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笔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8 16:55: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语文笔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语文笔记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91-02

高中语文是一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学既要考虑语文基础知识点、线、面互相结合,又要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潜存着许多容易忽视的陷阱,如“光环陷阱”“限量陷阱”“人气陷阱”,创新高中语文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应避免陷入这些陷阱。

一、跳出“光环陷阱”,解决教师自身突出的素质问题

所谓“光环陷阱”,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凭借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形成的“光环”,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从实际出发,对新课改发展模式估计和认识不足,喜好沉迷和满足以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主要弊端:思想僵化,知识恐慌,缺乏创新和生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凭经验、凭记忆、凭传统、凭兴趣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学习需求,语文教师要突破老观念、老经验、老办法、老眼光,要有时代眼光、发展眼光,要有创新思维、独特思维,要具备很强的会说能力、会写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引领风尚、树立标杆的理念。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不主动跟上时代节拍,不善于分析面临环境,不屑于“充电”“补学”,就会让课堂教学失去生机活力,失去创新创造氛围,就会掉入过去光鲜成绩的“光环陷阱”。解决思想僵化、知R恐慌和避开陷阱,需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补脑”意识。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到“事事关心”,必须具备敢于批判、敢于纠正的创新勇气。“补脑”要态度坚决,从最新教学理论入手,做到勤学、勤思,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坚持读书、阅报、上网,形成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良好行为习惯。善于从新媒体吸取新鲜知识,把握教学领域新形势,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学识常识,切实补上理想信念和专业知识的“钙”,增强“授渔”能力和水平,不仅要多“授鱼”,而且要更加注重“授渔”。

(二)寻找学生思考兴趣点。是否瞄准学生“兴趣点”,体现语文教师学科能力的强弱,更是避开“光环陷阱”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对语文教材基本内涵和要素做到心知肚明,而且还要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学生特长专长、课外阅读等指标,找出规律、找出着力点,主动探索归纳学生“兴趣眼”,从“兴趣眼”着手,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语文教师每年确定至少 1-2 个教研专题,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形成探讨式实验课改模式,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课堂教学把控能力。

(三)争当队伍“行家里手”。跳离“光环陷阱”,需要语文教师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做到“先学一步”;获取知识方法和渠道要多开辟一些,目光多看远一些,做到“先着一棋”;强化教师语言训练,要学会多说“行话”“新话”,符合新课改之后的行业和专业表述,使得教学语言更加贴近学生,做到“先入为主”;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亲自调研和执笔,形成符合各自特点的教研成果,做到“先行先试”,真正把自己培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队伍的“行家里手”。

二、避开“限量陷阱”,解决教师教材讲授片面化问题

所谓“限量陷阱”,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眼睛只看到教材的平面知识量,而看不到教材的立体内涵量,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把平面知识讲授传播到位就是成果。比较侧重平面知识,忽视立体内涵,学生从教材中摄取的精神食粮供应不上,出现教材“钙质流失”现象,不利于高中学生精神引导和人生价值确立。主要弊端:游弋教材,浮于表层,缺乏深度和拓展。

其实,高中语文教材潜在信息量非常丰富,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传达的不止于语文基础知识,更多的是和、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语文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上,把教材的表层涵义作为传播知识的唯一途径,缺乏知识摄取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出现三种倾向:一是阅读理解能力低;二是自由命题作文分值低;三是学生思想素质提升速度慢,书生气重,缺乏活力。出现这三种倾向,是陷入“限量陷阱”的主要体现。俗话说,“教书先教人”,人的素质提升必须从语文教材中吸取涵养,语文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跳出教材信息平面,俯视教材信息“库存”,自觉避开教材信息“限量陷阱”。对此,破除不良倾向,避开陷阱,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重视触类旁通引导学。“限量陷阱”的突出特点,就是把教材信息作为唯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学生掌握了教材基础知识,却掉入了另一个知识“黑洞”,无法应对全新语境带来的新问题。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本载体,将教材信息向课外其他领域延伸,俯瞰和传播教材信息所涉及的之外其他知识,扩大语文课堂教学空间,打开“教材情结”,打破教材知识点“枷锁”,引导学生培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和拓展本领,向无限量语文宇宙空间吸取基础知识和精神食粮。

(二)重视经典著作深入学。经典著作是高中学生逐步培养思想品格的重要载体,隐含着前进的历史影子,流露出忧国忧民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高中语文教材,认真识别经典要义,把经典名作的学习和引导作为帮助高中生打开阅读理解库存、获取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资料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抓手。坚持深入学,组织高中学生不定期开展语文“读书会”“主题书评”“名段名句”阅读班会等活动,通过合作探究模式,比如深度解读诗词《沁园春・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提醒、把控作用,让学生融入经典名作学习,帮助学生吸取名作思想精华、创作精髓。

(三)重视网络资源补充学。运用新媒体网络手段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以高中语文教育资源为主经营的网站不计其数,特别是微信的推行,拓展了语文教材信息量,教学观点各种各样,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订阅“语文教育”“大语文教育”“学语文”等微信公众号,从网络中选取一些网络名篇和学生分享,教育引导和增强高中生资源信息辨别能力,进一步拓宽高中生知识面。

三、远离“人气陷阱”,解决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所谓“人气陷阱”,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维护和树立个人形象出发,将个人角色定位为“人气王”,以“人气”聚“学气”,形成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出现了思维错位。其主要弊端是:注重气场,虚设氛围,缺乏成熟的师资风格。

语文课堂教育不是文化艺术表演舞台,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克服讲台“作秀”“走秀”,塑造个人独特形象引起学生关注的错误倾向。毕竟,语文教学是影响高中生思想走向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风向标。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产生崇拜心理,就能活跃课堂,就会听得了课、入得了脑。因此,课堂教学方法各式各样,“各领”,把“嘴功”当“脑功”,把学生当观众,把自己当演员,教师虽有掌声,学生却无长进。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引导能力、写作能力、研究能力不专、不尖、不深,出现课堂教学“人气陷阱”。克服“人气陷阱”,形成成熟而独特的教学风格,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课堂教育要严肃活泼。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探讨交流、思考问题、促进记忆、强化吸收的氛围,是课堂教学范围的主要方向。高中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坚持成熟的基本教学方法,秉持课堂教学严肃且活泼的原则,预留足够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出现偏差的话题,在充分把控课堂秩序基础上,推动学生自由探讨。教师在其中担当“控制手”“魔术棒”作用,但不能无原t地引起课堂“喧闹”“轰鸣”,课堂同样需要一份安静空间。

篇(2)

广告语是用于介绍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宣传语。广义上说,广告语包括广告标题和广告主体。狭义上来说,广告语特指广告标题的主要内容。因此,广告语是可以概括广告主题并能准确介绍产品的一种精炼语言,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宣传商品,是广告的核心。广告语具有四个主要的文体特征。首先,言简意赅是广告语的最主要的特征。广告语通常使用最恰当的语言并直指核心内容,因此广告语一般字数不多于12个,这样便于消费者理解记忆。其次,广告语具有可读性。广告语的选择必须基于通顺且易懂的原则,广告语的内涵便不会深奥难懂。第三,广告语具有易读性。这要求广告语字与字之间押韵,读起来更有趣,进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最后,广告语必须新颖。宣传新的产品需要采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及创新型的语言,消费者才能及时获得最新的产品消息并考虑是否购买。广告语的文体特征决定其特殊的功能。维斯特加德和施罗德(1985)指出,广告语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即信息功能、说服功能及反映功能。信息是消费者通过广告语首要获得的内容,如果广告语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那么这个广告失败且无效。说服功能主要体现广告的目的性,通过语言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这是广告的商业价值所在。反映功能主要指广告语的组织和内涵充分体现了其文化价值和社会背景。通过以上所述,广告语的反映功能展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二、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比中英广告语差异

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因而体现不同文化特色的中英广告语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广告语中文化差异主要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及历史倾向性及未来倾向性进行对比分析。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霍夫斯泰德(2000)提出,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倾向于以团体为单位并强调责任、义务、依存及组织需要的重要性。然后,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强调独立性,具有个人的独特性且崇尚个人自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追求“和为贵”的集体主义,重视集体荣誉、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等观念。而西方国家深受个人主义影响,强调个性解放。中英广告语体现二者差异尤为突出。例如:(1)大家好才是真的好;(2)Justdoit。以上两则广告语都言简意赅,便于消费者理解。第一则为某品牌洗发水的广告语,“大家好”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强调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而第二则广告语为祈使句,“do”鼓励人们尽管去做,宣扬个性独立,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语境是学习语言和进行交流的环境。相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境,其含义也不尽相同。就如何分辨对于文化的认同程度,霍尔(2000)提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是指由于历史、文化及传统的认同,人们不需要通过语言就可获得信息的环境。低语境是指人们交流必须通过非常明确的词句才可获得信息。作为高语境文化的代表,中国人交流时获得信息较多依赖社会语境,而西方国家则依靠直白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对方更多的社会信息。以下二则广告语反映了中西文化在语境上的差异。(1)本产品保证“一毛不拔”。(2)CometoNewYorkandseetheworld。以上两则广告语都非常简短,且表层含义通俗易懂。第一则为某品牌牙刷的广告语,包含了成语“一毛不拔”,即指人很吝啬,而广告语的意思并非原本含义,而是强调产品质量非常好,不会掉牙刷毛。第二则广告则告诉消费者去纽约旅游,可以见多识广,这是纽约的旅游广告语,非常直接。从以上两则广告语中可以看出,第一则广告语非常晦涩难懂,需要理解词语潜在意思,是高语境文化的表现。而第二则广告却非常简单直接,让人很容易明白其含义,是低语境文化的呈现。

(三)历史倾向性及未来倾向性

具有历史倾向性文化的国家强调历史和传统的重要性,认为历史应作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和重大决定的导向。而未来倾向性文化的国家,更看重未来并不断规划将来的项目,期待国家越来越强大。中国是以历史为导向的国家,尊重传统,以史为鉴,不忘过去。而西方国家展望未来,不断策划新的项目,努力创建美好的未来。二者在广告语的体现也非常明显。(1)千古佳酿,万代留香,中华酒宗,汝阳杜康。(2)Adiamondlastsforever。第一则是某品牌白酒的广告语,从形式上使用四字成语,阐释该品牌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口碑不错,体现中华文化的历史倾向性,说明历史的重要性。第二则为某品牌钻石的广告语,简单的四个单词不仅说明钻石的品质,更强调了其对爱情的永久维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两则广告语的对比,前者通过使用“千古”和“万代”等具有历史涵义的词语证明产品的品质,而后者通过“forever”这个具有未来涵义的词语说明产品的质量。

篇(3)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较多的概念,其中一些概念对学生而言特别容易造成混淆,诸如气候与天气、地质灾害与气候灾害等等,所以在遇到这些容易让学生造成混淆的概念时,地理老师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加强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与掌握。诸如对于天气和气候的理解,老师可以这样解释:天气是一个地方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晴天或阴天等情况,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在较长时间内所会发生的天气情况。这样的对比解释就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了。

(二)图表比较法

相对其他比较法而言,图标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多,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材中,除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其他最多的就是图表,可以说图表就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第二种语言。所以将图表比较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三)同类比较法

所谓同类比较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同一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将同类比较法运用到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就是将一些同类别的地理规律、现象等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分析,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倍感轻松。

(四)自我比较法

自我比较法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就是对同一个地理规律或现象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来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通过对地理规律或现象过往和现状的了解来提高地理的学习,并且还能够从中找出相应的发展趋势。

二、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地理比较法要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

1.结合其他逻辑方法进行运用

地理比较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等在相同点与不同点之间的了解来提高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但是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单单依靠这一种方法是不够健全的,还应该结合其他的逻辑方法,诸如综合分析法、归纳法以及演绎法等等方式,这样才能更加全面且高效地进行地理教学。

2.结合地理直观教学方法进行运用

在高中地理的教材中,除了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之外,还有众多的图册、图表等,那么在进行这方面内容的教学时,老师单单使用地理比较法的话是不够有效的,因而适当地应该配以观察法、参观法以及实验法等等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地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们,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此外,直观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从感性的方面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与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地理比较法的运用,是学生对地理知识感性的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地理比较法在作为老师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地理教材的首页中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对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们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以旧知识的巩固来提高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每学习一段新知识,要能够将其与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中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通过比较来学习相关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材中就是要求学生们能够通过对比法来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所以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地理比较法不但可以作为老师教学的方法,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然而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他们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懂得怎样去运用比较法,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运用比较法教学的时候,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学会自行将新知识与所学的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要求他们能够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予以相应的引导,这样通过老师的指导就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较法的运用了。

篇(4)

一、选文的三级阅读特征

首先,一级阅读,主要以审美感知阅读为主,注重对文本的解释。从审美感知的角度而言,一级阅读注重彰显隐藏在文字中的真实情感。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文章中所涵盖的丰富情感、所表达的情调与境界、心境等美丽的情景,会让学生产生审美感知的力量,对于文章中美丽的情景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心理体验。例如,在必修一中,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所选的五篇文章中,都流露出思念故乡之情。利用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鉴定与欣赏体会思念家乡之情,分析研究文章传情达意使用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文学性的作品中吸取人文艺术营养,领会理解文学大观园的美丽景色与乐趣。

其次,二级阅读,是意义反思的阅读,注重对文本的说明。二级阅读是对作者与读者的双重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光要判断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否是相一致的,而且还要思考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现实存在着什么样的不同,和自己的思想观念又有着怎样的差别,此外,还要考虑到其存在某种约束性质以及超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本进行反思、评论,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理性的思考能力。同时,还要根据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及学习特点,以现代教育理论观念为主要指导,全面的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要将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全面的更新,将他们原有的知识观、学习观以及读书观进行全面的转变,以此适应当前社会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需要。另外,由于当前青少年的心理较为复杂,经常会发生一些自杀、自伤现象,因此,在必修二第一专题中应开展必要的珍爱生命方面的教育,不断地引导学生要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热爱生活。

再次,三级阅读是扩大历史视野的阅读,注重融合与重新创建文本。高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断地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更进一步的了解文学发展的主要源头;提倡在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其知识范围更加广泛。比如说,在必修三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中,以和平与战争为主要话题,给学生讲述人类历史中的几次重大的战争灾难,让他们了解战争的本质,明白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之间存在的区别,祈祷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以历史为中心话题,通过教学,不断引导、激励学生了解历史,反思历史,传承历史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专题安排,还是文本的选择与编辑上,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都全面地照顾到了学生的三级阅读特征的心理要求,使学生的审美感知与意义反思阅读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同时,还将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历史的范围不断拓宽,从而也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视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选文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方面,教材选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各种类型的课文目标教学中,存在着对此问题认识不充分的现象。高中时期的学生对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意义的看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是否可以将自己的爱好、兴趣范围不断扩大,不断增强对世界和人类历史的认识,担起促进人类发展的重要责任,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这个阶段的心理认识。

其次,在编排精选文章过程中,内容的集中收集、一个版块的几篇文章的编排目的不够清晰,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条理、没有秩序,无法将选文的内容给予充分的理解。此外,从教材的整体内容上来看,其信息数量明显的存在不足和局限性,没有将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学、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底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样就无法满足高中学生对外面社会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研究的心理,无法培养高中学生具有渊博的学识以及良好的思想。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71-0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08年以来,我校一直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材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同以往的教材相比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很难达到统一,导致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有很大差异,加上新教材对学生起点要求较高,所以在必修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困扰。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本文结合近几年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对必修模块的教学进行探讨,以达到优化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1 学生基础水平差别较大,教学难度大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给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的目标和任务。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明确的课程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各个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别,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果整体偏低,导致了许多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然而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在编写时认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而略去了部分基础知识,提升了教材的起点水平,这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新课程教学,导致新课程教学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1.1解决思路

在新课程实施前,增加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等),为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做好铺垫,能较好地解决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衔接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学。这样,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基本上达到新课程起点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具体方法

章节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基本操作)。

实施方法。

串讲: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如: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可以采用串讲的方式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列举出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思考记忆即可。

精讲:由于课时有限,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以节约时间。比如:鼠标的基本操作大多数学生都会可以粗讲,而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知识及操作不少学生比较生疏,宜用精讲。

2 教材举例难度偏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太相符

在讲解信息的编程加工时,教材举了编程绘制函数图像的的例子,编者的意图是把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生现阶段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加大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达到学科相互促进的目的,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绘制函数图像的程序涉及到函数、循环等计算机编程知识,这些内容对于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1解决思路

教材举例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编写时应考虑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2具体方法

降低例题难度,信息的编程加工可以这样举例:

Private Sub Form _Click()

Dim r As Single

Dim c As Single

Dim c As Single

r = InputBox(“输入r: ”)

c = 2 * 3.14 * r

s = 3.14 * r * r

Print c

Print s

End Sub

说明:这是一个计算圆面积的程序,根据输入不同的半径值得出圆面积,圆面积是小学学过的公式,而且学生也学习过函数和变量,所以很容易理解,只需给学生讲解定义变量、输入函数和输出结果就可以了。这里举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虽然例题的难度降低了,但同样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3 有些章节仅仅列举了知识点,需要进一步设计教学案例

以第四章中表格信息加工为例,教材只是列举出了表格信息加工的知识点,并没有详细的举例讲解,如果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逐一讲解各知识点,学生会感觉知识点分散而且不容易记忆,学习比较吃力。

3.1解决思路

对于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学,教师应当从整体上把握本节教材,将教学内容优化重组, 组合相关联的知识点,将相关知识点融于具体的实例中,通过实例的讲解来掌握各个知识点。这样做,教学内容显得简洁有条理,学生可以在同一实例中对比各相关知识点,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3.2具体方法

将各知识点进行划分为三部分内容: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和统计图表。

(1)数据计算包括公式计算和函数计算,利用成绩表讲解。

(2)数据分析包括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利用股市行情表讲解;

(3)统计图表包括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举出不同的数据表,选用适合的图表讲解。

3.3效果分析

(1)成绩表:其中既包含了公式计算,又包含了函数计算,让学生在同一数据表中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形成显著对比,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区分两种计算方法,快速掌握两种数值计算方法;

篇(6)

目前鹤壁市7所中学的体育教师41.2%来自于篮球专业;9.3%来自于足球专业;7.3%来自于羽毛球专业;4.3%来自于排球专业;5.6%来自于武术专业(主要是以太极拳为主);5.6%来自于健美操专业;18.9%来自于体育教育专业,其它的则大都是来自于田径专业。

(二)教学环境情况

目前鹤壁市7所高中几乎都拥有两块以上的操场,部分学校甚至还拥有4块操场。塑胶田径场占了62.1%,煤渣田径场占了37.9%。其中,6.9%的跑道是250米;31%的跑道是300米;62.1%的跑道则为400米。67.2%的学校拥有至少一个室内体育馆。除此之外,7所高中平均拥有3.2个篮球场、3.3个足球场、1.4个排球场、1.8个羽毛球场、1.9个乒乓球场。部分学校是将操场与田径场、足球场套用,或者是将篮球场与羽毛球、排球场进行套用,由此既节约了用地空间。与《河南省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基本标准》和《河南省高级中学体育装备标准》比较,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体育课开展情况

大部分学校仅仅通过室外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但却很少开设一些理论课,来丰富学生的运动知识,培养其积极、健康的运动心理与情感思想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既造成了鹤壁市高级中学体育教育课程体系的缺陷,无法系统、科学地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造成学生体育知识的匮乏。不仅鹤壁市高级中学面临的问题,其它诸多学校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四)体育课内容情况

从教学内容来说,一方面由于各个班级每周只有2节体育课,一个学期大致40个课时左右,时间有限,无法进行深入、系统的课程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大多采用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集体式的体育课教学活动,学生的运动技能良莠不齐;对特定项目的兴趣也呈现出较大差异,目前体育课程主要是以传授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和技能为主。比如篮球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运球、传球、步伐、规则等等;足球课中的教学内容包括传球、带球、点球、规则等等;而羽毛球与乒乓球的教学内容则主要是以发球、对打以及相关规则为主。

(五)体育课组织形式

目前鹤壁市7所高级中学,67.2%的学校仍然是以行政班的方式来组织体育课堂,也即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式教学活动。很难顾及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运动需求情况等等,几乎无法实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

(六)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的看法

一方面是上级部门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硬件设施的考核;另一方面则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资金的匮乏以及沉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等等,既要兴建部分硬件实施和开设相关课程,应付上级检查;同时在体育课规划、管理与监督方面又显得力不从心,由此导致当前高中体育课“有名无实”的发展现状。

二、面临问题

(一)领导不够重视,教师培训不足

鹤壁市7所高级中学的领导普遍存在着对于体育课重视不够的现象。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是“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认为提升文化课教学质量才是升学之道,因此,不仅在职称评定与外出培训方面,偏向于文化课教师,或是缺少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监督与考核等等,从而造成体育教师的懈怠心理。

目前鹤壁市7所高中的体育教师,26.7%的人在最近三年没有参加任何培训或者是进修活动;33.8%的人仅参加过一次外出培训活动;26.7%的人参加过2至3次培训或进修活动;参加过4次以上培训或进修活动的老师仅仅占12.8%。这反映出鹤壁市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师缺乏对外沟通和交流活动,可能带来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匮乏等方面的后果。

(二)体育课时间短,内容散乱

鹤壁市几乎所有的高中都能够保证高一的学生每周有2节体育课,一个学期40个课时左右;77.3%的高中为高二的学生开设2节体育课,同样为40个课时;而高三班级则很少开设体育课。比如篮球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运球、传球、步伐、规则等等;足球课中的教学内容包括传球、带球、点球、规则等等;而羽毛球与乒乓球的教学内容则主要是以发球、对打以及相关规则为主。目前鹤壁市高级中学体育课主要是以传授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篮球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运球、传球、步伐、规则等等;足球课中的教学内容包括传球、带球、点球、规则等等;而羽毛球与乒乓球的教学内容则主要是以发球、对打以及相关规则为主。

三、建议

(一)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级中学的指导与考核,激发学校对于体育课教学的重视,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和实施方式。

(二)在校内建构系统的体育教学监督与考核机制,提升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的重视程度。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背景、体育课结构有一个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篇(7)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成效的总体反映。撰写毕业论文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它反映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现就目前韩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情况及问题作以下分析。

一、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主观认识上的不足。目前部分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加之教师存在一般都让其通过的心理,导致其态度不认真,行动不积极。学生往往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在无充分思想、理论、素材的准备下应付了事。

2.严重的抄袭现象。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他们做出抄袭论文的消极行为。现代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便利的机会。有的学生直接从网站上下载文章进行剽窃,不同的学校之间互相抄袭,同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互相抄袭,甚至于不同专业之间也相互“借用”等,方法花样之多令人惊叹。

3.实际外语水平的影响。一门陌生的语言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而且在最后一个学期要完成毕业论文,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就大部分学生的论文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错句较多。大部分学生写论文时都是先用汉语的思维想问题,然后把汉语翻译成韩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汉语式的韩语句子。虽然意思都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但是因为不符合韩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生活中也很难听到、看到这样的句子,所以觉得很别扭。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条件不充分。图书馆内韩文版的资料及有关韩国、韩语的资料不充分,从而限制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质量的提高。

2.管理制度上有缺陷。由于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六学期,而这一学期恰恰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时期,学校为了照顾学生就业,往往对学生放任自流,管理不严。而学生本身也忙于准备简历、投简历面试,往往无心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投入精力不足。由于学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教师在开展较为繁重的教学的同时,还要面对提高自身学历、完成科研任务等压力。尽管学校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等,但由于毕业论文时间过于集中,大多数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仍不够认真,投入精力不足,只是泛泛地布置。规定多,具体的指导检查少,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成绩评定标准不一。关于论文成绩的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情况下是只凭指导教师的判断,指导教师认为合格就合格,指导教师认为不合格就不合格。事实上仅凭论文指导教师一人的评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四)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应在第六学期完成,但这一阶段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一学期开始社会实习工作,有的实习单位不允许毕业生擅自上网,而且休息也无固定时间,造成学生无法收集材料,也不方便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有的学业生认为写好毕业论文对求职没有直接的好处,况且有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综合起来考虑,自然要牺牲论文的质量。

二、如何解决高职高专韩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目前韩语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学生个人、学校、教师各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地进行解决,以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认识。

学校、教师、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和教育功能,进而意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具有与不可替代的特点。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要自觉地把毕业论文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效果的大检阅。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发现、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将学习期间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和服务于社会的过程。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从教师到学生就都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决不能敷衍了事,要自觉地、认真地把它做好。

(二)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这是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途径。毕业论文的完成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不能代劳,必须由学生亲自去做。所以,应该在写作课上适当地安排一些有关论文方面的写作,以便以后写毕业论文时运用自如。在阅读课上多找一些各种题材的论文、文章给学生参阅,以使其积累一定的书写论文的经验和基础。

(三)学校要为学生书写毕业论文创造条件并加强管理。

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毕业论文创造物质条件。同时,在论文的指导方面制订详细的标准,使论文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果有写论文与求职或实习之间存在矛盾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尽早进行,错开时间、合理地安排,从而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

毕业论文指导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指导方法适当与否具体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教师要承担起指导任务的职责,必须具备较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写作实力,要把握韩语的学术动态,进入该学科研究的前沿,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指导学生论文时能给予其有效的启示和帮助,以收到“学有所导,导有所学”的效果。

只要学生、学校、教师及社会各界齐头并进,多管齐下,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方案,韩语专业毕业的毕业论文就将日益规范,内容就将更加充实,合格率也将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篇(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深地感到学生们在朗读能力上一届不如一届。虽说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分数是学生和老师的命根儿的现状一点儿也没有改变。许多老师认为语文考试只考字词、阅读、作文而从来不涉及朗读,所以为了不耽误工夫,考个好成绩,干脆省了这道“手续”。然而 经常放声朗读不但不影响语文成绩,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很强的语感,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也是提升学生内在语文素质和气度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以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并综合学生们的语文朗读现状,提出几点正视语文朗读的意见。

1.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诵读教学是可达到的。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张中行先生也说过:“一面吟诵,一面体会,是旧时代读书人练基本功的方法。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的情形更加形象,这种表现,状貌也许近乎可笑,但那种认真体会其韵味的态度是好的。”学生诵读是语文课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学生自己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语言“化”人个人身心的过程,这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文科课程的主要标志之一。

诵读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法。“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讲的都是诵读的好处。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开阔同学们的眼界、胸怀、提高品德修养大有帮助。所背诵的东西一旦烂熟于心,则其词语、佳句、章法、思想、韵律等都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素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多诵读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作用。

2.朗读的有效性

2.1 诵读可以发现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大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就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如果仍是“哑巴语文”,错误也许就在沉默中湮没。

2.2 多诵读有助于理解文意。诵读是打开思路的钥匙,多诵读能培养我们良好的语感,诵读出来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认为把“问君能有几多愁?”读成陈述句和疑问句都可以,但如果读出声来,会明显感到,读成疑问句的处理,则显得平淡了。

2.3 多诵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要通过声音来体现。中国语言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声音上,节奏、韵律、排比、对仗,只有用声音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利用课件展示画面再结合诵读,学生读后脑中会出现鲜明的形象,这样学生的记忆背诵也快,记忆也长久。

多诵读,可使学生将文字、声音、形象审美熔铸在一起,挖掘出“声音”这一语文教学中常被忽略的因素,复活语文本身的精神血肉。学生通过多诵读,将文字转化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培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容的分析和领悟,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多诵读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说话写作时很自然的就能创作出优美的句子。背诵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学的审美有了更进一步提高,这不是以往苦求而不得的教学境界吗?

3.朗读的基本要求

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个重要方面。朗读,一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多、不读破句;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我们不仅要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去朗读,一步一步达到目标,这是需要花一定力气的。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分五级。段与段之间停三拍;句、问、叹、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该适当停顿;根据作者在句中表现的感情也作适当的停顿。重读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以示强调。句子的主语、谓语、修饰限制的定语要读重一些。语调的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表示颂扬的、赞叹的悲壮慷慨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示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示怀疑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示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句子用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幽静、秀丽的景色的内容,激烈的对话,含有快活、愤怒、恐怖等内容的要读的缓慢。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的突出特征是多安排学生读,以多种形式反复不断地让学生读,教师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增强语感,陶冶情操,读出风采。

4.朗读的方法

朗读教学要开展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恰当地方法。

4.1 教师范读,学生循声朗读。

4.2 背诵朗读。这种方法是通堂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如语言优美的诗歌、散文等。

4.3 欣赏性阅读。放录音或录像,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适用于朗读难度较大、较长的文章。

4.4 表演性朗读。适用于较强表演色彩的文章。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学生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性朗读,学生们会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也较好。

4.5 模仿播音式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很有气势的论说文,如《谈骨气》等,让学生们模仿优秀的播音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学生们会很努力的。

篇(9)

做笔记有以下几点功能:记录老师思路,用作课下复习;记录课堂重点,用作学习资料;记录不懂问题,课下答疑;记录自己的理解,转化成自我资源等。所以笔记是有个人特色的。好的笔记,他人能一目了然。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有助于日后的学习。而高段学生在此方面,有一些经验和理解,在教学指导方面比较容易进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记录间接知识,补充直接知识

学生学习或者说教学就是一个传播间接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直接从事物身上学习,而是通过教材和老师的讲解来获得间接知识。所以其知识需要大脑的理解和记忆,很容易忘记,更需要不断地重复。在教学中,不少学生对老师刚刚讲过的问题,还是容易忘记,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才更需要做笔记。要帮助高段学生明确这一点,提高学生对笔记的认识。然后在实际的做笔记过程中,对这些间接知识能够及时记录,防止忘记。在笔记中,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做一个联系,形成记忆环。忘记间接知识时,还能依靠直接知识来推得或者是回忆。课堂中,学生在学习间接知识时,一定会有一些直接知识的闪光点,关键是抓住这些闪光点,形成关联记忆,使得笔记更加完整,而且记忆起来也较为容易。例如,在学习《轮椅上的霍金》时,可能会联想到之前学习过的《艾滋病小斗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等这几篇同样主题的文章,就可以在笔记上记录前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一些特点,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本篇文章,显得笔记比较充实。

二、课上简单记,课后要补充

课堂笔记是辅助上课和课下复习的一个工具,但不是主要的课堂任务,课堂还是需要认真听讲,理解老师所讲内容。如果一味地记笔记,就会成为“低头族”,即使记得再详细,对老师所讲内容不理解,也是毫无意义的。高段学生在学习意识和习惯上比较好,但是错误地认为笔记做得详细,说明课堂有认真听讲,其实两者并不等价。老师要指导学生课上简单记笔记,用自己熟悉的一些符号,记录老师所说的一些重点,然后趁课堂记忆还比较深刻时,对笔记进行及时的补充。这样的效果要优于课堂的完全记录,还是一遍很好的复习,有利于巩固记忆。在培养“简单记”的习惯时,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创造,形成自己记笔记的风格。有一些来不及整理的内容,可以留下空格,课后自行补上。

三、整理笔记,由薄变厚再变薄

做课堂笔记不仅是为了之后的总复习,更是平时进行小结和巩固时很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加入笔记当中。因此在笔记的初期,其内容逐渐增多,其厚度逐渐变厚。关于这一点,老师可以布置笔记任务,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整理和丰富自己的笔记,一遍不够,可以两遍、三遍。在最后的复习中,笔记内容定会有所重复,或者是一些为非重点的拓展内容,那么就可以“摘除”,笔记内容逐渐突出重点,则其厚度是逐渐变薄的。整理笔记是很重要的过程,说明笔记在发挥一遍又一遍的作用,其思维有巩固,也有创新,更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日后的学习。高段生对自己的学习已经有了基本的计划能力和评估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独立完成这项工作。而老师需要对此做好监督和指导,定期检查。

四、批改笔记,做积极的评价

笔记不仅是个人的学习工具,也是可以传阅的学习资料。而且由老师统一进行检查,能够保证学生平时记笔记的认真程度,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更多做笔记比较优秀的同学,可以作为其他人的榜样。在班内传阅,还能让做笔记的学生有种自豪感,也利于激励其他学生。比如,一位学生用彩色的笔标注重点和易错点,就是一个不错的小习惯,能清楚点出课堂的重点,也使得笔记更加清晰、好看。同时,在批改学生的笔记时,要努力发现学生的一些优点,给出一些正面的评价,然后再去指出不足。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不会“自暴自弃”。

总之,小学语文的课堂学习需要笔记的辅助,而老师在培养高段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时,也要考虑他们自身的意愿,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和鼓励,通过监督、评价、选优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同时课堂的实时指导也很重要。

篇(10)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相比以前变得更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稳定团结,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由于高职高专英语属于必修课程,英语教学中有着大量的人文教学资源,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教学的普及性和重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传播中外优秀文化的作用。

教育部明确提出应将人文素质渗透到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人文知识,语言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反映,因而英语教学是人文素质教学的最佳途径,所以人文素质教学应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对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要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质量,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彻底改变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会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所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改变传统为过级、考试或证书而教学的心理,将人文素质教育真正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学校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保障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2.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优化教师队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比较高大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教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外,教师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还应多学习西方社会的文化、风俗、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注重自身英语文化修养的提升,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做好榜样,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学应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

3.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主要关注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找到人文素质教育与英语技能教育的平衡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能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对于文中文笔比较优美或人文思想比较深刻的部分,教师应适当惊进行引导和启发。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适当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理智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幻灯片和多媒体等进行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展示西方优秀文化,使学生能够学习地道的英语,鉴赏原汁原味的英语著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上一篇: 工商管理基本理论 下一篇: 协作性公共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