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9: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手术室护理制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段本院200例手术室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分组,2013年1~12月入组的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3.15±2.14)岁;2014年1月~12月入组的10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30±2.15)岁。初步比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的介绍,减轻患者的陌生感;手术治疗前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准备手术器械和仪器;治疗中加强患者各项指征的监测[1],并做好术后饮食、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加强手术室查对制度的应用,具体措施为:术前的“三查八对”、术中的观察与核对以及术后的器械检查核对。
1.3满意度评价
按照满意度评估量表中的内容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数共100分。评分≥90分为很满意;70~89分,为较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发生4例护理纠纷,发生率为4.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关键词】护理查对;护理纠纷;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69-02手术室是对患者手术和抢救的主要场所,护理工作格外重要。而手术室的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对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安全是保障手术安全的根本。护理安全是在护理实施的过程中,患者没有法定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范围外的机体机构、功能或心理上的损伤、缺陷、障碍或死亡[1]。因此手术室的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质量。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必须执行的[2]在我院与护理相关的查对制度有14项,这其中主要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现对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护理部手术室和非手术室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同时统计出院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方法:调查医嘱查对制度;患者查对制度;饮食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服药、输液、注射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量表评价。统计手术科室护理查对下患者的满意度和非手术科室患者的满意度。量表评价标准:对以上5项执行情况采用3级评价标准,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90分为良好;80分以下为一般。在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各随机抽取20名出院患者,调查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数据处理:对各项检查结果的评分进行汇总、复核、百分率处理。2.结果
2.1查对制度落实情况: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手术室和非手术科室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具体数据,(见表1)。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具体数据,(见表2)。可见手术室查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效果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高于非手术科室,而不满意率低于非手术科室。
表1手术室与非手术科室查对制度落实情况(优秀率)
查对制度手术室非手术科室医嘱查对制度99%80%患者查对制度100%90%饮食查对制度70%80%输血查对制度90%85%服药、输液、注射查对制度95%90%表2手术室与非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
患者满意率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满意70%65%不满意10%20%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推进,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普及,医院实施举证倒置后,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范和避免医患纠纷。
本年度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可见,手术室查对制度落实和执行效果优于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出院患者满意率高于非手术科室,而不满意率低于非手术科室。而作为一线科室中的重点科室手术室而言,查对制度依然没有100%的执行和落实到位,分析原因如下:①手术室工作压力较大,手术室的工作需要脑力和体力工作相结合,护理工作繁琐、量大,工作时间长且不固定,容易给护理人员造成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②工作不够细致,电极板灼伤患者,按错吸引器、术体摆放不当、坠床等。③违反操作规程,忽视术中清点制度,对术中物品心中无数,没有及时回收等。④业务水平局限,常见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业务能力不强,出现问题慌张。⑤查对不够细致,术中物品不及时登记造成遗漏等。⑥查对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受到限制,一些特殊患者如麻醉、昏迷、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婴幼儿患者等没有自主行为能力,在特殊的场所受特殊检查时治疗身份正确的识别缺少依据,也给查对工作带来困难[3]。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患者对医疗单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同时应加强相关医疗法律的学习,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要懂得在法律的约束下开展工作,迅速及时的处理和防范手术室中出现的可能引起医患纠纷的情况,使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
加强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很多医院都面临着护理人员资源的短缺,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现象普遍,很多护理人员忙于执行医嘱,疏忽了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存在着护理上的安全隐患[4]。但就本年度查对制度实施和落实的情况来看,手术室的满意率要高于其他科室,查对工作执行和落实的情况要好于其他科室。但仍需加强。
首先要加强查对制度里薄弱环节的培训,本年度查对制度执行和落实工作中,手术室的饮食查对制度执行的相对较弱,应加大该环节的培训,使护理各项查对制度全面进行,同时提醒各级护理人员重视护理查对制度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年轻护士岗前培训要进行不同护理单元的轮转,以确保护理人员掌握更为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其次健全护理质量的管理组织构架,使护理查对制度得到监督和落实。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组织构架,使其职权协调统一,在护理查对制度的执行中能进行全面重点的监控,同时能定时对护理的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指导。继续完善查对制度,在部分医院有安全标识手腕带,该措施也将在本院实行,实行过程中药确保查对制度准确无误的执行,强调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一起核对确认,更加完善了查对制度,使该制度更加有效的执行与落实,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针对目前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可开展弹性排班,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开展APN护理的双班制,进行成组护理,针对查对制度的薄弱环节开展护理流程再造[5]。通过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实施和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使本院的医患纠纷有效减少,患者满意率提高。参考文献
[1]陈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52-253.
[2]李嫦珍,陈秀卿,陈爱双.临床科室护理管理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分析与讨论.当代医学,2008(11):16-1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99―01
手术室要求护理敏捷、准确、迅速进行。手术患者因较大的经济压力及对手术的忧虑,常伴有焦虑等不良情绪。手术室护士常需处理多样疾病且病情变化快,手术持续时间长,护理时需高度集中精神,工作节奏快,若护士在工作中有懈怠或马虎,都会发生差错事故,延误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导致患者生命受威胁。近年出现了大量的医疗纠纷,故为提高手术疗效,要求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以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保证护理安全[1]。查对制度是保障护理工作安全的一个护理核心制度,据研究表明,有近一半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不严格执行这一制度造成的。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护理查对制度主要包括患者在接送的过程中的查对,手术过程中输血、输液以及用药过程的查对,将这些步骤严格的进行,可以有效的避免护理纠纷,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及阐述,现报道如下。
1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异物遗留在体内:清点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清点马虎,操作中不当致器械损伤或缝针丢失,术中增加物品未及时记录,术前与术后物品数目不相符,未及时告知
1.2 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上下左右)的错误:病人同时接入手术室查对不严,对称性的部位核对不全,病历或通知单上书写不清楚。
1.3 输血输液及用药引起的错误: 执行口头医嘱时,核对不到位,错误执行口头医嘱;未严格核对患者用药过敏史,导致药物过敏;输血前未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导致严重差错事故。
1.4 手术标本保管引起的错误:标本丢失,未及时固定标本而影响取材,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
2正确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方法
2.1认真做好接人工作
在手术室要进行患者接入的时候,相应的护理人员应该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患者的科室,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腕带以及相应的标记等,并且在手术之前要与之前的用药以及输血等情况进行仔细的核对,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过敏史等进行详细的评估。
2.2准确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安全合理齐全
在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做好手术台器械的检查工作,相应的器械以及药品要进行仔细的核对,检查内容包括类别,规格以及质量是否过关,在对患者的摆放和器械的摆放进行核对,尽量确保万无一失。
2.3术后收口时要巡回检查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要详细的记录相应的机械的数目,核对好相应的物品,严防任何异物滞留在患者切口内。术上用物一目了然、摆放整齐,洗手护士做到心中有数,使用时迅速收回器械。及时处理拭备纱布,缝合针使用后需夹于持针器上或随手插入针轴,患者身上不可留有手术器械。在深部组织或体腔缝合结束前,巡回护士应集中旋转用物、台下器械、拭备纱布,缝合完毕后并清点核对所有手术器械并进行处理。洗手护士不能将手术台上的物品如纱垫、纱布等做其他用途;巡回护士及时捡拾台上掉下的物品器械,不可做其他的用途。巡回护士供应术中添加器械,并及时记录。若器械术前术后不一致,应告知术者,直至找到为止。
2.4输血以及药物查对
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仔细的核对,从血库取血要详细记录好相关的信息,要与血库人员核对好患者的具体信息。为保证输血安全,认真核对供血者血液保质期、血型、姓名及患者采血日期、交叉配血试验、血型、诊断、科室、住院号、床号、姓名;严格执行输血制度,输血前核对患者交叉配血试验、Rh因子、血型、姓名,输血后再次核对。术中给药、输血时要对药物的浓度以及质量和剂量进行仔细的核对,要检查瓶口是否松动以及瓶子的本身是否有裂纹,在运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要做好相关的试敏工作,尤其是在输血时,血型及药物的量和速度都应进行核对[2]。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压输血时注意及时更换液体。
2.5手术标本的查对
2.5.1冰冻切片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性别及标本名称,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冰冻检查同意书与病理检查单交专人送检
2.5.2一般病理检查标本,术毕由器械护士处理,将标本及标本牌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的,与病理检查申请单核对后放在指定位置,由专人送检。送检前再次核对无误后,将标本、病理检查申请单及标本登记本一起送至病理科,与病理科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名。如手术中采集的标本较多时,应采集一个就及时交与巡回护士连同写好的标本牌共同放入标本盒内。
3小结
为确保护理安全,护理时需执行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包括接病人、入手术室、安全返回病房、标本查对、手术器械查对、输血查对、药物查对、患者信息查对等多项内容[3],每一环节都必须确保准确无误。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认真实施每一细节,并提升其自身修养[4]。应特别注意与病房交接环节内容的查对,手术室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可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降低医疗纠纷。想要避免护理纠纷的关键就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查对工作主要是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责任心,其次就是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防范意识,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做到这些的基础就是护理人员应该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在保障患者安全手术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加强相关的法律意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借鉴别家医院的经验,不断的总结,才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郑娟瑛.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51-52.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结论:手术室护理中护理查对制度能够有效防范护理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护理查对制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76-0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6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观察组中有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3.5)岁;在病因方面,有25例患者为阑尾炎,13例患者为外伤,7例患者为骨折,5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对照组中有2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3.6)岁;在病因方面,有23例患者为阑尾炎,12例患者为外伤,8例患者为骨折,7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两组患者各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具体操作为:
(1)从接到手术通知单到患者进入指定手术期间的查对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在手术前一天应该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依据患者的手术通知单对患者的一般信息进行认真的核对,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方法及部位等,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手术当日巡回护士依据手术通知单提前30min到病房,和同病房护士共同对患者的各项信息进行核对,看其是否依据医生嘱咐在手术前一天禁饮禁食及是否排空了膀胱等。对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及备皮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查看,如果患者为女性,则询问其是否处于月经期、体内是否置入了金属物等,事项确认完毕保证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手术后将患者接出病房送往手术室[1]。
(2)从准备实施麻醉到手术过程结束期间的查对: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应该严格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核对完全后共同签名确认,然后给予患者术前麻醉。器械护士应对各类无菌器械包中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一旦发现一丝可疑,则立即将其更换掉,以对交叉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对手术器械、敷料等的数量进行细致的清点,同时将其在护理记录单上准确详细地记录下来;②手术过程中在特殊药物或切皮前半个小时应用抗菌药物时,两名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有效期、使用剂量等进行共同查对。护士在依据医师的口头嘱咐对患者用药前必须对医生的口头嘱咐进行重复,确认无误之后在继续进行,给药之后再重复一遍。巡回护士将所给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事件等进行准确的记录。
(3)从手术结束到将患者送回病房期间的查对,完成手术后,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应共同将患者送回病房,送回途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将患者送回病房之后将各项注意事项交代给病房护士,切实做好交接工作,并将手术患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在患者的护理交接单上,然后签名确认。器械护理认真清点核对手术器械、敷料等的数目,然后对其进行细致的清洗,然后恰当保存备用。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问题、手术时间、纠纷发生情况及其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运用医院制定的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X2检验。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对上述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现护理风险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为96%和4%,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为80%和20%,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纠纷发生情况、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纠纷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要想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一个核心环节就是对手术查对制度流程和内容进行细化并保证其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要做到这一点,医院护理人员就必须正确接送患者,并对手术安全进行切实有效的核查;手术过程中认真查对输液和输血应注意的问题;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细致查对手术标本;完成手术之后有效护送患者返回病房,并认真查对要送检的手术标本[2]。在日常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促使护理清点查对制度规范化及其要求明确化,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进行切实的强化,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促进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显著提升,在极大程度上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3]。
实施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过程就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多环节共同参与查对的过程,极为复杂,因此要求手术患者、手术医师、麻醉师、手术室护理人员等切实加强彼此间的协调和配合工作,在不同时期切实做好核对工作,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进而极大减少和防范护理纠纷[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正常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纠纷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巩云云.手术室的风险防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4):124-125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3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14-02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紧急抢救患者的场所,同医院的多个科室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重要的技术部门,存在着相对较多的不安全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1]。手术室工作紧张繁重且节奏快,对护理的质量要求高,护理安全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根本。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中必须执行的工作,我院相关的插队制度包括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的查对制度,手术的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及饮食的查对制度等[2]。我院通过探讨手术室护理发生差错的原因,完善护理工作中的查对制度,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为41.5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20例患者按照住院的时间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查对制度
1.2.1 手术前 手术前一日,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根据患者的手术通知单,认真的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手术方法、手术部位等,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手术当日,巡回护士应当提前半小时按照手术通知单上的进行去病房接患者,同病房护士共同到床旁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麻醉方式、物的过敏试验结果、交叉配血的实验结果等,询问患者的禁食禁饮和膀胱排空情况等情况,查看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及备皮情况,询问女性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是否有金属植入物等,双方核对好并且认可之后签名。
1.2.2 手术日 实施麻醉之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应当严格进行信息核对,并在手术安全核对表上共同签名。使用各类无菌器械包之前,器械护士应严格的检查,如有可疑应及时更换,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清点手术器械、缝针、敷料等数量,同时准确的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术中用药多为口头遗嘱,护士必须重复医生额口头遗嘱,确认无误后方可给药,给药后再重复一遍。如果手术中由于病情需要输血,巡回护士及麻醉师需严格的遵照“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完毕之后,需在输血袋上表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及输血时间,输血袋保留24h,确定患者未发生输血反应时方可销毁。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及术后均应清点手术所使用的器械、缝针及敷料的数目,杜绝将物品遗落在患者体内[3]。
1.2.3 手术后 手术结束之后,在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陪同下将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各种引流管道的通畅,向病房护士交代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与病房的护士做好交接,在手术患者的护理交接单上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签名。器械护士在清洗器械之前,再次进行清点核对,做到术后放心。患者的标本送检前,当班护士和送检员应再次核对标本的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内容一致后由专人送检。
1.3 疗效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风险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的满意度采用医院制定的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专业操作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6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0.8h;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5.43,对照组为82.26,差异显著,P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对于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要求更高,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除了应当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还应加强学习相关的医疗法律知识[4],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及时、有效的处理手术室中可能引起医患纠纷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做好查对制度对于预防和避免医患纠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查对制度的认真落实,要求护士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在护理的过程中,及时的识别出护理工作中存在分风险,积极的采取对策,帮助患者顺利的完成手术。我院通过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与落实查对制度,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风险发生率降低,患者及其家属也变得更加满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
252-253.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03-02
“慎独”辞海中解释: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在别人听不见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警惕的,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1]。护理工作中,慎独是指护士在没有任何外在监督时,仍能非常谨慎地严格要求自己,对各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尽职尽责,不做任何有损患者利益的事。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战场,它是为病人实施手术、诊断以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手术中病人身体器官直接暴露于外,再加上手术过程的侵入性和破坏性,极易导致病原的侵入,故需做好感染管理工作,采取合适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维持一个安全、清洁的手术环境,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
1 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严格执行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使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达到预防与控制的有机结合,方能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保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1.1 人员方面的控制
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帽子、口罩、鞋子,方得进入手术间。帽子应完全盖住头发,口罩应完全遮盖口鼻;手术时禁止随意走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交谈。每个手术间参观人数限于3~5人;参观者和实习医生必须远离术者30cm,不得随意靠近;感染手术,谢绝参观;病人术前一日尽可能沐浴,进手术室一律贴身穿干净病员服,脱去鞋袜并戴好隔离帽。
1.2 环境方面的控制
为防止交叉感染,人员、器械都遵循单方向的原则:清洁区手术区污物区。
1.2.1 动线的控制
病人运送:病人由病房送至手术室时,在接诊台将病人由外手术车转至内手术车推到手术间;物品运送:手术室和供应室的污物区和无菌区各设置一条通道(直通电梯),将手术室与供应室联系在一起;手术器械用后送往中心供应室进行清洗、包装、灭菌;手术房间的分配:洁净手术室分为百级、千级、万级,每一间手术室应有其固定的手术科别,以减少手术间的交叉感染。
1.2.2 环境的维护
手术前空气自净30 min;术后清洁房间,自净30 min;遇感染手术,按照洁净手术部感染手术术后处理方法处理。每周进行清洁卫生工作,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间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1.2.3 空调的控制
各洁净手术间,一般温度控制在20 ℃ ~25 ℃,湿度控制在40%~60%,保持手术室一定的压力(正压),洁净区和非洁净区的静压差为10 Pa[2],对洁净区域内回风口定期进行清洁。
1.3 灭菌物品及器械的管理
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按无菌技术原则打开灭菌包,若包内有异物,视为非无菌,应重新更换;无菌物品一旦落地、与潮湿物品接触、包装松散或筛孔未闭,一律作为污染包处理。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生理盐水及无菌蒸馏水,作为清洗伤口、沾湿纱布使用或手术器械使用,应注意有效期,过期不可再用。使用中的消毒液,如碘伏、酒精等在未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7天,过期应重新更换。对于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部门不得自行采购。手术室内一次性物品应有专柜放置,标签明确,并按规定排列,定位定量,定期检查清点并记录,防止过期,确保紧急使用,如发现产品不合格或质量有问题,应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
1.4 医疗废物的处理
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弃物应弃于黄色利器盒内;玻璃安瓿类的易损伤制品应该弃于专用的玻璃类收集容器内;感染性废物如沾有血迹的纱布、引流管或其它沾有体液的污物均投入标示有“感染性废物”的黄色塑料袋,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严实、紧密,由专人送至垃圾场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如办公垃圾)放置在黑色垃圾袋集中处理。
2 慎独修养在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
慎独修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地自我行为方式,在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是特殊的,它是一个消毒隔离非常严格的工作场所,在这种情况下,护士的工作缺乏来自外界或患者家属的有效干预和监督,如果没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对区域划分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手术器械及手术物品消毒灭菌、空气消毒等不严格会导致患者有感染的危险[3]。
2.1 慎独修养对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
手术室装有压力控制器,以自动操作保持手术室一定的压力(正压)。并设有两段过滤设备,使输入手术室的空气达99.97%的洁净度。若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慎独修养,在手术中开启大门不立即关闭或者开启通向污物通道的后门,都会降低洁净区对非洁净区的静压差,在开门的时候,室外的空气就会流向室内,从而降低了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或工作人员从清洁通道运送污物,使清洁区域被污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
2.2 慎独修养对手卫生规范的影响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如果手术室医务人员在无人监督情况下不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便会给患者带来感染的可能性,也有可能给自身的安全带来隐患。工作人员的手部卫生看似一个细小的环节,但对手术质量却至关重要。有人认为一次性的手套和围手术期用抗生素都可以代替刷手,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很多手术操作都需要医生徒手完成,如果手上留有细菌,就会增加手术后感染的可能。因此,手部清洁是对医护人员最基本的要求[4]。如:有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没有执行卫生手消毒或做手术时对手卫生不够重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能自觉进行外科手消毒,导致患者手术发生感染。
2.3 慎独修养在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中的作用
无菌技术原则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是预防和控制手术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而无菌技术本身又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单独工作的机会较多,故加强工作中的慎独修养尤为重要,护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升华思想境界,使慎独成为手术室工作中高尚美德。坚持四个一样,即有人在与无人在一个样,白天黑夜一个样,大小手术一个样,对城市农村患者一个样的道德风尚。[2]例如:开启无菌器械包时,必须检查是否合格,不合格须重新灭菌;无菌物品过期或被污染后,要进行标识,并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穿好无菌手术衣后,若不小心触及非无菌区(腰以下等),须立即更换等。在工作中护士须具备良好的慎独修养,自觉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手术患者发生感染,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
3 培养手术室护士的慎独意识
要认识到“慎独”是护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修养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行为,它依靠的是真诚的职业道德,这是护理人员感情魅力之所在,也是得到全社会认可和尊重,以及体现自身价值的基础。
3.1 提高对本专业工作的认识
对手术室护士来说,当看到自己的劳动给他人带来欢乐、幸福时,当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时,会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这种感受和体验将更加激励她们按照良好的医德规范行事。
3.2 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素质
具备良好慎独意识的前提是个人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娴熟的技术操作技能[5],对手术室护理操作技术的要求是:一要稳,即动作轻柔、灵巧、稳妥、有条有理;二要准,即按照护理规章办事,操作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三要快,即动作熟练,眼疾手快,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完成操作任务;四要好,即质量高、效果好。我们体会到,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做到遇事不乱,动作娴熟,为进一步提高慎独修养奠定基础。
3.3 重视新护士的教育
慎独修养是与责任心、内心信念、自制力和自觉性等密切相关的,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护理任务,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要重视对新护士加强这些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和目标,指定带教老师,循序渐进,从细微之处抓起,将过硬的技术,尤其是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范传授给他们,使他们逐步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好习惯,慎独律己、忠于职守[6]。
3.4 重视激励作用,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
手术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在护士之间倡导竞争意识,要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刻自我评价自己的行为,自我考核;鼓励人人参与管理,善于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总结,吸取教训,不断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不断完善自己,以不断提高慎独修养,真正达到“慎独”的高尚境界。
4 结语
慎独修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地自我行为方式,良好的慎独修养既使患者受益,又能自我保护,减少护理差错,弥补护理缺陷[6],在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具有良好慎独修养的医护人员在独处时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遵守操作技术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能够符合医疗道德的要求。然而,慎独修养的形成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但我们无需别人知晓,只需对这份神圣负责,要让这种积极的道德力量永恒激励我们,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条件下始终不渝地用一颗善良坦诚的爱心去爱护生命,爱护健康,爱护每一位患者。
参考文献
[1] 贺莲.护士慎独意识的伦理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63.
[2] 英.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10):1769-1770.
[3] 马宝修.慎独精神在手术室护士无菌技术操作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8):113-114.
本研究主要是对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为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接受手术治疗的3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148例,女112例,年龄7~45岁,平均(27.3±6.3)岁;观察组中男183例,女137例,年龄7~45岁,平均(26.9±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我院自2012年开始实施风险管理,因此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时常规护理,^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具体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步骤如下。
1.2.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专科培训,加强其技能学习和训练,确保其积极参与并有能力配合手术的开展。
1.2.2提高法律意识 定期开展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等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可通过法律课堂和讲座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1.2.3实施人性化管理,在以患者为本的基础上,也要坚持以医护人员为本的理念,实施弹性排班,根据每位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随时调整休息时间。
1.2.4严格查对制度[1] 错误手术不正确包括患者、手术和部位错误是位居第一的差错,因此首先应该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手术前后仔细核对并进行明确标记以有效避免和降低错误手术患者和手术部位的发生;动态记录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和敷料,同时巡回护士进行签名确认,保证器械和敷料数目相符[2]。
1.2.5保证手术过程中设备和药品的安全应用。应用器械和设备时要严格按照程度进行,注意细节,集中注意力,减少交接缓解,严格执行和完善查对制度,防止用错药品和设备。
1.2.6分析手术中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相应措施有效减低其发生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遵守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保证手术中使用物品的安全性,加强感染监控。
1.2.7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的教育,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减少暴露的危险性。
1.2.8关注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可通过人性化管理,降低工作负荷、丰富业余生活、加强职业防护培训等方式缓解医护人员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关注其心身健康[3]。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纠纷和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满意率、风险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根据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2.2两组患者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根据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2.81%(233/320),观察组为90.77%(236/2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4.93,P
3 讨论
风险因素是指潜在不利条件和对患者的意外伤害因素。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错误、器械和敷料数目不符、手术允诺不当、手术感染、术后并发症等。因此,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对于医护患三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花井中将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至最小的过程,其核心为风险管理计划。手术室风险管理的计划目标则在于:预防对患者、工作人员以及资产的伤害;保护医疗机构的财政资产;保护人力和无形资产以及通过监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手术室风险管理的重点碍于正确用药、医患沟通、器械和敷料计数、患者跌倒、预防器械损伤、器械安全操作、识别患者、感染控制、异物遗留体内等方面[4]。通过识别手术室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风险,并通过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海明,王瑛,王晓枚,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43-1944.
护理临床路径是指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人员针对某一种疾病的治疗、监测、护理等制定的一种护理计划,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等特点[1],目前在护理和健教育两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手术,存在术后康复时间长等不足,目前腹股沟疝术后患者的管理及健康教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2]。本研究通过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接收的腹股沟疝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9例。对照组男34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1±4.1)岁;病程3~9年,平均(5.9±1.3)年。观察组男33例,女6例;年龄21~67岁,平均(45.5±4.3)岁;病程2~8年,平均(5.6±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措施如下:①入院护理:入院时评估患者体征、症状、过敏史、既往史等,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并对其个人卫生进行指导,告知患者规章制度并大概了解住院环境等,与患者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关心,使患者尽快适应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②术前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其对手术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指导患者戒烟酒、注意保暖、术前6 h禁水禁食、备皮、排尽尿液,以减少对膀胱的损伤,有过敏史或褥疮高危人群,责任护士需向手术室巡视护士交代清楚病情及注意事项。③术后o理:患者取平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术后12 h若无胃肠道反应可给予流质饮食,关注患者排便情况,阴囊处用丁字带托起,冰敷,以防水肿,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及切口有无感染,如出现渗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办理办理出院手续相关事宜,指导患者出院后禁止做剧烈运动,避免手提重物及长时间站立,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饮食指导多食入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3评价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定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包括掌握(≥92分)、基本掌握(≥62分)、未掌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健康知识掌握度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较对照组的79.79%明显高,差异显著(P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人员工作理念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意义,可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将护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表现出来[3-4]。临床护理路径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标准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的护理模式[5]。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有预见性、有序的工作,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中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的提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促使护患关系加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健雄.谈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和规范[J].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43(1):13-16.
[2]陈创造,何小科.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回顾与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4):334-336.
[3]秦微萌,康杰,樊友本,等.人性化护理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4):349-350.
[4]王莹,杜易芳.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0(11):1311-1313.
[5]陈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2):1483-148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发生切口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50例,男26例和女24例,年龄25到79岁,平均年龄为(48.5±3.2)岁;对照组患者50例,有男24例,女26例,年龄62到82岁,平均年龄为(45.4±6.0)岁,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且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实施病情观察、用药监护与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全期细节护理模式。对照组在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常规告知[2]。
观察组全期细节护理包括①在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过程需要注意事项,强调手术治疗重要性,与患者经常进行沟通,使患者处于平和心态。②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等,并且告知患者手术的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让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3]。③心理护理:给予患者一定心理支持,向患者及传授疾病相关知识,并解释良好心情目的,具有的优越性,使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得到缓解,使患者要有信心面对治疗,使患者在良好心理状态下配合手术治疗等[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主要包括心理维度、生存质量,其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观察并且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
在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手术室给予护理干预工作对于手术患者是很关键的,不仅从心理上帮助患者增强对手术后康复的自信心,也会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全面细节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缘. 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85-88.
[2] 李静. 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244-245.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83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1], 但是手术过程中的创伤、麻醉及患者本身疾病的各种刺激都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困扰, 比如生理机能的紊乱、心理压力及术前较大的焦虑情绪等[2]。因此, 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该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 以减少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的各种不适,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的满意度。将本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集到的92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集的92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50例, 年龄13~68岁, 平均年龄(25.3±14.2)岁。纳入标准:排除恶性肿瘤及脏器功能严重紊乱者;无精神病史、无智力、表达障碍患者;患者知情且自愿参加。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优质护理组, 每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 其中包括病房保持干净整洁、合理使用药物、术前相关知识宣教、注意事项告知、术后的饮食指导等。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3]: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多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 出现焦虑、紧张不安及经济困难的压力, 造成患者悲观心理, 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 医护工作者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解释手术中的环境及仪器等基本的清理, 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及时与患者建立互信的关系, 以提高患者治疗中的依从性。同时也要向患者介绍关于外科手术的一些成功案例, 以消除患者消极的心态。②手术护理:a.术前, 要注意优化手术室内环境, 保持手术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清新, 确保手术室内无菌。要做好术前的手术访视, 向患者家属讲述手术的流程、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术中的麻醉方法及医生的手术经验等, 同时也要向家属说明手术中存在的风险, 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b.术中, 核对患者身份、手术的具体部位及所需的药物等。护士用温和的语言与患者适当的交流, 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合理摆放患者的, 配合医生做好麻醉。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手势或是眼神进行交流,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手术室温度要调整为23~25℃、湿度控制在45%~60%, 患者身体覆盖物件, 避免不必要部位的暴露[4]。手术过程中要采取无菌操作, 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术中的运转情况。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局部按摩, 保持血液的畅通。c.术后, 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进行很顺利, 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后期的康复, 也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术后压疮的发生, 应该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 及时给患者按摩、翻身、擦洗、更换药物、床单等, 避免因局部长期的挤压导致出现压疮。防止患者发生便秘, 注意患者饮食指导, 及时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 促进胃肠道蠕动。与患者多交流, 鼓励和支持患者, 帮助患者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对抗疾病。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舒适度:采取心理舒适度比较, 主要包括入院时及术前的焦虑及抑郁程度, 采取SAS及SDS进行评定。
满意度:采取患者出院时填写护理工作满意表, 主要包括环境设施、沟通能力、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等8项, 各项下设有满意和不满意选项。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前SAS、SDS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术前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优质护理组在环境设施、沟通能力、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优质服务的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护理, 能使患者在生理及心理上出于舒适、满意的状态, 减少患者的不适应程度[5]。
本研究优质护理组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赵玉勤. 优质护理服务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 吉林医学, 2014, 35(6):1282.
[2] 张英霞, 王芸. 骨科术后护理对患者疼痛满意度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23):112-115.
[3] 田芳. 舒适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