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市场前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保护市场前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我们知道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中,能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来引导资源向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理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时,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是高效率的。

但是,在环境公共物品的买方和卖方之间,并不存在现成的市场机制,这主要因为大多数环境公共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帕累托最适度也无法自动实现,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例如,环境污染)。因此,环境公共物品的使用和配置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为通过为环境公共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就有可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

市场既有通过经济刺激而保护环境的正面作用,也有追逐经济效益而破坏环境的负面作用。其正面作用主要表现通过市场机制消除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纳入到经济活动的分析和决策过程,促使污染、破坏环境资源者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产经营方式,将环境保护由过去的政府行为转变成一种由经济利益机制驱动的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同时也为环境保护筹集资金,以支持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究开发、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以及重点污染源的治理等。

其负面作用主要有:

1.不能在现在和未来之间有效地配置资源。从理论上说,市场机制能够按照消费者的爱好,来配置不同时期所需要的资源。但在实际上,人们感到未来变化不定,多数偏爱现在,其结果是太多的资源用于现期消费,而为将来所进行的投资太少。这种情况,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2.不能自行解决外部性或外在效应问题。市场机制无力对产生外部性的厂商给予惩罚,否则的话,如果市场机制有能力自动地惩罚产生污水的化工厂,补偿受损的邻近饮水厂,那么,市场机制也就不存在这种“外部性”的缺陷了。这是因为,在具有外部性的厂商生产的产品中,不仅有生产成本,而且有因外部性而造成的社会成本,但市场机制却无法把这部分社会成本包括进去。因此,如果仅有市场机制,具有生产外部性的厂商总是自动地倾向于不治理污染,因为治理污染要增加大量的生产成本,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是与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相悖的。这里,就必须借助于市场以外的力量,如政府干预、舆论、说教(道德、良心)等来解决。

市场的正常运行要求具备若干条件。否则,就会造成市场经济结构的缺陷,从而帕累托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资源配置效率达不到最优状态,这就是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公地悲剧。它意味着,如果理性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如一群牧民面对向他们开放的草地,每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购养成本,是合算的,尽管因为平均草量下降,可能使整个牧区的牛的单位收益下降。每个牧民都可能多增加一头牛,草地将因为可能被过度放牧而被破坏,从而不能满足牛的食量,致使所有牧民的牛均饿死。

此例中的牧民在决定自己养多少牛时并未考虑其行为的负外部效应(破坏草地),结果每户牛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牧草的产出基本上没多少增加,最终陷入”公地悲剧”。公地悲剧表明了公共事物无人关怀的结局。

2.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中,无法相互沟通的个人之间出于自身理性的考虑所进行的选择往往并不符合双方(或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这一两难处境。运用到环境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中,囚徒困境表明,尽管提供环境公共品会给双方都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理性的个人还是会选择不提供公共品。假设相邻的两个工厂甲厂和乙厂边界处有一堆固体废弃物需要清运,现在面临着是否出资清运的决策,清运成本为200元,两个工厂从清运固体废物中得到的效益(排污费)都是150元,若两厂共同出资清运,则双方分摊成本,即各出100元;若只有一个厂出资,则需独自出资 200元。双方的支付矩阵如表1。个人往往有很大的诱惑去搭便车,因为若自己出资而对方无动于衷的话,那么自己的效用水平非但低于对方,而且还有负的效用水平。没有谁愿意自己出资、对方坐享其成而使自己的效用水平下降。另一方面,若对方出资而自己不出资,则可坐收渔利,获得最高水平的效用(150)。当双方都这样理性地算计并行事时,该公共产品就不会提供出来,结果就是集体的低效用水平。把这种博弈扩展到多个人的情形,仍会出现相同的结果。

3.集体行动的逻辑。传统的观点从理性的个人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前提出发,想当然地作出由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体也会像个人一样追求集体的共同利益。对这一乐观的看法,奥尔森提出了批驳。他说:“除非一个集体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集体利益。换句话说,即使一个大集体中的所有个人都是理性的和追求自我利益的,而且作为一个集体,他们采取行动实现他们共同的利益后都能获益,他们仍然不会自愿采取行动以实现集体的利益。”

三、“市场失灵”的原因

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通常有:

1.无市场、薄市场(thin market)、市场竞争不足与垄断。首先,一些环境资源形成不了市场,没有价格或价格偏低,造成过度利用。江河、湖泊、海洋、空气等提供的环境服务通常没有市场或价格偏低,利用者不花什么钱就可以任意占用,造成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其次,有些资源(如能源和许多其它矿产资源)的市场虽然存在,但价格偏低,只反映了劳动和资本成本,没有反映生产中耗费资源的机会成本,加剧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当价格为零时,任何企业都可以无所顾忌地排放废气和废水,因为并不需要事先购买空气才能污染。

在薄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数量很少,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很弱,即使存在市场,市场失灵还可以表现为竞争不足。资源产业,例如水产业和能源产业中还存在垄断。垄断者在市场上减少产量,提高价格,因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外部性问题与产权。环境利用中存在着广泛的外部不经济性。如企业污染了周围环境,给周围居民和企业带来了危害;上游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淤积了下游河道动,加剧了洪涝灾害。外部影响的经济后果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出现差别,污染者不承担相应的污染责任,污染者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这些企业实际上是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获得了某种竞争优势。在完全竞争经济市场条件下,外部性阻碍了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一些环境资源产权不存在,导致人们的预期不足,影响人们对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引起普遍的短期行为。例如,由于空气、河流、海洋水体等没有产权,私人通常不会对合理使用这些资源感兴趣。

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正常作用的基本条件是明确定义的、转移的、安全的、可转移的和可实行的、涵盖所有资源、产品、服务的产权。产权是有效利用、交换、保存、管理资源和对资源继续投资的先决条件。

但环境资源领域建立产权和市场的交易成本太高。如对海洋渔业资源,特别是那些洄游鱼类资源,很难建立有效的产权,即使划定了产权,如把某一群鱼划给某个渔民,但监视、保护起来难度很大,成本也太高。

3.公共物品。很多环境资源是公共物品,使用和消费不具有排他性,无法由市场自发地提供。如果一个企业保护了清洁的水体和空气,但不能排除周围的企业和个人享用,形不成需求市场。没有需求市场,通常也就不会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去提供这类公共物品服务。从而便出现了一种所谓“搭便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而不承担责任的情况。可怕的是,搭便车行为具有传染性:你不付成本而获益,我付成本岂不吃亏了,于是我也不付,于是人人都想搭便车,最终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

4.信息不完全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取得信息、相互合作、讨价还价和履行合同所需的费用。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前提之一就是信息是完全的且是免费提供他人使用的。但是,现实社会中信息的使用既不是完全的,也不是免费的,获得信息是需要成本的,交易成本的存在影响了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和市场均衡状态以及经济效益。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与普通商品不同。人们之所以愿意出钱购买信息,是因为不知道它,一旦知道了信息,就没有人愿意出钱购买信息,这就会出现信息市场的两难困境:信息购买者想知道信息的真实内容,才知道是否值得购买,而信息持有者又千方百计不让购买者知道信息的具体内容,否则信息就会无法出售。即使双方成交,信息也不是完全充分的。并且经济主体做出经济决策时,必须到信息市场搜集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整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有时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信息的搜集整理需要成本,另一方面有的信息会干扰经济决策。经济主体总是在信息的边际成本等于信息的边际收益进行决策以达到利润最大化。信息不完全的存在阻碍经济主体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5.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环境资源利用及其影响一般是一个长期过程,林木成材要十多年,甚至数十年;采矿从勘探到开采通常也需要很长时间。同长期性相连的是不确定性,时间越长,不确定性也就越大,开采经营的风险也就越大,从而抑制了企业和个人确立一种有利于资源长期持续利用的投资和经营战略。

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也是一样的。例如,在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中,由气象条件引起的不确定性是决策者无法准确预料和控制的。时间越长,不确定性也越大。不确定性影响很多部门,环境资源受的影响更大。不过,当不确定性使人们对资源的开发更加保守时,反而有利于对资源的保护。

从实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保护环境资源意味着为未来利益牺牲当前消费。由于人们偏好实实在在的当前消费,所以未来利益被贴现,特别高的贴现率可能意味着不保存某一资源。高贴现率和低资源增长率结合起来,完全有可能使某一物种灭绝。如果贴现率确实反映社会在时间上的选择,本不必大惊小怪,但市场贴现率如不反映社会真正的时间选择,就应引起注意。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和当代人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和资源的代际分配,从而导致环境和资源利用可能带来的不可逆后果。

四、充分发挥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对策

1.明晰产权。“公共地悲剧”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公共地的产权是非排他性的或者缺乏一套有效使用公共地的规则。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就是“公共地悲剧”迫使人们寻找到的一种解决“公共地悲剧”的方法。不论是“公用地”,还是“公共池塘资源”,其占有与使用的边界必须清楚地规定,边界的不清晰和非确定性,只能使公用资源过分提取直到耗竭。在产权不能够得到明晰界定的情况下,短期行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的草场退化、荒漠化及河流污染均属于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由产权模糊造成的。由于牧场是公共财产,任一个牧民都可以随时到牧场去放牧而无偿使用牧草。由于牧场的面积是一定的,受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牧草产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放牧数量的增加,当被吃掉的牧草量超过其再生能力时就会出现牧草越来越少,即所谓过牧的问题,并最终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出现荒漠化。河流污染也是如此。由于河流是大家的,每一个人都可无偿使用,即使污染和破坏水资源也不用承担责任。由于产权不明确,使我国稀缺性的水资源被严重浪费和污染。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经济交往都以一定的产权为前提。产权不明确,市场交换就会出现混乱。但是在环境公共物品上,产权的完全明确是做不到的。因为人们是否愿意明确产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例如,由于空气是流动的,明确空气的产权需要很高的交易成本,因而直到今天,空气的产权仍然是无法明确的。不能明确产权,就会带来“市场失灵”,导致很大的外部性。

2.建立市场。排污权交易是指在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下,排污单位之间以排污指标为标的进行的交易活动。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建立相应的可转让排污许可证制度。国家通过排污许可证形式有偿地将排污权分配或拍卖给排污者,并允许排污者进入市场进行许可证买卖。如果排污许可证的市场价格高于治理污染所需的费用,排污许可证的所有者则会积极削减污染,而转让或出售许可证。排污权交易制度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污染总量的控制方法,它将环境容量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一样进行自由交易。实质上是把环境资源商品化。如对环境污染,在现行的管理安排中,大都是采取由政府征收排污费的办法来解决。在原有制度安排下,企业虽然是排污和治污的主体,但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要达到政府规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就没有激励再进一步治理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2001年9月开始的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制”首先在山西太原市26家企业试点,首开了国内排污权交易之先河。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企业取得了排污权交易的利益,就有了积极参与污染治理和排污权交易的巨大激励,从而达到治理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尽管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市场行为,但必须在政府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之下进行,管理部门要研究和掌握以总量控制为条件的污染物排放交易的一般规律,制定规范排污交易行为的法规,才能确保排污交易在污染治理中的有效性。

3.引入竞争。具体竞争方式有下列两种:

(1)提供者间的竞争。政府间竞争,就象市场中企业间竞争一样,可以产生实质性的效益,因为整个体制把外部性内部化,从而使相关的各个政府单位都面临压力,为更有效解决这些压力,各个政府单位也具备了自我规范的倾向。

政府间引入准市场化机制,发生竞争,可以迫使政府对公民的环保需求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单位数量足够多但效益不够高、或者其他政府工作目标凌驾于环保目标之上、政府部门不够真正明智地关注公共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由于政府间竞争机制的引入,也会相应减少。

(2)生产者间的竞争。环境是具有多样性的公共物品。对于那些具有明显补偿性和利润、可以承受融资成本且有利可图的竞争性环境保护,例如城市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应以企业为生产主体,通过商业性银行等适应市场需要的方式,到市场进行融资活动,参与市场竞争,使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承担生产并获得收益。在政府独家对于不能承受融资成本但通过适当收费可以保持运转或环境质量的环境保护中,可建立“政府+公众”的模式,由政府融资,由经营公司承包经营,由受益公众主体交费。

同时,在生产者之间建立竞争,还可减少因寻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损失。在信息不对称、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生产者很可能为了承揽盈利性环保项目,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向政府官员进行寻租活动,致使承包商为获取利润而在技术装备、服务质量等方面减少必要的花费,从而可能导致低劣的环保提供。

相反,政府如果能够在生产者竞争的过程中公开信息、鼓励竞争、制定严格标准,为生产者创造完全市场竞争的条件,不仅可以限制甚至消除寻租现象,而且也为企业投身于环境保护创造了激励。企业的价值取向也逐渐接近公益事业应具有的公共社会目标。

上面探讨了如何发挥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但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和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单靠市场机制,应使用市场调节和政府规制等方法,以保证在明晰产权等市场机制运作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环境管理作用,促进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6-0171-02

1 电力市场中电价理论的概述

电力市场中的电价是一个理论性的概念,针对电价的分析角度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理论概念。例如,从时间上分析,电价可分为远期合作电价、中期合作电价,目前市场采用的电价以及实时电价等;从功能上分析,电价可分为备用电价、电能电价、输电电价以及各种类型的辅助服务电价等;从制定过程分析,电价可分为一部制电价、两部制电价、事先电价以及事后电价等。从电价理论上分析,大致分为电能成本分析、电力市场形式等两部分。电力成本分析又名电力预测,是结合市场的发展行情列出的市场中的电价;电力市场中的电价,是一种形式机制,通过了解市场的规则,以及市场中参与者对其的影响力等进行出清电价的一种形式。

2 影响电价的主要因素

2.1 电力的成本

电力企业在供电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能消耗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消耗等,都称之为电价成本,电价成本主要包括输送成本、发电成本以及交易成本等。输送成本主要是在配电和输电的过程中产生的电能以及配套设施的损失费用;发电成本,主要是在电力企业发电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燃料费、管理费、人工费以及维修费用;交易成本主要是在对客户市场供电中产生的费用

成本。

2.2 电力市场的供应情况

市场供需情况的动态,直接影响着产品价格的高低变动,电价也是如此,这是市场价值变化的规律。在电力市场中,如果市场电力的需求量过大时,那么电价就会在这个动态下上涨,相反,如果电力市场需求量较小时,那么电价就会随之下降,因此,也可以说电力市场的供应直接影响着电价。

2.3 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力

电力价格受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电力市场基本都是属于垄断性市场,发电公司极其少,参与竞争的发电商家更是有限,相应的就会出现商家策略报价的现象,根据用电负荷的高峰期,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故意抬高电价来获取更好的利润,与电能的生产成本严重不符。

2.4 国家经济政策

电价还受到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对生产者来说,国家采取最低限价,将电价保持在一定的价位之上以保证电力生产的经济效益;对于消费者来说,国家采取最高限价策略,将电力的价格控制到一定范围之内,确保消费者的利益。

2.5 线损方面因素

在配网正常运营的过程中,如果因为配网或配网设备等原因造成线路损耗的话,也会导致电能消耗的原因,这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作为电力企业不可能做亏本的买卖,会按照总用电量对电能进行定价,而线损的电能因为无法看到也将算为人们用电的成本里面,会直接影响到电价的高低。

3 电价的作用和意义

电价不仅是对消费者的一种电力使用控制的方式,同时也是针对电力企业本身的一种控制方式,可以对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起到调控的作用。因此,合理发挥出电价对市场、消费者以及电力企业本身的作用,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的重要作用。电价的制定可以更有效地吸引社会中各个行业的资金流向,同时,也满足了用电用户的发展需求,还可推动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双赢的结果;由他人做主,由市场判价,不仅能促进市场电力企业相互的竞争力,而且还能加强电力企业发展的活力,通过竞争不断地改造自身的不足,积累更多的经验知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优化资源的配置,世界的资源已经面临枯竭,而电力行业通过合理的生产结构,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资源,还避免了商家的重复投资,有限地利用和开发新能源以及再生资源,为人类节省了更多的非可再生资源;正确引导用户的合理用电,通过市场供电的需求决定电价,不仅可以促进用电消费者自身调节用电,同时还避免了电力企业的高峰期用电高负荷,有着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消费者的合理用电结构,降低电力能源的浪费问题。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电价是控制电力市场机制的核心,同样也是一个联系电

力的发展和电力消费者的一个桥梁,与电力市场参与者有着直接的利益往来。另外,利用电力市场中的电价作为电力发展的经济信号,可以及时有效地调整电力的供求关系,不仅可以调动多方面办电投资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正确引导消费者,从而实现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4 实时电价的定价依据

在电力市场中,首先要确定电力使用的实时电价才能维持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转,而电价也是维持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因此实施电价的定价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电力市场的实时电价需要建立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再根据电力生产的长期成本以及短期生产的成本作为定价的依据,在电力市场的影响下,电价可以有效实时地将用户的用电负荷情况及时反馈到电力企业,通过这些数据利用经济利益的激励模式来完成市场调度的工作,实现在实时电价定价的基础上将电力负荷的使用情况予以最佳的分布状态,不仅可以实现电价的最优,同时还能让电力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5 环境保护的指标量成为上网电价的排序模式

电价能够衡量供应方的生产经济效益,同样也是消费者长期使用的一种产品。人们的生活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而对于电能来说,不仅要多发电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企业的生产以及社会的发展,还要避免或降低对环境造成的伤害,环境是关乎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预防电力使用过程中破坏环境仅仅依靠电价的定价模式来控制和约束是不够的,量化是控制指标的最有力手段,因此要将环保的指标进行量化,加大对环保设施的投资力量,使得实施环保措施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才有助于电厂的生产过程也要为保护环境、净化环境而做出更大的努力。另外,将量化后的环境指标与市场电价相互融合,并将其进行高低的排序模式,使保护环境这个环节做的较好的企业优先上网,利用环境的指标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度,进而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6 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力市场中电价以及环境保护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到电价对电力市场有着极大影响,同时也是维持电力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另外,电力市场还承担着保护环境的重任,需要在生产电能和使用电能中,进一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时璟丽.竞争性电力市场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发电

的国际发展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

2007,(6).

[2] 马瑞.电力市场中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目

标模糊优化短期交易计划新模型[j].中国电机工

程学报,2002,(4).

[3] 陈德裕.在我国电力工业中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力,2012,(3).

[4] 任玉珑,王恒炎.电力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分

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0).

[5] 曾绍伦,任玉珑.可再生能源发电竞价上网研究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篇(3)

一、建筑工程施工对环境污染的常见影响

1、施工机械作业,模板支拆、清理与修复作业,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作业等产生的噪音排放。

2、施工现场土地平整作业,土、灰、砂、石搬运及存放,土方挖掘、填方、管网布设、路面开挖,混凝土搅拌作业等产生的粉尘排放。

3、现场渣土、商品混凝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原材料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遗洒。

4、现场油品、化学品库房及作业点产生的油品、化学品泄露。

5、现场废弃的涂料桶、油桶、油手套、机械维修保养废液废渣等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

6、城区施工现场夜间照明造成的光污染。

7、建筑施工现场井点降水、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建筑材料及砼输送管道的清洗水、砼养护排水、设备水压试验水等生产废水以及食堂、厕所、洗车点产生的生活污水的排放。

8、现场生活区、库房、作业点等处发生的火灾、爆炸。

9、施工现场钢材、木材等主要原材料的消耗,以及现场用电、用水等能源的消耗。

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1、资源保护:

1.1 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1.2 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

1.3 施工时发现文物、古迹、爆炸物、电缆等,应当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2、 扬尘控制

2.1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2.2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时,应采用隔离、洒水等措施,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

2.3施工现场土方作业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应采取密闭式运输车辆或采取覆盖措施;施工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

2.4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现场散装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2.5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措施。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2.6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3、施工噪声污染

3.1施工现场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3~12524)制定降噪措施,并可由施工企业自行对施工现场的噪声值进行监测和记录。

3.2 应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的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维护;从声源上降低噪音。

3.3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生活区的一侧,混凝土输送泵、电锯等应设有吸音降噪屏或其他降低噪声措施;利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从传播途径来控制。

3.4控制强噪声作业的时间;凡在人口稠密区进行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至次日早6点停止强噪声作业。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3.5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

4、废气排放防治

4.1 城区、旅游景点、疗养区、重点文物保护地及人口密集区的施工现场应使用清洁能源,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4.2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

4.3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5、建筑垃圾处理;

5.1施工现场应设置密封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应及时清运出场。

5.2 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应达100%;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0%;碎石和土石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埋填材料。

5.3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

6、固体废物的处理

6.1 回收利用,是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筑渣土可视情况加以利用,废钢可按需要做金属原材料。

6.2减量化处理,是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等减少其最终处置量,减低处理成本,减少对环境污染,在减量化过程中,也包括和其他处理技术相关的工艺方法,如焚烧、热解、堆肥等。

6.3稳定和固化技术,利用水泥、沥青等胶结材料,将松散的废物包裹起来,减少废物的毒性和可迁移性,使得污染减少。

6.4 填埋,是固体废物处理的最终技术,经过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废物残渣集中到填埋场进行处理。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尽量使处理的废物与周围的生态环境隔离。

7、污水处理

7.1 施工现场应设置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方可排放市政污水管网。

7.2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7.3 食堂应设置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7.4 厕所的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7.5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府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通畅。

7.6 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8 光污染控制

8.1、夜间焊接作业,应采取挡光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8.2、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8.3、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应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

2、人员健康保护:

2.1 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应与办公、生活区划分清晰,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2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围挡,高度不得小于1.8m。

2.3 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大门内应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制度牌。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应配置醒目安全标志,施工应采取有效的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应加强人员的健康管理。

2.4 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GB3869的有关规定。

2.5施工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为作业人员提供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培训。

2.6 施工企业应结合季节特点,做好现场作业人员的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防煤气中毒、防疫等工作。

2.7深井、密闭环境、防水盒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2.8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2.9 施工现场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意义

1、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的需要。采取专项措施防治粉尘、噪声和水污染,保护好现场及周围的环境,是保证职工和相关人员身体健康、体现社会总体文明礼貌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矿业的快速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有效地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搞好矿山地质环境的评估,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有效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矿山基本情况

评估区位于剥蚀构造低山驼脊谷地地貌区,矿区附近山顶海拔一般为+725.0~+846.0m,切割深度一般为100~300m。矿区内最高标高为811.5m,最低标高700m,地形北东部高,南西部低。山体坡度一般为20°~30°,地形坡度中等。矿区及周边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及志留纪中粒、粗中粒斑状堇青二长花岗岩(Sγc2)。

采石场设计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开采标高:+810m~+750m;采矿场最终边坡角:54°;设计矿山服务年限:6年;开采方法:采用安全小平台、倾斜中深孔崩矿的采矿方法,机械作业,分段自上而下由南西向北东推进的采矿方式。

2矿山地质环境评估

本矿区总面积0.0812km2,矿山建设规模设计为年采矿石1.0万吨,属小型矿山。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为二级;采矿场影响程度属于较严重区,评估范围内除较严重区外的其它地区属于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个区。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重点防治区(A):主要为采矿场,防治区面积为0.9156hm2,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预测矿山开采引发、矿山建设工程本身遭受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矿山开采加剧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大。预测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影响或破坏较轻;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采矿活动破坏林地面积为0.9156hm2,对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程度为较轻。建议矿山开采过程应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级放坡开采,对现状危岩进行清除,对崩塌地质灾害进行工程防治,再进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恢复。

次重点防治区(B):主要为废石场与表土场及其泥石流可能影响的范围,防治区面积为4.1244hm2,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预测矿山开采引发、矿山建设工程本身遭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废石、表土堆放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小。预测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影响或破坏较轻;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采矿活动破坏林地面积为0.8156hm2,对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程度为较轻。对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工程防治,再进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恢复。

一般防治区(C):评估区内除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外的其它区域均为一般防治区,防治区面积共13.36hm2,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区。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影响或破坏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程度为较轻。因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较轻,工程防护主要为监测。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恢复治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是通过采取一定的保护及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及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最大限度保护和修复矿山地质环境,努力创建绿色矿山,使矿业经济科学、和谐、持续发展。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

第一阶段(生产期):对危岩体进行清除,在拟建废石场下方修筑拦渣墙;在拟建表土场下方修筑挡土墙;对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段进行监测;及时清除坡面危岩体;对建好的拦渣墙、挡土墙进行稳定性监测;对地形地貌破坏情况进行监测,工期约6年。

第二阶段(治理期):平整平台,清理边坡石方,开挖截排水沟,砌筑储土槽挡墙,拆除挡土墙及建筑物,种植爬山虎、毛竹和草,工期约1年。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为露天采矿场的边坡、拦渣墙、挡土墙、地形地貌,监测内容为采矿场边坡的稳定性、拦渣墙(挡土墙)稳定性、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6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本矿山可能引发或加剧、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本方案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措施为:拦渣墙(挡土墙)+清除危岩+监测。本方案设计在拟建废石场底部设计重力式拦渣墙。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为较严重,矿山开采过程中尽量减少新增破坏面积,对具备恢复治理条件的破坏区域及时采取恢复治理措施,使矿区的地质环境得到基本恢复。其主要破坏区域为采矿场、废石场、表土场,治理的主要措施为平整平台,清理边坡石方,开挖截排水沟,砌筑储土槽挡墙,种植爬山虎、毛竹和草。

矿山开采时破坏土地类型主要为有林地、灌木林,考虑到恢复治理工程的可实施性,并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将破坏单元恢复治理为有林地和其它草地。

图1矿区某剖面治理效果图

图2表土场某剖面治理效果图图3废石场某剖面治理效果图

7结论与建议

本矿山评估区重要程度属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开采过程中,开采应与恢复治理同步进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同时加强和开展矿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要求与验收规范》(GB45/T701-2010);

篇(5)

一、研究内容及解决问题

按照修井作业施工技术操作标准的要求,热采、下泵、检泵井起、下抽油杆施工过程中必须安装抽油杆刮油器,防止落物和污染环境。但是在起、下抽油杆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性汽窜井喷,抢喷时必须先拆卸抽油杆刮油器,才能安装防喷盒或抽油杆抢喷接头进行抢喷。由于汽窜井喷,井内瞬间喷出大量高温、高压汽流,使操作人员难以靠近,很难进行抢喷,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烫伤事故,甚至会发生井喷失控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和杜绝以上事故的发生,我们结合现有的抽油杆刮油器和油管防喷器的结构和原理,研制开发了油井抽油杆刮油防喷装置。该装置将从根本上解决热采、转下泵、检泵井在起、下抽油杆过程中突发汽窜井喷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烫伤事故及井喷事故。目前该装置在国内还属于空白,是修井作业行业当中较为先进的技术,在辽河油田稠油区块及国内稠油市场,具有相当好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在稠油区块逐步进行蒸汽驱开采及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时期,该装置将是修井作业行业不可或缺的起下抽油杆刮油防喷装置。

二、关键技术

1. 技术原理

该装置由上壳体、丝扣头、刮油密封胶芯、单闸板多级抽油杆防喷器密封胶芯、闸板、丝杠、手动摇臂、下壳体、丝扣头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在准备起、下抽油杆时,首先用抽油杆引杆把抽油杆刮油防喷装置安装在采油树上,采用卡箍连接方式。安装好后,应至少开关闸板一次,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正常起、下抽油杆前,防喷器闸板必须开到位,防止起、下时刮坏闸板。正常起、下抽油杆时,该装置的抽油杆刮油器起到密封、刮油、防污染功能。当遇到突发汽窜井喷时,通过手动摇臂快速顺时针方向旋转单闸板两侧丝杠11圈使防喷器胶芯抱紧抽油杆本体,即可关闭抽油杆与油管环空,达到密封状态,这时可以放喷或洗压井,从而控制住井喷,为下步工作做好必要准备。

2.创新点

2.1该装置刮油器部分优化刮油胶芯结构和材料,优化刮油胶芯腔室结构,使其胶芯使用寿命大大增加,密封、耐磨强度非常高。

2.2该装置实现了抽油杆刮油器与防喷器的优化组合,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抢喷速度快。

2.3该装置对防喷器闸板和密封胶芯进行了优化设计,不用更换便可以实现对不同规格抽油杆的密封,从而达到防喷目的。

三、现场实施情况

我们研制开发的抽油杆刮油防喷装置四季度和一季度在2口井作业施工现场进行了试验。

12月29日在102队施工的曙1-106-203检泵井作业施工现场进行了第一口井的现场试验。该井泵深1019米,抽油杆共计116根,其中Φ36mm空心杆88根,Φ19mm抽油杆28根。该装置通过抽油杆引杆安装好后,上提抽油杆通过抽油杆刮油器,抽油杆本体表面无附油,刮油效果非常理想。起出全井抽油杆后,经验证抽油杆刮油胶芯完好无损。作业工人感到非常满意,刮油干净,操作轻便。对该装置的防喷闸板进行了压力试验,首先通过正旋转两侧手动摇臂11圈闸板抱紧抽油杆本体,试压15MPa,10Min压力不降。

1月12日在102队施工的曙4-08-11C检泵井作业施工现场进行了第二口井的现场试验。该井泵深994米,抽油杆共计118根,其中Φ22mm抽油杆52根,Φ19mm抽油杆66根。当最后起到Φ19mm抽油杆时,负荷小,起杆速度较快,接箍处下部有少许附油,但抽油杆胶芯依然完好无损。

通过两口井的现场试验,共起下各种规格抽油杆294根,刮油器胶芯完好无损,实现了清污刮油的目的。通过对抽油杆防喷器的现场试压,验证了防喷器闸板密封性能好,防喷能力强,达到了设计要求,最终现场试验成功率100%。

四、结论

1.抽油杆刮油防喷装置的开发研制集成了抽油杆刮油器的刮油去污功能和抽油杆防喷器的防喷功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热采、转下泵、检泵井在起、下抽油杆过程中突发汽窜井喷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烫伤问题。

2.该装置刮油器的特制胶芯密封、耐磨性能好,强度高,使用寿命大大增加。

篇(6)

《咖啡馆项目立项报告》主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项目的市场和销售、规模、选址、物料供应、工艺、组织和定员、投资、效益、风险等进行深入阐述,消除决策主体项目选择的盲目性,着力阐述项目的规划设想,极力突显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达到立项报批的目的。

第一部分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项目报告撰写单位

(四)项目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立项研究结论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立项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项目立项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使审批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第二部分 咖啡馆项目发起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咖啡馆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咖啡馆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咖啡馆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咖啡馆项目市场分析及前景预测

一、咖啡馆项目市场规模调查

二、咖啡馆项目市场竞争调查

三、咖啡馆项目市场前景预测

三、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四、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部分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一、资源和原材料

二、建设地区的选择

三、厂址选择

第五部分 工厂技术方案

一、项目组成

二、生产技术方案

三、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四、土建工程

五、其他工程

第六部分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一、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二、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三、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四、治理环境的方案

五、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六、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七、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八、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七部分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一、企业组织

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费用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测算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投资使用计划

四、项目财务测算相关报表

(注:财务测算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依照如下步骤进行:

1、基础数据与参数的确定、估算与分析

2、编制财务分析的辅助报表

3、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估算所有的数据进行汇总并编制财务分析的基本报表。

4、计算财务分析的各项指标,并进行财务分析从项目角度提出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第十部分 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二、财务评价

三、国民经济评价

四、不确定性分析

五、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十一部分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二、附件

三、附图

《咖啡馆项目立项报告》的核心价值是:

——作为咖啡馆项目拟建主体上报审批部门审批决策的依据;

篇(7)

绿色贸易是指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节约经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等理念贯穿于贸易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世界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已普遍意识到实行绿色贸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绿色贸易的蓬勃发展。绿色贸易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1]。

一、绿色贸易浪潮的发展现状

(一)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贸易蔚然兴起

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贸易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一些环境问题的频繁出现,如:气候变暖、河流湖泊污染、森林退化、臭氧层破坏等,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维护的关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意识随之提高,对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促进了绿色贸易的兴起和发展[2]。

(二)绿色贸易市场前景广阔

现在,“绿色是金”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随着绿色革命的兴起,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绿色消费将成为今后消费方向的主流。有调查表明,89%的美国公民对其购买产品的环境影响十分关心,大约有78%的人愿为购买绿色产品多支付5%的费用;在荷兰,大约70%的人在购物时会选择有绿色标志的产品[3]。绿色需求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不断增长的需求热点,它必然推动绿色市场的不断成长。

当前,国际市场上形形的绿色产品层出不穷,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等无所不有。绿色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1985年全球开发的绿色产品仅占新产品总数的0.5%,到1990年上半年已上升到9.2%,增长了18倍[4]。据统计,1992年全球环保贸易额仅为12560亿美元,2004年则上升为4000亿美元。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环保贸易额。可见,环保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伴随绿色贸易,绿色贸易壁垒盛行

在国际贸易领域,提高环境标准,加强环境管理,是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一个新动向,反映了各国对环境的普遍重视,有着合理性。然而,环境规制的制定与实施日益成为限制自由贸易的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绿色贸易壁垒”或“环境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或某地区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由,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成为贸易壁垒的环境保护制度与正常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同之处在于:以进行环境保护为名义,限制自由贸易的发展,成为出口产品市场准入的一个障碍。

二、绿色贸易浪潮给广东产品出口创造了机遇

(一)促进广东环保产品的出口

绿色贸易浪潮的到来,给广东省环保产品的出口,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广东省环保产业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呈现出市场需求大、技术储备和企业实力较强的发展趋势。目前已形成包括环保产品生产、洁净产品生产、环保服务业、资源综合利用等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一个综合性新兴产业[5]。同时,据世界银行资料统计,全球的环保产业产值自1992年以来平均增长率达7.5%,大大超过同期世界经济增速,亚洲市场更是不容忽视,增长率达16%左右。因此,在广东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作为保障的基础上,加以世界绿色贸易浪潮的推动,广东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出口将会稳步增长。

(二)利于广东出口产品结构调整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外贸出口总额为53194186万美元,其中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分别为4271025万美元、35972097万美元[6];占比分别为8.029%、67.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广东出口产品结构已经实现从以纺织服装为主向机电高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但不可忽视的是,出口产品结构还有待提高。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例:2009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1393.74亿美元,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1170.28亿美元、电子技术122.38亿美元、光电技术72.1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为2521.62亿美元,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303.46亿美元、电子技术621.45亿美元、光电技术138.03亿美元[7]。可以看出,虽然广东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呈现出逆差的趋势,也就是说出口结构的技术产品比例还有待提高。而绿色产品的出口增长将带动出口结构中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例提升,进一步完善出口结构。

(三)有助提高广东出口产品附加值

经典的“微笑曲线”体现出产业链与产品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在微笑曲线中,广东的产品出口总于微笑曲线的低端,也就是处在加工生产这一环节,附加值非常低。加工贸易在广东省的贸易方式中占据半壁江山,通过加工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广东出口总额的大幅度提高。但依靠加工贸易的方式由于两头在外,营销渠道和品牌都是属于国外企业,因此出口产品附加值非常低。这也是广东外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环保产品是世界公认的高附加值的产品,生物、微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技术广泛应用于环保产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环保产业已不仅局限于服务污染治理,而将在推动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引领广东省各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等方面起到更积极的作用[5]。因此,借助绿色贸易浪潮,广东可以大力促进绿色产品的出口,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绿色贸易浪潮给广东产品出口形成了挑战

(一)提高出口产品环境成本

目前,广东不少企业还是凭借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促进出口。绿色贸易浪潮的到来,消费者更为青睐绿色产品,因此企业在考虑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的同时,还要将环境成本考虑在内。

首先,增加企业生产制造成本。出口企业为了达到贸易对象国的环保标准,有时需要改造生产工艺流程,更换环保设备,用环保材料取代原有材料等。这些都必定会造成企业生产制造成本上的负担。其次,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达到一些国家苛刻的环保要求,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测、认证和鉴定手续,这势必会增加企业成本[8]。

(二)出口产品市场准入难度提高

随着绿色贸易的发展,一些贸易对象国以环保作为借口,通过制定苛刻的、繁琐的环境保护标准及要求,以达到限制别国商品进口的目的,称之为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盛行,已经给广东出口产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广东作为外贸易出口大省,在向外贸强省转变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均已经或即将受“绿色壁垒”影响,其中机电类产品、纺织服装类产品、玩具类产品、茶叶、水产品、蔬菜等主要出口产品所遭受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反倾销[9]。

以机电产品为例:2010年广东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9.9%,而欧盟一直是广东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自2003年以来,欧盟陆续实行了与环保相关的“三绿”指令,即《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WEEE)、《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三绿”指令实施后,广东出口欧盟的机电产品为了达到三指令的标准,必须找到环保型的替代品,同时,企业也必须考虑回收废弃电器电子垃圾的高昂费用。无疑,对广东出口欧盟的机电产品设立了一道“绿色门槛”,市场准入度不断提高。

四、对策

(一)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发展最密切的“契合点”。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环保事业,而且有利于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相应的产业激励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如提供优惠贷款,对企业进行环境投资项目,以及少污染、低能耗、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特别是绿色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项目,在贷款利率、还款条件等方面实行优惠;绿色补贴,对积极进行清洁生产的绿色企业以及环保产业内的企业,应给予补贴资金。或者实行“以奖代补”,用排污费资金或专项环保资金对这些企业的清洁生产行为进行奖励;税收优惠,对于经营环境公共物品的企业,如生产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的企业,以及一些对环境保护作出有益贡献的企业,减免或降低税负,给予税收优惠。

(二)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贸易伙伴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给广东许多外贸企业设置了障碍。对于一些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合理要求,企业应该肯定,积极想方设法使得出口产品满足环保要求;而对于一些明显的、不合理的环境要求,则需要企业、行业、政府积极与贸易伙伴磋商,寻求对策。

以环境标志为例:目前,广东出口企业进行环境标志认证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虽然大多数环境标志是自愿性的,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一盏绿灯。很多企业产品就是因为缺少相关产品的环境标志而被国际市场拒之门外。随着绿色产品逐步成为国际市场的主导产品,获得绿色标志的企业,就有可能进入绿色产品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促进企业更新绿色观念

广东许多企业对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绿色贸易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应该充分把握住绿色贸易浪潮给我们创造的庞大的市场前景。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绿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企业只有强化环保技术创新,才能吸引顾客,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不难想象,在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贸易大环境中,环保技术将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技术。谁拥有环保技术,谁就能抢先占有市场,就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毫无疑问,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增加对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投资。

参考文献

[1]刘梦婷.绿色贸易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08):58-60.

[2]绿色讲坛.绿色贸易――国际贸易的新趋势[J].绿色视野,2008(12):33-34.

[3]钟晖,王建锋.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机制[J].生态经济,2000(3):41-44.

[4]任建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环境[M].第一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王刚,解贺林.发展环保产业 建设绿色广东――广东省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7(18):16-18.

[6]数据来源: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网站().

篇(8)

项目背景:

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现在人们用的很多东西都是有机合成材料,比如很多眼镜都是用有机玻璃做的,当然汽车上的窗,轮胎都是,生活中用的塑料袋,电磁炉上的底盘等。可以说有机合成材料在很多方面已经能够代替一些金属的耐高温的功能作用。

数据统计20xx-20xx年中国合成材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基本保持同步增长。20xx年,资产总额为9224.99亿元,同比增长 19.63%;负债总额为5395.57亿元,同比增长14.88%。20xx年,资产总额为10342.26亿元,同比增长12.11%;负债总额为 6214.50亿元,同比增长15.18%。整体来看,中国合成材料行业规模扩张较为平稳。

从总体上看,我国合成材料呈现出较好的市场前景,产品的市场增长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0%以上,稍高于同期GDP增长率。某些重要的新材料品种市场增长率甚至超过20%。如果再考虑到普通工业原材料价格、钢铁和有色金属价格上升的趋势,以及市场上以塑代钢观念的强化,合成材料在工程材料、日用品材料中的替代作用会不断增强,市场空间可望得到更大扩展。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概况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 行业与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合成材料市场发展现状

三、合成材料市场发展前景及需求分析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 产品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产品概述

二、合成材料的技术方案

三、原材料供应

四、项目设备选型

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二、建设条件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建设基本原则

二、总图布置方案

三、项目主体工程

四、公用工程与辅助设施

五、总图经济技术指标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组织架构

二、劳动定员

三、工作制度

四、人员培训

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

一、编制依据

二、设计原则

三、节能措施

四、节水措施

第九章 环境保护

一、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

二、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三、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四、环境保护综合评价结论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设计依据及执行标准

二、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三、劳动安全措施

四、消防措施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阶段规划

二、项目实施管理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二、资金使用计划

三、资金筹措方案

第十三章 项目财务评价

一、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第十四章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综合评价及投资建议

篇(9)

2、在中国西部山区种粮无比较效益地区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生产更多的果实,才能压低初级产品,加上核桃叶、青皮等都有很高的工业价值,市场存量大了,才有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核桃系列的深加工,让更多的人享受如此高营养的难以受到污染的干果,同时对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价值极大。

篇(10)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土地资源严重短缺,传统黏土实心砖的使用成为制约河南省建材产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河南省持续加大墙材革新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特别是2005年河南大力整顿治理黏土砖瓦窑厂以来,新型墙材出现了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创新高,发展速度处于全国前列,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舞钢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629平方公里,地处山区,耕地宝贵。随着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当地建筑业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建筑市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需求随之加大。然而,目前舞钢市80%的用砖由外地供应。

为加快当地建筑节能步伐,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节能利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舞钢市在全市建筑行业大力推广节能型建筑材料。

科建建材应时而生

舞钢市科建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建建材公司)位于舞钢市院岭街道办事处冯庄村楼房庄,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项目选址符合舞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建建材公司是以生产销售新型建材为主的民营企业,主要以电石泥、矿尾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粉煤灰蒸压砖。产品符合国家和河南省“十一五”“十二五”总体规划,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鼓励类项目,也符合河南省行业准入标准、发展方向和产业政策,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科建建材公司2010年3月18日通过环境评价审批,成立了年产1.2亿块灰砂蒸压砖建设项目,同年7月通过平顶山市发改委审批并动工建设。公司前期总投资3150多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3032万元,流动资金118万元。项目于2011年1月竣工投产,同年9月通过河南省墙改办认证,并于当年12月被平顶山市政府评定为重点扶持新型墙材企业。

该项目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建设严格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和有关环保政策,确保达标排放。粉煤灰、矿尾渣、电石泥都是工业废料,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科建建材公司用这些废料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非常可观。

公司发展前景广阔

上一篇: 安全生产的基础认知 下一篇: 档案安全大检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