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1)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化学的无处不在性,并充分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老师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其明确表明了化学教师利用课堂实际来创设生动活泼学习情境的必要性。因此,现阶段,有效的对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进行探究是十分重要的。

一、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设计与情境创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情境创设概念存在错误理解

所谓的情境创设是指任课教师坚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在学生原来的认知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课堂场景,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联想的目的,从而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教师将情境创设理解为多媒体教学的代名词。因此,他们在化学课堂上过分的利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视频及动画。与此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这导致着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且容易喧宾夺主。其实,简言之,教学情境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化学实验、化学史实以及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实际都可作为化学情况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

虽然在教学实际中,已经有部分教师开始使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但实现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化学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时,情境的创设过于形式化,通常有始无终。即在引出所讲问题之后,教师就将所创设的情境抛于脑后,只注重讲解化学知识,忽略了对情境的介绍,也没有对情境中所存在的化学知识进行挖掘。另外,存在部分教师对情境创设所使用的素材一味的追求课堂趣味性,忽略了那些素材中是否存在化学知识,最后让情境创设成为了一种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手段。例如:有些教师上课前喜欢通过音乐或一些与教学知识关系不大的图片来开始知识讲解,这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但对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并无益处。

(三)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与学生的认知不相符合

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开展,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一些教师,特别是新任职的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度较弱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并不深入,这致使着教师在情境设计时,往往会设计出一些与学生实际认知不相符合的问题情境,从而对最终的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有的化学教师为了寻求创新,就引用学生所不熟悉的背景或者难度较高的创设素材,但由于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有限,所以难以对情境创设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做好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工作的方法

(一)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常识进行分析,来做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还能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当教学知识讲解到检验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教学时,化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修车师傅利用打气试水法来检查轮胎是否漏气的案例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因为,其方法原理是通过打气让轮胎的内胎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以此产生胎内外气压差,并将轮胎放入水中,以便检查轮胎是否漏气。这一实例的举出,还能启发学生产生联想,通过加热、降温、打气等方法也可改变密闭装置内的气压,从而到达检验气密性的效果。

(二)利用实验操作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操作作为化学教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及手段,也是进行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同时,实验操作也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将自己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将验证性实践转化为探究性实验。比如:在盐的水解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盐溶液PH值的测定过程中,亲身经验盐溶液PH值的测定,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共鸣,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并且,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完善,直至获得最为满意的实验结果,这能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总结能力、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加强。

(三)利用图表展示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际中,利用图表展示,可以直观、清楚的将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呈现,协助学生将各项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条理化、有序化,在加深学生对知识了解的基础上,便于学生发现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利用图表元素,能在培养好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理性考虑和分析问题,以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的运用来发现规律;在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通过各项曲线的利用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到各项元素的变化给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所带来的影响。

篇(2)

一、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兴趣出发

教学活动设计应从学生情况出发,对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充分了解,从学生感兴的事物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自我实现”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一个目标。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考虑其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有利用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的渴望,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能够引起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学习情境都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会自主的进行学习。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时,关于《红色记忆》这幅作品的欣赏之前,给大家播放了一首《红色娘子军》,美术课上听歌?学生会感到惊讶,兴趣会被很快激发,投入到课堂上来。

这首曲子让人感觉到磅礴的气势,浑厚的声音和逐渐增强的旋律使人们感觉到女人们在面对恶霸的时候,即使再辛苦再有危险,都要向着光明永往直前,跟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歌曲的题材和美术作品《红色记忆》有着相似的题材,让学生通过对歌曲欣赏,来感受美术作品:它的色彩凝重,用笔粗放,运用对抗争恶霸的决心和勇向直前的的精神进行表现,这些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美术作品的赏析,明白了绘画和感情之间的关联,绘画对他们构成了诱惑,之后便可以讲一些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色彩和造型的特色,学生的感情培养起来了,这样也就会主动地聆听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培养。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时,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得到提高。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世界逐步认识,感知,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会受到影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展现,引导学生发挥热情,进行创作,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能够逐渐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因此在美术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建立师生关系的平等观念

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使课堂气氛融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现在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要善于鼓励和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人情味,使学生的精神条件也得到完善。例如,在设计《我为校园添置色彩――校服设计》的教学时,首先让大家通过多媒体设施观看几组校服的样式和校服设计作品,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校服作品进行赏析之后谈论自己对校服设计的设想,并进行自己创作。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校服设计的色彩、款式、面料进行分析总结,进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作校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不断的加强,校服的设计对学生审美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每天都要穿着校服走进校园,因此,漂亮的校服设计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出漂亮的、自己喜欢的校服。教师在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点评的时候,对学生多鼓励,即使是画的不好的作品也要多表扬,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在这个评价环节,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作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取长补短,可激发学生创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师生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沟通,课堂教学不在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师生之间相互帮助,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师生平等观念对初中美术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课堂、教师的尊重得到改善,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广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加倍自信,充分的实现自我。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轻松的进行,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得到加强。

三、初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提高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感到学习没有负担,因此会享受这种学习的感觉。学生的学习评价中,我们应多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能够看到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明确自己要达到的下一个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将自己的不足之处改进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学习,如果学生自身都没有兴趣,被动接受知识,只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影响教学效果。由于对某种事物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被激发,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研究思考,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在创造性学习中,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初中美术教学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四、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合理设计与安排,能够使师生课堂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实践能力也在课堂上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使用,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也得到发展,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能够有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91-01

现行英语教材,它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它涵盖的知识量很大,也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是值得英语教师探索的问题。课堂活动化教学的引入是帮助是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独特方式。将教学活动按照单元教学要求、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身自身性格特点进行设计,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情感热烈投入、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察与行动相统一的、能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整体的、多样的活动。

一、设计教学活动,首先要激活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努力做到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减。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升初中不需要考试选拔,他们中有的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都有限,因此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也谈到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与英语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过多、过难、过杂,是很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所以老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学会把教材内容激活,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主动领会,掌握知识技能。

二、课堂教学活动情境创设要合理,内容要有趣

活动应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体指学生,客体指活动内容。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使主客体协调一致。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好不同的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活动内容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创新。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积极性不高,但是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就会积极的参与讨论。所以,如何将单纯的英语知识和他们的兴趣联系在一起也一直是我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三、活动化教学设计要巧妙,互动要有效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的别出心裁和匠心独具,才能做到形式丰富、精彩纷呈,也才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在有效的互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情景

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就要把教学过程生活化,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因此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模的情景中去。在如何购物时,我就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介绍“This is my shop. There is are……”借助于写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介绍句子“The shop is open closed”,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to ……,How much is it? How many do you want? Here you are……在这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不但传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篇(4)

以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Section A为例,在2013年广东省教学观摩活动中,韶关市田家炳中学邓彩芬老师设计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语言输入的热身活动,她使用了头脑风暴(Brainstorm),请小组内各成员快速说出并拼写学过的食物单词,如:apple, a-p-p-l-e,bread, b-r-e-a-d,cake, c-a-k-e.小组内指定一个学生记录,看哪个组能在一分钟内写出最多的食物单词。初中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阶段,这种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达到了每个小组写出15-25个单词的预期目标。

二、对话中活动

活动1:阅读和抬头(Read and Look Up)――适合练习或展示

小组成员面对面role-play对话,对话前浏览对话内容,浏览完毕则望着组员进行对话,如忘记对话内容,又不能进行适当改编和应变,选择低头看书时,观看表演的全班同学则大喊“Look Up!”提醒组员抬头看人进行对话。这个活动既避免了死记硬背,也让学生有动力记忆。如果学生水平高,练习几次就可以脱稿展示了。

活动2:小剧场表演――适合课堂展示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表演时根据生活实际进行适当的改编。如:要使用同伴的名字而不是教材对话里的名字;如果课堂上有现成的道具,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如果对话角色太少,有同学没有台词,小组长要给这个同学增加台词或布置背景。在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 is Gina” Section A 2d 的小组表演操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各小组进行四人小组的对话表演。设计见下表。

这是一个二人对话,但对话里提及了另外2个名字Jane, Mike,如果让这两个人也出现在这个表演里就会更好。四人小组可以讨论设计好这两个人的台词和他们的站位。表演的同学还增加了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握手。从教学上来看,这是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很好切入点。根据常识,有学生选择了鞠躬(日本、韩国见面礼仪),有同性别的学生搞怪地做吻面礼(法国见面礼仪)。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男女生在课堂上握手对初中生是个不小的心理冲击,尤其是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大方、得体地面对这些社交场合,奠定整个口语活动的基调:在角色扮演时不扭捏,不做作。

活动3:大剧场表演――适合口语复习、测试或竞赛

由于没有口语或对话考试,教师在复习对话内容时,可将整册书的内容做一个集中展示。例如,利用第一学期的圣诞节、第二学期的六一儿童节,让学生做角色扮演比赛。教师可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任务,学生自行选同伴,选定单元。教师做好协调,尽量使每个单元都有小组做展示。教师下发展示细则,如展示要求、评价标准、分工。

三、对话后活动

活动1:句子链(Sentence chain)

句子链是一个句子接龙游戏,接龙者要利用上一个句子的尾句进行情景设置造句。仍以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Section A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句子接龙游戏,运用"would like..."说出有关食物的句子,比赛哪个组最快完成接龙。

A: I’d like some rice.

B: She’d like some rice. I’d like some chicken.

C: She’d like some rice. He’d like some chicken. I’d like some tomatoes.

D: She’d like some rice. He’d like some chicken. He’d like some tomatoes. I’d like some noodles.

篇(5)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化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设计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

(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化学理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枯燥而繁杂的化学公式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我国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忽视了化学思维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化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思维培养,使化学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化学教学产生了局限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以及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来开展。

(一)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化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之后,开展知识辩论或者知识抢答游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记忆。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九年级化学《盐化学肥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本堂课程化学知识的学习之后,通过游戏抢答的方式,为学生提出“硫代硫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过滤的流程是什么?”等问题,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加一分,打错的学生减分,最后统计分数,对优胜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嘉奖。这种化学游戏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抢答的方式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使教师更加明确当前每一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也使学生更清晰当前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导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特定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这些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式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深入开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原理和实验活动性内容较多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化学实验活动,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初中化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燃烧毛、动物毛发以及合成纤维等物品,或者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小实验等方式,证明每种材料是否是有机化合物,通过化学实验不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化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这些小实验能够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参与热情,在化学实验中,将所学习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丰富自身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这项内容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使用较少的硫粉进行化学实验,因为硫粉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10-15分钟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对本堂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而不是仅仅通过“好”或者“不好”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你这次表现得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更加注意化学实验后材料的处理会更好的”等话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丰富课堂评价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以及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使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化学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青梅.新手型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以首师大化学系教师教育专业部分毕业生为例[D].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2013,(05):1-48.

[2]钟超.重视教材习题促进有效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1):154-156.

篇(6)

由于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与原则上的理解偏差和教学行为上的严重缺失,导致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低效、无效的负面状态,这也成为阻碍学生与教学发展的根本因素。下面就以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简短的阐述,希望以此剖析出无效课堂的真实行为表现,并以此找出与之相对的改变策略。

一、初中化学无效课堂行为表现之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开始之前,充足的备课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但是部分教师在备课的行为上往往出现一定的缺失和纰漏,主要表现为习题选择的盲目性与课前准备的仓促性。

1.备课习题选择的盲目性

初中化学包含一定的复杂知识,涵盖着大量的琐碎问题,所以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习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是锻炼学生思维和检验知识达成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化学课堂练习题的选择应以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然而教师在习题的选择行为上会有失偏颇,无法达成习题的数量与质量的协调性。这种盲目的选择不但严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进程。

应对策略: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奉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标准,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读中考化学考试纲要;认真剖析学生整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差异性,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新课程标准、教材知识、考试纲要与学生发展差异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考虑中分层次地进行习题选择,将习题按照基础、提高与拓展三个层次进行选择,以此全面考虑学生整体的差异需要。

2.课前准备的仓促性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对课堂上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温习准备,但是这种准备往往只是一瞬即过,毫无实际性与务实性。对于课前准备,学生很难从愉悦的课间氛围中自拔醒神,学习化学知识的情绪很难快速进入状态。

应对策略:针对上述的无效行为,教师可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便进入教室,鼓励学生在此时间内可以集体阅读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或者安静回顾上节课所学重点知识,让学生可以提前自觉进入化学知识的学习状态,教师还要在课前认真总结学生的习题差错,核实其中的典型错误,以此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详细阐述与具体讲解。

二、初中化学无效课堂行为表现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活动的优化设计是达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与根本,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本质的重要过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倡以提问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以提问的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应对策略:课堂提问,不能只注重提问的形式而忽略问题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与化学知识的实际内容进行设疑,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要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究和思维拓展。

三、初中化学无效课堂行为表现之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所安排的作业量常常存在或重或轻的现象,作业的内容也常常存在过难或过易的现象,并且作业中的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指向性,杂乱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无法领会教师的真实意图,也无法对化学课堂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和反馈。

应对策略:针对此种无效行为,教师要认真挖掘学生整体在化学知识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要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化学作业形式的分层次设计,根据成绩优良学生设置较有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优等生的拓展需求;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设置基础性作业,以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

篇(7)

初中化学教学当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一直是教师需要秉承的原则,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突破自我。

一、以生为本

教师在做到以生为本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寻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契合点,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展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化学掌握能力。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以学定教

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时,也要对学生的思维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教学活动中联系起学生的思维点,这样才能够设计出更加撼动学生心灵、贴合学生想法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思考,学生也逐渐可以跟上教师的课堂讲解速度。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学会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与能力的学生实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体制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地调动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能否提升,直接影响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集中的训练,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逐渐产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适当的教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改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体制,更新学生的学习理念。

篇(8)

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最有吸引力的一部分,也可说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任何化学知识的验证,都以实验为手段。将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有利于当代初中生化学意识的形成。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化学知识的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的实践性,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一、基于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轻视化学实验活动

实验与化学理论知识,共同构成了化学学科内容。但是,在应试制度的影响下,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实验活动的意义。考试不考实验,只关注学生的实验报告,这就使许多教师不重视实验活动,将实验报告的填写作为实验教学的代替品。教师将提高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视为已任,却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影响了实验型化学课堂的打造。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有限

在长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一直没有被当成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所掌握的实验教学方法十分有限。传递教材中的化学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当遇到实验内容时,化学教师为了全面灌输知识,会选择演示实验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以观察教师做实验代替自己设计与实施实验。

3.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不足

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意义,才能让学生从实验中受益。当代初中生习惯了依赖教师去学习,当教师让他们自由去探究与实施实验时,学生不知从何下手。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阻碍,影响了学生自主思考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

二、基于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学对策

1.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的观念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化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在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新的理论知识。只有开展实验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化学知识与化学能力平衡发展,才能促进学生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乐趣。

2.基于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因此,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接触化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化学学习满足初中生的诸多期待。在新课程阶段实施演示实验,容易引学生入境。要促进实验教学活动的完美化,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实验准备,熟悉课本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的目标与流程。其次,教师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用自己规范的一举一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要重视师生互动,给学生机会模仿自己的实验过程去操作实验,让学生找到科学家的感觉,让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保持下去。

3.基于实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激情

自主探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多给学生机会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才能体会实验的魅力。如,在讲解氧气时,为了探究氧气的助燃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一个证明氧气助燃性的实验。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让学生就近与其他同学组成四人小组,交换自己的个人实验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小组实验。在真实的操作中,学生成为化学的主人,成为化学活动的设计者,成就感明显提高,参与积极性也会大幅度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给予初中化学教学以全新的指导,教师应当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实验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魅力。基于实验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也是有利于学生综合化学能力提高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经验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137-138.

[2]袁波.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32):173.

篇(9)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影响巨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僵硬,致使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较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基于此,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新环境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初中化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落后

化学属于一门科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错误,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都很认真、严肃地对待化学实验,致使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教师过度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成果的准确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致使学生缺乏进行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会很严肃地看待化学实验,很少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动,致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初中化学教师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接受趣味化学实验,并且无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从而导致趣味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较差。

(三)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传授化学知识,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一味要求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操作,没有合理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而降低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一)设计趣味性的化学实验

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设计趣味性的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讲解氧气的相关知识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把铁丝放入火柴即将燃尽的氧气瓶内,让学生观察铁丝发生的变化,以此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目前,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通常会采用“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致使学生的实验兴趣不浓,学习效率较低,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实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装置,并且把石灰石装入锥形瓶中,注入盐酸,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锥形瓶中石灰石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分析锥形瓶中出现很多气泡的原因,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学习能力。

(三)布置趣味性的实验作业

课后练习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布置课后练习作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况,按照教材的实验步骤自行在课后进行实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水的特点,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烧水时水的特征、温度的不同,引导学生猜想将水继续加热时所发生的变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应用趣味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孙丽 单位:贵州省盘县保田镇保田中学

参考文献:

篇(10)

初中化学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既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深入理解晦涩难懂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一、趣味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随处可见,化学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教育改革,但是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相对较重,课程多,对学生各个科目的实际学习效果产生着相应的不良影响①。而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后,相关概念的讲解更为复杂,抽象性更强,对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此教育背景下,如果初中化学教师仍然沿用相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采用灌输式的教育讲解方式,学生必然会逐渐丧失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应用,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影响下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趣味性实验的具体应用

1.完善化学实验组成部分,为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应用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化学实验相对简单,但是所涉及到的化学实验相对较多,相关教育部门要想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就应该对实验教学的各项组成部分加以完善,为趣味性化学实验在初中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奠定基础。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为化学实验教学配备精良的器材,保证每个学生都享有参与实验的机会。其次,化学教师应该明确初中阶段化学教学的实际目标。最后,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实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榜样,对学生人格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应用趣味化学实验实例开展教学活动

将趣味性化学实验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向学生展示相关化学实验所具有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参与,逐步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化学学习效果②。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将化学实验设计得生动形象,下面本文就选取初中化学教学中两组较为典型的趣味性小实验,为教师的教学探索提供相应的借鉴。

实例1:烧不坏的手帕

事先准备好纯度为95%的乙醇液体,将其和水按照1:1的比例配成实验溶液,并将纯棉手帕放置到溶液中,然后用手轻轻挤压手帕,再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的两个角,放到准备好的火上点燃,待火焰减小后迅速摇动手帕,将火苗熄灭。这时可以发现,手帕仍然完好无损。这一实验的化学原理为,液体乙醇一般不会直接燃烧,受热后会转变为蒸汽,而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火苗则是蒸汽燃烧产生的现象,同时由于手帕的温度明显低于乙醇燃烧时外焰温度,手因此不会被烧坏。

实例2:水上滚火球

取一小块Na,及时使用实验滤纸将其表面煤油拭去,使用少量的棉花将其包裹住;将被棉花包裹住的Na放置到水槽中,并在将其按到水面以下后放手,就出现一个棉花球在水面上滚动并燃烧的现象。在此时,教师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实验,如果继续,则可以再向水槽中滴加5~6滴无色酚酞溶液,这时水会变红,水上滚动的火球和已经变成红色的水连在一起,就会变为“火山”。此实验的化学原理为Na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在遇水后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H2,并且释放出大量的热,而在实验中用少量的棉花包裹住Na是为了对反应速度加以控制③。

3.在课外拓展教学中应用趣味实验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化学实验、调查与研究、开放性实践活动等,致使化学教学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科学研究性质也逐渐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为初中化学课外趣味实验的设计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素材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技能展示平台,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学资源,对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趣味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视,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 周玉莲.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2013,34 (4):77-79.

② 穆瑞龙. 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6):46.

上一篇: 公立医院财务收支审计重点 下一篇: 煤矿安全责任制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