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8: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篇(1)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the main base construction quality guarante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ing benefi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cquisi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work, trying to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n combining with management experience is discussed, and aims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level.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asic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做好管理的行动指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指导做好实际施工质量方针,并注重管理过程中经验与教训的总结。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做出以下分析。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的原则

一是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建筑施工现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只有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确保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做好成本管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减少浪费。二是遵循施工现场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才能确保施工进度按照计划进行,才能促使工程任务在规定的工期内或是提前完成。三是遵循施工现场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才能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的安全系数,降低风险系数,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四是质量管理应遵循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原则,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高效地进行,保证工程质量能够顺利通过验收。

(二)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从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来看,主要存在着粗放性的问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该执行精细化管理,严格遵循ISO标准进行执行,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能够使施工现场管理更为有序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序衔接的顺畅性与连贯性,降低不规范施工概率的发生,加强各个专业施工、不同工序之间的协调,尽可能地减少交叉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

安全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将安全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管理原则。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机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安全的预防措施,控制建设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安全应急管理,确保在安全事故突发的最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安全事故产生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

(四)“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成本控制直接关系着工程效益的获取,在工程量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投入越大,其效益就越低,反之,如果成本造价越低,其获得的效益就越大。一是在建筑施工现场中,必须做好材料的管理,尽可能地降低材料的耗费,以节约材料成本。二是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确保分工合理,提高工作效率,追求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三是加强施工设备的管理,降低设备的购买、租赁和管理维护成本。不仅要注重设备的使用,更要注重日常的保养维护,以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费用成本。

二、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经验

(一)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施工技术过硬

技术是决定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的关键因素,技术管理是确保工程技术是否到位的关键手段。因此,加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从质量控制方面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确保选择施工技术能够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等;二是从经济性方面的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在选择施工技术时,应该考虑到施工的方便快捷,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地缩短施工工期,在质量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必须兼顾经济性目标的实现。三是组建高效的管理班子。建筑施工现场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等问题,必须依托一个具有较强执行力的管理班子,才能确保技术管理落实到位。四是做好技术交底与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对于技术要求高、专用型强、风险性大的岗位,必须选用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操作。同时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素养。

五是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对于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尤其落实好质量“三检”制度,同时,加强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工序交接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将其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予以落实。

(二)加强对参建人员的管理,规范施工现场人员的行为

施工现场涉及的人员众多,必须加强管理,才能规范施工现场人员的行为。一是构建是现场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对于施工现场中遵循规范,没有出现任何差错的员工,从工资待遇、奖金分配、岗位提升等方面予以奖励。二是构建施工现场人员约束机制。对于在施工现场中不遵守制度,给工程造成重大影响,带来重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罚,以规范其在施工现场的行为。

(三)加强度材料、设备管理,降低工程材料与设备成本

第一,做好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尽量降低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大约占施工阶段整个成本的60%左右,是施工中需要耗费最多的物质,因此,做好材料成本控制,是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的重头戏。在施工现场,规范材料出入库、使用、补充、退还等方面的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建设材料的浪费。第二做好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忌让施工机械设备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甚至是让设备“带病”运行,以确保设备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施工现在安全控制,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施工现场安全方面主要包括防火、防电击、防坠落、防意外伤害事故等,现在项目部要求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员,作好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工作,有些常识可以变成普及安全知识的小册子,以便于发放,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常见的问题一定要包含在里面,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常识,尤其是农民工,更应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五)完善施工现场管理资料,为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第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和资料管理员,要求熟悉工程内业资料的有关规定及要求。严格按要求进行资料的归档,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对文件资料的有效管理。

第二,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施工中发生的各类材料的合格证、质保书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设计变更、测量记录、试验报告、隐蔽工程报验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和工程签证,工程完工后的竣工图、验收报告等,均要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一一收集归类存档,并在工程中积极与业主内业资料管理人员联系,清楚业主的具体要求与规定。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繁多,工种复杂,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法,遵循科学性、合理性、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施工技术过关,加强对参建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规范施工现场人员的行为。注重安全生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徐小明.浅谈如何实现现场施工的有效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24)

[2]徐希浦.谈优化建筑业施工现场管理[J].山西建筑,2011,(33)

篇(2)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虽然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应试教育制度下的思想残余仍然深深的影响着教学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不论是从考试还是从平时的教育测评无一例外的是基于分数高低的管理效益模式,而这种管理模式更多的是采用经验管理的方式,缺乏其应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造成了大量的时间资源的浪费和教学内容的冗余,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也使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从这一方面讲也是造成学生减负失败的原因,而国家明令禁止的学校补课问题,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解决,学校补课现象和社会性补课现象仍然广泛的存在,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在此不多累述。另一方面讲,教师的负担和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加重和增多,许多教师因为教学时间管理的不规范,以及不合理的教学时间规划,超常时间工作,从而造成了教学效果额降低。再加上教学负担的加重也必然使教师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质量下降。从而整个学校的教育效果也就可见一斑了。而所谓的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清华北大的学生几乎成了一个学校教育成果的唯一倚仗,当人们去考察一下这些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时间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虚假的教育繁荣,迟早是要出大事的。所以这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学校管理角度上看,随着新一轮教改的进行,在思维惯性的影响之下,由于新的高考政策迟迟没有出台,造成了学校时间管理的盲目性,经验性管理模式程度加深,以此带来了学生和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在实际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分班教学的情况仍然广泛的存在于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下,由于学生基础和师资水平的不同造成了教学测评上的分级测评现象,或许本身这种管理方式在体制和机制上是可以很好的运行的,在此我并不赞同分班的这种体制,因为这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初衷,而分班教育和分级测评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冗余和教学过程的冗余。举个例子,有些学校的火箭班的学生和普通班的学生,由于自我基础和教育师资的差异会导致教学进度的严重不齐,学教测评时间难以把控,从而增加的整个时间管理的难度,使得老师和学生在这种恶性的管理体制下疲于追赶教学进度或者处于教学等待状态。再有的就是为了教学测评的回课式教学复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浪费教学时间。从具体的教学角度上看,最常见无非是由于现在教材的版块设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学的难易程度很难把握,而又缺乏一个有效的机制去解决这样的问题,从而造就了高一年级的课程就教到了高考级别的难度这样非理性的现象。没有标准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基础,没有思想观念和具体的改革目标,教学目标。基于考试的教学活动,因为考试制度的不明确造成了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者的多重盲目。因此改变教学活动的目的和确立教学活动的新理念才是具体改革成功与否的基础,而对应的实施性改革方案的施行才是此次改革的关键。因此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学管理问题应当放在整个教改的重中之重,开发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配套的运行机制是现在教育改革,尤其是学校时间管理方面的首要任务。从上述的对改革前和改革过程中的教学时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本人认为,要解决目前改革中出现的教学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新的时间管理理念和理论的确立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它关系到整个改革方案中教学管理的实施和成败。

一、管理学原则在学校教学时间管理中应用

(一)组织原则

根据国家此次教改的目标和具体内容,笔者认为我们要培养的人的内涵和才干,才是我们整个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而不是分数。考试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在目前体制下算是一种比较公平的方式,但是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观念。教学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因此,合理的组织设置和人事安排才是保障理念意志执行的基本力量,而正确的确立符合以人为本的具体教学目的和开发实现目标的时间管理方式方法才是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贯彻,只有这样才不是一纸空文,这是时间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机制原则

有了合适的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必须要有配套的机制保证时间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运行,机制的建立本身应当是一种采取实验性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一套机制用一百年的固有模式。它会随着改革的而深入而不断的变化和完善,这也是时间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测评原则

教学时间的管理必须有一套总体的教学评价系统与之相适应,用以保证教学时间管理与教学效益管理的有机结合。通俗一些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教学时间管理的整个管理体系,使这种管理手段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因此需要教学测评系统的支持。这是整个时间管理与教学效益联动的核心。

(四)系统性原则

整个教学时间管理本质上是一个教学管理系统在某方面的应用,也就是一个系统的一种功能,而系统本身有很多功能。这就涉及到与其他功能的兼容问题,这里有事是管人的系统,所以设计到人事方面的调度是很多的,因此建立的时间管理方案应和本身的人事管理体系相适应,否则将会出乱子。

二、教学时间管理和教学效益联动体系的建立

由于教学的时间管理最终应当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建立必要的教学时间管理和教学效益的联动体系。而此体系正常运行和发展才是实现教学时间合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整个教学时间管理和教学效益的联动体系包括以下几个结构:A教学时间计划制定结构;B.教学时间计划方案决策结构;C教学时间计划执行结构;D.基于教学效益的教学时间管理评价体系结构;G基于教学效益的教学时间管理修正体系结构。

(一)教学时间的计划结构

以往的教学时间管理,也可以说是教学计划的罗列,基本上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管理计划模式,本文通过引入管理学的模块化管理方式,工程学方面工期的计划方法],以及采用决策树的决策形式制定相对最佳的时间管理策略,以此来达到用最为合理的时间,来完成相关人才培养的目标。

1、管理学思考维度在教学时间管理体系建立的应用:

在建立一套管理体系的情况时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维度有以下四个方面:(1)这个体系是以怎么样的组织形式建立的,也就是说管理的部门有哪些,支持的部门有哪些,体系的参与者有哪些,和配套的硬件设施。(2)这个体系是采用怎么样的人事制度和调度方式,以及配套的相关规定。(3)这个体系应该通过怎么样的机制去运行从而达到管理目的。(4)这个体系采用怎么样的控制,评价以保持体系的活力,发展与完善这个体系。

2、管理工程期的计划方法在教学时间管理中的变式应用:

这是整个时间计划的核心,它决定着教学时间的具体分配问题,笔者认为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必须分解教学内容,成模块化分解,然后确定模块的教学时间。然后系统的整合模块[4]的教学时间,完成对时间模块之间的理论衔接性调试。最后完成整体时间计划书,进入下一阶段。

(二)教学时间计划方案的决策结构

在时间计划方案中,决策树[3]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来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时间,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决策树提供了一种展示类似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什么值这类规则的方法。比如,在贷款申请中,要对申请的风险大小做出判断,图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建立的一颗决策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决策树的基本组成部分:决策节点、分支和叶子。决策树很擅长处理非数值型数据,这与神经网络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比起来,就免去了很多数据预处理工作。所以如果变式的应用到时间管理决策上也就是在时间管理方案提出时,有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各有优缺点,因此利用决策树的方法可以得到较为科学时间管理计划方案。降低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教学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来举一个家到单位的简单例子,如下图: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路程和时间管理目标问题,从上图的决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决策树方式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我们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我们在更为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又不会浪费时间和走弯路。不过这种方式较为依赖于以往的数据,因此运用计算机技术,记录和处理教学评价中得到的数据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对教学管理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还是时间管理的计划性管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计划以外的事情。这就涉及到应急计划的设计和过程花时间管理的方法了。例如:突然发生不可控的时间导致学校教学时间需要延长,或者缩短的这种情况,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进行显然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因此实时的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的联动关系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制定应急时间安排在时间管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柔性时间管理方式。

(三)教学时间计划的执行结构(运行机制)

要想保证教学时间计划的顺利实施,与之配套的教学时间管理运行机制则必不可少,下面基于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笔者提出一套教学时间管理的运行机制。

1、学校常规的教学功能性组织有以下几个单位:

A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B教务处(有些学校也称教学管理处);C各年级主任;D各学科组

以上各个教学管理单位的在时间管理中的职责:

1)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审查,批准教学时间计划书的实施和对计划重大变化的审查和批准。

2)教务处:根据下属上报的教学时间需求书,采用工程化时间管理计划方式和决策树决策方法,制成教学时间计划书报予主管副校长批准后,给予下属教学时间计划安排书,并监督其直属下属的执行情况,协调全校性教学时间计划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3)各年级主任:接到计划书之后联系本年级学科组组长制定各学科的教学时间计划安排,并监督指数下属的实施,不再上报教务处批准协调本年级组内时间计划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4)各学科组:通过教研形式制定教学时间需求计划书,采用集体备课,长时备课的方式保证教学时间计划能够得以实施,由学科组长协调本组内的教学计划实施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2、具体教学时间计划的全程运行方式

由各学科组通过教研方式向年级主任提出教学时间申请,然后由年级主任结合各学科的时间申请,整合成时间需求总体报表,提交至教务处。教务处再根据全校的教学时间需求情况,采用工程化时间管理技术,给予时间总体安排,采用分区课程[5]安排的方式给予年级主任书面时间刚性计划安排。由年级主任和学科组组长共同完成最终的教学时间计划表和教学进度表(这种安排需要是柔性的时间安排)。各教师和科研组根据所得到的的教学时间计划表和教学进度计划表,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务处通过教学计划评价体系结构对整个计划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对教学工作的进行实质性指导,并适当调整教学时间计划表。

综上所述,教学时间管理是整个教学管理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精细化的时间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在教学效益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这种管理手段的行动准则,刚柔并济的时间计划方案是使这个管理策略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管理人员的尽心尽责和整个教学活动人员的积极参与是这套方案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现代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可见,良好的时间管理是正确的管理的基础。作为高校运行最重要的工作承担者之一的中层管理者,其工作通常涉及到学校各个不同机构,工作繁杂,而且每项工作都有一定的完成时限,使得他们在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时,往往会因为缺乏时间管理的概念或时间管理不善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时间管理的概念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实际上是钟的读数”,《辞海》对时间解释为“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或它的某一点。以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为根据”。从管理学的角度,时间具备以下四个特性:一、供给无弹性:时间与其他任何资源最大的不同在于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二、无法蓄积:时间不可以被积蓄储藏,不论主观意愿为何,都必须消费时间;三、无法取代: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是无法取代的;四、无法失而复得:时间一旦流逝,则永远无法挽回。

时间虽然具备以上的特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时间的有效管理,来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学者杰克・弗纳对时间管理的定义是:有效地应用时间这种资源,以便我们有效地达成个人的重要目标。在管理学领域,时间管理是个人管理理论的一部分,其涵义是如何面对时间的流动而进行自我管理,将过去作为改善现在的参考,把未来作为现在努力的方向,而好好把握现在。简而言之,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个人管理,是时间使用者自我的一种管理,指个体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所进行的计划和控制活动。

高校中层管理者时间管理存在的误区

所谓时间管理的误区,是指导致时间浪费的各种因素。目前高校中层管理者对于时间管理存在以下误区:

工作规划缺乏。工作规划是确保主动、合理支配时间的基本要素,利用规划可以有意识地支配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相当一部分高校中层管理者没有进行制定和调整工作规划的习惯,由于工作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存在工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组织管理不力。适当有序的组织管理可以调动下级的积极性,整合资源,使工作发挥最大效益,使管理者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部分高校中层管理者存在着工作职责不清,工作权限不明确,工作内容重复,与下级沟通不畅,不善于授权,花费大量时间于具体事务,日常管理混乱等问题。

时间观念不强。高校中层管理者事务繁杂,工作头绪多,通常由于不擅处理不速之客和无端电话的打扰,陷入“文山会海”,突发事情出现等原因,处理工作时往往习惯拖延时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纪律意识淡薄。由于个人缺乏纪律意识,工作缺乏责任感,部分高校的中层管理者表现出工作态度消极,工作主动性不强,做事拖拖拉拉,遇事怨天尤人等问题。

高校中层管理者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对高校中层管理者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研究分析必须是在对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的认识和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六项:设立明确目标、制定有效计划、分清轻重缓急、有序组织工作、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充分授权以及遵守规则纪律。高校中层管理者大多是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同时承担着繁重的管理工作,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他们尤其重要。

设立明确目标,制定有效计划。在制定目标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时间使用习惯,做好时间日志,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是怎样花掉的,这也是时间管理的开始。通过时间记录,找到浪费时间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改变,形成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这是制定和实现目标的先决条件。

在了解了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后,才能制定工作目标。而一个完整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达到的,这样目标才能发挥它的指导性作用;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有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准;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与自己的工作和时间使用状态具有相关性;任何一个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因此目标一定要是基于时间的。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就可以根据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这是进行时间管理的第一步。而制定一项合理的计划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探寻完成目标的各种途径,确定最佳的完成方式;将最佳完成方式细化为每月、每周、每日的行程表,并加以执行; 定期检查细化目标的完成情况;调整行程表,保证最终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制定应急措施,帮助应对意外情况。

分清轻重缓急,有序组织工作。高校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往往比较繁杂,涉及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在繁杂的工作中抓住重点,就必须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来组织安排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考虑工作的优先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 “时间的四象限法”是个很好的工具。

“时间的四象限法”是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这一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一般人认为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要马上做,其次是做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但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的重点是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此类工作往往影响深远,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变为第一象限工作。管理者如果过于关注第一象限的工作,会使人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经常忙于收拾残局和处理危机,很容易使人精疲力竭,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管理者平时应多投入一些时间在第二象限工作,缩小第一象限范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先不做。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这类事情看似紧急,需要马上处理,但属于不重要的事,对此类事情要学会拒绝。对于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要学会舍弃,尽量不去做。

篇(4)

通信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时间管理需要经过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包括一个或多个管理过程,具体包括:①启动阶段。即项目开始后的着手准备阶段。②计划阶段。明确项目具体施工内容之后的管理阶段。③执行阶段。对编制的计划进行实际执行的阶段。④控制阶段。根据编制计划中各个项目之间的顺序关系和重要性,对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阶段。项目施工中时间管理的各个阶段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各个阶段却是互相关联的。

2通信工程项目时间管理的内容

2.1施工准备阶段的时间管理

内容施工准备阶段的时间管理内容包括施工材料、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的安排,施工路线的确定,进度计划的编制,具体包括:①编制施工现场活动核对表,详细记录施工单位所组织的施工准备会议内容,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各标段的施工人员列举出各段的施工重点和难点;②按照各标段的地理状况,结合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架构编制合理的作业路线;③在充分理解发包方施工合同规定的前提下,仔细比对设计图纸所标注的施工要求;④查阅发包方或运营商所提供的线路数据资料,准备好所需的仪器设备和仪表机具;⑤仔细核对施工人员数量,计算人均工作量,由项目负责人酌减施工人员的数量。

2.2施工阶段的时间管理内容

2.2.1编制与确定施工方案

通信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编制和确定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施工方案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必然会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稳定性。因此,需要由责任人员全权负责施工方案的规划和评估,并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判断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在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全体技术人员和责任人员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成本来确保项目计划目标的实现。编制合理的施工进度可以对施工人员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施工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自己的时间限度和工作目标。

2.2.2施工进度控制

通信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分别是现场作业阶段、施工验收阶段和工程移交阶段。施工阶段中的每个环节耗时都很长,因此,施工进度控制也是通信工程项目时间管理的难点和重点。通信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是在项目开展前根据已有工作经验编制好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避免施工误差的扩大,就需要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来纠正不合理的项目活动。通信工程施工项目进度控制按照管理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总进度控制、主进度控制、具体事件进度控制三种。总进度控制即对整个项目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控制,主进度控制即由各个项目小组对各施工事件进行进度控制,具体事件进度控制即针对详细、具体的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

2.2.3工程验收与移交阶段的时间管理

内容项目完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工程验收与移交,项目负责人需要与发包方或运营商协调好验收、移交工作,确保工程材料和账目的顺利交接,使工程项目能够善始善终。在验收过程中,如果因施工方的原因造成质量问题,需要由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复,修复之后的项目要交由两边负责人共同检查确认无误后再签字认可,直至初验合格后施工方才可退场。

二时间管理方法

1项目分解

对通信工程项目进行时间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分解项目,也就是对项目进行细化和简化处理。一般每个项目在具体实施之前都会列出一份详细的活动清单,这个清单中包含了所有有关的活动项目。活动清单一般采取文档的形式进行储存。确定项目清单后,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将各项目依次表述出来,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图形化处理。图形化处理能够更好地展现各基础项目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2活动项目排序

项目活动之间存在先后依赖关系,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梳理出合理的项目排序关系,然后根据项目排序明确各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确定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制约关系。

3活动项目工期预估活动

项目工期预估是在项目排序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范围和实际资源条件,科学、合理地预估出工期范围。为明确某项施工项目的具体施工周期,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影响工期的因素,其次就是分析可能出现的导致工期延误的因素,最后评估团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项目工期计划制订

项目工期计划制订也就是项目的进度计划。关于项目进度计划的制订,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项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此外,还要综合分析项目活动排序、活动持续时间、活动资源等,明确详细的项目筹备时间和具体组织工作。

5项目工期计划控制

项目工期计划控制涉及计划与实施过程中的全体变更事宜,项目工期计划控制的目的是保证项目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篇(5)

概述:如何合理分配测量时间,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测量技术工作的特点,在处理各项目的属性和测量目标所需完成的内容,及各项目配备仪器设备等,时间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测量技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在野外完成的,确定地面点的位置是测量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完成各种测量任务的基本方法。而野外工作是受不同天气的影响,如何在项目精度要求不同,所需要的的信息反馈速度不同,合理安排时间是每一位有经验的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的运行模式。如基坑监测,该项目的特点是信息反馈要快,数据要及时传输给设计、施工、监理人员手中,让有关方掌握数据后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有可能发生周边建筑和地下重要管线灾害。如建筑沉降观测项目,该项目的测量精度高,稍有轻微的震动就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选择施工间歇中午时间进行观测比较合理,施工放样项目的特点是业主要求快速完成,提前交工,抢时间可以尽快施工投放市场,但测量要求的精度不低。这三个类型的测量项目是我每年都必须完成的,还不包括特种测量和测图等,如何有效管理好时间,是测量技术人员完成好测量任务必修课。

我们不妨做个小游戏:桌上放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类似水盆的容器和六七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其中一个容器中盛有一大半的细沙,另一个容器是空的。现在让你把所有石头和所有细沙都放到那个空的容器中,但条件是细沙和石头都不能冒过容器的上端平面,你会怎么做?

有的人会先把细沙全倒入空容器中,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将所有石头都塞进细沙,从而达到规定的条件。

可如果你先把所有的石头都放进空容器中,然后再倒入细沙,你会发现在摇一摇、抹一抹之后,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任务。

容器象征着我们每个人有限的时间,不管是一天也好,或是一生也罢。细沙象征着那些每天纠缠着我们的似乎永远也忙不完的紧急的琐事。石头象征着关乎人生效能的大事。这个游戏说明,倘若我们总先忙琐事,那么很难成就大事。而如果我们能做到要事第一,那么处理起琐事来也会游刃有余。

时间是世界上最充分的资源,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的一天,然而时间又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每个人只能拥有24 小时的一天。而管理时间是有技巧的,时间管理是有效率高低之分,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完成更多的测量项目?对有效的时间管理进行研究就十分重要。

1 时间管理的本质

时间管理的本质,并不是要我们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而是怎样在单位时间内,做到合理安排工作急缓重要性,能够恰如其分完成好浩繁工作,通过对时间管理的学习,学会处理:怎样判断哪些是最重要的事件,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怎样充分地利用时间来创造最大的价值。

就目前单位测量项目:丽景家苑放样、崇安寺2号地块基坑监测、惠景家园变形沉降观测、前进花园二期变形沉降观测,还担负单位里零星急需解决的放样定位、配合建筑设计测量等。

1.1 时间的特性

时间究竟是什么呢?哲学家这样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其特点是一维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要想能够真正地了解时间并且管理时间,我们有必要对时间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时间有四项独特性:

1.1.1 时间缺乏弹性;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增加和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所以我们无法开源。

1.1.2 时间无法存储;无法蓄积。时间不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必须消费时间,所以我们无法节流。

1.1.3 时间不可更改和代替;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即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1.1.4 时间一旦流失无法复得;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像失物一样失而复得,它一旦丧失。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1.2 时间管理的本质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却无法开拓、积存与取代,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却有不同的心态与结果,主要是人们对时间的态度颇为主观。不同经历与不同职务的人,对时间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在时间的运用上就千变万化。

对时间管理应有怎样的认识,所持有的态度与方法又该如何?以任何一个人而言,都具有人生严肃的一面及品质衡量的角度。

1.2.1 时间管理的内涵;时间管理的涵义。如何面对时间的流动而进行自我的管理,就我目前的工作项目,必须以崇安寺2号地块基坑监测为最急、且需放在重要项目上完成,尤其是崇安寺2号地块基坑有栋7层家舍平行基坑,仅有2米左右,自发生上海倒楼事件和杭州地铁塌陷事件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十分关心监测工作,完成好市重点工程不仅会为单位带来市场经济效益,同时会为单位带来社会效益。

1.2.2 时间管理分配方式;

一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实际上下班后,脑子里还想着今天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明天计划工作内容,仅不过没在现场测量罢了,考虑明天优先测量的目标和工作要素。

1.2.3 时间管理计划性

要事第一法则,这是时间管理领域最重要的法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等积极倡导:要事第一。

这个法则可以帮助有效克服每日或每周的混乱,以便正确区分事项类型,决定事项的优先顺序,成为时间管理的计划性。

按照“要事第一”的法则,所有事务分为四类:

(1)重要且紧急:需要尽快处理,最优先。

(2)重要不紧急:可暂缓,但要加以足够的重视,最应该偏重做的事。

(3)紧急不重要:不太重要,但需要尽快处理,可考虑是否安排他人。

(4)不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且也不需要尽快处理,可考虑是否不做、委派他人、或推迟。

根据要事第一的法则。崇安寺2号地块基坑监测置于急需项目,而该项目本身也有碎部重要性和相对缓和段,先完成好重要监测轴线段,不重要的可缓和测量,去完成其它也需要完成的变形沉降观测工作。

急迫之事通常显而易见,推托不得;却不一定重要。如零星放样定位项目,可抽空测量解决。

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一项工作,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会虽工作量完成的很好,但没有完成好单位真正的效益,这个效益就是全盘测量工作计划。

我们常常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从而对时间管理计划产生疑虑。科学求实的时间管理应该是计划性与灵活性的体现。

有时会遇到都十分急的项目撞车现象,遇上计划外出现的急新项目,那就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长期的工作经验,判断那个更重要,必要时还要承担一定技术风险。

每个人的精力在一天之内有一定的节奏性,决定了每人一天精力的高峰与低谷。有的属“早起型”,有的则是“晚睡型”。因此,有必要根据每人的生理曲线,来确定个人的工作方式特点,从而制定高效率的实践计划。

水平发挥取决于精力充沛与否,需要了解自己的工作绩效曲线来制定时间计划。尽量将精力高峰时间安排做重要的事情,并注意在低谷时间安排适当休息。

1.2.4 时间管理评估

(1)我每天都要把做的事情列一个小计划。

(2)我把要做的事情,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排先后次序。基坑监测放在首位,沉降观测和放样工作安排在后面来完成。

(3)我一次只集中做基坑监测工作,但是沉降观测可几个工地一起做。

(4)我把大项目分成几个小的阶段来做,基坑工程也随土的挖掘程度和挖掘地段不同,由测量主轴和测量次轴之分。随工程进度,施工情况变化,主要测量段会转变为次要测量段。

(5)我找出我的任务中一个只用20%的精力却能产生出80%的效果的任务,抓紧主段监测,达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而不是主次不分的全部重点监测。

(6)我用一天里最好的时间做重要的测量工作,次要的测量工作另外安排。.

(7)每天我都有一段时间工作不受干扰,主要是上午测量工作。

(8)我给自己规定办事的期限。上午必须完成好主要测量工作,取得重要数据。

2 时间管理的问题和误区

2.1 无计划性;通常我们会认为,应该先处理急事而不是重要的事。所谓重要的事情,是指真正有助于达成我们的目标的事情,是让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更有意义、更有成就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通常并不是那么迫不及待的――而这点也恰恰是时间管理的最大误区。从这时候开始,我们成了时间的奴隶而不是时间的主人。

要想不成为时间的奴隶,我们就要把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而紧急的事,首先,需要界定好自己的工作范围――很多人整天忙得团团转,实际上处理的不是自己的工作而是别人的工作,因为无原则地接受工作,因此每个人都认为可以将工作交给他做;

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颇深,因为我工作量相当大,计算成表的工作已由其它同事来做,因同事没在现场测量,计算有一定的麻烦,老是打电话问,有时还出现误算,我一急又全揽给自己,如崇安寺基坑工程实际操作就是如此,从外业技术测量内业计算到制表,忙得够呛,反过来闲人还发脾气。当然内业工作量毕竟小,还没过分为难我。

其次,要尽量将紧急的事情中能够委托他人完成的交给别人完成;最后,当你不得不处理时,也要尽量提高效率,能够同时处理的尽量同时处理。

无计划的工作看似忙碌紧张,实际无效工作占了大部分,这是时间管理的最大误区,是无计划计划造成的后果。

2.2 不能排除干扰;无端电话干扰。电话的使用本来旨在免除笔写,面谈、开会、甚至在旅途奔波所引起的时间浪费,但电话被普遍使用后却成为浪费时间的重要来源,这是极具讽刺性的一件事。不难发现,有些人不但不能支配电话,反而为电话所支配。

2.3 无实质性意义会议太多;会议本来是沟通意见,解决问题,制定决策的一种有力手段。但是,它却经常被滥加使用,以致成为一种费时有碍正常运作的疾病。然而更令他们感慨莫名其妙的是,在这么多的会议时间之中,几乎有一半是徒劳无功的浪费。但针对性会议还是要开的,不然会因沟通不畅而发生冲突。

3 时间管理的技巧

时间管理是一种很特别的技巧,在学校中没有人教你,但实际你必须要学习这门技巧。否则,不管你有多么聪明,你还是不能整理好你掌握的信息,不管你工作多有经验,你还是会在工作中拖延时间。

在今天的工作里,你有能力去处理信息并管理你的时间,一些特别的技巧可以让你能够处理一个很大的工作量。

在当今世界上最紧要的技巧就是能够快速处理和加工信息,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上。

无论你从事什么,时间就是你要面临对一切,你的计划,安排的对象,确切地说,也就是你要奉献的全部东西。你应该意识到一个严重的事实:不知道你都闲置了多少时间。

3.1 时间管理严格原则

时间毕竟是个常数,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但只要能够遵循管理时间的原则,便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便能争取时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必须掌握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3.1.1 对时间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知道自己的时间是如何耗用的。为此,要记录时间的耗用情况。要掌握用精力是好的时间干最重要的事。精力最好的时间,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己的生活规律,把自己精力用在上午这是我的工作经验,把时间集中起来,专心去处理最费精力、最重要的工作。否则,常会把最有效的时间切割成无用的或者低效率的零碎时间。

3.1.2 对时间进行诊断;首先应该确定哪些事根本不必做,哪些事做了也是白费功夫,凡发现这类事情,应立即停止这项工作;或者明确应该由别人干的工作,包括不必由你干,或别人干比你更适合的,则交给别人去干。其次还要检查自己是否浪费别人时间的行动,如有,也应立即停止。时间浪费的排除。在日常测量工作中产生时间浪费的原因很多,如部门的制度不健全、环节过多,信息不灵、人浮于事、相互扯皮等等都会造成时间上的惊人浪费。

3.2 时间管理技巧

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时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让我们的时间管理得更好,要把时间管理好,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以结果为导向的目标管理。

时间管理心理学。一是要把时间管理好,基本上要先作自我心理建设。你要有事情做好、时间管理好的强烈欲望;决定达作好时间管理的目标;目标管理是一种技巧,观念与行为有一段差距,必须经常地去演练,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下定决心持续学习,直到能运用自如。二是时间=金钱=生活。甚至于时间>金钱,即时间比金钱还重要。若时间管理好,才能够达到自我理想,建立自我形象,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三是引起动机的关健就是成就感。要成就一件事情,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才会把事情做好,把握“现在”,专注在“今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好好把握。

3.2.1 设定优先前后次序;每个人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为有效时间管理一定要设定其优先次序;如此才不至浪费力气。发展专长。

3.2.2 理清缓急轻重;要设定优先顺序,将事情依紧急、不紧急以及重要、不重要分为四大类。

4 时间管理有效办法

4.1 确定计划

有人说反正情况总会发生变化,未来也难以确定,现在制定计划又有什么用,不是白费力气吗?此乃庸人之见。如果没有计划,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使其措手不及,必败无疑。

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对将来作一些初步的预测,分析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变化。在作出准确的预测后,制定出行动方案。一旦未来发生变化,就能从容对付。

即使将来的所有情况都是确定的,你还是得做计划,一切在计划范围内,就能做到游刃有余。此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没有计划而导致的各种损失也不可忽略,比如宝贵的时间以及其他直接经济损失。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和责任让生活变得杂乱无章,没有头绪,一切都周而复始,单调枯燥,这样的生活永远没法儿精彩。你想改变吗?如果你稍微留出点时间作一下计划,测量工作无任多繁杂也就简单明了了。

4.2 指定目标

4.2.1 但对我而言,没有要求大富大贵,只要在本专业上没有技术错误,对得起社会、单位和自己。

4.2.2 没人愿意制定一个实现不了的目标。所以,要点是目标专一,能够排除其他目标。该目标最终才会实现。

5 结论

时间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货品,但它是一个不可复制而日益衰竭的资源,一旦丢失便永远不可追回。测量时间管理其实堪称一门有效利用时间的艺术和科学。

时间的管理,循环时间减少和时间增值这些理念已经成为竟争策略不可或缺的关健特性。必须加强培养个人的时间管理哲学是在测量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时光:《有效利用你的时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11月1日出版

[2]李慧芳 范玉顺:《工作流程系统时间管理》2002Journal of softwarel软件学报 2002,13(8)

[3]刘子仲:《这样管理时间最有效》 九州出版社 2009年7月第1版

[4]美 亚瑟罗德 荷杰著:《立竿就能见影: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 中国劳动出版社 第1版

篇(6)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土建建筑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逐渐发展壮大,土建建筑工程管理也发展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土建建筑工程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包括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土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土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和土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管理。做好各个部分的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工程管理的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文着重探讨土建建筑工程在这些部分的管理。

1.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

1.1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施工现场管理体质不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以土建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由于施工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安全措施做的不到位,并且施工现场高科技仪器越来越多,新技术新施工材料不断增多,高难度大工程项目增多且呈复杂化趋势发展,给土建工程施工增加了许多难度。以至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这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现场监督管理体制。目前施工企业多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独揽大权,企业本部对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导致项目部在材料采购及劳务使用等环节缺少监督与制约,极易产生选购材料不达标准,雇佣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为施工现场埋下了安全隐患。

1.2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优化策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最常出现的问题,施工企业需要改变管理机制,加强现场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确保企业的利益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建立一套完整有力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确保施工作业在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实施并严格执行生产责任制,将每一个工序环节责任都落实到个人,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安全施工、科学施工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代的建筑市场,使企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1] ][1]。

2.土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2.1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

要以项目实施为研究目标,将投资回报作为目标,对工程造价评估调查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掌握,能够在基本原则和要求基础上对经济学原理、技术手段和法律规范进行重点控制;对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明确;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竣工阶段的整体规划和施工造价控制,对成本质量管理以及经济效益和回报等问题进行分析,将其落实到项目工程的各个阶段,发挥土建工程建设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势,这样才能在各个组织的技术和资金方面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科学有效的项目决策,只关注对施工造价的管理,没有对投资设计给予正确地认知和合理地重视,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内容滞后的情况。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在实际的工程造价工作中,企业项目管理只是对施工造价进行了管理,而投资设计方面也是工程造价中的重要环节,却没有给予重视。这导致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和实际技术与经济评估出现了脱节的情况,极大地阻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对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2.3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工程招投标逐步成为建筑行业争取项目的主要方式。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有利的条件,增加获得项目的机会,首先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优势,调动企业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为合理和有竞争力的标书,尤其是在对工程量的总结和归纳的工作一定要详尽合理。此外更应该加强对于项目施工单位的管理,选取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项目施工企业,严格把握造价管理工作,控制施工质量,进而推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在对施工设计方案总结时应全面顾及施工难度和竣工后期的运营维护情况。

3.土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3.1概述

在土建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中,对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尤为重要。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在建筑市场拥有竞争优势,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创造新的土建施工管理手段,引入新的管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土建工程项目中,确保施工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2] ][2]。

3.2强化土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措施

要想保证土建施工的质量,首先,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对于材料的接收是有严格审查程序的,材料在接收前都需要被验收员进行规格和质量以及型号的检查,如果发现有哪方面不合格的,那么材料不管是甲方提供还是由自己采购的都不能进场。当材料按要求允许进场时,要按照各规格型号进行摆放。在建筑过程中,机械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施工时机械设备被用到频率很高,所以机械设备的规格、材质、型号以及性能都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当然机械设备的材料也要符合施工现场条件。因此要将建筑材料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对建筑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也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4.土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管理

在土建建筑工程管理中,对项目施工时间管理也同样重要。项目施工时间不仅包括项目施工进行的时间,还包括进度管理的时间、质量管理的时间、安全管理的时间以及项目利益回收的时间。所以对项目施工时间的有效管理,可以充分协调各环节所用时间,有效、合理地安排各环节所用时间,减少施工时间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加快利益的回收。因此加强施工时间管理,是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根本保障。施工时间管理的好,项目节奏井然有序,施工时间管理的不好,项目管理的持续性和均衡性将被打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严重受损。抢占及等待时机就是为排兵布阵创造条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相对于适宜时间段,非适宜时间的管理更具有战略意义,体现为管理工作的谋划层面,而适宜时间的管理工作则是谋划的实施层面而已。项目施工时间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规模化施工能否顺利开展,从而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

结语

尽管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且硕果颇丰,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的建筑行业仍处于落后的状态,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加大了对建筑方面投入的力度,目前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加强对土建建筑工程的管理对土建建筑工程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在一个完整、合理的工程管理体系下,建筑施工才能合理的展开,稳定的进行,达到理想的目标,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世界建筑的发展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

篇(7)

19世纪末期精神病学把劳动者过度劳动描述成精神、身体、情绪、行为能力以及人际等方面严重耗竭的病人。国内大部分的文献对过度劳动定义的起源都引用了这种定义。通过过度劳动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对过度劳动的定义进行梳理,根据过度劳动的发展历程,以过度劳动的“内在心理体验”和“外在行为表现”为标准,从不同学科视角为维度进行总结。

一种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定义的“外在行为表现”,即在较长时期内对人力资源的过度使用,即在较长时期内就业者处在超出社会平均劳动强度和时间的从业状态。一种是从医学、教育学等多种角度来定义的“内在身体体验”,即由于过度的工作负担(诱因),导致高血压这样的基础性疾病发生并恶化,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类的急性循环器官障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一种是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外在与内在相结合”,即因劳动强度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

通过分析与总结并自己加以思考后,本文将“过度劳动”的概念定义为:劳动者在较长时间内,其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超出合理的水平,因而产生的身心受损的一种状态。

二、北京市CBD地区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的状况与特征

杨河清等随机选取北京地区的政府机关、科研、学校、医院等单位的520名雇员进行调查,得出被调查者处于过劳死“红灯”危险期的占26.3%,“红灯”预报期的占35.3%,“黄灯”警告期的占38.4%。那么我国城镇企业部分白领员工的“过度劳动”状况又是如何呢?

本文通过借鉴设计了过度劳动的调查问卷,以北京市CBD地区白领员工为研究对象,旨在详细了解北京市CBD地区劳动者过度劳动状况的现状与特征,为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有效建议提供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问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者的工作特性。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特性考查:工作负荷、工作控制、就业不安定性。二是劳动者的过劳状况。主要包括4个疲劳量表,分别为个人疲劳量表、工作疲劳量表、服务对象疲劳量表和工作过度疲劳量表。个人疲劳属综合性评估,旨在测量受测者整体的疲劳感受,其来源不限于工作,亦可来自家庭、生活、社交人际、本身疾病等;工作疲劳专指由工作带来的,可归因于工作所带来的感受;服务对象疲劳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中与服务对象互动所产生的疲劳感受;工作过度疲劳指工作者主动自愿、不眠不休投入工作的感受。

实证证明,北京市CBD地区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现状及其特征主要有:第一,无论男女,都存在强烈的自主过度工作现象,且由于家庭、生活压力所带来的疲劳更加剧了其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第二,从年龄上看,31-40岁是人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个人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以及工作过度疲劳指数在这个年龄段中都处于较高值;26-30岁和41-50岁年龄段是职业生涯的过渡阶段,各疲劳指数无明显特征;51岁以上劳动者的四个疲劳量表指数明显降低;第三,博士存在较强的个人疲劳;大学专科毕业的调查对象在工作疲劳指数与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上明显较高;学历为硕士的被调查者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较高;服务对象疲劳上看,各学历的调查对象无明显差异;本科与大专以下的调查对象在各学历中无明显特征;第四,工作4-6年的调查对象存在较强的工作疲劳与自主过度工作疲劳,工作11-15年的调查对象在个人疲劳与服务对象疲劳方面比较严重,可见,工作年限在4-6年与11-15年的劳动者的疲劳特征尤为明显;第五,职业为记者/编辑的人群在个人疲劳、工作疲劳与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中要高于其他职业者,尤其是个人疲劳与工作疲劳指数;创意工作者在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上要远高于其他职业者。

本文调查对象的工作特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性别在工作负荷、工作控制与就业不安定性三方面差别不大;第二,4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工作负荷较重,其中26-30岁的被调查者尤甚;51岁以下的被调查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控制能力也随之提高,并在41-50岁达到最高值;26-30岁的调查对象就业不安定感觉最为强烈,其次是25岁以下的调查对象;第三,学历为博士与本科的调查对象工作负荷较重;硕士的工作控制指数较高;就业不安定性指数随着学历的增高而降低,博士的就业不安定性指数最低;第四,工作年限的长短与工作负荷量无较大关系;工作1年以下的调查对象工作控制力高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员工,工作1-3年的调查对象工作控制力最低;在就业不安定性上,工作1-3年的调查对象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工作年限;第五,职位层级与工作负荷指数和就业不安定性指数成反比,与工作控制指数成正比,即职位层级越高,工作负荷指数与就业不安定性指数越低,工作控制指数越高;第六,月收入在3000-5000元、10000-20000元、20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存在较强的工作负荷;月收入与工作控制指数成正比,与就业不安定性指数成反比。

通过比较博士所做的对中关村海淀园区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实证调查与本文所做的对CBD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的实证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北京中关村地区与CBD地区员工过度劳动状况在年龄、学历、职业类别、平均月收入等方面大同小异,利于本文在用人单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建议与措施。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具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如在31-50岁的年龄段、学历为硕士、职业为咨询、记者/编辑等或者平均月收入在8000-20000元的劳动者过度劳动状况比较严重。

白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便与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如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是买方市场,存在两种供求关系:一是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一是劳动力资源供小于求,而不论何种供求关系,劳资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劳动者为了生存发展只能接受用人单位制定的各种苛刻条件,从而直接导致了劳动者过度劳动问题的产生。

三、缓解白领过度劳动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与实证分析,对用人单位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1、打破白领员工过度劳动自主意愿。从长远角度来看,严格限制员工工作时间,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更大的效用。在理解与遵循公司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人力资源部门应协同其他部门制定适当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在观念上改变对员工的态度,以公平、客观、有效的原则,根据公司员工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2、开展劳动者过度劳动相关知识培训。如今由于我国对过度劳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引起社会上的重视,白领工作者大部分都存在过度自主劳动倾向,经常的过度劳动如果得不到有效恢复,疲劳便会累积起来,形成累积性疲劳,而白领们自己却全然不知,因此,用人单位可以开展劳动者过度劳动管理的相关培训,从而使劳动者能更好的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

3、规范用人单位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基于个人或群体健康档案基础上的健康事物管理服务,虽然国内的用人单位对员工每年都有例行全身体检,但由于管理不规范,这项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引起员工与单位的足够重视。

根据吴桐的北京CBD地区白领人士亚健康调查报告,研究表明75.8%的白领劳动者患有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疲劳、健忘、咽干咽痛、肩颈腰背疼痛、头痛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之外,与白领自身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有关系,如频繁性的吸烟和酗酒、不规律饮食、缺乏锻炼等,易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胃肠功能紊乱、身体抵抗力下降等,它们都会使个体更容易受到过度劳动的侵害。可见,健康管理亟待建立。

健康管理需包涵两方面:一方面对员工进行全面长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保障服务,为每个员工进行健康记录,有效追踪员工的健康变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应定期开展体育运动、竞赛等活动,并将奖励落实到部门组织和个人,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4、人与组织匹配的招聘管理人与组织匹配招聘模式强调的是员工与组织的整体匹配,应聘者需既能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其内在的特质又要与组织的特征相一致。有研究表明:员工的态度包括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等和员工行为包括工作绩效、工作任期、组织公民行为等与此招聘模式呈正相关,员工的离职倾向、离职率与此招聘模式呈负相关。本实证研究中,高达63%的调查对象对现任工作不满意,造成员工与组织都不能为对方提供所需资源,人岗、人与组织不匹配,说明多数用人单位的招聘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或者不合理,无法适应本单位的组织战略需求。

基于这样的调查事实,用人单位可在其招聘模式上做到两个匹配:一是应聘者的综合技能与工作内容的要求匹配,一是应聘者的价值观、个性和需求与企业文化要匹配。

5、完善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与其用人单位组织都非常重视培训,视培训为员工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政府已将筹集培训经费立法,而且利用公款培训是合法行为;用人单位将公司工资总额的3-3.6%用于培训经费,比重很大,等等。国内市场经济正逐渐发展,虽然培训的重要性已被各公司认可,但仍有部分公司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甚至连员工培训相关制度都没有。

培训成功与否除了与培训体系的计划、执行与评估密切相关,还与公司内部员工的年龄、学历、技能水平相关,不能搞一刀切,所有员工都进行相同的培训。

6、提升员工时间管理技能对企业来说,时间管理的好坏体现企业整个生产力的状态,是企业纵横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之间对时间管理的互动效率和效益,而员工个人的时间管理品质则是达成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实证表明,调查对象存在较为严重的工作过度疲劳和个人疲劳,即工作、家庭、儿女等占用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可见,如何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有效分配时间至关重要。

要能有效掌握时间,首先应遵循三条原则:

(1)科学地诊断时间。记录自己每天、每周或者每月的时间消费情况,让自己能确切知道时间是如何被消耗掉的,以此来了解并掌握自己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用之来干最重要的事情,防止将最有效的时间分割成无用或低效率的零碎时间。

篇(8)

关键词:持续集成 软件项目管理 统一的代码库 构建

一、引言

软件项目经理不但要用管理知识管理整个项目.还要为他们的团队选择更好的技术实践在软件开发的众多技术实践中持续集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团队所采用持续集成对于软件项目管理的各个领域的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持续集成的使用会给开发尉队的管理带来很多的好处.做为管理者的项目经理以及团队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

二、持续集成与软件项目管理

1、什么是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起源于极限编程开发.是它的12个基本原则之一”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它要求开发小组的每个成员频繁的集成他们的工作成果.这个频度通常是至少每天一次有时甚至每天多次开发团队的成员频繁的整合他们之问的工作.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组装软件每次的集成通过一个包含测试的构建去尽快的探测潜在的错误.保证软件现有的功能不被破坏,自动分析现有代码的状态f有无重复逻辑.代码的复杂度等)并相关的报告。通过快速反馈,开发人员可以了解软件集成的情况.对不成功的集成进行快速的修改.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什么是软件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人员(People)、产品(ProdU(2t)、过程(Protess)和项目fProject)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为使软件项目开发获得成功.关键问题是必须对软件项目的工作范围、可能风险、需要资源(人、硬件/软件)、要实现的任务、经历的里程碑、花费工作量(成本)、进度安排等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整个软件的开发进程

三、持续集成对软件项目管理的作用

l、对项目目标管理的作用

软件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出可运行的、客户满意的软件系统持续集成有统一的代码库。要求开发人员定期地、不断地向代码库提交代码。新近提交的代码会经过编译与测试.与代码库中旧有的代码相整合,形成安全稳定运行的代码库.既软件系统。这样。能够在最快、最短的时问内形成结果代码.逐步实现项目目标。这样的代码提交形式对软件项目的目标管理有利.项目经理能够最快速度地得到项目的最新代码库.并且新提交代码的问题也会及早地暴露出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持续集成已经被证明对于小到中型规模的项目目标的实现是有价值的,对于大的项目,仍然是有用的。

2、对项目时间管理的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是不断采用物化劳动取代人自身的劳动的过程,是不断自动化的过程。开发的构建过程中如果大量的采取手动过程不仅降低了团队的生产率.更严重的是它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引入到产品的构建过程.这使得发现以及解决问题变得异常困难。这样会更加地降低了团队的开发效率。持续集成的构建都是使用构建工具自动化地进行的通过使用持续集成工具将构建过程自动化.便于分析并找出问题。大大提高了团队的开发效率。

稳定而高效的开发效率保证了开发团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同时团队成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问和精力学习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在软件开发中.自动化测试.集成将开发人员从简单、繁琐的低级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持续集成的自动构建过程,极大的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对项目经理的项目时间管理有利

3、对项目质量管理的作用

持续集成过程要求编程人员事先编写好很多的测试用例.在代码的提交过程中就对代码进行测试.这样的及早测试能够最快速地发现软件代码中的错误和缺陷.及时修改,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

持续集成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进行部署等等持续集成要求有一个全面的单元测试验证集.使持续集成能够获得短集成周期。在一般的项目中,编写测试代码都至少会额外增加30%的工作量初看.在时间和资金上这也许是很大的开销,然而,在持续集成过程中,编写测试代码是必要的,而且这样也省去了人工测试的时间.确保了软件产品的质量.对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有利

4、对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

持续集成过程通常在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后开始.服务器自动更新代码.编译,运行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进行部署这个持续集成的过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编译失败,测试失败等)。与开发人员的机器相比,持续集成服务器运行在相对稳定、干净的环境中f减小跟踪调试的难度),持续集成过程的失败通常意味着最近一次更新破坏了软件现有功能或引入了新的缺陷。在持续集成过程结束后.除了构建结果(War,Jar等),通常会生成代码分析报告(测试覆盖率等),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并改善项目。

这种快速反馈集成结果.并进行快速修改的工作方式.在第一时间消除了代码中的Bug.极大地减小了系统发生错误、不能在用户环境中运行、系统集成时涌现大量问题的风险。这样使整个的项目进度完全掌握在项目经理手中.减少了项目的风险.有利于项目经理的风险管理

5、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软件开发过程最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安全感与信心是合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通过使用持续集成工具.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到新的代码是否引人了缺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形式的报告对项目进行评估。不断的构建结果.使测试人员得以自始至终的参与到整个开发过程中。而不是在软件开发的最后阶段才加入团队

篇(9)

1.1.1TRIZ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矛盾/冲突理论。主要包括技术矛盾、物理矛盾。技术矛盾指系统构成部分的子系统参数改善的同时,另一对应子系统参数出现恶化。物理冲突则是指系统同时表现出的两种相反状态。因此矛盾/冲突理论也就包括了技术矛盾/冲突原理和物理矛盾/冲突原理,矛盾/冲突的解决,在分析和明确矛盾问题,并将其抽象化后,通过查询矛盾矩阵表,即可在矛盾矩阵表中找到对应的发明原理,通过分析给出的发明原理,即可找到适合解决矛盾的理想解。

1.1.2物质—场模型分析是TRIZ理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共有76种标准解。物质—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不同想法。

1.1.3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是TRIZ的核心分析工具,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的发明问题。其实质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矛盾对立,对初期问题进行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1]。1.2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运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为:首先将具体问题进行规范化的表达,并进行抽象化处理,使之归类到TRIZ的矛盾矩阵问题;接着再从已经归纳总结好的体系中筛选出针对该标准问题的类似的标准解决办法;之后将类似的标准解决方法再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就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了;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看是否彻底解决了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若有遗留问题则须再次进行问题的定义进入下一个循环。

2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项目管理过程分析

2.1项目管理简介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内外部资源环境约束下,依据现代系统论的原理,对项目涉及的相关内外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使项目有效的执行。项目管理进程起始于投资决策,终止与项目执行结束。

2.2我国传统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传统的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2.1权责不一致。这在组织结构设计中是基本原则,但大多数私人老板不懂得怎么样放权,不知道如何监管从而造成一些管理上权责不相匹配。

2.2.2注重管而非激励。许多管理者没有真正领悟到管理的精髓,常常以权压人,多数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

2.2.3缺乏敏捷性。市场竞争激烈,未知因素增多,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国内规模比较庞大的企业特别是管理能力欠佳的集团组织难以对市场形势作出敏捷的反应。

2.2.4效率较低,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许多领域的项目管理存在着效率低,管理不规范和过度随意化,许多决策往往都是未经讨论验证的决定。

2.3TRIZ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2.3.1定义问题。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在定义问题阶段管理者应该对问题进行清楚地辨认和透彻的分析,项目管理有9个基本要素,而这9个要素之中又有若干关键要素,各要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定义问题为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矛盾奠定了基础。

2.3.2转化问题。找准问题之后,需要利用TRIZ所提供的转化方法将其转化成TRIZ方法可以处理的标准TRIZ问题。具体问题转化成标准TRIZ问题的过程主要就是寻找冲突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运用的TRIZ工具有矛盾矩阵、科学知识库和标准解法等。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范围、项目时间和项目成本的相互制约的关系,项目的质量则是受这三个因素的平衡关系所决定的。本文考虑到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人参与的管理创新特性以及非结构化特性,确定冲突为包含了主观矛盾的管理冲突。这个过程主要是找准冲突的特点,为解决问题所需用的TRIZ分析工具和原则提供依据。

2.3.3解决问题。问题转化完成之后就需要运用发明原理,科学效应以及76种标准解等TRIZ解题工具来进行解决。运用TRIZ理论40条发明原理中的动态原则来解决项目管理中因时间、质量、成本三个关键要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效率低下,管理不规范以及缺乏灵敏性等问题。

2.3.3.1时间管理与动态原则。项目管理长期处在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环境下,在不同的项目参加单位中,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工序分布,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项目进度也相应地受到动态的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动态原则,使项目管理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信息有效交流,为项目管理方在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沟通。

2.3.3.2质量管理与动态原则。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依据动态原则进行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将以往的流程式的质量控制变为模块式的质量管理。具体步骤是:把项目管理中的某项工作或者子目标以工作合同的方式进行安排,每个合同都是一个独立的模块。每个子项目根据动态原则,结合子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质量控制模式进行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总负责人只需在及时掌握各个子模块质量管理的情况,协调各个子模块之间的关系,而不需要介入每个模块的具体质量管理过程。

2.3.3.3成本管理与动态原则。在动态的环境下,考虑项目管理通常细分为子模块,因此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表现为对各个工作子模块的成本管理。原有系统的、纵向的成本管理相应的需要调整为动态的、横向的成本管理,使项目管理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2.3.3.4改进与控制。利用TRIZ理论中标准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还需要再进行一次的转换,使得标准解转换成为具体的解决办法。然后对其进行成本、效率、市场、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如果还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则需进行改进或者将遗留问题再次进行转换求标准解。经评估之后可以实施的方法还应该注意对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所实施的方案没有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中心而一直沿着预期的方向进行。

篇(10)

一、单项选择题

PDCA循环步骤是(

)。[答案]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SWOT分析通常形成四种内外匹配的对策,既SO对策、ST对策、WO对策和WT对策,其中。WO对策的内涵是(

)。[答案]A.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

按照规范的内容,可以把规范分为(

)。[答案]C.行为规范

产品质量的好坏只要决定于(

)的工作质量和控制能力。[答案]B.生产部门

从一个人掌握技能的速度与力量上,可以看出其(

)的高低。[答案]D.能力

服务的特点是(

)。[答案]A.无形性

富兰克林说的“宝贝放做了地方便是废物”,是什么意思?(

)

[答案]A.人生的诀窍就是发现自己的优势

工作责任心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和(

)。[答案]C.义务

沟通的模式分为(

)和肢体语言沟通两种。[答案]B.语言沟通

沟通结束后一定要(

)。[答案]B.形成一个共同的协议

国际职业标准分类》的简称是(

)。[答案]D.ISCO

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

)技能两种。[答案]C.智力

结合本单元,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出了他们身上的(

)。[答案]D.责任感

客户服务三大定律是(

)。[答案]B.热力学第二定律

明确“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是一个人(

)的过程。[答案]B.自我定位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强调的是(

)的重要性。[答案]A.职业选择

女员工面部妆容的总原则是(

)。[答案]C.化妆上岗,淡妆上岗

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来的习惯行为。[答案]A.技巧

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答案]A.责任心

属于职业的社会功能的是(

)。[答案]A.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持社会稳定

树立规范意识应该做到(

)。[答案]A.改变职场无意识状态

态势分析法通常又称为(

)分析法,是有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H.Weihric)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答案]C.SWOT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的是(

)重要性。[答案]B.合作

团队精神培养的方法是(

)。[答案]A.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

团队协作的内涵是(

)。[答案]A.团队共同合作

团队协作训练有利于(

)。[答案]C.员工素质提升

团队整体的构成要素是(

)。[答案]B.定位

握手的次序正确的是(

)。[答案]B.尊者居前

下列坐势手臂位置的摆放正确的是(

)。[答案]A.放在两条大腿上

现代职业是(

)。[答案]A.社会分工的产物

一般来说:一方面,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职业道德通常以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服务公约、行为须知等形式表现出来。以上描述体现了职业道德的(

)特点。[答案]D.多样性

一个职业人士所需要的三个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依次是(

)、时间管理技巧、团队合作技巧。[答案]C.沟通技巧

依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

)。[答案]D.团结友善

影响团队精神的因素有(

)。[答案]D.共同的目标

语言沟通更擅长传递的是(

)。[答案]D.信息

再下来说法中,违背办事公道原则的选项是(

)。[答案]D.某工厂管理人员不分年龄。性别,安排相同的工种

在道德、品质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的(

)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工作业绩的优劣。[答案]B.能力

在杰哈里窗认知法的学习中,“海水下的冰山”常用来比喻(

)。[答案]D.未知我

在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的说法强调的是(

)的重要性。[答案]B.责任

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职业合作特征的选项是(

)。[答案]B.独立性

职业道德与道德的关系是(

)。[答案]C.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职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较长的周期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职业必须具有在一定时期内的(

)。[答案]A.稳定性

职业选择前的准备是(

)。[答案]A.进行自我认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编制以(

)为类别划分的基本依据。[答案]C.《职业分类与代码》

走入职场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成功地给自己低位,所以说找工作也是挖掘(

)的一个过程。[答案]D.自身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

当前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不正之风主要表现为(

)。[答案]去B.工作中要求严格、一丝不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于个人仪容的优劣而言往往起着一定的作用。[答案]A.修饰D.维护

符合合作精神的表述是(

)。[答案]全

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

)技能两种。[答案]B.智力D.动作

技能按照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

)。[答案]B.智力技能D.动作技能

客户满意度是指客户对企业以及企业(

)的满意程度。[答案]B.产品C.服务

礼仪的基本原则(

)。[答案]B.和谐适度原则C.遵时守约原则D.公平对等原则

每种职业都有一定的(

)既所谓的行业规范。[答案]B.职业道德D.从业标准

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是指(

)。[答案]A.不制造不合格品B.不合格品不向下道工序流转D.不接受不合格品

售后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每一句话都应该(

),体现对服务对象的尊重。[答案]A.和蔼B.亲切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是企业急待解决的课题。加强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C.大家要理解检验员的工作D.车间主管必须每天强调质量

团队的构成要素:(

)计划和人员。[答案]A.目标B.定位C.权限

团队精神是使团队成员之间产生强烈的(

)感。[答案]B.认同C.归属D.责任

下来做法中,违反诚实守信要求的是(

)。[答案]A.根据服务对象来决定是否遵守承诺B.打进竞争对手的内部,增强竞争优势

要想避免不会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答案]B.不去做事C.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D.有别人代替做

一个人的仪容,大体上受到(

)因素的左右。[答案]B.本人的修饰维护D.本人的先天条件

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

)两大因素。[答案]A.遗传D.环境

优势是指个体可控并可利用的内在积极因素,可以分为(

)。[答案]B.资源优势C.个人优势

有效沟通需要遵循的(

)原则。[答案]A.逐级B.准确C.及时

员工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答案]A.失败恐惧B.得过且过C.职责不清D.缺乏激情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职业道德行为应做到(

)。[答案]B.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各种行为规范D.从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行为的方法有(

)。[答案]去D.向蜜蜂学习、学会酿蜜

在专业学习中训练职业道德行为的要求是(

)。[答案]去D.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先进人物学习

找工作有两个关键因素(

)。[答案]A.自己D.单位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是(

)。[答案]A.促进事业发展B.抵制不正之风C.提高全面素质D.实现人生价值

职业分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

)体系。[答案]B.职工配置C.职业结构

质量管理的三大控制是指(

)。[答案]A.过程控制B.进料控制C.成品控制

走入职场找工作最重要的是(

),挖掘自身的优势,成功地给自己定位。[答案]C.了解自己D.认识自己

作责任心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

)。[答案]A.职责B.义务

三、判断题

PDCA循环步骤是实施—计划—检查—处理。[答案]错误

爱岗敬业的基础是为人民服务。[答案]错误

当操作员出现质量问题是,检验人员应主动替他把问题解决好,操作员不用管。[答案]错误

道德和职业道德是共性和普通的关系。[答案]错误

电子邮件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答案]错误

对于职业忠诚观念来说,忠诚不是一种纯粹的付出,忠诚会有忠诚的回报。[答案]正确

发展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实施的内在要求。[答案]错误

反馈分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两种。[答案]错误

服务群众是对特殊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答案]错误

高学历就等于高级人才。[答案]错误

沟通中发送的不仅仅是信息,还有思想和情感。[答案]正确

沟通中发送信息是要注意发送的有效方法、在什么时间发送、发送的具体内容、发送对象以及在什么场合发送等几个方面。[答案]正确

过程检验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密切地结合起来,判定生产过程是否正常。[答案]正确

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是同一行业内各种道德规范的共同特征,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答案]正确

会骑自行车的人学习驾驶摩托车就比较容易,这叫做技能的正迁移。[答案]正确

技能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技能的获得。其次,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技能的水平。[答案]正

假如你是一名公司的员工,有客户打来电话咨询有关问题,而因为你对业务不熟悉而回答“不清楚、不知道”,或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表现出不耐烦等态度,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影响。[答案]错误

杰哈里窗是用来测试职业兴趣的工具。[答案]错误

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现代职业分类体系。[答案]错误

没有员工的责任心,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答案]错误

能力的形成主要靠遗传。[答案]错误

培养职业情感的有效途径是专业兴趣。[答案]错误

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内容包括系统化错误

任何一种单一的能力都可以是某种活动顺利地进行,不需要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答案]错误

设身处地地聆听是聆听的最好的层次。[答案]正确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答案]错误

态度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来的习惯行为。[答案]错误

跳槽是指我主动性的表现,值得鼓励。[答案]错误

听比说更重要,听是最重要的沟通技巧。[答案]正确

选择性聆听是聆听的最好的层次。[答案]正确

眼睛看到是信息,耳朵听到的更多是对方传递的思想和情感。[答案]错误

一个职业人士所需要的三个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时间管理技巧、团队合作技巧及演讲技巧。[答案]错误

一个职业人士所需要的三个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依次表达技巧、时间管理技巧、团队合作技巧。[答案]错误

一个职业人士所需要的三个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依次表达技巧、演讲技巧、团队合作技巧。[答案]错误

员工忠诚度与信任度、满意度是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一般来说,他们之间是负相关的。[答案]错误

在工作中,擅离工作岗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都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答案]正确

在沟通中,特别是现在工作沟通中,谈论行为而不是要谈论个性。[答案]正确

在沟通中,特别是现在工作沟通中,谈论行为而不是要谈论性格。[答案]错误

责任感是与生俱来的,不能靠后天培养加强。[答案]错误

责任感属于“素质冰山理论”的水下部分。[答案]正确

知识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表现出来的习惯行为。[答案]错误

职业分类给各个职业分别确定了工作责任以及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这就为岗位职责提供了依据。[答案]正确

上一篇: 露天矿山安全知识 下一篇: 审计的具体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