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和税务的关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4 17:16: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和税务的关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财务和税务的关系

篇(1)

[DOI]10.13939/ki.zgsc.2016.42.09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正在不断完善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越发突显出其较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在当下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联系,但是同样也具有着较大差异,相关管理人员在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实际开展的工作中,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明确区分,从而才能让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促进,让我国会计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才能让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1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1.1 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税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较强,在实施税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其重要参照物就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核算与监督纳税人经济活动时需要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从而才能让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管理工作目标得以实现。[1]企业经济活动和其财务会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通过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做到有效掌握。税务机构借助于财务会计系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从而也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将合理的税务会计编制制定出来。此外,企业还能够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税务会计工作做到有效处理,能够促使其将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直接运用到税务会计工作中,从而也就能够让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1.2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能够通过财务报告直接反映出来

通常情况下,财务报告往往能够有效反映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协调状况。由于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的制约作用,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税务会计规定。企业通过对自身的负债和资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就能够对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区别做到有效确定,通过该差异所形成的所得税,能够准确地记录下会计利润与企业所得税之间所形成的暂时性差异。[2]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会计中需要对时间性差异做到有效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长期资产及负债情况得到有效展现,从而才能使两者的协调发展得到保障,促使企业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能够相统一。

2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

2.1 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一般都是企业中以货币为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财务会计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经营与资金变动情况。不管其在纳税事项上是否有所关联或关联程度多少,为了让企业债权人、经营管理者以及我国的宏观管理需求得到保障,就需要在财务会计中对企业资金的一系列情况进行核算,如资金投入、周转以及撤出等。不过,税务会计核算范围和财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并不相同,税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收入、收益分配以及税收减免等,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相较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而言,其主要是以受纳税影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类型的资金变动,如税款缴纳、补退以及计算等。

2.2 核算目标不同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通常都是以税法为依据,通过对正确的计税、纳税以及退税等工作的运行,让遵从成本的降低效果得以有效实现。为了能够协助税务使用人员给出更加科学的税务决策,通过给税务会计使用者提供相关会计信息的方法,促使其税收收益的最大化目标得到有效实现。[3]而财务会计的主要核算目标则是对企业中的所有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统计,进而将相关的财务报表、利润表等编制出来,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及时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并让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具体实施情况得到有效展现,最终也就能够让合理科学的经济决策得以实现,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计量依据不同

税收制度的形成一般都是通过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有机结合而实现,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则是依赖于权责发生制,其关注的是实际收入、收入和费用之间的比例。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必须参照权责发生制,而税法的配比原则不仅要参照权责发生制,而且还要有机结合历史成本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税法通常不会对会计核算实质进行运用,税务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来进行,会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但不会预测未来费用和损失。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主要是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参照基础,未来让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得到保障,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制度来进行核算与编制。税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法律法规,是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实施的基础,税法会计在对企业需要缴纳金额数量进行计算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税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而且还需要运用书面报告的方式,向相关税务部门反馈纳税结果。

3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措施

3.1 将两者之间的政策差异缩小

财务管理制度僵化和过多是我国以往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其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拓展有着很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在《企业财务通则》颁布之后,逐渐开始缩小两者之间的政策差异,促使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制度在未来的创新中,还应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协调,让其之间的政策性差异能够得到有效减少,尽可能地单打独斗或互补协调现象的再次出现,从而才能让企业所得税以会计收益在时间上的统一性能够实现和保障。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使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政策性差异得到缩小,虽然能够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但是由于两者在一些方面上的差异性属于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想要短时间消除显然很难实现。例如:政府部门对企业违法支出或经营行为所进行的行政罚款、司法罚金,在财务会计实施的过程中,就能够列支出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等科目。但是从税法的角度上来讲,其规定这种支出不能够使用于抵税,由此也就让税法以税后利用为目的,为国家收取税收收益的性质得到了直接展现。

3.2 让两者的趋同化发展得以实现

由于受到资源优化配置利益的推动和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正在逐步实现趋同化。从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及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两者之间趋同化发展趋势越发显著。会计制度与税法法规的协调发展推动了两者的趋同化发展,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才是企业所认可的。财政部如果能够参与到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就能有效推动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趋同化发展。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协调性,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也逐渐开始向趋同化和协调化方向进行发展。此外,我国企业的一系列筹划活动也会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趋同化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在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处于稳定状态下,企业所应该缴纳的税额则与税后利润呈现一种反比关系。因此,企业为了能够让滋生的应税负担得到有效减少,就需要借助于税收筹划的手段,让合理的避税目的得以实现,从而也就能够对我国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发展带来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逐渐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会对两者的协调化、趋同化发展造成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在此背景下,想要让企业制度的转换成本和税收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使政府税收征管成本与企业纳税风险得以减少,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联做到合理区分,就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不断完善和构建,从而才能在确保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递进性

税收筹划是企业理财行为中的一种。从专业学科方面研究,税收筹划为税务会计和财务学建立了一座桥梁,属于边缘性学科。而从其目的及其作用方面研究,税收筹划可划归为财务学研究领域。事实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之一,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影响。税收筹划的方案设计,方式选择及具体实施都将财务管理目标视为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决定了税收筹划的目标。现今理论界对针对税收筹划的目标提出多种观点,较为合理的观点是税收筹划目标具备层次性,即企业所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在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这一主要目标的同时,还能实现多元化目标,但目标不可与财务管理脱离。

(二)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职能的统一性

首先,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决策者利用有关部门所提交的税收信息,通过相关理论知识,针对销售对象制定决策的过程。其次,税收筹划主要负责财务的规划及预算,其会受到财务规划的制约,然而税收筹划还需对财务目标服务与负责。最后,企业税收筹划无法与财务控制脱离,企业税收筹划的实施与落实都需依托企业对财务的控制。

二、基本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应用

(一)货币时间价值与延期纳税

篇(3)

财务会计指的就是这样一种会计,他在现有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下,对企业或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形成一定的财务信息,同时将这些财务信息向企业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提供报告,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依此做出经济决策。而税收会计在目前来讲还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这种类型的会计主要是按照国家现行的税收法令,通过货币计量的这种形式,采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而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一、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税收会计的信息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企业为了编制对外的财务报告,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一整套企业财务活动资料,而在这种资料的基础之上企业还可以进行税务会计处理。换句话来说,建立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之上的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税收会计报表上,税收会计可以直接利用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而对于那些在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之间产生的时间性和永久性差异的部分,则可以通过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

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联系还表现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体现了企业财务会计和国家税收会计的协调。因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会由于税收会计的处理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通过财务报告体现出来。

二、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之间的区别

(一)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核算目标不一样

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的方式是按照会计的准则来进行的,它的目的就是将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等提供给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以及经营者,这样就可以为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财务会计是通过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这种方式来实现其目标的。而反观税收会计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法来对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以及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它的目的与企业的财务会计有比较明显的不一样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税收会计的目标是为了使得国家税收得以充分实现,进而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而税务会计是通过纳税申报而实现的。

(二)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核算对象不一样

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对象主要包括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活动,这些内容就包括了企业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等过程;而税收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对象只是针对那些与国家规定的计税相关的经济活动,更加具体的表述方式就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与税收相关的可以用货币表现的各类经济活动。这样也就说明了企业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在核算对象上的差异。

(三)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在计量属性和损益确认上有不一样的地方

财务会计在对损益进行计量和确认时所按照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这样才能对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非常真实的反映。而反观税务会计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原则就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这样一种原则,这样也就产生了对税款进行分期支付的做法。而对于会计计量属性上,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这两种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财务会计对于会计的计量属性会将经济的变动因素考虑在里面,而税收会计并不会参考经济变动的因素而坚持一贯的计量属性。

三、让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趋于协调的策略

在经济理论学界对于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关系发展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就是将两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使得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逐渐的分离互相独立;另外一种观点就是通过各种政策的变化使得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差异性进一步缩小。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无论是其税收政策还是财务政策都各自有着一段历史发展的过程,并在这种时代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惯例。在过去我国的财务制度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就是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太多也太死板,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当《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我国对于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关系的发展方向就定下来了,要采取各种办法在进一步改革中推进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协调关系。要尽可能的将两者的政策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不协调的现象。比如在财务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的处理上,要尽可能的控制好时间性差异,并力求使得这种差异进一步缩小化。

为了进一步协调好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关系,就要让税收会计遵循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在我国一直以来税务部门只是关注税收收入的多少而忽略的在对税收进行征收过程中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出许多。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为了方便税收会计对企业进行税收核算,要对那些企业纳税关系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进行分别核算和分别反映,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这样就有利于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的关系进一步协调。

通过减少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会计处理不一致的事项,进一步使得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趋于协调。就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而言,应该尽量减少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特别是对于所得税税制的规定上,在确认应税收入时应该要与财务会计制度一致,同时在税收扣除方面要加大力度,通过对企业税负的减轻,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关系的协调。

参考文献:

篇(4)

1 合法性。合法性既是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也是区分避税与偷、漏税的方法之一。纳税人有依法纳税的责任和义务,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也须受到税法的规范。这种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法是规范征纳关系的基本准则。纳税人为规避和减轻税负而置法律于不顾的偷逃税行为显然应受到法律制裁。在纳税人有多种合法的纳税方案可进行选择时,纳税人可选择低税负方案。这正是税收政策调节引导经济,调节纳税人经营行为的重要作用之一。

2 超前性。超前性亦称前瞻性,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特征。即在纳税前,对投资、筹资、经营中涉税行为进行相关的规划、设计和安排。

3 收益性。收益性,即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为获取税收利益。有两层意思,一是选择低税负,即选择税收成本较低的方案。二是滞延纳税时间(不是不按照税法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欠税行为)。纳税期的合法推后,可以减轻税收负担,降低资金成本。该性质还隐含税收筹划的预期性,即事先就知道大概能节税多少。

4 综合性。综合性,是指企业税收筹划应着眼于自身资本总收益的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着眼于个别税种税负的轻重。这是因为,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多缴,对企业而言整体税负不一定减轻。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讲,着眼于整个集团的税负水平,集团税负降低是主要目的。同时,综合性还指企业在税收筹划时,除考虑税收这一主要因素外、还需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其他因素,应综合考虑以达到总体受益最大的目的。

二、避税的思路及避税技术

1 常见的避税思路

(1)转让定价法。所谓转让定价法是指利用关联企业之间商品劳务等的转让价格来调节不同纳税主体之间的利润水平,而节约企业的总体税负成本。这其中包括原材料价格、固定资产价格、产品价格、运转费用、无形资产、劳务费用、贷款利息等。如贷款利息,提供巨额无息借贷给关联企业,回避了正常借贷产生利息所得税的税负。同时,作为该企业的关联企业,也因巨额借贷在账目上表现为负债而规避了大量所得税。

(2)经济合同法。经济合同法是在订立经济合同时,通过对一定的涉税因素条款的调整来达到节税目的的方法。我国的“以票控税”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纳税义务发生的问题,经济合同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税务机关确认纳税义务是否发生的重要参与依据。但是通过对合同条款的设计,可达到有效税务筹划的目的,因此经济合同法成为最成功的避税方法之一,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税收利益。

(3)重组法。重组法是利用资产、股权、债权、组织机构及业务重组进行节税筹划的方法,甚至于上一个ERP系统都可以达到目的。其主要方法有企业核算形式由独立改变为非独立,新设节税公司,利用企业的组建、嫁接、兼并、合并等。

(4)政策优选法。我国税法的不完善,为避税提供了一块自由的空间。如,现在中国对消费税是按照出厂价进行征收的。于是,一些厂家便应势而动,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然后再用较低的出厂价把产品卖给自己的销售公司,以此来避税增加利润。

2 常见的避税技术

(1)免税技术。免税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是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是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而免纳税收的技术。其中免征人包括免税自然人、免税公司和免税团体机构。

(2)减税技术。减税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收而直接节税的技术。各国减税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照顾目的,例如国家对遭受风、火、水等严重自然灾害的企业可以减轻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优惠、针对非典时期受到影响的行业有关税收政策的优惠,这都是国家照顾性质的减税;另一目的是出于鼓励,例如高新技术的软件企业在获利年度后的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就是国家为了鼓励软件企业的发展。

(3)税率差异技术。税率差异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税率的差异而直接节减税收的技术。这里的税率差异包括税率的地区差异、国别差异、行业差异、企业类型差异等。

(4)分割技术。分割技术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使得财产在两个或更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而直接节减税收的技术。例如:个人承包经营甲企业,全年应纳税所得按照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如合伙经营,全年应纳税所得均分后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降低,整体税负降低。

篇(5)

尽管都被称作租赁,但是两者在会计、税法和财务管理上的意义还是有差别的:

税法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目的是分别规定费用的抵税方式。税法规定:纳税人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固定资产,其租金不得扣除;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从出租方取得租赁资产,其符合独立交易准则的租金可根据受益时间,均匀扣除。因此,在税法中,“经营租赁”可称为“租金可直接扣除租赁”;相应地,“融资租赁”可称为“租金不可直接扣除租赁”。税法上不承认融资租赁具有“租赁”性质,将其视为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处理,是避免承租人将实际的分期付款购买交易或抵押贷款业务做成租赁合同,从而增加支出抵税。

会计上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主要目的是分别规定计入损益的方式。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应将租赁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和两者差额分别以“固定资产”“长期应付款”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列入资产负债表。同时,对租赁资产计提折旧,支付租金时减少“长期应付款”,并相应地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对于出租人而言,不能将租赁资产计入固定资产,相应地也不能对租赁资产计提折旧。出租人应当将“应收融资租赁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列入资产负债表。在每期确认“租赁收入”的同时,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而对于经营租赁,承租人不将租赁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也不对其计提折旧,经营租赁的租金作为费用分期列入利润表;出租人应将租赁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项目中,同时计提折旧,租金分期确认为收入列入利润表。简单来说,在会计上,“经营租赁”可称为“费用化租赁”;而“融资租赁”可称为“资本化租赁”。

在会计和税法方面,除了两种租赁的意义有差异外,融资租赁的判定标准也有所不同(见表1):

租赁双方对租赁形式的判断,会影响财务报表的数字,但是不论是哪种租赁方式,只要租赁期限超过1年,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都视为负债,而不管其是如何影响报表的。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对于租赁的划分,首先是根据租赁时间的长短,而不是其租金是否可直接扣除或者说租金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因为在财务管理中,租赁业务如何被报告并不会影响企业价值,财务人员需要分析的仅仅是此项租赁业务是否可行。

二、从会计、税法、财务管理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融资租赁

若企业要进行一项租赁业务时,首先要做的是财务分析,看看此项目是否可行?这个财务分析必须要考虑税收的影响。如果分析结果是此项租赁业务净现值大于零可行的话,接下来就是执行此项目和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问题了。

以下题为例:

甲公司拟添置一管理用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作决策:企业自行购置还是租赁取得?

相关资料如下:

(1)如果自行购置设备,预计购置成本1260万。该项固定资产的税法折旧年限为7年,法定残值率为购置成本的5%。预计该资产5年后变现价值为350万元。

(2)如果以租赁方式取得该设备,乙租赁公司要求每年租金275.0557万,租期5年,租金在每年末支付,租赁期内不得退租,租赁期满设备所有权转让。

(3)已知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项目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9%。

分析:

A:从甲公司(承租方)来看:

首先,计算融资租赁的“内含利息率”:

资产购置成本―每期租金×(P/A,i,n)―资产余值×(P/F,i,n)=0

1260-275.0557×(P/A,i,5)-350×(P/F,i,5)=0

得出:i=10%

租金支付与净现值的计算分别见表2、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净现值>0,对承租人而言,此租赁项目是可行的。

如果此项目执行,会计上作如下分录:

租赁开始日: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260

未确认融资费用465.2785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 1725.2785

第一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 275.0557

借:财务费用 12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26

借:管理费用 171(1260×95%÷7)

贷:累计折旧 171

第二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275.0557

借:财务费用111.094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11.0944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旧 171

第三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275.0557

借:财务费用 94.6983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94.6983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旧 171

第四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275.0557

借:财务费用 76.662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6.6626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旧 171

第五年末: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275.0557

贷:银行存款275.0557

借:财务费用 56.823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6.8232

借:管理费用 171

贷:累计折旧 171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付款额 350

贷:银行存款 350

借:固定资产――管理用固定资产1260

贷: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260

B:从乙公司(出租方)来看:

具体租金收入与净现值的计算分别见表4、表5:

从表6可见:(1)如果租赁双方的税率不同,双方是都可以通过租赁获利的;(2)同时也说明了在财务分析决策中,是否考虑税收因素会使分析结果发生质的不同。

如果出租人决定执行此项目,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租赁开始日: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725.2785 (350+275.0557×5)

贷:融资租赁资产1260

未实现融资收益465.2785

第一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26

贷:租赁收入 126

第二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111.0994

贷:租赁收入111.0944

第三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94.6983

贷:租赁收入 94.6983

第四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76.6626

贷:租赁收入 76.6626

第五年末:

借:银行存款275.0557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275.0557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56.8232

贷:租赁收入 56.8232

篇(6)

水利工程项目监理主要是指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委托监理单位,依照对国家相关工程项目的具体法律、法规、规范和制度及批准的水利项目工程相关文件、项目工程合同和项目监理合同,对水利工程项目实行的监督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业主单位对整个工程项目主要做出总体的规划、质量监督、组织协调、指挥决策。在业主授权范围内监理单位要充分做好其监理工作。水利工程项目具体监理工作的开展必须通过相关部门指定的要求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将业主和项目之间的协调、服务等工作做好。

在企业生存及发展中企业财务管理占有重要位置,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只有做好企业监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化管理,按照制订的管理方案,确保企业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企业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确保资金的正常流通。还能提高企业发展的速度。利用数据支持财务管理向企业的各项活动提供服务及依据,并增加了项目方案实施的可行性,防止在运营中企业出现资金流通不畅等情况。

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财务管理同其他企业一样在企业运营及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开展必须具有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其财务及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只有对会计核算加大管理力度,才能确保企业资金管理、收入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监理行业的收入管理

收入管理是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收入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及经济效益。基于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会计规范,监理行业必须认真、有效地核算投资者、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收入。

现阶段部分监理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常常做出违背相关监理规范的行为,不能遵循正规流程及工程监理合同进行收费,在实际监理管理中往往表现在不能遵循预付款、进度款和质保金的合同收费顺序进行。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将作为一种技术服务滑动,水利工程监理所提供的劳务其开始和完成通常情况下都不属于相同的会计年度,可以合理估计其提供的劳务交易结果,遵循企业会计规范中的收入准则第9条规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如合同在当年度开始并完成,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准则第8条规定于劳务提供完毕确认收入。收入遵循完工百分比法进行确认,必须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为确保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相关工序进行,如图1所示。

(二)监理行业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成本管理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一直备受关注。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如不重视成本管理,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1.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包括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归集、费用分配直至形成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多种方式,由于确定的工程项目是监理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并遵循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收入确认及核算,因此必须遵循项目归集的方式进行监理行业成本核算。同时遵循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的方式进行结转。在水利工程监理成本核算中各个项目部主要实行的成本核算制度为项目总监确认制。在现场各个项目中都离不开监理,因此监理机构的管理层不仅要服务于项目部,还要做好企业监理成本控制工作。人工费与差旅费是监理行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费用归集是监理行业成本核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监理行业财务成本核算中其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多项目交叉用人用物的费用归集。

2.成本控制

作为企业盈利增加的基本手段,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抵御内部及外部环境压力及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成本控制中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及奖励制度。成本控制系统应符合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需求,成本控制的前提就是遵循企业组织结构合理进行责任中心的划分。依据各个项目部的责任及控制范围监理企业必须对各项目部进行成本中心的划分,也就是在确保工程监理质量的同时,最低成本经营必须得到企业管理层的支持与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成本的有效控制。

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企业自身运营目标,企业管理层制订全年财务收支计划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目标工程监理成本总额及成本明细,其预算必须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项目部成立后进行工程项目公司经营层认可的工程成本预算的编制,在确保工程监理质量的同时,项目预算的目标要定为最低成本经营。根据预算对项目部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其项目成本责任人定为项目总监。企业财务部要严格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监督项目部的日常开支,确保预算的准确性。

三、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实施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选用专业的管理分析方式,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及变化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及评价。水利工程监理行业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过去进行了解、对现在进行评价、对未来进行预测,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依据。监理行业财务分析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作为一项向社会提供高智能服务的行业,监理行业所取得的利润必须在社会平均利润以上,由此得出,监理行业的利润指标分析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净利率、营业收入毛利率及资产净利率,这些都是监理行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经济指标。

篇(7)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为基础

税务是财务内容中的一部分,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不仅需要编制财务报告作为向外提供的基本依据,而且还要结合财务资料进行税务会计处理,以核算企业经济利润为目标,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并尚未有太大差异,税务会计也可以用于财务会计核算中,在税务报表中直接体现出来。关于由于时间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部分,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从而规范出合理的税务法规,比如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足以充分说明。

(2)在财务报告上体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性

企业年底需要以财务报告形式向审计部门提供财务情况,财务报告中的内容将企业的收支和税务情况一一表明,无论是哪种税务处理都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在财务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企业通过将资产、利润等财务指标按照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来确定,判定其账面价值与依照有关税务调整后的计税价格存在的差异,递延所得税将企业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判定,将差异确定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从而确定失效原因下企业所得税和企业会计利润间存在的差异,并在财务报告上体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性。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1)目标不同

虽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二者的目标却不尽相同。财务会计最终要以财务报告形式向外界提供企业资料,财务会计报告中详细反应企业经济业务,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表,全面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等会计信息,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经济发展情况作出良好的决策。税务会计目标是依照有关税务法律制度,正确计算税款、缴纳税款,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从而为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信息,帮助进行税务决策。

(2)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核算对象不同。财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在所有的经济运动中,财务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包含各项经济业务,而且并非都以货币形式表现,只有通过货币形式进行活动的主体都是财务会计对象中的内容。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出现资金运动,形成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内容。税务会计核算对象是资金活动的纳税情况,包含纳税申报、税金核算、收益分配等内容,只要涉及到税务内容,都作为核算的对象,从而真实反应税务会计核算情况。

(3)计量属性存在差异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处理中的内容,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计量属性上存在差异,使得二者之间有很大区别。税务会计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结合在一起,然而企业会计制度却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原则,将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2006年新出台的新会计准则重新对计量属性进行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部分,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原则,为税收征管提供有力保障,维护税收权利。然而,财务会计不拘泥于一种方式,将会计准则与相关制度相结合,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三、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方法

1.缩小差异

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方法可以采取缩小差异方法,不可否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固定的差异长期存在,可以考虑缩小这些长期存在和短期存在的差异。例如企业发生的违法收益要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企业财务会计将这些罚金作为成本或者是费用来进行核算;税务会计对这些罚金由于在缴纳所得税前不允许列支出,所以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间的关系可以降低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2.协调基础内容

税务会计是会计学科中的一种,它是税务部门对企业征收税款的依据,随着税收法规的调整而变化,并趋于完善,税务会计并不是一项单独的领域,而是与财务会计相融合,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税务会计不需要企业单独设置账簿,只是需要借助财务会计工作来进行核算,企业只需要按照现有的会计准则中的方法进行调整,而且这些都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中最基础的内容,并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联系,充分说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进行处理的前提和基础,税务会计将财务会计中不足内容给予补充。

3.协调策略

(1)完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税务会计理论体系是税收学中的内容,协调税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会计理论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缴纳的税款借助会计理论进行计算,并利用会计系统充分的反映出来,从而加快我国税务会计的发展进程。会计制度与税务法规要相互配合,而且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二者的协调。

(2)重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篇(8)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核心职能

(一)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一个分支,是统计企业财务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投资人、债权人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财务会计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方式计算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决策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财务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的基础工作,影响着企业能否有序的健康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二)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是税务与财务相互交叉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会计系统。税务会计是为了对纳税人需要缴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统计管理而发展出来的。税务会计以税法法律为基本,做到税务的正确计算,保证不重复收税,不漏收税,在税务法律规定的的时间内缴纳税款。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一)税务会计以财务会计为基础

企业在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财务信息由财务会计记录处理,为企业利益相关人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税务会计在进行税务核算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财务会计的处理结果,财务会计的处理结果也就成为了税务会计需要处理的基本信息。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所从事的活动是需要将企业的财务成果进行核算,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而税务会计是以税法法律为基本准则,来计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需要缴纳的税务。税务会计是在保证国家税务利益的前提基础上,通过国家税务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赋税。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的整个经济事项进行负责,管理着所有关于企业经济的所有事物,会计核算的信息需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所有关于企业管理或其他需要的财务信息,都由财务会计核算并提供。而税务会计则是核算与国家税务有关的经济事项,保证应缴纳税务的真实性。税务会计征税的核心要素就是历史成本原则,税务会计只对已发生的经济变动进行核算纳税,而不会去估算未来的损失或者收益,这样才能够做到纳税有据可查,并且可以约束税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的主观性,维护征税的原则性。税务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遵守国家税务法规和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准则与国家税务法规不一致时,以国家税务法规为准,以税法法律为基本准线,做到税务计算的一致性。

三、如何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

(一)加快建设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务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税务会计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核算出正确的税务费用,并且在政府的优惠政策下合理的减税、免税,帮助企业提高税后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复杂国情,许多企业中税务会计并没有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系统。我国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加快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协调两者的差异,加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合作与配合,从而减低企业税收成本和纳税风险,建设我国一个完整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二)税务会计需要与财务会计一样遵循实质性原则

我国税务征收一向只重视实现了多少的税收收入,而不重视税收征税的征税成本,导致了我国税务征收的成本比其他的国家都要高。按照现行税收制度的规定,“视同销售”的行为同样也是没有现金流动的销售业务,如果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征税的话,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在实际过程中,类似于“视同销售”行为的事项还有许多种,例如评估增值纳税、对外捐赠纳税等。因此,我认为我国的税收制度应该减少类似规定,减少税务会计制度与财务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以体现我国税法法规合理征税的原则。在对于企业税务会计处理中,重要事项定要严格处理,次要事项按情况处理,无关事项无需处理,做到以实际为主的原则。

(三)制定完善的税务会计准则

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本质上都是为所需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结果。但是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不同,所以对于税务会计,需要一套适合的税务会计准则,这套准则能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式保持一致,避免重税漏税的现象。在税务会计中,应该严格区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这两种不同来源的收益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对于这两种收益应该有相应的划分方案,明确的计算所得税负债和费用。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独立化势在必行。如何推动企业中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系统是我国会计学科需要讨论的方向。税务会计的独立能够有利于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和降低企业税收的成本。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如何进行协调是会计学科所急需探讨的共同话题。

参考文献:

[1]辛旅洁.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及其协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209-209

篇(9)

1.税务会计管理的信息以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为基础。现实中,通过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企业财务活动“资料库”,该“资料库”为企业对外编制财务报告提供基本的“素材”。同时,该“资料库”也具备着企业进行税务会计管理处理的基本“素材”。从国际上看,大多数国家都以企业的会计管理利润为基础,再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

2.税务会计管理与财务会计管理的协调最终将反映在企业对外编制的财务报告上.,由于任何税务会计管理处理均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必然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如企业所得税会计管理中,为了处理时间性差异,企业要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该项目可作为企业的长期负债列示,也可作为企业的长期资产列示。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税务管理的协调机制

财务会计管理与税务会计管理“适度分离”的关系模式最适用于筹资多元化企业。与其他模式不同的是,财务会计管理与税务会计管理“适度分离”的关系模式以不同的思路分别核算会计管理收益与税法收益,其中税务会计管理以独立性原则为依据编制成“独立纳税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独立纳税体系”与财务会计管理核算的差异程度并非完全自由发展的结果。财务会计管理与税务会计管理的“适度分离”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会计管理管理体系等因素,切勿财务会计管理与税务会计管理分离程度过大。同时,根据企业所得税制度之规定,企业必须结合财务会计管理核算结果,依据相关税法调整利润核算方法。财务会计管理与税务会计管理“适度分离”的关系模式中所提及的“分离”实质上是两套会计管理规范体系制定思想上的分离,并不是形式上账簿的分离。

尽管财务会计管理与税务会计管理相分离,但其均属于会计管理分支,因此二者在确认、计量及报告的会计管理基本技术方面仍存在相同之处。受我国现行会计管理制度与税法发展现状的影响,使得我国财务会计管理与税务会计管理“适度分离”的关系模式下财务会计管理核算与税务会计管理核算的共同点远多于美国完全分离型模式下财务会计管理核算与税务会计管理核算的共同点。因此,财务会计管理与税务会计管理“适度分离”的关系模式下,依据财务会计管理结果调整会计管理技术这一做法合理的。

篇(10)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会计体系的改革意味着我国企业经营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然而任何一个新兴改革必然有其两面性,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践行。不仅是从理论上,更应该从实际上辩证的思考相关改革是否符合自身长远利益。只有符合发展的利益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关企业在进行会计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自身实际情况,随后再实施相关措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企业中融合或者分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在企业中的定位原则、关系以及模式分析对比对我们理清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对企业收本收益造成的客观影响有一定意义所在。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在公认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下对己发生或己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由此形成财务信息,对企业和外部有利益关系的各方面提供报告,以满足其经济决策的需要为目标的会计。税务会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令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会计。

二、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中的差异性

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两者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核算的结果会影响税务会计核算结果,税务会计核算结果也会影响财务会计核算结果,当企业中两者没有分离的时候,最后进行制定财务报表为两套。企业中财务和税务同为会计遵循的原则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税法导向原则使税务会计首先要遵从税法;第二,税务会计核算必须如实纳税,不能偷税,不能引起风险,数据真实,调整要真实,财务会计进行企业成本核算要根据税务真实的数据而进行;第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核算的时候,税务会计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程序,这样有助于增加财务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最后,企业中财务和税务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一是纳税活动,应纳的税额进行全面核算,形成准确的纳税申报表。二是在核算基础上,依据税法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业务产生的成本基础上进行真实的财务数据和报表以协助企业管理层进行企业决策。二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目标的差异

企业财务会计是给投资者报告信息,为投资者服务。税务会计是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服务,目标不同。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依据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企业税务会计的核算依据是以税法为依据。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对象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资金投入周转循环产生的一个过程,而企业税务会计核算对象主要是反映税款用的过程以及税款从征集、上交到退还的过程。

4.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原则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肩负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企业税务会计是以税务为导向原则,两者侧重点不同。

5.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核算程序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是做报表、记账的程序,而企业税务会计核算是按照在会计核算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形成纳税申报表这样一个方式运作。

三、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中的职能分析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它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组合,循环往复的不断运作过程。资金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价值方面一个反映,是人流、物流、信息流正常运行的起点和落脚点。没有足够的钱,是不能正常运作企业,不赚钱,这个企业无法长久存在。对于企业成本收益原则就是我们所进行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当中所进行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协调、分析、考核等管理工作的总的职能体现。

在企业成本收益核算中,财务会计对企业资金的管理的职能和行为以及一切税务会计进行的税务管理的职能和行为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与企业成本收益核算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企业进行成本收益核算时有两个核心的内容,一是保证正常依法纳税,合理节税,不偷税,不受处罚,二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核算要以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为导向;两者对企业成本收益中的核算管理都占到很大的比重;因此可见,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各自职能层面又有一定的独立性。

企业中财务会计的职能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权益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并且向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或者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的一系列工作,而税务会计的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行为加以纠正和制裁。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成本效益分析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成本分析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时必然产生大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时的成本,主要有:

建立分离核算体系成本,如果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要分离,税务会计需要有自己独立完整的涉税会计核算体系,能 明确地对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进行界定、协调与处理,企业进行纳税处理时遇到的难点基本上都有明确的核算标准,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处理成本,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会增加日常处理成本,企业不仅要进行会计核算,还要进行税务核算;人力成本,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时,企业需要设置专职的税务会计人员,税务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会比以前有所增加;其他成本,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可能存在其他具体成本开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度越高,这些成本的开支就越大。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效益分析

如果企业是通过对外筹资建立,需要对外提供法定报告,存在公众利益,此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程度越高,取得的收益就越大。具体表现在:首先,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分离后各司其职,企业的税务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都将比分离前得到较大提高,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可以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进而增加决策效益。其次,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能增强企业的涉税核算能力,有助于企业开展更多的、有成效的纳税筹划,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并且在企业面临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此外,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而规范的税务会计核算有助于企业正确纳税与诚信纳税,树立良好的纳税信用,提高纳税企业的信用等级。

当然,如果企业不是通过对外筹资建立,经营者就是投资者(例如国营企业、个体企业),企业不存在对外提供法定报告的需要,没有公众利益问题,此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是否分离取得的收益无明显变化。若强行将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分离成本将远远大于分离收益。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成本效益分析

对于需要对外筹资建立,需要提供对外法定报告,存在公众利益的企业,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程度的加大,企业收益随之增加,成本也随之增长,两者之差是企业最终获得的结果,只有它是正值才是企业希望得到的结果,也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的前提,如果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使得企业入不敷出,则企业最终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倒闭。随着分离程度的增大,分离成本会不断增长,而分离收益却会随着分离度的增加而变得增速迟缓,所以,就存在一个""收益一成本""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最大值会在0-1之间并靠近1的位置出现。这也就是在前文所谈到的向会计靠拢的企业,此类企业分离产生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适宜采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关系模式。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或者分离程度低)时收益成本分析。

注:0 代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全合一;1 代表财务会计与税

务会计完全分离

对于不需要对外筹资建立,经营者就是投资者(例如国营企业、个体企业),不存在对外提供法定报告的企业,其没有公众利益问题,分离前后该类企业的收益将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程度的加大,所花费的成本却在不断增长,成本大于收益使企业得不偿失。因此企业没有必要非得增大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程度,完全可以向税法靠拢。因而该类企业的""收益一成本""最大值会出现在0-1之间靠近0的位置。这也就是在前文所谈到的向税法靠拢的企业,所采用的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的关系模式。

五、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同时作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其职能以及企业成本收益核算结果的差异性不同为企业财务核算和企业成本收益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相应把企业税务会计从企业财务管理中分离出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企业设立专职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由于企业中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基于企业税务的主要履行功能,一是纳税活动,应纳的税额进行全面核算,形成准确的纳税申报表。二是在核算基础上,依据税法对企业经营活动业务进行税收筹划,协助企业管理决策。

在企业中设立独立核算的税务会计,可以核算的更加精确准确,对税法了解更加透彻。税收会计从事税收会计的核算业务,对税法也很了解,知道哪个地方可以节税,哪个地方不能节税,通过科学筹划,帮助企业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少纳税。税务会计跟税务局关系来往很密切,有利于协调一些争议矛盾,减少争议。通过独立税务会计核算,能真实反映企业纳税信息,也有利于监督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运用税务核算信息为企业决策服务。

2.建立相对独立的税务关系的重要性

在企业中把企业税务会计独立分离出来还有利于增强财务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会计核算会计的,税务核算税务的,两个适当分离,财务会计随着企业改革下发会计自主权,在准则基础上选择自己灵活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制度越来越灵活,企业根据自己需要灵活制定会计制度去核算,从而通过财务报表等系列工作能够反映出企业资金流乃至企业成本和收益的真实情况,对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和有用的决策信息。

六、总结

企业税务会计的分离对于企业成本核算以及企业成本收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每个国家维护自己主权独立性前提下,为了从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中获取最大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越来越多向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靠拢,全球化一体化,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财务会计国际通用会计语言准则将越来越趋同化,这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投资基金的方式 下一篇: 传染病防治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