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3 16:56: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发展个体经济的意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德州区域地理位置
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渤海湾,处在渤海湾经济圈之内,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沪高铁,太青客运专线贯穿京、津、冀、鲁、苏、皖、沪等省市,是连接京津冀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大动脉,它将以“交通高速”缩短地区之间的“经济距离”,加速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与整合,推动区域之间经济联动,协作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铁路交通,必然又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强化轴向骨架生长,构建指状城镇空间”,最终形成“一带两翼”的城镇空间格局。
2.增长极分析研究
德州处于中国四大开发区之一的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圈内,也处于“黄蓝”开发经济开发规划区内,作为两大经济区域交界覆盖区,德州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
德州的位置恰恰处于两个增长极的极点之间,分别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北京和黄河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城市北京。也正是因为德州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才使得德州容易在两大经济圈内处于“凹陷区”,使得德州在经济发展上出现空洞,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发展的契机,产生的“虹吸效应”可以让我们在此受益。所以,在此可以看出地理区位给德州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哑铃模式”下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德州目前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处于京津唐的环渤海经济圈并距离沪宁杭的长三角经济圈也较近,两大经济圈的交界和边缘区域使得德州有承接经济转型的机遇和优先条件。但是由于德州都不属于经济圈内发展优势凸显的增长极,无疑在此中间成为了一个塌陷区,以京沪高铁为轴线呈现出“哑铃模式”。
在外生因素上看,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使投资者都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向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利润的地方。北京、上海是我国一线城市,而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城市,在整个华北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可以说都是具有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投资利润,因此能够吸引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经济落后地区的储蓄转化为首都、省会这些发达地区的投资,相比之下最为地区的德州由于经济基础落后和投资收益率低,资本外流,致使资本积累逐渐减少,资本日趋短缺和枯竭,任何现代化的产业都难以起步。
从内生因素上看,德州市自身的人力资本、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等软件和硬件上还存在一些缺失,与京沪等一线城市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和京、济、沪完备的资源优势和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强烈的吸引力,将德州周边乃至本地区的人力、资本吸引到这些较为发达的区域。落后地区就是服务这些增长极点城市的角色,经济图强规划让位于政治大局意识延缓了发达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进行协作的快速发展。因此,这些地区的“空吸”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是行政力量作用的结果。
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和情形,我们应该提出和制定相应的建议对策,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增长极周边的投入,具体来说可以加大对周边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使德州逐步具备较高的产业承接能力。如对开发区的投资建设,招商引资,修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设施等。
第二,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减少地方政府的过多干预,使市场更开放,从而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城市来吸引更多周边乃至更高更远的产业、资源的转移。政府的过多干预不利于要素的流动,从而影响企业的升级,不利于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所以,政府适当地引导和促进市场要素的流动则起了较大的作用。
第三,加强德州高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太阳能作为新型能源,在全国也处于发展阶段。作为太阳能的龙头企业,皇明公司则起到了巨大的带头示范作用。所以,政府应支持和鼓励这些高新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而,做好接收增长极地区转移产业的准备,另一方面发展地方产业鼓励支持当地企业,积极引导当地企业“走出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正方.德州产业配套天津滨海新区的现状及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3):40-41.
随着我国的经济迈入新世纪以来,农村的发展目标也有了飞跃的改变,渐渐朝着城乡建设及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前进。农村当今的发展模式为农民将居住地逐渐朝城镇靠拢、朝着乡镇工业园区及农业生产经营靠拢。要严格执行创新精神,解决散户经营模式,合力集中所有力量,将农村经济有效的进行组合。农村经济组织在创新方面大力推广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基础。由于趋势的转变,培养农村经济组织创新也成为推广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农业跨国合作的规模和程度来讲,以我国当今的竞争实力是完全不够的。固有的农村经济组织无法胜任跨国合作的方式。由于生产能力的缺乏,使得资金和技术无法得到解决,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构成的经济效应,完全可是实现农村经济国际化竞争水平和降低经济成本的能力。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组织创新中的不足
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相对比,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是落后于当代农业发展进程的,本质在于组织创新的主体。经济组织创新结构上明显的表现出了其结构层次的不足。对于农民的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管理上出现错乱,延误了农民对于经济组织创新的改革。再说到规模性,因为农民的平均资源少,成本高,资源产权模糊、资本缺失大、区域封闭等特点,当前农民经济组织创新的范围小,资源单一。很多经济组织因为由当地较少的农民构成,活动范围和资源表现都是小范围内的,缺少适应能力和拓展市场的能力,大批组织长时间在小范围、低档次中服务,而想得到农户形成持续吸引力和获得农民认同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对于创新性来讲,不足的方面应当是很多地方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因此顺应出来的农业创新实际是一身空皮囊,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主导现在的运营模式,新的个人合作机构是由国家政策等总舵因素共同构成,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缺乏表明了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不足。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思考
XX年,阳江市个体私营企业达36171户,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9%;工业产值112亿元,增长21.70%;出****货值42.62亿元,增长9.60%;入库税收6.64亿元,增长61.40%;新增投资11.54亿元。
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 发展越来越快。XX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的户数比1997年增加7178户,增长24。8%;当年实现的国内总产值、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长102.06%,173.17%和309.24%;比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总额的增幅高出44.23%,91.35%和203.24%。
2、 地位越来越高。XX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值、工业产值和税收入,分别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税收收入总额的52.95%,67.50%和61.50%。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3、 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增加较多,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已由过去单纯的总体数量扩张向个体规模扩张的方向转变,一些企业不断增资扩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现有7574户工业企业中,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有86户、1001—5000万元的有145户、5001—1000万元以上的有19户、亿元以上的有9户。
4、 层次越来越高。私营企业家不但投资兴办工业,而且投资家业和其它产业,进一步拓宽经营领域,构筑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发展的私营企业体系。
5、 外向型企业越来越多。一是企业出****货值增加。XX年,全市私营企业出****货值42.62亿元,占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8.05%,比1998年增长64.87%。二是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加。XX年,有24户私营企业享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值亿元以上的9户私营企业中,有6户是进出口生产企业。
6、 品牌越来越响。一些发展基础较好、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策划,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文化。目前,“喜之郎”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乔士”、“十八子”、“银鹰”、“盛达”等品牌在全国知名度较高,颇受欢迎。去年,阳江市在获得“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的基础上,又获得“中国刀剪之都”的称誉,品牌效应正在形成。
7、 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全市在私营企业中从业的人员,XX年达到20.97万人,比1996年增加了42.27%。
我们认为,阳江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他们敢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建立了 “五个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02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主要是指1994年确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按照税种的不同把税收收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从而确定了中央和地方各自的收入来源。具体到县一级,又因各省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管理体制,但分税制的基本框架没有改变。以辽宁省为例,现行的财政体制仍然是以分税制为基础,同时在2010年省政府又对省与县之间的财政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分配体制基本不变,但在省与县之间,将原来属于省县共享税种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全部下划为县级收入,同时县需要向省上解税收以保障省级财力。为了弥补县级财力不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中央到省、市均给县安排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资金。此外,还有各种收入增量返还等奖励措施,用以激励县级政府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方面则是通过明确划分事权来确定支出范围,县级事权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行政事务管理等事项,近年来又增加了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等事权。县级政府要利用现行体制下取得的财政收入来为上述事权买单。
一、现行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体上看,现行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既存在很大的促进作用又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1.分税制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分税制财政体制壮大了财政收入规模,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体制激励作用明显,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现行财政体制,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来源,激励地方大力开展经济建设,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提高税收规模。例如辽北某县从本世纪初提出“税源经济”的理念,通过发展陶瓷、绿色食品加工、风力发电、轻工家电、牛产业、通用航空等实体经济培植税源,使县域经济和地方财政收入驶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8.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1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00年的0.3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7.8亿元。
二是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地方财政实力逐步增强。分税制财政体制确立了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的收入结构,上例中的辽北某县通过加大对税收收入的征管力度,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实现了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同时把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控制在80%左右,提高了收入质量,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
三是转移支付调节了地区间收入差异,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分税制体制下从中央到省、市均给县级安排了大量转移支付资金,有效促进了县级发展。本世纪以来,辽北某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连年高于预算收入,财政自给率在最低的年份仅为38%左右,在最高的年份也没有超过70%,大量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农田水利、植树造林等项目均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给该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
2.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体制上未能更多让利地方。首先从整体上看,中央在分税制中占大头,地方占小头,而在地方收入中按照省、市、县的层级层层递减,县级收入处于占比最小的地位。这就造成了财力高度向上级集中,县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支持才能保证财政正常运转。其次从税种划分上看,税源集中、稳定性强的收入大都划为中央和省级收入,而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增收潜力小的税种则属于县级固定收入。
二是在共享税种分配上划分比例不合理。例如在工商税收中县级分配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比例均较低,而营业税则达到了70%。但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县级主要支柱财源应为实体工业,所产生的主要税收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主要存在于服务业中,而县级受城镇化程度、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服务业远不如城市发达,营业税税源十分有限。此种分配方式,造成了县级政府辛苦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带来的税收却大部分被上级拿走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在现行财政体制中,涉土四税全部属于县级收入,而以土地出让金为代表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县级财力的主要来源。县级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选择增加涉土税收的发展路径,这也就形成了“土地财政”、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等状况,造成了许多县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负担沉重,商品房库存高企等问题。
四是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县级虽然处于收入分配的最末端,但其事权却一样不少,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最主要的支出事权包括供养全县行政、事业在职及退休人员,保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保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支出,供养五保、低保等优抚人员,弥补企业养老保险缺口等。对这些事权,县级概括称为刚性支出。而在这些支出中还有许多“上级出政策、下级配套资金”的支出项目,例如义务教育的“普九达标”,在上级出台政策后县级只能自行投入资金进行校舍改造,形成了沉重的“普九债务”,再比如公检法公用经费达标、调整工资标准等均由县级政府安排资金,造成了县级财力紧张,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
五是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不科学。一方面转移支付缺乏固定约束,分配规模往往由上级说了算,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跑部钱进”就是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的体现。县级财政部门也往往是把向上争取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不仅牵扯了大量精力而且存在一定的权力寻租隐患。另一方面转移支付的构成不够科学,近年来县级财政收到的转移支付资金多为有固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少有可以自主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这就造成了县级财力难以集中,想办的事情受财力制约往往办不成。
六是县级财政状况没有得到明显好转。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本身分配的财权就少,2006年中央又全面取消了农业四税,导致县级财政更为艰难,而乡镇一级更是处于收不抵支的局面。为保证乡镇正常运转,县级往往还要负担乡镇的工资、运转等支出,再加上各类刚性支出,公建支出等,使财政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现行财政体制下的收入规模,仅能保证县级的必要支出,即所谓的“吃饭财政”,不足以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投入。为了筹集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部分县级政府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融资,造成了负债率攀升,债务负担沉重,而几年之后的今天,偿债支出又占用了大量县级财力,使本来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二、对现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培植税源,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也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扭D县级财政状况,提升县级财政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对现行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应当遵循有利于增加县级财力,有利于激励县级政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县域发挥自身发展优势,有利于保障县级基本服务,有利于化解和防范财政风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一是要财力下沉,增加县级在分税制中的分配比例。具体包括将消费税等中央税种转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给予县级一定的分成;提高县级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的分成比例;合理划分总分机构税收归属,将石油、电力、通信等大型国企所属的县级分支机构所产生的税收划为县级收入。使县级拥有较为优质、稳定的税源,增加县级财力保障水平。
二是要调整涉土四税的分配。在给予县级一定财力补偿的情况下,中央和省可以在涉土四税中享有一定的分成。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央及上级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力,另一方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盲目发展“土地财政”的冲动。
三是理顺财政投入关系。当前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负担的事权过多,刚性支出压力大,制约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可以考虑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由中央及省对县级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直接投入。在降低地区间的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解放部分县级财力,促进县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
四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要提高转移支付的刚性约束,规范转移支付的安排流程,降低上级在转移支付过程中的随意性。另一方面要调整转移支付的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方便县级依照自身发展优势自主支配专项资金。可以考虑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进一步放宽专项资金使用限制,例如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允许县级打捆使用转移支付资金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县级政府依据自身产业发展目标安排资金,集中更多的财力快速促进产业发展。
五是帮助化解政府债务。当前政府债务沉重成为了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财政资金用于还本付息支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投入。上级财政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并不是简单的代为偿还,而是首先解决偿债负担重,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可以考虑由上级财政部门出资对县级到期债务及高利息债务进行置换,待县级财政状况好转再逐渐偿还给上级财政。一方面减轻当前的偿债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减少利息支付,节约财政资金。
六是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按照我国“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管理原则,县级政府虽有本级财政的管理权,但税收管理的权力却较为弱化。在现行体制下,国税局为中央直管单位,地税局为市管单位,从行政隶属关系上说,税务部门并不属于县级政府序列。县政府对税务部门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也较低。这就导致了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税务部门与县级政府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有些强化税收征管的政策由于难度大、成本高往往难以执行,造成地方税款的流失。今年,中央充分向基层下放各类管理权限,辽宁省的工商、质监等部门均已完成下放,可以考虑在今后的改革中下放地税管理权,进一步理顺县级税收管理体系,更好的凝聚全县力量做好财税征收。
参考文献:
[1]谭乐义.“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与实绩的偏离[D].山东大学,2016.
[2]高军,王晓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江苏省2004-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2(03).
[3]刘佳,吴建南,吴佳顺.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基于河北省136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1).
[4]郑新业,王晗,赵益卓.“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方法[J].管理世界,2011(08).
[5]刘佳,马亮,吴建南.省直管县改革与县级政府财政解困――基于6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03).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87-01
一、改革创新,激发剧团活力。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需要,衡水市评剧团对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内部人事管理上,打破现有的编制和用人审批程序的限制,根据剧目和工作需要,实行全员聘用制。在现有编制范围内,确保少量的领导班子成员和主要业务骨干为长期固定员工外,其它人员均以剧目、剧组需要确定用人条件和标准,通过公开考核后,根据剧目和时限确定聘用期限,并签订聘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等费用。采取“户口不转、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热爱评剧事业的优秀青年演员,充实了新生力量,提高了演出阵容和演出质量。在内部分配制度上,打破大锅饭,做到能者上、庸者下,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充分体现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彻底改革“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工资分配对现编制内在职职工保留档案工资,全团以业务能力、贡献大小为依据,实行内部考核三个等次定级制,根据工作需要,或按月、按季,或按演出周期,通过专家考核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考核等次,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而激活了内部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职人员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全团呈现出一种“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二、打造精品,拓展演出市场。在实行内部改革的同时,在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市场,谋划打造精品剧目,为剧团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现代评剧《林秀贞》,先后在天津、石家庄等地进行了公演,获得巨大成功,赢得各级领导、业内专家的好评和广大观众的热捧,并荣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该剧已成为衡水的一张精彩靓丽的文化名片。该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统一,在审美方面,努力营建剧目与当代生活、与当代社会阶层审美,相互交融的文化生态。把注意力集中在戏曲现代题材和思想内容的倾向,在充分探索成熟的艺术经典的同时,积极寻求多渠道的营销途径,谨慎处理好精品创作与世俗风格的协调,为市评剧团精品创作开辟了崭新的思路。剧团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文化艺术追求,不断推出新的剧目,谱写评剧艺术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金融服务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通过产权转让、股权置换、特许经营权竞标等方式平等进入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制定《南京市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前提下,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领域。
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平等准入和公平待遇的原则,破除一切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入的领域外,非公有制企业在准入标准、地位待遇和政策扶持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二、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降至3万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制,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最低为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积极探索一名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和程序,进一步降低创业限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允许中国公民(含在职人员)在南京市举办各类企业。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对进城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及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商贩免予工商登记。
放宽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从事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企业,其申请者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住宅,可不受物业使用功能的限制,作为企业住所(办公场所)予以登记;对进入园区、楼宇等场所创业的生产型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时,其场地使用证明可由有关管理机构出具。
放宽投资者出资方式。允许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允许以股权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形式作价出资。知识产权、股权等出资额,经专门机构评估和认定后,可由投资各方协商约定,其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不受限制,但是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放宽对外投资的限制。集团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不受对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50%的限制,允许对外投资总额达到净资产的100%;对其他一般企业的对外投资限额,放宽到其净资产额的70%。
三、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支持
市、区(县)两级政府安排的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可采取贴息、补助和设立担保基金等方式,重点支持非公有科技型、外向型、下岗创业型、劳动密集型和农产品加工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
非公有制企业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投资高新技术的,享受与国有企业相同的财政扶持政策。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和国有企业同等享受公用事业费附加和补贴等优惠政策。承担政府指定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与国有企业一样可享受财政补助。
非公有制企业开发和申请原创性新技术专利,市政府对专利申请实审费用予以部分资助。对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符合《南京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资助。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提高担保额,扩大覆盖面,增加透明度。继续实行非公有制企业扩大投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创名牌等财政支持政策。
非公有制企业参加由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国内外展览、展销以及招商活动的,其公共布展和整体宣传推介费用由政府承担,企业展位费酌情给予一定补贴。积极组织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资源类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前期费用扶持资金”和省“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周转贷款贴息资金”。
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予以一次性奖励。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上市和再融资的,异地“买壳”、“借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改在南京市办理税务登记证,且能够实际增加南京市可用财力的,在一定期限内由同级财政予以奖励。
四、积极落实各项税费支持政策
积极创造公平税收环境,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凡未特别规定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并在税收管理和服务上一视同仁。
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开发费用、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以及社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等税收政策上,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咨询业、信息业、软件业、居民服务业、仓储业的非公有制企业,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按规定予以减免。非公有制企业兴办民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但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超过总数35%以上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新办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30%以上的各类服务性非公有制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新办商贸非公有制企业(从事批发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以及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可按规定减免有关税费。
对符合条件的新生劳动力、军队复转人员自主创业的,按规定减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税费。吸纳军队复转人员达到60%(含60%)以上的,自领取税务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非公有制科技企业符合国家、省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双密集型企业、新产品、中间试验、技术市场和技术出口等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减免税费及享受其他优惠待遇。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的税费作为企业的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扩大再生产。
进一步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国家和省规定有低限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的低限标准收取。
非公有制企业因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管理环节改进的需要,从海外引进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短期项目合作,可获得市财政引智专项经费支持。
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的,其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等环节所收取的产权交易费,与国有企业相同。
五、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政策
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时,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获得上享有同等待遇。非公有制企业兴办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符合划拨用地规定的,采用划拨方式供地。非公有制企业兼并或承包乡镇企业的,可以保留原方式供地。
六、不断改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
进一步完善银企合作制度,不断扩大“融资项目推介”、“银企协作签约”平台的融资规模和覆盖面。引导各商业银行在全年信贷增量计划中单独设立非公有制企业信贷增长额度,每年用于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增量应占当年新增贷款总量的一定份额。
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优化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和发展要求的金融产品,鼓励开展以商标权、专利权、股权、市场摊位使用权、仓储货单、存单、原材料、出租车营运证等方式的动产和权利抵(质)押贷款及联保协议贷款、退税帐户托管贷款、法定代表人抵押贷款等各类新型贷款形式。
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积极争取创办地区性股份制民营银行。
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以工业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积极推动各类非公有制优质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按照《市政府关于促进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商业性和互担保机构,加速构建以非公有资本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抓紧建立担保机构之间分保、联保、再担保等业务的合作机制。
七、鼓励非公有资本加速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鼓励非公有资本创办各类科技型企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资本自主创办科研开发机构,以及参与国有科研机构的改制重组。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建高新技术品牌。支持非公有资本并购带有研发中心和品牌的国际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职业学校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教育基金,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体育产业。支持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参股和合作等形式兴办演艺、娱乐、文艺中介、广告和影视制作发行等企业,并享受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资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参股出版物印刷、发行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等国有文化企业。允许以个人声誉和版权、经理人资质等无形资产作价参与组建文化企业或投资入股,同时按照贡献参与利润分配。按照“管办分离、政企分开、分类管理”的原则,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重组。
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参与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外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改制,研究制定非公有资本参与公立医疗机构改制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资本兴办股份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医疗机构的,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兴办数量和办医类别不作限制,同时放宽其设置区域限制。
八、不断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按照《南京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规定,在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实现人员、财务和机构“三脱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调整、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充实完善行业协会职能,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自愿加入或发起设立各类行业协会。鼓励非公有资本积极进入现代市场中介领域,完善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制度,整顿市场秩序,规范服务行为。
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大力推进各类创业载体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创业机构与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转移和人才中介等机构的沟通协作机制,集成信息、人才、项目、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多元组合服务,提高吸纳创业的能力,扩大创业覆盖面。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完善孵化基地建设,提高对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创业孵化服务的能力。加快培育面向同业企业的公共技术研发、测试、推广和信息等服务中心。鼓励国有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学者广泛开展了不同人群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如机关工作人员、科研人员、教师、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但针对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体育健身状况,尚未发现相关研究的论文或资料。据《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2007)》显示,截至2007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共计1.1亿多人。考虑到私营企业普遍低报员工人数、大量个体户并未登记等情况,个体经济实际从业人员可能已经接近2亿人。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本课题以局部地区为研究视角,针对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体育健身状况展开调查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以地处重庆市东部地区的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体育健身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奉节县有近100个规模大小不等的乡镇,人口在1万左右的乡镇有10余个,其余乡镇人口一般在5000左右;课题组采取分类抽样的办法,分别选择了县城、2个大乡镇、5个不同地域特点的小乡镇的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3份,有效回收率为75%。(2)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便进行相关分析研究。(3)访谈调查法。通过走访奉节县工商局、体育局和该地区部分乡镇工商所、居委会等单位的大量工作人员,走访县城、乡镇及农村大量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获取详实信息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1.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概况
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个体经济的业主通常称为个体经济户,简称个体工商户。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人口99.6万,幅员面积4098.37平方公里。该县经济的主要来源在第一、二、三产业中比例相差不大,第二产业主要是煤矿采掘,是全国“产煤百强县”之一,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源于煤矿企业的税收。据奉节县工商行政管理报表显示,目前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共8880家,其中县城3667家;乡镇和农村共5213家(主要集中在大、小乡镇),所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了贸易、交通运输、服务、修理、采掘、制造、建筑、农林牧渔等,其中以贸易行业从业人员居多。
2.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体育人口现状
(1)体育人口总体情况。体育人口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我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中,将体育人口的标准确定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 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参与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以上负荷强度。”
通过对回收的37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就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体育人口总体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体育人口比例仅为19%,其中县城为13%,乡镇为27%,农村为22%。从总体来看,体育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甚至低于全国体育人口约为30%的比例,这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这类人群体育健身现状的不容乐观,但乡镇和农村体育人口的比例反而比县城高。
(2)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从表2可以看出,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中,体育人口比例出现“两头热,中间冷”,即壮年从业者的体育参与较少,青年尤其是老年相对较多。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了解到,无论是在县城或是在乡镇的一些简陋的小广场或平地,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人群常年坚持健身操舞,但在这些人群中决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出现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家庭结构及所从事的工作有关,但青壮年人群对体育健身的疏远,既不利于我国劳动力主体的健康状况,也不利于我国全民体质的改善。
(3)体育人口的性别、城乡差异
通过对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抽样调查的样本进行分类和统计,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中体育人口的比例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和城乡差异。从全国来看,体育人口的分布东高西低,城市高于农村。但从图1和图2看出,作为局部地区的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体育人口的分布总体呈现出农村地区(含乡镇)相对高于城市(县城)的特殊现象,这与近年来我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跃农村文化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从性别来看,男性普遍高于女性,这与全国的情况相一致。
3.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闲暇时间与体育参与
通过对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经济收入的调查(见表3),无论是体育人口、还是非体育人口,家庭人均收入超过5千元的比例均是县城较高,虽然城市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家庭经济收入明显高于乡镇和农村,但体育人口的比例却低于乡镇和农村(从表1 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说明是否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虽然与他们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关系,真正影响他们体育参与的因素并不是经济收入的绝对差值,主要还是个人对体育健身意义的认识差异。在课题组进行访谈调查中了解到,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参与动机具有多重性,多数人都是出于“放松或娱乐”;另外,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虽然工作时间忙闲不均,但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还是相对较多的,然而很多人在闲暇时间,往往都消耗在玩扑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上。
4.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参与体育健身的项目
对于奉节县老百姓而言,体育健身的项目大体包括了散步或跑步、健身操舞、球类运动、武术、游泳、滑旱冰、桌球、气功、瑜伽、爬山、龙狮舞、腰鼓、打连箫、扭秧歌等。通过问卷的统计,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较为普遍的健身活动是从事散步或跑步、爬山等较舒缓的项目,也表现出男、女差异(见表4),如男性较偏爱篮球、游泳及气功、狮舞表演等传统项目,而女性则在羽毛球、操舞、腰鼓等项目上较偏爱。由于奉节县是全国的“武术之乡”,许多人也养成了习武的习惯,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健身活动。
注:普及较少有人参与 极少人有参与
5.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参与体育竞赛活动
在对奉节县城、5个大乡镇、10个小乡镇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的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就县城的角度,由个体户协会针对个体经济行业仅仅组织过1次拔河比赛。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开展反而在乡镇较好,已形成传统的具有“乡镇特色”的体育竞赛和交流活动,例如篮球赛,每年都举行“天宝杯”和“煤炭杯”两大赛事,这些竞赛都是由个体企业赞助;而且相邻乡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之间,还经常自发组织一些友谊比赛。
三、结论与建议
关注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加强对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体育健身的研究,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本课题仅从地处渝东地区的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体育健身现状进行了调研,但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这一群体的全民健身现状:(1)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中体育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并出现“两头热,中间冷”,即壮年从业者的体育参与较少;(2)影响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体育参与的根本原因不是经济收入的差距,主要是组织引导和对体育健身意义的自我认识;(3)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体育参与的动机具有多重性,多数人出于“放松或娱乐”,因而参与体育健身的项目以舒缓、强度小为主,也表现出一定的男、女区别;(4)奉节县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乡镇开展的情况好于县城,形成具有一定“乡镇特色”的传统体育竞赛和交流活动。针对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的特点及该类人群体育健身的现状,建议:(1)进一步加强宣传,充分认识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关注各类不同人群的身心健康;(2)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基层体育组织和协会的作用,带动个体经济从业人员群体体育参与的积极性;(3)构建合理机制,活跃体育产业,推动城乡体育健身的和谐发展;(4)增加体育场地、健身设施的建设,为开展丰富多彩的大众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魏埙:《政治经济学》[M].山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繁荣城乡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是的,桂黔强调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桂黔实现非公经济公平参与竞争的重要意义
机遇对于每个都是平等的,就像维也纳早晨的阳光。在自然法则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已经很明确:“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达到消灭个体经济的程度,我国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具有多层次性,个体经济可以发挥“拾遗补阙”、“有益补充”的广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从1979年的1%增长到2001年的20%以上。部分沿海地区,非公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二、桂黔非公经济公平参与竞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众所周知,桂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早已占到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非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时常受到各种 “玻璃门”、“弹簧门”的阻碍,很难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制约,非公经济不仅在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方面存在诸多不平等现象,在享受法律资源方面也和公有制经济不可同日而语,表现在:资源占有不平等、资金要素使用不平等、一些企业在一些上游产业、基础服务业形成寡头垄断,获得超额利润、在竞争性行业,存在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两道门槛”,民企比国企承担更多税费负担,造成国企和民企的不平等、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对民企产生“挤出效应”、在财产权的法律保护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主体的保护离“同等保护”的目标要求还有距离。
三、桂黔平等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
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桂黔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加大财政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信用制度建设,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完善对非公经济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
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识时务者为俊杰,味先几者非明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当前,正是桂黔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说,也是一个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重要机遇期。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认清形势,紧紧抓住当前的新条件、新环境、新机遇,振奋精神,发挥聪明才智、诚实守信、不断壮大自己的事业,严格自律、开拓创新、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输要输得铁骨铮铮,赢要赢得光明磊落,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把民营经济做强做大,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自觉行为,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桂黔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宾 北碚区政协民建界别小组开展年终委员视察[EB/OL]民建中央网站 2012-11-15
[2] 璇雪亭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EB/OL]新华网 2013-02-23
[3]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 宪法修正案诞生记[EB/OL]中华网 2004-03-21
[4] 李萍 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EB/OL]全景网2013年05月08日
[5] 黄孟复 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EB/OL]新浪财经网 2006年04月12日
[6] 浅谈经济竞争中的公平竞争原则[EB/OL]中国经济学术 2013-4-19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10-05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的核算标准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根据支出法,GDP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四个方面相加所得。GDP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又称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其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也是GDP核算指标中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1为1996—2011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可以看到中国全社会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增长速度也在逐年增加。作为投资的一个重要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表示未来形成经济发展的投入增加,未来GDP的产出就会增加;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使得当前GDP的投入得到增加。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既促进当前的GDP增加,又带来远期的GDP增量,形成了双重效应。
本文将从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分为国有经济投资、集体经济投资、个体经济投资三个方面来探求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一、数据选取与来源
本文所研究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此我们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与个人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划分为国有经济投资、集体经济投资、个体经济投资、外商投资经济投资、股份制经济投资等。其中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的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三类。因此本文选取这三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以上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因数据时间的限制,我们选取了1996—2011年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二、模型建立
本文所选的三个解释变量为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被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
(一)回归分析
完整模型为:
Y=B0+B1X1+B2X2+B3X3
其中,B0-B3表示回归系数,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X1表示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X2表示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X3表示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
为了使模型更易于解释,对模型进行取对数,调整后模型如下:
LnY=B0+B1Ln(X1)+B2Ln(X2)+B3Ln(X3)
回归结果如下:
LnY=6.58654094169-0.155323511522Ln(X1)+0.178904891593Ln(X2)+
0.576938360036Ln(X3)
从初步回归结果中我们发现变量X1的系数为负,且P值很大,代表系数不显著。而变量X2、X3的系数都为正,且P值很小,表示系数显著。方程总体调整后的R方为0.996224,拟合程度很好。
(二)多重共线性、异方差与自相关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从多元共线性检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X1与X2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多元线性关系。因此,我们采取逐步分析法进行解决。
首先,引入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X2与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X3这两个变量,取对数之后,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在引入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这个变量X1之前,X2与X3的系数是高度显著的,并且符合经济意义。
我们再引入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X1这个变量,取对数之后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即为原模型的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系数并不显著。
因此,合理的模型应当是剔除变量X1,即LnY=B0+
B2Ln(X2)+B3Ln(X3),修正后的模型为LnY=5.994675+
0.156393Ln(X2)+0.491810Ln(X3)。
回归结果为:
2.异方差检验。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得到结果如下:
由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P值大于0.05,因此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检验由LM TEST检验自相关可得:
从检验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P值很大,因此判定不存在自相关。
三、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
(一)个体经济
图2为1996—2011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到个体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与数量在不断增长,且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上升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模型的回归结果中我们也发现,个体经济变量的系数约为0.491810,且P值为0,系数显著。也说明个体投资对经济的增长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集体经济
图3为1996—2011年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到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2005—2006年间比重大幅下降,而1996—2005年与2006—2011年这两个期间其投资额比重一直保持稳定。
回归模型中,集体经济变量的p值是显著的,且变量的系数为0.156393。说明集体经济的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是正相关的,且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小于个体经济。
(三)国有经济
图4为1996—2011年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有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数量虽然在不断的增加,但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下降。
在未修正的回归模型的回归分析中,国有经济投资变量的系数为-0.155324,且p值较大,回归不显著。
在修正后的模型中,由于国有经济变量与其他变量的高度共线性,因此删去该变量。
从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投资在经济的增长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种趋势与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是相一致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投资占主导地位,投资的一切产出都归于国家所有,这对于人们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打击,同时也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发展也受到抑制。
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不断转变,国内个人、集体的投资热潮被掀起。个体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启示与建议
1.政府对个人与集体经济投资进行鼓励。从回归分析中,我们看出个体经济、集体经济等对投资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对GDP的贡献加大。政府需要鼓励个体经济、集体经济等加大投资力度。
2.政府应当进行适当引导与管理。个体经(下转21页)(上接13页)济、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当中难免会出现乱投资、寻租现象等不合理的行为,因此政府需要适当的介入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引导与管理,避免市场混乱。
3.正确处理各经济类型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个体经济、集体经济还是国有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着一定贡献,因此必须处理好各经济类型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更好的更有效的配置资源的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其地位与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界定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而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外国投资经济等经济形态的兴起也更需要国有经济思考自身的控制力。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
个体经济作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加税收收入,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个体税收征管不仅有其现实意义,更有其长远的历史意义。
个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客观要求加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近年来,随着全民创业热潮的兴起和改革改制步伐的加快,市区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也在不断加大。XX年,市区范围内实际交税的个体工商户达到****(汇总纳税的按*户计算,下同)户、私营企业****个,分别比上年增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实际入库税收*****万元,比上年增长**.*%。XX年全区私营个体经济登记户数*****户,注册资本**.**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由于个体私营企业面广量大、经营方式灵活、经营地点多变、产权转让及变更登记频繁,各类零星分散个体工商户和个人房屋出租等纳税人素质和纳税意识都较企业纳税人有所差别,且具有规模小、流动性、隐蔽性强等特点,征收难且偷漏税严重,使得加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显得日益重要。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国家相继实施的包括调高增值税起征点在内的各项个体税收优惠政策,相应增加了一批因从事个体经营而免缴增值税及相关税种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因不达起征点而无需缴纳增值税的个体工商户,从而对进一步做好个体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是完成和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的现实举措。税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政盘子的大小,关系到机关人员工资发放和工作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4月份,我区完成财政总收入*****万元,虽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但与序时进度比不仅相差*.*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相差*.*个百分点),更低于全市平均进度*个百分点。从五月份的收入形势看,进度不能令人满意,完成双过半的压力仍然较大。收入不能按序时均衡入库,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固然有我区税源不丰,骨干税源支撑力不强等原因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个体税收征管措施没有到位,成效难以完全显现。作为主城区的亭湖区,发展个体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个体税收增收潜力巨大。因而,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可以使税源监控进一步加强,有力地堵塞征管漏洞,减少税款的跑冒滴漏,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加强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是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税收征管环境的重要途径。当前,在经济增收和政策增收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征管矛盾显得益发突出,偷税、骗税甚至抗税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税收秩序,损害了税法的尊严。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为税务机关规范个体税收征管奠定基础,加大了打击偷、骗、抗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另一方面,个体税收专项整治过程中,税务人员的执法秩序如何,是否公开、公正、公平,也受到全社会的监督,可以有效地减少了人情税、关系税的发生,有利于造就一支廉洁高效的税收队伍。也有利于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加强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关键措施
税收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做好税收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维护税法的尊严。针对这种情况,区政府牵头开展组织严密、职责明确、协调联动、运转有力的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为税收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税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为确保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1、健全组织,落实人员。这是确保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会上,区成立了个体税收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市国税局负责同志应邀担任副组长,同时组织城郊、街道、财政、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配合国税部门组成整治活动小组,具体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这次出台的《关于在全区开展个体税收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的意见》及《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整治目标、整治内容、实施步骤、职责要求等方面内容比较明确。各级个体税收专项整治组织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健全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制度,进一步细化相关管理细则,明确职
责,规范工作程序,为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巩固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2、深入宣传,广造声势。增强全民纳税意识,坚持依法纳税,是全党的大事,全民的大事,全社会的大事。全区要以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将税收政策带进千家万户。要利用流动宣传车、宣传版报、印发宣传提纲、开展税法知识咨询等形式大造声势,努力营造依法治税、强化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活动的浓烈氛围。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激励消费者索取发票,举报偷、逃,骗税行为,对一些偷骗税反面典型进行亮相曝光。
3、科学定额,阳光办税。整治活动小组要在综合分析影响个体工商户经营额因素的基础上,以个体工商户自报经营情况为基数,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进行认真调查摸底,科学选取核定税收定额的参数,合理确定定额调整的系数,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定额调整的意见,力求税收定额与个体户实际经营状况最大程度地接近,确保同等路段,同行业,同样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其税收负担基本相同。这样既有利于税务的公开透明,又有利于公平税负,易于被广大个体工商户接受,建立公平竞争的纳税环境。密切加强与工商、社会保障、市场主办方等单位的配合,防止纳税户采取“一户多证”等手段人为降低经营额,打击假冒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优惠的行为,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4、协同作战,齐抓共管。个体税收征管是一项社会工作,税务部门作为其中的一环,必须建立与各行政部门的协调联动制度,及时对个体户的信息进行交流。比如,税务与工商配合方面,为了防止漏征漏管户,工商部门将登记信息定期传递给税务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节省了一定的人力、财力,有效地堵塞了漏管户,形成有力的源头控管态势。与银行及公、检、法等部门进一步密切关系,对遇到抗税不缴或长期拖欠税的纳税户,可借助司法部门的力量实施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以保证国家税款的及时入库,改善征税环境。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难度很大,这里我强调一下,凡是阻挠抗拒的,司法机关应依法介入,严厉打击,为税务部门调查核定税款、采取强制措施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5、健全台帐,长效管理。《征管法》第十五条之及其《实施细则》释义规定,经过工商管理机关批准开业的城乡个体工商业户都必须办理税务登记。税务登记属税收基础管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管理不力,会导致底数不清,户数不明,资料不全。摸清税源的家底,并建立规范的台帐,是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的基础和依据,也直接关系到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果。专项整治小组要配合税务部门对所属区域零散税源进行普查,建立健全税源登记资料。调查工作要细、要实,不留死角,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全面贯彻落实促进再就业和个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的同时,及时完善对不达起征点和免税的个体工商户的管理措施,切不可因其不达起征点或享受免税优惠而放松或放弃正常管理。
三、协调配合,切实加强个体税收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就是要在依法治税的原则下,规范税收征管,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和经济秩序,从而保证各类所有制经济在公平的税收环境下共同发展。个体税收专项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地、各部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个体税收专项整治为依法征收服务。专项整治活动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思想,正确处理加强征管与执行优惠政策的关系、加强征管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加强征管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深入分析个体税收征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