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评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3 16:56: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语文教学评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

篇(1)

二、天若有情天亦老———“真情”语文课

“妙趣”语文课的神韵在于“趣”,与之相伴而生的还有一个“情”字———语文这门课的“人文性”决定了它的“多情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近年来,笔者较为自觉地把“真情”作为语文课堂的“内在诉求”贯穿在教学实践中。所谓“真情”语文课,就是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情动人,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品味和鉴赏蕴含在各类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或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中贯穿情感的要素,或以现身说法见证情感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教育。那么,“真情”语文课堂在具体操作中有何方法或策略呢?国学大师钱穆说:“文学最高境界,在能表现人之内心情感,更贵能表达到细致深处。如是则人生即文学,文学即人生。二者融凝,成为文学中最上佳作。”因此,我们要选择那些饱蕴亲情、友情、爱情及家国之情的“最上佳作”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李密《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至孝亲情,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男女离情,林觉民《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却“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夫妻之情与家国之情,等等。除了课本提供的“真情”文本之外,我们还应主动关注各类时新“真情”素材。如央视一年一度“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的叙事、抒情类佳作,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等等。顾名思义,“真情”课堂贵在情真,贵在情深。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具备创设“真情”课堂氛围的意识与能力,努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可以利用对文本声情并茂的诵读创设“真情”氛围,利用对文本写作背景的介绍创设“真情”氛围,利用对文本情境的鉴赏与想象创设“真情”氛围,利用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创设“真情”氛围,等等。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有多种解读———爱情悲剧说、政治讽喻说,或曰二者兼而有之。在讲解此诗时,笔者将其定位为“真情”文本而创设“真情”课堂氛围。首先,播放著名朗诵家丁建华、乔榛情深意浓的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初步感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接着,让学生细读文本,进行联想与想象,具体领略诗中“两情相悦”、“恃宠而娇”、“生离死别”、“仙境重逢”等情境,感受男女主人公那“朝朝暮暮”之情与生离死别之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鉴赏与品味诗中描写爱情的经典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让学生在浓郁的悲剧氛围中,深切感受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缠绵悱恻、哀婉凄切的爱情悲剧,从而将“真情”课堂氛围推向。在语文课堂上,拥有了“真情”文本并创设了“真情”氛围后,在情境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展开“真情”对话。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唱”,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在讲授此文时,务必以“真情”为线索,让学生感受其“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肺腑之情。在学生对文中的“悼念骨肉之情”和“宦海沉浮之慨”有了一定感受之后,我们可以就“怎样把握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东西”及“失去之后的追悔”等话题展开讨论。记得当时课堂上有一名学生动情地说:“我以前对‘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之后才懂得拥有’等话似乎没有太深的体会,学了这篇文章后,感觉‘于我心有戚戚焉’!”笔者当时也受到课堂“真情”氛围的感染而“触景伤情”,回忆起多年前重病的奶奶去世时,笔者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撰写的一幅挽联:“毕生忧劳,一世受累,最怜沉疴不堪负;今朝诀别,满门痛哭,永忆慈颜去难留。”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心灵也得以涤荡与净化。李贺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是说,假如上天有情,那么他见证了人世间这么多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也会因感慨而变老。由此可见,“真情”的力量非比寻常,甚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在现实生活与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见证了无数爱恨情仇的故事,有时也会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之类沉郁悲凉的追问。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要努力构建一堂堂感人至深的“真情”语文课,以“真情”的力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情感价值观。

篇(2)

关键词:化学课堂 教学评价 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评价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该理念能否落实和实施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于能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具有不同智能组合、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别与选拔”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更应该要重视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和培养,并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课堂教学评价对激励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

1、评课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评课为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涵盖了他评(另外的老师、教育专家、行政领导等等)还有老师自评(课后反思)不同类型。课程标准非常关注教学反思及其评价,编订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的评课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从评课思想方面存在着缺陷及不足。

(1)课堂提问人次越多越好

从评课环节内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观点,也就是提问人次多多益善,部分老提问人次当成了衡量教育过程的重要指标,所以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提问,没有掌握提问时机、提问内容,造成提问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部分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问,没有为学生留下反思的余地。

(2)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

问题要具备相当的深度及广度,存在明显的思考价值,并非所有学生均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老师应当有目的的安排思维误区,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展脑力激荡,推动学生产生系统的了解。

(3)教师讲得越少越好。部分评课者制订了硬性指标,要求老师从教育过程中讲课时间应当控制在多长时间之内,通常提到的“精讲”,并非时间层面“量”的定义,而是更高层面的“质”的定义。

2、评价标准上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性”问题。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往往将总结性评价当作重点,主要是在老师教学质量方面进行相关评价,没有关注评价自身激励影响。

(2)化学教学评价标准的“适应性”问题。国外的先进理论,不是适合每个国家地区,所以,从评价过程应当避免全盘照搬,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改正,以提高其适应性。

(3)化学教学评价标准的“情境化”问题。化学教学评价标准呈现了非常突出的情境性,所以在各个课型、教育目标和评价指标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3、评课操作上存在的问题

(1)重听轻评。仅仅强调听,没有强调评。部分领导频繁听课,不过无法安排相关人员及时开展评议,同时无法和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听课变作了表面工作。

(2)敷衍了事评课。通常情况下为表面评议,仅仅指出好的地方,忽略错误的地方。表扬多,指出问题少,评课中发言人少,评议过程同样非常简略,评课没有闪光点。

(3)平淡肤浅。在听课结束之后,不能发现突出的难点,在笔记中无法有效展示,仅仅粗略指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很差”。

(4)面面俱到。在评议过程中评课各个角度均有所涉及,但不具备侧重点。我们应该按照听课目的还有课型,还有学科自身明显性质进行侧重。

4、评课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1)趋中心理误区。通常提到的趋中心理主要表示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希望能够合理的控制彼此的差距,往往集中在中间水平,来产生心理平衡。

(2)从众心理误区。首先从评课过程内,绝大部分人产生了比较一致的观念,即使一些人存在其他观点不过还是选择“随大流”。其次从评课过程内因为部分专家及领导的问题,造成一些评课者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3)求全心理误区。部分评课者能够在潜意识中降低期待标准。通过这可以发现,此类“高标准”、“严要求”将不断下调课堂评价标准。

(4)成见心理误区。即为听课者原来因为展过听课活动,还有通过一些途径发现执教者原来的一些信息,产生了比较模糊的印象。所以始终通过此类成见进行评价工作,显而易见的,将明显阻碍评价水平及评价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笔者从任教学校内部开展调查研究,在化学教育活动内实施考察,同时与多位老师、学生还有学校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不管是评价理论的分析人员或是实际操作人员,均应在化学教学过程内不断发展,在评价理论方面讨论分析,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应的手段来推动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所以,笔者在理论角度及操作层面做了相应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应对策略。

1、深层次转变评价理念

评价主体自身价值取向价与值观念决定了评价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开展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从价值取向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在深层次摆脱原有的落后评价取向的束缚,从教学关、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等不同角度调整观念,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教育教学,这是现阶段课程改革最关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重视学生心理情况。(2)重视学生彼此沟通情况。(3)重视学生实际参与情况。(4)重视学生自身思考情况。(5)重视学生落实情况。

2、创设课堂教学评价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应和学校文化保持一致。老师只有投身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编订过程之中方可对其产生认同感。老师要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编订环节之中,通过这种方式方可不断增强老师自身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应在下述不同角度营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环境。(1)师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校评价文化。(2)多重角色坦诚交流,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3)教师之间互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构建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制度

创新教育的价值观可以作为多元化评价的价值基础,以进一步开发学生和教

师的潜能、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创新素质作为根本任务,以激励学生和教师不断超越自我为本质,以目标多元、标准多元和方法多样为标志的教育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基本策略:(1)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2)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3)课堂教学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黄承放,刘自红.我国现代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未来[J].文教资料-教育教学研究,2007,(7) :25-28.

篇(3)

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实践、关注学生努力、关注成功体验。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的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一句话,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评价,融洽师生的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与理解,加深师生情感,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注意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

1.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生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比如课堂上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面对学生提出的的问题,教师应准确地使用一些有层次性的评价语言加以赞赏,如:

j"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不简单!"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运用以上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思维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更加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巧妙机智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要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

——"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

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教师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在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胆小的孩子心灵往往敏感而又脆弱,亟需老师的呵护和关爱。要知道,在关键时刻老师这一句真诚的赞赏,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也都有它独特的功效。很难说哪一种评价方式最为理想,最科学。但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师生评价中应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次。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是课堂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把老师的课堂评价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做为评价的基本要求。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努力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通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分给各小组,然后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来检测,每组轮流派代表汇报,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组和别的小组在读写活动中的表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2.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意思是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都更有力量。不容置疑,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表现做出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3.注重评价策略,不要随便给学生下结论。

对学生的及时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而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可以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两种评价方式,用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同时,又注意学生的差异和问题的难度,实行延时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评价标准要适应全体学生

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则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如: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学过程就多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强调各科教师沟通,重在研究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影响。不求其全,但求走实每一步,让教师的课堂评价良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参考文献

篇(4)

听课评课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教师通过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与经验的思考,认识自己教学的长与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评课实质就是对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重要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追求的目标应是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我认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逐步采用“定性评价为主”代替以往“量化评比为主”的做法,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校长室、教导处与教研组、备课组同事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制度。

下面结合我对我省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及参加2011年度“有效评价”专题远程培训学习的心得,谈谈自己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领导批评指正。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要求

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往往是一所学校甚至多所学校同行们进行教学经验和学术观点交流的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往往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只有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评价的目标与标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 贴近学生认知实际。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细致的分析评价;收集信息的来源要全面、细致。评价时不仅要听取领导、老师的意见,还要注意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合。横向比较评价,是对高中语文教师已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此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教学设备、场地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纵向比较评价,是将高中语文教师现有水平与过去比较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进步。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制定的标准进行,一分为二,客观分析,公正评价,切忌带个人主观感彩。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要素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很大程度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常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语言、教态等要素的评价,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1.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能否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首要因素。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实施的精髓和关键,其实现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但三维目标应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2.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能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评价的一大要素。只有当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才会“授生以渔”,才会想方设法引导、激发学生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体验、探究中获取和构建知识,并由此积累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大要素。因此,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开发、利用教材之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网络、电视、报纸、乡土文化等资源。充分网络、电视、报纸、乡土文化等资源,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教师能否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大要素。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

科学、客观地制定一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体系,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年级组和本备课组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项目及内容标准应详略得当。过于简略,则会降低评价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其作用;过于详细、复杂,则又会失之烦琐。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否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是否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应侧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光春.语谈文课堂问题教学 [J]. 语文学. 2011(14)

篇(5)

电教媒体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感受力,从而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正因为它有如此作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才提倡用电教媒体。而许多学校却单纯地认为只有用电教媒体才是好课,释之为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殊不知,某些领导的片面看法正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死胡同,导致了假、空、秀等现象的产生。许多教师为了投领导所好,不惜在上公开课之前耗费大量钱财制作原本不需要的课件以备教学之需,而在一些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教师更是不厌其烦地将教学内容以幻灯片的形成展示出来。倘若需要,则无须批评,很多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重复,或完全可借助黑板展示,又何必单纯地为电教而电教?电化教学只是“辅助”,主体仍是教师,我们能说在多媒体产生之前就没有好课吗?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采用什么手段,还需视学校条件、课文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不可“东施效颦”。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就不是好课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是语文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而在强调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今天,某些农村教育领导则奉之若神明。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尚方宝剑”,课堂气氛活跃说明教师的水平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在这个指挥棒的指导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积极效仿,于是在课堂上常出现“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一类毫无意义的问题,也常出现“我们为他鼓掌,我们给他一点掌声”这种近似哗众取宠的语言,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课前将答案告诉学生,或干脆先上一次,或是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上课变成了作秀,完全把教学重难点置之课外。同时,有些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为了创造气氛活跃的课堂,不惜在课堂上发挥表演天赋,挤眉弄眼,阴阳怪调。这样的课堂,气氛固然活跃,但教学效果不一定好。

三、没有活动就不是好课

篇(6)

1.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于选修的模块

将课程分置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是新课程的最大特点,而选修课程又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课程个性的部分,也是较少存在旧有教学框架的部分。因而,选修模块的教材,人文性特征比较鲜明。为防止对工具性教学要求的忽视,在选修模块教学自主性和创新性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更应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2.鼓励教师调整、重组、补充、拓展选修的模块教材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模块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的五个系列来设计的。因此,在使用上,教师需要根据模块的特点对其进行调整、重组、补充、拓展。惟其如此,选修课才能上出教师的个人风采,学生的收获才会更大。

3.强调与必修模块学习基础的连接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运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这种发展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们的“公平发展”。选修课程体现的是必修课基础上的“多样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要求高一些,容量大一些,专题意识强,选择余地大。

在许多内容上,必修是选修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当然,也要考虑不同点。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讲座课。选修课的难度上到必修课的难度就可以。

4.调整教学方法,开发开放性的教学资源

选修课程有多个选修系列,每个系列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新课标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个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与审美体现;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与严谨。开发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语言文字运用”和“新问与传记”系列,教师可先讲授有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先有所了解,再用材料阅读,让学生学会收集、筛选、整合有关信息,随后结合实地调查访问、专题研讨、成果展示,通过观察、谈话、讨论等活动,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要有开发开放性教学资源的意识,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资源,交流共享。

5.引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各学科的学习之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把选修内容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设一些专题让学生研究,例如:“中国古代散文对中国人的思维的影响”;“传记人物的刻画与戏剧的人物塑造”。

二、选修课教学的评价

教学中之所以要进行评价,是因为它是师生进行教学反思和纠正偏差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学习,“它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个方面;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章志光等译,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456页)。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推进的难点之一,而针对选修课程的评价尺度尤其不容易把握。目前,高中学习的评价主要是与考试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高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很好地发挥选修课的评价功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并很好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

根据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程的评价建议,对选修模块内容的教学评价应该更注重以下方面。

1.过程性评价

重视过程是提高选修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选修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调控十分必要。

(1)对选修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资料、训练材料的检查考核。

一般来说,评价似乎是后期认定的事情,但对于新课程而言,过程评价应该从端点抓起。从头介入,可以争取到调控的主动权,防止开始进入就偏差,到后面发现谬以千里再纠偏就被动了。

(2)随堂课调研抽查。

课堂永远是主阵地。提高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很多,其中主要还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达成度。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非预设情形下随机生成的,这种说法恐怕是矫枉过正的,即使是选修课程教学,也肯定不是放羊式教学、随意性教学。因此,对选修课的随堂课教学情况抽查就应该与必修课同等重视,对它的监控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保证。

(3)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比。

结合选修课程模块教学的特点,将一些教学内容转换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性学习。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与评比,对选修模块的教学,特别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不定期的学生测评。

与必修课程一样,对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学生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教师,以利自我调整。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模块内容教学完成后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检查模块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考核教师教学的阶段性效果。

(1)考试评价。

即使是新课程,考试评价的手段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考试形式可以比较灵活,试卷构成和题型要区别于老课程的考试模式,试卷尽量体现选择性和探究性要求,让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有展现的空间。

具体来说,在命制选修课程试卷时务必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降低试卷的难度。

试卷命制务必降低难度,让学生面对试题有话可说,让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说得有深度,呈现不同学生的才华。

②简化试卷的结构。 一个选修模块一般要求在10周内能够完成,学生往往只能了解大概。只有对该选修课程有特别爱好的学生才会继续深入研究,而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所以,简化试卷结构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方面。

③体现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选择不同内容的学习,实现共同的提高,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也可以有所侧重。因此,选修模块的测试题也应该体现出选择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于建生,《高中语文选修课学生评价机制的思考》,《中学教学参考》2010.9)。

(2)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模块教学完成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总结、反思。选修模块的教材内容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新的,一轮教学以后,教师及时总结、反思对于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是很必要的。

篇(7)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等的发展。作为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都朝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关注过程,转变功能,促进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作为高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极重要的一脉,亦是如此。

笔者以为,新课程背景下一堂好语文课应具备这几方面的特点:

1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将“发展性”定为本次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基调同时,也为发展性学生评价提供了指导思想。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理应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显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也要经历一个过程。行为表现是一个人的素质和潜能的外显。通过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的观察能正确地判断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发展状况。因此,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的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其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状况,还要关注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堂好语文课,学生当是热情地参与,积极地融入与教师、文本等构成的交流平台,获得主动的生成与发展;而不是被迫消极地接受。我们认为: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一堂好语文课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而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便是主动性。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探究,积极与人合作,乐于参与讨论交流,对照“立足过程”的评价观,即使他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其学习过程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一过程本身就是精彩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在这一过程中,他起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锻炼了学习能力,获得了学习体验,掌握了学习方法,他的素养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当然,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贯彻主体性原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以评促学,让学生主动发展。

2语文特色得以呈现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综合化,但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色,正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课的味道,语文课不是各学科的“大杂烩”。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其中最根本的是语文味。余老师说过,语文课最大的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什么是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的确,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花哨”,不少已然丧失了语文味。即便这些花枝招展的课堂为学生所喜欢,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无多大益处。语文教学需要拓宽渠道,鼓励综合化,但万不可本末倒置,成了披着“羊”皮的“狼”。守住了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亩三分地,上出语文味——“语文”就是“语文”,上出特色——这就是“语文”,我们才能说这是一堂语文课,这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3生活实践得以回归

生活即是教育,课程源于生活。这里提出的生活实践的回归,是从语文课程资源的角度而言: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语文教学过程,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生活,语文能力的培养运用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要拓宽视野,将思维的触角延展到生活,把语文训练的双手延伸到课外。

笔者认为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运用得好,学生确实能“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理应成为重要的一环。

4教师风采得以展现

篇(8)

教学评价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参照课堂教学互动性的评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及时把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便于对教学有正确的认识以及能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结合前面有关指导参与阅读教学和互动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以下对该课堂教学的评价展开论述。

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及达成的目标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评价作用。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师在课堂上的恰当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挖掘其内心潜在的动力,使其奋发向上,将内在的动力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例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剧本来探讨“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正的感情”这一问题。同学们结合文本各抒己见,所执观点不一,畅述了对该问题的见解。我肯定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针对学生的观点作出了深入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理解的多向性。通过课堂的评价,为学生指出探究性解读文本的方向。

(二)教师的评价要有适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激励要抓住最佳时机,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起到表扬一个而教育全体的作用。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果。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阅读过程中闪烁出思想的火花。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这样,受肯定的学生会有成就感,其他同学也会以他为榜样,争取受老师表扬肯定的机会。

(三)教师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增强评价的教育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观察者。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贯穿课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观察来对学生作出评价。教师可以借助下表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适当的评价。

2、学生主动地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的评价

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场合,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发挥的作用不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作出评价。这一评价方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充分显示出互动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互动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如果能真正组织实施和认真分析学生的评价意见,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上才能激起人人参与讨论的勇气和积极向上的信心,这对教师业务发展无疑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为了更好地给学生一个评价教师课堂活动的平台,为了能更及时地收集学生对教师课堂活动的反馈,教师可以针对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制作调查表,通过收集相关的调查信息来获取学生的评价。

3、学生主动地对课堂教学中其他学生活动表现的评价

互动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充分肯定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阅读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评价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评价,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合作、竞争的意识,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使课堂具有勃勃生机,课堂教学也呈现生命性特征。

篇(9)

微信平台提供的“朋友圈”“群服务”等功能,可以把它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任何一个班级学习者,都可以通过在微信平台内建立的圈子发送消息,而进行实时交流和分享。也可以通过教师发送消息,让学生实现学习内容的快速获取。

我所教授的班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我通过获取他们的电话号码,建立了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群,要求学生以真实姓名加入群中,我在每次新课讲授之前后,利用微信的诸多功能,向群中多角度传递与文本相关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性学习。这其间,我就是一个向导,用整合后的各种形式的资源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走出课堂与教材的时空限制。比如,传递帮助学生理解的背景资料;文章学习之前必要的方法指导;将课文的重难点以“思考题”的形式预先交给学生,以做好学习准备等等。每次的活动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据说,这是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这些资源的传授,用“掌上课堂”的形式来做微解决,比传统课堂上的讲解效果要好很多。自从插上“微信”的翅膀,我的语文课堂比先前活跃多了,学生在更广阔、更自由的微信时空中翱翔得有滋有味。“掌上”的这块小天地,为学生提供了如天地般宽大的全新的“移动大课堂”,不知不觉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二、利用“掌上课堂”,加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新型教学关系的生成

微信是信息即时传递和交互的平台工具。它提供的免费聊天环境和实时对讲、留言等功效,使它自然而然地就具有“师生互动”的使用功能。“双边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用在微信上“师生互动”取得的成效来为课堂上成功的“双边活动”打基础,顺利打造出一个“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新平台。在互动交流中,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这种无需面对面的“微交流”,打开了一扇崭新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天生重要,但是因为要应对高考,学生忙碌,也有些功利,他们在课下真正用心学语文的没有几个,对于沦为边缘化的弱势学科语文的学习,利用微信平台的快捷交互、实时留言等功能,创建一个有利于“生生互动”的难题微解决的“微讨论区”,是否可以为不太强劲的语文课外学习注入一支强心剂呢?

本着这个想法,我创建了“微信一站式”服务:我让班级的几个“学霸”组成一个解疑答难的诊治团队,简称之“微骨干”,任何同学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将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上传至“服务站”,“微骨干”们一旦发现“站内”的“难题”,就会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给予这些同学温馨备至的帮助,当然其他同学也可以帮助解决。在此过程中,大家既体会到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也会使自己的知识更上一层楼,既服务了同学,也交到了朋友。微信平台上的相携相助,深度交融,点燃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拓宽了信息沟通、知识协作和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渠道,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空间。

三、利用“掌上课堂”,邀请家长进入,搭建一座家校沟通的新桥梁

高中语文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是一道与高考密切相关的题目,同时也是部分学生的弱项。学生总会因写错字、漏写、误写等原因失分。鉴于此,我便利用微信平台上的视频对接功能,邀请家长进入,对学生实施必要的干预,和教师一道完成对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补救任务,弥补个别化教学因时间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如班级有个叫刘×的男学生,古诗文背诵默写是他的难点。在对他进行各种帮助均无效的前提下,征得本人同意后,我联系了他的家长,给家长布置了监督孩子背诵的任务,圈定每日背诵内容。我利用微信的视频对接功能,考查学生对这段文字背诵默写情况。考查时,需要家长在旁边监督。该生家长对我的这个创新之举表示赞赏。

后来,我发现班级的这个微信群中出现了很多家长的“身影”,家长们交流互动的热闹场景,仿佛让我看到了一条广阔而绚丽的通往语文综合素养的“金光大道”。

利用“掌上课堂”的课外“习得”来促进课内的“学得”,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无疑是有效的。但是,高中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是有待于增强的。如果学生在使用微信之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迷失在微信里多余信息的干扰中而浪费时间。因此,在利用微信平台的功能来学习时,教师和家长都要引导学生在上网之前,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规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家长对学生实行监控,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关闭跟当前学习任务无关的其他软件,不观看与学习无关的视频,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 :阅读教学;导-学-评;合作;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74-02

作为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与之相应的阅读教学也应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获得自己探究和发现的喜悦。但是,现实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名著导读教学,常常让高中语文教师无所适从,而名著导读课则往往沦为学生重量不重质的课外自读方式,有些学生甚至不读原著,只看故事梗概,这样,从文学作品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与发现就无从谈起。

针对这一尴尬的阅读现象,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课题研讨交流,收获很多,笔者通过所在课题组的教学研讨活动,对高中语文“导—学—评”阅读教学模式下名阅导读教学的实施途径有了一些认识。

一、名著阅读学习小组的建设

福建语文教学高中阶段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主要有七部:《红楼梦》、《三国演义》、《家》、《子夜》、《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这七部名著涵盖了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不同阶级的人物众生相,内容丰富,但学生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兴趣却并不大。为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阅读、个性阅读的渠道,给教师提供一个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搞好学习小组的建设。

学习小组的组建宜以“互助、互补”为原则,以便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每组成员以六人为宜,并要注意各小组间语文能力的均衡,以利于推动小组间的竞争性阅读。小组成员由师生共同选出。组长由组员推举、自荐产生,并负责语文教师与同学间的阅读沟通工作,进而更好地激发每个组员的表达欲望。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各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意识,让组内成员更好地分享名著阅读快乐,激发每个成员的阅读热情,可让各小组自拟组名,组织“最优点评”、“最佳团队”等评选活动。例如,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每个小组的组名都各有特色,像“凯旋在子夜”、“分久必合”、“一家人”、“圣母院的歌声”等,甚至有的小组每个成员都仿照大观园诗会模式自取雅号,如“学中仙”、“思无邪”等。

名著阅读学习小组的有效建设,是高中语文“导—学—评”阅读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

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名著因其篇幅长、容量大,不可能在课堂45分钟内读完,因此,指导学生积极、持续地进行课外自主阅读是名著阅读教学的起点。

首先,教师可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在学生阅读名著前设定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解答问题的热情跳进名著阅读的殿堂。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就设置了三个开放性的阅读问题:①贾宝玉与现代青年间的异同点?你有贾宝玉身上的哪些特质?②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红楼梦》中一些诗、词、曲的隐喻义,并与结局作对照,发现其中的联系。③红楼女性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几个?为什么?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有针对性地获得发现的、思考的乐趣。而这些与乐趣又能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持续阅读,为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交流做思维上的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进行“圈点批注”,让学生在读书时也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化旁批,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在课外交流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书中密密麻麻地批注着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例如,有学生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理解为:曹操形象的塑造最贴近生活中的人性,他既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又有多才多艺的一面,既能写诗作文,又能指挥作战,因此他的形象塑造更接近真实。

再次,指导学生“反复看”。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或不甚了解的部分反复阅读,不断深化对名著的理解。有的学生说自己因为对《红楼梦》的喜爱而反复阅读其中的经典情节,发现阅读感受常读常新,而且因对其人物情节的熟悉,在写作时不由自主地引经据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合作品读、学习

在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讨论,是实现“学”与“评”的有效手段。

首先,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讨论氛围。课堂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提出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思维含金量。教师可在课上设置质疑环节,引导各学习小组讨论可解决的问题,提交组内讨论却未能解决的问题,让全班共同讨论。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交流中的“首席”作用,通过恰当地点拨、充分地鼓励、积极地评价,创造性地引导名著阅读教学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讨论积极性,不时穿学习活动,如让各学习小组组织名著知识竞赛、演讲、精彩情节再现等实践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习、思考、感悟,充分领略从名著阅读中获得的成功与喜悦,从而获得一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快乐。

其次,师生的质疑、答疑是课堂合作阅读交流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质疑。例如,在课堂合作阅读《红楼梦》一书时,有的学生质疑:“《红楼梦》一书大多笔墨实际上也不过在对日常生活琐事进行描述,为何却成为流传百年的名著?”有的质疑:“秦钟这一角色似与全书主线无关、他的存在有何意义?”有的质疑:“如果林黛玉没有死去,贾、林二人有可能成就姻缘吗?”课堂上,一个提问引发另一个疑问,如此,学生的思维更活跃,阅读热情更高涨。

另外,教师的答疑与解疑要有启发性、渐进性,不必一步到位。要留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思考,同时让其他学生酝酿回答,让课堂留有一定的空白,以此显现名著阅读的效果。例如,在针对学生的质疑“如果林黛玉没有死去,贾、林二人有可能成就姻缘吗”时,笔者提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婚姻与爱情所考虑的问题一样吗?”回顾《红楼梦》中贾、林的爱情中考虑的问题与家长们考虑的问题,把思维之“球”再传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思考,并在讨论交流中针对相关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打造高效、愉悦的阅读教学课堂。

四、阅读成果的展示

本环节是针对课堂交流中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思维结果,让组间同学整理、分享阅读的成果。让那些或受到他人问题的启发而拓展开去的阅读体验,或在自读时形成的个性化解读,或在交流讨论中达成的共识,或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的新思维火花得到充分的展示。展示者可以是学习小组组长,可以是推举产生人员,也可以是小组全员参加,轮流亮相。同时,展示的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同样以《红楼梦》阅读为例,在展示《红楼梦》阅读成果的时候,有的学习小组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有的以诵读的形式,有的以报告的形式,有的以表演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各具特色、各有创意。

五、课堂阅读评价

评价环节主要由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组内自评由小组长组织完成。教师的评价应客观,防止全褒或全贬的评价语出现,同时要能及时捕捉各组展示的问题点和闪光点,力求评得学生心服口服。在《红楼梦》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笔者和学生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并就“《红楼梦》中人的个性与时代特点的关系”等问题做了一番深入的探讨,一起归纳了几个经典情节中的人物个性,评选出最佳小组与个人。该环节重在促进参与学生的反思与评价,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总之,“导—学—评”阅读教学模式下名著阅读教学的各个实施途径并非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导—学—评”的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可操作的阅读教学模式,该阅读模式的实施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临终心理护理 下一篇: 科研方法的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