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8 17:38: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篇(1)

教学前我根据词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激情,读出壮志,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品味。

2.仔细品味,品出词中丰富的意象,并展开丰富的联想。

3.结合背景,领悟作者激越的情感,感受作者胸中的豪情。

4.总结规律,体验创作乐趣,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教学方法:学生自由朗读、品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为辅。

教学过程:贯穿“读”、“品”、“悟”,三者相辅相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具体实施环节:

“读” 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诗要反复的吟,词要低回的诵,吟诵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这个道理。

第一步,学生自读,“以读代讲”。此过程可以解决字音,及初步的感知全词感情,让学生与文本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自由的对话。老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不可贪快。

第二步,学生朗读,“文本体验”。老师提醒注意节奏和情感,这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的效果具有普遍的意义,读完老师应进行及时点拨。比如:“看”和“恰”两个领字停顿应加长,注意重读的词语,还有情感的变化(上片“看”字后面的七句应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下片“恰”字后面七句应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之感)。

第三步,老师范读,“充分展示”。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有所准备,充分展现阅读水平。学生再次感受文本,然后整体朗读,此时应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气势感情。

第四步,针对扫读,“寻找真知”。这个过程,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词中的基本意象(山、林、江、舸、鹰、鱼等),理清层次,概述词的大体内容等等。

“品”是建立在读词基础之上的更深境界。三“口”为品,顾名思义这是要求对诗歌的语言要仔细的去咀嚼,再三的回味。

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品味词的语言。提问:词人是如何描绘这些意象的,哪些词语用得妙?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形成答案。

此时教师就做一个聆听者,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言之成理即可。你会发现学生的思维之花是如此美丽。学生的回答诸如,“鱼翔浅底”的“浅”,既写出水的清澈见底,也反映深秋的天高云淡。“百舸争流”的“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悟”便是在品味之后的一种沉淀,一种领会,一种提升。《沁园春•长沙》又能让我们悟出什么来呢?

学生可以探究词的发展以及分类等,延伸到课外学习。

我们还可以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比如,“词中对比手法的灵活运用的体现”,老师要善于设计问题,来调动学生探究。一个好的问题,其效果往往优于好的答案。

文中有多处对比,明处对比(色彩对比,动词对比,对两类人态度对比)基本上学生能找出来,而有一个暗处对比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提醒点拨。即文中“万类霜天竞自由”和现实中百姓生存状态进行对比。

篇(2)

随着当前我校“自主、互助、展示、点评、反馈”课改教学模式的推广,我们不断经历着新课程理念的,经过一个学期课改实践和探索,改变以前“满堂灌”的形式,把主体让给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下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因此,我越来越深刻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师生的思维方式、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研的推进就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体现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教研活动的特色鲜明。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提高课堂效率,在此我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 重视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我们学校推行“自主、互助、展示、点评、反馈”的课改教学模式中,要做到高效教学,我认为首要任务是要有充分的备课。备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重点和难点,并且把备课过程形成教案,从而开展针对性的讲解。我们教师功力不仅仅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前备课。

如何才能真正备好课,之前我们备的是“教学案”,一周一节或两周一节集体备课,并且都是“单干”的多。现在用的不是“教学案”而是“导学案”,为此,要想编写高质量、可以循环使用的“导学案”不能只靠“单干”,不能只靠个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要汇聚、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年级的历史教师要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完成,形成二次集体备课。如果没有“集体备课”编写形成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后面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空的、假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首先要吃透教材,第二教师要结合“内容标准”, 结合学生的学情,切实结合学习过程,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第三,教师要结合部分的内容,分配到相应的教学中去,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学习同步,这样既保证了同步练习在课堂上的充分应用,学生对探究习题的完成,又避免了课下作业的生成。第四,教师在探究上的备课,字数可能不多,但要有思维量,要体现学生的学法指导。第五把备课的结果编印成行之有效的导学案。

二、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作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很难有主动探讨与探索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课堂效果的高效化恐怕很难!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学生与教师角色也得到了转换,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重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了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也由客体成了主体,由吸收知识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 “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再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表现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学习小组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学生人人参与,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三、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精心编印好行之有效的导学案后,教师又明确了自己所处的角色,最后就是如何组织上课了。

首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我们常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便于教师开展有效的组织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其次是“上课”,当然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听讲的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引、拨为辅的新式课堂教学形式。

1.上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完成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然后展示“自主学习部分”(5分钟),学生对展示的答案同时也进行点评,充分发挥学生见解。

2.“合作探究”是一节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对学群学“合作探究”部分(8分钟),经过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探究,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之后各小组学生参与展示与点评(12分钟),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一课时,关于大运河的作用,历来褒贬不一,为了让学生在探讨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请你评价一下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在学生合作探究后,让一些学习小组的学生对所展示的答案进行点评。通过他们自己探讨出来的答案,并点评其他小组的答案,得出较明确的答案,这比教师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深刻多了。

3.课堂检测和小结(10分钟)。

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完成教师出示的当堂检测练习题。然后小组对学群学,展示各小组的答案,由学生点评。当然课堂检测题,可以是事先印好的,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进行,训练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课后,教师要及时体察学情,收集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进行点拔指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归纳识记知识的技巧、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篇(3)

高效课堂必须实现课堂资源利用最大化,课堂效益最优化。课堂的资源包括学生、制度、教材、课标、考纲、班级文化、班委建设、组长、结对子、小组合作、课桌椅、书本的摆设,等等。所谓把资源做到最大化,就是根据资源的功能性,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形成教育合力的目的。在所有资源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在课堂学习中,没有睡觉的、没有走神的学生、没有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的学生,就是学生资源利用最大化。

效益最优化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效益最优化的基本表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到“四个不”:不预习、不拖堂、不回锅、不大量纠错课外作业。深层次的是在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学生有高质量的成绩。

只有资源利用最大化或只有效益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实现这一核心理念要做到以优化教学环节为基础,以课堂为核心,以促进师生的发展为根本。通过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制订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小组合作、展示互动、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辅导、试卷的命制与分析、评价、教学总结。这些环节,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意味着课堂效益的提升。优化教学环节的方法第一步是熟悉教学环节;第二步是熟练掌控教学环节;第三步是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效率。

高效课堂要达到“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就必须改变以往对课堂教学评价单一的模式,形成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如做到“教、学、考的统一、课堂教学与教科研的统一、教学与德育的统一”等等,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形成以优化教学环节为抓手,围绕课堂教学这一核心,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科研和德育的范式,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

实施高效课堂要达到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对推进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的制定。方法与策略的制定,完全照搬他校的,势必会有“肠梗阻”。在制定学校实施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时,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和教务主任)首先要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和人件做出理性选择,如选择渐进(低起点、小步走)、快节奏还是跨越(高起点、大步走)的课改路径,如何争取资源(课件、多媒体、印刷学案、黑板+粉笔、互联网+教育)支持并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施高效课堂能否在高挑战的背景下获得高支持(实施高效课堂后的考试成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负担、压力的减轻,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效课堂的认同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是检测静态的结点(如成绩、课外作业量等),还是动态的序列(教学实践的纵横向比较),或者是动静态结合的检测;其次,学校内部规范的课堂管理体系要在借鉴判断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融合中复杂生成,切忌用别人的表象作规范要求;第三,在目标期待与个性倾向中寻找平衡,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感;第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实施高效课堂的突破口是在科学发展引领下的教学持续改进,这种改进必须是教师教学效能的整体提升。影响教师教学效能的主要因素包括观念、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故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实施高效课堂必不可缺的支持。

1.加强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的建设,并形成支撑高效课堂的理论体系

高效课堂推进的效度,源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任务担当。校长和教务主任角色的定位是“要有领导课程的核心能力”、任务担当是“要教师做什么,要想到我们为教师做了什么”。 成都市教育学会会长张乃文认为,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重要基础能力,校长有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课改健康而全面推进,校长课改的领导力正成为课改的焦点。校长和教务主任在课改中的角色定位与任务担当是实施课改的核心要素,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而校长和教务主任则是教师成败的关键。

课程领导力要着力于解决“做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做(认同)、怎么做(方法)、做到什么程度(标准)”,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方向、路径和标准才明确,实施高效课堂才有内驱力,推动高效课堂的发展才有活力。执行力主要是落实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原则,走的是先入模,再出模,最后形成特色的路径。对上述内容的阐述,要形成理论体系,让教师入心入脑,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在推动个体发展的同时,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在课程的执行力建设方面,着力于打造教师“三化四能”的能力。“三化”指:备课上课能做到“目标问题化,考点内容化,热点问题常态化”。“四能”指:拿起笔来能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翻阅课本后能上课――驾驭课堂教学得心应手;未布置作业之前,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能有针对性训练――基本经验积累丰富,且能自我完善;有一本热点题集――对本学科前沿知识能主动进行研究,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三化四能”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

2.加强培训,强化引领示范作用

实施高效课堂,就教师个体而言必须经历“认同、生成、产生价值”三个环节;就学校整体而言需遵循“实践反思,专业引领,行为改进,能力提高”的发展之路;故实施高效课堂,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明确“做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做(认同)、怎么做(方法)、做到什么程度(标准)”,让教师反思现在的教学行为与所要实施的高效课堂要求有哪些差距,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使教师认同高效课堂,主动参与到课改活动中。其次,注意培养实施高效课堂带头人。任何改革不可能所有的人齐头并进,总有一部分人引领改革的发展,故学校要有意识在不同学科中培养实施高效课堂的带头人,让他们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有时还要对成绩好的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找出他们共性的地方,形成本校的高效课堂模式,这种模式教师更有认同感、更有说服力。

3.加强教科研,为实施高效课堂提供技术支持

高效课堂基于优化教学环节提出,是一个由低到高的目标发展体系,其发展一般经历合格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有规范的教学环节是合格;熟练掌控教学环节就是有效;能有效优化教学环节就是高效。一般情况下,参加工作1~2年的教师致力于打造合格课堂;参加工作3年左右的教师致力于打造有效课堂;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故各学校要加强教科研,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合格课堂、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标准,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和对合格课堂、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研讨,帮助教师解决在实施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师实际进行达标过关,在行为改进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

4.完善机制,有效推进高效课堂

改革的路径走向分为效率型改革和活力型改革。效率型改革一般指自上而下的改革,通常通过行政指令,一竿子到底;活力型改革也称为内发式改革,它是由下而上的改革,通常通过基层结合实际,自我担当、探索路径、自我发展、形成特色。实施高效课堂属活力型改革。

为什么说实施高效课堂是活力型改革,这是因为由主管部门主导的强制性的课改,往往面临分学科、分年级等具体改革目标的模糊,改革方案的有限理性,对各学校课改主体认识的缺位和课改常规监督乏力等因素。课改的知行心态理念一般分为“到哪里(方向)”“如何走(途径)”“到了没有(目标达成度)”三个阶段。教育局构建的机制只能明确“到哪里”,而“如何走(途径)”“到了没有(目标达成度)”则只能靠学校的自我担当,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科学态度。

在建立实施高效课堂管理机制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为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可以培育和组建以校长和教务主任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宣传和实践团队,建立起相互交流探讨的机制,通过团队进一步做到以“理”服人。

篇(4)

1 指导思想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形成以"导学案"为载体的"211"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实现"教学合一",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激励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特色。

2 总体目标

通过高效课堂的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低效问题,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模式。力争打造渭源县高效课堂建设实验基地。

(1)树立"两并重一转变一还给"教改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进步"的教育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优化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起"211"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其内涵,优化相关配套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211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新课程改革。

3 实施步骤及策略

坚持立足实际、全面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力争用 2年时间,在我校全面完善、优化、推广211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3.1 第一阶段:学习理解经验阶段。

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211高效课堂经验的实质,解读洋思中学、杜郎口教育成功之道,为完善211高效课堂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切实做好推广211课堂教学模式的计划准备。构建好学习小组。班主任根据《龙亭中学学习小组构建办法》构建好学习小组,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规范教案形式。先由教研组长备好示范教案,教务处审查通过后印发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依据教研组长的示范教案备好备课组长示范教案,教研组长审查通过后印发备课组教师,备课组教师依据备课组长示范案备好每一节课,由备课组长审查,教务处抽查。

3.2 第二阶段:初步实践尝试阶段。

从模仿开始学习,广泛开展以211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实践探索活动,使多数教师在学期末掌握和运用211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研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探索课、互相听评课,注意充分发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模范带头作用。校长、教务处、抓组领导要进行学习211高效课堂活动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反馈等方式,检查各学科落实学习211高效课堂的情况,抓组领导、教务主任要能上示范课。学校或者教研组组织教师以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形式汇报学习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的成果,力争使100%的教师能够运用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3.3 第三阶段:全面实践探索阶段。

继续开展第二阶段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实践探索活动,依据第二阶段总结的经验完善211高效课堂模式和其他配套措施;力争使100%的教师教学能够做到211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通过研讨课、示范课等,在全校全面推开211高效课堂经验,使每位教师掌握运用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4 第四阶段:升华实践经验阶段。

在全面实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优化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相关配套措施,丰富211高效课堂内涵;努力锻造一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长足发展与提高创造条件。

5 实施措施

5.1 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建立211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习推广211高效课堂经验活动的领导、管理、检查、指导、评估等工作。学校领导要承包不同年级组、教研课组,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总结会,举办探索课,推动本组课堂教学改革。

5.2 找准突破口,从点到面逐步推进。

抓组领导和教研组长把握课改脉搏,明确课改方向,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上能示范指导其他教师,教学成绩高于其他教师。备课、说课、学习小组构建、作业布置与批改按次序分项逐步落实。

5.3 制定方案,明确工作思路。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定《龙亭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5.4 多层次培训学习,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不冲破传统陈旧思想的束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我们要开展各类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活动,促进观念解放。

5.5 示范引领,逐步推进。

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都能为教师其示范带头作用。领导小组成员反复打磨他们的课,打造一节精品课,

让他们给其他教师上示范课,其他教师通过学习上一节学习课。

5.6 立足校本教研,注重行动研究。

⑴启动县教研室推广的333校本教研模式。

⑵依托"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课题组实践、研究、归纳 优化2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56-01

教学内容顺序相信大部分教师都和我一样,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怎教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我们需要怎样改变课堂构建方式,如何科学施教?这都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时,我设计了三个既简单,现象又明显的小试验:“注射器的活塞为什么很难被拔出?”把大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排尽里面的空气,然后用拇指堵住注射器口,让学生把活塞拔出,学生感到非常吃力。“不流水的小孔”,在矿泉水瓶上打几个小孔,在里面装上水,小孔有水流出,盖上瓶盖后,水就不流了。“矿泉水瓶怎么变瘪了?”,往矿泉水瓶倒入热水,用力摇几下,把热水倒掉了,将瓶盖盖好,过段时间,矿泉水瓶就变瘪了。这三个小试验使学生感到相当惊奇,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有了很强的求知欲望。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形式

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置是我们教育技能发挥的优势之一,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实现与学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课堂上的提问除了教师外,还应该给予学生大胆提问的机会。当学生们经过真正动脑提出急于求知的问题时,就会极大地激起了求知欲,提出的问题愈多,猎奇心就愈强,兴趣也就更浓,课堂的注意力就愈发集中,思想就愈活泼。

三、充分发挥小试验及课本上插图的作用

物理课程教学离不开实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因为这些实验比较容易做,器材实验室都有,比较容易准备。但是只用这些试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一些小试验作为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中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试验:“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试验。给一位男同学一根筷子和一个吹好的气球,给一位女同学一支削好的铅笔和一个吹好的气球,让他们比一比谁先把气球戳破。然后,再用同样的筷子和气球做比赛。最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这样下来学生基本上已经弄懂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自己分析教材上的实验了。

篇(6)

新课程对化学科的要求:课时大大缩减,而学习内容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比如选修增加了物质结构等,而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却大大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等。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对教师设计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针对化学科特点,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控制讲授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新授课根据所学内容分为事实性知识新授课、理论性知识新授课、实验探究课和研究性学习课,化学综合复习课又根据复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分为知识梳理、专题复习、习题训练、测试讲评等。为了更好的控制讲授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分三类来分析。

一、事实性知识新授课、理论性知识新授课,要充分做好三个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理解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的前提下,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与方法,设计预习学案、课堂学案、课后提升学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学案,学会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

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精讲点拨:首先指导学生参照学案认真读书,查阅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初步掌握或了解知识。教师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中,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整合提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

例:电解质第一课时

通过:【自主学习】

(1)所学过的酸、碱、盐举例

(2)上述物质的固体、液体水溶液能否导电?

【合作探究】

(1)NaOH固体、NaOH溶液、NaCl固体、NaCl溶液、KNO3固体、KNO3溶液、蔗糖固体、蔗糖水溶液、酒精、蒸馏水是否导电。这是为什么?

(2)据此可以怎样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很顺利的解决了酸碱盐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大大缩短了教师讲授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3.达成优质高效的有效训练:有效训练的目的是确保目标达成,设计训练题时要注意:①题目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学生的需求;②要围绕教学重点;③要注意疑点、难点、易错点;④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课堂上,讲完知识点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和矫正,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点拨。这样,教师的功夫下在了课前,节省了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还时间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实验探究课和研究性学习课

1.课前准备:制定好教学目标,设计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根据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演示等需求,做好实验仪器、实验场地、教学规划等。设计好预习学案,使学生通过阅读学案明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基本知识。

2.实验课研究课的讲授时间的控制:教师提高与学习有关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自主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交流达成共识,小组提出,老师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最优方案。然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记录好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反馈纠正,形成完善结论。

三、综合复习课中的知识梳理课和专题复习课

复习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在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做好课前准备:教师首先要围绕知识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好预习学案,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将问题设计成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参照课本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

2.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基础上的精讲点拨:学生根据课堂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梳理知识并进行适当的综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检查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在关键处给与指导和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要加强知识的对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然后,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再讨论解决,最好师生共同分析解题。并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如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化学平衡中等效思想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的复习,都可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一题多用,举一反三,使学生脱离题海,而能多角度巩固知识。

3.复习课中的题目要精选。不仅题型准确灵活考查知识点,而且综合性较强以点带面,可将多个知识点融于一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如复习元素周期律,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可选用下题:(09江苏)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篇(7)

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体现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与道德观,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1. 以新课标把握教改的脉搏。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教材研究,力求把握教学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提高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组织课堂探究活动的能力,落实教学新理念。

2. 以教育心理学拉近师生的距离。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侧重于学生怎么活动,所以教育心理学是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例如,一个切合主题的有趣话题引入比“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请大家翻开第几页”效果好得多。

3.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效益。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带来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根本性的变化。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加强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通过技术应用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质量。

4. 构建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促进教学效能的逐步提高。一方面,让教师学会善于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反思是自我监控的过程。教师为自己设定简易可行的目标,在自身上政治课或相互听课的过程中,及时对课堂进行反思、记录、扬弃、集优和存储,对课堂问题不断加以改善,并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或以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另一方面,正确对待教学成败归因。教师要对教学成败多作积极的、努力的归因,相信学生都是喜欢政治的,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以此维持自信心与勇于追求的敬业精神。

二、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施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兴趣兴趣指兴致,对人或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可见,当学生有关学科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高中政治课堂中,要让学生从怕学政治转变为爱学、乐学政治,在政治教学过程享受发现的乐趣,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需要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与个性化,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建立真正有效的互动与生成,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高效性。

1. 应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引发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并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等,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2. 营造学习环境,维持学习兴趣。根据古德的研究,意义性和自我卷入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首先,对中学生来说,“意义性”似乎是他们具有理解问题能力的同义词。而“自我卷入”则是指学生所感到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程度。

三、通过科学的学习模式与时间调控教学中的互动与生成

篇(8)

课堂教学是现阶段我们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便于组织等诸多优点,可以说,搞好了课堂教学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成功了一大半。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却存在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那些忙碌高效的课堂上,学生看似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但事实上却并没有收获多少实际的成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地高效课堂呢?到底怎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呢?以下是笔者在长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重视开篇入题

我们常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往往在课前的几分钟就可以决定一大半。因此,我们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开篇入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入环节。在政治课堂上,几分钟的导入环节设计的如果够巧妙的话,会很快将学生带入一个学习的情境,从而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精讲精练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往往认为,课堂上讲解知识时,讲得越详细越好,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花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围绕着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抽丝剥茧地细致讲解,这种过分细致的讲解往往容易造成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细致的讲解,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思维空间完全被剥夺了。很多内容教师已经讲得非常透彻、到位了,学生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直接“生吞”下去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发挥的“消化”空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甚如意;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的讲解占用过多的时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大大降低,甚至在很多政治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这样的课堂就呈现出教师的知识向学生单向流动的趋势,课堂就不再是教学相长的场所,而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场所,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想营造一个更加高效化的课堂,讲得少、讲得精才是科学之道。事实上,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已经相当地丰富了。这个时期的学生在独立思维和探究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强烈,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采取精讲的方式给学生列出一些知识线索,然后给学生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对这些线索进行填充、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新学习内容都具有相当大的益处。另外,再说一说练,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留给课堂练习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课堂上的练习一定要讲求一个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易错性的练习题,通过精炼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对新学知识进行一个趁热打铁的巩固,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十分有效。

三、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方面,很多的学生是因为学习任务而去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因为本身对这些学科内容感兴趣而愿意认真努力的学习。然而,说到思想政治学科,恐怕因为学习兴趣而去学习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师长期忽视学生本位思想、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应有很大关系。因此,高效的政治课堂一定要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关于这一点,教师既可以进行有意识地课前设计,也可以根据教学实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生活与哲学时,很多学生常常因为一些哲学原理和规律的晦涩难懂而对这部分内容缺乏兴趣,记得有一次,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时,正当笔者讲得兴致勃勃时,眼角一瞥看见了一个学生坐在下面打起了哈欠,于是笔者又环视了一下其它的学生,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坐在下面显得无精打采,这时候,笔者意识到这样的空讲理论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一定要想办法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给拉回来,于是,就给学生插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天,一个秀才、一个乞丐、一个农夫因为大雪被困在了破庙中,秀才看见漫天大雪,忍不住吟诗作对起来,而农夫看见大雪也是喜出望外,想着明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只有坐在角落的乞丐愁眉苦脸,因为天降大雪,天气转寒,乞丐难免要挨饿受冻了。故事说到这里,教师开始提问:为什么面对同样一场大雪,三个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呢?在故事加问题的激励下,学生比起之前显得更加有精神了,大家纷纷开始讨论了起来。就这样,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下,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了。

课堂教学高效与否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汲取经验,努力用新观念、新思路打造一个真正有效的政治课堂,使得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上能够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学生以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呢?重点还在我们的课堂,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语文课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语文课的任务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性的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第四,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19-01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的生活观、价值观的目的。而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何种途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这些目的,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问题。现将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的几点思考浅谈如下。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 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奠定共同基础, 又要承认差异, 兼顾个性,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 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学习,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交流; 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 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能创造师生互动, 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消除心理障碍,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 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与别人协作交往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使多数学生都得到锻炼,这对教师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扎实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是我们老师必做的一项工作,但要备好课,如何才能在备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是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要精心设计的。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打造高效的课堂,要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到新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的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备课中,重视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当然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预设环节,如学生情况,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三、一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首先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预习的工具,是学习的抓手。通过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够自我开展自学。用导学案不能脱离教材,教材是第一手学习材料。不能有了导学案,就肢解了教材。整体阅读教材、理解教材是首位的。通过导学案的问题,要回到教材中去,不能让学生只注重寻找答案而不读书,不品悟。问题的答案是读出来的,同时在读的过程又有新的生成。

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每课的预习由学习小组长评价,在组内交流。每单元的成果由老师评价,选出预习小明星,班内展评。

四、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调动学生情绪

让学生动起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使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质疑,合作交流,谈收获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我只是点拨,引导,降低学生的依赖性,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老王》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段,大胆质疑,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上一篇: 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下一篇: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