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7 15:09: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动物科学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动物科学研究

篇(1)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饲料行业已经成为吸纳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行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从事饲料生产、营销、动物养殖等专业人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基础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及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1]。《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学禽生产学、牛羊生产学、经济动物生产学等动物科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目前,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新形式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很难适应《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必要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1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以学生被动听讲为主。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情绪。大学教师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通过具有特色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提升传统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寻找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的教学方式,这对培养和发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2]。

1.1增强师生课堂互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充分掌握讲授内容、认真谋划课堂教学方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时代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采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讲课的内容相统一。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包括:一是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一般情况下,有些专业教师为了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上堂课知识点是否掌握,通常会利用上课后的前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依据之一。这种课堂提问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值得提倡和重视。然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提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聚焦学生课堂注意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学过程的随机提问应当给予特别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内容力争做到所提问内容能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共鸣,或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丰富联想。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看似随机,实际上往往需要任课老师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精心设计。学生最初可能会对这种提问方式感到突然和不适应,但适应了这种课堂提问方式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这对调整课堂教学气氛也十分有益。师生课堂互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互动教学往往以“问答式”和“讨论式”等为表现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建新型师生人际关系。比如,在讲解饲料概略养分的粗蛋白质部分时,老师可以引出2008年我国奶制品污染事件(奶粉含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个话题,提出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是谁把三聚氰胺添加到了奶粉生产的哪个环节?问题2:为什么有人要把三聚氰胺添加到奶牛的饲料中,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与乳蛋白含量有什么关系?对于有毒奶粉事件,学生会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把该事件的起因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我问你答或自由讨论"等形式,可引起学生课堂讨论的兴趣和热情,借此引导学生掌握粗蛋白质的概念与其分析原理。这个例子也可以引用在营养与畜产品品质和饲料生物安全章节的讲解过程,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抛出话题供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明白,饲料安全问题十分重要,饲料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可以通过影响畜产品品质,进而损害消费者健康的道理。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师充分备课的提前下,充分准备好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教学内容提要,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可以采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积极引导、认真分析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

1.2引入专业案例教学

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教学,这是由它的课程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所进行的知识贮备,这就为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生产实践案例奠定了基础。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参与式教学,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可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为动物营养原理,这部分内容主要讲授各种营养素及其生理作用;第二部分为饲料学部分,主要讲授饲料分类及其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第三部分是动物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制,主要介绍饲养标准、家畜生长生产的营养需要,以及配合饲料等内容[1]。这三部分的课堂教学内容均可以找到与之吻合度较高的生产实践案例,比如,在讲解反刍动物非蛋白氮的利用内容时,可列举牛羊饲喂尿素引起中毒或死亡的案例;在讲水的营养时,可列举实际生产中,不同动物使用的饮水器;在讲解青贮饲料时,可使用国内外青贮制作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教师亲历的相关案例等。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与专业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实例,可以活跃课堂听课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感兴趣的共性专业话题进行课后分组讨论,让小组代表对讨论结果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行简要陈述。

1.3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制作产生的文字、数据、图像、动画和声音等,用于存储、传递教育和教学信息的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规范、信息量大等优点[4]。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技术十分成熟。多媒体对大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已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知程度,也有助于增强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饲料学内容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把不同类别饲料的代表种类,以图片或以录相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图片或录相,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所讲授饲料种类的形态特性、生产加工过程等,这对于学生掌握饲料的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十分有益。在讲授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时,可以把在显微镜观察到的活体瘤胃原虫视频材料添加到教学课件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原虫的结构和运动情况,对瘤胃微生物产生直观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对后续的反刍动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营养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多媒体授课信息量较大,学生在课堂中有时会感觉很难抓住重点、很难做好课堂笔记,这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5]。此外,如果多媒体课件中使用大量的文字材料,也会降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探索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综合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1.4专业前沿知识拓展

与《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新的科研成果日新月异。《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材[1]内容有滞后性。可见,《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内容已经不能完全体现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接触生产实践和查阅文献,学习和掌握课程相关的新动态、新技术和焦点问题。适当把这些与本该课程相关新技术、新知识和新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弥补教材知识的相对滞后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2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广泛意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教学三个部分。实验教学主要是在专业实验室完成的,要求每个实验在2个学时内完成;实践教学主要安排与专业课程生产实践相关的一些教学内容,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内容上更贴近专业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教学则以学生参与畜牧生产单位的生产实践为内容,时间上往往与本科生的毕业生产实习或专业生产实习相一致。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对已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6]。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一般要求在2个学时完成,在开学伊始的教学日历中已经固定了实验名称、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是主要内容。由于部分概略养分分析(如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等)难以在2个学时内完成,因此,往往会占用下午的课余时间,甚至晚自习时间来完成实验内容。这一方面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另一个方面,按目前的课程安排,很多班级下午七、八节课依然有上课任务。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条件下,需要通过及时修改教学大纲,调整实验教学的内容,尽量安排一些在2个学时内可以完成的实验内容,把概略养分的分析测定安排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比如实验教学可以安排饲料样本采集、掺假鱼粉鉴定、饲料粉碎粒度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分析、盐分测定、总能测定、淀粉测定等,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还可以设计少量的自主性实验内容,如利用电脑软件制作饲料配方等。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这对未来从事本专业的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2重视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为了完成与生产实践联系更为密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完成、需要较长的连续时间才能完成的专业教学内容而设置。实践教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部分农科高等院校均设有两周左右实践教学环节[7],主要内容包括饲料概略养分分析、钙磷测定、青贮饲料制作、氨化饲料制作、配合饲料加工等,有些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其中概略养分分析和钙磷测定由于内容较多,测定需要较长的连续时间,因此,这部分内容安排5d时间完成。测试饲料样本应选择养分含量差异明显的饲料原料较好,比如鱼粉、玉米粉、骨粉、石粉、草粉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测定一种饲料样本,每个样本测定3~5个平行样。由于饲料样本养分含量差异明显,因此,每组的测试结果一般不会由于测试精确度不够而相似。这样的分析测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饲料分析技术,而且会加深学生对不同饲料营养特性的理解程度。青贮饲料制作有比较强的季节性,大部分地区青贮制作可以在7月下旬或9月下旬进行。因此,为了能够完成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可以把《动物营养与饲料学》2周的实验教学安排在秋季进行。青贮制作力争让学生亲自参与,时间安排3d。剩余2d的实践教学时间可以安排部分现场观摩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现场参观学校的饲料生产车间,或参观饲料生产企业的饲料生产过程。通过参观饲料生产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饲料生产流程、饲料生产机械、商品饲料分类、饲料原料特性等教学内容。观摩实践教学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奶牛场饲料加工和投饲技术。在奶牛场,可以让学生了解制作青贮窖的要求、青贮饲料的加工过程、青贮饲料的特性,以及生产全混合日粮(TMR)的机械、生产方法和TMR的投饲技术等。观摩奶牛场的时间最好能与奶牛场生产青贮饲料的时间一致,这样有利于观察奶牛场青贮的全过程。除此之外,观摩教学还可以去与饲料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比如在新疆,可以参观棉籽加工厂,以了解棉籽粕的生产过程等。

2.3精心组织生产实践教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专业知识是生产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时间上往往与毕业生产实习相一致。按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对实习学生进行分组实习。在饲料企业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饲料分析、饲料加工、饲料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在养猪场或养鸡场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饲料加工、投饲技术等内容。在牛场或羊场实习的学生可能会接触到青贮饲料制作、氨化饲料制作、全混合日粮制作及投饲技术等。可见,学生在生产实践教学中接触的专业生产实践内容与实习单位相关。为了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生产实践知识和技能,有必要对不同实习点的学生进行轮岗实习。专业指导老师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指导。专业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畜牧生产一线,了解畜牧生产的具体情况,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未来走上生产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50-01

生物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各种活动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注重学生对各种事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目的一种新型课程。也是新课标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各种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生物教育是一项研究性很强的教育工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活动课程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必然方向。

一、开展生物活动课的必要性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90后学生,很多学生过分自我,追求个性,现在的初中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游戏、网吧等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要比书本上知识的吸引力更大,如果将学生的爱好、兴趣等转移到课外活动何乐不为呢。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

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很大、很快,他们在集体中、在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课堂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活。通过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起到积极的重要,能够充实和丰富学生生活。

设计和实施生物活动课程,也是我国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如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访问、实验、分析、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这样既可以避免活动的枯燥单调,也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与发展多种能力。

由于在活动教学中,出现大量的调查、采访、参观、实验、信息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学习活动,就涉及到一些活动的方法与技能的问题。因此在活动开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如:如何掌握利用工具书、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如何使用视听媒体如何进行访谈,一个完整的调查步骤应该怎样设计,一个规范的调查报告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如何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以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教师有所指导,就会大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与规范性,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能力。因为有了一次这样的经历,以后参加类似的活动,学生就会做得更好。在方法指导上,要正确处理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着重在重点、难点的指导。

活动中,学生兴趣较高,但随着活动的开展,碰到的困难也可能越来越多,这时,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为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围难所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督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不断深化、思路不断开阔,这样就能保证研究向更深入的水平发展,让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深化下去。当然,不可急于求成,包办代替。

三、立足课堂与走出课堂相结合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33-02

目前,关于国内精品课程的建设,各高校都有着自已不同的观点与经验。在重庆师范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作为校级重点课程的动物学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了重庆市第二届市级精品课程。在多年来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托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重庆市“十一五”动物学重点学科,课程组成员倾注了许多时间与精力,力求将该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或推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后备课程。在此期间,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无论是从课程体系、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全面利用多媒体辅教学方法应用于理论与实践教学

完成了全部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并完全进行多媒体教学。与此同时,完成了全部实验课程的课件制作,且重点对实验课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示范效果。由于引进了许多现代新的教学元素融入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中,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牢固掌握。

二、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根据学校的总体建设规划,借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及重庆市“十一五”动物学重点学科建设平台,对动物学教学实验室和实验实践教学环境进行了改善。为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我们增购了许多设备,如宽屏幕的等离子电视,投影仪、显微观察与摄像系统、实物展示台、自创了“显微观察系统”与“实践教学互动系统”,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同时,我们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的常规管理并且强化常规教学,科学合理安排各种实习活动,以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兴趣和完成优质的毕业论文,教学实验室与研究实验室也都面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等,不仅可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及前沿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在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动物学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设备仪器方面不断完善、更新。早在自行设2003年就自行设计了有特色的互动实验教学系统(主要由显微数码摄像系统、宽屏幕等离子电视、投影仪,展示台等组合而成的互动教学实验室)沿用至今。通过自行设计的互动实验教学系统,解决了过去教学难点中难以观察的微型动物(如草履虫、眼虫、水螅及涡虫等),通过该系统可清晰直观地示范教学,该系统实用、方便、经济,在国内独具特色。此系统由于其良好的示范教学效果,已在我校大学城校区本科教学相关实验室内推广,起到了精品课程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动物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在贯彻教育部教学大纲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动物学课程的经典与现代结合的特点。形成相对完整和完善《动物学》的课程体系,以更灵活的方式、更完善的体制去满足目前生物科学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目的。故根据教学资源的优势,我们将对动物学课程体系按照生物科学专业与生物技术专业构建成为动物学和动物生物学两大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该体系将解决现行教材教学内容体系的局限、必修课课时偏少等种种问题,以便与国际间同类相关课程接轨,并且该体系的实施结果则说明该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四、实验材料的新型培养方法,确保了实践教学之需

动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许多实验材料,不仅受限于采集时间及当地气候条件,同时也由于其个体微小,传统培养方法的局限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新型的粗培养和克隆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优质的实验材料,保证了教学需要,同时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还为兄弟院校(如重庆大学等)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实验材料。

五、标本室的创新性研究和管理,保障了精品课程的教学

动物学标本在动物学的教学科研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生物学标本的保存,尤其是对于一些珍贵罕见标本的保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进行动物学教学标本的包埋、保存等制作方法的探索与建立,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近三年内,课程组主要成员探索性地采用新配方的不同树脂对不同动物标本进行包埋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与实用新型专利1项,其中,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批,另1项目前正处于公示中。本研究也深受学校各方面的重视,并由主管校长特批了相关项目支持该研究的进行,同时本研究也受到本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本工作正在延续中。

六、实验室面向本科学生(本专业和全校)开放,确保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本实验室推出的开放性实验和各类的及各种课外兴趣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探索性实验:面向本专业本科生开放实验室,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动物学实验技术学习,学习生物绘图,参与标本制作、鉴定,提高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研究平台,此开放旨在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训练,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学生以开放性实验供其选修:如标本采集、制作、鉴定,人体常见寄生虫病病原体的认识与疾病预防,重庆地区常见昆虫的鉴定,珍稀动物的观赏与种类识别等系列实验,为提高非生物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了有效的尝试,形成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基地之一。

七、专题学习小组法的建立、实施及成效

通过与国外院校进行学术及教学方法的交流,吸纳国外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经验及教学形式进行本科教学的改进。学生组成专题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分别选择动物学课程范围内的专题进行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实验验证、完成所选的专题,专题学习结果以海报、展板或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或展出,并由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最后的评定。以此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动手收集资料及实验的能力,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建立与推广不仅获得了学生的认同与赞许,同时由于本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已被本学院的其他老师学习采用。

八、程序化试题库的创建及使用

本课程组于2003年起就着力进行动物学试题程序化的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建立的动物学的计算机试题库可经常性进行增补、更新或调整,分为人工抽取或自动抽取两种模式,并可根据出题要求随机组成不同题型、不同难度梯度、不同分质的试题进行组成。这样,使试题库变得更人性化、自动化和科学化,亦可避免人为主观因素而导致其他相应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动物学精品课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像人的学习一样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构建精品课程共享平台,不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使我们的动物学精品得到不断的完善,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英华,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推动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88-89.

[2]孟令勇.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30):108-110.

[3]曹霞.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62-63.

[4]何建武.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建设设计策略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96-99.

[5]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6.

[6]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7]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90-91.

[8]李中.精品课程建设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5):43-45.

[9]朱举英.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10]史文婷.基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

[11]王素梅.国家级精品课程主页设计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160-03

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如功利主义、金钱至上思想普遍,导致不良风气盛行,学生的不守诚信现象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等诸多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很重视学生诚信教育。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教育部在所有高校均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本课程,统一使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程,作为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直接设置诚信教育内容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1]。将诚信看成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但现实中,诚信教育难以落到实处,诚信危机在学生群体中表现日益突出。在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授课方法简单,举例的负面教材居多,缺乏积极优秀的正面宣传材料。在学术、科研诚信方面,学生缺乏对学术规范、学术诚信的了解,思想上认识不足,不诚实利用他人成果、一稿多投、篡改和伪造实验统计数据等,没有独立的理论观点和创新意识[2]。在学生就业方面,某些学生由于就业理念有偏差,用逃避的心态保护自己;加上功利主义对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使其产生逃避职业深层价值,一切向“钱”看,向“厚”赚的就业心理使学生在择业时只考虑目前的现实利益。诚信教育作为一种养成教育、一种细节教育、需要通过长期实践的积累才能有效养成。因此教育过程中采用“棍棒”、“恐吓”等“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应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积极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向上,才能达到“南风效应”。

1 动物科学类人才的诚信教育将直接影响畜牧业行业的发展

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事件,一度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畜产品安全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畜禽安全生产,特别是特色畜牧业安全养殖、畜产品药残、疫病等检测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加强诚信教育,务必引导学生构筑道德底线,提高畜牧业行业自律意识,做到诚信生产,为畜产品安全提供最基础最有力的保障。

动物科学学院应努力营造诚信育人的校园环境,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特别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将科学道德教育纳入学生阶段的必修课,帮助学生领悟科学道德与科学职业的伦理精神,从而掌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实践、科研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将科研诚信、学术诚信付诸于平时的学习及课题研究中,保证实验态度端正,实验数据真实,学术论文正当引用。更重要的是,动物科学类学生将来直接参与畜牧业养殖生产中,学生的德育素养,特别是科研、学术诚信尤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真实性,进而涉及到动物健康养殖、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

2 加强动物科学类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2.1 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重视新生入学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新生手册中增加学术诚信和科研诚信等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实行为做出详细的处罚规定。注重加强新生入学诚信思想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宣讲活动、畜牧业企业精英专题讲座、观看诚信教育纪录片等多种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宣扬诚信教育。南开大学在2013级研究生入学时,新生会领到一份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材料,新生阅读后,要签署一份学术诚信承诺书,针对不作假、不抄袭、遵守学术道德等多项道德规定做出承诺,这份承诺书将直接由学校永久保留。在新生入学时提出警示,学术诚信是严肃认真的事情,对学生将来参与企业发展、科学研究时起到鞭策作用。因此将诚信教育作为动物科学类新生入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强调了学术道德方面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告诫学生要诚信生产,诚信做人。

从入学开始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引起学生对诚信品质的高度重视。将学生不讲诚信的行为,或是诚信楷模行为记录在档案里,进行相应的教育惩罚或表彰,鞭策并激励学生坚守诚信。同时,学生诚信档案直接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最直接的评价依据。学生诚信档案也能激励他们将诚信的优良品质从学校延伸到工作及生活中,让学生因诚信而受益终身。

2.2 思想政治、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多维度开展诚信教育 抓住现行大学生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科研和生活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科学道德的定义、范畴,向学生普及畜牧安全生产、知识产权教育,提醒学生在学习、科研中如何做到坚守科研道德,并告知学生哪些行为属于触犯科学诚信的行为。动物科学类专业学生诚信思想教育,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且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企业安全生产,联系学生对诚信的现实想法和生活实际,结合诚信履行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教学,力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道理讲透,使学生理解[3]。除此之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的渗透作用和启发效果开展学术诚信教育,使学术诚信教育与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相互交融,同时将诚信法制意识教育作为学生的选修科目,帮助学生建立诚信法律法规意识。

充分利用“两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内容。既要使教育内容不失我国传统诚信的优秀元素,还要代表时代特征,使诚信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在讲授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以召开讲座、座谈会的形式,通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等多种方式,结合诚信理论教学向学生系统灌输诚信道德知识。重视学生诚信的引导,加大诚信宣传,发挥舆论导向,通过校内媒体如校内电台广播、饭堂电视视频宣传、校园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多维度渲染诚信的教育气氛,促使学生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2.3 将诚信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考核标准 评奖评优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事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它与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紧密结合,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学校、家长、社会提供评价学生在校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对学生的诚信考核缺乏规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的评价指标,评价往往会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但也有部分高校尝试制定专门的学生诚信考核评价制度,不过具体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实施起来比较麻烦[2]。

评奖评优要对学生德育进行评分,进一步完善学院评奖评优的细则,取消把学术论文作为最重要的硬性指标,避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动物科学学院2014年制定了《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针对诚实守信提出了要求,其中评选基本条件的第三条:诚实守信,品学兼优;并规定若经查实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隐瞒事实或有虚假内容的不予以申请。但是文件没有针对诚实守信列出详细的考核指标。是否将助学贷款信用记录、学费缴纳、奖惩情况、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科研态度等方面直接纳入诚信考核指标,再设计具体的评分细则。评奖评优将科研论文的发表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优秀得奖等级最重要的是看论文点数。在评奖评优等优秀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有关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力度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详细的诚信奖惩机制,及时公开表扬、奖励遵守诚信规范等诚信表现良好的学生;同时通过取消申请助学贷款的资格、撤销干部职务、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方式,公开公正批评、处罚违反诚信的学生,绝不姑息恶劣行为,督促学生坚守诚信。

2.4 充分发扬学生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用 目前来看,动物科学学院学生群体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个人修养不成熟放松自身要求,一定程度上表现自我,个性化强,思想活跃。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不尊重科学,肆意妄为。部分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随意改动实验或调查数据,有学者调查显示学生在遇到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有差别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重做实验或分析数据错误原因,并反复做实验。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费时费力进行重复实验或多次调查,会选择满足实验预期结果要求的数据,私自舍弃不符合要求的数据,甚至修改实验数据。更有个别学生不愿费时费力搞调查,做实验,为了能顺利毕业,又限于毕业时间、经费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好选择篡改或编造数据。

动物科学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导师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要发挥育人功能,在学生指导过程中,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教育。加强对导师学术道德的考核,建立学生问责制度,学生出现学术问题,导师负连带责任。在导师遴选环节中,加入严格的学术诚信考核标准,要求导师必须思想道德、科研学术诚信素质优良。对于口碑不好,存在诚信问题的人,经费再多也不能评聘为导师。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承担育人的主体,导师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因此,建立学生导师问责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作为学生践行诚信的榜样。同时明确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诚信育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学生导师带领学生进行认真诚实的科学研究的同时,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将德育特别是诚信教育得到具体的塑造。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效地促进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除此之外,导师帮助学生养成诚实的科学研究素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健康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端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分析个人现实和职业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和择业的区别,才能坦然的面对就业困难。

3 结语

学生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把理念教育与学生自觉行动结合起来。通过明德楷模、案例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让诚信立足于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实际活动中,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亲身体验社会和企业的服务活动、提供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树立起诚实守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参考文献

篇(5)

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理论基础课,通过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学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旅游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它还肩负着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进行理论指导的任务。然而,目前对旅游学课程的教学,虽然经过长期的不断摸索积累,但在教学方面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整体思路,旨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

一、旅游学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现状

仍以传统的“注入式”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把学生看作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忽视了旅游学这一课程在学生整体专业思维塑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中也大量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既有助于对理论的理解,又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几乎每一章每一小节都运用了案例进行教学,但案例分析法也只是起到对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辅助讲解的作用,学生的参与性不强。讨论式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旅游学旅游业一章中关于“饭店业的发展趋势”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针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

二、旅游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能够加强学生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学校的现代化的学习资源和设备为实施驱动式教学创造了可行的条件。

1.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它决定着学生是主动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所以,在旅游学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最重要的。

第一,任务的提出要具有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

第二,任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

第三,任务要有兴趣性。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

第四,任务要有层次性。任务的设计除考虑学生兴趣、情境真实性外,还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和任务难易。难度太小,缺乏挑战,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难度太大,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任务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表现的时间和空间。一个既有难度又能使人体验成功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2.分析任务

在组织旅游学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布置是在上一个章节的学习完成之后。在下课前预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对下次课的任务进行分析,即布置相关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做哪些工作,每个任务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有什么关系,完成任务需要应用到哪些以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并向学生下达具体任务单,针对任务进行剖析,对任务进行细化和深化,提供解决任务的方案,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增强学生有效完成任务的信心。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对预学的内容目标明确,条理清晰,而且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较之课堂上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3.完成任务

任务是在课后完成的,学生在下一次上课之前分组进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可将学生每五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长分派任务并监督组员的任务执行情况,小组成员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

在完成任务期间,教师对学生应进行进一步深入指导。学生可通过电话、QQ或者电子邮件等联络方式,将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具体问题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任务。

这种教学法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展现任务

学生课后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完成的一个个具体任务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主动认知、主动探索的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依据任务成果,梳理思路,使旅游学的相关理论更为透彻、明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两个环节:学生将任务成果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现;教师在学生展现任务成果的同时,适时地切入相关理论,进行讲解。两个环节同时进行,有机结合。学生的任务展现,主要是小组成员按照分工将任务制作成PPT文件通过投影展示;教师可摒弃传统案例,以学生完成的任务为教学依据,在学生展示的同时,与小组同学直接对话,抛砖引玉,引出相关理论知识,加以总结。整个课堂应在互动中,在教师的掌控下,一步步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和学习目标。

5.考核任务

我校对旅游学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结构分制度:平时成绩考核,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80%。这种考核方式,造成了学生平时学习松散、压力小、兴趣不浓厚,期末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对考核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掌握理论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应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可适当扩大到40%,同时,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有效地考察。

对完成任务的考核包括任务活动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具体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级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旅游学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保障措施

1.强化教师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旅游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任务设计能力和任务操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教师必须做到科学设计任务,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策略,才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得到真正有效地实施。

2.紧密教学环节

在旅游学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从任务的设计到最终的任务考核,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必须做到有机结合,不能有任何脱节,并能有效掌控各环节的关键要素。任务的设计要科学,体现知识点;任务分析要明确,布置要具体;任务完成中指导要到位;展现任务时切入知识点要把握好时机,不破坏知识的系统性,控制好课堂的时间;任务考核要注重过程,强调公平公正。

3.编写驱动型旅游学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毕业后继续教育奠定知识与智力的基础,一套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是在空中搭建楼阁,而必须有相应的、优秀的教材进行配套,才能将好的教学方法真正应用到学生身上。同时,编写新的旅游学教材也能够使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普遍应用。

总之,任务驱动法是在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相信不远的将来任务驱动法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会被广泛应用,并能取得很大进展。

篇(6)

一、前言

当前各个学科之间实现了互相交叉、融合以及渗透,同时逐渐的确立起生物科学在众多学科中的主导性位置。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之下,国家在新课改中对生物科学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主要体现在课程观念、课程性质、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标准等多个方面。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学习型经济之下,更加注重终身教育,在这一目标之下,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认知、懂得做人、明白如何更好的做事、同其他人之间和谐相处,积极主动的寻求自身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标之下,对于生物课程有三个方面的全新要求,即提倡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在生物科学方面的素养、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每一条理念都彰显出学生自身应具备的主动积极性,体现出其主体性,从而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到实用的技能以及方法,这些手段即方法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当中得到实际应用,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身可持续化、个性化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发展趋势

当前生物教学需要结合新课程理念,首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对于生物学习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热情,从而保证有效教学,而实现其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将学生内心对于生物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只有教师对于师生以及所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够确保上述教学形式的良好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自身对科学知识探索热情的激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切忌采用“填鸭式”教学,将知识强加给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当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身注意力的吸引,确保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开展学习行为。在教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激发、培养以及维持。学习最内在的需求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有效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当前,在学习动机研究领域内尚没有完整的模型模式,而动机学属心理学科范畴,因此将其引用至生物科学的学习研究中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生物学科学习中,如何将动机理论同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的结合,并通过定性的手段展开实证分析是今后的主要趋势。

三、高中生物学习动机

生物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行动的内部动力。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往往由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对学生发生作用。学习动机既由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决定,又受学生年龄发展所控制。从初中升至高中的过程中,伴随着自身年龄以及生物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在生物学习的动机上也会由浅入深,不断向前发展。

生物学习动机有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

激活功能是指学生对某一行为的迫切需要所表示的反应。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动机就会被激活,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初一学生刚进中学会感到一切都很新鲜,渴望同学之间的认识、了解、交流;很兴奋地翻看新的教材并谈论会有什么样的老师教自己等等。此时迫切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认识学习的需要,进而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2.指向功能

随着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逐步深入,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些问题产生特别兴趣。有的甚至对某项爱好着“迷”,以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因势利导,发展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兴趣和爱好,指导他们将自己的爱好与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的行为朝着正确的目标、父母的要求、教师的期望方向前进。

3.强化功能

强化功能是指一定的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时,产生这种行为的动机可以被强化,使达到的目标更巩固。在生物学教学中,除课内学习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个性和能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外活动小组里,利用动机的强化功能,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物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从潜伏的状态向活动的状态进行转变,进而转化成学习推动力。比如,有些学生想学习生物学,但不知道如何学习相关知识,无从着手――动机的潜伏。教师适当引导,以生物学基本知识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等,使学生的潜伏动机转变成具体的学习行为――动机的活动状态。生物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采用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的内容、并善于对学生启发引导其思维、最终及时的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四、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动机的措施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尽量满足高中生的低级需要。低级需要又为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的需要等,一般在学生中都能得到满足。对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在调查的高中生中都超过一般水平,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满足高中生的这些需要。安全的需要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要求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并且严禁体罚或其他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利的教学行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青少年最为缺失的需要,课堂应该充满合作气氛,在给予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结交朋友的方式和追求爱情的态度。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生物教师应做到真正的赏识学生,将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篇(7)

绪论课是教师与学生首次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教学水平的展示,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同时在学生心中留下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能够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心理趋向,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科认可度及参与度,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加强课堂互动合作,最终促进教学效果[2]。要注重仪表举止,衣装得体、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举止大方,体现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形象;语言生动幽默,表达清晰,逻辑思维严谨,激起学生求知欲。做到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践案例,突出课程重难点,灵活驾驭教材。此外,要展现人格魅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及敬佩感,奠定增进关系的情感基础。

2强调课程重要性

动物解剖学主要研究畜禽体正常形态结构和发生发育规律,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刚进入高校,对专业及专业课的认识较为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为有效引起学生的重视,不能仅仅靠教条式的说教,更需要能触动学生神经的实例。例如,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都会涉及到解剖学的知识基础,如疾病诊断、病理药理、临床手术等。可以说,动物解剖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从事本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度;疾病的临床诊断需要观察病理剖检变化,依据器官或组织与健康形态结构的区别确诊病情,若因知识不牢固造成误诊而耽误了治疗,可能会导致养殖场的倒闭。通过一些关联生活或就业的实例,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实行课堂提问、检查笔记等考核方式,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

3增强学生自信心

就新生而言,动物解剖学是一门既神秘陌生,又令人渴望探索的课程。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一般高考排名相对靠后,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缺少自信心,当接触新专业或新课程时,往往担心自己无法学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好奇心,更要消除学生顾虑,增强其自信心。要告诫学生动物解剖学课程内容与高中阶段的知识联系并非很紧密,即使高中基础薄弱,只要认真学习同样能够较好的掌握;应把握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采用浅显易懂的实例分析与解决问题,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引发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关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3]。

4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职业教育主要分为知识教授、吸收消化、应用实践3个阶段,前者为基础,后者为目标。为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临床应用意识。在绪论课讲解动物体各部位名称时,以身示教,把自身作为“移动式标本”,对照着动物体的头部、躯干、四肢详细讲解;讲解各部位肌肉时,把解剖与美食联系起来,如牛里脊肉与牛柳、菲力牛排,牛腰脊肉与西冷、沙朗牛排,牛腩与猪五花肉等相关联;讲解方位术语时,利用教室的边角线、墙面与地面,区分矢状面、横断面及水平面。将解剖学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两者的密切联系,不仅摆脱了枯燥无味,抽象概念直观化,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联系和思辨生活的能力。

5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动物解剖学方位术语多,名词概念抽象,形态结构易混淆,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点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形态与功能统一、局部与整体统一、发生发展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4个观点,要把解剖学与生理学作为一门课学习,研究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了解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从整体观点出发,摸清各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用发展的思维探索复杂且不稳定的机体;关键要紧密结合临床病例和生产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要提出端正态度、勤看标本、多动手、归纳总结这4点要求,教师应鼓励引导,使学生克服怕脏、怕味、怕记的心理,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严肃的科学[4]。要重视实习,善于观察标本与模型,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材全面深入的研究,注重活体的触摸与解剖,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预习、听课、复习、归纳总结的过程,最终找出规律,举一反三。以上是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体会。讲好绪论课,需要全面把握课程内容并合理运用授课技巧。教学有法无定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与社会需求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积极调整和改进,选择一套适合自身的授课方法,享受教学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朱雪敏.《家畜解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0):63-64.

[2]王梅,朱晓林.教师如何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J].基础教育研究,2010(14):50.

篇(8)

【关键词】 五柴颗粒; 五味子; 药物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pharmacokinetics of schizandrinin in Wuchai Particles in mice. Methods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Wuchai Particles(2 g/kg) for the mice , the serum was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he components in the Wuchai Particles and serum were analyzed by HPLC to monitor the changes of the schizandrin in serum so as to draw the curve of concentration connected with time . ResultsThe main component in Wuchai Particles was schizandrin ;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Wuchai Particles , the schizandrin in serum of mice was detected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schizandrinin was 1.07,1.14,0.59,0.51 μg/ml respectively at five ,ten,twenty,thirty minutes in serum .ConclusionThe schizandrin in Wuchai Particles could be absorbed in mic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t could be absorbed and eliminated rapidly .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schizandrin in serum complies with linear kinetic course .

Key words:Wuchai Particles; Schizandrin; Pharmacokinetics; HPLC

五柴颗粒由五味子、柴胡、半枝莲和丹参等组成,五味子为方中君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五味子甲素。本实验通过对五柴颗粒在小鼠体内五味子甲素的药动学规律进行研究,以阐明该方剂有效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为五柴颗粒的临床应用和剂型改进提供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岛津高效液相色谱系统:SLC-10AT VP 液相色谱仪, UV-VIS 紫外监测器,CTO-10AS VP 二元泵,HPLC 工作站(日本岛津公司)。超声波清洗器(KUDOS SK3200H,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SORVALL RC 5C PLUS,美国科峻仪器公司);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 BS 224S,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SZ-1型快速混匀器(江苏金坛市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 五味子标准对照品(0764-200107,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五柴颗粒(批号060513,由济宁市传染病医院提供);甲醇( 一级色谱纯,济南市化工研究所);实验用水为双蒸水(本试验室自制)。昆明种小鼠 ,体重(25±2)g ,由济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SHIMADZU VP-ODS C18 (150 mm ×4.6 mm,5 μm );流动相为超声脱气15 min的甲醇;流速1 ml/min ;柱温40℃ ;检测波长250 nm。

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干燥的五味子甲素标准品5.0 mg,用甲醇定容至10 ml。此时所得标准品溶液浓度为500 μg/ml,将此浓度标准品规定为1号标准品,然后对1号倍稀得`2号标准品,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到3,4,5,6,7,8号标准品。

2.3 样本的处理

2.3.1 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测定 精确称取5 g五柴颗粒溶于50 ml双蒸水,经超声混匀配成100 mg/ml的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分析,测定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含量。

2.3.2 空白血清和含药血清的制备取昆明种小鼠10只,其中两只作为空白血清组,其余作为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组按照0.2 ml/10 g体重分别给8只小鼠灌胃五柴颗粒100 mg/ml的混悬液,于5,10,20,30 min分别给两只小鼠摘眼球取血;空白血清组以同样方法取血。5组血样立即12 000 r/min离心15 min(4℃),用微量移液器分别取0.2 ml上清液加入空离心管中,并分别加入0.4ml甲醇12 000 r/min离心15 min,再将上清液转移到空离心管中,加入0.4 ml甲醇,于12 000 r/min离心15 min,上清液转移至空的离心管中,80℃水浴至干,用甲醇定容至100 μl,即分别为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

转贴于

2.4 色谱行为 分别取不同浓度的标准品和处理后的五柴颗粒和小鼠血清样品20 μl,按以上色谱条件分别进样,绘制色谱图,在该色谱条件下,五味子甲素的保留时间为2.69 min,在该处,该峰独立,并且与其他物质无干扰。见图1~3。

2.5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溶液20 μl的,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回归方程为Y=2.125X ,r2=0.996 265,五味子甲素在3.9 ~5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SD=8.298%。结果见表1。表1 五味子甲素对照品线性关系实验

2.6 重复性实验取五柴颗粒6份,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按样品测定方法测定,结果五味子甲素平均含量为0.313 mg/ml,即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含量为3.13 mg/g,RSD%为3.939 96。结果见表2。表2 重复性实验

2.7 加样回收率实验取上述测定完含量的五柴颗粒0.5g,配制成10 ml的溶液,取1 ml分别与3,4,5,6标准液1 ml混合,制成供试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含量,并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3。

2.8 血清五味子甲素浓度经时变化小鼠灌胃五柴颗粒溶液后,血清成分谱见图2,通过与五柴颗粒及空白血清对比分析,并经标准对照品确认,血清中可检测到五味子甲素;各个时间段的血清样品按同标准品同样的方法进样,根据各样品的图谱所对应的峰面积以及标准曲线,计算出各样品的血清五味子甲素的浓度(见表4),绘制浓度-时间曲线(见图4),可见五味子甲素在本次研究中先出现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说明在该段时间内五味子甲素虽然在代谢,但是其吸收量大于代谢量;而当达到一定时间时,其吸收量不足以补充代谢量,出现其含量的下降。

3 讨 论

为了阐明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对五柴颗粒体内外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柴颗粒中主要药物为五味子,且吸收进入血液的主要成分以五味子甲素为主。在本次实验中有两点需要注意:①由于五柴颗粒溶解度低,且五柴颗粒中五味子含量低,因此小鼠的灌胃量要增大,并且血清需要浓缩以提高其中的药物浓度;②血样处理时需要用甲醇沉淀其中的蛋白质直到血样变为无色澄清为止。表3 五味子甲素的回收率实验 表4 不同时间段血清五味子甲素浓度

本研究还阐明了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在小鼠体内代谢规律,结果表明,在5~10 min五味子甲素血清中浓度随时间增加,推测其在小鼠体内代谢的同时,其经胃吸收量也在增加,表明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可以迅速吸收进入体内,有利于药效的迅速发挥;在10~30 min血清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在减少,表明其从体内消除也很迅速。这些结果对五柴颗粒的临床应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降低血清转氨酶等多种药理活性[1],在五柴颗粒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五柴颗粒中所含的药效成分五味子甲素应为该方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因而本研究阐明的方中五味子甲素的药物代谢规律,可为该方的进一步研制提供帮助。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相对复杂,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对绝大多数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规律不清楚,对复方在人体内的有效成分变化及药动学规律更不清楚;目前对中药复方新药研究尚未有药物动力学方面的要求,因而,在临床上开展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研究存在很大的难度[2]。本实验对五柴颗粒在人体内的有效成分变化及药动学规律进行了一些研究,以期对中药复方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篇(9)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活动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活动和自我体验为特征,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获得、处理信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有许多的教育机构、教育团体及个人都在研究活动教学理论和实施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我把活动教学理念运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

1 实验目的

选择我校高一两个情况基本相同的班级,把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在实验班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课型,采取课堂“活动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在对照班中按常规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把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分析,看实验班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方法等各方面是否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

2 实验设计

2.1实验对象

为了使实验科学有效,我选择我校高一新生做实验对象,以高一(1) 班作为实验班,高一(2 )班为对照班,基本情况如下表1。入校后采取按成绩平均分班,并在入校后的第二周进行了摸底测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别(。

2.2实验时间

2009年9月―2010年1月

2.3实验工具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所用工具包括:

(1)学习成绩:被试的物理“前测”成绩为初中物理内容的摸底考试成绩,后测成绩为高中物理期中考试和期末测试成绩。

(2)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

(3)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调查问卷。

(4)学生合作交流态度的调查问卷。

2.4实验方法

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自变量为:采取活动教学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因变量是学生的物理成绩、物理学习的兴趣态度、能力和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控制变量是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入校后按成绩平均分班,入校后进行的摸底测试成绩相当,班级之间学生基本素质无明显差别。 在实验班的教学采取活动教学的策略,对照班采取一般的常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一学期)以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活动教学对班级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影响是否显著。

2.5数据处理

运用 SPSS软件系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3实验过程

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录1),并对自己任教的四个班级进行了观察,把在摸底考试中成绩最接近,学习态度差不多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以高(1) 班作为实验班,高一(2 )班为对照班,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年级第一册物理教材为教学研究素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本研究的需要进行一个学期的课堂比较教学,在实验班一直采用课堂活动教学,在对照班授课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在不改变教学时数、教科书,不变更班级学生,对教学设备不提出额外要求的前提下, 2009年开始了实践研究工作。

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我坚持采取活动教学的形式。每次的备课都尽量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并注重活动的可行性、有效性,尽力让学生真的动起来。在重点内容,尤其是难点内容上如何开展学生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并消除学生“前概念”的不良影响上动脑筋。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平时让课中尽可能地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学生会的或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学生讨论能够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讨论去完成,让学生教学生。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和引导。即使是习题、练习课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在对照班的教学中我实施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尽量的讲解到位,做到透彻,注重讲解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按照以往的惯例组织好教学。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这种教学模式,所以在这里不多叙述。

本研究课题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年级第一册物理教材为教学研究素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本研究的需要进行一个学期的课堂比较教学,实验班一直采用课堂活动教学,对照班段考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段考后改用课堂活动教学。

4 实验结果

通过采用多种课堂活动教学方法,结合自评、他评、师评及建立个人物理学习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后,取得了一定成果,实验结果如下:

4.1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物理成绩上没有明显差异,在摸底测中能反映出来。活动教学法实施后,在教材、教学进度和课时数相同的情况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多次测验,选择二次非常正规的考试进行分析。其中表格里实验组1和对照组1为第一次测验,实验组2和对照组2为第二次测验,第一次测验的时间为2009年11月(全校统一期末考试),第二次测验的时间为2010年1月(全区期末统考),下面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二次测验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二次测验成绩进行成组设计的两样本比较的检验,我们得出结果:第一次测验:t=4.542,p=0.0000

4.2激发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教学的开展,实验班和对照班相比,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实验班的学生对物理课感兴趣的程度要高于对照班,在实施活动教学前两个班在对物理课感兴趣方面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在学期结束时分别

根据统计结束显示,使用课堂活动教学后对实验班学生对物理课的喜欢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喜欢物理课的人数比对照班多出了一倍多,而不喜欢物理的人数实验班也明显比对照班要低。说明了:课堂活动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

4.3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交往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体会到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了,表现在做学生实验时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操作更加规范,做实验的速度更加快,提出的问题更加有深度,讨论更加热烈。在理解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上,同样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要好,学生表现的能力强。实验班的学生在运用语言解释物理名词,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上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布置的课外小论文中,实验班的学生比非实验班的学生资料检索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强,写出来的论文质量高。实验班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比对照班学生要广,对照班的学生如果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习惯地认为知识是老师传授的,知识获取途径比较单一。而实验班的学生会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通过网络,和同学共同探讨等多种形式去解决问题。

4.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笔者对学生团结合作意识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我校校园网的《学习情况记录表》(见表5)内“乐意合作,善于交流”这一项进行了统计。校园网上的《学习情况记录表》是班主任为每一位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学习基本情况的一个的真实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和科任教师评,最终的综合评定,统计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团结合作意识方面的情况。

5 实验局限性

本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一些主观原因,如笔者水平有限,加上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学校的资源配备和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研究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实验是在一个学校的两个班级中进行,时间为一个学期,实验样本少,周期短,对于今后在长的实验周期内,大样本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和更准确地测量每个学生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第二,学生素质发展水平问卷的科学性、准确性还有待完善。第三,由于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某些活动的展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影响了实验效果。这些问题希望能与对本研究感兴趣的同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莉娟.活动教学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几个观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6-60.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Action-oriented Pedagogy Research

LIN Xia, DENG Zhihong

(Gu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Based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to-business personne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elabor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adopted to implemen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deas to action-oriente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teaching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other issues.

Key word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design

1 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商务沟通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国际贸易等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使学生掌握完成一项商务贸易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走进职场,从事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 商务沟通课程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2.1 课程性质分析

商务沟通课程是建立在与客户进行交往沟通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活动,其能力与绩效考核不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方法技巧的运用,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上,使客户正确理解并达成共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2 企业对商务人员素质需求分析

企业对商务人员的需求量大,一方面,企业开展任何一项商务贸易活动,都要依靠具有高素质的商务沟通能力人员。另一方面,商务人员职业涉及的范围又广,对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素质要求就高。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敬业爱岗,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抗压能力等素质要求,同时,还要精通商务贸易活动的基本工作过程,精通合同的制作,后续的客户管理与解决贸易争端方法等专业知识。因此,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掌握理论知识与体系,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培养,即如何去操作,如何才能胜任你的工作,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等等。

2.3 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自控能力差, 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讨厌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对实作与情景模拟比较感兴趣,对商务沟通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较明确,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与职业岗位进行接轨,但对实际如何操作还比较茫然。因此,学生普遍希望课程教学要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构建工作场景,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

由此可见,笔者认为,无论从课程性质本身来说,还是企业对商务人员的素质需求到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来说,商务沟通课程都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既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要求,又能更好地为企业输送具备高素质的商务从业人员。

3 以行动为导向的商务沟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从商务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商务沟通课程项目,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并以风神集团公司、广州交通集团等企业作为整个课程的案例背景,合理运用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完成一项商务贸易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从事商务贸易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框架

3.2.1 设计商务贸易活动企业背景

课程选择了风神集团、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学生所熟悉的大型企业为背景,搭建了整门课程的贸易活动内容。以进入风神集团工作为主线,从风神集团职业岗位需求开展贸易活动。

3.2.2 构建基于商务贸易活动过程教学项目

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分析探讨,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制定了商务沟通工作过程,设置六个教学项目,23个子项目任务:(1)走进商务沟通;(2)商务联系;(3)商务接待;(4)商务洽谈;(5)合同制定与履约;(6)商务沟通综合技能实训。1~5个项目描述了学生走进职场,从求职面试开始到进入职场,开展一项商务贸易工作的全过程,第6个项目沟通综合技能实训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与归纳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开展竞赛的方式,提供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

3.2.3 设计实训情景

课程针对六大项目构建相应的实训情景,包括模拟学生初入职场,进行面试,职业形象塑造,到开展贸易工作,通过与客户联系寻找客户,客户来访接待客户,形成合作意见进行洽谈,到合同商定与履行的过程。在完整实施一项贸易工作过程后,以综合技能大赛的方式总结课程成果。设计如下实训场景:

实训场景一:走过职场

风神集团现需要招聘“专卖店销售员”、“汽车销售顾问”、“风神置业招商助理”、“投资客户经理”等职位,你准备去应聘某一职位,应如何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要注意哪些行为举止规范?应聘过程中,应如何介绍自己?

实训场景二:联系寻找客户

为解决广州市市民打车难问题,广州市交通集团计划扩容200辆出租车,这个消息对广州的广大汽车经销商而言无疑是一种商机,东风日产、雪铁龙、奇瑞旗云等原有出租车强势品牌更是希望在这次扩容中枪得先机,扩大自身品牌的市场份额。以广州交通集团采购部身份,模拟使用不同沟通方式(如电话沟通、电子邮件沟通、面对面沟通等)联系客户。

实训场景三:客户接待

广州交通集团公司代表准备前往风神集团旗下东风日产汽车公司所在地进行参观与贸易洽谈,请模拟东风日产汽车公司进行客户接待、开放参观等工作。

实训场景四:商务洽谈

广州交通集团采购部与东风日产汽车经销商拟进行出租车采购项目洽谈,如果你作为采购方,将如何准备?如果你作为东风日产汽车的特约经销商,将如何进行准备?模拟广州交通集团与东风日产汽车特约经销商的商务洽谈。

实训场景五:合同制定与履约

东风日产与广州交通集团达成采购项目协议,即将签署合同。小组制定合同,模拟签约仪式。

实训场景六:沟通综合实训

以情景剧设计表演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基于客户沟通岗位任务,编排一个职场沟通的典型情景进行表演,检验学生亲和能力、表述能力、促成能力、异议处理能力、服务能力等在贸易活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3.3 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

3.3.1 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学习贯穿教学过程

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组建学习团队开始,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工作任务,使以学生为主体导向学习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以学习情景一走进职场为例,着力于三个子任务场景设计,一是模拟风神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招聘面试,学生以小组接受任务,根据小组选定的职业岗位,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模拟面试。二是学生根据风神集团的招聘信息拟定已面试成功的职位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三是风神集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与主人见面寒暄并在宴会上相互交流。通过一系列工作过程的子任务场景设计,使学生了解商务沟通基本知识,掌握商务礼仪、跨文化沟通等相关知识,为进入商务活动场景做好前期准备。

3.3.2 教师承担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学生是课程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应配合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承担多种角色,既是教学组织者,又是实践项目开展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另一方面,在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中,教师还要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粘贴板教学法和头脑风暴等方法,增进师生互动,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帮助学生对整个贸易活动过程所开展的工作任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实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专业知识。

3.3.3 注重过程化考核,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

商务沟通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原有的学科体系多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不能适应课程对职业能力要求的体现。为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演练,在课程考核中,更看重学生做的结果如何,因此,采用过程化考核与学生个人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化考核由小组成绩和个人在每项实训任务中所承担的工作给出成绩,小组成绩即学习团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中完成课程各实训项目的具体任务成果,采取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所得,占总成绩的50%。个人平时成绩占50%,则主要以个人平时表现,如工作态度,学习纪律,个人作业等为依据进行判定。最终成绩以个人成绩和过程化考核成绩总分作为课程结业成绩。

4 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沟通日益频繁,商务沟通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一个个独立的技能训练上,学生很难有一个工作过程的整体印象,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通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商务沟通课程教学,改变课程教学传统模式,使高职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培养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对该课程的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对于改进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幼芬.行动导向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3):85-87.

上一篇: 电工电子实习小结 下一篇: 农业旅游发展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