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1: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医院及社会对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不断加大,医院的科研经费来源由过去的上级拨款变成上级拨款、医院资助和社会合作等多层次、多渠道。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情况,而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当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思想陈旧、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方法落后、保障效益不高的关键所在。如何对医院现行的科研财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科研经费合理、高效的使用,大多数医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方式。各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基本上实行了从经费的收入、支出、日常核算的专项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现就我国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看法。
一、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院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呈多元化, 研究人员对课题经费使用的自也逐步地扩大, 同时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 使得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一,在科研中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只立题不出成果,造成科研资金的浪费。医院都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把是否有科研项目作为晋升正副高级职称的条件。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想方设法“捞”课题、搞项目,将商品交换的原则带入科研中。为申报课题疏通关系、请客送礼,使申报课题变成了某些人晋升晋级的跳板。一旦课题到手资金到位就万事大吉,部分课题到期不结题造成不良影响。科研人员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已争取回来的,使用的自在自已手里,可以随意支配。较多地用于劳务费、加班费、津贴、差旅费等开支,而用于购置设备、实验的试剂、动物、材料的支出比例较少。
第二,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开支管理过于松懈,资金使用综合效率不高。由于科研经费开支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课题组自行计划开支,使得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各自为政,从医院整体看,因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资金使用综合效率不高。同时,科研负责人往往只注重技术问题,较少考虑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预算及项目进度安排支出,因而结题时突击开支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数量科研经费转化为沉淀资金,以致医院不能更充分利用科研投资。
第三,科研投入与产出失衡,科研人员出成果意识强烈而成本意识淡漠,造成高成本低收益。大多数医院的科研人员都是医疗科研双肩挑,科研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都计入医疗成本,图书馆、实验室、医疗设备等无偿为科研课题提供所需资源,对于科研课题无人考虑成本的高低。同时,多年来,由于缺乏正确的科研导向,医院科研选题多偏重理论研究,实用性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较少,劫过导致纯学术性成果多,而这些成果又常常缺乏原创性,科学意义有限,真正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成果偏少,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极低,造成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对于科研成果很少计算其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一味投入资金搞科研而不考虑科研成果的经济实用。因此不能如实核算科研课题的成本,更不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形成科研成果,造成了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高成本,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第四,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是两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各自在其职责范围内承担着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经费的审批权,而财务部门只是单纯的行政财务收支核算,两个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及时地信息沟通手段,不能够及时掌握经费的使用情况,就从而在经费审批上带有一定盲目性,财务部门不掌握经费中各个环节的使用管理规定,只是机械的履行经费的出入账管理,既不能有效的监督经费的开支,更不能全面的履行管理职能。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不可能配合默契,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上存在问题。
二、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科研从项目选题、项目申报、结题、评选奖励的过程中,由于科研项目研究对象、研究经费来源等不同,而管理要求不同,因此必须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首先,明确科研科为医院科研管理的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医院科研人员标书编写、统一报送标书和结题报告、评审费的支付等具体工作。同时,科研科与财务科等管理部门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这些办法应紧紧围绕国家制定的有关经费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参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对开支内容、范围、审批权限、结算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使科研经费支出更合理更规范。如科研配套经费不直接拨入各科研课题组,而是由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项目评审等开支;自筹的本院或校级课题经费,不能用于差旅费、招待餐费等开支,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经费用到实处,使科研项目管理规范化、系统化。
2、完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开展项目论证、预算评估、招投标、设备购置、人员费用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经费管理,是保证项目完成的关键。管理好项目经费必须从制度入手,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首先明确与科研有关的所有收支都纳入医院统一的财务管理,禁止任何个人、课题组利用医院的设备、资金、技术条件、私自收取横向收入、防止资产流失。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减少财务人员报账时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得财务会计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防止科研经费滥用。明确经费审批权限,每个课题设立经费卡,专项管理,防止项目体外运作,造成资产流失;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手段进行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和分析,在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为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及房屋的占用费,专业图书资料等作为科研成本,对于当其发生的科研生产服务的管理费等公用经费支出,分别情况进行财务处理,真是地反映科研经费状况。解题时与财务收支有关的数字,必须经财务部门审核才能出具财务报告。
3、建立医院科研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无论企业还是医院的无形资产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无形资产对经济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为此,医院在不断强化科研经费中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通过科研形成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规范化的管理。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收益等信息纳入科研经费的核算体系,为无形资产的转让和综合测评医院科研开发实力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要加强科研经费中设备购置监督和管理,由于科研购置仪器设备是课题负责人根据科研项目需求决定采购,设备部门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一般很少跟踪设备的使用情况,课题组也不会提出设备报废申请,项目结束了就没有人去核对科研设备的去向。因此, 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统筹安排,防止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对所购置设备应与医院正常经费购入的设备一样进行管理,即从预算安排、购置、在用、调拨、报废等全过程跟踪管理。同时鼓励科研人员用结余的科研经费购置先进设备, 尽量减少医院自筹经费购置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对有效使用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在往后的经费拨款或配套中给予政策倾斜,不断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从科研经费的管理上为医院科研提高水平、上档次作保障。
4、制定相应的监督办法,督促科研人员及时完成课题
在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加强科研过程的检查和督促,要求课题负责人定期报告科研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根据课题级别、进展与结题、成果与论文水平以及获奖情况给予评分。规定科研项目立项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是晋升晋级的必要条件,无客观原因不按时结题将收回科研资金,今后三年内不予申请课题。
5、加强科研人员的成本意识,努力降低科研成本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十分有限,在科研工作中不能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必须加倍重视科研投入-产出的分析,加强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目前要清清楚楚地将医院科研成本从医疗成本中分离出来,具体详细地核算课题成本是很困难的。在成本核算方面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方法:科研课题的人员费用根据其全年在科研岗位工作的时间年底一次分摊到科研成本,冲减医疗成本;专门用于大型课题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房屋折旧及试剂、水、电、汽等消耗直接计入科研成本;对于医疗科研共用的实验室应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课题项目开题进入实验室结题退出实验室须清点盘查实验室配备的器材物料、折算其价值作为区分医疗、科研成本和不同课题成本的界限。建立仪器管理室,使大型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做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配备课题成本核算员记录实验室占用工时、使用仪器工时等需要核算的项目,要求记录全面、真实、及时、避免随意性。
6、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医院科研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而要将视野扩展到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医院科研事业的大发展,这对财务管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业务培训,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会计集中核算方式下,怎样将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搭建起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因此,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利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提高科研管理经费工作水平,进而达到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的目的。
总之,要管理好医院科研经费,提高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科研项目人员、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必须互相支持,共同配合,不断寻求提高医院科研开发、科研管理的途径,实现“科研兴医”、“科研兴院”的目标。
【参考文献】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科研经费收入主要包括:一是纵向科研经费,指列入国家计划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地市计划项目和各类科学基金,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经费;二是横向科研经费,指在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科技有偿服务过程中,各类企业及社会其他单位、自然人支付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经费。科研经费收入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重的高低,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也是高校社会声誉、学术地位、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就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目前科研经费分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纵向科研主要有国家各部委、省级主管部门及地市的专项拨款。经费种类多种多样,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三项费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等等。来源渠道不同导致文件下发到学校相关部门也不同,有的直接将文件转发到高校计财处,有的文件转发到高校的科技处等部门,文件下发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科研经费管理带来困难,有的科研人员到财务询问资金到账情况,财务未收到款,有时收到科研专款,未见到拨款文件,不知是哪个渠道来的资金,使财务人员无法判断收入到哪一级科目,年终与财政对账受到影响。横向科研主要是学校教师为企事业单位研究相关课题和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要求不同,经费管理办法也各异,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第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不明确。高校科研经费普遍没有进行预算管理,不同渠道来得经费主要是设项目号,在代管科目使用,报销内容不明确,票据种类繁多,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很多,但真正属科研项目使用的不多,如日用品、招待费、礼品等等居多,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三,科研经费日常核算任务繁重。部分高校为使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提高,给各学院下达科研任务,鼓励个人联系科研课题,许多教师为完成科研任务,从企业转进科研经费,但很快又用票据将可支配的部分报销,现在财务报账主要就是科研经费报账,主要体现在下半年,进账同时又开始报账,账上只留少许资金,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了事业财务预算经费的核算;显而易见,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地使用在科研项目上,有的课题几年不结题,使剩余经费长期挂账,未发挥作用,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率低。部分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自己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只能自己课题组使用,导致有些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又长期闲置,造成浪费。课题组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不严格,常常归个人使用,结题后也不上交。同时,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又伸手找学校要维修经费。
第五,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高校财务对无形资产基本没有账务处理,而由校科研部门掌握资料,主要有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目前有些高校对这部分的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比较弱化,自我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带来的是经济损失。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第一,目前,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主要有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上级部门对高校科研拨款除给学校相关部门下发文件,建议同时给学校财务部门发文,便于财务人员按正确会计科目入账。
第二,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规定,高校要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要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科研人员应合理测算科研成本,确定科研项目管理费、设备费、人员经费、业务费或科研合同明确的费用等支出的比例,根据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部门对各种费用额度进行控制,避免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报销,同时也保证了科研经费的确使用在科研上。科研经费的使用应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和管理机构审核相结合的制度。学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课题负责人按照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课题负责人应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规定使用经费,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科研报账、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在科研经费不超支的前提下,对于2人以上的课题组,可由课题组成员作为经手人、课题负责人审核签字报销,当发票涉及课题负责人本人时,可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审核签字报销;当课题组由一人组成或由家庭成员组成时,所有发票的报销必须经过该课题负责人所在的教研室(或相关机构)负责人、学院分管科研的领导、学校科技管理部门逐级审核签字报销。科研经费转拨业务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课题组负责人应向学校科技管理、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否则不予批准。财务部门依据经费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课题负责人不得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或转入与课题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第三,加强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因此,学校资产部门应有权调配仪器设备,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重复购置,妥善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既满足科研需要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自行试制成新的设备或购买零配件完全自制设备,对这种自制设备要及时请专家评估,促使设备保值增值。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等支出应计入科研成本,而不应该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四,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财务部门应协同科技等部门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无形资产,同时还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保密宣传和教育,使科研人员自觉地规范科研行为,多出人才培养效益、学术研究效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未经学校允许,泄露学校的技术秘密或者擅自转让、变相转让科技成果的,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成收入后,从中给予科研人员一定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第五,督促科研人员对完工项目结题,及时处理结余经费。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加强本课题管理,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或鉴定后,结余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用于补助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支出。根据这一规定,纵向科研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按照国家、地方政府科技财政管理部门或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横向科研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可作课题组的发展基金,也可作课题组人员工作的酬金。
第六,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是科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总之,财务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地位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和关键性,规范的、开拓创新的财务管理会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促进高校科研的良性发展。
一、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作为考核教师和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
为了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的积极性,高校纷纷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如岗位津贴、绩效津贴和科技奖励等,这些津贴和奖励的发放和职称评审都是以科研业绩考核为标准。由于高校科研考核评价存在科研成果与利益挂钩,教师如能多,多申请科研项目,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职称的晋升。导致科研人员过分追求科研数量,勿略了科研质量。科研人员想尽办法多拉项目,甚至出现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等腐败问题,严重损坏了学术风气,造成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趋向日益严重。
(二)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认识模糊
有些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已争取来的,用的不是学校的钱,经费的如何开支和学校无关,财务部门也不应监管。在经费使用上基本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财务部门应按项目负责人的要求进行核算。造成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权力过大,经常会出现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有些课研经费大部分被用作管理费用、人员经费、招待费,个人的家庭电话费、交通费、学费、私家车保险费和维修费,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开支只占小部分。
(三)科研经费核算和审计不到位
科研经费使用上无计划,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往往造成经费使用中的种种违规问题出现。近年来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财务人员不参与项目研究的过程,财务人员只进行科研经费的核算对是否已结题不清楚,造成已结题的项目经费在学校的财务账面上却没有结清。其次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只是在科研项目结题后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签的事后审计,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四)科研经费沦为新的高发腐败现象
科研经费在支配上出现违规现象主要有通过拉关系走后门送礼争取科研经费,通过不正当手法将课题经费变成了个人收入,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与科研采购人员和财务人员相互勾结腐败等现象。浙江省近几年高校出现了科研经费违法犯罪的案件,3年来各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共查处案件95件,党政纪处分108人,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
二、高校科研经费问题产生原因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职称评审和津贴的发放,都是以教师论文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论文数量在上升,可是质量整体处于下降,教师没有静下心来搞创作搞科研,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时有发生,目的就是只为了职称评审和。
科研主管部门主管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如何分配科研主管部门具有决定权,科研单位为了取得更多资金,到处跑关系送礼,更有甚者虚设课题骗取资金,有些科研管主管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由科研单位申报课题取得科研经费,而后将发票在申报科研单位报销票据,这就是权权交易的典型。
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学校科研处与财务处两个部门,科研处往往注重于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否合乎财务管理制度认为应由财务部门掌握,而财务部门也会认为科研经费是他们争取来的在执行财务制度时相对于学校经费的管理要相对宽松一些,再加上课题负责人缺少财务管理意识使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科研管理制度健全性不够,经费预算真实性有限。由于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普遍认为科研经费是教师自已争取来的不是学校资金,学校不应按学校的财务制度管理,而造成科研经费管理缺乏有效监管。科研人员对经费预算申报的随意性很大,随意编报经费预算,报销时往往实际和预算不符,核算时无法根据科研编制的预算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审核,使得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不相符。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一)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对科研经费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来规范。在制定科研经费制度的过程中细化实施细则,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口径,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约束监督机制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对策
近两年,国家对一些财政政策进行了改革。新的高校科研经费制度增加了公共财政改革涉及的相关会计业任务,对于科技产品的核算方式,国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能更好的确保科技产品成本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国家制定了新的制度将间接费用的核定和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建立联系,部分项目承担单位有更大的自主权对于管理规范、创新成果等方面,要加强监管在放开自主权的方面。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多重因素制约和影响着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如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制度法规和学校内部因素等,同时,不同种类的科研项目的各个方面如项目的立项方式、过程管理及结题验收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大多数高校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来设计,显然统一的管理标准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例如,对工科而言,许多科研项目都需要购买大量的实验材料或器械等,而社会学的研究项目则更多的需要外出调研而产生更多的劳务费用,因此,统一的经费管理标准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2.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虽然现今许多高校都在完善相关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高校未建立较为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制度;一些高校的预算执行没有受到强有力的约束,这些问题都是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的表现。此外,大多数高校的项目负责人,往往为了保证其项目能够实施、结题并验收顺利,或其他一些目的,大多不愿意主动向科研主管部门申请预算调整,这是缺少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督考核方面的强有力的约束与激励制度的结果。
3.高校科研经费监管不到位。从各大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方面看,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好自身在科研经费使用之前、之中以及科研经费使用之后的监督作用,同时也没有及时的去发掘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更没有纠正不合理的科研经费预算,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建立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审计制度,并且,高校没有对不合理的经费使用建立相关的追责机制,这不仅弱化了其他追责问效机制的警示作用,同时也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的难度。
二、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改革建议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针对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要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在内容上,要更进一步的对各类条目不同的科研经费的使用的具体规定进行细化修订。最终实现科研经费使用的最大效益,并且达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目的。高校的科研经费制度应该符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高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的学科、领域、项目等,要有具体的管理办法。
2.改革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预算编制的改革。要在收集各种有效的需求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筛选、比较,从而建立更为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其次是对预算执行控制进行改革。高校应该建立预算相关的反馈制度,当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预算调整。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预算的预警作用,要建立科研活动信息分析系统,对科研人员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与真实性进行分析,对预算中没有预计而实际却存在的科研业务提出警示。
3.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制度的执行力是监督机制保障,要真正发挥高校科研经费相关监督部门与监督人员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从而辅助高校科研经费制度能够更好更有效的实施。在项目申报阶段,相关审计部门等要切身介于项目的预算,对预算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进行考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阶段,计财处以及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等在监督项目的实施的真实性的同时,要对经费的开销进行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在项目的结题阶段,要对项目实施后所取得的真真效益进行监督,确保科研经费的开销能在满足科研需求的同时,每一笔有具有真实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总之,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所提出来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要不断的改革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经费管理制度、经费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经费的监督机制等,让高校的科研经费发挥其最大的激励与促进作用,进而更好的促进国家与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二勇.中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4(3)
[2]黄永林,李茂峰.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经济,2013(3)
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一般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研任务而得到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科研经费、基金类课题经费以及学校预算安排的科研专项经费、科研配套等;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接受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委托承担科研任务而取得的科研经费。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完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国拨纵向科研经费使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处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科研管理工作,关注的是项目的级别和到账经费的多少;科研经费一般归口到校财务处管理,财务处本身业务量大,根本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收支核算,不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容易造成脱节;项目负责人则认为实行课题负责制,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上缴完学校管理费后自己理所当然地可以支配余额,任意划拨科研经费,不按项目预算范围与内容使用经费,出现经费使用不当和超支等现象。学校管理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使得科研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1.2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财务是根据教育事业费的会计制度来审核科研经费,并按教育事业费的核算模式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科研经费的特性,也无法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管。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到位后的使用主张宽松,不加制约,不能为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财务部门缺乏与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和信息共享,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的情况下监管科研经费的的使用;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预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按预算开支,不合理开支时有发生。
1.3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项目类别及名称繁多,经费分类划分困难,有时同一项目从不同渠道均获得资助经费,而经费使用情况要分来源渠道上报,给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及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和分级上报也很困难;科研经费的负责人多数对财务知识不是很清楚,往往不能按财务制度的要求报账,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不能违反财务制度,从而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1.4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算存在问题
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一是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一种有意夸大科研经费预算金额的行为。项目负责人上报的预算金额不是项目所需要的真实成本,而是在真实成本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二是编制“粗放预算"。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不是财务人员,缺乏科学的预算知识,加之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经费预算没有必要细化,编制项目预算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表现出项目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三是编制“虚假预算”。虚假预算即虚报开支,将一些与课题研究无关的费用计算在内,以套取科研经费。
1.5 高校科研全成本核算难以实施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工费、设备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暖费等;协作研究费指由外单位承担部分协作及加工的费用等。全成本核算应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项目的成本核算中。但实际上科研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经费中支出;按规定科研收入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管理费的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学校垫付的水电、折旧等费用的,但所提的管理费却成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交叉进行,不能明确划分其用途,往往是用教学材料来作科研项目的实验,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课题费混用,造成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1.6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在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下,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二级院系、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多头管理又都不管的状态;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设备处只负责购置科研设备的数量、品名、规格;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不清楚,不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完备,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都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由于没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可以随意带走;还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监管,将购置的国有资产设备拆分成材料、消耗品等开具发票,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1.7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课题经费要纳入学校统一核算,但由于这部分经费牵涉到学校及某些个人利益,管理的阻力很大,更谈不上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也很少对其进行专项审计,学校内部监督制度也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很少过问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益,使经费管理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1.8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结余资金问题
科研项目完成后,课题结题不结算。多数高校科研项目在通过验收、完成结题后,未将剩余经费在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而继续用于其他支出。结余经费不结算,使财务部门无法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经费进行成本归集、分析与效益评价,表现在每年的财务报表中已通过验收的项目仍然有余额,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目前实际的科研情况。多数高校科研经费实行指标卡管理,个别单位经费卡管理不严,结余经费数额不清,有的项目负责人手中持有好几个经费卡,时常有经费使用中互相串用的现象。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高校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既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在课题制下,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除扣去管理费,剩下的经费全由课题组自行支配,缺乏对科研过程尤其是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许多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多报项目、多争取项目,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比较宽松。如为了充分调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的积极性,许多院校在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只提取少量科研管理费,而没有对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对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关心。一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为预算外经费,无需从严管理,而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学校就行,至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多少经济效益不够关心。不少高校科研所用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 支出预算与经费开支不一致
国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对支出预算的要求是本着量入为出、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预算表,并规定了预算表中应包含成本收入和支出项目,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仍存在经费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财经制度方面,由于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人工费、资产购置费、通讯费等范围存在限制,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时的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此外,高校的科研项目多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物价上涨、工资上调等原因,易发生价差,导致经费支出增加。国家或项目归口单位专项审计不及时,学校审计部门日常监督也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本应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然而,科技部门“重立项,轻跟踪",财务部门“重决算,轻预算",审计部门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经费使用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
2.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科研经费购入的固定资产都能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对固定资产购入后的使用和项目结题后的资产移交、清理,高校却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的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即科研项目在结题后,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办理移交手续将固定资产移交给学校。但因为缺乏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和移交制度,很多固定资产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而固定资产无法统一调配使用,则难以避免重复购买和建设,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4 高校普遍上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大多数高校很少进行成本核算,高校更多的是注重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应。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校的成本意识淡薄造成的。由于高校是事业性质的单位,很少进行经营活动,所以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对科研人员在学校从事科研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电话费等小额费用,并未进行认真的考虑,往往均在事业经费列支,而这些费用汇总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挤占了学校正常的公用经费,也无法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情况,使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2.5 制度不全、责权不明形成资金结余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责权不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委托方认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随着经费的转移由委托方转移到受托方,而受托方则认为对课题经费缺少自,认为经费是课题负责人中请到的,使用权在他们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从管理者到课题负责人都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一些制度和规定执行不力。高校没有真正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结余经费的管理在一些高校成了真空地带,变成了课题组的自有资金,经费使用随意性很大。形成结余经费原因主要是:职能部门在结题结算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合同的协调监督、课题组在项目完成后极少主动申请结算。形成结余经费的具体原因:预算结余。立项时的预算往往不能全面反映执行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2)核算结余。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不完善、不规范,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结构不合理。 (3)政策性结余。绝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宽松,对高校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只是提取管理费,用教育经费购置科研设备,使得本应购置科研设备的经费部分结余下来。(4)非正常结余。由于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课题负责人在使用经费过程中,人为减少项目成本,挤占、挪用教学经费、尤其是实验材料,造成不正常的结余。(5)重复结余。目前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研究人员可以从不同的来源渠道获取重复资助,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结余。
3. 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实行“三位一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3.2 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针对当前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对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评审费、管理费等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的财经规章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沟通和理解,减少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报账过程中的矛盾。
3.3 强化纵向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的关键是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算课题本,这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从国际上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来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主要由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及编制,结合经费估算和预算的方法技术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项目确定不等于确定经费,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根据项目计划任务编制项目全额预算,经过评估和审核后确定经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
3.4 建立健全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来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3.5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3.6 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学校使用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资产的处置和使用(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各高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
3.7 高校应建立具有统一控制力的监管体系。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宏观层面上,应强化其适应性与回应性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规范逐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在科技管理部门内部,按照现代管理体制设置,遵循权力制衡原则,决策、执行与监督部门相互独立,并在其内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在这种个过程中,注重审计的重要作用,从合规性传统审计向合理性绩效审计转变,实行定期审计与随时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是科研承担人所在单位的监管,这是科技经费监管的基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课题经费作为校内部门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对各部门、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加强指导,加大财务、审计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金云美,《高校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事业财会 2005(6)P57-58
[2]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P66.6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M],教财〔2005〕
[4]陈少杏,《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7(24)P176-17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310-02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都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自筹经费的重要来源。但高校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效运行。因此,分析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保证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是一项非常现实而重要的工作。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
在各大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认识误区,一部分高校领导认为拿到科研项目、获得科研经费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越多说明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得越好,因此只注重科研项目数量与规模,对科研经费监管却不够重视。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一些程序性的工作,以为只要课题经费到账了就增加了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至于科研经费开支的情况如何、是否合乎规定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需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忽视了对科研经费支出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审核。多数教师也认为,科研经费是教师凭个人能力和学术声望取得的,科研经费如何使用应由自己支配,学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无需过多干涉和监管,加之许多教师对财经纪律和会计法规了解不多,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混乱,导致科研经费滥用现象屡禁不止。
2.轻视预算
多数高校把科研经费作为考核科研管理部门、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和教师的重要指标。科研项目的级别、科研经费的多少成了学校实力的象征,成为衡量科研部门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成了教师能力的体现。许多高校把科研经费和教师竞争关键岗、重点岗、职称等紧密相连,所以科研人员想方设法去争取科研项目,科研部门也在全力协助科研人员争取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申报项目时必须编制项目预算,而项目预算的编制并不被人们所重视。项目负责人在编制相应的预算时并没有真正地和今后将开展的工作相联系,仅考虑如何安排能让评审专家满意,如何能让项目立项,而凭空想象出来,更谈不上与财务部门的共同探讨。当经费到位后,实际使用和预算相差甚远,也就理所当然地不按预算执行,预算形同虚设。
3.科研成本核算困难
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科研、教学双肩挑,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用教学的材料作科研项目的实验,或用纵向科研经费作横向课题的实验,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学校对从事科研所用的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以及科研人员的工资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无形中加大了教育事业费开支范围。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用途是否与科研有关,科研、财务等部门缺乏协作审核;加之科研人员普遍认为科研项目是个人努力争取来的,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专款未必专用”,而且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将科研经费转化成为个人消费基金的现象成为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病。
4.监督与评价机制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检查意识不强现象,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审计和效益分析。尚未建立在经费监管下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科研项目成果与经费开支的综合考核没有开展,成为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高校还存在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在评价一个大学、一个学者科研实力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加之目前科研项目立项制度的不健全,许多高校出现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拉关系”、“跑项目”的不正常行为。在科研经费使用中,便会出现一些以专家招待与咨询、专家鉴定等不同名目的变相行贿,造成了“钱权交易”等腐败问题。同时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情况大量存在,致使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也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并最终不利于科研项目的考核和评价。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因此,各高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加强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加强学校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增加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知识,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与协作,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项目申请到以后,预算也并不是束之高阁,而是项目申请到后要依据预算执行。所以项目的预算编制决不能马马虎虎。项目申请时,课题组负责人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应协助课题组负责人编制预算。项目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科研部门审核时不仅要强调项目申请人的学历、职称、项目方向、金额,更要注意审核项目的预算编制。对于预算编制不负责任的课题组,绝对不能接收。项目经费到位后,科研部门要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密切配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以项目预算为依据,共同监督经费支出情况,发现不合理的支出及时纠正,让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科研管理水平。
3.加强成本核算
科研经费核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科研进度进行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应在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下,加强对科研经费日常开支核算的从严管理。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没有纳入科研项目预算且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以及国家和学校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另一方面,推进科研课题的全额成本核算,完整、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课题的成本,特别是对开展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发生的水电费、实验材料、实验设备使用费和折旧费等间接费用,应该按科学合理的比例予以分摊。这样既能够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够杜绝因为成本核算不完整,造成科研项目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教育事业经费项目的发生。
引言
近两年来,一些学校出现了很多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如虚报课题费用,科研项目负责人挪用、占用科研资金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敲响了警钟,也暴露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有效监督,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为此,深入剖析高校科研经费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探索更加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的衔接不到位
从不少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办法来看,比较注重科研项目自检的分配和使用,而对于科研项目本身的管理做得不是很到位。并且在科研经费的具体管理流程方面,没有严格明确的职责分工,财务内部审计和相应的监督措施不够完善。负责科研项目的部门,在申报相关的科研细分子项目经费时,比较重视,而对于支出的预算,则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科研经费到帐后,科研部门内部,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灵活性很大,在一些经费的内部申报、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漏洞。科研经费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够深入细致的同科研项目的落实情况相互衔接。
(二)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管理不够精确
一般情况下,高校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是课题组具体负责。而课题组的负责人,在带领研究小组研究项目时,往往是多个科研项目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不同的项目之间,支出费用的混用情况。由于高校科研项目在财务核算方面,管理的精细化流程建设不足,就会导致一些课题项目在资金使用方面,出现较大的漏洞,不同的科研课题费用,错乱使用,一些本该使用资金的项目,被一些别的课题项目所占用。这种缺乏精确核算程序的项目资金核算,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埋下隐患。
(三)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管理不完善
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过程中,会使用一些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的购买费用,很多高校都是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划为学校总体固定资产开支的一部分。对于这些固定自查,课题组有使用权,不过高校的科研项目往往有多个,不同的课题组在科研仪器的使用方面,并没有形成流畅的机制,一些较小的实验仪器,基本上课题组在使用过程中,近似于据为己有,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效果。
(四)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互联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通过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且在公开的管理信息中,也可以使得科研项目的运作更加透明和规范。不过,从当前的一些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人工管理主导阶段,项目研究进度,资料查询、信息检索、文献搜集等相关的程序,信息化水平较低,这就大大降低了科研项目的管理运作效率,也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优化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和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在制定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细则方面,既要参照国家在高校科研经费方面的相关规定,又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科研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注重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质效果,删减繁琐复杂的程序,切实保障科研经费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具体来说,首先要界定和厘清科研项目负责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针对不同类型经费,明确不同财务管理模式和核算方法,保证预算支出管理落到实处;第三,详细规定项目在预算申报,经费支出,项目结题各个环节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第四,明确重要支出的审批权限,办理程序,支出依据,加强项目支出监督制约能力。
(二)强化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管理
在财务核算的科目设置方面,要进行科学改革,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科研费用的支出科目,进一步明确、细化,减少不确定的申报项目。对于成本的核算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在具体研究开展过程中,往往会使用课题规定的设备之外的一些资源,例如,研究办公室、甚至一些大型的研究项目还需要使用厂房,这些设施的使用、维修费用,要按照实际使用、消耗的程度,进行折算,按照相关费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核算。科研小组要切实提高对财务会计科目的重视,明确相关费用在核算过程中,应该划分的具体科目。在这方面,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科研小组的基金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实现对科研经费的入账、报账。
(三)完善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
高校优秀科研人才缺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科研人才不够稳定,在承担研究课题、项目时,也经常会出现离职、调动等,这些人员在调离后,其项目、课题所使用的科研设备,会沉淀在项目课题组里。新的研究项目、研究单位还得重新购置科研仪器、设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可样经费的浪费,因此,相关的科研仪器设备,应当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则、办法进行管理,在每个科研项目购入固定资产后,严格实施材料入库登记,在各个学院设立材料保管部门,管理和监督材料的购买、保管、领用、使用。 根据新实施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计提折旧。由于每个科研项目的耗时等不相同,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
(四)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建立一个面向内部教职工的网络信息平台,与财务核算系统建立对接,每发生一笔支出,项目负责人随时能在信息平台上查询到。项目负责人能查到项目的经费到账情况、每笔经费的支出情况、预算执行完成情况等信息,并根据预算和决算的要求,输出一些报表信息,如经费支出明细、决算总支出,预算项目与决算项目对比分析等等。这样会大大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效益和效率。
三、结语
当前时期,国家重视高校科研项目,不断加大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投入。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改进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科研项目课题发展需要。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提出了几条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当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秀妹,王庭云.科研经费投入绩效的实证评价――以某大学某学院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3(02).
[2]焦春楣.论民办高校提升科研经费会计管理水平的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8).
[3]刘雪艳.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核算与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8).
[4]郭秀妹,王庭云.科研经费投入绩效的实证评价――以某大学某学院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所拥有的人才、知识和创新能力优势在科研工作中十分突出,高校已成为我国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力,各高校普遍高度重视科研活动的开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筹集的科研经费总额均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占院校办学资金比重大幅攀升。但是,高校落后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科研经费收入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亦愈加突出,成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制约因素。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科研经费支出混乱
当前,部分院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松散,财会人员在经费支出时审核不严,造成经费支出账目十分混乱。一些科研经费成了“人情款”、“私房钱”或者招待费,甚至汽车和房产购置费均被纳入经费的列支范围,科研经费成了装纳一切的“大箩筐”,真正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比例达不到五成。尤为严重的是一些科研人员通过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和虚造劳务费发放单据等手段套取科研经费。部分项目负责人私自签订各类经济合同,通过科研协作费、设备代购费等名义将经费转至与其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账户上。部分科研项目仪器设备采购时无任何相关部门审批、验收手续,设备购置不入学校固定资产账,造成科研经费严重流失。
2、科研管理费提取不规范
科研管理费是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管理的辅助支出。按照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相关规定,科研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提取科研管理费,且提取的管理费必须纳入院校预算统筹使用。目前,部分高校将科研经费视作“大蛋糕”,将提取科研管理费作为掩饰手段,校内各部门实行“雁过拔毛”,对到账科研经费提取高比例管理费,然后以创收经费名义分配到各部门。少数院校为了激发项目负责人申请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将提取的科研管理费作为科研业绩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不仅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而且扰乱了高校正常经济秩序。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追求每年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科研业绩津贴而无心教学工作,忙着申请项目,争取经费,最终忽视了项目开展的进程管理和质量控制。
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高校科研经费属于国有资产。各高校应根据院校科研事业发展现状,制定科研经费结题结账相关制度规定,明确结账时间以及结余经费用途。目前,许多院校尚未制定科研项目结题结账相关管理办法,或有相关制度规定而不落实执行。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成为部分项目负责人的“活期储蓄”,在项目完成后相当长时间内,财务部门不按相关规定处理结余经费。一些项目负责人在离职甚至退休后还在继续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列支个人费用。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科研经费一般来源于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两个渠道。纵向科研经费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性科研资金的投入,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受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组织委托开展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经费。多渠道、高增长的科研经费需要完善的体制和创新手段加以管理。目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领导不重视,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1、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近几年,高校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经费总额大幅度攀升,经费来源结构比较复杂。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外政府和其他国际组织。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这些渠道的科研经费一般都有独立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目前,许多高校尚未根据院校科研事业发展实际制定适应本校现状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造成财会人员在经费管理中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以参照,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统一、不连续。部分院校领导只重视教育事业经费管理,对科研经费管理不够重视。一些项目负责人和财会人员错误的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的私人经费,不需要像教育事业经费管理那样严格要求,造成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
2、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高校事业发展中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一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称之为“运营”(Operations);另一类是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称之为“项目”(Projects)。项目是为实现既定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具有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活动。科研经费管理与日常人员经费、业务经费或办公经费管理有明显区别,需要通过现代项目管理手段来加强管理。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三大环节能否成功运作,其中成本管理是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理念,造成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财会人员不参加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参与项目概算和预算编制,无法落实项目成本管理工作。项目完成后,财会人员被排斥在项目验收环节之外,无法参与财务决算与项目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造成部分院校只注重项目申请,不重视管理,给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3、会计基础工作差,经费管理混乱
多层次、多渠道的科研经费收入现状对财会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和经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财会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水平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梯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许多院校只注重教学、科研、教务和学生管理岗位的人才培养,忽视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和岗位培训。部分高校未设置专门岗位管理科研经费,岗位职责混乱,到账科研经费不及时入账。有些院校财务部门不按照经费来源对不同项目单独建账,将同一项目负责人的不同渠道、不同项目周期的项目经费打包处理,造成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混乱,无法监控各个项目的财务进展情况,更谈不上项目决算。财会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核算时,对政策把握不准,业务能力有限或责任心不强,审核不严格,不能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项目经费预算控制经费支出,造成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账目混乱。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高校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加强部门协作,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落实经济责任制
建立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解决经费管理突出问题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根据发展实际,按照相关制度规定,以各类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适应院校自身情况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则可依。同时,高校还应将科研经费管理纳入院校经济责任制范围,规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决算工作,明确科研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细化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范科研管理费提取比例和科研协作费转拨手续。财务部门应加强财会人员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制定奖惩措施,提高财会人员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部门协作,共同管理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离不开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高校科研部门应与财务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才能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数据估测、预算编制、中期项目评估、项目完工决算都离不开财会人员的专业指导。从科研项目申请、立项到经费入账、中期评估以及项目结题结账的整个过程内,科研部门都应与财务部门协调工作,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还应根据科研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收集项目开展进程中经费支出等财务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科研部门,共同督促项目组按项目进程合理使用经费,加强项目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完善科研经费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应加强财会人员对国家科技政策、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财经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培养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将财会队伍建设纳入院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年龄构成合理、知识结构完善、综合素质高的财会管理队伍。
财务部门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不相容岗位予以分离,设置专人管理科研经费,明确岗位职责,并在一定时间内强制轮岗。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对到账科研项目经费及时进行入账,并根据项目分类设账,避免不同项目科研经费相互混淆。财会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加强经费支出审核,对不合理、不规范的支出坚决予以退回,并做好法规制度和财经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对舞弊行为予以制止,并及时向部门领导或分管院校领导汇报。财务部门还应该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各科研项目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并通过网络等方式供分管院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查询,以了解经费到账情况和支出明细情况,共同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事业高速发展,科技经费的逐年递增,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经费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愈来愈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项经济活动有章可循,争取经费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经济实力和经营效果业绩显著。但是,科研经费使用部门在经费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合理的预算。有些单位在申请课题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经费,往往对课题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客观地予以分析和估算,而是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如国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试验,却出现了试验费等;当项目立项后,科研部门不可能完全按照其申请数量下拨经费,而是往往少于申请经费数额,致使原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进而导致在实际的报销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开支类别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支出。
(二)地方匹配资金不到位,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很多科研经费立项审批后,都要求地方政府匹配资金。由于地方经济困难,财政收入薄弱,多数项目匹配资金不能到位。信誉好一点的课题承担单位,上级批多少钱干多少事,信誉差一点的课题承担单位,课题经费一到,就用于补充单位经费不足、用于人员开支、购置固定资产、改善办公条件等项与课题无关的支出。
(三)财务管理不严格。对争取来的科研课题,存在轻管理,资金管理上存在没有专帐核算,资金来源渠道分不开,与其它资金有混合的现象;有的课题经费在多个银行户的现象;有白条开支、大额现金支付等现象;有无计划列支管理费现象;有财务发票把关不严的情况等等。
(四)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失控,转移科研经费。一些课题承担单位以“联合开发”等名义将课题经费转至其他所属公司,由课题组随意支用,用于非正常用途。有的采取虚构经济事项签订合法技术合同的方式转移课题经费,将横向课题经费转至与课题负责人有关联或自己控制的私营公司,经费使用脱离单位财务监督。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科研项目预算不同于工程项目预算,工程项目国家有一套成熟的计算方法和规范,科研项目不确定性和没有成熟的可以参照的数据蓝本,给编制准确预算带来了较大困难。
(二)一些课题承担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对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较少。在管理和使用本单位承担的课题经费方面随心所欲,容易滋生这样那样的腐败现象和违规违纪行为。
(三)现存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规范作用不强。由于受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并非是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能够对其进行“跟踪问效”。
(四)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单位领导对课题依托单位的监管责任以及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期经济管理责任和风险认识不足。部分课题承担单位的领导片面认为课题组长负责制,就是课题组长全面责任,而忽略课题依托单位对课题执行的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对课题经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科研经费项预算管理
细化经费预算内容。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和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预算的严肃性,增加了可操作性。在项目申请阶段,合理制定支出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做到预算不合理、不科学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要与科研部门签定协议书,严格按预算支出经费,从源头和过程两个方面严格把关,确保有限的经费发挥最优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科研经费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主要注重的是科研结果的评价,而对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科研支出目标的实现程度,很少有人将其纳入其中进行评价。对于那些不太明确是否必要的项目支出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而对于确实必要的支出往往又缺乏事后的评价制度,难以判定支出的效果。因此,我国可以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科研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经费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跟踪问效制”,严防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对每一笔科研经费,有关部门(包括资金监管部门和项目主管单位)都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控与“跟踪问效”。尽可能地对每一笔科研经费从审批、拨付到使用各环节上都进行“跟踪问效”。及时杜绝资金浪费和项目不实等现象的发生。
(四)规范报帐流程、加强财务监管。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经费管理,要按照会计法规和项目合同对经费使用的具体规定,各项支出应当符合项目合同的约定及有关科研政策规定,有关票据及清单应当符合财务管理规定。批准使用的项目经费,须由该项目负责人和另一主要参加人员签字证明。
财务部门除了做好经费决算工作和盈余经费的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外,更要加强财务监督,一是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二是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安全检查。在检查中如发现有滥用经费、挪用经费等不合财务规定的情况,要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制裁措施。
(五)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实践证明,审计监督是最容易发现并纠正经济上的违规现象,我们应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各类风险预警系统的积极作用。通过审计,发现单位的风险或漏洞,改进管理,增加效益。我们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改革时期,必须加强内审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科技经费节节攀升,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立项数目不断增长,科研规模今非昔比,财政科研经费的等违规违纪问题也是时有发生,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转移挪用挤占科研经费、项目预决算不真实等问题时见报端。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为此写下注脚: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会计核算不规范等,涉及资金数以亿计。本该专门用于科研项目研发的科研经费在现实中成了腐败的温床,科研经费的安全和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舆论和社会的关注。使用与管理好科研项目经费是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关乎到科研事业单位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那么深入分析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
大量问题存在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的缺失。在科研领域里,我国目前缺少一部关于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的系统法律,致使科研项目缺乏刚性的法律约束和制裁。我国目前也还未出台有关科研经费使用及核算等方面统一的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中有些法规过于模糊、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执行过程中不易把握。加之,各类经费来源部门“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科研项目管理方式,这一管理的真空地带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一些科研事业单位认为财政部或上级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已经制定了很多办法,且在专项资金的立项或审批中也有相关的约束规定,财务人员与经办人员只需遵照执行即可,根本不需要另行制订本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即使有的科研单位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制度管理办法失之粗糙,很多关键性环节只作原则性规定,使经费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全成本核算难以全面实施
科研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成本核算要素不完整,科研项目成本只局限于部分可凭发票核算的费用要素(如材料费、差旅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的简单归集,因为单位管理的粗放,单位的公用资源等间接费用(水电费、设备折旧费)并没有包括在内;可见,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是全成本口径核算,仅仅是部分直接费用的核算,造成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远远小于项目的全成本,还占用了单位的公用经费,造成项目支出执行缓慢,亦不利于真实反映项目的投入产出成本效益原则。
另外,科研经费预算使用的科目与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使用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不一致,为随意扩大项目支出范围提供了空间和核算上的便利。自2007年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支出按经济分类,支出的经济分类科目主要反映科研单位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这些科目与财政部、科技部等科技项目预算科目没有完全对接,表现为,一套会计核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要对应多套专项项目预算科目。如科技部专项经费预算一般由“设备费”、“材料费”等11个科目构成,财政部修缮购置专项经费预算由8个科目构成,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预算由7个科目构成,且不同专项经费预算科目其核算内容也不相同。这就造成在会计核算中,难以用同一尺寸把握不同项目的支出,进而导致分析填制专项决算报表的口径不一致。
(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