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07: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通过把文字、图像、图形、视频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管理和控制,将媒体各个要素有机集成,并通过交互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叉操作的新信息技术。它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使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具体化,使教学内容更富吸引力,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真正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地理教学多媒体素材的选择
多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如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将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师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融入其中,以完成教学目标,是多媒体教学设计和开发的关键。
1.必要性原则
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知识的载体多为直观的地理事物,而地理知识的传承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仍以文字描述为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科具体内容的特点和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要求,结合每种媒体形式的表现优势,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作为素材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
2.科学性原则
多媒体素材内容、思想观点应无科学性错误,注意个性风格的体现与整体效果的协调统一,符合教学和学习目标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
在地理情境虚拟类的动画中,动画表现应真实可靠,符合科学规律、教学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实用性原则
多媒体素材各有所长,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辩证地分析取舍,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根据知识在知识体系和教学上的相对独立性分解教学内容,同时完整地实现每个教学内容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需求,在保证素材形象化的同时保证教学功能的完整性。多媒体技术表现形式要恰当,要能更好地突出主题,适合在课堂教学环境下或网络环境下获得清晰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图像、视频、音频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靠挂图、板书、板图及口头讲述来传授地理知识,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所能表达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间接的、呆板单调的,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这些多媒体手段,挖掘其隐含的地理知识信息,配合音、形、色、动、静的综合运用,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愉快地接受知识的心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学中主要用于导入、讲解等环节。
2.情境动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大家看不到的、无法想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难以理解,使用情境动画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由静到动,使学生感知大量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模拟观察使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本质,突破教学难点。
3.动态图形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图像、图表等素材对教学有极高的价值,各种地图、统计图表的合理利用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因此,利用可控显示的功能,将其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以交互的、动态的方式呈现,可增强教学的节奏感,让图形所示的信息按教学实际需求一步步呈现给学生,通过突出显示和超链接,让学生在实例分析中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4.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单纯的听讲为多感官协同学习,在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一、多媒体课件备课中的问题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
1、自己精心备写的教案有时候很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而展示出来的又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
2、地理课件只是呈现了大量素材,但教学过程死板生硬,只是课件内容的陈述,并且素材内部缺少有机的联系,只是机械地一张张幻灯片的展示,从而表现出"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现象。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东拼西凑的素材积累,
3、有的老师在备课前先制作课件,再根据课件来备课,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学由以前的教师满堂灌,变成计算机多媒体的满堂灌,课堂显得机械而凌乱。
对策:
1、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理清思路,对教材整体的研究,准确体现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再围绕教学设计,合理添加素材。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使用,必须为教学体系服务,科学合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素材的搜集上,要尽量采用能反映学生生活环境的乡土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坚持做到先备课再做课件。
2、学校也应该培养教师们的多媒体操作技术,那么老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将自己精心的教学设计融会到地理课件中,从而能真正的驾驭课件。不能让课件束缚住了自己手脚,影响了课堂的发挥。
二、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出现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生动直观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弊端。
1、课堂容量大,反而使许多学生接受不了。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的内容毕竟很多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许多学生需要一个思考和接纳的过程,但课件中的许多内容总是一闪而过,在学生们头脑中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2、速度过快,使许多善于思考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也只能是疲于奔命地去接受,而不是通过理解来记忆。即使课件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但很多图像与总结性提纲只是一闪而过,留给学生总结与整理思路的时间非常有限。
3、生动直观固然很好,但有时候往往流于形式,一节课上完后,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也充满了新鲜感,一张张美丽的图片确实让许多学生大饱眼福,但是课后却什么也记不得了,把课件中老师讲解的精髓抛弃了。
对策:
1、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起到加深、总结的效果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
2、地理教师仍然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需要举一反三、反复讲解和练习的内容上及情境教学的生成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画图等方法,仍然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注意课件的修剪,没必要的图片和语言尽量去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课件也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不要嗦嗦。
三、多媒体制作影响教学效果问题
多媒体教学应该产生生动直观、刺激思维的作用,不在多而在精,但有的教师的课堂多采用静态的图片文字,成为图片资料的挪移,有的甚至就是课本的原文原图,出现教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埋头看书的怪想象,对学生思维刺激不够,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多媒体声音、视频、符号、色彩等元素不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缺乏对教学素材的活化。
对策:
加强教师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技术培训、业务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多媒体工具的掌握水平。要针对教学内容,对资料进行活化处理,按照突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局部放大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等,使地理素材突出地、动态地、重复地呈现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定向感观刺激,使地理要素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关系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着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核心,学生们只有听的份了,学生对教师有非常大的依赖关系。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授课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放映员,没有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多媒体的应用也没有起到激发和引导的作用,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
地理学的认知范围大,许多是学生无法亲见和亲身体现的,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能促使学生去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如“地形的变化”一节,利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较费力,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地理课中一些难点,如地壳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教师多以挂图,模型或者画草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重难点知识形象化,益于学生当堂吸收,充分体现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
例如:在讲授“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时,我们用动画表示出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并强调出黄道面和赤道面,学生一目了然,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上的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这样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如在《中国西部》一节,大量使用了地图,旅游风光录像。通过读图训练,让学生讨论、评价、分析归纳出西部的五大特点:大、边、荒、宝、美。而这样多的图形转换也只有在多媒体中得以实现,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在这样的循序渐进中前进。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上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但是,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重教学手段,轻教学目的
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其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因此,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就出现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动画效果的情况。忽视学生的注意规律,导致学生的注意力的最终落点不在教学内容而在媒体上,不益于学生扎实掌握教材内容
2.设计不当,弱化媒体功能
运用媒体后,教学课堂容量增大,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却相对减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有些老师上课的节奏过快,一张图片接一张的播放,学生的反应根本跟不上,对大容量的快节奏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摘录,经常留下许多空白,而且课后无法全部回忆出来,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整个结构的理解程度。
一、运用多媒体直观表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的认知范围大,许多是学生无法亲见和亲身体现的,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能促使学生去推理、想象,把书本中的文字转化为一种动感显现,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如“地形的变化”一节,利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褶皱和断层”,岩石受力变形的过程“加速”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明了,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计算机多媒体的屏幕显示内容动感强,相对其它媒体更富吸引力和渗透力。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这一优势,力图使画面内容生动形象。
二、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有事单靠老师讲解,是不够形象的,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表达出课题,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比如“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远离生活实际,抽象难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光凭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显然无法解决问题。有些难点借助一般教学手段依然无济于事,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从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直观――抽象――实践)入手,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如在上述“地球的运动与气候”中演示完“地球自转”后,马上演示“地球公转”,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画面上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动,太阳在中心位置源源不断地放射出光芒并以平行光束照射至地球表面,故公转时可观察到公转的方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一周为一年并留下轨迹为椭圆形;当地球依次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画面出现闪烁,此时鼠标一点,锁定画面,出现字幕,停留片刻,教师讲解,之后地球继续运行至下一个特殊位置直至公转一周。教师利用这些生动的画面,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轻松地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上的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这样会影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如在《中国西部》一节,大量使用了地图,旅游风光录像。通过读图训练,这样多的图形转换也只有在多媒体中得以实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挂图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利用闪烁,颜色变化,或者点击动画等形式,来直观的表现出各个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比传统的挂图形象,更容易记忆。学生的读图能力也在这样的循序渐进中前进。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地想到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结合教材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能力,学生思维从单一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封闭思维发展到开放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活动空间。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丰富了地理教学的素材,满足了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人口和人种”时,首先明确本节的研究重点:人口问题。然后就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原以为学生仅仅研究有关的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没想到学生除了完成课本的要求以外,还进入了更多的有关人口内容的网站,研究了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各洲人口、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学生掌握了地理学习的方法,丰富多彩的网络使学生思维活跃,学到了从课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最重要的是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上有着不可否认的优势。但是,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重教学手段,轻教学目的
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其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因此,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时,就出现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动画效果的情况。忽视学生的注意规律,导致学生的注意力的最终落点不在教学内容而在媒体上,不益于学生扎实掌握教材内容
2.设计不当,弱化媒体功能
运用媒体后,教学课堂容量增大,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却相对减少,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有些老师上课的节奏过快,一张图片接一张的播放,学生的反应根本跟不上,对大容量的快节奏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摘录,经常留下许多空白,而且课后无法全部回忆出来,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整个结构的理解程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并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CAI课件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台湾省》《黄河》《长江》等课件的片头分别加入“阿里山的姑娘”、“黄河颂”、“长江之歌”等视频影像歌曲,当学生一进入教室,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中来,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既轻松又新颖。又如,当讲到台湾的旅游资源时,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化繁为简,突出重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但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而且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如采用多媒体CAI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例如:在“台湾省”“广东省”“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分区分课件的设计制作中,把位置、地形、矿产、经济、人口、城市、旅游等各个地理要素分开显示,能起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作用;而类似“土地类型”、“中国降水”、“人口迁移”等图幅,可制作成类复合投影片,如“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则把它分解成:耕地分布、林地分布、草地分布、沙漠分布等图幅,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逐一显示。又如,在“世界人口迁移”的教学中可分解成二战前人口迁移路线图和二战后人口迁移路线图,这样,既利于教师重点讲解,又可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
在《水循环》课件中,把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分别制作成三个动画,在讲解时一一显示,最后又把三个动画结合在同一动画上显示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循环类型的环节,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知道,这三种循环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通过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将它们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化静为动,形象直观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具主要是挂图并结合课本插图在教学中使用,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像成为动态图像,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例如: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课件里,制作了多个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了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各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渐渐成为谷地,向斜部位反倒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此外,很多自制的CAI课件里,在动画显示过程中适当配上声音或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地形雨形成的过程”、“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等动画显示过程中,相应配上雷声、雨声;在《中车降水》课件里,一边通过动画模拟“锋面雨带移动”的全过程,同时配乐朗读:“夏季风,雨祖宗,五月在南岭,六月在江淮,七八向北去,入黄进辽松,九月回江南,十月去无踪”。这样,就能把雨带移动的时间、路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子里。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课堂教学单调乏味,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投影、录音、电视、VCD等媒体,“声形并茂”地刺激学生感官,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等缺点。比如《地球的运动》一节,教师很难运用语言来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一目了然,清楚地了解了地球的公转轨道是美丽的椭圆,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看了演示,学生不仅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优美轨迹所折服。多媒体授课中,直观、生动、动感的优势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突重化难 提高质量
地理课中的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要突出重、难点,就应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高度集中的最佳状态。对传统教学中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教师通常采用板书,或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来予以突出。使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难点更为方便,可以采用加大或变化字体、变换字体颜色、设置动画等多种手段,突出重、难点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将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核心词语用醒目的颜色突出,加深学生印象。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3 利于反馈 便于交流
传统的地理教学内容最后是布置学生作业,学生在课后进行完成。这样一方面不方便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另一方面练习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多媒体则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反复性练习,形式多样性。这些新颖有效的练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利于查漏补缺。
4 化静为动 培养能力
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积累和运用信息,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
一、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教育体制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从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成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具备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地理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地理新课标的实质,积极参与地理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地理施教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适应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媒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新课标的教育目标,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推进新课改,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的形式,按教学要求,把地理学知识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展台、投影仪、电脑和屏幕显示出来,并按教学需要适当配音,实现教师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中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传统地理教学多采用的是“粉笔加黑板”的模式。教师手中仅有的教学材料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教具,包括模型、幻灯片和挂图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彻底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成功导入新课
对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如何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要如何创设适当的情景,以便导入新课的内容。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展开。比如,我在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时,为了成功导入新课,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飓风的录像,只见狂风席卷着乌云呼啸而来,巨浪排山倒海地冲向陆地,高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摧毁,地面的物体随着凄厉的呼啸声在空中飞舞……或播放2008年南方雪灾实况,看完这样的画面以后,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接下来,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这是什么样的天气?”“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在学生讨论之后,导入新课:“天气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就要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有关天气的各种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我的这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一下子兴奋了,不知不觉的一节课就过去了。调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靠粉笔、黑板,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新课的导入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学生提不起学习新课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影响教学质量。倘若在新课导入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能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2.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图上填写出来。多媒体通过软件控制,可把地图任意放大、缩小,既能看到全图,也可突出某个地点,做到点面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如讲到青藏高原,首先显示一幅中国地图;然后点击青藏高原的位置,图上出现青藏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及其范围,让学生一目了然,再点击放大,在高原上出现高大山脉,直观地反映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景象;接着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练习,即时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
3.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难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信息容量大,空间概念感强。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限制了限制了高中地理课堂的容量,不利于高中学生直观、形象的掌握地理知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使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强大,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容量,而且操作灵活,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使用,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声音、动画、视频和文本等手段综合运用,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现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地理现实,了解地理知识,调节了课堂教学氛围,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有效和高效课堂。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信息丰富,容量大,而且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比教师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地理知识。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供了平台。在收集和整合各种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有利于养成细致、耐心的良好习惯,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量、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各种信息的基本技能,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有利于地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水平、知识水平都存在着客观差异。利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编排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要求的教学内容,实现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所提高,有利于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进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愿学、爱学、乐学。
一、地理新课程改革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状
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把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其中承载的现代教学媒体信息主要包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传统教学媒体信息主要有:文字、模型、图表等。现以地理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可把地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系统,它包括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就媒体而言,包括地理挂图、图表、模型等传统媒体和幻灯、电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两类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资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大部分高级中学已配备了投影机、电脑、电视等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备,少部分较为偏远的初中,由于资金限制,多媒体设备尚未到位。随着多媒体设备的配置,理论上讲应该对以前没有用过多媒体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多媒体的价值,但是事实却并未如此,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任何的多媒体教学培训直接上手应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随之出现。
二、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
在新课改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走进了中学课堂并展开了积极广泛的使用,它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2,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地理教学中,不仅使教学内容直观、简明、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方法的应用为解决地理学科知识时空跨度大的教学特点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国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已明确要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多媒体地理教学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4。地理学科由于自身的区域性、综合性,决定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正确认识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地理教学质量的重大突破5。
多数经验型教师,在传统讲课中利用自己的经验游刃有余,但是面对新教材利用多媒体授课时,往往不能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利用新的工具从事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多媒体当做自己满堂灌的工具,只是通过这种方式灌得更多更快,利用PPT将课堂内容以很快的速度呈现给了学生,却很少的挥去考虑到底学生接受了多少。还有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经验型教师,用的仍然是自己许多年以前写好的教案,仍然在照本宣科只是在领导检查或者上公开课的时候认真的准备一节多媒体课程,上的看着没有多大的问题,而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由于时间有限,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大部分时间都不利用多媒体,或者利用多媒体仅仅作为文字的载体或者当做可以灵活转换不用亲自手写的“黑板”,造成了对多媒体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样出现的后果是,学生一节课下来走马观花似的,好像看到了很多东西,但是真正明白理解的东西基本没有,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一段学习之后对知识点很难形成体系,导致了多媒体对教学效果提高的阻碍。
三、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事物总是辨证的,多媒体课件在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作用。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给予适当的思考,从而在教学应用中能最大程度的抑制该类课件的负面作用,使其积极作用能得到充分的发挥6。让多媒体真正发挥其价值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学校应该对在职教师进行对媒体教学的专业的培训,让教师熟练的应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同时让教师明确:多媒体教学并不是让多媒体替代教师的位置,也并不意味着课堂中有了多媒体教师就可以不用再给学生讲解失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其次,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的教师,将多媒体操作台当做自己的讲台,一节课都站在媒体操作口,很少站上讲台或者站在学生当中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只是进行教师与多媒体之间的交流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再次,在利用多媒体上课时,由于课堂容量较大,许多学生侥幸的认为多媒体资料可复制性较强,自己上课不必多么用心的听讲,下课自己拷贝下来看看便可以,在听讲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教师上课所讲的重难点自己课后很难攻克,自己学习理解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影响学习效率。
多媒体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综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学习实际及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使用的最佳时机4和最佳方法。积极避免多媒体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结合以上各种方法优化多媒体的应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扬长避短达到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文斌.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5,10:9-10;
[2]赵立琼,郑志民.多媒体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2):17;
[3]马建周.多媒体地理教学效果好[J].基础教育参考,2011,4:44;
[4] 张文运.多媒体地理教学浅议[J].考试周刊,2011,3:177-178;
[5]赵爱明.浅议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54;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数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是通过板书或者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中职地理是一门内容多、领域广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动态地模拟地理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变得更具有动态性,让学生融入一种更加具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地理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不再静态且呆板。在中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事例,在讲解地理运动与地表形态时,导入部分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沧海桑田的影视片段,通过变换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以及详细动听的解说,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给学生美的享受。与此同时,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神到课堂上。在讲解地貌以及外力作用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定的地貌景观的图片,包括风积作用中的风蚀蘑菇、风蚀柱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增强,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的地理教学中,网络技术应用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真正的主体,而教师起到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丰富的画面。声音以及文字,使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如在讲解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可以制作幻灯片进行教学,制作生动的动画进行演示,同时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插入适当的文字讲解,使文字与动画结合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件演示的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的中间位置进行授课,这样可以更好地亲近学生,同时也最大范围地对学生进行监督。
三、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中职地理的学习中,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地理事物落实到实际的地图上,所以学生应该掌握读图和解图的技能。应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然而在书本上的图片是静止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直观地展现设计内容。例如,在讲解洋流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以及动态的图片展示海水在地球表面的流动方向和变化的规律,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更容易理解并且在脑海中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最终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读图能力。
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地理教学,内容非常具有时代性,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这样,学生状态非常好,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很多的优点,可以多种媒体相互交错地使用,非常方便并且迅速,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更大,教学效率更高。如在讲解西北地区的内蒙古草原时,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或者播放有关于草原放牧的视频,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在中职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小结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时,也应该注意传统教育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虽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应该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完全取替传统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希如.浅谈中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