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3 16:56: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99-01

初中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语文课上简单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初中语文课发展的要求。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理念、方式方法及评价措施等方面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改革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困境思考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必须找准教改切入口。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教学过程没能有效精细化、教师的教学反思力度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由于语文学科是初中主课之一,通常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一职,有些中学的语文教师还兼任教导主任等管理岗位职位,受学校导向、精力分配等因素影响,一些语文教师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清晰。

第二,语文教学是一项融合多项教育的综合性课程,不仅包含语文知识的教学,还需要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文字、思想、德育、艺术等知识体系的美感,这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加强交流与沟通,然而在注重成绩的大环境下,目前还存在着教学功利化的倾向,精细化程度不够而没能实现人文化的教学。

第三,受教师考核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将精力投入到教学效果考评等方面,教学反思力度和深度不够,缺乏自发的教学反思,使自身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主张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倾向性,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生命个体。因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提出“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点,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自己,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学尤其重视情感陶冶,把情感活动视为心理机能、提高认识的基础和动力,认为教学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感活动左右着人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及其教育教学观,结合活动课程的性质特征,应提出以自主活动为前提、自我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力求做到“四性”,即参与性、自主性、情感性、独创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

三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探讨

1.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的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因而人的活动对象也是丰富多样的。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对象包括实物存在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语文教材、阅读材料、学具、音像资料、周围环境、同伴等,还包括心理映象或符号形式存在的活动对象,如语言、数字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活动对象的内容和特点,依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依据实物情景的变化去合理设计活动,特别是对教材中那些具有创造性、改造性因素的内容进行挖掘、研究和整理,逐步形成一些独特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对象的建构中去,充分激发其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在活动中主动促进主体能力的发展。无论是个体活动,还是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全班、全年级、全校乃至跨地区活动,指导协助可来自他人,但具体操作、经历与完成只能是自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主体地位,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

2.与学生积极互动

活动的互动性决定了活动富有铸造合作精神的潜能。凡有目的的语文实践活动,本身就具有多重参与性和多元互动性。学生发展的互动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个体与群体互动。一个人的发展总要受到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集体生活尤为重要,它对诱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起积极的作用。二是个性发展与一般发展互动。一个人的发展包括个性发展和一般发展(即学生发展的个性和共性),一般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又对学生的一般发展起促进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活动对初中学生发展互动性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活动的情境性是连接学生个体与群体的纽带,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活动的统一性是维持学生发展互动性的根本保障,个体与群体活动目标统一才能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3.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遵循“兴趣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依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爱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全面发展。一般来说,不管哪一种活动都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或革命题材的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表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得到了培养。此外,还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发挥个性特长。

篇(2)

虽然新课标已经被应用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实施还不太适应,无力将新课标的要求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现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

1.教师在理解语文性质上存在误区

(1)大多数农村教师对语文的理解仍停留在工具性上,认为语文就是单纯学语言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文章等知识与技能,将鲜活的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语文压制成了枯燥的甚至是纯粹的升学工具,以致学生厌烦之至。

(2)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空谈“人文”,片面理解“人文”的含义。认为人文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没有关注到人文的丰富内涵;或者架空文本,脱离语言,没有认识到人文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2.教师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农村本地尊卑之分风俗的影响,一直存在着“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教师说的话、表达的观点如圣旨,具有莫大的“真理性”;而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狭窄,见识不广,生性单纯,亦唯教师为尊。这种情况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成了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当新课标颁布后,由于片面理解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为防“乱”、“闹”,为防“丢教师面子”,而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仍然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3.教学方式仍然没有改变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灌注式教学模式,还是照搬教参,将知识硬生生地塞给学生,不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局限在课内

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扇语文学习的大门。然而,许多农村语文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局面依然严重存在。语文学习局限于课内,依靠大量训练加强练习依然是众多教师的“法宝”。“练习即是语文”,语文学习渠道仅限于此。

二、建议

1.教师应因地制宜,从农村教学实际出发

虽然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的差别,使得新课标中提出的许多想法无法在农村实际教学中实现。且新课标是站在发展的角度而制定的,是对当今教学将要达到目标要求的展望,因而富有前瞻性与时代性。因此,要想将新课标精神应用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和把握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认识到新课标精神与农村初中语文现实教学之间的落差,认识到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能够做到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尽量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向新课标靠拢,充分利用农村的特点,使新课标精神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2.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

实践表明,要在农村实施新课标,必须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为根本。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渠道很多,但我认为,从现在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出发,首推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把专业人员的引领、教师集体的互助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有效地结合,进而转化提升为教师自觉自主的活动,真正起到更新观念、指导实践、内化素养的目的。而在校本培训的具体方式上应充分重视案例教学观摩与演练,这样更容易让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理解新课标的内涵,更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激荡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因循守旧的灵魂,更能触发教师自主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致力提升自身素养。总之,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以确保新课标在农村教学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不容乐观,影响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措施加以解决是至关重要的。不过,不能将应用在城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生硬地套在农村教学当中。应当根据农村教学实际情况,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农村教学的有效资源和优势,这样才有可能使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未来人才。

篇(3)

教学是一门艺术,针对教学活动的效率提出有效教学概念,在素质教育备受推崇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素质教学的理念,相关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严格尊重课程方案来进行,要坚决杜绝通过题海战术以及增加课时等方式实现应试教育目的的做法。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对语文有效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推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中心的模式逐步向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所提高,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看到:部分教师过于看重教学改革的形式方面,没有为课题讨论设置明确的目标,对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引导也不到位;部分教师摒弃了求精的观念和做法,错误地认为评价课程好坏的标准在于课堂是不是够热闹,只要教师减少课堂中讲授的量,就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就忽视了对教材的研究,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也大大减少,只是单纯地布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就造成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还有一部分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花样百出,大大减少甚至是省略了板书量,这不但造成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也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指的是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换句话说,学生进步与否是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也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语文有效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视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要立足于学生实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要的设备设施,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充分发挥辅助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调动一切力量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2)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成功的经验,促进教学方式的逐步完善、教学水平的日益提高。(3)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职业生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不断扩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注意加强素质和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所掌握的语文教学策略,并注意对自身教学技能的充实。在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上述特征中,基础是教师较高的素质和水平,出发点是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促使教学不断进步的关键环节是对教学活动随时进行反思。

三、实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对策

首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予以足够重视。对于初中语文课程而言,在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创设生动、有趣、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采取演示、案例等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的引导和影响。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

其次,制定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流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新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找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尊重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规律,确保所设置的教学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课程就是对语言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课程,具有十分丰富的语义,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环境的民主性以及和谐性,尊重学生所持有的不同意见,给学生提供阐述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但是,鉴于初中生理解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有限性,所以,教师在对学生思维进行调动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和启发工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提供一个平等的平台。

最后,倡导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学生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自主性学习,不但要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应用和体验探究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精神得以培养。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使学生通过广泛的交流和沟通,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 刘铁铮,吴松年.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初中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

[2] 沈龙明,肖建红,任献新.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

篇(4)

引言:

语文,不仅仅可以让人学识丰富,而且可以改变人的精神,涤荡人的灵魂,塑造人的修养,所以语文给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无法比拟的。语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一生都受用不尽的,尤其是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生活的思索.正因为此,语文成了各个阶段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形成的时期,求知欲强,对外界的环境也非常渴望,而语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满足,而且语文有的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学生都是被迫走进课堂,整个课堂毫无生机可言,因此,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迫在眉睫。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W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篇(5)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品性培养方面占据重要的位置,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培养目标。

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不足

(一)学生语文课堂接受度较低

首先,在同一个班级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资质以及生活环境不同,因而学习的状况也是各异的。有的学生个人性格和家庭素质培养教育上面相对重视,课堂上素质培养教育效果就比较突出,而有的学生在平时生活环境中即忽视素质培养教育,造成课堂语文教育难以收获成果。

其次,学生对待初中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普遍反映初中语文比较枯燥,其主要原因是初中语文知识点较为细碎,且都比较形象直观,很多语文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因而略显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例如教材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划分辨析中,对于初中知识基础而言就比较难以理解。

(二)教师未能充分展现教材作用

以往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初中语文教材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从而造成了死板、呆滞、枯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而课堂的素质培养效果也极差。教材没有能够灵活运用,老师也没能够利用教材与学生实现互动。例如,以往教材提到培育“四有青年”,而教师只能照搬概念,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例作为例证。

(三)学生与老师课堂互动不明显

初中语文素质培养教育来源于现实实践,同时高于实践。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生与老师互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主动学习,课下积极反思、实践。

二、提高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建议

(一)创造性地分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较为规范的语文教育学习材料,是学科内容的最重要的载体,限定了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在数十年的修订改进之后,已经拥有了较好的学术水准和公信力,生动直观、文字精练,为学生提供了规范表达的了科学示例。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文本,寻找本节课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寻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好教学步骤。例如在“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好现实生活中学生贴切的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案例,使学生生动的理解。

(二)创设语文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中小学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语文教育从生活中走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素质培养教育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与教学情境、材料以及课件的互动,有目的地将语文教育问题提炼出来,挖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例如在教材的“逆反心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编排课堂短剧,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教育。

(三)倡导自主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逐渐变为引导者,更多的是在教学普及的任务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开放性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和发散。自主型学习要求教师大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和性格,习得求是、创新的语文教育学科精神。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研究型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发现,且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信息检索、搜集、分析的能力,为大学阶段大量的自主语文学习做铺垫。在教材的“正确认识自己”学习阶段,通过设计以系列问卷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培养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重视课堂交流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很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讲,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首先,不要让学生产生压抑感,平和的氛围有利于他们提问;其次,教师要设置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第三,在提问的技巧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是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有提问的技巧。语文教育学领域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年那些比较新奇的概念肯定会有很多疑问,学生的这些疑问很大程度上会刺激学生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让他们素质培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性评价

教师不仅要信赖与教材,还应通过学生的反馈、同伴的互助、专家的指导等形式,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学生的协调发展作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把教学的高效益作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主旋律。

结论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活动过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教材,教师素质,等等方面分析如何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教师体现出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广阔的人文关怀,也需要整个教育体系都向前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玉红.做高效课堂教学的践行者[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7)

篇(6)

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将教师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培训学时作为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一时间,各地掀起培训“大潮”,寒暑假对于教师不再是休息日,教师不断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充电。

实际上,各级培训活动中的专家有很多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通过培训的形式传播给每位教师的,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校本培训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农村初中负责全校教科研工作,认为要加强校本培训力度就要扎实开展诸如教学反思一类的,切合农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如何培养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重视理论学习,夯实教学反思基础

以前上苏教版九年级课文《热爱生命》的时候,总是认为课文很简单,带着学生读一读,了解情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旨就可以了。但是在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理论后,我感觉课不能这样上了。我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在网上收集了很多资料图片:千手观音邰丽华、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冰冷风雨中拾荒的残疾人、荒凉的沙漠上的千年不倒的胡杨……通过我的深情讲述,学生的热情被点燃,纷纷讲述自己积累的或是见过的关于生命的故事。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的爷爷在被确诊为癌症后,没有想拖累儿女,自己决意和老伴住在一边,并坦然开朗地面对生活,每天坚持锻炼身体,积极面对治疗,结果癌症状况大有好转。她的讲述令我和全班同学非常感动。下课之前我顺势布置了作文――写这篇课文的读后感。批改时我发现学生此次作文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例典型,很多学生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我想,这一切大概就源于我受了陶行知先生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进行的教学反思。

二、把握反思内容,增强教学反思实效

1.反思教学成功的原因

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我们可以反思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变措施;某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学情的有效把握等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及时记录下来,总结经验,以备业务提高之需。我在教授苏教版九年级的课文《乡愁》时,县教研室领导坐堂听课,听过后给了我很高评价。我在窃喜之余,也对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反思。其中的最大亮点是我设置的配乐朗读。首先,我在音乐的背景下深情朗诵诗歌;其次,在学生准备之后,指名学生配乐朗读。这样做一是突出了诗歌的情感效果,通过音乐和人声的力量点燃师生的情感火苗;二是体现了教师的示范效果,为学生做了良好的引领。

2.反思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教学,发现不足改正错误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上的遗憾,提升教学业务能力。一次上《活板》,全校语文公开课,来人很多,我感觉压力很大,生怕自己演砸了。结果课上得真不好。反思过程,我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握学生实际,结果上课时学生的反应迟缓,我不得不把教学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主导课堂,就这样还是拖堂完成教学任务。后来,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设计。等到另外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我就变得从容多了,因为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结构更合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更实在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由此可见,教学反思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真得很大。

三、总结反思方法,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1.反思语文课堂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否统一

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体。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机械式的工具化教学,很多教师为了能把知识及时、迅速、有效地“塞”给学生,忽视了人文性的教学设计,整个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甚至面目可憎。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初中的课堂上并不鲜见。只有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细致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过程中,我们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课堂。

2.反思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合适

关于语文教学方法,众说纷纭。我以为,对于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来说,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串讲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讨论法、研究法)和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问答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根据课文、学生、课堂情况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变化。其中,情境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语文教学情感美、画面美的特点,能创造诗意般的审美课堂,带给师生美的感受,增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大部分语文老师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多尝试情境教学法。

3.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设计是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核心。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可以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否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的需求融为一体;第三,要看教学设计有没有立足文本,并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参考文献:

[1]李艳杰.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学知报,2011-11-14.

篇(7)

课堂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平台,教学是教师发挥职业价值的重要表现,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构建生本课堂,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本课堂的概念

生本课堂不但是新兴教学方式,而且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其中,生本中的生是指学生,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生本课堂理念是当前的新型教学理念,对于营造平等以及民主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互联网对于生本课堂的具体解释,生本课堂就是新的教学形态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生本课堂应当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生本课堂的特征

(1)生本课堂主要是提倡学生参与之下,和教师合作形成探究以及合作的学习环境。

(2)生本课堂应当重视教材资源以及利用好课堂教材,善于挖掘以及利用教材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维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师课堂内容,而且要促使学生对教学实效性以及教学丰富性的了解。

(3)生本课堂应当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和兴趣爱好,不应采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三、生本课堂构建方式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更新理念以及激发兴趣。

更新理念,即更新课堂理念以及教学理念,正确的理念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初中生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语文教学应当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技能层面进行具体严格的要求,促使教学观念得到有效转变,从而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师应当对生本课堂指导理念加以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2.学生为主以及研究交流。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当更加关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不但促使学生将语文看作生活方式,而且当作一种习惯。通过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研究,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的速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能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3.探索实践以及搭建平台。

语文教师应当将基础知识以及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来讲,语文教学的相关实践可以检测出教师课堂理念执行程度及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评价生本课堂对于学生的作用,检验出学生学习接受程度,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本课堂形态。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完善以及优化课堂实践,构建出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此外,学生和教师之间应当采取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对新的课堂模式进行开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某个话题进行全体讨论等,从而搭建生本课堂理念实践的相关平台,促使生本课堂教学得以具体实施。

4.注重反思以及优化课堂。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反思两个方面。具有教学经验,而且具有反思精神,是当前语文课堂生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其中,教学经验主要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需要10年以上的教学积累及知识沉淀。但教学时间长以及教育经验丰富并不代表教师是优秀教师,实际上,优秀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当具有反思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反思,并且记录教学案例,在不断批判中成长,这也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5.教师应不断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何谓生本课堂?“生”指学生,“生”是有生命活力的,“生”又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长大。“本”即本来,本源,也可以是目标、归宿、依靠。那么,“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于生。从表面看,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有兴趣学,主体学习,这就是生本。从实质看,生本教学是基于学情,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充分的阅读过程,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不懂到懂、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而获得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真正做到从“教师为主”走向“学生为主”,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中把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情地去探索,去发现,完成具体的任务指向和目标,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学习主人。这样教师就真正做到由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教师导航,而学生成为了获取知识的“弄潮儿”。

语文课堂,法定时间只有45分钟,所以要想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吸收知识与经验,教师就必须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利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保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

综上所述,构建生本课堂必须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加强研究交流,不断探索实践,注重反思和优化课堂,重视教育资源开发,以保障生本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8)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其中立体化教学模式更是一枝独秀。广大教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积极开展了拓展课程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学成效提升。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课外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中积累了初步经验,下面将做论述。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课程作用分析

1.课外阅读拓展课程有助于弥补课堂时间与空间不足。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45分钟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之中无法分析得透彻全面,这就迫切需要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弥补。课外拓展课程是充分整合学生课外时间与资源开展的一项教学延伸活动,其受时间、空间制约较少,组织的时间、开展的场地灵活多变,能够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

2.课外阅读拓展课程有助于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展课外拓展课程研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课余时间可以用来开展语文趣味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满足具有较大帮助,让他们快乐地开展语文学习。

3.课外阅读拓展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除了要掌握知识点之外,还要提高各项能力。单纯依靠课堂45分钟,这一方面的要求很难全部达到,而开发课外拓展课程,则能够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发挥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让学生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外拓展课程运用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环节之外,还要积极拓展课外空间,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发挥课外拓展课程的促进功能。

1.以读写训练为抓手,提高学生读写综合能力。初中生读写能力较弱,成为制约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要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效开展专项训练,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笔者专门制订了读写计划,指导学生的读写训练活动有序推进。笔者还在读写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指导,从作文的构思到具体手法的运用,乃至一些细节描写的巩固,都可以通过专项指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另外,笔者注重发挥各种兴趣小组的作用,如阅读兴趣小组、作文兴趣小组、文言文研究兴趣小组,等等,兴趣小组的设置,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要原则,同时兼顾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让兴趣小组成为学生巩固语文学习成果、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

2.以实践调研为抓手,逐步积累生活创作素材。初中生作文写作中的一大重要制约因素是素材匮乏,因为他们生活阅历简单,加上对生活缺乏观察与感知的敏感性,具体写作时往往感到空洞乏味,没有真实案例可以运用。对此,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到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注意积累的良好习惯,将观察中获得的素材以文字形式积累下来。另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调研活动,如调研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本地区集镇面貌的变化、群众收入的变化,等等。在这样的调研活动中,学生既能获得生动的素材,又能培养他们调查研究及分析能力,有了这样的创作素材,学生的写作活动定能如鱼得水。

3.以竞赛活动为抓手,营造语文学习的浓厚氛围。竞赛活动是语文课外拓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初中生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竞争欲望,渴望展示自身风采,而竞赛活动则可以有效体现这方面要求,以竞赛为抓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加深学习投入程度。在这方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安排,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从文学知识抢答赛到古文翻译竞赛、口头小作文竞赛、当堂记忆竞赛,等等,每一种竞赛活动都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学习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以新颖的方式、趣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运用这些手段巩固学习重点难点理解与记忆的成效。

4.以经验交流为抓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技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向学生推荐一些语文学习的先进方法,如联想记忆法、阶段巩固法、框架感知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良好经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有哪些学习技巧,以及自己是如何将这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之中的,通过大家的畅所欲言,提高这些技巧运用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交流发言中汲取经验精华,他山之石为己所用,这对于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由此可见,课外拓展课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状况进行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活动教学”的三点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09).

篇(9)

一、创新课堂组织与设计方式,提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场所,是目前阶段教与学最为集中呈现的地方,因此课堂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的教学,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块黑板,而且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来讲,学生是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从教师。而伴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学生的思路也在改变,他们渴望自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实,课堂组织形式怎样才算有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课堂安安静静,学生规规矩矩地听课才算有效?未必、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迅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智力程度、学习爱好、性格差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照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占文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让同学们定期自己组织课堂,每小组组织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初中学生又处于一个非常渴望被关注的年龄段,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一下子都会被发掘出来,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创新教案设计方式与思路,推动学生参与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主要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不管什么类型的教案,针对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因此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很乐意学习,这是教案设计的难点所在。以往我们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纲设计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设计,有的教师还不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实,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教和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出他们公认的最喜欢的案例,或者最喜欢的学习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这就好比教师提供毛坯房,学生们选择房子里而贴什么颜色的壁纸,当然什么颜色的壁纸都不影响居住功能,但是而对人家都喜欢的颜色必然会心情愉悦。因为与学生年龄差距比较人,教师难以了解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学生民主推荐一些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是习非常有效的。

三、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与方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对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使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实际状况,尤其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异,体现分层目标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以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具有立体性,有没有体现能力、知识、与情感三位一体的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应性与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师在卜一步的教学中确定更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要反思教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都是以测试的方式进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采用试卷分数这一单一的标准,然后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反思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否存在单一性的问题,不仅要从卷面分数这一量化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情感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语文能力方面,侧重朗读能力、普通话发音、汉字书写等语文基木功,对这些基木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制的方式。

另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情感状态,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兼顾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科学的评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进一步优化评价模式。

五、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组织得是否科学

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过程是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过头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还要坚持教师灌输的单向模式,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

篇(10)

初中阶段是人生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期,是走向独立和成熟、生理和心理相对不稳定的活跃期,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和兴趣意识。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以实现教学目的,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也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导致了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低下,使初中语文教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本文致力于探讨研究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认为教学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缺乏教学策略的运用。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知识点的多次简单重复,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重复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一味的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毫无教学创新性可言。以致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无精打采、毫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深刻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理念,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改进。

2.语文教学的内容陈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高科技媒介对广大初中生具有不可小觑的吸引力,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接受各种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对语文的学习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和需求。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与社会脱节严重,只是单纯地继承传统,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依然是跟随着课本的知识简单地教授。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望与教师在教学中陈旧的课本内容与方法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不能深刻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产生崇洋的倾向。

3.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主导,通过知识点的讲授、学生回答问题、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方式进行传统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毫无主观能动性,无法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严重阻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学习效率不高,以致于许多语文课堂中教师都在熬无用功,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单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只能遏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措施探讨

1.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更新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新课程的改革给教师的教学留出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教研工作要将教学科研工作作为学科教研的重点,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在教学中反思,反复探讨最佳的教学目的、过程和方法,合理处理态度和情境等问题,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采取札记、行动研究、档案评价、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以充分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教学的质量。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三个层次:①以基层教研小组为主的研究小组;②以骨干班级学员为主的研究小组;③以学科中心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因此,教师要在每学年初选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并定时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适应学生的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进行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兴趣带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更新教学内容,重组任务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设计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科研团队应该积极到改革重点示范学习进行学习和考察,学习其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通过对新内容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什么样的兴趣和感悟。将教学内容上的丰富性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新课程理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过分强调输出的错误倾向,应当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地规律培养语感,进而引出语文教学内容。语言学习是一个“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只有保证学生足够量的语言输入,输入大于输出,才能够高质量地输出语言。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型教学尝试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践需要出发,兼收并蓄,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

3.运用不拘一格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上一篇: 生命与健康教育 下一篇: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