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9 16:40: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0-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人的寿命的延长,生活方式同样有所改变。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方面,除了药物治疗、护理外,健康教育也被用于临床指导老年人治疗糖尿病。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搞好糖尿病教育,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和保证良好治疗的贯彻执行,是糖尿病成功治疗的关键[1]。我院在2012年l0月――2012年12月,对在我院住院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除采取药物治疗、积极护理外,还对患者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经随访,作用明显,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3一74岁,平均68.34岁;病程3-10年,平均6.55年;住院天数,10-15天,平均11.44天;文化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28例,高中11例,大学及以上11例;病情方面,l型糖尿病8例,2型糖尿病52例。将60例患者经患者同意随机平分为教育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教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个性化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措施。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后,对患者进行护理目标、护理计划的研究,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包括血糖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记录、遵医嘱用药情况等。

1.2.2 教育组 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个性化健康教育。①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血糖的正常范围和控制标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使用胰岛素的方法,有关糖尿病日常饮食、运动原则,降糖药服药方法,血糖仪使用,主要并发症的危害性及防治等。②采用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患者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向患者展示多种食物模型,使患者对食物有直观的认识;在病房走廊通道墙壁悬挂设计精美的海报.加深患者对血糖监测、并发症的预防、低血糖症状、各项代谢指标控制标准等内容的理解;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③掌握患者治疗的计划:责任护士要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时掌握患者的治疗动态:每周至少1次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者目前所处的病情,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交待注意要点。④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干预后使用同一糖尿病知识问卷对患者再次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

1.3 统计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评价指标

2.1.1 血糖监测 每天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凌晨3点血糖,并做好记录。

2.1.2 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 主要记录患者对低血糖危象,糖尿病自我饮食、运动的原则,降糖药口服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对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等知识的了解程度。

2.2 结果 教育组患者的血糖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教育组患者在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3 讨 论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糖尿病个性化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增加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相同的医疗条件下,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作为终身服药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漫长的控制,才能有效地控制糖代谢异常,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的以及护理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在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的作用不可缺少,其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要结合患者不同情况制订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家庭生活背景、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对糖尿病的理解程度以及个性秉性等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健康教育方式。通过教育加强了护患沟通,满足了患者的需求,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使患者主动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在患者出院后,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工作使健康教育持续化[4]。在对患者进行教育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态以及教育内容,不能生搬硬套地为患者“读”也不能对患者的教育从“一”而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恢复情况,及时修改教育的内容与教育方式,使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的始终,使患者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健康的适合糖尿病的科学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生性、漫长的慢性疾病,其是可以控制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只有让患者在掌握有关糖尿病知识、坚持正确治疗的同时,才能提高对治疗、对护理、对药物的依从性,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佳状态。经过个性化教育后的患者在生活中能够注意对糖尿病的饮食控制,自我保护、自我监测、提高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并能够合理的用药,对糖尿病用药有一个基本的甄别能力,使患者在患病后,最大程度地提升生活质量,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思考、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6(4):4.

篇(2)

护理健康教育程序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心身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连贯的、有计划、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反馈功能的教育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领域随之不断拓宽和延伸。天水市妇幼保健院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健康教育全程指导”,为总结推广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笔者选取2008年7月至12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比分析等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7月至9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63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正常产282例,剖宫产81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26岁;2008年10月至12月在天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正常产389例,剖宫产153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5.82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胎次、分娩方式等方面分布均衡,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采用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随机讲解、示范等传统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每人配备1张《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见表1。责任护士根据指导表完成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系统、连续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采用口头讲解、示范、练习、图片、反馈、答疑等多样化的方法,同时不断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要求,给予及时的个性化的指导;专业护士检查当日健康内容知晓和掌握情况,并进行补充、强化;护士长随时检查督促实施情况,出院前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征求意见,整改提高。《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最后随病历入档。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全部掌握:能复述相关知识关键点的全部内容,或有一项不能复述但经护士提醒后即能复述者;部分掌握:有两项以上不能复述者。经宣教指导后能及时、正确地实施母乳喂养,至出院时有足够乳汁者视为母乳喂养成功,反之视为不成功。满意度则采用医院统一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产妇出院时由专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以上评价标准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汇总。

1.4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汇总所得的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2。χ2=239.2,P

2.2 两组母乳喂养效果比较 见表3。χ2=52.9,P

2.3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见表4。χ2=49.8,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的手段之一[2]。健康教育在生理功能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防治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产科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产前、产时、产后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健康教育能否落在实处没有一个客观的记录,为强化责任制定《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使每个责任护士的指导都有客观记录,督促护士主动了解产妇的情况,通过评价可以掌握产妇和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接受情况,也激励护士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增加了护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帮助产科护士长对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督促和检查,使护士长的工作更加有条不紊。

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对于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具有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表》可以指导责任护士按计划和时间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指导,形成一个系统、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过程,保证了每一位产妇从入院到出院都能得到适时、相应的指导,增强了安全感,减轻了产妇及家属的许多心理负担和压力,改变了一些旧的不科学的传统习惯,增强了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个性化的指导、答疑,既有利于产妇产后的康复,也利于更加有效地掌握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

分析结果显示: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责任护士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增强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好处和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了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积极主动地实施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

分析结果显示:个性化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责任护士适时、耐心而有效的讲解、示范,增进了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好,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深化了整体护理内涵,患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培养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教育的过程是护患互动的过程,因其对象特殊,牵涉范围较广,其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其他科室有一定差别[3]。《健康教育全程指导》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学、心理学、沟通艺术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使护士角色由单纯执行操作者转向教育、预防者[4]。这从根本上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使广大护理人员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产科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炎明.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75.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6-02

精神病患者病情具有特殊性,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研究了对62例精神病患的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2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62例精神病患者,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34岁-65岁;情感障碍12例,精神分裂症29例,应激相关障碍21例。所有患者符合相关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躯体和脑部器质性病变。

1.2 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 精神疾病复杂多样,不同的患者理解、执行能力相距甚远,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要将临床诊断-康复情况-文化程度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模式与教育内容;或者将文化程度、综合能力相差不多的患者归为一组,分组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开展健康教育前,要评估患者学习能力,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最后对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内容有:①入院教育:患者入院后,工作人员要及时为其介绍科室情况、病房生活设施、作息制度、主管医师和护士,使其充分了解住院环境和接受的服务情况,内心充满安全感。②临床治疗指导:对于治疗所用的药品,患者往往缺乏判断力和执行能力,医护人员要按时提示患者服用,同时要将药物应有的效果、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做到知情同意。③治疗前后教育:为患者讲解其病情程度、治疗措施、及可能的预后,让其充分理解治疗方案,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④饮食指导:良好的饮食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按时按量监督患者食用,保证营养健康。⑤出院指导:出院后,患者可能出于无人督导的环境下,对于后续治疗不能保证顺利进行,病人出院时嘱咐并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尽力争取家属配合,同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家人、朋友,逐渐适应生活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回归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⑥定期随访:回家后能够定期复诊,医务人员定期随访,保证病人有效治疗,给予病人生活技能、工作学习能力的技术指导。

2 结 果

经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我科精神病患者ITAQ测评得分有明显提升,较以前的测评结果,效果更为突出。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病情特殊,自理能力差,交流障碍;开展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做到知、信、行,让患者对其病情有大概的了解,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保持信心,同时指导患者将相关的知识付诸于行动。精神病属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提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端正治疗态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4]。

开展健康教育时,专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视患者为朋友,医患双方要充分建立信任,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专业人员要做到:①与患者多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不同病情阶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教育内容,这对于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②精神病患者虽然在判断力和情感上有别于正常人,但其仍有某种程度的情感需求,专业人员要掌握和运用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教育观念,不能简单的从病情角度出发,而要全方位的考虑患者的情况,实施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③开展医护和健康教育前,要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性格因素、病因、文化水平和心理压力等方面的情况,对病人进行全面了解,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护理康复方案和健康教育内容,使不同的患者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康复措施和健康教育。④做好护患关系的健康维系,治疗的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护理工作,只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治疗措施和用药才能顺利进行。

在本研究中,通过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内容,我科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相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不仅表现在ITAQ测评得分的明显提升,而且体现在患者住院期间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和出院后对于治疗用药的严格执行上。以上教育结果证实了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只要顺利开展实施,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可能有很好的转归,并且出院后复发的机会也会减少,因此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向晖,罗薇.精神科健康教育的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4):252.

篇(4)

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逐渐增多,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在我国,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1]。我院为进一步研究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特选取66例我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在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3例患者实验组中女患者15例,男患者18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5.6±3.8)岁,病程1.5~8年,平均病程(4.2±1.6)年;对照组中女患者13例,男患者20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6.8±3.2)岁,病程2~7.5年,平均病程(4.5±1.4)年。这66例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并且这66例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责任制护士每天给予患者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指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模式,必要时要上门指导。主要内容如下:(1)向患者传授基本的糖尿病知识,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等;(2)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不要产生畏惧的心理;(3)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运动治疗,运动有助于患者的康复;(4)知道患者进行饮食治疗,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防止病情加重;(5)指导患者服用降糖药物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患者服用降糖药物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教育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s表示计量资料,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在教育结束后的血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两组患者在教育后的1个月及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教育后的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表1比较两组患者在教育结束后的血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s)

组别 例数 时间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实验组 33 教育后1个月 7.31±2.11 8.92±2.32

教育后3个月 6.91±2.01 7.32±2.03

教育后6个月 8.61±1.81 6.02±1.2

对照组 33 教育后1个月 9.91±3.32 9.69±2.91

教育后3个月 10.31±2.91 8.91±2.51

教育后6个月 12.09±3.02 8.3±1.82

3 讨论

对于社区糖尿病的患者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教育后的1个月及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教育后的6个月,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给予常规教育的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显著增多,能有主动配合治疗,使血糖能够有效的控制。故在社区积极开展对糖尿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篇(5)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3-038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腰腿痛,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该病治疗方法多,疗效肯定,但复发率高,究其原因是病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健康教育则为病人提供了一种获取健康知识的有效途径[1]。依从性是指病人或干预对象在执行医疗或康复措施中行为的客观趋向及程度[2]。良好的依从性则有利病情的康复,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对病人的认知及行为的改变有着积极的影响[3]。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病人经过健康教育仍然依从性不良,为此,我们特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方式,以期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2006年1~6月入住我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68例。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25~69岁,平均(33.25±7.28)岁。L3~L4椎间盘突出6例,L4~L5椎间盘突出26例,L5~S1椎间盘突出24例,L3~L4,L4~L5椎间盘突出3例,L4~L5,L5~S1椎间盘突出9例。首次发作46例、反复发作2次以上22例。手术32例,保守治疗36例。

1.2方法:将68名腰椎间盘突出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由科室指定1名理论、业务知识及沟通能力强的专职护士对其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病人入院第一天,即由该名护士进行病人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学习能力等)和对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对教育的期望和信赖度进行调查,然后主要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性格趋向、对医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了解程度几方面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并不间断地运用评价体系对病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对掌握不佳的部分进行强化教育,以达到完全掌握。教育方式采用腰椎模具、图片等形象化工具,使医学知识变得通俗。对照组由主管床位的护士按照科室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两组病例分别于入院第三天及出院前1周采用自制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估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出院前2天分别评估两组病例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所有评估结果经χ2检验统计处理。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3天时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分别为:32.35%; 38.24%,χ2=0.26,P>0.05。出院前2天健康知识掌握的合格率分别为:82.35%;58.82%,χ2=4.53,P

2.2两组病人出院前2天的健康行为依从率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病例在坚持卧床休息、腰背肌锻炼、坚持床上排便及表示戒烟、养成正确的劳动姿势、生活习惯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3.1专职个性化健康教育者较一般健康教育护士更主动地参与和病人的交流与沟通,从而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及对疾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教育者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以及评估-教育-评价-再强化教育的模式体现了对病人的尊重与关怀,教育过程充满人性化和责任感,避免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两组病例健康知识合格率比较在出院前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篇(6)

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群众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

古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患沟通是疾病治疗与人文关怀结合的最基本形式,医患沟通不仅是临床医学的必然内容,更是人文关怀的基础途径。而医患沟通的过程,就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

找对健康教育的方法

培训一批健康教育传播者 培训各村卫生室成员成为健康教育工作的义务宣传员,他们是传播健康知识的中坚力量。将村里的党员活动室、村委会办公室、卫生室输液大厅变成健康教育活动的阵地。这些场所面积较大,空间充足,桌椅基本齐全,电视机、VCD大多已经配置,便于我们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对健教员定期进行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熟悉健康教育的内容,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并且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不是为了单纯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

设立健康教育专职人员 成立健康教育讲座主讲团队,由资深医师担任主讲人。精心制作幻灯片,每次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图片、彩画等形式。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和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发放健康教育印刷品,讲座中采取互动形式有奖答题等,使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健康知识。

结合主题活动日 在世界卫生日、结核病日、爱耳日、全国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活动日期间,深入农村、社区、中小学校、集贸市场等场所,围绕活动主题着力开展各种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提高全民对各种疾病的认识,自觉提高疾病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找准时机随时随地宣传 健康教育是长期的工作,所以,我们平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随时随地做好健教工作。比如在对重点人群的随访中,做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在为老年人免费查体时,在老年人查体等待区,播放健康教育知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及健康教育处方等,广泛宣传养生知识及各类慢性病的防治知识。

选择好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的各种宣传资料可以说形式多样,但是怎样使群众对它们感兴趣,怎样让他们乐于接受,怎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一个技巧问题。宣传栏的制作上,我们提倡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科普短文、知识小品等形式,做到通俗化、大众化,而不是繁琐的专业术语。

我们根据本辖区疾病调查资料情况,针对辖区重点疾病开展进社区宣传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知识教育,并发放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及内容丰富的《居民健康教育知识手册》。这种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孕妇及其家属越来越重视围产期保健及护理。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予以产前健康教育,并发放调查咨询表,根据反馈信息、调查对象知识及需求上的差异,实施个性化互动式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从孕期到产前、产时及时给予健康宣教和行为指导。随机发放调查咨询表598份,回收556份,回收率为92%。孕产妇年龄:20~30岁428例(76.98%),31~35岁80例(14.34%),35岁以上12例(2.16%);初产妇396例(71.22%),经产妇160例(28.78%);文化程度:本科54例(9.7%),大专62例(14.5%),高中208例(43.5%),初中214例(38.5%),其他18例(3.2%)。职业:干部48例(8.6%),工人156例(28.1%),农民87例(15.6%),其他102例(18.3%),无业163例(29.3%)。

1.2 方法

选用经统一印制的调查咨询表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回收统计结果,制定了产前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方案,采用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于产科护理中。包括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和示范教育三部分。

1.3 宣教对象及形式

宣教对象为孕产妇及其家属。注重技能培训,孕妇及家属直接参与讨论及模拟训练,面对面指导交流,鼓励提问和讨论,把讲和做结合起来,采用个性化互动式上课教学方法与技巧,使孕妇之间、孕妇与医护人员之间可以充分互动交流,孕妇得到现场指导,医护人员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4 调查咨询表涵盖条目

包括年龄,孕产妇文化程度,职业和对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围产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产前有关方面知识的宣教,孕产妇住院保健内容要求,对开展镇痛分娩及有关服务模式需求等。

1.5产前教育内容

包括孕前及孕早期的保健,合理营养,孕产妇心理保健,分娩镇痛,优生优育知识和产前诊断,分娩准备教育,自然分娩和产时保健要点,产褥期母婴保健与母乳喂养等。

2 结果

围产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产前健康教育内容、住院健康教育的需求分别见表1,2,3。以2006年同期未接受知识培训的556例为基础组(宣教前),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孕妇认知及行为改变见表4。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占69.9%的孕妇期望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见当前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每个孕妇在承担做母亲这个新的角色的时候,均渴望得到应有的关爱与支持,以更好地体现出她们的能力和价值。根据这些需求,护理人员的任务应该是保护和促进孕产妇的健康,这不但需要在生理上,还要在心理、社会适应性上支持孕产妇,使其能在最佳状态下完成分娩。医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与健康教育的能力,掌握更好的人文科学知识,提高沟通技巧与方法,使沟通更有效,在整个围产期要及时、有目的进行宣教及行为指导,重点放在孕产妇心理准备、专科知识宣教和配合训练上。注意尊重孕产妇的尊严、感受,注意保护隐私,提供生理、心理、精神全方位的支持。

但在回收的556份调查咨询表中,有40.5%的孕产妇不了解该项服务的详情,提示我们宣教新业务力度还不够,指导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从表2还可以看出,关于产前保健知识的需求,孕期营养及孕期常见病防治占首位,说明孕妇对孕期自我保健、优生优育、自我监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她们不仅希望得到孕期营养、卫生保健、育儿常识等知识,而且希望能得到孕期的心理保健、自我监护等知识。因此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健康教育及行为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主动追求健康[1]。表3显示,住院健康教育中,有73.4%的孕妇希望在分娩时得到医务人员的不断鼓励和支持。因此,我们应从以健康教育防病治病为目的转变为以保护健康、促进健康为目的,根据孕产妇需要提供服务,重视健康教育,重视群体保健,以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为己任[2]。在孕晚期应组织孕妇熟悉病房环境,讲解临产先兆、分娩知识、各产程进展、疼痛的原因、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方法的使用、家属该做什么,指导她们饮食和休息,保证有充沛的精力。为减轻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实施“一对一”陪产,采取适宜的分娩镇痛,为产前的宣教和行为指导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从而减少焦虑、恐惧导致的肌肉紧张、宫缩乏力,缩短了产程,降低难产率的发生,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成功率。人们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孕妇对自身及胎儿的健康更为关注,对健康信息传播的期望及质量要求比以往有很大提高,而孕妇个体之间对孕期保健、分娩和产后母婴保健存在着认知、情感、技巧各方面的差异,其心理素质、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也各不相同,故应根据不同来源的孕产妇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从原来常规教学模式转变为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3],向每位孕产妇讲解每项内容和意义、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空间,互相交流,使其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

[1]田本淳.健康教育概论(一)[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2):89.

[2]华嘉增.现代产科服务的新要求[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7):124.

篇(8)

B844.2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正在以其无所不及的触角和超乎想象的巨大威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前景,课程教学亦置身其中。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悄然兴起。10分钟左右的视频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单个知识点的讲授……微课程以其“短、小、精、趣”的特点,迎合了移动信息时代要求和大众心理,在国内外课程教学领域中得以快速发展。这一股“微课风”也逆袭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近乎取缔了之前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身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较大幅度地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总之,微课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与学的方式正发生着重要而有意义的变化,引人思考。

一、 微课程: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对接要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心育课程有机结合的产物。从两者之间对接的可行性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反思体验、轻知识灌输,重应用性和关注点,轻学科化与系统性,比较适用微课程教学。从笔者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微课程教学的实践上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之中,将心育知识碎片化、教学交互即时化、学生学习个性化、课堂教学体验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对满足大学生们对于心理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产生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心理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应用中,微视频的制作是整个微课程实施的支点。一个一个的微视频都是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它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着这个知识点展开。开发与制作成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不但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也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所有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相对适中,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我校广大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查看,当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下载反复使用。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基本上能看到主要的知识点,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自选备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可以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获得最大可能的满足。

(二)能较幅度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重视学生个人体验的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而且更加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传统的“一师一堂”的课堂式教学难以给学生“反刍”的空间,而微课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运用简明生动的微课视频和《学习内容与个人反思学习单》,引发学生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来建构心理健康知识,体验、感悟知识背后的意蕴,通过体验与实践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旁观者、接受者师生的交流多数时候是单向的。而通过微课,核心的知识点学生已在课前预习,课堂中师生之间用以多向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讨论与分享,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效果自然更显著。

(三)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微课学习和反思,分享到的不仅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是各自的教学智慧,这种研修方式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不断深入反思,归纳总结,借助微课这一工具,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此外,通过微课进行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方式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变革了教师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也将会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微思考:微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将微课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学习知识、课上进行知识讨论与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为检验其效果,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与研究。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有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分析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仅仅做到“形似”而非“神是”是教学实践效果没有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要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需要从重新定位师生角色,重组心育课堂内容,重建课堂教学对话等三个基本方面着力。

(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时代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也是知识的贩卖者。教师学习知识,并向学生出售知识。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课的开发,取缔了教师的这一优越的身份和地位。海量的知识信息在网络上堆集,以供挑选与取用。较之旧时代的教师,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在学生已具备较好自学能力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着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二)重组心育课程内容

微课程比较适用于比较独立的核心概念或知识点,对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程可能鞭长莫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多以专题形式出现,容易将知识内容进行切片处理,比较适用微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重组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的设计,更要注重学生“学”的设计。精心制作微视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得以实施的支点。

(二)重构课堂教学对话

马丁・布伯区分了三种对话:装扮成对话的独白、技术型对话以及真正的对话。将这个分类引入到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也可以分为独白型教学对话、技术型教学对话和生命型教学对话。第一重是教师用预设的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提问,表面上看起为是师生对话,实际上是教师自说自话的独白。第二重是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行为技能的表现,而忽略对行为技能背后的教育意义;只涉及到对话者的心智,不涉及个人情感或意义。第三重对话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把他人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和体验进行的心灵碰撞与交流。微课程框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对话正是需要对话中每一位参与者都真正心怀对方或他人的当下,并带着他自己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活生生的相互关系。在独白型和技术型对话中,教师只是作为公共知识的代言人,其个体生命往往是缺席的。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不仅是教书,更不要忘记了育人育心。教师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课堂教学对话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整体在场与完全投入有助于形成师生的相互信任,有助于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使学生的真实思考和想法体现出来,师生之间的对话就成为真诚、平等、真实的精神相遇。

参考文献:

[1] 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

[2] Educause.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 lectures [EB/OL].

[3]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4]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1、华

[5]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13,4

[6]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15-01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临床较为常见[1]。我国是糖尿病的高发大国,患病率由1980年的067%上升到1990年的223%,据最新调查发现,目前糖尿病患者已接近我国总人口的10%[2]。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和衰竭,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变和脑卒中后,第三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3]。糖尿病以老年患者居多,具有不可逆性。而护理工作快捷、规范对于患者的病情缓解有直接影响。2010年国务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要求对患者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工作,完善护理系统,采取人性化服务[4]。探析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及影响至关重要,故我院对7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1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19±52岁。入选标准:符合WHO制订的诊断糖尿病标准;经血糖、生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各71例,患者的基线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包括①宣讲相关的疾病医学知识,制订宣讲方案,开设知识大讲堂,实施多元化教育,鼓励其多交流、学习和沟通,增长防治知识;②鼓励患者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调理日常饮食、指导自身护理和用药,预防感染和控制血糖的途径,陪患者多做体育运动和锻炼;③由于糖尿病为慢性代谢障碍,病程很长,患者常承受较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导致恐慌、焦虑等情绪,对其心理教育要态度温和,有耐心,多多鼓励开导患者,循序渐进,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真正做到待患者如亲人,使其乐观积极地面对疾病;④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计划,每天针对性指导患者,并进行效果评价,使患者全方位清楚个人病情、掌握怎样饮食、怎样用药、及身体锻炼等情况。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糖尿病知识掌握内容包括对病情的了解、怎样用药、怎样饮食、身体锻炼及心理状态;生化指标包括餐后2h血糖≥118mmol/L、空腹血糖≥70mmol/L、TG检查等。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由于机体分泌胰岛素缺乏出现糖异常代谢。据统计,有50%以上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周围血液循环缓慢、感觉运动神经元受损,糖类物质沉积在周围微小血管壁中,造成基底膜加厚,长期则会使周围神经受累,临床除了“三多一少”症状外,还会出现四肢末端感觉神经障碍、麻木和刺痛甚至烧灼感。

本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生活保健方式,普及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使其合理调整日常饮食、做到恰当的自身护理和合理用药,掌握控制血糖的途径,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和锻炼,提升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生命质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陈伟,张凤芝,姬秋和等我国医护人员对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2):173-174

[2] 周莹霞,赵列宾,陆骆,等上海市各级医护人员对《糖尿病防治指南》知晓现状的抽查及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8):702

篇(10)

为了实现主动式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务,我们整合高等院校体育部和计算机专业教师、专科医院医生、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等人力资源,利用软件系统(包括基于体域网的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老年人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系统、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拥有体域网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采集老年人体征数据并上传到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医生可以通过健康管理系统查看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发展态势)的平台作用,根据体域网传感器测量到的老年人实时体征数据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识别出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存在较高健康风险的老年人个体,再由医生、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体育教育讲师主动对老人及其关爱员(老人关爱员包括老人监护人、家属、保姆等)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即建立面向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的主动式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1)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开发并应用基于移动计算技术的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系统,不定期对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结果,实时把握老年人健康知识、健康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开发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把老年健康教育延伸到老人日常生活,还可以利用老年人健康教育问答咨询服务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功能,把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推送给老人,形成健康咨询和健康信息推送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

(2)在健康咨询师、体育教育工作者、综合医院医生的配合下,软件开发人员对老年人调查问卷结果、老年人实时体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识别出辖区内老年人全体中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心理素养、健康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问题,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的科学设计提供支持。

(3)根据健康素养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结果,针对性设计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对辖区内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体育干预和保健诊疗活动干预;针对具有较高健康风险的老年人个体,通过社区居家养老健康云系统把老人健康风险推送给老人及老人关爱员;利用健康教育问答咨询平台的健康信息推送功能把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信息推送给老人。还可以通过软件技能培训,让老年人熟悉社区居家养老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体域网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助老系统的效能,形成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老年人健康素养提升的合力。

(4)社区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季节变更、疾病疫情暴发等情况,主动组织并施行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还应关注老人关爱员(包括老人家属、监护人、与老人结对的自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发食材搭配禁忌随手查、药物搭配禁忌随手查、肛肠健康卫士等手机应用为老人关爱员提供易于获取的健康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健康宣教使之能够给予老人更高质量的健康关爱。

2.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医疗保健知识与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健康管理系统软件技能培训四个方面,分别由综合医院医生、心理健康咨询师、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老年人本人、老人关爱员、社区工作人员、自愿者等。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包括专题讲座、社区义诊、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服务、上门宣教和健康教育手机应用等方式。

3.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每次健康教育活动之后,都进行健康教育效果问卷调查,再依据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量表评价宣教的效果,识别出老年人在健康知识或技能方面的不足,适时安排后续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期达到老年人健康教育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上一篇: 商务谈判策略的特征 下一篇: 大学语文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