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8: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

篇(1)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现象在很早之前就曾出现过,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重,这一问题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具体表现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数量出现严重的不均衡,金融经济部门的数量的增长数明显更高,且规模也远远高于实体经济部门,不少金融机构都在不断的扩大兼并行为。随着分离的不断加大,实体经济慢慢丧失了原有的主导地位,金融经济的地位则快速上升。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发生于金融领域,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金融领域,实体经济的活跃度逐渐下降,导致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另外,反映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指标包括金融资产比率以及金融交易量比率,当这些指标上升幅度越高时,表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越明显。

二、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诱因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的原因主要在于金融经济的规模、数量以及地位都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随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将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所以,对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原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致上来看,两者分离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下点:

(一)金融资产的快速增加

从产生时间来看,实体经济在金融经济产生之前就已存在,因此,实体经济一直推动着金融经济的发展。换言之,只有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金融经济才能逐渐发展,商业贸易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产品的数量增加时,商品交易才会产生。而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更慢,金融的资产比率也在慢慢提升,这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金融管制较为自由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所以会出现分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金融的相关制度逐渐呈现出自由化趋势。金融管制自由化的具体表现为:第一,大部分的国家都先后解除了针对金融经济的限制,导致国际之间的资金交流越来越频繁。另外,随着金融资本的大量涌入,让国内、国际的贸易数量日益增加,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与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金,促使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我国对于金融的管制越来越宽松,使得国内的金融部门得到快速扩张,不少金融企业为获取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不少金融企业纷纷出售优惠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促使金融的贸易量得到大量的提升。第三,关于汇率的相关要求也先后被解除,汇率并不再一成不变,而是可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浮动,这也促使商品交易的数量不断攀升。

(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升,金融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就逐渐摆脱了对实体经济的依赖,从而使得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出现分离。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此为基础的金融经济的类型日益增加,促使金融经济的领域不断拓展,金融经济得到大力发展,金融资产的比率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导致金融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凸显。

三、防止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有效对策

就目前情况而言,不管哪一个国家想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必须确保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世界的发展与金融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实体经济。换句话说,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两者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方都无法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当前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看似只发生于金融领域,但究其本质可发现与实体经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表明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金融经济的发展过快,占据了实体经济原本的主导地位,失去了实体经济支撑的金融经济造就了当前的经济泡沫,随时都面临着瓦解的风险。

篇(2)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当前世界各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论从波及的范围,还是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看,这场金融危机都不亚于1929~1933年那场经济危机。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的文章非常多。而很多文章尤其是媒体报道中,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使用,甚至互为替代,这是不对的。搞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深入理解当前金融信机的性质和影响是必要的。

什么是经济危机

当代多数中国人头脑中的经济危机概念基本上来自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危机指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其表现为生产减少、工人大量失业、购买力和需求下降、通货膨胀等问题。

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内涵要比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宽泛得多。从形成经济危机的根源来说,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发的结果。爆发于1929~1933年间的美国经济危机,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社会财富严重分配不公,使得社会贫穷阶层和人口不断扩大,从而制约了社会消费能力,导致了社会生产的过剩。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其根源是多方面的,并非单一的。有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二战后,国家干预主义盛行,世界贸易一体化趋势加强,资本市场发达,金融领域创新活动频繁,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虚拟经济超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这些因素虽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但也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举例来说,1970年由石油危机引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引发的;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则是由东南亚国家放松管制和过快的资本自由化、银行体系不完善、金融监管缺失,汇率制度僵化等原因造成的;2007年越南经济危机则主要是资本项目开放过早且金融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的;2007年美国金融领域中次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上存在固有的缺陷、国际和国内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深层上还有社会政治原因:政府长期以来为满足民众的愿望而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房贷政策。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具体表现在金融萎缩,股价下跌,资金供给不足,流动性低,并引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经济萧条,甚至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动荡。

现代社会金融危机之所以频繁发生并迅速蔓延,这与发达的现代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由于实体经济迅速发展,货币制度硬约束的不复存在(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虚拟经济超常规发展。金融市场异常活跃,泡沫现象严重,这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资本市场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加剧。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紧密,某一国或地区金融领域出现问题,立即会波及到世界各地,世界经济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这些因素就好像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了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

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国际市场

国际经济危机快速地席卷全球,美国华尔街五大公司顷刻之间崩盘,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代表美国工业的汽车巨头也岌岌可危,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让中国企业深感冬天的寒意,也让中国经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裁员、减薪、民工潮回流……面对危机,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采取哪些适宜的策略帮助企业顺利度过这次经济危机?以下为本人的一些浅见。

一、为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做好准备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甚至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石油市场需求预期大幅下降,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国内石油石化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要随时关注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要做好长时间应对危机的准备,上上下下一起“过冬”,做到善于危中求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为适应企业战略调整做好准备。

二、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整合

大部分国内企业管理相对粗放,如岗位之间职责与任务交叉现象突出,责任缺乏明确,出现问题之后各部门或岗位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就增加了企业运营与管理成本,而且维持了工作的低效率。本人建议企业从客户导向或质量导向出发,对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尽可能减少信息流转的环节,以提升工作效率。

三、组织结构扁平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存在机构重叠,人员偏多问题,有必要进行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初衷也是减少决策与管理层次,提高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助于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

四、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

无论任何时期的企业都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不懈追求的原始目标,人均利润是利润最大化的关键性指标,人均利润水平取决于岗位任职者的胜任水平,只有从胜任素质模型的角度来选聘、培育能够创造高绩效的人才,才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均利润。只有构建基于高绩效的人才标准,企业才能具备提高人均利润的基本条件。

五、重视内部竞聘,加强继任管理与岗位轮换

选拔从来都是决定企业人才管理效率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从开始就没有选出合适的人才,那么我们只能花很大的成本去培养他,只能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管理他。若是我们从开始就前瞻性地选择了一个很有潜力的人才,则后续的培养成本与管理成本势必就会降低。

经济危机为很多企业在外部人才招聘方面创造了供给条件,但更多的企业则是暂时放弃了外部招聘的计划,更强调企业内部的人才选拔。本人认为如果企业对后市的判断不是特别明确,可以将目光主要放在企业内部。由于内部人才熟悉企业情况,所以进入新工作的过渡期很短。由于人才大多期望在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职业成长,所以重视内部选拔有助于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只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开展广泛的内部竞聘,才能挖掘企业内部人才潜力,构建出富有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

六、“蓄势待发”加强培训工作

蓄势待发是指先聚集力量,等到机会成熟后再出击。大部分企业都认为现在似乎并不是出击的好机会,而他们选择了“蓄势”——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提高员工胜任水平的培训项目和领导力开发项目构成了这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表现。某些制造型企业每周只开工四天,另外的一天则为员工安排了技能培训,该企业规定员工在培训后接受公司统一考试,未能通过考试的员工,下年度则失去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此项举措将持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目前发现部分高科技、房地产、能源、金融企业选择了领导力开发相关的项目,这些企业与大学等培训机构签约对他们的高管以及后备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地培训,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综观这些企业的做法都是在为明天的腾飞储备展翅的能量。

七、调整薪酬策略,关注核心员工群体

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很多企业放弃了扩张计划,很多员工也暂时放弃了跳槽的打算,这全部是缺乏信心的体现。很多企业借此裁员、减薪,在这些企业中有的却是迫于成本压力,也有的是“趁火打劫”,本人的建议是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整合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实现“瘦身”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对后市的判断重新调整薪酬策略,而不是一味地减薪。根据28原理,企业中20%的人创造了80%的利润。在这种非常时期,企业需要着重关注这20%的核心员工群体,特别防范直接竞争对手采取非常手段“挖墙脚”。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将通过“瘦身”释放的能量(降低的薪酬支出)适度补充给核心员工群体,同时考虑将薪酬结构与支付对象多元化等手段并用,以达到长期稳定核心员工队伍的目的。

篇(4)

2008年全球爆发了百年少有的金融危机,像每次危机爆发一样,消费者恐惧心理加大,消费欲望明显下降。于是如何适应危机环境中消费心理,找好营销的切入点则是企业营销当局首要关心的问题,本文想通过经济危机消费心理的分析,阐述危机环境下企业营销机会。

一、口红效应与企业营销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产生口红效应。该理论阐述了在经济危机期间,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该理论指出,在经济危机中,尽管大宗商品的消费销量大减,但以口红为代表的廉价非必须消费品销售量却大增。本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再次验证了口红效应。韩国LG生活健康公司报告显示,口红在2008年10月份销量比前年同期上升15%;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品牌口红在2008年头9个月销量猛增44%, 那么口红效应为何出现的呢?口红效应带来哪些营销机会呢?口红效应主要是基于如下消费心理:

1. 舍大取小的消费心理。英国的经济学家T•图克在《通货原理研究》(1844)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消费支出是收入的函数,他认为:用于消费支出的货币总收入是需求的决定性和限制性条件。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因此人们不敢进行大额商品的消费,但这时人们的消费欲望没有减弱,于是只能购买廉价的非生活必需品。

2. “安慰”消费心理。失业、降薪等给人们极大心理创伤,人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安慰,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安慰”的作用变发生了;据说在看电影时,人们随着电影的情节喜怒哀乐,精神慰藉也远胜于同类消费,这便是为什么20世纪30年代,美国金融危机带来了好莱坞繁荣;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带来了“韩流滚滚”的原因。

3. 放松消费心理。在金融危机中人们的生活压力的加重,消费者中自然产生了减轻紧张压力的需要,这便促使了娱乐、放松等相关行业的增长。比如,在日本,金融危机带动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行业繁荣;2008年10月韩国烧酒销量比2007年同期上升13.9%;在英国,金融危机让带动了安全套的销量,杜蕾斯安全套销量在2008年9月30日前的6个月中猛增了10%;在线零售商Ocado的安全套销量更是增长了60%。

4. 消磨时光心理。金融危机带来了众多的人员失业,失业人群为了消磨时间、迫切需要一些消磨时光的产品,玩游戏则是他们消磨时间较好的方式,因此经济危机并没有使游戏厂商破产,反倒给他们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总之口红效应促使非必须廉价非生活必需品、娱乐、放松等相关行业、消费时光等相关行业的繁荣,抓住口红效应所产生商机是经济危机时企业营销的有利法宝。企业应利用商机开发适应危机的产品。

二、节俭消费与企业营销

“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是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瑞瑟对这场金融海啸的评语。金融危机结束了华尔街用泡沫支撑起的奢侈消费,勤俭持家正逐渐被各国的消费者所接受,据统计,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80%的消费者减少了他们在购物和请客的花费,在泰国,58%的泰国人不再购买时装,45%和46%的人不再购买whisky和杂志。由节俭消费产生机会具体表现为:

1. 家务劳动社会化比重下降,部分家居用品上升。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在家做饭、带饭到单位的人逐渐增多,促进了部分家居用品销售量的上升。2008年10月,格兰仕在美国的微波炉销售增长了18%。但于此同时,餐饮业严重受到威胁,特别是一些高端餐饮业,2008年纽约新开张的餐馆数量自2003年来首次下跌,从2007年的163家减少至119家,而三年前则为187家。

2. 价值购物兴起,租赁经济突显商机。金融危机期间,不少人的购物习惯开始发生变化,如由过去注重品牌而转向注重实用,由过去自己想拥有某种消费品而改为不必拥有、但要随时可以使用。

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8. 6%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在购物时商品的价格成为她们首先考虑的因素;俄罗斯经济危机以后,价格成为消费者唯一选择的因素。人们不仅注重商品的价格,还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会比单一功能的产品好卖,耐用而且比较容易维修的产品更会受欢迎。

当经济资源缺乏时,为了更好地消费,人们追求的是更多的拥有;而资源丰富后,占有消费的弊病就更加突出。特别是经济危机,“较少拥有,更好使用”则是很多人提倡的消费理念,金融危机,促使了租赁经济繁荣。巴黎路边的自行车自动出租业越来越得到普通消费者的青睐就是典型的例子。法国前财政总监德保尼耶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这种经济模式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在医疗、交通、银行及娱乐领域都可以大胆尝试这种新的“更好使用”型经济的发展。

节俭型消费为企业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商品设计时应考虑产品的多功能性,使消费者利用同等的价格享受到更多的利益,同时应在注重商品质量时,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如保修范围扩大,保修期延长等;价格策略制定上应更加注重折扣、心理价格策略、以旧换新的使用、小包装定价的使用,要让消费者感觉到商品价格的实惠和自己支出的减少;在促销策略上应注重理性的表达,宣传更加注重的是商品性能的介绍,对于有奖销售和赠品销售等促销措施应减少使用。因为有奖销售加大不确定的因素,赠品加大了商品价值,这些都是危机状态下人们难以接受的。

三、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

与其他行业不同,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逆流而上,具体表现为:

1. 网购核心优势凸显、商家和消费者青睐有加

艾瑞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时期,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商家而言,网络购物的优势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大,因此一方面消费者对网购的热情不减反增,另一方面又不断有各类企业持续进入网购市场。网络购物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

(1)对用户:价格+便捷。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网购最基本的优势就是价格相对便宜、以及方便快捷,省去了逛街的时间精力,以较低的价格便可购买到质量可靠的商品。在金融危机蔓延的时期,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压力有所加大,消费则会相对压缩。网购则可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需求,节省开支和精力。正因为这样,即使在金融危机中,电子商务仍在稳步前行。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4000亿元,同比增值达到41.2%。从整体市场及细分市场的发展看,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34278亿元,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未来10年,中国将有70%的贸易额将通过电子交易完成。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增长潜力巨大。此外,由于电子商务向行业的渗透将更加深入,加之B2C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加强,B2C市场的份额将在2009年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其中IT数码、家居建材领域B2C市场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热点领域。

(2)对企业:渠道+成本+品牌。从企业即商家的立场出发,危机时期成本压缩是必然的,市场拓展更是不可或缺,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反而扩大销量,渠道的选择至关重要。网络渠道性价比高,既可以节省传统的渠道、店面及人员成本,又可以借助互联网渗透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同时还可与消费者分享渠道利润并了解用户实际需求,已成为各类企业争相布局的渠道。

2. 网上创业增加

有人认为2009年经得起考验项目应具有:投入小,利润高;销售时间、地点不受限制;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销售前景;最小的风险――零库存的运营模式;初次创业小本经营、上班簇兼职的首选项目。网上开店正具备了上述特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城镇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5.8元 ,月均收入为1148.8。截至2007年6月30日,淘宝网会员数达到3990万,每天登陆淘宝购物的不重复访问者超过600万,日均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目前淘宝卖家当中,月利润在2000元以上的已经超过10万家。 这意味着仅一家淘宝已为社会提供了超过10万的直接就业岗位。截至2008年底,已经有57万人通过在淘宝开店实现了就业(国内第三方机构艾瑞统计),带动的物流、支付、营销等产业链上间接就业机会达到162万个(国际第三方机构IDC统计)。

3. 快递业在“ 经济”中迅速增长

由于网上购物的增加,金融危机出现后,快递公司的业务量反而上涨。 南昌物流行业协统管的30家物流公司,2008年的经营状况总体都比2007年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流是实现所有生产环节的前提。”

四、消费钢性与营销机会

消费者收入减少之后,力图保持某种已经达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不变,这叫做消费的刚性。 受消费刚性的影响,金融危机一些生活必需品例如实用油、盐等必需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因为产品的替代性,某些必需品的需求还会上升。例如国内的康师傅集团在09年4月21日年报中披露,其销售额同比增长32.86%达42.72亿美元;纯利增长33.65%达2.6亿美元。 另外,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父母比较注重家庭和对孩子的培养,即使牺牲自己的一些需求也愿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需要的一些消费品,即使是奢侈品对父母来说也是必需品。同样,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泰国进行过一次品牌忠诚度的调查发现,营养品和牛奶的品牌忠诚度最高,分别为89 %和97 % ,而这两者都是儿童食品。这也就是说,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父母给孩子提供的食品也没有改变和降低。金融危机带来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对失业的恐怖,面对危机,多数人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寻求职业的稳定。为此,用于提升自我价值的文化性消费进一步增加。为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学识和修养,人们会自动寻找学习和进修机会,以不断给自己充电。另外,金融危机使一部分人失业,为了寻找更多的机会,他们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2009年看化妆品突围金融危机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2]丁刚《 金融危机教我们学会消费》 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0日.

篇(5)

高科技企业是指专门从事知识的生产或以知识的生产为主业的企业,其特征决定了其对人才资源具有强烈的依赖性。

一、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危机特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是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而造成企业处于困境和危机的各种情况。结合高科技企业本身的特征,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具有以下特征。

1、突发性。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的因素是可以控制的,但更多的因素是突发性的。比如,一批技术骨干突然辞职,不仅造成研发工作搁浅,而且使企业整个运转陷入困境。在突发性这一特征出现时,如果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可以安然度过风险,相反,如果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企业就将陷入危机。

2、客观积累性。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人才的招聘、晋升与调配、考核与任免、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危机是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失误的累积。

3、灾难性。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人力资源活动的结果。从这一角度来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严重失误和不良波动,不仅能导致企业陷入危机状态,甚至遭受灭顶之灾。例如由于主要或关键技术人员的退出、无法获得对项目研究至关重要的信息而使项目搁浅;由于群体中的个人之间出现名利、地位之争,嫉贤妒能和情感纠葛引起人际冲突,相互拆台,勾心斗角,致使群体中各成员的时间、精力被额外消耗,聚合力和战斗力衰退,人心涣散,工作受损;领导班子不和,政令不统一,使得威信低下,指挥和控制失灵,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陷入瘫痪之中。

二、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先期预兆

1、经营管理秩序混乱

具体表现为各种制度形同虚设、决策随意性极强;利润指标、人均劳动生产率连续下降,低于行业正常利润率,而成本费用总额、人均成本指标却不断增加。

2、机构臃肿、反应迟钝

具体表现为机构越设越多,机关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人为地生出许多事来,使上级协调工作量大,忙得团团转,却忙不到点子上。组织失去了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也失去了雷厉风行的作风。有些事经过漫长的公文旅行,已超过期限,变得毫无意义;有些事一经递到机关,犹如石沉大海,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3、员工积极性不高

具体表现为工作标准不高,过得去就行;缺乏主动性,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责任心不强,企业资财浪费严重;缺乏创新精神。

三、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防范

1、定期进行员工访谈,建立危机观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规避和防范危机方面,不少企业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付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上,而对人力资源危机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定期进行员工访谈,其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员工的动态,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失误,及时采取措施,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危机观念,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危机预控观念,在制定各项人力资源政策过程中,要对危机进行预测、预警和预控。

2、定期对组织进行审定,健全组织系统

如果把企业的核心业务比喻为人的心脏,那么人力资源就是组织的血液,企业的各个部门就相当于人的骨骼。心脏必须具备强大的造血功能,也就是说必须要能够为企业赢取更多的利润,人力资源的作用是要给各环节注射活力,保证各机体具有充足的能量, 而机体又从各 自不同的方面支撑业务的发展。正是由于人力资源的工作渗透到了组织的方方面面,所以组织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人力资源管理危机。定期对组织进行审定,就是把组织结构的凋整、精简列入议事 日程,定期进行。在美国、日本的许多企业里,每年审查和调整一次组织机构,包括职能部门的撤并,也包括事业部门的合并和改组,其目的在 于健全组织系统,预防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发生。

3、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成效这不仅包括为人才搭建舒展才能的事业舞台、建立富有激励性的报酬体系、营造令人才心情舒畅的文化氛围,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推广科学的人员测评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和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人才管理,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4、建立企业人力资源预警信息系统

通过相关管理指标去寻求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的产生征兆,借助统计学和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汇总,按照因素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危机进行预测和预报,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过程处于被监视之下,并根据不同程度的报警研究制定和实施不同的危机预警管理措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预防性的管理,使企业避免和减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损失,从而使企业得到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岳军.高科技企业研发人才流失的动机与激励机制[J].科 技管理研究, 2007(10) .

[2] 罗帆,余廉,唐文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成因实证分析 [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5).

[3] 孙泽厚,李冬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人力 资源开发,2002(9) .

篇(6)

思维导图是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图形工具,在教学中,嵌入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有效识记,拓展记忆空问,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这对于以时问轴为节点的历史教学而言,有着卓越的教学优势,能帮助学生们厘清历史脉络,揭开历史面纱。

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经常在历史人物的介绍与历史事件的分析中,插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们以“拼图”的方式,开展复述与讨论活动。如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课的教学中,我就在课前做好了教学预设,花了大量的心思为学生设计了导学案,在学案中,我以“感受危机一一探究危机一一应对危机”为思维主线,通过“知识清单一一巩固练习”这些辅助材料,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实现先学预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前,我将导学案分发给各个小组,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先学任务,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问内开展先学活动。在思维导图的指引卜,大部分学生能把握好探究的大方向,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抽象的社会问题展开积极探究,有效地消除了学生们的畏难情绪,开启了他们的思维空问。

二、巧设探究任务,走进历史情境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满腔热血的青春年华,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抓住情感这条线,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历史素养,鼓励他们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在我的课堂里,我常将情境与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话题、小辩题等,设计探究任务并鼓励学生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以历史的情怀看待问题,以历史的角度角军决问题。

在本课“探究危机”的活动设计中,我创设了一个探究任务: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第2, 3自然段的内容,从生产与销售的角度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在这个任务活动中,我并小直接将材料以文字形式依次呈现,要求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而是将静比的材料内容,以“微采访”的动态形式展示出来。在课前,我通过录制视频,变身记者,呈现材料,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将问题转移给学生。这样的活动形式,实际上换汤小换药,依然是根据材料展开探究活动,但是效果截然小同,学生们小仅乐于接受,而且积极性很高,有效地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可谓事半功倍。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卜,学生们乐于想、乐于做,这小就是良好素养的形成吗?

三、连接影视作品,再现历史情节

历史离我们毕竟太过遥远,对学生,甚至是对我们这些年长的为师者,它也是陌生而抽象的。正因如此,以历史为题材或背景的影视作品,成为我们了解那个年代的有力途径。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小妨将静比的书本与动态的影视作品结合起来,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作为切入的媒介,达到生活与历史的平衡,引发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同时,借助节选影视作品,再现历史情节,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走进情境,畅所欲言。

篇(7)

【关键词】

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

金融危机不是新生事物,自十七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主要有: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席卷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至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现代经济与金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在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中,金融无时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金融化”。银行、保险、股市、汇市等在运营过程中不断累积风险,而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化又将各类金融风险叠加、放大,一旦出现局部动荡,就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涵义

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资本外逃、股市暴跌、偿债困难、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并且金融危机越来越以混合形式呈现出来。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往往正值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时期,国内普遍过度投资,信贷快速增长,金融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而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整个经济社会就会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剧增,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区域内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缩减,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出现停滞、倒退。人们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更加悲观,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是二者有区别。

“金融”是以货币和资本为核心,与“消费”和“生产”相对应。“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消费”、“生产”和“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过程危机,而经济危机则是一种结果危机。其次,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又有联系。从历史上看,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通常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消费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止,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当这种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出现时,生产过程就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降,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据测算,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游资,这些游资又被称为“热钱”,是在市场上流动迅速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基于纯粹投机盈利的目的,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就会以各种形式入境,通常会进入易于产生泡沫的经济领域,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二)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过于追求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弱化时,这些国家为了保持增长速度,转而通过举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内在的经济发展乏力,还债能力不足,经济泡沫导致银行贷款的坏账剧增,不良资产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三)“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实施“出口替代”战略可以提高一国经济的开放度,也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成本会提高,成本优势逐渐降低,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众多国家不约而同采用出口替展战略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恶性竞争乃至相互挤压;三是该战略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必不可少,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无法长期保持竞争力,但许多国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迅速,商品、信息、服务、资本、技术在国际间频繁流动,金融活动也趋于全球化。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是自发性的,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也蕴含着高风险,蕴藏着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当国际信贷和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不可调和,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三、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思维进行创新一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福利框架,废除泛福利化体制。二是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三是调整经济结构,鼓励实业投资。

(二)积极扶持金融机构一是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二是把妥善处理银行坏账,将银行的坏账打包、切割剥离。待银行复苏后再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则由政府出面埋单,将坏账清零。三是维护银行正常秩序,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出现挤兑现象时,及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帮助银行渡过难关,增加社会信心。四是解决“资本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仅要解决金融体系内部的问题,更要解决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

(三)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实施产业振兴计划,扩大内需,培育市场主体,帮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渡过难关,降低税收,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促进对外贸易,由于从事进出口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通过增加出口退税,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出口竞争力。三是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

(四)重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其间几经变迁,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逐渐增强,但是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而从宏观上看,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积弊也是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次贷危机、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也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势在必行。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加国际货币新体系的构建。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

参考文献

篇(8)

病从口入,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而普宜康就像无数个“微型智慧生物机器人”一样从人体的腹腔、肠道、骨骼、血液、细胞内治理污染、补充能量、平衡元素、活化血液、启动细胞、抵御侵蚀,涉及到人体健康的诸多方面。又好似在体内安放了“万能保护器”和“智能调节器”保障着“机器”的健康运转。

武哥还说:“普宜康是一次他在晨练的时候一位陌生人硬塞给他一本《解读普宜康》,看过《解读普宜康》后感觉所言极是,一时冲动就注册会员购买了普宜康智能营养素。起初不太相信,试着吃了三天,疗效就很明显,不仅便秘、胃疼的老毛病得到了缓解,更神奇的是喝酒不难受了,吸烟也不咳了。连续食用了一段时间,三高、失眠、糖尿病、前列腺的问题也解决了。许多朋友都投奔了普宜康销售大军,收入颇丰。”

听完介绍,张瑞又登了普宜康网站:省略详细了解,深深被普宜康的功效和销售模式、销售津贴、销售津贴、消费返利、津贴发放所打动。在武哥的推荐下,他马上注册会员,打款1298元购进普宜康和几百本资料,做起了销售(他在《解读普宜康》的末页填写自己的姓名、手机、会员账号、账号一级密码、附言内容填写“若有不明之处,请电话预约,本人将登门为您指导、解答、服务”后到各个医院的病房直接赠送给疾病患者朋友或者到街头商铺、广场活动中心、住宅单元小区加以派发并教会他们如何网上报单购买,这样便带来源源不断的顾客)。

普宜康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更是创业的良机,大家都纷纷投入其中加以仿效,现在张瑞和他推荐的朋友们每天都能拿到数千元的销售津贴。

相关链接:初服普宜康的具体表现:

1、服用2小时后,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增强营养的原因,因为现代人的细胞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突然吃饱,自然有精神了。

2、服用3天内大便乌黑色,3天后逐渐呈金黄色、尿液清澈――排毒的效果。

3、服用3天后头皮屑增多、身体局部有不规则的疼痛或头晕、肌肉跳动等反应――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诊断、治疗、补充营养或吸附排解有害毒素、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具体表现(根据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好转反应)。

4、服用几天后皮肤润泽、光滑、雀斑开始褪却――养颜美容的效果。

5、长期服用能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除伤害、精神先天性疾病外)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初服本品尤其是对已经患有疾病的人,治疗效果十分明显)。

普宜康应用过程:普宜康对多种疾病都有明显效果(诊断、治疗、补充期);2个月(调理、修复期);3个月(修复、替换、痊愈、巩固期)。

喜讯:凡是2010年10月1日至元旦新注册的会员每人均赠送价值500元人民币(100本)的《解读普宜康》,以便使普宜康会员朋友轻松启动市场、开展业务,增加收入。

篇(9)

从资本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经济波动或者称之为经济周期就像噩梦一样笼罩在资本主义世界上空挥之不去,上演着一幕幕繁荣、萧条的悲喜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永恒不变轮回,所有周期的结局都已经写好,生产苒生产被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文明的进步严重受阻,同时带来了资源巨大的浪费,使得资源稀缺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化,这种危害在世界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成倍增加,卷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损失巨大。

一 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增值,为了实现增值不折手段是资本残忍和血腥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构成了资本运动的全部和原始的动力。从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走过了近五百年的时间,五百年来,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了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国家垄断的 历史 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资本主义势力称雄世界,资本主义集团内部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金融、能源、矿产、粮食世界性垄断集团,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长期博弈中,最终获胜,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资本主义步入国家垄断阶段,国际资本应运而生,资本主义政权最终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国际资本通过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完成了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掌控,其实现增值的手段变得随心所欲,花样翻新,不断通过制造经济波动,劫掠世界财富。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发生的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结局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的同时,其实现增值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已经对通过传统手段掠夺财富,实现增值变得失去了耐心,而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频繁搅动世界经济,实现一夜暴富,疯狂地掠夺世界财富,掠夺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富于欺骗性。

二战后在频繁发生的石油危机、 金融 危机 、粮食危机、局部战争危机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资本的影子,资本在这些危机的背后鬼魅魍魉,若隐若现,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它___一国际资本才是这些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哭得最伤心的却往往是最大的赢家,每次 经济 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就是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许能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和把握,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防微杜渐,减少损失。

二 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常态

篇(10)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68-01

奥康纳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双重矛盾和危机。他在传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双重矛盾

奥康纳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双重矛盾和双重危机,生态学与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同的,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更加注重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二者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最终寻找解决危机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而奥康纳的生态学理论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形成。也就是说,奥康纳把理论的重点转到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上,他指出资本主义第一重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第二重矛盾要相互作用,共同存在,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理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双重矛盾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结合和辩证的,而第二重矛盾是根本的东西。第一重矛盾对第二重矛盾起促进和加剧的作用,相反,第二重矛盾也加剧了第一重矛盾,这两重矛盾之间可以说成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双重矛盾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商品的生产过程也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利润的生产过程,通过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以及进行可能的技术革新来实现。资本的积累就是把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相结合(工作日延长到最大限度,并存的工作日达到最大数量,缩小必要劳动时间和工人人数),不断的提高生产率和不断降低再生产的成本。首先,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积累了大量的剩余价值,并通过扩大商品再生产实现剩余价值的不断积累;其次,工人阶级被剥夺了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随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人阶级逐渐失去了购买自己再生产所必需的商品,最终中断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再生产,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的下降和经济的衰退,其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第一重矛盾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在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工人阶级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

如果资本主义要想扩大资本,实现经济不断增长,肯定会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那么原材料在商品价值中的比重就会不断的增大,资本主义就必须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这就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率的下降。相反,如果资本主义采取合理的方法使用原材料来进行生产,那么原材料价格将会下降,成本也会下降,平均利润率就会有所提升;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会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对资源需求的增大,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这样就出现了生态危机。实际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经济危机的过程,必然会导致生态危机。

上一篇: 化学工艺和工程 下一篇: 保险公司的运营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