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具体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8: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审计的具体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审计的具体方法

篇(1)

艾条温和灸:将左手食、中指分别放在神阀的两侧,然后右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进行艾灸,艾条和穴位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左右,也可以根据被艾灸的人的感觉调整距离(图①)。

具体操作

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在穴位上熏灸,时间20分钟左右,或者以患者感到温热舒服为度。注意,在艾灸过程中要及时将灰掸落,并且不要用嘴吹艾条,要让其自然燃烧。

适用病症

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虚劳性病症、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烦躁等症有很好的调整作用;三焦不利引起的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问题;各种痹症引起的关节疼痛、手脚麻木等现象;气虚不固引起的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等。

常用配伍

保健强身:常配合使用气海、关元。

小便不利:常配合使用中极。

痹症:常配合使用足三里。

气虚不固:常配合使用百会、气海。

日常宜忌

1.有虚劳性病症者应当注意休息;平时多吃山药、杂粮、莲子等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规律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2.有三焦不利症状者平时应当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以帮助气血运行;饮食方面主要忌食生冷黏腻食物。

艾灸种类

艾炷隔姜灸(图②)。

具体操作

用艾炷隔姜灸的方法在穴位上进行熏灸,每次7-10壮。

适用病症

脾运不足引起的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等病症。

常用配伍

胃痛呕吐:常配合使用中脘。

泄泻痢疾:常配合使用天枢。

呃逆:常配合使用膈腧。

日常宜忌

脾运不足者平时饮食宜热不宜凉,少吃生冷、黏腻等难消化的食物,并且注意腹部保暖,不要穿露出肚脐的衣服。

艾灸种类

艾炷隔盐灸(图③)。

具体操作

用艾炷隔盐灸的方法在穴位上进行熏灸,每次5-7壮。

适用病症

冲任失调引起的女性宫寒痛经、闭经、带下、月经不调、性冷淡、内分泌失调、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病症。

常用配伍

月经不调:常配合使用关元。

篇(2)

一、大数据时代对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是审计抽样让位于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是建立在全部数据的基础上,所以“样本=总体”,抽样的作用将退居其次。

二是审计计划更有针对性。由于数据量化以及各类预测模型的使用,银行经营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更容易以数据的形式获取,因此,审计计划将更灵活、更具针对性。目前实行的年度制定审计计划的方式将可能被“年度计划+实时调整”的审计计划方式取代。

三是审计职业判断逐渐让位于数据量化。审计是一门实践学科,经验与直觉起到很大作用,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最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一切皆以量化为基础,审计职业判断将会更多以数据量化为基础,经验与直觉将退居其次。

四是审计队伍将不再是单一的审计人员,而是由IT技术人员、统计人员、数据分析人员、审计人员的组合。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将由单一的知识结构变更为更具广度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五是深化审计职能。由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因此审计建设职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将更多地参与到银行决策过程中。

六是影响审计独立性。大数据挖掘除用于审计模型编制外,还可以用于审计发挥建设职能,提供增值服务,即通过挖掘大数据的相关关系用于预测未来。为此,内部审计将与银行业务流程,特别是决策环节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如何既能发挥内部审计在数据挖掘分析方面的优势,又能保持独立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七是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更高。大数据时代开启后,数据量成倍增长,所以对存储、运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非现场审计系统运算时间长,速度慢,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运算的要求。

二、银行内部审计数据挖掘应用的现状

目前银行内部审计中非现场审计技术主要构建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审计模型的编制。按用途与特性,审计模型主要可划分为四大类,一是统计类模型,用于对审计所需数据进行统计;二是抽样类模型,用于对审计机构或某个审计事项进行抽样;三是账务特征类模型,通过分析某类问题或舞弊行为在账务上的特殊表现痕迹找出问题疑点,为现场审计提供方向,如某个不该出现贷方余额的账户出现了贷方余额,某账户日终应该结平却有余额等;四是行为特征类模型,通过分析作案手法的特征来寻找疑点,如多次小额转账到某个固定账户。

前两类模型用于审计管理,后两类模型用于查找问题疑点。虽然审计模型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但与大数据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的问题查找审计模型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发现问题在账务或行为上表现出的痕迹从而发现可能的线索。

因此,目前的内部审计虽然运用了数据挖掘分析的技术手段,但只是开启了大数据时代的序幕,还没有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目前银行数据量已经非常大,但主要还是来源于各类交易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以及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与大数据时代海量和非结构性数据要求相比,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还远远不够;内部审计非现场数据挖掘加载的数据还不是银行的全量数据,仅涉及主要业务系统数据,因此仍然是“小数据”。二是非现场数据挖掘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之上,与大数据建立在相关关系基础之上有很大不同。三是非现场审计模型建立的目的是发现已经发生的各类舞弊行为、风险事件、违规操作,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预测。

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在银行大数据挖掘中已占有先发优势,掌握了大量历史数据的存储、加载以及非现场数据挖掘技术,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在通过大数据时代的路上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是审计队伍的能力还达不能新的要求,目前审计队伍仍以审计业务人员为主体,缺少专业数据分析人员、IT技术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等;二是审计技术工具还达不到新的要求,一般审计人员仅对通用审计软件、SAS统计分析软件比较熟悉,对其它数据挖掘工具了解非常少;三是思维方式还达不到要求,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的特征了解不多,思维方式停留在因果关系,对于相关关系在大数据中的应用缺乏理解。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式及路径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拓展数据源。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就具有巨大价值。目前内部审计使用的数据只是银行全量数据的一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未能加载使用;同时,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也还有很多环节未能量化,未能形成数据源,而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对于大数据挖掘至关重要。因此,内部审计应大力拓展数据源,研究将未量化的信息进行量化收集、存储。二是拓展审计模型。转换思维方式,从目前研究因果关系寻找问题疑点,拓展为研究相关关系寻找问题疑点。三是拓展审计建设职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风险建立内部审计预警系统,为决策提供参考。

因此,在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外包,二是引进大数据挖掘技术,三是联合进行数据挖掘,四是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进行自主数据利用。四种途径各有优缺点。外包能迅速产生效果,但会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也不利于银行数据的保密。自主利用方式有利于提高自身核心能力和保密,但能力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容易迅速产生成果。引进技术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能较快产生成果,但投入较大。联合开展数据挖掘也存在保密的问题。因此,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仍应坚持以我为主,初期可以就一些非核心数据和保密级别要求不太高的数据开展联合挖掘或外包,并积极引进技术,引进和培训人才,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审计能力,更多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审计分部)

篇(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内部审计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内部审计的对象发生相应改变,其审计理念和管理模式、审计方法也就需要相应的革新和优化,才能顺应时展趋势,在愈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有效提升,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理念更新和运行方式的转变,包括其在应对多种信息化问题时,所需的战略性规划和创新,都是企业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提升的重要方面。应当在发现难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与大数据时代的有机融合。

一、 “大数据”概念探析

所谓大数据,指的是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渐壮大的、所有价值重大并能快速形成和传播的多种结构、非结构型数据的集合。大数据能够被即时调取和利用。同时,大数据还涵括因数据处理和分析、管理需要而产生的相关处理技术和操作平台。大数据具有形态多种多样、整体规模庞大且价值愈趋重大等特征,通过云技术的整合,能够在网络中得到盘活利用。

大数据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不仅导致审计对象发生巨大改变,其审计方法和模式、面临的风险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审计的组织运营环境在庞大的信息群作用下,其整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内部审计的有效增值,就需要对大数据环境有充分认识。

二、 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挑战

(一) 内部审计需实现理念的更新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首要的即其自身理念更新需求越加迫切。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数据资源信息的有效审计,能够获得其直接审计价值和间接审计价值。直接审计价值能够为企业直接使用,而间接审计价值则能够充分体现审计信息源头的重要作用,经由信息加工处理后,其对于企业的作用甚至可能超出直接审计价值。在传统的审计操作中,这往往因难度较大、过程过于复杂或其价值未被有效发掘而遭到忽视。为此,内部审计必须在理念上进行更新和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操作工具将数据向资源转变,挖掘潜藏的价值信息,既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证据支持,也为其审计结果评测提供有力支撑。

(二) 内部审计运行需求更加多样

大数据环境中,内部审计在实际运行时需满足多种需求,才能确保其在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才能确保其在大数据环境对海量信息的操作成为可能。首先,就内部审计的安全性需求而言,内部审计应当对当前的安全预警进行全方位重塑,就大数据的复杂性和关联性问题,逐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安全预警系统,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预估。其次,应当对内审流程进行重新建立,将过去内部审计流程中相对独立的格局打破,实现数据信息的无缝衔接。信息资源交流更全面,内部审计的作用才得以发挥到最大。

三、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难点

(一) 内部审计对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较差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体现为,数据量大,且类型种类繁多,价值密度相对较低,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借由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专门的信息挖掘和分析处理技术,通过先进的机器算法,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渗透性越来越突出,而内部审计在处理相关数据信息时,对于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差,无法满足其在数据处理上的巨大需求,这也是其在实现自身价值提升中的主要难点之一。

(二) 内部审计对风险的发现防控能力不高

内部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另一难点,即风险发现和防控难度的不断加大。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多朝多层级架构发展,其整体管理和运营模式更加多元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要求来说,其在相关风险的发现上难度更大,在进行风险防控方面,需采取的办法和措施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大数据环境下,要想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依靠审计监督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将风险监控作为主要导向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全面数据信息的动态分析,覆盖式的数据监测,企业风险能够被及时发现,且预先建立的防控办法能够将风险降到最小。

(三)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作用发挥难度较大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企业内部审计价值需不断得到提升,将其增值作用提升到一定层级,才能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建设性的发展意见,企业风险管理和未来发展规划都能有很好的掌控。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也将其增值作用充分挖掘出来。但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内部审计,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自身进行全方位规划和调整,无论是思维模式、执行模式,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只有完成这一优化和革新,其获得的信息价值才能居于更高层面,才能为企业制定出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审计建议。

四、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

(一)实现审计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

为实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应首先注重其审计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其主要管理方式为专家领头、审计人员进行现场审计执行,且业务条线为单方向,效率相对较低,审计结果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对其进行优化创新,应将其管理模式转变为持续性审计触发模式,对风险识别的模式则向着全面化方向转变,执行方式则为智能化、非现场方式。其信息化程度更高,对于审计的执行力度更大,更具延展性和纵深性,审计成果能够制定成巨大的成果库,方便及时调取使用,更具效率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实现审计分析方法的改进完善

就审计分析方法来看,传统的审计分析方法多为抽样审计,或者运用相关因果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审计分析。其准确性相对较低,无法实现对整体信息的完全掌握。为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使得其在风险预估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就应将审计分析方法转变为全面审计,对大数据进行逐一分析,实现审计分析由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和关联分析转变。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将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数据作为审计对象,快速全面地对其进行筛查,并通过对数据间的关联式分析,打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区隔。这样一来,企业业务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潜在风险信息均能被及时发现,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三)实现审计分析内容的扩展延伸

在庞大的大数据储存库当中,仅有少数为结构化数据信息,绝大部分为非结构数据信息,包括图片、视频和位置信息等。传统的审计模式下,仅能对结构化的信息进行审计分析,因其审计对象不全面,获取的审计信息存在遗漏,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得不到有效保证。为此,应当实现审计分析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将非结构化数据作为审计分析对象之一,对其中隐含的内涵和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技术,结合高级分析技术和工具,使得非结构化数据居于审计分析触角延伸范围之内。审计分析内容更加广阔,审计结果更具准确性,审计价值也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实现审计分析思路的拓展

实现审计分析思路的拓展,是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中,内部审计平台搭建起来后,其接受到的信息来源多种多样,数据类型也各不相同。如利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必定对数据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有所忽视,导致其关联性带来的审计结果被遗漏。拓展审计分析思路,即对于接受的所有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模糊识别和模糊分析方法,对于数据中的隐蔽信息和潜藏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审计结果在发现和揭示趋势性风险方面的能力更强,其对企业风险防控上的助力更为突出。

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只有经由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传统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才能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愈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获得生存和长足发展。虽然由传统向未来转变需要面临多种阵痛,需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和难点,但只有变革和发展,才能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有效提升。在管理模式、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不断革新的同时,还应注重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云审计平台的打造和搭建,并实现整体审计运作机制的完善,才能切实提升未来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并充分发挥其增值作用,为企业风险的防控和未来的稳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 肖仲云,于海云.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J]. 财经论丛,2014,12:61-68.

[2] 宁波. 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与难点[J]. 商,2015,04:151.

[3] 刘荣. 浅析“大数据”时代的内部审计应对策略[J]. 中国内部审计,2015,05:42-46.

[4] 闫学文,刘澄,韩锟,卢薏,胡浩,刘祥东. 基于价值导向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及应用[J]. 审计研究,2013,01:62-69.

篇(4)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主要内容

农村都在开展有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转变,对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但是在农村财务审计的相关工作中,应该以农村的具体的经济活动为出发点,将财务审计的具体内容确定下来,将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行找出来,进行深入的发掘。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农村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具体的发展提出有效的建议。

1涉农财政资金的审计

近年来对于农村实行惠农政策,我国的财政资金对于农村的投资,在规模范围领域上都不断进行扩大,为了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对于农业农村的相关投入不断得到整合。对于涉农资金的监管工作要不断得到加强,使管理制度可以保证规范和透明,对于以各种名义对资金进行挪用、截留、冒领、续保等行为进行坚决的杜绝,使资金可以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始终遵循相关的规定将财政资金严格的执行下去。

2农村重大项目的审计

国家近年来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的重视,不断对其加大力度,与农村有关的项目不断增多,比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等具有代表性的工程,这些重大项目要想比较顺利的完成,将预期的目标达到,就要将跟踪审计的具体方法进行改变,使重大项目在各个方面都要得到保证,避免出现纰漏,提高项目的完成速度。

3农村政治策略具体的落实情况

很多农村已经建立农业经营体系制度,要始终服从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将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始终放在主体地位,使土地的经营权可以规范地有秩序地流转下去,对于流转的具体方式和具体的经营方式要不断进行创新,使具体的规模经营模式可以不断发展为更多的形式,使我国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可以不断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体的落实情况要进行严格审查。对于农村集体所有制来说,要找到最合适的实现形式,对于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模式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

4村级集体的财务收支审计

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在我国农村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形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对其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在不断进行加强,所以这也十分需要审计进行严格的监督。在收入方面,有关于经营收入、专项收入、承包收入等其它方面的各项收入在内,都要严格进行监督,入账的时候是否做到以足够的金额进入村里的账户,其核算的具体方法是否可以保证其正确使用,坚决杜绝隐瞒或者漏报的情况出现。而在支出的方面,主要查看有没有对农村的财务法规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一些具体的支出是否存在虚列的情况,是否存在将开支范围进行扩大的行为,总之,就是对一切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审查。针对农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收支审计,这样就会有效避免集体资产遭到流失的现象发生,使我国农村具体的财务保持增值的现状,将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壮大,使其可以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地服务。

5提高我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5.1提高票据的管理

农村会计记账的时候的主要依据和凭证就是票据,所以加强票据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要使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得到保障。

5.2审计对象和重点要不断明确

村干部在任职或者离任的时候,其具体的经济责任的主要对象,简单来说就是村委会成员。在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其进行离任审计,而那些已经实现换届的村,主要需要开展的是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是审计的重点。主要包括村里的债务管理工作和土地的发包、承包以及专项资金的管理等具体的工作,要注意其公开性。与此同时,各个农村要将自己本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以当地的政委和政府以及农民的具体要求为主要的出发点,对于审计以及其它比较热点的问题进行审计工作。

5.3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审计工作的主体是人,所以要想提高财务审计工作,就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是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展,使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要具有综合性的业务技能。审计人员通过定期对业务培训,自身的业务知识也就得到了比较及时的更新,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对发展的形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作者:张继玲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经管站

参考文献

篇(5)

1.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而进行的审计。管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的外延很广,包括生产、安全、财务、计划、物资、合同、人事、后勤服务等。这些内容是否都是管理审计的范围呢?笔者认为,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的,与经济管理行为无关的内容如环境和后勤服务等,不应成为管理审计的内容。那么,一项管理审计是不是要涉及到所有经济管理内容呢?当然不是,管理审计的内容要视该项审计的目的而定,与该项审计目的无关的管理内容则不必涉及。

2.管理审计是一种监督、检查、评价及深入剖析的活动。管理审计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对表面经济现象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由表及里,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管理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监督活动,它是一种深入地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过程。没有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入解剖,不能称之为管理审计。由管理审计深入解剖的特性伸展开来,我们可以认定,不需要进行深入解剖的审计活动也不能称之为管理审计。虽然某些审计活动具有管理审计的一些特点,如某单位现金短缺1000元,经过初步审计了解,是由于出纳员粗心大意而导致了现金丢失(假设该单位现金内控制度非常健全,这只是一种偶然或意外)。这是一种简单的审计活动,不需要深入解剖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只能称之为审计调查。

3.从审计辅助手段上来说,管理审计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个概念。如果从审计方法和手段上对审计活动进行分类,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即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更多地借助于财务账薄等财务资料进行审计,审计人员接触的多为财务人员,并只就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或会计报表的内容是否公允发表意见。而管理审计则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借助财务资料的同时,也较多地借助于财务账薄以外的资料,有时完全可以摆脱财务账薄,审计人员接触较多的为财务以外的人员。管理审计表达的是一种改进管理方式的意见。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审计要向管理审计发展,便是要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过渡和延伸。

4.相对于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是一种认知。经营管理一词概括了企业全部的经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可以把审计活动分为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相比较而言,经营审计是一种难度更高的审计活动。因为它研究的是企业的营销策略,未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是无法得出审计结论的。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的区别在于,管理审计更多的是研究挖潜增效的问题,而经营审计则是研究如何增加收入的问题。

5.管理审计与其它审计活动的联系。管理审计与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有所不同,但又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管理审计蕴含在这些审计项目之中。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便包括管理审计的内容,需要对离任人任期内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经济管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揭示离任人的经济管理水平及责任。又如内部控制审计,它是管理审计的一种,它的切入点是从管理制度和管理环节入手,进而揭示问题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审计即管理控制审计,因为管理应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某些审计活动最终也可能演变为管理审计,如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它初始阶段更多的是从降低物资采购价格入手,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如审计人员发现发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这一现象集中到某一类或某几类物资时,便可针对这几类物资的采购实施管理审计。

二、管理审计的方法

了解了什么是管理审计,我们还需要掌握管理审计的方法。这才是我们研究管理审计的目的。管理审计的具体方法很多,包括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等。在这里,笔者不想谈管理审计的具体方法,而是要说清楚管理审计的总体方法。笔者认为,开展管理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形成思考模型,其次才考虑具体方法问题。

(一)思考模型的建立

在开展管理审计前,只有对管理审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充分考虑审计效果、审计技术及审计风险等因素,才能搞好管理审计。所谓思考模型,是指审计人员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展管理审计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笔者的实践,管理审计的思考模型应该是这样的:

树立管理审计是一种管理效率及控制审计的理念考虑将要开展的管理审计项目对本企业所产生的效果考虑将要开展的管理审计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考虑审计方法

(二)审计方法

1.“因果分析法”与“果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从事件的起因查起,最终查出所对应的结果。“果因分析法”则正好相反,是从事件所产生的结果查起,最终透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果分析法”的优点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审计内容较为全面,不足之处是审计所需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果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溯果撷因,方法简便,需要时间较短,不足之处是审计过程容易以点带面,内容不够全面。究竟哪种方法效果更好,这要视具体的审计情况和审计目的而定。一般来说,在没有审计线索的情况下,更多地采用“因果分析法”,如果审计人员掌握了审计线索,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便可以考虑采用“果因分析法”。

2.“窗帘中间拉开式”审计法。如果一个窗帘由两幅组成,在阳光充足的早晨,我们从中间拉开,眼前便会迅速地明亮起来。这种拉窗帘的方法应用到管理审计中,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审计人员根据掌握的审计线索,依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同时,向“左”追查问题产生原因的整体脉络,向“右”验证分析自身判断的准确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先入为主”法。例如,某项工程成本管理审计,已知该项工程成本过高。审计人员根据经验判断,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材料采购成本过高。依此判断,审计人员便可向“左”追寻材料采购过程及管理方式,向“右”可通过抽查票据的方式,具体验证材料采购成本是否真的过高。如果向“右”的结果验证了审计人员的判断,向“左”的工作业已完成,此项管理审计便可初步结束。这种审计方法的优点是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缺点是如果审计人员的判断出现偏差,反而会迟滞审计工作进度。因此,运用该审计方法,职业经验不足的审计人员不宜使用。

3.“遵循性”审计法与“思维创新”审计法。“遵循性”审计法是针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管理模式和固有的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是与非做出判断。“思维创新”审计法则相反,它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判断。举例来说,企业临时用工问题,按照国企固有的管理模式及固有的思维方式,企业临时用工是不可取的,因为国企本身已经存在冗员。按照“遵循性”审计法,就会否定企业临时用工的做法。但我们如果采用“思维创新”法,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能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由于临时用工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用国有企业闲置职工,而这种大于效益又足可以抵偿临时工用工成本的话,用临时工也未尝不可。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因循守旧,死抱框框。否则,审计结论不可能是实事求是的,甚至会给企业决策带来一定的误导作用。

4.“解剖麻雀”审计法与“高屋建瓴”审计法。强调管理审计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解剖,并不是说管理审计要一味地在“微观世界”中探索。深入地了解“微观世界”之后,审计人员还要“跳”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微观”进行总结、提炼,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屋建瓴”审计法。通常所说的“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就是这个道理。“解剖麻雀”法停留在“微观”层次,“高屋建瓴”审计法则提高到“宏观世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微观是宏观的基础,没有微观只有宏观是不可能的,同样只有微观没有宏观也是不行的,站在微观和站在宏观的角度所得出的审计结论也可能是不同的。如一个集团公司,内部有许多子公司,某一个子公司车辆需要进行修理,经过考察,委托集团公司以外的单位进行修理,比集团公司内部其他公司的价格要低得多。如果站在这个子公司“微观”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得出用外部单位进行修理的结论,但如果站在集团公司这个“宏观”角度考虑问题,从集团公司整体效益出发,又会得出用集团公司其他子公司进行修理的结论。可见,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结论。

篇(6)

根据近年审计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从管理审计的辅助手段上来说,它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个概念,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外延来看,管理审计又是相对于经营审计的一种认知。对企业而言,经营讲的是市场,管理讲的是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审计又可以称之为效率审计。

1.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而进行的审计。管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的外延很广,包括生产、安全、财务、计划、物资、合同、人事、后勤服务等。这些内容是否都是管理审计的范围呢?笔者认为,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的,与经济管理行为无关的内容如环境和后勤服务等,不应成为管理审计的内容。那么,一项管理审计是不是要涉及到所有经济管理内容呢?当然不是,管理审计的内容要视该项审计的目的而定,与该项审计目的无关的管理内容则不必涉及。

2.管理审计是一种监督、检查、评价及深入剖析的活动。管理审计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对表面经济现象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由表及里,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管理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监督活动,它是一种深入地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过程。没有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入解剖,不能称之为管理审计。由管理审计深入解剖的特性伸展开来,我们可以认定,不需要进行深入解剖的审计活动也不能称之为管理审计。虽然某些审计活动具有管理审计的一些特点,如某单位现金短缺1000元,经过初步审计了解,是由于出纳员粗心大意而导致了现金丢失(假设该单位现金内控制度非常健全,这只是一种偶然或意外)。这是一种简单的审计活动,不需要深入解剖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只能称之为审计调查。

3.从审计辅助手段上来说,管理审计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个概念。如果从审计方法和手段上对审计活动进行分类,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即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更多地借助于财务账薄等财务资料进行审计,审计人员接触的多为财务人员,并只就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或会计报表的内容是否公允发表意见。而管理审计则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借助财务资料的同时,也较多地借助于财务账薄以外的资料,有时完全可以摆脱财务账薄,审计人员接触较多的为财务以外的人员。管理审计表达的是一种改进管理方式的意见。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审计要向管理审计发展,便是要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过渡和延伸。

4.相对于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是一种认知。经营管理一词概括了企业全部的经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可以把审计活动分为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相比较而言,经营审计是一种难度更高的审计活动。因为它研究的是企业的营销策略,未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是无法得出审计结论的。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的区别在于,管理审计更多的是研究挖潜增效的问题,而经营审计则是研究如何增加收入的问题。

5.管理审计与其它审计活动的联系。管理审计与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有所不同,但又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管理审计蕴含在这些审计项目之中。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便包括管理审计的内容,需要对离任人任期内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经济管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揭示离任人的经济管理水平及责任。又如内部控制审计,它是管理审计的一种,它的切入点是从管理制度和管理环节入手,进而揭示问题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审计即管理控制审计,因为管理应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某些审计活动最终也可能演变为管理审计,如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它初始阶段更多的是从降低物资采购价格入手,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如审计人员发现发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这一现象集中到某一类或某几类物资时,便可针对这几类物资的采购实施管理审计。

二、管理审计的方法

了解了什么是管理审计,我们还需要掌握管理审计的方法。这才是我们研究管理审计的目的。管理审计的具体方法很多,包括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等。在这里,笔者不想谈管理审计的具体方法,而是要说清楚管理审计的总体方法。笔者认为,开展管理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形成思考模型,其次才考虑具体方法问题。

(一)思考模型的建立

在开展管理审计前,只有对管理审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充分考虑审计效果、审计技术及审计风险等因素,才能搞好管理审计。所谓思考模型,是指审计人员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展管理审计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笔者的实践,管理审计的思考模型应该是这样的:

树立管理审计是一种管理效率及控制审计的理念考虑将要开展的管理审计项目对本企业所产生的效果考虑将要开展的管理审计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考虑审计方法

(二)审计方法

1.“因果分析法”与“果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从事件的起因查起,最终查出所对应的结果。“果因分析法”则正好相反,是从事件所产生的结果查起,最终透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果分析法”的优点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审计内容较为全面,不足之处是审计所需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果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溯果撷因,方法简便,需要时间较短,不足之处是审计过程容易以点带面,内容不够全面。究竟哪种方法效果更好,这要视具体的审计情况和审计目的而定。一般来说,在没有审计线索的情况下,更多地采用“因果分析法”,如果审计人员掌握了审计线索,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便可以考虑采用“果因分析法”。

2.“窗帘中间拉开式”审计法。如果一个窗帘由两幅组成,在阳光充足的早晨,我们从中间拉开,眼前便会迅速地明亮起来。这种拉窗帘的方法应用到管理审计中,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审计人员根据掌握的审计线索,依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同时,向“左”追查问题产生原因的整体脉络,向“右”验证分析自身判断的准确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先入为主”法。例如,某项工程成本管理审计,已知该项工程成本过高。审计人员根据经验判断,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材料采购成本过高。依此判断,审计人员便可向“左”追寻材料采购过程及管理方式,向“右”可通过抽查票据的方式,具体验证材料采购成本是否真的过高。如果向“右”的结果验证了审计人员的判断,向“左”的工作业已完成,此项管理审计便可初步结束。这种审计方法的优点是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缺点是如果审计人员的判断出现偏差,反而会迟滞审计工作进度。因此,运用该审计方法,职业经验不足的审计人员不宜使用。

3.“遵循性”审计法与“思维创新”审计法。“遵循性”审计法是针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管理模式和固有的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是与非做出判断。“思维创新”审计法则相反,它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判断。举例来说,企业临时用工问题,按照国企固有的管理模式及固有的思维方式,企业临时用工是不可取的,因为国企本身已经存在冗员。按照“遵循性”审计法,就会否定企业临时用工的做法。但我们如果采用“思维创新”法,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能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由于临时用工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用国有企业闲置职工,而这种大于效益又足可以抵偿临时工用工成本的话,用临时工也未尝不可。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因循守旧,死抱框框。否则,审计结论不可能是实事求是的,甚至会给企业决策带来一定的误导作用。

篇(7)

    1.1从实际情况出发,服务大局

    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的投入,其专业资金使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资金的投放效果,同时也影响到了农业政策的贯彻和落实。专项资金的使用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计,首先是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其中包括资金的分配、支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到位和如期使用,其次是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因农业经济发展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社会影响,所以必须加强专项资金的落位和合法使用,同时强化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专项资金合法有效的使用。

    1.2注重效益,加大审计力度

    审计的源头是资金,尤其是农业专项资金,所以在农业资金的审计上一定要确保资金投入、管理、使用的时效性,并且对每个环节的资金做到逐级审核,同时对专项农业资金进行效益审计。农业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容易出现违规行为,例如:专项资金挪用、盲目立项造成项目没有长期效益等。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过程需要调查项目的受益人,以及建设单位的立项流程、项目管理、建设资金的使用,在充分的掌握了以上情况后进行系统的分析,及时的向上级反馈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具体情况及问题。

    1.3突出重点,审计深入

    为了确保欠发地区的农业生产及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扶贫资金、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审计部门也应调整审计方向,深入强化这部分资金的审计工作,对发现违规的重大问题要穷追不舍,直到问题查深查透为止。通过深入的审查及时的纠正了挤占挪用,退耕还林草专项资金的使用,确保了农业专项资金的可持续发展。在审计过程中要找准方向,对拨付和管理资金的部门要核对其帐面资金,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审计工作延伸到现场,揭示私分和挪用等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

    2. 欠发达地区农业审计资源的整合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审计资源是有限的,在审计过程中其复杂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调整审计的对象及范围,强化审计工作的质量。在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引领下,应强化审计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审计资源,节约审计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发挥审计在欠发达地区的作用。

    2.1避免重复审计,加强审计监督

    重复审计工作在审计单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由于审计单位对各部门利益及管理项目分割的不同,审计工作往往重复,这无形的增加了审计成本的支出,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联合审计的方法来进行农业项目的审计工作,审计方法上也要进行整合,确保审计内容的相互满足,时间上的一致,对于一些特殊的审计项目,如:财政性质的拨款,项目款追加等,可以根据审计的性质,由政府审计来完成。

    2.2强化效益审计和立项审计

    在欠发达地区农业资金的审计上,审计部门应调整审计方向,减少对拨入拨出资金、违规违纪等情况的审计,审计重点以提高资金使用以及农业项目资金的逐级落实为主,同时加强审计效益的科学评价,运用审计抽样等技术确保审计效益的可信度。地方审计部门可以利用人才和信息的优势,研究和分析农业审计效益的评价体系,找出影响农业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因,纠正农业项目审计的方法。

    2.3加强审计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区域跨度大,生产规模小、分布不集中、技术落后等特点,所以审计工作也要及时的调整,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减少重复审计,节约审计单位成本,促进审计工作良性发展。在国有农业企业的审计上,政府审计可以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将审计工作投入社会监督的体系中,对重点企业可以单独审计,避免审计的重复,同时以政府背景为依托,综合审计信息,切实的把握农业经济和农村建设的整体状况,为政府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3. 欠发达地区农业审计工作的优化

    3.1转变审计观念

    农业审工作应与时俱进,及时的改变审计观念,注重两个效益并举,同时注意投入资金的社会效益。审计工作开展时一定要以政策为基准,全面的贯彻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审计策略,促进审计单位严格的按照专资金的使用和惠农政策进行资金的审计,确保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2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专项资金审计要适应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指在农业项目立项时,积极的开展专项审计,在立项源头就把审计工作做为重点,确保农业项目发展的可行性,同时将以往的审计经验和工作进行总结,并应用到地区农业项目中,不断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办法,用以指导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3.3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审计

篇(8)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从而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审计风险,导致社会公众对审计有效性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二)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认识上的误差。由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方法有其局限性,国外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探索新的审计方法。新的审计方法注重从企业宏观层面了解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国内外职业界称之为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新的关注。一种意见认为,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审计失败,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失败,因此要求反思甚至停止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没有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上这些意见都表明,人们对风险导向审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反映在审计实践中,国内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探索,但存在许多局限性,隐藏着很大的审计风险;有的注重对企业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的了解,忽视对重要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实质性测试,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有的注重对企业及其环境的了解,忽视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测试已经过时。由于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有限,当不实施内部控制测试或没有发现内部控制失效时,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

(三)中国独立审计准则部分项目已不适应要求。与国际审计准则一样,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也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基础上的,需要完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来控制检查风险。但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为内部控制测试或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而直接进行控制测试或实质性测试,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将失效。注册会计师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四)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成立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二是制定审计风险准则,从源头上实现国际协调。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于2002年10月了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包括《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东京的会议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最后修订,获得委员会通过,审计风险准则在2004年12月15日之后正式施行。

二、我国起草审计风险准则的思路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起草的审计风险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其存在的缺陷,并保留了原有审计准则可取之处,得到职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好评。因此,我们在起草审计风险审计准则时,借鉴了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程序,以期从源头上实现协调与趋同。

基本思路是,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一)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进一步明确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内容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2.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3.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起草的新准则将取代《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

(二)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审计证据的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为获取审计证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内容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认定,以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与执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2.将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区分为总体程序和具体方法,总体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具体方法包括检查记录和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性程序。这些内容涉及修改《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证据)。

(三)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内容包括:1.明确风险评估程序与信息来源,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组织审计项目组讨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行业状况,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性质、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3.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4.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实施识别和评估程序的重要环节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这些内容涉及合并、分拆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并将其部分过时内容删除。

(四)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0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进一步明确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内容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包括向审计项目组强调在获取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请专家,向审计项目组提供更多督导等;2.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包括测试控制的执行有效性以及实施实质性程序;3.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风险评估的结果是否适当,并确定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4.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实施关键的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这些内容涉及合并、分拆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并将其部分过时内容删除。

三、审计风险准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在以下方面对注册会计师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理念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篇(9)

Comparing on the Tactics of Risk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 and Modern Risk-based Audit

Abstract: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 and Modern Risk-based Audit are the two phases that Risk-based Audit has evolved. tactics of risk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 and Modern Risk-based Audit differ from each other while they still have some similarities. This paper does the Comparion on the Tactics of Risk Assessment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rient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extent of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methods of risk assessment.

Keywords: Traditional Risk-based Audit Modern Risk-based Audit

Tactics of Risk Assessment Audit risk

一、引言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均以风险评估为起点,同时都将风险与控制方法贯穿运用于审计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因此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了差异。鉴于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较易被混淆,本文拟对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作一比较,对两者差异加以初步探讨。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涵义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1]。审计模式 发展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标志性事件是AICPA在1983年了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SAS No.47)——“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首次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但它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针对制度导向审计不直接处理审计风险,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的缺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审计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将从各种渠道所收集的证据联系了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将审计资源相对合理的分配到高风险领域。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经营(商业)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1997 年,Bell 和 Frank 发表了名为《通过战略系统的视角对组织进行审计》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毕马威的BMP 审计模式,这标志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了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针对传统风险导向审

计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的缺点,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做到了以风险评估中心,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了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 ISA 315)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这就导致了实务中普遍运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具体风险导向等上和准则规定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鉴于这一点,特别指出本文所称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实务中运用的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策略比较

风险评估是指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于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发表意见的风险[3]。风险评估的目标就是确定

高风险环节,从而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并进一步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的证据,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及审计效率。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借鉴中注协(1997)对审计策略的定义,笔者将风险评估策略定义为审计人员根据确定的风险评估范围,选择能够达到风险评估目标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风险评估程序的基本思路、组织方式和具体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从风险评估导向、风险评估范围、风险评估程序、以及风险评估具体方法四个方面来比较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

(一)风险评估导向

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交易类别、账户余额认定层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但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内外部环境的,两者很难区分,因此审计人员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单独做出准确评估。又鉴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虑,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从而将风险评估重点锁定在控制风险上。因此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对控制风险进行的评估为切入点的,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i]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而企业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则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风险和经营活动风险[4]。所以要充

分理解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充分识别企业内、外部风险并理解内外部风险对财务报表认定的影响。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不直接从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入手,而是间接地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综合评估战略经营风险从而确定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并进一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 (二)风险评估范围

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5],而只关注企业的内部

控制。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人员实际上只仅仅依赖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直接、大致确定检查风险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它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广泛的系统中,认为有效的审计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战略目标和措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主要业务活动和关键经营环节以及剩余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风险仍然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审计人员也同样要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但是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固有风险”的内涵扩大了,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地考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发展到内部控制框架阶段,并有被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取代的趋势,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内部控制结构概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则更加全面了。

(三)风险评估程序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表示为:固有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控制测试(可选)控制风险综合评估确定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在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变动情况和遭受异常压力的情况;客户业务特征;关联方;非常规交易;以前审计结果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通常的做法是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而将风险评估的重点放在控制风险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时,首先从控制环境入手,再对制度和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分析控制环境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和经营作风;组织机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确定职权和责任的等。然后审计人员基于当前对内控的了解对控制风险水平进行初步评估(计划估计水平)。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初步评估为最高值,则对该控制不需执行控制测试而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但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评估为低于最高值时,则就需要对该控制执行控制测试,从而来获取证据以支持低于最高值的风险水平。控制测试完成以后,审计人员对被测试控制的控制风险进行再次评估(最终估计水平),并根据最终估计水平来决定相应的检查风险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如图所示(由于不能粘贴,此处图略),审计人员首先需要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分析时需要对客户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客户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宏观环境等);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面临的经营风险;对威胁企业战略的风险做出的反应等。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后即可对战略风险做出评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内部控制被分为管理控制(战略控制、高层控制)和流程控制(一般控制、员工控制)[6],在对 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时同时要对战略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评价。然后审计人员对客户的流程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从流程目标、投入、作业、交易类型、威胁流程目标的风险等八个维度来了解流程情况[7]。通过流程分析可

以了解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竞争优势及劣势、威胁,从而来评估流程经营风险。在对客户的流程进行分析时同时要对流程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评价。在对战略经营风险和流程经营风险进行评估时特别要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对固有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在评估时除了要重点考虑经营风险可能引起的重大错报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因素(管理当局遭受的异常压力等)。审计人员在对客户的战略和流程进行分析时已经从企业整体层次对内部控制进行了了解(战略控制和流程控制)并做了评价,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内部控制的其他方面进行了解并给予评价,特别是要关注有关交易重要类别的控制。基于对内部控制充分的了解,审计人员然后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审计人员在单独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还须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对联合风险的评估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因为接下来其余的审计工作都要围绕联合风险来进行,联合风险的评估结果是审计人员决定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以及范围的基础[8]。然后审计人员对 值得信赖的控制进一步执行控制测试,从而来获取支持其较低控制风险水平的证据。最后根据控制测试结果并结合联合风险评估水平,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来确定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即检查风险),并进一步决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 (四)风险评估具体方法 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分析性程序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虽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客观上要求大量使用分析性程序来进行风险评估,但由于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因此限制了分析性程序的运用范围。而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急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程序主要适用在报表分析上[9]。 而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风险评估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分析性程序成为最重要的程序。而且随着分析性程序功能的不断扩大,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审计人员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分析性程序的多样化运用,大量的分析工具以及现代管理方法被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如在战略分析时审计人员运用了PSET分析和POPTER分析方法;在流程分析时运用到了价值链分析(VCA))和波士顿矩阵(BCG)以及SWOT分析方法;绩效分析时运用到了平衡积分卡(BSC)和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分析技术[10]。将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中 使得风险因素不再独立,而且风险评估不再是一元评估,而是多元评估,因此风险评估的结果将更加可靠。

三、结论

1. 风险评估导向不同:

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应以固有风险为切入点,但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

2. 风险评估范围不同:

审计人员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往往会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只通过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除了要对传统的固有风险,即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进行评估之外,更多地是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11]。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概念内涵的扩

大,审计人员在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更加全面了。

3. 风险评估程序不同: 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对企业战略和经营流程的分析,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评估,而且最后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联合起来进行评估,因此在评估程序方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更完善。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考虑的更全面了,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能够更好的将会计报表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4. 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重点不一样: 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时都运用了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等风险评估方法,但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注重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做到了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审计风险应该是广义的,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而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风险,还包括客户经营失败而导致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

[1] 王泽霞.论风险导向审计创新[J].会计,2004(12): 49-54

[2]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14):47-51

[3] AICPA:professional Standards As of June 1,1992,AU.31

[4]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04(05):26-30

[5]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14):58-63

[6] 郑朝晖.战略系统审计:财务数据之合理预期[J/OL].会计视野,2004 [2006-4-17] doc.esnai.com/showdoc.asp?docid=448&uchecked=true

[7] 王义华.BMP审计模式介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06): 69-70

[8] Ernst&Young Global Audit Planning Toolkit 2004[M], 2004: 65-67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61.6 文献标识码:A

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中,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效益,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面控制。在日常的投资控制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决算超出预算、预算超出概算以及概算超出估算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实际投资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讲求有效的方法,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述。[1]

一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坚持的原则

在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具体说来,要坚持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首先,要以设计为中心环节展开全过程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贯穿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点对设计阶段进行控制。根据相关资料分析,通常情况下设计费用占据工程全部费用的1%左右,但是其对于工程项目的影响程度却达到了75%以上,这样看来,设计阶段对于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投资控制阶段需要重点关注。

其次,坚持主动控制的原则。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较大,风险较高,因此在实施投资控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主动控制的原则,所谓主动控制,就是在预先分析实施过程中各种存在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和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的一种控制手段。同时,为了控制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目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偏离,必须要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即建设工程的投资控制不仅要反应投资决策,还需要反应出设计、发包以及施工的情况,并使控制活动能够能动的影响到投资决策。

最后,要坚持多种控制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从组织、技术、合同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并将各种措施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一般情况下,在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只注重对于技术方案的论证和控制,对经济因素考虑的较少,这种情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因此在今后的工程投资控制工作中需要融合多种手段实行全面的控制。

二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的具体方法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工作要全面展开,深入到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够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本文就从不同施工建设阶段分析投资控制的具体方法。

首先,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需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该项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看该项目是否可行、可靠,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得出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为投资决策阶段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此同时,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起始阶段,控制者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项目的选址、设计以及总体规划等进行分析研究,论证投资的可行性,为接下来的投资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其次,从项目招投标阶段来分析,招投标主要是指建设方通过投标的方式选择最符合工程项目的承包商建立起合作的关系,这样既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又能够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在这个阶段,投资控制者需要根据现行规定、定额取费标准、现场环境以及施工图纸等因素编制标底,确保标底控制在概算或者是预算的范围内,为投资控制提供坚实的平台。同时,投资控制者需要对招投标的环节进行控制,严厉禁止低价中标等恶性竞争情况的发生,要制定出合理的评标标准,并且根据签订的合同条款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好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

再次,从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来分析,进行投资控制工作,要尽量的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主要指的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和投资估算进行初步的规划谁,并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好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并将整个项目的规划阶段投资额度分解到每个专业的工程项目之中。控制者需要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投资限定的额度进行设计,并确保设计的总额不会超出预算规定。为了更好的加强控制,需要成立评定小组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好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缩短设计周期,最大限度的降低费用,达到投资控制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运用价值工程法设定一个符合建设项目定位的设计理念,并通过这一理念结合设计规定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应用新型设计材料和新型工艺,降低工程的投资。综上所述,限额设计是促进设计单位进一步完善管理优化设计的有效手段,也是控制工程项目投资不可缺少的方法。[3]

接着,需要加强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施工阶段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最终实现的阶段,也是建设工程项目形成工程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阶段,因此说在该阶段控制好投资至关重要。在施工的过程中,控制者需要根据设计目标规划,通过动态控制、合同管理等手段加强对项目的投资控制工作。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控制好建设工程项目工程款项的支付,并从技术、组织、经济以及合同等多个角度采取措施,进一步控制工程的投资,保证投资达到有效的控制并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在采用合同措施进行投资控制的时候,需要控制者熟悉整个施工合同的条款,并确定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进一步加强合同的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索赔,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反索赔的资料。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工程的变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先明确变更的目的,之后在采取相应的手段加强控制。

第二,需要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进度,结合工程项目总投资目标编制资金制度强度控制计划,这样能够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资金支付强度进行控制,最大程度的实现投资控制的目标。同时,控制者还需要对设备和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以及价格进行控制,以尽量减少资金的投入和时间成本的投入,控制好各环节资金的支付强度,达到控制投资和节约投资的目的。[4]

第三,在投资控制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执行工程变更制度,对于工程变更、签证审核以及工程计量方面需要进行重点把关,尤其是控制好新增的费用,要谨慎、专业且公正的开展控制工作,最大限度的节约工程的投资成本,确保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从竣工结算阶段来讲,投资控制工作需要充分的发挥审计的作用,并配合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审计工作,这是投资控制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式。审计部门需要坚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在重点对竣工环节进行审计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进行审计,掌握每个阶段工程的总投资额度,为投资的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加强审计工作还能够为事后的结算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投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有了一定保障的支持。[5]

结束语: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投资进行控制,以便最大限度的节约施工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以此为中心,在分析当前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原则的基础上,分阶段对投资控制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投资控制工作有所帮助,进一步提升控制的成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郝洁 建设工程投资控制浅析 门窗,2012年第11期

[2] 李军 浅谈工程投资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中国外资,2013年第20期

上一篇: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下一篇: 数字农业的发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