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59: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教程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但是近几年来,初中地理教学仍不容乐观,水平依然停留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素质,我认为应重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被动地学习地理,甚至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愉悦的教学体验。活跃课堂气氛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兴趣,靠的是教师强大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由于年龄的差异,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诙谐与幽默的语言,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花大力气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如引入社会时事、热点、选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结合历史典故、呈现漫画、引入诗词歌赋、利用游戏等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甚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学习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这种情况下,地理课也就不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要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改变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改变认识,将地理课堂延伸到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地理教师应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历教学过程。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绘制简易地图,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资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重视地理图表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图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一个好的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还要加强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地图教学掌握得好,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的现象。
在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向45分钟要质量
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由于地图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直接获取信息,尤其是新教材更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增加学生阅读地图,而且善于以图激趣,启发思维,让学生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特点,由学生自己看图、读图,鼓励学生从地图中发现问题,经过独立探索获得结论,这样就激活了学生无尽的创造力。
二、善于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然后进行相互交流。如,讲到香港时,由于人多地狭,今后拓展空间的办法有哪些?经过学生分组激烈的讨论,结果如下:上天、下海等措施,此时学生劲头十足,气氛热烈。
三、亲自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很多知识点,教师讲解、演示多次不如让学生做一次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牢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实践,在做中思,在做中悟。例如,学完“地图”的内容之后,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绘制“校园平面简图”,带好测具,分工明确,做好记录,算准比例尺,确定好方向,利用图例将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实验田、花坛、操场、体育设施等都绘制在地图上,布局合理,真正使学生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勤于指导学生搜集、调查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尝试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理念的重要体现。
五、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使高中教学工作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过去高中教学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素质教育开始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体现出了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特点,而且也是我国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作为一种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在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必须要加快转变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高效顺利实施。本文就是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没有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一直充当着操控者或决定者的身份,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一味地重复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能进行被动地学习,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高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十分众多,仅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难以取得效果的,只有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的高效教学配合起来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而且分配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时间本就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十分重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有时间紧迫感,必须更快适应教学新目标,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对当下社会中的时事热点加以关注,将其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其中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加强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论对于哪一门课程的教学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可以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稳固的基础。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往往都是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学生很少有发言的机会,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时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最终不断积累,学习问题越来越多,学生难以构建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体系。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其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了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也要在学习与生活上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和关心,询问学生的学习建议并加以慎重考虑,这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三、采取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教学,I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自身性格、知识、思考、情感、经验等,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丰富性与灵活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与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相适应,紧跟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进步的步伐,采取多种多样的生动教学方法。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作为地理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都不同,因此,其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个体性与差异性,教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自身存在的这种学习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完成从纯教材模式教学向实践式教学的转变。比如,在讲解“长江三峡”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告知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包括搜集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环境、风景等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将其所掌握的知识讲述出来,然后教师再适当引出问题,比如“三峡工程的建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三峡工程的作用与意义”等,在抛出问题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且在必要时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在学生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思考后,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向其他学生展示,对于学生的思考结果要以鼓励为主,通过这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与回答问题的方式,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营造了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想象力。
综上可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学生地理综合水平的提高,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此才能够对有效的教学方法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开创整个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49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现阶段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地理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为初中地理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和实施之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教学思想较为僵化、陈旧,课程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对地理课程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机械性和程式化色彩。同时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播,而忽视对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停留在一个十分浅显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健康协调发展。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同时对教师的地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于是如何对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便成为当代初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建构更为新颖全面的地理课程教学理念,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质和学科能力,成为了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发展的新方向。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新的整合建构,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动力,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新理念的建构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首先,改变传统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突出地理课程的学科逻辑性和问题性,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能够“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与地理课程相关原理和知识,使学生在考试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往往习惯于采取由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分析。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地理知识进行接收和记忆,导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被机械式的记忆和背诵所充斥和占据,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和暗示,使学生认为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就是单纯背诵各种地理知识和原理,只要能够在教师规定的学习时间之内熟练的背诵相关知识,记住各种地理标志和概念,就算是完成了地理课程的学习任务,实现了课程学习目标。
这种地理课程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只埋头对各种地理知识进行枯燥麻木的背诵和记忆,很少静下心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体会地理课程的奥秘和乐趣。另一方面则限制了地理课程自身的教学发展,贬低了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对学生今后地理课程方面的学习、发展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障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突出地理课程教学的逻辑性和问题性,引导和带领学生对隐藏在地理课程知识背后的地理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把握地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能够真正的摆脱机械式记忆,以一种逻辑推理式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使学生在积累地理课程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课程的奥秘,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使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课程学习思维方式、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通俗的理解就是指在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授课老师按照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智力与心理机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情境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队伍的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有关情境教学法的创新理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没有获得新的突破,而且对情境教学的实践缺乏总结和反思。为了能更好地推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显得非常有必要。总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主张通过情感体验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改革目标,因而有必要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融入学校教学的所有学科中。
(三)历史课的情境教学
历史课的情境教学就是借助一定的情境教学理论,认真分析初中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适时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历史知识,并能通过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达到陶冶个人情操目的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
二、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意义
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融入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不仅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而且符合新课改下历史课程的教学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感同身受的历史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彰显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良性建构。
中学历史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将相应的历史基础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的认知水平,进而促使学生实现自身对初中历史知识的良性建构。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引入情境教学法,并综合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再加上授课老师有目的和有计划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架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使学生在历史课程的情境教学中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的设计
(一)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初中历史课程的情境教学法在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真实还原历史,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二是参与性原则。再好的情境创设没有学生的参与,也不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创设历史课的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这是历史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三是趣味性原则。初中生具有爱好玩耍的天性,因此在进行情境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原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好地提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四是目的性原则。引入情境教学法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学绩效,因此在进行情境教学设计时,一定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历史课的情境教学活动。
(二)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课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构建一个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创设,科学地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长期以来因这种重“教”轻“学”的错误观念而导致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不仅如此,还应将情境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强调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愉悦,进而不仅掌握历史知识,而且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四、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在借鉴其他一些成功实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融入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自主设计与扮演历史情境角色。
为了更好地体现情境教学法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实施情境教学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精心准备,自主设计在课堂上要扮演的有关历史人物角色,并能结合教材内容客观地演绎有关历史事件,在掌握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己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需要说明的是,情境教学法强调的是全员参与,不仅仅是局限于参与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同学,观看的同学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要与历史人物各角色扮演者实现良好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历史课程中融入情境教学的目的。
(二)适时有效地开展一些相关性的课外活动。
情境教学法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情境创设的教学活动,适时有效地开展一些相关性的课外活动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一种外在体现,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情境教学的欠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相关性的课外活动,如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和历史博物馆等课外活动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而间接提高学校历史课程的教学绩效。
(三)注重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这一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情境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历史知识快乐的同时,深刻领悟历史的当代价值,因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对新课改下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以“教”为主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合理地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校的史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点及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首先,教师教学观点陈旧,大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在课程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学,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导致一些中等生及后进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学生学习疲劳,使学生产生弃学、厌学等不良心理,影响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学生自身也对历史课程认识存在误区,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的学习上,不利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理解程度,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用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在情境教学法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完成有效的情境建设,教师在进行情境构建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构建方法。1.游戏情境创设法。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发展特点,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例如:《不怕远征难》这一历史课程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过程的模拟,让学生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场景进行模仿,使学生感受当时的艰苦历程,及面对压迫不屈的精神,保证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凝聚力。2.问题创设法。问题创设是情境教学法中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合理的问题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例如:《戚继光抗倭》这一课程,通过教材上出示的戚继光图片及“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创设问题,戚继光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其中的“我”“海波平”又分别代表什么呢?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为了获得问题的答案,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的根本目的。3.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还原历史情境,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多媒体技术作为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手段,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例如:《》这一课程,是初中历史课程的第一课题,良好的教学开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对这一课程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相关图片、音乐,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体会中国当时的状况,以及最后签署的《》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避免课程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观看相关图片、视频,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的开端、经过及结局,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虽然可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但是在应用情境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教师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导致设计的教学情境不符合教学目标,不仅会增加教学负担,还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情境设计要符合课程内容,教师在情境构建时,要充分根据教学内容,保证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准确性;最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础,情境教学法注重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保证教学情境设计的时效性,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打好基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希望可以通过本文提高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为相关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文中存在不足,期望专业人士给予批评指导。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其综合素质的发展。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在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认识到,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就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共同创新,切实促使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多维度、多元化、高效度创新。
1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理念
1.1 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而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从关注“我们怎么教”,到关注“学生怎么学”的转变,杜绝“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强化与学生的情感共同、共同体验与共同分享,促使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健康发展。
1.2 交流促进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强化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互动与交流分享彼此的心得、看法和体会,促使初中地理课堂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和谐的课堂交流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3 整合促进发展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启发性、创新性很强的科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材也逐渐变得更具开放性和启发性,这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教材”的理念,转而采取“用教材教”的做法,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中发掘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不再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2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程序
八年级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应对课堂教学程序进行改革,构建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程序。现结合八年级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程序进行阐述:
2.1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引入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的课堂导入深受学生的欢迎,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三节《民族》一课中,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等等,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发言,对我国民族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成功的课堂引入。
除了直接提问以外,教师还可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学资源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再由情境导出问题和导入课堂教学。例如,同样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其第二节《人口》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众多市民排队购物、上车、就医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能够体现我国人口众多的场景,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目前有多少人口”、“生活中哪些场合常常出现人群拥挤的情况”、“我们接触到的哪些情境能够反映出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等等,同学们通过回想生活中的情境深切地体会到我国人口众多的事实,从而对关于我国人口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
2.2 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学习
以往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怎么教”的问题,在备课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每一个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甚至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学生的质疑、争论等进行预设,导致教学过程中对课堂过分控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完全调动起来。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过程视为学生学习的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获取和掌握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应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方面,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而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掌握程度不同,对地理知识的获取、分析和探究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自主探究学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是具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为了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中广泛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将其作为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搜集关于我国森林资源、水和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出来,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事实,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再由教师对其自主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知识面、思维深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结果往往是片面的、不完善的,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思维量,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将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如上一个例子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再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小组成员的探索结果和学习心得进行简短的阐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而接触到了更多知识,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2.3 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与总结
学生将探讨出来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肯定,是对其今后学习的有效激励另一方面也使其将知识的结构予以合理的构建,将具体的知识整合到相应的知识体系中,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价值进行体验,并将学习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要实现有效的评价与总结,不但要对每堂课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更要分章节、分阶段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在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自主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理论知识框架,为其复习知识、预习新课和开展课外学习、自主探究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课程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其内容均为中国地理,上册涉及疆域、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问题,下册涉及地理差异、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以及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前景与对策等相关问题,可见每册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对此,教师应强化对阶段学习成果的归纳、总结和评价,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后,教师可在课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布特点与我国地形与地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一问题既考查到了学生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察到了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规律的掌握情况,将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使其对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教师可借此机会,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同学们对这两章课程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学习地理课程的自信心,评价环节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避免过分批评学生。
3 总结:综上所述,要做好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就要结合教学实际对采取多维度的教学创新模式,不但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程序,更要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长存.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2(11):81-82
[2] 吴国林.提高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效益的实践与思考[J].文理导航.2012(34):95
[3] 张品清.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1):83
通过形成高效课堂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更是新课程教育改革途径当中的必然走向。教师在工作中将提升课堂实际效率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开展和谐、有效的初中地理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整体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问题与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初中阶段地理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都应当进一步被优化,地理课堂也应当不断构建和谐高效模式。
1.教学内容知识面狭窄
初中阶段的地理是高中或者是更高层次教学的基础,是为学生掌握更深层次内容的基点,因此教材当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造成学生在接受知识内容的时候,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2.趣味性不足
初中阶段学生并没有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有深刻认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也就无法对地理学习有更多的重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也会受到影响。
二、努力构建初中地理学科和谐高效课堂的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渴求,教师为此应当根据教材与课堂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扩充与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增添实际的案例内容,并促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与感受地理知识并形成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有关世界时差知识内容时,就可以将这一节课中的内容与之前所学的地球运动知识点相结合,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示,一个学生扮演地球,另一个学生则表演太阳。这样学生通过自传与公转就能够完成地理直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2.构筑地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科产生学习愿望的最直接动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教学中。地理学科具有这样的绝对优势,为此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这对于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学习小组,并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竞争,教师问“湖北省简称”,学生抢答“鄂”。这样的教学课堂也会更加富有生机。
3.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新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辅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的辅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产生的问题。例如,学习有关美国地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自我发现资源的方式获得信息内容与知识点。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将高效课堂的模式应用在我国初中阶段地理学科当中,不断稳步推进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任务,从整体上实现学校教学的高效率,不断培养学生在和谐高效课堂中提升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3.新形势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卢宝玲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改革杜东升
5.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文化意识培养初探朱国庆
6.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刍议马晓田
7.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郭方
8.家庭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黄珍
9.如何重塑课堂文化陈世庚
10.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历史事物评价标准的教学王晓燕
11.问题解决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易辉芸
1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谈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缪小云
1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中的应用郭志强
14.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张敏
15.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人才朱建武
16.论中学人格教育的学科归属及实践方式陆振红
17.浅谈迁移理论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赵琴
18.由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看世界遗产的保护张海洪
19.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浅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性质杨梅怡
20.从长远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方萍
21.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王红霞
2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孟玉
2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环保渗透教育拓正文
24.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袁玉玲
25.试论如何指导学生学好哲学孙克菊
26.高中哲学教学中"举例"应把握好三个"度"陈小丽
27.浅谈《生活与哲学》新课导入方式刘福平
28.如何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高爱国
29.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与人生观丁青林
30.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法律部分案例教学的优势与方法卢毅
31.在历史教学中感悟生活教育理论许丽君
32.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教学见解贾学龙
3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的几点思考王文祥
34.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陈阳
35.例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吴小梅
3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判别方法徐晓梅
37.昼夜更替周期的图形释解王庆良
38.古罗马竞技场
1.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天宝
2.合理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单冬旺
3.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马威
4.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姚国华
5.新课改下如何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优质课堂刘春丽
6.怎样攻克高考选择题难题颜明秀
7.高三历史复习与应试的基本思路丁仕武
8.如何上好思想品德复习课李铁山
9.易学时区李秀松
10.巧用"听、说、读、写、思",学好思想品德课司朝华
11.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地理试卷分析张忠梅
12.浅析歌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杨铭
13.以"空"引思以"白"激思——浅谈空白艺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薛维红
14.培养学生自由独立的人格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李洁
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历史复习教学的一点感悟陈素叶
16.合作学习——让地理课堂"活"起来尹银昌
17.活化地理课堂教学初探马骥
18.优化课堂教学展现历史魅力展艳
19.素质教育下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赵琴
20.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奇超
2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陈冬菊
22.浅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孙旭红
23.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方法探究韦海方
24.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政治复习课李静
25.对一节课活动单导学设计及教学的研究与反思张小丽
26.浅论跨学科知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姚淑慧
27.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朱新田
28.对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新思考张友军hHTTp://
29.如何开展乡土历史自主探究活动课钟良锦
30.参与式教学实施初探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郭俊娟
31.浅谈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赵华
32.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王云峰,杨平凤
33.在教学反思中成长梁珂菱
34.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丁连增
35.解读新课标理念季彩红
36.浅谈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教学袁顺
37.试论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荆景云
38.试论东林学派的济世情怀陈莹
39.《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金华
1.新课程理念的参悟:教学相长谢玉强
2.中招思想品德开卷考试仍需把好记忆关姚淑慧
3.践行课改理念打造"低碳课堂"张一丁
4.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焕发活力的探讨于海通
5.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模式探究丁群生
6.把握新教材特点搞好政治课教学——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刘平平
7.《经济生活》中渗透的"诚信教育"张从艳
8.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陈宜芬
9.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赵昀
10.精心设计,优化教学——关于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体会薛茵
11.例谈历史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高飞
12.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设计初探唐乐平
13.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探索赵祖平
14.历史课教学艺术新探王兴军
15.新课改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吕治付
1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探索张旭
17.浅谈常规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潘鸿飞
18.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贡献者刘海燕
19.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张玲
20.优化地理教学,深化中学素质教育白献菊
21.新形势下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的思考郭杰
22.中国的"蓝色宝库"——南海魏晓敏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荆景云
24.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以教导学变教为学张同秀
25.变"教"为"导",培养学生地理兴趣陈建芬
26.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点滴反思刘文红
27.建构思想品德课"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反思郭汴霞
28.在探究学习中建构初中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唐冰清
29.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韦雪梅
30.地理教学中应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赵学竹
31.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初探肖茹
【关键词】
异步教学法;地理;应用探究
异步教学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黎世法教授提出。所谓“异步”是相对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的“同步教学”而衍生的概念。比之于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反转置主动学习。它体现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高效率学习的目的。在新课标改革之后,异步教学法被更科学合理地运用在了多类科目的课堂教学中。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氛围,打造活跃的“学习共同体”
在传统地理课堂上,老师根据教案,将地理知识传输或讲解给学生听。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地理知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差,老师和学生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而要使用异步教学法,需要学生自主创新地去学习,老师由原来的“灌输知识者”变成“指导者”,师生的关系变为学生主导、教师辅导。教师需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师生之间能真正平等相处。对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权威在上不能挑战的人,而是可以信赖和交流的朋友,这样一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便是异步教学法实施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和思考。建立平等关系,是为了高效地进行课堂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理解学生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来保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除此以外,教师要积极地营造出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出来,多以积极的鼓励方式取代消极的批评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当人处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时,大脑皮层更容易兴奋,能更能吸收信息。只有才良好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保持好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真正有效地去自主学习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创造异步教学机制
在新课标规定中,改变传统地理学习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其情感和态度变化。异步教学法正是关注学习过程的一种先进方法。那异步教学法的良好实施又需要什么条件呢?首先,学生需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地理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学习地理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更是要下功夫。这也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地理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传授自学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其次,教师应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在讲义上做好知识结构纲要,设计好题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习整合学习资料,让学生能沿着老师设置的知识主线,去积极探索新知识。在一个新知识点上,教师具体应如何引导呢?举个例子,在”认识地球“这章节中,有部分学生因年龄尚小,思维力和想象力还未达到,对地球形状大小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以系列问题引导学生:1.用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教师可以先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张衡的的学说观点,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以及西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谈谈对故事的看法,加强师生互动。2.提出问题:为什么麦哲伦能够回到出发的地方?他回到出发的地方就能说明地球是圆形的吗?通过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和想象(在这里,教师可以教学生区分圆形和球体)。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索,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说出为什么地球是个大球体。可以分组讨论,组内达成意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思维。4.启迪问题:既然地球是个大球体,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不觉得,古人还认为它是方形的?再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地球究竟有多大?顺利地进入下一轮教学环节,知识之间环环相扣,让学生探索热潮接连不断。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才能将异步教学法巧妙恰当地使用。在积极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实现了自我的展示,经历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紧抓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主线,因材施教
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差异通常都比较明显,学习能力好和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其学习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在异步教学法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予以不同的指导方法。对基础好,学习能力好的学生,知识重点、难度和广度上可以设置相对高点目标;对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则让他们达到“合格”要求,争取让每个学生在一节课下来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都取得成就感,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良性循环。除了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为学生建立更好的沟通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将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外向的学生分成一组,便于讨论,师生之间、个体之间、学生之间都要形成良好的探讨氛围,从而促使学生通过自发自主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
四、结束语
总之,结合新课标准则,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异步教学法的恰当使用能让地理教学走上革新之路。让学生成为地理学习真正的主人。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能量,让学生全身心健康地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李会运.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