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5: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教学高效进行的保障。因此,在追求教学效率的同时,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讨论等形式进行语文教研。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校和初中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注重教研活动,为了活动的方便快捷,可结合网络进行,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听课、评课、讨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研,每个教师都能够畅所欲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对讲课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广泛接纳教师提出的观点,可以使教师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在网络教研形式下,为语文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直观、互动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在民主、自由的教研氛围中进行讨论和分享,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借助网络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网络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找到很多教学课件,对这些课件进行研究,可以学习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课件进行上传,通过网络上的教师分析讨论,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网络教研,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拓宽了教师的学习途径,让他们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更多优秀教师。网络教研不受地点的限制,教师不仅可以和同一学校的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学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讨论。通过教学讨论,让教师掌握了更多的有效教学经验,他们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教学能高效进行,教师的业务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在网络教研活动开展的同时,要针对语文教师队伍进行培训,针对教研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问题进行指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运用学到的教学经验,不断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初中语文优质教育的构建。
1.对教师进行教学的系统培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学校需要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邀请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教学专题讲座,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抓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讨论,使教师能拓宽思路,找到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系统培训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让专家和优秀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网上远程指导和培训,通过教师培训,让本校教师能有效地、直接地选择教学方法为自己所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加强教学实践培训。只有把教师掌握的教学经验和学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把这些收获转化成教学能力,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实践培训时,可以把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教师在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录制视频课件,上传到网络上,请初中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进行点评。在网上进行专题教学点评,可以让教师收集到更多的改进意见。
(一)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性
语文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直观表现,而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学会更好地理解。语文作为中国母语教育,语文教学应以语文为载体,深入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关注学生灵魂深处的感知和体会,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精神共鸣。学好语文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从声音、文字、影像多重角度理解教学内容,更入心、入脑。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积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化,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允许不同观点的阐述。
(三)拓展语文教学的延展性
语文教学不仅是学校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应该从基础教学入手,进行横向纵向的深入拓展,从教学背景出发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体会,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博大精深。教师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研究并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进而促进语文教学对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改革完善。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培训对象包括新入职教师、原在职教师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学生。
一是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与长期从教的老教师相比,新入职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例如对课堂教学设计不完整,头重脚轻,单方面注重互动却淡化了对学生人文性的教育。应该利用新入职教师充足的理论知识,挖潜其创新思维,以新教师带动老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教学经验的传递。
二是原在职教师的培训。对原在职教师持续充电,根据教学需求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他们长期奋战在一线,已经建立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想要突破固守的模式很难,通过培训让他们能够逐步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自主接受新事物,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把握好教与学之间的比例关系,营造轻松学习氛围。
三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日常学习培训。高等师范院校是教师队伍的源头,在该阶段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其了解自身即将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应提倡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确立完整的教学体系,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已完全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因此学校应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二)重塑为人师表职业理念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灵魂,但是现今教师队伍中不乏受利益驱动而变质的教师。在课堂上敷衍了事,在课后补习班上才讲重点,诱导学生进行课后补习从而获取利润。导致学生课后压力大,严重缺乏自主时间,长期恶性循环造成教学效果的大打折扣。因此,重塑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理念刻不容缓,让每名教师明确认知每一个课堂的45分钟对学生来讲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教师定期的监督提醒之外,家长、社会机构、教育系统应该全力配合,为孩子打好这场攻坚战,还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要将孩子的思维完全扼杀在无止境的补习中。
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需要对教学的评价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的课程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对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等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通过语文教学评价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教学评价还能够充分了解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目标及任务的完成情况,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此外,教学评价还能够帮助语文教学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与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有三方面:首先能够全面、准确地对教师的语文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对语文教学的业务能力进行有效地考核;其次,对于语文教学中的各类信息能够通过教学评价及时进行获取,有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且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最后,有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贯彻,不断促进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水平。
二、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学生水融的活动中展示评价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的教学功能。其运作机制绝不是学生被动地回答教师有心无心地提出的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三、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反思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总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为基础的。“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语文教学评价还是停留在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上。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科的特点是它不全是一门认知的学科,教材没有明确的内容阀限,知识的系统性也有较大的人为因素,它的教学是多元与综合的,而语文能力是一种智能和技能的综合,因此,学生语文成绩或能力,不能只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成绩来做量化测定”。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了避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就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地对语文教学评价进行优化。重视学生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使得教学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时,需要将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等。学生的评价能力对教学评价的优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掌握评价的主动权,从而实现学生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
(二)改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想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优化,就需要不断地改善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标准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并且在教学评价前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准确掌握评价标准,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指引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推动其他学科学习。本文剖析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且探究出了创设互动高效课堂的对策。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待提升的地方
1.课前教学备课不充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一样,初中语文互动学习课堂要求教师摒弃原本按本照宣的教学方式,而是使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然而,根据调查统计的情况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前教学备课的情况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备课工作方面表现出两种极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中老年语文教师,一直相信沿用多年的教学方案是最有效的,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较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备课环节中缺少把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意识,制定的教学策略容易受到挑战。
2.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扮演好学生知识的指引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大部分初中语文课堂上,依旧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了在预设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几乎所有教学环节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渐渐地学生会进入老师预设的套路中,教师只要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教学即可;其次,多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表面上看是被引入了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但是实际缺少明确可行的教学策略,只是营造出看似热闹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3.课后教学反思不理想。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初中语文互动高效的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课后反思技巧,培养课后反思的教学习惯。然而,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初中语文教师普遍没有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习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作用,大多数教师认为课后反思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对策思考
1.科学安排,塑造高效课堂。重视课前预习。充足合理的课堂备课是开展互动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可见课前备课十分重要。教师应反复多遍地阅读教学内容,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弄清楚弄明白,每一知识点需要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应该非常清晰。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有预见性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疑难困惑,并且能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些困难,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掌握学习的要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找准课程切入点。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握内容的切入点,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灌输式教学”就是把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生字生词中心思想,平铺直叙地向学生介绍,这样不仅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要求语文教师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介绍文章前,让学生首先明确本次课堂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结合文章细节体验自身的生活经验着手,以正确领悟生活的苦与乐为教学重点,从而对文章开展每章节的学习。
强化课堂训练。无论是巩固旧知识,还是接触新知识,都必须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练习的题目。怎样才能挑选设置出好的练习题目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教学的重点任务,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营造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的课堂训练设计中,教师可以提问:“假如登上了月球,你们将会在月球上做什么呢?”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分享想法,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2.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初中语文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神态是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的桥梁。言行亲切、情绪饱满的教师,更能够以满腔的热情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互动探究学习中。初中语文互动高效课堂应该展现为“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使用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科无穷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深入摸索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和设置出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进而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适时恰当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出的实效性也是影响互动、高效教学课堂塑造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能充分发挥提问对课堂教学互动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在最合适的时候,以最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创设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大概把握文章,理顺文章情节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桃花源里有怎样的景色?生活着怎样的人民?文章最后南阳人刘子骥为什么没有找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全面分析课本塑造的环境的基础上,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3.做好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后教学反思,从四大方面着手,包括思效、思得、思失和思改。思效就是对上完课后对本课教学效果作自我评价,例如哪些内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教学有待提高;思得,课堂教学结束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并及时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思失,课堂教学有得必有失,面对性格各异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可能会有出入,教师要勇于总结教学工作的不足,认真琢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思改,进行课后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深入剖析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科教师每个星期集中进行一次课后反思的交流会议,分享自己的看法,学习他人的经验,也是做好课后教学的有效办法。
总体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设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要认真观察和反思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创新思维,改变思路,不断摸索,从而探寻出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当今学生需求且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学科发展及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正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努力创新,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限制。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1.1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人文性过多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人过于关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性,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教育与态度教育上。这样,初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忽略,教师不再仔细地讲解课文,不再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很少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完全丧失学科特色,影响语文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1.2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关注过多
教学改革下,许多老师认为只要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及创新化,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与目标不尽相符。一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或者探究模式教学。在这些活动中,并不是所有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理解活动目标,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教师只关注教学形式的丰富,而忽视教学形式丰富的作用,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方法
教学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行为改革与创新。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改革方法进行分析:
2.1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创新
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爱好,有效营造教学氛围。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性学习与探索。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是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被动者,很少有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会让学生具有探究积极性,让教学活动更顺利。
如讲解《紫藤罗瀑布》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并且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换意见、分享想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促进教学活动自然与顺利地发展。
2.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是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合理设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水平及新知识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内容设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利用多重标准要求班级学生,使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
如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设置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发现生字与生词。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找到每段的关键句。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需要其提出三个有效问题,找到答案。
3.结语
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重视。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持续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应用,为当代初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
什么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我看来就应该说是表达能力了,不会表达,就无法展现心中所想,心中所需。通过分析也不难看出,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融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主要就是在语文课堂中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的,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来谈谈怎样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组织语言表达
表达就离不开语言,表达就离不开语言的组织与编排,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语言类知识教学,它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适宜学生学习语言的组织与表达。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进行对初中语文内容的深度设计研究。与此同时,针对语文学科的语言组织特点分析,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添加更多的交流类内容,让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悟到语言组织的规律,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教学模式形成表达意识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就是教师,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提升。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符合表达能力形成的教学环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为根本目标,建立一种以学生教学中心的新型语文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自我的表达思维。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和教师平等的进行交流沟通,并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完善优化学生的表达思维。例如,在进行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的表现欲,并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背景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维见解,充分的发散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并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的锻炼自己的口才,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选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任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学方式的选取,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完初中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就可以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言运用方法的学习,形成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在语文表达方式学习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学会论证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的来说,就可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初中教师自己设计一些具有诊断性的表达话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已经形成了的语文思维模式之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之所在,在语文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身的语文表达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针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下面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激励机制的运用等五种方法,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单一地传授知识,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却没有进行自我内化,使得教学效果非常差,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现状,语文老师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才能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例如,老师在教学《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时,可以先不和学生讲明《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意思,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阅读文章,让他们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句是什么。学生便会开始积极地通读全文,寻找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无形中得到了强化,他们不再依赖老师的讲解,而是靠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来掌握文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课堂中,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新课改中关注学生发展的基本
要求。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的运用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对学习语文提不起兴趣,其实最大的原因是语文老师没有将语文知识和日常的生活进行结合,而是专注于课本内容的传输,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非常不利的。那么语文老师如何将课堂变得生活化呢?具体来说,老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汲取知识。例如,老师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篇文章时,可以创设情境:“每个人分享一下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做的一件令你们最感动的事情。”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发言讨论,其他同学听着台上同学的讲述就会想到平时爸爸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便会很有兴趣想知道文章中作者亲爱的爸爸妈妈会是怎么样的。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改变单讲课本内容的枯燥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三、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很多人认为语文教学最缺乏的就是探究能力的培养,因为语文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逻辑思维比较复杂的学科,它更多的是感性,所以,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时,老师在给学生讲完基本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然后对《桃花源记》进行演绎,也就是表演陶渊明从发现、进入桃花源以及在桃花源里受到款待的话剧。老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对话剧内容进行删减或者是增加,但是主体不能远离课本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小组便会开始自主地探究《桃花源记》到底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又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该怎么表演才能体现这种感情,等等。同时学生内部也进行了分工合作,大家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可以看出,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强化自己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所在。
四、建立课堂激励机制
很多时候,即使学生做对了题目,语文老师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没有采取任何的激励策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渐渐被削弱,更不用说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了。因此,课堂激励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激励机制呢?下面就举一个自己实践中的例子。在教学《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时,老师在教完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便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学完了《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基本知识后,大家能否猜想一下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这时有个学生回答:“文章主要告诉我们范进的承受能力不高,自我控制比较差。”很明显,这样的答案是很偏离主题的。而且比较肤浅表面,但是老师不能马上否定学生,而是要鼓励他,让他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老师可以说:“你说出了文章的内容,但是为什么范进看到自己中举就疯了呢?如果按你说的,那么范进很有可能在之前受到什么小刺激就疯了。”学生便会顺着思考:“因为考试很难。”老师这时就要及时地肯定他:“你的思考方向对了,就是因为科举制这种毒害他人的制度,使得很多人都变得极端。谢谢你的回答,大家为他鼓掌。”通过这种积极引导和及时鼓励的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学习动力,也有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五、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同数学、物理这些理科相比,语文的课堂教学缺少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反的,一些语文知识中的条条框框有可能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开创一些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开放题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仍然拿《桃花源记》这篇古文来举例,老师在学生学完基本的知识内容之后,便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局进行改编或者是对结尾进行续说。这样的话,学生就会饶有兴趣地思考这个问题,打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如果陶渊明一直生活在桃花源里会怎么样,如果陶渊明没有报官,而是带上自己身边的几个好友再去探寻会是怎么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他们的思想领域会变得更加广泛,而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结局,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初中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是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多年的经验积累。学会鉴赏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部分,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也是学生增加自己的感知、领悟语文精髓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鉴赏。今天笔者就把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改变小学时上语文课的习惯。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把所有的都给学生讲得清清楚楚,这还怕学生搞不懂,还要把重点标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初中学生就得摆脱这些习惯,必须自己去阅读和鉴赏文章,教师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先预习,找出中心、重点段落、全文分成几段,主要此文章描述了什么。
最后,学生要理解性地去看书,抛开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只要引导学生做到上述这几条,学生就会逐渐地学会鉴赏文章的能力。
例如,在讲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并给出学生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试着自己分析文章,逐渐养成独立鉴赏文章的能力。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同时也使他们鉴赏文章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让学生学会自我鉴赏语文,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是学生打牢基础的时代,初中是培养学生自我鉴赏文章、独立思维开发的时期。怎样教会学生自我鉴赏文章,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给学生上第一课时,就告诉学生,不要把我讲的文章剖析当做自己的完整答案,你们要把我讲的东西自己整理出来,自己要思考、要多想。要在第二天上课之前把我要讲的文章好好预习一遍,要知道讲的是什么,自己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简单地写下来,到第二天我上课的时候,你能阐释出来,不论对与错你敢大胆说。例如,讲《在山的那边》时,我问:哪位同学能给陈述一下这首诗作者主要阐述了些什么内容?有的学生说是听妈妈讲了一个故事,有的说是励志故事等等。这些想法都说明学生预习了,不论对与错都是他们想象和思考的结果。然后再由我去讲,学生心中的谜团也就随之解开,同时也开发了学生思维。
三、培养学生鉴赏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改要抛开死记硬背、满堂灌,学生上课被动听讲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
目前,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性学习方法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目前,我国初中学校中,教师对“综合性”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本文主要对初中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思考,旨在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
效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综述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教育部提出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基础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是重要的手段和学习途径,是以小组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语文课程内容整合、语文知识应用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课堂上,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语文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其次,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工具,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融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与能力,对学生形成自我反省、探究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在课堂中,学生会接受多学科、多领域、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体验。通过听、说、读、写的共同教学,不同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另外,综合性教学的另一项特点是改变了传统“老师教、学生做”的学习模式,将学习主题转变成了学生,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性学习还具有合作性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演练与人交流沟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强调团体协作与共同思考,通过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够使学生实现自我定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现状分析
1.教材设置不够科学,教学理念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使用的都是人教版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包括理论上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学习,但教材的实践活动太过复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难开展教育实践课程。这是由于大部分初中语文教材缺乏实用性,没有环境的支持和教育器材的利用,教师直接忽视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内容所造成的。同时,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处在基础教学阶段,受教学阶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呈现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难以实现,学生需要在教学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教师无法转变教学思想,缺乏明确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综合性学习效果不佳。
2.学校软硬件设施落后,室外实践活动无法展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教学效果,要以学生为主体。而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带到实践中,不仅仅要利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还要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学实践活动都被取消,学校没有完善的语文实践活动硬件设施和场地,有些学校甚至还在利用粉笔黑板教学,常常面临资源匮乏和室外实践活动无法展开的困扰。
3.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到位,教师专业性教学素质能力低下
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将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手段放置在课上或课下,对综合性学习的关注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方法,忽略了综合教学的规划与实施,虽然进行了综合性学习,但是并没有从综合性以及整体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到位。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人文素养等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姿势只停留在语文的范围中,会直接影响综合性教学的教学效果,无法顺利地开展综合性学习。
三、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1.科学编写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教材编写的时候,要让具有丰富教育经验、了解当地教育状况的教师参与到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来,在充分了解当地学校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学业水平下,根据实际需求,在相关部门和权威的监督下,讨论研究教材的内容,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组织当地教师一同研讨教材的内容方案,编写不同的教学实践内容。同时要关照经济落后的地区和偏远山区学校的学生,把地利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明确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要力求适应当地条件,宣传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从而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
2.加强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目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还未成熟。因此,为了推动初中语文活动实践课程的发展,学校要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建设,注重初中语文实践课,如加强语音室、影音室等建设,尽量多派几个教师在场辅助、指导,提高教学积极性和热情。其次,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通过自身广博的知识与学习能力引导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课堂教学中,刚开始教师可以用较为优美的语言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的阐述,教学结束后,要旁征博引地将本节课的内容引导或总结,提升与升华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利用自由开放的氛围进行综合性学习。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分享最近看到的趣事、听到的小故事,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很轻松的事情。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提供一定的奖励。最后通过两者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心态下进行语文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
3.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借助学生合作,寓教于乐
综合性学习中,课堂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引导,能够更好地改善学生课上溜号的问题,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并且通过游戏式的学习,还能寓教于乐,使学生沉醉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击鼓传花答题、擂台比赛等形式。另外,由于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缺乏在综合性学习上的教学经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不能操之过急,要借助学生合作方法,循序渐进,过度要求教学效果,会降低教学质量,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过程。如,为了在一定的时间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更改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这能使学生意识到文章标题对写作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在最短的r间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而阅读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本能力。因此,广大语文教育者,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以不断提升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为教学目标,并一直坚持下去,这才是语文教学本质意义的体现。
一、倡导自主阅读,坚持以“书”为本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文字基本功底的主要对象是“书”,在教学中就是语文课文,没有课文就谈不上阅读训练。因此,无论多么优秀的阅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课文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全面地把握,并加深理解。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甚至让学生抛弃课文,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围绕教师抽出的几个重要问题来进行阅读,当然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学生读懂课文,但是却属于蜻蜓点水的方式,没有深入,纯属走马观花,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但却导致学生无法整体感知与综合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将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升起来的。所以,为什么要强调自主阅读,就是要坚持以“书”为本,杜绝以“题”为本。
二、阅读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理解以及体验。例如:学习《桃花源记”》相关知识时,在进行阅读这个环节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由他们的不同方式去读,认真阅读几篇以后,鼓励学生进行全班或者小组阅读交流。一位同学这样说:“我非常希望能住在桃花源这个地方,这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真是诱人。”另外一个学生说:“在这里社会环境非常安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真是一个完美的地方!”等等。此时,教师应该从鼓励的角度去赞扬这些敢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学生,“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近似于理想的社会,在这里没有剥削也没有压迫,人人热爱劳动,生活环境安宁。《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现实社会的批判,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利用文字将广大人民的意愿充分表达了出来。”此时,有一位学生说:“虽然这里很好,但是消息不流通,住在这里的人与世隔绝,必然会孤陋寡闻。”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超出单纯思维的阅读体验,此时不能喝斥学生有这样的感觉,应该鼓励地问道:“你是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位同学根据课文“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段文字认为这是自我封闭的典型特征,因此他们孤陋寡闻是必然的。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桃花源虽然好,但是由于自我封锁严重也必然面临被淘汰的结果。通过以上各自阅读以后,学生有了不同的感受与体验,教师应该以心来鼓励、呵护和尊重学生的感受,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昂,这个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体现,让课堂成为了他们训练阅读能力、体验成功的乐园。
三、阅读应该鼓励学生对文章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任何文化作品都具有未定性,作品本质意义的实现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将之形象化、具体化,应该以读者的感受与知觉经验将作品的空白处填补起来,从而使其作品的定向得以明确,最终将作品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空白”即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者暗示的东西,直观来说就是作者留给读者想象的地方,也就是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的部分去思考、去分析。我们目前阅读的文章,其实都包含了这些未定之处,即是空白。无论有多少细节的讲述,也无法将其中的未定点消除,这些就需要读者大胆想象将之填补。
四、阅读应该坚持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道新的风景线。虚拟问题的设计,能有效地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开场白: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纯真、自由、欢快是童年的象征。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一下鲁迅先生的童年,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神奇之旅。你们想一起进入这段神奇之旅吗?这样的课前导入,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来讲是非常有效的。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性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观察,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课文,提出问题,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解答的目标。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提问的这个“度”,从课文的主旨出发,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教学任务,而干扰了学生的思维,一定要进行适当地引导。这样,有助于形成课堂的和谐氛围,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总之,阅读就是要让教师利用各种时机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交流。让学生能亲身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幸福,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通过阅读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