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3 16:56: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1)

1 影视旅游的概念

影视旅游,是又一种新兴的主题旅游方式,是一种影视制作与单纯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旅游产品项目。在理论界比较普遍的定义是把影视旅游称为“电影引致旅游”,即是在电影或电视里出现的某一场所对观众产生了吸引力或给其留下了深刻印象,吸引游客到影视拍摄地的旅游活动。

当前,学术界对影视旅游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视旅游包含的对象可以是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以及任何与影视相关的活动;而狭义的影视旅游一般是指影视拍摄基地或影视外景地因为吸引游客而引发的旅游活动。

2 我国影视旅游的形成原因

2.1 影视剧拍摄过程对游客产生吸引

好的影视作品能使游客对影视拍摄地产生兴趣,增强游客对拍摄地的求知欲,促使游客前往旅游。影视旅游就是对镜头里拍摄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专门宣传和线路设计,从而推动电影电视观众转化为现实的游客。电影电视的制作坏境、制作过程以及影视剧体现的独特文化对观众产生吸引,观众也凭借实地的旅游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2.2 忠实观众的影视情结

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使得处在这个时代的人有着与时代相应的心理特征,这种社会心理决定着着他们视野的选择。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创造了新的文化,促使观众实现影视旅游的根本原因是观众与时代的契合或观众的怀旧情结,一些经典影片会唤起观众的怀旧情结。游客是为了印证、见证有意义的地方才进行影视旅游。这是观众特定的时代感和社会心理的表象,是影视旅游这种新的艺术产品与影视受众心理达成了一致,促使旅游活动形成。

2.3 体验经济时代来临

人类在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之后,开始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游客认为现代旅游除观赏之外更在于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与体验。所以,游客进行影视旅游也是出于参与、体验的心理动机。

3 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影视旅游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我国规划的第一座影视拍摄基地――无锡影视城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二十多年来,影视拍摄与旅游相结合,丰富了当今旅游活动的内涵,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总结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从旅游资源发展情况和旅游市场开况两方面进行分析。

3.1 影视旅游资源发展情况

影视旅游资源主要是指有着巨大旅游吸引力的影视拍摄场地和设施。影视拍摄地主要有两种类型:影视拍摄基地和各种影视外景地。

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落成,中国影视旅游就此兴起。无锡基地的影视旅游活动,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显著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影电视事业蒸蒸日上,更带动影视旅游进一步发展,浙江横店影视城、长春电影城、桂林影视城、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等一批影视城相继在全国各地建成运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影视城40多座,还有20余座正在规划建设中。

与影视城旅游同步,一些传统旅游地也在影视作品的带动下也成为热点旅游地区。山西乔家大院,自第一部电视剧《上党战役》到最新的《乔家大院》为止,已参与了四十多部影视剧的拍摄。电影《卧虎藏龙》中竹林斗剑的精彩场面令人赞叹,这场戏的外景地安徽黔县翡翠谷竹林也因此成为黄山的热门景点之一。广西省凭借电影《刘三姐》已获得四个多亿的无形资产。云南省因电影《阿诗玛》所得经济收益达到十几亿。

3.2 影视旅游市场开况

总体来说,我国的旅游市场近些年来一直是持续发展的,但其中的影视旅游市场却随着我国影视产业的成长变化略有起伏,90年代是我国影视产业的一个低迷期,影视旅游市场也受到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电影界通过一系列改革,重燃了社会各界投资电影的热情。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制作空前繁荣,作品产量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广大观众则顺理成章地成为影视旅游的潜在消费者,不论是潜在旅游市场还是现实旅游市场,都有了明显的回暖及发展。

目前, 影视旅游线路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己经成为旅游线路中的新热点,影视旅游市场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横店影视城自建立以来旅游业发展迅猛,游客接待人数年增长率高达500%。以百年老店同仁堂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宅门》也拥有大批香港观众。香港许多旅行社推出的北京游线路中,参观《大宅门》原型同仁堂也是一项旅游项目。根据韩国旅游局对中国进行的“去韩旅游意愿调查”显示, 74.9%的受访者愿意去韩国旅游,而其中近半数表示要去游览影视拍摄外景地。由此可见影视资源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4 中国影视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影视城重复建设多,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影视城项目建设的高额资金投入性和经营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它必须采取少而精的发展策略。但现在我国各地盲目建设的各种影视城旅游项目,大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科学规划。央视无锡影视基地的良好效益,推动国内众多影视城的跟风建设。广东南海影视城、河北琢州影视城、浙江横店影视城等三十余座影视城纷纷建成。盲目的开发使得各影视城千人一面,毫无特色和竞争力,而且为吸引影视剧组来拍摄,都采用降低场地租金和门票的方式,使那些实力较弱的影视城最终退出市场。

4.2 产品开发模式单一,缺乏旅游吸引力

在我国,影视旅游的开发简单的等同于影视拍摄基地的开发,影视旅游的形式也简单的拘泥于传统的参观游览,其它形式的影视旅游活动非常少。而现代游客已不能再简单地从影视基地的观光功能中获得满足感,他们更加期待和注重的是旅游过程的参验性,即参观与体验相结合,在影视拍摄景点中通过一系列实际的互动体验活动,来感受影视作品带给观众的情愫。所以目前仍以观赏功能为主的影视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体验荧屏经典”的愿望。

4.3 前期规划不力,旅游功能薄弱

影视旅游是一项新型主题性旅游项目,旅游前期规划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此类项目的成败。但我国很多影视旅游项目只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开建却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指导,结果状况频出。如在开发中只重视影视拍摄设施的规划而忽略了突出旅游,或者只重视旅游而忽略影视,产生了诸如景区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混乱等问题。当前我国影视城大都只重视拍摄设施建设,忽视旅游功能的完善,使游客难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从而也限制了影视城旅游的发展。

4.4 拍摄活动管理松散,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影视拍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并搭建足够的人工设施,但在自然风景旅游地,过多的拍摄活动和临时设施建设却给旅游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于相关部门管理松散、剧组人员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拍摄毁景”事件屡屡发生。电视剧《申雕侠侣》拍摄时,对九寨沟的神仙池景点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电影《无极》在香格里拉拍摄后遗留下的临时设施也对景区环境造成了破坏。

5 关于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几点对策

5.1 发展影视产业,提高影视作品质量

影视剧作品的质量是影视旅游良好开展的文化基础。作为影视旅游的精品资源的影视产业是一种高科技产业,对人才、技术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须加强对影视人才的培养和影视技术的开发与引进,将国际上先进的制作理念同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使影视作品得到质的提升。同时,政府、电视台及影视剧制作公司及演职人员也要积极合作,使影视作品质量有显著提升。

5.2 制定影视旅游行业准入标准,加大政府导向

影视旅游的运行需要巨大资本投资,又具有较高风险,因此必须获得规模经济,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避免我国影视拍摄基地同质竞争的局势继续恶化,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引导其从数量上向质量上的做精、做强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面积。政府管理部门应引导我国影视旅游产业科学健康的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制定严谨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科学完整的审核规范。

5.3 突出影视特色,以创新思维推动产品开发-

为了解决影视旅游项目的存在问题,需要用一种创新思维来开发产品:如可以让游客参演一些为他们编写的迷你剧,来满足游客想体验影视拍摄的愿望;让游客有机会与演员近距离接触,满足其追星欲求;创造研发高科技的旅游产品。横店影视城创立的互动体验式旅游项目就是业界借鉴的典范,如在其明清宫苑推出的 “皇宫游”项目及每周日举行的与明星接触的“明星见面会”, 推出“影视DV游”、“赛车自驾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和影视资源,用互动参与的理念,开发出独特的旅游产品。

5.4 加强理论研究,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学者对旅游业的理论研究较为集中 ,但却疏于研究正蓬勃发展的影视旅游,使得影视旅游的理论成果滞后于实践的需要,也因此导致了我国很多影视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多走弯路,所以加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势在必行。就影视旅游的客体而言,要加强对产品开发条件、市场调研、可行性调查等课题的研究;就其消费群体而言,要着重研究游客参与此类活动的旅游动机、特征、消费方式等课题。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使得中国影视旅游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快速发展。

6 结语

本文简要概述了在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对影视旅游更好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影视旅游涉及影视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因而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学生的能力和资料有限,本文的问题与纠纷在所难免,希望教师和专家可以理解。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刘琴.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旅游学刊,2004(6):77-81.

篇(2)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05-2

有人说,气象影视节目是一座桥梁,她为亿万农民朋友在通往丰收的道路上奠定了关键的基础,是农民朋友进行农业生产工作的一颗黄金指南针。

实如所言,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的社会产业基础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确实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配套服务体系的建立,我国的农业生产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局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1836万吨(367亿斤),增长3.2%。纵观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局面,电视技术和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那么当前,我国气象影视节目,特别是省级电视台的气象影视在农业生产服务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其又能有什么样的改进?同时我们对未来气象影视节目发展的推动和促进策略又有哪些?这是本文主要研究和阐述的话题。

1 我国气象影视节目在农业服务中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我国电视产业发展,气象影视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农业生产方面,气象影视节目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服务性作用。从目前我国省级电视台的气象影视节目整体来看,其不仅能提供天气、温度、湿度等基本农业生产需求信息,同时也能对农业生产活动提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在对特殊天气和灾害天气的预防预警上,其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和防范性作用。但是从未来我国的农业发展趋势和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空间来看,特别是从国外同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的气象影视节目对农业产业的服务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服务时效性不够充分,节目整合能力不强

从目前我国的电视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农民对于电视媒体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媒体,收看时间和信任度也最强。但是从现在的节目发展情况来看,在节目的制作方式、服务方式以及媒体整合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首先,我国省级电视台的气象影视节目的服务时间相对单一,通常集中在晚6点至7点之间,缺乏一种常态化和全天化的服务方式,时效性理念体现不够充分,从而为观众掌握信息造成了很多不便。

第二,节目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多种类、多形式、图文并茂的节目方式。

第三,我国土地辽阔,地大物博,每个省份,甚至是每个省份的不同市和地区都有自身的农业生产特点。但从节目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省级电视台的气象影视节目的信息质量还相对不高,节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还不足够强。

1.2 节目资源利用不够丰富,部门合作有待提升

从综合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许多省级气象影视节目的资源利用相对还不丰富,和其他一些相关部门之间缺乏联系性和互动性,从而限制了节目的发展。

首先,在节目制作质量上,很多省份的气象影视节目的信息量不足,缺乏对农业生产方面的实际性和指导性意见,节目的科学性难以得到充分体现,缺乏参考价值和信息利用率。

第二,与农业及相关部门缺乏合作。气象影视节目是一个以社会多方面为服务出口的服务平台,特别是与农、林、水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则更为重要,但从目前发展来看,很多省电视台的气象影视节目与相关部门合作关系和力度相对较弱,缺乏相关部门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很难做出高质量、多资源的节目。

第三,目前很多气象影视节目只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共享阶段,而对于更进一步的视频音频资料、图片、图表等资料的共享方面做的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丰富强化。同时,在节目的服务时效和服务针对性方面,还有很大的精细空间和提升空间。

1.3 节目的品牌意识不强,发展空间不足

随着我国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商业化和品牌意识正在逐渐增强,观众越来越注重节目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这也是当前我国很多气象影视节目所缺乏的。

首先,节目的品牌意识不强,服务性体现不够,不能很好地以农民受众人群来制作节目。

第二,很多节目不能树立不断发展的意识,不能做足服务功能,不能有效提升收视率和关注度。

第三,节目的媒体传播渠道相对单一,新媒体操作和开发能力不强,传播范围、传播能力以及传播形式存在着许多的提升空间。

2 气象影视在我国农业服务中现存问题的解决策略

从之前的研究和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到,当前我国省级电视台的气象影视节目在发展上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和发展的空间,需要行业和相关人士给予重视和解决。所以从现存问题来看,其问题解决可通过以下几方面途径进行实施与改进,以达到理想的节目发展效果。

2.1 节目时效性、针对性与整合能力的增强

第一,增强节目的时效性和播出频次。天气预报主题性节目可以每天分为三个时段进行播出,同时,主要的气象信息和农作内容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多时段的滚动播出,使观众及时掌握最新气象资讯。

第二,在节目中增强农业服务的地区针对性,使全省各个市和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能够在节目中得到符合自身实际农业生产需要的信息,真正发挥气象影视节目的地区作用。

第三,节目形式单一方面。可以在气象节目中增加视频、图片、图表等资料,增强观众对于节目信息的吸收与理解,提升节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同时,可以开设专门的气象农业节目,也可在每天的主要气象节目中开设农业板块,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服务性。

2.2 充分利用节目资源,丰富信息、提升相关部门合作力度

第一,对于提升节目资源,提升信息的利用率和实用性方面。气象影视节目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为农服务作用,提供充分而详尽的相关农业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应包括主要的气象资料,还应当包括天气趋势、灾害预警、粮食产量预报、主要农作物成长状况、面积提取和相关估算、病虫害情况和防护要点等等。

第二,强化部门合作。要取得一手信息,同时最大限度提高节目信息的实用性效能,就要最大力度地加强和农、林、水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关键在于,要在合作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使所有信息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分享并发挥服务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节目制作,从而提高节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第三,在信息交流方面。要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分享平台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发挥,就要丰富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要将视频、音频、数据、图片等多种资料进行及时的资源分享。同时,要对信息的作用性和实效性进行实效化的检测,从而为信息平台和节目制作提供反馈和保障。

2.3 增强节目品牌意识,提升节目发展空间

第一,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前,品牌价值是节目社会影响力的标志,使节目生存与发展最好的保障。要做到品牌价值的提升,不仅要注重之前我们阐述的收视率和服务性,更要注重节目自身的包装和宣传。而从农业生产服务的角度,可以将农业服务作为一个标志性的节目品牌进行宣传,从而使广大农民朋友不断提升对节目的认知度和依赖度,节目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也将不断提高。

第二,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面,国外的一些气象影视节目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借鉴经验,特别是在气象影视的农业服务方面,美国的各大电视台都已经将节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做得较为完善,甚至也在节目中增加了许多娱乐性和生活服务的色彩,值得我国行业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第三,在媒体资源利用和拓展方面,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只将自身的节目固定于电视媒体,其带来的结果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断落后。所以在做好节目质量的同时,我们必须不断拓展节目与网络、广播、报纸等其他媒体的合作形式和空间,进一步增强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传播能力和服务性作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之前的分析研究来看,我国气象影视在为农服务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需要我们每一位行业工作者用不断发展和不断提升的意识和行动做好自身工作,推动行业前进,从而用高质量的气象影视节目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农业气象节目之我见[C].气象影视技术论文集,

篇(3)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眼界和思想不断的进行冲击和发展,现代媒体产业也进入了并购重组发展的时期,市场发展速度较快,竞争与机遇并存,存在的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带领着传媒产业朝着一个新的环境进行调整,我国传媒行业也在自我创新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的得到发展。

一、传媒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传媒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出现了自己所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我国传媒产业在现状下的具体境遇。

(一)涉及领域广泛,发展速度极快

根据2013年我国文化传媒板块统计,我国发生了56仅并购的案例,涉及到影视、游戏、广告和出版等多个领域,同比市场的价值也翻倍的增长,这种发展的速度在科技的引领下发展的更快,已经发展成为了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极大的打破了行业传统的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符合我国发展战略的同时,增加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

(二)传媒行业的综合性不断加强

传媒行业在进行并购重组计划转型时,跨行业、跨领域的行业之间进行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国传媒行业除本产业进行联合,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的竞争力的同时,还加大了与电信业、计算机技术、金融业等多重灵域的融合,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开辟了传媒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在现况下,传媒行业和游戏行业、科技行业相结合进行创新和发展已经屡见不鲜,我们常看的影视剧品也一改往常的发行方式,转向依靠网络这个品台进行游戏和作品的双重发展,必然的就会造成这个行业的综合性,它不再需要单纯依靠某一领域进行发展。

(三)并购的方式多样

在我国,传媒行业的并购重组方式主要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的模式。为了最大程度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减少企业发展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主要采取横向并购的方式,我们了解最多的华谊兄弟,曾经收购其他影视的股权,壮大自身发展的规模,增家经济实力。为更好的进行产品的流通,促进产业发展的流畅度,可以进行传媒产业的纵向并购重组。我们最熟悉的乐视网就曾经完全购买花儿影视的股权,更好的将自身的产业和流通渠道相衔接。混合并购的方式就是结合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的特色,进行多元哈的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并购风险,提高盈利能力,也是现状下最常见的并购模式。

(四)国际化进程加快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行加快,世界越来越小,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我国传媒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进行。从世界范围内看,从2000年开始,传媒行业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在科技时代下尤其是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大量信息进行交流和交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传媒行业也走出国界,在世界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精彩,虽然用大型的并购重组方式进行的极小,在科技化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传媒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多种领域联合发展的模式持续发展下去

首先,互联网行业,例如百度、腾讯等公司近两年来加大了对影视行业的收购,尤其是阿里巴巴近年来在各大影视行业的持股数不断的增加,可以说是将科技领域和影视行业以及文化娱乐等多领域联合起来,并且这种并购的模式呈现出扩大化的发展趋势。传媒行业进行并购重组在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企业占据更多的市场等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不足,当今世界各行业的流通很大程度上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我国信息行业发展较晚,相关的体系依旧不成熟、不完善,为了尽早的建设一个具有创新性代表性的传媒行业体系,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自身不足。诚如上文所言,我国传媒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速度快,但依旧存在不足。

(一)传媒运行的法律规范有待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传媒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市场准入、市场的运营、相关的监管体系建设方面依旧存在很大的不足,没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来做最后的保证,这样传媒产业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就缺乏保障。

(二)传媒产业经营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传媒产业进行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的时候,相关经营管理的人才并没有足够的培养,且我国传媒行业长期以来以行政手段进行的居多,在市场经济情况下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尤其是进行产业的并购重组这种大型的变革时,更加应该注意管理模式的改变,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实现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融合。

(三)传媒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媒行业向着综合性和多领域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对传媒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首先,思想决定高度。我们要对传媒行业的理论研究进行不断创新,大胆设想,在新理论的带领下不断向前。其次,科技、人才、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在综合了科技、经营管理、影视行业等多领域的传媒行业,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最大化的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传媒行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将会不断扩展,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我国传媒产业将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叶飞.我国传媒产业并购重组之现状[J].新闻战线,2014,11:78-80

[2]严三九.世界传媒产业兼并重组及其启示[N].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72-77

篇(4)

2.中美两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3.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影视旅游发展研究 

4.影视节目名称的法律保护路径探析 

5.影视旅游研究:一个应有的深度学术关照——20年来国内外影视旅游文献综述

6.我国影视旅游发展与规划探析 

7.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8.从韩剧旅游热论中国影视旅游的深度开发 

9.“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加入WTO,中国影视艺术的文化传播学思考

10.影视主题公园旅游体验质量研究——以无锡影视主题公园为例 

11.影视旅游者动机细分及其形成机制——新西兰霍比特村案例 

12.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

13.影视湘西:想象共同体及其与湘西旅游的共生发展 

14.影视旅游: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新方式 

15.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

16.论影视作品的法律关系  

17.高职高专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8.《红楼梦》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

19.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及问题 

20.论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视觉艺术的创建 

21.论影视翻译课程的技术路径 

22.中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3.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 

24.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25.数字技术在影视广告后期制作中的运用 

26.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27.影视大数据:影视互动体验与量化认知的根本

28.中国影视文化贸易现状及原因分析

29.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视旅游视角的综合研究

30.我国影视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为例

31.影视主题公园游客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32.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33.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34.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35.影视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6.影视史学的思考  

37.影视字幕翻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8.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 

39.西方语境下的影视翻译研究概览 

40.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 

41.影视营销对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实证分析——以张家界借力《阿凡达》营销为例

42.影视字幕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43.基于影视旅游动机的城市居民出游意向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44.影视的传播与文学的接受 

45.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应用 

46.民俗的影视整合及审美价值  

47.服饰是影视艺术无声的语言  

48.影视拍摄对外景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新昌、横店为例 

49.中国影视贸易国际化目标市场选择模型研究

50.新世纪以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述评  

51.“韩流”给我国影视旅游的启示  

52.旅游景区影视营销模式研究  

53.影视教学法在初级阶段日语语体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54.体育影视作品及其价值取向探析 

55.大电影产业链的完善之路——长影集团影视资源衍生价值开发与影视文化拓展

56.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的扩展 

57.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契合研究  

58.中国影视文化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59.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 

60.论中国影视文化安全——基于韩剧与国产影视剧比较的视角 

61.全球价值链视阈下我国影视产业升级策略探究  

62.横店:中国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样本——基于共享性资源观理论的案例分析 

63.简论中、美、日三国当代动画影视风格差异  

64.论影视艺术的文化属性  

65.影视文化及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66.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实证分析 

67.文学与影视:双重视域中的纠结与互动

68.我国影视行业与影视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69.从影视本体研究看文学与影视联姻的必然 

70.体育影视价值解读

71.影视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与镇北堡影视城为个案

72.从改编到生成:寻找文学与影视的平衡  

73.关于严歌苓作品影视改编的思考 

74.影视文化三论(上) 

75.对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76.日语高年级听说课中影视教材的导入 

77.重视影视教育 培养电影思维——高校要建立正确的影视教育观

78.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  

79.论影视旅游及其“资源—产品”转化  

80.浅析影视翻译目的 

81.基于价值链的影视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82.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审美意义

83.影视文化产业走出去研究——以江苏广电总台为例

84.影视为出版造势——对影视图书出版的研究分析

85.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86.试论舟山海岛的影视旅游 

87.当代影视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性转向——兼论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的现状与发展 

88.受众与影视品牌战略发展的民族化思考——北京电影、电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89.影视的网络化传播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90.旅游目的地推广与影视旅游研究  

91.影视文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92.国产影视作品的译制与国际传播

93.浅论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 

94.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95.西方影视翻译研究的最新发展——《影视翻译:屏幕上的语言转换》介评

96.传统影视艺术与全新数字媒体的冲突与交融

97.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98.从韩流看“影视表象”与“旅游地形象”的构筑

99.基于影视艺术的教学资源建设新模式——网络影视课件学

100.影视旅游者目的地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研究——以澳门为例  

101.建构民族影视的核心竞争力——从传媒变革看当代影视教育的方向

102.论影视语言的特性  

103.中国影视业在亚洲影视业新格局中的文化定位及其历史使命 

104.翻译目的论与影视字幕翻译 

105.中国影视行业如何形成世界级竞争力 

106.“复仇”的“原型、仪式、跨文化性”——从《基督山伯爵》的影视改编谈文学经典的传播现象

107.探析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108.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影视教育 

109.论影视旅游产业机制与发展策略  

110.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思考 

111.贵州影视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思路 

112.浙江影视旅游的发展与营销策略研究——以横店影视城为例

113.从韩国影视旅游的成功谈我国影视旅游的开发 

114.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影视文化消费的趋势与对策

115.我国影视城的旅游开发研究 

116.影视发热 旅游升温——谈影视与旅游的产业联姻 

117.论搭建我国影视产业保险体系的策略——以好莱坞影视保险体系为蓝本

篇(5)

一、影视旅游的发展

(一)影视旅游在国外的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影视旅游,它属于一种专项文化旅游。影视旅游在西方又被称作电影诱导旅游(movie induced tourism)。

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影视业竞争愈发激烈,老牌影视公司――环球影视公司为了冲出行业低迷的泥潭,采取少拍片以提高技术质量的做法,把环球城作为好莱坞的一个旅游中心向旅游者开放,来增加收入进而更好地投入制片。与此同时,迪斯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在洛杉矶和佛罗里达建立了融入影视艺术的迪斯尼乐园,即第一座以影视内容为题材的主题公园,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天地。

除此之外,影视基地的经营者还利用影视作品中所涉及的与旅游有关的事件、文化和活动等,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尽可能的延伸影视旅游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自1998年亚洲金融海啸后,韩国旅游业一蹶不振,但是韩剧经政策扶持后在海外市场庞大,人们对韩剧拍摄地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很多游客前往韩剧外景地观光旅游,正是借助这一点,韩国旅游业“起死回生”。

除影视作品内容带来的联动之外,经营者还抓住影视节所带来的商机,从另一个层面发展了影视旅游的内容空间。每年国内外的影视节都能对举办地的文化和经济等产生不小的影响,更是可以刺激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

(二)影视旅游在我国的发展

1987年,我国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无锡影视基地建成,这也标志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自建成以来,不仅拍摄过超过一百多部的影视剧,还接待了数以百万级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更多的影视城开始了投资和建设。其中以横店影视城所取得的成就最为耀眼和瞩目。

二、影视旅游所带来的影响

(一)促进了影视拍摄地经济发展

影视旅游对当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门票、餐饮和住宿等对经济的拉动与刺激,旅游景区的规模越大,相关从业人员的数目和素质也会相应地提高。同样剧组的进驻也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比如群演、道具出租、戏服制作、专业制景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一部分旅游者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和信息流动,这对当地的地产、建筑、金融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引发“影视营销”热

影视作品除了提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之外,还吸引他们到电影的拍摄场地去旅游。其实,“旅游借势影视营销”之法在国内外早已出现。曾经大热的韩剧《大长今》在我国热播后,浙江省杭州市各家出境旅行社,纷纷推出“长今游”线路,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横店案例分析

以横店集团作为经济支柱的横店影视城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横店镇,由横店集团投资兴建的横店影视城在拍摄影视剧的同时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与探索,横店的各种旅游产业愈发完善。

(一)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概况

1996年,因为历史片《》的拍摄缺乏外景地,横店集团抓住机遇,邀请该片导演谢晋来横店拍戏,并斥巨资打造了横店影视城的第一个影视基地“广州街”,之后,清明上河图、秦王宫、香港街、江南水乡等景区也被相继建成,时间一晃二十年,横店影视城已经成为了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为了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的剧组前来横店参与拍摄,2000年开始影视城不但对所有场景的影视拍摄免收场租,还为其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住宿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于是越来越多的剧组闻名而来,横店影视城人气骤升,其吸金能力与国内众多影视基地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多的人员流动带动了横店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影视城逐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2004年初横店影视城被确立为中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这对横店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横店影视城以此为契机开始了产业升级,三百多家影视公司进驻横店产业区,更是诞生了我国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华谊兄弟。横店影视城现已成为国家五A级景区,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并一步步的实现了影视基地向影视主题公园、旅游产品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的转变。2012年12月横店影视城游客接待量突破1177万刷新历史纪录。

(二)横店影视城的经营特色

1、雄厚的资金基础。横店集团作为横店影视城的经济支柱,自1996开始,已经投入了超过三十个亿用来建设横店影视基地,其实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横店影视城发展的强力后盾。

2、齐备的硬件设施。横店影视城自1996年拍摄电影《》以来,其硬件设施便不断完善,相继建成了广州街、梦幻谷、香港街、清明上河图、秦王宫、明清宫苑、大智禅寺、屏岩洞府等众多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现代化摄影棚,实景规模位居亚洲之首。

3、完善的软件设施。除了规模宏大且丰富的众多拍摄场景,横店影视城还为剧组准备了种类齐全的软件设施,从专业的后勤服务到庞大的群众演员,无不展现着横店影视城作为全国知名的影视基地的专业性。

4、齐全的配套实施。方圆10平方公里的横店,拥有十余家星级宾馆和众多娱乐场所,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游乐园、演艺中心、夜总会、桑拿中心、健身房、保龄球馆等各种配套设施都应有尽有。这里街市繁华,网吧、酒吧、茶馆比比皆是,小吃、饭馆南北风味俱全,游客不仅可以在此体验影视,享受乐趣,还可以体验一下五光十色的夜生活。

5、有力的政策扶持。得益于国家的“十五”计划,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影视产业借着这股东风也在不断的向前迈进。2004年,横店影视城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后,它凭借试验区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

(三)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启示

1、要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客源市场、交通条件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建设主题公园必须关注的几个点,它们能够决定这个主题公园的发展规模和潜力的大小,以及其内部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一系列的问题。横店影视城地处长三角地带,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占全国总量2%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10%的人口,GDP更是占到了全国总量的22%。因此,良好的区位条件能够保证主题公园拥有充足的旅游客源和较强的消费能力。

2、要有实力充足的投资主体。除了良好的区位条件这一外部因素,通常主题公园还要拥有实力强大的投资主体或是独特内部优势。横店集团对横店影视城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即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影视城的重大亏损期,横店集团仍然不断对其进行资金投入,最终才形成相当的规模,逐渐令基地转负为盈。

四、结语

进入新世纪后,旅游变得越加多样化,影视旅游正是其中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它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并与影视作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对我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性介绍,指出了影视旅游对当地各项产业的促进与影响,并对横店影视城成功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得出能够促进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启示。随着休闲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影视旅游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内容将更丰富、规划建设将更合理,势必会产生更巨大的经济价值潜力。(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篇(6)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全方位整合文化产业功能区,《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将于近期公布;正在讨论的《上海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而深圳也于2011年5月13日举办了第七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下面主要对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

一、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探析

据有关数据,深圳文博会自第一届开始至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七届,其参与的展商数量、观众人数、专业观众和总成交金额大体呈逐年攀升之势。历届文博会总成交金额除第二届略有下降之外,总体呈类似直线上升的趋势,且此届文博会的总成交金额已是首届的近3.5倍。这一数字体现的不仅仅是深圳文博会这一平台的发展现状,更主要的反映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繁荣态势以及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程的巨大推动。

现选取深圳文化创意园等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这些园区的功能定位,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进行探析,归纳和小结,以期给国内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以借鉴。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注:1资料来自

二、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梳理

(一)“政府推进+园区带动”发展模式

深圳是国内最早一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并于2004年推出了《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规划纲要》。2006-2008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81.96亿元、467亿元、550亿元,占同期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7%、6.8%、7%。目前深圳有各类影视制作机构近60家,动画制作机构200余家,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动漫人才;工业设计占全国49%以上的市场份额,拥有一支2万多人的专业设计队伍;珠宝产品设计总值占全国70%,全市设计业的年产值超过130亿元。[1]

深圳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战略,2004年提出建设“创意设计之都”,2005年提出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2007年,深圳市政府1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中提出构建与完善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链条。

创意产业园的建立,是深圳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按照“企业运作、政府支持、行业集中、功能完善”的原则建设的。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都在根据各区的特点和条件建设文化产业园或基地,如罗湖的水贝珠宝产业园等,福田的田面设计之都、观澜版画村和龙岗的大芬油画村等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二)近期形成“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以及“文化+金融”三大特色发展模式

近期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以及“文化+金融”三大特色模式。这种模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科技”是深圳文化产业向高端拓展的突破口;

2,“文化+旅游”是深圳重新配置文化资源的典范;

3,“文化+金融”是深圳市为破解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瓶颈问题作出的探索。

三、小结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最初的“政府推进+园区带动”,依靠政府和园区的共同努力,发展至现在的将科技、旅游及文化等融入其中的“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以及“文化+金融”三大特色模式。这些模式是深圳这一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上的摸索和实践,虽不能广而推之(因为每个城市所拥有的资源和政策不同),但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方面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如其他城市可以采取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等方式来不断地推进自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自身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发展仅属于自己的特色旅游产业园区等等。此外,国内其他城市还可以在借鉴深圳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加以改造成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推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7)

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和把握往往是研究的开端和必须。笔者将结合对视听语言和影视视听语言,影视动画以及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分析,为后面的论述坐下铺垫。尽管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之迅猛,但是电影电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仍然非常的重要,对一些老年朋友他们甚至扮演者更加重要的陪伴角色。视听语言的产生就是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地成熟的,它的产生是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完美结合的产物,基本的特征就是将我们所看到的客观事物通过银幕或者是屏幕进行准确的表达和艺术化的再现。而影视语言的出现则是更高形态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毫无疑问它的最终创造过程就是人类利用对现代会的科学技术的掌握和驾驭,在依靠眼睛和耳朵两种感官进行沟通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的构成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来进行感情和思想的沟通与交流。从动画的本质而言,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以动画形式呈现出来的影视艺术,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假定性,即它其中所包含的环境或者是角色因素都是想象的产物,而不是现实中所存在的真实的场景和构建的产物。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思维基础就在于形象思维,它与形象思维构成表象形式上的表里关系。从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机构来分析,它与自然语言有着相似的分析逻辑,故对于自然语言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拿来分析视听语言。如视听语言的层级机构就在于镜头,镜头组,镜头句,镜头段等相关的结构的组合,在构成上的相互关系上也有组合和聚合两种关系,作为一种语言,它也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规则上的要求和规律,当然也有自己的修辞上的特色。其基本功能与自然语言大致相同,即是作为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工具性的价值是不会变化的,也就是作为语言的基本的表意功能并没有丧失。

二、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的发展现状

篇(8)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19-02

近年来各省属师范类院校先后开设了新闻传媒类相关专业,以四川省为例,师范类或前身为师范类的高等院校均在2000年前后相继开设了传媒类相关专业,截止到2013年四川省内已有十余所师范类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在省属师范院校的办学历史中其优势和特色均长期立足于师范技能教育,开办新闻传媒类专业以来,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影视技能的教育和掌握逐步在办学过程中广受关注并日益发展。

一、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产生背景

国内本科生教育培养的双导师制雏形产生20世纪9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冲击的社会背景下,早期引入“双导师”制度的专业往往集中于与市场关联度更大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近年来,教育部多次提及的高等教育转型议题在2014年初见成效,从国家到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分均对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部分学校和专业明确提出了转型目标和进程规划。以文科研究见长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为顺应本科教育规模扩张趋势,和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在本世纪初以来先后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等新闻传媒类相关专业,以四川省为例仅省属师范类院校中开设此类专业的学校达90%以上,专业的重复建设和“艺考热”的兴起同时带来的则是师生比的严重失衡,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影视技能教育成为众多办学者的软肋。表现为骨干教师培养难、专业实验室维护难、教学团队打造难三方面,此外还有诸如理论学习有余实训操作不足,技能掌握宽泛有余具体环节精进不足,课程丰富性与专业发展现状互动不足等方面有待改进。学界与业界的双导师制产生不仅是基于传媒类专业影视技能教育现状,更是省属师范类院校转型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师资建设的需要

省属师范类院校大多建于建国后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地方各级师校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其强势专业均为传统学科并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传授,研究

与技能并重。以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为例,学院下设的广播电视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专业,分别开设于2003年和2009年,从专业建设之初办学者即确立了培养基层广播电视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但办学现状却存在专业培养历史短,专业底蕴弱,师资建设缺口大等问题,尤其是涉及影视技能课程师资引进和培养的困难度则从一开始就显露端倪。

高校传媒专业的影视技能课程涉及了新闻、传播、电影、电视、广播等多专业的技术课程,以当前四川省各省属师范院校的专业学生人数平均量和专业教师人数平均量来看,均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师生比例。同时,影视技能课程的师资来源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并在高校教师的准入机制日益严格的时间点上被放大。严格的准入机制使得高校环境和氛围走向更趋向于研究性和学术化,实务经验和指导水平都与人才培养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这也是近十年来,传媒专业影视技能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且改善情况较差。学界导师和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度确立是

(二)校地合作的双赢

从筹办传媒类专业开始,省属师范类院校的办学者便制定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实训实习计划,并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政策逐步摸索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的道路。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最终要求和目标,传媒类专业则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能更好做到这点。继基地建设、成果转化之后,双导师制是高等院校和地方各级用人单位的又一合作成果。也是高等院校在平衡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的矛盾的最佳模式。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传媒类专业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进校开始确立自己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将从校内课堂和校外活动两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而大学二年级下学期随着分批次进入各级电视台顶岗实习之后,学生将逐步建立起自己与业界导师的技能学习和实务交流,以此来完善学业导师校内指导缺乏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校地合作的内涵得到深化,双导师制成就高校和地方的双赢。

二、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应用模式

双导师制发展至今,由学业导师和实务导师对传媒类专业学生协同指导的模式已被广泛认同。但相较于省属师范类高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传媒专业学生的影视技能双导师呈现出不同的应用模式。

(一)校内的理论实践双导师

在省属师范类院校的传媒专业办学过程中,校内导师的制度建设屡次提出,但都难以实施操作。校内导师的地位和价值长期被低估和忽视,原因主要体现在:影视技能课程导师人数少,难于完成具体职责;影视技能理论知识滞后,脱离传媒行业发展现状;学历程度高业内经验少,技能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以上原因导致传媒类专业教育过程中校内导师的角色长期缺失,或仅有制度没有推行。

本文所提出的校内双导师是指传媒类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习开始即确立一名影视理论知识导师,本科二年级协调专业兴趣配以影视技能课程实训导师一名,并在本科三年级的时候由双导师指导完成影视技能课程的汇报作品展演。校内双导师的职责集中在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并以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为依据,对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技能教育有系统认知,了解传媒类专业的业界前沿发展方向。经过课题组两年的调研发现,基于当前省属师范院校传媒类专业的师资现状,校内双导师的推行仍存在技术骨干教师匮乏,导师职责不明,有针对性的指导泛化等困境。

(二)校外的写作制作双导师

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核在于校外导师的选择和职责。课题组的调查发现省属师范院校中为应对自身专业背景的不足均大量各级各类型校地合作基地,常见的校地合作是高等院校将大学本科四年级的学生送往传媒业界做实习实训培养,且多数合作方式仅局限于将学生派遣前往之后便任其发展,既没有前期规划也没有后期考核,校外实习指导的实际意义常常止步于学生的自律和导师的他律。因此,校外双导师的实际推行也已日益呈现出流于形式的趋向。

校内导师难以更好完成的指导可以由校外双导师补足这一点,各办学者已达成共识。但校外双导师的重要性却并没有为大多数人认识,影视技能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涵盖了策划、文案、写作、制作、播出的五大环节,其中具体制作工作则更繁杂。但大多数省属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对于专业学生今后的出口和去向则较为明确,即面向省市级甚至县域传媒机构。在这些传媒机构的日常工作分工并不完全细化,对应人才培养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一名进入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的学生都能够在相应工作岗位接触到掌握影视技能的多项必备环节,使其能力得以最大提升。

三、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推广途径

校内外双导师制的办学理念自上世纪初出现以来,相关论述和探讨在高等教育范围内长期被借鉴和使用。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由于其产生时间晚、专业特殊性强、技能要求高等特征,其双导师制的推广途径也与其他专业有较大差异。

(一)时间安排的灵活多样

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是在传统双导师制基础上的拓展,由校内的理论和技能双导师及校外的写作和制作双导师共同构成,覆盖了传媒类专业的大学四年教学内容。因此,只有实现时间安排的灵活多样才能做到教学指导各环节协调合作,互为补充。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校内指导在时间上多集中在大学本科三年级以前,结合专业特点以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训制作为基础,以学期实训周、年度作品展、中期考核汇报为契机构建立体指导规划。在已完善的规划中两位导师的时间安排应做到互为独立但并不割裂,在两年时间内完成校内双导师的具体职责。在大学三年级以后,传媒类专业学生将逐步进入到校外基地实习实训,校外导师应在前期就联系和约定。由于校外导师的时间安排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双导师的必要性得以体现。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学生的岗位工作可分为两阶段,将写作和制作技能的指导交叉进行,使之充实高效。

(二)内容指导的切实可行

内容是影视技能教育双导师制的核心。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的推行内容应以理论融入实践、实训践行理论,二者互为前提相互影响。尤其是前期校内双导师的指导,教学的计划制定和内容选择多以影视技能基础教育为主,注重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校外双导师的内容指导则侧重以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导向,强化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加强技术要求的强度和深度,以适应传媒类行业的现实境况。在调查中发现就省属师范院校而言,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技能教育表现出欠缺指导内容的确定性和指导环节的合理性,这是非传媒类专业院校的共同症结,引入校外双导师的急迫性所在。

(三)教学目标的互为统一

双导师制的教学目标评估体系是之前学科中经常性忽视的内容,同时也是构建双导师系统的关键内容,影视技能教育的双导师制体系则应从明确教学目标开始。影视技能双导师至的教育目标应划分为三个阶段,校内理论和技能基础指导的掌握,目标评估多以考试方式实现。除此之外参照专业院校技能培养的方式,校内外各等级竞赛也应逐渐成为学生技能掌握的评估参照。第二阶段教学目标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最为显著,在工作岗位的需求和校外双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传媒类不同专业的特点,以个人技能掌握和中型作品完成为教学目标的评估方式是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得出,但具体到校外导师指导环节中又常常流于形式化难以推行。因此,在第三阶段中,毕业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成为上一环节的教学目标的补充和延伸。在省属师范院校中,延续了传统学科的毕业论文环节应逐步以传媒类学科特点考量以技能掌握展示为主,响应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变革。

综上,构建省属师范类院校传媒类专业的影视教育双导师制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来看均已势在必行。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讨论成为主流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使传媒类专业的办学适应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是推行影视技能双导师制的基本前提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艳,段联合.对影视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02)

[2]伊继东,刘六生.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问题探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6).

[3]潘秀通.论影视技术、艺术与知识创新[J].上海大学学报,2000(02).

[4]胡智锋.广播电视艺术教育回顾、现状与展望[J].艺术教育,2003.

篇(9)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

4G移动通信技术是建立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集3G技术和WLAN技术于一身,同时可以进行图像视频传输的一种移动通信技术。

(一)4G技术的特点

4G通信技术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采用一些新通信技术增强无线通信能力,满足了用户对移动网络浏览、下载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现在已经商用的3G技术,4G通信技术有着如下的优点:1.传输速度更高。4G技术最受欢迎的原因是它具有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4G移动通信系统的上传、下载速度远超过目前的3G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Mbps,而4G移动通信系统最高可达到100Mbps的速度,一部蓝光电影也仅需几个小时便可下载完成。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使得4G无线通信中的可视化通信以及多媒体应用成为可能。4G网络频谱很宽,信道所占频谱相当于3G网络的20倍;2.通信服务多元化。由于3G通信系统和之前的第一、二代通信技术,无法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所以一般只能提供语音服务,而4G技术可以提供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娱乐休闲等各式业务,满足用户多种需求;3.智能化程度更高。4G技术使得4G手机拥有更多智能化的功能,比如智能测温提醒手机主人添衣、智能导航帮助主人用最少时间开车到目的地;4.兼容性更好。4G通信系统采用接口开放技术,通过智能天线技术整合通信网络,实现局域网与互联网的多网合一,4G通信系统可以方便的和3G通信系统进行兼容,方便用户从3G轻松过渡;5.抗干扰能力强。4G技术自身的修复能力和安全性能都远高于3G技术,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打包,使得通信质量、分辨率进一步提高,满足用户观看高清影视节目的需求。

(二)4G技术的要点

4G移动网络结构一般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节层和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中,核心网络和无线提供接入服务和路由选择功能;中间环节层的主要功能是地址变换,控制管理;应用网络层可以适应于多个无线标准和多个终端、不同的服务运营商,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4G技术一般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智能天线技术(SA)、软件无线电技术(SDR)和IPv6技术:1.OFDM技术。OFDM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在一定的频域内,系统将对已经设置好的信道内进行分割,形成多个正交子信道,高速数据信号在窄带调制的作用下会变成低速的子数据流,在子信道内实现并行传输,效率大大提高。OFDM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减弱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充分利用频谱宽度;适合高速数据传输等;2.SA技术。4G移动网络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增强了对信号的区分度,适用于复杂的电波传播环境,也不需要建设密集的基站来提高信号的传输能力,降低了运营商的成本;3.SDR技术。SDR技术基于软件定义的无线通信协议,仅需通过软件的下载更新就可以改变频带、空中接口协议及功能,不需要硬件的变化。这使得运营商的投资大大降低,减少成本;4.IPv6技术。目前广泛采用的IPv4存在IP地址缺乏的问题,4G网络采用IPv6,极大的开拓了IP资源,也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IPv6的移动性可以使通信位置发生变化时通信质量不变,改变在火车上打电话信号差的状况。

二、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2013年12月,我国三大运营商得到4G牌照,4G技术正式应用于商业领域。4G技术是目前为止最复杂的技术系统,全面实施4G通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发展适应的过程。我国通信行业也都在积极抓住4G技术推广的机遇,对其中的难点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图像、语音和视频信号的高速传输,同时可以兼容各种不同格式数据的输送,对不同类型的业务也有了初步应用,多点通信技术方面也取得突破。

三、4G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一)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利用4G技术可以完善智能家居技术。因为4G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传输数据的特点,每位家庭成员的手机设备可以组建家庭网络,轻松进行资料分享;对各式各样的智能家具资料进行汇总,通过无线网络通知主人进行统一管控。

(二)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生产过程越来越多的使用嵌入式通信技术,现代化农业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及时的天气资料,环境状况,市场需求等都影响到农业生产和销售。采用4G技术可以提供十分精准的信息,再结合农业生产管理的经验,可以使得效益达到最优。4G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诊断,搜索出最优解决方案。

(三)在学校中的应用

在学校中使用4G技术可以实现在线视频授课等有短时大信息量传输需求的功能,学生通过4G网络可以方便的与教师进行沟通,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

(四)在公共事业中的应用

4G网络的发展目标最终是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基本上在任意地方可以使用移动设备轻松连入4G网络,这需要大量的基站建设。4G技术必然会像更远传输数据,更高分辨率的方向发展。在将要修建公路或者其他公共设施时,政府可以通过4G网络及时的将最新信息发送给每一位公民。

四、结论

在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和技术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潜力进行预测,以便使4G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4G技术拘泥于手机应用方面,应该科学、客观的看待这项技术的内涵,通过实际应用推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茹芳.浅析4G移动通信技术的要点和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2013,2(15).

[2]王昆岗.关于4G移动通信的技术现状分析[J]. 《IT时代周刊》2013年度论文集,2013,7(20).

篇(10)

电影艺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衍生物。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影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众多国家的电影美术的工作者们面临着众多的挑战。日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美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众多的电影综合艺术中,电影美术也是发光发热的一环,是专为影片画面造型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艺术部门,其在表现电影的“意”与“境”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影美术中的“意”是将电影思想和情感进行表达;“境”是对镜头中环境的展现;电影美术的效果展现的就是“意”与“境”的结合。

一、当前电影美术发展的现状

(一)电影美术师人才培养有待提高

如今影视事业的发展可谓非常顺利,但是其中不乏小插曲的存在。电影美术中,“意”与“境”的融合首先要求的就是美术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电影美术师们专业能力不强,这一点是造成国内影片和国外影片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电影美术的设计非常复杂,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电影美术师匮乏的原因,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影美术师要求的条件较高,做好本职的工作以外,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第二,电影美术师经常会受到场地的限制,这就对电影美术师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第三,专业的电影美术师需要在拍摄之前,将流程进行盘点,这是国内电影美术师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影美术的现状不仅是美术师的缺乏,专业能力不足的现象同样存在:第一,电影美术师们没有较好的组织能力,拍摄的过程中达不到同一性的要求;第二,对于不同的片种而言,电影美术的位置、作用以及创作特点在共性中又有各自的独特性,电影美术师们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第三,电影美术师们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严重匮乏。上述电影美术师们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是导致我国电影美术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

(二)电影美术设计难度较大,技术创新难度大

电影美术的发展过程非常艰辛,设计创新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性的解决。电影美术的设计要考虑方方面面的融合性,“意”与“境”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电影美术的设计过程不仅复杂,而且更新的程度不够:第一,电影的美术设计是一个复杂性的工作,布景、灯光、人物的造型必须统筹规划;第二,电影美术设计思路的形成,不会是按照的固定的模式发展,往往会受到其他情况的制约;第三,电影美术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空间和时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性的配置,有时两者要进行转换,电影的美术设计中往往会忽略掉这一点。美术设计的更新上同样达不到要求:第一,电影美术的设计中,很多的规定和绘制还是按照原有的模式,技术的陈旧造成了设计的制图难以达到最新的要求;第二,电影美术的设计中,制作上的各项任务,美术师们要进行合理性的分配,这一点很多的美术师达不到要求;第三,电影美术中出现了三维性的设计,技术上的不成熟,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设计的要求。正是电影美术设计上出现的难度和更新速度的问题,导致我国的电影美术设计长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三)电影美术创作的独特性没有体现,空间环境设计不足

电影美术的发展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长期性的磨合才造就了今天的成果。电影美术的创作中,独特性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影美术的独特性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电影美术设计空间造型的设计极具讲究。人物的选定是和“意”相连,周围环境的选择是和“境”吻合,这也是“意”与“境”在空间中相互融合的一种表现;第二,电影的拍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技术要求极高;第三,有机性和限制性也是电影美术创作中最为特殊的环节,各拍摄部门之间尤其要做好协调工作。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要不断提高:第一,空间环境的设计考虑整体,美术师们不再单独性进行设计构思;第二,心理空间环境和情绪空间环境的把握必须统筹兼顾;第三,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各种内部造型元素之间要注意协调性。

二、电影美术的发展策略

(一)增大电影美术师的规模,提高其专业性能

电影美术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时间,美术师专门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现今人们对于影片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水准的制定直接关系着票房的收入和口碑。因此,电影美术师在影片创作中非常重要。影片中的造型是集合所有人的努力,其中包括导演、摄影、演员等。现今的电影美术设计和制作必须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反映地方的特色,情景交融的场景才能吸引人心。电影美术的发展需要引进人才,尤其是专业性的人才。电影美术界是时候考虑培养专业的电影美术,可以从以下的几点进行:第一,各大影视院校在培养其他人才的同时,要关注此类人才的培养;第二,对现今电影美术行列中的美术师们加大锻炼的力度,让他们产生危机感,才能有创作的动力;第三,通过众多的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培养电影美术师们的能力。这样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电影美术师缺乏的问题,翻开电影美术史上崭新的一页。影视艺术行业要想取得一定的进步,培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实用型人才非常有必要。通过大量的电影美术设计师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将来的影片美术设计塑造完美的效果。

(二)将电影美术的设计以及技术进行优化

电影美术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优化设计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放松的环节。美术设计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将和美术设计息息相关的环节考虑周全,比如,布景、人物服装造型、灯光等;第二,电影美术设计的思路要明确,综合性考虑各项具体的情况,减少制约因素的产生;第三,拿出准确的策略,积极应对时间和空间上的转化,使得画面呈现三维效果,充分将电影美术中的“境”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注意技术上的更新,这点也有对应性的策略:第一,规范化的设计制作图样,将舞台的效果充分展现出来;第二,电影美术师在技术设计中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一旦在效果和设计上有什么问题马上指出自己的要求,合理科学性对电影美术进行设计;第三,电影屏幕上三维效果的设定,是集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转换。电影美术在设计上得到一定的优化,才可以在技术上得到一定的更新,中国的电影美术行业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和进步。电影题材的不同会造成设计的差异性,环境造型的设计能够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不同的电影题材,将“意”与“境”进行展示,对题材本身的特点和创作进行构思。“意”在电影中,是人物情感和思想最真实的表达,情感的寄托是需要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衬托;“境”在电影中,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意”,为情感的表达提供了寄主。因此,电影的屏幕中,空间环境的造型设计是需要“意”与“境”的配合,才能展现强烈的效果。

(三)重视电影美术创作中的独特性,提高空间环境的设计

影视美术是以电影视觉形象造型为前提,来实施设计的,还应该强调形状、光线、色彩等造型的内在联系;第三,应该在处理好影视美术多种艺术造型的前提下,科学地构建空间环境设计。在影视艺术发展、电影发展理念转变与科技发展的新情况下,电影美术亦应当在造型观念、制作思维与实践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唯有如此,电影美术方可以取得长足发展,电影美术里的 “意”和“境”方能实现完美表现。此外电影美术中的“意”与“境”必须注重情景交融的结合,才能取得影片成功。电影的美术的创作,需要更新一定的思想,认识其中存在的独特性。电影美术的独有性质,是需要电影美术人员在创作中渐渐挖掘的。电影美术师们想要对独特的创作型进行准确的定位,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第一,美术空间造型的研究非常重要,着重把握各种特技工作,其中包括美术、字幕等方面的工作;第二,摄影过程中,对人物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运动造型,做出新的认识;第三,要充分把握好有机性和限制性,电影美术师要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电影美术设计的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空间环境的设计也应该加紧:第一,电影美术空间环境的设计,是从影片的整体出发。构思上的设计是集合了导演、美术和摄影共同想法,环境造型的设计和影片的题材、样式、风格必须统一。设计中的主题的意念和基本的情调要把握准确,才能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第三,在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尤其引人注意。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直接将“意”的内容进行展示,空间环境的设计就是将两者进行结合。电影美术的成功设计对影片的视觉形象非常重要,主要是从形、光、色等造型上进行配合;第三,电影美术的各种造型设计要根据合理性的配置,来建造空间环境。电影艺术的发展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新形势的变化,电影美术也应该乘着这股变化的浪潮在造型和思维、实践上进行一定的转变。做到这样,电影美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电影美术中的“意”与“境”才能得到最完美的诠释,满足人们现今对影视行业提出的各种要求。

三、结 语

总之,人们的需求变化直接要求电影美术发展的变革。对于目前发展中遗留的问题,要想推进电影美术的发展,只能将电影美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应性的措施来解决。对“意”与“境”深入探索和研究,是时展的要求。要根据我国电影美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促进电影美术的发展,将“意”与“境”完美交融,使我国的影视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伟力.病态空间与治病之道――论黑泽明前期的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3).

[2] 王国强.黑泽明电影中人物脚步的处理浅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3).

[3] 冯道如.从《曹操与杨修》到《廉吏于成龙》――从狼的理想到超人传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S2).

[4] 胡良鸿.论美术与电影内在的艺术联系[J].电影文学,2010(02).

[5] 傅紫琼.小议黑泽明的电影[J].电影文学,2010(05).

[6] 钱运选.银幕背后的创造――一个电影美术师的阐述[J].电影艺术,2012(01).

[7] 王丽君.银幕空间造型设计的智慧和理性――屠居华电影美术创作访谈[J].电影艺术,2009(04).

上一篇: 交通工程系统分析 下一篇: 建筑设计案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