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55: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审计基本理论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顺查法
顺查法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审计人员应首先检查原始凭证——核对记账凭证——核对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与财务报表相核对。
优点: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一般说来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因此,审计质量较高;同时由于方法简单,所以易于掌 握。
缺点:事无巨细,不突出重点,机械繁杂,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2.逆查法
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反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审计人员应首先分析检查财务报表——追查至相关的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核对记账凭证——核对原始凭证.
优点:可从被审计事项的总体上把握重点,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由于突出重点,因而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缺点:由于运用逆查法一般不要求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全面的详细审查,因此可能遗漏重要错弊事项。此外,在技术上逆查法比顺查法要复杂,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管理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
例题:(2004)逆查法能够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完整性。而顺查法能够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真实性。
答案:×
二.掌握详查法和抽查法
审计取证方法按照审查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范围大小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审查的方法。
优点:可以有效地查出会计资料中存在的各种差错,不易出现遗漏,一般能够收集到说明被审计事项的完整证据,使审计质量有可靠的保证。
缺点:因为要审查全部账表凭证,因而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和时间才能完成审计任务,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相对较高。
适用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比较混乱的被审计单位,以及可能存在重大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可考虑采用详查法。
2.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状况的方法。
根据确定样本数量和以样本推断总体所依据的方法不同,抽查法可以分为统计抽样法和非统计抽样法(详见第十章)。
抽查法不同于局部审计。
一、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审计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审计基本理论与审计实务。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普遍感觉审计学课程难教,尤其是审计基本理论,而学生则普遍反映难学、枯燥,其主要原因有:
(一)审计基本理论的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强
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条文多,而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等,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强,需要掌握的东西零星分散,不系统。课程内容条块分割,逻辑性不强,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以报表或账户为线索的会计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系统把握。
(二)审计基本理论概念多、内容深
审计基本理论概念太多,有时概念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审计基本理论涵盖的内容不仅广而且深,如对审计证据充分性的把握,对审计重要性高低的评估和对可接受审计风险大小的确认、出具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等,无不含有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不少审计概念和理论是从英文翻译而来,其语言表述不太符合中文习惯,更难理解。
(三)审计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教材中审计基本理论,多是说理性的,很多内容是职业道德、审计准则的条文,内容枯燥、晦涩难懂,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二、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应用审计案例的意义
通过案例学习财经类课程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审计案例应用于审计基本理论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审计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局面,给枯燥的理论增加了鲜活的背景和情节,使审计理论变得生动、易于理解,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兴趣,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二)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审计基本理论涉及的相关学科门类众多,内容宽泛,主要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选择典型审计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可以使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的各科基本理论融会贯通,起到深化理论教学、巩固相关知识的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审计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实际问题,提高认知及感悟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基本理论。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有案情、有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认真研究案例,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辩论,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理解所学理论打下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建立教学案例库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审计实际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案例,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进行分析、筛选、改编和更新,使之典型化和系统化,并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在案例讨论中灵活指挥,从而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审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审计案例
根据多年的审计教学和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笔者在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精心搜集和编写了若干审计案例(见表1),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真实案例
这一类审计案例主要用于教师课堂介绍、学生参与讨论。笔者选择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例如,英国南海股份公司审计案例、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审计案例、科龙德勤的案例等。真实的历史事件、生动的场景,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探究审计基本概念和理论背后的故事,使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审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审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还选择了张洪涛猝死的案例、河北邯郸农行被盗的案例、贪污犯胡建军的案例等。这些案例虽算不上经典,但曾引起媒体轰动或发生在我们身边,能引起学生对审计理论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虚构案例
这一类案例主要用于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这些虚构案例紧扣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将琐碎的审计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化。虚构案例运用恰当,能说明和解释理论,具有代表性,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相关知识。
四、应用审计案例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应用审计案例教学是一种直观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较好,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为优秀。笔者的体会是,要实施好这种教学,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一)注意处理好审计案例教学和课堂讲授教学之间的关系
审计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个别到一般,但它并不能取代讲授教学。讲授教学根据审计基本理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启发式的教学。这两种教学应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以发挥各自优势。
(二)注意处理好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讲授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而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丰富、适用的案例资料,组织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将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和审计案例教学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二是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案例教学时间,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四)对学生建立案例学习考评制度
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考核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交叉性突出的应用科学,审计学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审计的需求也渐趋扩大,对高素质、高技能型审计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所以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和审计实务发展需要,在既有的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优化审计学课程,培养审计人才,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目前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学应系统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专业审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内容。它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目前审计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审计学教材编写体系不完善,内容繁杂
目前审计学教材没有统一的体系框架。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各知识点的介绍,缺乏审计的整个工作程序的系统阐述。教材中理论内容多,学生学习教材后,对审计实务过程仍旧不甚了解,不知审计工作具体做什么,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突出审计实践教学,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实践环节薄弱
审计学的基本内容就是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审计基本流程,对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如果对审计单位(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过程没有足够的认知,就无法真正理解学习审计学课程的重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工作实践,这对学生积累审计实践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尤其不利。
(三)与考证内容、其他相关课程衔接不够
目前中级审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中均有审计、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考试科目,如何将这些课程的内容融入审计学课程内容中,增加该课程的实用性应成为教学中需考虑的问题。另外,审计学课程与审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其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关,比如基本法律、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知识和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偏低
由于我国审计教育起步较晚,审计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审计主讲教师大多是由讲会计的老师兼任,某些教师在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理解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审计教师虽然审计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均较强,业务能力较强,但均缺乏审计专业实践能力,这样在教学中会侧重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五)学生学习方法的欠缺
在学习审计学课程时,大多数学生主要依赖教师讲授,以“教”为中心进行学习,比较被动。由于审计学课程与“会计知识”相关联,所以学生应视自己原有会计知识学习的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无视自身的特点盲目选择不适宜的学习方法,比如基础较差的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能都停留在解决应知应会的问题,而应有所区别。另外,学生们在学习中不能做到事先预习,事后总结、发现问题,不能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记录下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优化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审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实、完善:
(一)统一审计学教材体系
1.审计学的内容体系应以审计程序及其方法为核心内容
审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审计实务部分和其他相关业务等。
2.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有机结合
审计理论的论述应简明易懂,审计实务的操作鲜活生动。教材内容应突出实用性。一方面应以具体实例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审计方法力求讲解详尽,分析全面,提高可操作性,以方便指导学生审计工作实践,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可在教材中增设审计学专题拓展内容,结合当前改革实际,融入新信息。如应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其指南、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充分吸收国外经典教材的优点,并结合现代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另外,对审计学最新热点问题也可纳入其中,使教材内容常换常新。
3.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坚持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
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处在辅助地位。这样可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储备。
4.教材表现形式多样化
电子教案、电子图书通过数字化使得教材的内容得以无限扩张,使平面教材更能发挥其提纲挈领的主要作用。CAI课件把动画、仿真等技术引入了课堂,让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一目了然,通过文字、图形、形象化图示、图标、图表、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增强可读性,教材真正的“活”了;以真实的审计案例为主线实施教学,使学生把握内容主干,加大内容培训力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可以将审计学教材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即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具体内容见图1。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是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要搞好实践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发挥案例(讨论)课、实训课、课外作业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案例(讨论)教学。教材各章节内容均可采用案例导入的形式,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审计情景。随着章节内容的逐步展开,将揭示所导入案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二是要重视实训课,强化学生对信息的识别、挖掘、分析技能的训练。三是要重视课后作业环节,作业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难度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题型多样化。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2.深入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参观实习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具体的审计单位进行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学会审计实务操作的具体方法,积累相关经验。实习可由浅入深,分步完成。第一步,做好取证、复印、核对等工作,这些都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取得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复印并与原件核对;输入或抄写有关数据资料,编制明细表等工作底稿;有关账表之间数据的核对;报表之间勾稽关系的核对等。这些工作是比较枯燥、重复,但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职业习惯。第二步,做好监盘、观察、函证等工作。可在审计人员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科目某一部分的审计,如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监盘工作,往来款项的函证工作等。学生必须认真对待,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第三步,做好抽查、详查、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工作。在主审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可深入到具体科目进行审计,如销售收款循环专项审计中“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详查等。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可从“管理费用”等科目的付款凭证抽查开始,掌握抽查的重要性、相关性原则,学会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从而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会逐渐养成善于观察和分析、勤于思考和总结的职业习惯,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相融合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尤其重要。目前,在职称和认证考试中,审计学是重要的考试科目。所以应将审计学课程内容融入考试内容中。比如可将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中《审计》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与职业道德守则、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等内容纳入专题拓展内容体系中。专题拓展,指因限于篇幅等原因不能在教材中展开的知识点。大学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清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有更高学习要求和能力的学生可以将当今前沿性的以及与考证相关的知识、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等内容以在审专题拓展的形式加以引入,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审计理论与实务》考试科目中的效益审计、审计管理等内容融入教材体系中,另外在教学大纲中要开课程或讲座,融入审计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分析、货币政策分析内容,财务管理中的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财务分析及评价内容,企业财务会计中的会计核算内容,相关法律、法规中的审计法、行政法、财政法、预算法、税法、公司法、票据法和证券法等内容,使学生在获取证书、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能够培养自身职业道德操守。
(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本身就是一种操作性强、技能成分占比重较大的实用性学科。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切实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一支业务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尤其重要。
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步骤及措施:
1.培养专职的审计学任课教师
审计教师不应由讲会计的老师兼任,鼓励教师参加目前社会上针对审计热点问题、最新审计发展动态、审计新准则、制度等内容相关联的培训学习。
2.鼓励审计教师从事社会兼职
每年利用寒暑假时间或业余时间去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工作或实习,这既可以丰富教师的审计实践经历,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可以对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进行加工总结后用于教学,弥补实践教学资料之不足。教师在从事兼职时要注意收集以下两类审计案例:
一类是探索性的,展示不同的事例,重在展示审计工作过程,这类案例更适合教学,它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审计经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另一类是成功的、归纳性的范例,重在展示审计工作结果。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案例教学常与讨论法相结合,所以教与学双边互动性强。实践证明,案例法贴近实际,对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3.鼓励教师搞科研
针对自己讲述的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自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查资料,分析、整理资料,精心思索,认真研究,学校领导对教师付出的艰辛劳动要给予极大的支持、尊重和鼓励,使“教学实践—查找资料—撰写论文”这样一个实践、学习、提高的过程循环往复,保证教师的教育工作充分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之上。通过科研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改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审计学课程,学生要从把握审计学课程的特点出发,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学生应主动学习,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学到知识,增强技能,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选择学习方法应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等情况:
1.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学法
对理论性、知识性的学习内容,比如审计教材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讨论法、研究法;而对应用理论体系,应当运用观察法和操作法。
2.根据学习形式选择学法
大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课堂学习活动、自学活动、创造性活动和相互讨论、启发的学习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根据学习水平选择学法
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首先要解决好应知应会的问题,着力培养基本职业技能;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在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管理技能与职业判断技能,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较高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对审计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一套统一的审计学教材体系,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考证内容和其他相关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教学相长不断完善审计学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圣妮.审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166-02
一、引言
审计工作是社会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保证了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民间审计促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内部审计提高了组织内部的工作效率。随着经济社会的日趋发展,经济监督职能愈加重要,审计知识审计能力也成为了广大财会人员的必备素质。审计学是各高校财会相关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审计学的课程内容由于涉及面广、逻辑性强以及实践要求高的特点,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理论性强、不同审计体系差异较大、实践性弱的特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效果差的情况比较普遍。为契合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务必改革审计学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审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训环节,加强审计实务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灵活应用,因此本文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二、目前高校审计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审计按审计主体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因此审计学的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而且由于三个审计主体的审计目的、内容、方法等差异较大,导致这三种审计主体在审计实务中各成体系,关联度不高,造成了审计教学内容多、体系不清晰,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部分本科院校审计学的教学内容选择以注册会计师审计进行讲授,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考试的内容进行讲解,尤其是在后面审计实务的部分,只讲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务内容。另外,由于课时量的原因,教师通常在讲完了前面的审计基本原理之后,很难留下较多的课时进行实务讲解和练习,因此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
2.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首先,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审计学课程是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但审计学课程涉及的专业名词多,而且大部分来自于西方外文的直接翻译,和日常的语言有较大区别。另外,审计基本理论也基本来源于审计准则的条文,这增加了教师课堂讲授的难度,很难将审计的基本原理完整系统的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由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后面审计实务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大部分院校的审计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审计实务锻炼,导致课堂的教学缺乏生动性,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案例做支撑,课堂教学过程更显得乏味和枯燥。最后,由于很多学校缺乏校外的合作企业,学生无法获得真正的审计实践锻炼机会,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
3.课程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考核内容比较片面,目前大部分审计学考试内容都集中在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缺少对后面审计实务能力的考察。其次,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考察的内容偏重理论,考察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主观题所占比重较小,学生针对考试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无法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由于审计学一般被认定为专业核心课程,考试形式基本采用闭卷考试,只强调了学生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背诵,但却没有通过准备考试真正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途径
1.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审计学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在选用教材时应该结合学校该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心進行教材选择,不能简单模仿其他学校选用的教材。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将审计基本理论与审计实务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同时,审计学教师应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重新编排和组织审计学教学内容,可以将审计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审计职业与择业。在这个模块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审计工作的特点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审计基本原理。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教师必须要将晦涩的审计专业名词转为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三是审计实务案例分析。通过这部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审计工作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助审计软件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工作流程、工作的关键点和基本的审计方法。
2.教学方法的改革。审计的教学方法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在审计职业和就业模块中,可以围绕现实中的审计职业与审计故事,与学生分享或采用学生分组讲解审计故事、分析审计案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审计基本原理模块是审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部分内容由于理论多、逻辑性强,不能“满堂灌”教材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准则和理论,因此在此模块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好课下预习,针对审计理论中的知识点,比如重要性的概念和准则,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作业,然后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这些基本概念讲解清楚,让学生为后面的审计实务打好基础。在审计实务模块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将审计流程进行宏观讲解,然后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讲解审计实务操作的知识。在这部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审计案例贯穿于整个审计实务教学中,可以借助外部合作单位,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真实项目资源,通过精心筛选并进行数据脱敏和流程处理,加工成多个适合课堂教学,能突出反映各审计环节实务特点的经典案例,并逐渐积累、不断优化,形成较好的审计实务案例库,辅助教学实施。同时,还可以借助专业公司开发的审计教学平台和审计软件,专门留出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审计实务的实训。
(二)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体现充分,考生职业判断能力得以考查 从2007年试题开始,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试题中所占比重明显加大。2007年的客观题中多道试题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综合题第2题主要考核风险导向运用程序,分值达22分。要求考生能够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运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2008年的试题中,总共35道客观题就有17道题与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直接相关。今年的审计综合题没有按惯例考审计报告,而是点出人意料的两道与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综合题。第一道题是主要以分析程序为主考核考生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以及如何应对风险的知识记忆点;第二道题要求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与认定的关系。这两道综合题并非掌握了教材中有关风险评估的理论就能答好题,而是要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2008年的试题主要考核了考生是否具有分析、综合、筛选、评价等职业判断能力。
(三)以审计基本理论为重点,强化了基本知识点的识记考核在2006年以前的考试中,客观题一般会有大量与审计实务相关的内容,甚至有很多试题更多的与会计实务相关,但2007年的客观题中没有涉及到会计的内容,客观题主要以考核如审计证据、工作底稿、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抽样、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等审计的基础理论为主,并且在四道简答题中有两道题直接考核鉴证业务的分类、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关系,这些题目都是考核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2008年的试题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均未涉及会计的内容,一改以往主观题中以单纯审计实务为主的风格,而采取以风险导向的审计实务操作形式,实质是考核基本理论在风险评估中的运用,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掌握。2008年的试题对审计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对舞弊的考虑、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期后事项等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考核;在实务方面体现对存货监盘、审计抽样、验资、审阅、风险评估等基本知识点的考核。特别要强调的是今年的主观题中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如综合题第1小题共计20分,其中要求回答“总体应对措施”、“不可预见性程序”、“应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这些内容可能占到12分左右,还有在简答中有关“司法解释”、“审阅报告”的内容也需要强化记忆才能回答充分。
本文分析了审计学基础课程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突出和保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讲明白基础理论知识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完善审计学基础考核方式。
一、突出和保证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突出和保证审计学基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审计课程教学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教学上既要考虑讲授审计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要考虑讲授相关知识与必要的拓展知识。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下,不可能比较全面地讲授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中只能突出和保证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适当深化,对于较为简单的理论性知识可布置小论文,不用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讲课内容非常熟悉,吃透教材,组织好教学进度和方法,正确把握深度与广度。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不能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对较高审计理论的掌握上,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能较好地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强化对审计事项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选择合理恰当的审计案例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应将教学的基本点放在培养其较好地掌握审计学基本知识,具备审计实务应用基本技能上。在课堂讲授过程当中,一方面注意适当介绍一些审计发展动向,或跟审计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引导学生关注审计领域现状,培养学生的审计情结;另一方面引入审计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剖案例,分析、判断问题,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审计处理意见。例如,讲解完每章的理论知识后,把班级的学生分好组(每个组可以5到6人),各组讨论同一个案例,每位学生都分析并经小组讨论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上交各組的审计意见,由教师选评选出最优的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而且能比较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有效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与引导作用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服务。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及个性差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在备课中才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使学生参与教学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其次,培养学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促使自身发展,是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
三、完善审计学基础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审计学基础的传统考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成绩(创新、解决问题能力)+期末成绩”的形式。期末考试应是该门课程的总结性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期末考试题可以出一到两个案例分析题或减少客观题的比例,从而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答题的习惯。
总之,将学到的审计理论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当中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审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案例教学是本学科教学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结合案例教学的讲授促使学生将审计学基础的基本原理、原则的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地理解运用,可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芹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论刊,2015(12).
审计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密切结合的课程,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既不同于纯理论性课程(如数学、西方经济学等)的教学,也不同于纯技术性课程(如外文翻译、会计电算化等)的教学。从高校审计课程的性质出发,结合审计学教学对象本身的特点,探究审计教学的组织和方法,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定位
高等学校的审计教学面向的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前期基本已接受相同专业基础教学,这些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会计准则、经济法、税法、计算机基础、统计学、经济应用数学、外语、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成本管理和西方经济学等。但是他们基本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或审计工作。因此,不同于面向社会的成人辅导或培训教学:此类教学的对象往往已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年龄参差不齐,所受的学校教育背景也不甚相同,各个体之间的知识差异明显,他们之所以坐在一起接受教学,是为了在随后的测试中能获得合格通过,他们是一群差异的个体来接受时间统一、目标明确的一致教育。而且也有别于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此类对象已具有较系统的审计理论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基础,或许也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希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因此我把高校的审计学教学作如下定位:这是针对具有几乎相同的专业知识和经历的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性审计理论和实务教学,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在规定的教学课时里尽可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审计学知识和实务操作水平,并针对特别个体进行差异性辅导,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审计工作或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二、审计学的课程特点
审计学的课程内容都可以依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审计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审计基本理论,第三个层次是审计实务。这三个层次各有特点:
第一,三个层次是前后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要求高校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必须对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按先后顺序进行布置,先后布置教学任务并先后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前一层面的教学任务没有得到较好完成则直接影响后一层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一层面及第三层面的内部是一种不严格并列关系,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对这两个层面的内容可以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看待,对于以上两个层面内部各章可以同时布置,各章内容可以穿插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而对于第二层面的各章之间又是一种严格的前后连贯关系,也必须依次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从各层次与前期相关知识(如会计学、经济法等)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层次基本上不相关,第二层次有些相关但不明显,而第三层次却相当密切,这就使得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中,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对那些前期知识掌握不完备的学生进行个体教学引导,以期得到相应的弥补。因为,虽然同班大学生很可能已接受相同层次或结构的前期相关知识熏陶,但个体之间在掌握程度上仍存在一定差异,教师若忽视这一点,将使学生在完成第三层次教学任务过程中继续表现出明显的累积差异,教师十分必要通过双方沟通或其它途径来了解哪些个体存在哪些前期知识缺陷,从而在进行第一和第二层次的教学安排中对存在前期知识缺陷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任务布置,并督导其完成,这必然会在进行第三层次教学时得到的有效的补救。
第三,从各层次的知识要求与学生所受到的会计或审计的实际工作体验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发现第一层次不相关,第二层次相关不明显,而第三层次却是相当有关联,这样我们在教学安排上,可以作如下考虑:一方面大学生几乎没有实际从事审计或会计工作的经历,缺乏对审计及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这给第三层次的教学完成带来某种困难,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具有某些有利的条件,比如有较长的寒暑假期,或毕业前的实习和社会调查机会,可以有意识地与学校、社会有关方面协调,给予相应的实习或社会调查安排,也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弥补,另外,大学里有着优越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对第三层次的内容若辅之以多媒体方式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第四,从各层次的难、易、繁程度上,可以发现又各不相同,第一层次是审计的基本知识,难度不高,涉及的内容又比较广泛分散,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应围绕增加学生知识点进行安排,同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要求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在用讲授法时可以旁征博引,又不易耗时过多,一些次要问题只能作概括性畅述。第二层次的各章内容环环相扣,前后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整个层次是审计学的精髓,必须以讲授为重点,并且注意审计理论的主线,条理分明,一气呵成,其教学成败直接影响第三层次的教学成败。第三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升华与运用,没有第二层次的审计理论作基石,那么对第三层次的教学安排将无法展开。第三层次教学既繁又难,表现在:审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离不开与审计案例的结合,而审计案例千差万别,每个审计案例又只能反映审计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审计教材本身只提供高度抽象化的理论注解和应用说明,以及有限的甚至相当零碎的案例介绍,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完整了解掌握所有审计理论方法之所需,而且每一个完整的案例本身是一项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实际的审计工作甚至还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安排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应以发展性教学为主,并且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认识审计学课程的以上特点有助于我们在组织审计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各层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
审计学课程各层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可以概括如下表1所示:
表1:各层次审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层次 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方法选择
审计基础知识 15-20% 教育性教学为主 系统讲授法和自学指导法为主
审计基本理论 35-45% 启发性教学为主 系统讲授法和讨论法为主
审计实务 35-45% 发展性教学为主 实验演示法和实习指导法为主
(一) 审计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审计基础教学的前期,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调查了解整个班级学生已接受的前期相关专业知识,审计学科在其专业中的位置以及对他们今后就业的影响,而且还应掌握学生个体的前期知识个体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提供指导意见,并据以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修正依据。个别学生如果对审计相关学科的掌握存在严重缺陷,就要趁机加以督促,尽快利用有限的时间里加以弥补,在这里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明确其所应掌握的知识与学好审计学科的关系,并开出补救的良方妙药。在整个第一层次的教学安排上,不易安排过多的时间,教师在应用系统讲授法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因为这将使学生听课索然寡味,但又不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而离题千里、不着边际地随意发挥。可取的方式是不用面面俱到地讲演,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围绕几个问题作发挥性讲演。注意触类旁通、广证博引。对于次要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比如选定一些自学思考题,也可以指导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整个层次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以教育性教学为主,辅之以一定的启发性教学。
(二) 审计基本理论的教学
审计的基本理论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主线,把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计划、重要性、审计风险、内部控制以及抽样技术贯穿于一体。这一层次的教学应不折不扣地围绕这一条主线作精辟地讲授,须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若用自学指导法则肯定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应在这一层次的教学完成之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一方面通过讨论加深巩固已有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以此检查教学活动的成效,须知,这一层次是审计学科的精华,是必须掌握的重中之重,若无法完成,则第三层次的教学活动也将无法有效的开展。在第二层次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造成学生自觉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要让他们积极地思考,注意教学双方互动的辩证关系,重视烘托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若35%-40%的教学时间安排不足以满意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还必须追加教学时间,直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个别兴趣浓厚的学生,也可以辅之以研究指导法,比如可以选择恰当的课题,进行思考与探索,也可形成有相应质量的专题文章。
(三) 审计实务的教学
审计实务是审计基本理论的升华与运用,在较好地完成第二层次教学基础上,在第三层次的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抽象的理论解释,而应该与活生生的案例有机地结合,案例的剖析可借助于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制作或购买审计案例多媒体电脑软件,因此教学方法也从讲授法为主转到了以实验演示法为主。若有理想的实习基地可资利用,则安排适当的时间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教师进行实习指导,也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个毕业以后想从事审计工作的学生来说,无论花多大的时间来学习审计实务都不算过分,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可能使其马上成为一流的审计高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所能做的只能是更好而不是最好,教师应该在余下的教学时间里组织典型的案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案例应贴近生活,不能凭空想象,也不宜照搬陈旧过时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才有说服力。教师在这一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指导教学。注重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以便使学生今后在变幻莫测的审计实例中不致于一筹莫展,逐渐摸索找到破解的方法。
参考文献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丰富、实践性强的课程,结合审计学的内容体系,如何将审计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地讲授,如何将实务部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构成笔者始终思考的方向,因此应用型教学的融人很有必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审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对审计学课程课堂教学方式的需求,因此有针对性地简单做了如下的问卷统计:在发出的问卷中(89份,有效问卷80份)26%的学生认为审计课程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68%的学生认为采用案例结合教学方法,并表示很期待将审计实务融人进课堂;6%的学生选择其他教学方法。另外部分同学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可以课堂进行分组讨论;案例选用体现出贴近实务;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实务操作训练等等,这也表明了大部分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需求,从而为本次研究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探讨不同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同时借助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式、情景启发式、讨论式等融人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以便将审计实务与审计理论紧密结合进而体现应用型教学特色,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转化。
三、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内容
(一)框架教学法
在审计基本原理教学时通过章节分析,首先需要将理论知识进行分层教学和框架体系的构建,由浅人深,逐步引导,使学生能够构建清晰的知识架构体系,熟悉审计的基本术语,掌握基本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为审计实务的分析和操作打下基础。使学生从总体层面对原理的知识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在讲解审计目标实现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从接受业务委托、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完成审计工作及编制审计报告等内容进行串联,使学生对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思路。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浅人深,针对一些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学,课堂上再进行互动教学。学生结合课后所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形式多样,可以采用演讲、PPT、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展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适当时候老师可以予以补充点评。另外可以将每章节内容涉及的最新的审计準则结合讲授,包括国内外审计准则,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发展动向。通过每一步理论框架的互动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构建课程的框架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扎实理论基础。当然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以习题的形式予以巩固知识点,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消化和理解。习题的形式可以主观和客观相互结合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
(二)“情景+案例”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寓景于隋,寓情于景”,将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融合。李文贵(2010)认为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近的典型场景,把认知动和情景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并罗列了表演式、讨论式、参观式、竞猜式等情景教学法展开论述。倪明辉,曲艳梅,高尚,邢大为(2013)认为运用审计案例教学主要使学生进入审计工作的“现场”。笔者认为“现场”可以成为情景与案例教学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主打元素是审计学的框架体系包括的内容,外在元素为审计工作实务中的真实案例,因此,在组合这些元素时,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在课程案例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情景设定,课程案例包括对应章节的经典案例或是近期市场披露的审计案例。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案例设计。在采用该种教学法下,需要融人一些创新的思维并尽可能地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方面的积极陸。通过“情景+案例”的教学相结合的优点在于可以不用局限于案例分析,并且将一定的情景融人其中能够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到审计学课程学习的乐趣。提高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法
一、实践单位情况
我所实践的公司是xxxx企业会计记账公司。服务的项目:专业记帐、税务申请、税务咨询、税收策划、财务培训、专业代办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开户许可证、劳动统筹; 验资、审计、评估; 开业办理国地税税务登记、税务变更、税务注销、一般纳税人认定转正、减免税等相关事宜;办理民营高科技企业认证咨询。
xxxx会计公司还针对记账客户的需要提供全程的跟踪服务 例如:
1.免费为企业培训财务相关职位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能更规范、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2.免费为企业提供财税方面的咨询服务,并针对各企业的实际特点进行税收策划方面工作;
3.免费为企业咨询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证照的年检事宜;
4.免费为企业咨询办理营业执照的变更适宜,再次变更按低于市场价格收取代办费用;
5.对企业所需进行的验资、审计等方面需要,还给予低于市场价10%的折扣优惠价格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
6.对企业所涉及的涉税项目还将每半年指派公司的高级会计师对其帐簿进行内部审计,保证不会因人为原因造成不必要的罚款。
二、 社会实践过程
刚来公司实践,所以从最基本的做起,我的实践岗位是会计助理。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带我实践的前辈是徐会计和郭会计,我也很亲切的叫她们徐姐和郭姐。也许因为年纪相近的缘故吧,徐姐和郭姐对我们非常和气。她们首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然后又向我们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她们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她们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说句心里话,我真的非常感激她们对我的教导。在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能遇上这样的师傅真是我的幸运。虽然实践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她们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作的工作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 在两位会计前辈的安排下,实践期间,我共参与或个人承担了以下工作:做记账凭证,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科目汇总表,还是编制会计报表等.电脑录制凭证,打印各种报表等等做过会计模拟做帐的人都知道,填制好凭证之后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
我所实践的公司是xxxx企业会计记账公司。服务的项目:专业记帐、税务申请、税务咨询、税收策划、财务培训、专业代办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银行开户许可证、劳动统筹; 验资、审计、评估; 开业办理国地税税务登记、税务变更、税务注销、一般纳税人认定转正、减免税等相关事宜;办理民营高科技企业认证咨询。
xxxx会计公司还针对记账客户的需要提供全程的跟踪服务 例如:
1.免费为企业培训财务相关职位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能更规范、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2.免费为企业提供财税方面的咨询服务,并针对各企业的实际特点进行税收策划方面工作;
3.免费为企业咨询办理营业执照及相关证照的年检事宜;
1.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缺乏学习兴趣。目前的审计学教程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审计基础理论,包括概述、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二是审计方法,主要有审计程序和审计抽样、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及测试等内容;第三部分是审计实务技能,主要包涵各业务模块的审计实务。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审计课程教材的很大篇幅是对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审计课程是先对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处理相关业务的审计工作,而且在业务审计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前面学过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而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以前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故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更加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点。且鉴于高职学生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喜欢操作性强的学科的事实,对于理论性强、且在对业务的审计过程中还需要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学课程更是缺乏学习兴趣。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设计出好的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全面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高技能的教师,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教师是硕士、本科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驾驭审计课程,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流于表面,不能系统性的开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到审计终结进行课程的讲授,且在审计过程中每个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不一样,对于同样的业务根据自身经验的不同,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相关审计证据的收集也不一样,而教师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也只是对案例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提高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目的。
3.校内外模拟实训基地效果欠佳。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在校内外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主要是购买的企业开发的审计实训软件,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审计实训软件上的案例资料内容不多,且审计职业的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很难满足某一具体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虽然一些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是鉴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和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很难在审计工作岗位得到深入实践的机会,以致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同虚设,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实践效果的作用。
二、会计查账实务与审计学的对比
会计查账和审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查账是审计的部分内容,是审计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查账作为基础,审计工作就无法进行。但是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1.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会计查账课程更突出实务操作。审计学的教学内容可以说理论与实践并重,教材中的很大篇幅在介绍审计准则、标准、目标、计划、程序、审计抽样、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理论知识,再是对于销售、采购、存货、筹资、投资等业务的具体审计工作。而查账只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它的重点在检查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内容上实践性更强,在介绍了会计错弊的含义及查账的方法后,就是对会计凭证、账簿、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业务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务的审查。对比可以看出,会计查账课程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较审计学的理论知识而言简单且容易理解。
2.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不同。审计学课程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一般采用的是“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教师自己缺乏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乃至审计报告的编写掌握不够,不利于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够自信,学生更是听得云里雾里。而会计查账课程的内容仅仅是审计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其实践性强,教师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资料更容易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更多更好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微课、项目案例演示、分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师讲课形象生动,学生能理解相关知识点,提高了学生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好。
三、开设会计查账实务课程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会计查账课程相较于审计学课程而言,课程的理论性降低,实践性提高,高职会计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动手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开设会计查账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会计查账课程的实践内容涵盖了审计学课程的大部分实践内容,例如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业务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务的审查等,与其让学生因为无法理解一门课程而失去对整门课程的兴趣,还不如转换一下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精髓,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经济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从2012学年开始将审计学课程改为开设会计查账实务课程,通过2学年教学效果的对比发现,学生对学习会计查账实务课程更感兴趣,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氛围、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