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09: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儿童的安全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之所以把成人“叮嘱”置于脑后,往往是对危害情景的切身体验不深,内心认同度不高。“‘体验的匮乏’是马斯洛描述某些人不能感受他们的内心信号时所用的词语。‘体验丰富’的人有很强的自我认识。需要灌输给人们的,需要他们加以发展的,正是体验丰富这一特征”。比如玩火,虽然儿童知道成人禁止玩火,而成人们却天天在用火或“玩火”,加上儿童缺乏火势蔓延威力的切身体验和直观经验,就难于从实质上理解成人控制其身体的意义,自以为自己能控制火势,对大人们的告诫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大人们虚张声势,危言耸听。一些地方一段时间平安无事,往往就会导致人们的思想麻痹,安全戒备意识淡漠,一旦出现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如火灾、溺水等事故,往往会在人们内心产生巨大冲击,安全防范意识就会强化一段时期。这也说明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的教育效果强烈。当然,教育不能依赖于付出惨重代价的切身体验。不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产生的教育效果显著这一特点,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直观、切身参与的活动形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澳大利亚经常开展模拟演习活动,如果衣服着火,告诉幼儿不要惊慌,到处乱跑,要做好三部曲:“停步———倒地———翻滚”,然后让幼儿逐一练习。
成人要乘着自己在身边能控制后果的情况下让儿童充分活动,并设法制造出他们控制不住的情形,如不小心烫着手(敷点药可恢复),或者在野外演练火势较大,令他们控制不住,需成人出手方能控制的情形,这样就能让他们切身体验玩火的危害、烟熏的难受,更直观地理解火、烟的性质和自己能力的弱小,进而谨慎从事。“在欧曼的研究中,蛇和蜘蛛使人害怕,是因为之前的经验,人们在第一次面对他们的时候并不害怕。只要有一次令人不快的接触,它们就成为恐惧的诱因,但是,这次经历必不可少”。因此,调动情绪体验在安全保护中的作用,往往比讲道理更有效。
二、安全教育要发挥儿童已有的切身体验和经验去同化间接知识的支撑性作用
切身体验和经验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理解那些直接感知的危害刺激情境,它们可以作为支撑性知识去同化那些不能直接体验和感知的极端危险情形。例如,一些成人往往只强调某一事情“危险”,但危险的程度也难于给幼儿解释清楚,只能说“会死人”、“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等等抽象的词句,而幼儿无法理解“死”是怎么回事。这就没有注意发挥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在理解新知识过程中的支撑性作用。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因此,成人要善于利用“类比”的办法,通过自身的“痛苦”和他人的不幸等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去解释“死亡”、“危险”等抽象词句。告诉他们:“死亡”就是最厉害的痛苦,永远不会好的痛苦,一直痛下去就会“死”等等。幼儿已经具有象征能力和想象力,他们会用经历过的痛苦体验和直观感知的危害,想象不断加重后的可怕情形,以达到对一些极端危险情形的警惕和规避。平时,成人应注意搜集因水、火、电等安全意识欠缺导致人身重大伤害和财产重大损失的案例,结合孩子生活实际进行随机情境教育,这样儿童就很自然地把他人的经验教训与自己正在或平时进行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容易把成人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把教育简单等同于告诫、规定、要求或限制,如果成人的“教导”不能与儿童头脑中的相关经验发生联系,儿童就难于进行有意义学习,就难于把成人的“说教”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一般泛泛而谈的“说教”,难于形成儿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应通过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案例和情境教学,扩大儿童视野,培养孩子应变多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成人应通过与儿童交流、讨论媒体时常披露的一些意外事件,当儿童见多识广以后,就能从中发现值得借鉴的防范方法。当一个个案例贮存在儿童头脑中,“触景生情”,遇到相关类似情形,就会有所联想、借鉴,有所准备、预防和警惕。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益大会的惯例,儿童是指年龄不大于18岁的人。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是全球儿童的主要伤害死亡原因之一。儿童主要的出行方式是步行者、骑车和乘车,使得他们成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世界各国的研究者都注意到儿童是道路安全关注的重点人群。我国已经迈入汽车社会的门槛,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方面学校有义务,家庭更有责任,家庭、学校任何一方面的安全教育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外在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起步早,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1.国外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并在全社会的共同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其中一些国家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对于儿童心理研究,课程设计、社会合作等许多方面都有比较先进的措施和经验,对我们国家积极提高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效果,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促使我国儿童交通安全宣传管理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1.1丹麦
丹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儿童出行安全的规定,例如,“乘坐家用轿车时,7岁以下儿童必须配备车用儿童座椅,否则属于违法;孩子骑自行车或坐自行车的儿童座椅时,必须戴安全头盔,或使用安全带,将双脚固定在儿童座椅上”①。法律条款以硬性规定的形式制约了儿童和家长的出行行为,从小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并进一步加强了家长的安全意识,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丹麦的幼儿园每周都会举行“徒步行走”活动,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到大街上进行实景教学。因此,在丹麦的大街上经常可以遇到几个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街上行走的景象。幼儿园老师带队行走的同时,还会为孩子们讲解在马路上遇见的各种交通标志,帮助他们进行认知、记忆和识别。
除了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外,丹麦的儿童社区里还有专门以丹麦交通为主题的俱乐部。俱乐部的特点一是普遍性,加入儿童交通教育俱乐部的成员占全丹麦三岁到六岁儿童的35%。家长只需交少量的费用,孩子在三岁时就会收到来自俱乐部的一套交通安全知识教材。二是系统性,俱乐部每段时间分发的画册和组织的活动均是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和其接受知识的能力而设计,例如,三岁的儿童应该学会区分人性道和机动车道,四岁的儿童应该懂得在规定的地点过马路。通过这种少量多次的新内容刺激,可以使儿童更好的掌握交通知识。三是直观性,直观的图片教材和住所附近的现实场地,家长可以辅助孩子进行交通练习,加深儿童对道路和车辆的理解。
1.2法国
行车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驾车人的素质,而孩童时代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法国在全国共设立了400余所交通公园,用于对儿童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参与交通活动的模拟训练。②在公园中,由老师或者工作人员向8岁以上的孩子讲解他们自己或随父母出行时可能在道路上遇到的危险,并在各种安全培训结束后,给通过“考察”孩子们颁发“马路行走许可证”。这样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道路规章的习惯。
2.国外先进理念对我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启示
总结发达国家在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的做法,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进行,以期从小培养“遵守交规我为先”的良好风尚。
2.1强化法律规范,制定儿童交通安全专项法律条款
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国外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规定儿童及他人的出行准则,以确保儿童的出行安全,例如美国制定了《儿童乘客保护法》。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完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这套法律体系中没有提及对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教育等的具体、可落实的细项章程和规定。这使得儿童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以及安全宣传教育得不到具体的法规、政策支持。
因此,要从提高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国家应制定全国性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规划体系,将此类体系纳入法律,以条文法规的形式确保实施。此外,教育部门作为现阶段我国儿童道路安全宣传教育的主管部门,应在全国范围内,将有关儿童交通安全的内容纳入教学课程,并组织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处于各年龄段的不同儿童群体,编写和分发交通安全教育教材知识普及教材等,同时给予课时保证和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
2.2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确保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经费
英美等国家以完善的交通法规体系确保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实施和完善,除此之外,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也是推动儿童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驱动力。国外发达国家有关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活动项目一般是由国家交通部、国家陆运基金以及地方政府的拨款来维持运营的。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保险公司、银行以及其他企业也会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提供资金和赞助。我国在儿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方面缺乏明确的经费渠道,制约了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只依靠学校或交警部门组织的小型的集体活动,难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知识的有效普及。
3.小结
我国目前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了解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在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最新做法,有利于帮助我们认清我国目前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进而采取措施填补漏洞,促进我国中小学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从发达国家制定的措施中可以看出,儿童交通安全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关注,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在关于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的知识传授方面,要充分结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特征,采取新颖的互动方式,吸引儿童和家长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逐渐养成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作者单位:1.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2.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外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2.11
[2] 汶爱萍,邱慧敏.国外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措施简介[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06
[3] 庞勇.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02
[4] 李小伟.慢,我们在这里行走[J].中国教育报.2005.1
[5] 曹晓华,段海丹.儿童交通安全心理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幼儿园大班时期的孩子已经处在5到6岁期间,这个阶段的成长对一个人的一生尤为关键,是在整个人生中发展最快、最基础的时期,家长和老师为了让孩子可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努力着。可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没有生活经验,因此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无法预料,也导致了危险的高发。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共创和谐校园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首要工作。
一、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应当从大班幼儿开始抓起
交通安全应当从幼儿抓起,当今社会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站在路口,凑够一群人,不论是不是红灯,大家一起闯过去。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以这样无所谓或者侥幸的态度带着孩子过马路,那么如果有一天家长没有在孩子身边,孩子也会毫无顾忌的过马路,这样错误的观念不仅干扰了交通秩序,并且对孩子来讲非常危险。对于这样模式交通法则的家长以及成年人对幼儿造成的影响,会直接危及到幼儿的生命、健康乃至家庭的幸福,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学前儿童因为其矮小的身体,对交通意识薄弱,对于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危害意识不足,并且这时期的孩子多为好动,一旦事情发生变化时感知能力会非常弱。所以,此时的孩子成为了交通事故高发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14岁以下的就超出了1.85万人,并且,死亡率逐年增加。如此惊人的数据,残酷的现实在向我们宣战,对于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关键性习惯、对待事情的态度,大多是在6岁之前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阶段成为了人对安全情感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适合学习安全教育的阶段。
二、对大班幼儿实施交通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通过形象的场景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场景一:幼儿容易发生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或者边走边看书的事情。幼儿的天性比较喜欢嬉戏,尤其是在园内被“关”了一天之后,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你追我赶。这都是天性使然,所以很多时候,幼儿在马路上也毫不避讳,对来往的车辆不注意避让,而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成,因此身形较为矮小,在他初级车身时,驾驶员很难在车内发现幼儿,就会造成交通事故。正确方法是:幼儿在上下学期间,就算在大人的看护下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可以同小伙伴们并排行走,不可以在马路上互相打闹,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并且,幼儿在马路上行走时,不可以低头看书或者玩游戏,不可以戴耳机行走,要避免因此发生的意外。幼儿在马路上行走时,其监护人要认真看护,避免意外的发生。
场景二:横穿马路或者跨越交通护栏。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横穿马路,甚至在遇到道路交通护栏时,为了图省事,放弃走人行横道,抱起孩子横跨护栏,这样危险的动作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有1万多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而横穿马路以及横跨护栏的事故发生率占主要交通事故之一。正确的方法是:家长一定要按照交通规则过人行道,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意识,不可以横穿马路、也不可以跨越护栏。应当遵守信号灯的指示过马路。
场景三:有些家长带孩子乘坐公交车时,让孩子自行上下车。并且现在很多公交车为了不让车门一下子开到最大,会控制车门进行分段开启,大约在车门开启到1/3处时固定,可是一旦没有开到指定位置,车门很可能会关闭,由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力气很小,一旦出现车门回弹的事情发生,很可能会夹伤幼儿的身体。并且孩子在下车时都比较着急,往往会忽略过往的行人或车辆,因此在下车的过程里极有可能出现碰撞的事情发生。正确的方法是:在幼儿乘坐公交车上车时,家长要先等待车门完全打开再让孩子上车,而下车时,家长一定要先下车再让孩子下车。
三、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将交通安全变成一种信念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并且,作为家长、老师以及成年人都应当思考:
(1)我国对交通安全非常关注,并且也透过不同的形式定期对百姓进行《交通法》的教育宣传工作,在交通方面不断进行整治,可是每年依然会有上万人命归车祸,所以,交通部门要将交通宣传的工作贯彻始终,全面提升百姓的素质。
(2)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具备交通安全意识,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的影响非常重大,老师作为幼儿的保护者、监督者、教育者,一定要做好交通安全的监督、实施工作。
(3)从细微处做起,把交通安全意识稳扎稳打的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当中。不要只走形式,而应当从幼儿身边的细微处做起,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坚持下去,不断的用图片、故事、标识、游戏来激发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4)加强家长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创办一些交通安全活动,让家长积极的参与进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对幼儿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家长会上也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让家长签署交通安全责任书,让家长从根本上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从小做起,从细微处做起,用正确的交通安全规范约束自己,约束孩子,才可以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让我们的交通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会孩子保护自身安全,防止受意外事故(车祸)的摧残,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我们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社会交通存在许多问题,如:超车、超载、超速、行人乱穿马路、乱闯红灯、不走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等。通过调查我们重新审视了我园的研究点:结合本园实际,如何从幼儿熟悉的周围环境和事物入手,营造符合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幼儿、家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在促进幼儿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通过营造以“爱与尊重”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精神,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因此我园选择确立了研究课题《幼儿园交通安全文化教育研究》,致力于探究切实可行的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策略,全方位的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文化氛围的研究。
一、创设交通安全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每一位家长和幼儿走进我们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交通安全教育氛围,这是我们首要要做的事情,为此我们创设了以幼儿园整体文化为背景的大环境和以特色班为龙头的小环境。
首先,与市交警支队的领导取得了联系,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园中心设立了交通模拟小岗亭、斑马线和交通道路,校园周围的墙壁上是交通安全知识展板,形象生动的卡通人物和琅琅上口的儿歌吸引着家长和孩子的目光,成为家庭交流和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平台。在室内还建立了“幼儿交通安全知识展室”,展室内的交通安全知识画面丰富生动,趣味易懂。在展室的中央,交警还为我们特意制作了花园小区道路交通模拟展示台,在这里有我们专门培养的小交警讲解员为各班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是孩子们获得交通安全知识的又一个通道。
另外,我们创设了交通安全教育特色班,做到教育的以点带面。在环境创设上,特色班在班内布置上做到了以交通安全教育为基调,从红绿灯马路场景到各种交通标志,都给孩子带来了环境的潜移默化地的教育。在楼道我们还有意识地为孩子们开辟了交通安全教育小画廊,让孩子用画笔尽情抒发自己对交通安全教育的认识和对未来的畅想。
二、以模拟和情境表演的形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针对孩子们喜欢模仿和表演这一特点,我们充分利用小岗亭让孩子们模拟马路交通。当孩子们穿上小警服站在指挥台上挥动自己的小手,自豪情不自禁地洋溢在脸上,其他小朋友或扮演司机或扮演行人,“司机”开着交警支队为我们送来的自行车和电瓶小汽车随着红绿灯穿梭在马路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有关的交通知识,教师们特意请教了交警,翻阅了相关书籍,然后编排了一些情景表演,如机动车司机没有系安全带、闯红灯、没有带头盔、小孩在马路上随意玩滑轮等情景,小交警要作出相应的教育和处理。这项活动生动有趣,深受孩子们喜爱,同时也进行了交通安全行为规范渗透教育。
此外,为了让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教师们还编了一套交警韵律操,供孩子们在每天的课间操中表演,从而了解指挥交通的最基本的手势,如:直行、左转弯、右转弯、前车避让后车等。另外,教师们还编排了情景剧《我是一名小交警》《爱》,舞蹈《我们都是小交警》等在幼儿园、社区和交警支队演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1.为了扎实地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我们把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根据大、中、小个年龄班的特点选编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1)运用贴近幼儿生活的、直观形象的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带领幼儿采取谈话、看图片、说儿歌、讲故事、做游戏、进行表演等形式开展活动,带领幼儿到马路上观看车辆进行、跟交警叔叔学交通手势、参观市交通指挥中心等,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对交通规则有了一个粗浅的掌握,同时让孩子们明白遵守交通安全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2)把交警请到幼儿园来,给幼儿讲交通标志、交通规则,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和幼儿一起游戏,使孩子们更加了解交警叔叔的辛苦,增强了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的意识。
(3)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让孩子去教育社会。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育形式从接受教育――自我教育――教育社会,是交通安全需要这种心理品质由被动一主动的逐渐深化的心理过程。在对孩子进行交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交通安全对于孩子来讲变成一种需要还是不够的,因为它仅仅是教育了孩子自己,更重要的是应把这种需要变成一种动力,推动孩子们去付诸行动,在实践中通过行动深化认识、并教育他人及社会,形成一个遵守交通秩序的庞大群体。于是我们把家长请到幼儿园,与孩子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们来影响成年人。孩子们给家长介绍交通标志,讲最基础的交通规则,和家长一起行动创编“交通安全家庭口号”等。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非常有效。孩子们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的积极行动感染了成人,从而带动了一个家庭,影响了所处的社区。
2.我们的思考。
(1)我国也很重视交通安全,而且通过各种活动对市民进行《交通法》宣传,在交通方面也加大力度进行整治,但每年乃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车祸,因此,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整治要至始至终而且是全民素质提高的一个途径。
(2)教师要有强烈的交通安全意识,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教师要有对未来生活的责任心,做一个交通安全的保护者、宣传者、教育者,为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
前言:城市极度扩张过程中,可供儿童户外活动的场地极度缺乏,他们缺乏锻炼身体、磨练性格的场所,致使社会化程度降低、性情孤僻、甚至精神抑郁,产生心理问题。今天儿童正受到城市交通、暴力、歧视、污染的威胁,一个所谓健康社区中的儿童实际上是活在严格按照成人规则和价值建立起来的世界里,他们很少有机会玩耍、与同伴活动,年轻的公民几乎没有机会表达他们特殊的需求以及热情。因此,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国家,在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还必须为儿童提供充足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使他们能够健康和谐的成长。
一、儿童户外游戏区域的设计发展
儿童的户外游戏场地主要分布于公共空间、幼儿园外环境和居住区空间。最初的公园类型中并没有专门的儿童公园,只是在公园中设置有这样一个专门服务于儿童的功能区域。随着对儿童这个特殊人群的关注,出现了服务对象特殊、针对性强的专类公园。而幼儿园和居住区的户外游戏场地的发展是伴随着幼儿园和居住区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它们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也受到不同学科的影响,但目的都是共同的: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户外游戏场地。
(一)场地设计的范畴
场地设计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主要指环境设计,它脱胎于社会生态学,注重环境保护,根据区域的社会、自然和经济特点,以及己制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规划,提出建筑物、构筑物、绿地、大型工程的总体方案[l]。而狭义的环境设计指建筑的内容、外形、布局要与其周围环境状态相协调,或者是增强环境的气氛,以求达到环境同空间、风景的和谐,这是来源于建筑学的概念,也是“环境设计”通常的涉及的范畴。场地设计从更宏观和全面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布局,涉及的范围超过了环境设计,因此拟从场地设计的高度入手,对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进行研究。
(二)我国的儿童户外游戏区域设计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创办的幼儿园是怀德幼稚园,它的前身是清朝末年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牧师韦玉振的夫人韦爱莉于1898年在厦门鼓浪屿创立的家庭式幼稚班“怜儿班”,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晚清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端方,“以兴学为急”,认为“东西各国之富强莫非发源于教育”,遂成为中国创办幼儿园的第一人,于1903年9月在湖北武昌创办幼稚园,1904年正式命名为湖北武昌蒙养院,为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现在的幼儿园也许室内硬件设施都能达到较高的要求,但往往由于经济利益等因素影响,幼儿园专属的户外游戏场地大多存在面积严重不足或缺乏的现象,这在中低档次的私人幼儿园中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发育。
二、当代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规划研究
(一)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概论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现今无法严格的归于已有任何一门工程科学或者社会科学,但实际上涉及的学科面相当复杂,因为学科切割使得很多领域失去了内在的相关性。也给本文的写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涉及此领域的多为教育研究者,环境设计者,且是偏重自己本学科的研究。比如教育者研究者多关注心理与成长方面,环境设计者注重场地的功能安排。但他们都强调了城市规划对游戏场地的重要性,也发出了呼吁和倡导。目前少有城市规划人士对此表示关注。
(二)儿童权利与城市规划
关注儿童游戏空间不只是关注空间分配,而是关注儿童权利在规划过程和城市中的承认和实现。就像问题本身的根源:儿童游戏的没落和游戏空间的丧失不是规划单方面的失误,或者单纯技术的缺失。其本质是社会对儿童权利的忽视和认识的缺失。单纯从空间上增加游戏空间,或者技术上解决游戏空间的分配问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理性做法。问题主体不是游戏空间,而是儿童,问题根源不是游戏空间的缺失,而是规划对儿童权利的忽视。所以研究儿童权利和城市规划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三、儿童游戏区域的空间设计策略
(一)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设计原则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的总和,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基础条件,可以有效地调节居住区内部的小气候,并为居民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设计师要考虑到儿童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满足儿童游憩活动各方面要求的同时,务必使儿童的活动能够更加了解自然、贴近自然,让儿童能够回归到自然中去,增加儿童的环保和生态意识。所谓可达性,就是易于接近――位置临近,易于到达――合理动线设计,易于使用――使用方便等。在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上一定要具有可达性,场地位置选取上要选择儿童出入方便,便于就近使用的位置。
(二)按照适用性原则,塑造空间自然元素
在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中对自然元素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元素体现了游憩空间的重要特质。通常情况下,存在这样一种情景,就是儿童对于自然环境的偏爱,例如对果园菜地、牧场草原、湖泊小溪、农田农舍以及动植物等的兴趣要远浓于儿童对于纯粹的游乐场和竞技公园的喜爱;对于划船钓鱼、爬树爬山扔石子打水漂的喜爱要远胜对纯人工制造的器械例如滑滑梯、荡秋千的兴趣。这是因为人都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本能。在自然环境中,儿童不仅可以享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更多的接受和被接受的权利,而且还可以使儿童在游憩中学会释放压力,以及为他们在以后的人生成长中如何面对和释放压力,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应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与自由,培养他们的完整人格,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在游戏之中启发儿童自愿帮助他人的精神并强化儿童生活学习的能力与自然的教化,这些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莫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研究人员.
参评时间
20__年4月—6月.
评比要求
1.教学
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体现正确的儿童观,知识观和课程观.
2.教学的内容选择必须围绕《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相关主题.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因素,让幼儿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探索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3.教学的撰写应目标明确,准备充分,过程清晰,方法灵活,操作性强,反思具有针对性.
4.教学的写作格式为:活动名称(标明适用于年龄段),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包括知识经验准备,物质材料准备等),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字数在2500字左右为宜.
四.评选程序,名额及有关要求
1.参加市级评比的教学须由所在园,片,区逐级评审后,根据分配名额(见附件一)于4月26日前,报市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各区(大单位)集中报送时,请交一份电子版区级参评教学目录(见附件二).联系电话:85640376
2.每篇教学统一用A4文稿打印(一式6份),作者单位,姓名和电话不写教学上,另行记录.并附电子稿一份(将作者单位,姓名和电话写在教学上).
3.每名参评教师交参评培训费50元.
4.市教科院将组织专家对教学进行评审,按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__年3月20日
附件一:各区,大单位参评教师名额分配表
区域
名额
区域
名额
江岸
20篇
东西湖
7篇
江汉
16篇
汉南
7篇
桥口
16篇
蔡甸
7篇
汉阳
14篇
江夏
5篇
武昌
20篇
新洲
5篇
青山
9篇
黄陂
5篇
洪山
14篇
沌口开发区
4篇
一冶
4篇
东湖开发区
2篇
武钢
7篇
市教育局直属
3篇
附件二:各区,大单位参评教学目录
序号
活动名称
doi:10.14033/ki.cfmr.2017.4.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138-0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类型,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75%。在肱骨髁的内前方有正中神经及肱动脉通过,故此处骨折极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后遗肘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1]。外科手术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可靠方式,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可使骨折得到良好复位,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感染风险也较高[2]。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在保证骨折复位的前提下选择更安全的微创手术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切开组和闭合组,每组40例。切开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14岁,平均(5.8±2.1)岁;伸直型31例,屈曲型9例。闭合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12岁,平均(5.6±2.2)岁;:伸直型29例,屈曲型11例。纳入标准:(1)年龄≤14岁;(2)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1)开放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2)术前存在肘关节功能障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闭合组 患儿全身麻醉并取仰卧位,患肢外展,在牵引状态下术者运用内外翻及旋转等手法复位侧方及旋转移位,屈曲肘关节端提复位前后方移位,术中透视,复位满意后给予2~3枚直径1.5~2.0 mm的克氏针内固定,由肱骨髁内侧进针,进针时应避免伤及尺神经,如无把握,可作一小切口,游离出尺神经,于直视下进针,尾端折弯剪短后置于皮外,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
1.2.2 切开组 患儿全身麻醉并取仰卧位,患肢置于胸前,取肘后侧正中入路。以尺骨鹰嘴为中心,作一长约8 cm的S型切口,钝性分离肱三头肌腱膜,暴露尺神经及尺骨鹰嘴,于直视下复位骨折,用2枚直径1.5~2.0 mm的克氏针自肱骨内外髁交叉打入,被动活动肘关节,如骨折无移位且活动度良好,则于充分止血后闭合切口,尾端折弯剪短后置于皮外,肘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开始抓握等功能活动,石膏拆除后开始主被动肘关节屈伸锻炼,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
1.4 观察指标
1.4.1 手术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等手术相关指标。
1.4.2 临床疗效 术后3个月,依据Casstbanm肘关节功能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优:肘关节伸15°,屈曲130°;良:肘关节伸40°,屈曲120°;可:肘关节屈曲80°或肘关节屈曲>110°,活动范围>50°;差:不能达到上述标准者[3]。
1.4.3 并发症 术后随访,统计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与切开组相比较,闭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二、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三、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我国对儿童安全教育十分重视,颁布了各种儿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991年9月4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2年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采取了多方面的方式和手段,1996年起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特别是近些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它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与服务,使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成为儿童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媒介。互联网媒介建设与运营的重要支点之一就是受众定位。网站受众的定位决定了网站信息内容的取舍、风格的定位、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的受众定位,应注意儿童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能够逐渐产生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这离不开家长、社会、政府的参与、沟通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儿童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因此,定位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受众,需要根据,接受者,儿童;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实施者,教师三个角色进行分析。
1接受者――儿童
儿童安全教育的资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为主,儿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护的一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儿童网民上升情况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1]这表示儿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面向儿童设计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对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站认知、理解与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网站建设必须从使用者的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方面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将网站的受众分为学前儿童用户(7 岁以下)、小学儿童用户(7~11 岁),初高中儿童用户(12 岁~成年)[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定位受众,来保证网站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符合受众需求,从而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以确保网站的应用价值。国内外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按以上三个年龄层定位受众的网站较少,美国我的宝贝网(My Precious Kid:/),有专门对7岁以下儿童提供安全资讯和产品的服务;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
2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NCSC:)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3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news/mulu/16/,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radKid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是否能够准确定位受众对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国内儿童安全教育网站面向受众一般比较单一,致使网站应用性一直不够理想,例如之前提到的“小精灵儿童网站儿童安全频道”仅作为儿童网站的子频道存在,对儿童安全教育的传播与发展有限。可多借鉴国外运营较好的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受众定位,针对某一细化对象或针对多个对象进行综合网站建设,可根据国内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国家和地方地域因素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对象,起到国家儿童安全教育发展的目的。
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公益项目,是一项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交通安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又是实施“文明交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宗旨是:通过以交通安全儿童剧为主要平台,构建多种联盟、提供全面权威的安全教育咨询培训,定期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多种实践体验活动,以帮助广大家庭和少年儿童提高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防止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培养儿童从小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树立文明友好的小市民形象,让更多孩子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并小手拉大手共同营造“文明交通 绿色出行 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项目目标的提出
1.创编排演一个儿童音乐剧
凭借生动有趣、互动性强的舞台歌舞表现形式,结合儿童交通安全的内容,以平安森林的动物为主要角色,整合本市儿艺团体资源,排演全新的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平安森林》。
2.成立一个组织
安全教育志愿者NGO组织,有利于吸纳社会各方面专业人士和爱心人士为项目提供帮助。
3.打造一个联盟
儿童安全教育讲师团,集中武汉市安全教育专家资源,成立讲师团,并联动各职能部门加入其中,为项目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政策。
4.提供一种服务
围绕儿童安全开展多种培训、书刊发放、咨询及体验实践活动。
二、项目内容的实施
1.儿童剧演出
全市交通路况复杂的学校(流动留守小学)、幼儿园进行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平安森林》巡演,通过武汉人艺演员的精彩演出,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演出中了解到交通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懂得交通步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良好的交通习惯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在和演员的精彩互动中,孩子们还能丰富更多必要的交通知识,学习朗朗上口的交通习惯儿歌,在游戏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愿意争当安全宣传员,把正确的安全知识向家人传递。
2.儿童安全联盟提供指导
演出后,邀请安全教育联盟专家以及志愿者在活动现场,为家长和孩子们作咨询以及演示,并提供人体模型,指导大家学习心脏复苏、人工呼吸等意外急救技能。
3.儿童安全教育指导服务
向各组织以及街道社区、相关安全教育联盟学校发放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海报、未成年人安全教育期刊、我的自我保护书,将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家庭,努力搭建学校、社区、家庭为一体的教育网络。
4.儿童安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组织中小学校到武汉市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体验馆开展安全自护体验活动,邀请志愿者参与活动,带领孩子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体验地震逃生、溺水自救、心肺复苏、交通角色游戏、火场逃生等项目,在身临其境中掌握面临危险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项目效果的分析
第一,项目选题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互动性、教育性强,能深入社区、走进学校,受到学生及老师家长的热烈欢迎。由于项目紧扣时代热点,是目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利于平安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因为有强大的、成熟的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作为项目技术支持及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活动内涵深厚,系统性强,能针对不同阶段人群提供不同的安全教育辅导需要。例如我们在全市交通路况复杂地段的学校以及留守流动儿童学校中对孩子们进行交通习惯养成,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据了解,该地区的步行以及助动车闯红灯的比率大大减少。
第三,项目开展灵活,移动性、观赏性强,比以往的活动更能拓展受众面,一个剧目可以同时供千人观看及互动。目前为止,有超过万人左右的家庭及学生欣赏到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平安森林》,并参与互动游戏。
第四,项目吸纳了有志于儿童安全的外企志愿者、武汉知名生命阳光安全教育志愿者团队以及市职能部门组成的安全教育专家团,建立全新、专业的指导模式,给予孩子们最权威的、最细致的辅导,并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非常有利于积极倡导全社会形成预防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社会干预机制,能引起家庭及全社会的重视,形成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孩子安全回家,家庭和谐幸福。
四、项目风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