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0: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机电一体化定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煤电产业链不稳定的问题悬而未决
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提出重点支持煤炭、电力企业联合重组。在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加快了煤电一体化的步伐。从推动煤电一体化的主体看,有政府主导,也有市场行为。“煤电一体化”发展不仅能够协调煤炭与电力产业链的平衡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也有重要的贡献。从煤电一体化的形式看,有煤企和电企相互控股、相互参股及合资共建新企业三种形式。但从实施效果看,不论哪个主体推动,哪种模式运营,都还没有彻底解决煤炭价格波动时,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当煤炭价格上涨时,产业链内部的煤企倾向于多卖煤,少卖电,煤企对电厂的供煤数量和供煤质量都可能下降,电厂利益受损;当煤炭价格下降时,产业链内部的电厂会觉得自行向外部市场购买煤炭,比向内部煤炭企业购买更为有利,煤炭企业利益不保。长期以往,煤电产业链会有断裂的风险。当前,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需做长期努力的背景下,煤电一体化无疑是破解煤电矛盾最现实的手段。因此,纵向一体化背景下煤电产业链的稳定性机制,对于煤电产业链,推进煤电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纵向一体化是解决煤电产业链不稳定难症的一剂良方
遵从产业组织理论文献的习惯,如果所讨论的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其所在的纵向结构中所做出的全部决策,我们就说该企业是纵向一体的,或者说该企业完全纵向控制了该产业链。依据理论定义,煤企和电企相互控股、相互参股及合资共建新企业都不能被称作一体化的煤电纵向关系,因为在每一种制度安排中都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即没有企业能够控制煤电合作的全部决策。我们经常提及的煤电一体化,实际内涵是煤电部分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又称为完全一体化)与部分一体化的区别在于产权不同。产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力。纵向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中,财产只有一个所有权人,这个所有权人完全拥有对所有财产的支配权,决策时考虑纵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在部分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中,财产有多个所有人,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所有人依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支配共有财产,如果这个行为与其他所有人的利益有冲突,其他所有人会相机抉择,选择机会主义行为。以煤企和电企合资建立新企业为例,煤炭企业作为控股方,所作出的决策都是以煤炭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依据的,因此在煤炭滞销时,为了减少该企业煤炭库存会倾向增加电力供给,而电厂一方由于不拥有控制权,在新企业的煤炭供应数量、供应价格和发电量等方面没有话语权,如果被动接受高于市场价格的电煤,利润受到负面影响。电力企业不仅在新企业中利润受损,原企业由于市场电力总供给增加,销售也受到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力政府定价的情况下,原企业虽然具有购进市场煤的成本优势,但不能因此而调低电力价格夺得市场份额,成本优势沦为空谈。在困境中,电力企业在新企业中产生消极生产、消极销售的倾向,煤方和电方利益冲突浮出水面。这种冲突,在电力企业控股的形况下也会出现,此时被控制的煤炭企业有不履约供煤或者降低供煤质量的倾向,煤电纵向合作也岌岌可危。这些冲突起因是产权分散,解决起来也必须从分散的产权入手,通过将产权集中给一个所有者,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保障煤电一体化产业链的稳定性。因此,煤企和电企相互控股、相互参股及合资共建新企业这三种形式的煤电一体化,只有演化为煤炭企业所有或者电力企业所有,煤电一体化的产业链才能稳定发展。煤电完全一体化产业链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在实践中阻力较大。首先,我国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都是各省的重要纳税单位,如果实施完全纵向一体化,必定有一方企业的资产归为另一方,这意味着前者所在地的税收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当地政府定会出面干预,予以阻止。第二,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都是资本和资金密集型的,收购需要较大的资金实力,这对任何一方企业来说都是不小得挑战。
三、有效的电煤长期合同是解决煤电产业链稳定问题的又一思路
煤电完全一体化产业链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在实践中却较难实现。因此,为了保障煤电产业链的稳定性,煤企和电企的长期合同契约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国家有关部门近日或召集数家大型中央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就《关于中央企业煤电企业长期稳定合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召开座谈会,就是为了实现煤电产业链的稳定发展,保证电煤长期合同交易的执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坚持市场化导向,遵循市场化定价机制,引导煤电企业逐步建立中长期供需协议,巩固和提升煤电企业间的电煤供应市场份额。在年度合同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综合煤电央企双方提出的意见,按照国际惯例和成功经验,电力和煤炭企业双方商定合同数量,通过签订中长期合同方式,逐步稳定供需关系。签订3-5年中长期供需协议。煤电央企间结合各企业实际、在保持原有合同数量的基础上,对接达成分年度供应量,力争逐年增加长协合同数量。争取达成季度定价等更趋稳定的长协定价模式。合同兑现量方面偏差尽量控制在合同量的10%范围内。《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在于促成煤电企业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稳定供需关系。
结语
根据我国煤炭分布不平衡、电煤运输瓶颈等问题,本着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资源高效充分利用、多方利益平衡以及煤电企业协调发展等原则,产业链是可以稳定运行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以“煤电一体化”突破口,推动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
参考文献
[1] 蒋国俊,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4,(1).
[2] 孙国栋,王宁.基于博弈论的产业链稳定性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9).
[3] 宋永华,孙静.美国电煤市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电力技术经济,2009,(3)
[4] 张伟,王志宏.煤炭产业链稳定机制的博弈模型及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11)
因为种种原因,职业学校的学生被认为是学习上的“差生”,因为他们考试成绩太低。实际上,这些考试“考”的是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成绩即使不及格也不意味着这部分学生智力低下。
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就在于动手能力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较为丰富。尽管他们可能考试成绩比不过其他类型院校的学生,但他们在实际应用领域有着明显优势。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
二 关于一体化课程
应当说,一体化课程改革正是基于上面谈到的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结构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的。目前,一体化课程包括按工作任务划分为实践导向课程、少量的学科课程以及综合性实践课程。
每门实践导向课程按照工作任务来分也可以细划为多个子课程。那种课程划分依然存在一个不足之处,这就是学生是在割裂的工作任务中学会如何工作的。而实际上,工作任务是一个整体,通常是很难分割的。这就需要设计另一种课程,能够把这些工作任务整合成为一个整体,以便让学生获得综合技术实践能力,即综合性实践课程。另外,实践导向课程并不完全排斥学科课程,少量的学科课程仍然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科课程或理论课程可以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中,应把学习过程设计成工作过程方式,并在工作情境中展开。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课程模式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作方式将“做中学”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掌握技术知识不是目的,掌握技术才是目的,真正的技术只有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在主体真正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才能被掌握。
需要说明的是,超越特定工作情境进行技术知识教授是必要的,通过在相对轻松的情境中采取更为正式的教学方法,为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提供机会。因此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应把工作情境学习和学校情境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 关于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课程
1.课程性质
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是电工电子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工电子专业工作所必需的电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达到中级工考核标准,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需的基础,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做学一体化,让学生在操作中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本课程将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课题,以课题为单位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教学目标
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电子中级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1)能分析电子线路工作原理;(2)能装接调试电子线路;(3)能处理电子线路的简单故障。
4.课程内容及要求
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五个课题组成。分别是振荡频率的测量、声控计数器、脉冲的数显与电压指示、倒计时定时器、脉冲式充电器。通过课题训练,学生边学习边应用,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水平。
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课程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一个个完整的基本电路来学习无线电知识。基本电路主要包括:文氏电桥振荡器、施密特整形电路、分频、计数电路、译码、显示电路、电压比较电路、RS触发器等电路。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读、安装、检修,基本焊接技术,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简单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内容与体系呈现模块化与系统化,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四点: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课题教学,任务引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开展以产品为载体的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要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认识电子产品,掌握关键的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工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各项技术结合的生成物,同时是促进社会工业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的差异是导致控制系统问题的关键因素,应保证时间的操作准确性。在操作过程中也应按照对应的标准进行实际操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
机电一体在发展过程中来源于发达国家――日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融合与相互之间的交流逐渐的密切,使机电一体化渐渐的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当中崭露头角。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指的是在二十世纪的初期阶段,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其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拥有一定的作用,更是因为当时战时需要的推动,使电子技术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关注。但是因为当时的科技水平,电子技术在机械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还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不能够大量的推广。
第二个部分,指的是二十世纪中后期阶段,机电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这一阶段当中出现的控制技术与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并且这项技术被广泛的认同,使其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第三个部分,指的是二十世纪后期,现阶段的生产技术已经被不断的使用,并开辟出新的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耳朵舞台,使机电一体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专研具有标准化的动力接口、机械接口与信号接口也很重要。模块化给机电一体化领域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2、智能化
把机器人与数控机床作为代表的智能化是二十一世纪机电融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于机电一体化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专研。随着模糊小波理论、数控、神经网络、混沌与分离还有灰色理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开展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传播。目前,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会也没必要具有和人有相同的只能,但机电一体化产品却有可能也有必要具有人的低级智能。
3、网络化
二十世纪末,因网络技术教育、军事、政治、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等造成了巨大的改革,它把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结合在一起,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最大化。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质量可靠,功能健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机电一体化产品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4、系统化
系统化的其中一个表现特点是利用模式化与开放式的总线结构,想要实现多个子系统的调节与管理,就需对系统进行随意组合与裁剪、灵活组态。另外一个表现特点是具有强大的通信功能。
5、绿色化
当今时代,人类的生活因工业科技的发展而发生着巨大变化。我们在享受着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生态环境的污染,地球资源的减少。因此,工业绿色化已成为人们奋斗的目标。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这个工业时代里必将发挥出重大作用。
6、光机电一体化
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部件有能源系统、传感系统、机械结构和信息处理系统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引进光学技术,可以把光学技术优点用于其能源系统、传感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中,实现由机电一体化向光机电一体化的改进转变。
三、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分析
机电一体化精准定位装置的分析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实际的发展进程中,其主要装置是机械结构设计与电控部分的设计。下面对这两个部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1、机电一体化精确定位装置机械结构的分析
对于精确定位装置而言,在使用的当中,因为工程的性质不同,那么装置的品种种类也相对较多。在进行装置设置的当中应重视定位装置丝杆与定位装置联轴器的设置。
(1)定位装置丝杆设计
在定位丝杆的设计过程中选取的技术规格参数应该为:工程行程为300 毫米;快速进给速度每分钟为10 米;进给系统上总重是15 千克;定位的精准度是0.015毫米;重复的定位精度是0.007 毫米。对于滚珠丝杆副的设计的那个中包含滚珠丝杆副载荷与滚珠丝杠副的主要参数。在对滚珠丝杆副载荷的设计时,运用相应的公式能够得出最大最小载荷与变动负载
和。利用这几个因素的计算与研究,能够得出精准的载荷,来保证定位装置丝杆的设计准确性。
(2)定位装置联轴器的设计
第一,能够实现在安装当中出现的安装误差移位状况,避免造成相应的加载负荷。
第二,能够有效的缓解时间轴在工作当中的扭转冲击。
第三,改变在轴系的共振转速。
第四,减少轴在扭转时的振动效果。
在实际的联轴器的运用当中,经常使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联轴器与其他的联轴器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简单,径向尺寸较小,重量很轻,适应中高速的场合。
b.稳定可靠并具有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
c.寿命长,承载能力较大,安全性与耐磨性能高,能够促进设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时间。
d.的零件维护工作很少,避免造成相应的麻烦。
e.大,补偿能力较强。
2、电控系统的设计
电控系统也是整个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设计中应重视相应的步骤。在各项控制单元的设计与选择中,其中可编辑逻辑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选型包含主模块应选取三菱FX3U 64MT/Ds为主模块,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等特点,适合应用在电控系统中,在扩展单元过程中应该重视定位模块的选择。并且对于步进电机的设计与选型当中具有结构较简单、性价比很高的特点,更便于维修。只有正确的进行选择,才能够使机电一体化当中的精准定位装置中能够正确的运行。
四、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研究
1、产品
对于控制系统的研究而言,应该从系统当中的零部件或是设备进行入手,零件的质量影响着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能,随意组件出现的问题对于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影响到机电一体化的正常运行。
2、规定标准
对应的标准规定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运行的条件,如温度、压力与载荷相应的标准等约束条件。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按照对应的标准进行实际操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规定时间
在系统控制的当中,超过一定的系统操作时间都会造成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出现危害。所以,时间上的差异也是导致控制系统问题的关键因素,应该保证时间的操作准确性。
五、结束语
总之,机电一体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机械工业中,机电一体化几乎渗入到所有的机械产品中,显然已成为主角。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社会工业生产的改革速度,提升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使我国向着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迈进。机电一体化将各种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其发展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顶岗实习
引言:由于社会企业的变化发展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特性,这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特别严格。高职院校在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时,往往采用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从事相关专业的生产、管理等工作,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但是,如何克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所遇到的难题,使学生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学习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技能,这是值得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重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安全问题。在企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人数过多,实习的地点比较分散,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这很容易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1]。另外,有些企业由于规章制度以及企业规模的限制,不能给大批的实习生提供用餐和住宿的条件,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自己解决实行上班的交通问题,这给学生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很难控制住下班之后的生活。另外,企业的生活和管理与学生在平时的高职院校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面对企业严厉的管理制度,非常难以适应。学生平时在高职院校的生活十分轻松悠闲,而在实习企业,空余的时间特别少,从而会产生不服从管理,甚至矿工的行为。
(二)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社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所追求的是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对于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培训锻炼的动力不足。许多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愿意接受甚至拒绝接受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唯恐自身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害。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在宽松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一旦到了企业顶岗实习,很难真正适应企业的生活和管理方式,这个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有些企业在接受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通常是把学生安排在流水线或者简单次要的工作岗位,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在真正的顶岗实习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三)顶岗实习的教师指导存在缺陷。在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的企业实践经验,在学生真正的顶岗实习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的指导。另外,由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要按照企业的严格规章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作息,这个学生与教导教师的直接见面时间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教导和培训。而在企业的技术工人,由于忙于企业规定的日常工作任务,很少有时间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详细的工作指导。这就使得学生的顶岗实习没有产生良好的学习实践效果。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的具体实践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树立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意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和企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2]。学校要积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安全工作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提醒学生在日常的实习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教师和企业要对学生的工作之余时间做好监督,保证学生热人身安全。另外,学生也要积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的安排,争取做到不矿工,不违纪,使得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够有效学习的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积极加强对学生机电一体化技能知识的培训。高职教师要积极保持与学生的日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指导。另外,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工作,掌握专业技能的实践知识。企业职工对于这一方面实践经验比较熟练。因此,企业可以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工作岗位,尽可能地让企业职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校企要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合理设计学生以及实习的知识内容。学校和企业要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3]。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在学校与企业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状况,为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实习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校学习中,充分掌握机电一体化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在企业能够充分学习到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结语: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顶岗实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社会企业培养综合型的应用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要通过交流合作,加强对学生机电一体化技能知识的培训,合理设计学生学习以及实习的知识内容。
作者简介:陈凌(1980-),女,福建福州人,福州供电公司信通公司,工程师。(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211-03
一、系统架构
系统应全面运用最新的分布式软件体系,并在体系上考虑到数据交换、数据存储、数据访问的需求,以实现继电保护基础数据、应用数据应用于源端维护、全网共享以及各种继电保护专业的目标。系统在每个机构内所配置的功能、结构上应是相同的,且不同机构配置的系统之间应是对等的。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建议如下图1所示。
系统的物理部署连接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
二、分布式继电保护基础数据维护子系统
分布式继电保护维护子系统应包含数据交换服务、RDF数据访问服务、数据断面管理、电网一次建模、继电保护类型及软件版本管理、保护配置管理等功能。
1.数据交换服务
通过网络彼此相连,用于福州地区和其他地区交换接口等值数据。
2.RDF数据服务
通过提供数据访问服务将数据环境呈现给客户端,允许用户通过应用客户端浏览、下载和修改数据,包含由EMS(CC2000)和OMS系统中导入的数据。数据访问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支持同时部署任意多个数据访问服务。数据访问服务可以灵活部署,既可以同在一台物理服务器/工作站上,也可以在多个物理服务器/工作站上。提供CIS接口方法以及扩展接口方法,使应用接口直接操作数据对象。允许多人同时访问数据,并进行资源粒度和图形粒度的即时协作。数据访问服务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即在不连接交换服务和存储服务的情况下独立运行。允许多人同时浏览同一个资源对象,例如一台变压器、一条线路;同一时刻若多人修改了同一个资源对象的属性,最后提交人的修改有效。允许多人同时浏览同一个电网/厂站图形;同一时刻若多人修改了同一个电网/厂站图形,最后提交人的修改有效。[2]支持建立整定计算所涉及的所有设备参数:根据用户提供的参数需求建立整定计算应用所需的数据台账,并支持电网一次建模导入使用。
3.数据断面版本管理
对数据按地域、按应用、按版本进行管理,同时能够根据数据的版本信息建立应用所需的数据环境,加载到RDF中来对应用提供服务。[3]系统应提供一个数据服务管理工具供用户管理各项数据服务,并满足以下要求:能够根据指定的类型、区域、时间点等条件,查询存储在本地的数据。支持用户根据需要生成任意时期、任意范围的数据,甚至是没有出现过的研究态数据,并具有数据的备份和提交功能。支持数据访问服务的创建、删除、查询等操作,可配置数据访问服务的端口。提供备份与恢复界面工具(不需手工敲命令),根据预定的策略自动对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库能以“全部”、“增量”方式持续备份,保证在福州地区EMS一体化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崩溃后重新启动时,所有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业务数据能迅速恢复到故障前的指定时段。同时,支持手工备份操作。可预设定时由EMS(CC2000)和OMS系统及服务导入数据。
4.电网一次建模
支持浏览、编辑电网参数,包括系统一次设备的电气参数,电网的拓扑连接关系,厂站的运行方式、线路互感、基准值等。能通过图形化建模等手段管理电力系统中整定计算所涉及的所有设备。参数管理用于管理电网中故障计算和整定计算所用到的设备参数。
(1)参数管理范围应该包括故障计算和整定计算所涉及的所有电力设备的实测参数、计算参数的有名值和标么值。
(2)支持电网全数据模型的建模,即支持开关、刀闸等无阻抗元件的建模,数据模型符合IEC61970-CIM模型。
(3)设备参数的计算均应基于额定电压进行计算。
(4)线路。应能适应不同型号线路段级连的情况,并能按每段输入参数。能适应T接线的情况,允许在一根线路上有多个T接线的情况,并允许T接线上再T接的情况。能输入线路互感,包括多重互感和普通互感,互感组数不受限制。可根据线路长度和导线型号(参数库维护),自动生成线路参数,亦可输入实测线路参数。
(5)变压器。变压器参数主要包括厂站名称、主变名称、型号、容量、各侧电压、接线方式、各种短路阻抗、零序实测短路或开路阻抗、各侧短路阻抗标么值等。零序参数计算应提供零序与正序成比例计算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两种方法。变压器各侧接地方式可以独立设置。
(6)发电机。发电机参数主要包括厂站名称、发电机名称、额定电压、额定容量、额定有功功率、额定功率因数、次暂态电抗的有名值和标么值。
(7)补偿器(电抗器、电容器)。补偿器参数主要包括厂站名称、补偿器名称、类型、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补偿器阻抗百分数以及正序、零序电阻和电抗,分裂电抗器。利用互感系数把分裂电抗器拆分为三条支路处理。
(8)接地变(含接地站用变)。厂站名称、主变名称、型号、容量、各侧电压、接线方式、接地变经小电阻或消弧线圈接地的阻抗(各种短路阻抗、零序实测短路或开路阻抗、各侧短路阻抗标么值等)。
(9)等值电源。参数主要包括厂站名称、额定电压、正、负、零序电阻和电抗。
(10)母线。参数包括母线名称、电压等级、厂站名称等。
(11)能够对全网设备参数及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正确性和合理性检查。
(12)支持参数报表的生成,参数报表格式可自定义,并可导出Excel格式。
(13)电网规模不受限制。
5.图形系统
建立电网结构,便于进行图形化操作和各种参数的录入、数据的标注与显示。
(1)电网建模方式采用图形化建模,且既能由图形生成模型,也能由模型生成图形。
(2)图形具有分层分区功能。图形应分为电网层和厂站层,电网层又可以按照不同供电区域来划分。允许一个变电站可以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电网层图形上,即图形只是资源的表现形式。
(3)按照电网的层次结构和区域结构建立电网资源树,电网资源树应与电网图形动态连接,实现资源树导航、定位功能。
(4)能灵活添加、删除、修改各元件,能实现图形的移动、拖动、旋转、着色、拷贝、粘贴等,元件在移动过程中,元件之间的拓扑关系不发生改变。
(5)整个图形画面能够任意放大、缩小及恢复,在缩放时图中标注也同步缩放。
(6)能实现以上各种图形的打印输出,可全部或局部打印,能方便进行打印预览,能根据打印纸的大小进行图形的放大缩小,能通过各种打印机输出(激光、喷墨)。
(7)图形文件可以脱离程序支持查看或可导出图片格式。
(8)图形大小不受限制。
6.继电保护类型及软件版本管理
提供了对各种保护的装置类型、版本、定值清单以及相应的说明书的管理功能。装置类型管理提供对电网中所用到的二次设备的相关信息的管理[1]:提供保护装置厂家、型号、软件版本的管理、统计,也可根据导入的定值单内的装置厂家、型号、软件版本纳入管理;支持由模块版本直接生成软件版本;支持保护装置定值清单的输入,并支持按照一定格式通过Excel表格直接导入;支持定值清单的复制、粘贴等功能;支持保护装置说明书的导入、导出;为方便建模应支持保护装置整体信息(含保护装置厂家、型号、软件版本)的导入、导出,方便保护装置信息的共享。[4]
7.保护配置功能
主要管理各种设备所配置的保护装置以及保护装置的版本,管理用户厂站中用到的保护屏以及保护屏中的各种压板,该模块依赖于一次建模工具和装置类型管理模块。可将已经建立的某种型号的保护装置配置到被保护对象,并可在图形上显示线路、主变及母线的保护配置情况;支持保护屏的配置;支持保护屏压板等相关信息的输入;支持直接从图形上配置相关保护;支持保护配置图形的生成并可导出;支持二次台账信息的生成,并可导出Excel格式。
三、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应用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应用子系统应包含短路故障计算、整定配合计算和装置级定值计算管理、运行方式设置功能子模块。
1.短路故障计算功能
适用于所有电压等级的故障计算,故障计算的电网规模不受限制,且计算核心基于精确模型计算,并可计算开关、刀闸等无阻抗元件的电气量。采用规范化的补偿计算方法,支持任意重任意复杂的故障计算,支持电网的等值计算,支持弧光电阻(过渡电阻)的输入,故障计算设置均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示。计算分析的电气量可自定义,并提供计算结果的可视化表示,同时可根据用户设置对计算结果进行筛选或统计列表输出。可任意设置系统方式,方式组合灵活方便,方式个数不受限制。短路电流计算作为整定计算的基本功能,应能完成各种简单、复杂的纵向和横向故障计算的功能,能计算线路上任意点发生故障,经过渡电阻故障,能输出任意支路的故障电流、电压,且故障计算对电网规模和运行方式不作限制。支持接地系统、不接地系统、经小电阻接地及经消弧线圈系统的故障计算:计及各支路的电阻分量,按复数运算。
计算的分析量可定义;支持图形化操作,并可支持计算结果的图形化显示;支持无阻抗元件电压、电流等分析量的计算;短路故障计算: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断线故障计算:单相断线、两相断线;平行双回线故障计算:平行双回线间的各种跨线故障;复杂故障计算计算:不同设备上发生的多重故障及同一设备上不同点的多重故障以及如下故障组合情况——简单故障+跨线故障,跨线故障+纵向故障;能适应经过渡电阻的故障、互感线路挂检的情况,能适应平行双回线、环网结构的情况,能适应接地系统、不接地系统、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及消弧线圈接地的情况;支持线路相继动作的情况;支持预设本线路多点连续故障,并以文本输出及图形输出;故障计算结果可根据需要输出有名值或者任意基准容量下的标么值;能够对故障计算结果进行最大、最小的筛选,并可以选择最大、最小前几名以方便排除无效的运行方式,提供丰富的计算结果输出功能,可以以文本输出及图形输出,输出内容可选择含故障点及非故障点的所有故障量;对故障计算轮断达到N-N,轮断开关可预设。
2.整定配合计算模块
应支持自定义整定配合原则,程序应自动识别用户定义的配合原则进行计算。整定配合计算过程采用自动计算(计算前可预设配合原则等)或自动计算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自动计算时程序将按照用户定义的配合原则自动进行计算,用户可根据自动计算的结果结合电网实际情况和用户经验进行调整,包括调整配合关系、配合计算条件或者最后的定值,调整配合关系时程序应自动检查出无限循环并提示用户修改。程序始终遵循人工操作优于计算机操作的原则,即人工调整的结果不会被程序的自动计算过程所修改,且计算过程中用户所做调整均会记录。
整定原则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定义:计算的保护类型可定义;整定规则可定义;配合原则可定义;配合原则的计算方法可定义;定值的计算公式可定义;定值的取值原则可定义;提供丰富的定值显示颜色、格式的定义;根据用户选定的保护类型(相间距离、接地距离、零序电流等)、选择的范围或区域进行定值的配合计算;定值配合计算中的方式设置功能与故障计算中方式设置功能具有相同功能,能经过故障计算的结果再现配合计算的结果,以便对配合计算进行校核;在定值的计算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自动计算的结果修改故障计算方式;配合计算完成后给出各段定值的取值范围,并根据取值原则自动给出最后的定值;各段定值能人为指定,并能自动计算附近受影响的定值;能根据配合计算过程,自动生成整定计算书,记录自动或手工选择的配合方式、配合元件、助增系数、计算公式等中间过程及最终取值,并对取值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整定计算书应能进行存档及打印;具有原定值管理功能;能够自动生成定值配合图;提供丰富的计算结果输出功能,可以以文本输出及图形输出。
3.装置级定值计算功能
管理各种保护装置类型的定值单模板、各定值项的计算方法,实现与整定配合计算系统的无缝衔接,完成定值单的自动计算、输出、流转等。用户通过公式编辑器可以定义各种定值项的计算方法,且计算方法库可复用。可保留长期的历史定值,与工作流服务相结合可支持定值单的流转、批复、等,定值单的格式支持XML、HTML、PDF等。装置定值计算:原理级定值的整定计算只是整定计算工作的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就是面向不同型号保护装置的整定。装置定值计算是在原理级定值计算结果基础上,根据建模时配置的保护型号和保护装置型号库中的定单模版,直接形成定值单。
可针对不同的保护装置定义不同的定值单模板;定值单每个定值项的计算方法可自定义;能够保存长期的历史定值单;定值单可,并能导出HTML、XML、EXCEL等格式方便与其他系统结合。
4.运行方式设置
运行方式设置提供灵活的电网运行方式管理工具,系统应能以方式树的形式创建、编辑、存储、调用、展示各种运行方式。方式树应与图形动态连接,快速切换,各种方式的停役元件应能着色展示。方式设定能在图形上完成。
厂站方式:系统应提供电网中各个厂站运行方式的设置,设置应通过操作开关、刀闸来实现,并能方便实现线路的断开、变压器的停用等操作;厂站方式个数不受限制。
系统方式:系统应提供对整个电网运行方式的设置;系统方式个数不受限制;电力元件的计算模型可扩展,以提供对未来新型电力元件的计算能力;具备智能电网建设所需的系统整合能力,支持与其他应用系统的二次数据共享和交换。
四、与EMS(CC2000)系统数据交互子系统
该系统应能够自动增量导出改动的电网模型数据。数据交互子系统支持从两系统约定的位置读取CC2000系统导出的一次设备的拓扑信息。支持对于多次导出数据的一次性读取,读取完成后,能够及时删除已经读取的过时数据。
五、与EMS(CC2000)系统数据解析子系统
基于交互接口读取的一次设备拓扑信息数据,数据解析接口子系统负责还原出一次设备的模型和它们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解析接口模块完全支持电网图形标准SVG格式、电网模型cim-XML格式,同时解析接口支持对增量导出的数据解析功能,能够准确高效地实现和EMS(CC2000)系统的数据交互识别问题。
六、与OMS数据交互子系统
OMS数据交互接口子系统应支持从约定的位置读取OMS导出的参数,并实现和从EMS读取的电网模型数据的匹配。OMS数据交互接口子系统支持对数据的一次导出,多次读取,实现对过时数据的清理功能。
参考文献:
[1]1IEC61850-6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第6部分:智能装置通信配置描述语言(SCL)[Z].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整定计算是保证电网正常运行最为基本的工作,能够使得故障出现之后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做出相应的反应,保护电路并尽快的排除故障。数据模型拼接技术是整定计算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而现在的技术等等方面也面临着不少的难题。本文通过研究现状的方式对数据拼接的发展方向做出简要的分析。
一、整定计算的基本结构
整定计算是针对于数据的维修保护,通常都是将所有的数据集中起来一同维护管理。我们可以知道数据的集中无疑就是数据库的职能了,因而整定计算的基础就是数据库,其中包括了许多基础数据的内容:如接线图、设备台账、基本运行方式、后备保护运行定值、整定计算模板、整定计算原则等多方面的基础数据。其中接线图主要使用了分层管理的方式,将电压等级从南方最高的电压到省内最低的电压分成几个等级的电压。基本运行方式有全网运行、各省运行、省间运行等几种基础的运行方式。其中全网运行方式的基础就是各省与省间运行方式两种。后备保护运行定值由在各省之间的后备保护定值一同组成。而整定计算原则既可以使用全国统一的整定计算原则,同样可以使用各省自己单独制定的整定计算原则。
基础数据库将管理由管理方交给的所有建立的数据库,包括维修、保护等等多个方面的管辖措施。各省电网用户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数据库,自己的数据库也仅对用户本人所开放,并且所有数据的使用登陆等等情况都会有所记录,保证用户数据的绝对安全。
二、数据模型的拼接
1 数据模型拼接的基本原理
上文中阐述了如何实现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而数据的拼接正是把用户的数据上传到上级数据库,然后进行拼接,从而形成完整的数据库。拼接的过程大致是下属电网整定计算系统导出图形与参数到XML交换文件,之后经过第一次导入完整导入到空区域。后续导入即是匹配导入,仅导入修改的部分。其中目标区域是接受导入源工程数据的区域,这些区域都存在于目标工程之中。而目标工程指的是某种计算工程并且接受导入的数据进行整定计算。
2数据交换的原则
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所交换的文件对数据以及电网参数进行详尽的描述,导出时选择相应的区域或者选择部分区域以及之间的线路进行传输。而相对应的,导入的操作之中,文件的交换成为了数据交换过程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的过程中,文件的导入必须伴随着相应的设置以及用户的确认才能完整的进行,最终保存至数据库之中。(2)交换文件与元件的名称进行匹配。匹配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来进行的,自动匹配以及手动匹配,当然大多数的系统之中都是优先采用自动匹配,而当不能自动匹配成功的时候,只有采用手动匹配的方式来进行匹配。两种匹配方式都是为了迎合数据的分级方式从而进行的,均是逐层匹配。(3)在数据导入数据库的过程之中,数据库将会记录每一次所导入的数据所属的区域,当下一次相同区域数据导入时,数据库将会将两次导入数据的区域相互比较,如有缺失的区域,系统将缺失的区域提取出来,询问是否已经删除。而相对应的一次性设备,将不会保存这类的信息。若上述中记录信息的区域之中存在有一次性设备,系统将直接进行提示是否删除。
3 整定计算数据拼接的技术难点
整定计算数据拼接的主要技术难点主要表现在将下级导出的交换文件与上级网络进行拼接的过程之中,需要考虑许许多多这两个方面的差距并做出最为合适的处理方案。其中包括了厂站、线路和其他元件的增加与删减、名称的更改、参数的改动、位置的改动、运行方式的不统一等等。这些不统一在修改的过程中存在的很多必须要注意的方面使得整个修改方案变得更加的困难。首先要确保在拼接之后的数据不会有任何的偏差。其次拼接过程中数据的修改不能从单独的一方面进行,并且修改的过程最好能够完整的展示给每一个用户,能够方便用户的操作,从而提高整个系统修改的实用性。还有另外一点就是基于用户操作的习惯不相一致,计算机的系统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之后整个数据拼接过程的优化,将会从新程序的开发以及更新管理方案进行更加进一步的调整。
三、数据拼接发展方向
基于上述对于现阶段继电保护数据拼接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数据拼接仍然有不少的难点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其中技术难点与管理上的难题都有所存在,造成现在的数据拼接并不是十分科学高效的。故下文之中将对数据拼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
1智能化的开发将会成为数据拼接的主要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智能化的发展越发的迅速,包含了众多的领域,以至于神经网络、遗传信息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的突破。这些领域因为智能化的介入从而有了飞速的发展,完全都是因为这些领域之中,复杂的问题计算与研究占据了十分大的一部分,而继电保护的一体化整定计算数据的拼接无疑也是属于这一方面的。在数据拼接的过程之中会出现很多上下级信息不完全相同进而需要双方面进行信息检查的时候,智能化的优势将会体现出来,智能化将会把所有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将整个数据拼接过程之中出现的差异给予正确的修复,智能化同时也可以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使得信息的拼接变得更加方便简洁,而相对于现在的数据拼接系统而言,智能化更高强度的加大了数据拼接的速率,同时也将错误率降至最低的水平之下。
2计算机的网络化使得整个世界有了新一次的革命,对于数据的拼接同样如此。网络化同样应该进入数据拼接的处理之中,继电保护能保护整个电力系统,在故障发生的同时可以最为有效的排除、切断故障元件,而数据的拼接在整个整定计算过程中显得格外重要。故障点的探寻等信息的交换,在网络化的环境之中,可以将信息更加快速安全的进行拼接整合,使每一个保护单元都可以共享信息以及更加稳定协调的工作。网络化使得数据信息管理更加方便简洁,将信息有序的进行排列,在数据拼接的过程之中,大大减少了双方信息不一致而导致的更加复杂的整理修改数据。
结语
O引言
暂态稳定计算对于电力系统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分析中,还是在离线的电力系统规划中,以及在网络的最优运行决策中,暂态稳定计算都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暂态稳定计算一直以来在中小型地区电网中无法开展,直接原因是缺乏方便实用的软件支撑。本文结合省地一体化暂态稳定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能,介绍了在荆门地区电网的应用情况,说明了软件对提升地区电网安全分析能力的重要作用。
1软件基本情况介绍
目前湖北地区省调与地调推广使用的是省调与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省地一体化暂态稳定分析程序(TSCP版),该软件能方便的进行图形化建模,能实现省地两级数据共享。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分潮流计算、稳定计算和无功优化计算分析的功能,而在地区电网中当前应用最多的是潮流计算分析功能,对于日益壮大的电网,方便快捷的潮流计算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本文就该软件的具体功能及应用情况做简单的分析。
1.1软件的基本组成
省地一体化暂态稳定分析程序(TSCP版)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完成电网系统中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暂稳仿真计算及无功优化计算,旨在增加电网运行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可维护数据量的同时减少其手动操作过程,减轻其工作负担、提高系统分析效率。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仿真软件包(TScP版)由以下部分组成:
(1)TSCP计算程序:基于PSASP模型的暂态稳定计算程序;
(2)NRSCP:系统数据管理工具;
(3)TSC潮流图形工具:DrawGraph;
(4)OPF无功优化程序;
(5)PSASP2TSCP:PSASP数据库到TSCP数据文件转换工具;
(6)TSCP2PSASP:TSCP数据文件到PSASP数据库转换工具;
(7)潮流报表工具:NRVPfBrowser以报表方式详细查看潮流分析结果;
(8)仿真曲线查看工具:暂稳仿真分析的曲线可视化工具;
(10)NRFlowchart:潮流图形输出工具;
(11)省地数据合并工具。
1.2软件的基本功能的实现
1.2.1计算数据库的建立
省地一体化机电暂态分析程序(TSCP版)初始系统数据库是通过直观的潮流图形工具创建的。利用该图形工具可以创建属于本区域内所有厂站单线图及地理接线图。厂站单线图描绘的是一个发电厂或变电站电力设备信息及其间的连接关系,包含有母线、变压器、发电机、负荷、电容器、电抗器及交流线等一些电气元件的参数数据;地理接线图描绘的是一个系统或子系统所包含厂站的位置信息及厂站的联络关系。图形化操作界面,操作简单、方便,也正是该程序的优点所在。
在潮流图工具中绘制厂站单线图有两种方式:一是导入已有的PSASP模型数据(即导入模型绘图方式),二是在潮流图工具中从零开始新建系统数据库(即新建系统绘图方式)。
1.2.2方式潮流计算、暂稳仿真计算
第一步:潮流图形工具保存系统运行方式
用“方式”菜单的“保存方式”或“方式另存为”子菜单,将潮流图形中系统的当前运行方式进行保存或另存为一个新的运行方式,同时导出PASAP模型文件,模型文件导出时,每一个方式对应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名称与方式名称同名,同时在该方式文件夹中生成了由数据库导出的潮流pf.dat、稳定st.dat及参数lib.dat的三个模型文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在保存或另存方式时,有报错对话提示或文件夹中无上述三个文件生成,则表示在所绘制的厂站单线图中存在错误或是不合理的地方需检查修改。
第二步:系统数据管理工具加载方式
方式建立完成后,在NRSCP系统数据管理工具中,鼠标右键点击方式所属工程的名称,选择菜单中的加载方式,在弹出的对话中选择需要加载的方式文件夹名字,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本方式加载工作。
在NR36节点下加载全接线方式后的视图:其中pf.Dat潮流文件,是潮流计算必须有的文件,潮流Df.Dat、稳定st.dat、参数lib.dat及故障Isd.1sd四个文件是稳定计算时必须有的文件。
第三步:系统数据管理工具方式潮流计算、暂稳仿真计算
①方式潮流计算
在NRSCP系统数据管理工具中,本方式所属工程视图内,鼠标右键点击需要计算的方式,选择菜单中“潮流计算”,即可完成该方式下的潮流计算。计算完成后,将会在本方式下,生成潮流计算结果文件pf.LFO,可以直接双击打开查看潮流计算结果信息,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中“查看TSC潮流报表”,用潮流报表工具打开查看,该工具中包含了潮流结果基本信息与潮流结果统计信息,在潮流结果基本信息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重要母线、线路及变压器断面。
若本次潮流计算失败,可以通过在本方式下,生成的pf.log直接双击查看。
②方式暂、稳仿真计算
在进行方式暂、稳仿真计算之前,需要先通过暂、稳仿真设置编辑工具(NRSimEditor),进行各种故障卡(比如母线故障、母联开关三相拒动、开关拒动线路故障、同杆并架线路异名相故障等等严重故障)及输出断面设置。故障卡设置方法与大部分计算程序大同小异;输出断面根据需要设置,需注意的是发电机参考机要选择本方式下运行的平衡机。暂、稳仿真设置编辑工具(NRSimEditor)可以通过本方式下故障文件直接打开设置,也可以直接加载已有的故障文件。
故障卡设置后,即可开始暂、稳仿真计算,具体操作步骤与潮流计算大致相同,仅需在菜单选择是将“潮流计算”换成“暂、稳仿真计算”即可。计算完成后,同样也会在本方式下,生成仿真结果文件pf.STD,可以直接双击打开查看暂、稳仿真计算结果信息,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右键选择菜单中“查看TSC仿真曲线”,用仿真曲线查看工具打开查看。在仿真曲线工具中将显示出前面在暂、稳仿真设置编辑工具中所设置各输出断面信息,查阅起来相当方便。
1.2.3省地数据合并
其实现过程为:地调组建本区域子系统数据与省网所建立的数据利用省地数据合并工具与省网系统并接,然后 通过并接后的数据进行前面所述的安全稳定计算分析。
这样省网系统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地调对本地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省调与地调间的协调与协作,实现系统电网和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分析。
2软件应用实例
荆门地区电网110kV系统均为环网布置开环运行,在某条110kV线路检修时,经常需要将110kV变电站负荷由一个220kV变电站转移到另一个220kV变电站。为避免短时停电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得不采取短时电磁合环进行倒闸操作。一直以来,调度员在进行类似操作之前均是凭经验操作,没有考虑过控制措施,EMS系统在线潮流计算应用功能存在缺陷无法正常使用。
通过省地一体化暂态稳定分析程序,设定相关负荷参数后可以快捷简单的进行潮流分析计算,从而得出合环控制措施。下面以220kV南桥变与220kV胡集变通过110kV胡满线短时合环进行分析计算。
从数据来看当胡集变与南桥变通过胡满线合环时,胡集变将转移13%功率至南桥变,220kV线路层面功率相应增加。
从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若220kV胡集变l号变跳闸,将转移26%功率至南桥变,潮流流向通过胡满线流向胡集变,从数据上来看,南满线已经过载,按LGJ-240导线考虑,输送功率在100MW。计算得出合环前应控制胡集变、南桥变及南满线下网功率之和在253MW。
(2)若南双线、双胡线跳闸,胡集变按正常比例转移至南桥变,对其他线路潮流影响不大。
结论:该方式下合环前,应控制胡集变、南桥变及南满线下网功率之和不大于253MW。
如果没有通过程序计算分析,在地区电网调度运行中根本无法提出控制措施,对于当前联系日益紧密的电网来说,会存在系统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376-01
前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也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尤其是在机械工程领域上的应用更是广泛,使得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逐渐变为机电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使得机械工程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产品的结构和性能上来讲,都是有质的突变的。现如今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国家都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在我国更是如此,现今人们已经发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的重要作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众多领域的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军事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能够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能够被更好地应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1.应用背景知识介绍
1.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就是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将机械与电气一体化相结合,这一技术具有很多显著的优点,在机械工程领域中被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很好的发展趋势。相关人员一直在努力研究这一技术,希望能够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机械工程领域中,为其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但是这一研究内容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首先就需要对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背景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机电一体化具有明确的定义,就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这一系统使用到某些领域的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之所以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机械工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与这一技术的本质是具有紧密的联系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由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多项技术结合到一起的复合型技术,具有很强的功能,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够被应用。
1.2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还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这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包括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软件编程技术等多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在相互配合发挥作用时也是具有其明显的优势的。一般某一项技术在被应用时都是结合实际的情况发挥单一的作用,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则会根据想要到达的不同的完成目标而对系统进行优化,其中所包含的各项技术会相互配合完成指定的工作,不需要很多的技术分别工作就能够完成不同产品的生产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这一特点使其不断处于发展状态中,并且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过程中也是明显体现出了优势,具有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等一系列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机械工程领域中自然得到了很高的重视。
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
之前一直在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和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在机械工程上被广泛的应用,为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为此需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情况进行具体的价绍,这样能够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与使用的价值。首先,机械工程的工作状态是非常复杂的,组成结构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其进行维修也需要大量的费用,会增加成本,而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运用到电子监控中,及时发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其进行解决,为工程质量的保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也能为其减少很大一部分维修的费用,这是其应用的方面之一。除此之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能够用于电子节能控制器的研究中,将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制出的点子节能控制器用于机械工程中,能够发挥节能的作用,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机器的磨损状况,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这些以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还能够被应用到机械工程上的很多方面中,为机械工程的发展带来帮助。
2.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上的发展趋势
2.1 发展的微机化
了解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情况,可以知道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在机械工程上也具有很好的发展趋势,所以需要了解这些趋势,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上被更好地应用具有很大的帮助。机电一体化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微机化,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相互结合,微机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所生产出的产品体积小,使用起来比较灵活,能够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而且所需要的能量也是相对较少的,具有节能高效的作用。
2.2 发展的绿色化
绿色发展是如今很多领域发展过程中都在倡导的主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导致与此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一时展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必须具有绿色化的特点,这是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指的就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资源不造成浪费,当产品使用过后能够进行回收处理,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这也是国家目前所倡导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也非常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倡导,所以具有很好的发展趋势。
2.3 发展的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机械方面的技术相比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也是其具有的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具有智能化的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所生产出的产品能够模拟人类智能,基础是控制系统,还能够辅以心理学、生理学等多方面人的特点,模拟人的思想和做事的方法,生产出智能产品,代替人去完成一系列的工作,最终实现机器代替人完成劳动生产活动的任务。这是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相关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研究的一项内容,通过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可以推测出这一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可能得以实现的。
3.结语
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可以对机电一体化这一现如今受到广泛使用的技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一技术是众多科学技术共同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在机械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都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所以要清楚其发展趋势,对这一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优化,促进机械工程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帮助。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理论提出,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在全球经济市场竞争中创新的企业才有竞争力,现今大多数的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制造时,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对于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又称为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一种。将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的结合而成的新型技术学科。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制造出来的适应当今市场的新产品。初期生产出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利用四暗自技术的替换机械产品中的一部分来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而现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四机械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使产品的制造和生产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1]。
机电一体化在机械产品能原有功能上加入电子技术,将机损装置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构建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基础之上的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同领域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2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生产是由多种技术和相应组成部分构成的综合体,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相互结合,形成的综合性技术,其技术的拓展领域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机械技术
作为机电一体化基础技术,机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主要功能得以实现。机械传动和控制与电子技术相互结合的生产活动中,对机械技术做出了高要求。在机械系统技术中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整合,用来满足机电一体化所生产的产品对缩小体积、减轻重量能性能上的要求[2]。
2.2信息处理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制造中,信息处理是指工作过程中的机械的各种参数状态等相关信息的交换、存储、运算、决策分析等工作内容。在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中,计算机信息处理设备是产品的核心因素,其掌控者整个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的运作,所以,计算机技术及其信息的处理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
2.3检测与传感技术
在机电一体化生产过程中,参与工作的各种数据都要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加以检测,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道信息处理装置并反馈给机械电子控制装置,以此来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装置。机电一体化对传感器的要求是能不受外界的环境影响精准的及接收信息,同时检测装置能对信息信号进行有效的输出和转换。
2.4自动控制技术
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内容为精准的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身适应控制、校正和补偿等等。自动控制功能的不断革新,是产品的精度和效率得到提升。通过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生产中能及时发现机器故障,减少设备停止工作的时长,并有效的提高生产设备的使用率[3]。
2.5系统整体技术
系统的整体技术是从机电一体化生产的整体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和方式,将产品的总体功能降解程不同的小部分,寻找有效的技术策略,再把这些技术策略进行重新组合,来选用适合的技术方案。这种技术是通过各部分的协作,进行顺利生产的技术方式。
3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
3.1发动机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核心是通过微处理器。从不同传感器获取模拟电压信号,从发动机输出轴获取的信号都输入到发动机控制单元。模拟信号通过相应的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这系列的信息为基础,在发动机控制单元内对空气的燃料比、点火时间、排气再循环等进行科学的计算,将结果作为驱动信号的输出,用来控制空气燃料比。从而保证发动机在使用中的正常运作。
3.2自动防撞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激光组合的汽车防撞系统,能使汽车在正常行驶下检测到车身附近有无障碍物,并在需要时产生报警信号,从而有效地规避了行车风险。该系统主要有计算机控制的,原理是通过雷达测量车身与障碍物的距离来提示驾驶者。
3.3电子控制变速器的应用
自动变速器是为了降低变速器的损耗,提高动力传递的有效功率,增加加减档为的操作来适应汽车在行车过程中的最佳驾驶速度,来实现汽车的节能环保,安全舒适的特征。在汽车启动后,报警灯处于熄灭状态时,说明变速器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处于点亮的状态则系统出现问题,自动变速器不受电子控制状态,这时,岁按时去电子控制功能,但是变速器依然可以正常工作。
3.4 ABS防抱死系统的应用
为了保证汽车在行驶时根据路况的变化而做出速度的调整,汽车都装有行车制动器,最初只在后轮安装制动器,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前轮上也同样安装了制动器,通过对汽车制动器制动时轴荷的转移、前轮增加重量和后减少重量的认知,后轮抱死更容易造成汽车方向失控的局面,所以,着手研究了限制汽车后轮自动装置-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这样就明显的增强了汽车的安全性能,不至于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体系统的安全运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电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在汽车中的应用极其重要,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效率,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使汽车生产及使用更具有人性化,是其安全性能大大提高。很好的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基于MCD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可操作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进行,也为工程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机械生产、加工、制造等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形成和应用,使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将主功能、动力功能、处理功能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引入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电子设计、软件、设备等的结合。当前的机电一体化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主要是因为机电一体化自身具有复杂性,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技术等,MCD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机电一体化方案,在产品的设计中,应用MCD机电一体化系统,结合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形成科学性、复杂性、融合性等特点为一体的产品设计系统,充分的利用它的功能,完成产品概念设计。为了研究基于MCD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的可操作性,我们针对产品的MCD机电一体化概念设计的内涵进行分析。概念设计是产品设计中最复杂、重要的部分,是实现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一个过程,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的支持和应用下,概念设计取得了新的发展成果。应用MCD机电一体化进行产品概念设计,主要分为产品概念设计的规划、概念设计、详细设计、改进设计等,不同的环节中,有不同的子模块组成部分,例如在概念设计中,分为功能设计、原理设计、功能分析等等。将MCD机电一体化应用于产品概念设计中,需要借助各种信息库确定MCD机电一体化方案,然后进行产品概念设计。MCD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交换频率非常高,抗干扰能力强,在进行产品概念设计中,系统误差小,结构功能非常强,将其应用在产品概念设计中,可以保证产品设计的实用性、可靠性、稳定性、规范性、经济性,同时也有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了研究研究MCD机电一体化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可操作性,我们以其在传感器概念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在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时,先进行系统的划分,对传感器的功能、性能等进行分析,然后检验传感器子系统的传感器的功能载体,了解传感器的类型和用途,最后采用MCD机电一体化中的信息处理系统,对传感器设计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之后,进行MCD机电一体化产品概念设计。互感器等产品的MCD机电一体化设计制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子系统和子环节,每一个过程都比较的繁琐,稍有差错和偏差,就会造成设计制造的失败,而且产品的设计需要很长的时间,设计制造中使用的材料价格很高,所以在产品的概念设计中,如果出现差错,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在使用MCD机电一体化进行产品概念设计中,一定要对产品的概念设计理论、方法、方案等进行仔细的审核。概念设计是中最为重要的是方案设计,要确定MCD机电一体化产品方案,需要将前面的各项工作的理论等加入其中形成一个逻辑思维,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支持下,基于MCD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概念设计,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