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1 17:21: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流程

篇(1)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is a common problem in our country, its impact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peopl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every country will increase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project investment. This involves the cost management of geologic disaster control engineering. My own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geologic disaster control project cost control box management analysis.

[keyword]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控制,不仅仅可以为工程施工企业节约造价,同时还能够以更加优化的施工组织和技术完成高标准和高质量的质量工程,其对施工企业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汶川地震灾害治理工程为例进行分析。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造价管理认识上的片面性

造价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但目前不少地勘施工企业造价管理所需的大量信息流不能有效流转,导致技术与经济的脱节,整个造价管理缺乏系统观念。如技术人员提出的施工方案虽然能够完成设计要求,但从经济方面考量,却不是最优化的,大大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又如技术人员提出的有些技术方案表面上看局部可能会增加造价,但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看是可以节约造价的,这样的方案往往由于缺乏系统的经济比较而流产。这些都是技术与经济不相结合的结果。

2.项目造价预测上的滞后性

当前,许多地勘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仍是由公司经营部按照政府规定的预算定额跳过项目造价预测,直接计算项目投标价格。对完成投标项目所需造价只是一种平均的、粗略的估计,若项目中标,再由公司造价部重新对这个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详细地测算或直接简单地按照中标价确定一个降低比率,以此作为目标造价。这样做的结果一是造价粗糙;二是造价滞后,不利于执行。

3.考核机制上的不完善性

相当部分地勘施工企业考核机制落后,责权利并不真正对称。由于制度不健全,考核不力,或只奖不罚,或奖罚不到位,给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实施与造价管理脱节,项目部只知道花钱,只知道把项目按时、按质交出来,并不在乎花多大代价。

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造价控制盒管理的对策

1.勘查阶段造价控制优化

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质灾害的成因、特征、稳定状况,并预测其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为治理工程方案选择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勘查不同于岩土工程勘察,常用的勘查手段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地质测绘、钻探、物探、试验等,通过这些手段查明灾害体规模、形态、结构特征,计算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对灾害体发展趋势和危害性进行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灾害体工程治理方案,进行投资估算,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理论依据。勘查阶段主要通过合理地布置勘查手段、勘查工作量,来实现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按现行国土资源部于 2006 年6月5日颁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勘查、设计、施工行业标准,对灾害体测量比例尺精度,勘探线布置(间

距、孔深)等按不同勘查阶段都作了明确规定,如对滑坡复杂场地,可研阶段勘查不少于 1 纵1横剖面,主勘探线间距为40~80m,辅助勘探线间距为40~120m;设计阶段勘探纵向不少于3条剖面,勘探线间距为40~60m。按此设计阶段勘查技术要求,仅钻探工作量对于茂县德胜寨滑坡勘查来讲,共布置钻孔23个,总进尺965m,按计价格[2002]10 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计算,钻探勘查费为119.44 万元。

但通过我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调查、测绘分析, 由按技术要求布置的23个孔减至15个孔,后通过省内专家经验打分评比,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优化,最终确定的钻孔12个,总设计进尺518m,经收费标准计算,钻孔勘探费为68.98 万元,仅此一项比按规范原勘查设计方案费用减少了53%。

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优化

勘查工作后,根据灾害体的特征提出治理工程比选方案即可研方案,根据两方案比选或多方案比选,推荐最佳方案,进行优化后做为初步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再优化,进行分项工程设计、工程布置等,提出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等,完成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一)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明确工程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计创造精神,在可研阶段,提出各种实现治理目的的方案,经过价值分析,从中选取最合理的经济方案。建筑材料费用通常占工程造价的50%-70%,同时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尽量选用质优价廉的材料,,从而提高价值。该阶段控制造价的关键在于勘查报告结论的准确可靠性,如岩土力学参数选取的正确性,所计算稳定性与宏观表象判断是否一致,进而证明计算的下滑力、推力等的准确性。工程结构设计大多沿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弹塑性理论,该过程对造价控制所起作用不大。

另外,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决定工程结构和岩土力学安全系数的取值,因此,设计人员还应对拟建工程规划有所了解,如位于茂县回龙村2组的回龙滑坡在可研方案中,提出抗滑桩和锚索两种不同方案,从技术上都可行。从经济上比较,在取设计工况 1.15 安全系数下,方案一比方案二总投资少92.30 万元,推荐抗滑桩方案。考虑到该滑坡目前只威胁到前缘居民 5 户20 人和进沟 1 条机耕道,专家评审时提出,安全系数可按 1.05 防治,工程治理费用节约42.20 万元。采取同样的抗滑桩方案,在不同安全系数取值情况下,工程治理费用比原来减少了54%。

(二)优化使用功能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对分项工程每项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各项功能之间的比重,在达到防治地质灾害目的的同时,尽量达到美化、工程措施与自然景观和谐的效果,尤其是在风景名胜区。目前在震后灾区重点地质灾害治理设计中,除治理灾害本身外,还应兼顾城区、集中人口区生态环境的美化,提高灾区人民生活质量。

3.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对于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是进行造价测算,以确定投标报价。造价测算是一项具体而系统的工作,要根据施工现场踏勘,结合工程的特点,确定工艺流程、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措施、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措施、进行机具的配置、工种结构和人员的选配;根据招标文件确定材料到场的实际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的远近,计算人员机械调遣和现场管理费用;根据项目工期要求计算工程总体施工费用;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类税金、计算投标费用、预计保修服务费,从而测出工程的直接支出,并以此作为投标的最低底价。

4.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优化

(一)施工组织方案的优化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动态而又复杂的过程,要从根本上解决造价控制的问题,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项目管理组织,其次造价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最后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建筑项目的造价控制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组织措施是解决造价控制问题的关键。

(二)加强质量和工期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所造成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可通过制定详尽的节约增效的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工程造价;对材料操作损耗特别大的工作,由生产班组设专人负责造价监督。实行奖罚措施,调动节约积极性。结合施工方法,进行建筑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机械设备选型设计,确定最优化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严格控制建筑项目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时组织材料、构件的供应,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防止因停工待料造成损失;定期进行造价核算,对施工项目的各项费用实施有效控制,发现偏差则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从而实现造价目标。

5.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

包括工程验收后的结算和工程款的回收工作。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与业主方联系,力争尽快回笼资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在我国比较多,加强对治理工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不仅可以保证治理工程的质量,还对施工企业的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国华; 周华 浅谈政府投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2011-11-26中国会议

[2]朱忠荣; 蔡启龙; 寇国祥 试论监理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的控制作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06-30期刊

篇(2)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的44.8%受到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影响,其中在地质灾害中滑坡占到的比例高达58%。滑坡是在雨水或河流冲刷、人工切坡或地震等因素影响下,构成斜坡的岩土受重力或外力作用,沿着软弱面或带发生整体缓慢向下滑动的现象。为了保障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作上。但是由于滑坡治理工程的投资大、施工危险、技术难度大,治理滑坡时需要不断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在实现滑坡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我国治理滑坡时普遍采用的是抗滑挡土墙,这种治理方法在由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同时治理滑坡的收效很快,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据后期使用统计资料显示,大部分的抗滑挡土墙使用中出现了开裂、变形和破坏,其经济性和合理性受到了质疑,所以该治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八十年代后,多年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出现了抗滑桩这种支挡结构来治理滑坡。抗滑桩是将桩基嵌入破裂体或滑床下,利用桩与岩土的共同作用,把滑坡的推力传递到稳定地层的一种滑坡治理结构。这种方法是利用了桩的抗剪强度阻止滑移,适用非流塑土体且有明显滑动面的滑坡,滑面下位岩层或密室的土层,能提供足够锚固力,它一般布置于浅层或中厚层滑坡的前缘。抗滑桩治理滑坡由于其设桩灵活、施工简便、受力明确、传力可靠、抗滑效果快速明显等特点,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认可,在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中广泛采用。

1 常见的抗滑桩类型

1.1 悬臂式抗滑桩

悬臂式抗滑桩实际上主要是借助桩床床基强大的抗力来抵抗平衡滑坡的推力,此抗滑桩大部分用于浅层的滑坡,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在滑坡中能灵活应用,不管单级或多级布桩都能达到抵抗平衡滑坡的推力。而其缺点是:①当应用悬臂过长的悬臂式抗滑桩时,为了克服桩承受横向荷载的能力低下的困境,必须扩大桩的横断面积,增加配筋量,这样方能抵抗强大的滑坡推力,这便增加了悬臂式抗滑桩在深层土层滑坡中的应用成本,显得不十分经济;②悬臂抗滑桩的受力机制属于被动受力型,施工后桩迫于滑坡的推力而发生位移,如此日积月累桩才能慢慢具有适宜的抗滑能力,这样便会危及滑体上的已经建好的建筑。③在现实工程的悬臂式抗滑桩设计中,往往只是参考已有的勘查资料并选定适宜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而没有也很难用实验或者现场勘测来检测桩的实际抗滑能力,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这样便会影响悬臂式抗滑桩的稳定性。尽管悬臂式抗滑桩存在以上几个不利因素,但仍然不影响它在滑坡治理中应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抗滑桩类型。

1.2 锚拉桩锚拉桩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抗滑桩,二是固定在抗滑桩上的锚杆(由钢筋或钢绞线组成),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抗滑支护结构。锚拉桩根据是否对锚杆(索)施加预应力可分为预应力锚拉桩与非预应力锚拉桩两种。当工程位于滑坡土层较厚或推力较大的不稳定地基上时,显然采用悬臂式抗滑桩的结构成本增加,同时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故锚拉桩是最适宜的支护形式。锚拉桩相比于悬臂式抗滑桩的优势在于锚拉桩的锚杆(索)起到一定的传力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桩身的内力,除此之外,锚拉桩一般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工作,这样便明显节省结构材料,一般情况下比应用悬臂式抗滑桩节省30%-50%的结构成本,降低工程费用,缩短了施工工期。因此如若条件允许,首推选用锚拉桩技术来预防地质灾害滑坡。锚拉桩上的锚杆(索)一般是将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床和桩上,这两点间的弦线即使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也会产生极大的拉力,故在以下几种地基上不适宜应用锚拉桩:①在回填土或欠固结作为滑体土的地基上;②锚杆(索)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不利变化的地区;③高水位变动频繁的地区;④腐蚀氧化性强的地区。与悬臂式抗滑桩不同的是预应力锚拉桩的受力机制属于主动受力型,向锚杆(索)施加预应力后,锚杆(索)产生的反推力传递给滑体,这样可以立即起到止滑作用,使已建的建筑物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2 设置抗滑桩的原则及主要设计参数

2.1 设置抗滑桩的原则

抗滑桩支挡结构设计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抗滑桩的位置。抗滑桩位置设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支挡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消耗材料量、施工技术难易等问题,选择抗滑桩位置设置时,应综合考虑滑坡区域实际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破坏形式等具体实际情况。由于滑坡前缘剪出口部位相对较薄,滑床较缓,抗滑桩应选择在该部位。设置土体滑床的桩位时不应在倾角大于15度的部位,嵌入深度与滑床土体的水平承载力直接相关。如果滑坡的推力相对较大,则沿滑坡方向分级设置抗滑桩。

2.2 抗滑桩的主要设计和参数

一般来说抗滑桩的截面为矩形,但是如果滑坡的主滑方向不清楚时,宜采用抗滑桩为圆形的截面,应注意其排列应垂直于滑坡的主滑方向。

滑体得岩土性质会直接影响滑坡推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到抗滑桩的间距的选择,根据大量工程实践经验,一般选择时取3~5倍的桩宽(径)。在实际工程中,桩间距应尽量大,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在桩的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同时保证桩间不挤出滑体土。

设计抗滑桩截面的高度时,通常不宜大于桩悬臂长度的六分之一,矩形截面桩的截面高度h一般是宽度b的1.5倍左右。主要原因是如果截面的高宽比例太大时,抗扭性能相对较差,并且会增加护臂内力和耗材。

按照温克尔假定的局部变形理论弹性地基梁来计算嵌固段(即抗滑桩嵌入滑床的深度)。如嵌固段为弹性地基梁且带悬臂,计算岩质滑床时可用“k法”,计算土质滑床时用“m法”。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和施工的经济性,通常工程中抗滑桩的嵌固段及悬臂段之和,即总长度不宜大于30m。设计抗滑桩的截面和配筋时,必须参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ll以及相关的国家桩基规范。计算抗滑桩截面的内力时,应参照工程的安全等级和相应结构重要系数来综合考虑,同时还应考虑抗滑桩的特殊构造要求来进行配筋计算。

3 抗滑桩施工方法

一般来说抗滑桩是采用人工挖孔成型,钢筋混凝土来浇筑成桩,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成桩质量,作为重要临时支护措施的护壁是其关键工序。如果桩的尺寸不大,则可由构造确定护壁,一般厚度为150mm,如果桩的尺寸增大,则必须计算确定。如果滑体中有地下水,并且难以排出时应用机械钻孔,钻孔时注意坡体滑动。

抗滑桩的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4 结语

在地质灾害中,滑坡治理工程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危险且艰巨的抗灾工程,而目前来说,抗滑桩设桩灵活,可操作性强,其应用最为广泛, 施工中必须加强技术和质量控制,使施工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建新,武骏娟,王程. 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11(8).

[2]曾勇生.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07(2).

篇(3)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95-02

1 引言

滑坡治理工程对于防范控制滑坡地质灾害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应认真做好其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通常,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治理控制可分为三个阶段:监理进场准备及事前质量控制、事中治理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阶段,下文将分别针对这三个阶段中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难点进行论述。

2 监理进场准备及事前质量控制难点

2.1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理机构

要想有效控制施工监理质量,应首先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监理机构,通常,一个完成的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机构应包含项目总监、总监代表、材料质量和试验监理组、排水工程监理组、支挡工程监理组、锚固与注浆工程监理组、护坡工程监理组和综合监理组,各监理组下应分设专业的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保证监理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应明确各监理的职责,实施有效管理(见图1)。

2.2收集整理准确的监理信息

在进行施工监理前,监理单位应踏勘施工现场,认真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分析和预测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工程施工设计图中的各项施工设计参数,收集并整理准确的监理信息,全面检核施工质量,并设计相应的应对措施。监理进场后,应依据施工工程的具体特点,准确划分分部分项工程,并规范各类施工及监理表格,从而加快施工自检进度,切实保证施工质量。

2.3考察料场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滑坡质量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在工程开工前,监理单位应协助施工单位认真考察料场原材料的质量,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从原材料的源头上严格控制施工监理质量。

2.4复核测量放线的正确性

测量放线对施工建筑的质量也起着关键作用,通常,监理单位会抽查施工现场的测量放线工作,理想状态的抽检合格率应达到100%。因而,应对测量放线进行复核,确保测量放线的正确性。

2.5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审批,具体并细化质量目标,完善质量责任终身制,核实质量保证的硬件和软件质量,并进行审批和落实,督促施工单位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 事中质量控制难点

在制定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程序时,应根据施工工程类型、施工工艺和工序等情况综合考虑加以制定。通常,对于重点工程部位和关键工艺应当实施旁站监理,监理人员对各个工序均进行验收、检查和签证操作。如果是一般施工过程,监理人员可以采取巡视监控的方式,并可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工厂进行随机抽检,如果在局部发现可疑点,可实施局部破坏性检查。

3.1与施工人员融洽相处

监理方应努力营造与施工人员的融洽关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质量不尽如人意,监理方可以督促并协助施工方组织施工人员参观学习已经竣工的施工工地,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扬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如果更换施工工人,很容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因而,监理应该密切关注施工工人的变化情况,并及时组织新工人和新班组的技术培训。施工质量也很容易受到施工点自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因而,监理应努力改善施工环境,并做好施工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加以改正。此外,还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问题,与业主进行协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严厉惩处恶意质量问题。

3.3建立科学的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流程对施工监理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在实施施工监理前,监理方应认真考察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监理具体情况,研究各施工技术规范,制定出符合规范、操作性强、周密科学的监理工作流程,用以指导施工监理工作。在实际的监理操作过程中,应依据具体的施工环境,灵活调整监理程序,例如遇到大暴雨天气或施工地层特别松散、容易出现坍塌现象,应进行基槽开挖报验,这时可将监理程序综合起来,同时进行开挖、验收和砌筑工作,然后补报基槽验收申请程序,从而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性,确保施工质量。

3.4监理人员应具备不畏艰险的职业品格

滑坡治理工程是一项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工程,因而对施工监理人员也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在滑坡治理施工监理过程中,认证抗滑桩滑带、验收成孔、验收钢筋制安、验收地下排水平硐施工各工序等工作均有着较大的人身安全风险,要求监理人员亲临井下、硐中各工序和部位,进行100%量测、记录、拍照等验收工作,如果验收工作不合格,返工需要再次验收,监理人员也必须亲自进行二次验收,因而要求监理人员应具备不畏艰险的职业品格,沉着应对工作中的安全风险。

3.5合理收取监理费用

由于监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监理人员应当收取足够的监理费用。当前,我国很多地质灾害质量工程支付监理工程师的酬劳均较低。如果监理费用不合理,很难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以提高监理人员克服艰险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因而,合理收取监理费用有利于提高监理质量。

4 事后质量控制难点

4.1督促进行竣工质量现场评定及资料整理

施工监理工作完成后,监理方应督促施工方进行单位、单项工程竣工质量验收申请,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验收,客观公正评定工程质量。一般而言,监理往往很难正确认识自己的事中质量控制行为,不能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这也正是工程竣工现场质量评定的难点所在。此外,质量评定的难点还在于监理的耐心和责任心。对于监理方而言,为了更好地控制施工监理质量,监理工程师应客观评定各分部分项工程,严格按照有关质量评定标准逐项、逐页检查施工方的各项自建成果和竣工施工资料,勇于承担责任,发现不合格之处,应及时果断组织返工。

4.2合理处理质量缺陷

监理方应督促施工方建立质量缺陷的现场处理方案,并落实自检和互捡工作。工程竣工后,监理方应及时赶赴施工现场,认真检查竣工砌体是否存在变形或裂缝现象,发现不合格之处,应及时让留守工人返工。通常,施工单位不愿意修补因暴雨等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已完工工程的局部受损,此时,监理应立即上报业主,与业主协商事后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并进行落实,防止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4.3督促进行施工监测及效果监测

通常,在工程竣工与上级部门竣工验收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施工方项目部通常都会撤离施工现场,因而,很容易忽视施工监测。监理方应定时督促施工方进行施工监测,确保施工方按照专业的监测频度和手段进行监测,并及时查验监测月报(旬报)和阶段性监测总结报告,当发现较大的变形量时,应及时上报于业主。此外,还应督促施工根据灾害体和治理工程建筑体的特点,按照合理的监测频度和手段进行效果监测。工程竣工验收后的效果监测对于监测灾害体治理的设计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因而,监理方应确保监测质量的准确性和监测结论的客观性,从而客观评定工程终验质量,保证质量工程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4严格审核试验资料

施工过程中的部分试验资料,如桩芯无损检测、试验室试块等,试验结果一般都在工程竣工后才出来,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方及时上报试验资料,并进行严格审核,如果发现不合格之处,应进行破坏性抽检,并让施工方进行返工,直至合格为止。

4.5汇总复核工程总量

篇(4)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57-01

一、引言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整个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整个防治流程比较复杂,防治技术人员要做好前提的检测和项目评估工作,根据地质防治工程的管理要求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与其他施工项目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风险系数相对较高,在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为了确保建筑企业人生财产安全,技术人员要加大风险管理力度,从细节问题抓起,对不同的风险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探究,才能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灾害防治,将风险问题与政策环境及技术水平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类别

1、政策与环境风险

(1)风险管理的构成因素

政策与环境风险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不同化的风险问题,政策风险管理受国家规章制度的制约,主要是指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案出现更改作废等现象从而产生的一系列风险问题。环境风险管理受地形、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是由不同性质变化带来的风险问题。

(2)风险管理控制

政策风险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控制,在整个控制过程中需要制定缓冲期限。因此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核对信息,加强风险问题的管理与控制。而环境风险问题具有不可预测性,随时可以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加大信息数据的搜集渠道,全面了解完成气象、水文、地质条件的信息因素,并展开探究分析工作,各部分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总而言之,面对政策与环境风险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管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从而将风险问题降到最低。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风险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风险问题的产生于建筑企业单位的管理手段有着直接关系,经调查发现,除了实施单位外,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的管理策略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中受施工条件的影响,导致前期设计的勘察报告与地质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不然会停止生产,严重的情况下整个立项重新开始。技术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技术方面的失误也会延长工期,当管理措施不合理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在选用新型材料时没有进行安全质量性能检测,就投诉使用,导致了不同细节问题的产生。组织管理部门管理不够到位,没有正确引导每一位施工技g人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工期进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管理,以此减少不良问题的出现,如果流水施工组织失误,没有及时调配更新机械设备都会影响施工进度。在整个施工流程操作中,意外事故随时可以产生,比如说地质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会导致企业单位破产,多种因素的出现,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进度风险管理控制

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来说进度风险管理控制问题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大部分工程项目很难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工程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管理流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方案编制,并留有足够的缓冲时间,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在编制进度计划表时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全面,其中主要包括活动时间估算、项目进度规划等内容。活动排序与时间估算对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当出现影响因素时,技术人员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维护,及时与项目相关方取得提前联系。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测分析,如果与实际要求的进度存在一定的偏离,则需要加大管理手段。

3.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财务风险问题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资金短缺、超支等问题,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护处理,就会带来更大的风险问题。从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大部分项目都会导致财务风险问题产生,因此,需要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编制成本报表进行费用估算和控制。其中,资源计划主要是指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进行计划编制利用,而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来项目来说根据自身的特征进行资源的利用和配置。费用估算要对项目中的资金成本紧张规划调整,掌握开支偏离计划的具体原因。

4.技术风险问题的管理控制

技术风险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施工基础上选用新点材料和技术进行管理控制,由于同类工程项目较为稀缺,因此参考经验也比较少,由此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问题。再加上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也会导致大量的风险问题产生,技术风险问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对工程项目的应用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施工管理上要引起高度重视,明确风险管理控制的基本操作流程,做好风险问题分析,在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前提下,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风险问题调控。分析时应注意将不同的影响因素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充分掌握项目风险存在的因素。编制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方案:技术人员在全面掌握项目所存在的技术风险问题后,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的措施,同时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有利于促进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进行方案评估措施管理控制,要听取专家和现场人员的的重要意见,从而确定最佳监控与管理办法,注重项目利益的全面发展,进行方法审批核查,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来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项目施工风险问题管理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从用户的基本需求出发,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水平,为我国“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条件,有利于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确保其真正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 邵生龙.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不足点及改进[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3):53-54.

[2] 王大斌.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质量管理[J]. 中国集体经济,2016,(13):53-55.

篇(5)

(一)安全生产方面。

一是明确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为确保各项工作抓出成效,于3月下旬牵头组织签订了《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书》,责任书安排了安全生产工作内容,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层层签订,明确单位、个人的具体责任及奖惩办法,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不留安全生产管理死角。二是认真传达贯彻落实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全年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每月至少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及时传达贯彻县政府、县安委会和市国土局安全生产有关会议精神,并提出贯彻实施意见;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春节、两会、汛期、安全生产月、大排查大整治等特殊时段下发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做到了安全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三是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市、县关于印发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由局领导带领分管股室(站、办)对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检查矿产资源领域“打非治违”、项目施工现场、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涉安项目用地规划审查、地质勘察、储备土地和征收土地安全监管等。检查未发现较明显安全隐患。四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按照县安委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印发了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的通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主题,通过开展系列宣教活动,落实安全责任、普及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安全应急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深入安全执法专项活动,对全县各场镇、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各非煤矿山和在建工程进行安全督导和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隐患,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予以曝光,并采取限期整治措施。五是深化“打非治违”专项工作,抓好矿山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国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扩大动态巡查范围、加大动态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涉矿非法违法采矿行为。明确各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各辖区的动态巡查,对涉矿区域进行全覆盖排查,县、乡镇两级出动矿山巡查上百人次;执法监察大队和地质矿产股定期不定期开展抽查,并对国土资源所开展的动态巡查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建立巡查台账。通过巡查检查,对天堂湾页岩砖厂未经批准越界开采行为予以曝光,勒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退回本采矿区范围内开采,并魔兽越界开采矿产品的违法所得11400元。

(二)地灾防治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了防灾责任。编制并了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县、乡(镇)、村、社、监测点”五级监测体系,每个隐患点均落实3个科级领导作为防灾责任人。县政府与乡镇签订了防灾责任书,乡镇与村、社、隐患点监测人员签订了防灾责任书。成立了局地质灾害抢险应急分队。二是全面排查地灾隐患。开展了汛前排查和汛中排查,查明了家底。目前,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主要有滑坡、危岩(崩塌)和潜在不稳定斜坡三种类型,按地质灾害的危害对象(险情)和规模划分,中型3处,小型61处。威胁498户、1736人,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8174万元。地震发生后,立即组织防灾责任人、专职监测人员和技术协作单位开展了隐患点检查工作,及时制定了震后地灾隐患排查方案,成立了领导组,现正在全力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地灾隐患排查。三是全力整治地灾隐患。今年,需完成145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现已完成120户;完成3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8个排危除险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比选施工单位。四是全员提升自防自治能力。通过分片区集中宣传培训、电视、院坝会等大力宣传防灾知识,确保隐患告知率、群众知晓率两个100%。五是大力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今年5月31日,在镇堵水坵水库开展了县级综合应急演练,隐患点由乡镇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实现应急演练全覆盖。六是全面预警处置应急。隐患点开展专职监测64处、简易自动化监测6处、专业监测5处,及时气象预警信息,全力做好预警预报,大力开展提前避让,切实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处置能力。今年上半年共协助汛期督导组共完成了10余份应急调查报告,以县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隐患整改通知6份。今年5月27日,镇石坝村8社凉坪崩塌点成功实施提前避险,保障了2户6人的生命安全。七是严格值班值守和灾险情速报制度。全面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制定了《值班须知》、《突发事件速报流程》、《灾险情速报制度》等,同时,进一步补足了应急物资库,完善了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并上墙。同时,局值班室每天对全县所有专职监测点上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等相关责任人在岗履职情况进行抽查,白天抽查20名、晚上抽查10名责任人,一个周完成一轮全面抽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落实责任,督促整改。八是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管理。我局成立了由30名同志组成的抢险应急分队,并在汛期进行了应急分队培训,制定了应急分队工作纪律,严格规范管理。九是全面开展督导。制定了2019年度地质灾害督导方案,牵头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整改,确保工作到位。

(三)矿产资源管理方面

一是完成了镇水村9社砂岩矿出让。二是完成了县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调整方案编制、听证和评审工作。三是完成了矿业权管理日常工作。四是完成了县长江经济带露天废弃矿山修复前期调查和方案编制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防灾力量、应急救援抢险能力较弱。现国土资源所无车辆,防灾工作难度大。

(二)专职监测员选拔、管理难度大,监测效果不明显。

(三)专业人员不够,项目工程监管不足,项目进度慢。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篇(6)

一、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其整个工程流程包括前期勘查、目标监测、项目评估、工程施工以及竣工科研等诸多类型。而项目风险管理一般基于立项开始,从实施至终结的整个过程。但是相对于其他过程来说,项目施工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特殊性,其风险问题较为突出,在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上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为了保证相关工程施工人员与企业的人身财产安全,使工程项目可以发挥出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作用,本文主要基于项目施工中较为容易出现风险问题的政策与环境、进度、财务以及技术等四个层面进行探讨,总的来说,其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1、政策与环境风险

(1)风险构成

政策与环境风险,其属于两个层面被动变化的风险问题。其中对于政策风险来说,其主要是指项目施工时,由于国家性、行业性或项目合同与规范等政策、法规、规划以及标准等出现更改、作废或新办法实施等给项目带来的风险问题。而对于环境风险来说,其主要是指项目实施时,所涉及到的环境(例如,自然性、政治性、法制性以及经济性等层面)变化给工程带来的风险问题。

(2)风险管理控制

政策风险是一种宏观层面的风险问题,其在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制定周期与缓冲期。因此实际施工与立项上,一定要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把握与分析,并对一些既定的风险问题进行控制方案的制定。而环境风险则存在较大的不可预知性,具可以在某一时段突然出现。因此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上,无论是立项与项目评估,还是项目施工,一定要有针对性完成气象、水文、地质、以及地质构造等信息的收集,并参考同一地区其他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经验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工作,进而编制风险管理措施。

总的来说,面对政策与环境风险时,其管理的基本方法就定时更新信息的收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的预测工作,从而可以提前制定应对方案。而在整个项目上,特别要针对自然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立项。

2、进度风险

(1)风险产生与构成

①有关单位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除了实施单位外,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水电部门以及相关部门都有可能大大小小的影响到项目施工进度。

②施工条件的变化:指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前期勘探报告与现场地质和水文条件不相吻合时。往往会导致整个施工方案失去效用,轻则暂时停工,重则导致整个立项重新开始。

③技术失误: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其工艺较为复杂,当技术措施不当时,较为容易引起施工技术事故的出现。另外,在应用新技术与新材料时,由于缺乏施工经验,也较难确保施工质量等,从而影响到施工进度。

④组织管理失误: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属于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对于工期要求较高,因此大部分时间需要交叉施工。而这时,如果流水施工组织失误,对施工人员与机械设备调配不当时都会影响到实际的施工进度。

⑤产生意外事件:在整个施工流程中,意外事故的出现往往带来突发性。例如,地质灾害、安全事故以及企业破产等,这些因素出现时,对工期进度的影响较大。

(2)进度风险管理控制

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度问题在整个项目施工风险上最为常见,对于大部分工程项目来说,按时交付项目较难。因此,在实际工作上,一定要根据自身实力对进度计划进行有效编制,并延出一定的缓冲时间,确保整个工程项目具有充裕的施工时间。而在编制进度计划时,其一般进程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时间估算及制定进度计划等。其中,活动排序与时间估算在整个进度控制上最为重要。而如果出现影响因素时,首先可以适当选择办法对其进行施加影响,在变化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与项目相关方取得提前联系。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定期对进度进行测量,对施工进度与计划的吻合程度进行分析。如果实际进度存在偏离计划问题时,则要实施管理,其管理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

图1、进度控制过程

3、财务风险

(1)产生原因

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项目施工时出现超支或资金短缺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后,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其往往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风险问题。

(2)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从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可以知道,大约60%到85%之间的项目完成其工期、成本以及绩效等目标,从而导致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而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来说,其为最简单的手段就是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其一般包括资源计划、费用估算以及费用控制等。其中,资源计划主要是指对于项目实际存在或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进行计划编制利用。而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来说,其具有临时拥有与使用的特点,因此实现资源的高效与合理利用对财务管理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对于费用估算来说,主要是指对项目施工中所必须具备的资源成本进行估算。而对于项目费用控制来说,其在财务管理上处于核心地位,主要包括对导致费用出现变化的因素,要与各利害关系者进行及时沟通;对实际开支和项目费用基准进行比较,分析开支与计划的吻合度;监督与控制费用的实施效果,掌握开支偏离计划的具体原因。其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

图2、费用控制过程

4、技术风险

(1)风险构成

技术风险,其主要指的是在项目施工工作上,由于实际需要而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等,由于同类工程项目较为奇缺,因此参考经验较少,进而导致不可预计性风险问题的出现。另外,技术应用失误、人为职业素质影响等也会导致风险问题的出现。

(2)技术风险管理控制

对于技术风险问题来说,其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施工上较为少见,但是由于其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上一定要提高重视力度,一般来说其风险管理控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是风险分析:在对风险进行量化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工具与办法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分析时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达到充分掌握项目技术风险的状态。二是编制风险应对方案:在全面掌握项目所存在的技术风险状态后,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的措施,以做到防患于未来,同时对于施工人员的实际工作提供技术要求,并安排质量监督组进行后期监督。三是评估措施的有效性:主要是评估制定的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应有专家和现场人员的意见。四是确定最佳监控与跟踪办法。五是对项目利益相关方进行报批,然后再根据审批方案进行后期的执行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来说,由于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施工上一定要提高重视力度,做好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工作,进而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符合实际需求。为我国“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性支持,确保其真正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整体推进土地、矿产各项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和宏观调控功能,统筹保发展与守红线、稳增长与调结构、优服务与严监管、惠民生与促和谐的关系,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

──耕地得到严格保护。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2.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7.4万亩。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5万亩,通过土地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000亩。

──建设用地得到合理保障。县委、县政府为加快__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确定了我县投资重点是十大基础工程,一百个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我们必须科学统筹,合理布局,有序安排,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土地供应。

──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认真组织实施12处地灾隐患点治理工程和6处地灾隐患点搬迁避让工程。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率达到30%,新建和在建矿山损毁土地全面复垦,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率达到60%。

──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国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完成各类调查与规划数据成果深度开发整合,与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实现“全业务电子化、全流程网上运行”,建成“一张图”和矿产资源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维护民生作出新贡献。优先保障民生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全面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巩固强化整顿规范的成果,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等违法行为,不断提高矿业权人依法开采的意识。继续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不断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利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正在步入跨越发展期,在加快发展,加快转变的过程中,国土资源成为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焦点,管理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保障发展压力大。我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类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用地需求量大,但每年的用地计划指标有限,用地指标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用地形势十分紧张。二是规范国土资源市场的压力大。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双向挤占耕地,后备资源相对匮乏,占补平衡压力极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小、散、乱”现象仍然严重,矿业整顿整合的任务艰巨。三是征地拆迁工作压力大。随着城市的扩张,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政策不完善,群众期望高,实施程序严,导致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四是节约集约的压力大。土地利用粗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偏低,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还不完善,全社会节约集约意识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利益协调的压力大。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依然相当严重,非法以地融资、非法以地招商、非法征地拆迁现象时有发生。用地单位快用地、多用地、低成本用地的冲动强烈。群众维权意识逐步提高,社会舆论空前关注。如何公平、妥善地协调各方利益,难度很大。六是地质灾害防治压力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投入不足,交通不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任务繁重。

三、两年工作打算

(一)切实保障发展合理用地。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实施差别化供用地政策,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力度,尽量将我县战略性重大工程挤进省、市计划。加强计划调控,实行有保有控的供地政策,优先保障重点工程、民生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用地报批力度。按照“集中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今年要重点保障黔张常铁路、张桑高速、老官潭开发、小城镇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布局调整、工业园建设等项目用地需要,今年力争报批新增建设用地1200亩。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力度。积极与发改委、规划等部门沟通衔接,主动参与重点项目的前期论证,建立重点项目联络员制度,开通重点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报批快速通道,加快项目征地拆迁速度。三是抓好项目供地优质服务。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供地进度,及时呈报用地审批发证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要保证优质供地,及时供地。四是加强房地产用地市场调控。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供应计划不少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建立健全房地产开竣工验收、违法信息公开、开发准入、信用评价等监管制度,规范房地产用地市场。

(二)大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是破解用地难的重要手段,按照省市的要求,一是扎实开展对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专项清理活动,对全县近年来的供地项目进行清理,对供而不用、圈而不建,长期闲置的项目要依法处置。二是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进

企业改制用地、废弃工矿用地、低效用地的开发利用,对过去未处置到位的闲置土地要加大处置力度,对供地项目没有达到规定投资强度、容积率的,要按实际核减用地面积;对改变用地审批用途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加强批后监管,防范新的闲置土地产生。三是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严格控制协议出让和划拨用地。加强土地出让合同管理,严格土地融资行为,严格打击房地产囤地、炒地行为。四是科学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和规模,从严控制村民一户多宅用地,从严整治村民建宅擅自拓宽批准面积的违法行为。

(三)扎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坚守耕地红线,认真抓好耕地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目标,争取县委、县政府将耕地保护纳入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切实落实资源保护的共同管理责任。二是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把用地选址关,项目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落实国家产业供地政策,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资新增项目,积极争取省、市用地计划,千方百计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三是加大国土资源的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加大对非法占用耕地的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处一批违法用地行为。四是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快苦竹坪、龙潭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人潮溪省异地占补平衡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强化新增耕地的后续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大产业建设目标和我局建设扶贫任务,积极申报今年的土地整理开发复垦项目,并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选址和论证工作。

(四)大力加强土地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方式,大力推广“限房价,竞地价”、“用地预申请”等方式,增加土地的有效供应。争取全年完成土地出让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力争达到1亿元,为城市建设筹集更多资金。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切实抓好土地储备计划的实施,规范储备土地市场运作,做好老官潭__区、帅乡路高桥地段、定家峪地段的土地收储工作。严厉打击集体土地非法入市,刹住乱买乱卖集体土地歪风,重点查处县城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买卖行为,严格执行《__区县城区建房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城区单位和个人建房管理。

(五)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一是维护良好开发秩序。继续推进矿山超深越界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污染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等违规违法行为,建立矿区范围公告公示、矿山开采活动合同管理、多部门联合执法等长效监管机制,加大矿山整治力度。二是加强矿山日常监督管理。继续做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对矿业权办证开采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为矿业整合提供可靠依据。严格探采矿权登记管理,完善年检年审制度,妥善处理好两权重叠,加强矿山安全生产。三是加强矿产资源规划计划管控。完善矿业权出让机制,从严投放探矿权和采矿权,引导矿产资源适度开采。通过招标拍卖,依法收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等形式,提高探矿和采矿准入门槛,保障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遏制暴利下的违法采矿。四是抓好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做好优势矿产资源的储量动态监管和开发利用调查,整合煤、铁、石材等优势矿产并进行精深加工,实现优势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跨越发展。加大全县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探力度,继续跟踪争取天然气开发项目。全面实施整装勘查项目,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矿产远景调查,全面完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六)着力加强地灾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一是突出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加大资金、装备、人员支持力度,健全各级应急队伍,提升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加强与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巡查、信息速报、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制度,严防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二是注重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治工作的最高价值,继续深入开展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详查,在巩固创建地质灾害易发区群测群防“十有县”的基础上,加大地灾防治“五到位”宣传,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险能力。汛期马上就到了,全局上下务必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部署,做到早筹划,早安排。抓紧完善地灾防治预警方案,确保有防无患。三是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大工程。尽快完成县城宝塔洛滑坡治理工程,抓好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四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认真组织实施芙蓉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力争今年9月份完工,年内实现对外开放和全面运营。

篇(8)

(Chuanjian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17,China)

摘要:结合案例对比分析,本文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生态坝”防护治理技术的特点及工艺流程,为崩塌(危岩)的防治能够起到相应的指导。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ase,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of "eco-dam" prot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 to give a relevant guide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llapse (crag).

关键词:崩塌(危岩) 生态坝 生态坝防护治理技术

Key words: collapse (crag);eco-dam;ecological dam protec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077-02

0引言

“生态坝”防护治理思路、技术方案及可行性论证,在《崩塌(危岩)的“生态坝”防护治理技术研究》一文中,已进行了充分论证。本文通过案例比对,归结了“生态坝”在崩塌(危岩)治理防护中所具备的诸多优势。

1工程概况

姜射坝崩塌是为受汶川大地震影响,所在山体顶部岩土体发生大面积垮塌。垮塌区所在坡面宽约470m,高约120m。之后斜坡中上部仍分包有数量、规模不等的危岩体,需要治理的共有9处,总方量约8500m3。斜坡顶部覆盖层发育有多级拉张裂缝,发育有2处不稳定斜坡;中下部发育有2处不稳定斜坡,总方量约10.6×104m3;坡脚分布有5处崩塌堆积体,总方量约4.4×104m3。

由于姜射坝崩塌(危岩体)所处斜坡受地震影响,发生强烈变形的范围较宽,斜坡高陡峻险,坡面上随时有危岩体崩落的危险,坡脚距危害对象――居民区约100m,地势较缓。由于坡面上地质情况较复杂,地质灾害点较多,且工程直接清理、整治难度大,施工材料的搬运较困难,施工时安全技术要求较高。 根椐上述情况,该工程采用了拦石墙+被动防护网等拦挡治理措施,并于2010年完成了治理。

鉴于本项目特点,本文对拦挡措施进行了“生态坝”防护治理设计和比对分析,从结构设计、经济指标对比、维护难易程度、使用寿命、社会和生态效益等诸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

2“生态坝”的防护治理技术简述

“生态坝”通过“砌体+填土+植被”的方式实现危岩体的工程防治。初期数年,“砌体+填方”(H=5.0m)的结构组合,直接抵御“安全直径”(对于坝体不产生显著破坏的危岩等效直径,并结合人工破碎更大直径的潜在危岩体,使其直径尽可能小于“安全直径”)以下的危岩体。数年后,砌体内的填土趋于固结、致密的同时,生态坝表面覆盖种植的乔(灌)木、花卉等经济林木,在产生环境绿化美化、经济效益产出的同时,膨胀延伸的发达植物根系,把坝内土体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牢固整体,时间越久坝体越稳固,强度越大幅提高。简言之,生态坝防护治理体系是一个有生命会呼吸的防护结构,在维护和每年产生可观效益的基础上,生长为一个无可替代的防护体系,其功效和使用寿命都远远超出既有工程措施。当坝顶乔木生长到数年数十年后,将成为一道绿色的守护屏障(详《崩塌(危岩)的“生态坝”防护治理技术研究》文)。

3“生态坝”的防护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参数

3.1 系统主要的构件参数和技术要求“生态坝”的设置主要由“砌体+填土+植被”三部分组成,如图1、图2、图3所示。

3.1.1 砌体即格栅坝(包括a、b、c三段平行砌体与a、b间其支持作用的联系结构所组成),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以块石、片石、毛石(漂石)等作为砌体材料,泥土掺水伴和作为粘结材料,粘结材料和砌体强度不作要求。其中,a、b基础埋深≥30cm。对基础持力层无特殊要求。当危岩崩落高度h=100~500m或场地受限时,可加大a的截面尺寸,或采用毛(块)石砼砌体结构。当场地无块石(片石、毛石)等粗大颗粒时,而以砂、粉砂、粘土、甚至淤泥、粘性土等细粒土为主时,可用土工编织袋装填后,进行堆砌。砌体结构a可相应增大。

3.1.2 填土坝体填土就地取材可采用任何可得土、石方材料。填筑时,应掺置少量水分,并根据实验使之接近最优含水率状态。如为巨(块)石充填,应避免块石架空或空洞的产生。原则上可不作压实,填筑后,使其自然固结压实。坝体堆高最大厚度以勘查或调查危岩坠落最大可能直径及弹跳高度确定。有条件时坝顶坡面,覆10~30cm耕植土或营养土。

3.1.3 植被分迎面坡、坡顶和背面坡。其中,坡顶以速生乔木,如香樟、杨树、桉村和黄葛树等为主,且以3~5年生优先移栽;迎面坡以麻竹、桑树等经济作物为主;背面坡以牧草、花卉、果木等为主。植被移栽后,由专人养护。

3.2 系统布置的技术要求及参数“生态坝”是由多个单元结构组成,其中格栅坝a的截面尺寸、坝体高度、ab段的间距及支撑(连系梁)砌体的截面尺寸,为三个关键控制性指标。

砌体a的截面尺寸和坝体高度H,根据勘查报告,分段计算最大坠落高度所产生的冲击力和跳跃高度,按《崩塌(危岩)的“生态坝”防护治理技术研究》文中的计算方法确定。

一般情况下,a的截面尺寸:宽≥1.5m,高1.5~5.0m;ab之间联系砌体截面不小于a截面尺寸的1/3。坝顶填土迎坡面坡度α1<45°,背坡面坡度α2<25°,其余砌体可按构造要求设置,不作计算。

4“生态坝”治理工程施工流程

测放线砌筑格栅坝a、b、c填土并整型覆盖耕植土(或营养土)测放行、株距栽种苗木养护。

当耕植土或营养土缺乏不能全部覆土时,苗木可随土工织袋所盛培养土一袋一苗栽培移植。栽种植物时,基质营养土等应尽量保证移活率≥95%。

5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篇(9)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 泡沫混凝土的概念

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和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或其他外掺材料按一定的比例充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轻型填筑材料。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气孔和气孔壁组成的结合体,气孔由泡沫 图1-1 漂浮在水中的泡沫混凝土 在料浆中形成并在硬化过程中固定在砼中,孔间壁系由水化产物、未反应的材料颗粒和孔间壁内的孔隙组成。这些气孔及气孔壁的组成成分、性能决定了泡沫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2 泡沫混凝土的制备

泡沫混凝土的制备包括两项技术,即发泡技术(包括发泡剂)和成型技术。前者有赖于高效的发泡剂和发泡机械,后者则有赖于与特定的发泡剂相匹配的成型或浇注方法。目前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是混凝土拌合与发泡同时进行的方法,即混合搅拌法。

图1-2 泡沫混凝土制备过程(预制泡混合法)

3 泡沫混凝土特性分析

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性,其干体积密度一般为300~1800kg/m3,相当于普通粘土砖的1/3~1/10,普通水泥混凝土的1/5~1/10左右,也低于一般轻集料混凝土。在泡沫混凝土内均匀分布着大量的独立闭合胶质气泡,气泡膜是一种具有较强韧性的物质,气泡之间互不通水,从而使其材料密度可以控制在200~1800 kg/m3之轻质范围。因此,采用泡沫混凝土填筑路堤或空洞可以大大减轻构筑物承受之荷载,有利于控制桥台背部填筑高度,节约公路建设占地面积;同时,也减少建筑物或构筑物对地基的压力,从而降低路堤地基处理要求,可以节约工程费用,而且有利于缩短工期。

泡沫混凝土低弹减震性好,一般自重可减轻1/3-2/5,有效降低了构筑物的地基承载力要求,从而提高泡沫混凝土构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泡沫混凝土的多孔性使其具有低的弹性模量,从而使其对冲击载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

泡沫混凝土固化后的自立性好,泡沫混凝土由于使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常在水泥初凝后就会开始固化自立,固化后对挡土结构物几乎没有推挤力或土压力,因而可进行垂直填筑。

泡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通过管道泵送,实现垂直高度100米、水平距离500米的远距离输送。同时具备易施工性,施工占地小,制作点和浇注点分离,不需机械碾压,不需震捣,作业面小。

泡沫混凝土强度可以调节,在组成、配比和制备工艺相同的前提下,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绝干密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检测泡沫混凝土湿密度,进而控制泡沫混凝土绝干密度,从而达到控制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目的。组成是影响泡沫混凝土强度的首要因素,通过调整水泥的种类、掺量和气泡含有率,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可在0.3-5.0Mpa的范围内调节。

泡沫混凝土还具有防水、耐久性、隔热、隔音、环保等综合性能。泡沫混凝土具有相对独立的封闭气泡及良好的整体性,其透水系数为10-5cm/s量级,吸水率较低,使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泡沫混凝土属水泥类材料,具有与水泥砼材料同等的耐久性。泡沫混凝土含有大量的气泡,其气泡体积含有率可达40-70%,导热系数小,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效果及抗冻融性能。泡沫混凝土所需原料为水泥和发泡剂,发泡剂大都接近中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避免了环境污染和消防隐患。同时,泡沫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气孔结构,可以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大大减少了噪声污染,有利于改善公路周边噪声环境。

4 泡沫混凝土工程适用性

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性、密度和强度可调节性、直立性、良好的施工性等综合特性,是能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最重要因数。通过工程实践及相关案例,充分展现了泡沫混凝土技术的实用和优越性。泡沫混凝土在公路行业的应用可以分为新建路堤填筑、拓宽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及预防、采空区、岩溶区路堤病害治理、隧道工程病害治理、加固工程等六类工程项目。

4.1以减轻荷重或土压,可用于:

1)新建、改建公路桥台背路基换填,可有效解决软基路段预压不充分遗留的工后沉降问题,如嘉绍跨江公路通道南岸接线滨海新城高架桥桥台台背换填、09省道塘栖路口至宏环岛整治工程加宽桥桥台台后泡沫混凝土工程。

2)道路扩建中的加宽路基填筑,可更好解决新旧路基差异变形问题,并可节省征地、避免拆迁。对于受征地限制路段,外立面可以采用直立墙。如绍诸高速与上三高速连接段拼宽工程,即大量采用了现浇泡沫混凝土加宽路基。

3)山区陡峭路段、地质灾害处理、工程抢险的路基填筑,可避免高填高挖带来的施工技术难题,并可节约土地、保护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如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一标山体滑坡治理工程,杭新景高速公路千岛湖支线塌方抢险工程等。

4)用于地下大跨度结构工程的覆土减荷,如北京国家体育场边缘的成府路隧道覆土、北京奥运地铁支线森林公园站折返线区间隧道覆土,均采用了泡沫混凝土来降低结构的上覆荷重,确保了结构安全。

4.2利用泡沫混凝土的自流平特性,用于空洞及狭小空间充填,可避免常规填料充填不到位不饱满的缺陷。采空区、岩溶区、建筑基坑、隧道垮塌形成的空洞及地下管线周边空隙,均可采用现浇泡沫混凝土进行回填。如诸永高速公路金华段乌竹岭隧道冒顶坍塌回填,黄衢南高速衢州段路面塌陷地质灾害处理等。

5 结束语

通过工程案例,泡沫混凝土这一新工艺已逐步被大家熟悉和认可,并且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泡沫混凝土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及其工程设计与施工成套技术的掌握是该新工艺推广应用的前提。特别是对深厚软土地区、山区公路高填方、高挡墙、高桥台、滑坡、地质灾害等复杂路段的应用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设计、施工,将这新技术更加成熟的广泛应用于工程各领域中。

(孔云单位:绍兴市嘉绍跨江大桥南接线投资有限公司; 李富有、封亮单位:浙江华恒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张万虎单位: 中铁四局嘉绍大桥经理部)

参考文献:

[1]关博文,刘开平等.泡沫混凝土研究及应用新进展[J]广东建材,2008(2):19-21。

[2]张磊,杨鼎宜.轻质泡沫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混凝土, 2005(8): 44-48。

篇(10)

1.树立生态建设目标。近年来,我县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全国藏区生态经济示范县、旅游文化精品县、长治久安模范县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环境创优和机制创新为抓手,着力构建“六个德钦、六个家园”依托优势资源,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为抓手,促进经济增长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利用效能型转变。以生态、环保、节能为突破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保和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2.推进生态工程建设。近年来,德钦县以构建国家生态屏障为目标,连续五年实施“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认真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陡坡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促使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仅2013年,我县有效管护天然林面积达854.18万亩,落实管护人员97人,聘请护林员734人,签订县管护合同781份。认真组织、实施了公益林建设项目,全县共实施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二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全县3.8万亩退耕还林地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2013年,共完成种植业2200亩、补植补造2000亩、优化树种2000亩,安装太阳能700座、实施生态移民90人、完成技术培训500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投入资金达369.58万元,项目涉及六乡两镇。三是认真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和石漠化治理工程。2013年共实施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24177亩。四是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13年,全县共有44109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35万株,成活率达96%,有力地推进了县乡绿化造林的步伐。五是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2013年,德钦县共完成沼气池建设300口,节柴灶3000眼,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100台。

二、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制约。地质灾害是我县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以滑坡、泥石流、不稳定边坡和崩塌为主。根据2011年编制的《云南省德钦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目前我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58处,其中滑坡212处、泥石流86条、不稳定斜坡21处、崩塌24处、地面塌陷15处。

2.经济条件制约。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经济工作中重速度、轻效益,忽视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二是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举步维艰。受资金、技术、人才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我县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困难重重,原始资本积累严重不足,市场主体培植效果不明显,经济发展缺乏引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步伐缓慢。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发展相对滞后。我县经济规模小、质量差、结构不合理,加快发展动力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约因素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任务重,发展压力大。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我县城镇公共服务功能亟待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上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水平总体偏低。

3.思想观念制约。与大多欠发达地区一样,我县信息比较封闭,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一是生态意识不强。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部分群众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足,生态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仍较淡薄。二是生态保护意识缺失。农业上,虽然大力提倡节肥、节药、节水,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有加大的趋势。

三、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我县有着良好的地缘优势和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大力建设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的生态文明。

1.树立生态意识,营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一是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良好的自然生态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破坏生态,就是破坏生产力,破坏经济发展。要改善生态,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来摆脱贫困,使农村走出贫困加剧与生态恶化的怪圈。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小康德钦、平安德钦、生态德钦、开放德钦、人文德钦、团结德钦”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发展经济。三是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实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在城市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融合园林绿化和生态理念,努力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上一篇: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 下一篇: 农村市场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