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17:08: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失业保险服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24-01
【正文】
经过短短的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保险险种不断增加,保费收入猛增,保险公司也由原来的垄断经营,发展到现在的多家、中外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中国保险需求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所以,作为保障经济和社会安定的中国保险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险业尚处在一个拓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市场逐步加大对外开放步伐,中国保险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笔者认为,根本对策是全面提高保险服务质量。
一、我国保险业的SWOT分析
(一)外部环境:机遇(O)和威胁(T)
1、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因素: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文化因素:公众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但仍相对较强,而且保险行业口碑不是很好,人们对于保险营销职业的认同度不高,人们不能自愿去了解保险甚至是回避保险,增加了展业的难度。
2、经济环境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经济总量、投资规模和进出口的扩大,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保险额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国际环境
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日益广泛,保险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在客观上使我国保险业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竞争。
4、政策环境
国家一些列重大政策陆续出台,新保险法的出台扩大了保险业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保险业发展的环境,提高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保险业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二)内部环境:优势(S)与劣势(W)
同外国保险公司相比,国内保险公司也拥有一些外国保险公司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国内保险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与社会关系网络。传统的全国性中资保险公司具有覆盖全国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机构遍布全国各中心城市。这种优势外资保险公司一时难以具备的。二是成本优势,国内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因具备本土优势,一般起步尚可盈利,而外资保险公司首先必须解决本土化问题。
劣势:国内保险企业与外资保险公司存在较大差距的有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服务意识等,保险公司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储备、组织管理、制度流程、展业人员培训等方面。部分人素质较低,制约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二、保险业服务营销概述
(一)服务营销的特征
供求分散性、营销方式单一性、营销对象复杂多变
(二)保险产品的营销特性
1、保险产品的无形性
保险产品具有无形性,投保人在购买保险产品前不能像购买其他工业品那样看到有形产品,根据产品的外观和方式用情况来判断产品质量如何,并决定是否购买。
2、保险服务与产品的不可分离性
保险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存在一致性,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3、保险产品的不稳定性
由于保险产品的质量构成是充满活力的人而不是物,这一点决定了保险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
4、保险产品的易消失性
每个保险产品都有一个保险期限,超过了这个期限,保险产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这就是保险产品的易消失性。
(三)保险业树立服务营销观念的必要性
随着保险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服务品质已成为各家保险公司所追求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服务有利于保险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信任感,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更好地满足保户的需要,从而达到保险公司续保单、增加新保单的目的。所以优质的服务能为保险企业带来销售,创造利润,是一种“双赢”策略,即顾客满意,企业获利,从保险业成功人士的一系列事例中,同样也能得到印证,如美国保险协会会长梅蒂先生,被誉为保险业传奇人物。
相反,低劣的服务将严重损害保险公司的形象,流失原有的顾客群,导致保户退保、断交保费、拒绝续保以及市区顾客源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据统计,一个不满意客户,会将自己的抱怨告诉8至10人,著名的推销员乔吉拉德说过:每一个顾客背后都有250个关系人。因此,保险公司加强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体制和服务技术的力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保险服务的质量更多地体现在售后服务中,良好的售后服务还可以降低保险公司客户的出险率提高保险公司的利润。售后服务的目的在于:增强客户的信任感,避免保单失效,更好的发展顾客源,提高公司形象。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利于刺激保户再加保,增加保源,提高续保率。其主要措施如下:关心客户发生的重大事件,完善定期访问和不定期联系制度并纳入公司考核体系;加强保险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信息体系;随时为客户提供答疑咨询并及时向客户传递反馈各种信息;强化客户投诉管理制度,妥善处理顾客不满。
综上所述,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是加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和必然趋势,建立完善的服务营销体制是保险业在激烈竞争中长盛不衰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叶万春.服务营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我们知道服务行业也存在着“冰山效应”——4%不满意的顾客会直接对96%顾客发生负面的影响,大部分不满意的顾客,他们会像沉入海里的冰山一样,根本不反应,他们选择静悄悄地离开,然后,企业就直接失去了这批客户,并且还不知道原因。所以说,“会抱怨的顾客才是好顾客”。
顾客的抱怨和投诉,往往是通过企业的呼叫中心进行反映,而作为企业对外服务的窗口,呼叫中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客户的抱怨、喜好和期望;而顾客也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和企业客服代表来了解企业的服务、管理和信誉,由此可见,呼叫中心和客服代表是企业的品牌窗口、形象窗口。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视机行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消费电子》杂志社对14家主流电视机企业的呼叫中心进行了监测,希望监测结果能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多的售前参考。本次测评的电视机企业包括三星、夏普、LG、飞利浦、松下、日立、海信、海尔、TCL、康佳、长虹、创维、厦华和创佳。电话监测的时间分为上班时间(9:00-18:00)和下班时间(18:00-20:00),我们均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拨打每家企业的客服热线三次或以上进行监测统计。结果显示,电视机企业整体的客户服务质量比较令人满意,企业客服热线在“一次性拨通”、“礼貌清晰报读开头语”和“语音语调有亲和力”等指标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客服代表对业务知识不够熟练,在问题的解决能力上有所不足,对于用户咨询或反映的问题,只是记录情况并让其它对口人做进一步的跟踪。
一、客服热线“一次性拨通”成功率高
就热线服务四个环节(接通情况、接待礼仪、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的监测结果看,接通情况表现较为良好,“一次性拨通”指标平均实现率为96.43%,情况较为乐观。但在“转人工时间<20秒”的指标上,不是太理想,平均实现率仅为78.57%。
我们在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段拨打14家企业的客服热线,结果显示:在正常的上班时间段所有企业的客服热线均能一次性拨通,而在非上班时间段,除创佳和TCL的无人工接听外,其它企业的客服热线均能成功拨通。在“转人工时间<20秒”的指标监测上,我们发现TCL、长虹、创维、三星、松下和飞利浦均出现过1次或以上转人工时间超过20秒的情况,尤其是四川长虹,出现2次转人工的时间超过20秒,其中在一次17:00分的抽查中,转人工的时间达到33秒;而飞利浦公司在一次18:24分的抽查中,转人工的时间超过110秒,话务系统4次提醒“请稍等,我们的服务人员都在忙线中”。
二、“没有主动礼貌地称呼来电者”是接待礼仪的短板
在接待礼仪环节的监测中,我们重点考量的指标有:“礼貌清晰报读开头语”、“语音语调有亲和力”、“主动礼貌地称呼来电者”、“适时礼貌报读结束语”和“等来电者先挂电话”。
在这五项指标的测试中,我们发现“主动礼貌地称呼来电者”这方面做得比较欠缺,“主动礼貌”我们的定义是有主动询问来电者如何称呼,或能够礼貌地称呼对方为“先生”、“女士”。在这一指标上,LG、夏普、三星、飞利浦等合资品牌的电视机企业有较好的表现,客服人员均能主动礼貌地称呼来电者,特别值得肯定的是,LG和夏普的客服还有询问来电者如何称呼,并适时称呼对方为“某先生”和“某女士”。这样的细节,让来电者充分感受到真诚和尊重。长虹和创维公司虽也有主动称呼来电者,但开头的称谓和后来的不一样,把来电者的姓给忘记了。
对于客服代表来说,“语音语调有亲和力”的指标也非常重要。很多广播节目主持人和心理医生的说话很有亲和力,我们很愿意倾听,也非常重视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这就是声音亲和力的魅力。在此项指标的监测中,日立和创佳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海信仍需进一步提高。日立客服代表的语音很小;而创佳的客服代表语音、语调不够清晰、流畅;海信的一位男话务员代表在语调方面较为生硬,不够自然。
“礼貌清晰报读开头语”这项指标平均实现率为92.86%,仅次于“一次性拨通”的实现率。因大部分电视机企业的客服热线均有语音提示功能,即便如此,绝大部分的客服代表在接通电话后,仍会礼貌清晰地报读开头语。如飞利浦公司的开头语为:“您好,欢迎致电飞利浦客户服务中心,我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请讲”;海信客服代表的开头语为:“上(或下)午好,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但也有小部分电视机企业的客服代表仅是简单和用户打招呼,报读“您好。”
在“适时礼貌报读结束语”指标的平均实现率为82.14%,比报读开头语的实现率少了10.72个百分点。为什么还有一成以上的客服代表仅有开头语,却忽略了结束语?这是部分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报读结束语方面,合资品牌的电视机企业表现较为突出,如夏普的结束语:“感谢**先生(或女士)的来电,后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直接与我们联系,稍后请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三星的结束语:“感谢您致电三星电子,我是***号,再见!”
摘 要: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得到了快速发展。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双核”之一,已将服务外包业被列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工作内容中。为了解芜湖服务外包业发展情况,对芜湖服务外包现状、优势、劣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芜湖市;服务外包;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57-02
收稿日期:2015-02-18
基金项目: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rkx04)
作者简介:何建华(1977-),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创业管理。
服务外包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15年1月,国务院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这将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芜湖市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双核”之一,已确定了服务外包业为该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且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服务外包业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战略决策和企业的自身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其起步较晚,芜湖服务外包业在规模、深度及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芜湖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一)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近年来芜湖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断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努力争创全国服务示范城市,全市现有省级服务外包产业园两个,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14年1到6月份全市服务外包收入突破4亿美元,超过2013年全年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市服务外包新增就业人数3722人,服务外包企业签订合同金额4.77亿美元,同比增长87%;执行金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80%,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金额3095.07万美元,同比增长895%。
(二)载体集聚效应明显
以高新区为基地,以服务外包产业园为中心的服务外包产业,发挥了明显的集聚带动作用。服务外包产业园已建成面积68.8万平方米的办公区,总投资13亿元。近3年来,高新区服务外包出口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入园企业包括全国知名企业中软、兆尹科技、辉天盛世、寰智信息科技、国图信息等。截至2014年6月,弋江区共计签约入驻服务外包企业141家,已认定服务外包企业92家,其中2014年新认定服务外包企业9家。截至目前,园区新增加就业人数为2083人,从业人员95%为大专以上学历。实现营业收入8.4亿元,其中离岸外包收入1407.65万美元企业集群日渐庞大,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三)产业发展环境得到提升
芜湖着力营造“产业特色突出,商务成本较低,办事规范高效,服务成龙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芜湖市在“三产兴市”战略中专门出台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并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实行一本通(亲商手册),代为办理企业落户相关手续;实行项目领导负责制,每个项目明确联系领导、责任人,由区领导亲自负责协调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招工、引进人才,组织员工培训;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补助、奖励政策;协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替园区内企业融资担保贷款,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双核”之一,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被列入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工作内容中。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芜湖市在“三产兴市”战略中专门出台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
二、芜湖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形势分析
(一)优势
1.人员供给和成本优势。服务外包园区毗邻高校园区和职教园区,高校园区内有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大专院校,近8万名师生,作为中部城市,芜湖的人力成本及生活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城市,根据国家公布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职工平均工资显示,芜湖的人力成本及生活成本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大连的50%。除此之外,芜湖的房租费、水电费、通讯费等成本在我国中部城市中也具有比较优势。
2.良好的产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调整,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产业结构优的良好局面,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近十年来,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规模、效益、结构上的大跨越,形成了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船舶制造、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电力、制药等产业也得以提升和壮大,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3.精神保障。在“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影响下,芜湖人敢于向旧体制、旧模式的“雷池”跃进,打破条条框框,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在这种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奇瑞量子汽车、韩国浦项制铁、西班牙银峰铸造等一批大项目落户。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在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企业开始重视技术能力和研发方面的投入,这种创新氛围将为芜湖发展服务外包带来无法替代的竞争优势。
4.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得到国家和芜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芜湖着力营造“产业特色突出,商务成本较低,办事规范高效,服务成龙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该市确定了服务外包业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成长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实行一本通(亲商手册),代为办理企业落户相关手续;实行项目领导负责制,每个项目明确联系领导、责任人,由区领导亲自负责协调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招工、引进人才,组织员工培训;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补助、奖励政策;协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替园区内企业融资担保贷款,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二)劣势
1.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给服务外包打下坚持的产业基础,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而服务外包的增长反过来又会促进服务业的有效增长。芜湖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行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基数低,生产业发育不全,这些都不利于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的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中高端服务外包人才比较稀缺,既缺少熟悉外语、精通软件技术的初级、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更缺少通晓国际商务惯例、具备跨国外包经验、能够拿到订单的项目经理级人才和领军企业家。同时,缺乏较大规模服务供应商以及国际客户资源。
3.产业外向度低。公共服务网站没有建立,基于缺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研发、测试、信息传导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内市内服务外包企业、国内国外服务外包发包企业、相关部门与机构不能及时准确地和获得信息,较少直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三、芜湖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完善服务外包扶持政策。一是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强现有政策的宣传推广并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加强制定服务外包扶持政策的针对性。二是要加快推进专项扶持政策的出台。三是调整现有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使之能覆盖服务外包企业。目前芜湖已有的各类财税优惠政策要最大范围地适用于服务外包企业,整合各种资源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快速发展。
(二)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把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为服务外包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大力引进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同时,不断优化服务外包人才的创业、居住环境,使人才能引得来、留得住、有作为。
(三)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促进软件外包又好又快发展。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发包规范和服务供应商提供服务的技术标准,建立服务外包企业服务评价制度机制,让服务外包企业更多的参与国内企业外包和政府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加强企业的质量认证工作。在跨国公司对芜湖企业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没有适当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保证,承接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芜湖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包括对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安全管理(IS027001/BS7799)、IT服务管理(IS020000)、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等专项认证。
(五)优化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诚信体系建设,可以学习借鉴昆山制定《昆山市软件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意见》的办法,知道服务外包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密制度,鼓励企业申请只是产权,帮助企业规避只是产权风险。政府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点,受理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侵权的举报投诉,已发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为服务外包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六)优化投资硬环境。重点是建设直通上海国际数据传输宽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增强数据传输能力,优化数据流向,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服务的质量。目前,中国只有北京、上海、广东有国际互联网数据传输端口,芜湖为发展离岸外包,应将传输网融入上海,通过光缆直通海外。
(七)加快服务外包四大平台建设。一是打造服务外包集聚平台,吸引有实力的外包企业入驻;二是完善服务外包招商平台,要积极利用国内国外各种资源和信息,动员海外华侨、留学生吸引国外先进服务业的龙头企业来芜投资,继续办大办好每年的服务外包大会,举办特色鲜明、层次较高的专业会展、洽谈和配套活动;三是打造供求网络信息平台,江苏服务外包企业接包能力信息,同时,也为国内国际发包商发包信息。四是打造技术服务平台,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专业化和精细化技术支持服务。
(八)致力于开拓企业规模,积极推进国际服务外包的品牌建设。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扩大规模,打造出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和服务外包品牌,从地区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在国际市场中有影响力的中国服务外包品牌。加快建设服务外包集聚区,提倡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产业园区模式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能够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及其协同效应,追求适合于区域具体特征的区域发展道路。重点支持离岸开发中心的建设,成立服务贸易产品的研发中心,积极组建本市国际软件交易平台,扶持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海外设立接包中心。
参考文献:
[1] 张文进,李用俊,杜亚敏.安徽省服务外包发展对策研究[J].宿
州学院学报,2013,(8):26-40.
[2] 邢学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14,(1):
119-122.
[3] 王晓政.完善安徽服务产业政策促进体系的几点建议[J].集体
经济,2011( 22):24-25
每到小麦搞“一喷三防”时期,农艺师们就会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近年来,随着全国上下科普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现在的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明显增强。科普人员一到田间地头,农民就会主动地围上来咨询,提出疑难问题,农艺师们一一回答,直到农民满意为止。为了防止当地农民买到假种子、假农资,县农业局在全县的几个高产创建点,统一供种、供肥、供农药,去年,全县高产创建小麦统一供种率达到了100%。县农业局还积极组织和指导农业产业化企业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和无公害基地。今年以来,全县已有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在统防统治方面,目前,县农业局成立了专业化防治队伍149个,拥有悬挂式喷杆喷雾机108台,机动弥雾机2600台,烟雾机46台,其他1.2万余台。能掌握的乡、村两级机防队91个,能够实现随时调动的47个,上半年统防统治面积达18万亩。新型植保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省工、省时、省钱的目的,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安心出外务工。
他同时强调,保险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在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上下功夫,要高度重视风险问题,避免企业规模增大、效益下降、风险增加、形象下滑。
曾对全球保健服务市场进行过相关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真正属于健康的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而需要就医的患者则占20%,其余75%的人群属于“亚健康”患者。而据我国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约有15%的人群属于完全健康者,15%的人群属于患病者,其余70%的患者属于亚健康人群。“亚健康”并不能作为疾病进行诊断,它是机体处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当这类人群保健得当时,机能功能则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这类人群则可能患病。相关资料显示,亚健康人群较健康人群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肿瘤及消化道等相关疾病[1]。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对健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有病需要看医生”的层面上,这种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属于表明层次的认识。尽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开始增强,但由于缺乏健康指导,因此这部分人群只能盲目地听信广告,不但花了较大的钱而且还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产品。目前我国尚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健体系,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成都休闲保健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社会保健体系中的非医疗机构的保健方式探索市场前景。
一、 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特征分析
(一)产品概述
广义的休闲保健服务范围很广,包括养生按摩、传统理疗、足浴足疗、沐浴桑拿、温泉水疗、美容SPA、运动健身、药膳食疗、健康管理乃至运动健身等内容,它是休闲与保健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通过接受保健服务或积极参与健康活动过程的方式,以直接或间接的体验,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自觉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当然,在成都地区,大众理解的休闲保健更多的指向接受保健技术服务的层面,如传统的中医按摩和时下被广泛推崇的足底反射疗法就是典型的休闲保健内容[2]。
在医疗卫生体系中,休闲保健主要属于预防医学的内容;社会休闲保健作为医疗卫生的有益补充越来越必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产业链分析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目前成都城镇居民对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普通民众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群,已由原来的“有病看医生”的状况转变为“保健预防”的状态。因此目前成都市保健服务业规模不断地扩大,政府对其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关注度的不断增高,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朝阳性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拥有着广阔的前景及发展空间。
具体到机构、企业而言,成都地区的休闲保健服务产业链尚不完整。主要体现在:
1.企业价值观念没有确立。不同的休闲保健服务企业都声称以促进公众健康为目的,但作为其中核心的品牌价值没有体现。成都地区休闲保健服务企业遍地开花,但都只是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的居多,缺乏创立知名品牌强大意识。有些企业认为无所谓品牌,所以取的名称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没有中华历史、民族文化的品味,造成了低水平的发展与高档次的需求不能协调。没有品牌效应下的各个企业占山为王,没有企业的统一价值引导,行业的发展受到约束。
2.企业链条不连续。目前成都地区休闲保健产业服务产品雷同很多,从事按摩、洗浴、足疗、SPA、美容、减肥、药膳、健身俱乐部的很多,但经营者之间层次还不高[3]。另外是大多企业虽然规模小,但从员工培训与提高、产品研发与生产乃至行业调研工作都是本企业内部完成,形成现代商业中的“小农经济意识”。企业之间的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还显得很不足。(三)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群众对健康的追求,目前世界各国均大力重视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以传统精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指导的中医学,其养生保健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以传统养生为概念的休闲保健企业如雨后春笋,突显出生命力。近几年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加强了对悠闲保健产品的扶持力度,并鼓励其大力发展,从而说明了中国休闲保健服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大。
早在2007年,四川省政府出台加快发展生产业、民生业和服务外包三个政策性文件,成立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协调组,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增长仍然较慢,且增幅差距有扩大趋势。近几年来,成都市服务业占GDP比重都在3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城市70%以上的比重相去甚远。休闲保健行业是服务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休闲保健服务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具体数据缺乏,但并不影响说明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四)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行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
所有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每个产业生命周期都是由成长期向衰退期演变的一个过程,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从出现到完全消退所经历的社会活动时间。可分为初始创建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衰退阶段共四个阶段。根据产业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忽略产品具体的型号、治质量、规格等因素的差异,将产业的特点采用曲线绘制出来,则成为产业生命周期曲线。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初期都有类似S形的曲线,随着产业发展慢慢稳定,其生命周期曲线也趋于稳定[4]。
2.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生命周期
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目前成都地区休闲保健服务业还处在成长阶段,其生命周期曲线的形象是S形,因此其目前是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处在该阶段的产业无论在财务实力还是在市场营销上都慢慢开始主导市场。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已经获得广泛的宣传,不但被消费者所乐意接受,并逐渐以其产品特点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及偏好。休闲保健行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故产业投资的企业在不断增加,而产品也逐步向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发展。二、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随着一揽子“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措施效果的显现,成都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中。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增长强劲;宏观调控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物价指数变动趋缓,第三产业增长迅速,民间投资渠道正得到有力的拓宽。挖掘历史文化为经济服务是成都一以贯之的休闲发展理念。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这个城市的根,这个城市的魂,也是这个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所在,无论什么形态的经济都注定要打上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烙印。而而以传统中医养生作为指导的休闲保健行业的蓬勃发展,将使成都对于“休闲”的打造,不仅印上了“历史”的标签,更让成都休闲多了一份底蕴,多了一份气质[5]。(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很多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双边贸易往来的关系。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贸易保持着密切的往来。我国大力招商引资,吸入国外及港台的同胞在中国大力投资。目前我国外商的人数已经超过数千万,这一群人具有雄厚的消费能力,且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较普遍人群高,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在某种程度上这群人能推动我国健康休闲事业的发展。(三)宏观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于2005年曾推出有关《桑拿休闲按摩等活动管理条例》,在该条例中规定:以治病为目的的桑拿、按摩等方法属于医疗活动,必需在规定的具有营业执照的医疗场所中开展,对于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关的活动。医疗机构开展桑拿、按摩等活动,必需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实施,对于非技术人员不得给予聘用。对于非医疗机构开展按摩时不得使用医学相关的名词术语,不得对其效果进行宣传,如经营者违反了规定则不允许其继续经营。这个政策突显了休闲保健服务的非医疗性质,同时也为休闲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职业资格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为行业培养出相对专业的保健按摩师、反射疗法师、保健刮痧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芳香保健师、美容师等,为休闲保健行业提供了人才储备。
(四)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政策环境
服务行业是一个不需要太高学历的行业,其行业特点是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这是与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太大联系的行业,因此服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学历较低的人群就业。成都政府曾于2009年颁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中其明确规定了成都未来将大力发展服务行业,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的投资及发展力度。在有关保健行业的实施条例中成都政府曾在2002年推出了《成都市保健按摩行业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了成都保健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对促进成都保健服务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行业运行环境对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的影响分析
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使得我国国民生活水平及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已经由原来的生活温饱向健康休闲型的方向发展。健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人们对健康的观念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百姓生活的提高将使的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富豪阶层的人群不断增多。生活环境的富裕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生命的珍惜更为迫切,同时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保健业发展空间。三、成都休闲保健服务行业市场分析
(一)2007-2012年成都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
养生保健服务业已成为新兴的一个朝阳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态势。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养生保健企业至少在10万家以上,吸纳的就业人员1000多万,而且市场规模扩大的空间依然很大。各地养生保健业的发展对繁荣地方经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成都地区以集休闲、娱乐、餐饮、保健、健身和美容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养生保健企业在急剧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代服务经营理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养生保健连锁企业也开始出现。来源工商部门和卫生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成都地区休闲保健类企业机构超过3000家;全市健康产业经济总量达300亿元,业务收入超亿元的机构过50家。在养生保健企业10强中,已经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品牌连锁经营企业门店约有80多家。其中来自重庆的某足浴连锁店在成都共有17家;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规模、效益等各方面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品牌效应正在形成,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且已被全行业认知。阿坝师专丨华・健道美道协会今年上半年对成都近五年的休闲保健服务企业的规模及增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来,休闲保健服务企业呈约15%速度递增,而近两年增速趋缓;其中上门调查了115家休闲保健服务企业,其中涵盖保健按摩企业、足疗养生馆、桑拿沐浴中心和美体芳疗馆等,结果显示,足疗养生方面的企业和从业人员都是最多的,综合产值也是最大的。(二)影响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的因素
目前成都的一些保健休闲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下,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因素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慢,原来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外商已经有相当部分撤走资本或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无法生存导致倒闭。外商的减少,使得我国保健休闲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5]。(2)政策的影响:尽管政府鼓励发展休闲产业,但又缺乏相应行业标准。(3)企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服务人员多从外行转入,临时内部培训,层次不一,草率上马,缺乏专业的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服务素质低,管理能力差。(4)挂着休闲保健的幌子而行骗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了民众对休闲保健服务认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休闲保健服务作为幌子,做着涉黄涉毒等勾当,使正当服务沦为违法乱纪的买卖,严重扰乱社会市场秩序。
然而可喜的是,在第二届中华养生保健高峰论坛上,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卫生部门正在探讨,准备对针灸、贴敷、刮痧等10余个中医保健行业进行规范,包括企业审批、方法技术、部门监管等。委员会正围绕3方面展开标准工作。一是着手进行保健行业企业分类。二是正在制定保健服务企业公共用品的消毒标准。三是正在起草《保健服务行业通用标准》,该标准旨在建立通用的技术标准,如果通过审核,今后将为足疗、SPA等行业的细化标准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参考。
(三)2013-2016年中国休闲保健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从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复苏,CPI水平开始出现下降,加之各地工资上涨,因此人们的购买力度及消费力度开始恢复。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内需的调整及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各项业务水平来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休闲保健市场作为一个处在生命周期成长期的产业,我国将会对其作出新的调整,从而充分发展其生命周期的优势。因此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中国休闲保健服务业在内需的刺激下及人民生活水平恢复的前提下降进一步得到发展及增速。(四) 休闲保健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76-01
组建村级植保防治组织,实施专业化防治,是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1-2]。宝应县山阳镇沿湖村结合本村实际,积极组织实施和开展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积极为农户提供植保防治服务,服务面积不断扩大,服务组织不断完善,群众认知、接受程度不断提高。
1 组织现状
沿湖村于2009年6月组建成立植保专业化服务队,吸纳成员10人,并任命1名村经济合作社副社长任服务队队长,专门负责开展专业化防治工作。2010年,为适应大面积防治的需要,对专业队成员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现有成员23人,其中弥雾机手22人,拥有植保机械20台。2010年服务面积达233.3 hm2,其中小麦100.0 hm2,水稻133.3 hm2。2011年小麦服务面积达166.7 hm2。
2 工作措施
2.1 强化宣传
植保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防治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村支部、村委会人员及早进行研究、谋划,召开群众代表会、生产组会议,分析、总结近年来病虫防治工作的得失,使群众认识到病虫危害损失大的原因主要在于药剂品种不对路、不统一,用药时间不一致、不适时,农户分散防治用药质量不一,效果难保证。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保证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规范运作
一是签订服务协议。先由镇植保专业合作社与各村植保服务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再由村植保服务队根据各生产组登记的面积与各农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收费标准,每次统防时按照小麦60元/hm2、水稻75元/hm2收取机防服务费,防治药剂费用按照批发价加运送费用(低于市场零售价)与农户进行结算。二是建立防效监督机制。在各村防治示范方上建立空白对照,便于调查防效。在适期防治时,各生产组派群众代表现场监督防治过程,强化服务队成员工作责任心,保证防治质量。为保证弥雾机手安全、高效、规范施药,在培训时印发机手施药规程宣传资料,按规程开展施药服务。根据机手服务的农户、面积、药剂配方、施药时间等及时登记服务档案,便于认定和追究防效责任[3]。
2.3 典型引导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典型,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兴农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农药经销户、弥雾机手、种田大户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技术指导、农药配供、专业化防治一条龙服务,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到位率和病虫害防治效果,带动村级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
2.4 技术培训
定期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人员进行田间地头现场培训和会议培训,及时提供病虫害发生和防治信息,使其掌握病虫害防治和相关农药使用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近几年,共组织培训10余次,受训人数达200余人次,受训人员大多成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骨干。通过技术培训,从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的人员基本掌握本地农作物病虫发生信息、防治技术和器械维修管理等知识,植保专业化服务面积逐年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防治效益明显[4]。在近年水稻病虫害大发生的情况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区与农民自行防治区相比,平均防效提高10%~15%,每年用药次数减少1~2次,节约农药成本约225元/hm2。
3 工作成效
合作社与时俱进,积极为农户提供防治服务,服务面积不断扩大,服务组织不断完善,群众认知、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1 防治效果显著
通过专业化服务,有效地控制群众盲目打药,保证适期用药、科学施药,提高防治效果。据调查,测报点未防治田块小麦赤霉病病穗率32.0%,而大面积防治田块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6.3%,而植保专业化防治田块小麦赤霉病病穗率只有2.5%,防治效果提高12.0%左右,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3.2 生产成本降低
优惠提供药剂,降低用药成本,进而节约生产成本。在小麦“一喷三防”专业化服务中,机手服务费用按60元/hm2收取,比个体机手喷药费用减少15元/hm2,配方药剂款按批发价60元/hm2收取,比同类药剂市场零售价减少7.5元/hm2,仅此1项就节约用工、农药成本达2 250元,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3.3 实行专业化防治,解决留守老人打药难问题
解决精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保证安全施药,避免施药中毒事故的发生,减少了因药害造成作物减产而带来的损失。
4 结语
通过近2年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广大村民的专业化防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村专业防治合作社也初具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仍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力争做到整村推进,使村级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向正规化、规模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有效推进专业化防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安全。
5 参考文献
[1] 胡兴启,张凯雄.加快植保服务方式转变促进科技水平提升[J].湖北植保,2011(1):15-17.
在考察团参观期间,所到之处,皆感受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推进国际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些地区依靠龙头、市场和科技带动,加速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种植理念、一流的品种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
(一)龙头拉动,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拥有中国蔬菜之都美誉的寿光市,依靠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的龙头拉动,全市蔬菜面积已达80万亩,粮菜比例达到了1:2,形成了“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的集约化种植。稻田镇的温室大棚几乎全部种植了新品种的西红柿。该镇的崔东村总户数不足200户,种植了470个大棚,户均近2个半大棚,集中连片,一年两茬,棚均效益达到3万元以上。田马镇的温室大棚全部是洋香瓜,该镇南韩村的500多个大棚都实行了一年三茬的种植模式,即两茬甜瓜一茬菜,棚均效益达到4万元以上。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形成了庞大的龙头市场,带动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膨胀,实现了产供销的良性互动。莱阳市紧紧依托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发展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安丘市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膨胀,全市发展起了大姜、大蒜、芦笋、牛蒡、草莓等36个万亩方和10万亩设施农业。仅该市全国最大的白芬子姜蒜专业批发市场,就带动发展大姜基地20万亩,实现了农民、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双赢。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针对入世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更复杂、更严格的实际,寿光、安丘、莱阳三市抢先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的根本出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建立了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成立了农业监察大队,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进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堵住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入口,同时加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申报认证力度。今年的第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以“绿色与科技”为题,充分展示了以无公害蔬菜与标准化生产为核心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昭示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较往年新增加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农药残留速测设备和蔬菜深加工产品等内容。展示了植物“克隆”、生物组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世界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前沿的新技术、新成果。可以说,寿光蔬菜博览会已搭建起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平台,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引领者,引领中国蔬菜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大步迈进。
(三)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培强做大畜牧业。潍坊市的临朐县山多、滩多、林多,草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该县充分发挥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以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为契入点,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加强畜牧生产。现在,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60%,占农民现金收入的52.5%以上。该县按照“稳定发展猪鸡生产,大力发展食草畜禽,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了连片集中、高效饲养、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全县畜牧小区达到1.89万亩,已建成8个畜牧专业乡镇,240个专业村,2万个专业户。一是健全完善畜禽防疫体系。建立了以县畜牧局为主体,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辅助,以村级畜牧兽医员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畜禽防疫网络,配齐配全了150人的畜牧执法队伍,实行计划、强制免疫相结合,加强了畜牧信息、科技、示范三大服务,建立了畜产品检测中心,及时做好动物疫病、产品质量监测,全面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加快畜禽标准化基地规模膨胀。该县围绕维维乳业集团临朐分公司的建设,大力实施了奶牛“双百工程”,即建设100个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标准化饲养场,现在全县奶牛存栏已达到2.6万头。围绕六和集团临朐饲料厂建设和肉鸭加工企业多的优势,计划建成存栏150头、年出栏400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饲养场100个,建成全进全出型、一次出栏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肉鸭饲养场100个,实现肉鸭、生猪标准化生产的新突破。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优惠政策,严格考核奖惩。为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该县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小组,出台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生产的意见》,对畜牧生产用地一律按农业用地优先解决,镇村统一解决畜牧小区的水、电、路、讯、排污“五通”和所用基建工日。农行和农联社加大对畜牧生产的资金扶持,每购买一头奶牛给予5000元的贷款,从而调动起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同时,县政府对畜牧业发展实行百分制考核,半年和年终两次检查验收。各乡镇都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人,纳入乡镇责任制考核,定期检查兑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该县畜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生猪、蛋鸡、奶畜三大主导产业,郎德鹅、巢蜜、肉羊、肉兔四大地方名牌,成为全国优质仔猪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全省奶牛生产大县,全国奶山羊基地县。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莱州市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以“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规模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现在,已培训农村劳动力20多万人,转移培训率达到80%以上,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构筑网络,落实责任。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组建了劳动就业、农业科技、远程教育和职工教育4个培训集团,设立了18个培训中心、60个培训基地,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服务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培训集团、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之间,层层落实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采取“上级支持一点、财政拨付一点,部门自筹一点,培训基地收一点”的办法,落实了培训经费,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扩大培训规模,丰富培训内容。该市紧紧依托4大培训集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建立各类实习示范场56个,1710名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其中,职工教育培训集团组织企业职工有的放矢的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使3.2万名职工得到了相关培训。同时,为保证农村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下,该市坚持对初次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后再培训,推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择业领域和工资待遇都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取消农民工的就业限制。为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社会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行办法》等政策,努力实现“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的区别,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的限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机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对就业的限制,建立劳动者凭技能和本领就业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入托、求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一定技能与投资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向市区、园区和中心镇转移。同时规定,凡参加“两转三学”培训的学员,持《学员卡》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的,实行“三免费”,即: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免费接受职业指导和办理就业手续;外出务工的,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逐步形成领域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格局。为实现充分就业、生活富足、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和体会
考察团一行对胶东五县市立足国际大市场,提升产业化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经验颇感兴趣,一致认为,这种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胶东五县市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立足国内、国际市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坚持全省、全国争位次,国内、国际抢市场,积极跑部进省,抢信息,要项目,争资金,借外力,促内力,占先机,勇做“领头羊”。莱阳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的目标,不断加快跑部进省步伐,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资金、信息资源,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国家无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县,从而建成了农产品加工出口的绿色通道。莱州市解放思想,打破地域资源桎梏,延伸信息触角、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先人一步争取到了“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借助国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寿光市在做大做强蔬菜这一支柱产业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在建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寿光蔬菜批发大市场的基础上,又创办了寿光蔬菜博览会,而且由全省走到全国,由国内走向国际,成为中国蔬菜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引领者,成为世界蔬菜产业大集团、大公司争夺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二)农业标准化是提升产业化水平的强力支撑。潍坊和烟台两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行“公司+基地(农场或合作组织)+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有效地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安丘、莱阳两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通用标准,不断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主动组织引导农民从土壤改良、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每个生产环节,到产后的产品分级加工、包装、储运等,都严格按国际标准进行,从而加快了农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安丘蔬菜被称为日本、韩国的“菜篮子”。莱阳的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也已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日本和欧美超级市场。
(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是拉动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动起一个主导产业。安丘、莱阳、寿光、临朐四市地的发展基本上都是通过依托优势产业建龙头,又以龙头企业的建设带动起相关产业的发展。安丘市仅一个姜蒜专业批发大市场就带动发展起了20万亩大姜。我县通过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新大新乳业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也极大地带动起了生猪和奶业的发展。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农民分散经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架起了企业与农民、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买难、卖难和技术服务等问题,进一步密切了产业化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莱阳市有60%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环节中来。龙头企业根据加工需要与合作经济组织签订产销协议,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生产协议,企业按协议购进,通过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纽带,将农户、基地与企业、市场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实现了“双赢”。
(五)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党的xx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又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莱州市正是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大培训、大开发、大转移”,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使其逐渐步入了规范化轨道,既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又减少了“农民”,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加速了农民增收步伐。
三、几点建议
学习借鉴胶东五县市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做好与临邑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加快推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思想认识实现大的飞跃,在蔬菜、畜牧、标准化生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咬定发展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胶东五县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快速增收,首先要选择一到几户适合本地实际的主导产业。对已选准的主导产业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咬定发展不放松的精神,一届接一届,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同时,借助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有利时机,积极跑部进省,争取国力,一刻也不放松地把主导产业做大培强,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在全省、全国有位次的大产业。安丘市既没有交通区位优势,也没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该市立足实际,把培植和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措施来抓,建管并举,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选准了大姜、大蒜等农作物种植加工出口这一主导产业,全市上下齐动员,形成了发展合力,数年如一日,发展不放松,围绕这一主导产业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白芬子姜蒜批发大市场。围绕市场又建成了多家姜、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又辐射带动了种植基地的快速膨胀,从而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的良性互动,使这一主导产业得以做大培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就我县目前而言,对已确定的蔬菜和畜牧这两大主导产业要从现在起,坚持做到加快发展、做大培强不放松,紧握接力棒,下大气力抓好规模膨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一鼓作气,培植出在全省、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市场、大企业、大集团。做到换人不换思路,换人加快发展。围绕壮大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和新大新乳业两大“农”字号龙头企业,迅速膨胀奶牛和生猪养殖基地规模。围绕临南蔬菜批发大市场等5个蔬菜市场的建设,加快蔬菜基地的规模膨胀,真正把两大主导产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家园。对于一个保险机构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保险服务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举措,是激发员工团结进取和爱岗敬业的关键所在,是做强做大保险业务的重要基石。
保险机构的企业文化是指保险机构的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保险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保险机构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员工的兴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保险机构长期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和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保险机构总目标服务。
一、保险机构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是保险行业业务竞争十分激烈,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改革开发以来,固定资产总额大幅度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迅速扩大,所有这些都给财产保险机构带来了丰富的保险资源。然而由于保险机构大量增加,以致于保险业务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作为保险机构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尤其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保险服务,提升员工文化素质,把和谐、包容、热情的文化元素融入于保险业务的各项工作之中,增强保险机构的整体竞争能力,才能确保保险机构的稳健经营。
二是保险客户参保意识日趋理性,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求新、求美、求舒适、求方便的心理也在逐步增强。对于城乡居民家庭来说,购房购车成为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固定资产的拥有者来说,必然要寻求保障财富安全途径,而选择保险是保护家庭财产的明智选择。因此作为保险机构和员工,如果仅仅停留在就业务而业务的旧观念,缺乏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提升,必然会适应不了客户的客观需求,久而久之会失去客户,影响保险机构的稳健发展。
三是保险机构经营观念相对狭隘,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机构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保障企业生存,增强企业实力,实现经营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内提升员工福利待遇的实力所在。但是从客观现实上来说,保险机构在拓展业务中,仍然存在着因循守旧和传统经营的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制约因素。保险机构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同心同德与同甘共苦,离不开员工为实现保险机构整体经营目标,自觉奋斗和甘愿奉献的企业文化支撑。但部分保险机构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处于表面应付的初级阶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于各项保险业务工作中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保险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制约保险机构的健康发展。
二、保险机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途径
1.凝聚精神文化
一是要切实把握保险机构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着力将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团队精神等文化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保险机构的精神文化,去凝聚员工们的心灵,努力提升保险服务的质量。二是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员工思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导员工自觉地将个人理想与保险机构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激发员工强烈的责任感,以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保险服务的动力,努力为保险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三是要注重树立先进人物典型,以先进保险工作者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客户,以细致的职业素养取信客户,以和谐的职业态度感动客户。同时要通过会议表彰、媒体宣传,使先进人物事迹成为让员工学有榜样和赶有目标的方向,从而逐步把企业文化渗透于员工的心中,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努力为保险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建设制度文化
一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而建立健全制度又是经营管理中的基础工作。要倡导建立健康向上、激励斗志的制度文化,利用有形制度载体,凸显无形的文化元素。二是保险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一整套争先创优、职务晋升、业绩考核、多奖少罚、尊重人才、员工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制度,根植于每个员工头脑之中,引导员工在执行充满文化气息的制度中,自觉规范职业行为,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从而达到把卓越的制度文化转为工作动力,推进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3.倡导团队文化
一是团队内必须充满活力。活力可以通过员工的创造性、工作热情、和谐的团队氛围体现出来。二是团队内必须有一套为达到目标而设置的控制系统。三是团队成员必须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四是团队领导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能力,不仅在团队内部有影响力,而且对团队以外的更大范围内有足够影响力。五是团队精神能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通过会议座谈、征文、演讲文体娱乐活动等形式,积极引导全体员工树立立足本职、着眼部门、服务保险机构的集体主义意识,发扬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紧密协作,加强服务,共谋发展的团队精神,形成人人贡献才干,个个乐于奉献的保险机构文化氛围。
4.繁荣服务文化
一是服务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保险服务水平和做强保险事业的明智选择。保险机构服务质量的高低是保险消费者选择保险机构的主要因素。因此保险机构和员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诚为本”理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保险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二是在服务文化建设过程中,保险机构领导必须积极引导员工实行服务制度规范化、服务效率快捷化、服务态度人性化、服务手段多种化,让客户在内心体验到保险机构高效优质的服务。三是在柜台服务上要教育员工注重仪表仪容、规范行为举止。为客户办业务时,要做到“三声两站一双手”,即客户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客户来时站起来迎接,客户走时再站起来送行,传递客户资料用双手。在对外服务上做到“三个一样”,即对亲朋客户一样按章办事不谋私,对关系客户一样对照标准不特殊,对陌生和老年客户一样耐心解释不马虎,让客户亲身感觉到公平公正。四是对保险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时进行售前认真调查、售中热情办理、售后开展回访服务,通过全流程的规范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5.营造宣传文化
一是要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积极面向社会,着重把法规重点、投保要点、品种亮点、理赔手续、服务项目特别是免赔条款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向客户讲深讲细,提高保险的透明度,让客户有选择参保和有目的投保。二是要进一步拓展宣传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盯住报刊、电台和电视等高成本的宣传方法,积极借助社会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以踊跃参加保险,建设美好家园和服务和谐社会,助推经济发展为主题,运用征文、演讲、文体活动、街头设摊、问卷征答和案例解析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三是要拓宽宣传范围。主要加强对重点企业客户、汽车销售公司和乡村服务网点等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车友会、联谊会、车主答谢会和消防运动会等,并借此机会向客户提供多种保险服务,热情宣传保险知识,吸收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加保险。
参考文献:
[1]吴阎:《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二、平安保险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背景
(一)平安保险公司简介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的前身是1988年成立于深圳的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平安已经由一家单一的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证券、信托、银行等多家子公司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截至2010年底,集团总资产破万亿,寿险业务保费突破1500亿元。
(二)平安保险公司发展中遇到的财务管理难题 1988 年成立的平安保险作为一家区域性保险公司,其早期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深圳、厦门、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开始,公司加快了全国布局的速度,各级分支机构迅速增加。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既有作业模式的影响,平安的财务管理采用了分散式的模式。从总公司到县级机构,都有专门的财务部门和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与作业职能。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和机构数量的快速扩张,大量资金沉淀在分支机构,一方面严重影响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使资金安全面临巨大的风险隐患。各级机构的经营管理和财务人员管理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财务管理的质量、效率无法保证。公司财产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与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人保与太保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产险业务连年亏损。寿险业务随着利率的持续下降和经营成本的提高,前期所销售的高利率保单的亏损持续增加,公司偿付能力的压力也更加严峻。
(三)平安保险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驱动因素 2003 年,在前期财务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平安提出了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想,其主要的驱动因素如下:控制成本,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加速企业的标准化进程,增强企业规模扩张的潜力,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三、平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框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评估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完善阶段。如图1所示:
图 1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框架图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设计与构建 具体如下:
(1)平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和服务为核心,通过整合客户接触界面、共享的作业、集中和专业化的核心运营、第三方服务网络,建立利用影像、工作流、客户关系管理等最新科技的 IT 平台。整个平台的流程及系统设计以内外部客户需求为驱动,工作流管理和过程监控为要素,体现高程度的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突出安全性、实时性、便捷性和高效性。如图2所示:
图 2 平安共享服务中心总体设计模式
资料来源: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A 股)招股说明书,2007 年 1月
客户接触层是直接与公司终端客户接触的作业部门。在财务方面,是指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机构柜台和机构受理岗,他们为客户提供咨询、信息查询、凭证受理与扫描等服务。
共享作业层业务内容包括财务集中审核及核算,文档录入等服务,提供高度标准化的同质作业服务,不同专业公司相同的业务需求都可通过共享服务来实现。
运营管理和控制层对各类型作业进行运营分析和管理控制,通过预测规划、预算控制、生产计划、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等管理动作,优化后台资源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政策规则制定层根据典型案例研究、作业统计分析、业务效益分析和集团战略,制定与作业相关的政策规则,以指导作业和管理行为。
(2)流程与制度。流程改造一般经过以下三个阶段来完成:一是流程的分析与诊断。流程分析与诊断是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与共享模式下流程的差距。二是流程的再设计。针对前面分析诊断的结果,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应该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融入流程设计,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反应。三是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这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过程,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利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会带来各方面业绩的巨大进步,包括利润上升、成本下降、生产能力提高等直接表现,以及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员工满意度、整体获利能力等的相应提高。同时,流程重组实施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地危害。
(3)信息系统及技术支撑。根据新的流程和制度,平安对现行和财务 IT 系统、业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依托信息采集、数据库、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在集团公司层面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将分支机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等后台作业集中处理,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支持产品销售、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上收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管理和审批权限,实现集团公司管控。
(4)组织与人员设置。一是组织架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在人员、服务、所有权归属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的业务部门组织,是一个专业的服务提供部门。其组织与人员设置需遵循以下原则:执行和监督——共享服务中心通常设立为独立的执行单位,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公司内的全体机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属资金管理部、会计作业部、品质管理部、项目管理部四个部门。如图3所示:
图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图
资金管理部:主要负责资金的管理;会计作业部:负责财务凭证的录入、审核、核算。财务凭证的打印和保留由机构负责;品质管理部:负责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审计和品质管理;项目管理部:负责项目的管理。二是人员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人力密集的特点,既有从事具体和简单业务操作的工作人员,也有从事运营管理和共享服务支撑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建立适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稳定运作的重要保障。在人员管理上,要统筹考虑人员的招聘、人员的配置、人员的培训、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等多个因素。
(5)办公地点的选择。实体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目前公司通常采用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所以地址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Moran,Stahl&Boyer 是亚特兰大市的一家顾问公司,专门研究选址问题。它罗列出了一系列需要考虑的因素,如表 1 所示,包括的因素从可利用的劳动力和成本,到当地政府对经营的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项目实施 平安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实施,考虑到集团旗下各子公司业务特点的不同和复杂性,平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采用了“资金集中先导,分流程和职能渐进推进”的策略。
(1)资金集中。如图4所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先从资金集中开始入手,即所有业务的资金收支都集中在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不再发生资金的收支。各级机构的保费和营业收入,直接打入集团账户,各种费用和业务支出(理赔款、保险给付金、员工工资、费用报销款等各项支出都直接从总部支付),统一由集团直接打入收款人账户。
图4 资金集中的模式的发展
资金收支集中前,虽然采用了收、支两条线的管控模式,但各机构都需要开设收、支账户,各机构都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对账等工作,而且导致大量资金在机构的沉淀,一方面增加了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资金集中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为具体操作集团各子公司现金收付或者往来结算的专门机构,全系统的银行账户数量大幅减少,所有资金信息和资金都能够及时汇总到总部,不仅节约了机构大量的管理资源,更实现了风险的集中管控。
(2)实现零现金管理——规避现金风险,降低资金在途损失。一是“零现金”收付。即现金保费直接由客户通过银行进入公司银行账户,现金业务支出直接由公司账户通过银行到达客户账户,减少了现金流通环节,实现公司柜面结算的零现金收付。在资金集中收付的模式下,减少了业务员的持现风险和持现时间,避免了收费人员直接携带现金所造成的被抢劫等风险;亦使业务员、续期收费人员有更多、更灵活的时间从事非收费的客户服务,比如拓展新保单。二是“零在途”资金收集。即保费实时到达公司银行账户,下属机构代收保费资金实时归集到总公司银行账户——实现银行与机构间及上下级机构间资金归集的零在途,进而减少资金分散和沉淀、压缩现金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3)实现集团资金内部统一调剂——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资金统筹优势。在共享服务模式下,所有的资金收付均通过资金管理系统进行,且通过总公司账套完成。集团根据共享服务中心每日上报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实时监控总部的资金头寸与资金需求,共享服务中心按照集团指令统一调拨、上划。对于机构申请调款,必须上报集团批准后,由共享服务中心执行调款动作,杜绝了机构私自动用资金的现象,达到账户管理和资金使用的严格控制。由此可建立起集团资金统筹的优势,内部平衡资金余缺。集团通过这种方法全面管控了各子公司的现金收支管理,统一对外筹资、投资,不仅能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将提高资金集中运作的投资收益。
(4)系统实时无缝对接——提高财务、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减少错给错付现象。公司资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连接各子公司业务系统、总账系统,外部连接银行交易系统。银行与公司数据库的实时连接,对账工作量将大幅减少,保证了公司财务所收、付资金与业务部门数据的一致性,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公司财务、业务之间对账难的问题。资金集中后,保险金的支付数据是由资金管理系统与各业务接口系统直接对接,接口系统送达至资金管理系统的收付数据,由各接口系统的共享服务中心理赔部门完成包括收款人、付款人、金额、账号的正确性等的审核;另一方面共享服务中心将资金管理系统中的收付数据提取传送至银行系统的过程中,均实现批量传导,集中支付。由于系统的无缝对接,改善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可大大降低错给、错付的情况出现,亦可避免人为作假的道德风险,杜绝坐支保费、保费收入不入账的现象正是由于资金的集中,为后期的会计核算集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平安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的主要成果如图5所示。
图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
一是流程改造——作业的标准化。实现了前端作业简化-前端收集资料即可,前端将收集的资料通过扫描系统传输到共享服务中心,由共享服务中心根据影像进行集中操作和做专业判断,同时通过系统的权限管理,实现集中远程审计。二是系统改造——实时无缝对接。通过对整个集团的系统改造,实现了业务、财务、资金系统的实时无缝链接,提高财务、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减少错给错付现象。三是运营管理——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事前预测:通过采集历史数据,利用历史数据建模预测分析,可预先做好工作安排;事中控制: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功能,实时自动分析业务状况并自动警示自动检视措施成效;事后反馈: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提供日、周、月、年等多周期总结反馈定时反馈管理实现跟踪自动化、管理无纸化。通过对流程、系统、运营管理等诸方面改造在降低成本、风险控制、作业品质和效率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四是财务运行成本降低。在保证业务量每年增长的同时,通过共享财务职能,效率提高、产能增加、人力等成本降低。每年审批集团费用由转型前的 120 万笔,增加到 150 万笔;会计核算单位成本降低了 68%。目前平安财务共享中心的作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四川、上海和深圳三个地区。其中以四川内江最为集中,约有 200 人,房屋租赁等成本也大大低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共享服务模式使平安有机会将作业地点向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设立,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五是财务管控加强。通过共享服务实现资金集中作业平台与核算集中作业平台间信息互动并共享,实现了财务数据接口的统一;数据的集中,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和完整的会计信息;财务费用通过预算动支、报销集中、支付集中三层集中管控,达到费用与资源使用完全透明化。
四、结论
平安保险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显著成本降低再次证明了这一运营模式的巨大价值。在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适时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保险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东锋、吴能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发挥企业集团规模优势》,《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2]陈信元、陈冬华:《换股合并增加股东财富了吗》,《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年第1期。
[3]何瑛:《企业财务流程再造新趋势:财务共享服务》,《财会通讯·综合》2010年第6期。
[4]杜兴强:《科斯定理、负商誉“悖论”、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研究》,1999年第7期。
[5]赵亚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我国保险业费用集中报销问题研究》,《经营管理者》 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