧红. 异地就医和本地就医肿瘤病人社会支持的比较分析[J].中国护理研究,2007,21(2A):324-326.

[2]刘玮玮,甲洪波. 基本医疗保险中异地就医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6(30):15-17.

[3]焦卫平,吉训明,郭娜,等.医疗保险异地安置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医院,2008,12(12):78-79.

[4]陈励阳. 异地就医结算的理性思考——基于江苏省的实践[J].中国医疗保险,2012(6):39-42.

篇(6)

1 调查对象

1.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对浙江、广东、上海三地的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进行调研,被调查并回收到调查表的31家单位,包括中医医院13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5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3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家、综合性医院2家、预防保健中心2家、独立体检中心1家。

1.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调查对象为浙江、广东、上海的省、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和预防保健业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回收246份。

1.3 服务人群:以浙江省为代表,选择功能社区、生活社区人群进行调查。包括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的企业家、公司职员(高、中、低收入人群)、农村人群共计9000人。

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设置。

2.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调查: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体制形式;已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数量及机构,已开展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被调查机构享受到的有关中医预防保健政策。

2.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的调查: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评价;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进一步开发新的服务技术产品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

2.3 服务人群的调查:服务人群对现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的服务满意度评价;人群对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类别的认识;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期望(人群选择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时优先考虑的5个条件)。

3 调查结果

3.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3.1.1 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体制:31家机构中有2家未回答,29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管理体制为设立独立科室但由机构担负盈亏的形式最多,占44.83%;而从属于其他科室的为12家,占41.38%。设置为独立科室并能自负盈亏的仅有2家,占6.90%,说明现有预防保健服务业务机构的组织管理形式尚不统一,设置为独立科室并能自负盈亏的形式还是少数。

3.1.2 已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详见表2。

由表2可见,大多数(70.97%)预防保健服务业务机构已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医院100%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5%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院、预防保健中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相对较少。

3.1.3 机构享受到的中医预防保健政策:详见表3。

由表3可见,只有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预防保健中心享受到了国家的鼓励政策实惠。31家单位中只有2家单位享受到了专项经费资助。

3.2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评价: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对机构进一步开发服务技术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详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两类管理人员均认为有必要继续研究开发新的服务技术和手段(比例高达91.06%),说明管理人员对机构现有的服务技术手段不满意。

3.3 服务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评价:回收问卷7247份,各项目填写的完整程度不一,基本上应答率保持在90%以上。

3.3.1 服务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满意程度: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人群对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满意度仅为54.32%,不满意的超过了10%,说明现有中医预防保健提供机构尚有许多有待于提高的地方。调查显示,人群期待中医预防保健提供机构首先提高服务内容的丰富性(47.67%);其次是服务机构的设置(35.83%)。结果提示:通过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建设,为人群提供更多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技术和手段,能有效满足人群的期望。

3.3.2 人群对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类别的认识:我们设置了多选形式的问卷问题进行调查,人群认为目前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哪些业务机构承担。结果详见下表。

由表6可以看出,两类人群均认为: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位于前两位是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认为由独立预防保健中心提供的比例仅为16.11%,明显偏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对于综合性医院也有一定的认可度,比例为45.26%。说明综合性医院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综合性医院一般开设有中医科,事实上也具有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3.3.3 人群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机构的期望:调查设置了关于“人群选择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时优先考虑的5个条件”的问题,以1~5的数值表示。通过计算各项条件所得值的平均数的大小来确定优先次序,数值越小,次序越前。结果详见表7。

人群对于专业水平的考虑是第一位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则是最后考虑的。生活社区人群和功能社区人群的选择结果完全一致。

篇(7)

关键词企业安全保卫现状对策

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企业安保工作尤为重要。

一、当前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

(一)安保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安保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出现安保人员职责不清、管辖范围不明的问题。企业安保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防盗窃、防抢劫、防诈骗、防破坏;防治灾害事故、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参与安全生产检查;防范安全事故,保障企业资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从职责身份来说,安保人员属于公司普通在职员工,而从工作内容来看安保人员承担职责过重,所管辖范围超过自身能力所及。因此,企业安保工作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二)安保工作手段落后

企业安保工作手段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企业按照老思想、老观念进行看门护院式的办公。当前大企业的规模上一般都在千人以上,仅凭几个保安的力量难以承担安保任务的重担。随着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已成为安保设备重点建设方向,单靠人防难以满足当前安全保卫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忽视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投入力度,导致当前企业的安防设备普遍存在老化、超期使用、更换不及时等问题,给安保工作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安保人员素质偏低

现阶段企业安保人员素质偏低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企业对安保工作重视不够,企业管理层将工作重心只局限于生产经营,将后勤保卫工作寄希望于公安部门的支持,企业内部的安保职能逐渐边缘化,直接影响了安保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工作精力的投入。二是,企业安保从业人员工资待遇低,只能吸引教育层次低、工作技能差的员工,人才流失率高,长期如此企业安保人员的人才吸纳工作陷入恶性循环。

二、强化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管理的对策

企业应清楚认识到安全保卫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革新工作理念与手段,确保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

(一)健全安保工作管理体制

安保管理工作制度的缺失直接影响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健全工作管理制度是强化企安全保卫工作的先决条件。第一,要严格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将安保工作体系的责任层层落实到责任人。第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企业安全保卫的负责人要参与安全保卫工作的目标制定中,并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机制。对违反保卫工作规章制度的人员要给予处罚,若涉及触犯法律,应深入调查,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第三,建立监督与考核机制,企业应将竞争考核机制引入安全保卫工作的管理之中,将安保人员平日的工作表现和每月的工作技能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之中,迫使安保人员强化自身责任意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保卫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安防设施建设

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企业资产和员工利益不受侵害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企业安保工作以传统人防为主,这种方式需要通过大量招聘安保人员来增加安保力量,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加大了人员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要将加提升科技含量作为工作重点,把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化安防设备来实现开放性的安保管理。企业在强化安防设施建设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多步骤、多层次的策略,逐步完成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电子红外报警装置的安装和更新,将科技力量作为安全保卫工作强的有力保障。

(三)切实提高安全保卫从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要想提升安保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就要规范招聘工作。企业人力资源应当重视企业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严肃对待,在招聘中重点考核人员的道德品质和安保技能。企业的安保工作涉及到企业财产以及员工的人身安全,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专业的安保技能缺一不可。企业要力求建立起优秀人才的长期储备,降低人才流失率,就必须提高安保人员的薪酬待遇。其次,加强在职安保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定期对安保人员进行安全防范、职业道德与法制纪律教育,促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科学有效地开展安全保卫工作。最后,提升安保人员的专业技能。若企业安全保卫部门不具备预防及控制能力,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因此,企业要定期针对突发事件预案进行演练,加强企业安保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结语

安全稳定的环境是企业得到长期发展的前提,加强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同时,为社会团结安定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下岗职工的涵义

根据国际统计局和劳动保障部的统一规定:下岗职工是指在原企业已没有工作岗位,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有就业要求,尚未就业的人员。失业人员与下岗职工的主要区别是:失业人员已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档案已转入户口所在地街道、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而下岗职工虽然无业,但未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二)医疗保障的涵义

医疗卫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谁来提供医疗服务,是医药卫生事业问题;二是谁来支付医疗费用,是医疗保障问题。医疗保障制度既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民众的安全网、社会的稳定器;又作为医疗费用的主要支付方,是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医改的重要领域之一。医疗保障的主要目标是合理组织财政资源,满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资金需求,简言之,就是“有钱看病”。

二、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现状

当前进入中老年期的下岗职工,由于收入低或无收入,再加上住房、患病、子女教育等问题,下岗职工的生活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重大疾病的无奈和无助严重威胁和困扰着他们的生产生活。这一年龄段的下岗职工是医学诊断中肺结核、糖尿病、骨瘤、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多发病”期。很多不幸患病的下岗职工只能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实在忍受不了也是能花尽可能少的钱买几粒药应付了事。由于生活困顿,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参加医疗保险。

(二)下岗职工医疗保障原因分析

1、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政策分析

以上海市发起的“4050”工程(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例,就是一项旨在促进下岗职工群体再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是为1999年前后因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下岗、失业等4050人员进行特殊扶持。另一方面,上海市还开发公益性岗位并签订就业援助协议,以增加“4050”人员就业,通过实施和落实这些措施,上海市已经帮助3万多名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这些人员的收入,也从源头上解决了他们医疗保障方面面对的困境。

2、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社会分析

在社会层面,除了2007年批准设立的壹基金,目前我国还基本没有社会募集的独立的非政府医疗救助基金,这在某些程度上也限制了社会资金对于社会医疗保障事业的支持热情和支持渠道。很多情况下,下岗职工等特别困难的群体在面对医疗保障问题时,通常只有受到媒体关注的个例会引发社会效应,从而动员社会各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但是作为一个群体,还是缺乏长效机制和运行规范的。

3、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企业分析

在原先的国有企业改制后,职工与企业正式解除劳动关系,就不再与原单位有联系。这些被分流的原企业的“下岗职工”在职业身份上就转变为“失业人员”,目前,这些群体通常都面临社会保险关系的续接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下岗职工无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原因。还有很多时候,原先的企业在改制时,不能够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时、足额的给予下岗职工群体以一定的经济补偿,这就更加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也使得他们的医疗保障状况更加恶化。

4、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员工自身分析

由于下岗职工群体大多数集中在四十至六十岁之间,由于教育不足等原因,这些群体往往缺乏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知识结构,同时他们的年龄也限制了他们成功再就业的机会,而创业对于很多下岗职工而言,又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经验支持,这就造成了他们无收入或者收入极低,在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需求之后,医疗方面的支出自然所剩无几。

三、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政策对策

第一,在政府责任层面,明确政府责任,落实医疗优惠政策:由政府牵头,加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力度,同时设立监督投诉热线,方便广大群众对于违反政策规定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举报;

其次,在医疗监管层面,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加,增加政府对公共医疗卫生的投入和监督,对于医院日常药品、医疗服务物价收费标准进行公示,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运行机制。

然后,在医疗监管层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人民和群众基本用药;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根据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加强药品价格监管,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下调常用药品、医疗服务和功能检查的收费价格,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二)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社会对策

首先,在服务意识层面,要意识到下岗职工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保障的窘境,并不是他们主观意愿导致的现象,社会不能嫌弃甚至唾弃这一群体的困顿现状,社会必须承认这些下岗职工作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过自己的历史贡献,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医疗保障等问题。

其次,在资金扶持层面,要简化环节,加强监管,充分利用社会各个渠道的资金,一方面可以作为社会资金参与帮助政府完善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社会资金直接创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等非政府公益组织,作为对政府医疗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最后,在体制创新层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资源,探索新的以社区为单位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居民互助,同时推广社区医生等创新的服务模式。

(三)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企业对策

首先,必须规范企业行为,增加企业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切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和保证下岗职工医疗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其次,还要增加职工监督渠道,确保职工发言权,即企业要开放一些渠道,让下职工充分参与到涉及其自身医疗保障利益问题的流程中去,确保他们自身的监督权和发言权得到保障。

(四)下岗职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员工自身对策

当然,下岗职工医疗保障的困境也与其自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在主观意识上,不能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要学会利用法律等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不能有完全依赖政府、依赖社会、依赖他人的想法,要自强自立,争取能够成功再就业,从而摆脱无收入的困顿局面。(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既是维护基金安全、保持社会保险事业规范、有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社会保险诚信机制建设、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社会保险理念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还存在许多的操作阻力和环境阻力。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难点,提出了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有效稽核的思路和想法。

一、现阶段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的重要意义在认识上还有待提高,社会保险稽核的执法环境缺乏社会的支持。由于社会保险工作开展环境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差异的原因,以及社会保险相关政策法规健全和完善的滞后,特别是全国各地区执行社会保险有关业务的标准的不规范、不统一,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之国家有关的税法和其他法规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对违法用工单位的震慑力明显显弱。这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同有直接关系。因此这也是多年来一些用工单位把“瞒报”,“漏报”社会保险费作为企业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屡禁不止的原因。而且,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今天,诸多劳动者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意识淡薄,缺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助长了用工单位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

2.概念混淆,以少申报。有的单位以“实发工资”与“ 实领工资”相混淆,变相降低缴费工资基数。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以单位实发工资总额构成的,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项构成,而有些企业单位是以扣除个人负担的养老保险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部分后的实领工资作为单位的缴费基数,很显然,是把工资总额实际构成等同于职工领到手的实领工资缩小了工资总额构成内涵。

3.领导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社保机构重资金到账,轻基数稽核;重养老金拨付,轻生存调查。社保稽核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规范行为的防范和纠正机制普遍空缺,从而使不规范行为的滋生成为可能。

4.稽核人员少。按稽核办法,实施稽核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稽核人员共同进行,由于目前社会保险部门常常普遍存在人员少的问题,而且身兼数职,很难抽出两人办理稽核工作。

二、对改变稽核工作难题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清形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目前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拓展,企业瞒报、漏报和基层社保机构漏核社会养老保险费基数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社会保险费的安全与完整,影响到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权益。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健全对不规范行为的防范和纠正机制势在必行。为此,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重征缴、轻稽核”的做法,建立起以稽核促征缴、以稽核保征缴的新机制。

2.坚持严格执法,增强企业法人代表的法律意识。稽核工作也是一种执法活动,2003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就是社会保险稽核的“基本法”,是统领社会保险稽核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践证明,这些法规文件为开展稽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因此,稽核人员在稽核检查中,要从大局出发,站在维护国家和参保人切身利益的高度,把每一次稽查都做为宣传、落实《办法》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翻翻帐本、报表就了事。为了切实增强企业法人代表对依法参保的思想认识,必须稽核与教育并重,促使企业法人代表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改变过去不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费,能少缴则少缴,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职工的合法权益的错误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较好的遏制企业瞒报、漏报缴费费基现象的发生。

3.提高队伍专业水平,强化队伍素质建设。为了适应社保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大投资,尽快建立起一支精通业务,廉洁高效的社会保险稽核队伍。所谓素质高,就是要求稽核人员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政策水平,不但要坚持原则,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社保经办机构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办理方法。对这支队伍要重点管理,定期培训,年终考核,以不断增强廉洁公正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学习、自我超越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保事业健康发展。

三、重视社会保险稽核的重要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质量一直都是国家所关注的重点,那么在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要求也必须要按照国家所出台的相关规范来进行严格执行。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团队都将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列为重中之重,为的就是能够保证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稳定。除此之外,保护层的存在也能够将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延长,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和更换费用。为建筑企业和国家政府省去了不小的售后资金。

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

(一)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就相当于战士们的盔甲,它可以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被外界因素所破坏与侵蚀。钢筋如果经常与空气和潮气进行接触就会出现生锈的现象,久而久之钢体就会被锈所腐蚀,从而影响外包混凝土的压实度。年代较为久远的房屋经常会出现漏雨、墙体开裂、地面和天棚有坑洼的情况,都极有可能是钢筋被腐蚀所造成的。那么适当的增加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二)保证混凝土使用和结构的安全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该是适中的,绝对不能够过厚或者过薄。空气和水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两种物质,如果保护层过薄,将无法抵挡住空气和水的进入,从而将墙体内部的混凝土以及钢筋进行侵蚀;而保护层设置太厚也会出现混凝土开裂、膨胀的结果。这些不符合规定的操作会严重的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建筑内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抵抗外力

锚固力是建筑抵抗外力挤压的重要依据,而锚固力就是在保护层与钢筋混凝土之间所产生的。所以,保护层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够让锚固力产生效果,从而保护钢体结构,让轴力和弯矩的抗挤压能力上升。

(四)隔热防火

保护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隔离外界的热量,杜绝火源接近钢筋与混凝土。钢筋在高温的环境中会出现弯曲甚至软化的情况,所以一旦发生火灾的话,没有保护层的建筑将有倒塌的危险。如果保护层的厚度达到合格的标准,将有效的保护钢体以及混凝土结构,让其的使用强度大大增高。

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控制现状

(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的主要手段

1.钢筋马凳

如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钢筋马凳,这种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无法保证钢筋在结束完成后能够准确连接到模板上。除此之外,钢筋同模板分离之后将完全暴露在空气当中,极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

2.塑料垫块

这种塑料垫块的主要原材料是聚乙烯,这种材料的成本虽然较高,但是质量却十分的过关。通过高科技手段纳米改性技术,能够有效的延长垫块的使用寿命。不过这种塑料垫块仅在一些发达地区中有所使用,推广范围较小。

(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验收中所出现的问题

1.厚度的测量

由于建筑的横梁与梁节点之间的钢筋数量较多,所以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保护层厚度的测量难度。在规范中虽然有相关条例允许避开这里的厚度测量,但是却为今后的实际操作埋下了问题。

2.厚度偏差值

在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中,已经放宽了对保护层厚度的误差数值。例如美国的误差值为13毫米,欧洲的误差值为10毫米。但是中国的验收规范却相对严格许多,这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施工成本。

3.负弯矩钢筋的检验

负弯矩钢筋是建筑安全的重要保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已经建筑完成的民用房屋以及商用房屋的使用者指出,底板、侧向与梁底这几个位置的保护层更容易出现问题。而横梁的顶端以及板架的顶端则极少有保护层的相关问题出现。那么基于此种情况,相关的验收部门应该将检测重点放在底板、侧向与梁底,从而减少验收成本,缩短建设工期。

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控制措施

(一)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1.垫块的选择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必须要选择同保护层尺寸相同的,在此基础之上,垫块的强度也必须同保护层的强度相等。

2.钢筋的加工和安装

(1)在确定钢筋的厚度之前需要将其半成品的下料尺寸进行掌握,在建筑图纸中也要将数据进行重点标出。另外,钢筋的选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尺寸进行,不能够私自更改;

(2)钢筋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同型号的钢筋进行定位,位置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就不能够更改;

(3)钢筋之间的连接处需要捆绑结实,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一旦发现有松动的位置要立即拆除和更换。除此之外,如果钢筋同保护层厚度之间发生冲突,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稍微调整钢筋的位置,但要注意绝对不可超出设计范围;

(4)建筑物的钢筋骨架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安装钢筋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的对其进行各方面监控。相关的建筑单位需要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实时跟随,将钢筋的大小、钢筋之间的距离以及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进行测量,以保能够完全符合相关的规定。

3.模板

(1)首先需要严格掌控模板的质量,其中包括模板表面的平整程度以及模板的强度;

(2)在正式安装之前需要进行模拟安装,以保证实际操作后的准确性;

(3)在正式安装以后,需要经常对模板进行尺寸的衡量,发现有偏差需要及时更改;

(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需要经常测量,尤其是在混凝土进行浇筑以前以及靠外模以后。

(二)科学安排工种的交叉作业时间

在正常的施工作业中,内线管的预埋工作与外侧模板的安装工作是需要同时间进行的,这样就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除此之外,当模板以及内线管安装完毕之后,建筑单位可以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从而来保证建筑成品的安全性。

(三)控制垫块的质量和分布的密度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如今质量较好的垫块为塑料垫块,施工单位应该尽可能的使用这种以聚乙烯作为原材料的垫块。如果碰到钢筋数量多的位置可以多放置几个垫块,并且要注意将垫块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M以下。

(四)设置临时性活动跳板

由于施工现场的人数众多,针对一些已经完成的建筑成品需要尽可能的避免踩踏。建筑单位可以在现场设置一些可供人员走动的临时性跳板,避免钢筋变形的情况出现。

(五)设置必要的钢筋小马凳

钢筋小马凳的设置位置在负弯矩钢筋或者双层钢筋的下方,这种马凳的设置间距应该控制在700毫米以内。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尺寸更小一些的钢筋,马凳之间的间距则应该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即600毫米以下。并且马凳之间的捆绑也需要更加的精密,绝对不能够出现钢筋外露的情况。马凳需要准确的固定在指定的位置之上,不能够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产生影响。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想要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工作提到日程中来。笔者建议相关的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更加深入的对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进行了解,从而研究出更加经济且实用的作业方案。相信通过我们多方面的努力,我国的工程建筑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早日跻身到先进国家的行列当中。

参考文献:

[1]谭平,吕娜,张瑞红.《建筑材料》,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74-202页。

[2]费以原,孙霞.《土木工程施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174-228页。

上一篇: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下一篇: 建设工程管理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