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

篇(1)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材的选择相当重要。一本好的教材可以使教师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更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工商企业管理内容多,知识量大,授课时间却相对较少,这对教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还充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对工商企业管理方法的重视,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中最为持久的热点。对工商企业管理的重视刺激了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又推动了工商企业管理教育的蓬勃发展,但同时教材建设却显不足。一本好的工商企业管理教材不应该只是空洞理论的阐述,更应密切联系中国和世界的工商企业管理实际,在分析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中那些震撼人心的事件中,传递工商企业管理实践中那些取得重大成功的经验和信息。作为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慎重选定。

二、改变陈旧单调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企业运营模式及管理学基础,但中职生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教师采取适用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明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的教学,而管理学常用的案例教学法又是否适合中职生呢?这便是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特定企业业务情景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良好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师生交流由被动听课到互动教学,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气、活力。当同学们看到案例后,运用所学知识,经过缜密的思考,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以正确的提示和引导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思辨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无论是经验欠缺的还是经验丰富的学习者,案例教学都适用并可以有效地运用,特别针对工商企业管理这门抽象性知识学科,其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但对中职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受到较多因素的约束首先,中职生的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储备学习能力都不足,不具备相关的社会阅历,对企业的机构的运行机制等并不了解;并且好的工商企业管理案例篇幅长,阅读量大,远超出中职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对于案例没有深入而正确地了解,就无法展开充分地讨论。其次,中职生习惯了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在教学中直接采用大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互动性的效果不明显。最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实践经验又未经系统培训,根本无法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及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教学只是教学的补充和说明,对学生而言吸引力不足。

与此相反,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或角色扮演法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游戏教学法,由一名同学担当领导者通过口头语言教全体同学画图,在此过程中不允许其他同学提问,看看有几位同学能画出完全相同的图形游戏结束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并结合管理知识写一份心得体会。我相信只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寻找适合的管理游戏,合理组织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通过游戏的过程及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各小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分析整个游戏,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让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最终学生会爱上工商企业管理。

三、加强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中职教学环节当中,实践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企业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从当前的职业教育水平来看,其仍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偏重于理论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行为,使学生都成为了只懂知识但不会应用的“书呆子”,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对中职教育水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阻碍。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原理当中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应该加强课外实践,来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来实现学习进步,同时又避免课外实践过多而影响学生的主动性。课外实践的模式有很多种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对内容形式的把握来进行课外实践模式的选择。例如让学生去参加一些工商企业管理专题讲座,让学生切实的融人到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氛围中,通过听讲座来实现对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认识,并在讲座中实现知识水平的进步与提升,为学生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应用能力提升提供支持。

篇(2)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大学而言的,它是按照我国目前大学培养的特点,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类型的教育。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关键是办学要与市场合拍:设置的专业与市场合拍,培养的学生与市场合拍,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与市场合拍,所以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定位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种定位的影响下,应用型大学专业的设置和建设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紧扣时代脉搏。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设置为专科,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通过自考本科参加研究生考试,所以我们对学生培养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并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企业方面知识,具备相关能力,了解国家方针、政策,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质量检验、人资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相关管理工作等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学生业务培养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英语、计算机、政治、法律、统计等基础知识;掌握经济、管理、营销及现代企业营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管理沟通、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2、基本技能要求。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英语达到教育部门对高职高专的基本要求,能进行简单英语对话;具有较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3、专业技能要求。熟悉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及法律体系,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统计分析、调研报告、营销方案及人力资源方案撰写方面的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处理工商管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有较强的公关能力;具备一定的商务管理能力;具有营销策划能力等专业技能。

4、综合技能要求。具备应有的法律知识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热爱本专业,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物流师与商务策划师等相关的专业能力证书。

二、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调整教师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应用型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这个目标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好能具有较长时间企业工作的成功经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模式,缺少工作经验。这种模式也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相应的实践知识的支撑,造成授课知识与企业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较长实践才能融入企业环境,甚至企业需要重新对毕业生进行培训。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招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新教师。新教师招聘可以适当向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倾斜。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为老教师打开新的视野,从而提高整体教师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走进企业“。首先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构沟通的桥梁,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次可以调整课程体系,部分课程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实地授课,即提高授课水平,也能让学生实际体验企业具体要求,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二)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1、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在应用型大学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引导式教学,虽然也会采用课上团队讨论的教学方法,但采用比例较少,总体说还是比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现代经济的发展强调创新,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创新,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引导变被动为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用型高校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校实践或实训课程的开出率,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在学时安排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授课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备课,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实践课授课大纲和授课内容,做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加大实践报告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课程。

(三)建立学院-教师-学生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1、学院牵头。特色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学院的支持和领导。在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院的领导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如: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引进专业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率;制定政策,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吸取更先进的知识等。

2、教师参与。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学校首先要引进优秀的教师,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型,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多提意见。专业教师要在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下,调整授课计划,安排授课内容,使教学工作能够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3、学生配合。专业建设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学生。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再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从而达到成长的目标。

篇(3)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是实用、够用、能用,不要求深入研究。高职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我们从历年的工商专业毕业生了解到,有90%的经管类学生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不对口,就业难的问题摆在了专业学习这里,究其原因是毕业生不具备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相关管理能力。谈及管理能力,其表现不外乎是招聘的时候要求应聘者具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由此可见,管理能力的获得是长期内化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人经过经历、反思、提炼不断反复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这个学习规律提出的。

 

1体验式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最青睐的,就业带来的压力给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毕业生到底缺少什么,怎样通过高职教育让毕业生成才?”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低、工作态度不端正、综合素质低、沟通能力不足等现象,企业在不断“质疑”着高职教育。不可否认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计划力、执行力、领导力上比不上有工作经验但文化层次不高的管理者,难道是教育无用吗?对于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成才,但教育却落后于市场需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相应管理能力,能协助或独立解决企业运营或生产中产生的问题,具有独特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传统的专业教育还是停留在“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模式,即便是运用了多媒体、案例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只是理想化的接受专业知识,少有反思和内化、提炼的过程,这是管理类专业的通病。

 

笔者认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的技能就是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独立性和独特性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但这些能力是在自我经历、自我形成经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形成的,绝不是在课堂上理论“填鸭”,“理想化”案例分析,要获得管理的经验、独特的方法就要通过“体验式“的教学。

 

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事件或事物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情景再现,让学生真实融入情景中主动“试错”,一旦发现问题让学生主动自我反思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一句话叫“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成为体验式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因素,因此体验式教学也可叫“试错教学法”。

 

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困境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企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惯例,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从现实情况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困境,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认识不足、资源不足、课程约束、创新乏力四个方面。

 

2.1缺乏实践教学意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常将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看成是低投入、高产出的专业,把这些专业当作高校市场化的重要利润来源。这种认识无疑造成学校对该专业的投入偏低,领导的不重视导致教学任务中的教学资源包括校外实训资源严重不足,是直接导致该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直接大学毕业后就到高职院校任教。这些教师没有接触过企业和社会,实践能力普遍低下,教学过程中,理论水平高,可到了实际操作就只能“望洋兴叹”,与社会和企业接触少,实践的意识自然不高。

 

2.2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师资力量不足、实训基地资源不足、专业投入不足。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自身的规律,决定了教师要既能教又能做。但从实际情况看,学校在引进师资时,通常对学历、职称比较关注,而对引进人才的专业实践背景通常关注较少,有不少专任教师甚至没有任何社会工作经历,更不要说从事过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实践锻炼。有些学校甚至为了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而聘请与专业不符的教师来任教,专业性受到“质疑”。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专任教师的授课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践教学意识;在聘用兼职教师时,由于多种原因,一般难以找到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高水平教师,外聘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基本雷同于专任教师,体现不出外聘教师的真正作用。

 

鉴于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可以说企业是工商企业管理类实践教学最好的平台,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企业管理生动丰富的实践,都是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资源,但高职院校普遍难以获得这样的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成为各大高校争相追捧的资源,但又大多处于重在挂牌、轻在建设甚至不建设层面,相当多的高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显得有心无力,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无法落到实处,或者变相为为建实训基地而建实训基地,使用率和适用率低。

 

2.3实践教学创新乏力

 

就高职而言,创新乏力表现为:传统高职工商企业管理类教育思维禁锢着探索和创新的步伐,使该专业基本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教学组织过程中,过于信任本科教学的一套模式,不愿或不敢进行新的尝试;仍采用传统评价体系,扼杀了创新动力;对创新的外在激励不足,外部环境对工商企业管理类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推动不够,抑制了实践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2.4实践教学误区

 

高职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往往错误地认为跟工科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一样只要上课是操作课就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但就管理学科本身而言,管理技能的获得是通过经验的积累慢慢形成,教学的教会并不能让学生领会,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想法才是管理学科学习的目标。所谓的管理能力就是学生自身的策划力、领导力、控制力、预测力,这些能力要通过管理思维的形成而形成与工科的实践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也就更看重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基于电子商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需要大量的实习和实训资源,对于非盈利性组织的学校来说,从经济方面很难能够支持建立较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也很难在校内组建真实团队让学生去培养管理的能力。因此基于电子商务的体验式教学出现了,依托于学生自主参与电子商务项目,学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辅导,学生实战中“试错”,并获取经验、反思,再到自我提升。

 

电子商务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涉及的课程有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协调、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国际贸易、报关等课程,毫不夸张地说电子商务涉及经管类各个专业,以电子商务项目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体验资源是再好不过;另外电子商务涉及服务和管理,也涉及政府、工商、金融及用户等诸多方面,进入门槛低、成本低的特点也是其成为体验项目的原因。

 

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前期准备阶段;“试错”学习阶段;反思、提炼阶段;再实践、检验阶段。

 

3.1前期准备阶段

 

教师应将课程分为基本课程和体验课程两大类,课程开始的比例为1∶1,也即一周有两天半的课程开设都是体验课程。在基本课程开设的是工商企业管理类的基础课程,比如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计算机基础等,接下来是开设引导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已有的资源组建电子商务团队,并形成电子商务项目报告书,内容包括项目调研、项目操作的方式和方法、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预算、筹资方式等,让学生团队做一个初期的项目规划,并让学生做项目答辩以及心理素质测试,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最终确定项目。

 

3.2“试错”学习阶段

 

当学生完成项目答辩、心理测试,项目就正式启动,学生在自己的项目中充当主角,电子商务项目是真实的,并由团队自负盈亏,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和真实感。当开设体验课程时,学生可将团队的电子商务项目带到体验课程上,实际的上课内容就是学生通过自有渠道去操作电子商务相关的实务,操作媒体可以是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而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发挥完全靠学生,教师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在课堂上教授。比如在淘宝开店后如何做活动,选择直通车、满优惠、满包邮、聚划算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做活动的方式,并将效果通过文字或图表、图片的方式做记录,以此来评价该活动方式是否有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任何方式经营或运行项目各活动或环节,直至“错误”出现,团队自主讨论修正。

 

3.3反思、提炼阶段

 

由于操作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是市场反应快,每个决策可直接通过市场数据得到反应,学生通过系统、互联网来评估每个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最直接的如消费市场在萎缩、消费者投诉多、无人访问等问题的出现,那只能说明团队管理不到位、管理方式有误,需要学生收集横、纵向数据分析,让团队自己讨论反思,并形成团队的一致整改意见,如果出现分析困难、意见分歧就向教师“求助”,学生团队将过程记录并整理填写入项目报告中。体验课程可开设经营管理、沟通与协调、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4再实践、检验阶段

 

市场是检验决策、方法最好的手段,鼓励团队讨论形成统一意见整改,再重新操作电子商务项目,通过反馈数据来检验决策、管理方法是否合理,如果效果明显、决策正确,可以将该方法总结提炼并作为下个阶段的项目的准备。

 

四个阶段的运行模式是循环的闭环,好比在做电子商务项目的质量管理,每一次的循环过后是学生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策划能力、财务管理能力、采购能力的提升跟经验的积累,并形成团队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提升后的团队可以将项目设定下个更大的目标依次循环。

 

4结论

 

篇(4)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程度的逐步加深与市场化竞争体制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地位的确立,当然,部分仍然由政府完全控制或者由政府占主导支配地位的部门除外,如水、电、交通等等,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进一步地,我国的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了工商产业链条时代,一件商品从原材料采购到正式为消费者占有和支配,中间经过大量的环节,如大量的分销商与零售商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就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即将选择或者已经选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这一专业一知半解,加之高职院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从事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对此感触颇深。对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往往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也是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因此,在一定程度内决定着高职院校盈利的多寡;对整个社会而言,相对稳定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有效供给是保障国家对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前提。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为研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发展及未来就业等问题,近年来,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做了这方面的大量工作,收获颇丰,如文献[1] 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从理论和职业技能以及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两个角度去探寻该专业中的适合教学方法;文献[2]主要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给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解决对策;文献[3] 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帮助分析工商企业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帮助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这一专业,进一步地,让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与上述文献不同之处主要有: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民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期的特点,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问题。分析表明,民办高职院校影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①师资力量不足;②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不相匹配;③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④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专业课程与未来的发展就业方向缺乏必要的引导。进一步地,解决措施主要有四点:①加大重点师资力量的引进力度,建设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与高稳定性、较强战斗力的招生团队;②专业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市场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培养的需要;③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逐步扭转民办高职院校重理轻文的现状;④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相关信息加以必要的宣传引导,做好大学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

2 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笔者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教育部门在吸收工商管理与企业管理优点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同时,又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对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体现了其时代性、前瞻性、应用性的特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个薪酬福利方面极具提升空间的专业;是一个培养大学生毕业之后工作3到5年,具备丰富的经营管理能力之后逐步走向开始独立或者合伙创业道路的专业;更是一个未来具有无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专业。然而,我国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发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方面存在着某些问题,已经制约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地,影响到了相关专业,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计等文科类专业的发展。本人仅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下个人看法。

2.1师资力量不足,制约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很难期待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有多少是优秀的。然而,民办高职院校在生源日益萎缩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生存下去,只能在加大招生投入的基础之上,逐步减少或者控制办学经费的不断提高。相比公办的高职院校、一本、二本院校,动辄一个博士7万以上的年薪,教授10万以上的年薪(包括科研等项收入),外加五险一金的待遇,民办高职院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逐步形成了一支以本科学历教师为主,研究生、博士学历教师为辅的青年教师队伍,年富力强的教授、副教授团队由于引进成本太高无从谈起。师资力量的不足制约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滞后又无法保证对学生产生持久吸引力,反过来又会阻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2.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不相匹配。

目前,在民办高职院校,尤其是部分大二、大三的学生中间存在着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而无用,不能跟上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这跟专业课程设置密切相关。很多民办高职院校混淆了工商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后者的课程设置严格参照了前者,如设置了《经济学基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等课程,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进一步地,会产生一个恶果,即在同等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竞争力要高于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这点毋庸置疑。从而,在高职生里面产生厌恶、恐慌、乃至无所适从的情绪,究其根本原因,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学科培养模式与市场定位错误。结合市场经济形势发展需求,开设一批市场亟需的,学生充满浓厚学习兴趣的专业课程迫在眉睫。

2.3实验实训设备严重不足,学生缺乏动手能力。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理科类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人均占有量要多于文科类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的人均占有量。换言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存在专业设置,但是缺乏专业发展所亟需的实验实训设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昏昏欲睡,老师也感觉缺乏上课与教学的激情。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与就业方向,如ERP方向,出于节约办学成本的需要,部分高职院校只愿意购买ERP物理沙盘,而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所亟需的ERP电子沙盘闭口不谈;如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一本教科书加一名教授该课程的老师,仅此而已等等。实验实训设备、场所的严重不足,已经制约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大力度引进紧密结合市场发展形势的实验实训设备成为高职院校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措施。

2.4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专业课程与未来的发展就业方向缺乏必要的引导。

在21世纪信息化爆炸的的今天,经济条件尚可的学生及其家长可以很容易的获取他们所亟需的与专业相关的所有信息。笔者以从事民办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经验得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信息相对闭塞,经济尚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他们缺乏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系统认识。他们在选择专业之前或之后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对专业认识的空白期。如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不对本专业进行适当宣传,做好大学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这种情况会相当长一段时间得不到扭转。

3 对策分析

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

3.1加大重点师资力量的引进力度,建设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与高稳定性、较强战斗力的招生团队。

诚然,民办高职院校存在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但是基于民办高职院校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目的考虑,必须克服困难,开源节流,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从物质到精神领域提高他们对学校的忠诚度。以我国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招生形势还一片大好的前几年,在校生规模达16000人左右,据网络消息称,到了2012年招生规模只有300人左右,学校面临倒闭的境地。进一步地,在民办高职院校形成了一支战斗力强,不以教学为目的团队,即招生团队,他们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样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尤其是创办人,也需要不断考虑他们的利益诉求,提高他们的薪酬福利待遇,以较高的待遇吸引人,进而留住人。

3.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市场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培养的需要。

在这里,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要尤其注意,既要善于发现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又要改革学科发展思路,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仍然处于发展上升期,社会经济结构正处于激烈的变革过程中,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遭到破坏,社会对复合型、知识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基于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外,还需要多学习一些会展或者营销策划与管理、金融、财政、法律等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有余力的话,还需要系统学习一些软件方面的知识,如EViews软件,SPSS软件等等。传统、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就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3.3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逐步扭转民办高职院校重理轻文的现状。

目前,在民办高职院校,甚至某些公办大专院校里面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以工商企业管理为例,要逐步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如建立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ERP电子沙盘实训室;建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操作实训室,采购大批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实验实训器材;建立财务管理操作实训室等等。结合工商企业管理的学科特点,可以单独设立实验室,也可以与其它文科类专业,如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等专业的实训室放在一起,交叉使用。进一步,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要逐步建立一种学校、政府、企业共同管理、合作发展的模式,以德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为借鉴,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既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4对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关的信息加以必要的引导,做好大学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

针对大学新生对工商企业管理这个专业知之甚少,存在认知空白的实际情况,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要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系统讲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等内容,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确立一个可行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尤其,重点讲授一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就业问题,这也是学生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人力资源方向、财务管理方向、ERP方向、国际贸易方向、生产运作管理方向、运营管理方向、营销管理方向等等,给学生竖立一个良好的发展与奋斗目标。

4 结论

论文主要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在发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提出了必要的对策分析,即加大师资力量的引进力度;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紧密结合市场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培养的需要;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逐步扭转民办高职院校重理轻文的现状;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相关信息加以必要引导,做好大学新生的学前教育工作。由于本人从事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时间尚短,经验存在欠缺,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的地方,希望能够对民办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丽红.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探析[J].商业文化,2011年09期

篇(5)

我院自1986年开设企业管理专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上多次改革,现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围绕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实施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步伐。笔者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历届校友访谈会、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我国企业常用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构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思路,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就是要以技能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所以说,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抓住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本质,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的一次彻底变革。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课程体系显现出“专才教育”模式的特点

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一般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满足某一个岗位的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而且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院03年和04年级教学计划偏重项目管理,05年和06年教学计划偏重质量管理,其结果是学生就业面太窄,导致同学在校学到知识用不上,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只能是边干边学,这既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现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较大

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原来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比较典型的课程有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物流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现在已不适应我院发展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精神。诚然,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三)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教育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然而我国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并非如此, 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上述诸多问题是工商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暴露出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一大批能够应付日益复杂、国际化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

一线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工商管理专业,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关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做法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高,原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环节。课程显得既枯燥无味,又空洞乏力,导致学生虽满腹经纶,却只能纸上谈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具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以技能为导向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提高学生技能,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社会培养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在课程结构上,打破过去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层楼”的模式,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践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构。由于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教学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发展,才有意义,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解决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脱钩的矛盾,未来的工商管理教育必须改进教育模式,增加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具体表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为此,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已建立了ERP实训室、企业运营管理决策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几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展企业与专业的良性互动关系。目前已与浙江兴合集团特产公司、农资公司、下沙经济开发区康师傅集团鼎新工厂、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工学结合关系,这既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又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另外本专业获得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内审员职业”培训考试基地资格,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有利环境,强化了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内容

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个总体原则是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以就业为目标的课程设置,首先要求做到宽基础:“宽基础”就是所设置的课程不是针对本专业,而是针对同类职业岗位和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言的,教学内容不仅满足当前本职业岗位对企业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前瞻性,即未来本职业岗位对管理从业者的要求。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活模块:“活模块”是指为适应管理类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企业管理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技能考证专项训练为导向,通过综合化,冲破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约束,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把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三者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直接指向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后是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模式。它注重文理学科的渗透,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它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致力于完善学生的人格。

3.课程体系改革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课程实训、校内模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要改变以往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传统模式,选择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让学生在实习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高职高专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行以技能为导向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针对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重点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管理学基础重点采取互动式教学方、生产与运作管理重点采用“问题――自主探究解决”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通过案例讨论、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案例角色模拟、案例课堂演讲、案例辩论等,提高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显成效

世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以及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都表明,高职院校采用“专才教育”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把培养基础知识够用、具有职业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为此,以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际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为人处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专业围绕 “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既有企业管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又有某个具体职业特定知识和技能,为此我们围绕通用管理能力开设《管理学基础》《管理沟通》这二门课,在学生掌握通用管理能力前提下,根据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需要开设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同时打破课程体系,开设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课,包括职业素质拓展训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客户关系管理模拟实训、企业管理综合实训、内审员职业资格培训等,教学内容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开设《企业管理综合实训》课程,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策划大赛,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管理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上达到:学会进行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市场预测及市场分析;学会在企业不同部门、岗位之间的工作协调能力与沟通技巧;亲身感受创业的艰辛、现实环境中竞争的残酷性和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懂得今后理性的去选择职业和岗位,这些课程不但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出了很高要求,更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

以上就是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培养我国高技能、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作出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杨守丽,张凤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刍议 [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2]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12).

[3]戴玉英,陈增良,沈清,高越明.护理专业构建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

[4]张必涛,肖旭.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篇(6)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反思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认识

1.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反思

实践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高职学生,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实践操作能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虽然这些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升,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与职业工作实践割裂。在高职教学计划安排一定比例实践教学时数,设置了一些独立的实训课程,这些实训多采取软件仿真手段管理业务,在所开设的实训课程里缺少职业工作的真实任务和完整的工作过程。由于缺少按照职业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开发的实训项目和相应的实训手段,导致教学与职业割裂。加上在实际操中进行一些实训往往比较简单、零散,致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不能够形成对于企业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

(2)先理论后实践,学习与应用训练割裂。目前高职的实训内容还多限于理论的探讨,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上述实践模式中实践内容各种环节孤立的存在着,很多课程学完半年后,才进行课程设计,前面所学的理论、方法忘了很多,导致实践训练虚化,不能够把知识理论迅速转为真正的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十分不利的。

2.对CDIO教育模式的认识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特别是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对于学生主动完成任务和做成事的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教育实质是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学习,使学生养成的职业素养。借鉴CDIO教学理念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设计,遵循知识技能学习认知规律,按照“识岗――学岗――用岗――顶岗”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在参与中学习”,由转变认知模式到转变态度,再到改善行为,“练中学,学后用”,保持培训后“长期保存效果”。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构思

CDIO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条件,以尽可能接近工作实际,以实际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的大系统适应与调控能力4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其目的在于克服管理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有别于工程专业,在运用CDIO教育模式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应顺应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按照“识岗、学岗、用岗、顶岗”模式顺序来构建,即“认识企业――识别岗位――学习各岗位技能――整合岗位能力――实践检验”把岗位职业能力贯穿整个管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管理岗位业务和岗位技能两个维度出发,将学习内容按岗位划分学习项目和任务,以“岗位―任务―流程”设计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与内容。在此框架下按照“技能点―岗位线―企业面”构建实践教学,需围绕某一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设计,设计具体“典型的工作任务”(如企业招聘任务书、招聘信息等)单一的技能训练,再将一个个单一技能整合为招聘工作,然后将多个岗位任务(如采购、生产、销售、核算等)一个个岗位的技能,按企业运作过程设计实战型实践教学,以模拟加实战方法整合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例如,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利用校内生产加工中心实训基地,企业运营模拟实训,把单项技能和岗位核心技能整合起来,此外,还需训练学生团队合作、协调、决策等职业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CDIO教育模式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教、学、做”四位一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FMS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协调下,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从做中悟出相关原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设计

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建立管理意识,尽早地地接触企业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建立起牢固的企业管理概念,这是CDIO教学模式中实现工作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大学期间创造条件尽早使学生实现从科学思维意识向管理思维意识的思想转变;在培养方案中尽可能多设置管理能力训练的课程教学环节,是当前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结合多年实训教学经验,按照CDIO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形成了涵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分层次、多模块、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递进多层次实训教学体系”。该体系是按照“认岗――学岗――用岗――顶岗”学习规律设计,从工商企业管理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提炼出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专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要素,根据这些能力要素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然后,据此设计实践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课程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用岗、顶岗位能力的效果。

1.“识岗”阶段

新生进校后要了解专业方向和对应岗位,学习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该阶段的实训以校内企业现场场景、产品装配、管理岗位模拟室和校外合作基地参观,让学生认识企业和岗位,通过认识实习使得学生了解企业运作系统。进入大一后期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职业倾向,通过企业认识实习和沙盘模拟认识企业运作过程、企业管理岗位、管理者基本能力了解。特别是“沙盘对抗模拟实实训”、“企业经营仿真决策实训”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系统地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整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团队组建、采购、生产、广告到销售决策等都由学生共同完成,在模拟中学生感知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明确下一阶段学习的方向和模块的选择。

2.“学岗”阶段

进入大二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这个阶段实训重点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就业岗位调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会计出纳、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四个方向。围绕四个岗位方向,以“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为载体系统化设计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如生产模块中企业进销存技能点、生产计划与控制技能点等单项技能训练学做练,一般在理论讲授中穿插,每个模块的各门课程学完后在通过2周综合性实训整合各个单项技能,让学生掌握该岗位核心能力。

3.“用岗”阶段

大二期末和大三期初是校内实训主要阶段,该阶段学生已经学完专业核心课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能进一步提升专业岗位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以真实产品为载体,学生进行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整合岗位技能,以“职业人”的身份进生产、经营,根据学生就业行业,设置两个方向的综合实训项目,形成“全真+仿真”的教学模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企业运营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加工中心(内雕机、外雕机、手工生产线)的企业运营实战,即从市场调研、产品的决策、产品设计、原材采购、生产加工、销售、财务核算完成6周的生产经营;工商模拟市场是通过市场调查,选择经营产品、进货、销售、核算体会零售业运营过程的管理。在“用岗”阶段把专业所学课程打通,讲“学岗”阶段零散的知识、单项岗位技能融合贯通。

4.“顶岗”阶段

进入大三后半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创业、校内山科生产运营中心和校外企业中顶岗实践,该实践环节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学生顶岗的质量保证体系。在教师指导下部分学生自主创业,一类是网上开店,一类是实体店铺。大部分学生到企业工作,部分没找到工作岗位学生安排在学校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工作。学生在此阶段主要以员工的角色学习,教师主要任务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指导学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四、结论

通过运用CDIO教学模式构建,按照“四岗”(即识岗、学岗、用岗、顶岗)认知规律,构建了“技能点―岗位线―企业面”的“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可以整体性解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培养,较好地实现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钟金明,李苑玲.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初探.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12):67-69

[2]吴奇志,姚建文.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研究――以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09,(3):119.

篇(7)

一、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ERP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自然是对ERP应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实施ERP需要大量既懂得管理科学,同时又懂得ERP软件实施应用的复合型技术应用人才。教育部在教职成〔2006〕4号中提到,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在此二者背景下,所以许多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继将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课程列入了人才培养方案或计划。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提出了构建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1.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ERP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一般而言,企业对于ERP人才的需求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人才是为了将来开发软件的,是ERP的软件研发人员。他们要精通编程和计算机技术、掌握尖端技术发展趋势,对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有一定的了解,熟悉ERP原理;第二类是ERP实施维护类的人才。他们要熟悉企业业务运作流程,熟练ERP软件的应用,了解IT技术的运用,具备事实上的IT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等:第三类是ERP软件应用类人才。他们熟悉自身所负责的业务流程,熟练ERP软件的使用,具备基础电脑和ERP软件操作能力。

基于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笔者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该选取第二类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定位。

2.目前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设计不合理。ERP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应用,需要完整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在设计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时出现了以下问题:

(1)ERP相关课程设置不完整。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ERP基础原理、计算机、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管理等基础知识。很多高职院校很少能设置与ERP软件相完整的课程,或者说没有有效进行整合。

基于此特点,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至少应该开设以下课程:首先,应该在第1-2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学原理》、《ERP基本原理》、《会计基础》、《ERP沙盘模拟》等课程,这里需要重点提到《ERP基本原理》这门课程,这是大多属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的;然后,应该在第3-4学期开设《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在这些课程当中应该着重介绍与ERP业务处理流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在第5学期开设《ERP综合实训》课程;最后一个学期则可以开设与ERP毕业实习有关的课程。这样自然就不会出现衔接不当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颠倒的现象。

(2)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训实习层次设置的不科学。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训实习设置应该体现层次性、递进式和渐进式等特点。

根据高职院校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和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笔者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训实习层次应分四个层次。即:

一是带学生参观ERP应用企业和软件提供商,让学生感性了解ERP软件是如何研发出来的以及应用企业是如何运用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的处理;

二是运用企业物理手工沙盘+电子沙盘进行企业ERP认知教育,依托沙盘教具,进行管理角色的真实扮演,促使学生从较高视角审视企业管理,体验企业经营流程,了解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管理体系,深入理解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强化战略决策管理、市场竞争、危机意识,并将分散的各功能模块联系起来。高职院校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举办的ERP沙盘对抗大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利用企业的仿真数据和管理角色分配开展ERP综合实训,通过仿真模拟企业ERP运营,将生产制造、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集成起来,深入了解ERP的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和数据流程,并掌握系统软件的参数配置和技术架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把ERP职业技能认证课程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的同时,还通过参加认证考试来训练职业技能。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将自己的实训室作为认证考点,最后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举办的ERP信息化大赛,与全国各大院校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的ERP综合技能素质;

四是安排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地实习,以此获得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ERP技能。

3.目前ERP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以下问题,需要克服:(1)忽视ERP管理思想的传授, 以软件功能的介绍和操作为主;(2)在ERP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习惯死记硬背等现象;在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沙盘规则学生听不明白、缺乏真实的企业案例教学、“重沙盘操作、轻理论”等现象;在ERP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满堂灌、被动模仿”的现象。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听课、盲目听课、被动操作、盲目操作等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方法和手段不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机械操作法等,这些方法在实训过程中很难起到作用,学生很难提升动手能力;(4)教学上过于注重ERP软件公司提供的配套教材,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ERP实训教材版本严重滞后,内容不能反映先进性。笔者所在的院校目前采用的便是金蝶软件公司配套的2007和2010版的ERP实训教材。

笔者认为:基于以上问题,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结合情景、角色扮演、仿真应用等的模式开展ERP实训教学,能取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对ERP沙盘模拟课程,我们采取分组实训,角色扮演,实施“做中学”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执行力。在ERP沙盘模拟教学中需要由多个学生组成小组,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下,充当企业的不同管理角色,分工合作,开展企业的运营,小组之间通过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平台进行竞争对抗,并由教师提供管理咨询,市场监督。

对于ERP综合实训课程,我们通过采取分组实训、模拟企业真实岗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通过教师对ERP综合实训项目的提炼,根据不同的项目体验不同的管理角色,进行不同业务模块的操作和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利用ERP综合实训教材、整体实训手册和各模块软件的操作指导进行训练、并且提倡学生在操作过程自行解决问题能力,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整体的ERP综合技能。

对于整个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课程,我们采取建设精品课程网站,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料,包括模拟企业背景、经典的国赛和省赛ERP技能大赛的案例资料、真实企业的基础数据和业务处理数据、软件配置参数,业务流程处理要求,实训操作指导等资料,对于这些资料要求做到正确性、统一性、整体性,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开放校内的ERP实训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进行各项实训项目的操练。

对于ERP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教材,我们应该集合学校、应用企业、软件提供商等多方力量,合作编写具有仿真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处理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同时又能反映目前ERP发展趋势的教材。

4.目前ERP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ERP实训室建设大多是在原有计算机机房的基础上通过安装ERP实训模块软件改造而成的;没有进行有效仿真;(2)目前各高职院校购买的ERP软件品牌杂乱,使学生要适应多种操作界面以及环境,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3)目前各院校ERP实训室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系部相关的ERP实训室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实训课程安排凌乱,无法安排跨专业课程,同时也导致实训室无法共享,造成资源浪费。

所以,笔者认为应建立实用的ERP仿真实训中心,它就是根据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各职能管理模块所需的实训功能,整合和集成企业职能业务,在同一中心内设置统一的、通用的综合性ERP信息系统,搭建一个仿真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的社会平台,以此突破以往独立设置ERP实训室的传统做法,从而打破壁垒,实现能涵盖ERP 软件的各个专业模块,构造完整的ERP 知识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ERP综合实训教学”,让学生达到能将所学的ERP软件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ERP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将课堂实训与社会就业岗位的“零距离”衔接,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提前完成了由学校学生向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过渡。

同时,在设计ERP仿真实训中心时要力求做到实训环境的仿真、企业岗位角色的仿真、实训项目和内容的仿真。

5.目前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师结构不完整。目前在高职院校讲授ERP相关课程的教师,要么是计算机专业和信管专业的教师,要么就是经管类专业的教师。计算机教师授课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经管类专业教师则以管理知识为主。从事管理的不懂技术,从事技术的不懂管理,导致管理和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这样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

笔者认为为了满足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要求,需要建立一支技能互补、结构完整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主要包括:一是计算机实验员教师,他们主要负责ERP仿真实训中心的软件和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管理;二是各职能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师,他们主要负责讲授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相关理论及业务流程;三是职业竞赛指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指导ERP沙盘模拟大赛和ERP信息化大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ERP综合实训的教师,他们主要负责ERP整体业务处理流程的软件操作指导以及ERP信息化职业认证考试的培训工作。五是来自ERP软件提供商的技术顾问,他们主要负责在ERP实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软件BUG问题的解决,六是与高职院校有校企合作关系的ERP应用企业的负责人,他们负责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

三、结束语

本文对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做出了初步的探索,认为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可能实现的专业应该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开设ERP所需的多学科课程,能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较好的实现从ERP认知到ERP基本理论的掌握到熟练操作ERP软件到运用ERP管理思想于企业之中的整个过程。另外,希望能解决高职院校将ERP实践教学过程局限于一门课程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叶彩虹.基于应用型的ERP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计算机:上半月版,2012年 第2期

[2]郭强.《ERP原理与实践》教改中的问题分析与应对[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09月

[3]袁平.高职院校建设ERP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的思路[J].高教论坛.2012年7月第7期

篇(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且从改革的市场中获得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另外一个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密切了世界各国及相关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多,如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企业在竞争中的脱颖而出,是每个企业都密切关注的事情。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资源,企业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每个企业发展都渴望获得的,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越高,那相关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输出的要求和标准也会更高,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基于新的环境要求和角度,就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谈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社会上针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往往是比较笼统的,而没有一个细致的划分标准,普遍的认为工商管理人才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种观点就把一些理论功底扎实的工商管理人才和技术能力更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混为一谈,这就十分不利于相关实际工作的开展。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的预期过高,造成了培养目标与实际情况的脱节,相关的培训工作也没特色,不具有针对性,缺乏灵活性,培训的内容和市场环境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这种培训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是会被市场淘汰的,因为这样的模式输出的人才是普遍的理论基础不扎实,缺少灵活性,不懂得应变,不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打折扣的。其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和培养,必须要讲求实际,要有一定的实战能力,注重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最终磨练自身的实际综合能力。最后,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实际运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相关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得思变、善变,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未来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实践是改革人们大脑的有效工具,如果只强调书本知识,不追求社会实践,不注重实践的获得,那肯定不利于企业创新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样子的管理人才注定要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前进。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更多是基于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类,针对性的展开培养。那么企业再对引入的人才中,也要学会针对性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舒展,要以打造综合性人才为输出目标,不光要重视实践也要结合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知识和人才的最大效用,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建立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人才输出计划在制定人才输出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摸清楚市场的需求,参考同时期的历史数据,合理预测目前以及未来五年人才输出概括。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还应该多到一线去工作,在一线工作能够迅速积累相关的基础经验,迅速的熟悉基层的相关变化,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奠定一定的基层基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为企业付出,工商管理人才是企业庞大人才需求的关键,因此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输出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吻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有效的落实人才培养和激励方案,减少人员的流失,强化人才的忠诚度。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培养人才自我创新意识,在日常行为的小事中,寻求创新的灵感,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注入新鲜的创新血液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的有关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人才再次受培训的重要性,要给人才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再进修的机会,借鉴其他企业相关的优秀经验,不断总结,归纳,最终形成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模式,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对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还要明确企业再人才进入后,应该如何去打磨这一批人才,让其尽快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不同岗位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明确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怎么样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贡献自己的理论,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剖析、机会评估、自我定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和企业效益的增长和不断发展。

作者:李涛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措施[J].中外企业文化旬刊,2014

[2]赵明星.浅谈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环球人文地理,2014

[3]李诗今.浅谈当下如何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读与写,2013

[4]郑骏.浅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化工贸易,2014

篇(9)

最近几十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推动下,市场经济体制也随之不断完善,基于这个发展形势,市场环境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企业要顺应趋势的发展,转型是必须的,唯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能够在新环境中稳定健康的发展与进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工商管理工作实际进行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企业转型期工商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过程的规范及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助于社会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是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体,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若要真正实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在这个环节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的不断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确保企业的转型改革有条不紊的实施,还能防止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违规现象,这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规范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工商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对企业本身进行高度重视,最大限度地使其企业转型在良好的状况下开展。

改革与进步还得靠思想,只有思想才能打开思路,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将固步自封的不良意识清除。因此,企业转型与改革之前关于工商管理工作需要有深刻的分析,要认准其重要性。积极贯彻相关方面的思想并落实,以思想转变来不断完善方式方法,为企业转型服务。

二、不断完善工商管理工作,对竞争进行有效管理

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日趋激烈,并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面对这种状况,促使大部分企业都逐渐开始进行转型工作。而由于市场经济的特点也会导致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有很大几率出现违规的情况,如较为普遍的伪劣假冒产品的制造等。工商管理工作的提出,能对这些不良情况的出现进行有效的抑制。在保障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对市场经济秩序的调整与规范,对于降低不正当竞争的发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能及时对违规企业进行有效的打击,从而保障企业无论是在生产、还是经营以及竞争过程中都愿意奉公守法。另外,工商管理工作还能促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循,其中主要有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等。

综上所述,企业转型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对于企业转型改革来讲有明显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工商管理工作在企业转型中的服务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企业逐渐开展转型工作,工商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做好这方面的服务与支持,最大限度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企业能成功进行转型,最终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因此,工商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监督工作,同时还应该配套一系列服务,以支持各大企业完成转型,而且有这样的管理与服务的配合,企业会更加愿意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来进行转型,充分体现其企业的良好形象,因此,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工商管理实际工作开展时,首先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将服务工作与工商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服务、教育、宣传等工作能有效融入工商管理中来。工商管理部门管理与服务的同时,某些方面还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以保障企业在转型中不仅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还可以促进企业在国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样对于企业转型改革的成功是非常有利的。

四、对企业转型改革进行正确的引导

工商管理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是基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实施的,因此,需要正确有效地对企业转型改革工作进行引导与支持,唯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转型取得成功,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各种小型企业都会有显著的效果,能保障经济上具有良好的效益。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属于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转型过程中必然以自身利益为主,很难与国家的高度看齐而追求长远的利益,甚至部分企业会对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不予考虑,只是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假如每一个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都抱着这样的态度,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更加需要加强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转型的指导与引导工作,从具体的对象来说,引导企业向公共事业、原材料产业、交通运输等基础行业上发展,只有这种发展的态势才能与国家政策融合,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工商管理部门在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具体来说是对企业提供软件与硬件上的要求。部分企业发展水平并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生产方式落后、设备也较为陈旧,从而导致整个经营状况不佳,类似于这种情况的企业就不应当允许进行登记,而对于符合标准并且登记了的企业应该全力进行帮助与支持,保障其转型能成功完成。只有在总体上做好规划与安排,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商管理部门应当完成的一系列任务,而且能有效保障其资源不会出现浪费。

总之,工商管理对于企业转型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阐述,认识到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作用,保障市场经济以及企业都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转型和升级战略落实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一个保障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给予诸多积极影响,但一直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有着错误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基于新经济常态下,工商管理如何在企业转型中有序开展,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工商管理工作概况

1.工作内容。工商管理职能部门是市场经营主体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服务的重要单位,是通过行政、法律等方式来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具体而言,工商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1)拟定工商管理规章制度,以有效监督企业、组织依法合规地进行登记、注册及经营,以质检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2)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应根据合同、商标等有着法律效力文件要求,对市场主体权益进行有效维护,且还需要为社会组织、企业的经营给予必要的服务和指导。(3)工商管理有效执法,对于破坏市场秩序、稳定,或滥用市场支配权等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以维护市场良好的运行环境,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实现市场的健康发展。

2.基本特点。工商管理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和发展目标为基础,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为企业给予管理和监督。该管理工作有着鲜明的特性,即程序性、综合性、系统性。具体而言,工商管理工作复杂多样,且是一个统一的、全面的管理过程,同时,其主要通过行政和经济方式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经营的合法权益,实现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配置管理的统一。此外,工商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定来开展工作,有着鲜明的程序性,和市场不存在隶属关系,仅仅是对市场上的各类主题进行有效监督及管理。

二、工商管理给企业转型带来的影响

1.优化企业竞争。当前,国内企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在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必然会使各类企业受到整个市场环境影响,进而进入到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就直接增加了各类企业竞争的激烈度。从此种竞争状况看,一方面能够为现代企业在转型中得到充分发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但另一面会引起企业间不良竞争,对市场稳定性和发展秩序带来很大破坏,进而使企业发展进入不良市场环境。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基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市场各类企业的合法权限予以明确和规定,进而为企业在转型中实行多样化经营和管理,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给予必要依据,将其思想理念和市场行为约束在正确领域内,以有效降低因企业经营者对法律法规缺乏认识,或恶意破坏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发生频率,确保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为市场上各类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以确保企业间的公平合理竞争。此外,工商部门可听过依法打击市场非法竞争行为,进而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以实现对一些存在不良竞争想法或有违法操作的企业给予及时的警告,同时还可为合法经营企业给予必要的利益保障,如此有助于转型阶段的市场秩序的稳定、顺畅。另外,工商管理部门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权益限定,对不良竞争行为的打击惩处,并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给予政策扶持及保护,可让各类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建立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

2.给予企业科学指导。在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背景下,各类企业会主动或被动进入到转型中,都会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或外部管理出现混乱,如此不但使地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风险发生频率得以提升。同时,对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带来极大破坏,使得市场发展进入不利状态,最终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影响,且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工商政策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可在市场全面调研基础上,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利于市场稳定的各类因素,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工商管理政策和制度,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给予引导和扶持,帮助企业能够顺利、稳定的走过转型关。比如: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可根据企业的人资管理,为各类企业提供学习型组织建立管理、弹性管理及外包服务管理等方面培训,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人资管理需要及形式。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可对市场各类企业开展必要的宏观调控,能适当利用相关政策制度参与到企业竞争活动中,可不断强化对企业开展合法经营、竞争的引导,进而有效保证市场各类竞争主体在落实竞争、经营等活动中对相关政策、制度的遵循,确保各类行为和活动被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此,不但可保证转型期的市场秩序,还可让各类企业的减少对工商政策的担忧,使企业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新机遇经营和发展中,以帮助国内企业全面进步和发展。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转型中的特定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优势,以使此类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中,逐步向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看起,实现各行业转型中的有序发展。譬如,工商管理部门可制定和农业生产设备研发制造相关的扶持政策,有效的引导机械制造企业逐步向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行业靠近。

3.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开展经营活动时,通常会由于面临诸多问题而很难实现发展上的突破,进而影响到转型进度,但是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此类企业给予全面的、系统的服务,能够为转型企业的发展给予保障及支持,从而帮助这些企业顺利解决和突破各类问题及限制,顺利完成转型,稳定发展。一是工商管理部门应从现阶段市场发展实际和社会环境出发,全面整合各行业、各类企业的生产及发展资料,为企业的转型明确一个科学方向,帮助那些无法及时找准转型方向的企业给予正确、科学指引,此种影响主要反映在对那些未找准转型方向的中小型企业的工商服务上。另外,还可把自身收集的各类专业信息、市场数据给予那些缺乏必要的资料、数据的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得到必要的理论支持。二是工商管理部门可对国内外市场中取得转型成功的行业、企业及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并有效收集其转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经验,及转型成功企业发展过程中落实的具有创新新、预见的实践方法,再统一、规范的提供给面临转型的各类企业,能够有效帮助这些企业在转型中,少走弯路,实现我国各类企业转型效率和水平提升。且可有效整合和保存转型过程中各行业、企业的数据计资料,为企业的后续生产、经营及管理,给予高质量、全面的信息的参考,进而实现我国企业健康、稳定、有序的转型。三是工商管理部门可在各类问题、处理经验及成功方法整合中,积极发现现阶段工商管理工作及相关政策制度中的不足,再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改进,进一步推进工商管理政策的健全和完善,确保现行工商政策能够有效应对转型阶段发展中的各种需求,还可有效提高国家政策制度的完整性。如此可为转型中的企业创造更科学合理的政策环境,帮助企业转型发展中充分利用好工商政策,最终达成政府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市场运行给予必要的服务和管理的目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转型是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一个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今天,必须重视工商管理,认识到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健全制度,以实现企业转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红,杨桂莲.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2,14(6):159-162

上一篇: 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下一篇: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项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