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8 17:39: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篇(1)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综合性学习的土壤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氛围及情境是很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的以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课堂上大部分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很低,这一方面使得学生学习被动,思考不积极,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是很不可取的,教师应当有所改进。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应当更多的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也应当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应当让学生更多的去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独立思考进而自己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个过程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意识,对培养学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发展

良好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一以贯之的课堂的主导,学生应当更加被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与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到文字的描述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文字的意蕴以及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理解能力,对于很多知识要点,他们可以独立思考,可以自己领会文章的内涵,对于不懂或不太理解的地方,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当然,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技巧,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转变。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有些问题一时理解不了,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思维有所禁锢,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让他们从固有的思维中走出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对于学习的文章自然会有另一番领会。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相应加入了很多古典诗词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的地方,也是培育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很有帮助的部分。首先,对于古文学生学习起来障碍会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对于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情感,学生往往不那么容易领会到,因此,经常会出现对于诗词的理解浮于表面,对于作品后的情感及内涵领会较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例如向学生讲解诗词创作的背景,讲述作者当时的人生境遇,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学生再来读这些作品时往往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而这个过程也很好的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进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不到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低,学生学习不主动,也不愿意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禁锢。高效的语文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这也是一个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相应的变换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的模式。学生间的讨论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讨论过程中,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可以完善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看问题时的遗漏与缺陷,这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过程。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这首先很好的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以相关文章为背景的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开始时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影,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过程中也很好的培养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期,很多时候学生间学习成绩的差异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学习习惯的不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学起来更轻松,收获也更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主要的部分。

首先,要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立刻问老师或是和学生讨论,先自己认真想想,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来有针对性的找答案。同时,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初步了解,这样老师讲的时候接受起来会更容易。课后复习则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过程,同时,还可以就课堂上自己没有想清楚的地方做深入思考,从而对所学知识点有更加牢固的掌握。习惯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也应当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正处在一个思维高度发展的过程,学生们对于新事物的理解与认识能力都在不断积累,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能力也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是学生能够自由学习的前提,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今后的发展过程都会受益。

结 语: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契机,善用这个时期的,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今后的学习过程将会产生很大益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情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想要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引与点拨,帮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及不正确的思维模式。最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习惯也很重要,这样才能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得更自由也更高效。

参考文献:

篇(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展示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探究语文学习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语文教师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少讲成了不讲。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二)教学方式依然陈旧

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三)作文教学不合理

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二是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三是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首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才能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光转变教学观念不行,教师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标还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要求重视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增强课标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搞教学的局面。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片面的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强调人文性,都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客观实际。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能力,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会于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尽管课标规定一些知识只学不考,但这些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难点,对形成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教好学好。教学中如果不教不学,就是应试教育,不是新课程。

总之,对于广大初中教育而言,首先是我们教师应认真学习体会新课改精神,结合校情、学情正确理解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科学地展开高效的工作,从而促进新课改的真正实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婷.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夏教师,2016(S2):17.

[2]钟家宝.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7):56-57.

篇(3)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这就造成学生基础的读写出现问题,提笔忘字现象频发;快速阅读虽然阅读量大但是根本没有掌握作品精髓;学生的语言功底太弱,作文言语匮乏……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考试而生。而且,上级评定教师的成绩主要从教师所在班级的升学效果来断定,这就造成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习题和考试上,放在优秀的、考高分的学生身上,不得已忽视和放弃相对较差的学生,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现在的课程改革太重视花样的丰富,却缺乏对基础的打牢。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环节别重要的字词却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课程讲解和解疑答惑上,学生把精力放在作业和背书上,都忽视对基础的字词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就造成很多字学生不会写,相近的词语分辨不清,不懂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从而闹了很多笑话,而且学生在写作中也出现很多的错别字,写字不工整不规范,笔画错误等等现象层出不穷。

3.课堂重形式轻实效现象严重。一方面由于现阶段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新教师,他们缺乏教学的经验,不能应对突发的各种情况,面对讲台下的学生还可能会紧张,所以很难掌握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视察频繁,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就必须要求教师注意上课的形式,所以很多教师为了不影响学校教学形象,往往都只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放弃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这也就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少,记忆不扎实,很快就会遗忘,所以面对课后作业的时候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4.快速阅读,虽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世界名著,但是往往效果不佳,看完后记不住主角的名字,讲述不完整故事的内容,更不要提对细节的把握。而且快速阅读不利于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看完根本记不住,需要用的时候只能依稀记得哪本书里哪个人好像做过什么事,想不起来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就是,快速阅读很难给人文学享受,囫囵吞枣一般的看书,是很难体会到“枣”的滋味的,既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不能引发思考。

二、解决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平衡理论知识和探究实践的比重。首先,不能过分注重理论,一味的“题海战术”,妄图通过题海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其次,不能让学生占据课堂所有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削弱教师的引导地位,要以书本知识为基础,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实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做到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还应有所创新,不再单调枯燥,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小游戏,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的同时,学生也能有效地学习知识。

2.重基础重实效。首先,学校在办学上要走适合自身学校建设的路线,充分了解本校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师成立学习小组,制订符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案,坚持办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还要改变对学困生的看法,重新认识他们,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备课就要以提高课堂质量为首要目的,尽力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把基础打牢,掌握的知识扎实,抛弃虚伪的形式主义,让课堂真真切切成为学生的知识殿堂。同时,课后作业更要注重实际性,重视基础强化。

3.鼓励精读细读。初中阶段正是对一切充满好奇心的时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认真仔细地阅读书籍。精读细读虽然耗时,但是受益匪浅。不但能深入作品,同作者对话,了解世间百态,社会现状,还能让内心变得细腻敏感,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把书细致掌握了,读书人的气质才能显露。而且,精读细读有益于记忆和运用,因为你精读细读的时候,对人物、故事的了解是深刻的,记忆也是深刻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能有效地帮助各位初中语文的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不断深化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既能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的大门,又能为他们带来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篇(4)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单调

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都还是使用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在课堂上老师掌握主动权,在课堂上一切都由老师说了算。在课堂上制订管理模式和制度来约束学生,对于学生的要求和制约比较多,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课堂教学,一味地用管理制度来约束和惩罚学生,反而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的学习效率很低。

2.课堂氛围比较低沉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气氛比较消极,由于老师的职业素养不是很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严肃,这种情况可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距离,有的甚至会害怕老师,在语文的学习中也就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这都是导致课堂气氛比较低沉、消极的原因。

3.教学评价的缺点

由于教学评价的内容都是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学生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不重视,而学生对于智、体、美方面的评价也没有完善的标准,在有的课堂教学上甚至没有,这就使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得不到发展,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老师不要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要从其他的知识领域来丰富自己,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高度的同时,更要不断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2.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上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民主化的观念,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吸收知识,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3.改良课堂的教学管理制度

课堂上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比如一些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老师就要进行合理的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靠老师来进行调节,老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篇(5)

语文在生活及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具有优秀的阅读能力也间接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了坚实基础,更能拓宽学生视界,刺激思考,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秉承国家初中课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结合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不合理

在阅读教学课前,教师需要细致地对课堂教学计划进行规划。但是,我们看见目前许多老师依旧延续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安排中仍旧沿袭以前的一套,没能体现出新时代的阅读需求。我们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它是前辈教育教学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只是老师是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者,不能完全萧规曹随,应当结合具体教学环境,细心观察学生在阅读课程中的表现,必要时,做些记录分析,这样会有效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

我们仍然可以看见,许多阅读教学课堂中,任然是老师一问,学生一答的课堂模式。我们应该看到,阅读是人与书本的对话。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问一答的狭窄对话之中。学生应当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老师作为一个循循善诱者,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肯定和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相吻合就表扬,不吻合就批判,这样会扼杀那些精彩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局限学生的阅读思维。

3、没有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目前的阅读教学模式,经常能看到一些老师通过大量、反复、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持续稳固的阅读习惯。这种出发点无可厚非,可是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反而变成了“填鸭式”教学,并非“多多益善”。老师在课堂上一字一句,咬文嚼字式地分析每一个要点,唯恐错过一个要点,生怕留下一点遗漏。试问,学生跟着老师这样单一直线行走,怎么能发散思维呢?久而久之,学生受老师这种阅读习惯的影响,由主动阅读变成了机械式的呆板分析,从而缺乏自己的思维。这样的阅读教学造成了课堂任务冗杂、繁多、枯燥的情况。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慢慢轻视、淡化,阅读兴趣也就逐渐降低,造成了学生阅读自觉性的缺失。

二、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策略

1、老师在课前认真做好课堂安排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有计划地构建一张教学蓝图。针对不同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加以适当的引导。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学生为课堂的根本,老师需要避免先入为主,而应该积极引导课堂,营造一种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参与到师生共同对话的乐趣。

2、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

新时代下,老师迫切需要一套适合自身,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要立足于改变教学模式这一环节。以前的教育模式重点关注分数,但是一个学生才能的高低,绝不仅仅体现在分数上。所以,教师们应当转变关注重点,关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课上多提问,课后多思考,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尽量弱化对分数的重视。

3、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很多地方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不上去,都和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密切相关。学生一旦萌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就化被动为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出一种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据此,教师们可以先选择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阅读,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外,老师更可以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讲故事、演故事等,提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渴望得到外界关注和认可,阅读就能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既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丰富了课堂形式,可谓一举两得。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开始走进初中课堂,严重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校应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步确立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学生在课堂中对老师的依赖。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滥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然而,教师在教学中的无节制应用,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多媒体滥用的现象。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教师无法在规定的课堂内完成教学内容,还吸引了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

自主探究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育模式。然而,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未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探究教学的内容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影响着语文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开展:第一,教学内容不具讨论价值。教师为响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让学生讨论简单的教学内容,忽视了探究式教学实质。第二,未把握讨论时间。讨论时间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问题的讨论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在讨论期间开小差;讨论时间过短,未讨论出问题的实质。因此,讨论时间把握不合理,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降低了教学效率。第三,讨论形式单一。教师缺乏课堂组织能力,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往往采用自由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降低了语文教学质量。

(三)教学理念落后

由于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转变并不彻底,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导致语文教学中仍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

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事件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多媒体教学通过将图片、视频、文字等集为一体,能够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小石潭记》采用多媒体对课本中的字词进行解释,可有效减少板书时间。但是对于重要字词的解释,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板书,增加学生的记忆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多媒体教学,不仅降低教学难度,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教师应正视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展开教学活动,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例如,学习苏教版《迢迢牵牛星》时,对于基础弱的学生,可要求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再让基础稍好的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解释古诗的意思。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堂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教学重点。另一方面,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确立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学习苏教版《多一些宽容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宽容的含义,再让学生采取表演的形式向其他学生展示宽容。文章结束时,让学生仿写第二段关于爱的含义的句子,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目前,教师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基于语文教学中的独立性,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英雄的事迹,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让学生讲讲生活中的英雄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重点,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学校开始重视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眼亮.新时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及发展对策[J].才智,2013(13).

篇(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62—01

初中语文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近年来,新课改对教育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教育习惯的影响,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的语文教育一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授课本内容时,通常采用讲解和板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录,有时还要求学生背诵。教师把一切都做好,也就使得学生不愿主动动脑思考,而且教师也很少会去考虑学生的思想,一切都按照教师的准备进行,这使得学生只会被动填鸭。

2.对教学目的认识存在偏差—“以考定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大部分教师都是为考试而进行教学,很多知识内容都是跟考试有关,逐渐淡化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使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学生也就不能正确地进行学习。因为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

3.教学所面对的对象不够全面—“抓大撂小”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都很看重自己的教学成绩,因此,就重点培养那些成绩处在中上等的学生,而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放任不管,这种做法普遍存在。这是由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理解的偏差,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让他们能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而不是只单纯的提高卷面成绩,卷面只是对成绩的一方面考察,并不是全部。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改善对策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对科目感兴趣,才能很好地学习该科目。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在教学方面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无论教师如何努力讲解,学生在没兴趣的时候都不会用心去学习,更不用说提高文学修养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问题改善措施的第一步。

2.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改善措施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进行第二步,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习惯能决定一切,正确的习惯更能带来好的成效。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所以该环节中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会对之后的高中学习带来很多便利。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很好的引导,比如说,在每篇课文学习之前,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预习,开始时学生可能很不喜欢,把它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这需要教师来进行合理的引导。

篇(8)

随着大多数学校硬件建设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按照教学要求通过屏幕显示,并通过使用者和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能对教材进行准确的、生动的展示,能将抽象的观念和事物具体化,也能将课节知识系统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能将教训内容多维化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既是讲解者。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件的制作者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无论是从教师的“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来看,利用多媒体上课。确实起到了优化课堂、整合资源、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信息的过量载入、课件的华而不实等等,下面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1. 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新课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很多英语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成了一节课的主体。教师按照课件被动的“放”。学生按照课件被动的“看”,教师和学生都丢失了自己。这类多媒体课尽管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理念、方法仍然是陈旧的,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只不过是变成了更为先进的“电灌”。知识点往课件上一罗列,然后一张一张幻灯片往下放,成了惯用的模式,从教学过程中根本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穿着新鞋走老路”。

1.2 照搬下载课件,缺少“同化”

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上可供使用的英语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就出现了课堂教学对这些课件的依赖,有些甚至原封不动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上。这种“拿来主义”,不仅忽略了对学生的具体学情的分析,也缺少教师在教学风格上的“同化”,整节课显得生硬、死板,有些甚至会出一些类似于讲授者都不理解课件制作者意图这样的“硬伤”。

1.3 盲目追求信息量,忽视学生认知负荷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实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集成性,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元素结合起来,利用听觉和视觉使学生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纯正发音的语言环境。也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导致部分教师扩大化了多媒体承载的信息,盲目的追求信息量,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使学生不停地在听与记的过程中来回奔波,甚至顾此失彼,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量过多的另一个表现就是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效果,增加的一些无义信息,比如点击鼠标的声音、只起点缀效果的动画图片等等这些信息与授课无关,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荷,起到了反作用。

1.4 方法手段单一,缺少情感交流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仍然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活动。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要操作多媒体设施,只能坐在操作台后面授课,这样就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也不方便使用表情和手势来表达思想,降低了讲课的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就很少使用粉笔来写板书。一节课堂中的教与学并不仅限于知识点,好的板书也可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所以很多利用多媒体上课的通病就是师生间缺少情感的交流,课堂生硬呆板。

2. 具体对策及分析

2.1 更新理念。明确重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是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重点转变到“教学生学”上。教学理念上的转变最终是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再具体一点就是要落在教学过程的主要承载体――教学手段和多媒体上。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课件的设计也应该符合这个理念。

2.2 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整合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下载的课件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再加工。口语好的教师可以不用课件里的语音,板书好的教师可以减少课件里的呈现改为黑板手写。更主要的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方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式,别人课件里呈现出来的思路和方法不见得适合自己,就像每个工匠一定有适合自己的顺手工具一样.“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学也一样,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整合课件。

2.3 依据认知规律、科学设计课件

斯威勒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认知负荷理论。所谓认知负荷,是指加工特定数量的信息所需要的心理能量水平。随着所要加工信息数量的增加,认知负荷也会相应的提高。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等内在特征(内在认知负荷)或材料的外在呈现方式(外在认知负荷)。前者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难以人为改变;而对于后者,则可通过重组信息进行改变,合理设计信息呈现的方式会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所以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消除过量的信息输人,删除幻灯片上那些用于解说的文字而仅保留要点。

篇(9)

1.前言

初中体育教学是初中课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和生理卫生知识,而且也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体育教学由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合成双边的学习活动。影响体育教学质量重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学校硬件等办学条件因素。

2.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环境和设施跟不上

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缺乏和老化是目前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许多初中甚至连一个有标明跑道或者标准线的正规的跑道都没有,更不要说篮球场和足球场了;各种球类数量严重不足,比如说,足球篮球,在基层许多学校经常看见十几个人抢一个篮球,器械室里堆放着的是一些破损的篮球;由于没有足球场地,许多学生利用一小块平地来作为足球场,很难展开真正意义上的球类教学。像一些不常用的田径器材如跨栏、标枪等有些学校也是很缺乏。

2.2 教学观念落后

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学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但结果却是教育改革者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并没有激活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强调传授知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第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第三很多教师对于新课改的要求理解不正确,仅仅是把新课改理解为教科书的变革。因此他们都会过分追求教科书的新颖性,却忽视了教科书以及学生的特点,不考虑实际情况就乱用教科书,并且以为这样就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教师在引进新教材的时候也没有用科研的态度去钻研。

2.3教学形式化

在许多初中的教学前和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理解是远远不够,很多体育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依然以教师为主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客体。而现如今新课改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然而一些老师片面的理解新课改,片面的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增加一些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体育项目,并且只是一味的灌输而不是详细的指导。还有比如说一节篮球课,如果只有一半的学生喜欢篮球,而全部学生却被教学,结果,一到自主练习,有一半的同学不愿玩篮球,这样的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是没意义的。这就是对于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等简单形式化的表现,因此可见教师往往只是追求新课改的过程,却不注重结果,盲目地去创新,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

3.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具体措施是:⑴学校应注重体育教学并加强体育器材的资金的投入,国家既然强调新课改,相关政府部门就应该将其落实到实处,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教师也要发挥聪明才智,制作一些简易工具,让设施器材挥发最大的作用。

3.2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思想持有以学生为主体和导向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教师一定要紧抓这一特点,使教学内容灵活,从而充分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可只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或对学生放任自流。在这方面教师可通过一些趣味运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转变观念,立足现实,创新挖潜

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的“遗传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探索型和发展型教学的正确教育教学观。设定崭新的体育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和健康作为指导思想,颠覆传统的“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观念,树立身体和心理相一致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新课改的学习,从而提高对新课改的领悟和理解,明确新课改的目标,了解新课改的要求。然后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学校经验以及相关的知识理论,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实践,抓住新课改的契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总之,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与教师、学生、教材息息相关,只有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念,抓住新课改的契机,促进各因素同步发展与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和效益,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使体育教学课改沿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工具性是着眼于形式,人文性则侧重它的内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其实十分明白,但在新课改的热烈呼声中,不少教师往往会矫枉过正,抛开工具性而片面强调人文性,忽视了“语文”的掌握与运用。

事实上,人文教育游离于语文之外的“热闹教学”和只追求知识、技能、技巧而舍弃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思想的呆板的工具化教学都是片面的。我们应准确把握语文课程这两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根据篇章、学生、学校等各自的特色各有侧重又二者兼顾,科学地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展示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探究语文学习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不平衡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与行为的定位不应是传授,而是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程度给予其与自身发展水平和需要相应的指导,推动其学习方式、认知结构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初中现在不少所谓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少有分析,浅显无聊的讨论和言说充斥着课堂。“满堂说”、“满堂问”、“满堂讨论”,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要么是“好”“不错”(因为要鼓励),要么是不置可否、不过问。他们认为这样就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从学生发展规律来说,学生是一个逐步成熟、发展的人,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语言实际能力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而教师的专业地位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并不等于专业地位的平等。所以,教师责无旁贷地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展成熟。如果我们不正视广大农村学生的现状,为课改批上华而不实的外衣,为了强调学生的自主而使教学流于空洞的形式,只会耽误学生。教师应是开启学生愉悦的课堂学习活动大门的那把金钥匙,应是为了学生顺利学习作出示范、提供帮助的引路人,应是高屋建瓴、无疑处生疑、有疑处点拨、平淡处升华的指引者。

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和传统教学手段相得益彰

许多初中也基本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设备,多媒体教学如果运用恰当,对于扩大课堂容量、活泼课堂氛围、方便学生有效吸收等确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时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俨然成了一种时髦,大有让教学不用多媒体的教师有羞愧难当之势。过滥的教辅手段还表现在让学生听过多的录音和看过多的大屏幕,过多地采用表演、演示等手段。

过滥的教辅手段往往会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占用了学生本应有的体悟、读背的时间,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语文学习需要对语言文字本身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其本身是极富张力和创造性的,教辅手段只能是辅助教学,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语文教师有时用好一支粉笔、一本教材,更能显出真功夫和学科的魅力。在重视各种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同时,我们应积极倡导扎实、朴实、老实的课堂教学。

四、研究性学习华而不实

基层初中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上级指示每周要安排一定课时作为“研究性学习课”。当领导来检查时,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便有各种成果展示,什么问题的研究,什么研究性手册,什么调查报告,可谓丰富多彩。但领导一走,一切都归于日常。课表依旧,只是内容变成了练习课、习题课之类。

如果作调查,所谓研究性学习成果多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这就是研究性学习表面化、流于形式。而作为新课改的一个可以说最富特色的部分,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它的特点,深刻了解它的重要性,并踏实指导学生展开活动。

上一篇: 初中历史导学案 下一篇: 初中数学教学分析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