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0 14:59: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商业文化的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商业橱窗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
商业橱窗展示设计(英文直译为Commercialwindowdisplaydesign)的概念是以橱窗空间作为前提条件,采用艺术设计手段,通过视觉传达的途径,借助外界技术传播信息,对观众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创造性活动。商业橱窗展示设计的起源很古老,从1900年橱窗设计仅作为一种销售技术出现到上个世纪40年代人型模特的广泛应用,再到60年代向视觉营销方向转变,橱窗展示设计无疑是商业经济时代进步的一种标志。90年代后,在欧美等国家,品牌旗舰店、概念店开始出现并流行起来。品牌旗舰店是为了适应品牌现阶段推广的整体策略而设计的规范店形象,设计师和经营者通过运用大量的橱窗设计方案和视觉设计方法来营造这些店铺的氛围,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向消费者进行传导。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橱窗展示已经成为推动商业发展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用商业橱窗体现企业文化这一观念才深入人心。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首次出现了展示设计这一概念,商业橱窗展示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商品信息和企业文化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为消费者留下更加深刻的视觉形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与问题,尚待解决。
2企业文化在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企业文化与橱窗展示设计在理念上、形象上、概念上是要保持一致的,企业品牌的传播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橱窗静态的展示,动态多元化的展示更能推动商品的影响力,直击消费者心理,更强有力的刺激消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更多亮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橱窗的展示设计也要紧跟企业,展示商品的同时要能与消费者产生互动体验。现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直接体验带来的感受,互动体验已逐渐成为商品橱窗展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苹果手机专卖店在商业活动中应该是最早进入体验式展示的商家。其专卖店里所有的苹果手机、ipad、电脑等产品都摆放在展示的柜台上,顾客可以亲手触摸操作这些产品,直观的感受产品效果。街头的流行元素永远是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透过商业橱窗充分的展示企业的独出心裁。商业橱窗展示设计充分利用了模特、道具、企业广告、灯光以及商品等要素,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和排版,通过不同的视角凸显企业文化的价值,从而进行企业品牌风格,这种无声的推销模式比任何媒体宣传更加能够吸引消费者。例如:某企业的文化主题就是复古,因此在进行商业橱窗展示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融合更多的复古元素,以暗色系、碎花等复古元素为主,衣服设计简单、大气,同时橱窗中的音效和灯光也要与服装相符合,同时还可以增加提包、围巾、帽子等组合进行,根据不同是陈列方式,带给消费者不同的视觉体验。
3将企业文化应用于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的有效策略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各种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禁要发问,如何才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等方式迅速崛起,这些都导致消费者购物心理和消费的行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已经从原来的单纯一味追求和满足生理生活需要,逐渐转变为满足其精神需要和情感需求,这种新的需求变化,就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从而促进企业商品的销售,将企业文化应用于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的具体方法如下:
3.1主题化场景设计体现企业文化
主题是体现企业文化的一种最为常见和普遍的表现手法,融合企业文化的主题,并且借助于灯光、背景、音效等手段,不仅能够烘托出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同时还能体现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企业文化可以通过陈列方法体现在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这样不仅能够让消费者明确商品信息,同时还能够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商品所处的位置和条件进行不同的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例如:在女鞋的销售中,可以将其镶嵌在一个大的环境之中,并且让其成为整个商品的主角,通过不同种的摆放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戏剧性的舞台感觉。
3.2搭配化陈列设计体现企业文化
通常而言,企业文化应用于商业橱窗展示设计中不会以一种商品来展示,通常需要不同的搭配组合,改变陈列方式,增强艺术感。例如:女性服饰商品展示,都会增加女鞋、提包、首饰等进行搭配,集中展示,只要符合时尚潮流趋势、体现企业文化即可。与此同时搭配化陈列设计还融合了和谐的概念,和谐始终是每个企业文化的指导思想,只有准确定位市场需求,才能体现企业文化。例如:如果一个模特上身穿了正装带了领带,下装肯定要与之相匹配,不能穿运动和休闲风格的衣服和鞋子,这样是不和谐的,只有合理的搭配化陈列设计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以“文化地产”之名,开发商进行拿地,把文化产业作为其拿地的新模式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也是当前开发企业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相对比较低价的土地资源的好概念。文化地产一般都是以项目策划为导向,将某种文化主线导入房地产的“整体规划、建筑造型、园林绿化、园林景观、宣传推广和社区文化活动”之中,由此将项目建设成为各种模式的城市生活体。目前比较常见的文化地产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旅游地产:也称休闲地产或度假地产,是指以游客(即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人)作为最终消费者,为游客提供各种观光、餐饮、体验、居住度假、游憩购物、康体娱乐、商务办公等休闲功能的建筑物及关联空间。旅游地产一般都分布于风景区周围,尤其以海景概念最为普遍。
教育地产:即在地产项目中引入学校(教育),以提升项目附加值的一种开发模式。教育地产与名校的合作办学一般有民办公助、公办民助两种,基本模式是开发商出地、出资金,在校舍、设备等硬件上投资,并负责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学校出师资,负责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此种办校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开发商与学校达成最优资源组合。尤其将教育作为产业看待的开发商,将会把办校放在与地产开发同等重要的位置,比如北京周边的各种大学城。
体育地产:体育地产就是将体育产业和房地产业有机的嫁接,以体育作为主体概念的房产开发模式,并且将体育纳入房产开发的总规划。比如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等。
养老地产:养老地产是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群体而进行建筑设计、设施配套和服务跟进的房地产项目。养老地产的特色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餐饮、娱乐、休闲、社交、康复、医疗、介护、照料等一条龙服务,而不是仅仅提供老年人居住的“地产”。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养老项目是北京太阳城。
文化地产:这里指狭义的文化地产,狭义的文化地产概念比较模糊和庞杂。有人把文化地产混同于创意地产,创意地产顾名思义就是产生智慧、创造奇迹、引领未来的智慧地产。其概念可理解为创意产业地产,核心是一种以创新为概念的地产运作模式,比如北京的798、上海M50等,早前都是由一些艺术家聚集区发展而来;有人把商业地产中的文化街区或文化综合体也称为文化地产,比如以旅游观光为主的南锣鼓巷文化一条街和以院线、休闲、娱乐为主的万达广场等等;还有人把一些将文化符号(博物馆等)或名人效应与地产嫁接的艺术地产也称为文化地产,比如北京的苹果社区等。
比较有争议的是商业地产。商业地产:顾名思义,作为商业用途的地产。以区别于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住宅房地产、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工业地产、以农业生产功能为主的农业地产等,商业地产广义上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从经营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以办公为主要用途的地产,也属商业地产范畴。国外用的比较多的词汇是零售地产的概念,泛指用于零售业的地产形式,是狭义的商业地产。从商业活动也属于人类生活方式的角度,商业地产如果也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以某种文化主线为先导的情况下,也可称作商业文化地产。
与商业地产类似的模式是产业地产,也叫园区地产。产业地产是围绕着某种特定的产业主题,构建的产业价值链一体化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以独栋写字楼、高层办公楼、标准化厂房、中试研发楼为开发对象,整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帮助政府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发展力的新型产业形式。因为其多以产业园区的形式出现,也叫园区地产。其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因为与文化沾边,有人也把它归为文化地产。
文化地产的流程
如何打造文化地产?文化地产的打造,不是“炒”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做文化地产,文化就应该是项目的主线。项目定位、规划、营销、建筑风格等都应该围绕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而不是简单地为项目戴上文化、教育、地铁的“营销帽子”,一旦确定好,以文化打造项目,项目的所有元素就需要围绕文化展开,这样的项目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文化地产。
如今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产品良莠不齐。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而滋生了一些文化怪现状,这些文化产品变得功利化,其教育、娱乐、审美和整合的整体功能被弱化。引导大众文化走出粗俗化的文化怪圈,治理文化“病症”,从而引起文化、艺术界,尤其是文化艺术交易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这成为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提出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纵观学术界,对于艺术品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中国文化品商业价值的评价体系,就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品市场的急需之举。本课题对此展开研究对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方法—云模型
云模型是用来描述非确定性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所谓的云由许多云滴来具体实现定性值的定量描述,整体的形状描述了定性概念的重要特征,云滴形成过程显示不确定性的定性概念和量化值之间的映射。模型中的横坐标值代表与定性概念相对应的量化值,纵坐标值代表的定性概念的定量值的隶属度。云模型的数值特征有期望值Ex、熵En和超熵He。期望值Ex是定性概念预期值的最佳代表,它通常是x值对应的云,反映了对应的定性概念的中心值,是云滴所在数域的重心位置。熵En是用来反映定性概念的变量,其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可以接受的、在域上的定性概念的元素的数目,也反映出了定性值的模糊程度和概率。超熵He表示不确定性测量的熵,而这是熵的熵。超级熵的大小间接反映了云计算的厚度。超熵越大,变量隶属度的随机性越大,云的离散度也越大。
云模型和模糊评价方法相似,既包含有因素集U={x1, x2……, xn},评判集V={v1, v2……, vn},单因素评判等要素;主要的是要通过云模型,反映综合评判的过程。还要利用正向的云发生器和逆向的云发生器,以及数字特征(EX,EN,HE),来实现定性与定量之间的相互映射关系、转化。这整个综合评判方法,较模糊评价方法来说,更具有说服力,更贴近人们的思想。 逆向云模型算法:
(1)
其中mean(xi),stdev(xi)分别为求均值和标准差的函数。
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一)建立评价指标的原则
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评价指标是一次综合的、全面的评价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评价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实现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也为鼓励和促进出精品、出力作。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的建立,应以按照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以人为核心。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宣传正能量作为文化产品评价的最高标准。还要突出社会生活质量的时代性;将和谐社会、信息化、时代化等纳入到指标体系设计范围,系统地给出艺术产品的指标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文化市场的现状,以文化产品价值评价主体的需求分析为依据,提取出几个关键评价指标。依据反映艺术品的特点,增删一些相应效益指标,进而建立的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指标模型。
(二)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体系
由于影响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因素众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本文根据指标选择原则,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首先把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为目标层;而准则层分为: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载体价值和资源价值等四部分。
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是指产品本身的社会影响;使得使用者在思想、艺术、和知识等精神上获得的价值。文化价值就是指产品本身的艺术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的价值。文化载体价值就是指文化产品所依附的、所承载的具体实物的价值,例如:电视、网络媒体、书本等。而文化资源是通过产品的制造者们的劳动体现出的产品的价值,如:时间、资源等。在各准则层中,有按其特性和特征,建立指标层。依据上述原则,及专家评议、市场调查等综合考虑,建立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综合考虑专家意见、经验知识,评价标准设定为:因素集U={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分别对应于评价专家的经验知识,用模糊的语言值表达。这5个定性概念在评判集V={v1, v2……, v5},vi=C(EXi,ENi,HEi)采用一维正态云方法:v1=C(95, 5/3,
0.05),v2=C(85,5/3,0.05),v3=C(75,5/3,
0.05),v4=C(65,5/3,0.05),v5=C(55,5/3,0.05)来表示。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文化产品实例,应用云模型来进行评价。
(一)确定评价因素权重
对某文化产品利用Delphi法,由专家打分评议,综合和整理。建立评价因素权重如表2所示。
(二)评价指标的定性定量转换及综合评判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云发生器将把指标层的定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再由逆向云发生器生成数值特征(这里通常采用均值法算法),并由正向云发生器产生评价指标的云图(见图1)。如此反复进行多次计算,直到得到满意的云图像和取值。由此获取评价结果,及每项评价指标的量化值如表3所示。
最后本文由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得出结果,表明为该产品的商业价值属于较好等级,该产品的商业价值还需进一步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性、资源丰富、人才素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提高文化产品价值的策略
综合我们的调查及以上分析,应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 :
(一)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社会价值
文化建设要人本化,不能经济化。文化产品是一种社会产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文化产品的根本性价值包括: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等。它对个人、团体,甚至整个社会,存在着经济意义和作用。
(二)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
提高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因为它是产品的商业价值的核心部分。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文化产品的质量会降低,而文化产品的低俗、粗疏、平庸甚至更低。虽然文化产品应该具有交换价值,没有经济价值的不能称其为“文化”;但不负载文化蕴涵的产品,就不是真正的文化产品。文化价值中应包括:积累创造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历史文化等独特功能。正是这个文化价值,才使得文化产品的价值能长久的保存、使用、升值。
(三)努力提高文化载体价值
努力提高文化载体价值,虽然它在文化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但它是实现产品价值的重要工具,是文化价值所依附的价值,缺少了它,文化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以文化载体的多样化、繁荣化为必要内容和基本前提。文化产品的载体要能反映:客观性、承载性、传递性、异化性等基本特征。对公益性文化产业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扶持,实行相关文化的补偿机制。将公益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别对待。公共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尤其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保护,民族文化继承等,不能把一切都推向市场。
(四)增加文化产品的补充价值
增加文化产品的补充价值,并将文化产品中潜在价值给它显性化。利用现代知识和技术,可以提高文化产品的知识内含。其中的隐性知识也会使得产品的价值增加。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文化产品的艺术性,不问市场,不问观众,势必使艺术不为观众接受。这样它将失去了展现其思想、艺术内涵、审美魅力的可能性,成为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孤家寡人”。
(五) 努力提高文化创造者的文化素质
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与增值来自创造主体,他们是文化价值的源泉,正是他们的劳动和创造,来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提倡文化创造者的科学的价值理想,以科学的价值追求为实践指向。创作者所创作的产品,要着眼于产品的社会利益、长远利益与共同规范。
(六) 提高广大文化产品受众者的素质
文化产品的价值是通过受众的感受来体现的,更依赖于受众者的认知与再创造。我们要以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来实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对文化产品的价值。对产品的评估也不能简单地以消费量为质量标准。一方面要提高广大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倡道德教育,宣传正能量,发扬、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新型农民的鉴赏能力,激发农民的自豪感;帮助、扶植农民文化。
结论
一个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的评价,从表面上来看是模糊的,但本质上这个价值是也可以量化、计算的。由于研究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确定模糊集的隶属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利用云模型、特尔斐法等工具,将云理论应用于文化产品商业价值的评价中。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随机的,云模型方法充分考虑了这种情况,因而其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一个文化产品价值评价的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各评价因素权重分布是合理的,评价结果可靠。说明基于云模型的文化产品商业价值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石元,姜昕,丁家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云模型评价方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雍龙泉.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2)
一、“户外杂志”定义
“户外杂志”就是指通过对城乡街道、社区等各种永久或非永久性的闲置墙体进行设计、包装,使其成为一种类似于书面杂志功能的媒介,定期或不定期地去传递和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与精神、文化商业信息并形成景观效果,从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提升居民文化素养。
二、“户外杂志”基本内容
“户外杂志”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户外杂志”所要传递和宣传给大众的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和文化的。必须是符合社会整体主流意识的,也就是说要符合和满足党和政府的基本宣传需求。这是“户外杂志”与传统的户外广告的本质区别。“户外杂志”一再强调的是文明传播,和谐传播,文化景观传播,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户外广告,“户外杂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融合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和大众喜闻乐见传播形式为一体。它将必定成为城市户外广告的“转型升级版”。
第二,“户外杂志”所要传递和宣传给大众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整个社会和我们国家的优秀悠久文化进行的。当然不同的地方自然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比如杭州,“户外杂志”主要所宣传的便是整个有关生活品质基本常识的介绍,因杭州所倡导的就是“品质生活”的概念,通过这些宣传,使其成为城市居民的知识宝典。
第三,“户外杂志”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户外媒介形式。它的使命主要有以下三点:1挖掘传统文化优秀遗产,这是户外媒介本身的文化要求和责任;2.再现本地区本土文化个性,这是户外媒介的地方性和区域性所决定的,也是区别于其他媒介的特点之一;3.传播现代文化时代节奏,我们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户外,而是一个兼具“杂志”概念的新型户外传播文化媒体,而杂志所拥有的特点,与时俱进的风貌、鲜活的内容以及灵活、明快、美观的表现形式,“户外杂志”都将也必须拥有。
第四,“户外杂志”是一个以景观文化的品质的户外媒介形式来进行文化和商业。既然定义为“杂志”,它所拥有的就不仅仅是文化意义层面的宣传,当然也包括各种商业形式的宣传。而这种“文化+商业”的宣传和运作模式,正是“户外杂志”所独创的。文化给人以熏陶,商业则给人以信息,文化熏陶和商业信息是现代社会所最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也是现代人所最最需要和最最渴求的两样的东西。“户外杂志”囊括这两种形式,两样东西,一个都跑不掉,一个都不能少。需要指出的是,“户外杂志”的内容是公益文化版面远远大于商业。
最后,“户外杂志”对于推动社会“文化物流”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因其本身就被定义为“纯文化物”,发展好“户外杂志”这个纯文化物,必将带动整个社会对“文化”这个概念和其内涵的重新认知和重新定义,进而提高全体居民的文化认知水平和文化内涵,拉动文化物塑造和文化物消费,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物流”。
三、“户外杂志”运营形式
“户外杂志”的运营形式总体概况起来只有十二个字,那就是:“规模化”、“精致化”、“形象化”、“连续化”,下面进行一一论述:
规模化是指“户外杂志”的整体运营形式。就是要统筹规划,统一布局,“户外杂志”的目标是把全省乃至全国的城乡闲置墙面整合起来,进行大手笔的操作。目前已经拥有省内多个城市的墙体资源,且正在持续拓展中。
精致化是指“户外杂志”的整体内容设计。就是要力求达到完美,达到精致,做成城市的景观文化,使其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种文化娱乐享受,让群众喜欢看,乐意看,日日去关注“户外杂志”,时时去关注“户外杂志”。
形象化是指“户外杂志”的整体感知情况。通俗来讲,就是让“户外杂志”活起来,让“户外杂志”动起来,让“户外杂志”亮起来。当然,要做成功这点需要很多努力,但是不管怎样,有了这个方向的指引,“户外杂志”才会更好的往前发展。
连续化是指“户外杂志”的整体宣传推广。因为“户外杂志”要做的是一种“杂志”,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户外或者平面媒介,因此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给出一些新鲜内容新颖栏目。但这个“推陈出新”又决不能胡乱盲目的去做,而是要有一定的形式性、连贯性,充分顾及广大群众的心理感受,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真正做到城市品质“户外杂志”。
四、“户外杂志”商业运作形式及其他
在商业运作上,“户外杂志”所采取的是跨界联合方式,这是一个多赢的、别样“红”的运作模式,能够互相擦出特别绚丽的资彩。比如在与杭州剧院所进行的跨界联合合作方式中,通过“户外杂志”这个媒介形式,不但对其“牡丹文化艺术节”进行的各种剧目进行广泛的溢价宣传,还为那些剧目冠名的企业进行了免费的二次宣传。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跨界联合运作,能够重新塑造和再认可多种文化物,促进了全社会的文化物消费及“文化物流”。
“户外杂志”采取与受众互动的形式,集合民间智慧,这样既能使其更好的发展,又能引起老百姓充分关注,同时又给了大众一种全新的文化舞台。
五、结语
在当今社会,在崇尚健康与活力的今天,“户外杂志”的使命在于服务整个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品质生活。因此,只有在弄清楚“当今”这个前提和“户外杂志”的本质与运作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办好一本“户外杂志”,完成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使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025-01
一、 现代插画的时代属性
现代插画的时代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商业性和艺术性。(一)商业性。现代插画的主要任务是为商业宣传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商品。插画的商业属性使其具有很强的诉求性,将信息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诉说完整,引起受众的关注,使他们在审美中信服传达的内容,完成商业宣传的使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塑造品牌形象;2、激发消费者的兴趣;3、增强品牌宣传的说服力;4、从视觉上增强品牌的感染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二)艺术性。现代插画的存在具有独立的艺术性。在设计过程中不拘一格的形式语言,广泛的取材,创作观念与时俱进,新概念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其审美特征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多元性、创造性和时代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作背景来自大众的生活,题材细腻且真实;2、流行文化幻化为视觉符号,表达当下的文化观念;3、在创作取材中,对通俗文化更热衷;4、表现形式和手法有一定的包容性和突破性。
从现代插画的功能性、艺术性及传播媒介这些方面来看,它与传统的插图有很大差别。传统插图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作为文字的辅助工具,补充说明文字内容,具有文字的从属性。2、对受众的选择具有相对的普遍性。3、属于边缘化的艺术,是主流文化的附属物。现代插画的特点:1、摆脱了文字的从属地位。2、具有独立的表现性,使受众获取感性认识的满足。3、表达创作者的主观认识和审美观念。4、对受众有相对明确的选择。5、在艺术的主流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波普艺术的时代背景
波普艺术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在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50年中期兴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音译 (POP),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之间,是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在他们举行的独立者社团的讨论会上产生,有批评家L.埃洛韦定名的新概念。
波普艺术的出现是年轻一代追求新的文化认同和消费观念的结果,根源是美国的流行文化,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常以好莱坞明星、摇滚乐、日常生活用品为描绘对象。在当时标新立异、新奇刺激,有观念突破的事物,会很快被模仿,并迅速体现在艺术的创作当中,形成了新的风格形式与创作观念。许多插画家从波普艺术作品中提炼图案来作为自己作品的素材。例如这个时期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约翰斯创作的“靶心”和“国旗”形象,就经常重复的出现于不同的商业插画作品中,成为波普风格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被誉为“波普艺术之父”的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他将波普艺术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的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可消费的、大量生产的、年轻人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的和冒险性的、有魅力的和大企业式的。
三、现代插画中“波普”的表现
波普艺术的观念打破或冲淡了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即尽可能地介入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去成为这个艺术运动的宗旨。波普艺术的这种观念和手法对于当时的现代商业插画的艺术创作来说是革命性的。
首先,表现在题材与元素上。插画设计师们对题材的选择包括当代流行的商业性符号和文化性符号,巧妙利用这些符号的视觉形象,有效表达流行文化中的传播热点。
商业地产的发展处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十几年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商业项目,有很多经验和一些教训,更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最早做封闭式的大商场,有的开发商像卖住宅一样把它拆零卖掉,拆零以后造成了项目的多业权状态,后期经营问题非常大。
后来就开始做开放式的商业步行街。近几年城市综合体开始热起来,我认为它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很多企业都在研究和探索的。今天在商业房地产开发这个产业中,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凡是做得很好的公司,往往是它的商业模式非常突出。比如说万达就已经找到了感觉,拿到了商业地产开发的金钥匙。另外华侨城最早做旅游,现在跟地产整合起来,也是很有特色的模式。但客观地说,商业地产开发企业中模式突出的并不多。
一线城市的特点是人口集中度非常高,城市化速度很快,所以商业地产价值的增值就体现得非常充分。像我们在北京的写字楼,前几年卖每平方米一万多元,现在则涨到每平方米四五万元,价格上涨远远超过成都等二三线城市。
在二三线城市情况则不一样,需要考虑如何整合资源,才能适应政府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目标。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华侨城也好、万达也好,包括一些会展地产都是这样的概念。实际上单纯做会展是绝对不赚钱的。但是由于地方政府非常需要这种业态,开发商来做这个会展,那么政府会给他们匹配好的资源。所以在二三线城市做商业地产,风险相对较大,资金回收非常慢。
(1)RBD
RBD(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即城市游憩商业区。我国著名学者保继刚教授给RBD的定义是: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RBD的功能
一方面满足了旅游者的基本需要(住宿、交通、餐饮等),同时还为旅游者提供购物、观赏、娱乐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服务于当地居民,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比较集中的用于休闲、娱乐、品尝美食、购物等活动的空间。
(3)RBD的构成要素
首先要有步行街或者街区;其次是要有娱乐场所,既要有传统的,也要有现代的,并且这些娱乐设施能够尽可能满足各类人群;第三就是需要各种小商业,代表一定时代潮流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等等;第四就是要有小饮食,规模不一定大,但是要有特色,种类要齐全,这样才能使整个RBD生动活跃起来。一般可以分为: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步行街、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新城文化旅游。
(4)RBD与CBD区别
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即城市中央商务区又称商务中心区。公司总部、银行和金融服务以及专业化生产服务业,成为当今中央商务区的三大职能机构。CBD景观必须优先满足“商务”的需求,有其特殊的服务对象——企业和企业员工。企业是它的服务对象,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景观的一种根本特征。建设商务街区,也是在为工作的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不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在工作环境中感到舒适,是景观设计体现人情味和文化氛围的重要目标,所以,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的存在,是其区别其他景观设计的最大特征。
(5)RBD景观特点
RBD景观更偏向“商业性”,独特的城市气质融入到商业街的叫卖、购买商品等商业活动中,地方性的人文传统通过商业旅游传播,体现所谓的城市形象、特色建筑商铺以及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商业街不仅服务于外地的旅游者,也是本地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空间,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物质生存环境,能唤起人们情感上美的感受,从而获得生理和精神双重满足。开敞广场,公共街道等公共空间,是其主要的空间特征。
二 设计原则
优秀的城市游憩商业区设计,使景观场所中的主体(人)、客体(景观环艺设计要素)与周围环境三者关系有机协调。
(1)功能性原则
首先应把握其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原则。不同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可以让人获得不同精神层面美的享受:三五结伴赴度假休闲、亲朋欢聚无拘无束、爱侣相拥喃喃私语、闲来无事看别人热闹、节日万人聚会庆祝、步行街一角逗留观光、城市里寻访先贤古迹… …而即便同样的使用功能又因其地域、文化、气候、使用对象等的差异,有了不同。设计时,应该准确把握用地的功能性,了解其使用对象对该场所的具体使用方式,对该场所使用时的基本氛围基调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对用地比例依据不同性质的需要作出合理的布局分配,从宏观上保证其景观场所功能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其指定行为的顺利发生、实现,满足人们的各种特定需求。
(2)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就是要充分体现所在城市的地方特色、人文习惯等区域特征,强调其城市的地方独特性。商业区景观视觉形象分为硬性视觉形象和软性视觉形象。硬性视觉形象是景观的静态视觉,软性视觉形象则是动态形象,如服务态度、服务语言、管理效率。在硬性视觉形象设计中,要用最鲜明、美观生动的标识及图案概括出城市游憩商业区的人文习惯、地方特色,作为其招徕宣传的视觉识别符号,其内容主要包括一个经典的游憩商业区名称、鲜明醒目的标徽、代表性的主题色调与标准字体、象征性的人物、旅游纪念品、户外广告、区域内企业视觉形象、交通工具。从心理学的认知过程来看,这些比城市游憩商业区景观本身更容易也更快速的被人们所感知从而形成基本形象。
(3)宜人性原则
宜人性是所有的要素都要适宜人在景观场所中完成预想的一系列生活和体验并获得身心的愉悦,更加关注景观场所中的主题感受。宜人性的实现,要求设计师具备对于人性敏锐的洞察力,对于人们日常生活长期细心观察和积累,对于人体工程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材料学、色彩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众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了解,确保设计成果真正贴合人的需求。
(4)整体性原则
在城市游憩商业区看见的或者从其中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应该毫无例外的与一种整体的设计控制计划相协调,这意味着景观形象要与周围的高楼、公共空间、树木等所有的符号都有一种可以相呼应的交流方式。这需要通过系统的分析、处理,整体地把握人、环境、景观形象的关系,使景观中的各要素整合在某种统一的设计思想下,达到景观的整体和谐。这种统一的设计思想,就是游憩商业区的主题。那么,如何确定一个主题?在商业区规划时,就要策划的很明确。①要善于挖掘地区性文化科技内涵:在商业区策划中,把商业区经营提升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贴近商业的文化内涵。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各种科技概念来策划项目的也为数不少,使商业区呈现更加个性化的特色。在因特网、智能化、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较之以往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挖掘。要善于挖掘商业区项目的文化科技内涵,使民族文化精髓和科技文化理念融为一体,比翼双飞。②要十分注重建筑设计的理念创新:建筑设计理念的策划创新,不仅仅是商业区塑造区域个性特征、营造独特商业氛围的有利手段,同时也具有繁荣建筑创作、促进建筑文化、改善城市景观的良好社会效益。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产品定型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建筑造型、建筑风格、建筑规划、平面布局以及立面效果等很多方面影响项目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把握好,在施工建设的时候要修改是相当困难的,即使不计较金钱,那也很费时费力。因此,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好建筑设计理念和策划创新问题,使产品跟上时代的要求。③要把握好主题概念的整合和推广:有了独特、富于个性的策划主题后,怎么把它整合推广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主题概念就像一条主线,把项目分区分期推出的产品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主题概念就是一个中心,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围绕这一中心完成;主题概念还是一种说法,整个项目的构成、功能、风格、形象等均通过它得到合理的深入人心的阐述。因此,整合和推广好策划主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5)强化视觉印象原则——突出重点视觉功能空间
人们在游憩商业区内从事“吃、行、游、购、娱”等活动时,对不同区域的视觉形象会留下不同的印象。部分区域的视觉景观成为视觉印象的核心区,其他的地方属于视觉印象的边缘区。根据城市游憩商业区各功能区对旅游(游憩)者形成视觉形象的方式和作用差异,需要注意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地标区、典型镜头区的塑造。这些主要意象点应有入口、出口的景观设计,标准化的牌示系统设计, 使众多分散的视觉符号形成统一、鲜明的形象特征,以加深游人对该商业区的视觉印象。
坐落于鱼尾狮公园中的原鱼尾狮雕像高8.6米,重70吨。他面对海滨的美景背靠新加坡中央商务区的摩天大楼为背景,也是典型镜头区。入口景观应该具有点题的作用,使主题能先入为主。对于出口,应该结合旅游纪念品的售卖给游客以回想,并再次对整个游憩商业区做全面的介绍(可以通过指示、音响、解说等方式),但注意不应该与入口处雷同,并且应该简明扼要。
(6)整体意境的创造原则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特构,无论是对于诗词、绘画、音乐还是对于园林的创作来说,都能赋予灵魂,灌注生气。商业区意境的创造必须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采用多种方法来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得感受;二是实景与虚景相结合,实景是指山水花木建筑物等物质形态,虚景是指声、影、光、香等要素,这种虚实结合,在视觉上主要体现在光线、植物、材质的设计上。
阳光的动感带来的变化是景观的一大因素。四季不同的变化,朝霞和夕阳的光线照射方向和产生的影子,特点各异。铺装材料的纹理和质地可作为影子显现,柔和的光线透过树木,洒落在地表。因此有必要观察在哪个时间段能照射进来哪种光,检查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考虑到光线,巧妙地利用光线会使商业街区景观平添多种味道。灯光的巧妙设计会令一个场所在夜晚与白天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会幻化咸另一个美丽、奇幻的艺术品。夜景成为城市游憩商业区最典型的景观标志。总之,游憩商业区景观设计要以鲜明、生动、突出的形象为主要特征,通过时间、空间、尺度、比例、大小、色彩、质感、形态等艺术语言,以某一主题为线索展开。它需要进行周密的市场分析,选取适当的主题,通过游客的观赏参与进行感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
参考文献
[1] 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2.
[2] 马欣 基于市民需求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
Abstract: The green ecological landscape system of commercial area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entity, the unif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is not only the basis of City Regional Ecological Network Circle City good growth is inevitable, and the unity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reflect re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i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siness district;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商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于绿色生态环境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区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相互矛盾也愈加突出。总体环境的迅速变化,导致这一时期的城市景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矛盾与复杂。原始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自然融释, 即使在城市产生、兴起的农耕社会时期,人类对自然的选择、借用仍能使城市景观很好的融入自然。工业革命之后,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物的因素成为社会主导,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开始割裂,在城市系统内部, 甚至开始在总体景观上呈现与自然的不和谐特征,进入20世纪之后,城市病、环境污染、景观特色消失等问题更是接踵而来。商业区的发展伴随了后现代社会的来临, 其形成及本质, 注定了该区域内经济、文化空间发展与绿色环境生态之间须臾不可分离的联系。所以, 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为基点和突破口, 寻求一条使人口、经济、社会及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在历史与现实中应该具有典范的意义。
商业区规划建设, 基础于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它广义指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 狭义指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物质空间。商业区的绿色生态环境, 包含了整个区域的内外物质空间、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生态, 并共同物化为景观总体, 而且是在漫长的演化中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 逐步由乡村向城市积聚形成的, 实际是自然与人工相叠合的一个生态系统。它的演进, 是在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中, 由历史的合力相互作用形成, 其主体是人。因此,商业区景观表现为社会景观与物质景观的总和,其载体是物质景观, 两者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总体景观。所以, 它不仅仅指商业区的有形表现,还涵盖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是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有机统一。
商业区的生态景观由自然、社会、人工复合形成, 融会了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在外在表现上, 它占据了一定的环境空间, 拥有特定的生态要素, 综合形成了内在结构复杂、联系密切的整体, 从空间上构成了特定的区域生态景观模式。
当代中国的行政区划与条块分割, 使同处一个商业区的各城市间缺乏必要沟通, 地区资源缺乏系统高效的整合利用, 甚至还存在诸如环境污染跨境转移等问题, 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浪费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削弱。所以, 依托商业区域发展, 促进完善城市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应该能够成为一种必要且有效的手段。要妥善解决现存诸多问题, 必须充分利用、整合商业区域各生态环境要素, 达到可持续与构筑完整绿色生态系统的目标, 亟需以上述关系研究为基础, 而进行的商业区域生态景观系统的整合研究。面对错综的问题, 更加需要科学的方法, 传统单方面的策略, 如后于用地定性的景观规划设计, 修饰性的一层皮式景观设计, 以及纯视觉美学角度的景观设计等, 在当前都显示出相对整体的局限, 这暗示了观念更新的必要。
二、融合重视人文生态的商业城市区域景观
在景观的涵义中,景是自然及人工景观在客观世界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形象信息,观则指这种信息通过感觉传到大脑皮层, 从而产生的一种实在的感受或联想、情感。景观包括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两个方面, 是主客观的统一。景观由景观要素组成, 两者关系相对而言。相对大的生存空间环境, 把多个城市组成的区域整体看作一个景观, 其中不同类别的城市即为景观要素, 如把城市作为独立景观, 又可把其中各功能区块视为景观要素。
就本质而言, 景观设计必须建立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 以及奠定在人性的基础上, 才能研究解决人类真正的需求。其实, 设计实际地面向人的全部生活,从根本意义上说, 就是向人类真正的需要和价值的回归。从长远来看, 商业区发展的基点必须占据人文的高度, 重视城市连绵区域的文化建构, 因为文化不仅是城市精神的强力支撑, 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表现, 就景观本体而言, 景观中也必然包含着人的, 也即文化的因素。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 真正合理的、科学的景观设计, 应该是人性化的设计, 同时还应该是人文化的设计。所谓人性化, 就是注重人的本性, 回归人的本体; 所谓人文化, 就是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传统。由此来看, 真正合乎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生态景观设计, 至少还要考虑到, 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否过大的搅乱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商业景观的审美效益与生态效益是否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生态景观设计首要解决的, 就是重新估价和定义人类中心主义, 把人类的伦理学, 尤其居于其核心地位的人文价值理念, 适度地推广和应用到非人类生命中去, 为非人类生物乃至环境建立一种跨类的生命观和伦理价值观。所以, 在商业景观生态整合设计研究中,以地域文化为基点的商业区人文生态研究, 应该是整个理论建构的基础。
针对商业区的长远发展, 该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以至管理, 都必须有文化的观念, 因为区域总体文化景观是该区域历史发展积累、积淀、更新的表现, 是人类聚居活动不断适应、改造自然的反映, 商业区的发展规划就理应有一个更加宏观、整体的视角。就单一城市而言, 城市文化特色反映了该区域社会行为、观念模式的特点, 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活动的文化概念, 表征了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同一商业区中的各城市由于地缘关系, 具备了相同或相近的地域特性及经济发展模式, 并实际形成了互补整合的关系, 它综合反映了该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商业区整体的性质、规模, 必然影响到其中各城市的文化形态, 科学精神的拓展与人文底蕴的酝酿, 都会给它嵌入新的时代的烙印, 并进一步促成新的文化特征, 这些综合形成新的商业区域文化生态, 在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生长并与其融合之后, 商业区整体生态景观也得以构筑形成。
在大的区域环境尺度上, 将商业区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考虑, 其内部不同规模、性质的组成部分, 都各自形成了不同的生态要素。引入生态学概念, 则可以表述为本底(基质)、廊道和斑块。这三个借用的概念中, 本底指范围广、连接度高, 且在景观功能上表征主要特征的要素, 它对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 起到重要作用; 廊道是与本底有明显差别的带状景观, 具有分隔与联接不同景观区域的双重功能, 并拥有发散、渗透功能; 斑块作为相对概念, 是与周边地区风貌有所不同的小块非线性生态景观, 它对城市区域微气候调节, 及局部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有助于建立景观的视觉秩序。
商业区域中的非物质人文景观, 是以前述物质景观的三个生态要素为载体, 通过人类活动形成并寄托在物质景观中的文化痕迹, 实际是一种高层设计理念, 是使商业区域景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灵魂。所以,商业区区域景观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在保持商业生态平衡的前提下, 通过对自然、人工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建设, 赋予商业区以明晰、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种特色应是该区域所独有, 而非与其他商业区所共享的。
商业区文化包括物化在自然, 或通过建筑物、构筑物等城市建设活动所表现出来, 并熔化形成的凝固的文化, 以及在城市生活中, 在教育、精神面貌、社会风尚等各个层面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内涵。商业文化是不同地域在不同历史条件下, 经过多年传统积淀逐步形成的, 其中融入了数千年人类文化传承的基因, 不具备仿效性, 因此, 每个商业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景观生态,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商业区的文化特色就是该区域的景观特色。
三、整合生态文化观念的商业区域景观设计
商业区发展的基础问题, 就是该区域生态景观系统的建构。在这个系统中, 物质景观和文化景观都不可或缺。作为自然环境、人文文化两因素在人工整合之后的具体再现, 商业区域生态景观模式在空间上构成了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 把商业区作为完整生态系统来考虑, 其内部不同规模、性质的组成部分就相应形成了诸生态景观要素。以下从宏观、微观上分层
次研究区域景观构成。
作为面的景观要素(基质、本底), 商业区景观区域从字面理解大到地域综合体, 即人类文化圈和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形成的多层次生态系统,小到城市的开放空间、功能区块等。商业区景观区域实质指构成该区域主要景观风貌的各面状大型板块, 它范围广、连接度高, 在景观功能上表征主要特征, 对区域生态系统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它的破坏或突变会引起系统的巨大失衡, 引起景观的不和谐或混乱。
四、结束语
在当代中国, 商业区景观生态的整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促使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及绿色生态系统建构的突破点, 它关系到商业区的本质内涵及未来成长。商业区在我国是新生事物, 从它发展的开始, 就厘清涵义, 借鉴先进经验, 促使其顺利成长并发挥应有作用, 是历史的机遇与责任, 而这些并不是单单依靠经济分析、战略空间布局规划就能解决的,有些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较好、期望值较高的区域, 在发展中并未如愿以偿, 而有些基础条件一般的区域却出人意料, 这说明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因素,与该区域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这也彰显了商业生态景观设计中整合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居民闲暇时间增加以及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城市建设更需考虑游憩功能的发挥。而旅游的城市化倾向,也使城市越来越成为旅游吸引的中心,尤其是大城市的一些商业区成为本城居民和外来游客光顾的“聚焦点”,发展非常迅速,继而成长为游憩商业区。目前我国发展较为成型的游憩商业区有:广州天河城、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惠州市步行街、南京夫子庙地段、上海城隍庙地段、深圳华侨城、珠海九洲城等等,其中珠海九洲城地段是目前我国发展相对最为完善的城市游憩商业区。
游憩商业区的定义
顾名思义,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RBD)指的是具有游览和商业双重功能的区域。RBD最初由Stansfield和Rickert (1970)提出,他们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提出了游憩商业区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为了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随后, TBD(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和CTD(Central Tourist District)两个概念又相继被人提出。TBD被用来解释城市中为旅游者服务的功能应如何布局与分布,而CTD的提出则是因为看到了城市中此区内集中了城市大部分旅游者的活动。而根据Stephen(1990)在《游憩与闲暇研究的概念词典》,游憩商业区(RBD)被定义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随着城市游憩内容的不断丰富,这一定义已不能完全表达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内容,现在比较受认同的游憩商业区(RBD)概念为:城市中以游憩和商业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兴起原因
城市商业游憩区的形成是以城市原有的商业区为基础的,一般认为是商业区内涵丰富、空间拓展、功能提升、结构稳定的高级发展阶段。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与发展的动力,除了要有游憩市场的供求之外,还要有良好发展环境和积极的培育、引导。如今,许多大城市都在进行传统商业区的改造,笔者认为,改造应遵循城市商业游憩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其动力,引导商业区更新换代,在空间结构和功能上完善,才能将商业区建成可居、可游、可购、可乐的游憩商业区,增加城市吸引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游憩商业区之所以能在城市中开始显现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原因有以下几点:
跟旅游业和商业的联动发展有关
商业跟旅游业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消费活动,现代旅游是以“游”为中心,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相互协调补充的商业消费过程。其次,旅游的发展和繁荣能为商业带来人流,而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带动当地人文景观的开发和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故旅游业和商业具有相互推动作用。第三,现代城市商业具有的餐饮、休闲、观光、文化等功能,使商业具备了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城市商业可成为一种新的游览资源。就象到了北京必须逛逛王府井,到了重庆要走走解放碑一样,一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该城市的一个旅游中心。但需注意的是虽很多城市的中心商务区(CBD)和RBD可能是重叠或者是相邻的,但并不意味着CBD和RBD就是同义词。这一点在下面介绍RBD的各种空间形式后就可以了解到,CBD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RBD的位置却有可能位于城郊。
跟城市商业区自身的发展趋势有关
我们可以把游憩商业区看成是城市商业区发展的高级形式。游憩商业区的形成也正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商业环境,对于城市、社会和人们生活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经商购物之所,其存在的意义已由“商”的单方面含义扩展到了具有多种功能并存的生活空间。现在许多城市都热衷修建步行街,就是因为认识到当商业空间具备了舒适步行的环境之后,才能使人在商业街内更加自由自在浏览,增加在商业区内停留的时间,增加购物机会。国外会把步行商业街称为“mall”,用过去“林荫道”那种布满绿地,具有休息设施和景观小品的游览散步的步行空间来命名,便是在强调商业环境中步行舒适空间的重要性。人们对商业环境功能的深入认识都导致着商业区向游憩商业区发展。
跟城市居民日益上升的游憩需求有关
1993年,CIAM通过的“雅典”明确提出游憩为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在我国,人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城市游憩功能的作用,现在我国的法定假日已有114天,意味着人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已从过去的温饱型消费向生活型消费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对发展人的个性、创造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居民休闲偏爱在自家及城市近距离的休闲活动较为集中的城市区域进行。原来的城市公园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游憩需求,而广场、步行街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成为城市原有公园系统极为重要的补充,市民游憩活动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促进了人们把游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解。这些城市空间本来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的,却因具有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功能,所以也被旅游者经常使用。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空间表现形式
由于城市游憩行为的内涵极其丰富,因此导致了城市RBD的空间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常见的形式有:
点状
空间形式呈现点状的游憩商业区主要是指游憩中心。这里的游憩中心泛指各类主题较为单一的游憩地,规模可大可小。游憩中心可以是商业性质的,也可以是公益性质的。在点状的游憩空间中,大型游憩购物中心为这种空间形式的典型,如美国明尼苏达洲的“美利坚商场”内含800家商店,18家电影园,此外还有夜总会、健身中心、高等级的宾馆和70英尺高的人造山体,总面积达到950万平方英尺。可见,这种大型的游憩购物场所实际与游憩商业区具有同样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可以将其归纳到城市RBD范畴之内。在我国,广州天河城地段可以看成是大型游憩购物中心的代表。
条带状
空间呈现条带状的游憩商业区主要有两种:一是步行街。近年来,步行街在我国不少大城市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其也因为独具一格的形态、功能而吸引着众多的消费者,而一些设计巧妙的步行街,其功能往往超出了购物的功能,成为休闲游憩的好去处,也就使得本来只是一条简单的商业步行街有了游憩商业区的功能。二是景观道路。一些城市的景观道路会因其较好的景观引来较多的游客,同时也招致大批商家的入住。比如重庆南滨路,便是重庆目前比较有名的景观大道,是一条集观光、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滨江大道,位于南岸区北端与渝中半岛相望的长江沿岸,是重庆目前有名的“餐饮一条街”,许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喜欢到这里一边品尝重庆风味菜,一边观赏重庆沿江城市风貌。
面状
空间形式呈现面状的游憩商业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游憩型古镇。游憩型城镇是指以游憩功能作为该城镇的主要功能,以游憩产业作为该城镇的主要产业。游憩型城镇一般是那些可以依托其浓厚历史积淀、展现古镇风貌的历史型城镇,也可以是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而形成的观光、度假、健身基地;还可以是依托大型人工建造的吸引物而形成的娱乐性城镇。第二种是相邻的点状、条带状的游憩商业区在空间增长达到某一临界值时,会在整个区域中中迅速形成大的空间集团,达到完全连绵的状态,即点、线的扩散最终形成区域。城市商业游憩区内有很多面状布局形式如众多游憩设施布局的公园绿地、商场和购物中心密集的购物区等,它们可以成为区域的增长极向其区域之外扩散。这种游憩商业区可以看成是比较成熟的游憩商业区。
发展城市游憩商业区需注意的事项
游憩商业区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本地居民,二是外地游客。对于本地居民而言,选择自己所居住城市的游憩商业区不外出于四点原因: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各样的游憩设施、各式风味小吃和娱乐场所。对于外地游客来讲,他们愿意去的游憩商业区最好能够反应当地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采,并能让他们购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各类商品。所以游憩商业区的首要功能应该还是落在商业上,这里的商业文化、商业氛围、商业建筑景观、城市风貌、各种商业、休闲、娱乐设施等足以吸引居民和旅游者前来购物、娱乐、观光和休闲。但它的功能又不能完全局限在商业上,游憩功能也必须得到重视,因此也应该配合一些游憩服务设施。可见发展城市游憩商业区时应注意的就是要使该区商业和游憩功能并重。
提升游憩商业区内的商业文化品味
打造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商业功能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没有文化底蕴会使游憩商业区缺乏内涵,从而缺乏生命力。纵观世界上发展成熟的游憩商业区,无不是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商品齐全、购物方便、服务周到的地方,都有着良好的商业文化环境。因此提升游憩商业区的商业文化品味,就是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仅在硬环境建设上包括街容街貌、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方面应满足成为游憩商业中心的条件,同时还应在软环境建设上要有较高的品位,即要有优良的商业营销文化、高尚的商业道德、一流的商业服务及精品式的商品文化,才能使游憩商业区对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北京的王府井就以它的高品位环境、优质服务、名优商品齐全及历史品牌效应而成为较成熟的游憩商业区。
注重游憩氛围的环境设计
既然是游憩商业区,则游憩功能就必须在该区得到良好的体现。目前我国许多商业区的游憩功能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使得众多的商业步行街还处于商业区和游憩商业区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全发展成为游憩商业区。而要培育一个成熟的游憩商业区,在环境设计上必须注重游憩氛围的营造。
注重游憩氛围的环境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通过研究城市的地域文化、历史沿革,挖掘出文化内涵,将其溶入游憩商业区的街景设计之中。
其次,在游憩商业区的环境设计中还应注重绿化形式的选择。绿化不仅会给居民及游客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其他感官也会得到享受,如植物中散发出来的清香和花香沁人心脾,一些树木分泌的物质会使人精神放松等。
最后,还应注意街具的配置情况。游憩商业区的街道具有汇集和疏散商业建筑内的人流,并为这些人流提供适当的休息和娱乐空间,创造出既安全、舒适又方便的购物环境的功能。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91-02
1 引 言
艺术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征,另外,商业的发展,同样也有自身的特色所在。合理地将艺术与商业进行结合,将是全面促进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对策方案。艺术创意,指的是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之时,运用自身的主观意图以及主观想法,针对艺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动机以及象征性意义等进行独特的定义。另外,艺术创意也是一个艺术创作人员自身创作价值的完美体现。艺术创意在艺术领域当中是通过独特的艺术思维来进行文化生产的一种具体方式,同样的,也是当前时代大众文化消费的一个必然产物,对于人们发展以及生存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和意义。艺术创意与艺术创新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艺术创意主要指的是表达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而艺术创新则主要是针对艺术领域当中的不断开拓进取。当前时代艺术创意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深入的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具体方案进行研究,对于很好的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稳步前景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2 艺术创意产业概念以及背景分析
针对艺术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以及产业的背景进行探析,将是全面的探讨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关键性环节。首先,创意经济的相关概念是由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史学家熊彼特的在1912年提出来的。在当时,熊彼特就曾经指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并不是劳动力以及资本,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点,就在于现代化信息以及知识的不断产生、使用以及传播。根据其观点,创意产业应该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艺术性的、文化性的以及具有一定娱乐价值的服务项目。一些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产品,诸如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电视电影以及录音制品等,都是创意产业当中的重要产品。同时,如果深入的进行研究和分析,则会进一步发现创意产业的相关服务项目可以说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巨大部分比重,存在于现代化生活大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在创意产业当中,发展的关键点就在于创新以及与现代化商业发展的良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
艺术创意产业,是对文化创意产业之中的艺术性创意进行研究的一项内容。其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就在于艺术领域当中的相关理论和发展经验归纳与总结。以此为基础和依据,不断地发现和寻找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式,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总体而言,艺术创意产业与现代化文化相互结合,是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并且对今后的社会实践以及科学创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概念提出,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一些视觉文化以及媒介的革命,已经是在很深的层次之上对人们的生活形成了影响,并且在无形的对人们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带来巨大变革。现代化的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运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传媒,而是运用网络、电视以及新媒体带来快速的、信息化的生活享受。现代化平台具有几个显著特征,即图像化、音像化、信息化以及视觉冲击力强。在未来的经济竞争当中,其本质就是综合文化竞争力以及艺术的竞争,所以对于艺术创意产业而言还需要很好的对当前时代的需求以及消费的需要、文化建设的需要等进行分析,根据时代的背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方案。
艺术创意产业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与艺术相关的、与文化相关的产品以及服务项目,包括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歌剧、戏剧、歌舞和电影、游戏以及绘画雕刻等,都是艺术创意产业当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创意产业主要是以大众文化的审美形态为发展的基础,旨在为满足大众文化的需求、服务大众的娱乐要求,并且在艺术创意产业当中,其文化的特征与一般类型的艺术文化有着本质性区别,其更多的是强调社会文化以及艺术等,与娱乐的结合。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与大众审美色彩有着紧密的结合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在大量的社会活动当中都有大众审美文化的色彩在其中。对于艺术创意产业而言,还需要将具有审美艺术形态的文化特征与现代化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得并不具有艺术特征的文化可以蕴涵更加深刻的、更加饱满的审美内涵,进而被大众所喜爱以及接受。
3 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文化艺术产业的相关概念以及时代背景进行探析和研究,可以对现代化文化艺术产业的相关内容与关键点有着全面的掌握。下文将针对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和方向进行概述式的分析,旨在更进一步的推动艺术创意产业的前景,为现代化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艺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同样商业也有自身的发展特征。适当保持两者之间发展的张力,达到一种内部逻辑的和谐,将是全面的解决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的关键点,并且也是促进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存在有两面性的特征,要求艺术创意产业在发展的历程当中适当的保持与商业之间的张力,也正是促进当前阶段艺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环节。
主要的来讲,艺术创作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和规律:首先,艺术的创作是艺术品与艺术创意之间的完美结合,并且也是意象的完美统一。而在艺术创作当中,还需要以非理性的思维作为主导思想,注重想象以及创作灵感在整个创意过程当中的应用。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也需要具有自身鲜明的情感以及个性,生活体验,也是艺术创作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总体而言,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自身个性以及生活相互结合的一个作用过程,只有很好地符合和遵循艺术创作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不朽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和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对于商业而言,也需要很好的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资本扩张是不断地促进商业进步与繁荣发展的关键点。但是,在艺术创意产业当中,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过分的商业化发展,则会导致一种不均衡的发展局面,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也有着较大的不良影响。当艺术的发展逐步的往商业化以及世俗化等方向发展之时,一些过度的商业运作以及商业性的工作,则会进一步的打破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打破其内在的发展特征和原则。艺术创意的产业化运作以及经营,会使得商业过分的追求经济利润,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本质特点,并且使得资本逻辑在艺术创作之中没有节制的扩散,最终对整个艺术创作形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资本的逻辑思维控制了艺术的创作逻辑,并且也遮蔽了艺术的根本内涵以及精神思想,掩盖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进而使得艺术创作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显得毫无活力可言。
一是资本的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之上破坏了人们的艺术思维和创造性的思想,而资本的逻辑思维,则进一步的取代了艺术方面所独有的形象思维。艺术形象思维,总体而言是将艺术创作的意境与形的完美结合,而不是与资本的结合,这一点非常关键。只有很好地把控了艺术创作的根本性原则,才能够在当前时展的背景之下很好的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艺术制作之上不断地出现杰作。当艺术的创作过度的与资本以及经济利润相互结合之时,则会导致艺术由原本的高尚、优雅而变得低俗,失去了艺术本应该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并且失去了自身的崇高性,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所以,针对艺术的资本化经营,则会进一步导致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平面化、普通话、浅薄化以及庸俗化,失去了自身的高雅特征。另外,艺术商品会逐渐地变成普通商品,以往旺盛的活力以及价值将会不复存在,而逐渐地变成了一种低俗的、沉沦的商品。
二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和其创作的思维,应该更多的是依靠创作者本身的直觉和思想灵感等,同时结合创作者自身的顿悟以及想象等重要思维形式。一个完美的、杰出的艺术创作应该是从非理性的思维角度出发,从中捕捉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捕捉到各个细小的信息,进而将信息进行编码以及重组,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但是,从商业运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艺术创作,则会过分的追求利润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一种利益的角度出发对艺术创作的资本进行盘算和比较。这其中有着重要的差别。通过直觉和创作灵感进行艺术作品的制作,更多的需要艺术创作者本身的个性以及自由,是一种超越了功利性的思维表现,但是从商业资本的逻辑角度出发进行艺术创作,则完完全全是一种功利性的思维。这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如果两者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则会导致艺术失去了生命力和活力,在商业资本等思维逻辑之前败下阵来。
所以,对于当前阶段的河南省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如果过分的注重商业炒作,过分的进行资本运作,则会进一步的抑制艺术创意的生命力以及艺术家的创造灵感,这一点在本质之上是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的。如果将商业化的成分过分的加入到了艺术创意产业当中,则会导致艺术成为一种完全的交易商品,没有内在价值可言。艺术与资本在内涵之上,其实是水火不容并且势不两立的。过分的艺术冲击不仅会打破商业与艺术之间应当保持的张力,还会使得艺术品失去价值。只有很好地保持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张力,才能够促进艺术创意的不断发展,并且实现艺术的兴旺发达,推动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论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基本内涵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背景进行全面探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地论述了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景以及其与商业存在的内在价值,同时,也详尽的分析了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之间应当保持的一种张力,全面的探析了艺术创意产业与商业运作之间的内在含义以及本质上的区别联系,保证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联系可以建立在一种平衡的基础之上,为了更进一步促进艺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前阶段的艺术创作不断前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并且使得艺术可以在更加具有价值和内涵的层面之上影响人们的生活、熏陶人们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王荣.浅议城市园林设计当中的艺术体现[J].农业科学,2010(9).
[2] 林清文.论城市园林设计当中的现代艺术的展现[J].中国园林,2008(3).
[3] 徐伟.浅析艺术影响之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时代建筑,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