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篇(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医院,如何保证广大职工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又能使医院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而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大多是执行的传统审计方法,没有上升到对医院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层面上来。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改形势,管理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就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专业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同其他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像社会第三方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型过来,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就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医院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进行内部审计的主动性,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审计的职能,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以及账务进行象征性的检查,这些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检查过程中,医院内审人员为了避免得罪人,对被检查科室往往不能深入检查,没有能够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调查和跟踪,这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很差,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没有能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的内审报告领导也不会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医院内部审计方式传统、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的财务核算上,主要针对的是财务收支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差错、财务票据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上升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层面上。财务信息都是滞后信息,内部审计在对上述方面进行审计时只能是停留在对结果的审计上,没有能够起到过程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缺乏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审计等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审计。而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焦点,这就为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量的医院后台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样不仅很难发现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碍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首先医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也是审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院领导要重视审计工作,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合理规划审计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忙组织协调,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健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仅仅把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到医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设备购置和基建投入等方面,而是应该拓展审计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审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能否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医院医保、农合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应该把审计工作体现在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完善上,这样整个审计工作才算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督促相关科室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最后,要注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量十分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扩大审计的影响,为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

作者:宋延海 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审计科

参考文献:

篇(2)

事业单位下公立医院是公共医疗体系的主体,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疾病诊治、医学教育、疾病预防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等任务。根据《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的要求,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现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亟需根据公立医院的发展实际,确立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定位,制定清晰的内部审计发展思路,将内部审计提升到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审核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1、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1.1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工作是公立医院日常运作的基础性工作,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对的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披露情况进行监督。(1)收入审计。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为门诊、住院费用和财政拨款。其审计工作的重点为门诊、住院收费,应该从工作流程、收入来源等方面入手进行审计。具体来说,一是工作流程,应该对照医院的相关制度流程对财务工作进行审查,确保财务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二是收入来源,针对财政拨款应该按照国家财政经费管理要求进行申报、申请和使用;对于医疗业务收入,则应该审查收费的合理性,杜绝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三是收入账目管理,在确定收入来源合法的前提下,按照财务收支流程及时进行入账核算。(2)支出审计。支出审计主要是审查各类支出、报销是否合规、合法,手续是否齐全。具体来说,审计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费用支出的结构、分类是否适当,应该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费用支出的核对,降低各类不合理支出;其次,重点审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出现挪用、挤占或结转专项资金沉淀的情况;第三,加强对医疗药品、器械等的库存管理,坚持入库、出库和盘库资料,规范库存管理行为。

1.2资产负债审计

公立医院的发展是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为出发点的。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从资产角度出发,对公立医院的负债情况进行严格审计。概括来说,应该对公立医院负债情况进行分析,审查各类负债形成的原因,重点审计坏账的处置流程。在此基础上,给予公立医院合理的建议,控制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比例,实现医院资产结构的优化。

1.3内部控制审计

所谓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依托公立医院现有的制度、组织架构实现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有效规范,确保医院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能够约束公立医院的自身行为,避免各类违规行为的出现,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达到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防范各类经营风险的目的。

2、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定位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就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而言,是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实现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当前多元化的办医格局下,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是前所未有的,在发展中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方能确保公立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当前影响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阻碍分析

3.1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尽管《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卫生部令51号)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很少有医院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在医院的组织体系中,内部审计机构大多依附于财务部门纪检监察或划归医院总会计师负责,这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与主要的审计对象不具有独立性或存在隶属关系,将受到严重的制约,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2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

目前,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还是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进行的,两个规定分别颁布于2003年和2006年,与当前的医院内部审计需要相比存在极大的出入,缺乏可操作性。这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作为指导,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3.3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系统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具,在公立医院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医院管理层的关注,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实际的管理中,多数医院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上,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新设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4.1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1)风险管理审计。当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构成,能够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现状和风险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提高医院的抗风险能力。具体来说,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财务会计、物资采购、资金运作等工作进行风险管理,借助风险教育、系统风险评估、分析和辨识等手段实现风险管理审计。(2)舞弊行为的预防。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局限于事后监督,而是应该实现全过程监控,体现内部审计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方面的应用。即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舞弊行为的关键岗位和关键业务,对此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监控,破坏舞弊腐败滋生的土壤。对于发现的舞弊行为应该深入调查,及时控制和汇报,将危害性降到最低。(3)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从本质来看,内部审计和医院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是管理工作的殊途同归。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其视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功能,约束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行为,达到改善公立医院运营状况,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

4.2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具体策略

(1)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该对公立医院的现有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保证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其能够以公正的视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2)更新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工作,及时更新内部审计规范、制度体系,实现内部审计制度的与时俱进,增强制度体系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满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3)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医疗行业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加强行业内的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各科室、部门的信息共享,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藉此提高内部审计效率。综上所述,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内医疗领域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在此形势下,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是极为必要的,是确保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从内部审计的职能出发,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规范职能,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发展探析[J].财会研究,2014(12)

[2]胡亚利,李新玲.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优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

篇(3)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加医院的价值,提高医院的运作效率,帮助医院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内部审计能够科学的评价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防范各种风险,并贯穿于医院所有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之中。公立医院审计的特点是依社会效益为基点,经济效益为依托。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1.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院长任期内的每个年度,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院长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检查任务目标完成进度,加大日常监督力度,以保证院长在任期内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应将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好的工作作风和思路延续下去,保证医院决策和政策的连续性。

2.财务收支审计。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对收入和支出采取了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不同的分类办法,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必须按照“大收大支”的范围进行。审计内容包括:

(1)审计药品“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主要审查药品收入总额的核定是否正确合理;药品折让收入是否计入药品进销差价;医疗收支与药品收支的划分是否明确;超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药品收入总额的部分是否按规定足额上缴。

(2)加强成本核算的审计。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应重点审查医疗服务成本的划分是否正确,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否得当,管理费用(间接费用)是否按规定合理分摊,加强成本定额管理,定期审查定额完成情况,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3.无形资产审计。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审计的难度比有形资产更大。审计的主要内容有:无形资产是否已全部入账;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真实合理;购进或转让无形资产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经过评估,评估价值是否真实,合同契约是否齐全等。

4.对外投资审计。应重点审计:对外投资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包括投资风险论证、投资收益论证);是否经过财政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投资是否进行资产评估,估价是否正确;投资收益是否能及时回收;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制度要求。

5.负债审计。《医院财务制度》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首次系统地将“负债”的概念引入医院的会计核算。对负债应重点审计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划分是否正确;病人预交金额的确定是否合理,预交金退交手续是否完备;社会保障费的提取和缴纳是否符合规定;各类负债是否及时清理,账实是否相符。应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引导医院正确负债,适度负债,避免因负债过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或出现偿还能力不足而影响债权人的利益。

6.坏账准备审计。为体现稳健原则,增强医院自我发展能力,《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可计提坏账准备金。在对坏账准备金审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坏账准备金是否按规定提取,是否计入成本;坏账损失的确认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发生坏账冲销时,是否经上级部门批准;对确认坏账后又收回的款项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依据

1.审计的依据,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事实依据是指被审计单位已经发生了的客观事实,包括已经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和成果,以及反映这些业务及成果的会计资料和与此相关的各项内控制度。用以检查、分析、判别、证明经济活动和成果是否真实、准确的基础。

2.审计的理论依据。是被审计单位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各种资料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3.审计的法律依据。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财经方针、 政策,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等书面文件。是在审计工作中据以检查、分析、判断,证明被审计单位已经发生经济事实是否合法的标准。在运用法律依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法律依据必须是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凡与审计无关的法规,不能作为审计依据。

(2)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的补充规定和实施办法。凡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相抵触的不能作为审计的法律依据。

(3)法律依据的时效性,即应用的法律依据必须是现行有效的。

三、建立与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一个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能否建立起来,内审作用发挥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单位领导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实践证明,医院领导的审计意识强,医院的审计监督就得力,医院的经营就会健康地向前发展。医院领导要站在依法治国的高度,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高度重视审计工作。

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把内部审计纳入单位的日常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使内审机构较好地行使内部监督职能,加强财务管理、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努力为审计部门排除工作上的阻力,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医院内审部门的独立监督地位,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努力提高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其自身形象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权威和效果。努力提高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应加强内审人员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学习新法规、新制度,补充和更新知识,不断拓宽内,审人员的视野,使其不仅熟悉会计、审计及相关业务,还要熟悉有关规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不仅要增强其宏观意识、管理意识、效益意识,且还要增强其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协调配合的能力。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能力。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内审工作要讲究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从而树立高效、优质、文明的审计形象,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履行经济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为医院的经济建设服务。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制度化建设

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审计是审计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狠抓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审计质量,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医院应按照上级审计部门的要求,设立由医院领导直接管理的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保持审计人员的稳定性。

制定医院内部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行业审计条例,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订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医院管理模式的变更,医院应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特征,不断拓宽内审领域,遵循以较低廉的投入,提供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宗旨,服务于医院,降低医疗成本,让广大患者得到实惠,体现内审工作的管理效益。从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性基础审计转变。突出决策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让内审工作渗透到医院整个经营作的全过程。

篇(4)

根据卫生部2006年第51号令,要求年医疗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这也是全国各省市二甲医院评审的考核内容之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内部审计有助于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一、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内部审计相对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而言,在公立医院监管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内审部门对医院的发展目标、各科室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流程比较熟悉,又能及时掌握公立医院运行的风险点,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其次,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比较容易,审计成本相对较低。内部审计突出的优势是可以事前事中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并能及时纠偏,把权力锁在制度的笼子。

(二)提高医院财务信息报告质量

内部审计对医院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通过对财务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日常审计,可以查缺补漏,确保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把财务风险控制在萌芽当中,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为医院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做好咨询服务和参谋角色。开展常规审计在提高医院财务信息报告质量的同时,可以增强领导和职工的法律意识,严肃财经纪律,把钱花在刀刃上,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财务风险的概率,从而保证医院财务资金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内控管理,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根据2015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内控制度建设,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形成内部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机制,增强了管理层的科学管理意识。同时,公立医院确定内审部门为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年终对本单位各科室部门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内审部门应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与执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各部门政策和程序是否得以贯彻执行,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是否合理利用,且认真查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及时将评价报告上报给院部管理层和同级财政部门,从根本上提高内控的有效性。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运行中存在问题

(一)重财务轻审计,管理层重视不够

有些院领导将内部审计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并没有把内审部门融入医院管理体系中,使其担负起管理、监督的双重责任。正是由于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这就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没有发挥出内审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再者,院长和内审科负责人沟通不够,甚至年初没有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确定当年度审计工作重点。

(二)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制约审计工作发展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改变审计手段落后、效率不高的状态,解决审计内审人力不足的问题。比如: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员工绩效工资考核由简单核算科室收支结余发放转变为提供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为主的薪酬制度,绩效年薪关系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虽然计算量大又还是要做到公平合理,因此必须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系统化、精细化的绩效考核审计。所以,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工作发展,服务服从于医院中心工作和长远建设。

(三)内审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由具备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5年以上的审计、会计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但除专业知识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医疗部门和工程建设相关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积累工作实践经验和参加短期审计理论培训班来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内审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审计结论大多依赖于内审人员的经验判断,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三、充分发挥内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医院内审的管理效率

(一)完善公立医院内审制度

公立医院可以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审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制度先行,提高审计效能。内部审计还应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完善控制,尽量从制度上防范类似风险的重复发生,促进和提高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为内审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想发挥内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必须赋予内部审计相应的权利和地位,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及时批复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报告,并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审计意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三)立足于日常的财务审计,防范财务风险

内审部门对医院的日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审查收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是否利用医疗信息不对称重复收费和套取项目收费,是否存在私收费现象;审查各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特别是新医改下,医保基金按病种结算,对出现结余和亏损的医疗费用,是否浪费医疗资源,财务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通过日常审计,事前、事中控制不断得到加强,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和服务作用。

(四)开展专项审计,加强医院风险监管

以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药品采购、行政库存物质采购、后勤社会化审计和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审查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情况,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效果。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与服务功能。

(五)做好医院内控评价工作,服务于医院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内部权力运行,将内部控制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把贯彻实施内控规范作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任务。各部门间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内控规范的贯彻实施。制订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办法和内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分别设置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应主要考核内部控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指标、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指标、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指标、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指标和财务信息编报情况六大类;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应完整反映本单位制度规定的各项经济业务控制流程,至少应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业务事项。

四、结论

综上所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参与是非常必要的,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是优化医院管理的关键。内部审计熟悉公立医院情况,建立日常稽核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实现医院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职能。通过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不仅有效加强公立医院在制度建设、日常收支管理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而且有利于行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财参考文献:

[1]杨有旺.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233-235.

篇(5)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内部审计的含义与概念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部门、单位最高管理当局,并在部门、单位内部保持组织上的独立地位,在行使审计监督职责和权限时,内部各级组织不得干预。

二、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开展较早,在规范医院工作,减少损失浪费,监督内部工作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医疗资源宝贵,行业间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传统的内部审计体系已经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有关工作不到位

很多公立医院虽然建立起内部审计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工作没有实质作用,沦落成为财务部门的下属部门,做着与财务部门重复的工作,浪费了医院的资源。还有一些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按部就班的开展了一些审计工作,并提出审计建议,但是由于没有实质权利,也无法进行后续的跟进工作,使得审计结果没有重新发挥作用,无法对审计出现问题的工作进行改进。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性,审计结果不受重视,使得审计作用无法发挥,工作流于形式,占用医院资源。

(二)审计内容和审计目标过于单一

对于真正开展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公立医院,存在着内部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不全面的问题。目前,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主要针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而对于其他层面的审计只涉及皮表,不够深入。这部分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忽略了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大型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分析等,使得审计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审计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审计工作人员仅是对设备采购是否进行了论证、招标、合同签订的条款是否合理等程序进行审计,而忽略内容的审计,这样就出现了即使是不符合医院利益的项目,但是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审计部门就不能查出其中的问题,给医院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

根据我国公立医院的体制特征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时间来看,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对信息系统的运用不熟练,审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查看财务支出账簿、凭据上,容易出现审计人工因素的失误,而且一部分医院虽然在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运用了电子信息系统,但是在审计部门却没有推行,使得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跟上医院的整体改革步伐。这使得医院内部的审计部门没有确立应有的地位和形象,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措施

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程序上的审查和财务收支的核对,要扩大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公立医院要根基自身的规模,业务范围和医院职能来确定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目前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也应当深入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改革。

(一)明确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

适应目前医疗行业和现行公立医院体制的内部审计体系,应当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向监督、管理、服务等多种职能转变,医院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不是为了让医院体制看起来完整,而是要把内部审计工作真正落实,树立权威,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必然是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必须转向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绩效考评、经济责任等方面上来。医院必须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不能让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对审计结果要予以重视,要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工作调整,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内部控制质量,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进一步拓展审计领域

1.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公立医院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有段之一,通过审计部门的工作,时刻掌握医院各部门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工作质量的掌控,通过内部审计的结果,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水平。而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转化为实际工作,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2.开展效益审计。效益审计应当是对传统内部审计体系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审计工作没有认识到效益审计对医院的重要性。积极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各项经济和社会效益考核指标,通过开展效益审计,深入分析对比不同时期效益指标实现存在差异,从而找出医院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有效分析,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帮助医院解决问题增强实力,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三)开展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具有风险防范的作用,开展管理审计可以有效增强公立医院的风险管理水平,并且明确医院各个部门的管理责任,帮助医院规避一定程度的管理风险和运营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与管理部门一起研究构建管理目标考核评价体系,抓住重点部位和环节,检查管理目标是否实现。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结果和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四、结语

公立医院的改革不能忽视内部审计的改革,现阶段,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可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运营水平。医院要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就能够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参考文献:

篇(6)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28-02

[摘要]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需要负债经营,《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将使医院的预期收益发生较大偏差,当前全球又在遭遇金融海啸,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政府对于公立医院的补贴也不可能有大的增加,此时医院如应对不当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怎样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负债经营医院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公立医院;负债经营;风险控制

新医改将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重点工作入手,全面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政府财政投入卫生的重点领域是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和农村卫生发展;其中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是重点。目前公立医院的三大补偿渠道: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加成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民营医院凭借灵活和富有特色的经营策略冲击着公立医院的医疗市场,新医改方案也将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创办非营利医院,公立医院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医药分开,以药养医的现状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变,药品加成收入将明显减少;再者政府对卫生事业的主要投入方向由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转变为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和农村卫生发展,大多数医院从政府得到的财政补助资金不会有明显的增加。在政府投入不足,医院收入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面对更多的竞争医院为了生存发展,通过负债进行融资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1适度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

适度负债经营,有利于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困难,合理拓宽融资渠道,赢得更多发展资金和获利机会,对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通过适度的负债筹集资金,医院可以改善经营条件,实现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扩大医院规模,扩大医疗服务能力,满足近年来病人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通过适度的负债筹集资金,可以弥补当前医院补偿机制的不足,减轻医院因政府财政拨款和药品加成收入明显减少所带来的压力,弥补医院短期资金不足,获得医院建设发展中急需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适度负债,为医院经营带来了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迫使医院加强经济核算管理。并且管理者会更加重视医院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2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2.1什么是医院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医院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面临的风险。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医院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导致偿债能力降低。医院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医院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风险。无论以上哪种财务风险,它的集中表现方式都是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资金周转不灵,严重的将导致单位破产。

2.2财务风险发生的征兆。医院财务出现风险并不是一朝一夕,它是医院长期财务经营矛盾的集中体现,如果出现以下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1)财务结构不断恶化。突出表现在医院资本性投资膨胀,营运资金供应困难;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低于业务支出的增长速度。(2)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财务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理财的重要条件。良好的财务信誉,对医院的筹资、信用结算、药品卫生材料的采购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信用很低的医院,举债很不方便。当债务到期而又缺乏现金时,它就不太可能举新债还旧债。(3)财务经营秩序混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财务管理基础十分脆弱;没有科学的财务经营机制,资金的使用随意性极强;投资无度,回报率低;资产管理制度有漏洞,浪费严重。(4)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门诊量减少,医疗质量降低,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不能保值增值,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5)自有资金不足。一个单位,如果自有资金不足30%,说明正濒临警界线。

3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3.1项目投资科学决策。医院为适应医疗市场需求,扩大医疗服务范围,争取效益最大化,经常需要投资新项目,更新医疗设备,对外开展医疗合作项目投资,项目投资决策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项目投资前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对投入成本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市场份额、项目回收期进行可行性论证,建立投资分析、论证、报批制度,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进行项目投资要科学决策,量力而行。医院不能一味地追求大规模而大肆筹资举债,增加财务负担。规模不是衡量一个医院强弱的惟一标准。过度负债不仅会使医院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而且一旦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医院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破产。医院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规模发展。不要轻易掏出大笔的资金去扩大经营规模,更新仪器设备增加固定资产,去盲目创新一个新的医疗市场。经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收益与风险总是距离很近,经营投资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项目要选准,决策要慎重,资金要保证,人才技术要跟上,任何一环都非常重要。

3.2加强预算和资金管理。医院一切工作都应在保证满足医疗服务的前提下进行,所有开支均须纳入预算管理,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业务活动需要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医院收入预算要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结合医院特点和业务量,以效益为主线加以制定;支出预算既要保证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水电、燃料费用等,又要保证医疗业务所需的业务费、材料费、设备维修费等柔性支出。

资金是医院业务活动得以持续运行的基本保证,如何对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分配和收回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便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作为独立经济实体,资金收付量大而且频繁,为此,医院要健全资金管理体系,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医院要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资金回笼,调整材料物资和药品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支付能力。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负债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医院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以避免资金使用不当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篇(7)

【关键词】

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

0 引言

在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入中,医院自身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医院的经营管理随着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探索改革发展的思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为了适应新医改的需要,为了推动新医改的顺利进行,促进医院改革的深化,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改革的重要关键,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从宏观整体层面管理和微观财务制度完善上,维护医院经济秩序,对医院的自身改革发展和新医改的深入进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

1.1 医院财务控制问题

医院的整个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重要的核心内容,而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很重要,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但是,在不少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医院分配制度的执行中,成本核算常常带有随意性,许多医院的奖金分配是采取科室核算,通过收支结余来结算分配奖金,在这种核算办法中,由于各个科室业务收入结余差别很大,不同科室有着很大悬殊相差,有的科室在分配的比例设置上,提奖比例不同,而且是不同科室凭主观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对成本的核算没有严格的控制。

1.2 在专项资金使用上监督机制薄弱

在深化新医改中,国家对医院非常重视,为了提高医院的技术设施水平,各级政府不断增加相应的投入,支持医院的医疗事业发展,扶持医院的设备更新和改造,但是,医院专项资金投入常常没有正确使用,当政府扶持资金配套下来进入医院到位后,在医院的资金项目使用具体操作中,某些专项资金常常被主管部门或医院以各种名义另作它用,挪用到其他方面或购置其他设备,没有能够发挥资金的有效利用。

1.3 收支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医院的收支必须编制财务收支平衡的年度预算,这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医院经营管理中进行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但是,有的医院管理者,在一些大型项目的投资上,没有经过预先的严格预算,项目也未听取相关专家可行性论证,也没有经过医院财务部门认真的预算程序,没有认真听取财务管理人员的意见,没有从医院的财务收支平衡上对这些项目投资进行控制,其结果常常给医院的财务管理造成极大的隐患,带来医院资产风险。

2 新医改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推进新医改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新医改正在广泛推动进行,在新医改的推进进程中,加强医院自身的改革和财务管理,对深入推进新医改的顺利进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政府下拨的医疗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治理机制,改进不规范的财务操作,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这些都必要依托在新医改的带动中医院自身的深化改革,而同时,只有在新医改中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新医改的持续深入开展,推进新医改取得更好的成果。

2.2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需要

目前,公立医院仍然是我国的医疗体制中的主导,虽然部分公立医院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但仍然保留公立医院的规则,公立医院必须以确保医疗服务为重点,不能以利润目标作为目的,为了确保医院在为广大老百姓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又要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正常运转,这就要求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必须不断优化成本,医院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工作,克服成本核算流于形式的薄弱环节,在各部门、各科室加强深入细致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从药品和设备采购的审核,到各项医疗的服务收费都要严格核算,对医院的研发支出要严格审计,在分配的比例设置上,对各部门奖金计提要认真细致地设置科学合理公平的指标,严格监督控制各项成本,杜绝资金浪费,促进医院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为广大患者服务。

2.3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医院推行股份制经营改革,是新时期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医院体制改革中,将要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壮大医院的资金规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无论是医院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将极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这是医院体制改革的趋势,而要为医院体制改革做好基础工作,就必须规范医院的内部治理,就需要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在与相关单位合作中,做好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合作的根本条件和前提,医院财务管理好坏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做好财务管理,是医院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

3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严格的成本控制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首先提高成本意识,公立医院长期有政府拨款,在成本意识的观念上比较淡薄,加强财务管理要从控制成本入手,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控制的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设置合理科学公平的成本控制指标,将成本和效益挂钩,同时要统筹医院全局,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统一部署成本管理,防止叠加成本现象。

3.2 健全严格的财务预决算制度

医院财务预算要为改革和管理服务,通过加强健全预结算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医院资金投向和使用的安全性,规避财务漏洞,在完善预结算制度中,要健全流程的各个环节,落实预算制度,从预算制定、审核到执行反馈,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落实,并在预算执行中加强监督,提高财务预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3 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措施

专项资金是公立医院和股份制医院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和更新的专用项目,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防止挪用专项资金,医院在加强财务管理中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发挥专项资金的有效价值。

4 结束语

新医改推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新医改中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推动新医改深入进行的后盾与保障,也是医院自身改革的发展需要,对于杜绝医疗不良之风,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利, 张国香.基于新医疗体制视域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改进策略[J].现代商业, 2013,(09):228-229.

[2]吴聪妫.医疗体制改革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4):51.

篇(8)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水平,继续跟踪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运行机制问题,重点在财政投入方向,投入重点、资金监管、绩效管理、债务清理等领域和环节,不断完善保障措施。针对新体制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的效率不高,积极性难以调动,没有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修补“政策漏洞”,合理调整和完善财政补偿机制、绩效工资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改革的财政补偿机制,保障公立医院的平稳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完成一体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

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机制。均次费用的控制是体现“民本卫生”的一大举措,将均次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在费用支付制度改革上发挥医保基金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在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上多下功夫。遏制二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以管理为重点,提高卫生规划财务工作实效

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从合理分配,利于调动积极性的实际出发做好预算的编制审批工作。继续加强预算的执行与分析,在单位预算执行力度、进度的落实上加强单位财务综合管理工作。对预算中的专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加强基本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充分做好整体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按要求控制项目的规模和标准。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指导建设单位按建设规定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力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安全。

加强卫生统计报送工作。做好卫生统计年报、月报、医改监测季报、财务月报及季度分析等工作,及时分析汇总财务数据,为领导做好参谋。结合卫生信息化建设,更新完善卫生会计核算中心的软硬件,实现核算单位网上可查询的信息系统。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抓好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按要求实行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单位食堂的财务审计。继续实行审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内审能力。

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根据现状合理编制采购预算,结合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审批采购。进一步扩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范围,重点启动骨科植入类材料、检验试剂、造影剂等集中采购。

三、以提高能力为基础,加强卫生规划财务队伍建设

篇(9)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经济运行的内部监督部门,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和经济运行流程,还要了解医院的财务制度、财务核算办法以及各项医药收费政策、法规以及内部控制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有纰漏都会导致医院经济运行出现问题。作为内审人员,要从一个患者的角度出发,按照医院各个环节的运行流程,对医院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以下就医院内部审计常见的风险控制点分别进行探讨。

一、医疗服务收费的审计

医院收费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医院各项收入都与收费项目密切相关。在对医院收费进行审计时,要看医院的各项收费项目是不是都是经过审批的医疗服务项目,有没有未经审批擅自收费的项目,有没有分解收费或者重复收费的医疗项目以及不按规定收费或者超标准收费的项目,在对病人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进行审计时,还要看有没有多记医疗服务数量的情况。现在医保农合对病人收费情况检查很严格,医院经常会因为违规收费受到处罚,因此内部审计要重点关注医院收费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使医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医用耗材收费的审计

审计时要检查医院的医用耗材收费时有没有多记数量以及不按规定范围收取医疗耗材的情况。有些医用耗材不允许单独收费,比如在手术时一次性注射器、手术包、消毒药品等已经计入了手术成本,不能再单独收费,因此需要检查科室是否又单独收费;对于可以单独收费的医疗耗材要对数量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如一次性注射器的用量以及输液器的用量等等,尽量减少多记数量的情况,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三、药品收费的审计

对医院药品进行审计时要看医院是否执行药品价格政策以及药品的价格调整是否及时,检查计入病人收费清单的药品数量是否真实,目前很多公立医院都取消了药品加成,但是对一些药品还是有最高零售限价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关注国家关于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相关规定,看医院药品收费是否超过了国家的收费标准。

四、医院采购的审计

不管医院的药品耗材还是专业设备都要经过采购,医院采购是否控制得当,对医院的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药品采购审计中要检查医院是否实行了招投标程序,是否履行了药品采购合同,有没有违反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规范的情况发生。审计中要检查医院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看看药占比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药占比要按科室进行区分,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药占比,逐步摆脱以药养医的局面。大型设备采购审计要关注是否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招投标程序。大型医疗设备一般来说价值很高,要看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对医院的配套、资金来源以及成本效益情况都要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医院资金的浪费。

五、往来款的审计

医院的往来款项不影响医院的收入和支出,因此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往往被忽视,实际上医院的往来款项是影响医院现金流动的重要因素。如果医院应收款项过多而且时间较长,就会严重影响医院的资金运转,因此往来款项是内部审计时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应收医疗款中的医保和农合欠款,要审查欠款时间,有无扣款等情况,催促相关科室进行应收医疗款项的催收,对于往来款中的呆账和坏账要分清责任,关注其形成的原因,有无责任人等,尽量减少呆坏账的发生,还要对往来款形成的原始票据进行审查,审核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于往来款项的收付,医院要制定严格的资金收付制度,及时结清往来款,提高医院资金的流动性。

六、货币资金审计

医院每天有大量的现金流动,货币资金审计是保证医院资金安全的重要方法。对于现金,要审查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现金日记账是否及时登记,日清月结以及书写是否规范,对于现金收付的相关财务凭证要进行严格审核,重点检查原始票据是否真实合理,有无白条现象等,确保医院现金的安全;对于银行存款要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一一进行核对,看有无漏记,每个月月末要检查银行会计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验证银行存款余额的真实性,检查医院未达账项的情况,确保银行账面与财务账面数相符。

七、财务收支的审计

要定期对医院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看医院的财政补助收入是否足额到位,医疗收入的会计核算是否正确,有没有错计、漏计收入,其他收入是否有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物价部门的相关规定;医院支出要审查其合理性,重点检查三公经费是否超标以及其他项目的支出合理性等。医院的内部审计也要讲究成本效益原则,对于一些对医院经济运行影响较大的项目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重点审计,而对于对医院影响不大的项目可以抽查审计,确保审计项目不留死角,保证医院的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春华.浅析医院审计风险及防范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1).

篇(10)

2012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加强预算业务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公立医院预算管理还相对落后,存在一些问题,内部控制也存在缺陷,具有潜在的风险,因此加强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医院管理人员对于预算业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任务,与医院的日常管理关系不大。而医院职工对于预算业务的了解也不多,认为与自己无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缺乏风险评估机制

目前大部分医院没有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也没有建立定期对预算业务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预算业务基本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也仅仅是凭经验编制收支预算,上报主管部门,待年终再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编制决算。对于哪些岗位属于关键岗位,哪些环节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哪些工作容易出错则关注不够。

(三)内部控制措施简单

当前阶段,医院预算业务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很好地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针对预算业务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是较为简单。很多医院的预算管理缺乏职责分工,预算业务的所有工作都由财务部门负责,甚至由一个人负责。预算执行也很随意,缺乏考核与评价,甚至没有监督机制,导致超预算或无预算项目支出现象时有发生。

(四)缺乏内部控制监督

对于医院而言一般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即使有也很少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内部监督的缺乏,会导致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影响实施效果。

二、完善公立医院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医院层面的建议

1、认识预算业务的重要性

预算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在财务收支上的具体反映,是保证收支活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保证收支平衡,防范财务危机[1]。医院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预算知识的宣教,灌输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使全员意识到预算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梳理预算业务工作流程,制定内控制度,并确保制度有效地执行。

2、完善预算业务组织架构

医院应建立并完善预算业务的组织架构,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是以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2],预算管理委员会应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预算管理工作。应合理设置预算业务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并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同时实行定期轮岗机制。

3、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

医院应建立定期风险评估机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由院长或总会计师任组长,每年对预算业务流程进行细致地梳理,找出关键环节,分析风险点,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4、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算业务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医院也可以聘请专业机构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听取专家的意见,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二)预算业务层面的建议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医院应按照《预算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审批的程序,执行及调整的原则、程序,预算考核办法,决算的编制程序、时间要求等,通过制度来规范和指导预算业务的具体工作。

2、建立规范的预算编制程序和科学的方法体系

预算应实行归口管理,并同时建立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各部门之间顺畅沟通,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此外,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在科学预测各项工作对医院收支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收支预算,而不是对以前年度预算进行简单的增减修改。

3、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及考核机制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建立定期分析及考核机制,定期对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归集,分析是否按照进度执行,是否存在偏差等,并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评议。对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4、加强决算的管理

决算是预算年度收支情况的真实反映,医院应确保决算编制的准确、完整、及时,同时还应注重对决算进行分析,寻找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注意的事项,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借鉴。

5、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医院预算业务的范围广、内容多,仅仅依靠手工操做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手工操作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应提高预算业务的信息化水平,依靠信息系统提高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随着医院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业务的发展,预算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重视。公立医院应严格遵守《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组织体系,合理设置部门和岗位,制定部门和岗位职责,加强监督,实现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大学实习心得 下一篇: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