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项目规划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9 16:41: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村项目规划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乡村项目规划建设

篇(1)

一、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及现实可行性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鼓励中药材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党委、政府对发展中药材种植给予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对中药材野生变家种,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发展绿色药材等“三农”政策的制定、出台更是让农民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的好处与市场需求。发展中药材种植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野生中药材已经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种植中药材好处很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首先对于农民来说,可以增收;对于生态来说,有利于环境保护,解决农作物轮作问题,使土地能够休养生息,可以过几年再种粮食。

(三)XX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一是XX地处塬面,属黄土高原残源沟壑区,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平均气温7—10℃,最高32.5℃,最低-31℃,无霜期155天,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二是XX村位于XX镇西北面,距镇政府XX公里,临近XX路,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交通便利。三是XX村XX村委属于纯农业村,全村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中药材、薯类、杂粮等其他作物为辅,有中药材种植基础和传统,随着玉米收入慢慢滑坡,寻找农民增收致富新的产业支撑,特别是能全部实现脱贫不返贫,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中药材的种植,点燃了我村新的经济增长和脱贫致富的希望,群众种植积极性普遍高涨。

二、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的指导思想

(1)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集约化、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定向建设基地。

(2)扶持专业合作社,创造名牌产品,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产业。

(3)将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人紧密结合。

(4)将项目与示范推广,并辐射、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潜力。

(二)基地建设原则

1、基地要建设在立地条件好,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地方。

2、尽量集中连片建设,便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与管理。

3、基地要建在无公害的立地环境中。

4、交通、供电、供水条件良好。

(三)项目名称及建设规模

项目名称:XX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镇XX村委。

(四)项目具体建设内容

1、种植基地工程总规模1000亩,每年统一组织提供种子及种苗发放给种植农户。种植基地种植费用、管护费用及采收费用由农户自行解决,采收所得干药材由合作社按保护价统一收购。

2、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五)建设期限:

2019年5-9月份选址选种;9月份播种。

(六)项目运行管理

项目建成后,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项目运营模式为: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具体为合作社提供优质种子及种苗给农户,同时承担培训、提供技术等费用,农户自行种植、管护、采收。农户与合作社达成干药材收购协议,产品统一由合作社进行收购,收购价实行最低保护价。公司通过对项目投入获得优质原料,并通过加工统一标准、品牌集约化销售获得效益。

(七)项目辐射范围、带动能力及经济和社会效益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辐射XX、XX、XX三个村民小组。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可吸收村内100余名劳动力打工,使全村120户农民直接受益。

3、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4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从而也促进了本村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所种植土地的路、渠等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同时,在促进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减少如出现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六是种植所产生出的效应将会向周围村镇以及全县各个乡镇辐射。

(八)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储存,单独建帐,不得挤占挪用、转移、截留。资金支付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坚持验收制度,凭单据报帐,同时接受上级和国家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部门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二)中药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由于农民多为单家独户生产,各种药材多为两三亩乃至几分地,小而散,不能形成规模;

(三)中药材种植产业规划、技术支持等专业部门没有。对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服务体系未建立,种植技术力量及科技支撑较薄弱,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已成为制约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的“软肋”。

(四)群众获取信息渠道非常有限,“等、靠、望”的思想严重,存在盲目种植、一窝蜂式发展种植现象。

(五)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具有资源优势的深加工产品。

(六)该项目为种植项目,投入大、生产周期长。

篇(2)

第三条乡、镇必须成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明确村镇建设助理员,确定专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本乡(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村镇建设助理员名单要到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助理员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对本辖区范围的规划、建设、施工、管理等情况进行汇报,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乡(镇)村规划编制和实施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乡(镇)的总体规划,报县政府审批。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乡(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政府审批。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编制单位编制乡(镇)总体规划。

第六条经批准的乡(镇)总体规划、新农村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由原组织编制机关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没有组织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规划要尽快组织编制。

第七条凡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建设的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由建设单位和个人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由乡(镇)人民政府上报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规划后,经县政府批准,方可进行建设。其它村镇建设项目应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审查后,报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八条村庄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实行村委负责制,成立规划建设领导组,负责本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乡(镇)总体规划和新农村规划,并经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一书一证”(一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一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九条凡在乡(镇)村进行建设的项目,严格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

(一)凡建设的单位(个户)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后报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审查;

(二)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审查通过后报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属新征用地的需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三)新征用地的建设单位(个户)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到土地主管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建设单位(个户)办理转用地手续后,到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条在镇规划区内临时使用土地或者进行临时建设,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内临时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临时用地建设期限二年,到期无偿无条件拆除。

第十一条禁止下列影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行为:

(一)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

(二)未按规划位置、面积和使用性质进行建设;

(三)未经村镇建设助理员验线擅自开工建设。

第十二条村镇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供水、排水、通讯、绿化、文物保护等公共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

第十三条乡(镇)范围内的管网建设必须经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批准按规划建设。

第十四条不得在村镇主干道两侧摆摊贸易、堆放杂物,影响交通安全、村容村貌,造成安全事故者,由乡(镇)、村负责。

第三章乡(镇)村建筑业和招投标管理

第十五条乡(镇)投资在100万元以下工程的议标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乡(镇)分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村镇建设助理员组织实施议标,最后乡(镇)长签字上报县招标办备案。

第十六条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必须按法定程序到长治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工程承包人,严禁私自确定。

第十七条村级以上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四章乡(镇)村绿化管理

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本乡(镇)绿化专业规划。绿化用地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绿地用途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要建设1个乡(镇)级、4至5个小区级公园绿地;要负责管辖村的绿化示范村建设,每年至少要建成一个园林绿化村,有条件的镇要进行园林镇建设;新建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改建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

第五章乡(镇)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

第二十条乡(镇)区域内从事公共建筑、开发性住房及生产经营性建房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均必须到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注册登记手续,接受监督。

第二十一条乡(镇)区域内村民自建四层(含四层)以上住宅及生产性、营利性建房,必须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注册手续,接受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在乡(镇)、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二十三条违反第二十条规定,未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责令建设单位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县城乡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由本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3)

一、经验与成果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国土所、规划所、林管站、新农村办、“乐居家园”公司、各村村委会为成员单位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根据各自承担的规划建设监管职责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监管任务。

〈2〉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我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尊重村民意愿,引导和依靠村民的智慧与力量,逐步推进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

〈3〉乡村统筹,规划先行

以规划为统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形成乡村统筹发展体系。

〈4〉服务大局,加强整治

依据乡村统筹规划,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增减挂”政策,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严禁滥占耕地建房,加快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打造优美村容乡貌。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公路网络化、农村自来水普及、农村信息通讯推广和林区作业道路修建等建设工程,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完善小微型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水准。

〈6〉建立、健全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现了镇有规范化卫生院、村里有合格卫生室,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了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7〉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村秀美,农民增收”

自从我镇制定“和谐秀美乡村”的建设目标,全镇上下团结一致,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长期困扰我镇的“三农难题”随之得以破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

首先从农业方面上说,我镇共建成现代化种植基地14个,投入790万元;现代化养殖基地14个,投入3115万元。另外,坐落在漾都村的箬溪生态科普旅游观光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建设院士工作站、鲟鱼高值化研发中心,还有金雨森景观园林苗木基地建设投资1000万,占地1000亩,极大丰富了我镇的农业现代化内容,这让人既能纵览秀美的山水风光,领略惬意的农村生态,又能享受到精致的田园生活。

其次从农村方面上说,我乡共有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建成乡村公路110公里,建成水库18座、渠道108条,建成沼气池144个、自来水管道2.5万米,建成学校8所、卫生医疗点7个、老年人活动场所6处、农家书屋5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69万元。全乡共有新农村点35个,累计投入资金达948万元,特别是我镇重点打造的养老山庄和养竹木葱郁、碧水长流、清雅别致、环境优美,立于青山绿水间的一栋栋农家别墅,或红瓦白墙,或回廊飞檐,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农家别墅内的各项生活起居设施均达到星级宾馆标准。

再次从农民方面上说,我镇共有农户数4115户,人口数为16931人。实施秀美乡村规划建设之前,镇村民的收入途径主要是外出打工、林木采伐、耕种田地等,现在我乡村民不但仍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获得收入,而且还可以通过接待游客、到旅游景点工作、参与本镇项目建设等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达到8200元,富裕起来的镇村民参加新农保、新农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困难与问题

〈1〉村民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从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看,我镇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特别是部分村民不仅没有做到“自扫门前雪”,而且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只要涉及到自己的东西开口就要钱,进而直接影响到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

〈2〉项目的建设资金有待落实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全县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建设模式,建设资金几乎是靠镇、村两级筹措来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项目资金严重短缺。

〈3〉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部分行政村把规划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

三、方法与对策

〈1〉加大宣传,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仅取决于动力大小,而且取决于阻力大小。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最大受益者是镇广大村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广大村民,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村民的意见。秀美乡村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要制定完善的可行性方案,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同时,全力做好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真正变成村民自己的事,进而激发广大村民共建“和谐秀美乡村”的热情。

〈2〉拓宽渠道,解决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资金难题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必然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不但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而且可以引导有实力的公司投入资金,还可以鼓励镇辖区内的成功人士捐资等。同时,对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篇(4)

规划十大产业10类48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2200亿元。规划总投资2600亿元,主导产业项目支撑体系。

规划乡村道路交通、水、电、气、热等4类18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100亿元。规划总投资150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支撑体系。

规划科教、文化、卫生、体育、广电、旅游会展、社会保证等7类9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150亿元。规划总投资200亿元,社会事业项目支撑体系。

规划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治理、资源节约利用、垃圾处置等4类2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50亿元。规划总投资100亿元,生态环境项目支撑体系。

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资源利用等4类130个项目。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500亿元。规划总投资600亿元,县域经济支撑体系。

政府投资、政府参与、政府支持的重大骨干项目200个,项目建设中。总投资3000亿元,这批骨干项目建成后,将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区域开发建设,缓解发展的制约瓶颈,为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支撑。

(二)推进20项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建设整车、汽车配套、研发中心、汽车贸易服务等园区,汽车产业园区工程。城区西南部规划控制面积120平方公里。力争到年形成12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重点开发高速、高档铁路客车和城轨客车,百亿元轨道车辆工程。加快长客股份公司技术改造升级步伐。规划建设国家轨道车辆研发生产基地,年达到百亿元以上产值。

山镇规划建设占地面积43平方公里的玉米工业园区,千万吨玉米生化工程。依托大成集团。力争到年玉米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

畜产品深加工工程。规划建设肉鸡、肉牛、生猪、肉鹅、鹿产品系列加工项目。肉鸡加工能力达到2.5亿只,肉牛加工能力达到60万头,生猪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头,肉鹅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只。

规划建设南方彩晶4.5代线TFT-LCD生产线、PLED生产线等40个项目。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依托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规划建设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主体工程和45个产业化项目。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工程。依托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力争到年,物流园区工程。规划建设三大物流信息平台、四大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新建热电三厂,乡村能源工程。扩建热电一厂、二厂。改造供热管网,开发九台煤炭资源,力争到年,新增装机容量117.5万千瓦,新增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煤炭产能700万吨。

加快亚泰水泥四期项目建设,千万吨水泥生产工程。依托资源优势。力争年达到年产水泥1000万吨,建设东北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棚户区改造工程。统筹规划。积极推进108块棚户区改造工程,拆迁改造面积713万平方米,确保三年内全部完成棚户区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优化发展环境,特色工业园区工程。规划建设用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以轻工产品制造为主的产业集聚,力争到年,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产值100亿元的特色工业园区。

开工建设西客站和龙泉货运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工程。完善长春站客运中心功能。配套建设公路货运站,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紧密配合、互相衔接的现代都市交通枢纽。

配合国家建设哈大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工程。完成94公里长双烟铁路建设工程。启动长吉城际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到年,客货运输能力明显提高。

建设第五净水厂,乡村供水工程。配合省规划启动吉林省中部乡村群供水工程。改造乡村二次供水设施,积极推进供水主干线和四县(市)输水管网建设,力争到年,年增加引水量6.6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达到145.6万立方米。

规划建设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歌剧院、海洋馆、健身中心、影视放映中心及文化市场等,综合文化科技中心工程。净月开发区长影世纪城南侧。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重点规划启动高新技术、物流、生态休闲、商住服务等外向型功能区的建设,空港经济区工程。围绕国际机场。力争到年初具规模。

力争到年,伊通河生态工程。规划建设伊通河防洪、截污、蓄水及景点等生态工程。从源头上解决伊通河水体污染,恢复水体景观,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篇(5)

通过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区内未利用地多的优势,进行技改扩模或建设新的项目,有效突破土地“瓶颈”制约。同时,可以利用财政、税收上的支持政策,搭建平台,吸引一批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从而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项目”主基调。加快推进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是调整工业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肯定选择。通过经济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加快我市工业布局战略性调整,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实现由激进工业向市场经济意义上的经济集聚的转变,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是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乡村化的现实需要。通过规划建设经济集聚区,扩城上山、工业外迁”各类工业经济和项目向经济集聚区集中,中心城区定位在居住、商务、餐饮、金融、文化、科技、教育方面,从而拓展乡村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功能布局,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进乡村化进程发明条件。

二、需要掌握的原则

加快推进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应掌握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起步的原则。要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经济集聚、经济循环”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经济集聚区规划。并依照经济布局、经济发展规划,由市里统一制订项目准入条件,按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完善功能、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入驻项目顺利入驻、建设和发展。

二要坚持工业进区、集中发展的原则。今后,除经济集聚区以外,乡村规划区内原则上不再摆放新的工业项目;中心城区内所有老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放到经济集聚区内去建设,争取尽快把经济集聚区建成全市经济的增长极。

三要坚持平台共用、利益分享的原则。这次规划建设经济集聚区,突破了行政区划,打破了区域限制,为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平台。今后,各县区、各有关单位的招商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它新上项目,凡符合统一准入条件的均可入驻,并依照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利益分享。

四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区域性经营的原则。对规划建设的经济集聚区,由有关县依照重要基础设施配套的要求进行开发,由市有关部门解决水、电等设施及路网建设问题,由经济集聚区管理机构对外招商。三个经济集聚区的运营将依照属地管理、独立经营的原则,实施经营管理和服务。

五要坚持科学审视、严谨论证的原则。经济集聚区的规划是委托专业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和专家反复勘查论证后确定的规划总体思路和原则符合的实际。经济集聚区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中,一定要科学审视、严谨论证。

三、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规划

市经济集聚区总规划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9平方公里,起步区一期工程面积75平方公里。分为经济集聚区、怀化经济集聚区、东山经济集聚区。

(一)经济集聚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规划。城区西边靠近中心区区域,未利用地,规划远期可控制面积50平方公里(75万亩)西部经济集聚区。这一经济集聚区起步区控制面积12平方公里(18万亩)东至桥西界,南至京包铁路路北,西至207国道,北至线两侧。其中一期工程4平方公里(6000亩)二期工程8平方公里(12万亩)由于这一区域位于我市腰占堡水源地准维护区边缘,属我市的上风区和上水区,区内主要发展机械装备加工、食品深加工、物流等低污染、低耗水的经济。

(二)经济集聚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规划。县的东北部和宣化县的西部,规划远期可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3万亩)经济集聚区。这一经济集聚区起步区控制面积4平方公里(6000亩)东至宣化县村。

(三)东山经济集聚区总体规划和起步区规划。

四、规划建设时间布置

经济集聚区(起步区)各项规划建设工作按以下时限要求推进:

(一)前期准备阶段。月底前,完成组建机构、起步区规划、土地详查等工作,完成起步区论证及定位。

(二)启动建设阶段。月上旬,开始经济集聚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1各县在征地、拆迁的同时,组织施工队伍入区进行土地平整,月底前完成经济集聚区起步区一期工程的土地平整。

2市交通局在县里平整土地的同时,进行主干线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及经济集聚区内主路网的建设,年底前完成经济集聚区起步区一期工程主干线道路和主路网的建设。

3市供电公司进行经济集聚区的电力设施立项、设计及建设,年底前完成经济集聚区起步区一期工程的电力设施建设。

4水务局开始集聚区水源点的确定,搞好水源点的设计和建设,年底前具备向经济集聚区起步区一期工程内供水的条件。

5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经济集聚区煤气、天然气气源的确定和管网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年底前完成规划工作。

6市财政局负责启动资金及资金安排调度,确保市安排经济集聚区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7市国土局负责土地调整的报批,确保土地工作不出问题。

8市发改委、车务段负责铁路专用线的规划和报批,年底前完成。

(三)竣工验收阶段。今年年底前完成起步区一期工程的三通一平”通上水、通电、通路)具备企业入区建设条件,搞好管网的设计和预留。明年初开始起步区二期工程建设,明年九月底前完成起步区的全部建设工程,逐步达到七通一平”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平整土地)规范,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各县对施工队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工程竣工后,市统一组织对三个经济集聚区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五、相关配套政策

为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项目和企业进区,促进经济集聚区发展,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经济集聚区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月日前,拿出初步意见,报市政府。

一是异地投资鼓励政策(市财政局负责)鼓励城区内的企业进入经济集聚区,企业进入经济集聚区后,地方税收基数局部仍由企业原所在区收取,超收局部由企业原所在区和经济集聚区所在县共同分成;鼓励县区引进项目入驻经济集聚区,地方税收由引进县区和经济集聚区所在县分成。

二是项目入区优惠政策(市发改委会同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负责)鼓励新上项目进入经济集聚区,新上项目进入经济集聚区后,税费收取、土地使用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扶持企业发展。

三是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市商务局负责)主要是鼓励各单位及个人招商,招商项目入驻经济集聚区后,对引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是项目准入政策(市发改委工业发展运行局会同经济集聚区所在县负责)研究制定经济集聚区的项目准入政策,鼓励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入区,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高耗水、占地多、低效率、污染重和不符合平安生产条件的企业和项目。

五是经济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市发改委工业发展运行局会同经济集聚区所在县负责)根据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和属地管理、独立经营的原则,研究制定经济集聚区的管理体制。

六、推进措施

要切实落实各项保证措施,倾全市之力推动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开展。为加强对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的领导,市县都成立了组织机构。各机构人员要迅速到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开展工作。要倾全市之力推动这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发明性开展工作,全力支持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确保经济集聚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篇(6)

乡村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农村人口比较多,且密度很大,但是又缺少基础设施,环保工作差,都对乡村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另外,在乡村还存在很多机制性以及体制性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1 现状分析

1.1 缺少正确的认识

从当前情况看,很多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对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地区以及部门重视招商引资,拉动经济,改善民生,很多资源以及人力和财力等都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而忽视了乡村的规划建设工作。另外,还有的地区以及部门虽然口口声声说重视乡村建设,但是却没有落实到位。在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员,也没有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大多都是应付差事。这些都表明很多地区的领导干部没有对乡村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正确认识。

1.2 参与部门比较多,难以进行组织和协调

乡村规划建设,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与社会力量等的共同参与。可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缺少组织协调机构。有的地区以及部门划分了部门职责,可是没有牵头部门进行组织,导致各个部门在工作中缺少积极性,导致工作延误。还有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在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投入比较多的人力与财力,消极思想严重。

1.3 软件建设不到位

乡村规划建设并不仅仅是物质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它不仅要有形象美,同时还需要有内在美。需要内涵建设,将乡村特色体现出来[1]。也就是说,在规划建设乡村的过程中,不能只建设硬件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服务改善,同时还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入手,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治理机制,融入到经济建设以及政治建设还有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农村。

1.4 政府单独发挥作用,市场力量没有被引入

很多地区在规划建设乡村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运动式以及行政动员等方式,没有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虽然一时建设了高标准,但是却无法长期运转。当前,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农民参与程度不足,无法发挥其主体地位以及主体作用。很多农民将乡村规划建设看作政府部门的事,导致规划建设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导致农民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建设目的以及建设力量进行明确,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村进行决策,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

1.5 规划设计无法得到落实

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地区以及部门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重视规划设计但是却忽视落实的情况。有的地区以及部门在明确规划的时候具有比较强的随意性,没有聘请好的规划设计部门提前开展论证工作,导致规划设计漏洞比较多,设计的起点与标准都不高,影响了执行效果。另外,有的地区以及部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没有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一味追求高标准以及高档次,不能结合地区特点对规划设计加以调整,导致规划存在假大空的情况,可操作性不强。还有的地区以及部门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规划设计制定方面,却没有彻底得到执行与落实,没有结合规划设计的具体标准进行操作,在上报数据之中,含有较大的水分,存在虚报现象,对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有效对策

2.1 对乡村规划建设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当前,在规划建设乡村的过程中,认识不够,各个地区以及部门需要提升自己的认识,站在中国梦以及美丽中国的角度,开展乡村相关规划建设工作。不能够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乡村规划建设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也不能够使乡村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对立,要认识到乡村规划建设并不是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的一种负担,它并不是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2]。需要克服错误思想,在思想上对其加以重视,在业务上加强了解,掌握时机情况,使乡村规划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并行发展,利用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容貌,并对生产和生活环境加以改善,对农村中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料进行保护,对农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开发,释放旅游潜力,利用美丽乡村相关建设工作,推动当地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2.2 将牵头部门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关系处理好

对于乡村规划建设这项工作来说,它是各个部门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参与的部门越多,就越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个相关部门需要在党委政府相关领导之下,尽到自己的责任。在规划建设乡村的时候,需要对各个部门具体资源加以整合,合力建设,对各部门的相关惠农资金进行统一整合,发挥乡村规划建设相关平台的作用,实现最佳效益。

2.3 把硬件建设以及软件建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美丽乡村不仅指整洁之美以及基础设施完善还有公共便利和生活宽裕,同时还需要创新管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升服务功能,还需要对农村改革加以深化,对公共服务的相关运行和维护机制以及社区治理机制还有产权交易流转机制加以创新。在建设过程中,要使农村焕发新的活动,营造出适合乡村发展的良好的软环境,促进美丽乡村的不断建设和发展。

2.4 引入市场机制

在对乡村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区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创新思维,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主动凑集资金,从而确保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支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专项资金实现专款专用,还要在建设中投入充足的精力以及财力和人力,强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防止挤占与挪用的情况发生。另外,需要利用融资,将市场作用与活力发挥出来,引入招商引资等项目,利用其作为载体,确保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将市场融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避免等靠要的思想,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寻找其中的商机以及潜力,做好包装与推介工作,使农村自然资源以及这自然环境的优势与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吸引客商以及企业等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投资,促进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确保规划设计的高标准,并做好落实工作

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其规划设计以及具体实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的理念,要聘请口碑较高的设计部门做好合理的设计以及规划,保证在短期内基础设施的标准比较高,不会在短时间内落后,防止重复建设。另外,要结合当地具体的地理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规划设计,不能流于表面,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调研以及论证工作,不能够照抄别的地区的规划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设计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且能够体现科学理念[3]。与此同时,要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规划设计的落实工作,认真执行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防止打折扣现象,定期对其进度进检查,把关建设质量,推动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规划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区在这一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实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思想上不重视,组织协调工作落实不好等等,需要进一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7)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域广博、情况复杂,在推进农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难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规划建设的进程和有效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效的农村规划建设体制,对于农村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加大力度促进农村规划建设,就全国范围来讲管理规模纷繁庞杂,很多地方存在职能力度、管理人员、相关经费不够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对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展开研究:

1 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规划建设,是我国推进农村规划建设进程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农村人口基数大,所以在推进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全国各地推进农村规划建设的一些共性,从而为各地有效开展工作,推进农村规划建设进程提供一个示范,从而更好更快的推进农村规划建设进程。有效实现农村规划建设可以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

2 农村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乡村建设规模和数量日益增长,各类建设活动不断向乡村延伸,村镇建设管理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变乡村建设无序的现状。对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为落实这一系列政策,必须从管理制度建设上进行跟进。

3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3.1 职权边界定位不明确

首先,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职权边界尚不明晰,容易造成重复管理,协调难度大等问题。管理部门众多,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管理盲区。这是因为在设置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时,除了设置了相应的省级以及市县农村规划建设管理边界存在一定的交叉问题,并有可能引起不同边界之间出现职权模糊,因此,为了提高执政效率,农村规划建设部门会利用本身职能,在内部建立细致化的管理部门,但是,相应的管理体制又没有完全建立,从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漏洞。

3.2 市、县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在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市、县和乡镇相应部门的管理权利和责任之间存在时间不匹配现象,由于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农村乡镇政府,市县级规划建设部门对农村相关规划建设没有直接的管理,权利下放到乡镇政府,从地域和时效来讲市、县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滞后现象,在对规划建设问题进行处置时,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的地位经常处于被动性的地位。

3.3 规划建设管理条件有限

从目前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农村规划建设成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但是各部门之间的人员配置有限,人员水平有限,有些科室2-3人工作内容多且工作量大。由于经费限制市、县很多人员只是临时聘用在编人员极少,有些好一些的乡镇会设置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也是临时借调或聘用,有些落后的乡镇根本没有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基本上是村委会自制,整体来讲,采用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村与村之间的信息流动不强,有的村距离很近但是规划建设情况却大不相同。市、县与村镇之间联系不够密切,市县不能很好及时的掌握村镇情况,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工作困难重重。

4 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4.1 明确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职权边界

在明确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职权边界时,应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职权边界区分,从而维护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的稳定,促进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以维护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稳定发展为目标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体制,进一步分清政府的管理职能,此外,还应该根据规划建设部门的特点,制定地区性的规划建设发展规划,从本质上推动地区规划建设的合理化发展,并配合农村规划建设部门农村规划建设之间的关系,保证农村规划建设部门规划建设的正常运作,进而加强农村规划建设,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4.2 明确市县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权限

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项目,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考量,在此过程中应该坚持整体与局部的整合,在规划建设管理权限的划分上,还应该多多吸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既要保证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的发展的保持其应有的特殊性,还应该引导市县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的农村建设促进其积极性,实现垂直管理与横向管理的有效结合。

4.3 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条件

整合农村规划建设部门管理机构,提高其管理条件,建立健全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市、县村镇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管理水平,尤其加强市县农村规划建设中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将农村规划建设部门中的优势实际所占有的环境优势有效结合,以农村经济为基础条件,加强规划管理的管理力度,最大程度的增强管理的协同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主要是为了稳定农村的安定生活。因而,完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为农村的出路问题找到解决的答案,也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目前,我国在完善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中,通过建立其相应的监管机构以及反馈保证等制度方面的完善,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斌,龚琦,马喜,张晓芳,甘露,朱郢.河南信阳郝堂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经验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4(23).

篇(8)

二、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过程模式

乡村规划应当重视乡村本身的选择,理解乡村文化传统。规划要以协商者角度参与,而不是主导者。我国的相关政策文本从社会舆论和气候方面确认农民在村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乡村实际生活中,农村生产生活缺乏有效平台和组织载体。田野实践虽然出现了许多治理事例,但事物初期存在模糊性,印证出了地方逻辑的必然性、自治性和适宜性。村委会下可设置社区理事会、项目管理小组。社会理事会在村委会和村支书领导下,实施议事恳谈,听取农户建议和意见,实现自我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在理解乡村传统文化、社区权力结构、环境资源方面,以对话、协商谈判的方式解决影响机制形成问题。村庄规划需接受政府与村民的监督。连续推动规划过程需要务实惠民项目,规划过程思想核心重在强调村庄规划主体。

人的发展是项目发展最具效益和持续的发展。以当地人分析调查,做出计划和行动目的。村庄规划涉及开发机构、政府部门、民间组织等多个团体,乡村成员要进行社会学习,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积极性。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过程模式以两个层面展开。第一是日常决策层面,例如维护和管理公共空间,发展乡村项目。第二是村庄公共空间发展层面,包括乡村设施建设、乡村生态保护等。从村庄实际情况着手,肯定了农民是建设、受益、决策的主体。

篇(9)

在规划建设及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核实违规项目的选址,对不符合要求的违法、违规建设坚决不予办理手续,对一些违规建房、违规建厂和违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

2、拆违控违,对违规建房的施工用电不批,为防止有人不通过批准利用三项电违规建房,凡申请其他三项电的必须提供营业执照或其他单位出具的证明等有效材料。为防止无证施工队施工,为让施工方和建房户责任明确,在办理建房审批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求施工方和建房户与工作人员面对面签字、按手印。

3、选址审核,对每一户建房户的选址,每一个项目的选址,必须做到现场核实,然后回到办公室对照规划图纸、规划文本、规划要求再次进行确认。

二、环境卫生

春节过后,上班以来,大量生活垃圾积存,运转车辆不能满足运转要求,为了尽快清理运走,并督促各村环境卫生工作,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垃圾运输车,连续每天2-3次的把垃圾运往淮北宇能发电厂。

2、对各村进行三次连续不断的巡回检查,第一次利用大约10天的时间,对各村各自然庄全覆盖的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XX环卫群并要求整改,对发现问题较严重的不但发到XX环卫群而且发到XX党务群,对多次要求不整改的,提出批评。第二次大约利用了一星期的时间,安排两个环卫督查组,对各村各自然庄再次全覆盖的督查,对已经全覆盖的湖沟村、沈圩村、石集村、临南村、姚湖村、徐庙村在群里多次表扬。对大高村、刘油坊村、徐楼村、沈桥村这三个几乎接近全覆盖的村也在群中给予多次鼓励和表扬,尤其是大高村、刘油坊村镇两个相邻村,比着干,唯恐落后,更值得表扬。第三次督查是对全镇19个村进行考核、排名,大约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在考核期间,从环卫群可以看到以上点名的村环境卫生仍然保持较好,据环卫督察组反映,竟然在沈桥村一处垃圾都没有发现,环卫督查组还反映,有几个村的问题仍然很严重,这几个村在XX环卫群中也能明显看到,我们已经在环卫群中多次提醒,这次考核要打分、排名,但对一部分村可能没起到作用。

3、规划局已经向两位领导和分管领导请示,最近我们将出面组织党政班子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人员到沈桥村、湖沟村、石集村、临南村、徐庙村参观学习,看这几个村是怎样干的,为啥干的这好。

4、全镇3217户贫困户改厕项目和四里烂柴吴户改厕名单统计已安排好。

5、布置好各项目迎检前的卫生保洁工作、市容管理工作和材料的准备工作。

6、安排3337户户厕的前期工作及施工阶段各项矛盾的调节,安排好贫困村公厕的招投标和施工工作,做好人居环境的治理工作。

三、美丽乡村建设、避险搬迁和古城开发

1、美丽乡村建设

继续督促、督查临南省级中心村的项目扫尾卫生工作以及零星工程的安排工作,主要做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绿化,督促施工方在植树季节抓紧绿化。

②安排好沟塘清淤、涂白、五小花园等小项目在验收前的节点工作。

③准备与临南村探讨未完成的户厕,并准备定出方案向领导汇报。

④与临南村统计中心村的危房,并与临南村协调中心村验收前对危房的处置工作,制定处置方案,准备向领导汇报。

⑤每周与办公室人员探讨临南中心村的材料的编写整理工作,并安排专人与临南村、镇妇联、司法所、派出所等各有关单位进行对接。

2、申报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

2018年的中心村已经批复,其中有陈口、梁庙两个省级中心村和一个市级中心村四里烂柴吴中心村。

两个省级中心村的规划文本由安徽建筑大学规划设计院承接,将于4月上旬完成,同时两个中心村的项目也已经谋划好,第一期批复已设计好,目前正与施工方对接施工前的工作。市级四里烂柴吴中心村的项目谋划也已经完成。

3、继续督促铚城大道、淮海路验收审计前的准备工作。继续到陈口、高皇避险搬迁安置项目查看工程质量、进展、现场问题协调,以及监理到位等工作。

四、建成区风貌提升工程

1、监督、管理临浍路的外墙改造等风貌提升工作。

2、南阁街南段墙外立面改造前的准备工作。

3、补充文昌街人行道的停车位划线工作。

4、监督、协调城隍庙壁画的恢复工作。

5、做好文昌街南段、202两段、临浍路南侧等工程的对接工作。

6、参与石牌坊的监督、管理。

7、监督建成区的绿化等工作。

五、下步计划

1、美丽乡村的招投标以及下一步的实施工作。

2、安排好2019年美丽乡村的布点工作。

2、继续做好环境卫生的督查、管理,市容市貌的督查工作。

篇(10)

一、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现状及具体要求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区域发展以及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等环节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这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严重地影响着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城乡规划建设一直是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重点。本文下面就分析一下我国城乡规划的现状及具体要求:(1)城乡规划的现状分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已经取得了诸多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一种城乡之间独立发展的二元规划策略,未能注重二者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城市规划法》以及村庄和城镇的规划建设的《管理条例》规定还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着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实施。一直到2007年下半年我国《城乡规划法》的编制与出台才打破了以往的规划建设僵局,将建设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2)城乡规划建设具体要求而言,它主要分为科学整合与系统协调两个方面。科学整合是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各区域呈现之间要构筑以核心城市以及中心城镇为辐射点的整个大空间整合的规划,同时着力保证小城镇中的中心城乡获得优先突出的地域与交通的整合,从而推动区域城乡整体空间、小城镇城乡等各方面的一体化城乡网络的建成。系统协调则是要求城乡规划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的计划相互协调,尽量达到对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协调建设与应用,全面推动区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在城乡协调规划中的渗透。

二 .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指导的问题。当前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普遍缺乏一种全局整合、长远利益的目光,简单地应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开发需求进行随意的开发建设,普遍不能真正地将每一项开发工作纳入到长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从具体方面来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以区域和城乡科学整合、协调发展等为依据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长远规划方案所引起的,国家相关的城乡规划的负责部门无法严格地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对每一项开发工作做出详细的审核与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落入了一种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域功能较低、产业与人口密集程度搭配不均的状况中。

2、城乡规划建设法律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虽然在2007年针对城乡规划建设出台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城乡规划是以时展为指引而处于流动状态的工作,各种新的规划发展的需求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具有详细的不断完善的新型规划方案及专项法律保障。这就使得我国现存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呈现规划建设各个方面的协调统筹平衡状态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地推动城乡规划的优化建设,国家还面临着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极大挑战。

3、城乡规划发展协调平衡不足的问题。进行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实施协调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城乡规划在整体方面实现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地阻碍了各种规划因素协调性的不足。同时,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重点置于城市发展方面,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城市各种投资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基础经济活动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更加地落后于城市水平。

三.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城乡规划机制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导。首先,国家在目前推动城乡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还必须致力于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各项项目审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等的建立,确保城乡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开展之前能够得到国家相关负责部门对于各种条件的审核,保证各项建设符合国家城乡规划的整体建设方案。同时,还要积极地加大周围群众对于各建设活动的监督,追究非法建设活动的法律责任,将各项建设全面纳入城乡规划的大体系。而且,国家要为某些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基础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民间力量对于国家规划建设工作的帮扶。其次,国家还要以全局与部分、短期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城市与乡村等方面的统筹兼顾为原则,来调节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具体的体系。

2、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国家当前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城乡规划法》作为依据,要想推动城乡规划实现良好发展,就要将此法作为中心和基础来逐步推动本法律的更新完善以及其他相关辐射法律法规的大力健全,为我国逐步萌生的新的规划需求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具体来讲,国家要利用多种渠道及方式来向所有的城乡住户进行《城乡规划法》的普及性宣传,指引当前的城乡建设人员按照必要的审批工作要求以及相关制度等来进行具体的建设。同时,国家还应当鼓励城乡居民针对法律的不足来提供完善建议以及创新见解等,着重推动其他相关法律对《规划法》的补充,全面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系统合理实施。

3、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投入。国家当前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大事,也是保证我国立足于国际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对于城乡规划建设中各项工作的投入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极大对于建设工作的各项资金投入。国家除了为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财政拨款之外,还可以通过政策优惠等策略来调动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努力拓展筹集渠道,致力于补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国家在进行规划建设投入时,关键还要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不足的问题,来加大各项投入对于乡村发展的适当倾斜,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

结束语

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针对其建设中的现状问题采取策略加以解决,并从各项基础保障方面为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支撑。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是否有利于区域综合发展、长远发展,应当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城乡规划工作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 周仲平. 城乡规划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城市建设,2010(33)

[2] 王婷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好城乡规划建设[J]. 城建档案,2009(12)

上一篇: 高中历史高效学习方法 下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典型案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