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6: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2.反馈功能。形成性评价可将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即教师和学生,使师生都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进步状况。学生可根据教师评价及同学互评的反馈信息,及时制定改进学习的计划和努力的目标。教师则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反思功能。形成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促进其自我反思,使其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无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还是学生互评,都可促使学生对前期行为进行总结,并对今后作进一步规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4.激励功能。形成性评价注重从多方面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合作学习、参与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教学热情,从而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5.记录功能。“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尤其是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为科学诊断和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具体的依据。”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对教学的动态调控,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重要的在于强调其形成性的作用,注重发展功能。学生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通过评价学生的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身心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终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要反对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2.主体性原则。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主体。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评价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学生合作者角色。通过实施以学生自评或互评为主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能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评价的实施标准、操作方法和对他们学习起的作用,从而能积极配合,使形成性评价有效进行。3.多元性原则。评价应坚持多元化,要考虑到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真实而全面地评价所有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有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测试、学生档案、活动记录等多种方式。评价主体上有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互评。其内容既重视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评价;既要对课堂上的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4.过程性原则。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形成性评价即是过程性评价,所以过程是评价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正确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考评,也要对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进行评价,多角度评价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听课的专注度、预习、复习、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作业等学习环节对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影响,评价者可以抓住这些环节进行评价。5.开放性原则。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素质都得到提高。无论是课堂表现观察、作业记录、测验、问卷调查等都是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公开的环境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对教师、同学、家长和其他教师开放。6.激励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小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甄别和淘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会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评价学生时,要让他们能随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通过激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性评价注重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体验每一点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产生进步的动力,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7.可行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还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应加重师生的负担,评价程序、标准及方法等要尽可能简洁明了,便于施行。如果评价过程过于复杂,那么师生就很难灵活操作,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评价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在制订评价方案及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可行性。
二、重视教师、学生、家长多元评价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指导。首先,要提供给学生评价的机会,学生必须具有一种自我评价的心态。课堂上师生民主平等,学生可以评价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等。对同一内容,可以让几个同学评价,还可以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其次,要拓展评价的时空。除了自我评价外,还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延迟评价往往能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得以发展。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暂不作评价,让学生讨论、争议,无疑给学生更大的评价时空。这样可从更深层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主动地把自己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家长的评价也不可或缺,它则是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激励和鞭策。语文课程中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目标,要求语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如何更好地对小学语文教学作合理的评价?一是必须打破“书面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强考查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两个板块的内容应通过学生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可以是演讲、对话、表演、操作等。二是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记录。在书面考试中如何体现这个特点,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三是为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搭建一个平台。试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领学生感悟文本的意蕴,倡导学生独特的体验与个性化的理解。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的试卷上已有了这样的考题:
(1)春天,我漫步在百花盛开的公园,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这样的诗句。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依然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过分关注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样,就必然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始终徘徊不前。因此,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而且无论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还是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全面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实际,深入探讨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进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就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而言,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价体系,都会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但总体上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无非就是总结性目的和形成性目的两种。总结性目的主要在于证明学生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并以此分级鉴定。而形成性目的则主要在于通过分析、判断等来改善和优化课程设计。逐步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进而达到有效促进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在这两者中,形成性目的是最根本的主要目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就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教学目标任务的。这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的素养,而不是为了判断小学生的优劣和对他们进行分级鉴定的。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这种本质与规律的话,就有可能随意颠倒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两种目的的轻重与地位,势必就会导致过分重视和追求评价的结果,严重挫伤小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同时使得了很多家长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最终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探讨
1.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优化评价内容,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关键。以前,在评价内容方面,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着明显的片面与不足,诸如重视学科知识体系而轻视语文综合能力培养,重视智力素质而轻视习惯态度等。这样,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与发展,而且也使得了小学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很难形成和发挥自己的专长,必然严重影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不断明确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学习等内容。对此,要全面地评价小学生的这些能力,就需要从形、音、义的结合等方面评价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对小学生默读、朗读、精读、略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课外读物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重视小学生对语文常用知识进行学习、了解与把握。重视评价小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综合评价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选择写作材料与修改作文的能力。要对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评价,促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进行这些评价,我们可以很好地对小学生各个方面发展情况作出科学合理与准确的评价,促使他们发挥优势,树立信心,激发兴趣,产生动机,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2.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全面优化评价标准,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评价标准作为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衡量尺度,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离不开评价标准的优化。过去,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由于受到传统落后教育体制的影响,同其他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一样,都过分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都把小学生放在了一个共同标准之下进行评价,而且都是用评价者认可的标准统一要求学生。这样,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体现出来,其积极性必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及激励作用也受到严重影响而大打折扣。可见,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灵活掌握评价的具体标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并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努力实现多元化。
3.不断改进评价方法
改进评价方法,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客观要求。我们知道,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积极改进评价方法,坚持以定性评价为主,努力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小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量化的评价,以评比小学生在班级中的具置。而定性评价则是检查评定小学生学习表现与既定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但是,定量评价比较容易造成小学生内部产生激烈的竞争,进而发展为两极分化,不利于全体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以及全面健康发展。对此,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与特点,并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实际上,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需要我们积极倡导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只有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才能不断形成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互结合的评价机制与氛围。
4.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一、评价内容全面客观,体现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1.非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不可忽视
语文评价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属于非认知领域的评价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这些内容的评价不能凭一张试卷就能概括的。以阅读能力的评价为例,试卷检测到的仅仅阅读理解方面的内容,而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技巧、阅读的速度、阅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很难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然而,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可以单列评价,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认知领域的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不能孤立开来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评价的内容也应涵盖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即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又要关注学习动态过程的方方面面。例如,让学生办主题手抄报。让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做PPT。同学们做的《不能忘》的PPT,将图片、音乐、文字融为一体,加上声情并茂地解说,充分反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语文能力的评价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这样通过全面的评价,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评价主体多方参与,体现多元性
教师是评价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起着组织、协调、纠正和总评的作用。单方面由教师来评价,常常会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我们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做法。
1.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为了让学生参与评价,无论是小红花、小红星评定还是阅读评级,都由学生讨论产生。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能力。同学间的互评则可使他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对方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欣赏。
2.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参与评价,能让家长及时地、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既有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督促,也有助于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与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与教师的、学生的沟通更积极自觉,也能给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体现丰富性
为了不让“一张考卷定终身”,不让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泯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可尝试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
1.口试和笔试结合
学生到底具备了怎样的语文素养,仅凭一张试卷难以检测,语言表达能力只有通过口试才能了解。如朗读或背诵课文片段或课外读物,学生若能主动背诵一些课外的名篇名句,教师更应积极鼓励,给予附加分提高他的考核等级。辩论、演讲、讨论等形式的考核,可与口语交际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起来进行。
笔试,主要看学生每单元的习作和每周的周记,课后小练笔及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情况。当然,还包括各单元的测试情况等。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单元测试中,可增加了一些选做题,学生自主选择,能完成的加分,不能完成的也不扣分。
2.日常性评价和阶段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过程,就难以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力求做到以日常形成性评价为主、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为辅,通过观察记录、信息采集、自我反思等形式不断总结调控,指导学生的学习,使之掌握学法,形成能力。例如,建立了成长档案。每一单元学生将自己预习时收集到的资料,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果,放入成长记录袋中,定期进行展示、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阶段总结性的综合性评价。
3.评价以人为本,发挥激励作用
作为教师,要尽量客观地对学生的优势、进步及不足进行评价,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评价时应以表扬激励为主。
(1)实现语言效应,明确评价作用
评价语言运用得当,会起到“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效果。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评价对学生更有帮助。经常用这样的话表扬学生:“你能将课文中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很不错”“你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品质,真会读书”……这种评价即是表扬,又是学法的指导,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此外,作业本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孩子,最近学习有松懈,怎么啦,赶紧找找原因”“看到你进步,老师比谁都高兴”……这可以让发展程度、进步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鼓励,最终促进学习。
(2)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拥有信心。有位老师曾这样做:
某学生是个左撇子,改用右手写字很困难,写出来的字自然也就很难看。所以,每次书写成绩都是C。一天,他悄悄地对他说:“老师,您今天能不能给我B,我今天写得很认真。”老师把他的本子从头翻倒尾,不得不感到愧疚。的确,他的字在他原有水平上进步了许多,就毫不犹豫地打下了“A”,并在旁边写上一句话:“有进步就是A。”
(3)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一定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评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哪次的成绩满意就承认哪次。通过重考,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语文教学评价,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语文能力。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在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路上虽只迈出一小步,但它是对的。今后还要大胆地走下去,让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新课程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激励性评价缺乏多样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形式单一、语言简单的评价并不能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表扬的价值。
2.重视结果多余注重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时,只有在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才会表扬学生。教师过于注重自己的预设目标,过于注重结果的完成,而忽视了过程的评价。
3.评价方法缺乏整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已经不适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不同评价方法的整合,大大削弱了评价的功能。
4.教学评价以“教师”为本
整个教学过程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误区,过分强调教师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同时评价的指标更多地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
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途径
1.重点优化评价内容
优化评价内容是优化整个小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关键,而传统的评价内容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丰富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听、说、读、写以及综合能力等内容。以阅读为例,要引导学生朗读、默读、略读、精读,对学生阅读的技巧、方法等进行评价,发挥优势,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看到的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个性飞扬。只要教师按照新的理念评价学生,相信教育就会更有生机,学生会发展得更好。
一、抓重点,抓关键,适时评价
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必然要将体验表达出来,这里有他们的体验升华,有他们的研究发现,也有他们的挫折和失败。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困生吃得消,让中等生吃得饱,让优等生吃得好,有利于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前进的力量。在教学时间上,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所得到的结论进行评价,不能让评价充斥课堂,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影响探究的深入,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适时”、“适量”、“适度”,要评得“透”点得“活”。评价要抓重点,抓关键,抓在突破重难点的创新求异的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上。评价要注意阶段性,一般一个教学层次进行一次。如选择和确定活动方案时,教师要评价小组成员的搭配、分工是否妥当,还要鼓励学生一起设想可能的解决方案;在实施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特别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应用适当的方法展开活动;展示活动成果时,教师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共享成果的态度,以积极评价为主,也要中肯地指出不足,帮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当然,评价还要注意整体性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一般评价与针对性评价相结合。
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时性评价,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后,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学间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并获得发展。
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语文新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以“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因为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适应课程标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1.自我评价。有效评价要求学生投入。这种投入既可以促进他们反思,又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要落实这一点,仅仅进行交际陈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具有语言表现特点与要素的实际范例,并让他们见到和听到这些范例。这样,学生就能够知道语文优秀作品是什么样的,进而对教学的范文进行评价。学生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其后还需要有机会应用,用这些标准对实际作品或行为进行评价。首先他们可以以小组形式对范文进行评价,然后开始独立地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学习目标,教师针对学生的弱点和需求完善教学计划,使课堂指导更有效。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判断活动,应以教学活动来满足社会的需要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增值。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也是一个过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新课程教学评价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实时评价的前提
教学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教学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的重要前提。让孩子说,孩子才会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意识非常强,有时生怕孩子的发言不完整、不生动……,就越俎代庖。久而久之,把握课堂就变成了把持课堂,无形中就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那样,我们能抱怨孩子不肯说吗?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孩子发言的机会,让孩子大声的说话,孩子就会愿意说,学生就会敢于说。当孩子有了有表达的愿望,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加强鼓励,就能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反馈的氛围。
2、充满真情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启迪学生的心智
"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对学生进行充满真情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
3、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不懈努力
追求新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孩子将对此失去兴趣。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最初孩子们追求的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当自己周围的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红花"便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学生的作业渐渐地少了认真的痕迹。突然有一天,依然坚持认真书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张笑脸"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业本展示给所有的小朋友看,于是,许多小朋友的作业又悄悄地整齐了。不等作业本发下来,孩子们已经急切地想了解作业本上是否有"笑脸"――"老师我得到笑脸了么?"……就是这常换常新的评价成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动力之一,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便逐渐养成。
4、建议性的评价更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运用的,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无论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一把双刃剑。为此,通过一定的教学积累,我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相当的时候学生更愿意听到的是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变评价为交流、疏导,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把握的。被老师认可和表扬,对于向师性很强的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师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时表现,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表现,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价,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个性和语言表达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班上有一位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始终不得其法,经常出错。课上多次教师指出其答案的错误,学生每次改正答案了事。但是,同样的错误他依然时不时地在犯着。究其原因,是该生对于词语所在句子和段落的理解缺少有效的方法。于是老师给他提供一些建议性的办法供他尝试,渐渐地他掌握了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错误率也降低了。
5、激励性评价语言更能强化其积极向上的欲望
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的想象在翻飞,个性在张扬,智慧的火花在炽烈地燃烧,他们并不能意识到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而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融为一体,始终用微笑来容纳孩子的一切,对于孩子的幼稚忽略不计,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其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加以肯定和赞赏。让孩子把想说的说出来。这是儿童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
6、多元化的实时评价更有效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和重新建构的“智力观”、“教育观”。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改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的片面性。重视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进行全面评价,具体范围包括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文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项目。这些内容,有的可以划归认知领域,有的则属于非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测评,是要重视他们语文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能力。非认知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非认知领域评价内容有:识字与写字、阅读的态度,写作兴趣,与人合作态度,文明礼仪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评价标准多样性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3)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引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老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1)实施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2)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两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激励性评价的魅力,在评价中融入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殿堂,使学生收获更大价值的超越和个性发展。例如,在一次朗读课文时,班上一位平时寡言少语的学生举起了手,我欣喜地请他朗读,只见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我鼓励他“不要紧张,慢慢读”,最终他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课文。我及时表扬了他:“不错,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如果不紧张你会读得很流利。”之后的日子里,只要能看见他勇敢地举起手,我就尽可能地把机会留给他,并始终坚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鼓励。渐渐地,他的朗读进步了,更可喜的是他克服了紧张的毛病,树立了自信心。
二、提倡民主性评价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民主性评价,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拥有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文本的阅读,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不尽相同,我们如果一味地遵循“标准”答案,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起来,常此以往,他们就会厌恶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师,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例如,在教学《我的影子》一文时,我向学生提问:“大家肯定都见过影子,那么你们觉得在哪些地方会出现影子?”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太阳下有影子,有的说月亮下有影子,有的说灯下有影子,有的说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还有一位学生的回答让我感觉很意外:“不对,也有特殊情况,医生做手术用的无影灯就是没有影子的。”对于他的回答,我立即给予肯定的评价:“这位同学知道的可真多啊!无影灯有光,但是没有影子。如果有了光,那么做手术就不方便,肯定会带来一定的麻烦。”这种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倡导艺术性评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是舒展轻松的,是感受幸福体验的,是能开启智慧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非常需要教师以一种艺术化的态度来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来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例如,在执教《五彩池》一课时,我安排男女生分组朗读课文,大家读得很不错,我评价说:“男生读得好,让人仿佛置身于高耸的藏龙山,广阔悠远……”我还未讲完,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说:“知道了。男生读得好,让人仿佛置身于高耸的藏龙山,广阔悠远;女生读得好,让人仿佛置身于山间的小溪,淙淙流淌。”原来我的话让他们一下子想起了《泉水小溪》中描述海洋与小溪的句子。孩子们朗读的情绪高涨了起来,练习了一遍又一遍。意境悠远的生动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悟到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
一、立足“催化”,让教师评价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切入点
1、热切的激励性。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⑴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⑵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转向先进。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应给予充分肯定。
2、诚挚的情感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真情,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教师要善于 “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辞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3、精当的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进而指明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4、强烈的启迪性。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
二、坚持“同化”,让学生互评成为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支撑点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照中认识自我。
1、营造氛围,调控状态。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读?”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2、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要相信学生,要相信他们的参与有助于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引导他们以一种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互评的平台上,学生坚持“优点说全,缺点抓准”。优点说全,就是把优点说充分,这就合理地满足了人的赞誉需要。这种需要能促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乐于接受善意的批评,再加上缺点抓得准,自然让人心悦诚服。
三、实现“内化”,让学生自评成为激励学生自我发展的生长点
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呢?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机会,引起自我评价。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了灵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2、注重指导,掌握自评方法。实施自我评价,是学生在教学中听取了其他同学的各种想法,结合老师的要求或提示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自我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读中自评。读,尤其是朗读,是学生感悟语言、获取语言、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语感积淀贫乏,如何让他们明白朗读时节奏的快慢、声调的低昂等,操作起来较为困难。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自我评价,让心灵与语言碰撞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