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5 17:08: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篇(1)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为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学生收获知识的主战场,那么教师要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重视发展性评价

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等。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怀着兴趣来学习语文。

例如,在教学课文《花钟》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的图片,并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似乎闻到了花香,他们都十分活跃,压抑的心情得到了放松。然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花,这些花都有什么特点,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接下来我让学生自主地朗读课文,并标注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不同的学生标注的句子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些学生却说不出哪里好。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慢慢分析,让学生逐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我的引导与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开发教学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课本中很多的内容都难以理解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发教学资源,以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引入,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到亲切而熟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共性,那么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故事,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就以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引入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个动画片,在直观形象的视觉冲击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十足。然后我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拓展教学空间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局限在课堂中的语文教学是很难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参与到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并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相应的教育,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与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就曾经组织学生举行过“古诗竞赛”的活动,学生自由结成五人小组,竞赛分成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上句(下句)填出相应的下句(上句),检验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的成果;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投影仪的图片通过思考与联想,说出与之相关的诗句,比如,出示图片月亮,学生就可以说“举头望明月”“月是故乡明”等;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对古诗的内容进行剖析,这一环节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语文活动的设计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经常忽略的一个环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好地扬长避免,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课文《晏子使楚》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并指出自己仍然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大部分学生都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但是他们对于课文中某些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却弄不明白。我便在课上为学生画出了一个相应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在课下也将另外的两次智斗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经过这次的指导,学生都明白了课文中句子的内涵,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环节设置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从而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追求的基本目标。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并重视教学的反思;还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创新,找到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篇(2)

传统的课堂教学曾被简单的叙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大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的学习,没能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厌学情况较为严重,且随年级段的递增厌学情绪愈严重,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互相埋怨。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维停滞,不能主动回答课堂问题。而新课程思想把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创新、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要务。首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转变学生学的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教师的教的方式不转变,学生学的方式就无法转变。比如,教师讲课“满堂灌”,学生只能满堂听,把教学看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师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上的既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也只不过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存在着许多困惑。教师老一套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课程,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呈现出“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就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要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变革。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致力于学生学习理念的更新,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由“满堂灌”到“引导学”,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普遍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那教师用不用讲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具有专业化的教师观,这在新课程理念中有明确地阐述: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注重帮助、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监测和反思,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潜能和心向。

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本次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就是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只有当学生把你当成他的朋友,他才敢想敢说敢议,才敢于把自己的见解感受毫无保留的表达出来,也才能兴趣盎然的学习。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

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就离不开学生的“看”——阅读、观察。以往的模式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列出提纲,让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最后将提纲中的问题一一解答,学生记住知识要点,整理笔记。这种模式中,学生是如何思考得到了答案、甚至得不到答案,与哪些方面进行了联系对比,思维的障碍点在哪,除了提纲中出现的问题,别的方面有没有疑点,教师没有全面的把握。这需要学生将阅读、观察、感悟、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把学习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同学、教师成为交流学习的亲密伙伴,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简单数据调查和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自主地积累知识,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学习、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是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单一的交流形式,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使学生感到自由、轻松,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

三、以读代讲,多媒体辅助激趣是重要手段。

伴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已经告别了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教学模式。电教媒体正悄然走入课堂。农村校园网络同时得到了如火如荼地发展。同时如何运用好校园网络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面临的新课题。

篇(3)

一、语文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热闹”课堂中学科基础知识的“冷遇”。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内容和基本原理的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于是,不少课堂上有了形式新颖的情景设置,多种多样的游戏,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课堂气氛顿时热闹起来。然而在热闹的背后,我们看到:学生对案例是否新奇,情境是否有趣,活动方式是否热闹和同学在活动中表现是否精彩更感兴趣,课堂成了表演和猎奇的场所,使本来应该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却与“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发生了脱节。这种忽略基础,避开不谈知识与技能的基本功训练的教学方法在课改初期相当普遍。

(二)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这对学生持续学有裨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把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而自己由过去教学的“中心”走到教学的“边缘”,甚至完全退出舞台当起了“观众”。结果“自主学习”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局限,认为学生的要求神圣不可更改,学生对什么感兴趣,要求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导致整个教学缺乏整体感和系统性,使课堂成为放马场,把自主性学习异化成自流型学习。

(三)“合作学习”中尴尬的“看客”。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采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运用集体智慧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然而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一有问题就得讨论,学生没有问题就讨论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从而使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严重的形式化了。

二、影响语文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定势影响了语文活动教学的开展。

在我国的教育中,历来强调尊师重道。教师在长期的全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绝对的中心。教师的权威至高无上,教师的旨意不容改变。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师生之间没有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探讨科学知识,认为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而学生是接受教师传递真理的人。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存在着绝对权威的教师完全控制着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完全处在教师的控制之中,只能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正是由于这样的师生关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活动教学的开展。

(二)以学生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标准阻碍了语文活动教学的开展。

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成绩的高低、中考进入重点高中的人数、高考上线的人数成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水平的基本标准。在调查中,一位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谈到:“教师尽管对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课改理念有所理解,对语文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也有所认识,但高考的知识点和命题走向使得人们对考试做出一种错误的权利认识,把考试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手段,老师对开展语文活动教学心存顾虑,学生也相应地陷入了孤立地记字词读音、写法、意思的消极状态,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三、开展好语文教学活动的思考

(一) 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人类的具体创造活动为前提和基础的。 而创造的实质就是创新、 独特和与众不同。 一般情况下, 创新能力与人类个性是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可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活动,就必然要求我们支持、 鼓励和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尊重与保护小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发展小学生特有的思维方法。

发展小学生特有的思维方法,是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关键所在。 这是因为学来源于问。只有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带着问题,才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才能在思考探索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既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敢于和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提出疑问, 正确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三) 调动兴趣是激活的目的和手段。

篇(4)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 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2 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3 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4 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篇(5)

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综合能力比较强,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但要进行课堂内的语文教学,还要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内容丰富多彩、途径多种多样等特点为主要原则,不但能够填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辅助工具,也是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一、课外活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加强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对,学生比较喜爱课外活动,因为这些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进行引导,学生不但能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了兴趣才会去更好地学习,相应的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和巩固。在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外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

2.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鲜事物也应运而生,信

息传播的媒介和工具也越来越多,这些事物都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并且科学技术的不断使用和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逐渐加快,尤其是传播工具,像报纸、电影、电视、电脑、课外书、电子书等等,小学生可以使用这些传播工具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能够拓展视野、学生不但要在课内学习知识,还要在课外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和社会,才可以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做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新世纪综合性人才。

3.分散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偏爱的活动。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在进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培养自主能力。而且学生还可以合理应用自己的感官感受,把自己在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经过观察、比较、分析,学会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并且去处理问题,进行创造。在独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潜质也得到了激发。

4.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学习,

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在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学生要善于使用各种感官,把自己在课内所学的语文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经过自己独立的观察、分析、研究,找到问题所在,从而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来处理问题。在单独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加强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具体措施

1.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在语文课外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是引发兴趣的有效途径。所以,老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把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展览,例如在黑板报上刊登、进行校园广播、油印小报等等,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还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

2.加强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活动性和自主性,其中的活动性就体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这就体现了自由的原则,也遵循了因材施教的要求。所以,老师要以学生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活动观念,建立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的良好氛围。老师还要善于发现有特长的学生,发挥这些学生的带头作用,使其他学生也能够投入到活动中去。

3.老师要对活动进行引导

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但是其根本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根据我班的阅读活动来看,我认为需要和课堂的阅读教学相融合。因为小学生的求知欲十分强烈,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语文课本里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童话故事以及寓言故事所占的比重较大。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应的追求新鲜事物的兴趣就被激发,这时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课外读物,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

中去。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单靠语文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进行适当的语文课外活动,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

篇(6)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有的学生采访了清洁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篇(7)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认识汉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策略,向学生展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自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以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生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无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尤其对于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在学校和教师的严格管束之下,他们难免会不知所措,思想极易发散,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中。再加上以往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只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记忆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实际上,识字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学会汉字学生才能独立阅读文章,并逐步发掘学习的乐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能沦为一纸空谈。同时,教师在教导学生识字时还应讲解我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衍生和发展史,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源于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大脑思维也会处于活跃状态,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在此情况下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要想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其心理特点制定教学方案,比如说学生比较喜欢唱歌和做游戏,以往为了保证课堂纪律教师很少组织此类活动,如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益智类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让热爱唱歌的学生在班级内演唱音乐课上新学的歌曲,其他学生在黑板上填词,比一比哪个学生写的最快,最准确;可以将课本中的汉字做成卡片,与学生一起玩抽卡游戏,抽到哪个卡片就要念出卡片上汉字的读音;还可以和学生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先由教师抛砖引玉说出一个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组词,如喜欢―欢乐―乐意―意思―思想―想法,如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功组词,或者是组词不当,那么将为大家表演节目。上述这些教学方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较为常见,取得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新鲜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汉字积累总结

汉字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总结和积累,仅凭借短暂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下经常练习。教师应教授学生识字的技巧和方法,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当遇到不懂的汉字时应立即记录下来,主动的咨询教师或者求学网,养成不动就问的习惯,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快速的提高。教师选择的课外读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段,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彩绘本,里面有大量的拼音和插图,学生可以从拼音中学会汉字的读音,从图画中了解汉字的含义,生动有趣的故事还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而且越看越爱看,不用教师督促就能够自觉的阅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中外名著,里面的生僻字较多,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先讲解晦涩难懂的字,再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汉字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识字内容,安排学生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一段话,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分类,可以根据同音字、谐音字、同部首字、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三)利用生活资源识字

我国的汉字形神兼备,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且富有内涵,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识字,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乐土。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汉字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添加比划,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汉字。以日字为例,左边加一竖是旧,下面加一横是旦,里面加一竖是田。学生在改写字的时候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新奇有趣,不仅学习了更多的汉字和词语,扩充了汉语词汇量,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再比如学习“美、恨、漠、暖、忱、真、贫、假、冷、富、饥、索、饱”这些字时,可以编一些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识记:贫对富,冷对暖,爱对恨,美对丑。真诚对虚假,饥寒对温饱,冷漠对热忱,索取对奉献。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处处是天堂。这样的识字活动,学生学习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汉字教学的目标。

三、结语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基础,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语文教师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从而转变学生消极学习的态度,使其主动的、快乐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篇(8)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它的作用不单单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语文老师要达到“教书育人”的作用才能称得上好老师,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引人入胜,需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语文课文中蕴含着很多知识,但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令学生有充分的体会,所以利用课外活动开展教育计划,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语文课外教学结合课堂教学有很多种方法,本文着重分析以下几类。

一、课文内容与课外实践结合

小学学生正处在一个认知世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一切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正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美好世界的最佳时期,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出现的事物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课文的含义。

二、加强学生自我阅读能力

阅读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程度的高低,所以教师应当多推荐一些好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了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应当结合课本内容,加深学生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三、课堂口语交流

语文学习过程也应该结合实际口语交流能力,在课堂开展口语交流对话,让学生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例如开展团体短剧表演,让学生根据一些事件或新闻进行简短的模拟重现,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阅读,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每周都有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故事,让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把书籍推荐给其他同学,大家一起提高。还可以开展校园辩论会,让学生体会到大学辩论会的感觉,加深学生兴趣的同时,极大的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开展学习小组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都有不同喜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进行学习小组的分配,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无论什么知识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以取得骄人成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兴趣建立不同项目的学习。

散文小组,学生有计划的进行散文的学习,小组内分为知识型散文、趣味型散文、知名作者文摘等方面。阅读之后在班级的黑板上设计黑板报,帮助班级里其他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增加替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闻小组,学生可以进行校内新闻的采访与收集,不仅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还在稿件撰写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读写能力,学生在报道一些学校内部发生的好人好事时,可以起到对全校同学思想教育的提升效果。

广播小组,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校内广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与学校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力可以进行播音工作,广播内容采取新闻小组的采访资料或者学生投递稿件,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将自我风采展示给大家。

写作小组,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学生热爱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对写作方面的兴趣,老师对学生进行组织与培训,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学氛围。

五、开展语文趣味知识竞赛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语文的相关知识来开展语文的趣味知识竞赛,利用这种形式能够充分的激起学生的斗志,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从而就能够在一定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的意识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就一定要在语文的教学中开展趣味的知识竞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开展成语收尾字相接的比赛,教师先说一个成语,学生再说出一个成语,学生说出的成语的首字一定要和教师说出的成语的尾子相同,教师还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最后进行评分。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来进行一些演讲、讲故事等相关的比赛,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所增强,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更加的热爱学习。

六、团体比赛

利用竞技的特点,增加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团队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紧张感与团队责任感,挑选出趣味性足的竞赛内容进行活动,增强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关系与竞争机制。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类竞赛,通过老师提供的课文进行团队扮演,例如绿野仙踪,学生分组扮演多罗茜、狮子、铁皮人、稻草人进行阅读,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由观众评价团队的表演效果、阅读语气、感情投入等方面,最后统一由教师进行打分,给予获胜者奖励与表扬。在这种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锻炼口才的同时维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为了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课外活动一定要进行提升。课外活动教学是中国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它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升与发展。学生加强了业余时间的利用程度,而且也为丰富自我知识提供了优秀的平台,通过自身爱好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大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大对课外活动空间的建设,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我国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外教学活动的作用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还要充分的认识到课外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舒阳.中国小学语文课外教学应用与分析[J].中国先进教育发展,2013(18),198-201.

[2]美.艾伯特,格林.国际优秀教学理论发展与实践[M].英吉利第一出版社,2012(10).

[3]封齐聚.加强中国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J].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建设,2011(9),168-169.

篇(9)

《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活动,使学生真正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等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是素质教育流于形式。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颇久,但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上的,学生在课余还要参加各类辅导课。当然这一方面是教育者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另一方面也是教育监管部门的监管形式缺乏灵活性,一味以形式为考核重点。二是教学活动过分开放。一些学校在追求素质教育、倡导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时,采取过分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例如笔者走访了某所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该老师由于是县里新引进的储备人才,其教学活动也很新奇。笔者观摩了他所教授的《蟋蟀的住宅》一课,他先通过播放蟋蟀的声音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播放蟋蟀的相关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蟋蟀,还举行了一个“蟋蟀对我的启示”的即兴比赛,最后给投票最高的学生奖励了一本《昆虫记》。整堂课停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太过复杂,作为小学四年的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如果要想在这堂课上跟上老师的节奏,需要很大的自控力和自主性。笔者认为,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值得大家借鉴,但并非要在一堂课上加入如此多的料,老师备课、教学要花几倍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这些辛苦并非完全适合小学生的个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工具,适当加入一些例如游戏、音乐、舞蹈等有趣的元素,适当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富有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有创造性地位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有体验性的活动,不仅能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其在欢乐中学习,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可以说,小学语文课堂是为学生搭建一座联系现实生活与书本的桥梁。通过对《对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成长过程;通过对《王冕学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勤奋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对《负荆请罪》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到心胸宽广、勇于改过精神的伟大……过这些小故事,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让其通过阅读了解更大的世界、更多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整体素质,为其生活及以后的人生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事项

(一)组织形式的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比较灵活和动态化的,并没有固定的场所、人员、教材和实施模式。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率,但同时考虑到小学生心智的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等因素,确保活动能够安全展开,在组织形式上,笔者建议尽量选择在室内活动,其中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较为常用。个人活动,能够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如在课堂游戏的设置,可以通过公开征集学生的建议,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活动,教师不应过多地介入小组活动中。但是需要教师从旁观察,防止个别独占欲较强的学生不顾规则对活动专断专行,及某些交流能力较差的学生无人搭理,切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尽量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成长。

(二)实践活动应当体现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活动,应当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同时,它也不是仅仅服务于哪一类教学的,它应贯穿始终。例如阅读课,阅读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储备语文知识良好的方式,通过阅读朗诵等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当然,实践活动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知识,还需要结合一些有趣的、接受度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综合实践活动应当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这种活动应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工具性,不仅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快乐,更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启发,让他们对语文更加亲近。简言之,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让语文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生活与未来,让他们在获得良好的知识和情感体验,让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综合实践活动的快乐,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使得他们更愿意去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崔洁. 整合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2]徐礼邦.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1.

篇(10)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有的学生采访了清洁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上一篇: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 下一篇: 企业资产的范围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