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3 16:56: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学

篇(1)

2中学生物教育中有关生命科学的内容

在我们中学所学的生物教材中,其实很多内容都是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像课本中所提到生命的起源于发展,是有关动物学、植物学等方面的;像课本中有关细胞形态与组织构成的相关内容,是有关细胞学与组织学的;像课本中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讲到的生物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是有关种群生物学、生物环境学的;又如课本中提到的生物分子之间的相关反应,是有关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3]……可以说,我们中学阶段的所学的生物知识,点点滴滴中都渗透着了生命科学的有关内容。生命科学是现代社会人类的一次跨学科领域的一项伟大成就,那么如何将这项伟大的成就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展示给普通大众呢?我想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无疑是一种最佳途径。我们常说转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那么什么是转基因呢?其实也就是通过人工手段进行的基因的重组。自从转基因工程面向大众,应用生产生活中后,对其的利弊讨论就一直不断,近日来,人们对转基因大豆食用油就产生了深深的质疑。有人说转基因增加了致癌风险,还以山东地区患癌率较少为证,指出当地人食用更多的是花生油,而转基因花生较少,故而发病率少。但以饶毅博士为代表的另一些人则指出,转基因作物在原则上是安全的。通过对社会时事的了解,我们就可以以转基因食品为突破口,进一步进行转基因的相关学习,进一步认识基因工程,认识生命科学。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基因的知识进行纵深拓展,就像课本中所提的克隆技术,试管技术,其实也是与基因有关的,但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不容忽视的。由点到面,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与学习。但通过上例,我们也应该有一个认识,那就是生命科学在为人类提供了方便,带来众多益处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困扰,这就要求我们从正反两个角度辩证的去看待生命科学。[4]

篇(2)

[中图分类号] R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b)-020-03

近代生物学研究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为主。研究方法皆采用典型的还原论方法。目前为止,还原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就,在细胞甚至在分子层次对生物体都有了很具体的了解,但对生物体整体的行为却很难给出系统、圆满的解释。生物科学还停留在实验科学的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描述生物体如何在整体上实现其功能行为,这实际上是还停留在牛顿力学思想体系的简单系统的研究阶段。但是生物体系统具有纷繁的复杂性[1,2]。尽管对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来说,研究基因和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将是我们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但是仅仅这些尚不能充分揭示一个生物系统的全部信息。这种研究结果只限于解释生物系统的微观或局部现象,并不能解释系统整体整合功能的来源,不能充分揭示一个生物系统的信息,且忽略了系统中各个层面的交互、支持、整合等作用,限制了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在这种现状下,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生物学领域的科学家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未来生物学研究的方向在哪里?为此学术界也不乏辩论。得出的共识是:生物学的发展未来主要面对如下问题:(1)如何弄清楚单一生物反应网络,包括反应分子之间的关系、反应方式等;(2)如何研究生物反应网络之间的关系,包括量化生物学反应及生物反应网络;(3)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及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生物反应,生物反应网络,乃至器官及生物体的重建。

早在1969年,Bertalanfy LV就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general systems theory),他在文章中指出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对其组成及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最终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和工程学等其他分支学科才能完成[3]。1999年,由Leroy Hood创立的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则是在以还原论为主流的现代生物学中反其道而行之,把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概念重新提出。他给系统生物学赋予了这样的定义,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换言之,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心基因和蛋白质的个案,而系统生物学则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显然,系统生物学是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是生物学领域革命性的方法论。以胡德的观点,基因、蛋白质以及环境之间不同层次的交互作用共同架构了整个系统的完整功能。因此,用系统的方法来理解一个生物系统应当成为并正在成为生物学研究方法的主流。利用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解析,综合分析观察实验的数据来进行系统分析。具体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其对真实生物系统进行预测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从而揭示出生物体系所蕴涵的奥秘,这正是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关键所在。

1 系统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生物学主要研究实体系统(如生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建模与仿真、生化代谢途径的动态分析、各种信号转导途径的相互作用、基因调控网络以及疾病机制等[4,5]。

系统生物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系统状态和结构进行描述,即致力于对系统的分析与模式识别,包括对系统的元素与系统所处环境的定义,以及对系统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环境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分析。具体如生物反应中反应成分之间的量的关系,空间位置,时间次序,反应成分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反馈调节和变量控制等有关整个反应体系的问题等。其次要对系统的演化进行动态分析,包括对系统的稳态特征、分岔行为、相图等的分析。掌握了系统的基本演化机制,使系统具有目标性和可操作性,使之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向演化,也有助于我们重新构建或修复系统,为组织工程学的组织设计提供指导。另外,系统科学对生物系统状态的描述是分层次的,对不同层次进行的描述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系统科学对系统演化机制的分析更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分析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如何形成系统整体的表现、功能,而且对系统整体的每一行为都要找出其与微观层次的联系。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实验数据的取得,这主要包括提供生物数据的各种组学技术平台,其次是利用计算生物学建立生物模型。因此科学家把系统生物学分为“湿”的实验部分(实验室内的研究)和“干”的实验部分(计算机模拟和理论分析)。“湿”、“干”实验的完美整合才是真正的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的技术平台主要为各种组学研究。这些高通量的组学实验构成了系统生物学的技术平台。提供建立模型所需的数据,并辨识出系统的结构。其中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互作用组学和表型组学计算生物学通过建模和理论探索。可以为生物系统的阐明和定量预测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计算生物学包括数据开采和模拟分析。数据开采是从各实验平台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中抽取隐含其内的规律并形成假说。模拟分析是用计算机验证所形成的假说,并对拟进行的体内、体外生物学实验进行预测,最终形成可用于各种生物学研究和预测的虚拟系统。计算生物学涉及一些新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需要物理和数学来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的原理,也需要计算科学、信息学、工程学等进行生物工程重建和生物信息传递的研究。

2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及特点

系统生物学识别目标生物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然后构架一个系统模型,在其中赋予这个生物系统能动性。在此模型中研究细胞、组织、器官和生物体整体水平,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各种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并通过计算生物学来定量描述和预测生物功能、表型和行为。系统生物学最大的特点即整合。这里的整合主要包括三重含义。首先,把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构成要素(DNA、mRNA、蛋白质、生物小分子等)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其次,对于多细胞生物,系统生物学要实现从基因到细胞、到器官、到组织甚至是个体的各个层次的整合。第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整合。经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一种垂直型的研究,即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各种“组学”则是水平型研究,即以单一的手段同时研究成千上万个基因或蛋白质。而系统生物学的特点,则是要把水平型研究和垂直型研究整合起来,成为一种“三维”的研究[6]。

3 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是干涉(perturbation)。系统生物学的发展正是由于对生物系统的干扰手段不断进步促成的。干涉主要分为从上到下(top-down)或从下到上(bottom-up)两种。从上到下,即由外至里,主要指在系统内添加新的元素,观察系统变化。例如,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新的分子以阻断某一反应通路。而从下到上,即由内到外,主要是改变系统内部结构的某些特征,从而改变整个系统,如利用基因敲除,改变在信号传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水平[7]。

目前国际上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根据所使用研究工具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性方法,一类是数学建模方法。实验性方法主要是通过进行控制性的反复实验来理解系统[8,9]。首先明确要研究的系统以及所关注的系统现象或功能,鉴别系统中的所有主要元素,如DNA、mRNA、蛋白质等,并收集所有可用的实验数据,建立一个描述性的初级模型(比如图形的),用以解释系统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功能的。其次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干扰系统中的某个元素,由此得到这种干扰情况下系统各种层次水平的一些数据,同时收集系统状态随时变化的数据,整合这些数据并与初级模型进行比较,对模型与实际之间的不符之处通过提出各种假设来进行解释,同时修正模型。再设计不同的干扰,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实验数据与模型相一致为止。

数学建模[10,11]方法在根据系统内在机制对系统建立动力学模型,来定量描述系统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预测系统的动态演化结果。首先选定要研究的系统,确定描述系统状态的主要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所有影响这些变量的重要因素。然后深入分析这些因素与状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建立状态变量的动态演化模型。再利用数学工具对模型进行求解或者定性定量分析,充分挖掘数学模型所反映系统的动态演化性质,给出可能的演化结果,从而对系统行为进行预测。

4 当代系统生物学研究热点

基因表达、基因转换开关、信号转导途径,以及系统出现疾病的机制分析等四个方面是目前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基因组医学(genomic medicine)是以人类基因组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的革命。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结合,将人类基因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是后基因组时代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从完成和多种疾病相关的基因研究发现,迅速进入到蛋白质组学、染色体组和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通过单基因或复杂多基因疾病的相关基因研究和疾病易感因素分析,达到揭示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之目的;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预后和风险预测提供依据。基因组医学将大大提高我们对健康和疾病状态的分子基础的认识,增强研制有效干预方法的能力。

后基因组(post-genome)的交叉学科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交叉学科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范围非常广阔,如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等等,从而出现许多新的交叉学科。

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的研究是当前细胞生命活动研究的重要课题。细胞信号转导蛋白质组学是功能蛋白质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研究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蛋白质及蛋白质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网络化,其作用模式、通路、功能机制、调控多样化,细胞信号转导结构、功能、途径的异常在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大多数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对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了解,已成为创新药物、防病治病的关键。细胞信号转导不是一门单一学科,而是多种学科,如细胞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5 现阶段系统生物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系统生物学研究还只是初步使用动力学建模方法来定量描述系统的动态演化行为,这种方法对简单巨系统是适用的,但是在运用到复杂适应性系统时就会表现出很多的局限性,有很多问题就不能解决。生物体系统的复杂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现阶段不宜研究整个生物体系统,可以从研究“小系统”(生物体中具有一定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将其看成一个“系统”)开始,当然如何正确地分析这个小系统本身也不是件易事。

5.1现有技术水平的限制

着眼于整体的系统生物学对技术、仪器的依赖性大大超过传统的分子生物学。高通量、大规模的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等的发展都是建立于新技术、新仪器出现基础之上。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讲,距系统生物学所要求达到的理想水平还相差很远。由于技术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了系统中各个水平上的研究不均衡。基因组和基因表达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在其他水平如蛋白质、小分子代谢物等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种蛋白质在数量上的巨大差异是全面分析低丰度蛋白质的一大障碍。而低丰度蛋白往往是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分子,如何加强对低丰度蛋白的高通量研究,将是对蛋白质组应用前景的重要保障。同样,如何研究系统内存在的非遗传性分子即细胞中存在的成百上千的独立的代谢底物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大小分子,它们在基因表达、酶的构象形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建立适当的方法来系统检测这些分子的变化是系统生物学能否发展的关键。

5.2分析水平的限制

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全面分析的复杂性。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已让人眼花缭乱,而对于较核苷酸复杂得多的蛋白质及代谢物等的分析将是更大的挑战。如何系统而详尽地为公共数据库中的信息加上注解,对这些复杂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将成为系统生物学发展的瓶颈。

[参考文献]

[1]Wang Kunren,Xue Shaobai,uu Huitu.Cell Biology[M].Beijing: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1998.

[2]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Dickson BJ, Moser EI.Neurobiology of behaviour[J].Curr Opin Neurobiol,2007,17(6):672-674.

[4]Nottale L, Auffray C.Scale relativity theory and integrative systems biology:2 Macroscopic quantum-type mechanics[J].Prog Biophys Mol Biol,2008,97(1):115-157.

[5]Rho S, You S, Kim Y, et al.From proteomics toward systems biology: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roteomics data into network models[J].BMB Rep,2008,41(3):184-193.

[6]吴家睿.系统生物学面面观[J].科学杂志,2002,54(6):26-28.

[7]Sreenivasulu N, Graner A, Wobus U.Barley genomics: an overview[J].Int J Plant Genomics,2008,486258.

[8]Price ND, Foltz G, Madan A,et al.Systems biology and cancer stem cells[J].J Cell Mol Med,2008,12(1):97-110.

[9]Bonneau R, Reiss DJ, Shannon P,et al. The Inferelator: an algorithm for learning parsimonious regulatory networks from systems-biology data sets de novo[J].Genome Biol,2006,7(5):R36.

篇(3)

一、辨析生命教育

与生物学结合的问题特征

生命教育融入生物学课堂的关键在于创新问题设计,而创新问题设计的基础是辨析生物学问题和生命教育与生物学融合的问题。下面以《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中围绕苹果素材设计的三个问题为例,说明辨析方法。

问题1:“苹果中含有哪些生物组织的成分,用哪种方法可以检验?”

问题2:“如果你的朋友患有糖尿病,他是否可以每天食用苹果?”

问题3:“市售苹果大多只有富士苹果,难道中国原产的苹果品种消失了?”

问题1关注的是生物学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单纯的生物学内容,可比喻为“原味苹果”;问题2引导学生关注糖尿病人生命健康,体现出生物学与生命教育结合,可比喻为“生命苹果”;问题3表面上看没有出现人的生存问题,但是它关注了现实的经济利益与未来物种多样性减少之间的矛盾,涉及生命价值选择,是生物学与生命教育高层次结合,可谓“生命的金苹果”。

在生物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 “原味苹果”类型单纯的生物学问题设计,较少设计生命教育的问题,这是生物学普及中生命意义缺失的表现。创新问题设计,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学课堂,就是要将生物学与人的生存、人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促使“学用结合”学习氛围的形成。

生命教育与生物学相结合问题的主要特征有:(1)源于生物学,涉及科学生命观的价值。(2)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身体与心理健康等内容。(3)一般与社会生产实践、人类生活密切相关。(4)具有开放性特征。(5)学生乐于接受。

二、模块化系统设计

生命教育与生物学结合的问题

生命教育的学科实施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才能保证其实施的有效性。将生命教育与生物学结合,设计五个基本模块,在整个生物学教学以及单元教学设计中,切实落实科学生命观教育。模块化设计见表1。

模块化设计生命教育主题,并结合不同的主题建立有效的操作性指导策略,对于生命教育问题的设计起到了一定的规定性作用,有如渠和水的关系,顺势而成。如在《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单元教学中设计一组问题,分别针对上述五个模块的生命教育实施。

第一节动物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依据模块2“模型―分析―生命规律”教学策略,设计疼痛模型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自我调节的神奇功能,分享关于疼痛和止痛的经验。如设计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理解生命中生老病死历程中的病痛。“疼痛的感觉是怎样的?”“痛觉是在手上还是在大脑皮层?”“痛觉是如何保护你的?”“你何时需要去痛片止痛?”“你有过帮助别人解除疼痛的经历吗?”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依据模块1“操作性活动―生命体验”安排学生做原地跳步运动,测试跳步前后的脉搏变化。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学生体验到运动前后身体状况的改变,以及自我调节功能的真实存在。设计出“你做了什么”,“身体在跳步前后有哪些变化”,“身体自动调节是如何发生的”,“你认为运动一定能锻炼身体吗”等问题,推动学生感悟生命机制。

第三节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教学中,需要将活的牛蛙剪掉头部,若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不良作用,有些学生不忍操作,有些学生却无视生命。依据模块3“案例―互动―行动规范”策略设计问题,“你认为实验动物的使用应当有怎样的规范”?第四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的教学中,突出“中国第一个发现激素的科学家林可胜”的伟大贡献,依据模块5“人物贡献―感悟生命价值”提出“中国科学家应该有怎样的生命价值”?第五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教学中,依据“问题―探究―建议”策略,让学生探究“环境中信号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学生设计出“何以对人体造成深度危害”,“环境激素的来源及人体正常功能的干扰作用”等问题。

系统设计单元生命教育问题,保证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步落实。

篇(4)

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大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就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条件。以医药行业为例,最近一些年,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发病都严重威胁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这些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医学领域的基因治疗、肝细胞治疗和生物芯片等治疗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我国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从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生产,在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另外,生物技术的研发,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也具有相当的作用。比如水稻的杂交技术解决了世界关注的粮食难题。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且多年的累积,也让我们有了冲击国际前沿的实力和技术。

一、我国在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现状分析

我国生命科学起源于医药和农业的方面。在上个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成立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研究机构。70年代的时候,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科研体系。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代表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四大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北京基地(着眼于农业和环境的研究),上海基地(人口和健康的研究),西南基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武汉基地(水生生物和病毒学研究)。

现阶段我国优先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内容包括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识别和克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花絮额,细胞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等。在国际上,我国的科学家也承担了1%的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而且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唯一一个加入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国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科学家克隆了功能新基因的全长cDNA有800多条,已经申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利。

近年来,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科研成果。受生物科学发展的带动,生物技术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比如,在医药生物领域,我国的基因工程药物已经有近二十种上市的产品,有二十多中种药物已经进入一、二期临床使用,处于临床试验的也有近四十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显著提高。

目前在国际上销量最大的医药品种,前十位当中我们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八种,这说明我国的生物科技药物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农业方面,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杂交水稻的研究以及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甚至是全世界农业技术的前进。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在我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改变不了的一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所以,在人口和健康领域、农业生产发展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都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农业发展在效益和质量上和发达国家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产业都还处于相对较早的阶段,都需要我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应对策

要提高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我们就必须树立把握机遇的意识,要认识到这两者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关系民生,关系国家根本利益,甚至有时候能左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我们今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

要切实加强基础性研究,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学科及其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的放到首要的位置来抓。其次,我们花大力气来研发更新农业技术平台,改造传统农业的生态格局,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和生产。对于先进的科技成果,我们要积极推进其应用和转化,要通过培育一批生物技术企业来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

要尽一切可能,切实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健全法律和法规体系,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1,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来实现专利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掌控主动权,2,加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改造传统产业,使其和国际接轨,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效益。3,培养行业的龙头企业,使他们在市场开发和经营方面都能够顺风顺水。4,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评价保障制度,将对其保障不是一纸空文。既要让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给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好处,同时也要在关注生物安全方面所引起的新问题。5,通过加强和国际发达国家质检的合作和交流,开拓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合作渠道和发展空间,以此实现和世界先进技术共同发展的目的,最终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李学勇. 把握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机遇. 中国软科学,2003, 3: 124.

[2]陈竺. 世纪之交的生命科学与中国生命科学界. 生命科学, 1996,8: 123.

篇(5)

高考生物学科命题充分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查。从历年生物学高考的情况来看,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的覆盖面较广,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两章仍是考查的重点。

要求学生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另外,生物科高考还适度体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学科理念。

二、生物学科高考备考策略

1.夯实“三基”,重视基(下转第237页)(上接第236页)础是生物学高考备考的根本策略。“三基”是指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基本概念清楚、基础知识系统完整、基本技能扎实熟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

2.培养能力,突出能力训练的策略是高考备考的制胜策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生物学知识包括知识本身和发现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现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3.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紧密联系实际,重视实验分析和设计。目前高考非常重视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实验设计等的考查。

篇(6)

现在的《科学》教材中,种植、养殖的内容有很多。如何以这些教学内容为载体,有效地开展“亲历”活动,需要每一位科学老师动脑筋。比如三年级“凤仙花”单元,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观察到凤仙花的一生,我在校内开辟了种植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种植的过程中:每天去给凤仙花浇水,定期去观察凤仙花的变化。发芽了,长叶了,开花了,结果了……学生的欣喜伴随着凤仙花生长的全过程,他们得到的快乐与成长是课堂上简单讲解或录像展示等方式无法实现的。

我们来看兰·本达教授的典型案例——《观察蜗牛》:

学生一进教室,桌上已经放好蜗牛。学生看见桌上放着蜗牛,拿起蜗牛放在手上观察;大概观察了五分钟左右,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快要开小差了,就给学生发了放大镜,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又有五六分钟过去了,差不多了,老师又给学生发了菜叶、地瓜等食物,学生一看明白了,这不是喂蜗牛嘛。于是他们就观察蜗牛吃食物。

著名特级教师路培琦曾经这样介绍过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小的时候就喜欢玩,种过菜,养过蛐蛐,养过蝈蝈,每年都养蚕,拆过家里的闹钟,是学校科技小组的成员。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小时候的那些种植、饲养、制作的经历使我长了见识,学了本领,这些对我今后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路老师倡导,在小学科学课中,应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和他小时候那样类似的经历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印象深刻的经验、体验和经历。

二、关注观察,理解“求真”的含义,敏察生命的本质

科学的本质是求真,实事求是。特级教师曾宝俊指出:求真是科学课堂的第一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自然生活建立起一个“真”的理解,使学生从繁杂的世界里建立起一个属于自我却又和周围世界相吻合的认知体系。

科学观察的意义在于观察结果的分享和观察资料的积累。因此科学观察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观察”进行客观真实的记录,不但要如实记录观察到了什么,观察到的东西什么样,还要说明观察者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观察的,以便重新进行检验。如何才能客观真实地记录呢?请看下面这位老师的观察任务分解:

你不在校的日子里,这个动物做什么?

当你不在学校时你认为这个动物做什么?你有什么证据?

这个动物吃什么?你认为它什么时间进食?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这个动物什么时候最活跃?什么时候最不活跃?

你通常在什么地方发现这个动物?它到哪个地方最多?它到哪个地方最少?你何以知道?

动物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它们与周围的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当你接触和靠近这个动物的时候,这个小动物是怎么回应你的?

观察记录需要理性,它需要客观的描述,不应该包含“个人的想法”在里面,也不应该把发现的问题和观察记录放在一起,当然也不应该包括对已有知识的复述。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的“经验”常常面临着挑战。是坚持已有的“标准答案”,还是经受学生探究活动的检验,尊重学生观察到的事实呢?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追求真理和强调实证,是科学的本义,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该细心呵护学生的质疑精神。特级教师任洪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案例:说一个学生在学完爬行动物后找到他询问,蛇与鳝鱼长得很像,为什么它们不属于同一类,是不是科学家分类的时候不小心分错了。任老师跟他解释了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蛇用肺呼吸,鳝鱼用鳃呼吸。可这位孩子颇不服气,他认为两者有很多的相似点,而且还特意到菜市场观察小贩杀蛇和鳝鱼,发现两者的骨骼也非常像。虽然在这个问题上结论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个孩子的质疑精神却令人心生敬意!在他身上,让人看到了现在的孩子特别欠缺的质疑、求真精神。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好好地表扬、鼓励这样的孩子,激起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三、关注自然,领悟“和谐”的真谛,体悟生命的可贵

探究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科学素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有关自然奥秘的录像或资料,其作者大多是外国的科学家,如《鸟类的迁徙》等,这些资料凝聚着研究者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血。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名普通科学老师林恩·兰金领着孩子围绕一个池塘(研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相互依赖性)开展了历时一年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不仅坚持了下来,且好奇心和兴趣不断增强。在我们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一些需要长期观察的内容,如: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这些内容正是培养学生的长期坚持品质的绝佳载体。

篇(7)

【关键词】娱乐化 cartoon time板块 小学英语课堂

一、“娱乐化”教学法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形式,在过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教师的教,但这样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很大忽略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但在今天新课标中,课堂教学更多体现了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少说,学生多说。所以,老旧的教学方式就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新颖的教学方式。英语本身属于西方语言,所以小学英语课堂应该是活泼生动有乐趣的课堂。“娱乐化”教学法的开展相信会让英语课堂更加耀眼。在我看来,“娱乐化”教学法的背景有三个方面。

1.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2001年7月义务教育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施,在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更注重于学生在课堂的活动和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传授知识,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都要反思并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娱乐化”教学法的引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课堂。

2.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与普及。近十年间,多媒体网络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网络和多媒体都广泛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活动都发生了改变,对于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课堂方式、教学手段都不足以吸引学生的视线,而改变后的课堂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化”,为课堂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催生了“娱乐化”教学法。

3.“娱乐化”时代的影响。当今时代属于“娱乐化”时代,很多东西与娱乐相关,“娱乐化”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课堂的“娱乐化”越来越明显,受到了生活的“娱乐化”影响。课堂教学的“娱乐化”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喜爱。

二、“娱乐化”教学法的开展

1.试析Cartoon time板块。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好几个板块组成,其中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和Checkout time是固定板块。其他的板块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和学习能力而定的。其中的Story time板块和Cartoon time板块基本都是以故事呈现,趣味性较强,也是较为重要的板块。Cartoon time板块是属于趣味性阅读拓展板块,通过不同的卡通人物,描述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幽默故事,学生尤为喜欢这个版块。教师在Cartoon time板块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娱乐化的教学思维,帮助学生加强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提升,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该板块中不仅可以阅读到趣味故事,还可以发散思维进行表演,这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需求。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把“娱乐化”教学法更好地融入并且体现到Cartoon time板块中,从而使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有趣呢?

2.“娱乐化”教学法的实施。

(1)插图教学型。这是cartoon time板块中最传统的类型,在趣味故事的情境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句型及对话。可将挂图呈现在黑板上,如:在教学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五下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cartoon time)时,教师出示挂图,学生可以根据教本或者自由发挥想象改编对话:

Bobby:Dad,can I go to school by bike?

Bobby’father:No,you can’t.

Bobby:Why?

Bobby’father:Because you’re too young.

Bobby’father:How does Sam go to school?

Bobby: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

Bobby’father:Really?

Bobby:Yes,but he always sits in the basket.

然后W生根据对话内容自己发挥想象,并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尝试带领大家学习。学生将趣味故事加上自己的自主能力,将枯燥乏味的句型变得更加生动些,学生不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而且更好的学会了小组合作的精神。

(2)故事表演型。这是教材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以趣味故事为载体,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出cartoon time的故事情节。如:在教学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五下Unit1 Cinderella的cartoon time板块时,学生可以根据人物特点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以下是某小组表演的改编对话内容:

Bobby:Do you have any snacks?I’m hungry.

Sam:No,I don’t.

Sam:Hurry up,Bobby.We are late.

Bobby:Look!There are some mushrooms.We can eat them.

Sam:That’great.(开始吃)

Bobby:Oh,I think we must go to hospital.

表演会使这个版块不再枯燥乏味,不再只是背单词、学句型,而是参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学英语、理解英语。你一言,我一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改变故事的内容,把趣味故事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和体会,都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从多种角度去体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3)小组汇报型。小组合作是英语学习中是一种体现学生合作能力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在cartoon time板块教学中,通过学生合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空间,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在教学译林新版牛津小学英语五下Unit3 Asking the way的cartoon time板块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定一个组长,进行小组汇报学习,最终教师评选出最佳小组小明星奖。

首先教师先运用课件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示范:

T:How do we get to City Cinema?

Tina:We can go by bus.

T:We can’t get on the bus,Tina!The bus is full.

Tina:OK.Let’s go to the cinema by taxi.

示范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好小组,小组内进行自主学习,把所学的新知划出来,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与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这样更贴近生活,给学生自,不再是教师教学生,而是学生教学生,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加能体现了学习英语的“娱乐化”,整个教学过程便成了学生主动发现,互动生成的过程。

(4)游戏巩固型。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同样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cartoon time板块也可以穿插着游戏的方法。课堂上游戏的加入,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气氛更活跃。如: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中cartoon time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个游戏环节。

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pest、ladybird等一些单词的图画,教师在课上先示范,翻出一张卡片,抽一个同学上台,展示给这个同学看,然后由这个同学进行表演,坐在底下的同学来猜看他表演的是什么,而且表演的同学只能做动作不能说话,猜出来的同学有奖励。示范结束后,可以由同学和同学之间进行游戏。这样的游戏环节,把原本单一呆板的课堂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孩子也在游戏中将所学习的单词进行了巩固,这正是游戏巩固型的魅力所在。

(5)朗读展示型。在cartoon time板块中,表演是一大精彩的亮点,但朗读的好也同样多姿多彩,无论是分角色朗读还是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cartoon time板块本身就属于语言表达活动,教师可以巧妙的设计“小小朗诵家”的环节,让学生在激动踊跃的状态下去学习。如:教师教授完新知后,开始让孩子朗读,可以先打破跟读光盘的形式,加入一些新的方式,W生带读、开火车、男生女生比赛、学生配音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挑选自己喜爱的方式参加“小小朗诵家”比赛,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在课堂上充当指导者和倾听者,并且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有错误及时纠正。最终公平公正的评选出班级的“小小朗诵者”。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篇(8)

关键词 化学观 化学学科特色 生命活动 蛋白质 葡萄糖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理念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五“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由2个单元组成的,重点介绍了糖类、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生物学科交叉,如果教师没有作好处理,会让学生感觉有重复之嫌,故如何在这个章节中突显化学的研究手段、化学的思维方式、化学的关注焦点,从而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揭示“化学观”,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专家和教师们都越来越关注“观念教学”。“化学观”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观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层理解力和学科素养,使现在的学生、未来的公民具备并长久地运用化学这一“科学工具”。专题五的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化学中的“元素观”“分类观”“变化观”和“实验研究观”,是教师进行化学观教育的有效知识载体和良好契机。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关注焦点。如何利用专题五的教学展现化学学科特色,以区别于其他学科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化学研究手段和思维方式,将“化学实验”、“化学思维方法”和“化学语言”这3大特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中。事实上,专题五是高中化学别能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特色的部分。正是与生物学科存在内容上的交叉,才有机会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学科关注的焦点是不同的,从而学会对比整合,促成自身认知结构层次的提升。

学习化学有3个层次:宏观现象、微观结构和化学符号。专题五的教材内容安排了许多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形形的宏观现象,这是化学学习的第一层次。在这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由常见的生活现象转入到背后微观结构的变化,领悟“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再用特定的化学符号将这些过程进行表述,形成统一的化学专业语言,从而实现化学学习的3个层次。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将“化学观”教学融入到传统的复习课堂中,让“化学特色”成为复习课堂的方法主线,促成学生在复习课堂中实现学习化学的“3个层次”。

复习课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掌握复习方法。笔者在教学设计时以生活现象为平台,创设情境,以实验为载体,挖掘理性思维,揭示微观结构,以化学符号的表征为抓手,训练化学语言能力,并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培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笔者从一瓶饮料出发,让学生挖掘其中折射出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再深入到生命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处处都存在化学语言和化学观念,最后将观察的视角拓宽到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发现化学原理依然渗透其中。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掌握“分类法”、“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生命和整个自然界,感受“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特性与共性是辩证统一”的哲学观。于是,确定了课堂的教学框架:从化学视角看食品一从化学视角看生活一从化学视角看自然界,形成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2 教学流程

2.1 从化学视角看食品

首先由营养快线饮料的广告(最营养的蛋白饮品+含维生素最丰富的果汁饮品=最营养的饮料、纯正果汁与香浓牛奶的完美结合)和成分等图片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发了学生关于“饮料中究竟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疑问。接着,笔者展示一瓶营养快线,并将它缓缓倒入烧杯中。当看到饮料缓缓流出时,学生发出“哇塞”的叫声。此时笔者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好稠,肯定很营养。笔者反问:“为什么稠就营养?”学生推测:应该富含蛋白质吧?笔者追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说:“感觉吧,鸡蛋清就是黏稠的”。笔者赞许地微笑,继而启发学生:“你们能很好地结合生活经验。那能否设计显性的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断呢?”学生开始议论,有的说用浓硝酸,有的说用双缩脲试剂,还有的说可以用茚三酮试剂,甚至有说丁达尔效应的。笔者在肯定学生的答案之后,选择了前面2种试剂进行演示验证。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下,饮料中的蛋白质得到了检验,学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笔者发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蛋白质溶液是黏稠的吗?”学生再次陷入了思考。“平常大家看倒水,会出现这种现象吗?”学生摇头。“你能从微观的结构解释蛋白质和水倾倒出的不同现象吗?”有学生说因为蛋白质是高分子,也有学生说蛋白质溶液是胶体,还有说是不是蛋白质分子有黏性的原因。此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蛋白质不仅是大分子,而且还是长条状的分子。它在水中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故形成胶体。而许多胶体在加热过程中,黏度会增强,形成胶状物质。”学生恍然大悟。

“那么,组成蛋白质高分子的基本单元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形成高分子?能否用电子式表示出这些基本单元的官能团?”此时学生迅速回忆氨基酸的特有结构。“营养快线的厂商标明饮料中含有一种氨基酸,叫做半胱氨酸。大家能写出半胱氨酸形成二肽的方程式吗?”学生根据提供的键线式练习氨基酸的脱水反应,进而体会到氨基酸缩聚成多肽的原理。“氨基酸和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组成的物质基础。所以市场上有氨基酸口服液、蛋白粉等物质。大家在平常的饮食中需要适当摄入这些物质”。

“饮料主要成分中还标明有糖类,其中含有葡萄糖。大家认为该如何证实产品的这一说法呢?”学生马上想到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笔者取用了前面加入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营养快线进行加热,结果出现了砖红色沉淀。由此,学生理解了生物中的双缩脲和化学中的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在成分上是基本相同的。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书写出现砖红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葡萄糖的结构列举它还可能进行的反应。在学生交流校对后,笔者投影工业中葡萄糖制备银镜、葡萄糖作电镀的还原剂、葡萄糖成酯作食品添加剂、葡萄糖检验方法在医院中的特殊作用等图片让学生感受葡萄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针对营养快线中的2种主要成分,笔者又设计了“如何分离营养快线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的问题让学生对2者性质进行区别。学生提出了盐析、渗析、结晶和调节pH等方法。笔者再追问“根据这2种物质的性质,该如何保存饮料”的现实问题。学生提到了要避光避热防止蛋白质变性、密封防止葡萄糖被氧化。笔者及时展示营养快线上“低温、避光、密封”和“开盖后需冷藏,清当天内饮完”等标签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意义。至此,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分析了营养快线的成分,认识到饮料中蕴含的化学知识。这样,笔者再让学生总结蛋白质、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性质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意图:利用熟悉的饮料所含成分的检验并表征过程中的变化,意在突出“微粒观”、“变化观”和“实验研究”等化学观的教育,体现“结构决定性质”,“宏观与微观联系”的学习方法,并训练化学语言,在关注“双基”的同时,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2.2 从化学视角看生命活动

在这一环节,笔者由“为什么广告商还不忘宣传营养快线中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脂肪呢?”的问题引入。学生马上联系到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于是,笔者进入到本专题的核心知识:(1)完成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物质?为什么称它们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2)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笔者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上述问题,解释营养快线中添加这些成分的原因。这时候学生阅读教材的心理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此时学生需要主动寻求知识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结合油脂可以水解生成营养物质、可以水解制备肥皂,并且许多食品中都含有氢化油、单甘酯、双甘酯等添加剂后,学生认识到油脂不仅是重要的营养物质,还起着改善食品味道的重要作用。随即,笔者要求学生书写油脂的通式和水解反应式以加深对油脂应用的理解。通过这2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每种营养物质在人体中都有特定作用,无论哪种营养成分不均衡都会引起生理疾病,于是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命活动,感悟到化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为了让学生科学看待食品和生命活动,笔者在此还设计了2个实际问题:(1)如今,人们呼吁健康饮食,提倡低热量的食品,于是大面积地出现了“零脂肪”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大家认为这些广告可信吗?为什么?(2)娃哈哈公司“用营养快线代替早餐”的广告以说明饮料的营养价值。请大家展开讨论“营养快线能否代替早餐”?

教学意图:通过2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本章节主要知识内容,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促进融会贯通,再呈现生活中的2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 从化学视角看自然

在完成上述2个环节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学了专题五,你认为该专题与前面专题有哪些联系?你在学习本专题时都应用了哪些已学知识?学生提到了“分类”、“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笔者一进行小结强化,并提出问题:在本专题中还涉及到了立体异构的知识,葡萄糖是D型,氨基酸是L型。我们的宇宙是否就存在这样的对称性呢?于是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出宇宙中是否存在“有智慧的右旋氨基酸生命”的质疑,也引出了科学家们的困惑:宇宙中是否存在着一种奇特的普适性的对称规律?课堂最后鼓励学生今后继续运用科学知识的武器去探索自然之谜。

教学意图:透过化学视角看自然才能让学生感知化学无所不在,领悟化学的学科魅力。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化学问题呢?掌握化学方法才是根本。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复习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正是本节课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所在。

篇(9)

BOT方式是指(build-operate-transfer)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缩写,即“建设-经营-移交”。

2006年一月初,三明学院由于资金不足,有意以BOT方式向社会引资建设学生公寓,厦门优恩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三明学院学生公寓的融资方式是由投资单位投资建设2幢学生宿舍,建成后租金收入归投资单位所有,经营期为23年,经营期后,学生公寓产权归三明学院所有。这就是所谓的BOT融资模式。

三明学院的2幢学生公寓建筑面积约为18000m2,土地所有权以412万的价格被三明学院买下。其中一幢楼为9000m2,计划安排1200人;另一幢为8600m2,计划安排1170人,则合计可以安排2370人。

三明学院学生公寓的收费模式为:4人间宿舍,1150元/人;8人间宿舍,850元/人。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1.投资计划。该BOT项目投资是根据三明学院提供的数据制定的。项目总投资为2050万元。

2.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由资本金和银行贷款两部分组成,资本金为700万,银行借款为1350万元。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1.安置学生数。每幢楼为9000m2,计划安排1200人;则两幢楼合计安排2400人。安排入住率可以保证在95%以上,这里用95%。

2.基准收益率。本项目全部投资的财务基准收益率采用8%,资本金的财务基准收益率也采用8%。

3.本项目建设期1年,经营期20年。计算期取22年。

总成本费用计算

本项目成本主要包括建安成本、配套设施成本、杂费摊销等。

1.建安成本。按照建安成本1000元/m2,总建筑面积18000m2,包括水电、电信、水龙头、水管、淋浴头、水池、洁具等,合计1800万元。

2.配套设施成本。即购置床铺、座椅、电扇等,按照100元/m2;每10年更新一次,更新一次约180万元。

3.杂费摊销。包括人防异地建设费28元/m2,消防审核费0.2%,新型材料发展基金8元/m2,工程监理费1%~3%,质监费0.15%,合计约100万,由我方和三明学院共同摊销,计50万元。

(1)人防异地建设费:50.4万

(2)消防审核费:3.6万

(3)新型材料发展基金:14.4万

(4)工程监理费:18万

(5)质监费:2.7万

4.工资及其附加

工作人员定员6人,其中管理员4名,电工1名,木工1名。管理员工资按照500元/月,电工、木工工资800元/月,福利费、保险费按照工资总额的53.5%计算,则合计6.7万元。

5.材料费、修理费

按照投资额的1%计提,20.5万/年。

6.财产保险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0.35%来计提,计7.35万/年。

7.管理费用

按照5万/年计提

8.折旧

以综合折旧率5%计提,为102.5万元。

效益以及税金

(1)租金收入。228万/年,这里以入住率95%计算,四人间宿舍和八人间宿舍各占50%。

(2)营业税及其附加。社会性资金建高校宿舍免征营业税,城建税、教育税附加也免征。

(3)企业所得税为33%。

(4)税后利润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后剩余部分为可分配利润,再扣除支付给投资者的应付利润,即为未分配利润,用于归还贷款。

还贷资金

还贷资金主要为还贷折旧和未分配利润。

还贷期间项目折旧额的90%用于偿还贷款。

项目评估分析

这里采用内部收益法、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对三明公寓学生宿舍项目进行评估,测算结果如下:

从财务指标上看,该项目的全部投资回报率、资本金回报率分别为6.1%和3.5%,均小于基准收益率8%;全部投资净现值、资本金投资净现值分别为-253万、-225万,均小于零。项目回收期为12.2年,项目还贷期为16.4年。从财务指标上看,该项目属于不可行。

八、敏感性分析

我们对三明学院学生公寓的各种变化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以估算财务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敏感因素分析如下:

1.项目投资考虑+10%;

2.租金收入考虑-10%;

敏感性分析结果汇总如表所示:

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投资增加10%、租金收入减少10%时,全部投资财务内部回报率和资本金财务内部回报率仍远远低于基准回报率,净现值远远低于零,属于不可行项目;仅当项目投资减少10%时,全部投资财务内部回报率和资本金财务内部回报率靠近基准回报率,净现值接近零。

九、结论

篇(10)

2012年必须落实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具体项目、地点、改扩建或新建面积和资金来源。各地要根据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内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要求,结合本地三年行动计划,抓紧研究部署今明两年的任务。

要积极争取国家“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的支持,制订具体政策措施,扶持好城市集体、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普惠性、低收费、有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积极推动各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是我省承担的国家试点任务,各地必须给予高度重视。2011年底,省里业已制发《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解决办法,各地要抓紧推进落实。要重点面向社会招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对转岗的中小学教师要严格考核,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随着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管理难度剧增。要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逐步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建立起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依据法律规定,要通过审批、年检、评估和督导等方式,强化动态监管,着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和保教工作。

(二)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继续坚持“区域统筹、县域推进、改造薄弱、促进均衡”的原则,全力落实教育部与省政府签署的备忘录和省政府与各地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确保完成建设400所标准化学校,实现年度阶段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任务。

进一步明确基本均衡的评价标准和工作要求。各地要依据这一评价标准,按照责任状确定的建设进度,统筹好各方面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要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的认定验收。为此,各地要切实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严格按照确定的建设进度,统筹安排各方面资源,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按规划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及时解决好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在县域内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网点。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建好必要的教学点,坚决防止和纠正因学校布局调整出现学生就学困难、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要贯彻“县域统筹、倾斜薄弱”的原则要求,加快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缩小县域内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在教师、校长交流上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省里要制发推进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指导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保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2012年要召开17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试点县工作推进会,召开“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牡丹江现场会。

(三)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全省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要在2011年良好布局开局基础上,继续以推进高中教育普及为目标,进一步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一是以市地为单位,对全省普通高中进行普查,对未达标的薄弱高中由地方政府制订整改计划,全面加强普通高中达标建设。二是深化区域和学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机制,引导普通高中找准内涵发展定位,凝练学校文化,培育办学特色,形成一批“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年底拟召开试点地区和学校现场会。三是落实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要求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清理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依托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加强和规范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强化审批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际班办学行为。从规范招生行为着手,切实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

(四)依法推进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民族教育工作方面。全面贯彻新修订的《民族教育条例》,以民族教育发展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少数民族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继续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继续抓好教育援疆、工作;全面启动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加强扫盲教材建设,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扫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工作方面。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继续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模式,力争年内取得相应科研成果,形成一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指导各学校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力度,组织优秀特殊教育校本课程评选。

——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贯彻执行好义务教育新课标。

为认真贯彻执行好新课程标准,一是要统筹设计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学习培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透彻理解、深刻把握新课标,内化行为,创造性地贯彻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省里要按照国家新课标的精神,研制我省《地方课程标准指导意见》;三是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大力推广普及地方课程;四是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创造性落实好高中课程方案。

继续创造性地深入贯彻实施我省的《普通高中课改方案》,以课程实施为重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完善“课程模块修习考核”、“学业水平考试”、“高校招生考试”以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三考一评”制度建设。要按照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求,加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力度,实行分类规划与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和人生规划指导,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深化教与学改革。

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改的核心环节,深入探索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探索与创造,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四)全面加强教研工作。

各级教研部门要切实转变教研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和基层学校以校为本、基于网络、上下联动、由点到面、覆盖全省城乡的各级教研功能互补的教研模式,强化“研培一体”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深化课程改革的作用。省里要制发《中小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各校要抓住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重要任务,全面提升研培能力,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机制。

(五)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各地要把信息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继续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 强化教育管理,努力缓解热点难点问题

(一)关于抓好“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

一方面,各地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尽力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的需求,保障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就近上学。另一方面,各地要按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两为主”的政策要求,深化“两为主”为“两个全部纳入”,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融入城市生活。

(二)关于抓好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上一篇: 银行网点发展趋势 下一篇: 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