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7: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

篇(1)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people requires life qualit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requires more and more humanistic landscape to beautif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the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andscape.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 direction

科学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要将社会、自然和人类彼此协调,为人类创造更加接近自然的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人们能够在赖以生存的城市中宜居宜商。目前,国内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有很多,尤其是在最近几年,相关的实践逐步开展起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适合我国人民生活的园林规划,效果显著。

1.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原则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要同时面向历史、自然、现代三个角度,尽量挖掘展现本地文化,将都市文化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同时彰显城市独特的个性。城市滨水景观的开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1文化性原则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厚厚的堆积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历史的沧桑留下了许多痕迹,这些历史印痕对这座城市来说弥足珍贵,是这座城市走向未来的精神。他们或者是古代的码头,或者是留存下来的建筑,或者是街道的肌理,甚至于街坊间的传说故事和古老的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中首先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强调并凸显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是规划的首要任务。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人文景观,有利于营造滨水景观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文化归属感 例如上海的外滩,保留了从近代到现代不同时期 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风云岁月的历史变迁,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外滩成为上海的象征,吸引海内外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1.2生态性和协调性原则

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走廊,也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重要栖息地。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要遵循生态原则,注意保持生物多样性很多城市早期忽视了污水排放管理,致使城市的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环境治理。因此,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当同滨水环境治理同步进行,将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城市环境管理中,严格控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设计要与周围的建筑风貌和环境氛围相协调,与建筑风貌协调并非以为强调其一致性,与其周边建筑的风貌应有差异性和个性化。

1.3时尚性原则

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为城市的未来设计遗产,在设计理念上,不应一味的仿古,应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时代;设计风格上,要注重时尚元素展现,使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具有时尚感,能够展现都市文化。

1.4立体设计原则

以往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2.园林规划景观设计方法

人们心目中的公园形象, 基本上是绿荫下的亭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全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繁荣。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 绿化广场 生态廊道 市郊风景区等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 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径,城市园林生态、景观、文化、休憩和减灾避险的功能定位逐步被业内认同。

2.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就是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各种植物创造出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 这些植物景观与其他园林景观一起构成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们对良性生态的需求。

2.1.1植物景观带来精神审美

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的中心, 植物景观设计的好坏是最终评价园林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植物是自然景观的标示性元素,同时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 它们在不同的时节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与色泽, 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美学感受。每个人都有奔向大自然的欲望,植物是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还会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这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是在充分认识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的, 因此设计出的植物景观不仅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还可以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 塑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自然环境, 让置身其中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2.1.2植物景观三大功能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有三大功能, 分别是建造功能、环境功能和观赏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可以创造景观空间,建造植物景观。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合理运用, 可以建造出形态各异、有着极高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环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响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与其他各类景观比起来, 其有着更大的生态学价值,它可以提高空气质量,改变园林中的小气候,给人们以舒适、惬意的感受。观赏功能即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和质地等特征能充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 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发挥其观赏功能。

3.建设生态景观

3.1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 灌木、 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 空气、 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 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 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 植物和谐共生、 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 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

3.2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 、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木本植物为骨千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徽观人工植物群落, 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4.结束语

总之,园林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园林设计,不但需要有社会性、 经济性、 技术性等方面的科学思考与分析,还需要热烈的情感催化,二者合一才是我们创作的真正动力。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 特别是那些具有典型意思的形象与事件,最能提供我们创作的灵感, 这也是我们无法从资料与书本中得到的实惠。从生活与自然中得到的信息,永远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灵感。

参考文献:

篇(2)

    一、北京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以下简称工程招标机构)资格认定及监督管理。

    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负责有关勘察、设计招标资格条件的审查。

    二、申报甲级工程招标机构资格的,经市建委、市规委初审后,由市建委报建设部认定。

    申报乙级(或暂定级)工程招标机构资格的,经市建委、市规委审查认定后,由市建委统一报建设部备案。

    三、在本年度工程招标机构资格认定中,《办法》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暂定为“通过全国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

    四、申请招标机构甲级资格的,具有注册建筑和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应各不少于2人;申请招标机构乙级资格的,具有注册建筑和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应各不少于1人。

    五、申请工程招标机构资格的(含中央在京单位),统一到市建委和市规委领取《工程招标机构资格申请表》,并按《办法》第十条规定的要求,分别向市建委或市规委报送申报材料。

    六、报送申报材料时,还须同时提交已过的全部工程项目的招标机构与被单位的委托合同正本1份及复印件2份;中标通知书正本1份及复印件2份;其中两项工程的招标文件正本1份及复印件2份;被单位(业主)对招标机构的业绩评价文件2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或注册资格人员资格证书正本1份及复印件2份,其中专职人员还需提供劳动合同及其保险证明正本各1份、复印件各2份。

    七、申报甲级资格的,向市建委报送一式7份,向市规委报送1式2份;

    申报乙级资格(或暂定级)的,向市建委报送一式3份,向市规委报送1式2份。

    向市建委报送申报材料时,除书面材料外,还须报送申报软盘1份。申报软件向建设部信息中心购买。

    本年度报送时间为2000年9月26日至2000年10月15日。

    八、市建委、市规委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工程招标机构资格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作出最终认定并公告认定结果。

    符合申报甲级工程招标机构资格条件的,经由市建委统一报建设部认定;

    符合申报乙级(或暂定级)工程招标机构资格的,经由市建委统一颁发《工程招标机构乙级资格证书》或《工程招标机构资格暂定证书》。

篇(3)

附件:关于收缴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加快墙体材料革新的步伐,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文件的通知(京政发〔1993〕4号文,以下简称“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要优先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和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促进建筑业的技术进步。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翻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目前情况下,除内、外墙不使用实心粘土砖的现浇、预制钢筋砼结构外,其它结构建筑工程,均由建设单位依照“通知”和本办法缴纳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

第四条:收缴的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作为市财政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专项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在建设银行设“基金”专户。

第五条:建设单位所缴纳的“限制使用费”,纳入工程投资概算内。这项基金不得做为设计、施工取费和其它纳税的基数。

第六条:缴纳标准,按每平方米建筑计算:

工业生产性建筑按单项工程每平方米建筑缴纳六元;

民用建筑按单项工程每平方米建筑缴纳九元。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向规划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同时交纳。

1.由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能墙改办)委托规划部门设专人负责收缴。使用专用收款凭证(一式三联)。

2.规划部门凭建设单位的已收缴款凭证,办理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规划部门将每日收款全额送存建设银行设立的“基金”专户。

第八条:市财政局委托建设银行设立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基金”专户,作为专项“基金”收支核算总帐户。

建行经办行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收缴、支出“基金”情况书面报告市节能墙改办。

第九条:对已缴纳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的工程栋号,经变更设计,施工采用了新型墙体材料(除实心粘土砖外,均视为新型墙体材料),结构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持设计、施工单位出具的证明及原专用已收款凭证,向市节能墙改办申报,经核实后,进行返还。

1.返还标准:按该工程已缴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数额,只外墙未使用者返还40%;只内墙未使用者返还50%;内、外墙均未使用实心粘土砖者返还90%。

2.依据返还数额,由市节能墙改办开具专用返还单,由建设银行“基金”专户支付、返还建设单位,作为降低工程投资。

第十条:“基金”的使用,实行有偿和无偿使用。除必须保证第九条规定的返还外,主要用于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的科研、试验、制订规范、标准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推广应用、奖励、重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项目的银行贷款利息补助及有关管理费用等。具体使用手续实行预算方式管理。

1.由项目的主承办单位提出,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预算,对其中需要由“基金”支付的数额,向市节能墙改办提交书面申请(附项目文件一份)。

2.市节能墙改办经审核提出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批。

3.市节能墙改办根据领导小组批准的项目和金额办理批准使用“基金”通知单。由建行经办行“基金”专户支付。

4.已批准使用“基金”的项目完成后,主承办单位要向市节能墙改办报告结果。

第十一条:市节能墙改办,设专职机构负责组织“基金”的收缴、存储、使用等综合管理工作。并向领导小组会议报告年度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本项“基金”是推进全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的专项资金,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市财政局、审计局、建设银行要对“基金”的收缴、使用、返还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对不按本规定缴纳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的建筑工程和拒不执行市建委、首规委(90)京建材字第269号《关于在围墙建筑中禁用粘土实心砖的通知》的围墙工程,规划部门不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委不批开工证,银行不予拨(贷)建设工程款。擅自开工者,市有关主管部门按违章施工处理。

对收缴、返还、使用管理工作中违犯规定,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贪污受贿者由市有关主管部门查处,触犯刑律者,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对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墙体材料革新、推广节能建筑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推广量大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项目实行重奖。

篇(4)

2.进一步深化城乡规划,重点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批进度。根据工作进度和责任分工,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审批进度,尽快完成一批规划成果,为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和依法管理提供依据。2013年规划编制工作重点:一是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城乡统筹规划、市蓝线湿地保护及生物多样性规划等2012年接转规划项目编制工作。二是重点做好:(1)市城市色彩规划编制;(2)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3)市城市水环景观设计;(4)市给排水规划编制;(5)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6)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7)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8)大道、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要节点景观设计;(9)行政中心设计方案调整。

3.加强城市设计和规划方案审核,提升城市形象。突出特色,搞好重点地段(节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请专家、名家来进行城市发展的规划研究和设计工作,争取多出精品。做到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提升城市品位。

篇(5)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城乡总体规划、城乡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规划管理基本知识,具备规划设计、城建管理能力,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当今中国正处在城乡发展的转型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等都离不开规划人才。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完成、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及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家提出构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该体系要求规划管制核心由耕地资源单要素保护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保护转变,统筹配置城乡人居环境在内的各类要素的空间资源,实施“多规合一”实现全域全类型用途管控,规划行业在机构设置和工作体系等方面将经历重大变革和全新探索。

同时,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引入城乡规划领域建立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构成为城市管理提供一张底板、一个平台、一套数据的重要基础,也体现了城乡规划和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发展。这些发展、转型、变革都为本专业的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拓展阅读: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建筑设计师、规划设计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城市规划设计师、设计总监、景观方案设计师、助理规划师、方案设计师、设计部经理等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餐饮业、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餐饮业;

3 房地产;

4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5 教育/培训/院校;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中拆分出来,标志着城乡规划学被正式提升为新的一级学科[1]。虽然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科门类,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众多,专业课程涉及工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地理类、应用数学)、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2]。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上述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同学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多为五年制办学,不少学校都是以三年级作为专业的过渡期,从之前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定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特色,需要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当前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处在大转型时期,未来的规划方法和方式会和现有的规划体系有很大变革,从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规划转向精细化的强调质的规划,教育体系要灵活变革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研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职”指的是学生就职,“研”指的是学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课程教学。

2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现状

2.1 办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毕业发工学学士学位证。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发理学学士学位证。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介绍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目前这两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尽管两个专业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乡规划专业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中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而设计类课程就是两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区别。根据笔者对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通过评估的42所院校的调研,城乡规划专业所在学院有众多模式,其中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建筑学院模式紧跟其后,也说明了城乡规划专业对于建筑学的基础依托。

2.2 学生就职状况

2.2.1 已毕业学生就职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130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发现就业状况总体良好(06级学生没有信息反馈,11级学生由于刚毕业信息还不完善)(表1)。其中转行人数12人,占到统计人数的9.2%,从事规划以及建筑行业的人数共计106人,所在的挝恢饕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管理局以及景观设计院等。从学生就职的状况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2.2.2 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

笔者对已毕业但仍然从事规划行业的85名学生接触的物质空间类的规划项目类型进行了汇总,具体内容详见表2。

根据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 已毕业学生对于培养能力的建议

在设计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做法,如居住区、商业中心、站前区、滨水区、CBD、仓储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多参观,多思考。其次设计前应仔细研究地块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提炼其城市特色,融入设计中,让作品主题更鲜明,更有灵魂。再次应熟悉相关规范,关注规划前沿,与时俱进。最近国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开放式社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大数据获取及处理等。

在表达能力方面平时多加强手绘的练习,练习空间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种软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办公软件等,并且要掌握与外界和甲方的沟通和斡旋技巧。

2.3 学生考研状况

2.3.1 考研录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7年来考研录取率呈现波动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6年达到高峰,总体考研率为17.5%,具体内容见表3。

2.3.2 快题题目分析

快题设计是规划设计的一种快速表达形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工作选拔测试,都可能采用规划快题设计的形式。研究生初试考快题的高校有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西建大、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研究生复试考快题的高校有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快题设计测试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此类快题在考试测试中更容易操作。具体类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计、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一般会有山地)、公园景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步行街规划设计(一般是历史街道)、大学校园规划、中学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近5年来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题目类型详见表4。

3 三年级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城市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也在日渐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3]。不论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发展,其核心是不变的,即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以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同时强调对多种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在前三学期和建筑学专业实行建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学期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的设计类课程为从大一的建筑设计基础、到大二的建筑设计、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大五的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4]。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由建筑类知识向城乡规划类知识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已毕业学生的就职状况和考研状况综合考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三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物质规划和形态规划为主,同时强调相关知识体系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和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建筑设计相衔接,从单体建筑设计过渡到群体建筑设计,再过渡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每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课程设计56学时,具体内容见表5。

3.2 培养能力改革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训练学生的绘图水平,应从多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可以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内容详见表7。

3.3 教学过程改革

3.3.1 O计课流程安排

设计课程要特别重视过程控制,上课纪律应当加强,防止学生最终只交一套图纸的情况发生。严格把控每一个过程环节,一草和二草按照时间交图或汇报,并注重点评。设计课中的集中授课与点评时间应均匀分布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并且要注重设计课和实际的结合,要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细分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开题、调研阶段,第二周的汇报、点评阶段,第三、四周的一草、点评阶段,第五、六周的二草、点评阶段,第七周的三草、点评阶段,并且一定要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周里学生可以专心的表现最终成果。

上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分析(以快题的形式,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交一草草图)――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手工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下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汇报(以ppt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师生互动)――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机器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3.3.2 设计课过程监控

为了严格把控学生上设计课的纪律,端正学习态度,应做好平时阶段的考勤工作,平时成绩结合学生上设计课的出勤率以及迟到情况分别对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课的学习效率。

为了强化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性,避免最终熬夜突击画图交图的状况,每个设计过程中间要求交草图,草图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要有设计思路分析、手绘草图、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等内容。并且严格要求调研报告、调研汇报、成果汇报、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质量[9~10]。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正图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来完成,要有认真的排版、分析图、总平面图、效果图、意向图等。

3.3.3 设计师进课堂

考虑到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答疑、设计师评审等环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建议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建议邀请至课堂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针对规划行业发展行情、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评审过程、规划局工作职责等做专门讲座。

4 结语

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办学特色、设计课程的资源获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学习“老八校”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考虑确定适合非“建筑老八校”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课类型,重视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外交流。并积极探索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28(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间设计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J].华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洁,王丽娜,邵 俊.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刘叶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乐.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篇(7)

CITYIF规划云平台

人性化的城市雨水景观设计对策

关于中国“风景园林学”的5个问题

Coyoacan企业园区景观设计

重要却被低估的景观功能——提升专注力

健康的城市生态与健康的人

对城市边缘地区景观管理的反思

氛围:景观设计中的质量、感知与时间概念

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之路

从能效城市到能效者——5A规划途径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当低碳与生态技术遇见景观建造

最佳实践:中国南方地区首个被动式住宅

为提升雨水质量而设计的绿色基础设施

权力、文化与审美:当代城市景观中的三重“幻象”

中国华南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典型案例分析

在新数据环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续内涵

为城市体检——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建筑师的元符号:建筑制图如何借鉴大数据可视化

《为未来而设计——80人眼中的可持续世界》节选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愿景与传统

“公共政策的力量:‘海绵城市’与行业趋势”沙龙纪实

与地方政府的对话:镇江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化腐朽为神奇——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探索

绿色等于健康?建立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的实证基础

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

亲自然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健康与福祉的作用

以儿科医生的视角诊断城市环境:访谈理查德

弹性乐清:气候变化、公共健康和景观基础设施

以国际视角审视中国乡村景观与可持续城镇化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回顾

应对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城市建设:适度与留白

古代水利基础设施比较研究对新兴城市的意义

春秋冬夏——北京百子甲壹宋庄工作室的景与观

景观设计行业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理性教育:香港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设计论文教学体系

寻找定位的挪威设计——挪威2013奥斯陆建筑三年展参观感悟

合金:通过熔入制造能够相容的新材料

中外无异——关于中国设计市场的新思考

土壤:水系统中被忽视的向度

基于自然过程的人工干预下的水系统生态设计

浅析现代企业园区中的植物景观营造形式

让城市更绿——绿色屋顶和绿色立面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

两位创新型设计师对城市的深刻思索

篇(8)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和深度,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引导调控作用,通过任务分解、明确主体、建立台帐、强化措施,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年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圆满完成。

二、工作任务

年共计划编制城乡规划34项。其中,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区城市道路、市区城市停车设施、市区公共交通、市区供水与节约用水等专项规划(13项);主城区、新区近期建设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2项);许由路两侧、延安路两侧等城市设计(2项);新区主中心中轴线景观设计、科技广场西侧局部地块等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2项),至禹州段道路规划、五组团之间通道规划等城际通道规划(2项);村镇体系规划(12项)。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完成规划编制任务。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转变领导方式,尽快成立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和相关乡(镇)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辖区内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按时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转变工作方式,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各责任单位要选择信誉良好、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规划。各级规划管理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全程参与,实现责任单位、设计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三者有机衔接,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和规划审批效率。规划编制过程要阳光透明、吸纳民意、保障民生,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共性,指导城乡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规划编制经费保障。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加大规划编制资金投入力度,将年规划编制费用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为顺利完成城乡规划编制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及市政府各责任单位要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制定措施,明确责任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确保承担的规划编制任务圆满完成。

篇(9)

一年来,我们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局上下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也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在今年1月21日的全局系统2010年总结表彰会上,我在最后说,我们要做到三个满意,一是让社会各界满意;二是让服务对象满意;三是让我们的团队满意。现在看来,我们这三个目标已经基本达到,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很顺利,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成效也很显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得到了市级四大班子的认可,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市委书记在常委会上为我们说事,市长在全市的城乡规划会上表扬我们,人大评议我们全票通过,这在评议的过程中是少有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两节到来之际,我代表局党委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我要讲三部分,一是回顾2011年工作,二是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三是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

一、2011年工作回顾

现在的社会各界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关注度极强,我们的工作难度很大,情况也很复杂,我简要从6个方面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

(一)理清思路抓调整,全面开创新局面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结合我们本部门的实际,我们继续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繁荣、铸造特色文化、突出滨水园林、改造新建并举、建设宜居鹤城”的城市建设原则;突出两个重点,即“抓城管县(市)带乡促村,抓人员素质提规划设计水平”;围绕三个调整,即“调整规划理念,调整工作重点,调整服务方式”;搞好四个结合,即“优化空间结构与打造特色景观相结合,重塑城市形象与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相结合,地上建筑规划审批与地下各种基础设施管线审批相结合,把握规划设计质量标准与推进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清晰的,重点是突出的,办法是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首先是抓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城乡规划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重复工作,但是我们必须还得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今天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有一个核心的班子,有一个精干的团队。

(二)集中精力抓重点,全力推进新时序

主要是通过各类会议民主决策,集体决策,班子决策。

1、召开会议及审议项目

全年共组织召开局务会36次,审议各类项目755项;市专家委员会40次,审议各类项目308项;组织、筹备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会议11次,审议各类项目168项,多次参加市长办公会议。体现了规划在经济建设、社会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时代,正处在城乡建设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和压力十分重。

2、审批各类规划

2011年,我局共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77项,规划用地面积8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3万平方米;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71项,规划用地面积32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

3、核发各类行政许可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6项,总建筑面积97万平米,其中市政工程23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6项,建设用地面积287万平方米。

4、乡镇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2011年,全市11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已有105个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其中有67个乡镇规划成果经过市级以上专家鉴定。全市1242个中心村已有825个完成规划编制,占总数的66.4%。

5、新型社区规划完成情况

我市确定的13个新型社区整镇推进试点乡镇已有6个完成规划编制,12个新型社区整村推进试点村已有2个完成规划编制,其余正在调研和规划编制中。

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5211工程和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程,我们积极帮助谋划规划,推进项目建设。

(三)完善机制定规则,全力营造新环境

年初以来,我局为了缩短服务对象的办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交叉环节,在规则制定上,在制度建设上,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都做了积极探索。

在2010年市委下发的“八条”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各方论证,并提请市委、市政府同意,我局先后起草下发了14项规则。其中《市城区高层建筑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市规划与建筑艺术委员会方案报审规则》、《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管理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市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是以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的形式下发的,《市南苑新城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市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规定》是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的形式下发的,《市城乡规划局建筑立面审查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审批管理的规定》、《市城乡规划局业务工作分工及内部运行程序》、《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理规定》是以我局文件形式下发的。这些规则对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对规范我们的行为,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还将这些规则文件提供给市辖各县(市)政府和规划部门参考。有了规则,才有了形象,总体来说是好的。出台这些规则,对我们的廉政建设、行风建设都起了关键作用,得靠规则办事,靠制度管人,靠精品说话。

(四)加强合作练本领,全员素质新提升

一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对外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大家都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总体来讲有这么几种形式:

1、外聘教师来培训。2011年6月9日,我局邀请哈工大规划设计院院长赵志庆教授为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进行了“城乡规划知识”专题讲座。讲座结合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对《中国当代城市设计与管理》进行了重点解读,党校两个班次学员、市城乡规划局部分业务干部以及各县(市)在局机关挂职干部共160余人参加了培训,这是城乡规划知识专题讲座首次走进市委党校课堂。我们还聘请市委党校张丽丽教授,举办《科学规划追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专题讲座,全局14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并就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前不久,我们还在嫩江宾馆请省测绘局和市国家保密局的领导给全市城乡规划系统进行了“天地图”和保密知识的培训。反响都非常好。

2、外出接受培训。局领导班子成员都带队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和考察,规划院、七区规划处都分别以各种方式参加专业学习,即锻炼了队伍,又提高了设计水平。

3、内部研讨培训。这已经成为我们长期坚持的一种制度,我局的副局长、总规划师王舒扬同志、调研员赵源江同志、市规划院总规划师韩鹏同志等都曾在局系统内部做过相关知识的讲座。还对各部门在“标准提升年”活动中撰写的调研报告进行了评比。

4、各县挂职培训。在“标准提升年”活动中,我们从县(市)规划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到局机关和规划院挂职,通过实践进行学习。

5、案例分析培训。

实实在在讲,规划工作就得走出去,请进来,确实得学习。因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老百姓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不学习就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没有本领就无从谈起服务,加强学习合作和对外联络十分重要。

(五)研究品位找亮点,全面规划新城市

城乡规划部门的职责就是规划城市,一个城市规划成什么样,我们是第一责任人,虽然我们不是最终决策者,但我们站在前沿上,就得承担责任。在项目审批中,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如何提升城市品位,如何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如何打造城市特色。

1、结合天际线建设着力打造城市特色景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做为城乡规划职能部门,我们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天际线这个课题,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它是西方城市规划定型的一种理念,构成独特的天际线需要一个城市有中心,有主题,所以我们始终都在研究城市的特点和品位应该体现在哪里,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体现在文化上。结合嫩江,结合劳动湖改造,我认为我们的城市特点应该显现在“显山、露水、透绿”上,体现在城市的生命上,体现在城市的设计艺术上,体现在城市的文化本质上,体现在城市的发展水平上,体现在城市的特点上。

2、结合项目审批提高城市空间设计水平。主要围绕城市空间设计的三种结构,四项原则,五个要素做了些尝试。我们定规则,外出培训合作,最终要体现在成果上。在审批项目时,我们做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虚实与凹凸相结合,色彩与质感相结合,根据现在建设宜居城市、以人为本的要求,我们在项目的功能配套上,在规划的设计标准上,在立面的亮化景观上,严格把好质量关。审批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虽然自己和自己比有了些成效,但是和好的比,还有大的差距,还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3、结合“标准提升年”活动提高全系统的工作能力。结合这次活动,我们全系统来了一次大比武。这是市政府对我们的要求,我们为这次活动出台了方案,召开了动员会、座谈会,搞了知识竞赛,撰写了调研报告,互相进行研讨,可以说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取得了成效。2012年我们还要开展回头看,继续研究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和内涵。

4、结合“天地图”应用推广数字化城市新技术。我们是数字化城市,如何推广和应用技术至关重要,我们在使用“天地图”、三维项目审批上,也做了有益的探索。

5、结合《条例》的施行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按照我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负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目前,该条例已经按照省人大的要求更名为《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并经10月20日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10月26日在《日报》上进行了公告,将于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本初稿已形成,近期将上报相关部门审定。中规院编制的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式成果已经通过2011年11月4日进行的专家评审。

(六)加强宣传促管理,全面系统新变化

1、人大评议行风建设初见成效

行风建设排名前移,人大评议中我们全票通过。但这只是过去,在新的一年如何巩固,如何提高,这是关键。

2、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抓不懈,效果明显

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市里验收我们顺利通过。

3、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再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咨询回复群众提问279项,排名全市第2,公布工作信息268项,排名全市第9;印发《规划简报》,并向省住建厅和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报送,向局系统内和各县(市)区下发。项目审批及时公开,信息化服务做得很出色。

4、争先创优的氛围越来越浓

一个团队,首先要团结,再就是要争先创优。工作是有难度,但只要我们公开、公正、公平,大家是会理解的。我们的项目都是集体民主决策的,我们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我们的项目审批水平不断提升,我们的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透明度越来越强。

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

(一)机制不活,体制不灵,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

按照干部管理的要求,是不允许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混岗的,但我们局机关只有35个编制,不借调人员,根本无法开展工作。但借调的都是区规划处的人员,又影响了区里的工作。全局35人,局领导8人,行政保障、党政工群共10人,从事专业工作的一线人员只有17人,确实有很大的压力。

(二)编制少,专业人员不足,成果影响力不明显

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不足,专业覆盖不全,局机关、规划院都严重地编制不足。欠发达地区的现实严重地影响我们对人才的引进,城乡规划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达不到预期。

(三)项目审批层次不深,审批质量有待提升

项目过多,审核层次达不到深度,还有些层次交叉,项目的行政许可涉及的内容还应更深、更全。

(四)景观设计、雕塑小品研究不够,琢磨不细

对项目的景观设计、雕塑小品等方面的研究远远不够,还应加强,现有人员还要再认真地加以学习研究,力争在城市的景观上拿出精品,提升规划工作水平。

(五)理念要更新,协调艺术要加强

理念要跟上建设宜居城市的要求,还要加强综合协调能力,我认为在这方面,我们要向住建局学习。综合协调很关键,在沟通艺术上,方式方法上我们还要研究。

(六)学习合作还要加强,内外素质都有待提高

要想有内涵,出精品,就必须加强对外合作。加强联系。

三、2012年工作安排部署

2012年,我市的城乡规划工作要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完善功能为重点,综合改造老城;以景观创新为重点,科学规划新城。着力突出城市景观设计,打造城市整体形象,全力解决规划质量低和水平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品位。

(一)明确思路,坚持原则不动摇

继续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繁荣、铸造特色文化、突出滨水园林、改造新建并举、建设宜居鹤城”的城市建设原则;突出两个重点,即“抓城管县(市)带乡促村,抓人员素质提规划设计水平”;围绕三个调整,即“调整规划理念,调整工作重点,调整服务方式”;搞好四个结合,即“优化空间结构与打造特色景观相结合,重塑城市形象与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相结合,地上建筑规划审批与地下各种基础设施管线审批相结合,把握规划设计质量标准与推进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

(二)明确方向,城市定位不走样

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6字方针和城市发展必须要处理好的12个关系,结合对我市的城市特质和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把加快建设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为:滨水园林城市、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生态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结合鹤城特点,挖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功能品位,结合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提高城市的环境景观和城市雕塑、艺术小品的规划设计水平。

(三)明确重点,全程服务不懈怠

1、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搞好各类项目审批。

超前谋划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工程规划,继续完成中华路改造规划、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规划。

2、做好新城项目规划服务对接

2012年,南苑新城核心区以中汇城项目、公建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继续以高铁新站为核心区,加强新城项目的空间、环境和形象设计,打造标志性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始终贯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设以高新产业为支撑,以高端商业为动力的宜居宜业新城区。

3、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做好老城改造的各项规划

以六个地段(出城口、交叉路口、沿江、沿湖、高层建筑、公共建筑)为重点,以六种元素(立面、亮化、绿化、道路、基础设施、牌匾广告)为条件,突出十条街路,为城市改造奠定基础。

4、结合实际编制好各项规划,为城市建设搞好服务

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争取早日通过国务院批准;抓好3个分区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工作;抓好党政办公中心扩建规划。

5、启动城乡规划展示馆工作

城乡规划展示馆拟设在市新建图书馆的二、三、四层,内容包括规划展示区、会议室(多功能厅)和地理信息演示厅三部分。下步要尽快确定规划设计方案并实施。

6、推广数字化城市技术的应用

2012年,要将2005年以后审批的各类地下管线约233.42公里,全部录入到市地理信息中心平台;抓好数字城市技术推广应用到城市管理和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抓好各县区推广应用数字城市技术的试点工作。

7、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结合全省小城镇建设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镇整村推进的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全市10个乡镇、417个行政村、8个市级示范镇、7个新型社区整镇推进试点镇、10个新型社区整村推进试点村的规划编制。

8、继续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经原则通过专家评审,尽快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申报文本报省政府批准,明年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完成申报工作。

9、《关于城市规划控制的几项规定》的修改工作

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对《关于城市规划控制的几项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结合《城乡规划法》的贯彻实施,2012年要按法定程序将此《规定》纳入《市城乡规划条例》一并起草。现正广泛征集各方意见,争取近期提交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会议讨论。

10、继续抓好规划岗位培训

继续和大专院校,兄弟地市、合作单位联合搞好培训,并将岗位培训纳入日程,当成重点工作来抓。重点对县(市)区长、主管县(市)区长、规划局(处)负责人和乡镇长分期分批搞好规划培训。

四、明确措施,争先创优不落伍

工作得有激情,切实围绕“四个三”工作机制开展工作。

1、围绕“三个调整”的理念确定工作思路,即:调整规划理念,调整工作重点,调整服务方式;

2、本着“三个第一”的态度改进工作作风,即: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了解情况;第一需要搞好对接,搞好服务;第一现场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篇(10)

从性别视角分析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问题在我国是一个已经起步但缺乏深入探讨和贯彻实施的议题。随着城乡规划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反馈的纵深发展,女性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备受关注,为传统规划设计带来新的视角,也对城乡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城乡发展中的性别意识发展历程

人类城市空间发展史,除了物质空间的变迁之外,也是由男女两性不同的性别体验所谱写的身体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性别意识模糊阶段

长久以来的古代社会几乎是单性别空间,即男性空间。在中国古代,女性几乎与公共生活绝缘,极少参与到公共空间中,体现出男尊女卑的性别格局。在古希腊,城邦公共生活发达,公共空间形式丰富。诸如市政广场、运动场、露天剧场等,也是以男性活动为主。即使在高扬人权、自由的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仍然没有从男性中心论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17~19世纪的沙龙文化为欧洲女性开辟了一条介入公共空间的途径,但沙龙仍然是一种半公共空间,并且只针对少数女性。由此可知,19世纪之前中西方公共空间主要是男性支配的场所,而女性的领地是家庭。

2.女性主义觉醒阶段

19世纪中后期,一些西方国家发起了女性主义(Feminism)运动,主要目标是争取妇女的政治、经济、教育权利,其中,让女性自由进入和享有公共空间是一个重要诉求,城市公共空间的性别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女性主义从女性的特殊历史地位出发引入了社会公平的内容,主张关注城市群体的多样性,强调规划应当全面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满足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不同需要,为解决城市规划中的种种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3.社会性别主流化阶段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明确了“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即,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评估所有有机会的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方案)对男女双方的不同含义。作为一种策略方法,它使两性的关注和经验成为设计、实施、监督和评判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有政策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男女双方受益均等,最终实现男女平等的目标。城乡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必须将性别意识纳入城乡规划政策的制订、实施、监督、评估、调整的全生命周期中。

二、性别盲视引发的城乡问题

1.空间不平等

空间平等的关键在于城市建设必须考虑性别差异,而不是仅仅依据所谓的原则、标准来决定,尤其是当这些原则、标准本质上是男性的角度。如西方城市郊区化的进程中,中产阶级家庭远离城区,造成家庭主妇在日常购物、料理家务、照顾幼儿等方面的诸多不便;而封闭的居住设计也割裂了家庭主妇之间的直接交流,使其逐渐脱离社交网络。在中国,进城务工女性往往集中在城市边缘,居住卫生条件恶劣。

2.环境不安全

相对男性来说,女性在城市物质环境中体验到了更大程度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不仅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中,也存在于城市私密空间,即家庭环境中。并非所有的城市公共空间都会令女性产生恐惧心理,但在某些时刻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或某些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常常会让女性感到害怕。比如,夜晚几乎使所有城市公共空间变得对女性充满威胁;公园的僻静处,某些地下通道或车库,因为人烟较少,即使在白天也会让单身女性感到害怕。

3.建筑不合理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欧美国家出现了许多新的女性群体,如单身女性、离异女性、单亲母亲等。此外,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女性成为老年人的主体。这些女性在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城市居住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通常很少考虑她们的需求。家庭的空间设计也往往认为家务是女性一人的事情,而不是应该由家庭成员共同承担的任务。

4.细节不注重

由于未考虑到性别差异,忽视女性的孕产哺、女性的如厕方式,以及社会文化规定的女性对小孩的照顾责任等问题,则在一些细节上造成女性的空间使用困难。比如,母亲需要随时为处于哺乳期的饥饿的婴儿哺乳,或是为其换尿布,而公共建筑中缺乏服务于这种需求的空间。或是公共建筑对婴儿车来说是有障碍的(台阶、旋转门都不利于婴儿车的通过)。

三、基于性别视角的城乡规划教育改革

城乡规划的性别意识,指从男女两性差异的视角审视城市环境,将性别分析、性别关怀纳入城乡规划过程,消除规划中的性别盲点。

针对上述问题追根溯源,城乡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源于意识的提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评价,将这些意识、理论和实践映射到城乡规划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改革中,则应注重相关课程的编排设计。故本文从理论课到设计课,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一些课程改革的思考。

1.城乡规划理论教学

(1)城乡规划原理

该课程主要阐明引入性别视角的背景:城市空间的差异迅速扩大,社会空间结构不断分化,出现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女性作为城市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城市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尖锐地反映在女性身上,因此亟待运用性别视角来看待和处理城市女性居民社会生活空间问题。学生应了解性别视角的概念、发展历程、意义和内涵,意识到城乡规划作为政策手段,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公正。

(2)城市防灾学

学生应重点掌握三个知识要点。其一,自然灾害是没有性别的,但自然灾害对不同性别所带来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因为男女具有不同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并不完全取决于女性身体弱于男性,而是由于现有的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不利。如在性别歧视的社会里,男性可能会优先接受救助。其二,救灾中男女的需求不同。需要供给妇女特殊用品,保障女性临时安置空间的私密性等。其三,灾情统计中应分性别统计。否则无从了解弱势群体在受灾者中所占的比例,以及相较于其他人群,她们在灾害中所遭受损害的状况与程度。

(3)城市地理学

长期以来城市地理学都受到“男性原则”或“男性标准”的影响,忽视了女性的空间存在和空间需求。已有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以及城市居民行为研究大多以“核心家庭”式的性别关系为默认条件,不管是城市土地利用模型还是因子生态模型。强调日常活动行为的时间地理学也仅表现了男性主义空间与公共空间,忽视了身体的差异与家庭等私人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应回归到人本主义空间命题上,倡导反映女性对城市生活空间的体验。

(4)城市社会学

教会学生如何从城市住房制度、住房的意识形态分析、居住环境以及住房资源分配等角度,分析在现有制度体系与观念规范下,探究出一条适合女性和城市共同发展的道路。

2.城乡规划实践教学

(1)总体规划

城市女性日常活动对应的4类空间为:家庭行为空间、工作行为空间、购物行为空间、娱乐休闲空间。现代城乡规划从功能分区、公共卫生的角度追求高效率和低污染,通过总体规划分割工作和居住地点,忽视了越来越多的女性需要同时扮演家庭主妇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由于工作和居住地点的分开,商业和家庭日常事务相关的设施,如便利店、学校的分隔,大大增加了女性的交通负担。因此在总体规划阶段就应重构城市功能,改进交通运输系统等。

(2)控制性详细规划

性别差异导致空间需求的多样化,近来出现有针对女性的医疗服务机构,如,妇女保健中心、妇科医务所、女性学校等,还有专门服务于女性的机构,如受暴女性庇护所、托儿所、预防中心等。新的空间类型必须在用地分类控制阶段就考虑仔细,及时解决不同用地的联系、用地与交通的关系等问题。

(3)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该设计阶段主要涉及公共空间,身处其中的女性往往表现出比男性更多的“身体焦虑”,如“被凝视的焦虑”“安全的焦虑”。这些焦虑改变了女性使用和享用公共空间的方式,也带来了不安全感。城乡规划应为妇女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以应对暴力,比如,公园、社区、监控系统等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规划,必须把妇女儿童的安全考虑进去。空间安全设计需要性别敏感,不能将男女的行为特征置于同一衡量标准之内,应关注女性在空间中的心理需要、行为方式和独特经验。

(4)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

女性的行为特征决定了她们更喜欢在公共绿地和广场这些地方逗留、聊天,这有利于和睦的邻里关系和密切的社会交往的建立。因此,在做此类空间的景观设计时,学生应注意可达性、舒适性、艺术性等。而对于建筑则要考虑使用的便利性和细节空间的处理,如休闲娱乐交通空间的母婴设施,购物空间的卫生设施等。

四、结语

很多人把男女差异看作社会问题,而不是由于带有性别歧视的规划法律造成的物质土地使用问题。目前,虽然大多数女性和男性已经拥有了平等地进入公共空间的权利,但因为身体的差异对空间的体验是不同的。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规划学界的关注,在城乡规划设计领域中,将两性差异以及女性主义思维纳入进来,是真正体现人文关怀的城乡规划。在城乡规划教育中需要尊重女性观点,进一步探讨女性参与城乡规划方法、途径等,同时还需重视此领域学术环境的创造和相关课程的推敲。通过基于性别视角的城乡规划教育,教会学生营造更具包容性与平等性的城市空间,是城市走向真正平等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秦红岭.城市规划中的性别意识[J].城市问题,2010(11):16-20.

上一篇: 品牌竞争力调研 下一篇: 毕业设计过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