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信息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4 17:15: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物流信息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物流信息化

篇(1)

一、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一)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物流信息化首先要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信息共享将超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边界、企业的边界,使得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市场定位,进行规范化的运作。

(二)流资源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

(三)多重价值的实现

1.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普通的制造类企业不同,物流企业的业务承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现出很强的非计划性。在项目接单后,又体现出极强的计划性,即整个项目必须遵循作业规范,一丝不苟地按规范执行,信息管理能力最直接地体现着一个现代物流企业的项目实施水平。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流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与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2.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支持、反馈和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售后服务的自动化和长期化,从而保证长期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现代物流企业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向客户提供及时快速的仓储、配送等专业服务和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等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体现在物流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企业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并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使库存适量化,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缩短了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提高搬运作业效率和运输效率;使物流合理化———物流一体化系统成为可能,而物流一体化系统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二 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太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总体运行质量不高,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国物流活动的运行效率太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占据高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约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究其原因,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物流信息沟通不畅首当其冲。据调查,在现存的物流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它们规模小、资金少,由于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再加上少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相对薄弱,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运用滞后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信息技术提供的良好平台,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运用较为广泛。比如条码技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条码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运用率已基本达到100%,但在我国,相关数据显示,只有大约25%的企业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有条码标志。另外,由于开发成本较高,且很多企业本身的信息基础较差,导致RFID(射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十分有限。

(三)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欠缺

专业的物流信息化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制约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当前,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其员工的思想认识、学历以及知识结构都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发展的阶段,这离现代物流对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 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物流企业不但要把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包括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等。物流企业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要求物流体系必须采用信息化运作方式,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即时传递,货物的自动识别、分拣和跟踪,以及生产、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协调。随着物流业地位的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表现,物流活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使得物流信息化问题变得十分迫切。物流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提高自己的效率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否则就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一)健全体制,转变观念,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平台

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资金投入等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体制和观念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在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更要完善相应的制度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其次,企业管理者观念转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但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利用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安全、稳定运行已迫在眉睫。在 进行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确保物流软件系统的规划安全性和运行安全性。一方面,应从战略上考虑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不仅要考虑物流软件系统的实用性,而且还应注重其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给将来物流业务的发展预留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运行过程中本身应有强大的安全防范措施。除从用户鉴权的角度保证使用者具有合法的身份和权限外,还需采用防火墙和VPN等技术,以保证数据安全[3]。

(三)加大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是在物流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解决并处理问题,逐步进行优化而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是企业物流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但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短时间内就保证物流信息系统非常完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企业物流作业网点多,为保证每个信息环节都畅通,一线操作人员应时刻保证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促使信息化管理平稳接入。标准化的信息化引入必然需要改变员工传统的作业方式,所以,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自身网络技术操作业务素质的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平稳运行。要保证物流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就必须加大对员工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使之成为专业化的一线操作人员。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要以物流业务需求为前提,不仅考虑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还要考虑与整个供应链的衔接,要改变“大而全”的传统思想。不少企业一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什么都想上,既不切合自身实际,也不注重市场需求,往往引发一系列问题,看似非常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建设物流信息化的初衷也难以实现。判断物流信息系统的好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应用效果。有的系统可能非常适合这个企业,但放在另一个企业身上却完全行不通。只有企业使用量身订制且符合其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物流信息化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物流活动服务。

四 结语

物流信息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而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总之,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而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调动自己的可用资源,构筑起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U65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信息化成为企业的发展命脉和核心竞争力。虽然我国钢铁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其物流业务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网络经济正日益渗透到现代的经济活动中,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的物流发展仍然面临信息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2、我国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虽然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己经解决了物流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企业全面实施物流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初步调研发现,目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日益复杂多变的物流管理要求普遍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绝大部分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加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我国很多钢铁冶金企业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公司网站多是用于企业宣传、信息服务、内部通讯,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低,大部分企业都是利用网络技术解决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企业最重视的是将财务核算深入到各业务环节中去,小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对优化流程设计和运行操作有一定需求,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优化方案等。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此类需求市场虽然还不大,但增长比较快。至于利用信息系统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传输、反馈,从供应链的高度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还比较少见。

2.2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基本内容为主,供应链管理系统极为罕见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征集的物流与采购信息化案例中,8O%的企业都有新型管理信息系统或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等。这些软件可以有效杜绝“信息贪污”,可以使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反应更灵敏,使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提高运行效率,尤其是采用科学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使物流成本和效益分摊至各物流环节,通过系统分析,为改善物流流程提供施策数据,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和总体物流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l5%到2O%的企业物流信息化以流程改造为主,具有较强的操作优化功能。突出表现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优化运输管理等环节。一般来说物流改造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度比较大,所以经常是一个个环节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如河钢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经过设立专门流程改造,确定了部分资源集中采购新模式,成立集团采购公司,经过实践运行,这套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武钢开发的整体仓储电子管理项目,则是根据优化理论, 建立一套数学模型, 可以在仓储集中管理等多项约束下进行仓储方案的优化,确保每天的运行都在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

在国外物流企业中普遍采用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在国内的物流企业中可谓少之又少。严格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收集的案例中不超过5%。但是供应链管理思想正在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去, 比如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来协同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使整个供应链都能受益。衡水板业有限公司物流管理系统就是供应链建立的一个例子,钢铁流通的链条涉及原料(生产者)、管理机构(调运)、银行(信贷)、财政部门(补贴)等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物流管理系统,还是以产供销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值得关注这样一些特点:现在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多半是ERP 的某种延伸,说明制造业的物流外包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发展很快,国内主流的观点仍然认为制造业信息化的重点是ERP。连锁分销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支柱。

2.3 各销售网点与物流部门之间没有进行信息共享与集成

集团公司各销售网点不能将销售、成品库存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各物流部门,也无法实时查询集团总部的库存情况,而物流部门对销售点的库存情况也不得而知,妨碍了物资调运,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

2.4 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统一规划

目前,大多企业没有从整体上对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物流各部门只负责本部门物流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工作,没有考虑与其它部门信息系统的集成,更没有考虑今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公司规模的壮大,物流管理系统如何与公司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如财务系统、生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进行集成,如何满足公司将来物流管理的远程控制需要。

3、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目前,有关现代物流发展中信息化问题的讨论已经很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广为接受。但是中国现阶段钢铁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下面就如何有效地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出个人看法:

3.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对于信息的依赖可能是其他行业难以相比的,而信息技术毫无疑问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信息技术只有在存在需求的时候才有可能起到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在进行信息化的全过程中,应注意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态度,这就要求物流提供者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跟客户的需求要保持同步增长。要真正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就必须紧紧抓住需求这根主线,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却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3.2 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实践的层面上,我们的设计目标和实施方案需要客观、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是通过无数个个体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发展壮大实现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性。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ERP、CRM (客户关系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BPR(业务流程重组)等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应该客观准确地寻找自己的定位,不可盲从。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的企业ERP改造,实施难度大,风险高。目前,中国的软件行业普遍缺乏传统行业业务操作和实际管理经验,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既难全面、准确地把握国外的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的精髓,也难深刻地了解中国物流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所以早期实施ERP管理改造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步子迈得越大, 改造的范围越广,教训通常也越深刻。对于广大的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由于ERP管理与现有业务流程的严重脱节,相关系统的产业化推广困难重重。

3.3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监控

现代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最重要的应用,应该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射频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利用分布在约2万公里高空的多颗卫星对地面目标的状况进行精确测定以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主要用于船舶和飞机导航、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定时和精密定位、地面及空中交通管制、空间与地面灾害监测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陆地救援,运用内河及远洋船队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线的测定、航向的实时调度、监测及水上救援,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精密进场着陆、航路导航和监视。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GIS的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人)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主要是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C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射频技术(RF)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和有智能等。我国铁路系统使用RF记录货车车厢编号的试点已运行了一段时间。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射频技术,能够对物流实体在时空上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和进行单证的图像及数据传输,从而更快和更广泛地提高物流的功能。

3.4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队伍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需要一批具有全新的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系统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他们不仅应具有“顾客导向”观念和服务意识,精通物流管理,还应该能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他们的角色应该是多元化的:优秀的管理人员、合格的网络维护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

4、钢铁物流企业信息化价值

信息化的意义在于为企业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对于钢铁物流企业而言,信息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钢材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检斤、加工的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制定销售、采购、加工和配送计划,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3)财务数据从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资金周转效率。

(4)建立科学、实时、准确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统计分析体系,满足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需要

(5)实现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密切顾客联系,科学进行顾客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实现与供应商流程、数据集成,密切供应商联系,及时掌握资金和订货动态。

(7)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销售、竞价、状态查询、资金结算。

(8)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现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5 结束语

传统物流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才能称之为现代物流,钢铁企业物流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降低成本,实现快速反应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过程的安全;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商业机会的增加、资金周转迅速和服务能力提升;有利于实现物流产业经营运作的规范、行业环境诚信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体流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供和产业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刘万强,王 博 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北京:电子物流,2006(29)49-50

[2]戴定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DB/OL].(2005-O2-16)

[3]陈章跃,阔师鹏,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7-22.

[4]严新平,朱汉民,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25-28.

篇(3)

2网络营销下京东商城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2.1.1物流配送脱节用户投诉增多

网络营销的优势就是便利、廉价和快速,而这三点都需要好的物流配送体系来实现。如果物流配送不及时、不快捷、不廉价,那么这些优势将不复存在,网络营销也就实现不了它的价值,发挥不了优势,也就得不到好的发展。2008年京东商城的交易量成长率达到了惊人的40%,这使之成为目前网络B2C中的第一网络营销商城。但是由于订单数量的大幅增长,京东商城显得有些“手忙脚乱”。配送量过大导致了配送不及时、配送物件错误、客户服务和售后服务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这也直接使得客户满意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商城长期的利润与业绩。

2.1.2复制国美模式资金链脆弱隐忧

对于京东商城的网络营销方式而言,用户的满意度、供应链模式以及物流质量对其销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供应商对于京东商城这个网络营销平台的依赖使得京东开始逐步借鉴国美对于供应商的控制方式。在黄光裕被调查,即在国美动摇的期间,正是扣押货款的原因使国美的资金链问题曾经一度遭遇危机,而京东商城借鉴了此模式,也必定存在一定的隐患。

2.2原因分析

2.2.1物流基础设施差

网络营销的高速发展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了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物流作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运作于各个时间、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地区之间,因此物流水平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短板效应,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不仅关系到某个企业或是某项产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网络营销的发展。由于物流行业投入之大回报之慢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因此企业对于自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甚至停滞,这也直接导致了企业物流水平跟不上网络营销的发展,从而制约了网络营销的发展。我国物流信息化落后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关信息网络平台、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相关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缓慢、物流技术更新跟不上社会的需求、物流运输设施布局不合理、物流自动化设施较落后等。

2.2.2企业物流配送信息化应用程度低,配送人员

首先,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物流配送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配送的投入过少,导致物流配送难以跟上公司营销的脚步。而对于拥有信息化配送中心的公司而言,规划人员的业务不熟练,运输人员的文化程度有限,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的运输与配送,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2.3缺乏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

一方面由于企业缺乏相关的物流知识,对物流管理的认识过于片面,影响了企业的物流部门建设。同时由于没有专业人员来进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使企业在物流信息化环节上受到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就是多数企业无论大小,都在配置方面追求大而全,很多企业的物流都是自成体系的,忽略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

2.2.4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缓慢

我国的中小企业没有大型国有企业那样的雄厚实力,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因此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很难形成长远的发展。这些中小企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或引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受制于此。同时能在我国市场上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信息化方案的企业少之又少,即使有了相应的措施,也会因为人才、资金以及相应软硬件的问题,造成后续服务不能及时跟上,导致企业信息化功亏一篑。多数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时即使资金到位,但随着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提高逐步,相应的相关人员与资金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这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负担的。另外,虽然网络营销的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手段、配送体系的滞后和专业化人才短缺等瓶颈问题的存在,使众多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这也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脚步的放缓。

2.2.5物流人才匮乏

我国从事物流信息化研究和教育的人员匮乏,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也未能非常完善,从而导致了高校教育中的学科渗透教学不足,培养出的人才都存在单一的懂某项专项、综合素质不强等问题。同时在企业中物流人才常被忽视,对于专业人员的选拔以及技能的培训也未能到位,从而导致了企业物流的高成本低回报。总之,人才的匮乏,体现在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客观存在的问题,应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重视。

3网络营销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网络营销要求树立物流新观念

传统的物流观念是一种封闭式的物流观念,它只涉及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时空转移,是一种单向的结构模式。而现代物流信息化是一种开放式的物流观念,其涉及的购买流程、销售流程、运输流程、支付流程及售后服务都是双向互动的,其本质在于把适合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价格卖给所需的顾客。因此网络营销要求人们树立物流新观念。

3.2加快物流基础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良好的信息化软件需要完善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比例很低,根本无法保障信息化软件的正常应用。如我国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因此物流基础化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财政应该给予物流行业资金上的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理念,支持我国企业与物流发达国家企业的交流,派遣部分相关人员去实习深造。与此同时应加快自身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争取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基础服务平台缩小差距。此外,我国应该尽快规范物流行业的标准,使得国内物流行业能够规范平稳运行。

3.3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自身既不是生产方也不是销售方,而作为产销链中的第三方的提供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物流服务的企业。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构建模式,对已经“没落”的中国邮政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将其与新兴的IT行业结合起来,并通过相关的技术平台使之成为一个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使得网络营销企业能够专心致力于营销行业的同时,物流效率也大大提升。(本文来自于《江苏科技信息》杂志。《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简介详见。)

3.4培养专业性人才,改善人才结构

首先国家要通过高校教育的手段重点培养物流方面的人才,其次应该大力引进他国的物流设备与人才,使我国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繁荣起来。同时我国企业在建立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用科学的薪酬体系来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同时,要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合理的培训制度,从内部培养和发掘人才,从而扩充企业相应的人才储备。

篇(4)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全球正面临着一次全新的物流信息化革命。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无线传感等方式,实现对物的智能化的管理、跟踪、监控等。目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都将物联网作为国家的战略体系之一,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科研院都对物联网以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和产业化攻关,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随着RFID、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的普及,物联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企业物流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异。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在企业物流中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发展方向明确,技术一流的企业总的来说比例还是较少。在发达国家中,企业在制定物流方面的决策时,大多会用计算机辅助决策,而在我国应用的企业则较少。目前很多企业仍旧处在网络建设以及应用软件建设的层面,对于业务流程以及操作方面的优化,仍旧处在起步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根据我国物流企业的情况看,物流信息化存在创新体系不完善、应用领域较少、层次较低等问题,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虽然我国物联网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在企业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总的来说仍旧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对于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接触的较少,发展不均衡;第二,大多数中小规模的物流企业仍旧在对基础网络以及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建设,在整体管理上能力有所欠缺,信息化建设面临各种阻碍,企业上下游之间沟通不够,物流成本较高;第三,物流服务的功能比较少;第四,我国企业的物流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地区差异使得各地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进程不统一,总体有待提高。

2 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现实中的事物和互联网相连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是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推进物流信息化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第一,物联网建设缺乏系统的标准。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根据资源情况建立统一编码标准。同时,采取合理的数据采集方式进行信息采集时,还要研究信息的处理流程方式。

第二,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系统难以适应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在物流的实践过程中,物体大多处于运动的状态,因此,物流企业必须要保证实时掌握物体所处状态,良好的系统可以保证物流过程的高效率实施,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管理时,要将系统建设作为核心建设工程。

第三,企业资源没有有效共享。企业中的运输、仓储、装卸仍旧处在单独运作的状态,没有将各个部门协调起来,形成联动机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商业模式有待提高。目前很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商业模式不够完善,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再加上信息化应用规模小,难以发挥物联网的智能性特点。

第五,物流设备制造方面。目前大多数物联网设备都是在国外制造的,国内的专利技术较少。

3 物联网环境下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相应的政策与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想要加速我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有相关的政策体系保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便利和方向指引,推动企业物流重视和加快信息化建设。同时,统一的标准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

3.2 加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要分析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各个企业中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在信息化平台上,可以将分散的货主和车辆进行匹配,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的工作效率。

3.3 加快新型物流电子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电子标签、二维码等方式,实现对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和跟踪,实现人和物品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企业物流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优化业务流程,梳理形成相应的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4 加强新技术研究

根据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复性。我国大多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设备以及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我国应当加强新技术研究,从政策上为企业指引发展方向,普及物联网关键技术,加强企业物流中物联网技术的实践作用,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进而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 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篇(5)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74-0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导致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经营上的挑战。交货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使企业必须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物流管理被当作企业运营的重要方面。

当前,国内一些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还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比如对于物流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看到先进的物流管理对企业革新生产流程的重大意义;多数企业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的管理,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改进物流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支撑。企业通过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增强应变和决策能力,大幅降低物流费用,并最终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该文将以敏捷供应为基础,分析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的途径。

1 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流

在物流过程中,随着物流活动的开展会产生大量的动态数据,包括物流的输入和输出、流向和流量、库存数量、物流费用等,这些数据持续进行的传输和反馈就构成了物流信息流。在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过程中,如何确定恰当的运输方式、库存数量、运输路线等,都需要掌握详尽准确的物流信息。

1.1 企业物流信息的特点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中,物流信息具有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物流信息与商品、资金一样,对于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物流信息具有的特点主要有:

(1)系统性。系统性指的是反应物流活动内容的信息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形成系统、有序的信息。

(2)动态性。动态性指的是企业内部物流活动中,多品种小批量、多频度小数量配送信息,使物流作业非常频繁,也要求系统能够动态处理相关物流信息。

(3)共享性。共享性指的是物流信息拥有者在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时,并没有失去信息的享有,而信息的接受者又能够共享这一信息。这一特性能够提升物流信息的使用效率。

物流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等活动,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为物流活动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

1.2 企业物流信息的作用

具体地,物流信息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主要是:

(1)沟通联系。物流信息能够建立起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细致、准确的信息能够降低物流管理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提升快速响应能力。

(2)协调配合。物流信息的快速、及时、准确分享,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平衡,提升各环节活动的协调性,促进企业各流程的相互配合。

(3)管理控制。准确、全面、及时的物流信息,能够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将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控制。

(4)辅助决策。物流信息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活动中的决策既是一个对信息的深度加工过程,也有助于管理者进行物流管理方案的必选。企业管理者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删选、评估,确定符合企业利益的市场策略、物流管理策略。

(5)价值增值。企业物流活动中产生的物流信息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而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物流信息也能够不断实现增值。

2 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所在省市的一些企业进行了调研,可以看出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2.1 现代物流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企业对物流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库存、仓储和运输、卸载等方面,企业的物流活动分散于各个不同部门,缺少对物流活动的统一、集中管理,缺乏对物流体系的规划和运作,企业管理层对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缺少供应链管理角度的思考、规划和实际操作。

2.2 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部分企业运营过程中,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应用在日常事务处理和办公自动化方面。不少企业没有对信息资源做出系统规划,也缺少可核查的信息标准,使得企业经营各环节所产生的各种信息不能够快速传递、共享并用以支撑决策。采购、销售和生产、库存、运输等方面相互独立,难以实现信息集成,信息的质量较低,实质上形成了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障碍。

2.3 管理手段落后

企业物流管理不够顺畅,造成时间和空间的极大浪费,物料搬运、流动路径混乱,产品供货周期长,废料回收不利,对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也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拖累企业发展速度。在对物流的管理上,缺少先进的物流管理设备和技术,对EDI、POS、GPD、扫描等技术缺乏了解,更谈不上配送自动化和网络化了。

2.4 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控制缺少清晰的认识。多数企业更重视外部的各种显性成本,比如运输费用、仓储和装卸费用等,但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损耗缺少重视,特别是在间接材料费、存货机会成本、信息维护成本等方面。企业对于内部的成本耗费情况缺乏整体了解,导致人员、物资和设备处于浪费状态。

2.5 流程不规范

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比较繁琐,出现了很多非增值环节,经常导致信息回流和业务等待现象发生,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及时的沟通,以部门自身利益为核心,协调困难,在一体化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障碍。企业内部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管理、物料计划编制和成品检验等工作分布在不同部门,效率低,易出现把关不严、标准不一等问题。

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对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赢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在物流管理方面采用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而其中,敏捷供应链管理(Ag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SCM)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ASCM可以整合资源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改进企业经营模式和物流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3 基于敏捷供应的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方案

(1)敏捷供应的优点。

敏捷供应具有明显的优点:

①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和跟踪。通过互联网操作,客户、供应商和系统用户能够及时查阅信息、协同和信息共享。

②促进物流作业间的协同。通过统一的平台,企业能够集中完成采购、库存、销售、运输等任务,与上下游之间形成流畅的协同信息流,降低风险,快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③优化物流决策。在信息平台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库存量,对于运输途径、路线和批量也能够进行及时调整。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资源的集成、梳理和挖掘,能够为企业进行物流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④提升企业物流管理自动化水平。以以往依靠手工作业的方式不同,ASCM方式能够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差错,能够及时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动态跟踪,提高管理水平。这一方式能够针对业务流程和单据信息的变化,进行快速应对,显著提升效率。

(2)基于敏捷供应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是建立实施ASCM系统的整体规划。从企业的物流战略入手,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现状,明确业务信息化的优先顺序;确认实现企业物流战略的主要业务和流程,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诊断现有信息系统在满足企业战略和流程需要上存在的不足;设计出基于敏捷供应的新系统。在整体规划中,应当注重子系统结构的统一、产品代码的一致、资源的共享和信息反馈速度。

二是实现新系统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协调。ASCM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出了重构要求,需要从整体出发,对原先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与供应链其成员协同进行流程改造,克服采购、配送、库存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敏捷管理和运作一体化。

三是技术层面的详细规划和实施。ASCM基于B/S和XML技术,能够动态重构,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开放性。在B/S结构和XML网络技术标准的支撑下,供应链各成员能够就生产环节各流程进行协作,完成网络化业务处理,优化物流管理决策。

4 结语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借助敏捷供应链管理的思路转换经营机制和物流管理模式。敏捷供应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信息集成,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外部各环节间的有效协调和沟通,减少物流管理中的环节浪费,提升运营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1.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现状。我国企业物流信息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是配送中心,它的主要特点是产品品种多种多样,数量比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在一些物流环节上应用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主要有两种自动化设备:一种是拣选自动化设备,另一种就是自动分拣设备。拣选自动化设备能够指导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使拣选准确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自动化分拣设备能够帮助物品自动进入组货通道,节省人力资源。

2.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应用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用户的交货期也越来越短,这就给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实时物流的理念。动态信息采集技术能够对物流过程进行准确的掌控,移动中的货物本身就携带着有用的信息,所以,更加准确、快速地读取移动中物品的信息可以提高物流的速度。

二、阻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问题

1.对信息化认识不足。我国物流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不少物流企业存在着保守残缺、拒绝接受新鲜事物的观念,对物流的信息化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企业内部一些高层领导对企业物流的信息化也没有充分认识,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没有具体设想,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模式以及手段等认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有些物流企业认为只要在物流管理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就是实现了物流的信息化,没有对物流信息化做具体的了解。

2.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落后,阻碍了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企业也就不能根据市场做出快速的调整,各企业间的竞争力也降低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大多比较低,主要应用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的处理方面。信息系统也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物流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另外,我国的物流设备也比较落后,一些先进的设施没有得到应用,如立体仓库、自动导向车系统等。和国外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相比有很大差距。

3.环境问题(信息化安全性难保证)。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我国政府还没有出面为信息化建设做出统一的规划以及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同时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也没有成熟的法律体系的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营销缺少必要的配套系统,如信息系统、支付系统、采购系统等,这都造成了企业间电子化难以实现。除此之外,我国的信用消费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应对策略

1.认真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物流企业在选择信息化合作伙伴时,一定要认真、慎重,所选择的信息化合作伙伴应该在物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具有对物流管理进行分析的专业人员。物流企业应该在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提高领导素质。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具有相对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所以对物流企业信息化进行建设的相关领导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具备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拥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其次,还应该梳洗物流企业的各个环节、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有充分的了解。最后,对企业的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系统有全面的认识。

3.构筑物流企业的安全的信息化平台。为了保证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首先,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这是构筑我国物流企业安全信息化平台的前提和基础。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这就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法律保障。最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完善,完善网络营销系统,完善信用消费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篇(7)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它实现了客观世界中的物物相连,可以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将成为21世纪全球社会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物联网作为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也必将对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应用

(一)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1.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与管理的网络平台。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铁路运输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运行层面,它包含铁路运输企业物流的内部网络化管理与对外网络化信息共享两个方面。信息系统的构建有效降低了铁路运输企业物流的运营成本,提高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水平,有效缩短交易的时间,局部实现了铁路内外企业物流信息的共享。

2.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物流的运输组织。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与管理能力,有助于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物流的运输组织形式,信息系统可以对运输过程、在途物品进行实时追踪与监控,促进车队管理、运输计划、调度跟踪和运输商电子数据交换及信息集成的协调运作。

(二)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在物流信息化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覆盖部、局和主要站段的传输网、通信网、交换网3大通信基础网,开发了以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行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TRS)为代表的一大批应用信息系统。铁路运输企业物流■ 陈 刚 副教授 余红梅 副教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 430205)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B479)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信息化的3大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其中运输组织领域的信息系统以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保障运输安全为目标,主要服务于铁路运输的调度指挥、生产作业等运输生产的各个主要环节;客货营销领域的信息系统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增运增收为目标,主要服务于铁路物流营销人员和旅客、货主;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以优化铁路物流运力资源、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铁路运输效益为目标,主要服务于运力资源、经营资源管理与运营决策支持的部门和人员。

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安全监控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快速实施,铁路物流又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但对铁路路网安全等级与精细维护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全方位对路网的密集环境、运行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虽然我国铁路已建成车号自动识别和轴温监控等基础性的安全与管理监控网络,但这远远不够,需要构建更加全面、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安全监控网络体系。

(二)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较缓慢

铁路运输企业各业务部门基本都建立了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但各网络一般只作为内部工作计划的参考,尚未建立从申请、受理到运输、结算的一体化平台,更没有完整的面向铁路客户的物流信息平台。市场上大量供求信息没有合适的渠道进入铁路内部,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率低;在信息的管理上也缺乏完整的供应链,物资流与货流没有得到衔接,尤其是没有形成物资市场动态监测和价格监控体系,更难以达到门对门的服务要求,严重制约铁路运输企业物流发展的速度。

物联网对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信息化影响分析

(一)物联网在铁路运输企业物流中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铁路物流设备安全监控和客货运输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TIS)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系统,系统由车辆/ 机车电子标签(TAG)、主要车站地面识别设备系统、计算机网络和铁路总公司/局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地面识别设备(AEI)实时自动采集、接收运行中的货车、机车标签上的车次、车号信息, 通过专线传送到CPS 服务器,CPS 再将数据转发至列检所和铁路局、铁路总公司,为TMIS 车站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车次、车号等基础数据,实现了列车、车辆的实时跟踪与管理,为车辆管理和维护提供车流的精确统计以及信息查询等功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第四代铁路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动态探测运行中的铁路车辆,系统与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关联,实现车辆热轴的全过程跟踪与监控,包含车号信息的探测结果传送到铁路局、铁路总公司信息中心,轴温数据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为车辆维护与运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篇(8)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物资流通、商品交易早已突破了地理的限制,生产要素、商品、服务、信息的跨地域流动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客观上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了运输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企业供、产、销、储、运等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实现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企业运营和管理,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有机统一,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各种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数据采集系统、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促使物流单体数字化、物流过程信息化、物流网络数据化、物流中心管理数字化最终形成“物流”与“信息流”融合。而IT技术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增值服务。可以说,谁掌握了IT技术,谁就获得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信卫星和计算机系统率先在美国的汽车公司中得以应用,从此拉开了用信息系统整合供应链资源的管理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际物流企业已经面貌全新。国际经验表明:物流不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资产密集型行业,其关键是一种资源的整合能力。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交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而物流企业指的是对物品的流向进行操作的行业,它是集物品仓储、运输等流程为一体,把货物从生产地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1.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2.以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3.物流信息化覆盖物流活动的全方面,4.物流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物流信息化是一个过程。

物流信息化分三个层次:1.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产生效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此层面基本不涉及或较少涉及流程改造、优化问题。2.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企业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信息系统作用在于固化新的流程、管理制度以及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案,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3.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作用的提升,物流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而物流信息系统则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

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时段。第一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第二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第三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第四个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H)、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使物流信息管理进入“高级”阶段。

物流业是现代商品流通环节的基础行业,对商业流通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物流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物流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有几台计算机,开发几个信息系统,买几台物流设备,不能称其为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整个物流作业环节从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到配送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80年代进行铺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

中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效率低、浪费大的问题尤为突出。据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18.6%,而发达国家多为9%左右,两者差距1倍多。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以外,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信息化装备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物流管理意识淡薄。现代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利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

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目前,许多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足够信息源,因而大大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设计、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不能共享,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企业还没有享受到信息化投资应产生的效益,从而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方面的应用不仅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在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多数国内物流设备也都比较陈旧,包括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在内的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与国外以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

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多数物流企业的不少员工不知道现代物流为何物,对信息管理的理解也一知半解,相当大比例的员工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到使许多自动化处理过程不能实施,阻碍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步伐。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仍未确立权威地位。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立项、设计、开发到实施,不断的改进完善需要漫长的过程,也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因此,随着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提高,需要有独立的IT部门来负责有关工作,尽管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经过规划与设计(占90%),但是,仅有55%的企业有独立的IT部门,二者形成了明显反差。这一方面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有关,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现阶段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作用有限,尚未建立权威地位。

此外,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偏低,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物流信息化的系统标准较为混乱,影响了互联互通和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开发成本高昂;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基础技术服务应用还有待提高,等等。

作者单位:湖南省矿产测试利用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朱道立,龚国华,罗齐.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17-339.

[2]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50-228.

[3]郝渊晓.现代物流信息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美)罗纳德.H.巴罗著,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37.

[6]夏文汇.企业物流――竞争优势[J].物流科技,1999(1):11-13.

[7]陈万海.信息化对发展物流业的技术支撑作用[J].通信企业管理,2006(11):17.

篇(9)

首先,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人员,而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资金和人力不足以支撑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另外,一些企业管理者对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意识不足,造成我国企业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中小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其次,一些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作用,也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物流自动化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和信息平台相融合,导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完善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才能保证物流管理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另外,在制定统一完善标准的基础之上,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细分优化,才能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性。一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货物分拣系统及运输管理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依旧没有成形,导致物流信息不通畅,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措施

2.1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目前,国内外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进而发展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PS技术、EDI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总体上来说,一个成熟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其基础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物流动态跟踪技术等。以EDI技术为例,其属于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的一种,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中的标准商务单据在两个企业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并不需要人工的介入,这样就可共享信息,提高信息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些标准单据包括发货票、购货单、提货单等。以无线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为例,其属于数字采集与识别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仓库货物存储和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中。在货物包装箱或托盘上贴条形码标签的方式,用以记录货物的详细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用无线射频枪对条形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货物详细的规格和参数、储运历史、位置等信息,进而对货物的流转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实施将会给企业的经营运行带来质的改变,它将极大改变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流信息技术众多,企业的类型和行业也不同,在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物流信息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

在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其中,使得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制订平台建设模式,使得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共同为物流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努力。对供应商来讲,可使其更清楚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模式,目标一致,共同协调,风险与利益共担;对客户来讲,企业将信息化的实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客户的服务结合起来考虑,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动态和需求,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2.3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配套自动化设备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建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保障环节,要实现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配套设备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目前企业物流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实现物流配套设备的自动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合理运用,由于购买整套自动化设备费用较高,企业可对现有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在包装、点货、搬运、订单、数据处理及分拣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存在很多可施行自动化改造的设备。另外,可建立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套的仓储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自动录入系统,货物分拣系统,实现仓库作业机械化和仓库管理信息化。

篇(10)

物流指的是把实体物品从生产地或供应地向转运地或接收地转移和运输的整个流通过程。物流管理的信息从广义上来讲,既是指跟物品流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也包括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经济信息等相关的其它信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上市企业的物品流通,其管理流程的更新、改进和运输过程的优化、控制都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技术这两个基础之上的。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原则

1.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可得性

隶属于现代化商品市场经济信息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和商品贸易类的信息、市场经济类的信息等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相互交叉、彼此融合。因此,要将信息存储于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库里,这些信息就必须要具有简单容易且可持续的可得性。一方面,在客户订货或下单的时候,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人员应该要对相关信息执行录入和存储的操作。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就要具备可以将书面信息快速准确地转化为电子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应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信息的需求者和搜索者提供最简易、最快捷的获取方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所具有的可得性有效减少了拟定计划和实际运营时的不安定因素。

2.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精确性

一般情况下,要想在物流作业和管理方面达到平稳的额定要求,就必然要实现和落实到企业实际存货跟物流信息系统中提供的存货记录相吻合这一点,这就是狭义上的信息准确性。而广义上的信息准确性一方面指的是信息可得性中提到的书面信息转电子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指的是物流管理系统中呈现出来的数据信息和物品流通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准确一致性。系统里更新的信息记录越准确,跟物品流通的实际情况越一致,专门安排和设置用来缓冲存货的候补物品就会随之减少直至不再需要。

3.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及时性

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及时地向企业和客户双方提供物流快递的反馈信息,这就要求某些不确定活动的发生以及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的可见时间应该尽可能地缩小。信息系统一定要按时、及时地更新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物流管理信息库更新信息的时间间隔越长,系统所显示的信息和物流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就会越大,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害也就越大。

4.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

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易操作性满足顾客和用户的检索需求。企业的顾客和用户对需要呈现的信息有着广泛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一定要有足够的性能为特定顾客或用户提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与此同时,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界面必须要设计得美观大方,简单便捷而易于操作。一方面,美观大方的系统界面可以为用户营造出舒适而稳定的使用氛围,使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系统界面上正确的结构和顺序能够有效提升顾客的使用效率,避免顾客因为系统按键的复杂性而进行错误的操作,进入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呈现。

5.信息系统处理异常情况时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所有类型的信息系统都会有遭遇异常情况的时候。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要具备能够独立解决和处理异常情况的基本能力。管理者们利用信息系统可以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信息情况,例如存货数量的居高不下或是严重不足,从而促使管理者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对之策。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应对措施

1.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指的是在当代社会市场物品流通的现实基础上转变和更新管理物流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重视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前期设计、建设过程以及后期的完善与健全。这里的管理理念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上层管理者在管理上的理念,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思想观念、企业自身的发展理念和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思想意识等。从国家有关部门的角度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起规范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流程以及流程中用以参考的指标和数据标准,鼓励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改革过程并为参与者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既能有效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还可以降低企业投入物流信息化软件开发的成本资金。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要充实物流管理信息化设计方案和建设计划,在公司内部设立由专人负责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独立于其它任何部门而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单独存在。从企业之间关系往来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彼此之间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沟通和经验交流。在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物流信息化合作,使企业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力。

2.加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让用户和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到来自各个地方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和落实企业之间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有效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对仓库存货、客户订单和运输配送等物流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决策分析和归纳存储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要想构建出完善而健全的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要先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各个信息模块进行补充和改进。在实现和落实了一体化信息系统模块的建设之后才能进一步构建起一体化的货源管理系统、网上仓库、GPS管理系统和电子地图维护系统等。强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但能够改善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减少合作中因信息偏差而产生的风险;还可以对货源的物流踪迹实施跟踪性的监督,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业务监督,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的投入资金。

3.提高网络信息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

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市企业,要实现公司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就必然要依靠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自动识别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运输和管理的总成本。可见,物流的信息化技术是支撑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性元素和前提性条件。利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来对企业物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和后期的加工处理,同时为本公司的物流管理人员和其它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决策和运作经验上的支持。

4.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训练和教育物流管理信息化

专业人才指的是集物品流通知识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全能人才。人才的培育工作对当代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应该尽量顺应社会形势,开办或者参与一些面向各个高校的招聘会来招揽高等的信息人才。然后,企业内部要组织对新晋人才的知识教育和实践指导,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的培训制度。最后,如果企业内部的实际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设立起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来激励信息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的理念、人才的培养、系统的建设和技术的更新这四个方面。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建设和发展,构建企业之间物流管理信息的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并且增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何梅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5:49-50.

上一篇: 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 道路与轨道工程专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