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9 16:40: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环境污染问题调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环境污染问题调查

篇(1)

[中图分类号] X50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64-20前言

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大气、水、废弃物中的异味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思维而被感知。我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将恶臭污染物定义为: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迄今凭人的嗅觉即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硫醇类、氨、硫化氢、甲基硫、三甲胺、甲醛、苯乙烯、酪酸、酚类等几十种[1-5]。

恶臭物质分布广影响范围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恶臭污染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大中城市市民关于恶臭污染的投诉占整个环境污染投诉的25%以上,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科学调查恶臭环境污染状况,解决恶臭污染问题已成为环境保护管理的当务之急。

1恶臭的危害

恶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嗅觉失调、情绪不稳定、失眠、诱发哮喘等。高浓度恶臭可引起人体重要的生理机理发生障碍和病变,使人产生慢性病并缩短寿命,甚至使受污染的人群发生急性病并引死亡,如吸人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可造成人体短时间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恶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6-9]:

(1)危害呼吸系统。人们突然闻到恶臭,就会产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气,使呼吸次数减少,深度变浅,甚至完全停止吸气,即所谓“闭气”,妨碍正常呼吸功能。

(2)危害循环系统。随着呼吸的变化,会出现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如氨等刺激性臭气会使血压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脉搏先减慢后加快的现象。

(3)危害消化系统。经常接触恶臭,会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进而发展为消化功能减退。

(4)危害内分泌系统。经常受恶臭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

(5)危害神经系统。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恶臭物质的刺激,会引起嗅觉脱失、嗅觉疲劳等障碍。“久闻而不知其臭”,使嗅觉丧失了第一道防御功能,但脑神经仍不断受到刺激和损伤,最后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失调。

(6)对精神的影响。恶臭使人精神烦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减低,判断力和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的思考活动。

2恶臭污染源类别

恶臭污染源可分为人为源和自然发生源两大类。人为源泛指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而存在,将恶臭物质排入大气的污染源,常见的污染源有污水处理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骨粉厂、畜牧养殖基地、制药厂等;自然源指因富集、生物降解等自然因素形成的恶臭排放源,主要有严重富营养化的河流、烂泥塘、垃圾堆等。

3恶臭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恶臭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多种多样,因此发生恶臭污染事故时很难凭借现场情况确定事故成因,给后续防治工作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源调查方法,尽快掌握目标区域基本信息和现场情况,对比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第一时间确定恶臭来源和污染物种类,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一般情况下,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建立污染源基本信息库,从而掌握目标区域内的潜在风险因素和危险级别,为建立污染扩散模型、排查事故原因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源位置、源强、污染物类型、排放方式等。调查前可以先调阅目标区域内企业生产工艺、公众举报资料、环境监测数据等信息,初步筛选出潜在的污染源,确定目标后再进行深入调查。

4恶臭污染源调查内容

4.1人为源的调查

人为源调查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现场监测等途径完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1地理信息的调查

由于人为源大多以企业形式存在,因此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地理位置、厂区面积、各个污染源的GPS坐标等,一般通过查看地图、实地测量、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空间分布情况。

4.1.2污染源形态的调查

污染源形态主要包括点源、面源、线源、体源4大类,其中点源指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面源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线源指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体源指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 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污染源形态调查内容主要用于建立数学模型,而建模过程中不同的空间尺度拥有不同的假设条件,因此调查结果通常需要二次判别。例如:在厂区周边几百米范围内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污染源需要按体源对待,但在环境功能区数十公里的尺度上就可以视为面源;如果多个企业相对集中在某个区域,在环境功能区数十公里的尺度上,这些企业内部的各个点源就需要整体视为一个大面源处理。

4.1.3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

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放时间、排放方式等,其中污染物种类的调查内容又可细分为污染物气味类型、污染物名称、分子式、理化性质等,可以通过分析生产工艺、查阅环评资料、现场监测等方式获得;污染物排放浓度包括排气筒内污染物浓度、污染源边界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总量;排放时间包括污染源什么时刻排污、每次排污多久、连续排放还是间歇排放等信息;排放方式包括污染源属于有组织排放还是无组织排放,高空排放还是地面排放,排放有无规律,连续还是间歇排放等信息。

4.1.4排污高度的调查

排污高度指经过假设条件限定,可以带入数学模型的污染源高度,例如:对于排放热烟气的高架点源,由于烟气排出烟囱后还有一个热力抬升过程,因此其排污高度为排气筒高度与热力抬升高度之和。

由于不同模型拥有不同的假设条件,因此调查过程中不仅要调查排气筒高度、线源长度、面源面积、体源高度及宽度等基础信息,还需要根据模型需求调查烟气温度、污染物扩散系数等其它信息,最终确定排污高度。

4.1.5污染源影响范围及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的调查

污染源影响范围指污染源周边污染物浓度超过人体嗅阈值的区域,其地面边界可以通过数学模型估算,也可以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嗅辨员实地嗅辨等方式确定,区域高度则只能通过数学模型估算。敏感点指学校、居民区、医院、疗养所、自然保护区等容易受到危害的区域、场所,调查内容包括各个污染源周边有哪些敏感点、属于哪类敏感点、敏感点至污染源的直线距离、敏感点处于污染源的哪个方位等。将这些内容结合源强、气象参数、功能区类型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初步估算污染源的规模和危险级别。

4.2自然发生源的调查

与人为源不同,自然源由于缺乏类似生产工艺、建设参数等基础信息,其污染物排放速率等数据极难获得,并且自然源大多属于无组织排放,几乎不存在高架点源,因此其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地理信息的调查

由于自然源的不规则性,该调查工作的重点是确定污染源的边界线和地理位置,其次是掌握污染源面积、长度、走向、特征点(如河流起点、终点、湖泊中心点等)的GPS坐标等信息,一般通过查看地图、实地测量、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空间分布情况。

4.2.2污染源形态的调查

自然源的形态主要为面源和线源,面源主要包括臭水坑等位于局部区域,长宽比比较小的污染源,线源主要指排污河等呈线状的排放源。由于自然源边界的不规则性,有时难以对面源和线源进行明确划分,因此需要结合模型假设条件、研究尺度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4.2.3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

受基础资料缺乏、监测手段有限等因素制约,一般情况下只能调查到气味类型、排污时刻、持续时间、臭气强度4个方面的信息,如果具备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仪器,还能进一步监测到污染物种类、边界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污染物数量等,至于找出自然源产生的原因及污染物产生过程,除一些常见污染源外,大多需要单独立项研究。由于自然源的产生大多决定于气象参数和气候条件,因此统计调查结果时需要结合当时的气象参数和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4.2.4排污高度的调查

由于自然源几乎全部为无组织排放,通常情况下其排污高度可以视为0,即地表排放。

4.2.5污染源影响范围及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的调查

与人为源相同,自然源影响范围指污染源周边污染物浓度超过人体嗅阈值的区域,但由于建模困难,区域范围只能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嗅辨员实地嗅辨等实地调查方式确定。周边敏感点同样指学校、居民区、医院、疗养所、自然保护区等容易受到危害的区域、场所,调查内容包括各个污染源周边有哪些敏感点、属于哪类敏感点、敏感点至污染源的直线距离、敏感点处于污染源的哪个方位等。

5恶臭问题的解决方法

确定恶臭污染源的类型和地点后,就可以根据污染源特征和实际需要选择治理方法,制定治理方案。由于恶臭污染属于感官性污染,因此只要使恶臭物质不能刺激到人的嗅觉器官,即可解决污染问题。按作用机理不同,解决方法可以分为密封法、稀释法、掩蔽法、净化法4大类[10-12]:

5.1密封法

用固体、无臭气体或液体隔断恶臭物质扩散来源,使恶臭物质不可能进入或只允许不可避免的极少量进入空气。例如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格栅、初沉池进行加盖处理。

5.2稀释法

用大量无臭气体将含恶臭物质的废气稀释,降低恶臭物质的浓度,从而降低臭气的强度。例如居室内气味异常时进行通风。

5.3掩蔽法

在一定范围内施放其他芳香物质以遮盖恶臭物质的臭味。例如在汽车内放置空气清新剂。

5.4净化法

建立脱臭装置,在恶臭物质排放前,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方法(吸附、吸收、燃烧等方法)将恶臭物质捕集起来,使之不能在空气中扩散与传输;或者将恶臭物质转化成无臭物质。该方法多用于恶臭污染源的治理。

各种方法中,净化法能削减恶臭物质的排放量,是解决恶臭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常见的恶臭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燃烧法、吸附法、淋洗法、生物法几大类,每一大类又分成若干具体的方法,如燃烧法包括直接燃烧法、蓄热燃烧法、催化燃烧法,近年来又出现了臭氧氧化、等离子体电离、生物滤池、非热氧化技术、光催化分解等新型的脱臭方法。由于恶臭物质种类极多,性质各异,而不同的脱臭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恶臭物质和臭气浓度,因而在选择治理方法之前,必须全面掌握恶臭物质种类、物理和化学性质、浓度,并据现场情况具体选择,既要消除恶臭污染,又要尽量减少净化费用,确保治理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而且由于恶臭污染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将几种方法组合起来进行多级处理。

6结论

恶臭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多种多样,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源调查方法,才能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恶臭来源和污染物种类,为恶臭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1994年1月15日.

[2] 孙立明, 王克 虹.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填埋场恶臭物的抑制[J]. 上海建设科技, 2004(2): 60-62.

篇(2)

关键词:

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问题

工程建筑领域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全面改革的环境下,就要能注重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以往由于没有注重环境问题,在当前已经付出了惨重代价,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危害,对可持续发展也有着严重阻碍。当务之急,就要能从实际出发,在建筑施工的污染环境问题层面加大解决的力度,促进环境的良好保障。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对促进解决实际问题就比较有利。

一、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重要性及污染问题分析

1、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重要性分析

工程建筑在保护环境当中有着重要的角色作用发挥,建筑活动的开展就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环境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及时性解决就比较重要。在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步深化背景下,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也逐渐得到了加强和深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对施工污染环境的问题得以有效治理。将施工中的可利用资源再次利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1]。减少资源的浪费。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就要能充分注重在每个环节都要能得以充分重视,保障施工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只有在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得到了解决,才能真正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2、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分析

从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具体的施工中还有着诸多问题存在,最为突出的就是噪音污染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在每个阶段基本都会产生施工噪音污染问题。例如在土石方的施工过程中,在推土机以及挖掘机和运输机等施工中,就必然会发出噪音。在进行打桩施工的过程中,对振捣棒的应用以及打桩机的使用等,也会不可避免的发出声音[2]。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施工过程中,对汽车泵以及混凝土搅拌车等等设备的应用,也会发出噪音。从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人民群众对建筑施工污染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噪声污染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就要能充分重视。再者,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大气污染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具体施工中,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对砂石料的搅拌以及混凝土结构的剔凿等施工过程中,就比较容易产生废弃以及粉尘。然后向大气中进行扩散,在长期的施工下,就会对大气环境带来污染问题。在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对涂料以及腻子等应用,这些应用材料的挥发性比较浓烈,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在向大气中进行会发,这也会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另外,建筑施工中的废水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应用量比较大。通过水的应用对机械设备的清洗,以及在施工材料方面产生的废水等。有的没有进行加工处理就直接的进行排放,由于这些废水有的含有重金属以及有害物质,排出之后浸入到地下就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有是固体垃圾没有进行科学化的处理。在建筑施工后,就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对这些垃圾没有进行及时性全面性的处理,就会对环境带来相应的影响[3]。对于这些层面的污染问题就要针对性的解决。

二、建筑施工的环境污染问题防治措施实施

第一,加强施工的噪音污染问题的防治。在对施工中噪音问题的防治过程中,就要能注重对施工的方案加以优化,要将噪音能够最大化的降低,也可通过设置隔离带对噪音进行隔绝,这也能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在具体的冲击类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静力压桩的方式进行施工,这就能够在噪音降低上起到保障作用[4]。对于机械设备的噪音防治,可以在施工的现场进行设置隔音防震墙。这些方法的实施都对建筑的噪音防治有着积极作用。第二,对建筑施工中的大气污染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施工中,对施工中的粉尘问题解决,就要能在施工现场进行设置一些保护措施,在防尘的处理工作上加以完善化实施。在运送过程中避免从人群密集的地方经过,在运输的路线选择方面要能优化。在施工中遇到天气比较干燥的问题,就可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洒水的方式。在对泥浆进行搅拌的时候,可通过防尘罩加以应用,这对粉尘污染的问题也能饿到有效解决。第三,建筑施工中的废水污染问题的解决要科学性。在建筑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就要能注重对废水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保障废水的水质达到可排放的标准。可以通过化学絮凝剂的应用,对污染物进行沉淀,以及在有害物质上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消解。总之,只有达到废水排放的标准才能进行排放,严格的按照排放要求实施。第四,加强建筑施工中固体垃圾的处理。建筑施工中会产生诸多的垃圾,这就需要能够在具体施工中,对土方的开挖以及回填的工作实施中,避免过快以及土渣的洒落,要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度[5]。对固体的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清洁工作要做到位。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以及完善,才能有助于固体垃圾的科学化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建筑施工中污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就要能充分注重方法的针对性应用。在全面改革的环境下,要能充分注重方法措施科学实施,加强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在这一环境污染问题上得到了有效保证,才能有助于建筑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发展。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林根.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5)

[2]靳全星,常跃军.建筑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安全问题[J].河南科技.2013(16)

[3]张明,陈明,李新永.信息时代下建设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探讨[J].电子测试.2013(09)

篇(3)

近几年以来,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牛羊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经济产业格局逐渐向养殖业转型发展。通过发展牛羊养殖业,虽然能够带动农村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但是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养殖牛羊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粪便气味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进入大气环境之后,将会引发非常恶劣的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必须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牛羊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真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优化牛羊养殖业环境,促进牛羊养殖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一、牛羊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发展牛羊养殖业,虽然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给人们提供新鲜的牛羊肉制品,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但是也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牛羊养殖产生的粪便、散发的气味以及其它物质引发了环境污染问题。

(一)牛羊粪便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养殖牛羊时,每天提供大量的草料喂养,牛羊在吞食草料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但是为了促进牛羊成长,必须消耗大量的草料。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饲养奶牛的过程中,一百头奶牛每天吞食足够的草料,会产生5吨左右的粪便等排泄物。数量庞大的粪便排泄物,如果没有经过科学、合理地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将会引发显著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在农村地区建立牛羊养殖场时,一般建立在靠近水源或者河流的地区,当粪便直接投入水源中,将会影响水质,对下游地区的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在夏季时,牛羊吸收的食物将进一步增多,粪便等排泄物也将逐渐增加,夏季的牛羊粪便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将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和蚊虫,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威胁了牛羊的体质健康。

(二)牛羊气味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等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牛羊自身也会产生许多难闻的气味,如果没有及时给牛羊清洗身体,这些气味进入大气环境中,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牛羊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没有及时处理排泄物,排泄物会产生许多污染性气味,这些气味对牛羊的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污染性气味进入大气环境之后,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降低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三)其它因素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牛羊养殖的过程中,除了牛羊排泄物以及自身携带的气味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之外,而且在牛羊养殖场所中会滋生许多带有病菌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包括老鼠、犬类以及猫类动物,这些动物在进入牛羊养殖场所时,会带入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对牛羊养殖场所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危害了牛羊等动物的自身成长。除此之外,在利用饲料喂养牛羊时,饲料中存在大量的氨基酸,如果没有合理配置饲料,牛羊在吸收饲料之后,产生的粪便排泄物中存在大量的氮元素,这些氮元素和牛羊饲料中的微量元素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牛羊养殖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养殖牛羊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根源上来看,牛羊养殖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种:

(一)牛羊养殖的产出肥料没有及时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农村地区开始大力发展农牧业,牛羊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牛羊养殖场,这些牛羊养殖场为城市地区提供了新鲜牛奶和牛羊肉。但是针对牛羊养殖的排泄物以及饲草肥料,没有及时进行回收处理,或者采用的回收处理方式缺少合理性,养殖基地以及环保处理设施过于单一落后,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方式不合理,直接投入河流与水源,将会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二)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过于薄弱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在我国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但是在牛羊养殖过程中,没有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对于国外先进的牛羊养殖技术吸收运用不足,缺少充足的牛羊养殖经验,所以造成了牛羊养殖技术过于生疏,不够成熟。在牛羊养殖基地中没有配套安装相关的环境保护设施,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当地政府以及养殖户没有从思想上重视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所以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显著。

三、牛羊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防控措施分析

(一)建立完善环境污染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牛羊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牛羊养殖基地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污染管理制度,对牛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密切处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为了有效防治环境污染,作为养殖户,必须把牛羊养殖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把牛羊养殖产业做精做细,而不是一味地扩张牛羊养殖规模,实现精细化管理,以此来提高牛羊养殖效率以及效益。同时,专业的牛羊养殖场必须配置完善的粪便处理设备,避免粪便等排泄物随意排放,污染环境。除此之外,国家和各级政府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畜牧养殖的环境保护法律,严格禁止违规排放污染物,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和谐发展。

(二)推广应用有机健康饲料,实现生态、绿色饲养

目前,许多养殖户在饲养牛羊时,采用普通的草料进行配比,这种饲养方式会排放许多微量元素污染环境。所以必须改变当前的饲养方式,要大力推广有机健康饲料,作为牛羊养殖户,必须加强研发和饲料配比,不断测试饲料的配放比例,控制牛羊的饮食量,减少粪便等污染排泄物。而且需要对饲料的营养元素进行均衡搭配,避免微量元素超标,被排出牛羊体外污染环境。而且在牛羊养殖中使用饲料中,可以选用化学添加剂比较少,没有副作用的饲料,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牛羊健康成长,而且能够有效防治环境污染问题。

(三)牛羊养殖人员需要合理、及时地处理粪便排泄物

牛羊粪便等排泄物严重污染了自然生态环境,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牛羊养殖人员没有重视和管理牛羊排泄物。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每天必须及时处理牛羊粪便等排泄物,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收集牛羊排泄物,并把排泄物堆放到粪便处理池中进行集中处理,避免排泄物产生细菌、病毒污染环境。同时,对于化粪池的底部需要进行防渗处理,避免粪便污染物侵入土壤或者地下河流,对水源造成污染。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防治牛羊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环境污染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广应用有机健康饲料,实现生态、绿色饲养;牛羊养殖人员需要合理、及时地处理粪便排泄物,这样才能有效改善牛羊养殖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对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市辖两区、两县。其中的东丰、东辽两县是吉林省重点粮食产区。辽源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全面胜利。农业对自然环境有依赖性,同时农业又是对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者”。近几年,辽源市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辽源市政府的关注,解决好与否关系到辽源市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实现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局问题。

1.辽源市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当前,辽源市的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其中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排放畜禽粪便、农田废弃物处置及耕种措施不合理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重要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1.1水环境污染

1.1.1水污染

辽源市的农村乡镇工业污水、农村废水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废水包括村庄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两部分,未经任何处理自然流入附近沟渠后排放、渗漏、农灌或流入附近河流。

1.1.2污水灌溉

由于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造成农业用水危机,辽源市的部分农田用水从河流中提取,在部分乡镇及城市下游的河流水质严重超标,污水灌溉对农田土方、地下水和农产品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威胁。

1.2土壤环境污染

1.2.1土壤退化

由于土地施肥的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而忽视有机肥对土地的作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反过来又促使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使农产品的成本增加,并造成对环境和农业的污染,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城镇化建设中,辽源市农村大量优质耕地被转为非农业用地,难以补偿,也使耕地土壤质量下降。

1.2.2农用薄膜对土地的污染

近年来,地膜广泛推广应用,成为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废地膜的不易分解,分散性强,造成农田土地污染。

1.2.3农残物的危害污染

化肥、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品的施用使乡镇的水体、土壤、农业产品及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残留量日益增加。

1.3固体废物环境污染

辽源市的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二是人畜粪便,三是农业固体废弃物。

据调查,辽源市每个村民小组均建有2-3个简易垃圾收集坑,垃圾由专人运送附近的垃圾填埋场。有部分生活垃圾散落于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及田间地头。农村畜禽养殖主要为分散式家庭养殖,畜禽粪便主要来源于一家一户,除了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用肥,尚有约10%-20%的畜禽粪便乱堆乱放。每个村庄的厕所多为村居户外独独的厕所,散落于村内及农田附近,卫生条件极差,无人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分析

辽源市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包括历史形成,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2.1村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辽源市的各村、屯均未建设生活污染与农田弃水收集及处理设施,污物乱排乱放。生活污水多以明渠排放或渗入土地为主,成为农村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垃圾的处理措施极其简单;废旧塑料袋及废纸随风飞扬,雨季垃圾渗滤液流失。

2.2能源结构不合理

辽源市的农村能源使用主要以煤为主,部分村庄使用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但使用率达1%左右,使用率偏低。农村生活能源的使用成本较高,造成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2.3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低

秸杆等农用废弃物以及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极低,未形成完整的农村能源建设与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与再生系统,70%的秸杆就地焚烧,造成可再生利用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严重污染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2.4农民生态管理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为各乡、镇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管理维护及运行机制,随地乱倒垃圾、乱排废水,过量投放饲料,过量施用化肥及农药等有害于环境及生态安全甚至食品安全的行为,没有得以控制,农民片面追求高产,稳产,缺乏合理施肥的意识,用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及河流的有机成分增多。

3.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对策

3.1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辽源市农村环境减压的有效途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可以减轻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避免环境超载。辽源重点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非农产业,引导农村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减轻对土地资源的依赖。

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争取财政支持,建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把城镇建设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符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3.2实施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布局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转移,加强辽源市的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目前东丰、东辽两县相继建设了工业园区,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实行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城镇环境基础的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

3.3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加强能源综合利用

新农村建设中,在全市农村范围内着重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及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殖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合理确定养殖业的容量。积极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利用辽源市的在建项目“秸杆”发电,发展沼气、节能灶等新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3.4加强环境宣传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充分利用宣传、教育手段,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不仅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环保意识,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加大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确保环境污染治理经费投入。

4.结论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辽源市的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解决将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使辽源市的农业得以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辽源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科]

篇(5)

    1.2调查对象对铅锌矿区环境污染的自我感知调查的矿区居民对尾矿堆积、水质、耕地面积减少等直观感性的问题有明显的认识,但是对空气质量、农作物质量、植被破坏等不可直观的方面认识不足见表2。由表3可知,65.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矿对当地的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影响。34.7%认为矿区的空气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55.9%认为开矿对农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小,39.4%认为对农作物的质量影响较小。矿区的河水贯穿村庄,直观可见,因此37.1%认为开矿对村里的河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45.8%认为影响较大。当地的饮用水采自山里的井水与泉水,45.3%认为开矿对饮用水有一些影响,原因是开矿使他们的井变干了,泉水减少了。矿区居民认为开矿对房屋安全的影响与开矿点距离自家的距离有关,距离远的居民认为没有影响,占21.1%。噪音对整个矿区影响较大,仅有5.3%认为没有影响。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62.4%的矿区居民自感自己和家人不能避免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仅有17.1%认为自己村能治理好环境污染,见表4。

    1.3调查对象认为矿业开采对健康影响的自我感知调查发现,58.8%的调查对象自感开矿活动对村民的健康有影响,48.2%认为开矿对家人健康有影响,21.2%认为开矿对下一代的智力产生了影响,见表5。调查对象自我报告了最近十年来的患病种类,患病例数集中在关节骨骼类疾病、肠胃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见表6。将性别做卡方检验获知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患病种类之间无差异。

    1.4对矿业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之间关联情况的认知调查发现,77.1%的矿区居民有家庭成员参与过采矿,自我报告的患病率为66.5%。对被调查对象家人是否参与过采矿同患病情况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显着性,可认为是否参与采矿与患病之间无差异,见表7。自我报告的高患病率与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准确度以及认知能力有关,是否与矿区居民长期居住于该矿区,长期处于矿区污染环境有关,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矿区居民自认为的患病原因可知,仅有17.6%的居民认为自身患病的原因与矿区的环境有关。但据前期在当地的研究可知,该矿区内的居民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Hg、Pb、Cd、As等重金属污染,当地存在着较高环境重金属暴露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见表8。

    2结论

篇(6)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我国在十一五划计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城市建设污染等污染物排放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污染物的排放量大于我国经济的增长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虽然我国年都会对环境保护工作投入大量的资金,且资金总量逐渐增加,但由于环境污染速度过快、环境保护投资资金有效利用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近几年有关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的因素有许多。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效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环境保护投资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②在环境污染治理与投资资金运行方面效率较低;③环境保护投资资金运用不合理;④环境保护投资资金形式过于单一;⑤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2 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投资发展经验

由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科学技术方面都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投资经验,有效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

2.1 环境保护投资的重点工作在于“治本”

环境保护投资应从污染治理转向以预防与清洁生产为主的道路上,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其实质就是从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先进的技术为基础。所以想要做好环境保护投资,就必须要做好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清洁生产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例如美国成立了环境污染预防机构,成立专门的环境污染专家小组,对各行各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供环境污染问题预防与清洁生产的具体指导。

2.2 法律的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通过立法的手段,加强环境保护。美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对各个行业建立了二十多项环境保护法律。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对已建立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开始严格的执行,对环境污染严重超标的行业实行全面的环境治理措施,并对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与所承担的责任做出详细的规定。采用法律的强制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环境保护执行力度,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外,法律的强制实施,有效确保环境保护投资的持续性,资金治理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率。

3 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的建议

3.1 有效调整环境保护投资结构

想要做好环境投资,将环境污染治理转向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清洁生产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环境污染投资效率。将环境保护资金主要投资于具有清洁生产的技术领域中,有效做到从企业生产过程中原料选择、生产工艺等多个环节预防环境污染。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生产技术进行评估,具有推广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清洁生产技术可列为地方、行业或者是国家科研项目计划。并且对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过程中缺乏资金的,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除此之外,对于一切有利于清洁生产与预防环境污染的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国家也可以采取免收各种技术服务费、评估费、转让费等措施,而企业研制清洁生产技术所花费的科研费等,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3.2 运用法律手段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率

政府部门通过建立环境保护法,运用法律的手段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经验,为了能够使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应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完善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相关规定,规范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运营等各个方面的规则。根据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不同、项目类别不同,构建灵活多变的可行性的投资方式,做到环境保护投资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4 结语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给各国带来严峻的挑战,人们普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十中明确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提高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竟萌,王保娟,杨文杰.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9,298(09):20-24.

[2]何平林,刘建平,王晓霞.财政投资效率的数据网络分析:基于环境保护投资[J].财政研究,2011,32(05):117-119.

篇(7)

引言

当前,有机化学已经成为环境工程方面的重要技术,可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展开综合防护与治理。文章结合自身对有机化学的了解,对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有利应用与有害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在环境工程中正确合理应用有机化学的策略。

1有机化学的介绍

有机化学是一种碳化合物的化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制备、应用以及性质等的科学。有机化学涉及的内容可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机合成方面,可以借助见到的元素或化合物,通过一系列化合反应合成特定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二是天然有机化学,也就是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性能、组成、结构、合成等内容。截至今日,世界上大概有2000多万的化合物,而有机化合物占绝大部分。有机化学可以为相关联的学科如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等专业学科带来技术、材料以及理论等支撑,是一系列相关工程的应用基础,尤其是环境工程。在环境工程方面,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泛滥、超微量与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等都是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方向。有机化学有利于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巨大作用。

2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有机化学属于创新型的应用学科,有效推动了现代科技与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一方面,通过有机化学研究出了许多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农药、药物等,改善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同时,在环境工程方面,有机化学研制出了许多新型的材料,包括许多具有电磁、声、电、光等多种性能结合的化合物等,有助于保护与治理环境。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有机化合材料相比普通材料更具有优势,因其环保、低耗、干净等优势受到大家的喜爱。例如氟塑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导热性、机械性等性能,还具有高抗污能力,是屋顶建筑的绿色、环保、理想型材料。与此同时,有机化学在环境监测、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也越发明显。我们可以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对环境进行精准地监测,例如监测水污染,需要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对水中的重金属、有害物质等含量进行监测,并借助有机化学知识展开分析。另外,有机化学的应用伴随着机遇的还有极大的挑战,未来我们应积极创新,挖掘更多先进的有机化学合成方法,研制出越来越多先进的事物来帮助我们改善人类生态环境,达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科学家们可设想将广泛应用的煤借助有机化合反应转化为清洁燃料,将煤中的元素转化为有益的有机产物,从而进一步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甚至可以实现零污染。但它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例如通过有机化学研制出的新型食品添加剂、农药等,虽然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是这些农药等有机化合物的滥用也直接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肥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农作物生长需求,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比较低。随着有机化学的出现与发展,化肥出现了,它极大地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与收成,大幅度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以此同时,长期的使用化肥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田板结,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还有就是农药,农药的产生虽然降低了农作物的杂草与虫害等不利影响,可是对居民的饮食安全却造成不良影响。抛开农业生产方面不谈,有机化学还为建筑装修与家具家电等带来许多便利,为房屋装修添上许多炫丽的新色彩。可是这也带来了许多健康隐患,例如甲醛、油漆等有机化合物材料,在居民的家电与家具上会残留很久,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对我们的身体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包括癌变、白血病等。此外,在居民出行方面,汽车的广泛普及,便利了我们的交通出行,可是其汽车尾气的排放会直接导致地球大气层的臭氧分解,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方面的应用既有利也有弊,它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可是如何去更好地规避有机化学带来的环境污染,更好地利用有机化学来实现地球环境的保护与防治,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3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在环境工程中有效、正确地应用有机化学,需要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学的应用种类、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化学等,尽可能规避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应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

3.1科学选择有机化学的应用种类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将经济发展放在了重点,但是却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使得许多经济的发展是以环境牺牲为代价的,从而导致酸雨、雾霾等问题频发。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人员在拟定环境工程的各项保护与防治措施时,需要对所应用的有机化学物展开深入、科学地分析,尽可能发挥出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另外,环境工程人员还需要对污染源展开动态分析与观察,对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展开深入调查,科学选取有机化学物,进而针对性地解决有机化学滥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工程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实验机制展开创新,并且深化对有机化学的研究与了解,进而更好地促进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有机化学滥用导致的环境污染等各类危害,从源头解决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不合理应用引发的各种问题。

3.2精准掌握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

为改善有机化学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精准掌握有机化学的应用时效,对有机化学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废水等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控制有机化学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对各个地区实际污染情况展开调研,并且比对污染问题的恶化情况,从而掌握环境污染情况,方便后续针对性地处理。在确保污染处理成效可以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拟定科学规范化的应用措施,从而对有机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时效展开控制。环境科学部门要借助实验方式展开科学的实验组合,通过实验得出有效的结论,进而准确掌握有机化学在各地的应用时效,更好地应用有机化学。

3.3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化学

篇(8)

Pick to: this paper for road maintenance eas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pollution problem was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measures to reduce pollution from construction to the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business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words: maintenanc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总述

“公路养护”就是对公路的保养与维护,保养侧重于从建成通车开始的全过程养护,维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在全力建设发展和谐社会的今天,公路养护的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清扫、补坑、绿化等,更应赋予创新、节能、环保的理念,促进公路养护事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 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大量的人力、机械、水泥、沥青、石料等,极易引起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2.1 空气环境的污染

空气环境污染是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污染问题之一。拌合石料及养护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跣刨、机械行驶产生的扬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加热后的沥青散发出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养护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1];同时,料车、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含有大量的固体悬浮颗粒、CO、氮氧化物、SO2等,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2.2 噪声污染

养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交通噪声、机械噪声及施工噪声。公路养护过程中,机械、车辆运行使用产生的噪声会对周边居民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3 水资源的污染

养护施工同时产生的生活污水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公路养护的过程中,由于路基排水不畅、养护的不到位或是路面清理不及时,施工废水或降雨形成的路面径流与路面污染物混合,会对周围水体造成极大的影响。

2.4 固体废物污染

养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开挖出的弃渣、废弃的水泥等散装材料、多余的零星材料、施工同时产生的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散落的土石,对于这些固体废物,若任意处置或放任不管,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5 生态环境污染

老路改造施工项目经常需要改移线路或拓宽路基,在这过程中,会造成地表植物被破坏、地形改变,恶化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加水土流失,从而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养护施工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

3.1 缺少环保“顶层设计”

公路养护施工缺少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制性环保规范及标准,目前的公路养护规范、施工指导书及开工报告中提及环保的规定少之又少,大多一笔带过,施工前又缺少环保技术交底,以致自上而下缺少对环保的关注。

3.2 环保意识不高

公路养护依旧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清扫、补坑、绿化,缺乏对环保的关注,现场负责人只负责把路修好、把坑补好,对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

3.3 缺少专业人才及环保投入

大部分养护施工单位缺少专门的环保负责人及专业的技术人才,不懂如何预防环境污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时不能妥善处理,由于缺少监督,针对环境保护的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展开;对环保投入力度不大,不愿主动购买一些保护环境的设施,不愿引进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环保专业人才、设备设施的极度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路养护环境保护的发展。

4 养护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措施

4.1 树立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作为公路养护人员尤其要注重环境保护,坚持绿色施工,清洁养护。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组织员工学习环保知识及环保法规,不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养护施工过程中,实行环境保护专人负责制,由专人或施工现场负责人负责制定和落实环保措施及标准,施工前进行环保技术交底,同时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尽量减少养护过程中对社会及环境的不利影响。

4.2 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在养护施工准备阶段,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的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及养护人员产生的影响。

4.2.1 减少大气污染

对于施工现场、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要经常洒水防尘;拌合设备应加设除尘设施,并定期检查确保运行正常;施工中粉状材料应采用罐装或袋装,严禁散装运输;土方、砂石料等材料的运输应有篷布遮盖,避免扬尘;雨天和大风天气应将堆放的施工材料用篷布遮盖。

4.2.2 减少噪声污染

养护作业时,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在同一地点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加强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噪声;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减少施工对沿线居民的干扰[2],无特殊情况禁止机械深夜作业。

4.2.3 防止水质污染

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应集中处理,防止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污染水源;防止油类、化学品等污染物落入河道;地表清除物及时清运,不得倾倒在河道附近;施工机械应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漏;修补路面时挖除的废料、剩余的残料等尽可能再生利用,不能利用的应远离河道或定点掩埋。

4.2.4 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设置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严格禁止施工人随意乱采乱挖沿线的植被资源;及时进行边坡绿化,尽量减少边坡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2.5 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旧水泥路面翻修改造项目中,积极推广碎石化技术的应用,节约材料的同时,减少水泥碎块垃圾的产生;修补沥青路面的时候,推广纤维封层技术,微表处修复车辙技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既简化施工、节约成本,又保护环境。

4.3 落实环保专人负责制

由于缺少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和专门的环保管理人员,往往环保政策规范得不到落实,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很多新技术、新理念不能得到推行。落实环保专人负责制度,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有助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有助于施工前期的环保预防,有助于突况的环保应急,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5 结语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养护的范围和责任也越来越大,提高公路养护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行绿色施工、清洁养护,减少养护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才能促进公路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S村水系比较发达,几条主干道旁均有沟渠相连,村中还有很多湖泊,房屋多建在水系旁,水质情况却不容乐观,沟渠上大多漂浮着塑料垃圾。根据访谈,20世纪80年代以前,居民用水主要是河水,“当时河水比较清澈,可以钓鱼、洗菜、洗澡、游泳”。自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通自来水后,居民不再喝河里的水,不过可以洗衣、游泳。从2003年开始,一批废品回收和加工企业相继进入该村,污水直接排入水系,不用的“垃圾”也扔入水中,水质不断恶化,直至变成黑水,甚至干枯。陈阿江对水体的功能进行了区分,提出“水体功能层次论”这一概念,水的功能具有层次等级,高级功能是用于饮用,低级功能则是用于纳污[2]。从上述S村水环境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河流功能的退化与水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工厂乱排污水对水系环境有着巨大的破坏。由于水体的高级功能具有资源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想回到以前的“天蓝水清、稻香鱼肥”几乎不可能。尽管废品产业的进驻为S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破坏了村庄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废品回收和加工以塑料为主,资料显示,2008年S村加工颗粒的有45户,收旧户100多户。自2003年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以来,一些原本分散在南京市区的废旧塑料收购点自发地迁到了S村并且越聚越多,这些人一开始也给S村带来不小的房屋租金收益。但随后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不可估量的,因为需要用水,塑料加工厂均建在河流湖泊旁,方便就地取水,当水受污染后,他们用网撑起一片方形的区域,与周围有漂浮物的水隔离,从中取水,生产后的污水又排到河水湖泊中。而回收的“废物”并不是所有的都有用,于是在加工厂看来是“无用的垃圾”便被直接扔到河里,在处理废弃物的同时又进一步造成了废弃物污染,为其买单的却是S村的村民。此外,在大众消费的时代,我们的消费大大超出了生存所需,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乱扔,也对人居环境造成了灾难。

1.2大气污染S村另一个环境污染问题便是大气污染,一是垃圾堆积散发出的气味;二是在水泥砌起来的垃圾箱里焚烧垃圾所散发出的烟雾;三是加工厂里飘出来的有毒刺鼻的气体。大气污染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部分村民出入戴上口罩。“现在还好点了,前几年每到晚上,他们就烧电缆,为了里面的铜丝,那气味别提多难闻了,搞得晚上都睡不安生,我们反映过,后来他们就收敛点了。”一位村民说,他还反映村里孕妇一旦怀孕便会搬出去住,生完小孩再回来。废物回收利用本该是件好事,做得好便是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但这种简易的不规范的小作坊加工点,帮助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带动村庄出租业、商贸市场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村里的居住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下面将根据贝尔提出的3个层面对S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S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社会解读

2.1环境污染的物质层面分析

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它涉及消费、经济、技术、发展、人口与人体健康等。从物质层面来看,人们是如何塑造出现在所面临的环境现状呢?从表面上看,S村的环境污染和恶化主要是因为废物回收和加工,但不仅是这样,其背后还有更深的社会经济原因。

2.1.1生产方式的变迁(潜在因素)S村处于城郊结合部,城市化的浪潮不断席卷这个村落,城市的扩张,为村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多样的谋生手段,村民可以去城区打工。20世纪90年代初,村民就不种地了,田地开始荒芜,在原有的田地上,村民不断地建造房屋,出租给外地人。但水和土地只有用才能很好地得到保护,只保护而不用并不是解决之道。不再种地,不再用地,村民对土地的依赖和联系也在慢慢减弱,农业生产基本上退出了S村人的生活。而20世纪80年代初自来水的推广和普及,使得河水的高级功能找到了可靠的替代者,即使河水遭到污染也不会无水可喝,水体“饮水”的高级功能不再使用,功能不断退化。村民维护水和土地的意识也不断减弱,面对经济收益的诱惑,村民以牺牲环境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2.1.2加工企业的进驻(主要因素)2003年是一个环境发生变化的分界线,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S村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吸引了废物回收和加工企业的进驻,形成集聚效应。一方面S村处于城郊结合部,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租金也便宜;另一方面S村水系发达,符合工厂的取水需要。S村成了理想的选择,在积聚效应下,加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废品利用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些小加工点的介入弥补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的不足,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无序经营以及废水未经处理便倒入河道,带来“二次污染”,产生恶性循环。

2.1.3拆迁过渡期(破窗效应)S村的环境污染如此严重,环境破坏如此肆无忌惮,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处于拆迁的过渡期。据村民反映,该村15年前便说要拆迁,真正拆迁从2006年开始。调查小组发现并不是成片拆的,有些地方拆了,有些地方还没拆,一方面是补偿条件没谈妥,另一方面是政府也不急,因为城市扩建还没建到这里来。这种结构上处于拆迁的过渡期的境况产生了一种类似“破窗效应”的现象。一方面,反正要拆迁的,趁拆迁前赚取点利润———村民获取地租,加工厂商赚取利润,即将拆迁和获取收入是村民能忍受环境污染的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反正已经污染,多点污染就没那么难以忍受了。“破窗效应”表明,环境对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一扇窗户如果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S村环境污染的逻辑便是这样,村民等着拆迁和补偿,企业主等着拆迁后再换个地方,至于环境的修复,就留给政府和开发商来做,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填埋后建高楼,再重新开发新的小区景观。

2.2环境污染的观念层面分析

环境问题还涉及人们的文化、道德观和社会经验等,S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后,还有着深层次的观念因素,或者说文化因素,它影响人们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首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村民与“水和土”逐渐脱离,保护水和土地的观念不断淡化。其次是村民对待土地的观念发生变化。福斯特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概念,指在资本主义社会,“土地”被看作是商品,是一种谋取财富的手段,要穷尽一切带来利润[3]。种地获取的收益比出租土地和房屋的效益少,再加上谋生方式的变迁,为了利益最大化,出于“土地伦理”,人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最后是“公”和“私”的观念变迁。鸟越皓之指出人与对象之间存在物理或心理距离,距离越短,关注程度增加,而对于垃圾的关注范围,越是远离自身,人们关注越少[4]。个人出于“私”的考虑,以环境代价换取个人的利益,而“公”的水系与人的日常生活越离越远,利益的考虑屈从于环境的维护以及弱势的地位最终造成“公地悲剧”。调查发现,村民自家房子里面的卫生还是有保障的,与门口河流里面的垃圾形成鲜明的对比。

2.3环境污染的实践层面分析

如何把物质层面和观念层面中的要素结合起来,更好地去解决环境冲突呢?面对环境污染,S村居民也曾有过环境抗争行为。2008年,村民曾给市环保局打过电话,后来,又给媒体打过电话,当时做了一个实验,把鱼放在水里,没几分钟,鱼便死了。从收集到的资料看到,在2008年,S村的环境问题曾引起多方关注,媒体对此进行了调查和报道,市环保局也下令进行了整顿,对河流也进行了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为什么直至现在,S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仍存在着,而且还在继续恶化,而在实践层面,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在治理上,正如陈阿江教授在《次生焦虑》里所说,文本法和实践法是分离的,我们习惯根据情境来行动或定义行动的意义。第二次调查时,正好建邺区对S村的加工企业下令整改,还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停自来水供应、限制大工厂的运行,大工厂停工了,只剩下一些小工厂还在运转。与第一次调查相比,能看出来整改有些效果,空气好闻一点,水面干净了些。不过,治标不治本,要求治理河道,村头沟渠上漂浮的垃圾确是捞起来处理了,但村里的河道没什么变化。在执法上也存在着困难,一方面加工户和少数村民受到利益的驱动阻挠执法,另一方面按目前的法律规定,每次执法从最初介入到最终做出处罚都需要3~4个月的时间,加上没有暂扣物品的权力,给那些非法加工点提供了可乘之机,随时转移财产和设备。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一轮整治之后好上10d左右又开始反弹,然后再整治再反弹。此外,外地人和流动人口的增长也增加了环境保护的难度,外地人并不把村庄当成自己的领域,从而不受当地道德观和“地方性知识”的约束。

篇(10)

为了实现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必须加快结构调整,转变消耗高、污染重的粗放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各级政府应认真做好节能减排的调查研究,深入重点企业,研究分析节能降耗指标的科学性,确立统一标准,加快调整和淘汰劣势企业、产品和落后工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耐材行业被称为巩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然而,众多以直接燃煤为主的耐火材料倒焰窑企业,其生产工艺落后,消耗高、污染重,在制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的要求,对耐火材料倒焰窑企业的烟尘进行限期治理,把原来的直接燃煤方式改为燃气公司供气和煤气发生炉。

巩义市中、小型企业较多,考虑到煤气发生炉的小型化、简单化、投资小、生产成本低和可按照窑炉的类型进行设计的特点,均采用煤气发生炉来治理烟尘,不仅解决了烟囱冒黑烟的问题,还节约了能源,方便了工人的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烟尘治理达标后又出现了新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分析查找,采用两段式风冷型煤气发生炉可减小新的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制定监督管理措施帮助解决环境污染。

1.煤气发生炉使用中产生的新环境污染问题

刚点炉子时有黄烟冒出气味呛人,曾多次接到群众举报;发现煤气发生炉的循环水池中的水呈红黑色并带有异味,经监测含有大量的酚,它会危害周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的安全。

2.分析产生新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

2.1煤气发生炉使用的煤质或炉型问题,影响了大气的环境质量。

煤气发生炉的燃料使用的不是优质煤,当刚点炉子时,煤不能充分燃烧,使煤中大量未洗选掉的物质挥发,从而产生大量气味呛人的黄烟;或者是使用的煤气发生炉回收焦油的工艺不完善,使之排放到大气中,影响了周围的环境。

2.2 煤气发生炉的净化冷却工艺,致使产生含酚废水。

2.2.1煤气发生炉分为单段和两段式两种。由于单段煤气发生炉尺寸小,投资成本低,适合规模小,产量小的企业;可使用劣质煤气化,对煤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要求较低;操作简便,热效率高等特点,而被企业广泛使用。它的缺点是由于其设备特性和气化原理决定,煤气的降温、除尘、除焦油主要采用水洗涤加电捕焦的传统工艺,其煤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造成煤气热值低,同时煤气生产中伴生的焦油和酚水有很大部分混入洗涤水中,虽然洗涤用水采用闭路循环使用,但由于循环水池的渗漏和开放式的结构以及循环洗涤水的不正确运行方式,造成对地下水和大气的严重污染。据了解,山东一些集中使用煤气发生炉的地区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据了解,山东一些集中使用煤气发生炉的地区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影响了人民正常生活和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政府已出台严令禁止和取缔单段煤气发生炉生产冷净煤气的地方法规,并已实施。

2.2.2随着部分城市和地区环保要求的逐年提高,外加煤气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两段炉在气化煤炭上的优势被逐步认识。两段炉工艺特点:1. 煤气热值高,煤炭经炉内彻底干馏,下段煤气不含焦油。2. 机械化程度高,液压加煤、出渣,设备运行稳定。3. 煤种适应性强,尤其适用于焦油含量高,产气量大的烟煤。4. 占地面积小,煤气产量大,长期运行成本低。现阶段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分为水冷型和风冷型。

(1)水冷型两段炉是最先被广泛使用的,在长期的使用后发现其净化冷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激冷器冷却水与煤气直接接触的冲洗水,含大量酚,该水集中收集,自然冷却,循环应用。但在循环池中自然冷却时,该水蒸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而在雨季时冷却池容易积水,造成外排,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二是激冷器中冷却水在与高温煤气换热时,相当部分的水汽化为水蒸气被煤气带走,进入下一级净化冷却工艺,这部分水蒸气在间接冷却器中,随着煤气的深度冷却被冷凝出来,从而大大增加了含酚废水的产量。

(2)通过煤气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发现采用外界洁净的环境空气来代替直接冲洗水作为冷却介质的风冷型两段炉,它可以把煤气生产中伴生的焦油、含酚废水分离回收处理,把酚水二次回用,酚水产量大为减少,比水冷型两段炉大大减少了含酚废水的产量。其含酚废水的产量为30―40kg/km3煤气, 而水冷型两段炉含酚废水的产量为70―100 kg/km3煤气。

3.提出产生的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采用风冷型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是回收焦油、减少含酚废水的产生量的有效途径。为了防止含酚废水危害周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的安全,对含酚废水进行回收并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可采用生化法、溶剂萃取法、吸附法、蒸汽法、氧化法、焚烧法、液膜法等方法。

4. 制定监督管理措施,解决产生的新环境污染问题

4.1制定煤气发生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要上墙,挂在煤气发生炉附近,便于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及时学习和实践操作,保证煤气发生炉能够正常运转。

上一篇: 个人理财的步骤 下一篇: 人事档案管理风险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