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8 17:38: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篇(1)

一、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问题及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 “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坚持把节能降耗列为各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严格考核。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后关停、拆除了立窑水泥、小焦炉、火力发电等落后生产线,去年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降至35%。节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胜隆能源实业30万吨甲醇汽油、春光油脂20万吨生物柴油、洋县玉虎化工三废混燃炉节能改造、万邦置业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燎原航空机电综合改造等一大批节能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用,去年38个节能项目投资达24.2亿元。节能领域不断扩大,全市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节能执行率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高油耗客货车退出营运市场速度加快,节能灯具安装近20万套。据测算,去年全市能耗下降量为20.8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1.589吨标准煤,同比降低4.22%。

二是清洁生产实现新突破。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为主逐步向生产过程控制转变,八一锌业、汉钢集团、振华生物、南化公司、中材水泥等6户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略阳新兴洲工贸公司荣获省级清洁生产审核先进单位称号。汉烟、略钢、陕飞集团清洁审核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清洁审核推进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八一锌业实现经济效益7366万元,节水、节电分别达14万吨和1087万kwh,削减二氧化硫157吨,减少排渣1582吨;汉钢集团实现经济效益1894万元,节电103万kwh,削减二氧化硫269吨,回收粉尘1万余吨。

三是资源循环利用取得新进展。部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如大秦汉生物公司利用薯渣生产无抗饲料养猪,用生猪粪便做沼气,用沼液养鱼,沼渣做有机肥料;南化公司利用工业废气废水提炼纯碱、八一锌业回收废气生产工业硫酸、秦吉公司利用粉煤灰加工混凝土砌块、汉钢集团从集炉煤气中提炼硫胺等,既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又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管理逐步规范,占地75亩的交易市场及加工中心开工建设。

四是循环产业链条日渐形成。目前,我市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矿产开采—矿石—水泥建材,铁矿石—铁—钢、铅锌矿—烧结矿—锌锭,烟草种植—加工—卷烟、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铸造—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六大循环产业链。特别是各企业、产业之间的循环配套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比如远东化肥、定军山水泥厂等企业,利用八一锌业、汉钢集团的硫胺、冶炼渣等资源,生产有机肥料和新型水泥等等。这些都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五是生态农业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全市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认定面 积达110.7万亩,获得认证企业73个、认证产品107个。大力实施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新式沼气池5.86万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9.1%,每口沼气池户均年节约燃料和电费300至400元。随着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的广泛运用,全市广大农村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沼气—猪药茶菜渔等循环农业产业链。注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化肥使用强度同比下降16.5%,农药使用强度同比下降8.7%。

六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种苗培育、经济林基地建设等重大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大气治理工程,汉江水质出境断面始终保持在二类水平,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近年来都在300多天以上,去年达到332天。扎实开展城市联创,城市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等称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已成为××扩大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张响亮名片。

我市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处于低层次、小范围、短链条的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循环经济理念意识淡薄。据问卷调查,全市仅有18.3%人偶尔听说过循环经济,32%的群众没听说过这个名词。一些部门和单位狭隘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的自身行为,与政府部门无关。一些企业经营者只注重投资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对清洁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重视不够,对废弃物再生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关注也不够。一些群众由于长期养成的生产生活习惯,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淡薄。

二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偏高。我市经济粗放型发展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传统工业比重较大,能耗大的行业所占比重较高,工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总体相对落后,工业能源消耗结构主要以煤为主,资源消耗量大。近几年,虽然我市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能耗高、浪费大仍然是经济运行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20xx年,我市万元gdp能耗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0.499吨和0.298吨标准煤。

三是废弃物处理任务繁重。全市工业固体废物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去年达到357.5万吨,但综合利用率仅为38%。11县区中仅有污水处理厂1户、垃圾处理厂4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40.4%。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乱采乱开、采“富”弃“贫”、挑“肥”捡“瘦”现象严重,尾矿库等矿石堆积量较大,矿山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农村废弃物处理滞后,环境状况堪忧。

四是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全市现有研究所大都设备陈旧老化,人才资源匮乏,研究资金短缺。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具有资质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服务机构仅有1户,且仅限于化工、钢铁行业。全市企业科技基础薄弱,自主研发能力较差,还没有能力开发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五是政策扶持亟需加强。循环经济兼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功能,要求政府采取更多的推动措施。近年来,虽然我市组织实施了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55315”科技创新工程,但总体来看,尚未在领导体制、政策导向、价格机制、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合力,目前,除试点项目和示范企业外,多数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基本处于自发状态。

尽管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总体来看是希望多于困难、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正在增多。一是中省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规政策,省上也出台了许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措施,这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有力指导。二是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部委于20xx年和20xx年分两批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为我市借鉴试点省市成功经验,避免少走弯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国务院作出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我们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钢铁业、有色金属业、轻工业、物流业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措施,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必将赢得更大的支持。四是我市已被纳入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提高产业集聚度,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作为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辐射带,必将促进××在区域间的经济融合,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应把握的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社会等各个方面,既是发展理念的极大升华,又是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就我市而言,在思路确定上必须坚持纲举目张原则,扎实做好功能分区、产业发展、循环层次三项重点工作,逐步形成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的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新局面。

(一)科学确定功能分区。确定功能分区,意在彰显和提升发展优势,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必将享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诸多优惠。如何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做到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综合考虑各县区资源基础、园区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因素,应把我市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中心区和辐射区,进行分层布局,整体推进。中心区应包括汉台、勉县、城固、南郑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余县列为辐射区。确定这一功能分区定位,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有实践基础和现实优势。从理论依据看,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资源、人才、信息总是受利益驱动向经济相对活跃地区流动,这些地方不仅有聚集效应,也有辐射效应。通过集中力量加快发展中心五县区循环经济,必将带动辐射其他各县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市的产业集聚力、要素转化力和区域竞争力。从实践基础和现实优势看,中心五县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63%左右,人口占到全市人口的53.8%,全市骨干企业、支撑产业也大都分布于此,加之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技术研发力量相对较强,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加快发展循环产业。发展循环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从我市现实基础来看,要以循环工业为龙头,全面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加快促进现代服务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形成循环农业、循环工业和循环服务业互动发展格局,构筑循环经济体系。

第一,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工业。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工业强市的始终,以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重点拉长延伸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共生耦合、协调发展。装备制造方面,以汉航集团、陕飞集团、燎原航空、汉川机床、汉江工具、汉变公司等为龙头,重点发展中小型运输机及支线客机、航空起落架、数控机床、电测传感器、特种变压器和微型汽车等,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钢铁生产方面,以汉钢、略钢为龙头,形成铁矿石—精矿—烧结矿—铁—钢—板材/线材产业链。有色冶金方面,以八一锌业为龙头,重点推进铅锌矿—精矿—烧砖矿—电解锌/锌合金/超亚细金属锌粉和镍精矿—高冰镍—电解镍(硫酸镍)—氢氧化镍—镍氢电池两大产业链。同时积极培育矾钛磁铁矿—钛精矿—四氯化钛—海绵钛—钛材—钛合金产业链。新型材料方面,以台玻集团和市内优势非金属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提升硅矿石、石膏、板岩精深加工程度,向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打造以硅石、石膏为主体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方面,以汉王、汉江药业为龙头,扩大天麻、杜仲、山茱萸、猪苓、西洋参等优势药源种植规模,重点开展药物中间体提取和中药饮片、胶囊、制剂等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形成以中药深加工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同时,加快镇巴特大油气田勘探工作,以本地开采、初级加工和异地精深加工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油气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陕南油气化工产业基地。

第二,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循环农业。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建设城市的理念建设农村,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在农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厉行节约,推广设施农业、节水灌溉、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将绿色理念置入土地整理、土壤改良、种子选育、作物栽培、保水施肥、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销售各个环节,建设生态型新农村。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和有机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展壮大优质粮油、烟叶和猪药茶菜渔等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种养殖—精深加工—无公害农产品和种养殖废弃物—有机饲料—有机肥料两大循环链,提高产业化水平。完善农产品生产安全体系、检测检验体系、监督检查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扩广应用低残留、高效、无毒农药和生物防治,实行无公害、绿色生产。大力开发农村生产和生活能源,建立以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程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链条,重点实施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等,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排放,形成大农业内部良性循环。

第三,提倡生态绿色消费,发展循环型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具备把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条件。要围绕“一心一带、两线三区”旅游空间布局,把清洁化、生态化、节约化贯穿在旅游产品生产、交换与消费过程中,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格局,推动旅游业向主导产业跃升,努力把××建设成为以生态和两汉三国文化为主的循环经济型旅游创新中心。二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西汉高速公路和我市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及地缘优势,培育引进一批知名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城乡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加快建设辐射陕甘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努力发展生产业,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促进商品流动、资源节约和设施共享。三要大力发展会展业。我市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会展业的优势,我们举办的菜花节、茶叶节、柑桔节、樱桃节人气旺盛就是最明显的例证。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搞好新的会展资源开发,加快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延长会展产业链。四要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借助西北联合大学抗战时期迁驻××的历史渊源,密切加强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争取他们能在××恢复设立分校,或设立联合办学机构,借此吸引西安、成都等地高校来汉办学,全面提升我市教育培训业发展水平。同时,大力推进“放心食品工程”,倡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计划。

(三)建立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循环层次。主要目的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平台,最终实现全市范围内物质和能源的有效大循环。从我市实际来看,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资源消耗减量化和资源利用循环化,在建设循环型企业、园区的基础上,全面构建城市循环体系。

第一,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力度,建设循环型企业。要以六大企业集团和八户明星企业为重点,从财税政策、协调服务、配套建设、项目争取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设一批省级乃至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加紧制定全市企业清洁生产实施方案,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废气、废水、废渣、余热等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加快精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节能节料节电水平。钢铁冶金企业,要加快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钢渣、尾矿渣的回收利用,推进焦炉煤气向有机肥、化工原料的转化。医药化工和非金属矿开采企业,要减少污水排放,加强中水回收利用。同时,做好产品认定工作,鼓励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无污染产品。

第二,加快工业区改造步伐,建设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目前,东部沿海都在争先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我们要抓住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机遇,加紧编制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试点。开发区要借助自身良好发展基础,突出航空电子、现代中药两大产业特色,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创建成为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铺镇航空工业园、褒河机械工业园、勉略宁冶金工业园等园区,要结合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促进园区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实现产业集聚循环发展。创新园区建管机制,可以按照市场导向和产业布局原则,积极探索与沿海地区在我市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第三,大力推广固定废物的再利用,建设循环型生态城市。加快发展静脉产业,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建设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培育和发展地域性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处理基地,重点推广利用尾矿与沙石并用生产彩砖、利用钢渣和粉煤灰混合料生产高性能水泥等成熟技术。以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电脑及电子废弃物、废金属及包装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废旧家电等废物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江南污水处理厂等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全市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建设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继续推进市内出租车和机动车油改气。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最佳人居城市等活动,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在新建小区逐步建立水循环利用系统,推进旧住宅小区绿化改造,创建绿色社区,建设绿色××。

三、加快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

构建支撑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必须突出重点,以满足我市重点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聚集区发展需求为核心,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体来看,我市交通不畅、成本高、运力紧,煤电气等能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必须下大力气破解交通能源等难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可靠保障。一要大力破解交通瓶颈。以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打通××与周边的交通连接。特别要加快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兰渝铁路武都至阳平关连接线、阳安铁路复线建设,抓好十天高速、宝鸡至巴中高速公路建设,抓紧建设××新机场。市内重点改造、完善、优化城乡道路结构,提高循环经济中心区和辐射区连接道路的等级,构建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要大力破解能源制约。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坚持市内开发与市外合作相结合,统筹电、气、煤、油等能源建设。加紧××电厂、大唐略电火电项目和城乡输配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工程、宝鸡至××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发水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扩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比例,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三要大力争取中省在我市设立内陆口岸,建立商务、检验检疫等部门有效的联络协调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更便捷、低成本的通关条件。

(二)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型经济比重较大。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关键是要推进矿场资源综合开发和节约利用,加快形成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链条,促进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进步。一要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管理。坚持对铁、铅锌、镍、钒钛、硅矿石、石膏、板石等热点矿产、重点矿区实行最低开采规模和开采总量控制,尤其是对从事优势矿产资源开采的中小企业,实施严格“三率”(采矿回采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管理,统一纳入市级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补偿费与采矿回采率挂钩制度,激励企业加强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利用。二要提高矿产“三废”回收利用水平。鼓励冶金企业和矿山企业对铁尾矿、矿泥石、废石、废水以及尾矿渣回收利用,实施选矿工业废水压滤处理和尾矿库外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推广钢铁、铅锌等冶炼过程中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变废为宝,提高“三废”资源化水平。三要建立矿山生态恢复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杨家坝铁矿等重点开采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产矿山边开采、边恢复。对停用的采矿场、尾矿库和其他工矿用地,制定生态恢复规划,进行土地整理、植被恢复。按照谁破坏、谁恢复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开辟稳定的资金渠道,切实解决生态恢复治理投入问题。四要加强自然地质灾害防治。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病险水库、堤坝等除险加固工程,强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治理和防范措施,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防灾减灾预案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施汉江、嘉陵江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城市污染防治等“蓝天碧水”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三)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和咨询服务体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科技有着更高的需求。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依托陕西理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研究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借助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外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加快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循环型技术、工艺和设备。当前要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有机农业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尽早攻关。二要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平台。依托××环境保护协会、环保研究所,建立全市固体废物交换中心,并尽可能与市外网络连接,定期公布企业副产品和社会废旧物资供求信息,实现固体废物动态化管理和资源化处置。积极引进循环经济技术咨询、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循环技术推广应用。三要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循环经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结合企业不同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懂清洁生产、会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家队伍。市内大专院校可以为企业代培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主动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四)扩大开放合作和项目包装推介。近年来,我们在加大项目招商引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来者不拒,“捡到蓝里就是菜”,不管项目好与坏;项目布局比较分散,不利于产业集聚和资源循环利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结合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科学招商,合理布点,把循环经济发展落实到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上。一要建立循环经济项目库。全市筛选的318个近期和远期循环经济项目,要实行统一策划包装、统一推广,建好外商信息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增强包装推介项目的针对性。对今后新增的项目,要严把审批关,凡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的,不立项、不建设。二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抓住当前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加快转移的机遇,积极开展与东部沿海地区政府间的经贸合作,密切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行业协会及商会的联系,加强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财团、大公司的交流,构建与天津、省有色集团长期合作机制,吸引更多外资投向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投向产业园区。三要创新投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资、市场化经营机制,特别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要在市上统一规划、支持和监督下,逐步建立“政府参与、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环保监管”的管理机制,走社会化和多元化投资、市场化和企业化经营的路子。

四、努力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一些影响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必须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降低成本,创造条件,让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规划引导。我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加紧编制,今年内将出台,下一步要围绕《纲要》确定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加快编制全市循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聚集区内各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制定更为详细、更具有操作性的行动计划。各县区要按照《纲要》的要求,抓紧做好各自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确保有机对接。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把企业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区域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解决资源节约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的大循环。规划设立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企业,通过重点扶持,示范引导,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持循环经济发展优惠政策的同时,抓紧制定我市配套激励措施,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引导支持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和大型生态项目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为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示范产业、示范产品等进行投资配套、开发补助和贷款贴息支持。加快研究制定全市清洁生产管理办法,适时制定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包装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生资源化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生资源化管理办法,完善排污交易权、污水处理收费等制度。加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制氛围。

篇(2)

自1994年我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以来,体育经济总量逐年递增,作用越来越大,体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市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但是,我市体育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下面就我市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发表一些看法。

一、我市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

1、我市体育设施陈旧、狭小、落后,使江苏省体育局提出的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发展的目标在我市实施受到制约;2、竞技体育发展资金仅靠政府和系统内部的财政拨款,没有利用竞技体育项目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3、体育经济发展没能和电视传媒有机结合起来;4、新体育设施筹资方式单调,建设资金紧张,没有充分发挥新体育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分析与研究:

1、1990年,我市党委和政府向我市人民发出了“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共创全国体育先进县”的号召。1994年,我市完成了当时苏北一流的三大体育硬件设施:封顶体育馆、双循环水系统游泳池、带有露天草坪足球场的田径场,并被国家体委评为了“全国体育先进县”。当时我市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我市体育局领导适时提出了搞好县级体育局经营创收加强自补能力是现阶段发展重要环节的构想并付诸实施。在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使用方面,我市体育局领导提出了四条原则:全面为体育服务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的基本原则;严格管理确保场地不受损坏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经营创收,以场地设施养场地设施的基本原则。我市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在这四条基本原则指导下,充分利用场地设施和技术、人才组织竞赛与出租,开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办展览、舞会,开辟体育游艺场所,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满足群众需求和创收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1994年至今,我市城区人口增加了7倍多,城区范围向西延伸了约10公里,我市体育场所不仅没增加,田径场却由于各种原因变成了人民公园的一部分,建起了假山、池沼。

1994年至今是我市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迅猛增加的时期,也是国家实行双休日、增加节假日的时期,我市人民体育需求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今年苏北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体育局提出了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发展的战略决策,构建苏北沿海体育带就是要在苏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丰富旅游资源快速开发的同时,快速创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文化品牌,建立一个能吸引旅游人群与普通市民广泛参与的、各具特色的较大规模的体育产业;这个体育产业与公益性体育设施相结合的建设项目,应由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指导,国家政策引导,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育、规划、园林、城建等多部门联合建设,多元投资,整体规划,分地区、分步骤组织实施。我市现有体育设施仅有旧体育馆、游泳池和一些健身点,没有田径场,新奥体中心一期工程刚刚开工。体育旅游业在我市是个空白,体育部门从未与任何部门进行过发展体育旅游的探讨。江苏省体育局提出的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发展的战略决策在我市难以有效实施。

2、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多年来我市体育工作者没能向其争取到更多竞技体育经费,省市体育系统支持也很有限,这表现为不固定和数量少。事实上靠拨款来维持训练和竞赛在如今江苏只有少数运动水平落后地区采用,大部分地区同级财政对竞技体育投入增加不多,注重企业文化的大企业对竞技体育投资大幅上升,如江苏省男子蓝球队就是由南京钢铁厂长年全额承担全部训练、比赛费用而命名为“南钢队”。这些企业将高水平竞技队伍推向了市场,参加各种高水平比赛,收取高额出场费,而组赛方通过门票、赞助等方式也赚取了高额利润。本身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竞技体育项目在我市由于没有主动与市场对接造成了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尴尬局面。

3、体育经济发展是跟电视传媒发展紧密相关的,只有发达的电视传媒才能充分展示体育魅力。我市体育经济处于非常低的初级阶段,发展我市体育经济必须要有电视传媒支持,电视传媒发展一定会带动相关广告大幅增多,从而带动体育经济发展,使得高水平队、高水平队员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另外电视在体育界的传播靠的是明星效应,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体育方面运作成功的一点就是能够创造超级运动明星,提高观众收视力。我市在这方面还没有开展工作。我市有很多优秀运动员,也有很多优势项目,只要方法得当,前途将会非常光明。

4、我市体育中心刚刚开工,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拨款和省体育局支持,在建设过程中只对建筑业的发展起拉动作用。由于省体育局只支持了600万元,地方财政暂时无钱拨付,计划投资1.2亿元的体育中心一期工程靠施工方垫资才没误工,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我市完全可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采用多种筹资方法:商业银行贷款、体育赞助、BOT融资等。这些筹资方法不仅可大大缓解体育中心建设资金紧张的状况,还可带动银行业、广告业、售货业、体育产业等多种行业的发展,对我市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好拉动作用。

三、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1、我市体育局领导要千方百计做工作推动新体育中心加快建设,与此同时围绕省体育局提出的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建设的战略决策,我市体育工作者要积极争取我市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紧与规划局、旅游局、大丰港经济管理委员会、滩涂局、公路局、农业局、民政局等单位合作共同在发展体育旅游方面下功夫。我市麋鹿保护区闻名遐迩、面积广大,完全可以发展马术、射箭等体育项目,这既可以填补我市无马术、射箭项目的空白,又可大大丰富麋鹿场游客的旅游生活。我市大丰港是国家一类口岸,水域广阔、配套设施齐全、客商云集、船员流动频繁,可以发展皮划艇、快艇、摩托艇、高空滑板、U形滑板、自由式摩托飞跃、休闲健身等项目,丰富客商、船员生活,为来大丰港观光的游客提供体育旅游服务。我市滩涂面积广大、土地价格很低,适合建高尔夫球场、沙滩排球场、沙滩足球场、旱地雪撬滑道、旱地雪撬训练基地、健身自行车道、溜马场、自行车轮滑赛道、伞塔基地、跳伞训练基地,发展相关体育运动,这些运动项目,有的高雅、有的时髦、有的刺激,发展起来能大大增强我市体育旅游业的影响力。我市沿黄海公路地处风景怡人的海滨,周边即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大丰林场,空气清新,是做有氧运动的好地方,非常适合在公路旁建观光自行车道,发展观光自行车项目,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沿黄海公路自行车比赛,为我市体育旅游业增加新亮点。我市斗龙庄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黄海之滨国家级麋鹿保护区、丹顶鹤保护区的中部,地处大丰市斗龙港南侧,占地面积10600亩。其中水面养殖10000亩。如果利用斗龙庄园的名气和养殖资源举行几次全省性乃至全国性大型钓鱼比赛,在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作用下,斗龙庄园在业内影响力会更大,而且可以增加一个为它带来很好收益的固定体育旅游项目―钓鱼比赛。我市银杏湖公园因银杏树而得名,半个世纪前种植的5万平方米鳞次栉比的银杏树保存完好,我市在此基础上改造、建成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银杏湖公园。银杏湖公园是我市旅游业的一道亮丽风景,这里有海浪舞台、园形广场、露天舞池、儿童天地、蛙声十里等娱乐场所,有烟花九月、花海麦浪、景观桥等人工景观。我市完全可以定期在银杏湖公园的海浪舞台、露天舞池举办高水平舞蹈比赛,在大面积人工湖面举办赛艇、划船比赛,在各种新闻传媒作用下,银杏湖公园内体育旅游项目一定会生机勃勃发展起来。

2、我市由地方财政拨款和省、市体育局支持所得到的竞赛经费有限,只能用于抓好各种体育项目的启蒙教育,这些运动队一旦参加省、市比赛有了成绩,便可由感兴趣的大企业接受,由这些企业进行长期培养,用于发展企业文化。当然企业也可把运动队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不断提高运动队的水平,经常参加各种有偿比赛,长期为企业挣钱,实现竞技体育与企业利润的双赢。

3、我市的乒乓球、羽毛球、蓝球、跆拳道等项目群众基础很广、高水平运动员很多,我市电视台应对这些项目的重要比赛进行直播或转播,最好是直播,为照顾电视观众,比赛队员可以做些牺牲,如在中午最炎热时候打球,在最不兴奋的早晨比赛。众所周知,比赛时的电视广告对商家的作用是巨大的,直播或转播重要比赛可为电视台带来巨额广告收入。我市体育观众崇拜的优秀运动员很多,可现在重要比赛都是免费观看,有了电视传媒介入,重要比赛必须买票才能在现场观赏。在我市重要比赛成为商品的情况下,我市优秀运动员由于影响力大小不同,所得到的报酬肯定会有一定差距,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市肯定会不断产生影响力大、收入多的明星,我市体育市场也会日趋成熟。

4、我市体育局现拥有一个老体育馆、一座旧业余体校大楼、一个温水游泳馆、一层办公楼,这些设施共计价值1500万元左右,我市体育局完全可以用这些旧设施做抵押向银行贷款用于新设施建设,待新设施建成后再拍卖抵债。新体育中心是政府设施,建设欠款由财政偿还,是有保证的,我市体育局应很好利用这个优势请体育中心主要施工单位―我市承建投资公司做担保向银行贷款。我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苏宁电器公司等长年支付巨资做广告的大企业很多,我市体育局可与这些公司签订合同,让它们出资支持新体育中心建设,体育中心建成后,将长年为它们挂牌做广告,或使用大型电子屏幕长年为它们做广告。我市大超市很多,我市体育局可与它们签订合同,让它们出资支持体育中心建设,待体育中心建成后,出让非体育用场地给它们开分店。我市体育局可使用BOT(建设―运营―移交)融资,将各待建体育场馆分类,对外招标,让出钱多的巨商付钱支持体育中心建设,体育中心建成后,这些体育设施给他们经营8年或更长时间后再移交我市体育局。

若能认真实行以上对策,江苏省体育局加快苏北沿海体育带发展的战略决策将会在我市顺利实施,我市竞技体育将会有很好发展前途,我市体育市场的开发将日趋成熟,我市体育中心建设速度才能加快并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很好拉动作用,我市体育经济发展才能成为我市社会发展真正有效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黄晓灵.《体育经济学》.2005年.

篇(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呈现出三大经济圈,即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对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在新时期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力量。但从近年发展过程来看,京津冀地区不论是在整体发展的速度、还是发展规模上,都明显地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本文在增长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增长极在带动其腹地地区共同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并探讨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增长极理论

(一)增长极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经济学家帕鲁于1955年提出来的。在他的文章中提出:现实世界中的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经济增长并不会同时发生在所有的区域,而是有选择地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其周围地区扩散,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区域的发展。增长极正式从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地域空间概念,以后的学者纷纷引用到各自的研究领域中。

(二)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作用

由于增长极的产业发展比周边的腹地地区要快,因而在区域发展的初始阶段,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腹地地区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都趋向转移到核心地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减少了腹地地区发展的机会,使得极核地区与腹地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地扩大,极核地区的中心地位不断加强。

二、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过程的现状

(一)第一产业

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的合作有着很长的历史,长时间以来北京和天津一直就是中国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工商业中心,第一产业的功能弱化,主要依靠环京津的河北地区提供粮食、蔬菜等生活资料。随着京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和调整,京津冀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合作会不断加深,产业链之间的联系不断紧密。在目前,第一产业的合作状况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二)第二产业

从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的第二产业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受到种种问题的干扰,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就目前的主要成果来说,主要是京津地区一些传统的工业,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依赖于资源能源的产业不断地迁到河北的部分地区,实现了区域整体的产业协调和合作。

(三)第三产业

在第三产业的合作上,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领域。比如说在一些优秀的旅游资源的整合方面,打破原有的旅游市场壁垒,共同推出一些著名的旅游线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外在人力资源的共同开发、资本的流通服务、通信领域的合作也都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增长极地区和腹地地区的互动机制不健

全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联动性不强,核心地区与腹地地区缺少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特别是随着通信技术、交通方式的便捷,使得核心地区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腹地地区的依赖。双方的交流很少,经济的互补性开发认识不足。

(二)行政区划协调有待完善

京津冀地区存在着两个直辖市和一个省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区发展前景的问题上,都尽可能追求自己辖区内利益的最大化,对区域整体的协调、综合效益的考虑比较滞后。一方面,北京、天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招商引资、国家的大型项目建设方面,处处都占有绝对优势,相对地减少了河北地区在利用外来资本技术的机会。

(三)区域内产业分工链条断裂

京津冀地区目前也存在很多颇具实力的产业,比如说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的生产等,在国内都是名列前茅的产业,但是经过相关的资料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强势产业并没有能够与其腹地地区实现产业对接,对带动区域联动发展的作用有限,比如说同在汽车领域,著名的汽车生产商北京现代在中国共有40多家的配套企业和提供零部件企业,其中有十几家是现代集团原来在韩国的配套企业在北京建立的合资或者独资的公司,还有二十几家是分布在上海、昆山、江阴等长三角城市的企业。

四、政策和建议

(一)寻找利益共同点

由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被上述种种问题干扰,使得目前要想从根本上进行产业合作和协调变得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说从未来整体的发展趋势看,京津冀地区最终还是要往经济整合方向发展。笔者觉得可以从区域各种利益共同点出发,深挖产业链。

(二)创新区域内制度体制

笔者认为,目前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在研究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时多集中在对产业规划、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考虑,忽略了对制度体制的深入考察。而制度体制的障碍是影响地区发展最大的因素,因为制度体制决定着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加强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通

区域内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技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腹地与极核地区的联系。因此,必须实施有利于促进要素流动的政策。例如,出台方便异地消费和异地购买的政策;建立开放、统一、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与要素市场;及时清理已经过期、不合时宜的部门封锁和区域封锁政策;积极实施反垄断、反区域封锁的政策;建立能够竞争有序、结构合理的企业组织体系;规范市场的进入和退出行为;放松劳动力的流动限制,进一步完善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自由流动的各项政策等。

参考文献:

篇(4)

一、对铝熔体净化应用的分析与认识

目前对铝合金熔体洁净度的要求主要以氢的含量来衡量。其一般是国内先进水平为0.15ml/100gA1;国际领先水平达到0.l0ml/100gA1,而世界创新水平在0.08ml/100gA1以下。根据铝合金品种和用途的不同,对熔体纯净度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其通常从氢含量、非金属夹杂和钠含量等几方面来控制。

a、国内铝合金净化的研究现状

国内在熔剂领域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许峰等为了改善铸造铝硅合金的组织和性能,采用含有Na、K、B的新熔剂,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白世鸿等采用几种熔剂净化Al-4.5%Cu合金熔体,获得25℃-60℃的过冷度,并得出采用80%BaCl2、20%MgC12粘性熔剂优于其它配方的结论。

b、我国铝合金净化的行业现状

通常铝熔体中含有0.4ml/100g Al-0.8ml/100g Al的氢。铝熔体除气处理后的氢含量一般都在0.1ml/100g Al-0.2ml/100g Al。而飞机零件氢含量有时要求不超过0.1ml/100g Al,而目前国内铝熔体除气的先进水平能达到0.lml100g Al左右。此外,液态铝的精炼还有ALPUR法以及真空处理法。

二、依靠技术进步,以促进铝熔体净化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1.铝合金熔体的净化处理

a、铝熔体中的气体和夹杂物

(1)气体和夹杂物的形态。铝合金熔体中的气体主要是氢气(体积分数约为60%~90%),其次是氮气、氧气、一氧化碳等。氢气几乎不溶于固态铝。但在液态铝中的溶解度很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每100g铝液在固相线上下的含氢量分别为0.65ml和0.034ml(在0.1MPa条件下)。而实际上,铝合金一般要求每100g铝液含氢量为0.1ml-0.2ml。航空用铝合金要求每100g铝液含氢量低于0.06ml。

(2)铝合金熔体中气体和夹杂物的来源。铝合金是在一定的炉气中熔炼而成的。高温状态下熔体与炉气中的N2、O2、H2O、CO2等接触,在接触界面上会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化合、分解、溶解和扩散等过程。

b、铝熔体净化技术及净化原理

熔体净化方法有吸附净化、非吸附净化和过滤净化三大类。

吸附净化的原理是,向熔体内吹入气体比如氮气、氢气、混合气或加人熔剂,通过其与铝液的反应,获得气泡,然后利用这些小气泡在上浮过程中吸附氢气和夹杂物,并带到液面实现除气和去渣。

c、铝合金熔体净化工艺的分类

铝合金熔体净化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按以下3种方法进行分类:按工艺节奏可以分为在线式和间歇式;按净化位置可以分为炉内和炉外净化;按工作原理分为吸附净化和非吸附净化两大类。这3种分类方法各有特点。其有时相互交叉,互相补充。

2.铝合金熔体传统净化工艺的改进

a、吸附净化工艺

吸附净化是指通过铝合金熔体直接与吸附剂(如各种气体、液体、固体精炼剂及过滤介质)相接触,使吸附剂与熔体中的气体和固态氧化夹杂物发生物理、物理化学或机械作用,从而达到除气、除杂的目的。

(1)气泡浮游法。气泡浮游法又称吹气法。其是20世纪70年代与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铝合金熔体净化工艺。其主要用于除氢。其是将具有惰性性质的气体通入铝合金熔体内部形成气泡,而熔体中的氢在分压差的作用下扩散进入到这些气泡中,并随气泡一起上浮至液面而被排除,从而达到除气的目的。

(2)过滤法。过滤法是让铝合金熔体通过中性或者活性材料制造的过滤器,借以分离悬浮在熔体中的固态夹杂物的净化方法。其主要包括玻璃丝布过滤、刚玉微孔陶瓷管过滤与陶瓷饱沫过滤等。

(3)熔剂法。熔剂法就是在铝合金熔炼过程中将熔剂加人到熔体内部,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达到除气除杂的目的。

b、非吸附净化工艺

非吸附净化是指不依靠向熔体中添加吸附剂,而是通过某种物理作用(如真空、超声波、密度差等),改变金属气体系统或金属-夹杂物系统的平衡状态,从而使气体和固体夹杂物从铝合金熔体中分离出来。

3.铝合金熔体净化新工艺的发展

a、旋转脉冲喷吹工艺

气泡浮游法的效果取决于惰性气体的性质和纯度、气泡的大小和气泡在熔体中的分散程度等多种工艺参数。如何进一步减小气泡尺寸和改善气泡在熔体中的分布是提高气泡浮游法除气率的关键。

b、超声波净化技术

超声波净化是一种环境友好且相对便宜的工艺。其即使用高密度超声波振动,也能在铝合金熔体中产生振荡压强。

c、电磁净化技术

传统的过滤净化技术只能有效清除微米级大小的夹杂物,而且过滤效率很低。近年来,电磁净化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该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利用非金属夹杂物与液态金属之间导电性的巨大差异实现两者的分离。

a、要研制出适合工业生产的合理的熔体净化工艺。首先其需要进一步加强熔体净化工艺基础理论的研究,即以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为基础,研究氢以及各种夹杂物与熔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而为净化工艺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b、考虑到保护环境、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因素,对目前各种铝合金熔体的净化工艺做进一步改进;要探索新的铝合金熔体净化技术,从净化方式、净化参数和净化设备出发,设计新工艺实现气体以及夹杂物与熔体的分离,以适应新的要求。

三、结语

近几年由于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因此铝合金铸件(尤其是大型、复杂的铸件)和压力加工制品在这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铝合金铸件的质量直接取决于熔体质量的好坏。而加工制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铸坯。铸坯质量的高低同样直接受到熔体质量的影响。因此,铝合金熔体处理非常重要。

篇(5)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主题餐厅在20世纪的50、60年代兴起于欧美,与一般餐厅相比,主题餐厅往往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不单提供饮食,还提供以某种特别的文化为主题的服务。它是拥有一个以上的“主题”作为餐厅吸引顾客的标志, 整个餐厅是特色鲜明的主题环境设计、独具匠心的设施设备、精心制作的菜肴糕点、独特的员工着装,共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迎合顾客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让顾客在某种情景体验中找到用餐的全新感觉。

一、主题餐厅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主题餐厅是指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为吸引标志的饮食场所,在消费者身临其中的时候,经过观察和联想,进入期望的主题情境,就像“亲临”世界的另一端、重温某段历史、了解一种陌生的文化等,它最大的特点是赋予餐厅某种别具一格的特色主题,以定制化、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顾客。

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主题餐厅层出不穷,一般来说,相对成熟的主题餐厅都具有以下特点:

(一)鲜明的主题

主题餐厅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就是具有独一无二的主题设计,主题餐厅从菜肴的制作、菜单的设计、餐厅内部的装修布置、员工的着装等方面透出鲜明的主题特色,让人一目了然、沉浸其中。

(二)浓厚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突出文化性已经成为餐饮业界经营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主题餐厅就是以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从菜肴设计、餐具造型、餐厅装饰装潢、人员服装造型以及对客接待方式等不同的方面来体现和深化。

(三)个性化的消费对象

主题餐厅经过缜密市场调查和分析以后,精心选择适合餐厅主题的消费对象,尤其是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细分,也是兴趣接近、爱好相同、具共同语言的人群聚集地,消费者不仅是为满足“胃”的基本需要,还希望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四)专业化的从业人员

主题餐厅的从业人员本身就是主题的象征,是主题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工作中除了掌握行业必需的服务技能以外,还要掌握与餐厅主题相关的知识,对餐厅主题文化特色如数家珍,满足客人的各种合理需求。

二、重庆市主题餐厅的经营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各大城市的主题餐厅相继开业,科普餐厅在北京披挂上阵、禅意餐厅高调登陆上海、马桶餐厅在深圳掀起争议,重庆也大有“将主题进行到底”的势头。目前,重庆的主题餐厅在创意上并不算最前卫,但紧跟潮流的脚步却越来越快,主题各异。

(一)主打“文化牌”——鼎道江湖古川菜馆

鼎道江湖古川菜馆位于重庆湖广会馆旁,是近年来重庆传统饮食发掘的“古川菜”的成果结晶,沿着历史的足迹而回收老技艺和老菜谱,从考证入手,以复原而告成,最终提炼出震撼味蕾的古川菜。“鼎道江湖”再现了古代巴蜀饮食的全过程,从餐厅设计、家具配置、器皿使用、服饰装扮、礼仪展现,一直到菜品的烹饪,全都回归到历史的轨迹之中,甚至连宴饮中的程序和酒令游戏,都紧扣以往朝代的脉搏。“鼎道江湖”还复原了以花椒、姜、葱为调味剂的老川菜,再延续到辣椒引入之时最初的菜肴,让人在口舌中感受历史的过渡,滋味流涎,恐怕举世之间,也只有这家餐馆才能体验。

(二)主打“健康牌”—— 黑珍煲养生坊

位于重庆上清寺的“黑珍煲养生坊”就用了中国五千年的养生文化好好的做起文章,整个店面以“养生”为旗号,装饰装潢都以黑白的太极养生文化为主。据悉,“黑珍煲坊养生坊”以黑色菜系为卖点,以民族养生文化为着力点,将美食、健康、文化融为一体,是全国第一家专业经营黑色养生食品的主题餐厅。它以“汇集天下黑色食品,传承民族养生文化”为己任,历时五年潜心研究,开发出了黑珍煲养生系列、养生菜系列、养生酒系列等100个品种,扛起了一面全新黑色养生健康的大旗。

(三)主打“环境牌”——金色阳光生态餐厅

重庆陶然居的金色阳光生态餐厅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高田坎村。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采用四季恒温、全通透玻璃外墙、全透明生态阳光、开放式透明厨房的大型生态观光餐厅。种植着各种热带植物的“金色阳光”园林式主题餐厅,囊括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情调各异的包房,种类繁多的实物点菜区等等。开放式的用餐氛围,让人们在就餐的同时充分享受阳光、亲近自然,在轻松怡然的休闲环境中品尝最地道的重庆美食。

(四)主打“特定消费群体”牌 —— 汽摩餐厅、运动主题餐厅

重庆还有一些独具特色但是相对小众的主题餐厅。例如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汽摩餐厅处处紧扣摩托的主题,一辆摩托车竖着“骑”在墙上,到处都是和车有关的元素,让爱车的发烧友们不得不喜爱。此外重庆首家运动主题餐厅位于重庆市体育场附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餐厅员工身着各类运动装进行服务,在菜品上,除了普通的川、粤菜外,还特意聘请重庆力帆足球队的特级烹调师,为普通市民烹制运动员营养餐和一系列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菜品、菜式。

三、重庆市主题餐厅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近年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主题餐厅受到追捧,吸引了大批业内业外人士纷纷投资开办了主题餐厅,致使主题餐厅在初现峥嵘之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主题存在雷同,盲目跟风现象比较严重

“主题”不仅是主题餐厅的灵魂,是主题餐厅与标准化餐厅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各个主题餐厅之间的差异所在,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重庆有很多主题餐厅在“主题”的选择上对客源市场的调查不够,过分追求新、奇、异或者对已经成功的主题盲目进行抄袭,缺乏独特见解和分析。比如,重庆以“知识青年”为主题的餐厅,有位于杨家坪的“公社食堂”、渝北区的“重庆大队长知青老火锅”和洋人街的“知青农家乐”等80余家,都是不同名字同一主题,而经营状况也相差很大。

(二)舍本逐末,菜品从“主角”沦为“配角”

主题餐厅就是主题文化搭台,特色菜品唱戏,一个餐厅最根本的生命力就是菜品创意和质量,失去了这一点,无论餐厅的名字如何,无论它的定位是什么,就不能称其为一个成功的餐厅。目前,重庆部分主题餐饮业主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餐厅的装修及气氛的营造上,而忽视了作为餐饮的核心———饮食。部分主题餐厅里,菜单设计、内部装修、盘碟设计……精美异常,花哨的噱头很多,这往往会使餐厅舍本逐末,只做表面功夫以撑门面,而使菜品质量、服务质量逐渐降低,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三)主题缺乏更新规划,经营者资金压力较大

主题餐厅有优势,也有劣势。虽然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打响知名度,但这种轰动效应来得快去得也快,可能开始时客人好奇,餐馆会热闹上一段时间,但当新鲜感过后,生意便会转淡。对于目前重庆市场上的主题餐厅的经营者而言,谁都不愿成为昙花一现的短命餐厅,因此都在求新、求异,然而主题餐厅是一个整体性产品,是从建筑设计、施工、装潢、经营、管理、服务、企业文化等全过程进行主题化,这就要求经营者有更新规划和实施方案,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的对主题进行改造乃至整体性的变换,其改造难度和成本大大多于普通餐厅。

(四)人员流动流失率高、人才培养成本大

主题餐厅不同于其他餐厅,个性化的服务要求餐厅从招聘到培训员工所付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很大,但是随着员工的跳槽而付诸东流,而且很难在短时间找到合适的新员工。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跳槽到其他餐厅后,有可能带走餐厅的商业秘密,餐厅销售人员的流失也往往意味着餐厅客源的流失,因此员工跳槽将给主题餐厅带来巨大的威胁。目前重庆市主题餐厅的经营者普遍缺乏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主题餐厅靠员工的个性化服务来稳定客源,员工的流失会影响到餐厅的服务质量,最终使餐厅在人力资源上的成本大大增加。

四、重庆市主题餐厅不断发展的策略

主题餐厅既符合其创办意图,又迎合时代的发展,合理的规划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深入分析潜在客源市场,着重突出主题差异化

在实施主题经营前,要依据地理位置、企业实力、当地文化等因素,找准市场、选准主题。主题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之上,符合市场的消费水平和目标顾客群的潜在需求,还要考虑餐厅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消费群体特点、市场潮流等因素。因此选择那些虽然不是黄金地段,但交通方便,靠近主干道、商业圈的地段,往往既缓解了租金压力,又减少了初期投资金额,只要能突出餐厅的主题思想,让消费者容易识别,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拥有固定客源后,收入也会持续增加。

(二)把握“餐本位”,夯实经营基础

任何类型的主题餐厅都应该把菜肴的特色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并同时用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来提升餐厅的吸引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否则主题餐厅一味以“怪”讨巧消费者,不注重烹饪质量和就餐环境的做法就可能在满足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后进入长期的经营淡季,最终退出市场。消费者的心理往往是不怕“怪”,就怕“赖”,假若菜的味道不好,环境不好,服务不好,再“怪”也会没有人“拜”。因此主题餐厅还是要讲究“餐本位”,包装次之的特点,尤其重视菜品的质量和创新,以文化吸引人的同时,用菜品留住人;而且菜品要定期更新,注重与主题紧扣,展示菜肴的文化内涵,永远走在时尚的前端。

(三)注重产品创新,延长生命周期

不断创新是主题餐厅能够常青的根本。主题餐厅虽然与其他类型的餐厅有明显的差异,但是随着社会消费文化和顾客消费趋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餐饮文化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主题餐厅的经营管理者不能以暂时存在的主题特色等竞争优势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因此,主题餐厅只有不断丰富主题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不断挖掘和扩充主题的内涵;不断创新主题策划和主题活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长期赢得市场的青睐,否则主题餐厅终究会成为过往云烟。

(四)丰富营销策略,扩大主题文化影响力

主题餐厅要不断丰富营销策略,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要能提供一系列与其主题文化相关的配套服务,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扩大主题文化的影响力。例如:摄影餐厅,可以定期举办摄影大赛,摄影知识讲座;旅游餐厅,可以请“驴友”、“大侠”们来与食客进行互动交流。电影餐厅,可以让食客一边就餐一边观看店里珍藏的经典影碟,还可以顺势销售一些电影海报、明星签名的剧照、书籍等等。此外,主题餐厅还可以筹划一些主题聚会,积极邀请新老食客参加,鼓励大家相互交流沟通,逐步推行会员制,形成稳定的客源群体。这样既能将信息及时有效传递给目标消费者,扩大了主题餐厅的影响,而且还不跌主题餐厅的优雅身份。

(五)提高员工服务水平,重视个人发展

主题餐厅的每一位员工不仅需要做大量的点菜、结账等重复劳动,而且他们是“主题”的执行者与消费者的指导员,他们需要对餐厅的主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充分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对主题餐厅的可持续发展就非常重要。主题餐厅管理人员一定要关怀、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员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员工学习各种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使自己的特长及发展方向符合餐厅变化的需求。这样既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又能够提高他们对餐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员工个人和餐厅的共同发展,大大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主题餐厅的魅力在于文化因美食的延伸而更加鲜活,美食因文化的凝聚而更具深意。作为一种新兴的餐饮经营模式,目前在重庆市餐饮业中还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但它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积极的,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使主题餐厅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标志、载体和引领者。

参考文献:

[1]黄浏英.主题餐厅设计与管理[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杨媛媛.国内主题餐厅的品牌建设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2(10):84-85.

[3]史俊.主题餐厅的主题营销[J].销售与市场,2012(34):88-90.

[4]王华东.主题餐厅的整体设计[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1):78-80.

篇(6)

[中图分类号]F25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0015-03

1北京市流通业发展的现状

1.1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业地位不断提升

2006年以来,北京市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反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06年的329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229.3亿元,几乎翻了一番。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流通业在2010年实现产值2918.69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为20.68%,产值拉动力达到了1.52。表1从产值角度反映了北京市流通业发展现状的概况。

1.2市场主体中私营及个人经济发展迅猛

2006年以来,北京市流通市场形成了国有、集体、合营、外资和私营个体等不同类型的主体。非公有制主体发展迅猛,有力地推动了北京市流通产业的发展。表2反映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各种不同所有制主体所占有的市场份额。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有经济以及集体经济的比重在不断地下降,而个体经济及外资等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并占有绝对的优势。这说明北京市流通业已经逐步完成了市场化改革,市场的竞争机制初步建立和形成。

1.3流通业企业数量众多

2010年北京市法人数为384973名,这其中属于流通产业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及运输服务业法人数总计为13716名,占比例为34.21%。其中批发业占比最高,批发业法人数占全市总法人数的15.38%,最少的为运输服务业,其这一比例仅为0.56%。表3是2008年到2010年流通业及其各行业占全市法人数的比重。

表3北京市流通业及其各行业法人数占比(2008―2010年)(单位:%)行业2008年占比2009年占比2010年占比批发业13.8414.5715.38零售业13.3615.4314.92餐饮业2.472.432.32住宿业1.031.071.03交通运输业0.540.570.56流通产业31.2234.0634.21全市100100100

从表3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批发业在2010年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流通产业企业占比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水平。相比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除餐饮业有少量萎缩以外,其他行业的企业数量占比都有所提高,其中以批发业和零售业最为明显。

1.4批发零售业固定投资增长最为迅猛,餐饮住宿业有所萎缩自2008年批发零售固定投资增长率达到-37.5%的水平,这两年投资增长较为迅猛,而相应的餐饮住宿业固定投资增速开始下降。2010年为-10.5%。表4反映了2008年到2010年三年流通产业分行业固定投资增长比例。

表4北京市流通产业分行业固定投资增速(单位:%)年份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运输服务业2008-37.523.011.5200915.1-26.814.6201052.3-10.50.8

1.5流通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北京市为促进流通业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如《北京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及《北京市商业流通发展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为规范流通业发展,提高流通企业服务水平与质量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标准与规范如:《北京市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规范(试行)》等。

2北京市流通业发展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北京市流通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企业质量也有所提升,但是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流通企业单体规模较小,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严重

2010年流通业产值较2009年增加了20%,然而企业数量增加了34.21%。因此,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出下降了,说明单个流通企业创造的新增价值有所削弱。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小规模的并提供近乎同质服务的流通企业大量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流通企业整体的良性发展,降低了流通企业的规模效应,削弱了北京市整体的流通竞争力。

2.2流通业空间布局有待完善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生活在郊区十分不方便。这是因为关乎民生的流通业在空间布局上较为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的商业无论从层次上还是服务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地区居民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在南城地区,商业发展相当滞后。

2.3流通业发展现代化水平较低

北京市目前传统批发业还处于变革时期,现代批发业还需进一步发展完善;综合性批发市场过剩,专业性批发市场不足。除了少数大型的综合批发市场,多数批发市场在配套设施、技术支持、市场管理服务等方面仍有不少欠缺。此外,相关的物流服务业也存在资源分散、物流成本高、结构不合理甚至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2.4社区商业较为分散,商业业态结构不合理

北京市现有社区商业多以楼盘底商或者是临街店铺为主,很少有较为集中的大商业综合体。这不仅降低了社区商业的吸引力,还给居民带来了环境污染,噪声等降低区域吸引力的后果。商业业态也较集中于餐饮和零售,而其他生活性的服务却极度缺失,造成社区内服务层次的缺失,无法满足社区内消费者的综合需求,降低了社区居民的消费意愿。

2.5社区商业运营模式落后

商业地产商为谋求短期的利益而将社区内商业地产分割为小块进行出售,由于商铺面积被分割的很小,大商业难以进入。不利于社区商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产权式商铺的开发终将导致社区商业功能、业态上的混乱,带来的是恶性竞争与商业运营的低业绩。

2.6批发零售业利润率低,税负阻碍其发展

从表5中可以看出批发业总体平均税后利润率仅为4.03%,零售业则更低仅为2.40%。尚不及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这将严重降低批发零售业对资金的吸引力。从税负上来看,零售业的所得税率达到了31.30%的高值,这是在零售业投入产出比高于批发业的情况下导致其低利润率的重要原因。因此,税收政策的“一刀切”原则损害了零售业整体的发展。

2.7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近年来为促进流通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行为准则和标准,但流通业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完全,应当从流通业全产业链着手制定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法律条款以形成完整的流通业法律体系。

3北京市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流通业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与健康发展,在于提高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在于更好地服务于城乡统筹的战略。

3.1调整中心城区与周边功能新区的商业格局

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商业已经呈现过度开发的态势,而周边功能新区的商业发展却严重不足,这进一步导致了城市整体流通业的低效率运营,也导致北京市人口分布的极度不均衡,阻碍功能新区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要重新调整中心城区和周边功能新区的商业格局。中心城区应当发展高附加值的商业,建立综合性的集休闲、娱乐、购物、商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最大程度地使土地的利用最优化。周边功能新区的商业发展应当有助于该区域功能的发挥。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需要在周边的功能新区建立新的副中心地带以承接从中心城区转移的产业,新区的商业要与之相适应。

3.2促进产业与流通业的协同发展

北京市现有流通业的主要业态依旧以服务居民生活的零售业和批发业为主,而服务于旅游和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则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北京市在区域内发挥其中心城市的作用。因此,应当规划服务于北京及周边地区产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强北京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业与流通业的协同发展。

3.3不同层次的流通业应当共同发展

如果将流通业按照其辐射范围的不同分为:区域性流通业、城市流通业、社区流通业。不同层次的流通业应当共同发展。不同层次的流通业在发挥流通业的功能上呈现互补的关系,任何一个层次的流通业发展出现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都必将影响另外两个层次的流通业的发展。

3.4促进旅游业与流通业的和谐发展

北京市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这是北京吸引众多国际游客的优势,与旅游相关的流通业的发展将严重影响这种优势的发挥。应当根据游区特点,旅客需求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特色产业以及为之服务的流通业。应当鼓励特色产品产业化、商标化以及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规模化、正规化。

3.5根据流通业细分行业的不同制定扶植政策

流通业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行业众多,各行业中经营的商品以及提供服务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产品的特性差异性较为明显。为适应北京市低碳式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北京的优势,应当鼓励流通业中低能耗、高附加值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企业发展,针对流通业内不同行业的产品及服务特点制定扶植政策。政策的制定应当征询行业内法人代表的建议,也需要国内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研究制定,并持续跟踪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结果,对政策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正。

3.6大力发展流通业的现代化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者通过政府扶植成立流通技术、流通方式研究中心。推进电子商务、无店零售的发展,建立大型信息交换以及共享中心,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北京市流通业的协调合作能力,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本土大型流通企业,在可行性调研的基础上推广商标制及商品可追溯体制。培育本土大型连锁经营店以及专营店,增强对本土企业投资的扶植力度。建立培训中心,提高流通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篇(7)

“西咸一体化”的构想最早是在2002年由陕西省政府部门提出。而真正得到落实却是在200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指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1]。到2011年5月31日,西咸新区全体干部大会在陕西省政府召开,西咸新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同年6月10日,陕西省政府出台《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咸新区成为西部重点建设城市新区,此时西咸新区的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一、咸阳市体育公共设施现状

(一)体育公共场地设施不完善。实地调查表明,投入不足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体育公共设施较为单一,大多以小区内休闲娱乐的体育公共设施为主,缺少像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这样的竞技型体育的体育公共设施,从而导致了居民对休闲体育项目选择性的限制,迫使闲暇之余居民对体育的兴趣缺失。

(二)体育公共设施的分布不均。体育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在大部分城市都是以市中心为圆点向周边扩散,咸阳市也不例外。体育公共设施以市区中心较为健全,而乡镇村这些市区周边的地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显得逊色许多。咸阳市主要体育公共设施大多集中在市区,由于居民住所的原因,有些居民居住地离体育公共设施距离较远,使得居民参与体育锻炼频率不高,降低人们对体育休闲健身的积极性。不光如此,体育公共设施的分布不均还直接影响到乡镇村体育公共设施建设的发展,并且阻碍了乡镇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正常运行。

(三)缺乏体育公共设施的管理和后期维护。对目前的体育产业发展与需求而言,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大多数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尤其是乡镇村的体育公共设施,长年累月的自然现象作用,许多体育公共设施出现了老化或者生锈等问题以及人为损坏后没有专业人士维修,居民对其质量及其管理评价度不高。另外现有的市区体育公共设施未能很好地引入人文关怀理念,对环境状况的影响比较大。

(四)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当前,在城市建设规划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了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定》等法规,以确保城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落到实处[2]。例如《规定》要求区级社区需有1.5至2.0万座位的体育场一个,2000―4000座位的体育馆一座,居住小区需配备体育场所200―300平方米M千人,并且国家对新建小区体育设施配备标准也做出了严格规定[3]。国家对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扶持相对较大,但地方政府受重视程度不高,监管不到位。实际上,在咸阳市内拥有的体育场或体育馆的区级社区少之又少,即使现有的体育场或体育馆规模也差强人意。居民小区内,仅存在必要的体育公共设施,像竞技型体育场所却寥寥无几。

二、发展对策

(一)加强社区体育公共设施的普及。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体育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的提高,同时也对闲暇时体育休闲的选择性有更高的要求,新鲜的体育娱乐设施无疑会对当代人们的兴趣产生极大的冲击。所以普及完善的体育公共设施,不仅能满足当代人们对体育休闲的不同需求,还可以更使人们深层次的认识体育,热爱体育,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人口的密集程度,规划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社区体育作为国家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大力倡导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途径。工作的繁忙迫使民众闲暇时间较短,而体育公共设施最主要的就是其本身的实用性。所以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位置首先应选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广场,公园,小区住宅附近等,如此方便人民日常锻炼身体,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使人民更愿意接受体育,融入体育,进而增进发展全民健身的计划。其次,在咸阳市乡镇村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当中,由于居民相对较少,而占地面积又相对较大的地区,选定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位置应该选在人们交通便利的地方,确保人们不会因为没办法出行,而导致的体育休闲的停滞。

(三)根据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体育建设适应的体育公共设施。在周西宽的《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明确指出体育锻炼在内容,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对体育锻炼内容及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职业和性别等不同人群进行选择[5]。所以说不同年龄层次有着不同的体育休闲选择。

就咸阳市而言,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的年龄,青春期的作用促使青少年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再加上活泼好动这一特性,课余休闲则会把运动、娱乐相结合。对于这种人群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在创新的同时还可以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便利的体育公共设施,做到发扬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创新双赢,促进咸阳市青少年在运动中更好的成长,并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壮年期。人们对体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便开始对一种或者几种竞技型体育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一部分人群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我们必须把“竞技”摆在首要位置。然而随着祖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对体育休闲的选择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环境上做文章,一个好的环境使人放松,使人舒心。利用咸阳独特的地理优势“咸阳湖”,在咸阳湖周边大力建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一些竞技型体育公共设施,使壮年期的人们在心情愉悦的条件下进行运动,确保其在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得到压力的缓解,旨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老年期。随着近几年广场舞文化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说明体育运动已经非常普及,抓住这一点,在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安全”这一理念。老年人由于身体结构的原因,使其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或者长时间进行运动。在自己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为体育公共设施的安全负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西咸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遵照国务院批复的精神为主要纲领,充分抓住强化建设这一机遇,对咸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进行深入剖析,并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以民为本,了解咸阳市居民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提高乡镇村居民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同时完善体育公共设施和体育公共服务。在建设体育公共设施的方面,建议当地部门在现有的场地、设施基础上,改建或扩建体育公共设施,为就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休闲活动。

(作者单位: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西勇,薛海涛.西咸新区背景下咸阳市体育产业市场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观察2015,(3)

[2] 尹玲.关于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存在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8-31.

篇(8)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中国已有10年,伴随着电视传媒的快速发展,作为业余时间减缓工作压力的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了收视的重头,其制作水平也日趋成熟。在这其中,作为真人秀节目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竞技类真人秀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由于体育本身就是人们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具有天然的娱乐本质。而且体育竞技运动在内容上又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喜爱的人群众多,所以在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节目制作者把体育竞技与真人秀节目相结合,有时这些节目也被人们称为冒险类真人秀。

国内也迅速将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引进到内地,并且为了更好的让观众有代入感,将节目本土化。本文将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一档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我是冠军》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表现元素上分析节目制作。以便更好的研究我国此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作者借助学者尹鸿、陆虹和冉儒学在《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一文当中对表现元素的分析方法,将真人秀节目分解为七个主要的元素,分别是: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念;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7、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

1.参与者――故事主体分析

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主体,是我们所谓的:“真实的人”,或者说是非角色扮演下,真实状态中的人。

在《我是冠军》的节目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志愿者是来自不同的领域、阶层、甚至是不同的国家,而这个时候观众就能在参赛者当中寻找与自己相类似的选手,而一路支持他们。

以2007年第二季《我是冠军》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性别配置来看,在十组参与选手当中,有两对母子、四对母女以及四对父子,缺少父女搭配。而2006年第三季《我是冠军》则弥补了这一缺憾。

2.悬念――叙事的动力

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最大的魅力是,参与者以及观众的目标可以随着比赛的进程发生改变,但是最终的优胜者却是不确定的。《我是冠军》节目在设置当中确定了几个目标,07、08年的节目的目标之一是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这是由节目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亲子之间关系能否缓和,也一直吸引着受众的注意力。

3.竞争――叙事情节

与其它的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一样,《我是冠军》也存在金字塔的结构,只有一组人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在2006年第一季的总决赛当中,每完成一个赛段,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都将被淘汰出局,而经过了为期一个月的比赛后,到第九阶段,十二对选手只剩下了最后的三对选手。

而在终极决赛当中,由于百万的奖励近在咫尺,这更激发了选手们的竞争意识。而因为太过激烈,比赛也出现了火药味。最终李菲与宁誉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反败为胜,战胜了开始领先的王子鸣与陈子实以及实力不俗的付静与郭金禄两对劲敌,笑到了最后。

4.淘汰与选拔――戏剧性命运

淘汰是构成整个节目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对人物关系的集中体现。以2007年第二季《我是冠军》节目来说,小选手郭雷在节目中由于对胜利太过渴望,对妈妈受伤的“不关心”,最后在投票评选郭雷“小班长”担任是否合格的过程里,其它的对手抓住郭雷这一点不放,对其表现不予通过。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为了胜利而找到的一个好借口。试想如果郭雷很关心妈妈,其他选手在投淘汰票的时候,还需要去想如果郭雷过了,自己的处境便不好,就可能以其成绩不好将其排除在外,其实在郭雷母亲受伤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她们被淘汰,这也是体育竞技类节目固有的特性。

5.时空性――规定情景

时空的封闭性造就了节目的紧张氛围,节目在时间和空间上面限制越多,选手完成任务的难度则会越大,场面也就越紧张。

我是冠军节目在处理这个问题当中,一方面引用了Pk的模式,被第一次淘汰的参与者还会有机会与另一对选手争夺复生的机会,而在PK的过程,两对将比拼同时完成一个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这也是利用时间元素来制造兴奋的窍门。体育竞技类真人秀在选择场景的时候,一般都会设置一个非日常化的环境以及非常态的生活环境,强调空间上的可观赏性,来制造刺激的场面,调节气氛。当然,这些都需要选手们的积极配合。

6.艺术加工――情绪渲染

从《我是冠军》节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目对参赛者的包装,运用采访、设计造型等手段来表现不同参与者的不同特质,这也方便观众们对节目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区分。当然在对人物的包装上,节目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建立在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上,并对其加以强化。为了防止在节目过程中,一些队伍过早的被淘汰,《我是冠军》还采用了一些方式来帮助选手,例如PK制度的引入,让比赛失利的选手还有重生的机会。再者节目中也加以运用了视听的技巧以及蒙太奇的表现手段,进一步强化节目的渲染力。

总的来说,从表现元素上分析,《我是冠军》在与西方优秀真人秀的节目上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一,体育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的形态与拍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由于相比较其它的节目,真人秀节目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的特点,加上每一个参加节目录制的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其教育的理念、思想的开放程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一,这也导致在拍摄的过程当中,节目的质量会有所起伏。其二,当国外竞技体育真人秀移植到了中国,受到中国文化冲击最大的便是上文所说的“体育精神”。例如2007年湖南卫视播出的《我是冠军》当中也出现过此类问题。在潘文超母子决定退出比赛后,两人故意在比赛中输给对手,先是在荒岛种树的比赛中故意放慢速度,然后又在两组对决的淘汰赛中又一次有意放水。笔者以为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其他队伍顶替或者直接让其弃权,而后去组织欢送活动,可能会比主持人继续严肃地主持两队比赛的效果更好。这里先不去评价此类行为的对错,由此事件可以看出,在移植真人秀节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节目,确保能够应付各类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14-02

“有钱办事”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而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在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群众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就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从东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制约因素很多,因此,应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拓宽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努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一、东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东营市共有179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人口113.03万人。201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村集体资产总额43.61亿元,从村集体收益情况看,当年无经营收益的村700个,当年有经营收益的村1096个;集体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480个,5~10万元的村210个,10~50万元的村个283个,50~100万元的村79个,100万元以上的村44个,其中,50~100万元的村增幅最大,比上年增长102.6%。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政策,强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主要特点是:

1.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多形式、多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业上充分利用土地、水面、浅海、滩涂等资源,由集体统一规划、组织开发,采取招标方式由农户承包经营,以收取承包费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东营市河口区部分村充分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和靠海的优势,集体组织实施苇板加工和海洋滩涂开发,2012年,60家苇板厂共为村集体创收600多万元,水产养殖和海产品加工为村集体创收上千万元。垦利县胜坨镇利用临近中心城区、主要交通要道和油区的优势,以商品房出租、兴建集贸市场、创建水产养殖基地等形式,借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20个村均有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的集体积累。

2.采取综合措施,对后进村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巩固提高先进村、督促发展中间村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后进村的问题。采取培养、选拔、竞选下派等措施,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包、帮、带”活动,实行部门、企业帮扶责任制,集中人才、资金、技术,分期、分批进行帮扶,做到不改变面貌不脱钩。同时,各级都制定扶持政策,从信贷、税收、物资供应、人才流动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3.加强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发展机制日益完善。通过村级集体资产清理核算,推行村财村账乡(镇)代管、审计监督和村会计聘任“三位一体”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1998年全市开展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活动以及2002年实行村财、村账乡镇代管以来,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的管理轨道,截至目前,全市1796个村均实行了财务公开,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所有乡镇、村都实行了会计委托,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村1693个,占总村数的94.3%。有效地遏制了非生产性开支,严格了财经纪律。开展土地延包工作,完善各类承包合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制合作社,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4.提高班子素质,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近几年,各级普遍注重培养和选拔政治思想过硬,懂经营、会管理的青年进班子,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路子。同时,注重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看,请进来教,健全各级培训制度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这就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空壳村”问题日渐突出。据2012年度农经统计,我市有700个村当年无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480个,5—10万元的村210个。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基层组织正常运转难,党群、干群关系协调难,公益事业建设难,村级债务化解难,近几年来我市有的村级负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是举债搞公益事业建设。农民虽然没有什么负担,种粮还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但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增收渠道不畅,农村经济服务功能不足,村级集体经济的弱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新形式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农民手里有钱就行,没有必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的观念陈旧,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冲突;有的则只看到困难,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畏难发愁,存有无所作为、难有作为的思想倾向。同时,部分农民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持无所谓的态度,多数群众不够热心、不够支持。

2.村级经济基础差,非生产性开支过大。全市大部分村集体积累薄弱,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实力。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5067021.55万元,总费用3771620.2万元,可分配净收入总额1457549.83万元,但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征占地补偿、油区补助、荒碱地和滩涂承包,主要集中在少数城中村、油区村和荒碱地多的村。多数村拿不出也贷不起上项目的启动资金。从调查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村不管是什么收入,只要有钱,首先想到的是搞公益事业,如街道路面硬化,建办公楼,建文化大院等。有的村资金不足甚至向私人高息借款或向银行贷款搞公益事业。再就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借助行政手段和管理权限,向村强行摊派(如征订报刊、杂志),不顾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承受能力,导致村级负债无力化解。

3.部分村干部素质低,责任心不强。目前看,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村“两委”缺乏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有的村干部尽管是“经济能人”,但为群众服务意识淡薄,奉献精神差;有的村干部得过且过,恋于位置,“占着牌位不显灵”;有的村干部则利用职务之便,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不仅损害了干部形象,也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4.措施不配套,管理水平低。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多停留于一般号召,具体措施少,缺乏激励机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管理上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经营方式粗放,不够灵活;组织形式单一滞后,不能按现代企业制度操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难以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1.优化氛围,提高认识。这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要通过多种形式,让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明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实力和能力,提高村级集体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是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形式。正确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必须从思想上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是否定和取代家庭经营,不是放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1.2强调发展集体经济绝不能走“吃大锅饭”的老路,更不能“刮风”,硬压指标,急于求成;

1.3鼓励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不能忘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1.4重视发展经济强村,不能忽视扶贫解困。

2.配强班子,启用能人。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配备一个好的班子,尤其是选好带头人至关重要。选准一个人,致富一个村。要不拘一格,广开渠道,选拔那些事业心强,清正廉洁,思想观念新,又甘于奉献的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要注重培养和选拔政治成熟,有经营头脑的“能人”进班子;要采取党校培训、参观学习、典型引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的加速发展。

3.建立积累机制,维护集体利益。要妥善处理好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不能过量举债上项目,或举债搞公益事业;制定有效的积累机制,把有限的资金积累起来。承包项目等所收各种承包费和油田占地所收的土地补偿如果园、鱼塘、荒碱地承包开发、工副业费等都可以积累起来,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资金除用于“五保户”供养、特别困难户补助、必需的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除外,都应积累起来。

4.发挥优势,找准路子。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找准切入点,才能培育起集体经济的生长点。从东营市情况看,可适合选择的路子有:

4.1发挥荒碱地较多的优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走以地生财的路子;

4.2采取承包经营、托管经营、资产入股、土地入股等手段积极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走企业强村的路子;

4.3发挥油区优势,搞好油地结合,走借势发展的路子;

篇(10)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项目为基础获得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我国作为体育大国,近年来开始注重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策略使教师只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体育比赛的组织能力,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形成。

一、市场经济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观念落后

由于高校无法认识到体育的终身性,因而始终将体能的提高和技能的培养作为主要内容。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无法形成,也就无法将高校体育发展成产业。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仅仅限于技术动作,而对于竞赛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目前体育产业项目众多,但真正由高校学生组成的体育竞赛群体并不多。另外,体育设施的不足是其无法形成产业的重要原因。对于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听见等投资上缺乏认识,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其市场因素,不但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无法扩大高校体育的影响力。实施上,我国整体上对于体育产业的认识并不深刻,这是导致体育产业无法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产业扶持较少

政府的资金、政策支持都决定这高校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目前看,政府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扶持较少,一旦行业遇到瓶颈,国家和相关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帮助,高校与其它体育俱乐部不同,资金来源不足,无法促进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形成初期,我国国情决定了其对体育产业的投入较少。因而在具体的扶持中,无论是结构、技术还是资金均不足,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逐渐成为体育强国,高校体育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涉及高校的体育项目依然很少。也就是说,政府无法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具有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机会,也就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校内体育生的培训也无法为其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对于体育生的选择权过少,使得体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使体育发展不具有连续性。这一问题在近年来得到改善,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三)不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

要形成体育产业,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首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供需链。高校体育教学在经济背景下其供需关系则显得十分脆弱。从高校这一供应方来说,无法形成规模,资金不足造成其经营方式更新慢,对于市场需求的预判不准确。而对于市场需求方来说,一方面是否愿意投资到体育行业,受到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影响。全民体育阶段,应加大社会对于体育经济的认识,使这一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一)拓展管理观念

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对于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首先应摒弃传统的体育观念,体育不仅是一种学科或者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是学生工作和依托必须掌握的技能。终身体育观念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形成。在教学中应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并且将体育教学对象进行扩展,使更多人喜欢体育,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够为体育产业的形成提供条件。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扶持在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政府的每一个相关政策都将决定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加大了对政府对于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高校应抓住这个机会,打破传统理念,不断的发展体育产业,适应国家政策需求。另外,要求政策不仅要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还应注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输送专业的教育团队,并通过合理的政策干预和宣传使高校认识到政府扶持的作用,使其坚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政府应随时关注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动向,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够操作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基础上给与其必要的支持,以促进其发展。

三、总结

体育产业概念的提出使得高校认识到对其体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全民体育时代,高校不但要重视体育技能的提升,还应从多个方面努力和获得支持,将体育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纯一定的贡献,使更多人认可体育。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仅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与国家的扶持政策有直接关系。不可否认,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造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高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体育产业形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发展的力度。(作者单位: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上一篇: 闽南文化研究论文 下一篇: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