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17:16: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专业课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11
On Examples of Professional Classroom Driven Technology
HUA Guoxin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re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classroom intera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to carry out effective classroom interaction, the need to support sophisticated drive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case scenarios together Courses interactive design, display behavior, situations, problems with vision, such as the successful use of competitive driving law classroom, classroom drive technology to reveal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realize by induced, body move with heart, put classroom driven technology excellence is smart classroom technology.
Key words classroom interaction; driven technology; smart technology
何谓课堂驱动技术?以机械表做个比喻,机械表中有三个联动兄弟:时针、分针与秒针,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作秒针运动,跑得快,学生作时针运动,跑得慢,课堂驱动力就弱;反之,课堂驱动力就强。所以,课堂驱动技术是教师由主体转向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一门授课艺术。
都说美国课堂互动性好,既开放,又创新,原因是美国教师十分重视课堂互动设计。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与运用,也需要老师进一步提升课堂驱动技术,在台下精心设计课堂互动情境,在台上才能引导学生充分“动”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 课堂驱动技术实例运用
如何设计互动情境,形成课堂有效驱动力?笔者结合一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任务布置、课堂导入、原理探究、项目实施与拓展训练等教学环节,设计并运用了行为、情境、问题、竞技与愿景等驱动技术,试述如下:
1.1 任务布置-行为驱动法
任务布置环节,在课题设计上采用行为导向理念,将课题《机构运动简图》命名为《绘制汽车发动机机构运动简图》。如果按“机构运动简图”命名,顿觉空洞乏味,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在前边加上“汽车发动机”就有实物指向,是一个工程项目案例,会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再加上“绘制”一词,富有动感,学生会事先准备绘图仪器,作好探究准备。
课题情境设计,运用了行为驱动技术,精心设计教学项目,课题富有实感、质感与动感,体现价值目标,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习欲望。
1.2 课堂导入-情境驱动法
课堂导入环节,展示一幅大尺度“奔驰”轿车发动机舱画面,以故事引出话题:暑假的某一天,老师接到林同事电话,说爱车启动不了,老师来到现场,看到七、八位同事围着一辆奔驰。问题出在这辆“奔驰”只外露一个蓄电池电极端子,因此不知如何搭接充电。老师首先通过试火方式确认露在外面的是正极端子,再用一根正极搭接线将其跟一辆正常轿车正极与正极相连,负极搭接线负极与车身相连,启动一下就着了。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师懂得现代汽车电气都是负极搭铁,实行单线制,因此,汽车架子就是公共负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只要懂得原理,解决问题就简单了。这个故事引起学生高度关注,既学到了汽车日常维护一个小窍门,又觉得“原理”是多么重要!
渐入佳境,PPT展示若干动感十足的发动机工作画面,有直立布置的、水平布置的、有“V”形布置的、也有星形布置的,指出是“同素异构”现象,其机构元素与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找到其共性需要我们建立一个“运动模型”。同时煽情指出由于不懂得原理,一些修理工只能维修单一类型汽车,有的只会修国产汽车,不会修进口车,有的只会修传统车,不会修电控汽车,因此在工作中常常遭遇困境,进一步说明工作原理在工作实际中是多么不可或缺!
课堂导入,采用情境驱动技术,创设故事情境和工作情境,基于“学习动力源于环境”理论,用故事交流人生,用理论指导实践,潜移默化,激感,跃跃欲试,进入后续探究。
1.3 原理探究-问题驱动法
原理探究环节是关键环节,注重阅读与问题情境的创设。
没有阅读就没有学习。阅读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没有阅读,问题往往是肤浅的,更谈不上有深度的互动交流!
老师首先布置一项小任务:绘制凸轮机构运动简图。课内提供立体化阅读素材,包含概念定义、线条符号、机构模型、绘制步骤与参考答案等。
然后组织阅读、问答与辩论,采用“问答激励加分机制”,即鼓励学生运用“生-师-物”互动组合方式,主动叫阵(+1),主动应战(+1);回答对路(+1),回答满意(+2):难住同学(+1),难住老师(+2);巧问巧答(+2),激烈辩论(+2),鼓励大家“跳一跳, 吃桃子”!
原理探究,采用问题驱动技术,基于“问答即学问”理念,从简单案例入手,组织阅读,运用问答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体验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乐趣,形成生动的互动场面。
1.4 项目实施-竞技驱动法
项目实施环节,创设课堂竞技与辩论情境,并展示学生代表作品,推评“技能之星”活动,推行自评互判,达到自我认识、反馈调节、共同提高的目的。
具体实施中,老师发现学生提交作品时有些忐忑不安。由于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同、理解不同,作品自然呈现不同景象,充满个性,老师情不自禁地蹦出一句:“原生态的”!即刻消除了同学们的种种顾虑,也激励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打通了师生间的沟通渠道。因为富有个性与创意的作品,是同学们用脑、用心、用手精心创作的,老师一定要保护好这份创作热情!
项目实施,采用竞技驱动技术,基于“自我实现”需要,参与竞争,鼓励创新,展现学生风采与魅力,实现自评互判,从中体验过程,感受快乐,争取成功,达到课堂互动理想境界:互动人人,人人互动!
1.5 拓展训练-愿景驱动法
拓展训练环节,创设“机构运动简图”应用情境,展示本案例在探究发动机构造原理、受力分析、运动自由度、设计、制造与维护等方面所发挥一些独特作用,进而将“机构运动简图”喻为“机械中的电路图”,让学生深刻明白知识点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激励大家持续开展实用案例探究活动。
拓展训练,采用愿景驱动技术,运用“目标激发动力”理念,建立“心中意向,脑中景象”,形成积极价值取向,促进持久学习,向广度、深度与跨度进发,将互动进行到底!
2 课堂驱动技术
课堂除了采用“行为、情境、问题、竞技与愿景”驱动技术外,日常还经常采用 “信息、实景、环境、预设与情趣”等驱动技术,实践证明,他们在相应教学环节互动中往往会收到意外效果,起到独特作用。
究其原因,是教师通过有效沟通方式跟学生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与信任,有效驱动学生用脑、用心、用手、用眼学习。这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有效沟通,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这也成为课堂驱动技术的共同特征。
3 课堂灵动技术
课堂互动并不像简单的机械传动,不像齿轮传动那么简单而机械,而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沟通交往。机械零件之间的传动是“驱动”,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交往是“灵动”!因此,课堂驱动技术的理想境界是课堂灵动技术。
日常上课在愚钝与机敏之间往往只有一念之差,全心关注教学内容我们就愚钝了,全力关注与关爱学生我们就机灵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课堂灵动技术犹如山之仙,水中龙;树上花,画中人,缺少了,课堂就缺少生机与活力。因此,课堂灵动技术是课堂驱动技术至高境界。
课堂灵动技术体现高效性与艺术性,能充分调动情感,激发心智,顺利实现教师由主体转主导、学生由被动转主动的身份转变。
4 结束语
在我国职业技术教学中,注重行为导向课程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固然重要,要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尚需注重课堂“驱动”技术的研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进一步提升课堂“灵动”技术。
参考文献
[1]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0.
[2] 孙芙蓉.国外课堂生态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
[3] 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4] (美)加里・鲍里其.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就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2.专业教师要悉心研究本专业(行业)的行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
在国家职业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各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对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教师只有了解、掌握了本专业(行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并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专业知技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渐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
3.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要在“导”的过程中,巧妙、适时地融入素养的培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平凡的细节优化和持续的教导和培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在专业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督促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做好实施计划(方案),提前到达场地(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实施中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相互合作、有问题及时沟通,实施后清洁卫生、及时总结等,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符合企业(社会)要求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渐渐地表现出来了。
二、专业课堂并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
1.专业课堂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
南开大学校长一语“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意识,没有育人观念”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孤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
2.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规定的学制要短,以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加之公共课不能有效压缩,这样留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每次专业课内容多、时间紧迫,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了。
关键词:
学为中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采矿工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采矿工程已经建立一套科学性专业性课程体系。但由于专业知识内容的杂散性、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专业技能掌握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上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面对如此多和复杂的专业知识,学生无法找到切入点,从而降低对专业课的兴趣,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缺少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以及研究。另一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教为中心,在课堂将大量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学生构建知识的逻辑关系与教科书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不一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书本的知识点逻辑关系转为学生便于接受的逻辑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限制学生探索与研究的能力,与我国现有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目标产生冲突,因此,急需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学为中心
对有关学为中心理论中“学”的定义,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即是学生。该理论的最大缺点太过笼统,究竟是以学生哪个方面作为中心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没有进行精准的定义。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有关学习的理论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都对学习规律作出解释。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学习过程的隐蔽性,使教师将这些规律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第三种观点认为,学即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所谓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构建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启发、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对新知识掌握,不仅培养研究能力,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种观点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构建主义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是构建主义理论的萌芽时期,杜威•皮亚斯和维果斯基等研究成果,为理论的发展夯实基础,但由于这个时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为中心,其地位难以撼动,所以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受到一定阻碍。直到上个世纪末最后十年,构建主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到教学系统当中,构建主义理论成为教学系统中的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也从以前的以教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学为中心,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金斯和乔纳森。
二、问题构建学为中心
根据张建伟等编著的《构建性学习》可知,知识应用过程是一个构建过程,当个体需要解决问题时会将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调整适合问题解决,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修改与补充,个体原有知识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完成一次知识构建。换句话说问题是影响知识构建最主要的因素,当个体解决一个问题后,就会完成一次知识构建。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对知识构建的影响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1)巩固熟练,问题解决需要原有的知识,那么每次应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巩固。(2)深化整合,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进行分析与推理,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就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深化整合。(3)新知识的构建,如果面对的问题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方案解决,个体就需要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建立新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对问题分析、判断、思考、推论以及借助外部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个过程完成对新知识构建。由此,问题的设置有助于知识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引入,可以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构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设置?专业课知识比较繁琐,然而所有知识都有内在逻辑关系,这些知识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对其逻辑关系的阐述。以核心为问题设置基础,通过一个问题可以搭建课堂知识结构。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依靠单一理论或者概念。在问题形式上常常是结构不良的、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有标准答案和解法的定义完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定义为大问题。大问题下还需设置多个子问题,通过多个子问题的设置将解决大问题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以大问题作为主要知识构建目标,不断以小的问题引导推理,最终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大问题设置数量不宜过多,尽量以一个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但有些章节知识涉及多个方面,逻辑关系不紧密,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大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以数量最少为佳。
三、课堂教学实例
以专业课《井巷工程》第四章岩巷施工为例,本章内容主要有钻眼爆破、通风防尘与降温,装岩与运输,岩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和巷道掘进安全工作。所有知识点的核心围绕岩巷如何掘进,但每节知识点逻辑连接不紧密,如果按照课本知识点顺序进行课堂教学,极易使学生感到困惑,降低学习兴趣,对知识掌握不扎实。将本章知识以学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分析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前三节要求掌握,后两节要求理解,即设置大问题要以前三节为主后两节为辅。综上所述,大问题为“如何进行岩巷施工,并且保证良好施工环境?”为解决大问题,提出以下五个子问题:1.如何将岩石破碎(钻眼爆破)?2.破碎后的岩石采用哪些设备搬运(装岩运输)?3.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怎么做(通风降尘)?4.如何提高岩巷掘进效率(岩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5.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可能面对哪些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避免(巷道掘进安全工作)?每一子问题对应各节内容,使原本逻辑性不强的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引导串联成为系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用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成知识构建,以学为中心。
四、结束语
在上个世纪社会背景下,传统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直接高效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较多的应用型人才,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创新型人才被需要。以教为中心的观念逐渐与社会潮流冲突,无法满足当今学习者的需求,限制学习者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以学为中心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势必替代以教为中心。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鼓励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需要指出,构建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要注重以下三点:1.认真分析采矿工程专业课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对大问题进行设置。2.大问题统领全部课堂教学内容。3.若知识逻辑联系不强,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大问题,数量不宜过多。
作者:张鹏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学习科学研究领域及其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Discusses the vocational school professional course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construction shallowly
Zhou Qihua
【Abstract】The vocational school professional course classroom reform,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the quality class are differen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is begins the class, is by the material object primarily, the classroom reform has certain difficulty. Difficult also to change again,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efficiency is low, we must do the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The teaching, with five steps three looks up the pattern in administrative levels, constructs our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Key words】Professional course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construction; Fundamental mode; Five steps three look up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以杜朗口中学、洋思中学为代表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改革,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课堂改革之风迅速吹遍全国各地,素质教育正掀起一场课堂革命,波澜壮阔。我们中职教育课堂改革也势在必行,怎么改 ?
1 更新观念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30分钟,然后学生练10到15分钟,教师讲学生听,象作报告一样,学生是被动的。只有听觉神经在活动,十分钟以后听觉神经也疲劳了。就开始有人玩东西、打瞌睡了,也有一部分人就开始不耐烦了,如坐针毡。所以传统课堂单调性、单向性、单一性、被动性。今天我们要更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先动,象训练小朋友爬树一样,大人扶他一把,指导他手抓那里,脚怎么踩。以学生的学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活动)30分钟,教师的教(点评、引导)15分钟,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把人的听觉、视觉、动觉等六大感官都调动起来,在动中学,不知不觉之中,时间已过,如坐穿风。
2 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传统课堂象开音乐会一样,只有教师在演奏,学生只能通过记忆去记忆。一节课下来,不知学了什么,也没有学得什么,所以传统课堂效率低。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学生课前要查资料,课中要改习题、小展示、大展示,忙得不益乐乎,所以效率高。何谓高效课堂?在一节课内学生学得的知识多,抬头率高,参与率高。高效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会学。
传统课堂学生坐在位子里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就分神了,精神不集中了,打瞌睡了,玩手机了,有的就偷偷看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书了。任你领导加强课堂巡查,值日老师加强巡查,始终解决不了抬头率低、参与率低的问题。高效课堂教室四周都有黑板,一般把学生分为5到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小块黑板,学生一会儿独学;一会儿小组内群学;一会儿上黑板板书、解说,小展示,人人要做;一会儿又集中围拢在一起看、听组与组大展示,组与组对抗质疑,老师点评;一会儿又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独学,完成作业。总之,一节课总是很有序的在老师的导演下走来走去,动来动去的。有口动、手动、腿动、心动、眼动、神动。学生没有打瞌睡的机会,没有玩手机和偷看课外书的机会,从头到尾,自始至终人人参与,学生总是以高昂的情绪参与,所以叫高效课堂。动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核,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3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1)时间划分:10+30+5
老师讲10分钟,交待重点、难点、布置任务,然后把课堂让给学生。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学生预习10分钟,独学、对学、群学,学会本课主要内容;10分钟小组展示板书、解说,展示学会的;10分钟大展示,组与组对抗质疑,互相“Pk”,老师只作点评,最后5分钟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3)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实施步骤:五步三查
五步:
(1)自己学,找出不会的。
(2)对学群学,学会不会的。
(3)组长带头,人人展示学会的。
(4)老师依据“出错的”组织反馈。
(5)学生归位,整理学案,对子测评。
三查:一查学习进度、效果。教师只在各组间来回巡查,适当引导。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三查对子测评,整理导学案,完成习题,组内对子测评情况。
4 高效课堂在专业课中的实施
微课是知识载体的一种创新,目标是对知识点进行有效阐述,配合教学创建的教学视频资料。对于教学视频,要配合相应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式的特征是短小精悍,可以进行重复学习。为此。微课是翻转教学的优质载体,能够实现对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作用
1.在传统课课堂教学中,针对性较强,主要是对知识点的详细讲解,而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练习,目的是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理解、吸收和消化。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不利,很多学生虽然也进行了大量的课后训练,但是,没有收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和效果。而翻转式教学方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对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在课前,借助多媒体视频,对教师提前准备的视频资料进行提前学习,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性学习,在课题之上,教师针对学生在视频中遇到和提出的质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探索,进行全面交流。对于这种模式的教学,既能够较为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视频教学在当前教学中比较受欢迎,应用在逐渐增多,针对某个知识点,设定目标,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对主体教学的有力补充,以视频为主要方式。在具有视频中,包含了教学的主要项目、对难点的讲解和分析、典型例题的分解等。在微视频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他们更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2.对于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课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机械常识的讲解,对长常规的机械结构、零件等进行掌握。鉴于机械专业自身知识的复杂性,同时,由于学生课题注意力集中的分散和不集中,缺乏对机械知识的全面认识,因此,在学习方面比较吃力,教学和学习效率都不高。因此,要引入翻转式教模式,将主要的教学模式定义为视频,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知识的主动学习,在课堂只需要对学生在视频中遇到的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和答疑,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巩固,较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翻转式课堂在中职机械专业课堂中的具有应用分析
1.实现对较长内容的有效导入,使学生能够提前进行知识的掌握
在机械专业的基础知识中,平面四杆机构一直是学习的关键点,需要进行动静两方面的年内容的有效结合。在学习之前,要结合以往的静态力学和相关的工程材料学知识,将其充分利用在动态结构知识的学习之中,这是有效进行机械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而在四面四杆机构知识中,重点是进行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有效判别。只有懂得如何判定机构的类型,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学习的难点是曲柄成立满足条件的分析,要进行全面的探讨。鉴于翻转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要在上课之前进行相关教学视频的准备,如对平面四杆机构的有效导入,可以准备有关平面四杆机构类型的介绍视频,时间不要太长,但是,内衣要紧贴教学项目和内容,发挥视频教学对针对性教学的辅助作用,对机械知识进行自主性学习。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先进行视频学习,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对由质疑的地方进行标注,而后,在课堂上请教老师,进行知识的理解,加强课后联系,完成对知识点的强化。
2.进行问题的集中解决,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上,学生对自身无法理解的知识向教师反馈,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指出解题的方式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布置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以团队或者小组的方式号召每位同学参与其中。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堂的作用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突破对知识的传递,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学生问题的集中解答,结合演示文档进行针对性讲解,全面消除学生的困扰。在完成难点之后,教师进行具体练习的布置,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身能力,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3.对配套设施进行不断改善,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鉴于翻转式教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校要引起高度重视,不断针对配套设施进行不断改善。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电脑必不可少,教师要尽可能在自习的时间进行视频的观看,进行知识的巩固,因此,学校要将配套设施进行不断健全,达到所需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校内容,避免因为设施不全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翻转式教学
1.教师要不断进行自身素质的提升
对于翻转式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完成视频的制作、问题的总结、课上的有效组织,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能够进行传统教学之外,还要懂得数字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应用网络平台进行可视化教学。同时,教师要具有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能力,能够全面应用教学要素进行情景性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
2.保证较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要不断提高翻转课堂微课视频的制作水平,要实现整体的精炼性。要对微课视频的时间进行控制,通常维持在十几分钟之内,要保证教学目的明确,知识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进行视频创建的时候,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型的教学类型,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观念进行了改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彰显教师的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结合学生特点,实现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合理利用。同时,也要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根本上提升中职机械专业课堂的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这个话题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无论是文化基础还是学习习惯与方法,较之一般高中学生来说,都差得多,不仅文化课的底子薄,学习专业课也比较吃力。因此,如何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中职学校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根据教学现状,我们先来看看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普遍的感觉就是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课程,内容稍显枯燥,学生上课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开小差、玩手机、看漫画,或者干脆趴着睡觉,教师本来讲得辛苦,学生却一点都不捧场,课上得兴致索然。甚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其次,即使一部分学生上课听讲,教师也会抱怨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总是差强人意,简单的知识点总是记不住,作业的错误率很高。
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要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选择要有科学依据,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能总用一些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公式化、模式化。要善于艺术、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既要重视方法的科学性,又要讲究方法的灵活性、艺术性。提高教学质量,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教师劳动强度和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应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才能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人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教师不讲教学艺术,注入式地教,必将导致学生死搬硬套地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由此可见,能否讲究教学艺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具有聪明才智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问题。所以,无论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应当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本文将对专业课的的教学谈谈笔者的见解。
1语言艺术
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着直接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以相差20倍。”可见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上有两种—听觉和视觉。
1.1有声语言—听觉艺术
专业课的抽象性很强,面对从未接触过工作实际的学生来讲,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确切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讲课时做到明.白易懂,深入浅出。
专业课的叙述性也很强,教师应当用精炼的、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语言讲授,切不可照本宣科。专业课的知一识性强,信息量大,讲课的语言应有抑扬顿挫,速度快慢要适中。声音太大,会给学生造成强刺激;平淡而低沉的语调,又易使教室里空气沉闷,使学生大脑皮层抑制,精神不振,引起磕睡或注意力的转移。
讲究口头表达艺术,就是在讲授具体易懂的知识时,速度稍快些,声音放低些。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或间题的.承转处、以及解释概念、总结规律时,速度要慢些,音量.要大些。每讲完一方面知识,就要启发学生去思考、回味。
1.2.无声语言—视觉艺术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要长几倍。板书对巩固学生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板书的语言要精确。“精”是少而有份量,“确”是恰当地表达内容。那些只需用语言解释的内容不必写在黑板。对于叙述性的内容,教师应在讲解的荃础上,分析做出归纳,将重点写在黑板上。
板书字迹要工整清晰,板面设计要科学合理,这也是无声语言艺术的要求。板书切忌字迹潦草,可适当运用彩色粉笔写出重点字句,或划上注意线,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专业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板书时常画一些物件的结构图、工艺流程示意图辅助教学。画图时,教师应选择合理的位置,有效地利用版面,不能随意地写、随意地画,写了擦,擦了又写或乱写乱画。
2讲究语言艺术是专业课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机应变”是专业课教学艺术的又一内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的手段。”眼睛是非语言行为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在课堂上,教师以目光巡视,收集来自学生中各方面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变更教学方法。教师应留心观察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以及学习兴致不高的学生,采用设问、提问、必要重复等方式,使那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专业课教学中,应用“随机应变”的艺术,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专业课教学中,教材处理也要讲究艺术。教师备课的过程是对教材再处理再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的目的。一般说,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但实际并非如此,有的教材重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因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教材重点完全可以理解,不需要重点讲解。而有的知识并不是教材的重点,但学生不易理解,这些知识又是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也可定为教学重点。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在专业课教学中,还要讲究知识“搭桥”艺术。专业课的知识综合性较强,既需要基础知识,又需要专业知识。教学中要求教师找准坡度搭好桥。这个“桥”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适时架起利于学生学习的“认识桥梁”。这“桥”可以是一个例子、一个公式、一个结论或一种现象。“搭桥”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起到平坡导向的作用,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处,顺利、自然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其所学知识系统化。
3适时运用直观教学艺术
专业课中很多内容是生产实践的结论,文字叙述十分抽象,单凭教师的生硬说教、学生的凭空想象,效果会很差。如果教师在教学卜,辅以模拟实验、实物教学、模型、挂图,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声像并俱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教学难度,简化理论教学。这样做,学生能获得牢固的知识。
4激发鼓励、“点化”诱导的艺术
“点化”作为创造性的教学艺术,即是在教师点拨之下,引导学生把知识技能加以消化。“点化”就是扶(教师指导)和放(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避免“抱着走”。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间题的关键处及时指点和诱导,使其少走或不走弯路,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专业课教学中常用的几种课堂教学艺术。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艺术,就必须做到:
当前技校很多专业课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也不例外。绝大部分的理论教学都是在教室完成,课本上“布电路”,多媒体上“通电”的课堂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课堂很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更别说要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等到实训课题需要用理论的时候全还给了理论课教师。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对课堂知识进行情境化的处理,通过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实例,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实境”教学情景中去学习和领悟知识的要点。从而为学生的课堂开创了“创设情境——观察实境——探究实境——训练课题的四步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我们技校电子电工“实境课堂”的研究为例,进行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平日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根据教学上的需要以及学生心理的需求,设计出令他们容易融入的“实境“课堂,常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和所熟悉的社会生产作为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产生犹如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生产现场感觉,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魔幻般真实的情境去刺激我们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上的兴趣和热情,最终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在这种“实境”课堂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大胆的揭开学生需要学习的目标、内容,可以准确的为学生指明学习方法,使得学生们都能在一个“实境”的课堂氛围中明确任务、清楚使命,这为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条件。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跨步电压触电”的课程内容时,我就通过flas的形式模拟了一场跨步电压触电的悲惨事故,在这个事故中,小孩的一家三口全部死于水田中。通过这个触目惊心的事故案例,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跨步电压触电”得课程学习中,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学好电工是十分必要的道理。
二、观察实境,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实境”,获得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感性认识的不断加深,让学生对事物有了判断和思考,最终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进而提出自己观察“实境”中所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在这里,我仍然以上述“跨步电压触电”的课堂教学为例,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提出了“跨步电压”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如何测量跨步电压现场的安全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完全是学生通过观察实境而有感而发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很自然的就把我们的学生引入到了课堂的学习和探究中来,为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探究实境,解决问题
能让学生主动带着问题进课堂,这已经是课堂成功设计的初步体现,问题来源于学生对实境的探究,接下来还要引导学生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教师主要是要发动学生带着问题在组内展开讨论或自主探究,从而把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我们的学生,这样做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时候还能够激发学生再创造再进行课堂生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做到引导中有暗示,暗示中又要引导,同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引的度,要采取循循善诱步步为营的方式去“诱导”我们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都能带着成就感逼近问题的答案,具体“诱导”的措施如下:1.通过收集相关问题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有针对地带着问题走进学习文本,如教师所提供的学案、课堂之中所用的教材等,让学生通过构建新旧知识的关联,从而加强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或通过网上查阅文献、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终探索出问题的答案。通过对问题解决办法的探索过程,对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能力大有裨益;2.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在引导的过程中还需要去检查、督促学生解决问题的进程,把握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及时掌握课堂的全局,以便对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发挥优秀学生课堂上的正能量,这时教师要从旁进行诱导,如: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为课堂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我们常称之为课堂的生成,是一堂成功课堂的富有创造性的标志;4.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也要讨论和点拨,每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转折处,这时我们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甚至是当场示范,从而使得我们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知晓其中的所以然。
四、训练课题,评价问题
实境课堂教学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在专业实训中的不足,有理实一体化的思想蕴含,它既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又通过训练课题提高了学生们的操作技能,因此,“实境课堂”不仅适用于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同样也适用于理论教学中,都为鼓励学生多去动手实践提供了平台,让学生能及时的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化到技能学习中去。同时为了促进课堂中的学生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探索与学习,教师还应适时组织对问题解决方法的评价,一场评价不仅是对一个问题解决方法的总结,更是下一问题解决办法的起点、从而做到课堂上知识的环环相扣。
五、结语
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实践证明, “实境课堂”不仅适用于我们专业的实训教学,也同样适用于教室之中的理论授课。通过 “实境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电子电工专业理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一份色彩,也为理论课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创设了条件。
人文精神就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中国儒家学说中提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便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道家老子主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它从人对客体自我的认识开始,最终又返回到主体的自我,这也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高等美术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历史、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蕴涵了人类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自由等人文特征。美术作品是最为直观的人类文化之一,往往以一种不同于人类语言的方式传达着个体的情感,用比语言更直观的方式关注整个世界,这赋予了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高等美术专业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技法和相关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在艺术类学科中尤为突出。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力图使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早在20世纪初,我国教育家先生就认为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高等教育就是注重对人的品质的培养和改善,为社会培养高尚的、有品位的人。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日渐显现,高等美术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美术专业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从2008年四川省美术高考文化成绩的划分就可以看出,美术专业对美术考生文化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指导下的学习。美术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景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
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和社会上诸多的诱惑,如何确立正确的绘画观念对于高等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了解、学习和借鉴各种有益的文化因素,完善自身的文化,是当今社会状态下合适而正确的文化态度。
高等美术教育仍然是一种心理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内心体验过程,不管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或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的真正考验是怎样立足于现实社会。高等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是一种十分迫切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从他们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上做起,学生对职业的社会属性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高等美术专业的人文精神教育还应从积极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做起,让学生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并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高等美术专业教学的重任。人文精神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它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具有不可触摸性,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更多的途径来关注,这样才能够在研究、学习、探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对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
注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迅速发展为一大产业。“旅游服务行业是最大的第三产业,需要大批的中级技能人才,旅游专业的就业有很好的前景。”它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中职教育进行得相对较晚,旅游专业教学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理念与思想不够成熟,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的专业素质不高,学生毕业后就业现状不容乐观。这与我国旅游业迫切需要高素质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相矛盾。时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旅游类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构想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培养出的旅游人才往往是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旅游人才就业后顶不了岗。究其原因主要有: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它是为社会直接培养专业技能的旅游人才;学生主体不突出。教育是人的教育,要提升教育的实效,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是关键;实践教学效率不高。中职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我们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
依据上述分析与平时教学实践,尝试构想“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平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突出“就业”“学生”“实践”三个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确保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切实解决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以学生为主体”促使教学活动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旅游专业知识与理论的教育与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活学活用,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灵活及时地处理相关问题。”“以实践为平台”,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
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理念
1.实施素质教育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要彻底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课堂上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实施“填鸭式”教育,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尊重客观教学规律,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将仍陷于高分低能的困境,培养出的人才只是“两脚书橱”,缺乏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创造力,难以将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秉持素质教育理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践行素质教育,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
2.发展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法宝。作为中职教育必须要把握时代动向,准确把握时代对未来劳动者实践技能的要求,彻底摆脱旧思想的制约,探索并尝试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素质,努力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实践技能本位”的转变。
3.提升专业素质
中职教育是否成功在于它是否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同样检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是否高效,要看它是否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的学生。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离不开专业课程理念,要紧扣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特点与技能要求,密切联系旅游行业发展与要求,重视企业的参与。企业为学生专业素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真实的实践环境、一流的实践设备、成熟的专业技能“老师”、系统的实践流程体验等,它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实的企业实践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收获职业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环境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探索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有明确的方向,即服务于学生未来就业,满足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更应该关注未来职业人的生命价值”“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就业”应该成为教师“备教”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就业岗位特点与技能要求,明确岗位工作流程、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等;深入旅游企业,收集第一手资料,使中职旅游管理课堂教学渗透岗位需求理念,将具体的知识与实际岗位工作与需求密切结合起来。例如,旅游管理心理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岗位要求设计旅游管理心理教学,将理论知识教学置于具体的岗位应用环境,通过岗位应用环境创设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灵活把握知识,将之应用到未来工作岗位中去,解决岗位实际问题;要及时关注、分析、把握旅游行业动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2.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教代学,以教师的“教”削弱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潜能,尊重学生多重需求,如知识需求,学习情感需求,智能提升需求等。教师要通过课堂的有效组织,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旅游方面的相关知识,或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等;要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等。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教”,“以学生为主体”应当是教师有效引导、组织下的学,是教会学生学习,不是“放散羊”式放任自流。
3.以实践为平台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