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空业发展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18 17:39: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内航空业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国内航空业发展趋势

篇(1)

淡季不淡 旺季更旺

5月国内航空旅客运输量为1996万人,同比增长17.2%。以去年为基础,5月同比增幅较4月提升3.7个百分点}以历史高峰2007年走势为基础,今年5月同比增幅为42%,较4月旺季增幅提升2个百分点,可见2010年“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好形势未改。

货运市场仍为增长亮点,5月复苏势头继续强劲。香港空货站数据显示,5月共处理货量为25315吨,创历史峰值,同比增年增长44.6%,环比4月份增长4%。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数据显示进出港合计为121254吨,同比增长105%,环比4月增长5.5%。其中的国际货运量优于国内货运量,同比增长103%,环比亦增长5.8%。今年5月没有再现去年5月相对4月的疲弱,这两个货运站数据很好的显示了亚太地区航空货运,特别是中国航空货运的强势增长。

5月国内航线票价同比飙升,创今年1-5月新高,国内航线综合票价指数同比上升35%。细分来看,国内远程、中程和支线票价指数同比分别上升20%、49%和11%。“淡季不淡”在票价上也有强烈体现。

票价提高和油价下调加速盈利水平提升

票价有望创新高,除了行业整体供不应求外,集中度的提高有望一定程度上消除恶性竞争并提升行业整体票价水平。在2008和2009年行业处于低谷时,给行业整合带来了良好契机。无论是政府的“拉郎配”还是市场行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不争的事实。从国内第三的东航吸收合并国内第六的上航、到国航控股国内第五的深航,均使得国内航空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得到加强。三大航空集团市场份额的提升以及民营航空公司的没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上大打价格战的混乱局面,有利于票价水平的提升。在随后的航空旺季来临以及世博会效应的带动下,行业整体票价水平有望继续提升并全面超越2007年。随着7月两舱价格调整,各上市航空公司有望实现客公里收入和毛利率水平创新高。

航油价格下调。发改委5月31日公布了关于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的通知,从6月1日起,将国内航油出厂价由5690元/吨下调220元到5470元/吨,降幅为3.9%。降价后,国内航煤出厂价与目前新加坡航煤到岸价基本持平。受国际油价下调影响,近期新加坡航煤到岸价在5500元/吨左右。此次国内航煤出厂价下降后,与国际油价基本接轨。对主要航空公司影响:以7个月计算,此次航油价格每吨下降220元将分别减少南航、国航、东航、海航2010年燃油成本3.87、3.48、3.00和1.17亿元,对每股收益的增厚幅度分别为0.05、0.03、0.03和0.03元,对以国内航线为主的南航影响程度最大。

票价水平的提升和航油价格的下调,使得航空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在股市内忧外患的情绪逐步释放这后,航空公司盈利相对整体A股公司盈利的高增长性,将使其估值获得恢复性提升,而旺季盈利水平的加速将成为这一估值水平提升的催化剂。

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随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接连创出新高。尽管,此次汇改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但仍将会带来人民币的小步慢速升值,人民币重新进入升值轨道。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是人民币升值的最大受益者,对于航空公司说,人民币升值对成本端和收入端各有影响,但对净利润影响最直接和确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招商证券(香港)预计今年人民币将升值3%左右,从而三大航空公司在2010年的汇兑收益均将超过5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升值有望加速国际航线的爆发式增长。我国将进入国际航线消费升级的加速阶段,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当居民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国内游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国际旅游将日渐普及。人民币升值将加快这一进程,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使旅客承担的航空旅行成本出现下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将使居民具有更强的境外消费承受能力,这将促进我国出境游未来的爆发式增长。

两岸合作并级 航空业率先受益

篇(2)

【Abstract】From Warsaw Convention 1929 to Montreal Convention 1999, the system of carrier's liability limitation innovated constant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industry and the changing of knowledg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uman beings, it is complained for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For the system of air carrier’s liability limitation, to be abolished or not, laws, society, economics and other elements shall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s. In addition, China,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should learn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o change the said system based on national conditions so as to seek new approach and strive to achieve a substantive fairness of law.

【Key words】Air carrier;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Historical logic; Change

1 航空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制度发展的历史逻辑

为更好地保护海上运输承运人的利益,促进海上运输的发展,1924年8月的《海牙规则》首次确立了责任人不实际赔偿的原则,即责任限额制度。这一制度自产生后,迅速被其它产业借鉴吸收,航空业就是其中之一。在随后的短短七十年之间,责任限额制度在国际航空领域经历了一段翻天覆地的蜕变过程。

1929年10月,《华沙公约》在《海牙规则》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承运人责任限额制度,《华沙公约》第二十二条将旅客的责任限额规定为125000法郎,当时约折合8300美元;1955年9月,《海牙议定书》将责任限额由8300美元提高到16600美元;1966年5月,《蒙特利尔协议》将赔偿责任限额提高到75000美元(包括法律费用)或者58000美元(不包括法律费用);1971年3月,《危地马拉议定书》提出将责任限额提升至100000美元,但是该议定书并未生效;1999年5月,《蒙特利尔公约》突破性地规定了双梯度责任制度,对每名旅客的损害赔偿在100000特别提款权以上实行过错推定责任,100000特别提款权以下实行严格责任,这一数额于2009年经复审提升至113100特别提款权,2014年的复审维持了这一数额。

航空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自产生以来,赔偿数额在逐步攀升,直至《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以100000特别提款权作为分水岭,这实际上是对规则原则划定的一个区分边界,而非责任限额的设定,公约实质上已经抛弃了责任限额制度。①故此,责任限额制度在国际航空法历史中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演变历程。

2 航空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制度的理论争议及其评述

如前文所述,承运人责任限额制度来源于海上货物运输,其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承运人利益,降低运输风险,从而促进海上运输的蓬勃发展。航空法最初借鉴此制度的理由与海商法如出一辙。

华沙体系诞生之初,国际航空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科技水平的落后,对于风险防范与处理机制的不成熟,意味着承运人每一次飞行都有可能承担濒临破产的商业风险。出于对幼稚产业的扶持,政府必须做出政策倾斜,尽可能为新兴产业创造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环境,责任限额无疑成为一个很好地突破口。1935年在CITEJA(航空法专家国际技术委员会)会议上,Ambrosini提出,“营运人的责任必须尽最大可能地加以限制,使得航空事业能够受益。”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空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随着各国科技水平的提升,承运人对行过程中风险的预测与防范能力趋于成熟,加之航空保险机制地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力量的逐渐强大,航空产业俨然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力量的朝阳产业,此时若仍将航空产业作为弱势产业继续看待,显然已经不符。故此,作为保护幼稚产业的一种激励手段,责任限额的存在价值应该予以重新考虑。

目前学界关于责任限额的存废众说纷纭,主流观点为以下两项:保护航空利益说、保护弱者利益说。保护航空利益说对责任限制制度持肯定态度,例如,在1951年的一个巴西的案例中,法官将责任限制原则作如下解释:“责任限制原则是作为一种航空业的激励机制(incentive for air navigation)而被接受的,以避免全部财富将因赔偿请求而消失殆尽的风险,否则将导致人们对于致力并投资于交通运输服务失去信心,而这一点对于社会而言显然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③从当今航空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各项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承运人自己真正承担的赔偿额越来越少,因一场空难而造成全部财产损失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因此,如果继续将责任限额作为激励机制的话,显然有些偏颇。

保护弱者利益说对责任限额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责任限额是政府为保护弱势产业而做出的政策倾斜的结果,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护承运人利益,这实质上是对旅客权利的侵害,因此应该废除该项制度。

对于上述观点,应当从法律、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以决定对航空承运人责任限额制度的基本态度。

首先,从法律的发展来看,责任限制制度不符合法律未来发展趋势。根据上文对责任限额发展的历史逻辑探究可以发现,从《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关于责任限额的规定呈现从无到有又倾向于无的趋势,赔偿数额也不断增加。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律的走向。航空业发展至今已不再是所谓弱势产业,而旅客在谈判协商权及举证索赔能力方面远远不及承运人。法律的发展必然以实质公平为目标,这就要求逐步实现承运人责任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在平衡航空承运人与旅客二者之间利益的同时,不能单纯将法律的天平倾向于承运人,从而忽略旅客的利益。从这一点来看,责任限额的存在有悖于当今法律的需求,应当予以废除。

其次,社会价值的变化促使制度进行必要的变迁。华沙体系诞生初期,国际社会的重心主要放在如何提升自身综合国力之上,而航空产业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因此,为保护航空产业的发展,责任限额逐渐被国际社会所接纳。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出现,以及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步觉醒,整个国际社会的价值走向开始发生转变。以牺牲旅客的权益为代价而推动整体航空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已经无法被公众所接受,责任限额的存在故此受到诟病。

再次,航空公司的社会责任与责任限制制度相冲突。航空公司与旅客间签订的是运输合同,承运人理应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按照约定的时间将旅客送至目的地。航空公司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考虑利益相关方即旅客的期望,致力于改善公共关系,寻求更好地发展契机。随着目前航空公司自身实力的增强,航空保险机制的完善,各类航空企业百花齐放,航空公司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空难所带来的风险,而不需要在责任限额的庇护下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最后,旅客的人权越来越受到尊重。人权,简言之,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随着联合国国际大会对人权的强烈呼吁,各国对于人权的重视也开始提升。国际公约中关于承运人责任限额的设定,实质上是对旅客权利的侵害,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不能用金钱衡量,但是当生命被标上价位后却体现了尊严。责任限额的设定,对于将亲人视为无价的旅客家属来说,是最大的侮辱,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诉讼的尽快了结。

基于上述因素的变化,笔者认为,废除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制度并非那么令人不可接受,反而具有实在而正当的理由。

3 我国关于航空承运人责任限额制度的变革思路

我国关于承运人责任限额在国内与国际运输方面实行双轨制。根据2006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施行的《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每名旅客人身损害赔偿限额为人民币40万元。根据《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为100000特别提款权(经复审提升至113100特别提款权)。这意味着国内与国际关于责任限额的赔付比例约为1:3。赔偿差距如此悬殊,相当于用国内航空产业的收益来补贴收入颇丰的国际旅客,这对于选择国内航班的旅客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农夫补贴国王的典型表现。此外,国内外关于责任限额的双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外国人超国民待遇,违背了国际法中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④

放眼其他各国关于责任限额的具体规定,美国、日本采取的是无限额规定,均放弃关于责任限额的适用;欧盟、韩国统一了国内外关于责任限额的规定,具体规定参照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澳大利亚国内运输赔偿责任限额为725000澳元,国际运输责任限额为260000特别提款权;印度航空法规定在旅客死亡、永久残疾且年龄大于12岁时,责任限额为375000卢比,暂时性残疾期间每月750卢比为限或以总额150000卢比为限,以较低者为准;巴西则规定在每名旅客出现死亡或伤害时,赔偿3500份国债。

通过比较以上各国对于责任限额的规定,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多倾向于选择无责任限额,发展中国家通常会根据自身国情,对于国内与国际运输赔偿责任限额做出针对性规定,但一般国内责任限额要高于国际运输。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沿用的40万元显然已经滞后,并且这一数额是9年前设定的,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人均消费水平及通货膨胀率等多项因素的变化,40万元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责任限额的革新势在必行。

尽管我们赞成废除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但是并不意味着要立即废除。虽然我国已经跻身于民航大国,但是本质上仍为发展中国家,民航业的发展仍属于过渡时期,直接沿用美国、日本的无责任限额规定显然不太现实,但是不代表以后没有这种转变的可能,责任限额的废除仍是大势所趋。故此,我国关于责任限额的变革可以在改革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设置过渡性规则,最终实现无责任限额目标。

笔者认为,过渡性制度可以参照欧盟、韩国的规定,将国内赔偿责任限额与国际相统一,既可以避免双轨制带来的不公,又能够节约司法成本,与国际社会更好地接轨。同时,将责任限额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挂钩,在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责任限额也随之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避免出现经济单方面增长,而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滞后的尴尬局面。

在将来我国航空业真正实现规模性盈利时,则可以完全抛弃责任限额,并配套适用承运人推定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并将举证责任课加在承运人身上,以实现法律的实质性公平。

【参考文献】

[1]唐明毅,陈宇.国际航空私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王瀚.国际航空运输责任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3]王立志.国际航空法的统一化与我国的利益――历史逻辑与理性回应[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4]王立志,杨惠,聂晶晶.航空旅客权益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5]乔治・汤普金斯.从美国法院实践看国际航空运输责任规则的适用与发展:从1929年《华沙公约》到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6]范勤.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中的承运人制度研究:从《华沙公约》到《蒙特利尔公约》[D].成都:四川大学,2006.

[7]王茵.我国航空承运人责任限额制度的检讨与研究[J].南方论刊,2007(4).

[8]刘伟民.论中国航空运输责任赔偿制度的发展趋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1).

[9]孙柏年.侵权法归责原则解析[J].法制与经济:热点解析,2014(8).

[10]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策法规司.1999年《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精讲[Z].

注释:

①王立志.国际航空法的统一化与我国的利益:历史逻辑与理性回应[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11:48.

篇(3)

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该破产案也将成为日本历史上第六大破产案。有关分析人士认为,日本航空走向破产的因素之一正是因为其市场受到了日本新干线(即日本的高速铁路)的冲击。再看国内市场,有关分析认为,并京线(即太原至北京航线)由于石太高铁的开通,使得有关航空公司被迫取消了早晚航班;而合武高铁开通之后,武汉至上海航线的民航客座率下跌5.5%,武汉至南京航线则下跌了11.9%。在传统市场,高铁对国内民航的冲击已经显现。

随着“春运”的临近,航空和铁路运输又到了高峰时期。在这一出行高峰期来临之前,一些原先主要提供航空旅行信息服务的网站已经悄然推出了“火车票”服务。例如,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旅行网站去哪儿网就推出了“火车票”搜索频道,该火车票频道提供了“热门查询路线排行”、“高铁信息查询”等特色功能。在线旅客通过火车票搜索的功能,可以在自己的出行计划中很方便地对比航空、高铁两种途径,最终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出行方案。

篇(4)

最近,媒体纷纷报导了从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将对所有飞经欧洲的飞机征收高额碳排放费的消息。确切的含义应当是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其实早在2006年欧盟委员会就提出立法草案,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到2008年11月19日,欧盟议会正式投票表决,通过了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法律。根据中国民航局节能减排办公室介绍,按照欧盟碳排放费的征收方法,我国民航业仅2012年将向欧盟支付约8亿元,2020年超过30亿元,9年累计支出约176亿元,这样将对发展中的我国民航业形成沉重的负担。但是从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的形势来看,欧盟的这一举措要求我国对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做出更加积极完善的应对策略。

一、欧盟把航空业纳入其排放权交易体系溯源

欧盟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一直充当了国际领军者的角色。欧盟是抑制气候变暖的国际法规《京都议定书》的积极践行者。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一个总量控制和配额交易的强制排放交易体系(Cap-and-Trade),2005年1月,欧盟正式启动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该体系由欧盟和成员国政府设置并分配排放配额即欧盟排放单位(EUAs),形成国家分配计划(NAPs)。所有受排放管制的企业,在得到分配的排放配额后,可根据一个年度的实际减排额度缺口或盈余进行配额买卖。如果实际排放水平超过其持有的排放配额而不从欧盟排放权市场上购买,企业将受处罚。此外,欧盟还允许受管制的企业通过使用CDM机制的核证减排单位和JI机制的减排单位来达到管制要求。

根据《欧盟排放交易指令》,欧洲碳交易体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为试运行阶段。主要针对电力部门等高耗能工业部门,其排放量占欧洲排放总额的44%。第一阶段欧盟委员会为27个成员国每年发放22.98亿欧盟排放配额。考虑成员国的历史排放、预测排放和排放标准等因素,欧盟12000个工业设施分到了减排额度。第一阶段的配额免费,各国配额之和不超过《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量;如果企业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的排放许可额,剩余部分可以进入市场卖掉;反之则要购买排放权,否则将受到重罚。欧盟委员会规定,在试运行阶段,企业每超额排放1吨二氧化碳,将被处罚40欧元。在正式运行阶段,罚款额提高至每吨100欧元,并且还要从次年的企业排放许可权中将该超额排放量扣除。2004年3月31日前,每个成员国应当按照Directive 2003/87/EC附件Ⅲ的要求提交国家分配计划,把本国的排放控制总量及各相关设施分到的减排配额,以国家分配方案(NAP)形式报给欧洲委员会。第二阶段是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配额有所削减,欧盟27国的排放上限是每年20.98亿EUAs。

2008年11月19日,欧盟议会和欧盟委员会通过新法案决定将国际航空业纳入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之中,该法案于2009年2月2日生效,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排放交易。这一法案强行规定从2012年开始,不管是否为欧洲的航空公司,只要是降落在欧盟区域内的国际航班都必须遵守。自2011年3月起,全球飞往欧盟的航空公司都必须向欧盟提交监测报告,否则将得不到免费排放配额。到2012年,这些航空公司必须参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以保证到2013年能够分配到足够的排放配额,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被强迫停航。欧盟这个政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航空业排放配额(Aviation Emission Allowances,EUAs)。整个航空业的配额将以2004-2006年平均排放为基数,加上一个百分比。整个航空业在2012年的配额是基数的97%。对每个航空公司而言,其2012年的配额多少将根据该企业2010年的排放量在欧盟的总排放中所占的比例决定。2012年,85%的配额将是免费发放的。也就是说,如果某航空公司将维持2010年的航班次数,而且没有成功的减少排放,那么它需要购买17.5%的排放权(1.00-0.85×0.97)。

二、欧盟把航空业纳入其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动因

欧盟把航空业纳入其排放权交易体系,并不是草率之举,而是有一些现实依据。

第一,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主流观点被世人所接受。全球气候变暖目前是威胁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复杂和最难协调的问题。《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全球取得的最主要的谈判成果,该议定书中确定的通过排放权交易进行减排的措施在一些国家进行了尝试,欧盟就是碳交易减排的积极倡导者。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也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碳市场。

第二,在20世纪90年代的气候谈判中,航空业因为排放数量少,《京都议定书》没有包含航空排放的具体规定,只是第二条第2款要求附件一国家应分别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一起谋求限制或削减飞机和船舶用燃油产生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由于航空业存在管辖权不明朗的问题,被区别对待。但令人意外的是,从1990-2000年,全球航空业的排放增长了90%,占到了人类温室气体排放的4%-9%。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欧盟减排努力的四分之一将付诸东流。而且航空业的单位排放量是各种交通方式中最高的,每升航空燃油能够产生2.5kgCO2。据美国运输部研究机关的专家测算,2000年全球飞机的二氧化碳排量为5.72亿吨,2010年将增至6.05亿-7.76亿吨,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12.28亿-14.88亿吨,相当于2006年度日本全国的排量。因此,包括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在内的相关国际组织一直呼吁政府和航空公司合作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欧盟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把航空业逐步纳入了其排放权交易体系。

第三,可以解决欧洲航空业竞争力的实际问题。因为如果只有欧洲的航空企业需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而非欧盟的航空公司不承担任何减排负担,那么欧盟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将在同等条件下高于欧盟以外的航空公司。在已经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航空市场中,这个额外的碳成本将使欧盟航空公司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第四,从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现状来看,该交易体系是2010年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其交易额占到全球总交易额的64%,交易值为950亿欧元(约合1340亿美元)。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具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交易主体覆盖了欧洲主要的能源、钢铁、建材、造纸等行业的排放源12000多家。这两个方面基本确立了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在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上的引领者角色。从国际政治经济角度来看,欧盟通过把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可以确定欧盟在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实施排放权交易方面的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第五,通过在航空业中进行排放权交易全球化的试点,有可能为今后其他的全球性行业,如钢铁、能源产品、海运等排放权交易全球化积累经验和铺平道路。同样重要的是,欧盟以市场为基础的减排机制将带动欧盟的一批新兴企业,可以在未来全球碳市场中抢占先机,如碳检测、报告和核查业务(MRV)、碳交易和碳金融业务。如这次欧盟把航空业纳入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数据采集方面,欧盟先是要求航空公司在2009年8月31日前向欧盟提交精确的碳排放数据,否则将无法获得免费排放配额,并进一步要求其在2011年3月31日之前提交2010年的排放监测报告。在标准方面,欧盟于2009年4月公布了监测、报告、核查指南,对各类排放活动的计算提供了详细的方法学。显然,这些文件将成为航空业减排最权威的标准。所以,把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交易中心将巩固和加强欧洲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三、我国航空业对被欧盟纳入其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应对

针对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这一举措,2011年我国航空业才做出陆续的反应:2011年3月21日,中国航协公布了措辞强硬的反对声明,强烈反对欧盟将我国民航纳入其中,要求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对待;同时,我国的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计划与中航协一起,共同向欧盟提讼,以避免明年起所有飞欧洲航线的航班被强征碳排放费。

我国航空运输业协会和航空公司反对欧盟把我国纳入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基于这样两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三条第一款,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现实基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约》中明确指出,应当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其次,根据《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温室气体减排的明确的数量限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并不承担温室气体的减排的强制义务。但是,《京都议定书》的执行期限截至2011年12月31日。2012年以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依据至今悬而未决。

针对欧盟的这一举措,我国航协和航空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首先,我国航协和航空公司已经向欧盟法院提起了诉讼,并积极向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署等机构据理力争地进行磋商,这些行动一方面可以阐明我们对欧盟这一政策的立场,维护我们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运作实况,增加解决此类争端的国际经验。其次,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来看,欧盟的这一举措是针对全球的航空公司,美国航协和航空公司已向欧盟法院提出了诉讼并进行了双边磋商,如果美国的航空公司明年拒绝向欧盟缴纳碳费,我国航空公司也会跟进。再次,如果欧盟单方面执行这一举措,不接受我国航空公司的要求,我国航协和航空公司也可以建议和敦促我国政府对欧盟发往我国航班的航空公司征收报复性的关税,以平衡双边的贸易争端。最后,退一步的策略是:如果按照欧盟的要求进行减排,我国航协和航空公司和欧盟积极磋商,和国家发改委、林业部等部门积极协商,参加国内的自愿减排项目,如中国绿色碳基金的碳汇林项目等,作为这些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买方,抵消航空公司产生的实际减排量。

欧盟的这一举措给我国的航空业乃至整个减排政策给予这样的启示――尽快建立我国的强制性碳交易体系。我国目前在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碳交易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建立其行之有效的碳交易体系。国内碳市场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基本属于尝试运行的自愿减排市场,每年的成交量只有很少的几笔。只有建立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减排市场,建立了完善的市场交易法律法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主体和规模化的市场交易量,具有完善的交易流程和碳交易的检测、认证等中介组织,这样我国的减排政策和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才能对接,我国可以利用国内的碳市场交易体系,解决我国航空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甚至我国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做法,把欧盟等其他国家的航空公司纳入我国的碳交易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志,陈军.应对气候变化:欧盟的实现机制――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3).

篇(5)

中图分类号:X738.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枢纽机场的产生和概念

1. 中枢航线布局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航线布局模式,航空公司航线布局时把客流量较小不直接通航的机场,都与一个中枢机场相连,旅客和货物通过中枢机场中转完成旅程,这种布局称做中枢航线布局,这种布局模式带来的直接产物就是旅客和货物的中转,而这种中枢机场逐渐的演变成我们所说的枢纽机场。

2.中枢航线布局优势

中枢航线布局对航空公司自身来说可以集中管理安置飞机、机组、地面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利于优化配置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对客源来说将支线的客源集中到干线上来,提高飞机客座率、载运率,优化航线结构,提高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能够使大小航空公司扬长避短,促进机场繁荣等多重作用。所以中枢航线布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民用航空业发展优化到一定阶段的合理产物。在这种航线布局下,枢纽机场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

3.枢纽机场

枢纽:中枢、纽带;中枢:重要的中心的部分;纽带:节点连接的部分。从字面上理解枢纽即事物相互联系的重要中心环节。笔者在这里强调“枢纽”的含义是想说明:枢纽机场的基本含义其实是汇集了丰富航线的中枢机场,这里强调的是航线的“汇集”,而并非是“中转”。

现在很多人把枢纽机场和中转机场等同看待,这样是不准确的。可以这样理解:“中转”是中枢航线布局催生的需求,是航线中转,而枢纽机场丰富的航线满足的是这种需求,机场并不需要中转。所以中枢航线布局可以被理解为“中转”航线布局,而枢纽机场被理解为“中转机场”是不准确的,枢纽机场只是带有中转属性中枢机场。

在目前的国情下,民航业飞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生活品质也不断的提高,方便快捷的直航成为最受国人欢迎的出行方式。这种只“中”不“转”现象在大部分都是O-D旅客的中国航空市场体现的愈为明显。

一般而言,国际大型枢纽,如亚特兰大、达拉斯、法兰克福、香港等,其中转旅客比例通常高于30%,而美国的典型大型枢纽机场亚特兰大,中转率更高达70%以上。而我国内三大枢纽中转率往往不超过10%,偏低的中转率更说明这个道理。

4.枢纽机场优势和缺点

枢纽机场是中枢航线网络的节点,是航空客货运的集散中心。它能提供丰富的航线和高效的航班衔接能力,吸引更多的航班到机场中转,促进机场业务量的提高,同时增加机场的航空性和非航空性收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饭店、餐饮、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周边支线机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便捷的服务刺激了航空运输的需求,为中小机场带来生机。

其缺点是如果机场效率不高或容量过小时,机场和航路容易发生拥挤堵塞现象从而造成航班的延误,并有可能波及整个航空网络。

二、枢纽机场发展趋势

自发达国家航空放松管制以来,枢纽运营模式成为主要传统航空公司的选择,枢纽机场应运而生。而随着航空公司的兴衰合并,枢纽机场经历了持续的发展变革,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机场分工模式。不同规模的机场分工颇为明确:航空公司布置航线时仅在短途且高客流量的市场间建立直接的航线,而在其它市场上,均通过分布各地的枢纽港进行连接,这就是欧洲及美国延续了数十年的枢纽轮辐式结构。这一结构需要大量的枢纽机场,无论是作为主要枢纽港还是次级枢纽港。

可是伴随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蓬勃发展、新型飞机的出现、旅客量的增加,航空业格局随之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预计将继续下去。低成本航空公司利用其成本优势,不断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之间建立直飞航线,并有能力将直飞航线延伸到更长距离的航线上。而新型飞机,如B787、A380、A350等,其更低的座公里成本使更少客流、更长距离的直飞航线在经济上具备了更大的吸引力。使得城市对间建立直飞航线的门槛越来越低,更多的城市对享受到了直飞航线的便利。随着这种变化航空公司发现不再需要数量众多的次级枢纽港,而主要枢纽港也需要进行整合,以优化网络结构,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

根据BCG公司的一项分析,目前欧美间只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对能够支撑直飞航线,而到2015年,将有39%的城市对可以支撑直飞航线,到2025年,则是43%的城市对。因此,国际航空界出现了认为枢纽模式地位正在日益下降的见解。亚特兰大等一些超大型枢纽机场出现了客流长期增长缓慢的情况,从一定层面上说明了这个问题。近年来,美国各航空公司也不断对其枢纽港进行整合,部分昔时枢纽,如明尼阿布利斯、辛辛那提等降级成为O-D机场或次级枢纽港,也证明了这一理论。

这意味着枢纽机场整合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全球可能只需要少数的超级核心枢纽机场。而在全球航空格图上,亚洲地区的枢纽机场竞争尚未尘埃落定, “最后之战”即将上演。亚洲区域内已有的和正在建设的数个大型机场皆有望成为亚洲地区的超枢纽机场,其中中国枢纽机场中最有竞争力的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规划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必将成为“亚洲核心枢纽机场之战”的主角。

三、中国主要枢纽机场发展方向

1.国内市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于欧美,民航事业起步相对较晚,导致民航业与国际民航业发展不太同步,国情、人口密度、城市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我国一直没有大力发展自己的中枢航线网络,所以盛行欧美数十年的枢纽轮辐式结构阶段没有在国内出现。

我国的大部分机场基本上都是按终端机场设计的,没有充分考虑旅客中转的需要,即使新建的机场候机楼也有类似的问题。尽管我们对部分机场进行了改造,使之具备了一定的中转能力,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未来机场发展的需要。

再加上目前国内三大枢纽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并不具备作为主要国内枢纽的条件。同时中国国内航段普遍航程较短,进行枢纽运作的价值不大,而且国内航空公司普遍缺乏可以用作支线航空的中小型飞机,因此建设国内枢纽也是较为困难的。

最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蓬勃发展、新型飞机的出现和客流水平的增长,降低了直飞门槛,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对间能都建立直飞航线。所以现阶段国内中转意愿会降低,枢纽机场国内中转率呈下降趋势。

综合以上几方面,现阶段枢纽机场建设的重点不应放在国内中转市场了。

2.国际市场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最新预测显示,未来几年中国航空市场将出现迅猛增长。根据其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国际客运量增长最快的市场,增长率为10.8%,国际旅客迅猛增长。现在欧美航空运输网络系统已基本定型,亚太地区航空发展格局尚在形成,我们只有加快国际枢纽航空建设,才能在未来亚太航空运输网络格局中占据先行优势,否则将错失发展良机。

目前中国主要的几大枢纽机场,如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各大枢纽机场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总体而言,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总体设计规模、运行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具备了与枢纽机场相适应的能力,已具备竞争亚洲地区超枢纽机场的基础条件。

并且我国枢纽机场在国内国际中转模式上有着巨大优势,因为任何国外机场,在目前的客流基础上,都不可能与其本国内诸多城市建立高频率的航班连接,而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航班连接,而我国主要枢纽机场则依托于庞大的国内客流,能够为旅客提供最为便捷丰富的国内航线连接,本地客流加上中转客流,完全可以支撑一定频率的国际航线。这样,旅客可以选择最为方便的时间乘坐航班,尽量减少在机场停留的时间,并能够更为灵活地安排行程。

但是我国枢纽机场在国际转国际的中转模式下就缺乏竞争力。所以在国际旅客迅猛增长的形势下,我们应侧重发展枢纽机场的国际市场,发挥优势保持住国际、国内中转的旅客,开拓国际转国际旅客的市场。

四、 结语

在全球枢纽机场整合的时代下,着重发展国际枢纽业务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增长,中国出境旅客将有所增长,三大枢纽必将与其它世界级枢纽展开竞争增长的客源,我们必须抢占市场先机。而且中国大陆枢纽通过提供更便利的国内航班连接,可以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中转服务,因此在我国国内转国际的客源上与其他枢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目前在我国大陆三大枢纽中,上海受制于其两场分离的运行模式,导致国际国内中转这一最重要的市场开发困难。而广州枢纽则受制于香港及周边机场的发展,也受制于基地航空公司国际网络不足的问题,中转规模始终不大。北京首都机场的枢纽建设水平最高,中转旅客最多,而且其基地航空公司国航是国内最成熟的网络型航空公司,以北京为中心的航线网络初步成型。

因此,笔者认为首都机场是大陆最有可能首先确立亚太复合型枢纽地位的机场.。更令人振奋人心的是北京新机场项目已批复,不久的将来这个定位于国际枢纽机场规划建设的机场必将在全球航空市场上谱写华丽的一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葛小飞 李国军 谢远铭 空运商务国外成熟枢纽机场的运营经验及启示[J]2012/15

[2]施少华 中国枢纽机场发展展望[J] 中国民用航空 2011(02)

[3]中国未来将构筑五大机场群[J]空运商务2011(07)

篇(6)

航空物流在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业在逐步发展和状大,航空物流需求内涵也在提升和深化,但是,纵观目前我国的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由于在基础发展环境、资源分布和配置和专业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面临管理领域上的“瓶颈”问题,航空物流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今我国航空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良策,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航空物流管理和发展水平,切实满足人们对于航空物流行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航空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当前我国航空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航空物流是指以航空的方式运输货物,利用航空运输业对货物进行有效率的流通或者储存。航空物流作为我国物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航空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航空物流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逐渐发展,我国的航空物流业务逐渐增加,航空物流面临不容忽视的压力,然而当前我国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却明显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我国的航空物流中心主要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地理位置分布不均衡,无形中增加了偏远城市和地区的物流成本,以及物流耗时长,因此,航空物流难以覆盖至全国的物流市场需要。此外,当前我国的航空物流投资中往往忽视了技术的投资,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投资,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的当今时代而言,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无疑会成为有力的发展助推利器之一;但是我国航空物流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导致航空物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航空的物流整合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

当前我国的航空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众多的便利。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航空业务中在客运和货运的调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在航空业务中是以客运为主业,货运只能扮演“配角”,同时铁路运输发展的冲击等因素,导致当前的航空物流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当前我国的航空物流中心分布不均匀,航空物流的资源未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随着我国物流的业务量逐渐增加,因物流资源分布不合理导致的航空物流损失也在逐渐增加。

(三)我国航空物流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的航空物流发展对于航空物流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在逐渐提高,但是我国的航空物流管理人才还比较缺乏,对于当前航空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航空物流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随着航空物流业务的增加对于航空物流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增加,而当前的工作人员大都缺少对于国际贸易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了解,导致工作中难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工作中存在的贸易问题。整个行业的日益蓬勃发展,必须攻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状大这一重要课题。

二、我国航空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综上所述,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以全力促进我国航空物流业的稳健发展。

(一)完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

在今后的航空物流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应合理分布和整合国内的航空物流中心,以有效覆盖国内的市场需求,并建立货物处理中心和现代化的货物仓储设施,并配置专业的机械设备。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及时了解物流信息状况,有效地提高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物流信息差错;同时还需要加强地面交通的建设,保障货物能够顺利进入机场通道,缩短货物运输耗时,提高航空物流的整体工作效率。

(二)加强航空物流之间的合作

在今后的航空物流工作中,应加强物流中心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利益的双赢,且航空物流不仅仅需要和国内的物流中心进行相关的合作,充分利用我国的水运和铁路运输的优势,建立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同时还需要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加强与国外物流中心的合作,以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宽物流业务渠道,切实促进航空物流的发展。此外,为确保航空物流业的整体稳健发展,满足航空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应合理加大航空业务中货运的占比,通过进一步整合所有的航空物流资源,降低铁路运输等物流方式的影响,并在航空物流整合过程中,进一步缩小和调节客运和货运比例失衡差距。

(三)提高航空物流工作人员的素质

就目前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必须着手解决当前我国的航空物流工作中专业的管理人员稀缺的问题,以及开展人员知识更新、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提升专业管理执行力等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现有的航空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及时引进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的航空物流管理人员,以提高航空物流的管理水平。此外,还应开展航空物流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工作,面向该类从业人员普及海关、商检、税务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掌握必要的航空物流营销与经营知识,而作为管理人员还需要掌握电子商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等。总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培训工作,循序渐进做好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工作,切实为航空物流的发展输送综合素养过硬的人才。

三、结语

航空物流作为我国物流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我国物流效率,缓解物流压力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量逐渐增加,航空物流面临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在今后的航空物流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航空物流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物流中心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我国的航空物流资源,促进我国航空物流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不同于商业运输航空主要给大型机场和城市带来高端要素集聚,通用航空对于促进机场周边地区的就业,特别是促进中小型机场临空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通用航空的发展,直接给中小城市和中小机场航空维修业、航空物流业及航空休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通用航空驱动作为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几大模式之一,是指在通用航空机场周边形成的以通用航空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临空经济发展模式,即围绕通用航空运营而形成的通用航空设施设备研发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以及运营保障等一系列产业。

以世界第一通用航空大国美国为例,目前通用飞机数量占全球的70%左右,通用航空业资产约170亿美元,每年创产值约510亿美元,对制造、电子、旅游等相关产业形成巨大拉动作用,为超过100万个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在美国任何一个时刻,天空中都有超过6000架飞机在飞,这下面是密密麻麻的通用航空机场。例如在洛杉矶,共有34个公用机场,其中有5个商业航班机场,另外都是通用航空机场。主要服务于洛杉矶市区及周边的迪斯尼和好莱坞的范奈斯机场便是其中之一。它是2011年全美起降通航架次最多的机场,也是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机场,涵盖FBO、飞行学校、餐饮、运输、租赁、物业、制造、旅游等70 多个领域。

倒逼空域改革

通用航空产业倒逼空域改革是我国航空业发展的重要事件。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尘封已久的低空空域、民航第五航权、高端公务飞行航线与资源都将得到改革破冰和发展释放。特别是通用航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唯一没有放开发展的产业,其自下而上的迅猛发展,将强有力推动和加快我国低空空域改革,这也将给商业运输和公务飞行领域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支撑。

“飞行社区”未来趋势

交通方式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方式变革。目前,通用航空正在成为继水运、陆路、商业航空之后的最新交通变革。美国把发展通用航空运输作为构建空中高速路的关键,成为新的民航运输发展战略,并认为小飞机运输系统是高速交通旅行的第四次革命。

尽管与运输航空、航天产业具有同样高的投资拉动效益(1:10),但相对而言,通用航空更具有“亲民”的优势,与百姓生活的距离更近。在未来大航空时代,私人飞机将取代汽车成为交通出行的首要选择。

目前,美国已经有不少“飞行社区”,例如在佛罗里达州,拥有超过60个社区机场。云杉溪飞行社区是其中的典型,这里云集了554架飞机和4000多居民。云杉溪的飞机总量几乎与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相当。这里有1400多户居民,其中400家有飞机库,其内的飞机通常都是单座或双座位的轻型飞机。在这里,家家有飞机,户户爱飞行,人们开着飞机通勤,不必忍受堵车之苦。

城市管理新手段

通用航空对于构筑立体的应急救援和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及俄罗斯、韩国、日本和香港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航空救援体系。我国通用航空虽然在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应急救援功能,但是应急救援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即使在首都北京。

除了在农林作业、人工降水/驱雨等领域通用航空可以发挥作用外,医疗救护、大型赛事与活动服务、城市测绘等领域也有通用航空为世界城市发展建设一显身手的机会。

篇(8)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民用航空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民航业发展越迅速,对地面设备尤其是特种车辆的依赖程度就越大[1]。民航特种车辆种类繁多,包括用于客舱服务的客梯车、摆渡车、空调车、食品车、清水车和污水车,和用于货物或行李装运的货物升降平台、牵引车和运输车以及其它用途上的加油车、电源车、除冰车和扫雪车等。这些特种车辆几乎都是以柴油或汽油为主的能源车,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机场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普遍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如果把这些民航特种车辆改造为由电动机驱动、电池供能的电动车,底盘不变,那么这将是对民航特种车辆的一次巨大创新,也是对环境保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是极大地节约了能源。电动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 发展现状

在我国,民航特种车辆相对于私家车来说数量小、产品多,又由于受到电池寿命不足和充电桩数量少的限制,电动车的发展一直都未能有所突破。轿车的电动化受到限制,同样民航特种车辆也受到约束。但近年来,科技的日新月异,以特斯拉为首的电动车巨头开始在电池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以轿车为例,充满电的轿车一次性可以跑300~400公里,这相比于过去来说,无疑是奇迹。以此为契机,其它汽车巨头如大众、奔驰、宝马、福特和丰田等汽车巨头也纷纷投入对电动车的研究。迄今为止,很多性能优良的电动车已经上市,成为了人们出行代步的工具。聚焦国内,我国的汽车生产制造商如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也意识到了未来电动车的大发展趋势,近些年在电动车领域精耕细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以靠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近两年发展迅猛,在全国许多中大型城市均推行了比亚迪自主创新的纯电动客车,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开端。此外,比亚迪在私家车领域,推出了e6等纯电动车,充满电一次可以跑200-300公里,如果这些电动车在机场得到推广,那么运行效率将得到很大提高。在机场推广电动车,具备很多有利的条件:首先,机场的面积有限,来往线路不长,非常适合于电动车的运行。其次,充电方便,在机场可以专门设置供特种车辆的充电设备,比如建设充电桩,可以全天候满足特种车辆的供电需求。最后,推广电动车有利于节约能源和成本,对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电动化原理

目前,大多数特种车辆如客梯车、电源车和加油车等均以货车底盘为基础,根据相关要求和用途而进行改装为特殊用途的专用车。因此,这些专用车的底盘即为货车底盘,主要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传动系主要由发动机、变速器、取力器、传动装置及差速器组成。行驶系主要由车轮、车桥、车架和悬架组成。转向系主要由转向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制动系主要由制动操作机构和制动器组成。

把特种车辆改装为电动车的原理即为在现有底盘的基础上,增加电力驱动部分、能源部分和辅助控制部分。其中电力驱动部分包括电动机、电动机控制系统和机械转动装置等,主要功能是为电动车辆提供动力。能源部分有蓄电池组和蓄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为电动机和车载电子设备提供电力。辅助控制部分包括风扇、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功能是为车辆提供辅助控制[2]。纯电动汽车是指仅以电力驱动的车辆。其主要由底盘、车身、蓄电池、电动机、控制器和辅助设施蓄电池六部分组成,工作原理可简单的表述为:

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电力驱动和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电源、驱动电动机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其原理图如下图1所示。

电动汽车是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结构上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动力系统,电动汽车主要增加了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等组件,其结构对比可参考图2。

4. 发展趋势

2016年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这一意见的印发,极大地推动了民用航空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对民航特种车辆的需求,可以说在民航史上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一个努力建设为可持续性的新型国家里,显然,电动化的特种车辆前景非常乐观。

5. 结束语

基于民航特种车辆的排污日益严重,以及能源的短缺,为了净化机场的周边环境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发展民航电动特种车辆是未来的主要趋势,只要仅仅抓住这种趋势,才能使民航业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篇(9)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3年上半年的GDP增长率为8.2%。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9.9%,第二季度的增长率为6.7%,均达到市场预期的高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中国上半年的工业利润增长率为56.7%,达到了3638亿元,低于第一季度94.3%的工业利润增长率,但这还是远高于2002年的20.6%的平均工业利润增长率。

在我看来,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如下三个因素拉动:第一,5月底6月初,SARS得到初步控制后,消费信心迅速反弹,商品零售额完全恢复到SARS前的状态;第二,工业生产并没有因SARS的爆发而中断,这也可以从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产值增长率分别为13.7%和16.9%看出。出口是工业生产强劲增长的源泉,第二季度,中国出口增加了34.4%;第三,4月份和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4.6%,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仅为27%。

由于整体宏观形势向好,我们预测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也会非常可观,用市值加权计算出的海外中国概念股每股收益平均增长率将为40%。

由于石油行业的市值占所有海外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的40%,而且石油价格在上半年大幅度增长,所以,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对海外中国上市公司收入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石油行业的每股收益预期增加了76%。对于占海外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37%的电信服务业,我们预测每股收益将会增加8.7%,这也与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相吻合。

在中等市值的行业中,化工行业、原材料行业、汽车行业以及电力行业中报报告的每股收益将会大幅度增加。化工行业利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营业杠杆作用以及化工行业处于周期的上升阶段,原材料行业的增长动力来源于原材料销售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汽车行业和电力行业的利润增长来自于国内的需求拉动,这也是整个经济增速惊人的主要原因。

中报展望

我们没有关于各行业上市公司中报的市场看法,所以当分析各行业时,我们只能采用全年的数据。我们的看法和各行业中市场的看法在总体趋势上是一样的。总体上说,我们偏于保守。如果我们得到的数据是最新的话,我们的预测和市场的看法还是存在某些缺口的。

对于原材料行业,我们对于这一板块的每股收益要低于市场对此行业的看法,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对于原材料行业的估计包括了钢铁行业,我们的估计中没有包括这一高盈利的部门。

我们对于化工行业的估计远比市场的看法保守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用一种动态的观点对待化工行业,化工行业在2003年第一季度就已经处于行业周期的顶端,这一点可能没有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

对于汽车行业和电力行业,假定市场已经充分反映了国内需求强劲所带来的行业发展前景,我们对其中报业绩的估计要高于市场对其期望值。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9-0021-02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航空运输是最具国际化特征的行业。我国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自本世纪初加入WTO之后,逐步开放航权,积极引入外资,同时,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加入几家国际航空战略联盟。此举积极顺应了国际航空业的发展趋势,为国内航空公司提供了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给国内航空业的既有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环境中,中国民航如何尽快融入国际民航大家庭中,并负担起民航大国的使命与责任,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加入国际航空战略联盟之后,对我国民航对外开放的现实影响。

二、加入航空联盟是大势所趋

航空联盟是天空开放等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政策推行后的产物,是航空公司开拓和瓜分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主要手段。航空联盟,实际上是航空公司之间合作的一种形式,属于契约式联合的范畴。[1]国际航空政策由限制走向开放、从双边走向多边、由国内外分化到地区一体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反映,又是国际航空公司追逐市场与效率的诉求,更是1978年以来美欧诸强放松航空管制的继续。[2]随着航空运输自由化政策―国内放松管制、国际开放天空政策的实施,以及跨国跨区域统一航空市场和共同航空区的逐步建立,20世纪80年代起,各国航空公司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合作方式,如航空协调和网络开发、常旅客奖励计划、地面服务合作、货物联运、信息技术共享、计算机订座系统共用、飞行员及运力支援、特许经营权转让、代码共享以及交叉投资相互持股等多种方式,形成一股跨国联盟经营的浪潮。当初的航线竞争、中枢竞争、中枢群的竞争已经让位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联盟竞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形成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寰宇一家(One World)、天合联盟(Sky Team)、翼之盟(wings)与合格者联盟(Qualiflyer)等五家大规模的全球性航空战略联盟,而其中又以前四家联盟的实力最为雄厚。这五个战略联盟所占世界空运市场的份额已超过三分之二。

航空公司通过战略联盟,不仅可以与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系,形成战略网络,扩大国际市场,而且有利于满足客户需求,给旅客和货主更多的旅行路线和货运班次的选择机会。同时,战略联盟也是航空公司争取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3]因此,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寻觅国际战略伙伴,以确保自己能跻身世界空运市场,并将航线网络扩大到全球范围。

加入WTO后,我国航空运输市场逐步通过各种形式,有步骤地实行开放,国家对民航业的保护程度也逐渐减低。当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时,适时适当地选择加入国际航空战略联盟,是降低总体运行风险、保持足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战略联盟带给中国民航的机遇

1.有利于航空公司降低成本

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航空运输业成本高,投入期长,多家公司分享基础设施可以更合理地配置资源,降低固定资产成本;(2)多家公司统一采购航材、航油、零备件、机上设备,或者联合谈判保险费率等将带来规模效应,减少开支,从而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并能左右市场价格;(3)降低市场开拓成木,提高竞争力。航空公司要开拓新市场,必须投入新的运力、人员、设备等,这意味着大量的资金被占用,这对于一般的小公司来说是承担不起的。采用战略联盟后,航线、市场成为共享,航空公司几乎可以不化一分钱就可直接进入预定的市场。[4]

2.增强市场营销实力,扩大客货销售量

这主要是计算机订座系统共享带来的好处。由于计算机订座系统会将联盟航空公司的航班作为同一公司的航班优先显示,这样实行联盟的航空公司便在市场竞争中优于非联盟的公司,非联盟航空公司的客货销量可能会下降。当然,非联盟航空公司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例如增加运力或降低票价来阻止其销量的下降,但是由于竞争,市场总运量不足以支持单方面运力增加,平均成本持平趋势也不允许单方面长期降低票价。因此,这些竞争手段很难与联盟分庭抗礼。

3.有利于消费者

联盟航空公司凭借其网络经济的强大效应,不但能通过协调各自的航班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真正的“无缝隙”服务,而且能在价格方面大幅度让利给消费者。美国有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在国际航线上,结盟航空公司的票价比不结盟航空公司的票价平均低36%。调查还显示,航空公司靠两方面增加了它们的运输量,一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二是以较低的价格和较优的服务刺激顾客的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联盟航空公司收入的增加成为必然,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竞争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据美国经济学家布鲁克纳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有关航空联盟的报告,“星空联盟”自成立以来每年使旅客节省了约10亿美元的费用。

4.有利于航空公司提高抗风险能力

在某个地区遭受金融、经济危机影响市场急剧萎缩时,建立联盟可以加强成员公司的抗冲击能力。

总之,航空战略联盟为航空公司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十分显著的。据估计,由于参加了“星空联盟”,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经营收入在第二年便增加了2亿多美元,约相当于该公司当年营业额的1.5%,同时还节省了近2000万美元的开支。法国航空公司于1996年10月与美国三角航空公司签订了代码共享协议,仅此一项就使法航在1年内增加了7亿法郎的收入,并减少了3亿法郎的开支。[5]

四、战略联盟带给中国民航的挑战

从另一方面看,联空战略联盟为航空市场带来的挑战与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全球航运市场的70%已被几大联盟所控制,航空业的割据局面初步形成,规模巨大的航空联盟会压制竞争,控制票价,造成长期的垄断效应,这就使更多的中小航空公司面临更加不利的竞争局面和困难的生存环境,最终别无选择地走上“入盟”之路。

而目前,从长期看,航空战略联盟会促使原来的竞争对手联手,特别是在竞争双方的不经停航线网络以及中转或衔接航线网络上,大幅度削弱竞争,导致票价升高,损害旅客利益。美国审计署曾在对航空联盟利弊的评估中指出:“所有的协议都对合作伙伴有利,而对其他合作关系和非合作关系不利。简而言之,在跨大西洋市场上的联盟的激增可能会加强市场的集中,使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航空公司对总体价位和航班次数及服务质量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航空业界将新世纪视为一个“大联盟时代”,更多实力强大的航空公司将主动组织起自己的全球战略联盟,实力弱小的公司也将“择木而栖”,选择最有实力的联盟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中国民航在本土具有广阔的航空运输市场,它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世界航空运输系统中占有显著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有了很大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来引入外来资本、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全球航空联盟以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变得越来越一体化的航空市场上攫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航空联盟这种产业内贸易对参与成员国的经济均具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在这种情势下,我国民航放弃原来的严格管制政策,逐步采取天空开放政策,正是勇于面对挑战与外航较量的积极姿态。

据介绍,在西方形成全球航空联盟的四个先决条件分别是:具有高效的枢纽港网络;政府“天空开放”政策;获取反托拉斯法豁免权;航空公司之间进行合资经营。现在积极推行和主张天空开放的是航空强国,航空实力相当且政治、经济接近的国家,或者是本国航空市场很小但其空运企业有一定实力的小国和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我国是航空大国,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使我国许多空运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有待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我国航空运输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竟争必须要在诸多体制问题上推进改革、扩大开放。

五、结论

中国民航业在未来可能面临的重大变化已对民航主管部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大力推动国内企业规模与实力的升级,加快中枢机场和中枢辐射航线网络的建设步伐,使中国民航业早日做好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备;一方面必须客观地权衡中国企业加盟世界航空联盟的利弊,在利益对等而不仅仅是规则对等的基础上研究开展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对策,制定适合中国航空运输业特点的“扩张蓝图”。

文章项目来源: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人文社科基金“中国民航对外开放政策的研究与思考”,项目编号:S2007-08

[1]胡君.政府管制―放松管制(自由化)―开放天空[R].中国民航科学技术中心,1997.

[2]邱连中,李桂进.航空自由化潮流中的航空政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3(10):11.

[3]晁春余.我国航空公司加入国际航空战略联盟的SWOT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2)中旬刊:379.

上一篇: 农村房屋建造 下一篇: 股票投资的基本策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