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8 17:39: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防汛风险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各单位业务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但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违规问题,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本文将结合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运营模式及近年内、外部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分析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面临的风险隐患及审计重点,防范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风险。
一、工程造价咨询主要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由于社会评价降低而对行为主体造成危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其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媒体曝光、法律诉讼等。如果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一旦被发现其产品或服务存在严重缺陷、收费不服务等导致诉讼、内控不力导致违规案件等,则即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事后的危机管理,也难于弥补对银行声誉造成的实质性损害。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未按合同及时收取费用。二是未经审批擅自减免收费。三是存在以现金方式收取费用,及通过个人账户过渡造价咨询费。四是由个人账户支付委托单位费用。五是超权限、超资质范围签订合同。六是过渡账户收取的收入转入个人账户,截留收入,为了“小团体”利益,将收取的造价咨询手续费账外存放等操作风险。
(三)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建设领域是我国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也是案件和法律纠纷高发区,有些人出于利益考虑采取行贿等各种不正当手段,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法规因素所引致的由企业承担的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风险。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是建设银行向社会提供的中介服务,其合法性是至关重要的。法律风险主要发生在合同签订、资质使用、履约责任、经济纠纷处理等环节。
(五)技术风险
由于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行业规则的不断变化,设计标准的不断进步,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等,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产生一定的局限性,咨询活动可能未能正确体现新规则、新技术的应用,违反执业规则,从而造成咨询成果质量不合格,给客户利益和建行声誉带来损失。
二、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具有专业性强、业务条线清晰的特点,必须遵循专业专注的原则,按照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及我行专业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提升造价咨询业务专业化经营水平,夯实做大做强造价咨询业务。虽然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风险不可完全消除,但通过对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风险种类及其成因的分析、探讨,可以采取和完善相关规定、有效检查等一系列内控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咨询业务风险。
(一)强化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制度缺陷是各项业务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在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经营和业务拓展中,要加强业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合理性:
1.要根据行业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制度,及时修订更新制度,特别注意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及时评估制度的健全性,及时传导和执行行业监管要求和行业规范,将我行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各地方政府政策的进行衔接,有效地防范监管风险。
2.完善操作规程,完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成本支出控制措施。建立规范咨询服务收费定价和相应授权审批制度,控制随意收费和任意减免行为,杜绝利用员工账户过渡、保管客户资金等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3.进一步明确工程造价咨询业务中岗位职责,完善岗位制约制度,优化专业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财务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规范业务操作,强化会计基础管理,确保台账报表和档案资料的完整规范。
(二)坚持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
1.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对造价咨询业务管理和检查,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人员、重点机构和时段的检查。
2.基础管理缺陷是发生频率最高的问题,极易诱发事故、法律纠纷和案件,因此一定要加强造价咨询业务合同管理、印章管理、台账管理、档案管理,规范业务经营行为。
3.加强检查和督促整改,强化合规意识,根据对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检查的范围、频率和内容,对违反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做到防风险于未然。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1.要经常对员工开展执业道德、爱行爱岗教育,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持续有效地开展风险排查和员工行为排查防范道德风险,严防案件发生,将风险意识融入每一个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打造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专业队伍。
2.为了促使从业人员达到执业要求的技术水平,必须经常性地进行培训和考试,来规范的业务操作、严格的质量控制、切实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到行业要求,能胜任承接的各项咨询项目,提高履职能力和业务服务水平,提升建行品牌。
1培训的风险
培训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同其它的资本投资一样,既有收益,亦会有风险。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共存、不可分割的。就企业而言,培训风险在于:
1.1投资主体的多元性企业和个人均为投资者,企业投入钱、人力、物力、设备等,个人付出体力、精力、时间及放弃其它的机会和收入。不同主体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难以区分,在收益分配时会产生矛盾,以至于会造成一方甚至双方的损失。
1.2投资客体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存载于人体中,与承载者不可分割的。承载者个人的经历、个性、思想、偏好等及激励程度与奖惩制度的科学性等会影响其能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
1.3投资的长期性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市场需求的变化、科技创新等会使投入收不回来。
1.4对象选择不当企业选择人员并对其加大培训投入,但其人力资本承载者在投资回收期内发生职业流动或丧失工作能力会使投资收不回来。
2培训的必要性及防范措施
从企业角度而言,既使存在上述诸多风险,培训仍然是必要的。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转轨时期,相当一部分传统企业处于衰退阶段,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没有来得及及时跟进,产业结构处于活跃、升级的关键期。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造成人才供给不足(注:由于外部供给不足使培训成为必要的决策分析模型请参见附录),而传统行业中低素质、低技能人才过剩。因而一方面仅靠外部来寻找再生产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可能满足不了需要且成本昂贵。另一方面,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任何人不对自己的知识及时更新,赶上时代步伐,仅让他吃老本,最终会丧失竞争力的。
所以,现在加入WTO,面临严峻的人才短缺,管理者不仅需要明确存在哪些风险,还要知道怎样有效地防范这些风险。总地来说,以下几方面可有助于降低风险。
(1)对于投资的主体多元性风险,可通过划分投资领域。企业应注重投资于为企业带来收益、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性劳动技能,个人应注重投资于一般性劳动技能。
(2)对于客体的不确定性,企业应注重对人力承载者有效的激励,使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适度流动对社会而言可能会使人力资本得到更好的发挥,但对企业而言,就是损失,所以应通过制度安排对企业投资者予以适度补偿。比如用转嫁风险的办法受训者承担部分培训成本,或通过契约规定受训者的服务年限及离职赔偿金。
(3)对投资行为的长期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法律法规的研究,注意政策的变动,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注意行业的调整,投资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地跟踪行业的技术前沿,科技创新要先进,发展信息服务,以有效的信息为支撑,对投资方案作充分地论证,防止盲目投资。
3风险防范的相关决策分析
对于有些风险,诸如员工的突然死亡或新技术的创新等是不可抗的,我们无能为力。但对于人员的流失可以通过一些制度上的安排来减少风险。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决策是培训时怎样防范或减少人才流失的风险。根据贝克尔模型,人力资本投资者包含了企业和受训者,且将在职培训分为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和特殊技术的在职培训。下面就这个决策问题也分为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和特殊技术的在职培训两种情况作一分析。
3.1一般在职培训划分投资领域可有效地减少风险,即让企业投资于特殊技术培训而员工则投资于一般技术培训。贝克尔认为,对于一般技术在职培训,它可以使所有或许多企业都有可能从中获益,提供该培训的企业全无特殊优势或额外利润,因而企业只有在不承担培训费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员工提供培训。因为企业承担了培训费用,必然要求得收益,即未来员工的边际产出要大于其工资,企业才能获得收益。但员工接受培训,提高了生产率,也要求与其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否则会威胁离职,因其受训的是一般技术培训,在别的企业也能有相同的生产率,可以得到与生产率相当的工资。因而。此时,提供培训的是个人,与企业无关,员工承担所有的培训费用,收益也全部归员工所有。它与其它的个人投资人力资本没有实质区别。
对一般在职培训来说,作者认为,其实企业亦可承担部分费用,这有两点理由。
一是可以在招募时对员工产生吸引力。二是企业承担的这部分费用是可以得到回报的。
由于在培训期间员工是通过接受低于其边际产出率的工资来承担培训费用的,员工愿意承担这部分费用。
但费用到底有多少才能使企业不必担心员工会在培训后追求工资等于边际产出而流失呢?对一个员工来说,流失时,要考虑很多成本的,只要其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不足以弥补其流失成本时,员工是不会作出离职决定时,这也给企业提供一个承担费用的可选择的边界。
假设员工是完全理性的,即所谓的经济人假设。对于员工,离职的成本有:实现流动而付的成本、信息费、交通费及安家费C。;员工放弃现有职位带来的机会成本C2;离开熟悉工作环境、亲朋好友所带来的心理失落C3;不确定因素如失业、伤病等带来的成本。当对某一时期t而言,只要,即员工预期在本企业的工作期限内边际产出与工资差额的现值之和大于其离职成本时,员工就有可能作出离职决定。MPt为员工在t时期的边际产出,W为员工在t时期的工资。由于
其中K为培训费用,MPo—Wo为培训期间员工承担的培训费,MP,一Wt为培训后t时期员工承担的培训费,即员工在培训结束后以低于边际产出的工资来支付企业在培训期间为员工承担的培训费用。因而对企业来说,只要员工培训后在预期的工作期限内不离失的话,企业是没有损失的。
对于企业为员工承担的费用即培训后的员工承担的费用是受到其流失成本的限制的,上限是流失成本。企业可以在它承担的费用和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之间的比例作些调整。它承担的费用比例大些,则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比例就可小些,增加招聘时的吸引力;员工培训期间承担的费用比例大些,企业的负担可小些。此时,企业承担费用的举动完全是出于吸引新人加入到企业中来这一目的的,而且企业也可收回这部分成本费用的。
3.2特殊在职培训对特殊在职培训,贝克尔认为,它只对或者说主要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利,企业要全部或部分承担这类培训的费用。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进行培训的均衡条件为
对于进行特殊技术在职培训的企业来说,MP0和w为其它企业工人的边际产出和工资,而MPI—Wt则为其培训收益,C为企业所花费的培训成本。
人们一般会问,特殊培训基本上只在提供培训的企业中才能用到,因而企业就应承担全部的培训费用。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愿意承担全部费用,包括受训者付出的时间精力的补偿,受训者可能知道他比企业更有优势,他的流失与否与他本人没有损失,但企业的投资将会丧失它的投资。
因而最好地办法则是企业与受训者共同分担培训费用,投资收益在这两个投资者之间分配。企业可以支付低于其边际产出的工资,这样企业就可获得回报。个人若不满意于工资低于边际产出而流失的话,由于其受到企业的特殊培训所花费的成本在其它企业很难收回,会受到损失的,因而最好的选择是呆在原来的企业,不光可收回成本,还可得到收益回报。
首先,电信运营商有强大的互联网络和基础电信网络,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商务智能已经在企业间蓬勃发展起来,而商务智能在一定程度上要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电信运营商都可以满足。其次,电信运营商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异地交易平台,且它的互联网技术是领先的。在这种技术下的大部分交易方式都可以以安全、有效、快速的方式进行。再次,电信运营商作为大型国企,一向具有良好的诚信度,这在电子商务操作中也很重要。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61.2%的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是因为安全性问题。网上支付有悖于中国传统的消费模式,使得消费者在接受时有一定的心理阻力。但事实上,网上交易的风险绝大部分是交易安全问题,而并非支付安全,只不过公众更容易把责任归咎于自己不了解的在线支付名下。
[中图分类号] TV6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82-01
目前,我国建成的水库已接近90000座,其中大型水库约500座,中型水库约3000座,剩下的一般为小型水库。水库占据了各地的水利要塞,为自然灾害的侵扰提供了关键屏障,有效的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安全有序的发展。但几年来,由于环境气候恶劣程度的不断增加,使我国的水库防汛工作越为困难。据统计,我国很多水库和大坝都遭遇超标的洪水灾害,有些水库甚至出现过溃坝的现象,所以,加强水库的防汛管理至关重要。
一、水库防汛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
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方面较广,按时段来分,主要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汛期的整治工作与汛后的管理工作;而这些工作在不同时段不同时间点所侧重的工作方向也是不同,所以水库防汛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在管理方面更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从而来保证水库防汛工作的安全运行。
1.加强防汛工作的管理手段
汛前准备工作主要是对水库进行例行检查、维修和加固,对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对抢险照明与交通道路等措施的补救和处理等,从而为水库的防汛工作提供的有效的基础保证。同时,还要在汛期到来时依据水库蓄水水位的上升情况,随时进行观测,并及时对各水位的情况做好记录,若有突况需第一时间上报。汛后要及时对水库的损毁部位进行修理,对汛期时的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有效的资料文件,用于日后开展防汛工作的参靠。此外还要对汛期所使用的器材进行清点入库,保证在下次汛期到来时相关器材的有效使用。
2.提高汛限水位的有效监控
汛限水位作为水库汛期防洪调度与管理运用的重要指标,在水库的防汛工作中有着关键作用,它不仅与水库的防洪安全有关,对水库的蓄水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汛限水位的有效监控上,需考虑多方面因素,为水库安全防汛工作提供更多的保证。首先,应顾及下游河道的防洪要求与安全泄量,以多年来的汛期发生规律来说,防汛预留的库容与集水面积的大小对防汛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在获取汛期水位上的定量数据时,要确定水库工程最初所允许的洪水位与起调水位的最高数据,只有确定了这些数据,才能明确当年水库的汛限水位。而对于一些人提出的“空库度汛”的防汛管理理念,也应该跟其它的水库一样,对其设定一个更低的汛限水位,以免出现遇到特大暴雨便会失守的现象。此外,如果汛限水位超过防汛库容的可控制水线,便不可在用来蓄水,但仍可用来调洪、滞洪。
二、水库防汛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1.落实安全责任制
目前,我国水库的安全管理主体不仅有水利站、水利局,还包括了水利管理单位与各地方人民政府。管理主体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水库的安全管理力量,但是在关键问题的处理上还是较为混乱,没统一的管理、实施方案,没有合理的事故责任制。所以,要想加强水库防汛安全管理就必须对防汛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度进行有效落实,明确到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的相关职责,特别是水库的直接管理人员,更应该对其工作职责进行严格规范,从而保证水库防汛工作的安全管理。而对于水库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挑选专业的技术人才,在遇到突况时可有效进行控制,从而延缓灾情的发展,而对于那些因个人原因造成工作落实不到位,并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人要进行追究和查处。此外,在水库的值班制度上也需要进行完善,要保证汛期期间相关管理人员的24小时待岗,并随时对水库的水位进行巡查测量,避免隐患的发生。
2.水库的严格检修和改造
在我国,中小型水库仍占据着较多的数量,从实际情况来看,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是常出现在中小型水库上。而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剧增,人口的居住秘密也随着增高,对水库防汛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带来了更高的挑战,一旦相关事故的发生,不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更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水库的防汛工作上,要转变传统的固守思想,居安思危,加大水库的检修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原则进行改造,绝不可以抱着简单补修的思想。此外,水库的管理人员也要严格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对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为工程改造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提高水库的防汛安全系数。
3.重视相关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在水库防汛安全的管理上,工作人员占据着主导因素。所以对于水库防汛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操作技巧,从而改变水库目前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同时,还要不断引入社会上的先进设备,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来编制更加精确的洪水淹没风险图,对水库的特大洪水防御预案进行落实;同时还要学习优秀的防汛管理理念,不断改进水库控制和运用的调度方案,施行科学方法进行管理。
结语
目前,我国的水库防汛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做好防汛工作,就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严格进行科学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国水库防汛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来保证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兴,时守平.舒兰市中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与维护措施[J].吉林水利,2011(11).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信息采集和管理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操控人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空间的数据等构成。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程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也使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一、GIS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
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导致了资源性缺水以及水质性缺水,还有就是水资源极大浪费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水资源管理工作。采用现代化的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可以解决好资源水利中的诸多复杂问题。现阶段,可以通过多维水质模型、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等环境过程模型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但是,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及操作结果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用到GIS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模拟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直观地表现水资源状况,实现历史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采集,完善水资源信息的节理与更新,实现水资源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和数据共享。
二、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防洪减灾领域的涉及面越来越广。GIS新技术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使水利防汛工作进入崭新的时代。
2.1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GIS在水利防汛方面的应用首先就是对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也就是对洪水发生的概率、强度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洪水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来理解洪涝灾害风险分析。采用GIS技术,将DEM数据与江河流域的雨情、水情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相结合,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对比,模拟洪水的演变规律,快速评估洪水的风险大小,预测洪水的发展趋势、可能的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根据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来采取高效的救灾措施。GIS技术在灾情评估上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的空间查询功能、分析功能、可视化模拟的能力,结合灾害背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计算淹没面积,然后科学的评估灾情严重程度以及会对各业造成的损失,为防汛物资的运输选择最佳路径。
2.2对灾情进行可行性的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灾情评估方面是其他系统无法望其项背的,主要体现在:对基础背景的数据完成处理,比如:地理、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对空间和属性的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统计以及显示等方面的操作;提供洪水演进的最基本的平台;对灾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获取和研究分析;完成对灾情的可视化的表达;可以作为决策的工具,完成行蓄洪区应用、抢险救灾物资的储蓄和运输、避开危险、迁安等工作。当下,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已经广泛的应用了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
2.2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
GIS在防汛指挥和制定防汛决策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GIS提供的江河湖泊分布、工业设施、城镇、交通、水利设施分布、水文信息等为基础,利用各类计算模型提供实时数据,有关部门可以有效的设置拦洪设施的点位,选择分洪、泄洪措施。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及预测能力还可以模拟行蓄洪区人员物资的撤退、转移,选择最佳撤退路线。
三、GIS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GIS可以将施工过程通过图像的方式动态的显不出来,可以为水利施工过程提供便利的分析工具。GIS技术把工程施工各个时刻的工程面貌的图像存在数据库中,和与之相对的属性数据建立联系,当图像快速连续变换时,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面貌便动态显现出来。目前,在我国水利施工中GIS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可视化演示系统是采用这种方法。GIS在水利施工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GIS中的地形信息与地质技术资料和水文资料相结合,通过强大的分析功能,来确定最为合适的工程施工地点。另外GIS系统还可以通过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在此基础上进行坡度坡向分析、断面图分析等,这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的科学性。
四、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防洪规划信息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庞大,但归纳起来主要可由系统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组成。空间信息主要是有关防洪的各种地图,属性信息主要存储了系统所要查询的一切属性信息加实时水雨情,水文站、水库、堤防、重点防洪工程信息,气象信息等。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可以相互查询和检索这就需要功能强大的GIS软件来支持进而实现系统的模块间关联、查询、显示等功能。基于防洪减灾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规范性、实用性、稳定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系统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及省级标准;根据不同用户的相应特点,为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系统灵活性;要保证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转,对于故障能够有效地处理、及时恢复;数据库和系统需随着数据内容和业务管理模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系统安全性较高。
在系统的功能设计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基础数据库管理模块、基础工情信息管理模块、洪水预报模块、洪灾损失评估模块、三维仿真模块。系统的用户上,需要涉及3类不同用户: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普通用户进行系统数据的建库工作以及基础工情信息的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进行系统数据库维护工作、洪水预报、洪水模拟、洪灾评估、用户权限管理等工作。高级用户具有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的所有功能,另外还要包括各部分功能模块所实现的全部功能。
五、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防汛水情工作标准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也将防汛水情信息与空间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保障了防洪减灾工作的开展。我国的防汛减灾工作要借助于GIS系统,降低国家和人们的财产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刘丹,刘萍,樊耔均. GIS在水利现代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 硅谷,2012,24:43+42.
[2]刘俊萍. GIS支持下的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J]. 水文,2013,03:56-60+90.
当前,正值汛期。IT对防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信息系统该如何架构才能对防汛真正起到作用?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是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防汛事件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
当前系统:树状结构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基本上是以各业务功能模块或子系统为实现目标,通过使用者向系统发出请求,系统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结果信息。其总体结构设计一般如图1所示。
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实时汛情监视子系统、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洪水调度子系统、灾情评估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防洪抢险子系统、防汛会商子系统等。
实时汛情监视子系统 实现防汛值班室(或防汛值班人员)对气象预报、卫星云图、测雨雷达、暴雨、河库水情、防洪工程运行状态(含工程监视图像)、城市积水、泥石流易发区情况、洪涝灾情的实时监视。
综合信息服务子系统 对防汛业务分析人员、决策会商人员以及各级领导提供服务,包括气象信息(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天气预报、暴雨数值预报、台风分析以及相关单位分析成果)、雨水情信息、工程信息、灾情信息、防汛抢险物资和队伍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责任、历史洪涝灾害记录、各种防汛预案等内容的查询。
洪水预报子系统 向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水预报作业和结果查询。
洪水调度子系统 为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水调度预案,根据水库或河道的洪水,可以计算水库或河道的洪水调度结果,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最佳的洪水调度方案。
灾情评估子系统 对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提供洪涝灾情评估的手段和结果,实现根据实时洪水以及调度成果,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并对淹没范围内的洪涝灾害损失作出评估。
风险分析子系统 主要服务对象是业务分析人员和决策会商人员。根据洪水调度成果,对实施调度的防洪工程以及相关水利工程进行工程安全分析,对实施的调度方案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防洪抢险子系统 针对工程可能出现的险情,为决策会商人员提供就近抢险物资的调集方案、就近抢险队伍的组织方案,按照设定的抢险预案,给出物资、队伍和方案的组合方案。
防汛会商子系统 主要服务对象是决策会商人员和指挥领导。根据前面各种分析成果,以大屏幕为表现媒体,在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支持下,以实时图像、成果图表以及相关文字等为表现内容,向决策专家、指挥领导全面反映气象、雨水情、灾情、工情、洪水预报、调度方案、物资调运、抢险队伍集合组织等,并同时生成会商纪要、调度请示、调度命令等。
防洪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决策系统文件和数据、图形的维护等功能。
未来方向:网状结构
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改变以往以业务单元作为划分系统的习惯,采用以应急事件作为驱动机制,以防汛责任制和预案为基础,针对某一个应急事件,采取多种业务的处理流程和方法,提高对应急事件的处理效率。
按照以上思路,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将不再像图1所示的树状结构,而是如图2所示的立体网状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系统将不再简单响应使用者的请求,而是可以根据防汛应急事件发生的类型和量级,主动地为使用者提供事件处理的流程和结果,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决策支持,而是可以智能地参与决策。
在图2的总体结构中,指挥决策支持流程的核心控制单元是事件分配单元。它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形成带有事件属性和事件详情的事件信息流,系统根据信息流内容的不同,将自动转到不同的功能单元。
通用事件 通用事件实际上是包括暴雨、洪水、积滞水、泥石流、工程运行险情等防汛应急事件的集合,这类事件不分量级等特殊定义,是广义的事件。对于这类事件,系统将自动转向实时汛前监视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功能单元,最终可以通过防汛会商得以表现。这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服务系统。
触发事件 触发事件是指包括暴雨、洪水、积滞水、泥石流、工程运行险情等防汛应急事件的量级或某一特征值(如发生区域)达到一定标准,需要触发其他功能单元执行相应动作或提请指挥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在这一过程中,防汛预案和防汛责任制将起到过程引导作用。
北京慧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完成的镇江防汛指挥系统是该设计思路的一个初步实现。
未来,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出发点是将防汛指挥决策的过程贯穿始终,系统不仅对使用者提供分析结果,而且还对使用者提供过程引导。各功能单元不是孤立的单体,而是考虑了功能单元之间的联动效应。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与使用者之间不是简单的互动关系,而是在系统内部的功能单元之间、系统与使用者之间实现了智能联动,可以使使用者充分感受决策支持的效果。
结束语:洪水资源化是要务
本报记者 张静
2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控制
2.1对变电站的日常值班交班的管理
想要做好变电站的安全维护工作中的交接班与值班的风险控制,则需要注意以下几项:(1)做好交接班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所在变电站的整体运营情况及运营方式,适当安排值班时间,并做好交接班前的准备事宜。交接班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检查变电站的设备,核对变电站各项记录;检查变电站内的环境情况以及卫生状况;提前准备好各项使用工具;提前跟随值班班长进入主控室,并禁止闲杂人等进入主控室;(2)交班。交班人员讲解变电站内的基本运行情况,进行简单分析,并通过值班班长以口述的形式将变电站内的实际情形及时转达接班人员。其所交代基本信息主要有:变电站整体运行情况、变电张设施耗损、常发事故处理、特殊事故处理等。其中,重点需要强调的是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常发多发事故以及如何处理常发事故等,而接班人员则要随时做好笔录,便于及时翻看,更好地展开变电站的运行维护;3)办理手续。完成以上程序之后,接班人员还需要跟随值班班长办值班手续,在所有问题确认无误的情况下,值班人员可进行签字,正式完成交接事项。
2.2对变电站的防汛管理
防汛管理是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控制中极重要的一环,但防汛管理又是风险控制中易忽视环节。所以,要做好防汛管理,就必须注意以下几项要点:(1)变电站防汛相关负责人必须根据站内实际情况,采购相应的防汛物资以及设施设备,并放在特定位置专门保管。防汛负责人还要定期检查防汛设施,确保其功能完备,以便在需要的情况下及时应用。(2)做好雨季的设备检修工作,如果雨季雨水过多,就有可能导致雨水渗入地下室、电缆隧道、电缆沟内,导致变电站运行失控,出现安全问题。因此,维护变电站正常运行,做好设备定期检查和排水工作至关重要。(3)值班人员应定期检查瓦斯继电器,检查其开关灵敏度及防雨措施,尤其应着重检查端子箱和机构箱等设施。(4)变电站主要负责人还要根据变电站当地的是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防风、防雨方法。如当出现大风天气时,有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马上主动去检查相关设施功能是否出现损坏,尤其是对阻波器、引流线的检查。
2.3对变电站的消防管理
变电站的消防管理是变电站运行维护风险控制的重点,做好消防管理就是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事故的风险。其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内容:(1)依照变电站管理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将防火标识放在显眼位置,时刻提醒工作人员警惕火险,提高消防意识;(2)值班人员不得随意丢弃、堆放垃圾。如,处理好变电站内废油;(3)必要消防设备放在显眼适当位置,不可随意移动;(4)对于必要的易燃易爆物品,值班人员应做好记录,并放在安全位置;(5)如需用火,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用火制度操作;(6)定期检查灭火器,明确其功能与使用范围,并及时更换破损、失效的灭火器。
2.4对变电站的安全工具管理
安全工具的检查是变电站每天都要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安全器具主要有,电器用安全用具、照明安全用具、操作安全用具等。值班人员需要做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每日清查各项安全用具数量,检查其是否有损坏;(2)确保每个安全用具都放在相应位置,保证其标签正确无损坏;(3)保持工具的干燥性,确定其绝缘性良好,尤其是绝缘鞋与绝缘手套,避免受潮;(4)安全工具应在规定时间内定期对其进行性能测试,保证安全工具的合格性,如有损坏,及时更换;(5)保证相关安全用具的数量足够使用。
近年来,随着防汛任务的不断加重,促进了防汛无线通信的快速进展,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采用,防汛装备的水平而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做好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整个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运行,显得越来越重要。
1、电台的系统分析方法
1.1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又称作经验方法,它涉及重用来自类似组织(包括规模、商务目标和市场等)的“最佳惯例”,对于一般性的信息安全社团比较适合。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基线风险评估,通过多种方法采集相关信息,就能找出组织的风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找出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之间差距,再根据标准或最佳惯例的推荐选择安全措施,其目的是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该方法的优点是需要资源少、周期短、操作简单。
1.2 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
CORAS系统是目前比较被认可的模型。CORAS是欧盟基于模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支撑,针对安全要求较高的安全关键系统开发的一个评估平台。CORAS风险评估的过程模式沿用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处理,但其度量风险的方法却完全不同,所有分析过程基于面向对象的模型来进行。CORAS考虑到技术、人员及所有与组织相关的方面,在描述的精确性、评估结果的精确性、客观性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但是,目前CORAS还在试验阶段。
1.3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方法。当量度风险的所有要素(威胁频率、资产价值、弱点利用度、安全措施的效率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都可被量化了。定量分析是一种试图从数字上对安全分析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
1.4 定性分析
主要凭分析者的直接、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分析方法叫做定性分析。实际应用时,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对风险因素大小或程度进行分析,如:“高”、“中”、“低”三级。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也是定性分析,具体方法主要有:孟尔菲法、列表、问卷、访谈、调查等。
相比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准确性稍好但精确性不够,定量分析则相反;定性分析要求分析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但却没有繁多的计算负担;定量分析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定性分析较为主观,定量分析基于客观;定性分析的结果则很难有统一的解释,定量分析的结果直观,容易理解。
2、电台故障的检修程序及方法
2.1 确定故障部位及检修程序
一般来讲,判断故障所在电路主要是根据故障现象,这样判断起来比较容易。电源电路故障可引起电台部分甚者全部功能失效;接收电路故故障可导致接收异常;发射电路故障可使电台不能正常发射锁相环频率台成(PLL)是为各部分电路提供基准频率的电路,如果出现收不到信号、频率漂移、自动跳变等现象,而其它各电路却都正常时,可确定故障在PIL电路;调频电台的中央处理器(CPU)是数字控制电路,它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其它电路的工作,该电路故障可导致电台显示异常或出现死机现象。
为了找出具体失效元件,就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故障检修程序。采用的办法是首先从整个大系统考虑,然后再排除工作正常的方框,适步缩小嫌疑范围。具体地讲,就是要先弄清有哪些方框及其彼此间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台工作起来,从而确定正常工作的方框。
2.2 电台故障排除方法
2.2.1 排除故障的概略判断法
(1)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首先检查机箱是否有损坏,印制板、接插件和线缆是否完好无损,各种紧固件是否松动,面板是否能操作,按键是否灵活等。这样可以不用试验和测量来判明故障所在
(2)操作试验:通过操作试验往往可判断出故障的大概位置。
(3)关键性故障:关键性故障可以导致整机无法通信,检修应从附件、主机、天线、电源等分别入手,区分各部分故障的部位。其重点看电源单元,收、发通道控制单元,功放单元,收发信道单元,最后再检查相关的部件、电路与元器件。
(4)一般性故障:这种故障只是局部和附属装置受到影响,不会使电台通信全部中断,因此可以从系统的各部分及各单元板的部件考虑,再具体落实到部件电路和元器件。
(5)间断性故障:这种故障应使故障现象重现来确定故障所在。通常使用轻敲和摇动相关部件,如各部件的线、印制板、插头、插座和元器件等,从而排除故障。
2.2.2 电台指标测试故障排除法
(1)整机指标测试法:此法主要是测试输出功率驻波比载频抑制整机的收发信通道通过进行灵敏度等指标,从而发现故障排除故。
(2)单元电路指标测试法:此法主要是对收发信通道内的单元电路进行增益、频率的测试调整、检修,此法需用的仪表也较少,它可以针对某一电路逐行进行,业余条件下,应用较为广泛。
3、结语
一个电台设备是由成百上千个元件组成的,任何一个元件损坏或者发生参数劣化,都有可能导致电台工作发生故障。要找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并不容易,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合理的检修程序,事情就会容易得多,大大减小工作量,也可以使维修工作有章可循、合乎逻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文芳.广播电台安全播出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电声技术,2010,34(10):80-83.
Discussion about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Substation
Chen Fei , Wang Wei-qiang,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rp.,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Abstract: Adapting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more and more underground substation put into oper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its structure and equipment, the underground substation exist many security risks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operation depart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subs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s introduc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al risks of underground substation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Zhong-zhou substation, this paper propose suggestions on underground substation auxiliary system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asures, and accumulate experience on underground substation'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underground substation; risk; auxiliary system; management
随着城区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成倍增长。原有的城网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区中心负荷密度大、无线路走廊、变电站站址选择困难等现实矛盾日益突出。这种供电现状不仅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供电部门的建设步伐。由于地下变电站在站址规划选择、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成为许多电力公司探索解决电网建设矛盾的新课题。然而,地下变电站不同于常规的地面站,在设备安全、通风散热、消防灭火、建筑防排水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对变电运行部门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本文结合南方电网首座独立全地下变电站――110kV中轴站的运行管理经验,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浅谈地下变电站运行中的风险及对策。
1.地下变电站的建设现状
1.1 国内外建设情况介绍
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如法国巴黎的POCH广场地下变,日本的丰岛地下变、水道桥地下变等等。我国地下变电站的建设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原因,当时的地下变电站一是规模小,二是事故多。加上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征地拆迁费用少,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市场经济的兴起,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愈来愈受到重视[1-2]。国内最早建立地下变电站的有上海、北京、烟台、大连等大中城市,尤其是九十年代初建立的上海市人民广场220kV地下变电站,是国际上大型变电站之一,也是国内第一座超高压大型地下变电站。该站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地下变电站的建设方面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3]。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建成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地下变电站有近百座,其中超过80%为110kV变电站[1]。可以预测,110kV变电站在未来仍将是地下变电站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已建成的近百座地下变电站中,北京地区占大多数,另外上海地区也有不少,2010年4月份投产的500kV静安(世博)变电站是国内首座将500kV电源引入大都市中心区域的地下超高压变电站,在工程设计、施工方面创造了多项国内和世界第一[4]。
1.2 中轴变电站简介
与北京和上海相比,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城市建成的110kV地下变电站相对较少。2010年广州局先后建成了南方电网的首座独立全地下变电站――中轴站,及之后的太古站。本文结合中轴站的运行管理经验,阐述变电运行部门在地下变电站的运行、设备安全方面的管理经验。
中轴站于2010年8月30日投产,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新中轴地下空间内,是独立的全地下变电站,基底面积为3817.1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7213.65平方米。变电站为钢筋混凝土地下室结构,共分两层布置(-11.5米层及-7.5米层)。变电站为3T线变组接线设计,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全站总容量为3×63MVA。该站还首次安装了先进的高压设备局放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对主变及GIS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及实时分析。此外,中轴地下变电站配置了完善的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站用电系统、冷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事故排烟系统。
2.地下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分析
2.1 地下变电站的特点[5]
与常规地面变电站相比,地下变电站因其封闭的有限空间决定了有如下特点:
a)内部结构复杂,进出通道少,大型机械进出难度较大,设备的检修、维护有一定难度。
b)地下空间封闭无窗,没有自然采光和通风。设备的散热通风必须依靠机械通风,内部依靠灯光照明,这些辅助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地下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c)地下变电站对无线通信影响较大,无法满足紧急状况下的人员召唤。
2.2 地下变电站运行中的风险分析
2.2.1人身安全风险
地下变电站空间较小,方向辨识相对困难。因此,施工、运行、检修人员的作业空间相比地面变电站就小得多,发生磕碰、误碰电气设备、人身跌落的风险也较大。此外,地下变电站空气流通不畅,大量的SF6电气设备,抽风装置带入的外部灰尘,如发生气体泄漏事故或报警系统、通风系统失灵的故障,则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2.2.2设备安全风险
由于地下变电站结构复杂、大型机械难以进出,设备的检修、维护都因空间有限而导致设备、工具的搬运有一定难度[5-6]。尤其是主变压器、电抗器、接地变、站用变等要考虑设备更换时,作业的空间条件更为有限,现场作业的风险也更大。其次,地下变电站内部环境的温度控制,都是依靠站内冷却和通风等辅助系统完成的,当这些系统发生故障时,设备运行环境的温度控制将失控,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2.2.3 水浸风险
地下变电站防、排水要求高于地面变电站,特别是在站内防、排水系统不完善或封堵不到位的情况下,存在变电站水患和污水无法即时排除的风险,影响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保安)的日常工作生活;其次,受地下水的水压影响,地下建筑常见有沉降缝隙漏水、施工缝漏水、固定架漏水等漏水现象。当防水工程不足以抵挡漏水时,如不及时有效进行排泄,积累的渗水也将对室内环境构成威胁。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地下水丰富、地下有较厚软土层,水浸风险值得重视。
2.2.4 消防风险
地下变电站由于依靠外力灭火困难,报警、灭火设施及时启动及远方控制等都比地面变电站要求高。站内如电抗器等油浸式设备,电缆的绝缘层等可燃材料,能促进火势蔓延并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此外,管道、电缆穿越隔板的空洞易成为火灾蔓延的通道。因此,地下变电站具有火灾蔓延快、浓烟易积聚、灭火扑救困难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主控设备将会受到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害,并极易造成大范围停电,造成双重的经济损失。
2.2.5 环境污染风险
地下变电站的环境污染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噪声,二是气体。为了保证地下变电站的通风散热,站内必须具备一个完善的通风散热系统,而该系统的进排风口设置在地上,成为噪声的污染源。地下变电站的噪声来源主要由主变散热器、地下设备通风机组等组成,因为风机排放的气流对风道与百叶窗产生冲击,发出的振动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近年来,在城市居民密集区,供电部门不时接到居民的噪声污染投诉,噪声扰民问题较突出[7]。
此外,为简化消防系统,减少火灾的风险,减少易燃、易爆的危险源,地下变电站大量采用无油化的设备,如SF6气体设备。如变电站发生SF6气体或火灾等紧急情况,通过排风系排出外部的SF6或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会给大气环境造成破坏,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3.地下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地下变电站的风险分析,结合中轴站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
3.1 编制事故、应急预案
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提高运行人员对地下变电站存在风险的认识,在发生突发事故时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地下变电站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结合上节分析的风险,充分考虑火灾、防汛防涝、环境污染、辅助设备失灵等情况,建立专项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演习。比如,广州夏季炎热多雨,防汛防涝工作是中轴站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防风防汛应急预案》重点检查防风防汛物资是否齐全,要求站内值班人员包括警卫人员都能清楚防汛物资的数量、存放地点、防汛器材使用方法,检查站内排水系统,特别是室内排水是否顺畅,是否有水浸情况,抽水泵运转是否正常,若发生变电站水浸现象,在确保人身安全前提下,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用防水沙袋堵截入水口,投入备用抽水泵加强站内排水等。
3.2 编制辅助系统巡维检查的作业表单
由于地下变电站的特点,使得站内通风散热、消防灭火、防排水、照明等辅助系统的正常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系统是地下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地下变电站与常规地面变电站主要差别所在,因此,为确保站内辅助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患于未然,编制辅助系统的专项检查的作业表单。比如,排烟、排风机、消防水泵、潜污泵的功能检查,防小动物设施检查,消防物资、备品备件包括应急药品、堵漏材料、防洪物资和个体防护设备等,建立相应的台帐,依照表单定期检查。
3.3 加强人员培训
相比于常规地面变电站,地下站辅助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否影响着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站内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地下变电站一般实行无人值班站的管理方式,且地下变电站设备一般高质量少维护,运维人员接触熟悉设备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加强运维人员对地下变电站相关知识,尤其是辅助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站内环境的熟悉、逃生路线的知晓、站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其操作方法、辅助系统相关设备的安放位置及使用方法、备品备件的储存点等等。
3.4 积极试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计算方法、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着较多不足,同时蓄水工程还伴有设计计算、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等多方面不确定因素,这就容易引起汛期水位抬高之后发生水库防洪运作风险。在目前的水利水电蓄水工作中,为了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效益和防洪目标,需要在不同的汛期根据水位的不同标准来进行分析,为防汛限制水位的正确选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一、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防洪调度风险
1、风险含义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是在已知的不确定状态下需要服从的某种概率分布问题。在目前的风险现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首先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即不确定性,其次是在定义中强调由风险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如果风险指标现在不确定,那么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有可能是损失、获利甚至是不曾变动的过程,这种风险含义是一种多面性的含义。而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则说明风险的存在必然带来相关的损失,只是这些损失之中还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变化。
2、水库电站调度风险
水库电站调度风险是水库电站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模式,在工作中由于水库电站防洪调度含义较多,因此需要以周围时空环境为基础条件进行深入总结,一般来说,水库电站调度风险定义是指在水库周围时空环境下,水库调度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非期望事件和现象。
二、水库电站调度风险现状与发展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水库电站运用风险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经过三十年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和经验。
1、水库电站来水预报风险
来水的多少和大小直接决定着水库的承载量,如水流过少的时候,容易出现水库干涸,并且无法及时的向周围区域进行平稳供水,而来水量过大则容易引起水库防洪排泄出现不足,进而造成严重的水患问题。
2、水库电站调度风险
水库电站调度风险是通过在水库电站工作中实施运用径流量水预报值、误差修正和风险解决等相关环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深入研究。一般而言在目前的水库防洪调度之中,通常都是与水库电站的设计防洪标准有着直接的联系。
3、研究进展
可靠性与风险是两个互补概念,前者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40年代,用概率论研究机器设备的维修问题;后者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最早是由军工生产部门提出。到80年代初,可靠性和风险分析理论逐步形成一门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理论体系较完整的边缘科学。
在水资源工程中可靠性概念应用早于风险,例如在水库电站调度中,人们早就用发电保证率、灌溉保证率等概念方法评价水库运行策略的优劣。风险分析在70年代后期才渗透到水资源研究领域,并最早在美国水资源开发中得以应用。1984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了ASI高级研究所,专门从事水资源工程的可靠性与风险研究,并提出了水资源工程可靠性与风险的研究框架和系统理论、方法及评价指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工程中的风险决策以及水资源系统运行的风险分析都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作为水资源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水库调度,其风险概念和分析方法80年代才提出,研究刚刚起步。
三、风险分析的一般方法
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通过对风险主体进行实际调查并掌握风险的有关信息。动态与静态结合是指调查既要了解主体的现状,又要了解过去,又要归纳总结,预测它的未来。就水资源系统而言采用调查法对有些问题并不适宜,如水库调度风险问题。
2、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是从系统整体性出发,通过研究风险主体内部各方面的关系、风险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风险主体同风险环境的关系等,确定风险系统的目标,建立系统整体数学模型,求解最优风险决策,建立风险利益机制,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该方法适用广泛,从理论上讲是较科学、理想,但应用难度大。
四、防洪规划编制与原则
规划目标是以区域河流的洪水特征和历史灾害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规划要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区域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其他条件,进行全面考虑,确保其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能够满足社会需要,降低破坏性灾害。防洪规划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现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同时还要从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和环境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和规划。防洪规划是通过防洪建设和洪水管理作为主要的基础模式,也是目前政府形式社会监督权和管理权的重要依据。在目前的防洪规划措施中能够,通过对流域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统一的处理,使得防洪规划的思路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做到以蓄泄兼备为宗旨的设计规划流程。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五、水库电站防洪调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