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

篇(1)

一、引言

在若干独立方案比较和优选过程中,最常见的约束是资金的约束。在确定条件下,对于独立方案的比选,如果没有资金的限制,只要方案本身的NPV≥0,方案就可行,但在有明确资金限制时,受资金拥有量的约束,有可能不能采用所有经济上合理的方案,只能从中选择一部分方案实施,这就出现了资金合理分配问题。

有资金约束条件下的独立方案选择,其根本原则在于使用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确定条件下,资金有限独立方案的选择问题实质上是一个0-1整数规划问题。其基本模型为:

(1)

式中表示第个方案的净现值;表示第方案的总投资, 表示总的资金限额;为决策变量,=0表示不选第方案,=1表示选择方案。

该0-1整数规划的求解在经济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独立方案组合互斥化法(相当于规划中的枚举法)、净现值率排序法和0-1整数规划法。当方案数(n)较小时最常用的方法为组合互斥法。该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有资金约束条件下独立方案的比选,由于每个独立方案都有两种可能:选择或拒绝,故n个独立方案可以构成2n个组合方案,每个方案组合可以看成是一个满足约束条件的互斥方案,这样互斥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可以选择出一个符合评价标准的可行方案组合。因此,有约束条件的独立方案的选择可以通过方案组合转化为互斥方案的比选,其评价的基本步骤如下。

1.分别对各独立方案进行绝对效果检验。即剔出NPV

2.对通过绝对效果检验的方案,列出不超过总投资限额的所有组合投资方案,则这些组合方案之间具有互斥的关系;

3.将各组合方案按初始投资额大小顺序排序,按互斥方案的比选原则,选择最优的方案组合,即分别计算各组合方案的净现值,以净现值最大的组合方案为最佳方案组合。

当方案数目较大时,由于方案组合数(2n)较大,采用组合互斥法虽然可行但是工作量较大,所以方案数目大时常用规划软件求解,或者设计算法求解。

以上的评价方法是针对确定条件下(现金流量和参数为实数)的经济评价。经济评价时,评价的一些基础数据能够准确地估计出来,而另一些数据却不能。虽然某些数据(现金流量和参数)不能准确估计出,但是通过工程实践,人们往往能够知道现金流量和参数的分布情况。当方案的现金流量和参数为随机分布时,评价问题就成了随机条件下的经济评价。和确定条件下的经济评价一样,随机条件下的经济评价也主要面临三种类型方案的评价:独立方案、互斥方案和资金有限独立方案。对于前两种类型方案的经济评价在技术经济和工程经济等文献中基本都有所涉及,但是对第三种方案的经济评价尚很少探讨。

本文将探讨随机条件下,如何在决策准则下排序选择资金有限独立方案。本文将介绍随机条件下的决策准则及其在方案经济评价中的求解措施;给出随机条件下资金有限独立方案决策的一般模型和该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给出数值案例利用组合互斥法展示随机条件下资金有限独立方案的经济评价。

二、随机条件下的决策准则及其数值计算

随机条件下进行经济评价时,方案的现金流量或参数具有随机性,按此现金流量和参数获得的评价指标(如净现值)也是随机变量。经济评价时需要对方案进行排序选择,所以,随机条件下,进行经济评价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评价指标为随机变量的方案进行排序。如前所述,评价指标为随机变量,也就是说,随机条件下的经济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随机变量排序的问题。在目前的文献中,随机条件下对随机变量的排序通常是通过决策准则来完成。随机条件下决策准则较多,因此,随机条件下经济评价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个就是决策者利用何种决策准则(实质上就是利用何种方法排序随机变量),随机条件下常用的决策准则有期望准则、方差准则、期望方差准则和概率值准则。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用期望准则,但也可以类推到其他准则。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获取这些决策准则的计算值。关于这些值的一般计算方法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类教材和文献中均有详细介绍,在方案经济评价中,确定这些决策准则计算值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利用中心极限定理确定。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当方案的现金流量足够多时,方案的评价指标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在此理论下,由于评价指标的分布已知,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出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值,当期望值和方差值已知后,就可以利用正态分布标准化等技术计算概率值。经济评价时,能利用中心极限定理的情况需满足条件:(1)现金流量足够多;(2)方案的各期随机现金流量相互独立;(3)方案的参数(折现率)为确定值。其中(1)是满足中心极限定理的前提条件;(2)和(3)是方便期望值和方差值的计算,因为当现金流量不独立时方差不易确定,同时当参数(折现率)为随机变量时,由于折现系数方次较高,所以直接确定期望方差较难。二是利用随机模拟确定。对于随机条件下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采用随机模拟求解期望、方差和发生概率。

三、基本假设和基本问题模型

1.基本假设

为了文中表述的方便,这里首先做出一些基本假设:

(1)各方案间相互独立。(2)方案中各现金流量相互独立。(3)将各方案中的投资现金流量和总的资金限额均表述为随机变量。这个假设主要是为了将分析问题更一般化,投资现金流量也可能不为随机变量,而为确定量,同时,资金限额也可能为确定量。当以上两者或其中一个为确定量时,仍然可按后叙方法进行分析。(4)决策者决策时采用期望值准则;这个假设也仅仅是为了后面模型的表述,决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决策准则,在应用时,只需将后面模型里面的期望值准则换成其他准则即可推广。(5)评价指标采用净现值指标;同前面假设(4)一样,这个假设也是为了表述模型的需要,如果评价者采用其他评价指标,只需将模型里的净现值指标换成相应的评价指标即可。(6)各方案寿命确定且相等。由于假设采用的是净现值指标,所以方案比较时要求寿命相等。如果各方案的寿命为随机变量,或者寿命确定但不相等,此时只需将模型里的净现值指标换成净年值指标即可。

2.基本模型

在满足上述基本假设的前提下,随机条件下资金有限独立方案的经济评价的基本模型为:

(2)

式中表示第个方案的净现值,表示第方案的净现值期望值;表示第方案的总投资,表示第方案的投资的期望值,表示总的资金限额,表示总的资金限额的期望值,为决策变量,=0表示不选第方案,=1表示选择方案。

该模型为0-1整数规划的随机期望值模型。求解时,当n(方案个数)较大或折现率为随机变量时(折现函数方次较高不易确定期望值),通常需要借助计算软件或编写计算程序(使用算法)来实现;当n(方案个数)较小且折现率为确定值时,可以通过枚举法――组合方案互斥法来完成。本文将讨论当n(方案个数)较小的情况,n(方案个数)较大的情况将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探讨。

四、模型求解――组合互斥法

组合互斥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独立方案通过完全组合的办法将 个独立方案组合成 个互斥方案,然后利用互斥方案选择的方法选择方案。该方法实质上就是采用枚举法求解该规划问题,本文给出随机条件下资金有限独立方案的组合互斥法的求解过程:

1.分别对各独立方案进行“绝对效果检验”。按照本文所采用的期望值决策准则假设,该步骤就是分别计算各独立方案的净现值期望值(),并判断其是否大于等于零,然后剔除掉净现值期望值()小于零的方案。

2.组合通过“绝对效果检验”的独立方案

3.计算各方案组合的投资期望值并判断该值是否大于投资限额的期望值,剔除投资期望值大于投资限额期望值的方案组合,保留投资期望值小于等于投资限额期望值的方案组合。

4.计算保留方案组合的净现值期望值,选择净现值期望值最大的方案组合。

五、数值案例

设某部门未来的资金额可能为8000~8200,各值均可能发生。该部门现有A、B 、C三个独立方案,各方案的初始投资、年收益和年支出均为随机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公司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为15%,该部门会选择哪些方案?

根据上面所给的方案选择过程有:

1.分别对各独立方案进行“绝对效果检验”

式中,(P/A,15%,5)为折现率为15%,年限为5年的年金现值系数,其值为3.3522。通过第一步分析可知三个方案的净现值期望值均大于零,三个方案都通过了“绝对效果检验”。

2.组合通过“绝对效果检验”的独立方案

对A、B、C三个方案进行组合,共有23=8各组合方案(如表2所示)。

3.计算各方案组合的投资期望值(如表2第三列所示),并判断该值是否大于投资限额的期望值((8000+8200)/2=8100),剔除投资期望值大于投资限额期望值的方案组合(A+B+C),保留投资期望值小于等于投资限额期望值的方案组合,即序号1-7的组合方案。

4.计算保留方案组合的净现值期望值(如表2最后一列所示),通过比较保留组合方案的净现值期望值,可知A+C组合方案的净现值期望值最大,所以选择A+C两方案。

六、结论

本文讨论了随机条件下如何利用决策准则对资金有限独立方案进行评价选优。简单介绍了随机条件下的决策准则,并给出在方案的评价选择实际中,随机条件下决策准则值的计算措施:中心极限定理和随机模拟。给出了随机条件下资金有限独立方案选择的一般模型和解法(算法求解和组合互斥法求解)。并讨论组合互斥法求解的一般过程。最后给出数值案例展示了组合互斥法的具体应用。但算法求解本文尚未探讨,这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方案的个数较多且折现率又为随机变量时,组合互斥法讨论起来较困难,因为一方面组合方案数目较大(n2),另一方面决策值计算还需要随机模拟。

参考文献:

[1]张三省等:工程经济学[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5(9),193~211

[2]刘晓君等:工程经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82~109

[3]陈传德 张明远:基于风险分析的项目投资决策[J].中国公路学报,2006,19(1):99~103

篇(2)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11-02

引言

要描述和评价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最理想的是找到一个总括性社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其测度结果要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其他国家的职能部门以及研究学者曾经提出各种不同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系统地研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国内一些政府部门、 研究单位和个人先后设计了一些“社会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如,唐晓东采用了21个指标变量的函数模型来评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但此模型没有把所有反映经济情况的因素考虑在内,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已有研究成果的修正和充实,首次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引入评价指标体系中,提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在实际经济问题中,不同的经济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职工平均工资和消费水平必然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势必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用较少的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并尽可能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了指标间的信息重叠问题,又大大简化了原指标体系的指标结构。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全面性(消除评价指标的相互影响)。在满足n f p的条件下,不限制指标的个数,可以综合评价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主成分分析的降维处理技术能较好地解决多指标评价的要求,在选择了m(m p p)个主成分后,仍能保留原始数据信息的85%以上,因此,这一方法综合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全面。(2)可加性(数据标准化处理)。在综合评价经济发展水平时,所建立的评价指标量纲往往不同,变差不能直接综合。主成分分析法避免了此现象的发生,因为在计算过程中,主成分分析法把各个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这就使得各个经济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即可加性。(3)客观性(科学的确定权重)。在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中,通过专家打分来确定权重,使得主成分分析法在综合评价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现实。而主成分分析法在确定综合因子的权重时,克服了某些评价方法中人为确定权重的缺陷,使得综合评价结果唯一。(4)简单性(计算简单)。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SPSS、SAS等计算机软件的推进与使用,使得主成分分析法在综合评价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现实。

一、主成分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也称主分量分析法,是由Ho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它可以在力保原始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情况下,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用少数的变量来解释整个问题。

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在于利用p个原始变量(x1,x2,…,xp)构造少数几个新的综合变量,使得新变量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新变量互不相关,新变量包含p 个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这样定义x1,x2,…,xp为原变量指标,z1z2…zm(m≤p)为新的综合变量指标,每一个新综合变量指标是p 个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同时要求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zi与zj(i≠j;i,j=1,2,…,m)相互无关。(2)z1是x1,x2,…,xp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2是与z1不相关的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m是与z1z2…zm-1都不相关的x1,x2,…,xp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则新变量z1z2…zm分别称为原变量x1,x2,…,xp的第一,第二,……第m主成分。

二、指标确定

我们根据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客观、系统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则,因此本文选择反映经济情况的8项主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 X1)、居民消费水平(X2)、基本建设投资(X3)、职工平均工资(X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6)、货物周转量(X7)、工业总产值(X8)。指标数值均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应整理数据[6]。

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方差解释表,通过计算可得,前3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85.928%,这说明用前3个因子来反映事物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5.928%以上,于是,取前3个因子作为主成分。碎石图同样也能够说明这一点。

从主成分载荷矩阵图可以得出,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基本建设投资在第二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消费价格指数在第三主成分上的载荷较大。因此,可将主成分命名如下:第一主成分:产出主成分;第二主成分:建设投资主成分;第三主成分:消费价格主成分。

根据该表以及变量的观测值可计算因子得分,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数值是主成分载荷除以相应的特征根得到的结果。到目前为止,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8个评价指标转化为了具有典型经济含义的3个综合评价指标。

三、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为了考察每个城市,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采用回归方法将三个主成分表示成8个指标的线性组合,即得分函数:

应说明一点的是,某城市的主成分因子得分为负数,这是因为在计算时对原始数据作了标准化处理,把各经济指标的平均水平当做零来处理的缘故。因此,某城市的主成分因子得分为负数,只表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的平均发展水平之下。将Z1、Z2、Z3得分绘制在三维坐标系中,由载荷阵及Z1、Z2、Z3表达式可以得出,Z1、Z2、Z3越大所代表的综合能力越大。

如绘制各个城市主成分因子的得分散布图,就可以综合看出,位于正中间上方的是广东省,其生产总值、基本投资建设和消费水平相对来说都比较高;而位于正中间下方的是省,其消费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消费水平不相上下,但其生产总值和基本投资建设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左上角的城市是生产总值和基本建设投资都很高的城市,如江苏和山东;位于右上角的城市是生产总值和消费水平都很高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天津。

结合生产总值、基本建设投资和消费水平三方面,可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如下评价:31个省市大体上可分为7个类别。广东属一类,它位于图的正上方,说明该地区的生产总值、基本建设投资以及消费水平都很高,是投资者首选的黄金地带;江苏和山东属一类,位于图的左上角,是生产总值和基本建设投资相对较高而其消费水平相对来说不高的省市;河北、河南和辽宁属一类,其生产总值与我国的平均生产总值不相上下但其基本投资建设费用比较高,说明这三个省的基本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浙江属一类,其生产总值比河北、河南和辽宁高,但其基本建设投资和消费与这三个城市不相上下;上海、北京和天津基本属于一类,该地区的生产总值高而且消费水平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但其基本建设投资相对来说较低,说明这三个城市的基本建设比较完善;海南、贵州、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和属一类,这几个省市的消费水平基本与我国平均消费水平持平但其生产总值远远落后于我国的平均生产总值,而其基本建设投资却高于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平均水平,说明国家比较重视这几个省市的经济发展;其他地区属于一类。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的评价是一种比较分析评价,以方便读者对比。

四、结论

本文将主成分分析引入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与综合评价中,应用主成分分析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价各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方法,在实际中无论是对投资者、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部门及城市本身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该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避免了不同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同时,主成分方法成功地消除了指标间信息重叠和人为地确定指标权重的缺点,使得分析结果客观公正、清晰可见。此外,主成分分析法的整个操作过程都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如:SPSS、SAS等都可方便快捷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Noorbakhsh, Farhad.Huma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 A Policy Model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7,(14):927-949.

[2] 乔峰,姚俭.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在经济发展动态描绘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22(2):1-5.

[3] GAVIN W J, VISARIA P.Urbaniztion in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China, Indohesia, Brazilamd India[M].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7.

篇(3)

【关键词】

投资项目;流程;设计



投资项目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管理活动,科学、周密的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是企业规范投资行为、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基础。本文所指的投资项目包含两类项目,一是建设项目,包括新建和扩建改造项目;二是企业重组项目,包括产权收购和增资扩股项目。通常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概括为:项目决策、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项目退出。

一、项目决策

投资项目根据不同的类别,其决策程序有所不同。

1、建设项目

基本流程:信息收集、项目筛选、编制项目建议书、审核项目建议书、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工作组、项目调研、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决策会议审定项目。

2、企业重组项目

基本流程:信息收集、项目筛选、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尽职调查、编制项目预案、审核项目预案,资产审计、资产评估,编制项目方案、审定项目方案、签订协议。

3、项目建议书

建设项目应编制项目建议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情况和市场潜力,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关键技术的来源,投资和融资方案、经济效益分析、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和防范,项目的管理团队情况,项目实施的路径和流程安排。

4、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项目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包含以下内容:项目基本情况、客观背景、市场预测、技术分析、投融资方案、建设方案、财务评价、风险分析、项目组织、退出机制、投资的必须性和最终结论。

5、尽职调查

并购重组项目应对被并购单位做尽职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经营环境和基本概况,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对外签约以及执行情况,股本、资产、负债的结构,管控制度、运营模式、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情况,产品、生产线、生产设备、动力配套设备的情况,产品质量、研发水平、知识产权、工艺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营销队伍、营销网络和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盈利或亏损以及税赋情况。

二、项目实施

1、建设项目

基本流程:编制实施计划、项目设计、项目招标、项目建设和项目竣工验收。

实施计划:项目的实施计划由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内容包括项目人员职责分工、项目各项工作标准、项目总体进度安排、项目资金使用安排、项目的现场管理。

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工作应由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勘察和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根据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审核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施工图设计、编制投资预算、审核施工设计和投资预算。

项目招标:项目涉及勘察、设计、监理、土建、安装、装修、设备采购均要进行招标。依据价格、诚信程度、施工能力、以前业绩、质量保障和工期进度综合评估择优选择。

项目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在取得规划许可,正式签订施工合同,获得建筑施工许可证和施工监理部门到位后方可施工。项目开工建设后,项目承建单位和施工监理部门应逐日填写建设日记,每周召开施工现场协调管理会,每月填报施工进度报表。

项目竣工:项目竣工验收包括项目竣工验收、项目专业验收和项目综合验收三个方面。由项目承建单位、监理部门、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对项目进行竣工预验收;由质检、消防、环保、劳动等部门进行专业验收;由城建规划和项目审批部门进行综合验收。

项目竣工后还应进行项目投资决算和项目审计工作,在决算和审计通过后,进行产权登记和固定资产的建帐工作。

2、企业重组项目

基本流程:制订或修订重组企业的公司章程,出资资金到位并进行验资,办理资产交接,办理工商登记或工商变更,推荐产权代表,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聘用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明确各类机构的权责划分。

三、项目评价

投资项目实施阶段完成,在投资项目运营一段时期后,对投资项目应进行后评价。后评价采用的方法主要根据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方案所设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1、评价内容

目标评价:该项评价是对比检查投资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根据投资审定时所确定的可量化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检查,分析偏差原因;二是对投资项目原定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三是对政策变化、市场变化、实施过程的重大变更进行重新评价。

效益评价:该项评价主要是分析项目的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和回报能力。以项目运营的实际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与项目实施前预测设定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偏差情况及原因。

持续性评价:该项目评价在投资项目各种资源投入全部完成后,分析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可以实现,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发展,项目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管理评价:该项评价是以目标评价和效益评价为基础,结合相关资料,对项目各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评价。包括投资项目决策、实施、运营和管理者评价。

2、评价程序

投资项目的评价程序:明确任务、制定计划、组织人员、收集资料、编制纲要、深入调查、沟通交流、编写报告、提出建议。

3、评价方法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统计预测法、有无比较法、逻辑框架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4、评价标准

篇(4)

1 电力工程技术经济特点概述

为了对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进行分析,本文给出了如下6个电力工程技术经济特点:

①在决策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技术经济文件,都是行业性标准化文件,有着自身的定额。

②电力工程有着技术专业性和工程条件的复杂性,正是这些工程复杂度,决定了各个工程的报价预算有自身特点,造成了参考性较低的特点。

③在最终方案评选过程中,通常以输变电工程整体为单位,进行综合经济评价比较。

④由于工程本体费用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造成外界因素对工程造价影响越来越严重。

⑤项目投资回收期长。

⑥通常参照历史类似规模工程相应的指标设立。研究指出,电力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技术分析,还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产业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专业设计规程,在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的范畴内进行。

2 电力工程决策阶段及技术经济分析原理

2.1 电力工程投资决策分析

通常行业的投资决策,是由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对可行性研究进行审计两个部分组成,前者的目的是进行方案的设计优化,后者的目的是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决策。一般工程类投资决策过程,如图1所示。由图1中一般工程类投资决策流程可知,在电力工程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需要确定影响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②对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投资进行估算。③针对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进行经济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和财务评价,在基本要求中,用到的技术经济方法有动态分析、定量分析、全过程分析、宏观效益分析、价值分析和预测分析;在财务评价中,可能用

到的技术经济方法有盈利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等。④对所研究的电力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进行评价。⑤对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提出预案。

2.2 技术经济分析原理

在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中,需要运用技术经济的方法进行分析,其估算项目从筹建施工到建成投产所需要全部建设的资金总额。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内容,主要有固定资产估算和铺底流动资金估算,而固定资金又由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两个环节构成,其中,静态部分包括设备和工具的购置费、基本预备费和工程建筑的其他费用;动态部分包括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涨价预备费和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的计算如下: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式(1)中,流动资产等于应收账款、存货、现金和预付账款的总和,流动资金本年增加额等于本年流动资金与上年流动资金的差值,各项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等于周转额与周转次数的比值。固定资产的动态部分相对静态部分是一个较小的量,因此,在电力工程决策阶段的固定资产估算中,主要针对静态部分进行估算,通常采用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和生产能力指数法:

(2)

其中,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主要用于新建项目或装置的估算,而生产能力指数法适用于只了解工艺流程及规模时未知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通常承包商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进行固定资产静态部分的估算。对于流动资金的投资估算方法,主要有分项详细估算法和扩大指标估算法,其中,分项详细估算法在式(1)已经做了解释,扩大指标估算法如下:年流动资金额=年费用基数×各类流动资金率(3)财务评价的基本步骤:①进行财务基础资料预测,编辑财务评价的辅助报表。②编辑和评估财务评价的基本报表。③计算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分析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3 电力工程可研决策阶段投资风险分析及基本策略

3.1 投资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行业对政府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市场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投资人来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因此,需要投资人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更加理性,在考虑效益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风险亏损,而在风险亏损的分析中,离不开技术经济理论的支持,运用该理论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亏损,为其所代表的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为了对电力工程可研决策提供合理的风险规避措施,首先,需要了解风险因素,本节针对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为规避措施的提出奠定基础。①内部风险:该类风险主要包括工程建设、产品购买者的信用、运行维护和合作伙伴的信用等,若想避免这些风险,投资人可自行搞好工程建设与运行维护,选择信用好的合作伙伴并注重开发信用好的购买客户,因此,该类风险是可控制与转移的风险大类别。②外部风险:该类风险包括的内容主要是汇率变动、产品销售、融资成本、财务结构燃料供应、法律变更和环境保护等,由于这些风险是项目外部的类别,即市场风险,在实际的决策分析中,某些市场风险是可以通过商务合同转移的,也有一些风险是难以规避的。因此,为了在全新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需要对风险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规避风险,以期为电力工程项目的获利做出积极响应。

3.2 基本策略

由于在电力工程可研决策阶段的技术分析中,存在如表1的五类常见错误,需要对其进行基本策略的约束,为电力工程提供更为规范和准确的依据。误,为做好电力工程可研决策,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策略:①严格招投标程序,确保选出优秀的承包商。②从观念上提高对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视程度。③建立电力工程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平台。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出技术经济在电力工程的可研决策阶段,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为工程决策的风险规避提供积极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阿丹.电力工程在可研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9):120-121.

[2]王婷,华志武.基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7):80-81.

[3]印玺.电力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183-184.

篇(5)

我院金融人才培养新方案提出,为满足新疆和兵团的人才需要,金融学专业的培养重点目标向“微观、实务”转变。《证券投资学》作为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应用课程之一,把经济学基本原理、财政金融理论、投资理论、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股票投资实践密切结合,在经济管理类院校的教学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院从2007年就开始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化。

《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以前在教学模式上多是采取单一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较少,使实践与理论严重脱位,学生觉得这门课只是理论的讲述,比较乏味、枯燥。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调落后。

对基础理论的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记的灌输式模式,并以黑板做媒介,在知识的传输上范围狭窄、呆板,加上实行大班授课,讨论、模拟情境教学无法有效开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证券课程比较单一。

我院的证券课程主要是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而证券市场专题和证券市场管理、证券交易法等辅助课程没有开设。证券课程内容比较综合,未能将证券内容进行细化,这样就不利于同学们全面系统地学习证券知识。实际上,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社会上需要的证券人才应当比较全面地掌握证券市场的有关知识,因此证券课程的内容也需要相对拓宽。《证券投资学》不仅要介绍股票市场的相关知识,而且要对国债市场、基金市场、海外证券市场乃至衍生工具市场进行全面的介绍与分析。

4.我院证券课程没有纳入必修课之列。

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除金融专业外,其他专业所开的证券课程均为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课程,证券投资学课程作为我院各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均是力争在新疆、兵团扩大影响,所以就证券课程来说,应该使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内容,而证券投资学课程仅仅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5.对学生的评价有待改革。

当前我院的对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评价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目的上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内容上过多倚重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方法上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评价重心上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因此,构建符合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当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实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1.教学模式多样化。

针对以前采取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1)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原理与方法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

首先阐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然后用直观实例、案例作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发言,互相之间还可开展讨论。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从布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领路人、教练员和思维启发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操作。

实践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力图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证券投资理论的理解和证券投资实务的感受,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实地考察、认知实习、模拟投资、案例分析等环节。通过证券公司投资实地考察、认知实习,学生与真正的证券投资者沟通学习,书写亲身体会和感受;通过模拟投资体会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公司(对象)的选择、技术分析、基本分析等具体应用情况,以及案例分析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而且能促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差距,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采用课堂教学、证券公司实地考察、认知实习、案例分析与课后网上模拟投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理论教学与模拟证券投资相结合,理论考核占70%,模拟证券投资业绩占30%,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模拟投资,并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潜力。

第二,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联系非常密切,既有比较高深的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和可操作性。

第三,证券投资与国家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公司情况联系紧密,应用性强,因此,培养的学生既要懂理论,又要会应用;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中国的国情;既要从微观角度思考问题,又要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

3.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学生通过《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了解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和债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懂得证券投资的专业术语和基本规则,掌握证券投资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方法,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以便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专业基础。同时为便于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实践,教学内容应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学习体验、操作练习的关系,教师应从相关书籍、杂志、互联网中收集丰富的资料,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形成与各章节内容相衔接的实战指南或案例,同时针对我国目前的股指期货进行介绍,增强实效性。

投入大量精力、人力自编与《证券投资学》教材配套、适合我院学生学习特点的习题集,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自编《证券投资学案例》,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明确案例的内容、操作程序等,为提高案例实践教学的质量提供基本保证。自编《证券投资实验教材》,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方式、课时分配等内容,为实验教学提供较完整、系统的参考依据。

4.学生评价的改革: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

因为《证券投资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需要对学生评价进行一系列改革,以建立科学、有效、符合实际、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如在评价目的上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具体采用考勤、阅读、提问、课堂发言、讨论参与程度、模拟投资、撰写证券投资分析报告、闭卷笔试等多种形式,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实际操作的能力。评分时,只要分析过程正确,分析结论与原理或案例背景相符即可。同时将模拟投资总结、实地考察报告和现场观摩报告也作为考核方式之一。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惟一手段的现状,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于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并对考试结果作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减轻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发展。这样不仅能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参考文献:

篇(6)

一、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是效益分析评价

这里所说的财政基建投资是指国家预算内的全部基本建设支出,既包括复式预算中建设性预算的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也包括复式预算中经常性预算的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财政基建投资效益是指财政基本建设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与所取得的经济、效果之比,它反映财政基建投资领域全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对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可进一步从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几个方面进行考察。除极少数特殊类型基本建设项目全部由财政投资外,绝大多数的基建项目逐渐成为有多个投资主体的混合型投资结构形式。因此,就具体的基建项目而言,本文界定的财政基建投资不仅考察纯国家财政基建投资效益,也还包括有国家财政基建投资的混合型基建投资效益。

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工作重点是确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亦即对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但是,审计人员对财政基建投资效益要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还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在于,一是投资效益和成本有很多是难以用市场价格或货币单位计量的;二是效益和成本往往不是直接地体现出来,有些效益是无形的;三是效益和成本往往具有长期性,甚至会到下一代或者更长的时间;四是不同的项目投资有不同的短期、长期效益。

二、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分析评价原则

对财政基建投资效益的审计分析评价,审计人员必须依据逻辑的推理和的测定,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在审计评价财政基建投资效益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从审计中实际调查和收集的统计资料出发,依据客观标准,对有关具体的财政基建投资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价和估算,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准确。

(二)全面性原则。由于财政基建投资涉及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对其进行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因此,对财政基建投资效益要进行全面考察,包括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量效益和结构效益等等。

(三)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原则。前后对比是将财政基建投资项目实施前与项目完成之后的情况加以对比,以确定投资效益。审计过程中需要对投资实施前和实施后的相关因素是否发生变化进行对比,确定投资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有无对比是将财政基建投资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不投资该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投资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对比中要关注的重点是分清项目作用的影响和项目作用以外的影响。

(四)定性描述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审计评价过程中,有些财政基建投资的执行效果是可以通过某些假设、权重和一定参数,用一定的计算公式,经数量演算得出定量计算的结果来衡量的,如经济效益状况;有些则不能用定量计算的结果进行衡量,如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民众的满意程度等,只能进行定性描述。一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投资,由于投资数额巨大,投资时间和运行周期长,效益的发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还有些财政基建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外溢效益即社会和生态效益又比较明显。因此,单纯使用定量计算或者定性描述对财政基建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都会使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投资效果的真实情况,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定性描述与定量计算是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两种工具,二者的结合是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应坚持的原则。

(五)通用标准与专用标准相结合的原则。通用标准是不同行业、不同类型财政基建投资资金使用和运行状况共同统一采用的标准,用以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财政基建投资使用、投资效率和实施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和横向对比分析。专用标准则是在通用标准之外设置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财政基建投资中不同项目特点而制定的标准。在审计评价时,既要利用通用标准对投资效果进行整体评价和横向对比分析,也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特点,利用专用标准对投资效果进行个别评价和纵向对比分析。

三、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分析评价

借鉴西方国家有关公共投资后评价的实践经验,我国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主要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过程评价,亦称立项决策评价。主要对财政基建投资项目运营情况的分析,评价项目决策的合理性。具体要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和项评价报告的内容以及施工效率、工程质量、设备方案、工艺流程、投资执行情况等进行评价。过程评价主要采取对比分析法,即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果与项目实际运营结果相比较,以找出变化及其原因。

(二)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对财政基建投资项目进行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分析。在进行效益评价时,其主要为定量分析法。

(三)社会影响评价。主要是对财政基建投资项目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形、无形效益和结果的一种评价。重点评价投资项目对所在地区、行业经济发展和项目周边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以及对分配、就业、参与、民族、脱贫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其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

(四)持续性评价。即评价财政基建投资项目完成后,项目所规定的目标是否可以继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发挥作用等。主要包括分析政府政策、管理、生态环境及外部经济环境等。其评价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法。

四、开展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评价需要解决的几个

(一)及时明确效益审计的地位,提升效益审计评价的权威性。从上来说,财政基建投资审计应该围绕着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这个审计目标而展开,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投资审计的实践活动却一直将审计的重心放在合法性和真实性层面,效益性审计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其原因除了目前我国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审计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法律对效益审计的指引功能,没有把投资效益的审计分析评价结果上升到法律层次。美国审计总署效益审计之所以能卓有成效地开展,美国审计法第三十一条之规定值得借鉴,该条规定:审计总署做出的建议对被审计单位无法律约束力。但是国会的拨款委员会每年向各单位提供财政拨款时,要审查这些单位是否接受了审计总署提出的建议并进行了纠正,如果没有接受或纠正,就不给拨款,因而审计总署的审计建议实际上有很强的约束力。这种制约关系使得任何一个被审计单位都不敢对审计机关的意见等闲视之。

(二)尽快建立规范的财政基建投资效益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财政基建投资的效益,需要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标准,评价指标标准体系的科学规范性是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评价的质量保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我国当前在投资效益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重要缺陷,如指标体系不完整、评价单一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投资效益审计无法全面推进,而仅仅停留在财务效益审计方面,缩小了效益审计的范围,约束了效益审计的良性发展。如何结合我国财政基建投资的特点,建立一套合理、科学、有效的涵括宏观评价、综合评价、行业评价,既有效益指标、效益指标、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评价指标标准体系,是搞好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如此庞大的评价指标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更新任务主要应由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来完成。审计人员也有责任通过反馈审计信息,督促相关部门及早将投资效益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起来。

(三)逐步开展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国包括财政基建投资在内的所有财政公共支出的效果评价数据库的建设几乎空白。各级审计机关应充分借鉴并吸收国外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利用的经验,结合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要求,主动与财政、发改委以及项目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逐步开展我国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按照行业或项目类型,重点收集大中型财政基建投资项目从立项决策、建设实施到生产经营或投入运行等全过程实际发生的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和数据资料,整理建立成数据库。

(四)不断加强效益审计队伍建设,实施审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建投资效益审计是效益审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如前所述,对投资效益的分析评价是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重点与难点,是搞好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的关键。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一支知识结构优化合理的效益审计队伍,就不可能对投资效益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因此,对于各级审计机关来说,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效益审计专门人才,通过各种途径培训,结合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自身特点,使审计人员不仅具有财务、经济管理和审计等知识,还要系统社会学、统计学和相关专门工程技术等知识,掌握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管理和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多渠道引进掌握丰富专门技术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方法的人才补充到效益审计工作队伍中来;对审计人员来说,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效益审计是世界各国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知识化、信息化的审计价值导向观念。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主动更新审计、财务会计、组织管理、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手段,不断积累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每人应该精通和熟练掌握具体审计项目所需的一项或几项技能,如统计学、社会学、环境工程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分析等等。

主要:

康学军、侯荣华等,2001,《财政支出效益》,中国计划出版社。

李巧巧,2004,《刍议政府绩效审计》,湖北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武好、韩精诚、刘红艺等,2002,《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经济科学出版社。

栾艳、卞永宁,2003,《政府绩效审计的国际比较》,黑龙江财会。

篇(7)

关键词:投资环境;基本理论;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1-0064-02

收稿日期:2011-10-27

作者简介:张一博(1983-),男(满族),吉林长春人,教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研究。

随着战后海外投资大量涌现,为了适应投资者保证资金安全并获得高额利润,从投资者角度针对投资环境的研究应运而生。通常对投资环境的研究涵盖投资环境评价、评价方法的改进、投资环境运动规律以及如何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

一、投资环境的分类

投资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的因素很多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本文在此借鉴付晓东、胡铁成(2004)对投资环境的分类方式总结如下:(1)按构成投资环境因素的性质可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2)按层次性和结构性可将投资环境分为宏观投资环境、中观投资环境和微观投资环境。这三类投资环境表示的空间尺度及包含的内容存在明显差异。宏观投资环境预示着投资的整体趋势,微观投资环境则指具体某一地点或企业的投资,中观投资环境介乎两者之间。(3)按组成因素的物理性投资环境分成软环境和硬环境。前者又称环境硬件或有形环境,指诸如基础设施之类的有形要素的总和;后者又称无形环境,指诸如文化氛围、风俗习惯、政策法律之类的无形要素。(4)此外,按投资环境因素或条件所具备的优势高低可分为高势环境和低势环境。按不同时期投资环境有长期、短期之分。按产业可将投资环境分为第一产业投资环境、第二产业投资环境、第三产业投资环境。按地域范围或管理权限的不同可将投资环境分为国家环境、地带性环境、地区环境、城市环境和开发区投资环境、特区投资环境、沿海城市投资环境、内地山区投资环境、西部投资环境等。//html/jianli/

二、投资环境的特征

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投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系统,付晓东、胡铁成(2004)认为具有下述特征:(1)划定性。指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地域范围,或特定的目的性。前者如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后者如某一产业的投资环境。(2)指示性。投资环境有一定的价值度量功能,可作为衡量某一地域开放性、重要性的指标。(3)动态性。投资环境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甚至相邻地区的开发而变化。(4)系统性。投资环境本身包含多种要素,这些组成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5)主体性。投资环境通常受国家或政府控制,因为它们可以出台政策或提供相关要素来影响投资环境的价值。(6)效益性和不确定性。前者指投资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投资环境的拥有者或投资者带来经济效益。后者指投资环境可以为其占有者和使用者带来的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市场竞争强弱、国家政策、相邻相关环境一直处在变动当中。(7)可改造性。由于投资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当中的一些因素可以通过人们有意识的经济活动加以改进完善。(8)投资环境的外部性。主要指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带来的影响,如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引起的旅游景观的变化。//html/jianli/

三、投资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

1.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贸理论是投资环境理论的重要来源。亚当·斯密的绝对比较成本学说(地域分工学说)、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学说、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李斯特的动态比较利益学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为投资环境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评价一国投资环境的基本方法。投资环境理论正是研究投资在区际、国际间的复杂流动过程。

2.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是投资环境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直接动因。区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投资环境研究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促使投资环境的研究由单一地从投资者的角度转变为也从引资者角度进行。

3.区位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区位理论是投资环境理论的经典理论来源。韦伯的工业论、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以及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等概括出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及区位选择的科学方法。其所考虑的基本要素涵盖工资、聚集、运费、市场区等区位因子是构成投资环境的因素。该理论所蕴含的各地经济发展环境、生产要素的差异性则是投资环境研究的出发点。/

4.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投资环境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为投资环境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

四、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1.冷热国对比法。冷热对比法是由美国学者利特法克和班廷于1968年提出来的。其基本方法是:从投资者和投资国的立场出发,选定诸投资环境因素,据此目标对国家逐一进行评估并将由“热”至“冷”依次排列,热国表示投资环境优良,冷国则表示投资环境欠佳,温则表示一般。这些因素分别是: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及其成熟程度;文化一体化程度;法律阻碍;实质阻碍;地理与文化差异。以上七个因素还可以分成更多的子因素,对每个子因素也可以进行冷热分析。冷热对比法是最早的一种投资环境评估方法,虽然在因素(指标)的选择及其评判上有失笼统和粗糙,但是却为后人的工作奠定了分析框架。冷热国对比法侧重于投资环境的宏观因素考察,而对于投资环境的微观因素考虑得很少,这是它的主要缺陷。

2.等级尺度法。等级尺度法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斯托包夫于1969年提出的。该方法从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和鼓励政策的角度出发,提出评价投资环境的八个要素,即:资本抽回自由;外商股权比例;对外商的管理制度;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的态度;当地资金的可供能力;近五年的通货膨胀率。每个方面又分为几种不同情况,根据每个方面的重要程度,定出从最差到最好的各种情况的分类标准。评估投资环境时,先按各种情况打分,然后将各种情况的分值相加,得出投资环境的总分为8~100分,分值越高,投资环境越好。等级尺度法缺点在于:一是打分的主观性太强,评分标准难以把握;二是所考虑的因素有限,缺乏产业投资和企业投资所要考虑的许多因素。//html/jianli/

3.道氏评估法。道氏评估法是美国道氏化学公司根据其在国外多年的投资经验与1985年提出的。道氏公司将国际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分为两类:一是“正常风险”即“竞争风险”;二是“环境风险”。然后把影响投资环境的要素按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分为这两类,对有利条件和假定条件进行汇总,得出能获得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提出四套方案。这种方法是个别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个实用性很强的评价东道国投资环境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方法是完全为跨国公司服务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而对于引资者的利益则关注不够。

4.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法。多因素评估法由香港学者闵建蜀于1987年提出。他将投资环境因素分为十一类,每一类因素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构成。在具体评估东道国投资环境时,首先选取上述全部因素也可以只采用其中一部分,甚至增加某些投资者更关心的因素;确定了所要考虑的因素后,对各类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综合评价;然后据此对该类因素做出五分制评估,给出每个因素的权童;最后,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国投资环境的总分数。

投资环境的总分q可由下式求得:

q=wi(5ai+4bi+3ci+2di+ei) (1)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式中,q ——投资环境总得分,n ——考虑因素的总个数,wi ——第i个因素的权重,ai、bi、ci、di、ei ——第个因素的评估比重,且ai+bi+ci+di+ei=1。

篇(8)

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影响着一个经济组织资金的正常运转和效益的发挥。其中固定资产的投资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种长期性的战略决策,与其他资产的投资相比,投资的数额大、周期长、收益风险难以预测和评估,为此在投资前必须通过审计的手段做好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价。本文就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内容、特点及采用方法作一讨论。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其相同的特征,就是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公开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但在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审计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有其突出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对象是对投资行为的产生、行为的实施、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和鉴证。即查核投资是否遵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查核投资是否有经济性和效率性;查核投资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这种行为的表现主要以“数量表示的信息”。审计的目的就是经济性、效益性及效果性;审计的时间贯穿于整个投资的全过程,重要的是在事前审计。事前审计时间上超前于投资行为,所以对投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指导性。在审计方法上主要是以数字为核心,以控制论、决策论、财务管理、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审计的主体是被单位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审计人员”。

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内容和目的

(一)审计的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从其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上来说是一种经济效益审计,其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情况及影响因素、途径等。主要是投资项目的提出;投资项目的评价;投资项目的决策;投资项目的执行;投资项目的再评价。这其中投资项目的评价是一个中心内容,它是作出科学决策的关键。评价注重考虑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估算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二是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三是确定资金成本的一般水平;四是确定投资项目的收入现值;五是运用投资决策的方法对收入现值和所需资本支出进行比较。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就是以促进投资行为的经济效益,注重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三E”评价和监督。经济性就是考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投资的使用成本,也就是“花得少”。效率性就是在保证少花钱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产出,即“花得好”。效果性就是投资能很好地达到预期即“花得值”。譬如,企业拟投资一套新设备,从经济性考虑就是投资是否能节约使用资金;从效率性考虑就是该投资是否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从效果性考虑就是该投资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或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

由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在时间上超前于投资的决策和实施,与事后评价审计相比有其独特意义。

首先,可以规避高估冒算。在投资选项之前根据企业拟投资要求及达到的预期。审计时运用适当方法,计算分析,得出相对准确的投资成本、资金流量(流入量、流出量)及获利能力等,从量上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供选择方案、拟定计划。从源头控制成本,规避因高估冒算所带来的损失。

其次,规避与合同的冲突。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委托企业以外的组织实施,根据审计提供的信息及投资项目应达到的要求,与项目实施方签订合同,约定好双方的权利、义务,控制投资过程中由于随意变更而加大成本,并以此为项目结算的依据。

再次,从源头上治腐。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投资者对固定资产投资认识不足,方法不当,措施不力,监控失效,尤其是对投资项目拟定及预算没有科学的依据,导致项目实施者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变更内容,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以达到牟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最后,提升审计在投资领域的地位。审计积极参与投资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为投资决策提供了保证,而且拓展了审计服务的空间,改变了传统事后审计的被动性,审计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意识不断增强,地位不断提升。

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常用方法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是事前审计,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和评价是整个投资审计的重要环节,审计时应视情况不同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

1.等额年支出法。有些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企业基础性对内投资,如设备、建筑物、厂房等,没有直接的营业收入,但要考虑投资的成本。一般采用等额年支出法,计算单位工程等额年支出额。

等额年支出=等额年投资支出+等额年经营 (1)

其中,等额年投资支出=[投资支出(含借款利息)-可收回残值×(P/F,i,n)]×(A/P,i,n)。 (2)

等额年投资支出是指包括建设期间借款利息在内的投资支出,按资金回收系数换算为经济寿命期内各年相等的投资支出。项目在经济寿命期结束时有残值收回的,应将其换算为现值从投资支出中减去。

公式(2)中,除了包括建设期间发生的投资支出外,还包括使用期间追加的投资支出。等额年经营支出是指不包括折旧、借款利息的年经营成本。

2.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将投资期间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都按折现系数换算成现值收入和现值支出;然后对比,来评价投资效益。此方法可用以从若干个可备选的方案中选取一次进行投资的决策。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计算建设期和投资期内各年拟建项目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求出净现值。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净现值流量用正值表示;当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时用负值表示。其次,将各年净现值流量都按折现系数折算成现值,用下列公式算出净现值(NPV):

其中,NPV为净现值,n为投资涉及的年限,C为原始投资额,Ok为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Ik为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i为预期折现率,k为第k年,NCFk为总k年的净现金流量。

上述计算表明,甲、乙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丙为负数,说明甲、乙两方案的报酬率达到了8%,丙没有达到8%,只能从甲、乙两方案中选取;又由于甲方案的净现值大于乙方案,故选甲方案比乙方案更佳。

3.现值指数法(或现值比率法)。该方法是用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来评价方案的优劣。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PI为现金指数。若有n个备选方案时,比值较大者即为当选方案。

4.内含报酬率法。该种方法是根据已备选方案的资料计算其内含报酬率,以此来评价备选方案的优劣。所谓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只要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率,就认为该方案可行,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内含报酬率最高的为最优方案。用此法时应注意两种情况,若方案中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可按年金现值查表计算;若方案中每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就用复利现值法逐次测试求得。具体做法是:

计算内含报酬率,选取若干个折现率,用内插法逐一比较其净现金流量,直到找到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零的那个折现率,即为所求的内含报酬率。

其次,根据计算结果,其中内含报酬大者所对应的方案就是可选方案。公式(4)中的IRR表示内含报酬率。需要说明的是同样资料,当用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评价的结果往往不一定一致,当不一致时,再选用内含报酬率法评价备选方案的优劣将更为科学。

5.决策树法。主要用于风险型投资方案的评价。当投资的几个备选方案中,预期都存在风险,并且各状态风险的概念可以预先测定时,通常采用此种方法评价。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及产生的后果简明地绘制在一张形同“树枝状”的图上,并计算各方案在各状况的条件损益及期望损益值,最后比较各方案的期望损益值,其中大者所对应的方案就是应选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风险型投资决策受预测的概率影响最大,若不准或发生变化,其结果则不同,会导致决策失误。所以评价时应谨慎。

6.非确定型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对于非确定型投资,决策者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采用不同标准,作出不同的抉择,常用的方法有:

一是坏中求好(或小中求大)标准。其基本思想是对投资环境持悲观态度,把不利因素看得较重,审慎从事,力求从最坏的环境寻找较好的方案。具体是先从每个方案中选出最小损益值,再从中选出最大值作为评价依据。

二是好中求好或大中求大的标准。其基本思想是对投资的环境持乐观态度,认为环境很好。先从各方案的各状态下选取最大损益值;然后再从中选其最大值,以此作为评价方案的依据。

三是务实标准法。其基本思想是对投资环境既不是完全乐观,也不是完全悲观,按自己估算一个乐观系数,运用公式计算各方案的务实期望值。

务实期望值=[该方案最大效益值

×乐观系数+该方案最小损益值×(1-乐观系数)]

四是推理标准法或称折中标准法。其基本思想是认为各方案在各状态下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求平均值来作为评价方案的依据。

五是最小后悔值标准法。决策常因失误而后悔。其基本思想是即使失误后悔,也尽可能把后悔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先用公式,后悔值=该自然状态下最优方案效益值-该自然状态下其他方案的效益值;然后,按每一方案取出其最大的后悔值;最后从最大后悔值中取出最小者作为最佳方案。

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熟悉资料,甄别方案,评价方案

审计时,首先应了解投资的目的、投资的方向(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掌握投资已有的各种资料,分析投资所能采用的可行性方案,甄别方案的类型。由于每种投资可供选择的方案不止一个,方案之间有的是排他型,有的是独立型,有的方案是确定型的,有的方案是风险型,有的方案是非确定型,应区分类型,从中筛选出几个可供选取的方案,并根据方案的类型,运用适当的方法,选出认为最佳的方案。

(二)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由于投资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对实施投资有指导、约束作用,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为了提高审计质量,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熟悉审计所涉及到的学科的理论知识。

(三)管理审计是投资有效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通过审计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审计也不是万能的,审计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完全恰当的。所以,决策者在应用提供的数据信息时应该分析使用,审计仅是决策的因素之一,为了真正实现投资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有更多的管理者参与,从多个环节进行控制,为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技术、理论上的支持。

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审计,贯穿于立项、评价、实施及效益鉴定的各个环节,要求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以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之目的。

篇(9)

1、审计方法要从查错纠弊向改革管理、提高效益、促进发展转变;审计内容从审计合规性为主向以效益性为主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基建审计的重点,帮助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审计范围要从财务管理审计向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各方面转变;要在财务管理审计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把基建审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内部管理审计、决策审计、合同审计等方面上来,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层次。审计部门要适时转型,扩大审计范围,深入到基建的各个方面,在加强管理控制、防范风险、保证基建运行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审计时效要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事后转变。目前的基建审计多为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今后基建审计的作用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基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审计内容也应变为建设的全过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审计,其结果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使审计工作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二、开展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思考与实践

(一)开展项目投资效益审计的做法

1、做好审前调查,精心制定审计方案,为实施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前要进行前期调查,掌握以下信息:一是摸清立项程序,包括审查该项目是否执行国家投资、基建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为审查项目决策立项的程序作准备。二是摸清工程招投标情况,包括对投标单位资质的审查,熟悉招标文件的内容,工程的施工方法。三是摸清施工合同内容,包括合同中约定的承包范围、结算方法。四是摸清结算资料编制情况,包括工程计量、设计变更及签证手续是否齐全,竣工图纸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善。五是深入现场实地,与相关人员座谈,了解工程建设情况等。

2、理清思路,突出审计重点,把握好审计实施的关键

这里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项目管理审计。二是资金管理审计。三是竣工决算审计。

(二)开展投资效益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投资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难定,操作难度较大。财务审计已经有一套评价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的会计准则,效益审计却没有统一的可评价的标准。要尽快制定比较系统、操作性较强的投资效益审计准则,对投资效益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指导和规范投资效益审计行为。要建立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投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为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开展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

2、基层审计机关缺乏投资效益审计专业人员。投资效益审计既要查处问题,又要宏观分析问题;既要审查合法性、合规性,又要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需具备宏观经济学、工程设计、概算、施工财会、工程预决算等相关知识,做到这一点,需要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篇(10)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3-0041-03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长远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参与到资本市场中,截至2014年2月,我国股票市场有效账户数已经达1.33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庭更多的倾向于通过投资基金间接参与股票市场,而在我们国家更多的家庭选择直接参与股票市场。因此股票市场的涨跌影响着众多家庭的财产收益。而在目前股票市场经历几年的低迷,投资价值凸显的背景下,研究股票市场的投资方法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关于股价的分析方法,目前主流的有技术分析法和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法侧重于股票价格和成交量的研究,凭借历史经验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股价运行,分析过程以图表作为分析工具,因此也叫图表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认为,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给股东的回报越高,相对应的股份价值越大,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决定了公司的股价。该方法侧重于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看,技术分析法适用于短线投机,基本面分析法适用于长线投资。因此基本面分析法显得更为理性,像巴菲特等众多投资大师都通过基本面分析法参与股市投资。本文也立足于基本面分析法,即公司的盈利能力来探究股价的运行规律。

二、理论分析

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该指标利用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来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而杜邦分析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系统,是典型的利用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理论上,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股份价值越大,该指标与股价成正相关。拆解后的三个指标分别为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率,三大指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是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它们与股价也成正相关。权益乘数越大,所有者资本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小,企业负债的程度越高。只要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率,企业更多地举债对所有者来说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股份价值增长,股价上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周转次数越多或周转天数越少,是企业营运能力增强的体现。该指标的上升往往是营业收入的增长而不是总资产的下降所致,而营业收入的增长会给所有者来带来更多的利润,从而股份价值增长,股价上升。销售净利率高表明销售商品的营业收入扣除所有费用后净利润的提高,往往通过企业商品毛利的提高或者期间费用的有效控制实现,而这也意味着企业所有者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股份价值增长,股价上升。

三、实证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股价与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正相关关系。下面进一步看实证的结果。在国内蒋贤品、鲁爱民等从定性的角度加以介绍和分析,直接利用杜邦分析体系和指标来评价和预测公司的价值。朱宏泉、舒兰等(2011)仅用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盈利指标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并且没有分行业进行研究。因此分行业并且对财务指标投资有用性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与研究内容所在。

(一)样本选取

样本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8年至2012年,在这五年中,上证指数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牛熊市交替:从5 265跌至1 664,从1 664涨至3 478,从3 478跌至1 949。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场总体表现对分析的干扰。同时,本文选取沪深两市18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旅游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选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大程度避免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对分析的干扰。本文中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以及股价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和相关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年度报告。

(二)灰色关联分析

本文以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意图透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灰色关联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量化的度量,非常适合动态过程分析。在我国自邓聚龙于1987年首次提出邓氏关联度后,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

当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数列的量纲不同时最好作无量纲化处理,此外还要求数列有公共交点。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计算关联系数之前,先将文章先对数列作初值化处理,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

四、结论

作为常用的综合性价值评价工具,杜邦分析通过将资产收益分解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各个不同方面和变化因素,为公司管理者改善经营业绩、投资者更好地判断公司的价值及变化,提供了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以A股旅游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杜邦分析的核心指标和股价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1.杜邦分析在投资中存在有用性。股价波动与公司的权益乘数,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存在相关关系,这也符合资产内在价值评估理论。

2.三大指标中权益乘数和资产周转率的有用性比较强,销售净利率有用性较弱。这说明资本市场能较好地反映公司的风险程度以及盈利能力,但对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反映较弱。这符合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证券投资主要考虑企业的风险和收益,而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不是关注重点。

3.杜邦分析中的三大指标能在证券投资中呈现较强的有用性,一定程度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正趋向成熟并发挥价值发现的职能。作为投资者应当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在充分运用杜邦分析等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后再进行投资配置。

【参考文献】

[1] 蒋贤品,祝锡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扩展形式及其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6(5):65-66.

[2] 鲁爱民,陈锦辉.实践中对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修改和运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17(7):73-75.

[3] 朱宏泉,舒兰,王鸿,范露萍.杜邦分析与价值判断――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23(10):152-160.

[4]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85-100.

上一篇: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 下一篇: 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