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9: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讲解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历史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责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时,必须结合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设计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还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成效进行一次综合规划,进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历史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历史教学一般侧重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无论任何学科的学习,其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具有多样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以传授历史知识信息为主的高中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为基础性的历史知识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科学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最根本要求。它不仅为学生由感性的认识历史逐渐转变为理性的认知做了铺垫,而且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必要过程。由此可见,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把握的一个内容。
(二)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归纳历史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高中历史教学的知识构架是在基本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时间的基础上建立的,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对基础的历史知识掌握不牢固,就不能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积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往往侧重于指导学生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技能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历史教学一般侧重于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大都是普及性、基础性的知识,学习起来的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主动学习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然而,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总是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多次讲解和分析,这实际上就与新课标所要求的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违背,无法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很难让学生的困惑之处主动地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准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这一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师大量重复的或无谓的讲解,还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的掌握程度。
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是相对于历史教学的目标设计、价值观和情感的指导、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探讨、教学器材的准备,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的选择等而言的。虽然以传递基本的历史知识为基础的历史课程设计不反对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不排斥学生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展现自身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水平,但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必须依附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恰到好处,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重视对基本历史知识的巩固复习策略的设计
掌握并理解历史基础知识信息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达到记忆历史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使用图标、数字、视频等一些比较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形式进行复习和巩固。关于这一点,相信广大历史教师在以往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运用时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师应重视对不同的归纳方法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尽量采用随机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而不是硬搬硬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应重视对互助学习、自主学习的设计
历史课程的创新应该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并且敢于提出疑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多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同时,由于现阶段历史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减少,也更加有利于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总而言之,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坚持以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历史基础知识为基本要求,教给学生必要的归纳方法,坚持合作互助学习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和历史真正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 历史教学,2006(06).
2.陈雯.情境与协作――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重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3.林尾龙.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0(3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课程以及历史复习课也进行了一定的革新。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和复习课程时要注意转变和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安排历史课程和复习课程的教学,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复习习惯。学生可以在创新的历史教学以及复习中,逐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一、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思路
目前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都受到了极大地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高中历史考试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高中历史考试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解决综合型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还未形成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和理解。②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一定的历史基础。学生在学习和日常训练只是简单地归纳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历史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升华。③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课程复习效果不理想。针对高中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革新教学思路,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高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高中历史复习注入活力。其次,教师要优化和创新高中历史复习课程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技能。
二、高中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及结构。高中历史教材是学生复习高中历史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将其作为历史复习的重点,抓住历史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只有掌握好基础的历史知识,才能够打好历史复习的基础。在日常的历史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教材的结构看起,在熟悉知识脉络后,再去复习具体的历史内容,这样的复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历史教材复习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鼓励学生理解记忆,反复阅读和理解,知识自然了然于胸,这样的方法也不至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打压下去。因此,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及结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历史复习的基础环节。
(2)重视高中历史知识点间的联系。高中历史是由很多琐碎的历史知识点构成的,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记忆每一个知识点,不注意发现和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得不到有效提高,并且学生也会在枯燥的知识点记忆中产生厌倦心理,进而导致高中历史复习质量的逐渐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解题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只要掌握好其中的一个知识点,与之相关的知识也会了然于胸,学生的复习负担也大大减轻。尤其是学生在解决知识跨度大的历史题目时,由于已经具备了联系知识点的能力,学生就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综合解题和分析能力就会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唐朝贞观之治的原因时,要求学生不仅仅要从政治、经济上理解这一问题,也要联系文化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这样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将好几个知识联系和综合起来,学习效果更佳。
(3)注重历史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复习。高中历史复习中,历史知识点以及重难点应该作为学生系统复习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每一个复习环节,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学生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后,学生的拓展和提高能力才能获得提高。教师要向学生明确高中历史知识点的重点部分,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考查和验收,监督和督促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在记忆知识点时要坚持理解记忆,讲究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高中历史重点知识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能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部分。历史重点知识往往能够将历史章节的重点勾勒出来,对于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帮助意义重大。对于重点知识,教师要详细讲解,并且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找到记忆规律,抓住重点内容理解和升华。高中历史的难点涉及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等都较为复杂和深入,也有部分难点是学生容易产生知识点混淆的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将抽象复杂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变成直观和容易理解的知识脉络,注重指导和启发学生,促进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复习效率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以及培养学生历史观念、价值观念等,教师要从历史教学和复习的思路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不断地革新和优化,教师也要注意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提高高中历史复习水平。学生也要积极配合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历史复习质量,同时也为自身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历史复习课也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严桂珍.化复杂为简单变苦学为乐学――关于高中历史复习课的改革及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1、听课方法。高中历史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听课效率往往决定你对基础知识掌握效果。教师在历史课是除了讲解知识,也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高中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内容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2、阅读历史资料方法。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阅读高中历史书以外的课外阅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比如一些资料中的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建筑等形象化的学习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在阅读课外书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而且要能够与课本上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3、建立知识系统方法。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比如按照朝代建立、巩固、繁荣、衰败等记录为主要框架。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记录为具体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31-1
江苏高考模式越来越成熟,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越来越契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从侧重基础知识到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成三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综合类的全面考查这三块目标的题目,无疑是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考查。
2011年江苏卷中第22题就很好地阐释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原题如下: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有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200字左右。)
该题突出了新课程的“探究性”、“开放性”理念,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高考考查方向的必然趋势。这就必然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入改革。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当从传统的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谓综合能力,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对于历史学科来说,综合能力可以概括为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等。这么多的能力如何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逐步培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学习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指导我们进行历史教学有着前瞻性的意义。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一个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坚持史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首先要正确理解史与论的相互关系。“史”就是历史材料,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考试说明》中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要求其中就明确说明:“历史阐释能力,其中包括: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史论结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运用大量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材料出发去思考问题:“材料说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努力做到论从史出,每一个结论都要有相应的历史史实作为依据。这样,在考试做题时,学生才有可能做到答案从材料出发,史论结合,而不是空谈一气,不知所云。
三、课堂多用新材料、新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解释能力
现在高考越来越多地引用新材料、新情境、新视野,这就对学生们的解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更多地搜集和教材相关的新材料、新情境,比如在课堂上引进东、西方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新材料的探究、解释能力。
四、以“导”代“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是进行指导,而不是把已有知识全盘教授给学生。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遇到困难时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教师从旁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课程标准方面的因素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的纲领性文件。由于标准的制定是针对不同的对象,所以,初高中课标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正是造成初高中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上看,二者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不同之处在于,高中历史课程在理念上“不仅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而且还应该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倾向、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和长远发展目标”。另外,高中课标第一次提出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课程结构的差异
初中历史课程从课程性质上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初中历史课程最终选择“板块+学习主题”的历史课程呈现模式。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则突破了传统历史课程的通史体例,对历史知识体系重新整合,采用“模块+专题”的结构,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这种课程结构体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了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
3.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薄弱,严重阻碍了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学生初中阶段历史的基础知识是相对欠缺的,而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模块专题体例,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其实,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设置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从理论上而言,这样的设计是非常理想的,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却遭到了挫折!
二、解决方法
1.教师的衔接
长期以来,广大初高中教师由于缺少沟通、缺乏理解,初中历史教师不清楚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高中历史教师也不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对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的了解不够,更谈不上在一起共同讨论和研究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因此,搞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首先就要搞好教师的衔接。
2.重视兴趣的培养,为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变化大,起伏大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和理性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应首先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尽可能在不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甚至是笑话。
3.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高中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发育开始趋于定型,思维敏捷,乐于思考,同时又很快会面对高考,因此,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一年级学生的古文知识比较薄弱,这也是他们学习历史课的重要障碍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得像语文老师一样,逐字逐句地讲解,才能逐渐教会学生如何阅读与分析历史材料,才不会因为文字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时,教学大纲也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对材料解析题,就必须告诉学生:首先,通读材料,明白材料的含义;然后,阅读后面的问题,并带着问题第二次快速阅读材料;同时联想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最后,组织答案。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还应注意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对问答题,首先要进行审题,弄清楚题要求的时间、限定的内容以及答题方式等限制词,必要时可以用铅笔在题目的旁边批注,以免遗忘。
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最基础教学任务。要想学生获取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要求历史教师应当协助学生对历史教材进行充分有效认识,不断提升对历史事迹的了解程度,掌握历史相关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明朗易懂,在历史教师简单的引导下学生别能够对教材所讲述的历史知识进行理解。
1.2评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贴近教材,指导学生结合自身认识去对教材中描述的历史事件进行评述。根据教材相关材料,对材料所涉及的历史内容进行正反两面评价,一方面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评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1.3灵活运用史料的能力
学生灵活运用史料的能力是要得到历史教学针对有效性讲解培养的。每一堂历史课,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便为史料。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贴近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引出问题,鼓励学习参与到解答的队伍当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给出自身见解的作答,有效提升学生灵活运用史料的能力。
1.4创造性历史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的历史思维是指有效将我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列主义基本理念有机融合,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创造性历史思维内容可提供给学生学习。从历史教材中一些光辉典范经济体制改革、一国两制等内容对学生展开情感、人生以及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为学生树立起宽广的世界大局观。
2以教材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
2.1依据课标,把握重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贯彻落实教材作为我国管理、评价课程基础,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依据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新课标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得以有效推行的纲领性内容,还是国家意志的彰显。教师要不断将教材与课标有效结合,明确认识到各个专题的核心内容以及每一堂历史授课的教学重点。
2.2依托教材,灵活整合
我国新形势下教育的目的是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这为高中历史教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别于教学中的其他学科,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繁多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对不同知识点展开记忆,这加大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高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依托教材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科学合理的取舍教材内容,以符合学生、教材、新课标三者为切入点,灵活整合易于学生所接受、容易理解的,灵活整合适应教学整体规划的教材内容,灵活整合新课标有特别作要求的。
2.3贴近教材,合理运用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教材有针对性的优化历史教学结构,事先准备课堂授课章节时,合理运用讲解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全班同学都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历史教材讲解作为历史授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直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通过有趣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轻松学习。通过有目的性的讲解历史篇章,让学生关注细节,同时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能充分的理解并接受教材所传递的知识。
问题意识是对事物的深入把握和缜密思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学生认识事物的冲动性和内在思维的活跃性不能被激发,而且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也会被限制。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有积极的作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学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发现问题,有问题意识是高中历史学习中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有一下两方面意义。
1.1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创新学习模式,改变历史教学中不合理的腐朽的落后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习质疑和提问,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中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在问题中学会质疑,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2提高创新精神的需要
创新精神是推动人类历史的基本动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学习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不断用发展的眼光去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会学习,形成“创新性学习”。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提问开始,让学生喜欢上历史学习,学会历史学习,从而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两者相互促进。
2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现状
2.1教师观念落后,教学缺乏新意
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中,主观的自身因素和客观的师资条件上的限制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秉持着落后的教学观念传授知识,他们直观地采用灌溉式教学方式,老师固定化地教学,学生程式化地学习,学生知识简单地学习了知识,而没有真正地理解掌握,学习很难有大的进步。另外,许多老师设置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一看就会,没有兴趣去学习,或设置的问题太难,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这样做,无疑限制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2学生惰性较强,学习兴趣不足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提问,学生才会回答,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大多数学生盲目相信老师的看法,没有提出质疑,并深入思考。再者,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很难自己调配掌握学习进程与安排,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背诵,记住就能得高分,提问并不能自己得出答案,最后还是要依靠老师的讲解,也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可行性措施
3.1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和谐氛围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的灌溉式教育,丰富教学方式,开展多元化教学课堂,多角度地理解知识,培养发散性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学习知识,让他们能够自由发言,并加以引导鼓励,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历史人物和战役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某个人物或某场战役的理解。
3.2强化基础学习,掌握提问技巧
问题意识最基本的就是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哪里有不明白不理解的知识,而问题产生的基础就是知识的储存量和知识结构,即学生好奇、渴望、产生疑问的前提是他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没有相应的知识,问题意识也无从谈起。因此,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本前提,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大他们的历史阅读,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同时,教师要善于提问,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为学生提供好的例子。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适度,不宜太难,也不宜太简单,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提问。
4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要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问题意识,展示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一些具体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比较活跃,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这个重要的时期,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不但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要提升其探索能力。
一、历史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出现知识面不够广的问题,就只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从而难以游刃有余地讲解历史知识点,这就会出现讲课不生动,难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自身历史知识的储备,例如,在讲世界史中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知识点时,历史教师如果没有对政治经济学相应的知识加以学习与掌握,就会使得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历史知识时出现难以解释清楚其中深刻内涵的情况,从而使学生也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加强知识储备。教师可通过定期举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来丰富知识储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历史感
作为学生应该有深厚的历史感,可目前绝大多数学生在沉重的应试教育框架中只是喜欢历史,但对历史课程提不起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矛盾的局面,高中历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历史观念相互融合、合二为一。可通过图书、网络收集相关资料,接着从学生熟悉、经常交流的社会热点或热播讨论的影视题材切入,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后还要对所讲课程进行延伸,布置并安排相关任务让学生主动完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话题的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例如,电视剧《甄执》,讲述清朝雍正年间,美丽善良的甄执右桓霾悔鲜朗碌牡ゴ可倥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教学时老师就可以把这部电视剧融入清朝历史的讲解中,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选择上,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知识难点来进行,使学生能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历史思维能力。比如,高中教师在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节内容进行讲授时,可以根据其中“西周宗法制”这一知识重点设计一些较为浅显且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如“宗法制的内容核心是什么?”“宗法制有哪些特点?”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能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高中历史教学老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体验,把历史学得更透彻。教师不需要讲得太满,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探究,学生可以直抒己见、主动思考。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领悟会更加深刻,还会得到不一样的启发和收获,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问、困惑进行引导、开发、小结,让学生豁然开朗。这种主动性发挥会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勇于探索,自然而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分辨对错,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世界有更充分的认识,眼界更加开阔。
【中图分类号]G633.51
虽然在高中课程中历史课程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从漫长的教育体系来看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让高中历史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变得边缘化,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也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些问题不但减弱老师的教学热情,而且又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而只是为了高考而学习应考的课程。所以,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谨慎分析研究,然后讨论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对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材单调乏味
目前的历史教学所学的内容太过呆板,太过单调,全部的历史教学活动都是以考试作为中心,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只是由老师单调乏味的讲解和学生的死记硬背构成。现如今高中的教学方式由快速发展的电脑等网络技术引入了多媒体的时期,然而还是有不少历史教学并未适当运用现代的高科技给予学生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得不到有效的调动和提高,也就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得不到提高。
2.高中历史长期被轻视
长期以来,对于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因此,高中历史在客观上成为了副科,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衬托和补充,同时由于高中历史课时较少,使得历史老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这种单调的教学活动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厌恶感,不利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根据长时期的发展状况来看,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都没有获得人们足够的重视。所以,高中历史习惯性的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衬托,即人们所谓的副科,再加上高中的历史课时也不是很多,就使得必须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大量的书本内容讲完,这样单一的教学活动非但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成效,还很有可能让学生逐渐的厌恶学习历史,产生烦躁心理,从而对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3.历史教学目的不明确
历史学科具备着它自身的特殊性质,所以对于老师在课堂上也只是指导学生把有关的历史知识点理解记忆,并不是深入讲解或是分析那些深层次的历史问题。可是,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非以历史为主要成员的人文科学莫属,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可以给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等等提供更有力平台。然而,目前的历史的教学母的只是在围绕考试学习,单方面的重视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并非理解记忆,因此,距现代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二、对策分析
1.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一个不错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非常必要的措施,丰富多彩,生动的学习氛围同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加强老师教学热情的必备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无法有效地同老师进行互动,对无法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难以和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因此,必须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积极营造出一种自由、民主、公平的教学氛围,老师也要积极地进行角色转变,由过去那种知识的传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解惑者。让学生在这种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进行历史知识学习并通过讨论会、讲座等多种形式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尽力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做好基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同时也与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相互吻合。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如今的教育思想愈来愈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自己单独思考的能力,还有其独立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也应该在高中的教学课堂中贯穿进去。比如说,当老师在讲授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的一些内容时,他就可以首先讲解一下“资产阶级革命”都说了些什么,进而指引着学生考虑英国会出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为什么中国当初就没有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呢?再思考一下能出现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社会背景是什么等,根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索和分析来更深刻的领会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的涵义和它的历史意义等。等学生自己彻底地考虑之后,老师再通过学生领会理解程度不一样,有目的对有关的内容进行详细,比如,老师能通过解析资产阶级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想为除掉组织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制度阻碍,并且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在学生独立思考前提下对知识进行解析,毫无疑问是一个很有价值型和目的性的方法,在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熟知的情况下,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保证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因为历史知识很广泛,不能将历史课的教学和学习只限制在课堂之上,相反地,应该激励学生不断的探索学习,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课外阅读和参观名胜古迹等众多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本身对历史知识的独特看法,针对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热议问题说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意见,进而使得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利用。
三、结语
高中历史课的创新改革,针对于每一位历史老师都是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所以每个历史老师都应该抓住这个改革的机会,好好地探讨学习其中的精神,打折全新的理念,勇敢的探究,积极地去放在实践当中去,全方面的促进课程的改革,进而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有用人才。
的学生在新课改下,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历史时,才不会很吃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在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学习高中历史。可是很多高中生不重视历史预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其他科目方面,使得历史学习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鼓励学生重视历史学习,重视历史预习,采用有效的预习方式,使预习的作用得到发挥,也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一、预习作用
(一)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历史书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不可能都讲解。历史教师只会重点讲解重要的内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是简单带过,不会细讲。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了解不清楚,分析历史问题就会不全面,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课前预习历史课本,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也可以很快的吸收。长时间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在预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会理清知识系统结构,考虑每一章节学习的重点,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预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二)使课程效率得到提高
在教师讲解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在课下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大概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识。如果没有预习,教师侧重讲解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对很多知识不清楚,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结构有所了解,可以研究出学习高中历史的规律,知道重难点知识的具体结构,学习新知识就会比较容易,新章节的高中历史知识是继承和发展原先章节的历史知识,前后连贯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预习中碰到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授这些地方,就会加深对这些地方的理解。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预习时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学习中的难题,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如果还是没有解决不清楚的问题,在课堂中经过教师讲解,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还有在预习中由于没有人指导,对历史知识结构认识不全面,思考问题角度可能不正确,经过教师分析,对所学知识认识更加全面,达到巩固高中历史知识的目的。
(四)改善记笔记的方式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面特别广,学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合适,也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要是教师讲的内容都记在笔记上,没有侧重点,查看笔记的时候也很麻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可以不用记在笔记本上,教师反复强调的地方要着重记录,复习的时候比较方便。不重视课前预习,不清楚上课的重点,盲目做笔记,既耽误时间,又不能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新的预习方式
(一)习题式
习题式预习方法是主要的预习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习题册。高中学生做适量的习题,可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习题中考查的知识一般都是每章节历史课的重要内容,做习题可以反映学习的情况,而且也不会给高中生太大的学习负担。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印发一些重要的练习题目给学生做,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懂的地方会去查阅资料,预习课本知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听课效率得到提高。
(二)提纲式
要学好高中历史知识需要对整体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书本上的知识结构比较适用于教学,学生需要自己列出高中历史学习的框架,然后在针对提纲的分支进行总结,整理出来的知识会比较容易理解。不仅学生可以自己总结提纲,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提纲,教师所列的提纲知识面更加宽,知识结构更全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笔记式
做习题和提纲预习方法可以锻炼高中生的预习能力,要进一步强化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笔记式预习方法就是改善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把教师上课的重点记录在笔记里或者把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里,然后让教师解答疑难点。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预习,综合小组内成员的问题,一起交给教师解答,大家学习的知识会更加多。
三、结束语
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创新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了解更加清楚全面,锻炼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快学习新知识的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