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8 17:39: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

篇(1)

体育和体育新闻的固有特性及社会的需求心理

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社会地位。随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参加体育锻炼、观赏体育表演、关注体育动态的人的比例不断上升。体育升值来源于它自身的特性:

激励性。体育具有强烈的激励性,是除了战争之外,最能激励民族情感的社会活动。例如,在亚运会、奥运会举行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几乎都在关注着中国运动员的表现。

凝聚性。体育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一场足球比赛,在体育场周围就凝聚着数千数万人,至于通过电视观看的人数则无法统计。地球上有1/3的人通过各种形式观看第29届奥运会,一个时期内全球都在议论奥运会。

欣赏性。体育是健与美的综合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华的展示场,人类在体育场上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展示自己。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欣赏体育表演时,无论是对力量、速度、技巧、智力还是形体,都表现得如痴如梦。

竞争性。竞争是体育的固有特性。争强好胜是人类的本性。在和平时期,人类便通过体育活动来决定谁强谁弱。

多样性。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其他没有被列为奥运会的各民族不同形式的体育项目,更是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爱好,把更多的人吸引到体育事业中来。

连续性。体育的连续性表现在多方面,一场比赛有选拔赛及初赛、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等;一项赛事,连续进行多届,例如奥运会,每四年一届,已经进行了一百年。由于其连续性而使竞争越来越激烈,连续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体育的上述特性使之在某个特定时空里成为人们注意力的中心,并被社会和传播工具广泛地运用。在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项活动能像体育这样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被新闻媒介快速、广泛、全面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正因为如此,它成了企业界的“宠儿”。

体育新闻的特性及其社会地位。体育的社会影响是通过新闻传播辐射给社会的,是通过新闻传播产生的。这种以体育活动为新闻主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便是体育新闻。它是新闻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新闻范畴。新闻的特性使之产生特殊的社会效应,即信赖性效应、快速性效应、轰动性效应、全息性效应、选择性效应、导向性效应。这六方面的效应使新闻传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传播受体的信息需求心理。社会是新闻传播的受体,即接受信息的群体。传播受体希望从传播中获得什么呢?综合起来,大体可称为“五求”:

求力,即思想动力。从传播中获得精神力量,这种获得包括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和短期的、立竿见影的。长期的可称为精神教育,短期的可称为精神激励。例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的教育,使传播受体受到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从而坚定信念,形成精神力量,为了一个明确的信仰而奋斗。短期的精神激励,能使传播受体产生必胜的信心,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奋勇向前!例如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赛前激励,军队长官对士兵的战前动员等。这两种教育除了接受口头传播外,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传播媒介的传播,而新闻传播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

求乐,即娱乐的满足。传播受体从传播中获得娱乐。例如欣赏电视中的体育节目和娱乐等。

求新,即信息的需求。任何一个人,都希望更多地尽快了解自己周围的新鲜事。这种满足,只能从传播中去得到。这是人们除娱乐之外对传播的第二大需求心理。这种信息需求心理因文化素养的不同而不同,文化素养较低的人,往往偏重于娱乐需求。

求名,即扩大知名度。通过传播工具的作用,扩大覆盖面,并随着传播的不断加强而不断扩大影响。这种需求在政界和商界表现得更为强烈。因为,他们迫切需要社会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因而充分利用传播工具来“鸣锣开道”。

求利,即经济效益。如果求名是社会效益的话,求利则是经济效益了,而经济效益是通过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于是,有远见卓识的实业界人士便充分利用传播工具的桥梁作用,通过媒介将自己传播到社会上去,让社会接受自己,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体育新闻对经济效益提高的可行因素分析

体育活动已成为社会和传播工具关注的对象,但如果忽视体育新闻这个载体,便使整个新闻链失去了中心环节,体育活动的经济效益便无从产生。因此,引起新闻传播机构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机构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主要因素包括:

技术因素。高档次的体育活动是吸引新闻传播的主要因素。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高水平体育活动的来源,一是招徕外地高水平的体育团体;二是提高当地体育技术水平,一个体育水平不高的地方,是很难有高水平的体育队伍光顾的,当然也不会引起新闻传播机构的兴趣。在争夺观众和新闻传播机构的竞争中,只有高水平的体育活动才能稳操胜券。

工作因素。包括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是举办高水平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而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则是将体育活动传播出去及吸引新闻传播机构的物质条件。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如果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无异于聋哑人。

服务因素。良好的服务能极大地提高服务对象的积极性。给新闻传播者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能刺激他们更多地传播信息。条件服务――给新闻传播者提供采访条件是最基本的服务。每个体育场要有固定的记者采访席位,其位置处于最佳角度。可是我们的许多体育场馆根本没有记者席位,记者来了,或是满场跑、或者只能站着、或者打游击,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传播积极性的正常发挥,当然也就影响了体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常发挥。体育活动组织者必须在办事机构中设立新闻管理部门,一般称作新闻委员会,统一协调新闻传播工作,包括发放证件,举行新闻会等。会不仅在活动开始前要举行,当活动中出现有价值的新闻时,要及时举行会,为记者提供更多的采访机会。资料服务――一次大型的体育竞赛,有许多赛场,一个赛场中有许多运动员,一个记者不可能到达各个赛场采访,在一个赛场里,不可能同时了解所有运动员的情况,为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组织者必须为记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以前的资料要求只需一个最终结果,这对于需求欲越来越强烈的新闻受体来说早已成为历史,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数据。同时,必须为记者提供监视设备,使他们在新闻中心就能观察到各个场地的情况。对于比赛结果,以前只要求在比赛全部结束时提供,如今则要求每场比赛结束时便要提供。记者们有了众多的、丰富的资料,便可发出更多的新闻稿件,得利的当然是体育组织者们。但是,我们一些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甚至连秩序册也舍不得为记者提供。生活服务――记者们的工作节奏很快,因此,搞好记者的生活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一些大型比赛活动均采取有偿服务,而在省一级的或省级以下的体育活动中,往往对新闻单位采取无偿服务措施。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无偿服务终究会被有偿服务所代替。既然是有偿服务,就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要求。

结束语

体育的经济价值来源于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随着文化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体育的广告利用价值也就会越来越高。体育组织者如果充分发挥了新闻传播机构的作用,体育的经济价值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李红、王静、张珍:《试析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6)。

篇(2)

1.2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拉动国民消费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都倾向于选择一种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作用。有的健身场所对健身人员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进健身场所的人数量日益上升,而且朝着全家玩、老中青的趋势发展。专家分析认为,现在体育市场之所以比较火爆,主要是因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据了解现在很多居民正在转变以前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更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消费也被带动。据预测,我国到20世纪中叶将会进入富裕国家阶段,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5亿左右并比较稳定。根据这个背景,按照每年1000元每人的体育消费支出来算,我国体育消费一年的总额就能够达到15000亿,这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居民需求的变化将会带动消费的变化,我国的体育消费将会随着国民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未来这一消费必将会保持比较活跃的态势。

1.3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自身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他所哦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体育经济首先带动的是旅游业,体育产业与旅游区相结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例如攀岩、滑冰、登山等。目前,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和国家的重点旅游项目,据了解瑞士就滑雪旅游这一个旅游项目每年所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就能够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70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可见一斑。其次就是带动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例如要举办一场赛事,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就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此外,体育经济发展还会带动服装、网络等行业的发展。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自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体育产业的火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1体育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有二:第一运动项目的开发不合理、不平衡,因为运动项目的观赏性、竞技水平和普及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体育项目素具有的市场容量、产业资源价值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别都很大,所以目前的运动项目开发很不平衡,例如现在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开发规模,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甚至还未进入市场;第二,体育产业的地域布局不合理,因为文化、经济、资源和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我国东部地区消费水平比西部高很多,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开发程度也比西部地区高很多。

2.2缺乏专业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体育经济暴露出人才严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源于退休的教练员、运动员等,而高学历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却比较少。这些体育管理人才可能对体育运动的过程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很难经营出一个高产出、高效率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2.3没有发挥出相关产业的潜能现在的体育经济非常注重利用有形资产,例如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租借等等,但是对于赛事的会标、会徽、冠名权、队名价值等无形的资产开发度严重不足。观察体育用品市场可得,现在的高档体育用品大多是外国生产,而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在高档体育用品方面则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相关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落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这也大致我国的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难以在国际上占据有利地位。

3.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体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1改进体育经济发展体制对真正的产业而言,其资源应该能够在市场上流动,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够流动,至少相当一部分的赛事、运动会和运动员是不能流动的,甚至有的场馆资源也被政府所控制。而当今社会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集体育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经济生产力于一体的。我国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应该给体育充分的流动资源,调整体育经济的发展体制。政府应该主动推出竞争,特别是要退出利益的竞争,让资源面向市场,这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合理配置,真正让体育走入经济,走入社会。

篇(3)

一、民族经济体制特点

民族经济制度的具体存在就是民族经济体制,其也是展开的民族经济制度与阶段性形式。民族经济制度在社会形态中规定了民族经济关系的整体性质,民族经济体制集中体现出民族经济阶段性的矛盾,规定了社会形态中各阶段的民族经济的特殊关系性质。

民族经济制度往往具有很长的存在时间,虽然生产资料在存续期间其所有制不会改变,也不会变动民族总体生产关系,但是伴随着不断变化的劳动者素质技能以及调整的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关系,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民族经济制度,民族经济体制也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在延续的民族经济制度中民族经济体制发生了质变。民族经济制度量变的重要体现就是民族经济体制的质变,也是民族经济体制阶段性矛盾产生变化的结果。当转变民族经济体制时,并不表示否定了民族经济制度,民族经济体制转变的基本前提就是民族经济制度的一般性原则与本质,同时在转化民族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坚持并和提升。

二、国家经济体制内涵

国家经济体制是指根据宪法与法律对将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核心的各类基本经济关系的政策与原则进行的总称。我们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制度就是将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主体,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生产过程中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同时根据劳动的质量与数量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制度总合。宪法与经济制度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宪法的基础是经济制度,宪法的重要任务就是对统计阶级的经济制度进行确认与保护。资本主义宪法一般对私有制基础的私有财产权进行确认,而社会主义宪法则是对各个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全面规定。

三、民族经济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的关系

(一)民族经济体制是国家经济体制发展的产物

民族经济体制的出现要比国家经济体制晚。国家与民族都属于历史范畴,可是民族与国家比较来说,其对经济的内合性、政治集中性与文化同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是在人类历史上式伴随着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即便是这个国家内部成员缺少内在的密切联系,成员共同体仅处于氏族阶段,但是只要统一政治公权力,就能够认为是国家的产生。民族产生的形式就是国家。在国家发展时期,国家发展的初级时期是城邦式国家,此后,西方国家依次经历了马其顿、罗马等军事帝国。最终,英国与法国在13世纪开始逐渐孕育了民族,进一步产生了将民族作为根本的现代民族国家。西方民族国家的典型性就是在王权与教权之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提升地位,伴随着不断下降的教权地位,原本被赋予了主宰世俗地位的国王的神圣性也逐步出现了丧失,国民将对国王的忠诚逐步转变为具备相同特点,内在联系共同生存的忠诚,随着这一改变,也就产生了具有更强内在聚合性以及稳定的民族。通过对美洲、欧洲以及中国民族进行分析可知,民族就是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只有国家孕育了民族以后,才能产生民族经济体制。

(二)国家利用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发展

民族经济体制是民族共同生存体系积极作用的结果。在民族内部,达到各地域之间的整体需求,个体势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关系,进一步产生经济的整体联系。

对于民族国家来讲,一旦形成民族经济体制并且获得良性发展,就会极大提升国家的稳定性与内合性。并且,一般来讲,国家拥有越高的发展程度,民族也会具有越深的国族化程度;国家的发展程度越低,情况则会相反,这已经是一种规律。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发育程度越高,政府行政能力与责任感也会越强,国家也会具有极大的建设规模与开发力度,国家整合经济力度与社会信息的穿透力也就更加犀利,国民教育系统与传播大众文化网络也就更加发达,基于繁荣的社会参与和国民文化的理性思维,其越具有影响力。这些对国内民族来讲都表现出极为有利的促进与深入。近些年来,国家通常会借助于民族的凝聚力对自身的稳定性建设积极加强,利用国族的塑造推动民族国家自身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国家结构,已经被作为了近现代国家发展的重要潮流。20世纪之前已经形成了典型的民族国家,20世纪之后又产生了民族国家的发展浪潮。

(三)在民众外延上民族与国家体的同一关系

针对现代国家来讲,不管行使哪一种职能,都需要促使自己具备普遍的民族形式。虽然在阶级属性上各国的统治级具有不同的属性,国家的阶级内容具有本质差异,可是都凭借民族外观进行体现,通过民族代表的身份在世界舞台上进行活跃,每个民族都需要对国家形态进行依附,因此,每个民族的发展都与其所依附的国家产生了紧密的联系。正是这种国家与民族互相依附的关系,促使在外延上民族经济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产生重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族经济体制与国家经济体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国家经济体制与民族经济体制长期混淆,简单的应用国家经济体制代替民族经济体制,造成了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理论非常稀少,对民族经济体制的运动特点缺乏充足认识,这不但对改革与发展民族经济体制造成了制约,对于国家经济体制来讲也是一种限制。

篇(4)

第一,先把题目中已知的商品价值量用等式表示出来。比如,1台电脑与3部手机的价值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为:1台电脑=3部手机。一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可以用等式表示为:1件=6元。此方法一般不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商品价值量。

第二,把题目中变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成社会劳动生产率(如果题目中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就不必转换了)。比如,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即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第三,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如果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n倍(整数倍)或n%(百分比),则在等式中该商品的原有基础上乘以(1+n)或(1+n%);如果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n倍(整数倍)或n%(百分比),则在等式中该商品的原有基础上除以(1+n)或(1+n%),等式仍然成立。然后简化计算即可。有些学生对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1倍、2倍、3倍等,容易计算出来,但是对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20%、50%、75%等,就不理解了,其实二者在计算方法上是一样的。比如,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3部手机的价值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为:1台电脑=3部手机),假如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即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按照上面方法,可以迅速计算1×(1+50%)台电脑=3×(1+1)部手机,简化得出:1台电脑=4部手机。

综上所述,计算商品价值量只要掌握三个步骤,归纳起来就是:等式―转换―乘除。先用等式表示价值量,再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成社会劳动生产率,最后运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乘法,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是除法”的方法,简化等式即可。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的商品价值量计算问题,运用这一方法都能快速准确地算出来。但仍然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注意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成社会劳动生产率(二者成反比);二是如果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n%,计算时不是乘以或除以(1-n%),而是在该商品的等式这边除以(1+n%),也就是“降低”不能用减法,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是“提高”还是“降低”都用加法,“提高”用乘法,“降低”用除法。

【例1】 假设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两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黄金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

B.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

C.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

D.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

解析:首先,等式已建立。其次,把题目中变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成社会劳动生产率。黄金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即黄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一倍。还要注意的是,题中“翻两番”即是在翻一番(提高一倍)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提高一倍)。最后,运用“提高”用乘法,“降低”用除法,等式仍然成立,简化即可。即1×(1+1)×(1+1)部手机=3×(1+1)辆自行车=2÷(1+1)克黄金,简化得出正确答案B。

另外,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公式还有:商品价值量(可用货币表示,也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表示)=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例2】 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去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今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今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为( )小时。

篇(5)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51-02

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休闲之余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强化身体素质、丰富日常生活、创造生活情趣的活动,而休闲体育产业则是为人们提供这些服务的综合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消费观念也逐渐产生了变化,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将部分剩余资金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为休闲体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休闲体育行业抓住这一机遇迅速发展,产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但即便如此,我国的休闲体育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休闲体育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有待发掘[1]。

一、休闲体育对经济的价值分析

第一,消费参与方面。休闲最重要的就是身心的放松,而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⑿菹杏胩逵结合,既可以发挥休闲活动的自由与放松,又可以发挥体育锻炼的效果,为人们消除高强度工作所带来的身心疲劳。在休闲体育活动的选择方面,很多人都喜欢户外运动,比如散步、慢跑、自行车、旅游等,因为这样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感。休闲体育是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活动,只要人们的剩余资金及时间比较充足,都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在休闲体育当中。因此,休闲体育的推广普及可以刺激人们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消费,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休闲体育消费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与价值实现的过程,更是商品文化转换的过程。生产与消费是相互联系的,人们进行休闲体育锻炼也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调整自身状态,从而提高再生产的能力[2]。

第二,产业发展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平均收入水平也越来越高,在生活当中对体育运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有需求就有市场,正是因为大众的消费需求,休闲体育市场才有了发展的动力,而休闲体育市场的发展也就推动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最终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休闲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产业之一。

第三,心理需求方面。人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高,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对于消费的需求不仅仅是体现在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休闲体育在为人们提供基本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心理、精神上的需求。比如,高尔夫球就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高端、优雅的运动,投入资金在这类运动当中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上流社会人群的体现。因此,许多剩余资金比较富余的中产和高产阶层都投入部分资金在高端休闲运动当中,促进高端休闲运动的建设与发展[3]。

第四,身心健康方面。当前,我国国民由于高强度的工作与快节奏的生活,所以体质大幅度下降,远远达不到正常体质的要求。一方面,工作强度比较高,节奏比较紧促,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用于规律性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工作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不需要四处奔波,让人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久而久之,人体的各项机能都会显著下降。而现代休闲体育重在休闲,随时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且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现代休闲体育因其内容丰富、场所限制小、时间自由安排等优点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有效改善了国民身体素质。国民身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才能调整自身的状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当中去,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二、休闲体育推动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第一,促进社会和谐。休闲体育不仅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社会的和谐最根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只有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信任,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休闲体育是一种全民皆可参与的休闲体验活动,人们在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时,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心情也会更加愉悦,与他人的交流时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社会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稳定,而社会的和谐、稳定正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休闲体育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4]。

第二,拉动需求,刺激消费。休闲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当中的服务业。随着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重视,休闲体育产业在服务业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中国大部分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居民基本上都具备休闲体育消费的能力,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刺激国民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消费、完善休闲体育服务也就成为当前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对此,可以从体育用品方面着手。体育用品是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必备品之一,其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体验感。因此,体育用品生产厂家必须要重视技术创新以及产品研发,尽量提高体育用品的质量与舒适性,满足消费者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要求。其次,体育用品销售方也要加强品牌的打造,宣传休闲体育品牌产品的特色及优点,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消费[5]。

第三,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体育旅游业是休闲体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所衍生出来的新型产业,具有观赏性、娱乐性、专业性、互动性等多种特点,所以很快就成为了我国旅游业的一股新潮流。体育旅游业的兴起体现出了旅游活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旅游活动新增了许多内容,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涵,使活动的品位越来越高。体育旅游业强调自然、和谐、健康,所以会以持续推进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不断发掘体育旅游行业发展的潜力。体育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体育旅游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刺激消费、新增就业岗位、促进学术交流、保证国家收支平衡的同时,还能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关系等;另一方面,体育旅游业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体育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稳定条件。

第四,促进健身行业发展。健身行业是休闲体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消费者在工作之余都会参与健身活动,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我国的健身行业已经初具规模,许多健身房都提供专业的健身器材、健身场地以及健身教练等。健身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以服务顾客为根本,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销售服务网络,并与俱乐部、旅行社、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完整的休闲体育产业链。此外,在健身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娱乐、餐饮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休闲体育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休闲体育的重要性,加强国民的锻炼意识,使得人们能够在工作之余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当中,调整状态,放松心情。同时,要在学校当中提倡休e体育。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多,学习压力比较大,适当的休闲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劳逸结合,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积极在学校中推广休闲体育的概念,培养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为未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奠定基础[6]。

第二,完善配套设施。休闲体育产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靠单一的体育设施是无法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因此,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科学的体育产业管理系统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建立起完整的体育产业管理机构,国家需要设立总管理部,而省、市、县、镇等需要设立专门的分管部门,通过这些分管部门对当地的体育协会、俱乐部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形成规范的体育管理网络。

第三,打造专业品牌。体育用品专业品牌的打造对于体育用品的销售量有重要影响,虽然我国有李宁等著名休闲体育品牌,但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体育品牌远远不及国外,所以许多人都会选择国外的体育品牌,这对我国体育品牌的打造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国休闲体育企业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寻找更多经济增长点,加大对体育用品质量控制的投入,加大对产品的宣传,从而提高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第四,弘扬民族文化。任何产业都要有自身的特色,休闲体育服务产业也不例外。在发展体育服务产业时,必须要弘扬民族文化,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背景,深入发掘体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从而提高休闲体育服务的品味,增强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平均收入水平也越来越高,在生活当中对体育运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为休闲体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休闲体育行业的发展使得体育用品的需求大大提高,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休闲体育行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郭修金,单凤霞,陈德旭.生态文明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以上海、成都、杭州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4): 40-45.

[2] 任慧,李春雷.我国休闲体育产业价值链构造及延伸路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15-18.

[3] 段娟娟,李荣日.海洋休闲体育旅游支持体系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3-16.

篇(6)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4-0157-02

现代社会是资金快速流动的社会,人们经努力工作,取得了较高的收入,在生活水平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爱好,又把收入的剩余部分支出在其他项目上。其中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一方面由于人们正在逐步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把部分资金投向有健身价值的运动消费之中,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喜爱观赏竞技体育运动,人们手中的钱大量流向比赛场馆。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到比赛场地观看是所有体育比赛组织者绞尽脑汁之事。当然竞技运动的水平越高、激烈程度越强,则吸引的人就会越多,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但是,在同等情况下,如何能够吸引大众的观看兴趣?智者使必要、可行的娱乐活动进入了比赛场地,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兴的体育竞技运动形式:竞技―娱乐体育。

所谓竞技―娱乐体育是指:在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各种竞技体育活动中,组织者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一定比例时间进行与该项目直接或间接有关联的、高欣赏度的体育表演活动,以进一步增强体育爱好者对该项运动的喜爱和对正在进行的赛事的关注程度。可见,竞技―娱乐体育的商业价值体现是必要的,合理的,并且是可行的。为此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管理的科学性

要组织好一场竞技―娱乐体育活动,科学地增加它的商业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管理的科学性应主要体现在:①合理的娱乐体育内容选择。要针对竞技项目的内容选择与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运动表演项目,以与竞技项目一起具有连续的吸引力。②合理的时间配比。竞技―娱乐体育是由主、次两部分内容组成,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既要做到紧凑合理,不喧宾夺主,也不能以主盖次,使运动失去性质。必要时应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将竞技间歇期相对集中和适当延长,以完成确有意思的娱乐体育活动,但其前提是不影响比赛的整体性和连贯性。③自然顺畅的衔接。竞技与娱乐两部分内容虽然可力求相同和相近,但毕竟不是一回事,组织者必须要安排好两者的衔接,使它们都能在各自的运动时间内自然顺畅地进行充分的展现,以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观赏兴趣,提高吸引力。④高度注意安全性。在比赛过程中的合理碰撞和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时观看者虽然也惋惜、感叹,但一般情况下都已习以为常,但娱乐部分却不一样,目的纯属愉悦心神,若发生事故,将会严重影响观看者的情绪,会使娱乐的效果然无存,因此必须高度注意安全性。

1.1 管理者应具备的策划能力

这里的管理者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比赛组织管理者,二是运动队管理者。就前者而言,他们要想把一场比赛办成竞技―娱乐型的活动,必须在策划时既要注意到参赛队的竞技水平,又要精心组织间歇期的娱乐活动,并就间歇期的安排与参赛队达成理想协议,还要广泛宣传娱乐体育的内容,以吸引观众。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就会顾此失彼,把一场本来还有一定观赏性的比赛办得杂乱无章,不可收拾。就后者而言,其策划管理能力现阶段应主要体现在如何与组织者的有效配合上,尽量满足娱乐体育活动的需求,必要时提供娱乐体育人选,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1.2 运动队应具备的队员素质

就竞技―娱乐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如果竞技运动队能够承担赛场上的娱乐体育部分,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既省力又省事。另外,从竞技运动的商业价值来看,在比赛间歇期间从另一个角度提升运动队自身的影响力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有条件的运动队应注意自身娱乐体育力量的培养和发展,使娱乐体育项目与竞技运动紧密联系,只要平时注意并养成表演的习惯,就可达到既热身又表演的目的。这就要求运动队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时要注重队员的合理组成和使用,做到竞技和娱乐两不误。

2.宣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休闲的过程中对体育运动的关注越来越大,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现在各项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不仅要求观看的比赛竞技水平高,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且要求在比赛休息间歇有一定的可供欣赏的艺术表演活动。

要提升竞技娱乐体育的商业价值,就必须在竞技运动具有高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娱乐体育成分的高欣赏度,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种宣传不是表面的、项目内容的宣传,而应该是具体到表演者个人的运动档案内容,使人们在未看表演前就有强烈的心理感受,以促使其非到现场观看的行动。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举办者提升商业价值的目的。例如,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若要以扣篮和三分远投为表演内容,那么表演者必须是当地篮球界有名气的运动员,或请国内、国际有名的同项目表演者,这样才能具有吸引力。

3.竞技体育的高超性

竞技―娱乐体育的主成分是竞技,因此竞技运动部分所占有的时间应最少为整场运动的3/5。也就是说观众的大多数时间是用在观看比赛上,因此竞技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如果只有高欣赏度、少时间的表演,而竞技水平低下,那么观众的休闲目的仅仅达到了不足一半的程度,此时场内的气氛就会发生混乱,并很难控制,这样不仅达不到组织者的商业目标,而且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组织好一场竞技―娱乐体育活动,作为主成分的竞技运动队起码应该是本地区知名的,最好是国内知名的或国际上的一些较为有名的队伍。

4.娱乐体育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娱乐体育活动不仅要密切与比赛项目有关,而且要做到精彩万分,让人们能够在观看中得到休闲和娱乐的心理补偿,并回味无穷。娱乐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竞技运动紧密配合是这一运动形式的基本要求,但这一要求并没有规定具体内容,对过程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它没有严谨性规定。因此内容的选择应在大前提下以观赏价值为取向,努力达到使观众看后具有美感体验、愉悦体验与竞技的和谐体验,营造良好的观赏心理氛围,以减少竞技运动所造成的紧张情绪,或说要达到使观众在瞬间转换大脑兴奋点之目的。

娱乐部分虽然是整体运动的次要部分,但它具有的吸引力决不可忽视,因为一部分观众是由于它的存在而来的,况且它也是对整场观众观看比赛所产生的激烈而不安情绪的有效调整,因此必须具有高欣赏度的艺术性。体育运动项目的艺术性无处不在,关的问题是组织者如何依据竞技的具体内容去挖掘它、策划它,并且找到合适的表演者。仍拿篮球运动的扣篮来讲,如果选择的扣篮者仅会把球扣进篮筐,那就没有什么表演价值了,因为一般的扣篮动作在比赛过程中就可以看到。要使扣篮动作具有高艺术性,必须采用空中转体、背对篮筐跳起转身扣篮、霹雷贯顶等形式的扣篮动作才能具有艺术表演力,起到吸引观众的积极作用。

总之,要使一场竞技―娱乐体育发挥出最大的商业价值,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精心策划,使其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完美化。这样的要求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目的就会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崔立新.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和发展的对策性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38-41.

[2]万文君,郝选明.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

[3]杨芳,张军献.关于休闲娱乐体育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42-46.

篇(7)

法的不同部门对国家、非公组织以及个人的保护与制约的侧重点也不进相同,因而产生的法律调整模式也不相同。[2]经济法作为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维护公平竞争关系、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将社会整体利益作为最高的准则。实际上,社会整体利益是独立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存在的,这是经济法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因此,经济法在调整以上各种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应当始终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及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要保持干预的适度性,以此保证社会经济的良好的运行。经济法系于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和垄断的情况之下产生的。其社会经济根源是因为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整个社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要通过市场进行的。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盲目性,这经常造成市场的失灵和混乱。在经济法产生以前,存在于经济领域的各类法律关系主要是由传统的民商法进行调整的。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们认为:个体的效益与社会整体的效益是具有一致性的,只要每个个体能够实现自己效益的最大化,那么社会也能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3]民商法基于这种理念产生、发展。然而,民商法在社会出现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尖锐矛盾的情况时没有能力去解决市场失灵及效率与公平、个体营利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因此,经济法作为新兴的法律部门应运而生。可以说,经济法从产生一开始就是以社会整体效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的,它标志着在经济法调整的领域里,传统的法律价值发生了变化,新的法律价值,即追求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产生了。经济法的产生弥补了民商法的不足。经济法所追求的社会整体利益,体现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保证有充足的公共产品能够保障人民的生活,完善社会的福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充分地发展物质文明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而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化人们的自身价值,促进人类的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地位等等。

(二)税收的经济法之价值

税收制度构成了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核心价值。国家在制定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时候,必须依法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为了扩大税收收入就设定各种不合理的税收;企业和个人等经济主体在纳税的过程中也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当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不能片面地强调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社会的利益,从而损害他人甚至社会整体的利益;而社会的中间层主体应当独立于前者,为政府通过税收干预市场和市场主体进行经济交易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在经济整体环境之下,任何主体的活动都应当依照经济法的规定,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根本的。

二、房产税之于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

2002年以后,我国的房地产业出现了过热现象,房地产开发规模太大,投资结构不合理,商品房价格飞涨,商品房空置率太高,房地产投机买卖行为盛行,造成一定的市场混乱,给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抑制了囤积房源、炒买炒卖等现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住房价格,调整了供应结构,遏制了投机需求,消除了一些导致房地产发展不健康的因素。房产税试点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障了社会整体利益。

(一)在消费环节抑制需求,打击各类房地产投机行为

现行的房地产税费方面的制度,在税种、计税的依据、税率的设置、征税成本等方面都没法很好地限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这一切所导致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缺位。征收房产税通过增加所有者的持有成本,提高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成本,减少投资投机行为,同时有利于多套房屋所有者将房屋转让或出租,增加存量房的供给。因此,在消费环节减少房屋的需求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导房价的走向,使社会大部分的个体能够从中获益。

(二)为地方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根据世界上国家的经验看,房产税收入大多作为地方财政的支柱主要用于进行当地的公共服务。而我国现行的房产税制度中,房产税对地方财政的支持作用极为有限。我国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财政拿走了大头,而地方财政得到的却很少。所以我们可以将房产税主要用于地方财政,也可以把房产税作为主体税种保证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增长,协调中央财政、地方财权分配的平衡。这一种平衡可以使得地方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而且中央也能够提供充足的全国性的公共产品,满足社会整体的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保证社会整体利益的有效的实现。

(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凭借政治权力,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国家通过征税获得财政收入,进而履行国家职能。通过对房价较高的房产征税,所获税收用于建造保障性住房,可以保证低收入家庭也拥有住房,从而通过税收调节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保障社会整体利益。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67-02

体育舞蹈与其说是一种体育运动,不如说是一种休闲方式,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展示,能够给参与者带来健康的美丽,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良好目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塑造参与者良好的体型,养成一种快乐积极的生活方式。体育舞蹈在我国流行的时间不长,但其存在的价值却已然被日益放大,并逐步成为一种健康流行的休闲养生运动。

一、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

(一)体育舞蹈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体育舞蹈是一种健康的舞蹈,是一种快乐的体育运动,它将体育锻炼和舞蹈充分结合在一起,寓训练于乐趣,能够有效地减少参与者对体育运动的繁重性、重复性的心理负担,使得训练者以一种快乐的心态参与到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中。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体育舞蹈的价值所在。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转型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水平高了,挣的钱多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却日益严重。这种以乐趣为基准,以锻炼为目的的体育舞蹈,成为当下人们的喜好,也逐步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此外,体育舞蹈本身还是一种团队型的体育项目,在体育舞蹈的训练过程中,参与者还可以结交到朋友和知己,一起分享信息,交流知识,探讨文化,扩大交友圈,让生活快乐充实起来,让生活充满健康和趣味。

(二)体育舞蹈能够充分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体育舞蹈本身属于一种休闲性的运动,它不像跑步、球类那样激烈,但它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强身健体的目的。参与者在训练体育舞蹈的过程中,基本无需考虑身体因素,也无需考量体育舞蹈的运动量对自身的影响。因为体育舞蹈的节奏是变化的,是可以选择的,任何参与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舞蹈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参与群体,也降低了参与门槛。在体育舞蹈的训练过程中,参与者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锻炼肢体,还能够有效缓解某些疾病的发作,养成一种快乐的心态,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同时在体育舞蹈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该项目本质上属于运动项目,所以还可以有效地矫正人体的某种不良习惯,使人们养成健康的正确的走路姿态、身体姿势。此外,体育舞蹈还属于舞蹈的范畴,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中,还能够训练人们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有效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

(三)体育舞蹈扩展了人们体育运动的空间

现代人忙碌的节奏、激烈的竞争态势等都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专业的健身房,甚至去大型的操场参与体育运动。但体育舞蹈本身属于一种随时可以训练的项目,人们可以在办公室的休息场所,可以在家里的客厅参与体育舞蹈。与广场舞相比,体育舞蹈有着科学的依据,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依据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相关规律,使得人们在参与体育舞蹈的过程中,以科学正确的方式来参与体育训练。此外,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可见,体育舞蹈本身属于一种健康科学的体育项目,能够有效地优化人体的生理机能,这也是体育舞蹈日益得到推广的重要基础。

(四)体育舞蹈还兼具艺术性和美感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体育锻炼、体育训练往往与大汗淋漓的场面,与身体机能扭伤等联系在一起,一些年轻的女士往往抗拒参与体育训练。但体育舞蹈则不同,体育舞蹈将体育训练、趣味性、美感度、艺术性有机融合在一起,体育舞蹈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项舞蹈。体育舞蹈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舒缓的节奏,统一的着装,不仅仅需要个体动作的优美和熟练,还需要整体动作的整齐划一,这些都让体育舞蹈充满了动态的美感。个人进行体育舞蹈的训练,本身就属于一项艺术品,更何况团队运动,若干名动作熟练的体育舞蹈人员在广场上,跟随音乐,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动作和形态,能够使得观众获得完美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同时也能够愉悦参与者的心态,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学习中来。可见,体育舞蹈既是一种充满美感的运动项目,同时也能够让参与者在训练中达到良好的自我满足和自我愉悦,使他们永葆激情,永葆活力。

二、体育舞蹈社会化推广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将其纳入教学规划

体育舞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有效地扩大参与体育舞蹈的人群,为了提升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关键在于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直接决定了体育舞蹈的分量和认可程度,因此有必要将体育舞蹈纳入教学体系,并将其列入教学项目确定下来。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体育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但占较多分量的仍为传统体育项目,如球类运动、田径类项目等。一些时尚性的体育运动往往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校不重视,教师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视。将体育舞蹈列入教学计划,将体育舞蹈以课程形式予以确定下来,能够引导人们关注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是一项轻松愉悦的体育项目,将体育舞蹈确立为一门课程,还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思想,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在工作间隙,随时进行体育训练。高校体育部门应该将体育舞蹈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确立下来,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体育舞蹈学习氛围,同时高校还应该着重提升和培养体育教师对体育舞蹈的重视程度,努力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体育教师热爱体育舞蹈,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深化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才能综合性地提升体育舞蹈的教学地位,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热爱。

(二)加强舆论引导,逐步提升社会对体育舞蹈的认可程度

体育舞蹈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但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薄弱,仍然有不少人将其与广场舞杂糅在一起,认为体育舞蹈应该属于老年人的舞蹈,不适合年轻人的品位。甚至不少人认为参与体育舞蹈的学习或者训练,会降低自身的身价。显然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但这些错误的观点仍大行其道。鉴于此,为有效地推广体育舞蹈,为有效地提升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可程度,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有效减少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误解。首先,社会媒体应该充当强有力的舆论引导者,通过专题报道、大篇幅报道来呼吁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体育舞蹈的训练和学习中来。其次,体育舞蹈的获益者应该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以自己为宣传排头兵,通过口口相传,通过口碑效应来提升社会对体育舞蹈的认可程度。此外,社会体育部门还应该运用行政职权,通过组织体育舞蹈比赛,通过为体育舞蹈提供场所、资金、技术的扶持来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最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门的企业,应该积极投身到体育舞蹈的推广和扶持工作中来,通过投入资金来赞助体育舞蹈比赛,通过奖励体育舞蹈明星来引发社会对体育舞蹈的重视和认可。因此,在体育舞蹈的推广宣传中,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才能让社会大众都参与到这项健康、快乐的体育训练中来。

(三)加强体育舞蹈组织教学的创新

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是重大的,在体育舞蹈的开展过程中,首先应该强化体育舞蹈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和改革。在很多高校中,体育舞蹈的组织方式往往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由于广大学生对体育舞蹈存在误解和误读,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课程时,往往不会轻易选择体育舞蹈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参与性。鉴于此,在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中,应该着力提升体育舞蹈的教学地位,将体育舞蹈作为必修课,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学校在其他体育项目中的投入力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将舞蹈课程等融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同时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如果想要快速地提升体育舞蹈的教学地位,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还应该以俱乐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可以将体育舞蹈独立出来。学校体育部门应该积极学习校外健身机构的俱乐部组织模式,探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俱乐部教学模式。通过会员制,一对一的辅导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此外,体育舞蹈更应该形成一种社会化的风气,政府体育部门应该在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俱乐部的存在和发展,以俱乐部的形式来对社会群体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此举既可以提升体育舞蹈的社会地位,也能够让人们充分感知到体育舞蹈的时尚与健身作用。

(四)着力培养和塑造专业技能高的社会指导员

在体育舞蹈的社会推广过程中,社会指导员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通过社会指导员可以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社会指导员,可以实现“一对一”,甚至是“一对多”的辅导,进而确保人们充分掌握体育舞蹈的技能,实现体育舞蹈的大力推广。高等体育院校作为体育舞蹈指导员的训练基地,应该加强指导员的技能培养和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体育舞蹈社会指导员既是体育舞蹈的专业学习者,也是一个社交高手。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舞蹈社会指导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其综合素养,既要加强体育舞蹈技能的考核与筛选把关,同时还应该加强其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

体育舞蹈是一项兼具艺术、训练的健康的休闲运动方式,既能够帮助人们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能够有效训练人们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在体育舞蹈的社会推广中,应该鼓励和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多措并举推动体育舞蹈的广泛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篇(9)

1.2能够有效纠正学生竞争弱化的心态传统教育偏重于理性教育,曾经“弱化”过我们民族的竞争性。而竞技运动通过突破极限负荷的、艰苦的训练去竞争、拼搏、取胜,可以继承和强化个体争强好胜的本性,强化个体那种竞争性极强的心理和行为。体育教学中,竞技运动对于合理保存和提高学生的竞争的非理性素质,纠正学生竞争“弱化”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由于学生好胜心的存在,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为展示自身的体能与技巧,往往更趋向于那些竞争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更多的存在于竞技运动项目之中。当竞技运动项目中的这些因素深入到体育锻炼中时,也就是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时,便可以满足学生体育参与的这一需求。需求是学生从事某项活动的内部动因,体育参与需求是激励学生进行体育参与的原始动力。体育参与需求有助于积极体育态度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如果运用了竞技手段中的加工、改造过的竞技因素,则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参与。例如,为了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速度,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单纯的200×4跑,第二种方案是将学生分为两组,以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实验结果表明,后者由于竞争性因素的存在,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体育参与。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竞技手段竞争性因素的过程中,要控制运动的好量与强度,以便更好地达到体育强身健体的目的。

1.3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正是由于竞争的存在,才使得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竞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然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纠脚石。竞技运动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下的身体运动,倡导的是奥林匹克的公平性宗旨。公平竞争,实质是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产生积极教育影响的精髓,运动员只有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才能对社会产生教育作用。竞技运动是在一定条件控制下,在统一规则限制下的竞争,因此比世界上的其他竞争更为公平、合理,这种公平和合理被世界人民所公认,也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竞技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批判世俗的不正当竞争手段。通过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公平性竞争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机会上的均等———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真才实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通过不正当竞争而获取的胜利是暂时的。由此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运用对于学生公平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4能够有效宣泄学生紧张情感的压抑竞技运动能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紧张和不安,能宣泄压抑的情感,这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指出来的。这个特点是竞技运动在心理方面具有一定效果的特点,是竞技运动被用来活跃日常生活和治疗精神疾患而发挥作用的特点。当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时,学生平时紧张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烦躁,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缓解和宣泄,使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平衡。教学实践结合调查证实:实验班的学生生活作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对于学业、事业有压力,更有动力。对于学业、就业的竞争,他们不是烦躁、不是垂头丧气,而是信心十足。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在解除学生紧张的心情,宣泄压抑的情感,调节生活作息的节奏方面亦有积极的作用。

1.5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和意志努力。由于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中含有竞技手段的因素,竞技手段本身在某种程度上的意义就是挑战极限,所以,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使得体育参与者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心理障碍,并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付出意志努力。例如,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时候,可以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单纯的200米×4跑,第二种方案是200米×2跑,在200米途中设立3—5个障碍物。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种方案要好于第一种,第二种方案中,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当跑完后学生脸上经常流露的是一种克服挫折与障碍后的成就感。第二种方案中,学生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意志努力。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这一过程当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身心状态,因为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挑战极限,而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1.6能够有效开发学生应付万变的智力体育运动智力通常是指学生把握时机的能力,即根据瞬息万变的环境迅速调整策略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完美体现往往是在竞技运动集体项目之中,而当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运用于集体体育项目经常化时,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学生的这种体育智力。实验表明,竞技运动手段化经常化的集体中的学生在球类体育项目健身过程当中,对复杂场面问题(例如:看到了什么?有几个人?各自移动的方向?球的位置,可能的落点范围?谁传的球,下一个传给谁?预测防守方、进攻方,紧接着采取何中战术等等)的判断、回答明显好于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不经常化的集体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判断能力、反应能力会有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由此可见,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对于体育智力开发有积极的作用。

篇(10)

科技的飞速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它对商品价值量有何影响,应该具体分析。其中,有一类科技进步主要表现为科学基本方法的创新、科学规律的深入认识、科学理论的发展及科学发现等。它们是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能力,但它们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之前,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起间接作用,不直接参加到劳动过程中去,不进入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的决定没有直接关系。另一类科技进步表现为新产品的发明,生产方法、生产工具、原材料、工艺技术的改进,信息的加速传递,运输的方便快捷等,它们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更多、更好的产品,对价值量的决定直接产生影响。

后一类科技进步直接引起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它们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又如何呢?有人坚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有人却主张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没有分清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马克思多次指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原因就在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量的劳动生产出的商品量增多了,使用价值量也随之成比例增加;但与此同时,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劳动量却相应缩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按比例减少。比如,今天的汽车、电视机、电脑等比起它们刚刚上市的时候,质量、性能大为改进,而价值却大幅度地下降了。因此可以说,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会增大商品的价值量,但如果从个别企业观察,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就可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是因为,劳动价值论所说的价值是指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即社会价值或市场价值,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价值。不管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了多少劳动,同质同量的商品在市场上具有同等的价值,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因此,如果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一般水平的企业,在同样的时间里能生产出比一般水平多一倍的商品,该企业创造的价值就会加倍。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反之,劳动生产率低于社会一般水平的企业,以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出较少的商品,虽然它在每个商品上耗费了较多的个别劳动,但那些额外支出的劳动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不能形成价值。

发达国家产值迅速增长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据测算,1983年,高收入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相当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43倍。到1994年,这种差距扩大为62倍。如果仅从劳动时间看,低收入国家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显然多于高收入国家。为什么较多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却大大低于较少的劳动?劳动价值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否失灵了?显然不是。这种价值量的差别就其主要部分而言,完全可以用劳动价值论加以说明:一是由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的密集发展引起的,二是由国际市场竞争条件下国际价值的形成过程决定的,三是与垄断价格有关。

在现代经济中,高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劳动者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素质较高,他们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就大得多。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迅速开发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将一般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这样,高附加值的产业大量集中在发达国家,创造的价值总额就多;而发展中国家多半只提供原料、初级产品和一般加工产品,附加值当然低得多。一高一低,就把生产总值的差距拉开了。

国际价值的出现,不仅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反而证明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在更大的范围,即国际市场得到了体现。随着社会分工和市场突破国家和地区的局限向世界范围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国际化了。这时,世界范围的价值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由世界市场上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在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凭借其高度发达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在国际市场上,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在相同的时间里也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由于发达国家实行技术封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多方的剥削和掠夺,也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社会动荡,生产力发展缓慢,南北世界在科技方面的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在经济上,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差距的拉大。

发达国家还利用其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掌握和控制先进技术及其产品,制定垄断价格,从落后国家攫取大量的垄断利润,使自己迅速富裕起来。垄断价格虽然不等于价值,但发达国家利用垄断价格获得的收入,却成为其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

全球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加的原因

1945年,全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0亿美元,1980年约为110000亿美元,1998年则增为280000亿美元,在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增加了8.33倍。与此相比,劳动者和劳动总量的增长却缓慢得多。那么,迅速增长的生产总值是否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先进技术和工具是否也创造了价值呢?

上一篇: 数字媒体时代的概念 下一篇: 人生哲学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