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6: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与现代服饰和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相结合分不开的。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移用,也不是把具有民族文化符号的和表面化的东西套用到服装中。我国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服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远古到至今,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用本民族特有的手工技艺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湛工艺技术的服饰品。如何将具有很深厚文化内涵的少数民族服饰元素更好地运用到现代服饰品中,首先是必须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并将其精神融入设计中去,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民族精髓的作品。
我国服装业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的一个过程,人们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对西方服饰的盲目追随,到人们开始对国内的服饰文化的探究、反思并深入研究服装及服饰品市场在国际上成败的原因,光靠模仿是很难达到全方面地提高和超越前者,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也就无法立足世界。于是就有了许多有关服装服饰民族元素的探讨。
服装的民族性只能从本民族文化的含义上去划分,针对我国目前的服饰文化现状,首先要从脱离对西方服饰文化的依赖性开始,向本民族文化回归。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当然,民族文化的内涵是需要通过具体形态来传达的,此时的服饰文化形态,一方面不仅仅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性,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时代的特性,也就是更好地把本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服装型制。只有两种文化元素完美融合才会展现中国特色的服饰文化,也具有代表性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聚居着 56 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虽然存在着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文化差异等原因,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民族之间的交融更加紧密,也就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风格,它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多元发展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鲜明特点。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绚丽多彩,工艺精湛,款式别致,风格独特,充分的展现着本民族的服饰文化和风采。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民族元素的服饰也日趋兴盛起来,人们对传统服饰的挖掘探究也日渐浓厚。
一直以来我们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关注度和保护不够,在民族服装制作工艺上,很多精湛的手工技术已经失传了,如藏族贵妇人镶多珠松石珍珠冠大襟袍式服饰等等。现在我们只能通过上辈人传承下来的稀有样式来探寻和认识那些古老的技艺。遗憾的是,还有大量珍贵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传统服饰流往国外,比如仅存一套的仡佬族的民族服装,也在遥远的异国才能看到。现如今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也顺应当前的人们对于美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接纳这种独特美丽的形式。现在有很多相关机构开始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系统的探索、收集、保护、整理,成立了展现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博物馆了收集和展现了大量不同民族的服装服饰品,通过展示让更多的人共同去关注具有世界性的民族文化,认知少数民族的生活。对于处于时尚前沿的服装设计师们也在顺应时代流行的脚步,开始不断地从各地、少数民族的服饰中寻找灵感和吸收民族元素的养分,大胆地合理地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尤其是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们,对民族元素的借鉴和继承发扬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华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也给服装设计师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养分,发挥本土的优势,用敏锐的设计思维,抓住当今的流行趋势,设计出展现中国特有的民族气质的服饰品。即弘扬了少数民族文化又丰富了设计内涵。即有民族性的特点也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二
在现代服饰中值得借鉴和发挥的少数民族服饰元素,首先是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对于服装来说色彩是最先抓住视线的。少数民族服饰中的面料多为天然纤维,具有很好的环保特性,勤劳的少数民族用智慧的双手利用自然界的物种,在编织天然纤维面料的上面染制色彩,还会利用自然界的植物调制出多种染色剂,染色多以蓝、黑或本白等纯色作为基底色,其中也会点缀一些丰富的色彩,少数民族对色彩的直接使用和大胆对比,也正如他们的性格一样,简单与质朴。
他们大多喜欢使用对比色、互补色、纯色等,来增强色彩的鲜明度、对比度,艳丽的服饰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这也能看出少数民族的审美情趣,他们对美的展现主要是来源于生活,也是对生活的写照。而这种强对比的色彩搭配在如今的国际流行趋势里得到充分展现和广泛的运用。
尤其是近几年人们对复古色,怀旧色的钟爱,成为时下国际最流行的色彩元素。这种独一无二大胆的用色,如红配绿、紫配黄、紫配黑,我们通常认为很俗气而且很难驾驭这种色彩的服装,却在现代服装中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夸张的服装效果,竟能产生无穷的独特魅力。现在很多流行服装服饰会上经常展示具有强对比的配色效果的服装,以少数民族惯用的色彩为灵感,以黑色为主调,运用互补色,对比色的色彩进行不同的比例分割,添加等设计手段,从而产生出一系列丰富的舞台视觉效果。红色和绿色相搭配,黄与紫,各种颜色相拼接,视觉的冲击像是在玩色彩的游戏一样,即生动又热烈。这种色彩搭配也是国内一些知名品牌如: 五色风马、梁子等服装品牌惯用的色彩元素。这种服装的风格和体现的气质散发着一种纯朴而又执著的气息,既含蓄又热烈。尤其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物质和精神文化开始追求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状态。既时尚又有亲近感的民族特色服装正迎合了大众的口味。
其次是少数民族的服饰品中也就是手工艺饰品的借鉴,手工服饰品是少数民族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以银,石类、贝累等天然的物种取材。尤其我国的少数民族是个热爱生活,大胆追求美的民族。具有高超工艺的工匠会雕刻出精美的符合本民族风俗习惯的饰品,从头到脚,整个服装都会装饰用银,玛瑙、松石等材质的饰品。比如非常重视装饰的几个民族,如苗族,藏族,白族,蒙古族等等。在盛大的节日里都会佩戴整套饰品的民族服装来庆祝节日。在历史中藏族的装饰品都会悬挂在身上,以显示身份和富足的象征。还有苗族的鸡冠头,白族的虎头帽等等,都有着万物有灵,巫术崇拜的说法。少数民族用生活中的物品装饰自己不仅仅有展现美的含义,而且通过这些物象来托付自己的美好祝愿。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省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各民族大团圆的交融聚会,每个民族穿上节日的盛装展现本民族服饰风采和文化,就像花的海洋一样绚丽多彩。
现如今的现代服饰品中,已经有很多借鉴和沿袭了少数民族的工艺、造型元素的服饰品,形成了具有民族味道的多元化的饰品行业,为服装风格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配套产品。如今国际各大品牌越来越重视服装的整体性和系列感,都在延伸服装相关的产业,比如熟知的国际品牌 ZARAR,H $ M等在店面陈设和展示服装上,都会配有符合同风格的服饰品,如包、鞋、腰带、围巾等。不仅加强了服装的系列感和品牌整体化的气质,而且便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们也配合服装的风格进行饰品的相关设计,尤其具有代表中国特色的具有少数民族元素的银饰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上也经常会看到民族手工艺饰品的店铺。总之,具有少数民族服装元素的现代服装和服饰品日益被人们关注和喜爱。中国设计师们通过吸取中国民族服饰元素精华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民族的、时尚的瞬间,在世界的T 台上也经常会看到精彩的民族风韵的展现。
服饰,常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肌肤”,当然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显著象征。服饰中的“文化”,既表现在服装的基本款式上,又体现在服装的装饰上。其绚烂的色彩搭配、别致的款型以及多样的图案,特别是那些象征诗情画意的民族故事、民族传统习俗的符号点缀,都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的艺术创意天分。如苗族服饰中富有强烈代表性的银冠上就有很多用来象征大自然各类事物的符号,表达出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风调雨顺的向往。而苗家刺绣,更是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除了具有美化装饰的意义之外,还兼具其替代文字表达的作用――以叙述性的艺术符号进行组合,将苗家的历史自然融入各类服装与饰物的设计中,尤其是其丰富的颜色,饱满的图案,几乎可以形成一部用图形表达的叙事诗。由于这种传统制衣法代代流传,苗家的历史故事、传统习俗也就以如此特殊的形式传至如今。
苏联美学家卡刚在他的《艺术形态学》一书中指出,艺术是原始人生命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劳动创造与艺术创造是并行的。因为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就是通过服饰的艺术符号产生象征意义来构建社会文化的,他们将诗一般的文化叙述穿戴在自己的身上去劳动、去对歌、去舞蹈,这些服饰就如同一部色彩鲜艳、图案别致的民族历史叙述诗浪漫而美丽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不禁感叹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是如此丰富、如此鲜活自然。同时,这些美丽、自然而又神秘的、充满了强烈生命意识的、源于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原生态艺术符号,也即成了现代服饰设计的新启示,且越来越成为世界服装设计热捧的时尚设计元素。
作为综合艺术、整体艺术的戏剧,服饰一直是戏剧表演艺术中极具象征性的艺术符号,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帮助演员塑造形象、烘托舞台整体氛围、帮助观众理解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作用。近几年来,舞台服装设计受到更多重视,已逐浙成为舞台演出的看点和评判全剧是否成功的依据之一。
1、图腾的定义
图腾原意为“他的亲族”,图腾观念认为:人和动物有相似的地方:会动、会发出声音、有情感、有身体与面孔。认定自然界中能保证氏族成员的食物来源予以生存的精神力量的某一动、植物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将它信奉为神圣的祖先、亲族而崇拜。
人类的童年对自然和宇宙的感悟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人化” 和“神化”色彩。 “人化”倾向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天人合一” 的思想。“神化”倾向则是来自于对自然界那旺盛的生命力的敬仰以及对其超强破坏力的惶惑。
2、图腾的遗迹
2.1图腾与动物
一些动物对人来说具有神奇的力量,能超越人类极限。比如:鸟能飞、鱼能游、蛇能蜕皮。于是赋予这些超凡能力予主观价值,将它们构造为一个超自然原形的新图腾形象。通过服饰款式对图腾形象进行模仿,是图腾崇拜在少数民族服饰上最形象、最直观的体现。
彝族以黑虎为图腾,这种观念深深地渗透到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彝族的衣饰离不开虎。在楚雄大姚花区,彝族俚颇支系妇女的服饰从上到下都是横条纹,乍一看像一身虎皮。
傣族人民以孔雀为图腾,傣族妇女筒裙上晶莹漂亮的孔雀羽毛的纹样,已成为傣族服饰的代表和民族的象征。
高山族将蛇认作图腾,以蛇为神灵的化身。因此,无论男女,都在服饰上绣或刻上蛇纹,尤以“百步蛇”最具特色。
黎族以蛙为图腾,其各支系的文身图案和服饰图案中处处可见蛙纹图案。
蒙古族是崇拜鹰和狼的民族,蒙古摔跤服上,其长裤绣有宽而弯曲的云纹。
2.2图腾与颜色
服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服饰的颜色。各少数民族对某种颜色的选择除了受审美心理支配外,更被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图腾文化内涵生活。
在纳西族史诗叙述的黑白部落战争中,“白”是光明、正义的象征.“黑”则代表着黑暗与邪恶。
白族、土家族的服饰也以白为贵,男女老幼都喜欢穿白色服饰。与之相反,彝、畲、阿昌、拉祜、傈僳等民族,则崇尚黑色。
拉祜族男女服饰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花布缀上各种花边和图案,再嵌上亮丽的银泡;拉祜族妇女爱穿开叉很高的黑长袍。
玄鸟图腾或玄鸟崇拜在畲、阿昌、傈僳等十几个民族中都存在。因为“玄”的本义是黑或黑中加赤色。所以畲族服饰也以黑、青、蓝色为主色调,尤其是黑色;凡凤凰装等重要礼服必以黑布为主。另外,阿昌族已婚男女的包头是黑的,男子多穿黑色对襟短上衣,黑色宽管长裤,头上插有红、绿色小绒球;姑娘们的主要服装也是黑的,老年人则一年四季穿黑衣裤。
在彝族看来,黑色象征庄重、严肃、深沉,并包含了高、大、强、尊之意,故以黑为贵。
2.3图腾与礼服
人在出生,出嫁,死亡,祭祀这几类重要活动中身着的服饰也称得上是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几次换装了。这些礼服与图腾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诞生礼:是每个民族极为重要的仪式。彝族崇虎,为婴儿准备的衣物,虎必是一式的虎头帽、虎头鞋和虎纹兜肚,因为他们认为彝人是虎族,为婴儿准备“虎衣”,便意味着族对新成员的血缘关系的认可。
婚礼:在少数民族婚礼服饰中强而有力地折射出图腾崇拜印记的,畲族的姑娘在出嫁时穿的凤凰装和戴的风冠最为典型。
丧礼:人死后灵魂还要到另一个世界生活。这种生死轮回的观念决定了少数民族隆重的葬礼。哈尼族在送灵时,要插以类似羽毛的棕扇,摹仿白鹇鸟张翅飞翔,象征送上天去。
祭祀礼:哈萨克族的萨满巫师即巴克瑟穿一身白色法衣,饰有白天鹅羽毛或披白天鹅羽毛衣。法帽也用白天鹅羽毛做成。藏族的衣饰中同样充满了鸟崇拜(主要是鹰)的意味。
3、少数民族服饰面临的危机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这些少数民族的精美的服饰遗产却正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少数民族服饰不仅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一笔巨大财富和资源,而且也是整个人类的财富和资源。
有学者曾在湘西凤凰县苗族社区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田野调查。凤凰县腊尔山墟场是湘西苗族比较集中的场所。采用观察的方法对苗族传统女装的着装情形、非概率抽样的就近访谈法对苗族传统女装的热情程度进行调查,先后访谈了百名女性。
调查的结果显示:身着传统服装的全部都是40岁以上的妇女,而充斥在年轻媳妇、姑娘们身上的却是汉式的机制品。4O岁以上的妇女超过八成的人对苗族传统装热情不减,25―4O岁的妇女虽着汉服却也有超过半数的人比较欣赏苗族传统装,而比这年轻的媳妇、少女们却为自己的快速汉化而沾沾自喜。
4、弘扬和保护民族服饰文化
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方式应是活态保护,这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文化管理部门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建立建全有效的活性保护机制,同时也需要民间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保护。以下是本文所提出的一些保护建议:
1.树立保护本民族服饰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个人和博物馆收藏民族服饰是保护民族服饰文化的一种方式。
3.由民间和政府定期组织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展览。
4.举行展示自制民族服装的赛会,评出奖项,以资鼓励,弘扬传统服饰艺术的精神。
5.创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杂志,研究其历史渊源、艺术效果、文物价值。
6.建立地方性的行政立法。
7.发展地区旅游经济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手段。
8.要把服饰艺术融入到学校的艺术课程中去。
9.鼓励恢复一些传统习俗,让年轻一代在习俗活动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10.建设民间文艺队伍,提高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积极性,为促进苗族文化的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1.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12.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保护苗族服饰文化中的作用。
13.建立乡土知识分子档案、加强村镇规划等方法以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保护。
5、总结
服饰,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接纳了图腾这位至高无上的客人,并为它保存了永久的居留权。少数民族服饰是一种无声的符号语言。一方面它是物质的呈现,另一方面是精神的外观。随着氏族、部族、民族的产生和演进,以及漫长的创造性劳动和文化积累,服饰文化功能从混沌走向分化,服饰的各种造型要素都向着观念层次上凝聚,造型上实用与审美相结合,服饰本身向着功能多样、意蕴深刻的方向发展,服饰观念在这种发展中孕育、积累、形成,民族服饰逐渐呈现出自身的完整性。通过服饰造型与象征意义相结合,以及象征意义的符号化,少数民族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具有物态形式、民俗活动与精神心态的三重结构系统,支撑着各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这就是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观念构建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蔡光洁.在困境中生存的少数民族服饰[J].四川戏剧,2005,5.
在我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民族风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各种形态的服饰品。这些服饰品造型独特、色彩斑斓、图案生动、古老质朴、寓意深刻,成为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1 少数民族服饰品的艺术特点
1.1 服饰品设计的形式与内容具有明确的象征性
1、自然模拟,象征图腾崇拜
从古至今服饰品就是图腾元素被运用的典型例证。服饰品可以直接模拟成为图腾物形状,或是用图腾物皮毛做成衣物与饰品;也或是对图腾物体态进行模仿,形成纹身及服饰上的图案等。其表现形式足以说明,图腾的崇拜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影响巨大,它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每个少数民族文化之中。
2、颂扬勇敢,标示身份地位
少数民族的服饰品显示了各族群对力量和勇敢的赞美和颂扬。如分布在地区的珞巴族,他们用打到的猎物来装饰和美化自身,打到的猎物愈多,装饰品也愈多,装饰便成了勇敢、力量和智慧的象征。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品还有族群的标示作用。比如鄂伦春族的狍皮衣、狍头帽;土族的彩袖斜襟袍、宽大的绣花腰带;维吾尔族的四棱小花帽等等,形成了各民族的“族徽”。
1.2 描绘幸福吉祥,寓意民族兴旺
1、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品装饰手法千变万化
少数民族服饰品装饰手法包括刺绣、印染、织绘、钩编、贴补、滚镶等等,手法的巧妙运用与组合,呈现给我们一件件风格迥异,别有韵味的民族服饰品。
(1)、刺绣。在少数民族中最为普遍,刺绣的技法很多,主要有素绣、彩绣、凸绣、平绣、辫绣、缠绣、堆绣、锁绣、镂空绣、盘绣、雕花绣、打籽绣等等。苗族的刺绣技艺在众多少数民族中最为精湛,服饰上多采用几何纹、动植物纹,回纹、水波纹、菱形纹等纹样。彝族的刺绣图案技法属于挑花,多采用散点式、波浪式、垂直式、对称两方连续形式。瑶族喜欢在黑裤子上挑出绚丽色彩的各式花样,形成强烈对比。
(2)、印染。印染主要包括有靛染、扎染、蜡染等多种技法。在彝族、苗族、瑶族、壮族、哈尼族、阿昌族、傣族、景颇族、布依族、水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品中都显示了高超的印染技艺。著名的“蜡斑布”就是苗族、瑶族、壮族、侗族传统的手工艺品。
2、少数民族装饰图案的原始风格
(1)、图案纹样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有的是模拟自然物象的自然构形类图案,如土家族衣上的娶亲图。有的纹样则是从巫术、图腾中提炼若干自然形体,转换为抽象、写意的造型,如苗族刺绣上的牛首龙纹、人首龙纹等。
(2)、图案纹样装饰位置丰富,层层叠叠,大大小小,遍及全身。大致包括:领边、袖口、袖身的装饰绣片,围嘴、云肩,各式裙子及裙子的绣片、裤的边饰、裤脚,腰带、围腰、围裙,装饰的挂件、荷包、肚围或兜肚、尾饰,颈饰、项圈、胸牌及装饰片。
(3)、图案纹样的构图巧妙平稳、布局疏密有致。图案的构图形式大致包括:以一个纹形为一独立的单元图的单纹,多见于帽顶、围腰角、飘带头、鞋跟、鞋头、袖口饰;规则而有序拼组或变形并反复出现的复纹,多分布在挑绣的头巾边、围腰、飘带、裤脚边、袖口、襟边等地方;两个以上纹型交合,相互融会出现的杂合纹;以一纹型为中心纹,向外重迭扩展,呈放射状或环轴套合状的套盒纹。
1.3 少数民族服饰品的色彩艳丽丰富、对比强烈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色彩实践中,逐渐掌握了自然色彩的组合、搭配规律,多依少数民族自身的审美心理进行夸张、想象、灵活地运用,从色彩的对称、变化、对比、调和的配色中创造出丰富的服饰品色彩形式。
1、以某一素雅或深沉的色相为主色调,配以色彩鲜艳的花边、头巾或围腰进行点缀。比如云南瑶族的女装,上衣为无领无扣斜襟黑色长衫,下身是黑色长裤,但在襟边、袖口、裤口都有鲜艳的挑花图案,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及完美均衡的统一关系。
2、采用相对色或互补色的搭配形式,如红配绿、紫配黄、蓝配橙,利用色相间纯度、明度、面积的变化,呈现出鲜艳夺目、对比强烈、层次丰富、夸张而不落俗套的艺术效果。
1.4 少数民族服饰品配饰形式种类齐全、遍及全身
少数民族的服饰配件形式异彩丰呈,包括,头饰、发式、辫饰、项饰、胸饰、臂饰、披肩、腰饰、脚饰、臀饰及帽、巾、帕、包、佩带、胸兜、围腰、尾饰、背牌、绑腿、鞋子等。可以说从头到脚,从前到后,均有相应的配饰品。
这些不同部位、不同形态的配件装饰,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它们或独立成形,或配套组合,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融合于服装的款式中,形成了少数民族服中有饰,饰可成服的一大特色。
1.5 少数民族服饰品造型大而突出,带有夸张、粗犷、奔放之美
由于在过去大多数少数民族生活地区条件艰苦,在与自然的斗争与生存中,人们试图通过装饰物来显示自我的力量与财富,昭示生命的能量,于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尽可能地装饰美化自己。因此少数民族服饰品逐渐形成了粗大壮硕、数量繁多、层层叠叠的审美特征。
1.6 少数民族服饰品材质天然、质朴,具有就地取材的特点
根据居住地区、气候、物产资源的差异,南北少数民族在材质的选用上各有特色,基本包括以下几大类。
1.天然材质的纺织品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善于种植棉、麻和养蚕缫丝,所以服饰品大都采用的是天然材质的纺织品。如壮、苗、侗、傣等西南少数民族的织锦,藏族和彝族的羊毛氆氇,都是民族织物中的精品。
2.动物毛皮类材质
由于我国北方气候寒冷, 冬季较长, 因此北方民族服饰相比南方的要厚重许多, 服饰品的重要材质就是动物的毛皮。
3.金属类材质
银饰在传说中能避邪秽、驱鬼蜮、保平安,是美与财富的展示,力量与光明的象征,所以少数民族服饰品中精美的银质饰品屡见不鲜。其中,苗族银饰最为丰富多彩,可分银帽、银角、银围帕、银衣片、银项圈、银手饰等等,造型精巧别致。各个少数民族服饰品中的银饰品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4、其他材质
除了上述传统材质以外,一些来自自然的其他材质的运用,比如动物的羽毛、骨头,贝壳、玉石、珊瑚、松石等。这些材质的应用不但为少数民族服饰品艺术效果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而且折射出该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
2 民族服饰品艺术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
2.1 丰富绚丽色彩的借鉴与应用
大量热烈的纯色、鲜明的对比色与互补色的应用,在少数民族的服饰品中形成装饰性极强的效果。这种民族气息浓烈、亲近原始自然的色彩表达在现代时尚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
2.2 古朴独特造型的借鉴与应用
少数民族的配饰造型独具特色,取材广泛,形式丰富。时下流行的服饰品许多取材于少数民族的配饰。有的是将少数民族饰品的材质、款型原汁原味的复制下来,搭配到现代服装之中,如苗族的银饰藏族的绿松石、傣族的筒帕等,使现代设计增添古朴、厚重之美。有的则是借鉴少数民族配饰的独特造型与丰富内涵,运用现代材质与工艺,打造出装饰风格独特,融民族与时尚一体、突出全新创意的服饰品系列。
2.3 意寓深远图案纹样的借鉴与应用
少数民族服饰中装饰精美,寓意丰富的图案纹样,形式多种多样,布局自然连续,色彩灿若云霞,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重要装饰元素之一。图案纹样中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完整严谨的图形布局,精巧简练的写意造型、生动巧妙的广泛题材,不同的纹样图形无论是用在高级定制的礼服,还是民族韵味的唐装,或是田园风格的便服,都能够相得益彰,展现出一派热烈的民族风情。
2.4 精巧绝伦工艺技法的借鉴与应用
少数民族服饰品中巧夺天工的手工艺术,在当今重视文化传承、回归自然舒适、追求民族文化装饰风格的设计理念主导下,成为现代设计中的亮点。各种工艺如扎染、蜡染、绣花、挑花、贴花、织花等手法在现代服装中大放异彩。
3 结语
中图分类号:J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54-02
服装是穿于人体上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也称衣服,饰品是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首饰、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手袋等),服装与饰品统称服饰。舞台上的服饰是剧场、广场及影视等演出中,演员在演出时所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饰品。它们根据演出需要帮助演员塑造角色。舞台服饰的整体形象要与整个演出风格相统一,要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要求。舞台服装(含佩戴饰品)是属于舞台美术多门类艺术之一,是剧场、广场及影视等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服装与饰品的总称)作为舞台演出的重要部分,在色彩上、样式上都需要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的艺术魅力。
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首先要有少数民族特点,同样还要服务于舞台演出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还要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吸收少数民族的民族元素,既需要民族特色,还需要现代的流行气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除了分布祖国各地的汉族以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土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保安族、塔塔尔族,苗族、彝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珞巴族、门巴族,壮族、土家族、瑶族、黎族、畲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台湾的高山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与分布祖国各地的汉族组成了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其中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在各自民族文化中较为突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也是中国服饰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最为丰富而多样、也是最为生动活泼的一个重要部分。
服饰文化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实用的,又是审美的。随着我们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各种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文化艺术活动中演出部分的视觉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舞台上的演出服饰的整体视觉效果要求也更高。随着视觉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方便,现代的文化信息得到了广泛传播,各种现代文化潮流也使少数民族服饰在色彩、面料、款式等方面,有了更现代、更轻松、更活泼的现代气息。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物质与文化的不断追求,使对服装的样式、色彩的追求更加趋于简约和舒适。有些传统服装因其有着不利于人体行动的特点,则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活的穿着要求,必然会被更适于现代穿着要求的服装所取代。少数民族服装的穿着和制作也不断受现代文化影响,从繁琐的样式向着西式服装简单款式的转变。中国民族服饰在现代化发展中必定要注入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这就要使服装款式做到既有民族情愫又有现代的国际流行潮流,持续不断地保持并发展中国服饰文化中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也使少数民族服饰在整体上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服饰是人们生活中的特殊劳动成果,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义。舞台上用于演出的少数民族服饰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少数民族服饰的发展是与少数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类创造出的任何物质文明,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依托生活、劳作、宗教的需求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并在长期的演化中,民族服装越来越具有美化的功能,它是中华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服装设计师所要探索和追求的就是让民族精神融于世界精神,让古代精神融于未来精神,把东西方不同的哲学与美学观念下所表现的不同的神气与韵味互补和强化。现代社会对于服饰文化的追求发生了变化,不断追求流行、现代、时髦,民族服饰文化也受到了影响,服饰上的现代化改变是必然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民族元素不是简单地对民族传统服饰造型、色彩、式样等进行表面形式上的学习,是需要真心地体会中国文化精神、艺术精神,让人们真正从我们的服饰上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明快、鲜活的现代气息。
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绚丽多彩,款式多种多样,制作精美绝伦,它是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在服饰的制作上,从原料选材到面料制作、服装款式、装饰等方面都就地取材。以捕鱼为主的少数民族以鱼皮为衣并加以不断革新发展;从事狩猎的少数民族用兽皮、兽筋缝制衣服;以畜牧业为主的的少数民族用牲畜皮毛制作服装;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则以当地出产的棉麻丝为原料缝制衣服。经济生活、文化素养和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的差异,导致各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在款式和色彩上多种多样。北方民族以坎肩式长袍、短衣和长裙为主。这些少数民族服装除了适于气候及生活需要外,更注重服装的装饰美,在头巾、腰带、围裙以及衣襟、环肩、下摆、袖口、裤脚、裙边等易损部位,绣出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和几何纹样,这也增加了少数民族服装的装饰性。同时,在辅料的选择、色调的搭配、款式的构思和风格的体现等方面,各个少数民族的理念也不同。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在服饰的考虑上更突出实用性,在款式上追求简洁、朴素、耐用,色彩多选择冷色基调,服装体现出地域性的厚重感。南方的少数民族由于居于热带区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面料轻薄,色彩多明快而对比强烈。
服装设计师要掌握和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技巧、穿着理念,还要考虑舞台上独有的特殊环境。首先是距离;二是舞台灯光环境。距离是指相对于生活服装而言的距离疏远,它要求服装做工较细腻,在款式、色彩、图案上更注重细节。而舞台上的服装则因观众距离较远,因此服装在款式、色彩、图案、装饰等设计上,就应采用夸张手法。尤其是少数民族服装更要突出款式、色彩、图案、装饰。为烘托舞台气氛,舞台灯光常常需要变化不同的色彩,各种光色都会反射到舞台的服装上。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服饰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款式向着短装化、机能化、舒适化、个性化等特点发展。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要保留民族文化的元素,还需要在款式、颜色、面料上进行现代化搭配,在款式、颜色、面料搭配上突出现代化的造型美感。舞台上的少数民族服饰要符合现代化民族服饰的实用性和时代感,即要保留民族服饰的各民族元素所要表达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内涵,还要加强现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手段。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要想居于国际的服饰文化舞台之上,就要把带有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服饰文化创作中,这也是民族服饰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柄崭新利器。
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的积淀,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中国现代民族服饰文化应该继承有生命力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同时让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不只是把“传统符号”作为装饰语言,简单地对传统民族服饰进行复制。两者的有机结合要恰到好处,既要继承民族古老博大的文化,又要与时俱进掌握时尚前沿的脉搏,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设计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71-01
我国是一个多地域、多民族的国家。在这种多民族文化里积聚着上千年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和原始的艺术符号,他们将这些封存完好的民间文化艺术以原生态的呈现在眼前时,给画家们带来了新的契机。民族服饰是民族题材中体现其文化和风格的重要核心。一方面,民族服饰不仅表现除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另一方面,体现着许多少数民族生活的特色。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色彩随着民族的地域、文化、民俗等不同而缤纷多彩,彼此影响和传播,从配色到图案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不仅为油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色彩灵感,同时也为油画更具民族特色,为油画的发展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注重将富有民族审美特色的和具有民俗审美情趣的形式元素或文化符号建构到现代绘画创作的形式中,并力图将两者融合起来,即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结合,正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民族服饰在民族性油画中体现的重要性,主要通过民族服饰在样式,色彩,体现的文化来表达,从而丰富作者的画面,体现出所要表达的意向。
一、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几种艺术元素分析
(一)丰富多彩的造型款式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装款式各不相同,样式也是各具特色、纷繁复杂。少数民族服饰与整个民族文化一样既具有共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区域性、传统性、融合性和变革性等特征。少数民族服饰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经济形态、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文化形态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这是生态文化学的观点。
(二)装饰性的色彩表现
在油画中表现民族服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装饰性色彩,色彩是民族服装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装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装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三)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
少数民族服饰中保存有大量的纹样图案,如果说彤制和色彩是外在的民族风貌的直接体现,那么纹样图案就是内在文化心理的直接显现了。据专家研究,“服饰纹样图案均来源于生活,人们将动植物纹样,几何图形,经过抽象,写实规范等几个艺术阶段的处理,应用在服装的装饰上服装的图案色彩经营完全脱离了事物原始图像的固有特征自然界中的红花绿叶在民族服装图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转变成为纯粹的色彩情感信息符号,一切为表现审美情感服务。
二、少数民族服饰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其构成可做如下粗略地分析:首先,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资源,是其衣食住行活动及其活动的过程与成果。从存在的样态来看是居于文化艺术表层的、可见的物质形态的资源。从各民族衣食住行生活中的取材、结构、造型、款式、空间利用、功能分区、装饰工艺等方面,均能体现少数民族感知、认识、想象、征服改造宇宙自然中的智慧和能力,表现出少数民族敏锐细腻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审美创造能力。如秦淮以南农耕民族的服饰,燕山长城以北及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的服饰,从材质、款式、制作、挑花刺绣工艺、装饰等既彰显地域特性、生产生活方式的特性,也标示着不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特性。再从各民族的建筑而言,藏族、哈萨克族的帐房,蒙古族的蒙古包,傣族的竹楼,土家族、苗族的吊脚楼,羌族的碉楼,黎族的船型屋等民族建筑,无不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杰作。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其文化艺术资源的物态化载体。在物质层面从其性质来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是一种不同于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等形态的物质资源。从其功能来说是以满足少数民族基本生存、娱乐和审美需求为目的的物质文化。其次,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是存在于其深层的,满足其娱乐、归属、信仰、心理、认知、审美的精神文化,以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等文学形式、音乐、舞蹈、美术、宗教、哲学等精神文化形式存在,积淀着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对自然山川、花草虫鱼、天文宇宙、人际社会和人自身的感知、想象、理解、认识及所形成的生命观、幸福观、爱情观、宇宙观等观念。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就是维吾尔族与戈壁、沙漠、绿洲对话时灵魂深处的哭泣、对抗与和解、喜悦与欢乐,是肉体在时空中湮灭后精神的遗留,是集中反映维吾尔族人喜怒哀乐之情感、善与恶之认识、美与丑的观念的艺术。以其演奏的乐器而言,就有热瓦普、手鼓、萨塔尔、艾捷克、胡西塔尔、笛子、维吾尔族扬琴等丰富的乐器种类。从木卡姆中的几句歌词足以看出其功能与价值:“我的萨塔尔琴以生命的纽带为弦,它能慰藉不幸者,予其悲怆与凄婉。我深深投入于木卡姆使之萦回于心,若耽于爱的憧憬即弹奏于伊人尊前……”[2](P10)。“心灵的秘密用文字永远书写不尽,爱情的神话用书卷永远解释不清。世上花儿有刺,珍珠与贝壳紧紧相连,哪有不受苦的手艺,不受折磨的爱情。”[2](P28)歌唱生命、爱情的魅力,解说生活的道理与人生的哲理。许多民族至今仍通过故事、民歌、谚语、神话、传说等文学形式表达其鲜活的感知与丰富的情感。每个少数民族的表层物质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构成民族文化整体,并在不同层面表现各民族的精神及其民族个性。其丰富的存在不仅是维护民族精神文化生态平衡的基础,也是社会转型时期促进和丰富人的感性、心灵、情感,促进人格完善、人性升华的重要途径,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少数民族审美教育资源,正是当下我们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审美教育资源。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特征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特征
一、独具表现性的瑶族民族文化
1.独具表现性的瑶族民族服饰
瑶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传统特色鲜明,尤其在服饰文化上更为明显,五彩斑斓,绚丽多彩是瑶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普遍性特征。瑶族服装的款式和头饰多达100余种。它不仅是区别瑶族和其他民族的直观形象依据之一,也是区分内部各族系、支系的重要依据。
瑶族服饰通常多以红、黄、绿、白等颜色绣于深青色布上。刺绣图案是十字形、万字形、米字形、三角形等不同的花纹,其中间则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花鸟鱼虫等构成,图案生动活泼,及具艺术表现性。如广西贺州瑶族尖头瑶的宝塔式头饰高一尺许,用十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而成,底部用丝线和五色珠子加以装饰,色彩鲜艳,造型美观。广西临桂县宛田瑶族的凤头式头饰,则分上下两个部分,上支一根支杆,支杆上插一凤头式的平板,平板上再覆盖着一绣花帕,在绣花帕的后沿垂着若干股红、黑色的长条棉线垂至后腰,形似凤尾,下一部分则是用圆木挖成瓜皮帽的形状,古色古香。这些式样繁多的瑶族服饰不仅展示了瑶族同胞的历史、文化、生活状态同时也满足了瑶族题材中国人物画的表现需要,是中国少数民族绘画作品有的民族符号,不仅增加了画面的感染力,而且丰富了瑶族题材中国画的表现内容。
2.独具表现性的瑶族民俗与宗教节日
瑶族历史悠久瑶族人民能歌善舞、勤劳勇敢,民族文化灿烂,节日文化也丰富多彩。瑶族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盘王节、祭春节、达努节、耍歌堂、啪嗄节等。每逢节日期间,大街小巷摆满了五彩丝线、刺绣、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吃。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熙熙攘攘的把整个街头小巷挤得水泄不通。纵观众多瑶族题材人物画作品中不乏表现瑶民族节日庆典场面,通过这些题材的作品也真实地反应出瑶民族的生活状态风土人情。丰富的节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服饰为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提供了丰富的载体。不仅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领域也充实了瑶族题材人物画表现内容。成为瑶族题材人物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瑶族形象在中国人物画中的表现
1.运用写实性语言表现瑶族形象
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以笔墨传情达意,以“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为造型原则的绘画形式,其特点是就以线条造型为框架结构,充分展现墨线的优势,再运用墨色皴、擦、点、染进行补充去丰富所要表现对象的体积结构感。这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很好的表现所描绘的对象,也能完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当今许多画人物的画家都运用写实性语言创作过不同民族形象的美术作品。
如画家郭有河的国画作品《瑶族众生像》就是运用写实性语言来对瑶族形象进行表现的。此幅作品充分体现了郭有河超凡的写实功底,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身份,各有各的独特装扮与表情.画家把素描元素吸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并结合花鸟画和山水画的一些技法运用,使整幅作品墨色简洁质朴,充满意蕴之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尽管画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但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画作品还主要是以写实手法为主要的创作语言。
2.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瑶族形象
艺术的夸张变形,历来就是中外艺术家造型写像,抒情寄意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形象特点更容易激发画家们的兴趣,从而在作品创作中更容易融入画家个人感情因素体现出画家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个人的艺术风格,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视觉感受的角度来讲,其形式语言表现力度也更容易形成强烈的画面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的关注。如画家王国能的作品《赶圩归来》,将夸张变形、抽象的艺术语言与书法笔意相结合,运用大的笔墨块面,来进行绘画表现。作品不局限于刻画具体形象,随意、感性,即主观情感的表达远远多于具体形象的刻画,用浓缩夸张的艺术语言表达瑶族人物的形象。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气势和一种扑面而来的瑶族异域风情。
3.以装饰表现手法表现瑶族形象
由于少数民族多远离尘嚣,民风朴实,形象特点明显、服饰、配饰色彩艳丽丰富民族特色鲜明,节日丰富且图腾崇拜带有神秘感。因此有些画家就采用装饰的方法,通过对少数民族面部表情、服饰纹样、质地、款式等特点和其居住环境的元素进行归纳,运用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及墨块的大小浓淡干湿变化等以装饰方式表现少数民族的形象。在色彩运用方面,更加讲究色彩的单纯化和概括化的处理,色彩的单纯化和概括化的处理使画面装饰性更加强烈,装饰性表现手法更能使画家们自由的抒发和表现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装饰的表现手法现已被大多数以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人物画家所采用,并被逐渐的拓展和丰富着。因此,在各级美展上我们能够经常看到艺术家在写实之外的绘画语言上所做出的各种尝试和努力。如画家苏旅创作的瑶形象作品《瑶族新娘》中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整幅作品简练而不失细节,造型夸张而不失瑶族的特点,无论是在形象表情的夸张上、还是在服饰衣纹组织的搭配上、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的搭配都能看出画家注重作品的意趣,讲求装饰,而不求精雕细刻,追求笔减形具,表现少数民族古朴自然的天趣,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三、结语
今天,在艺术界“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画家表现民族题材创作的热情持续高涨,各种风格的少数民族美术作品的表现在当代中国人物画作品中不断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由于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加强,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也逐步被同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村落及服饰文化逐渐被淡化,甚至消失,真正研究和认识它的人并不多,使得民族形象的艺术性在人物画这一领域的表现带来了影响,。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要发展中国画,使其走向世界,对民族题材的大力发掘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如何表现新时代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继承和创新,如何更好的把少数民族艺术形象的表现推向新的高峰,这给我们提出了不懈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学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5出版.
[2]钟志金.新异多彩的少数民族题材美术(J),美术,2003(9).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37-01
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之美,美在鲜明艳丽而又搭配恰当的色彩上,美在千姿百态的工艺饰品款式上。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独具民俗文化特色,色彩的艳丽和辉煌;款式之多绝无仅有,堪称一绝。我们浏览其中部分民族传统的饰品款式与穿戴情况,就知道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是何等丰富多彩。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有它深远的历史内涵,广博的文化内涵以及虔诚的宗教内涵这几个因素。云南早期各民族都有祖先崇拜的习俗,对本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均用口传、记述、绘图等形式代代相传,有些民族则把本民族的起源以及重大事件(大多已神话,如佤族的洪水说,彝族的葫芦说、蛙人说,藏族的猴人说等等),用图案的形式表现在饰品上。如基诺族妇女爱戴白底加条纹花饰的三角尖顶头饰,据说这是模仿基诺族创世女神“阿莫晚百”的衣着。彝族妇女的帽饰上大多用马缨花的图案,据说是其祖先阿普死后变成了马缨花的缘故。哈尼族爱伲支系妇女头饰上的“红羽绿虫”,白族儿童的“虎帽虎鞋”等等,都有其历史文化方面的根源。民族饰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传递婚媒嫁娶的信息,因此几乎人人都是能织会绣的巧匠。少数民族饰品还赋予古老的神奇传说意义,如彝族妇女送葬祭祀服饰,龙女贯头衣的传说。巍山县彝族妇女背带“白团毡”刺绣饰品可以防寒除妖魔又可作劳作防护。丽江纳西族对纳西族羊皮披背七星“巴妙”的传说有许多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披背上的七个圆盘象征七星,寓意“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能吃苦耐劳,成为勤劳的象征。总之,云南的神奇来自于民族饰品艺术的丰富多彩,是民族艺术多元性文化的体现,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是民间艺术中的一幅秀丽长卷。
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的历史发展,是随着时代的进程演变而发展的自然过程。历史悠久的民间民俗人文地域,赋予25个云南少数民族的佩戴工艺饰品的神奇绚丽。民族饰品最早的出现是以服饰上的配饰:帽饰、腰带、背饰身上的各种配饰为主,随后应用出现为各种首饰、胸饰、腰饰、挂包饰品以布衣材料民间刺绣为主的各类饰品,银器饰品也最为少数民族佩戴的选择。
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元谋人(居住于云南),中期的昭通人,晚期的智人丽江人、蒙自人、昆明人等原始人(居住于云南)。云南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陶纺轮,便是人类纺麻制衣的工具。而且,新石器时代的云南原始居民十分注意装饰自己的身体,在宾川县白羊村遗址中出土的牙饰品,由兽牙精心磨制而成,根部钻一个小孔,用兽皮制成细绳,佩戴在脖颈上,犹如现代时髦女性佩戴金项链一样。人们用骨、角、石等材料制成装饰饰品装饰身体各部位:头、颈、耳、手、足等。在沧源崖画上,就有许多人物的头、颈、耳部用兽角、鸟羽、树枝、树叶加以装饰。
从古至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云南少数民族饰品始终是每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从云南少数民族饰品上我们不但能够一目了然地识别不同民族,我们从云南少数民族饰品的多种款式、缤纷的色彩、斑驳绚丽的纹样图案、不同的材质中看到或认识到不同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生活习俗、、文化渊源,云南少数民族饰品作为每一个民族的精神显像和族别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之美,千姿百态的服饰与饰品艺术鲜明艳丽而又搭配恰当。云南少数民族饰品与服饰款式之多绝无仅有,色彩艳丽辉煌、神奇绝美。民族饰品艺术与民族个性的特色,饰品与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它在体现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共同心理素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任何一种民族饰品艺术与服饰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个性特色。云南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及审美观念的独特和丰富多彩,饰品艺术和服饰艺术的民族个性特色尤为突出。
云南有很多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有佩戴独具特色银器饰品的传统,大多银饰以花卉、龙纹、鱼纹、铜钱形、回纹及各种几何形态为装饰图案,其中种类繁多,例如:镶珠镀金银项圈银挂链银手镯镶金银披肩银挂饰(德宏州)银腰带双龙银镯(西双版纳州)银挂链银挂饰银臂箍,大多银饰作为装饰点缀之美而佩戴。玲珑精美的民族银饰银饰,男女皆有:男的有头花、项圈、烟盒、戒指等;女的有头花、项圈、耳环、戒指、项链、手镯、各种银冠、银梳、银角、压领、银披肩、银腰带、围腰链以及各种衣片等数十种。而每一种又有各种各样的款式。如手镯、项圈有实心的、空心的、泡花的,圆柱形的和六方形的;头花中有凤尾的、银花帽的、锦鸡的等多种。一般以妇女盛装的银饰重量就有二十斤左右,一套盛装的银饰重量就有二十斤左右。银饰的造型、图案、大小重量及加工工艺也有所不同。众多的银饰,平时不易穿戴,只有当姑娘出嫁或逢年过节时才佩戴。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银饰,他们不仅用木箱装好,还放在任何外人也无法找到,火也无法烧毁的地洞里。银饰不仅是服饰中的主要装饰品,也用它作为礼品进行社交,如在青年男女谈恋爱时,都要互赠手镯或项圈,作为相爱订婚的纪念。
银饰在造型上,具有大方自然、粗壮有力、生动突出、多样统一和形象概括的民族特色。反应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其中有花鸟、龙凤、人物、虫鱼、走兽和几何图案等。在纹样的布局上,主要是对称的,也有均衡的、单独的、求心的、放射的和连续的等结构。
银饰的造型和花纹,不仅反应了人民的经济生活和善良愿望;也显示了人民的高度艺术才能和智慧。地区不同,银饰图案的取材也各有不同。银饰,其纹样就多取材于蝴蝶、花草、凤凰、水族动物、锦鸡和山雀等形象。交通闭塞地区的银饰,具有粗犷朴实的美;交通方便地区的银饰,则具有细巧精致的美。龙、凤的形象也是人民喜爱的纹样,龙象征着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和庄稼丰收;凤象征着美丽、和平、自由。作为民族民间艺术的银饰,其加工工艺也非常突出,制作者多为民间工匠,全是手工操作,制作过程是先将白银高温熔炼,用模型压成需要的粗形或拉成粗细不同的银丝和银珠,再用手工制出各种精美的花纹或编织成各种形状的银饰。
在丰富多彩、充满无穷魅力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云南少数民族饰品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云南这块民族众多的热土,用它气势磅礴的胸怀溶入和保存了五光十色的民族饰品。云南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独特、神奇,居住在这里的25个少数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服饰与装饰佩戴的工艺饰品,民族支系的不同,所配饰的饰品也就不同,即使同一族系,往往因居住的地域的不同差异而佩戴的民族饰品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各民族的佩戴的民族饰品,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都融进了特殊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的饰品艺术,就是一幅颇具风情趣味的画卷,也是一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宝库。它不仅以千姿百态的造型款式标志着不同的形象特征,而且,也体现着各个民族不同文化的背景。因此,它魅力无穷、丰厚博大,古老神奇而绝美无比。对民族民俗人文科学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文联主编.艺术.云南[J]云南:云南省美术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