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的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0 14:59: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专题的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网络专题的特点

篇(1)

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常用到的新闻资源整合方式,集中体现了一个网站的新闻制作水平。几乎每一个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的发生,各个主流新闻网站都会推出自己的专题。在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新闻专题追求的是客观性、全面性,而另一种新闻专题则追求更有针对性,并带有一定的主观评价,它们可以分别称为客观性专题和主观性专题。①其中,我们认为新浪网的新闻专题属于客观性专题,这种客观性新闻专题的制作更需要网络编辑把握全面、客观、平衡的原则。

一、 网络新闻专题的构成和编排规律

一个典型的新闻专题往往是由若干栏目组成。利用栏目,将最新新闻、事件进展、各方反应、事件影响等各类文字、图片、音视频信息集成在一起,同时,辅以历史资料与相关知识介绍。而网友评论以及互动调查,也往往会成为专题中不可缺少的手段。②专题版面的设计,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版面的美感。新浪网的专题在页面的顶部标注“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以大字标注在恐怖袭击的相关照片上。再将剩下的版面依垂直方向分成基本上等宽的三个部分;在页面四分之一的部位,用一则广告将新闻专题隔开。版面的前三分之一多用文字的形式,辅以少量的图片;中间三分之一的版面多用图片、视频的形式,其中在大约二分之一的地方用Flas的形式简要地展现了孟买恐怖袭击的主要地点;紧跟其下的版面以图片配新闻的方式,将“9・11”以后全球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做了回顾;剩下的版面则以纯文字的形式刊登了“最新消息”、“视频报道”、“图文报道”、“分析评论”和往期专题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认为新浪网的版式是“日”型。如图1.1所示。其中网络新闻专题的栏头设计,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第一个要素,专题的栏头设计需要遵循几个原则:(1)醒目抢眼;(2)文字表达准确;(3)情绪传达到位。③

版式分割成中规中距的形式,各个栏目之间界限清晰,阅读时视线流畅,容易使受众接受。

重大事件的网络专题版面安排一般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最新消息、图片――各方反应――分析评论――深度背景分析与类比溯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多侧面、实时全时的报道,辅之以“在线调查”与受众进行在线互动,这是符合受众心理期待的。技术赋予网络的互动特征,使网络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较之于传统媒体更为深入,因此,从这一视角研究网络新闻编辑规律更易贴近与深入问题的实质。

二、网页版面编排的原则

网页版面设计就是要对网页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这种配置主要是由视觉元素所决定的。各个栏目要互相呼应,既有利于受众阅读,又能够为受众节约时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如图1.2所示,新浪新闻专题的上部。

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

1、版式平衡性原则。平衡性原则不是要求各个栏目之间仅仅保持版面面积上的平等,而是要在网页版面编辑的时候,给受众以视觉上的平衡感。这种平衡包括栏目版面面积的平衡、版面色彩的平衡、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视频音频报道之间的平衡。版面总体的平衡感可以通过暖色调与冷色调之间的调配和各栏目版面面积的协调来把握。在版面色彩平衡里,新闻专题要体现出一种庄重、理性的基调,体现硬新闻“硬”的感觉。暖色系里主要有红紫、红、橘、黄橘、黄等颜色;冷色系里主要有蓝绿、蓝青、蓝、蓝紫等颜色;中性色系里主要有紫、绿、黑、白、灰等颜色,冷色与暖色调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白色和黄色给人感觉较轻,而红色和黑色给人感觉较重;暖色感觉柔和、柔软,冷色给人坚实、强硬。对于文字一般采用灰黑色为主,只有当受众点击阅读相关标题之后,标题才会变为红色,表示受众已经阅读过此新闻,以示区别,同时与周围灰黑色的标题相对应。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通栏的大标题和下面的新闻图片主要都是暖色调,周围文字版面都是灰黑、蓝色为基调。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冷暖和谐的大版面。

2、重点突出原则。在页面中的众多栏目中必须设置一个或几个重点栏目,吸引受众注意,通过重点栏目的引导将受众引向深入阅读。重点栏目一定要放置受众最急于获知的信息。通常重点栏目要在页面的上部,这样就避免了受众用鼠标向下滚动搜索信息的过程,从而在第一时间就把握住受众的阅读心理。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最新消息”、“视频报道”、重要新闻都放在受众打开专题页面就可以看见的版面位置,随后受众稍微向下滚动鼠标就可以获知“”和“人质解救”的信息,从而将受众的阅读引向深入。

3、合理布局原则。在对版面进行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在版面上留有空白的余地。但凡版面编辑比较成功的网站,几乎都会合理运用空白。一般来说,在横着的版面中,空白的运用是分阶梯状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版面之间用空白带适当地隔开,或是用两个空白带将整个版面隔出三个部分;在竖着的版面中,用一个或两个空白带作为版面的间隔。如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两个空白带将整个版面分成竖着的三大块。空白的使用,使网络版面流畅明快,布局清晰,冲淡和避免了版面色彩过多可能造成的布局紊乱。如果版面用某种色彩做底色,则一定不是新闻版面;版面底色采用色彩给人一种私人化的空间和休闲的感觉。这是与受众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硬新闻的网络专题则一定会运用白、灰做底色。

三、网络专题内容的编排原则

网络新闻专题中可以包含文字、图片、视频、Flash等各种形式的新闻,因此,怎样合理安排它们出现在受众视觉里的顺序,需要仔细考量。

1、文字和图片为主原则。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波伊特(Poynter)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网络读者首先看的是文本。整个测试的结果是,新闻提要的注目率是82%,文章本身是92%。网页上出现的图片64%受到注意。④笔者认为新浪的“孟买恐怖袭击”专题制作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研究成果。专题将最重要的动态新闻消息和重要图片放在版面的最上部,充分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视频和Flash是动态的、转瞬即逝的,对于硬新闻的受众来说,他们愿意对硬新闻有更多的思考,文字报道依然是引导受众思考的主角,视频和Flash只是对文字和图片新闻的补充和装饰。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的Flash新闻制作就简明扼要地点出了袭击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等主要信息。但是Flash新闻的制作,也弥补了新闻媒体现场报道素材缺乏的遗憾,更好地突出表现了主题。

2、人们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而下”。根据这一习惯,我们把最吸引受众的内容放在左上角,例如在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左上部就是孟买恐怖袭击现场的系列照片,在受众浏览网页的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注意力。这些照片应该是反映专题报道的一个重要基调。首屏的左边部分是视频或焦点照片,它们共同构成第一屏中的视觉冲击中心(CVI)。⑤再按照递减性原则,安排有充裕时间或对该新闻有兴趣的受众继续向下阅读较为次要和背景性的新闻。尽管网络媒体具有超文本的特征,但对于受众来说,依然需要遵循纸媒的阅读习惯。美国学者艾德蒙・阿诺德指出,读者的目光大致从左上往右下移动,好像一个“Z”字。版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叫做休闲角。设计时对这两个地方要特别关注,因为读者的视线不会自动地移到那里。⑥

3、实时化和全时化。在追求“即时”、“实时”的同时,网络新闻的“全时”化观念也逐渐建立起来,那就是:网络新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对个别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要作为一个“全天候”的媒体,在一切新闻报道中争取最强的时效性,同时保证对新闻事件的全程关注。⑦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完全颠覆了时空的概念,在信息传递极为发达的时代,网络媒体要24小时关注世界各大媒体对某些重要突发事件的最新报道。漏报、缓报会使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失去竞争力。“孟买连环恐怖袭击”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袭击事件不断发生,此起彼伏;发生地点呈现出多点散布状;恐怖袭击在时间上不分白天黑夜,其持续时间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恐怖袭击。这样持续的、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对于国内媒体而言,几乎需要大量转载西方媒体的信息,如何保持报道的及时和准确,对国内网络新闻编辑是个巨大考验。

4、避免新闻报道“碎片化”和“瞬时化”。网络新闻为追求时效性往往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进行频繁的动态更新,容易造成新闻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一些新闻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发展的各个片段,很难全面深入地体现新闻事件的本质。单从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第一级页面来看,这些现象还不是很严重,但是到第二级页面的时候,视频、文字等新闻数量大增。网络的时效性,也给受众带来信息消费的快餐化。全时化新闻也会造成不易于新闻的过滤,虚假有害信息易于传播;而且更新的速度之快易于淹没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造成信息泡沫。⑧新浪网“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专题中的重要信息,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其他网络媒体上。

四、网络新闻专题版面的不足

以新浪网的新闻专题编辑为例,其版面长度占到了接近9个电脑屏幕,也就是说,其整个网页从上到下的长度有9个电脑屏幕的长度。这样的长度对于一部分受众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并且专题最后的“最新消息”、“视频报道”和“图文报道”显得与版面上方的新闻有重复;同时这三个板块的左侧和右侧都留有大量的空白,从而使版面显得比较单调,三个板块连接起来的长度也显得过长。这都需要在将来的网络版面设计中有所改进。■

注释

①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205页

②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89页

③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272页

④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⑤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274页

⑥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277页

篇(2)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所依附的载体是互联网,因而网络新闻专题所表现的特征也有着与传统的新闻专题不同的特点,本文分述如下:

1,多媒体与超容量

与传统的媒体方式相比,网络新闻专题能够通过同步的现场信息,多元化的信息反馈等诸多方式,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集成的对新闻专题进行深刻的追踪报道。多媒体所具有的综合、直观及形象的特点在网络新闻专题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新闻传播所具有的综合效果。

与传统媒体的传播容量相比,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特点是其能通过主体网络所提供的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功能能够对题材进行深度的挖掘,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超容量的特性,能够在确保新闻专题内容丰富性的前提下进行全媒体性的传播,从而体会到一种类似于与读者日常生活体验相似的传播环境。

2 即时远程化

网络新闻专题在时效上突破了传统媒体所具有的非同步进行的模式。实现了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媒体传播,网络新闻媒体通常是对最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同时还能够对与此相关的专题进行一系列的追踪报道。同时,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远程化特点,还能够实现在传统新闻专题中无法实现的远程化交流。缩短了人们与新闻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差距。从根本上来说发挥了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3 集成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载体所具有的容量小及即时远程性,因而有效地促进了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集成特点。网络新闻专题可以通过其网络载体实现其对新闻专题的动态连载,同时还能够实现与该专题相关主体在空间及时间上的集成。形成了新闻专题所具有的集成特征,集中了新闻所具有的表达特性,突破了传统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受传媒技术及传媒容量等限制的诸多特点。

4 双向交互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由于其载体的特定性决定了其所具有的双向交互性。与传统的新闻专题相比有着在时间及空间上的优越性。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动态的交互传播模式。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双向交互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闻信息所具有的各类选择需求。在网络新闻专题的双向交互特点的作用下,网民实现了与新闻的互动,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者。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作用

1 及时的反映社会热点

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即时远程化及双向交互的特点,使社会热点及时的在网络新闻中得到反映。

网络新闻专题所反映的社会热点,从不同的侧面对我们生活的社会及经济环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映,从而让人们能够及时地了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矛盾。以随时提醒相关政府部门或者行业进行有效的应对。

2 扩大了社会舆论空间

网络新闻专题所具有的特点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舆论空间的发展。从目前网络新闻专题来看,都同时设置问卷调查和发表评论两种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的方式。网络新闻专题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集合意识及社会舆论空间的发展。

从舆论的角度来看,人们将自身的意识演变为社会意识并进行公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网络新闻专题的存在缩小了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网络新闻专题模式的出现促使把本来影响较小的局部意见演变为极大的社会反响,不断的促进社会舆论空间的进一步发展。

三、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趋势

1 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网络新闻专题的形成和发展与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网络新技术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影响涉及到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方方面面。首先,网络新闻专题的出现,是网络新技术应用的结果。网络新技术所拥有的互动、声音、视频及模拟动画等多种技术的出现及发展,给网络新闻专题带来了与传统新闻相比之下极强的互动性及集成性等多种特点。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必然会是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趋势之一。新技术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不断应用必然会给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2 网络新闻品牌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其竞争态势也越来越严峻。在竞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加入到网络媒体中。从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专题呈现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同时网络新闻品牌在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促进下不断的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我国网站目前的经营来看。商业网站还没有对新闻事件获得直接的采访权,因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将呈加强的趋势。只有这样,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才能够通过联合的方式共同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新闻专题的发展上不断进行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从而不断的为开创网络新闻品牌铺路。

3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涉及到包括新闻专业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同时新闻专题自身所具有的特点都决定了网络新闻必然会呈现对专题策划的关注的不断提高。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作用决定了网络新闻专题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上的。网络新闻专题如果想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对新闻信息的资源进行挖掘,加强对新闻专题策划的关注力度。只有良好的新闻策划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新技术发挥新闻专题报道的作用,从而不断地促进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四、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策略

1 选题的选择策略

网络新闻专题成功与否,与确定什么样的网络新闻专题联系密切。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说,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鉴别力。简而言之。需要网络编辑在网络新闻专题选题的选择上不断地加深对网民所关注的重大事件及新闻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做到对网民可能关注的重大事件及新闻具有敏感性,才能确定好网络新闻专题。

2 提高把握新闻事件的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08-02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于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作为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九吻天宫”自然成为各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新闻的场域中,门户网站纷纷采用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在操作上,网络新闻专题报道的主要题材有以下几种:重大突发事件、可预知的重大事件、重要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媒体策划的重要活动[1]。由于网络媒体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获取信源机会的相对均等,及网络即时传播的特点,网络新闻专题编辑容易趋向同质化。特别是在可预知的重大事件领域:一方面,网络媒体在新闻专题制作上通常有过去的报道经验作为铺垫,形成了一定的报道模式;另一方面,编辑在专题制作之前,均经过充分、细致的策划和准备。因此,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较一般专题报道都更易趋向同质化。

本文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事件为内容,选取主流新闻网站人民网、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及口碑新闻网站凤凰网的新闻专题作为样本,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三网站在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专题报道中的特点和创新之处。选取“天宫神九对接”专题作为研究内容,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往往是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事件,“天宫神九对接”作为当时的国内外热点新闻,在选题角度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二,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在“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内,“天宫神九对接”作为我国的重大航天项目,自被官方提及就成为媒体争相关注的热点,其发生的可预知性使网络媒体拥有充足的时间策划及准备。同时,各媒体亦有神舟系列飞船及天宫一号相关新闻的报道经验;第三,“天宫神九对接”属于重大科技新闻,与政治新闻、社会新闻等类型相比,会运用到更多的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对包括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在内的八个网站的比较,可以发现这些网站均综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内容,运用了3D模拟、动画模型等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技术手段带来的竞争优势在网络新闻专题当中已不明显。

通过比较研究可知,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来避免同质化.

一、信源:力求独家,重视合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于2005年9月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五条、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并且应当转载、发送中央和省级直属新闻单位的新闻[2]。

在网站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网络传播的即时性特点使新闻信息的转载和十分迅速,因此网络新闻专题要在新闻信息上彰显优势,必须具有一定量的独家新闻信源。信源的差异性是提升网站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天宫神九对接”专题报道中,人民网依托人民日报,第一时间权威报道及评论。同时派出四个记者团,分赴北指演播室、酒泉发射场、北京航天城、内蒙着陆场进行连线报道。除此之外,人民网还与总装备部政治部等12个院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等10家媒体合作,举办嘉宾访谈,丰富新闻信息。信源的权威、独家、多样使人民网在新闻内容上更具竞争力。

新浪网虽然没有派出庞大的记者团,在信源的权威性上也稍逊于人民网,但与全国26家媒体的合作使其新闻信息始终保持着新鲜性与广泛性。参与此次联合报道的媒体包括中国之声、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等,他们整合各自记者、编辑之力,利用微博平台,从独特视角出发,快捷、及时地新闻信息。

与人民网、新浪网相比,凤凰网在信源方面显然有所欠缺,其新闻内容均转载自传统媒体及其他网站,未能有效避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竞争力较弱。

二、内容:创意策划,辐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兰指出:网络新闻专题的信息构成包括三个层次,即核心信息、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

核心信息是直接针对新闻事件或主题的信息,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实现报道的主要目标;周边信息是与新闻事件或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相关知识等,它们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当前对象的认识;辐射信息是从当前新闻事件或主题中引申出来的信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在一个更大的坐标系上认识当前对象[1]。“天宫神九对接”这样的科技类新闻专题,光有核心信息显然是不够的。合理策划和呈现周边信息及辐射信息,能为受众补充有助于理解新闻的科技知识及“神舟”系列飞船的背景信息,帮助受众克服身处海量信息中的时空迷失感,使专题报道更加全面立体富有特色,避免同质化,增加竞争力。

新浪网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推出“大漠中的航天城”“探访女航天员家乡”“生活中的航天科技”“影视中的神九秘密”四个独家策划,而凤凰网则将重点放在“中国航天员选拔流程、标准”“揭秘宇航员太空生活”“盘点世界女宇航员之最”三个方面。

不论是新浪网的独家策划还是凤凰网的重点呈现,都是对网络新闻专题核心信息之外周边信息和辐射信息发掘。这样的编辑方式构建起完整易懂的知识体系,使非专业受众能够更好地接收新闻信息。同时,贴近生活的策划和挖掘也为整个专题增加了趣味性和人情味。相比之下,人民网全面依托核心信息构建的专题,在权威、专业方面虽然更胜一筹,但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却太过“阳春白雪”,可读性不强,这可能会影响到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

三、受众:鼓励参与,交互沟通

交互性是互联网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突出特性,也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优势所在。参与感可增加受众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关注程度,使网络媒体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天宫神九对接”专题报道中,新浪网依托旗下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浪微博,推出了“给太空中的刘洋捎句话”“寄向太空的微祝福”等独家交互板块,一方面进行议程设置,将已有微博用户的视线集中到这一新闻事件上,增加了专题的访问量,一方面又向新闻专题的关注者推送微博产品,吸收了微博的潜在用户。这样的营销方式实现了新闻专题与微博产品的相互宣传,是很成功的。

相比之下,人民网虽然也做了“微博互动”板块的尝试,但人民网微博的用户数量和影响力远不能与新浪微博相较,从有限的留言数量与转发、评论量即可看出其营销效果的有限。凤凰网旗下没有微博等相关互动产品,因此在专题中仅使用传统的留言板与受众进行互动,但因新闻信源与策划水平的局限,互动较人民网更有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已经完全走出了过去简单的“复制+粘贴”的编辑模式,网站与从业者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地融入进编辑工作中。网站不再是重复呈现传统媒体新闻成果的平台,而借由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手段,成为综合传统媒体新闻成果、网站自身新闻成果、新闻事件周边信息及受众反馈意见信息的综合性、立体化、交互式新闻平台,而网络新闻专题更是网络新闻领域的集大成者,是网络新闻竞争的重要手段。重大事件性新闻发生时,各个网站都会对其作出反应,但由于获取信源机会的相对均等,各商业网站的报道同质化严重[3]。而商业网站对新闻网站信息的转载,也使新闻网站陷入同质化的竞争当中。

网络新闻专题的同质化给网络新闻带来了看似海量的假象,形成了新闻媒体的内耗,削弱了媒体的竞争力[4]。因此避免网络新闻专题,特别是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同质化,对网络媒体的良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在“天宫神九对接”这一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当中,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的制作各有特点。人民网注重信源的丰富和权威,使其专题内容在深度、广度和权威性上更胜一筹;新浪网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依托微博平台形成独家策划,突出了专题的交互性,实现了专题与微博共赢的成功营销;凤凰网注重周边信息及辐射信息的呈现,使专题在严肃、宏大、权威的大氛围下不失趣味性与人情味,吸引受众点击,提升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在可预知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中,单纯的技术手段无法避免同质化,信源的权威、独家、丰富,内容的创意和吸引受众参与的互动性能够增强专题的差异化,提升网络媒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发展及编辑原则[J].中国编辑,2007(4).

篇(4)

推陈出新的栏目设置

栏目是新闻专题的骨架,起着支撑专题的作用,推陈出新的栏目设置是增强专题影响力的一个有效方式,也可以使网络专题增加更多的亮点。“栏目设置应该用发散性的思维,从新闻实质出发,把思路外延,构建一个内容丰满的新闻专题,然后根据各个栏目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栏目位置。”因此,针对不同的主题网站,编辑应该先精心策划栏目,撑起新闻专题的基本构架。

很多中国人期待着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的精彩表现,但是却意外地发生了刘翔退赛事件,此事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新浪、搜狐迅速推出“刘翔退赛”专题,并对该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在专题的栏目设置上,新浪、搜狐都设置有新闻速递、各方反应、视频播放、图片新闻、热门评论等栏目,这些传统栏目可以满足受众对该专题的基本信息需求。

传统的栏目设置可以让人们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缺乏新意,针对不同的专题主题,设置具有特色的栏目可以给受众带来新鲜感。搜狐针对刘翔退赛特别策划了“我孤独地飞了”“忧伤地看着你离开”“英雄泪”等栏目,图文结合、富有动感,这些特色栏目不仅能吸引受众的阅读,还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个交流观点和宣泄情感的平台。

多媒体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

体育赛事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网络体育专题可以充分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多媒体传播手段的运用可以使专题显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具有动感,这符合体育新闻传播的要求,也可以给受众带来不同的体验。

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网络媒体加大了视频报道的力度,在网络专题中,视频信息也有所增多。在“刘翔退赛”专题中,视频信息量仅次于文字、图片报道量。新浪的图文多媒体报道“刘翔,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则别出心裁地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刘翔的受伤情况、曾经取得的辉煌成绩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同时也传递出人们对刘翔的理解和支持。

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在网络体育新闻专题中综合运用,可以令专题动静结合,相互之间可以有效配合,从而提高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效果。

充分体现专题的互动特色

网络媒体可以给更多的普通人提供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网络体育新闻专题在互动性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提高网络体育新闻专题的互动性,就需要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设计具有特色的互动方式来吸引受众参与到网络专题的互动中来。

在刘翔退赛事件发生后,很多网站在专题中都推出了“调查”栏目,来了解人们对该事件的看法,但是单纯的调查还不能满足受众意见表达的需要。网络媒体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来提升互动内容的影响力,如将网友的博文、评论推荐出来供其他人阅读。搜狐就在刘翔退赛专题中专门设置“博客”、“社区”栏目,将网友的精彩言论推荐出来。

在Web2.0时代,受众可以成为网络媒体内容的提供者。网络体育新闻专题通过设置互动栏目、策划互动活动等方式吸引受众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内容,可以丰富专题的报道内容,也可以增强受众对网络媒体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对专题进行深度拓展

网络新闻专题不是简单地把体育新闻信息堆砌在一起,而是要利用自身巨大的容量将丰富的信息有效地集纳在一起,多层面、多角度地对相关主题展开立体化的报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篇(5)

目前在国内,无论是传统媒体开办的新闻网站,还是商业性的新闻网站,几乎都设有自己的新闻专题栏目。网络新闻专题从首次亮相到如今被各大网站广泛采用,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却已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已成为各大网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网络媒体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之一。

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网络新闻专题,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廖卫民、赵民在《互联网媒体与网络新闻业务》一文中指出:“网上新闻专题通常是围绕某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事实,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消息、特写及背景性资料、新闻分析、评论、新闻调查等体裁,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方式,通过专门的编排与制作,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新闻主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新闻报道样式(组合)这样一组相关新闻或信息汇集的整体,就是新闻专题。”中国记协对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是:用多媒体手段和多种体裁从不同角度全面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或同一主题的作品,页面不少于两层。并要求参评的网络新闻专题具有主题重大、新闻性强、特色鲜明,发挥网络容量大、采集广、时效快、交互性强等优势,页面设计体现新闻性、可视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无论何种定义,网络新闻专题的这种汇总新闻的独特样式是体现网站能动性的最主要方式。

新闻策划与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策划”是各类媒介在运转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它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当前的决策。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策划活动贯穿于媒介的主要表现为新闻策划。按照传统的新闻学观点,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必须是事实,换句话说,新闻是不能策划和制造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新闻策划”在我国也只是近十多年来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探讨,新闻界对新闻策划的认识趋于一致,认为新闻策划是符合认识论的、是符合新闻规律的,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追求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增强媒体整体品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由于很多网站还没有独立的新闻采访权,所以网站制作网络新闻的主要特点不是如何去寻找事实,而是通过策划挑选事实来做信息的培育者和整合者。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则是这种特点的典型体现和具体实践。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内容及问题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什么”,主要包含的是受众策划、内容和主题策划、频道和栏目策划。二是“怎么说”,主要包含页面的策划。“说什么”主要解决的是网络新闻专题新闻信息内容的问题。“怎么说”主要解决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手段使新闻信息内容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受众策划。受众策划首先是要了解受众。因为不同的受众,关注的问题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对于同样的热点问题,由于受众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及心态的差异,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侧面、视角及程度也不尽相同。只有知道受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生产出令受众欢迎的新闻产品。其次是应该确定自己主要的受众群体,也就是确定网络新闻专题的目标受众群。因为今天的受众已经细化和分化,像过去那样普遍撒网,是没有传播效果的。假设策划的是一个车展新闻专题,那么目标受众群应该是和车有关联的人。受众策划应该是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的基础,其他的策划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内容和主题策划。在“内容为王”的今天,对网络新闻专题内容的策划是最能展现网站定位和品位的“重头戏”。不少网络媒体在招聘和培训网络编辑人员时,尤为注重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策划能力。如网易新闻编辑业务测试题中出现了一道题为“年底,某小区的业委会选取第四次流产,其原因是参选人数远远达不到法定人数。此前,这个小区多次发生维权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冲突。现在需要以此为由头制作一期专题,请你列出专题提纲包括主题、结构、各部分小标题和主要内容”。主题策划是内容策划的核心和关键,即使是好的内容,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就没有中心和亮点。主题策划的原则主要有两个:一要与新闻信息内容的行业相结合。这个原则主要是确保网络新闻专题在新闻信息内容方面的先进性和现实性。二是要与网站自身的诉求相结合。这个原则主要是确保网站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容及其主题策划是网络新闻专题成功的关键,没有好的内容、好的主题,网络新闻专题就会是新闻信息的简单重复,就会成为信息垃圾和信息负担。

频道和栏目策划。频道概念源于电视。有人作了类比,网站相当于电视台,网站首页相当于电视台中的综合频道,网站各频道相当于电视台各新闻、体育、文艺频道,这是非常恰当的。网络媒体的频道就是拥有独立的二级域名,并把网络媒体中相同属性与相同题材的报道划分成单独的网络报道平台。栏目是频道内容的进一步细分归类。网络新闻专题信息是纷繁复杂的,如果将新闻信息内容一古脑儿呈现在受众面前,必将造成阅读的混乱。而通过不同频道、栏目对新闻信息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可以比较轻松地了解不同频道、栏目内容的区分,使网络新闻专题内容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受众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和理解,也能使受众更容易把握整个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和主题。网络新闻专题的频道和栏目策划就是将新闻信息内容进行细化分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内容用固定的框架确立下来,并确立运营、更新流程。频道和栏目策划遵循的具体操作原则有两个:一是属性相近原则,就是将网络新闻专题的新闻信息内容按照信息形式分类,包括图片、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二是内容相近原则,就是将网络新闻专题的新闻信息内容按照相关的专业领域分类,包括体育、娱乐、财经、科技、汽车等。网络新闻专题频道、栏目策划极为重要,是网络新闻内容和主题策划的具体化和细化,是网络新闻专题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页面的策划。除了精彩的内容及其主题策划,还要有好的页面策划。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内容是主要的,它对形式起支配和制约作用,页面形式一方面受到内容的制约,但是反过来又对内容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完美表现内容的页面,能极大地增加内容的表现力;反之,一个不适宜的页面,能使本来精彩的内容减色。一个网络新闻专题的新闻信息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新闻价值也不尽相同,有的需要突出,有的地位次要一点。好的页面不仅能够增强网络新闻专题新闻信息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能强化网民对新闻信息的理解、认同,充分引导新闻舆论。页面策划不是将内容随意地拼凑,而是根据内容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意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表现形式。编排思想是页面设计与策划的灵魂。编排思想确定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技巧将页面具体化。一方面要注意页面色彩的运用。不同的页面色彩所传递的感情、所生成的美感、所强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内容的象征意义来选取色彩。如果是喜庆的,可以选取暖色调,如红色、黄色、橙色等;如果是悲伤的,可以选取冷色调,如黑色、灰色等。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页面框架的和谐、比例、均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郭春燕:《网络媒体策划》,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杨洛:《我国网络专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南昌大学学位论文,2006(5)。

篇(6)

关键词 商业网站 新闻网站 新闻专题 特点建议

、网络新闻专题研究的意义

21世纪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以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充斥在网络上,人们只能浮光掠影地浏览各种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网站来帮助我们对细碎的信息进行系统地整合,网络新闻专题则契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在突如其来的“雅安地震”面前,人们迫切地想了解最新消息以及此事件的相关信息。且这一突发事件所包含的信息量、受众关注度、影响力等因素都不是单一的新闻消息所能驾驭的,此时新闻专题便盛装登场。

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是一种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新闻报道方式,使新闻更具深度,内容更加全面。它有利于人们较为充分地认识社会事件,有助于培育社会舆论空间,还能营造媒体品牌,扩大媒体影响力。

本文从整体构思、内容编排和页面设计等角度出发,对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新闻专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各个网站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做好新闻专题的相关建议,以期提升网络新闻专题的整体传播效果。

二、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2013年4 月20 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全国各大媒体持续跟进报道,以新浪网为代表的商业门户网站和以新华网为代表的新闻网站均推出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 级地震” 的网络新闻专题。但它们在整体构思、内容编排和页面设计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从专题标题、栏目设置、专题架构等细微差别中反映出来。

1、专题标题概况

两大网站所作的关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 级地震”的网络新闻专题标题截图如下:

从图1、2 中可以看出,虽然它们的主题一致,但是其标题的字体字号、背景图片等均有所不同,以至于它们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也各有侧重。

从标题的字体字号来看,新浪网的专题标题字号小于新华网,新浪网的主标题字体采用的类似于方正综艺简体,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而新华网的字体则是宋体,横平竖直,稳重清晰,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从背景图片来看,新浪网是以灰色调为主,给人一种凝重压抑之感;新华网是以暗淡的土黄色为主色调,背景则侧重于救灾,传达出党和政府对震区的关怀。

2、栏目设置概况

通过在线观察,新浪网和新华网这两大网站所作的关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 级地震”的网络新闻专题的栏目设置也有所差异,相关描述如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新浪网和新华网这两大网站的栏目均比较多,但从具体的栏目设置来看,其所表达的意义却不尽相同。关于灾区的最新消息这两个网站均及时更新,向公众传达震区前方的即时信息;关于震区的方方面面消息的版块两大网站均有涉及,但是关于防震的知识,却只有新浪网和新华网设置了相关的版块。

从版块的整体结构来看,新浪网和网易侧重于告知公众震区的灾情方面的新闻信息,而人民网和新华网则设置了较多的“中央”、“党委”、“政府”、“救援行动”、“感人瞬间”等栏目,从中可以看出其偏重于震区救援以及党和政府对灾民的关心,更多的是号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导向意识较为强烈。

3、专题架构

新浪网和新华网这两大网站的专题版式页面基本上都分为左右两栏或者左中右三栏,如下表所示:

从表2、表3 可以看出,新浪网和新华网这两大网站的专题版式设计形式有所不同,内容上突出的重点也各异。

从页面长度来说,新浪网比新华网要长很多,版式设计更为复杂,在内容上也更全面、繁多。新浪网将部分遇难者名单及其个人信息列出,震区的灾情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而新华网则没有将灾区的方方面面情况都展现在公众面前,主要是从舆论导向出发,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救助灾区人民。

三、两大网站的专题特点比较与分析

“四川雅安地震” 属于突发公共事件,因为其突发性、多变性、不可预知性、破坏性等特点,该专题在策划方面比较被动。但它也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新闻价值的标准,所以对于这个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新闻事件是全国各大网站的专题报道的“重头戏”。

从专题报道本身的特点来说,新浪网和新华网这两大网站关于该专题在整体构思、内容编排、页面设计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共性。

两大网站上该专题的内容不仅仅囊括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即事实性的信息,更多地关注于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且由于该专题的公众关注度较高,所以两大网站均采用了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来加强新闻的表现力,进而吸引受众的目光。

与传统媒介的受众不同,网络受众不仅仅是接受者和旁观者,他们可以更多的加入到传播过程中①,与其进行互动,也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宣泄自己情感的平台,以表示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关心。两大网站分别设置了“微博关注”、“网友跟帖”、“网友留言”、“微博评论” 的形式与网友进行互动,广大网友对地震相关情况进行探讨,从而形成网络舆论。

总体来说,两大网站的专题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它们在整体构思、内容编排、页面设计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性。

1、整体构思

信息的整合加工必须要“有目的地取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方针,选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的结构秩序”②。这是网络新闻编辑主动认同和遵循的编辑思路,它是新闻专题的灵魂,决定了一个专题的品位与品质③。新浪网作为商业网站,在构思方面比较注重提供较为全面的新闻信息,更多的是告知公众关于地震方面的信息,善于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上挖掘新闻素材。较为客观、公正、全面,且时效性较强,能够更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求快心理,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四川雅安地震” 发生于2013 年4月20 日8 时02 分,新浪网反应比较快,在地震发生后的第四分钟就发出了“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发生5.9 级左右地震”的报道,以第一时间抢占先机,以最快速度介入事件。随后便实时跟进,据笔者统计,在地震发生后的1 个小时内,新浪网共了41 篇地震灾区的相关消息,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事件的实时进程,满足受众的求全心理。

新华网作为官方新闻网站,较为权威和严肃。它的报道主题建构更为集中,更多的是从舆论宣传引导的角度出发,报道突出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行动和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侧重于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抗震救灾,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新闻。从新华网所作的专题标题“爱在雅安你们不孤单,我们陪着你”可以看出这一点。但是这个网站的报道不全面,对震区前线的伤亡情况所作的报道较少,主要是怕引起人民恐慌,这与它作为官方网站的性质有关。

但新华网的时效意识明显弱于新浪网,它是在震后的第二天上午9 时06 分才了关于芦山地震的第一条消息(关于救灾):“汶川500 顶救灾帐篷星夜运往芦山地震灾区”。

纵观两大网站的整体构思,新浪网所提供的新闻事实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其逻辑与新华网相比则稍显混乱,重点不突出。

2、内容编排

两大网站对该事件的专题报道,在内容的安排上也有类似的地方。它们都对地震发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将最新消息进行实时更新,且除了新闻信息之外,网站都对本次地震的背景知识作了交代,做到了告知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合二为一”。新浪网专题中的“图解新闻:地震来了我们该如何自救”版块,用生动形象的漫画传达了地震自救知识;新华网“近年以来各国重大地震一览”版块,提供了世界各国以及我国的历次大地震的相关情况,便于人们了解这种地质灾害,同时有助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但它们在反映社会真实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细微差别的,主要体现在:

(1)灾情播报方面。在对震区灾情播报方面,这两大网站报道的灾情涉及的范围没有多大差别,而在震区纪实的侧重方面却有所不同。

同样是报道地震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亲情,新浪网用的不仅有表现灾民获救喜悦的“母亲为救儿子顶起上百斤预制板”等正面的报道,也有为亲情而遭遇不幸的“姐姐地震时为救弟弟被倒塌房屋砸成重伤”等负面的报道;而新华网则只有“8岁男孩徒手2 小时挖出被埋妹妹手被划得血肉模糊” 等关于灾民获救的传递正能量的报道。

同样是报道震区灾情,新华网所用的报道均是侧重于“震区白衣天使争分夺秒抢救震区伤员”等震后救援情况,而新浪网则不仅有这类报道,还有“直击雅安宝兴震区现场满目疮痍” 等揭示震区灾情严重性的报道。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灾情播报方面,这两大网站在反映社会真实方面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这个差别的出现同样是由于它们的性质及报道方针引起的。

(2)地震灾情评论方面。新华网作为我国专业的新闻官方网站,除了整合客观的信息和知识之外,还提供了权威观点以供受众参考,注重事实和观点的结合,且更多的是站在全局、更高的位置考虑问题。这在地震灾情评论里也能体现出来,如“心系雅安:理性坚韧从容”、“理性救援,让生活稳步向前”、“农村房屋应有强制防震标准”、“救灾雅安:如何做到‘匹夫有责’”、“为抗震救灾行动起来”等,都表明新华网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的功能。

而新浪网虽然更关注事实的每一个细节,确切地说是从民生的角度来考察问题,但是却缺乏对事件的评论,只是一味地整合各种新闻信息,而没有权威的观点供公众参考。

两大网站在地震灾情评论方面的差异同样与它们的性质有关,但也离不开专题策划能力的影响。

3、页面设计

在线观察两个网站的专题页面,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网站的专题最上方的标题都有黑色、灰色或暗黄色背景的映衬,背景都是关于雅安的地理位置和发生灾害区域的图片。图片中央均印有“四川雅安7.0 级地震”特大字号的提示,网页呈现出庄严、肃穆的风格,均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压抑之感,能迅速引发网友对雅安灾情的关切。从视觉效果来看,两个网站也都综合运用了文字、图片、视频、flash 演示图等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报道更加形象、直观。

但从总体来看,两个网站在页面设计上也有许多细微的差别。在版式选择上,新浪网是左右两栏设计,而新华网则是采用左中右三栏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风格上,新浪网页面较为紧凑,稍显杂乱,主题不集中;而新华网的设计则比较“潮”,能体现手机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在专题名称右下角就有“手机版专题微信标识”,能够更好地迎合受众的需要。

四、对做好网络新闻专题的建议

通过对两个网站在整体构思、内容编排、页面设计方面的特点比较和分析,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缺点和不足。

新浪网的信息过多,比较繁杂,页面稍显混乱,主题不集中,信息重复和同质化现象严重。有些报道只是在标题的设置上略有差别,报道内容几乎没有差别。这种严重泛滥的信息让受众无法找到报道的重点,是网络新闻专题议程设置功能缺失的表现④。

新华网的时效性意识稍差,由于其作为官方的网站性质,专题内容存在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问题。专题中没有Flash 演示动画,而且与新浪网相比,视频报道也相对较少,缺乏动态的立体呈现,表现手段过于扁平,对于网民不会产生太大的吸引力。

针对以上缺点现针对性地提出做好网络新闻专题的相关建议:

1、新浪网:优化页面设计,合理配置稿件,集中报道主题

新浪网的专题制作应该进一步地优化网页设计,改变目前密集、泛滥的信息,向简洁、大方转变,便于用户操作。在稿件的选取上,应加强对信息的汇总。虽说网络媒体没有独立的采访权,但是也不能缺乏对信息的整合、加工和强化,那种简单的转载,缺乏新颖,应该尽量减少同质化的新闻稿件。关于报道主题,网站不应该让受众在看专题的时候感觉到“摸不着头脑”,做新闻要客观,但这并不代表报道没有集中的主题。

2、新华网:增强时效意识,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段,相对提高活泼程度

新华网的专题制作应该加强时效性意识,对地震这种突发性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尽量以第一时间介入事件,及时进行实时跟踪,全面、客观地反应新闻事件,满足公众求快心理。

虽然新华网是我国的官方网站,但是其风格也不能过于严肃,否则的话就会缺乏对受众的吸引力。要适度增加视频报道、Flash 演示动画等多种较为立体、现场感强的表现手段。

参考文献

①刘凡,《突发事件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表现特点》[J].《新闻前哨》,2010,(8):73

②约翰·奈斯比特:《梅艳译.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40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4

1.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科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和控制语句,灵活运用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结构设计程序。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深入学习。

由于课程特点,使得传统的被动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只有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的学习本课程。网络环境下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则符合这一要求 [1,2] 。

2.网络环境下的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做为传播媒介,在教师的指引下,从课程中选择和确定相关的专题,以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并自主获取相应知识、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由情景架设、问题提出、探索实践、结论确定和巩固评价等多个部分组成[3]。

3.专题学习网站的总体设计

根据教学需求,专题学习网站分为如下四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专题管理模块、教师专题模块、学生专题模块。系统用户分为教师与学生。网站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 专题的设置

“C语言程序设计”专题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为面向授课学生, 培养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专题学习网站中将设置如下专题:基础知识专题、结构程序设计专题、复合数据类型应用专题、模块化结构设计专题、指针专题和文件专题。

6.结束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的专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基本组成,详细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专题网站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在网站中设置丰富多样的专题,辅以相关学习系统的支撑,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满足了学生个性话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对资讯的需求十分注重实效,要求阅读即获得。尤其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和舆论宣传阵地。人们对所需要的讯息通过快速的浏览标题进行筛选,因此新闻标题对于网络媒体视为生存根本的点击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闻标题既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也是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讯海洋中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呢?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工作者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网络新闻标题创作的基本原则,制定出写作标题的新策略,探索出适合网络新闻标题的新路子,促进网络新闻的传播。

一、实题为主,真实、准确、简洁,突出新闻的核心要素

网络新闻主要以实题为主,如《国家赔偿法拟规定依法刑拘后放人不予赔偿》、《青海成立监督组跟踪近80亿元涉灾款项用途》都是最新国家的和社会的热点,这两则新闻标题都直接点明新闻内容,实实在在。让受众一目了然新闻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素。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媒体,因此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假信息和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尤其是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虚假新闻,导致受众对于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同时有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采用一些扭曲新闻事实或者将个别新闻要素孤立现象放大为全局性问题,故意制作与新闻内容完全无关的耸人听闻的标题,欺骗读者等等手段,导致网络新闻的诚信受到人们的怀疑。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在诚信有待提高的网络上,新闻的真实性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由于网络新闻大部分采用列表式,没有报纸标题的主题、副题,且题文分离,而网络新闻的标题要在一二十字内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使标题准确地传达的信息,并对受众产生吸引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并能够将新闻中所蕴含的感情倾向和逻辑表达清楚。否则就容易产生误导受众的问题。另外,因为网络排版为了网页美观,相同栏目的标题要求字数相等,而且因为图片和一些动态图像的原因,网络新闻也很少使用字体、字号和色彩等来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在制作网络标题的时候能够简明扼要,实题明意。

二、善用网络标题群,树立网络新闻专题意识

“新闻专题是对某个关注程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等进行的集合式报道。”十分适合网络这种容量大、超链接、多媒体的传播手段,因此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克服新闻标题字数少,文题分离等弊端的利器。网络新闻专题可以通过新闻标题的大量集合来实现,编辑可以根据新闻的关联性给新闻进行分类整理,也是网络新闻标题专有的一种标题样式。这种样式能够实现空间结构的层次感,还能够形成新闻专题,形成合力,实现受众的关联阅读和深度阅读,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如在腾讯网站上的《日本赔偿中国劳工是大误解》将有关中国劳工赔偿问题的有关新闻进行了整合汇总,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当然这种标题集群的构建较单一修改标题而言更加复杂,需要高度的策划意识,更具有挑战性,这也要求网络编辑能够树立专题意识,不断加强新闻专题策划的能力,实现网络新闻的价值整合。

三、善用超链接,文本、视频一个都不能少

网页内容丰富、结构复杂,浏览者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有更广阔的信息选择范围,而网络页面的版面设计没有报纸那样灵活,也没有电视媒体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好似缺少了他们的自由度和可观赏性,但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和多媒体性却是以上二者不能比的。网络媒体的超链接更是以上两种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在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时候应该善用超链接,运用层次化的方式把复杂的新闻报道变成多种《视频:北方多省市遭遇罕见沙尘 2300万人受影响》第一部分用“视频”增加形象感,紧接着用文字部分说明影响,构成一个连续报道的组合;从形式看,有视频和文字的相互印证、补充,又是一个多媒体组合。“这样的“组合”既适应网络受众浏览新闻扫描、跳跃式阅读的习惯,又发挥了网络媒体超链接的便捷、即时更新的优良传统。”要成功的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对新闻内容有很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并具有良好的整合能力,突破传统的创新意识。

网络新闻的标题是网络新闻存在价值得以体现的关键,较与其他新闻媒体的标题来说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标题其作用要大于“题好文一半”,但由于其只能做一行题,可能还要根据网页版面的要求来进行制作,且字数有限,因此网络新闻标题拟制的策略就要成为网络新闻质量提升的切入点和关键点。网络编辑更要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探索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新策略、新方法,不断提升网络新闻的传播时效性,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资讯。

参考文献:

篇(9)

寻找网络新闻专题传播的最佳合力点关键在于多媒体传播策略的研究。这其中既包括网络技术的恰当选择,也包括媒介组合的运用,还包括网络传播效果的测定,等等。网络技术之于网络新闻专题更多体现在编程方面,在传播过程中起载体作用。优化的代码结构,较高的技术含量,良好的用户体验,无疑都会直接增强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而媒介组合的运用则突破了单一媒介载体的束缚,将扩大传播面。再者,媒介组合本身就是寻求一种最佳传播效果的途径。传播效果的测定是多媒体传播策略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它对应传播过程中的反馈环节。

一、媒介融合语境下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

(一)网络新闻专题的定义与特征

在网络传播中,某类新闻事件获取的公众关注度高,具有延续性报道的特征,并可进行深度挖掘,这时候编辑人员常常会集纳相关新闻,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策划制作相应的网络新闻专题。对于网络新闻专题,我们通常认为它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综合多媒体表现方式,对某个高关注度的新闻事件进行综合性报道的一种传播形式。[1]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将网络新闻专题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集纳性。它在策划初期就确立了新闻主题。围绕特定主题,编辑收集相关新闻报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整理、分类后按照预先策划将其以网页形式展示在网友面前。(2)深度性。一个网络新闻专题通常较为全面地反映该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不仅能及时跟进最新报道,而且经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挖掘出新闻背后的特定联系和提供丰富的新闻参考资料。(3)互动性。在新闻报道中,网友更希望参与其中,或留言或分享,甚至自我创造内容(如针对主题新闻事件发表正式评论)。缺乏互动性就意味着单向传播,此时网络新闻专题好比一潭死水,毫无生气。(4)技术性。设计、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是一个技术活,编辑要具备一定的网页制作能力,否则只能纸上谈兵。制作人员对于网络技术的熟悉程度越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表现形式就越丰富,也才真正谈得上有能力提高用户体验。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媒介环境分析

媒介环境是一个大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如今,我们已经进入web3.0时代,它是以服务为内容的第三代互联网系统。所有的用户都拥有自己的网上数据库,并可在各种客户端同步更新。[2]2010年 HTML5标准正式推出,它将Web应用带入一个成熟的平台。在HTML5平台上,视频、音频、图像、动画都将被标准化。所有的技术语言都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呈现,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更为简单、丰富,flash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移动客户端的突飞猛进发展更是颠覆了媒介环境的影响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玩手机,玩平板电脑,早已是公共场合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互联网报告)

此外,报纸、广播、电视、户外等媒介载体同样属于媒介环境的研究范畴。简而言之,网络新闻专题并不是隔绝在互联网这一“孤岛”上,相反,它置身于庞大的媒介环境中,与众多媒介载体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例如,可将网络新闻专题制作成二维码标识,刊登在报纸相关新闻报道区域,用户根据需要使用移动客户端扫描链接到该网络新闻专题页面。

由此可见,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学研究应置身于媒介融合语境中,通过探讨多媒体传播策略,选择最佳传播方案,以实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二、多媒体传播策略在网络新闻专题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多媒体传播策略

多媒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一大特色。它综合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富媒体和技术模块等一系列媒介表现形式,将信息尽可能完整地展现在用户面前。在笔者看来,网络的多媒体传播更倾向于归属网络技术范畴。若讨论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还应考虑PC客户端和其他媒介的组合,以及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据此,笔者认为,多媒体传播策略是指基于媒介技术,合理配置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富媒体等多种媒介形式,运用媒介组合策略,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传播方案。[4]

(二)网络新闻专题的多媒体传播策略

1.灵活运用网络技术

编辑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是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的前提。目前HTML5标准尚未普及开来,大多数网页语言规范遵循XHTML1.0或者HTML4.0。而制作网络新闻专题通常有三种代码编写方式:一种是传统的Table,另一种是Div+Css,还有一种就是两者混搭。在此基础上,为了再现新闻事实,使得新闻事件报道更具现场感,更有深度,一个网络新闻专题还需js、falsh等动态编程语言的配合,同时要注重UI(User Interface)设计,即通常所说的用户界面设计,这是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所必需的技术手段运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站新闻专题注重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其中不乏堪称优秀的典范。例如,人民网“十多版本、全媒体报道专题”、胶东在线“接力寻美 温暖中国”、荆楚网“沌阳高架桥爆破”,等等。

从技术层面分析,人民网十专题(图1)亮点在于导航栏的设计。它采用js技术,当用户点击导航栏目条时,页面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版块,并产生过渡性的滑动效果。而每一版块又正好是电脑一屏的高度,使得网友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此专题(图2)的技术亮点在于使用Flas形式还原了新闻事件现场,并且增强了互动性。网友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件结果。这种参与式的动画演示无疑给人带来震撼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荆楚网在报道“沌阳高架桥爆破”的新闻专题(图3)中应用了EG365用户提供的富媒体技术,通过明了的动画展示,让网友清晰地了解沌阳高架桥爆破的实际状况,增强了新闻事件报道的现场感。

新浪湖北则在“沌阳高架桥爆破”新闻报道(图4)后第一时间制作出反映爆破全程的Gif动画,赢得了好评。虽然仅是图片的拼合,却让静态的图片报道“动”了起来,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这充分体现出网络技术在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中的灵活性。

因此,我们在策划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要充分考虑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此外,还要敢于尝试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编程技术。总之,灵活运用网络技术是网络新闻专题采取多媒体策略的基础。

2.优化媒介组合

网络新闻专题的媒介组合形态通常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移动终端互动;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组合;二是线上线下互动。其中移动终端互动主要是指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开设“短信电话互动”版块或标示“二维码”;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组合更多体现在网络媒介和诸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的组合传播;线上线下互动则以人的活动为媒介,实现社会化传播效果 。

荆楚网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在《湖北手机报》、《楚天都市手机报》、《湖北惠农手机报》常规版均开通两会专栏(图5),开展互动报道。会前,还以“把湖北声音带到北京去”为主题,通过手机报、社区、微博消息,征集网民意见、建议,经过审核到专题中,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采写成新闻报道。此外,向到京参会的湖北代表委员赠送《湖北手机报》,真正实现移动终端互动,线上线下互动。

黄政在《热点事件传播的媒介组合》一文中,以“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事件”为例(图6),研究了网络新闻事件的媒介组合策略。他得出结论:受众在两类媒体平台上跨越,获得信息后,又回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民意表达。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时,传统媒体和网络传播者可能达到等量级的传播效果。这对网络新闻专题同样有指导作用。

荆楚网“华农十年接力支教专题”(图7)不仅是报网互动的一个典范,也是线上线下互动的一个典范。《湖北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荆楚网迅速把握新闻脉络,制作出网络新闻专题,与报纸遥相呼应,相互推荐。而且,荆楚网对从贵州深山支教归来的学子和记者进行了访谈,同时派出记者到华中农业大学进行实地采访,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引导舆论发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综上所述,优化媒介组合,对于传播效果而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网络新闻专题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它既要优化配置内部各个要素,实现整体功能之和大于各要素之和,也要与系统外媒介组合运用,达到整合传播的效果。

三、网络新闻专题多媒体传播策略的效果测定

传播效果的测定可从三个层面入手:认知、态度和行为。而对于网络传播而言,点击率和浏览量也是测定传播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PV值(页面浏览量)的多少,直接表现出人们对于某个新闻事件关注度的高低。笔者认为,对于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测定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第一, 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

由于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是量化数据,因此可以使用流量监测软件获取传播效果的直接证据。若要针对网络新闻专题中的特定区块进行流量统计,则需要在指定位置设置代码控制,以取得特殊数据。例如,要测定网络新闻专题中滚动大图的传播效果,则需在相应源代码中加特定代码进行监测。在不考虑作弊的情况下,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越高,表明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越好。

第二, 访问者的互动反馈

监测网友的互动反馈,需要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加入“互动版块”(如微博互动、评论跟帖、投票等)。访问者的互动反馈是其对于特定网络新闻事件态度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传播效果好坏非常关键的主观性评价。

第三, 媒介组合效果

媒介组合效果的测定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层次。横向比较不同媒介的传播态度,纵向比较同一媒介新闻报道的持续性。需要指出的是,在比较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媒介传播效果的相互抵消或相互增强,从而测定出媒介组合效果。

黄政在《热点事件传播的媒介组合》一文中将热点事件看做一个“舞台剧”,各个媒介则看做是剧情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持续观察不同媒介对“普华永道美女硕士过劳死事件”的新闻报道,黄政详细表述了此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并指出:新旧媒体之间存在互动,新媒体上人人都是记者,消息的来源更广泛;传统媒体捕捉到消息来源后,利用自身优势将信息内容丰富化、深入化;利用媒介传播特点,做大规模的非定向传播,起到“放大器”的作用。[5]

第四, 舆论反响

抢抓热点新闻,并制作成专题,有时会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响。如荆楚网专题“武汉富婆甘当环卫工为儿女树榜样”和“襄阳90后大学生休学侍母”,这两个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反响。人们开始关注道德领域的种种问题,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报道(图8)(图9)。

舆论的反响是衡量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子。它的影响范围更广,甚至可上升到全社会讨论的高度。在强烈的舆论场中,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效果显而易见。

经过网络新闻专题传播效果的测定,应制作出传播效果测定表,综合量化数据、互动反馈信息和舆情监测,撰写测评报告。必要时还需要修正传播方案,寻求更佳的传播效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注释:

[1]田正铁:《论现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中国报业》2012年第6期

[2]陶春明、黄照翠:《Web3.0及其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展望》,《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篇(10)

作为面向全校各专业的通识类公共选修课程,广州大学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除具有授课面大、学时少、授课学生专业背景复杂的自身特点外,也有一般大学环境素质类教育课程特征和所面临的困难。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建设,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并于2006年成为广州市首批精品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程的同时,课程组依托广东省“151工程”的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教学研究。在充分分析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和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资源环境的大学环境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大学环境素质教育的特征与教育目标

大学环境素质教育作为普及性和长期性结合的高层次环境教育,除了具有环境教育目标特征外,还强调环境教育内容的时效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构建大学环境素质类课程时,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应要同时考虑大学环境素质教育的特征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层次。对于大学环境素质教育课程而言,其教育教学目标的重点应为“环境意识”(关注、知识和态度)、“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知识、技能、评价和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知识、态度、技能、评价和参与)三个方面。其中“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是操作性较强的环境教育目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包括了学生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积极保护环境的能力”及“有效参与处理环境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在诸多“解决环境问题能力”要求中,“积极保护环境”和“有效参与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是最高层次,是个体拥有环境意识的表现,也是在运用环境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环境教育的最高境界、最终目的,需要通过巨大努力方可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包含理论基础(指导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学目标(构成教学模式的核心)、操作程序、师生角色、实现模式所需要的条件要求(手段、方法、策略)和评价6个基本要素。而衡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好坏,还要考虑其中网络资源的利用、自主协作的方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等。

目前常见的网络教学模式有如下5种:(1)讲授式:是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多以课堂实录的方式来实施,学生通过在线点播系统或适时下载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与传统课堂讲授的最大区别是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与信息反馈。(2)个别化教学:一般通过编制的基于网络的cAI课件来实施。特点是借助网络资源与交互提供的支持,以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3)协作学习式: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式有竞赛方式、协同方式和互教互学3种方式。(4)发现式: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5)讨论式:特点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用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网络上进行的讨论式教学,常以BBS、聊天室或E-mail作为特定问题讨论和解答的平台。

三、网络环境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解决课程教学困境与教育目标之间矛盾,进一步优化大学环境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而只有在充分了解和尊重环境素质教育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征与规律,才可能得到科学合理的模式。

1 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时,除了要充分考虑构建教学模式的6个基本要素外,还必须遵循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4个原则,既教师主导、技术服务于教学、有效交互和支持、服务、监控4大原则。

2 基于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首先对大学环境素质教育的3个不同目标层次所涉及的教育内涵进行分析,而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分解重组工作。在确保“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内容体系科学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和适时动态补充。最后,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在选择对应模式时,除注意相关的原则和要求外,还结合“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不同环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合和改进,力求能在不改变课程设置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满足教学目标的高层次要求。

针对“环境意识”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的两目标层次所需的知识基础,主要采取“课内讲授+网络教学资源+现代技术手段”的模式,辅以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并在内容上适时反映学科动态发展的应用。而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中涉及环境行为培养的目标,则采取“课外网络专题拓展学习+课外实践”的教学方式来实施,其中围绕专题学习的协作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为主要模式。

此外,在实施策略和教学设计上,重点关注:(1)如何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的同时,注重课程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多元化、动态性和灵活性。(2)强调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必须与课程内容和授课对象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合理,成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3 基于网络环境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实践案例

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中“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专题为例。以往的传统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理论”部分的讲解,但学生在“技能”、“参与”、“评价”等行为能力培养上是难以在课堂讲授中达到良好效果。因此,依托网络环境下构建的教学模式,我们对原有的内容作了重新组合、策略选择与教学设计(见表1)。

我们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学科背景,而后对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涉及“课外网络专题拓展学习+课外实践”的内容进行合理筛选。在“可持续发展”的拓展专题学习,考虑到学生艺术设计专业背景和知识基础,设计了专题调查和网络讨论2个环节。通过给定的调查任务,促使学生利用课内教授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围绕“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评价和总结的探究学习过程,从中也进行了“知识”、“技能”、“评价”、“参与”等目标的实践训练。而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专题讨论环节,不仅强化了大学环境素质教育中关于“内容的时效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同时又一次检验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参与”等的效果。

通过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网络应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及“理论学习与专题研究拓展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高层次教育目标无法达到”的难题,同时也强化了大学环境素质教育中对教育内容的时效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上一篇: 高中化学结构 下一篇: 企业经济责任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