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研的方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社会调研的方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社会调研的方式

篇(1)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223-03

一、问题的提出

处在社会转型加剧的今天,我们青年群体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升学、就业、婚姻、房价车贷等等,特别是我们高校大四学生群体,我们如何选择以后的人生,我们如何经营以后的人生等一系列现实而亟须解决的困惑问题接踵而至,这些选择和问题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压力和负重。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的重要方面之一。面对压力我们大学生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支持,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个体身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使用物质的或者精神的手段对需要帮助的个体给予帮助的行为的总和。我们大学生群体主要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在应对压力时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我们缓和排解压力,保持心灵的健康与轻松。面对压力我们大学生选择应对方式的倾向性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这种选择是不是受到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这些问题都给我们面临毕业选择人生道路的大四学生以无穷的启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江师范学院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率为88.5%。在177份有效问卷中,男生48名,女生129名;文史类79名,理工类59名,艺术类39名。

(二)研究工具

1.应付方式问卷

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的题目,除此之外,各个量表的分值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0.72,r2=0.62,r3=0.69,r4=0.72,r5=0.67,r1=0.72。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该量表属于整体功能测量,分为三个纬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共十个项目,其中第6、7、10项反映的是客观支持,第1、2、3、5项反映的是主观支持,第4、8、9项则是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信度0.80,效度0.89,得到广泛的应用。经过近三十项的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证明,重测一致性为0.76-0.89。三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利用度的程度就越好。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或实际的支持,即实际物质帮助的参与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参与;主观支持是主观的或者个体体验到的支持,主要指身处社会的个体感知到的、被尊重、被理解的程度;对支持的利用度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

(三)数据处理

对所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整理、编码,剔除无效问卷。然后运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性研究

1.社会支持在专业维度上的差异和在性别维度上的差异

由表2所知,客观支持在专业维度上差异显著,经过事后检验,文科和艺体差异显著,理科和艺体、文科和理科均无显著差异,其中文科明显高于艺体,而客观支持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主观支持在专业维度上差异显著,而主观支持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通过事后检验发现主观支持在专业维度上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文科和艺体专业、理科和艺体专业的同学差异显著且文科和理科专业的同学主观支持得分明显高于艺体,文科和理科之间则无显著差异。对支持的利用度在专业和性别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2.应对方式在专业维度和性别维度上的差异

由表3所知,解决问题在专业维度上差异显著,经过事后检验,发现文科和艺体差异显著,理科和艺体差异显著,文科和理科无显著差异,且文科和理科均高于艺体,其他应对方式(包括求助、幻想、自责、退避、合理化)在专业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合理化在性别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要高于女生,其他应对方式(包括求助、幻想、自责、退避、合理化)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二)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的研究

由表4所知,客观支持和求助的相关系数是0.176,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系数是0.162,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和求助的相关系数是0.212,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和自责的相关系数是0.164,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和退避的相关系数是0.151,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求助的相关系数为0.452,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四、分析与讨论

(一)社会支持的专业和性别维度上的差异及成因分析

社会支持在专业维度上的差异原因是:从客观支持的角度来说,因为客观支持是指客观的或实际的支持,即实际物质帮助的参与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参与,联系数据可能是因为师范类的文科学生获得奖励和援助的政策要比较多加之要求和期望较艺体生低;从主观支持角度来说,因为主观支持主要指身处社会的个体感知到的、被尊重、被理解的程度,个体差异和成绩是两个主导因素本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在性别维度上无显著差异,究其原因首先是教育背景差异较小,其次是个体差异影响数据变化,最后是对主客观支持的倾向和利用程度受到的是社会、家庭、个体特性等因素综合影响。

(二)应对方式在专业和性别维度上差异显著的成因分析

文科和理科之所以与艺体有显著差异,应该要从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来探讨:非艺术类的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且学习方式一般比较单一枯燥,而艺术类学生一般家境较宽裕,可以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多。合理化在性别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要高于女生,其他五种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幻想、自责、退避)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现在男生的压力普遍要高于女生,所以在这种高压下男生积极应对的方式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能有些就会转而去运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会产生一种混合型的应对方式。

(三)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其成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讲究的是合作共赢,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网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借助他人的或者团体的力量就是对社会支持利用的一个方面,因此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求助的显著正相关是合理的;主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呈显著相关是因为主观支持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体验,对于解决问题这个积极应对方式来说,受到这种情感上的支持或者说精神上的鼓励和认同的人更偏向于运用这种应对方式;客观支持与解决问题的相关性则不显著是因为客观支持主要是物质上的实际的援助和支持,对一个人的对待应激事件的态度没有直接的关联,物质支持容易让人依赖,所以遇到应激事件了他不会思考怎么妥善处理或者解决而是习惯性依赖。

五、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及其在专业、性别维度上的差异,得出了一些对我们大四学生这个群体起到引导和启发意义的结论,通过这些结论的总结和分析,笔者想对大四学生群体提一些合理化建议:积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无论从以后的发展做长远的打算还是在近期营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同样也是一种能力,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在压力非常大时要学会寻求适合自己的排解方法,也要积极求助同学或者老师,寻求学校提供的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源为自己的问题找解决办法。不要自我设限,好像性别、专业、家庭的这些标签真能让自己处于竞争的劣势,关键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要会找到精神上的大后方,要适应着去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六、小结

对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研究,本文最大的创新意义在于对大四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状况和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一些正面的结论去引导我们大四毕业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更好地应对转型压力和现实压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一是本研究的被试样本的数量以及地域有一定的限制,只选择了长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很难把研究结果推广。二是研究中随机误差很难控制,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强随机误差的控制。三是在专业变量上没有很好的研究,有待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Caplan G. The family as a support system. In Caplan G&Ki-

llilea M.(Eds.)Supportsystem and mutual help Multidiscip-

linaryexplorations[M]. New York: Grune&Stratton,1974,19.

[2]Cobb S.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J].Psychosomatic Medicine,1976(3):300-314.

[3]House J.S.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M]. Reading. MA: Addisoon-Wesley.1981.

[4]Turner R..J., Frankle G.&Levin D. Social support: Concept-

ualization,measurement,and implication for mental health[J]. Research in community and mental health,1983(3): 67-111.

[5]邱海雄.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4):23-31.

[6]Sarason LG,Levine H.M,Basham R.B.et al.Assessing social support:the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erso-

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4(1).

[7]Barrera M, Ainlay SL.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 jiais[J].journalofCommunityPs-

ychology,1983(11).

[8]Batrera M.Distinc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oncepts,mea-

sures and model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

ology,1986(14): 413-445.

[9]Sass,J.S; Mattson, M. When social support is uncomfortabl[J]e.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1999,1(4)511-

543.

[10]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

[11]杨德森.行为医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40-241.

[12]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7-70.

[13]丘海雄.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社会学研究,1998(4):23-31.

[14]施建锋,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3,9(1): 58-61.

[15]Wellman B.& Wortley S.Brothers‘keepers:Situating kins-

hip relations in broader networks of social support[J].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1989(32).

[16]Barrera M. & Ainlay S.L.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3(11).

[17]Cohen S.& Wills T.A. Stress,social support,and the buff-

ering hypothe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357.

[18]Richman, J.M.;Rosenfeld,L.B. The social support survey:a validation study of a clinical measure of the social support pro-cess[J].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1993,3(3):288-296.

篇(2)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感悟其应具有的时代精神,提升各方面素养和能力。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院系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意义

社会调研,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调查研究是的基本工作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有利于扩展教学空间,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模式

深入社会实际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掌握客观真实情况,解决现实问题,是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基本内容。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选取调研主题,是保障社会调研顺利开展和成果的关键。按照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各类主题或问题可分为两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专项教学型社会调研模式,为了使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可开展专项教学,并以专项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教师在讲授专题知识后,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事社会调研,将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理论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第二种是社会热点型社会调研模式。高职院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特别是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将为大学生学习打开另一大门。这种调研模式将全面培养学生社会交流能力、辩论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方案

按照社会学理论,开展社会调研要进行一系列前期工作,特别是调研提纲(思路)的确定和调研方法的选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专项教学型社会调研、社会热点型社会调研,要按照不同类型、模式的要求科学设计。

第一是专项教学型社会调研的方案设计,该模式调研相对较为复杂,调研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解决理论教学脱离实际或以实践检验理论的问题。因此,该调研方案设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既不能老师包办代替又不能由学生自生自灭,教师要全面指导学生确立调研主题、选择调研方式、使用具体调研工具、运用调研材料和调研数据及撰写调研报告。

第二是社会热点型社会调研方案设计,该模式调研应该说是难度最大的。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确立调研的社会热点问题。该问题应具有相应的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提倡为热点而热点的调研。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就选定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确立调研主题和中心,明确调研要解决的问题,选取适合的调研方式与具体调研方法。再次,教师应对调研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难题和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教师应悉心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

四、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评估

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目的是提升理论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感知社会、认知社会、服务社会。因此,社会调研完成后应进行科学评估。尽管评估形式、内容、方法种类繁多,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的科学评估应包括三项主要内容。

1.对社会调研全程进行评估

按照社会调研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对学生社会调研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估。一是总结本次社会调研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二是提升社会调研的整体水平。每项调研全程评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调研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集体探讨,力求在以后调研中避免问题,提高调研质量。

2.对学生在社会调研中的收益进行评估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不仅要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而且要感知社会、认知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价值观。因此评估社会调研不仅要按照课程教学要求,更应按照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要求,评估整个社会调研中学生的具体实践与收获。

3.对社会调研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估

社会调研不单是一项教学活动,还是一项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社会活动,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因此,调研活动结束后,还要进一步评估社会调研的科普效应、宣传效应、媒体反响、社会声誉等客观反响。

总之,高职院校正切实推动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有关高职院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在全国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和实验。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不仅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的指导,更需要相关改革和配套政策的支持。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深化,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将是一项基本的教学活动。

篇(3)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篇(4)

――Analysis based on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y Week

LI Ling, PANG He

(School of Economics,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investigation ability in the current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y week, and mak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some college students. The survey shows: the practice week of all kinds of social survey activiti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limited. Theref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of social survey related cour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nd teaching departments of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urvey 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week; social investigation ability

1 部分国内院校实践教学周中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情况

在北京大学,校团委在社会实践教学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暑假都校团委都举行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申报,申报成功者就可以依托实践基地展开包括社会调研在内的各类实践活动。校团委多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依托学校实践基地开展的实践活动,校团委会协助学生与实践基地的联系。二是校团委还集中负责组织社会调研技能方面的培训。除校团委,北京大学各二级学院也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赴实习基地进行调研,这类调研主题会有明确的专业导向。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在实践教学周活动中采取集中实践与学生个人分散实践两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受到鼓励和支持。实践周中,由校内本科生导师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也邀请各界人士对学生进行辅导。在2015年寒假的实践周中,学院组织了“消费者满意品牌调查”、“珠宝文化品牌调查”、“投资倾向调查”、“社区服务现状”等六个生源地调研项目,安排学生按照“就近、就地”原则展开调查活动。

从以上学校的实践周运行情况看,高等学校实践周中对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具有以下特征:(1)实践周中学生社会调研活动的规划和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团委、学生会、教务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和系等;(2)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水平,确定不同的调研主题,结合专业特色;(3)充分发挥在职教师的作用,主要以在职教师作为调研活动指导教师;(4)主要以学生提交的调研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对优秀报告进行奖励实现对学生的激励。

2 实践教学周中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效果的调查分析

2.1 调查说明

为考察实践周中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效果,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对学生的访谈,调查对象为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调查中,在经济学院四个系参加过实践教学周活动的三个年级中随机各抽取一个班,共抽取12个班;然后,在抽中的每个班内随机抽取25人,样本容量为300人,收回有效问卷280份。280个有效样本中,参加过1次(含1次)以上由教师带队指导的小组调研活动的有36人,约占有效样本的12.9%;其余只参加过个人分散的社会调研活动,约占有效样本总数的87.1%。

数据来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

2.2 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意愿。问卷设计了“您是自愿进行社会调查”问题,并提供三个选项:“是,自愿进行社会调查”、“一般、无所谓”以及“非自愿,为完成学校要求”。三个选项对应的样本数分别为62人、101人及117人。样本中,参加过由团委等组织、并且由老师集中带队指导的调研活动的有36名学生,其中34人对社会调查有兴趣并自愿参与,2人选择了“一般、无所谓”;而分散进行社会调查的244个样本中,仅有28人有兴趣自愿进行社会调查,99人选择了“一般、无所谓”,117人选择“没兴趣,为完成学校要求”。

数据来源:根据调查资料整理。

(2)社会调查参与意愿形成的原因。自愿参加社会调查的62名同学中,39.3%的学生认为参与社会调查有利于提高专业知识运用能力,32.4%的同学认为可以提高对现实的判断能力, 19.5%的同学认为有利于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更加希望能够通过社会调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非自愿参与社会调查的117名同学中,担心安全问题的占 37.6 %;认为社会调查“没用,不感兴趣”的占40.0%;时间安排受限制的占22.4%。这也说明在社会调查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不到位、安排不合理等。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应多关注安全控制、组织协调等环节,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3)对社会调查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作用的认可度。对于“社会调查是否提升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一问题,有 123 人认为有明显的提升;87人认为有提升;70人认为有提升,但不明显。与部分进行分散调研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他们的调研常常流于形式,调查范围小,样本少,甚至存在没有调查而复制他人调查成果的现象。

(4)社会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于问题“社会调查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什么”,280个有效样本中,有98人认为是调查方案和问卷的设计,占比35%;有72人认为是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整理,占比25.7%;有85人认为是与受访者或与调研组中其他成员的交流和沟通,占比30.4%;15人认为是撰写调研报告,占比5.4%。这说明一半多的学生还没有掌握现代调查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学生的人际交往、写作能力等还需提升。

2.3 调查总结

对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学生的调查显示:从总体上看,实践教学周中的社会调研活动对学生调查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对学生调查能力培养的作用不显著,其原因如下:

(1)分散调研的学生常常缺乏有效的指导。目前,以团队形式参与社会调查的学生在学生总数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学生是回乡分散调研,学生积极性不够,调研往往流于形式,与指导教师的联系较为松散,能力提升也就有限。

(2)考核机制对学生的激励不够。目前主要是通过调研报告对学生社会调研进行评价,考核体系中忽略了学生在调研过程中的态度与执行过程的考察。一些学生并不是出于增加社会认知、培养实践能力的角度进行社会调研,他们更多关注怎样把报告写好,而不是怎样优质地完成调研。

(3)社会调查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受访同学在在一年级暑假进行社会调研时,多数还未学习过“社会调查方法”、“统计学”等课程,调研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另外,学生在选题时准备并不充分,缺乏相关社会知识的积累,调研方案设计时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调查目的和问题。

(4)专业的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指导师资不足。不少社会调查指导教师自己并未在实际单位工作过,也未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实践或调查的相关训练。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辅导显然难以“接地气”。

3 提升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效果的对策

(1)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各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社会调查课程,且应尽量安排在一年级第2学期。其次,加强通识课教育,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通识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良好道德水平及社会责任意识。

(2)建立高校团社组织与教学部门的协同机制。教学部门应该与学生会、团委等组织建立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联合培养机制,在社会调查选题、团社活动对学生能力培育的侧重点等方面积极沟通。实践教学周期间,教学部门与团委密切合作,尽量吸纳更多的同学在老师集中带队指导下进行调查。

(3)对外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高校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团委等间应该通力合作,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发挥集聚优势,多渠道开拓和构建社会调查平台,特别是能提供小组调研活动的企业、社区、政府部门性质的实践平台。

篇(5)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A Case Study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General Education at F University

YANG Zhanyi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 promo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within Chinese colleges,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is offered to many college students whose majors are not related to sociology. While the value and benefi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ology courses are noticeable,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refore, the delivery of such courses is in need of reform through three aspects: 1.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ntents need to be more inclusive for students whose majors are not sociology related.  2.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involve more interaction. 3. Assessment methods need to be more practical.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non-sociology majors;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educational reform

“通识教育”是一种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识教育渐渐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中。新世纪以来,随着“通识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社会对综合性复合人才的需求剧增,国内一些高校开始实施通识教育,并逐步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一些人文、艺术、社会学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许多高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

社会学是一门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的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问题”,①它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都有交叉之处。因此,近年来,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不少高校在一些非社会学专业设置了社会学概论课程。

1 社会学概论在通识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社会学概论在通识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引起对社会民生的关注。通过学习社会学概论,能引起大学生对社会民生的关注。社会学是一门始终关注社会运行、社会现象、社会人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社会学的学习,学生能更系统地了解我们的社会,分析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从而激发大学生探索社会的热情,培养公民责任意识。(2)形成社会调研思维与技能。无论是经济、管理、教育、文化等领域,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社会调研思维,掌握基本的调研技能。这样才可以深入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与特点,才可以进一步地指引我们的行为与决策。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社会调研。通过对社会调研方法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调研思维,掌握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的开展方式、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从而触类旁通指引各学科的学习与研究。(3)开辟本专业学科创新的新路径。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方法。社会学对宏观的社会运行、社会结构以及对微观的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分层等的研究方向,都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新的视角、新的素材、新的方法。当与本专业学科交叉结合时,就能为本学科的研究创新开辟新的路径。

2 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全面专业。以F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社会学概论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共40课时,选用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教材。从课时上来说,似乎相对充足,但相对教材十六个专题的内容,课时就十分紧张。虽说教材本身已经考虑到非社会学专业学生的情况,但这十六个专题仍然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学的基本知识,语言使用仍然相对专业,趣味性与实用性相对欠缺,对非社会学专业学生来说,存在着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难度。

(2)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当前,非社会学专业的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单一乏味。部分社会学教师,对非社会学专业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把握不准,没有找到讲授此门课程的方法与技巧,简单套用社会学专业的教学方式。本来非社会学专业学生对非专业课的热情已经相对较低,加上社会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也艰涩难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让课堂气氛更显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难以提振。

(3)考核方式重知识轻应用。在对非社会学专业学生考核方式上,较多采用课程论文和试卷考试的形式。课程论文的考核形式着重于“学术研究”;试卷考试的考核形式着重于“知识掌握”。两者都有可取之处。但对于非社会学专业学生来说,只需要对社会学知识有基本的掌握,对社会学的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即可。如果为了通过考试,花过多的时间在知识点的背诵上,或者为了通过论文考核,囫囵吞枣抄袭文章,那都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考核目的。

3 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的“通”,包含融会贯通的意思。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社会学概论,应当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上体现融合性、互动性、实践性。

3.1 教学内容体现融合性

(1)融汇原专业知识。在依据原教材的知识框架展开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性格特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编。首先是选取重点章节重点讲授,不求全,不求深入。第二是结合专业知识与社会学知识进行讲授。例如,给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授课时,可用商务沟通、商界合作与竞争等的例子来阐释“社会互动”的相关理论;可用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知识来帮助理解“社会组织”的相关概念。这样能引起经管专业学生的兴趣,并快速地借助经济管理知识进行学习。(2)融合新近案例。在讲授中应更多地使用贴近现实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生活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时代的90后大学生,每天都在获取最新的社会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新近发生的关注点高的社会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使用社会学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再者,可以用同学们身边发生的常见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不仅亲切易懂,还能让学生学习使用社会学理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

3.2 教学过程增强互动性

针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不足,对非社会学专业的社会学概论课堂教学过程应更丰富活泼,增强互动。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表演法。运用情境表演法,能让学生在角色模拟中,对社会学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到“社会角色”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绎熟悉的生活场景,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责任以及他人对自己扮演角色的期望,从而明白角色协调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2)讨论分析法。运用讨论分析法,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观点或案例。例如,在讲授“初级群体”的正负功能时,可让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能在观点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视频教学法。运用视频教学法,能更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一些新闻专题、纪录片、采访等的视频素材,由于其选题合适、制作精良、人物事件真实呈现,能达到口头讲授所不能比拟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时,让学生看一部跨越48年的真人纪录片《人生七年》,比生硬的数据和理论更具说服力,也更有趣味性。

(4)实地观摩法。运用实地观摩法,能让学生在实地观察、实际参与中获得真实的感受。例如,在讲授“社会工作”内容后,可让社会工作者带领学生观摩或参与一次社会服务或社区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服务的现状、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等。

3.3 考核方式注重实践性

在考核方式上,应当以社会调研实践为主要形式。这是因为,着重于“学术研究”的课程论文考核形式,过专过深;着重于“知识掌握”的试卷考试形式,容易考完就忘,而社会调研实践是最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的最佳方式。并且,社会调研技能的锻炼同样适用于各专业的学习与研究。

篇(6)

在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课程[1]。这门学科旨在传授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适应专业岗位的能力奠定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然而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通过理论知识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系统连贯地讲授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却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不佳,有学者报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总体质量不高[2]。为此,我们曾经对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针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访谈,主要反映的问题有: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例如抽样方法、层次谬误等概念;该门课程理论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但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实践课效果不好。传统教学方式是讲授理论之后,选取部分章节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处理实际问题。因此,本次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且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因此,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课程章节连贯性要求高,因此具体教学方案是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个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阶段、调查过程以及最后分析总结阶段依次展开。我们将实习课程内容分为几个环节:选择主题、确定测量值、制订计划书、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现场调查、资料录入、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练习和实践强化,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项目时知道如何下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选题、方案设计、实施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们对学生的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以7人左右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每组选出组长,统筹组织管理。由组长负责总体安排和对组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2)授课第三周后开始选题,课题可以在教师建议的选题中选取,也可由小组根据兴趣和课题的可行性来确定。

(3)选题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的全过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实施社会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等。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调查目标、调查类型、调查内容和工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调查时间、调查队伍、调查经费以及工作安排。首先开展小组内讨论,商讨确定实践内容,每个小组分别制作PPT进行汇报,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4)开展现场调查,进行资料收集。

(5)理论课讲完“调查报告的撰写”之后,要求学生在问卷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交代清楚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把调研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调研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并在实践课上汇报。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

2教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2012级、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是将课程学习变成学生有兴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公正,能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学习态度。

2.1系统地设计整个实践环节

按照进行一个完整问卷调查的程序,系统地设计问卷调查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逐步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调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布置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分别是选题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撰写调研报告,这几个环节教学内容由易至难。在教学方式上由分项练习到最后的综合报告,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主要手段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专业素养,锻炼学生全面考虑、综合判断的能力。

2.2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意识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抽样方法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没听明白或者印象不深刻。当学生在实践课中研究自己调查方案中的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等时,会主动看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均有提高,最终达到教与学相结合,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制订与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设计是40%的平时成绩加上6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最后的成绩。这样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平时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参加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二是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依据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查报告的评分依据材料的真实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观点的新颖性以及格式是否正确、叙述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准确等。

3教改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受到了这门课程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密切关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

3.1教与学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普遍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实际操作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氛围轻松,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起到了督促学生注重理论学习的作用;学生普遍对社会调查研究有了理性认识和浓厚兴趣,了解到社会调查要经过系统的流程、遵循特定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有效结论;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并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

3.2全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按照教学进度进行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3结合实际,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调查课题并与组员及调查对象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

4教改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技术和完善教学设备;其次,由于实践内容涉及众多学科,例如卫生统计学等,需要学生掌握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分析调查结果的能力;再次,受到研究场所和调查时间的限制,目前学生一般只能在本市或者校园中做调查,调查题材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大范围问卷调查;最后,调查研究需要经费支持,而目前费用完全由任课教师自主承担。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4]。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制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维萍,郑建中,张雪芬,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82-184.

[2]刘珊珊,杨东辉,徐瑛.学生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社会调查方法的态度和学业成就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才智,2011(3):326-327.

篇(7)

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这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大变革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社会科学必然要以这些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实践―经验―理论”是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过程,经验以实践为基础,理论是经验的提炼与升华。没有对中国经验的系统研究与总结,就不可能产生为中国所需要的、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理论。我们希望构建一个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话语的学术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努力做好社会调查。

记录描绘新移民的奋斗与崛起

2007年以来,我们30余位青年学者,采用自发性社会调查的方法,先后对“蚁族”、高校青年教师、“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白领”等群体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获得了有关当代青年群体的大量一手资料和统计数据。

六年的积淀让我们对“蚁族”、“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白领”等当代青年群体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感受。总结发现,上述群体虽在教育背景、从事职业、生活方式等要素上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但从本质上看,又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性,即都是离开家乡,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但暂未取得城市户籍的青年人。他们心怀梦想,拼搏进取,在城市化转型的大背景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综合国内外有关流动人口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我们提出“城市新移民”的概念,对这一群体的共性进行高度凝练,以求深度记录和描述其在“历史三峡”中的奋斗与崛起。

课题组对这些典型青年群体的生存、发展状态的研究分析,是当下中国青年研究中所不多见的,我们采取的这种自发性社会调查,有三个特点:

一是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一手数据。我们始终坚持研究者必须“入场”,与研究对象面对面接触,采取问卷填答、个案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这样做虽然费时费力,但事实证明,感性认识是研究问题的起点,没有大量现场感性知识的积累,理性认识难以实现飞跃。

二是通过专业优势互补加强对复杂问题的攻关。研究是分专业的,但生活是统一的,对社会现象要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当前的问题是复杂的、多元的,多学科交叉合力是认识中国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团队的力量。

三是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提升研究效率。区别于政府部门组织的官方调研和知名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我们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不同和研究进程的不同阶段,确定团队成员的具体任务和分工职责。在思想相互撞击、相互交融、高度整合的过程中,资源共享、互信互学、共克难关、创出精品。

坦诚地讲,组织自发性社会调查,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多困境。与各种由权威机构发起的普查及综合性社会调查相比,我们可得到的资金支持、人力资本及行政资源少之又少,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为调研的开展设置了障碍。从某种程度上看,六年的研究实践就是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突破困境,在坚持“学术严谨性”与“现实妥协性”之间找寻最佳平衡点的过程。具体来看,我们面临并突破着三大困境。

抽样精度与调查资源间的妥协

“抽样”是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其科学性与精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决定着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

在六年的研究实践中历次调查的抽样方案均不是教条式的照搬教科书的结果,而是不断明确调查目的、充分评估调查资源、深度理解调查场域的产物。

在2008年的初始研究中,由于我们首先发现“蚁族”现象,没有任何前期资料可以借鉴,因此对该群体仅有一些不成体系的感官印象,其特征、分层及分布状况都不甚明朗,很难按照概率抽样的原则设计抽样方案。在当时探索性的研究背景与无行政资源支持的条件下,“滚雪球”或是唯一可行的抽样方法。有了第一次调研的经验,我们在2010年针对“蚁族”群体的第二次调查中,扩大了样本量及样本覆盖范围,虽在各大城市的“蚁族”聚居村中也采用了“滚雪球”的方式进行抽样,但由于此次调查覆盖城市较多,且样本量也有所扩大,故较第一次调查更具代表性,结论更具推广价值和适用性。

综合历次抽样方案的选择,课题组认为,对于中国的中小型抽样调查而言,在资金支持和组织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灵活选择和不断修正抽样方案。我们不能奢求中国的社会现实去适应教课书中那些基于西方经验总结出的成型理论方法,特别是在目前这样一个社会快速变迁、新鲜事物和新兴群体层出不穷的中国大环境下,在把握科学性原则和底线的基础上,社会现实才是指导我们抽样和研究实践的核心依据,盲目地追求所谓“科学”和“精确”,而不顾及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情况,只会令调查研究停滞不前。

严谨学术与丰满社会间的平衡

社会调查绝非仅仅是一套机械化的技术,决不是只要与调查对象接触了就可以获得想要的材料。简单照搬西方实证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对处于深刻变迁中的中国社会生活的解释常常只能流于表层。只有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调查方法,才能开展真正有效的社会调查。

做社会调查,无论从精力还是体力,青年学者理应冲锋在前。当青年学者能够在头脑里建构起“经验的世界”后,经过再次总结、抽象,最后就能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需要在“严谨的学术”与“丰满的现实”间转换和平衡。

有人曾批评我们的这种形式类似于“报告文学”和“调研报告”的结合体,缺少学术意蕴。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敢苟同。社会学研究,不仅包括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其他方法,像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参与式观察等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总的来看,我们恰恰就是通过这种所谓“调研报告与报告文学结合体”的方式在探索实现严谨的学术研究和丰满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平衡。当然,我们还在探索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很多方法需要完善,实证分析与质性研究的结合之路漫长而修远,我们愿在其中艰难探索,让丰满的社会现实化为“规律”,使严谨的学术研究具有“温度”。

价值中立与媒体宣传间的调适

课题组六年的研究实践,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课题组除荣获了诸多赞誉外,也承受了一些质疑和批评,“与媒体走的过近”、“有概念炒作之嫌”、“学术明星”甚至“哗众取宠”等等声音我们都有所耳闻。我们并不刻意回避这些略显尖锐的批评,而是沉下心来对其进行系统的剖析,怀着谦恭虚心的态度来反思自己,最终发现多数质疑都指向了学术研究与媒体传播之间的距离问题。

篇(8)

二、社会调查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社会调查的评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调查研究评估,是指对一项社会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估和测定,包括学术价值、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狭义的社会调查研究评估只对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具体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参考整个社会实践的环境和过程,以及社会实践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全面且有侧重、符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现实的评估。

(一)针对性原则

社会调查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评估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做出科学、准确的价值判断,直接关系到社会调查评估工作的成败。问卷是在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考察与访谈的基础上,针对本研究的主题而设计的。

(二)导向性原则

开展社会调查的评估,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评估指标不仅要成为判断社会调查效果好坏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成为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中要努力或提高的方向。

(三)可行性原则

即强调指标设计的客观、实践性的原则,社会实践效果评估要切合实际,要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依据,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三、社会调查评估体系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在掌握、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通过对高等教育专家、带队教师和参与过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大家对社会调查评估体系的各影响因素重要度的意见。基于影响因素的可量化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考虑,在掌握、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剔除无关因素,确定相关因素,完成调查问卷设置,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明确各个影响因素对实效评估的实际意义以及重要程度。问卷共设置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后都设置有从5到1不同分值的选项,分值越高,表示影响越大。在调查学校的选取上,调查内容的特殊性要求选取能够随时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展的高校,这样才能参与其中、随时翻阅社会实践的成果及随时随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而笔者所在工作单位可以满足这个条件;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9-2012年参与社会调查的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同时向部分教育专家发放问卷,搜集专家意见;并对各二级学院参加过社会调查的带队教师发放问卷,征求带队教师的看法,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调查方法采取抽样调查和个别访问等形式,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5份,回收率97.5%。其中学生问卷930份,回收911份,回收率为97.9%;教育专家问卷20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90%;带队教师问卷50份,回收46份,回收率为92%。所有数据分析和统计均采用OfficeExcel2007进行。

四、社会调查评估体系的内容框架构建

大学生社会调查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反映社会调查效果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提高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把上述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作为评估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社会调查实际效果的评估体系。

(一)进一步明确选题的价值性(R11)

确定选题的创新性(R12)和针对性(R14),要紧密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的讨论并付诸实践,以期对所形成的调研报告对政府相关职能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和意见。

(二)不断注重实施过程的科学性

一是针对调查的问题,要不断完善问卷设计(R21),问卷设计的缜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调查成果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二是进行任务分配、职责权利、时间安排、突发事件处理、财务报销等知识培训(R22),以保证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三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践经费(R24)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除了尽可能争取学校的经费外,更应整合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

(三)不断提高调研报告的含金量

即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R27),全程跟进。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协调团队成员的行为偏差、安全问题,总结阶段要核实调查数据的真实性(R32),并积极指导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R31);最后以图片集、随笔集、论文集以至活动简报、主题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篇(9)

中图分类号:F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34-02

一、社会调查法的内涵和意义

(一)社会调查法的内涵

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问卷、个案研究、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周密、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

(二)社会调查法的意义

将社会调查法应用到经济领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看待某些经济问题、分析经济形势。具体到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外贸企业转型这一问题,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海关总署等官方网站搜集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状况的宏观指标,但具体到企业的一些微观数据却无从获知,这样我们就无法了解到我国出口外贸企业面临的真实困境,而运用社会调查法对出口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等,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企业接到外部订单的情况及真实生存状况。

二、我国出口外贸企业外销面临的困境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近年来美国国内饱受国内高失业率的困扰,试图通过发展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增加就业,因此会部分替代从我国的进口;2009年希腊率先爆发了严重的欧债危机,这场危机随后迅速影响至整个欧元区,导致欧盟对外需求增速也有所放缓;而日本近年又遭受地震和核泄漏重创,经济重建面临较多困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外销面临的形势严峻,外部订单不稳定甚至可能减少。

为了了解我国出口大省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广东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近日向家具、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十五类的749家中小企业发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到2011年一季度订单的企业有375家,占企业调查总数的52%;接到半年订单的只有57家,占8%;有37%的被调查企业没有接到任何订单。此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外销情况不甚乐观。

在外贸订单总体缩水之下,不少外贸企业转换思路,瞄准开拓国内市场。据以上广东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的问卷调查,所调查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去年8月后内、外单比例基本达到5:5,预计今年内单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可能达到8成。但由于种种原因,外贸企业由外销转内销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三、我国出口外贸企业转型的制约因素

(一)转型企业缺乏内销经验

与相对成熟的外销市场相比,我国很多行业尚处于发展期和改良期,经营方式和手段相对不规范,如价格战、仿制假冒等问题普遍存在。尽管出口外贸企业有足够的产品生产经验,但对国内市场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竞争对手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盲目地选择进入某个行业,因而导致决策失误。

(二)部分企业原有产品不适应国内市场

不少出口外贸企业是纯外销加工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由于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国内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与外国居民不尽相同。而事实上大部分外贸企业转内销时都会选择做老本行,将原来为外国消费者设计的产品直接转到国内市场上销售,结果发现其原有外销产品不能适应国内消费市场,不被国内消费者认可。

(三)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合适的内销渠道

内销市场已经进入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的阶段,不建立合适的营销渠道,企业的优质产品就无法较快打开市场,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内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出口外贸企业的产品原先主要在国外销售,在国内没有营销渠道。再加上营销渠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因而不少出口外贸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过程中都面临建立营销渠道的问题。

(四)出口外贸企业转型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

从目前国内的融资环境来看,出口外贸企业相比内销型企业更容易得到各大银行的支持,而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如果创立了自主品牌,就会比出口型企业在广告、促销等方面投入更庞大的资金。一方面是相对更少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相对更多的资金投入,导致了转内销的企业资金缺口较大。

四、我国出口外贸企业扩大国内市场的对策建议

为了摆脱制约外贸企业转型的不利因素,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调研国内市场、开发建设适当的营销网络等。同时,政府也应对外贸企业的转型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

(一)调研国内市场,转变营销观念

我国的市场经济相对来说时间短,经验少,所以国内市场不仅销售情况复杂,而且不同区域的销售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销售特点变化较大,这就要求企业不能按照以前惯有的思维方式来开拓国内市场豐。外销的前期投入相对较少,周期短且回报稳定,而内销的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营销观念上,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地进行。

(二)积极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出口外贸企业转内销后,应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消费心理,开发能满足本国居民实际需要的产品。应针对国内市场的不同消费人群细分市场,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习惯,这是出口型企业打开国内市场的基础。

(三)加快国内营销网络建设

篇(10)

家长问卷主要调研家长对孩子的交流沟通情况以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情况,共发放家长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3份。从问卷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关注程度不同,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和谈论的话题也不同,但主要集中在学习、生活这两方面。

从总体上看,75.2%的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中偶尔会存在障碍,16.6%的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8.2%的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中存在障碍,而且对于家长和孩子经常谈论的话题(多项选择)统计显示,93.4%集中在学习问题,46.1%集中在生活问题,只有4%涉及情感问题;从家长的年龄上看,其中38岁及以下年龄的大部分家长对于社会上一些心理辅导教育持鼓励子女参与态度,38岁以上年龄的大部分家长则处于观望状态,问及原因大多认为自己子女心理很健康没有必要去参与这类活动;从家长的文化程度上看,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中有45%的家长对于孩子对他给予的教育的态度说不清楚,没有把握,40%的家长认为孩子对他给予的教育抱认真态度,15%的家长认为孩子抱不在乎的态度,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中有52.5%的家长认为孩子对他给予的教育抱认真态度,40.3%的家长认为对这一点说不清楚,没有把握,只有7.2%的家长认为孩子抱不在乎的态度。从家长职业上看,从事机关工作的大部分家长对为孩子营造较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方面关注程度较高,但从事个体经营的大部分家长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上一篇: 技术管理思考 下一篇: 金融投资理财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