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4 16:06: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请愿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本章程是文理学院教师治理学院的规划,受《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教师章程》及其《实施细则》的限制,并与其保持一致。本章程规定了文理学院教师履行《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教师章程》第八条款中规定的治理学院权利的方式。
第二部分 文理学院的教师
一、成员
本学院中所有具有教衔的全日制大学教师都是文理学院的教师。
二、投票权
在学院教师事务处理上,所有教师都有投票权。
第三部分 文理学院教师的权利
一、行使权利的方式
教师制定规则的权利通常由教师议事会及其委员会代为行使。但根据本章程,教师在教师会议上直接行使其制定规则的权利。
二、主要权利
受条款第一部分的限制,教师有权决定:学院的课程;促进教学和研究的政策;与学院学术事务有关的组织架构;学生入学和升学的标准;获得学术学位的资格;教师行为和纪律的准则;教师任命、留用、获得终身教职和晋升的标准;言论和学术自由的准则;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的学生生活的管理政策;上述各项权利必要并恰当实施的程序。
三、咨询权
文理学院的教师应密切关注和积极参与其他可能影响教育政策的决策制定。因此,教师对学院政策,尤其是在以下相关方面享有咨询权:
(一)选举和罢免本学院主要管理人员,以及创设和撤销有关主要管理人员岗位;
(二)院系的经费预算;
(三)学院和系所服务公立和私立机构的研究或服务职责;
(四)学院发展和具体设备。
在学院管理人员采取重大行动之前,须通知教师议事会。
四、投票权
在教师议事会制定任何决策和采取任何行动的120天内,学院教师有投票权。但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在收到25名或以上具有投票权的学院教师签名的请愿书的21天内,教师议事会秘书应通过学校邮箱,将请愿书、举行教师会议进行讨论的时间与地点通知一起发送给所有教师。应在请愿书和会议通知发送给教师后的7~21天内召开教师会议。召开教师会议的目的仅为讨论请愿书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议事会秘书主持会议。
(二)会议结束后一周内,教师议事会秘书应将否决和支持本次讨论的教师议事会行动的选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学院具有投票权的教师。教师议事会主席、秘书和请愿书提出者们一起唱票。投票结果于10天内公布。
(三)为确保上述程序在120天内完成,教师应在有疑问的教师议事会行动发生的60天内将请愿书递送给教师议事会秘书。若恰逢夏季或学年正常的定期休假,上述每个时间节点将延缓。
第四部分 文理学院的教师会议
教师会议应遵循以下程序和方式召开:
(一)包括两个教师定期会议,分别在一学年的每个学期召开。其主要目的是为院长提供一个了解学院情况的平台。
(二)院长需主持教师会议。在院长缺席的情况下,由其指定代表主持会议。
(三)特殊的教师会议:
1.可由院长召集召开;
2.可由教师议事会组织召开;
3.教师议事会主席在收到25名或以上具有投票权的学院教师签名的请愿书后,应组织召开教师会议。在收到请愿书的3个星期内,教师议事会开教师会议。
4.一旦组织召开特殊的教师会议,应遵循以下规则:
(1)院长应主持教师会议,在院长缺席的情况下,教师议事会主席主持会议;
(2)教师议事会秘书担任会议秘书,教师议事会秘书记录教师的发言,全程参加会议,发放会议通知,向教师发放和回收选票;
(3)学院全体具有投票权的教师的1/3,构成开会的法定人数;
(4)除对本章程和实施细则的补充、删除和修订外,教师的立法行为将由绝大部分参会教师投票的最终结果决定。
第五部分 文理学院的教师议事会
一、委员
在每年2月定期召开的教师议事会会议上,教师议事会主席应确认任期仅剩1年的各系教师委员,并要求文理学院院长通知相关系主任选举推荐本学科专业在教师议事会中的委员代表。
在3月底召开的两年一次的教师议事会会议之前,各系应在绝大多数教师出席参加的教师例会上,通过不计名投票选举产生本系在教师议事会中的教师委员。通常来说,在1个以上系所担任学术职务的教师,将作为其工资发放单位的教师委员候选人。教师不能同时担任学校教师评议会和学院教师议事会的委员。
在教师议事会委员2年任期结束之前,各系应在本系大部分教师都参加的教师定期会议上,通过不计名投票,选举产生教师议事会委员的候补委员,要与教师议事会委员任期时间相互错开。
院长和副院长没有投票权,不能在教师议事会中担任职务。
教师议事会中有3名文理学院的学生委员具有投票权。学生委员的推选应遵循以下原则:3月定期召开教师议事会之前,学生事务委员会(Student Affairs Committee)将推选2名本科生和1名研究生担任教师议事会中的学生代表,还要为每个学生委员各推荐1位候补委员。
二、组织
每年在春季学期结束前,教师议事会主席将组织教师议事会现任委员和新当选的委员召开会议。院长或院长的指定代表也受邀参加会议。在教师议事会主席的主持下,通过不计名投票的方式从教师议事会委员中选举产生本届教师议事会的主席、副主席和秘书各1名。
在教师议事会某个职务的选举中,如3个及以上候选人都没有通过大部分选票的情况发生时,获得选票最少的候选人将被淘汰出局,不再参加随后的选举。投票表决将一直进行,直到某个候选人获得最大部分的选票。
三、教师议事会的运行
教师议事会具有投票权的委员的2/3,构成开会的法定人数。
只有征得大部分参会的具有投票权的委员的同意,才意味着通过某个提议或批准某项行动。
除教师议事会决定不对外公开的情况外,教师议事会会议应向全体教师公开。
四、教师议事会的权利和职责
(一)根据第三部分的规定处理相关事务。
(二)根据第六部分和本章程实施细则的规定,任命教师议事会下设委员会的委员。
(三)对院长提及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四)仔细考察文理学院教师和学生提交的书面建议。这些建议应标注明日期并署名,呈交给教师议事会主席,他将尽早在教师议事会会议上对书面建议进行讨论,或是把建议指派给对口的常设委员会处理。
(五)根据本章程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理本院管辖范围内因教师不满而引起的各种问题。
(六)根据第六部分的规定,听取和落实委员会的建议。
第六部分 文理学院的委员会
一、常设委员会
根据本章程的实施细则,设立常设委员会。常设委员会通过教师议事会对本院全体教师负责。除常设委员会决定不对外公开的情况外,常设委员会会议应向全体教师公开。
二、特殊委员会
教师议事会建立特殊委员会,处理不属于常设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事务。教师议事会应决定每个特殊委员会的职责和服务期限。
第七部分
学术机构和同等机构的治理和权利
就内部政策的形成和施行来看,每个学术机构或同等机构的教师都是一个治理主体,都有权参与选择本机构的主要管理人员。
根据本章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尤其是《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手册》中“学术机构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利”的规定,每个学术机构或同等机构在其内部政策上都享有自。
第八部分 修正案
对本章程的修正建议案,须由教师议事会5名委员或本院25位教师提议,并书面递交给教师议事会。教师议事会组织会议进行讨论,并在教师议事会下一次会议上进行投票表决。如果教师议事会通过该修正案,则需通过电子邮件将表决结果发送给学院每一位教师。如果教师议事会不同意该修正案,学院中50名持不同意见的教师可签署请愿书,要求教师议事会向学院教师发放选票进行表决。一周内获得2/3赞成票,则该修正案通过。修正案获得学校教师评议会批准后方可生效。
第九部分
2011年10月3日,林格从雇主家里领到了第一个月当保姆的薪水,虽然不太多,但想到能让自己困窘的生活宽余些,心中还是很高兴。她在住处附近的银行开了一张借记卡,将刚领的薪水存了进去,还打算以后每个月的薪水都存进去。
一个月以后的同一天,她再次领到了工资,便来到那家银行,将钱又存入了借记卡中,并顺手查了一下余额,忽然发现少了5美元,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告诉她:“这是自动扣除的借记卡管理费,每月5美元。”
“我只有这么点存款,每个月你们就要收我5美元的管理费?”林格感觉不可思议。“不好意思,银行就是这么规定的,无论您存多少钱,都统一收取5美元的管理费。”
她直接找到行长,指出银行的做法有违公正,但行长说:“我们对用户的借记卡进行管理,也要付出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所以收取一定的费用,是合理的。”
回到公司后,林格向同事说起了这件事,并且表示:“我们应该想办法让银行取消这项规定!”但同事们认为,以个人力量挑战大银行,胜算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还是别惹麻烦了。
“但这不公平!”林格激动地说。“正因为我们是弱势群体,银行更有义务保护我们的利益,而不应该想方设法对我们进行榨取!一个人就收取5美元,那么全美国是多少钱?的确,挑战这样一家大银行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可谁都不站出来,公平和正义就要大打折扣!”
那天晚上回到住处之后,林格仔细思考了一番,她想到,单凭自己的力量去挑战银行的霸王条款,真的很难取胜,而且这件事又不适合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她意识到,必须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件事,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才能迫使银行在压力下屈服。也就是说,银行的做法合法不合情,所以只能在道义上施加压力。
1、“N号件”将拍摄成电影《恶魔之房》的消息传播开后,引得韩国网友骂声一片。5月15日,制作公司表示将取消制作电影《恶魔之房》,并表示该片是10年前的剧本,是讲述十几岁的少年性犯罪的社会告发性电影,不应该以“N号房”为宣传点。
2、5月15日,韩国网友已在青瓦台网站发起关于“要求终止N号房电影化”的国民请愿,目前已经有4600多人参与请愿。请愿书中表示,电影制作方对于该事件缺乏同理心:“如果我的家人是受害者,我绝对不会拍这样的电影。”
3、此前,韩媒报道称,电影《恶魔之房》由《模范生》的导演卢弘湜执导,目前正在选角中,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开拍。
(来源:文章屋网 )
花了几分钟做完答卷,包含了简单的兴趣爱好、常用的出行方式等。
刚准备转身走人,谁知这姑娘又拿出一份答卷一脸讨好地对我说,再帮帮忙填一份好不好?我迟疑片刻,想想反正一份也是填两份也是写,干脆就好人做到底吧。
这份答卷可不像上一份那么简单,包括了一些生活习惯、购物习惯、过往的工作经历等。这可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呀,着实让我有些迟疑。可是看到小姑娘一脸讨好的表情,想着填吧,反正不留真名,谁知道是谁呀。
这家调研公司的设计还真高,先用一份简单的问卷让被调研人配合,然后再进一步提出更多的要求。
仔细想想这是心理学上的费帝文“渐进”心理。
心理学家费帝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挨家挨户地找家庭主妇,声称正在发起为“安全驾驶立法”的活动签名,希望得到主妇们的支持。他请她们在请愿书上签名,请愿书将被送到州参议员的手中,结果几乎所有被请求的妇女都同意签名。
一段时间后,这哥们再次到那些签了名的主妇家里,希望她们能同意通往在自家院子门前的路口竖一块不大美观的大牌子,上面写:谨慎驾驶。他们又去找一些上次没有找过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竖牌子的要求,结果在请愿书上签名的主妇有55%以上同意竖牌子;而以前没签过名的主妇,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
为什么两者差异竟然有三倍之多?费帝文分析,当人一旦同意了某个很难拒绝的小要求之后,就会习惯性同意下一个要求。
同样的道理,当客户得到小甜头后,他自然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下次销售或是服务的时候,自然就会向商家提出更多的要求。
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沙漠晚上月黑风高,主人在温暖的帐篷里睡觉,他的骆驼却在外面受冻。骆驼心想,我要是要求在帐篷里睡觉,主人一定不答应,于是它就变通了一下,对主人说:“主人,外面好冷,可不可以让我一只脚伸进帐蓬取暖?”主人心想,帐篷这么大,一只脚不碍事。“好吧,伸进来吧!”
又过了一会儿,骆驼又开口:“主人,一只脚在外面,一只脚在里面,温差大,恐怕会感冒,可不可以让我另外一条腿也进来?”“一只都进来了,不差另一只,好吧!”主人心想。
又过了一会儿,它又恳求主人:“主人,后半身在里面,头在外面很难过,可不可以让头也进帐篷呢?”就这样,到了半夜,整只骆驼已经统统进了帐篷与主人同眠了。
瞧瞧,连骆驼都知道“得寸进尺”,何况是人,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运用客户的“渐进”心理学进行营销。例如中国西服企业――新郎・希努尔服装也是掌握了客户的“渐进”心理,成就了他们成为中国最大西服制造商。他们早在十几年前就率先推出终生免费干洗服务并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干洗服务中心,这让客户感觉自己占了好大的便宜:西服半个月得洗一次,一次干洗费50元,算一算,几年下来还真能省不少钱。买别家的西服是穿,买希努尔的也是穿,干嘛不买可以免费干洗的希努尔呀。
对希努尔来说,只要你买了套他们家的西服,一个月至少得去他们店两次,一年就24次。每次去你总得和服务员说点什么吧,时间长了,你总得再买点什么吧。
当然,如果是处理客户投诉,商家就得警醒客户的“渐进”心理。
在古代和中世纪,没有明确的权利概念和专指权利的词语(麦金太尔经考证认为:“直到中世纪即将结束之时,在任何古代或中世纪的语言里,都没有可以用我们的词语‘权利’来准确翻译的词语”。见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追循美德》一书),宪法只是规定国家政权结构的法律或私人性质的契约,并无权利保障的明确目的。17世纪,随着近代自然法学权利概念的终于确立,及专指权利的词语的出现,自然权利学说被创立并立即被广泛传播。这种学说认为,自然状态下人人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并受到最高法则即自然法的保障;为了稳定地享有这些权利,人们缔结社会契约,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惟一目的就是保障他们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这个社会契约就是宪法,是自然法在政治社会中的实现形式,而受到自然法保障的自然权利在政治社会中的实现形式必定是转变为政治社会最高法即宪法上的权利。也就是说,就像自然法确认并保障自然状态下人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一样,宪法确认并保障政治社会中人的各项权利,宪法是保障权利的宪法,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权利。
近代自然法学的这种自然权利学说适合了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因而刚刚兴起,就被资产阶级和受压迫的广大民众作为反抗封建专制的战斗武器,各国人民几乎都用不同的文字表达了一种相同的信念:人的自然权利是政治统治的基础,作为社会契约的宪法是这些自然权利的保障。因此,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限制专制权力,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各国人民在同封建专制势力进行斗争取得胜利之后,都以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形式来确认和保障他们的自然权利,使人的自然权利成为政治社会的宪法权利。英国首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宪法的发祥地。至于英国宪法产生于何时,宪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宪法与自然权利的关系而言,只有在自然权利的学说提出之后,自然权利才成为法律的目标,此后就有可能出现保障自然权利的宪法。
1625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第一次明确了“权利”的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学说,使自然权利学说广泛传播并被各国民众奉为主张权利的利刃。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就是根据自然法的天赋权利学说而产生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从而开始自然权利入宪的立宪实践。法国史学家F•基佐在《一年英国革命史》中对该请愿书制作过程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起初,被压迫的民众自问他们为什么不能享有这些权利,是谁夺走了这些权利,有什么方法可以恢复这些被夺走的权利。然后探查权力的来源及合法性。后来则决心“要迫使有权的人承认人民的权利是天生的,独立的,不再允许任何权利变成一种让步,也不允许别人的枉法变成权利”。[1]于是召开议会,要求国王庄严宣布他们应得的天然权利。
《权利请愿书》开创了权利入宪的先河之后,出现了权利宪法化的广泛立宪运动。一大批确认和保障权利的宪法或以《宪法》,或以《权利法案》,或以其他形式被制定出来。著名的有:1639年美国康涅狄克根本约章,1641年美国《马萨诸州自由法典》,1647年克伦威尔军队草拟的人民公约,1676年英国的《人身保护法》,168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政府组织法,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1776年美国弗吉尼亚州《权利法案》和《宪法》及此后其他各州的权利法案和宪法,1789年生效的附权利法案的美国宪法,1791年附《人权宣言》的法国宪法,等等。从《权利请愿书》到法国宪法都贯穿了一个核心理论:规定并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建立限权政府。如法国民主革命家罗伯斯比尔对宪法内容所作的论述一样,“任何宪法的第一项任务应该是保护社会和个人的自由,使其不受政府本身的侵犯”。[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定只不过是对自然权利本身的一种保障。宪法是权利的保障书,而权利是宪法的惟一目的。因此,权利的保障成为宪法产生的动力而自然引起19世纪宪法世纪的到来。
二、近代权利宪法化的权利来源
宪法是对自然法的宣告,宪法权利是对自然权利的表述,权利宪法化就是直接将自然权利转变为宪法权利。那么哪些权利可以被宪法化?它们来源于何处?这是立宪者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权利宪法化的权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先验式权利;二是经验式权利。
先验式权利是事实上并不存在但根据某种理论或观念而应享有的权利。由于该种权利是根据某种不可侵犯的神圣理论而存在的,因而成为宪法正当性的根据和宪法权利的来源。早在14世纪之初,法国人就根据古代自然法原理提出:“既然按照自然法,每个人应该生而自由……”[1:151],这就演绎出了一种先验式权利。此后,这种演绎方法随着自然权利学说的兴起而被广泛采用。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中所展示的权利就是此种权利典型。如《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的和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以及反抗压迫”。同样,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根据自然法则宣布:“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先天地、超验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存在于假定的“自然状态”之中,现实的公民权利则是通过作为社会契约的宪法而确立的。
经验式权利是以法律、习惯或其他形式客观存在的事实性权利。这种权利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以一种“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态势成为权利宪法化的另一权利来源。英国宪法宣称的权利主要是这种经验式权利。如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通篇表达的请愿理由就是:依英国之良法美俗,国民向来有权利与自由,所以人民要重申“往昔的权利”、“向来所承认的权利”[1:150]。1676年《人身保护法》的出发点是“为使人民自由之保障更为妥善”;1689年《权利法案》开篇宣称:“为确保英国人民传统之权利与自由而制定本法律。”可见,英国人的权利并非来自思想家的杜撰,而是存在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之中,并随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逐步地增长。宪法就是这种权利的结果,虽然不是权利的源泉。然而为使这种权利转变为宪法权利的理由更加充分,也使该宪法权利更具神圣不可侵犯性,英国人还是很自然地进一步把这两种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特定权利抽象化为人的天然权利。例如,在《权利请愿书》的制作过程中,广大民众决意“要迫使有权的人承认人民的权利是天生的、独立的,不再允许任何权利变成一种让步,也不允许别人的枉法变成权利”[1:150],所以经验式权利只是权利宪法化的间接或最终权利来源,而对之进行观念上的抽象而形成的自然权利才是权利宪法化的直接权利来源。
当然,以上两种权利作为权利宪法化的权利来源只是理论分析的结果。实际运用上,各国宪法都是根据需要而兼采两种权利来源,这在美国宪法中尤为明显。法国宪法和英国宪法在以其中之一为主的情况下,也同时采用另一种。
三、近代权利宪法化的实现方式
明确了权利宪法化的权利来源,还须通过一定方式使权利成为宪法权利。每种方式都会受到特定时期人们的权利观念的影响,权利观念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宪法中关于权利的规定、保障权利实施的机构以及个人在事实上对权利的享有。总的来说,十七、十八世纪的权利观念是先于宪法的自然权利的产物,是宪法保障观念的产物。而法国和美国则代表了这一权利观念的两种趋势。[3]在这同一权利观念的两种趋势的影响下产生了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权利宪法化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即成文法方式,以成文宪法明确罗认权利,并以此为限。法国宪法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法国的权利观念深受卢梭和孟德斯鸠自然法学说的影响,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就是他们自然权利的近似摹写,并通过社会契约将权利建立在宪法及其权威的基础之上。该宣言宣布了事先存在的、与生俱来的人的自然权利。为了保存这些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通过社会契约创立国家,而个人将他虚幻的、先于政府存在的自然权利毫无保留地融入“社会全体意志”。社会全体意志通过法律表现出来,而且所有公民都有权影响法律的形成。国家通过法律决定社会中个人权利的范围,并保护个人不受行政机关武断行为的侵犯。这样,人的自然权利就通过1791年宪法被明确罗列出来,人权就全部变成了公民权。而公民的宪法权利也就是根据宪法明文确认的权利,由议会来孕育和保护。“在法国,权利则是在一个已经建立的社会背景中宣布的。”[3:217]法律至上就成为法国宪法的标志。
取消俄语在部分地区的官方语言地位、禁止俄语电视台在乌境内播放、砸碎列宁和俄罗斯著名将军库图佐夫的雕像……面对乌克兰一波高过一波的反俄浪潮,出兵乌克兰似乎是俄罗斯最有力的回击措施。
种种迹象也令西方感到恐惧。历来强硬的普京,这次在俄核心利益受到严重伤害之时却一言不发。面对美欧台前幕后的干涉和插手,普京这个强大对手的沉默不禁令西方心生寒意。3天前俄罗斯尚未作出任何行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便公开警告说,俄罗斯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英国路透社评论说,如今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西方国家担心欢声笑语将会远去,俄罗斯与欧洲可能就乌克兰命运放手较量。
尽管出兵乌克兰似乎合乎俄罗斯的逻辑,并且种种迹象隐现俄罗斯有这一行动,但《文汇报》分析认为,观察认为,目前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已陷入全面危机,乌克兰本来就已经摇摇欲坠。能源制裁、贸易制裁、东部和南部大量亲俄民众……俄罗斯随便拿出些措施就够乌克兰喝一壶了。出兵乌克兰,目前还不是时候。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马特维延科2月26日表示俄不可能武力干涉乌克兰,这似乎也印证了这样的判断。
既然用不着出兵,那么测试中西部武装部队只是普京摆出的花架子吗?显然也不是。这恰是普京的一处妙笔:虽然我现在不会动用“牛刀”,但要让你们知道,我有这样一把锋利的刀。所以你们最好小心点,做事不要太过分,否则哪一天把我惹急了,后果会很严重!
这就是由米其林公司组织的一年一届的必比登挑战赛。1997-2001年间任米其林中国和韩国总裁的韩思克先生自2002年3月至今一直担当该项目的全球总监。今年10月12日-14日该项目将在中国上海举行。
很多人可能对必比登这三个字感到陌生,但一提到米其林轮胎人你就会露出会心的笑容。这位1898年诞生的憨态可掬的先生是米其林公司的广告代言人,但他代表的绝不仅仅是米其林的轮胎,还有这间公司对与人类陆上旅行有关的一切关怀。
人类将来该开什么车?
六年前,当米其林公司即将迎来它百年诞辰的时候,公司里的人都在考虑如何庆祝这样一个非凡的日子,最终,米其林家族第四代掌门者爱德华·米其林决定用准备庆典的钱做一件将会对人类、对汽车业的发展有益的事情。
在能源日益紧张、环保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汽车尾气排放影响的今天,全球各大汽车厂都在为人类明天开的车埋头研发,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氢动力、煤炭、天然气、太阳能、乙醇汽油……究竟哪一种在节约能源、减小污染以及经济性上都是现阶段最适合推广的替代能源发展方案呢?
任何汽车公司都不可能同时在这些方面深度研发。但这种各自为政的结果可能是未来不同公司主推不同替代能源,以致多个标准同时出现,社会配套体系难成规模,每一种都发展艰难。
作为道路移动性的传统伙伴,一直以注重环保为核心价值观的米其林公司要建造一个平台,让所有汽车工业的参与者共同来检测、探讨和体会各种汽车新动力发展方向的优劣,于是就有了以必比登的名字命名的一年一度的这场赛事与学术交流。
必比登挑战赛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米其林出资搭起了一个厂商、高校、NGO、研究中心、配件商、技术提供者群英聚会的平台,将各种研究成果拉到一起,以科学公正的方法进行测试评比,以得出最有价值的数据,为各厂家机构的研发指出明确的方向,以便相互协作创造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已经形成年度国际赛事的必比登挑战赛,从第一届只有30辆车参赛,到本届比赛已经有超过120辆车报名参赛,可以说越来越受到国际汽车业界的重视。
米其林以其一贯认真的做事态度组织比赛,在真实环境中检验环保安全车辆的最新技术。使用各种能源及技术的量产车型及概念车型均可参加竞赛。参赛车辆将接受一系列环保、安全和性能方面的测试,包括能源经济性、尾气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噪音排放、加速及操控等,并且参加200公里的拉力赛,以检验其在真实环境中的运行能力。还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诸如实地测试和比赛、媒体见面会、学习中心、国际研讨会、国际策略及政策评估会议、试驾等使参与者亲身感受并融入到这个活动中来。
这是一项纯学术的非盈利、非商业活动,与米其林的轮胎一点关系也没有,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初米其林找到它的竞争对手们商量携手共办这一赛事时,人家都大摇其头了。但是米其林家族似乎历来有此传统——对于凡是与道路移动性有关、有需要却因为操作复杂难以盈利而无人去做的事情总是有着强烈的关怀和参与热忱。
给马路编号与红色圣经
2004年5月初的一天,在离米其林总部法国克莱蒙弗朗不远的一座山上,载着几十位中国汽车记者的大巴正向着山顶进发,在入口处,大巴被拦了下来,“今天晚上会有大雷雨,前往火山口的路已经关闭了。”当这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伴着大巴掉头传来时,每个人的心情都很糟糕。
“《红色指南》上说这附近不远有一座小镇,里面有一座大教堂!时间还早,我们去那儿看看吧。”米其林(中国)公关部的Catherine Peng忽然兴奋地大声说。
感谢米其林公司出品的这本与轮胎毫无关系的小册子,让我们在蜿蜒的山路间找到了一个精致的小镇,聆听到穿透云宵的钟声。
早在1908年,法国只有12000辆汽车时,米其林公司就成立了旅游部。那时,法国的马路网还是19世纪的产物,维护不好,也没有指示路牌。自从马力-蒸汽火车取代了公共马车以后,能够熟记路途的马夫也随之消失了。而马路的新用户——司机们,对旅行路线根本不熟悉,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在受了惊的乡下人面前毫无目标地拼命乱开乱找,一场徒劳。
米其林旅游部的初衷是搞一种特色服务,将品牌与服务概念结合在一起,其任务是给司机提供最佳路程选择。早在8年前他们就已经将不同地区路段的马路情况、形状、周围的名胜古迹、加油站、维修厂和餐饮住宿印在一本有必比登标志的红色小册子上,定名《红色指南》,作为当地轮胎店的促销品。
但这很快成为了一种独立的需求。要求得到服务的人越来越多,旅游部成了特殊的工作机构。80多人整天在那里处理业务,一个月提供5000个以上的路程服务。他们的服务很快延伸到法国以外的中欧、北欧和地中海地区。
到了50年代,《红色指南》不仅在欧洲家喻户晓,连遥远的、汽车工业生产占世界市场80%的美国也知道了它。《红色指南》的调查人员装作普通的旅游者去光顾旅馆饭店,并在指南中将其分级别标注出来。它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独立风格,廉洁的调查人员令旅游和饭店的老板忧心忡忡,但却被开车人奉为路上圣经。
1961年的《时代》杂志说:“从巴黎到比利牛斯山脉,各个饭店的名声都由《指南》来确定,除非你不想享受美食,就不必把这本厚厚的红色册子放进手套盒里,便可开车去旅游了。”
1946到1960年期间,欧洲每年汽车的注册翻了10倍,《红色指南》作为一种商品,成为了米其林公司在轮胎之外的惟一一项业务分支,并因其咨询权威的地位而名利双收。
正像1900年每一次出版时安德列在序言中预言的那样:“此书是在新世纪初次出版,它一定能与世纪共存。”现在米其林每年在全球售出2230万份地图及旅游指南,占到公司营业额的2%。
但必比登所做的事远不止《红色指南》,它还为了方便旅游者而向总统施加压力。
20世纪初法国的马路分为四个等级:省级、国家级、主干道和市政级。每公里之间有一块石牌作标记。不过很少有人看得懂。因为石牌上常常连字都没有,即使有公里数也是不可完全相信的。这给汽车旅行者添了很多麻烦。
于是,米其林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安德烈·米其林拟了一份请愿书,要求给马路编号。1912年10月26日,飞机沙龙开幕之日,法国总统阿尔芒·法利埃亲自在请愿书上签了字。获得这次意外支持后,安德烈立刻出版了一张广告画,三色旗下是总统签字的照片,他的身后站着一排轮胎人,这些必比登双眼盯着总统,文字呼吁大众以总统为榜样。一个月内请愿书上有了20万个签名。
这个广告活动至今仍被称作施压行动。因为请愿书被送到公共工程部后,次年3月,让·迪披部长就了为马路编号的命令。
从欧美到中国的意义
当必比登挑战赛在法国、德国和美国举行的时候,他们也是在以一种学术的方式向当地政府谏言。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在出台某个政策时都要考虑很多因素,所以米其林把需要考虑的因素所涉及的各方都请来参加必比登挑战赛。比如在中国他们不仅请来车辆制造商、设计商、技术开发商、高等学府、政策制定者和媒体,还请来了能源供应商如中石化等,以及配件供应商。大家眼见为实,该向哪个方向推动中国清洁能源的进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中国的石油进口日益提高。但现在的能源紧张没有受到全社会的足够关注,只是得到了一些政府官员和专家的认识。许多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在汽车生产时往往只考虑什么车型销售好,而很少考虑能源消耗和环保等问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伟认为:“本次大赛,能给国内的汽车厂商带来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到汽车工业清洁汽车发展的最新动态。而必比登挑战赛不仅带来了汽车的拉力赛,更有国际研讨会、讨论会等有许多国家的汽车行业政策制定者参与的大会。”
“从环保角度看,全球瞩目的焦点在中国,作为人口基数最大、市场前景最广阔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中国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由中国选择它所期待的能源替代模式,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将是巨大的。”韩思克在向记者解释为何来中国举办本届比赛时说,“据我所知,中国的科技部、发改委和环保总局正在制定未来清洁能源标准的机构,我们也请他们来参加比赛和交流会,希望用数据向国家部委和产业部门证明新能源的优势。”
赛事在中国举办也深得整车厂商之心,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上,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向中国政府、合作伙伴、消费者和经销商展示科技实力的机会,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几乎所有知名汽车生产商都将携概念车和量产车型前来参赛。
随着参赛厂家和车辆的增加,组织成本也在成倍增长。为了减少昂贵的上海F1赛道使用成本及邀请官员和媒体的费用负担,使这一活动可持续发展下去,米其林向每个参赛车辆收取1500美元-3000美元的注册费,当然剩下的主要花费还是由米其林公司支付。韩思克认为:“与国内车展的费用相比,这很合理。”
米其林得到了什么?
就像在大多数车展上米其林并不会设立展台,而是搭建一个只有必比登形象、没有轮胎宣传内容的媒体服务中心一样,人们总会问,米其林毕竟是一间以逐利为目的的公司,在这一系列看似远离销售轮胎之目的的服务之中,米其林图什么呢?
那么,让我们先看看米其林旅游部的发展历程吧。旅游部不断提供最佳旅程的事很快传开,他们被越来越多寻求咨询的文件压倒在地,最终改为旅游局。公司提供这个服务关系到司机的整个生活,反而与他开的车的轮胎没有直接关系。但一丝不苟的忠诚工作为米其林赢得了旅行者的信任,同时,游客不断提供的信息也为米其林完善其《红色指南》提供了大量支持。
20世纪20年代,随着汽车以300%的速度增加销售量,越来越多在四轮上旅行的人们很快将这种信任延伸到对米其林企业及轮胎产品的信任和忠诚上,企业的名声也不断提高,在快速增长的轮胎市场上,这些看似无关的投入却比广告更加让人信服,无形中为米其林分到了更高的份额。而与此同时,每个人都相信,当法国只有2800辆车时就开始发行的《红色指南》并非出于直指这一结果的功利目的。
相关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研究的第一步,是先到各家各户向家庭主妇们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请她们支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在一份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研究的第二步,在两周后,由原来的两个大学生实验者重新找到这些主妇,问能否在她们的前院立一块不太美观的大告示牌,上面写着“谨慎驾驶”。实验的结果表明,先前在请愿书上签过名的大部分人(55%以上)都会同意立告示牌,而没有签名的主妇,只有不足17%的人接受了这一要求。而这个实验验证了社会心理学“登门槛效应”的存在。
心理学启示
一个人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更顺利地登到高处。用“登门槛”来形容这种心理现象简直是太形象了。
销售就常常使用这种技巧来说服顾客购买他的商品,通常成功的销售都不会向顾客直接推销自己的商品,而是提出一个通常人们都能够或者乐意接受的小小要求,从而一步步地最终达到自己推销的目的。其实对于销售而言,最困难的并不是推销商品本身,而是如何开始这第一步。当你把一名销售让进自己的屋里,可以说他的销售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即使你开始并不想买他的帐,仅仅是想看看他如何表演。有时我们会发现这种方法的确是个达成自己目标的好办法,尤其是用于和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偶尔使用一次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前段时间有一个专题报道,专门曝光了近期社会上出现的骗术,其中有一个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就是利用这种“登门槛效应”行骗作案。骗子首先跟目标人(案件的受害者)在车站的候车室里搭讪,慢慢的聊的内容也多了起来,先建立了一种轻松信任的初步关系后,骗子就创造出自己手机没电的假象,借机向受害人提出求助,这时如果好心的受害人把手机借给骗子,骗子就会采取下一步行动,直至最后把手机骗到手。
然而,为什么“登门槛”的作法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呢?其实,最开始提出的小要求只是一块敲门砖,是彼此建立初步联系的阶段,而通常人们拒绝陌生人的要求比拒绝熟人的要求容易得多,当双方建立了一种联系后,虽然这种联系可能仅仅是最初层次的交谈,但你周围有人总是用这种方法向你提出无理要求的话,相信马上就会被识破这样的伎俩。
作为一名销售而言
当然,作为美妆企业的销售而言,并不是要他们去行骗,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赢得利益。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登门槛”效应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非凡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是在最初拜访陌生客户的时候,将自己的产品试样赠送给他,或者许以些许的好处以增加对方的信任和好感。然后,在接下来的数次拜访中,逐渐将自己的销售目的推出,让对方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并逐步接受你的想法和做法,这也正是美妆产品的招商会总是会持续几天的原因。时间是这种方法的关键。
被小儿子抡了两个耳光后,76岁老人忍无可忍掏出身上水果刀
斜江村村民的请愿书写于2014年5月。当月11日,76岁的黄茂生从家里被警察带走。同时,一个几乎令所有村民吃惊的消息也在村里传开:黄茂生用刀杀死了自己的小儿子黄勇军。
在村民眼中,黄勇军“好吃懒做”、“酒疯子一样”。他1991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刑满释放后,一直住在父亲的老屋里。案发时,一起住的还有黄勇军10岁的儿子。黄勇军的妻子,早在孩子年幼时已被他拳打脚踢打走。
后来面对警察,黄茂生回顾了事发当天的情景:39岁的黄勇军和往常一样醉醺醺回到家中,因为嫌饭菜不好,他边骂边把桌上的碗筷全都扫到了地上。非但如此,他还抡了黄茂生两个耳光,接着还想要再打。本想上前跟小儿子理论的老父亲,“心慌了”,顺手掏出围裙口袋里的水果刀,“不晓得咋的”捅进了儿子的左胸。
对于老人的这种“忍无可忍”,斜江村村委会的干部们感受最深。
“黄茂生总到村委会来,我们都去调解了好多次了。”村委会的书记员拿出调解记录,仅2014年就占了满满一页纸。他介绍,黄茂生祖孙俩经常被黄勇军打出家门,摔烂碗筷不准吃饭的事情,在老人家里更是家常便饭。解决情况一栏里,“教育”、“交流”、“不准打骂、虐待父亲”等字眼,频频出现。
为了抚养小孙子,黄茂生在村里开了一间简陋的茶铺,每天收入不足10元。家境稍好的老伙伴们,常来黄茂生的茶铺打牌,每次留下1元桌钱,有时还送他些旧衣服。他们知道,黄茂生祖孙俩仅靠每人每月200元的低保过日子,很难。
黄茂生偶尔也会陪老伙伴们玩上几把牌,同时还得瞅着屋角煤炉上煮着的饭。更多的时候,黄茂生给客人倒好茶水,自己坐在门口编筐,“编得很慢的,最大的筐子也只卖几元钱”。
原本充满欢笑的牌局,经常会被喝醉酒的黄勇军粗暴地打断,他动不动就会掀牌桌。不仅如此,黄茂生大儿子家20多岁的大孙子,也对爷爷动过手。“把他爷爷揪住摁地上打,我们喊,他才停。”老人们回忆。
尽管日子过得如此不堪,认识黄茂生的村民,还是难以相信好脾气的“茂生哥哥”竟然杀了人。但血案的确在2014年5月11日发生了。
面对黄勇军血染的尸体,黄勇军的儿子――常年穿着校服的瘦小的10岁男孩儿冷冰冰地说:“死得好。”黄茂生在外地打工的儿女们,从邻居那里得知父亲杀死了弟弟后,回答是“走不到(方言,没空)”。给他们打电话的村民回忆,电话那头的声音十分平静。
全村200余村民联名为老人求情请愿,而老人觉得待在看守所比外面好
黄茂生被警察带走后,村委会牵头发起了联名请愿:“该死者(黄勇军)与黄茂生系父子关系,长期辱骂殴打虐待父亲,民愤极大,死有余辜,请求宽大处理。”
不到一天,请愿书正反两面挤满了200余个名字,连纸边的留白都摁满了鲜红的手印。这封请愿信由村委会递交公安局,又由公安局上交至法院,成为法官量刑时的参考。
但黄茂生一开始似乎没有打算为自己求情。
法庭上,法官问黄茂生:“人是不是你杀的?”倔老头儿不假思索地一扬头:“是!”“杀了几刀?”“记不清楚了!”
法官事后感慨,若是一般的杀人犯,即便捅了好几刀也要说一刀,争取判得轻一点。“黄茂生只捅了小儿子一刀,却说记不清楚了,根本没想为自己求情,特别耿直。”法官说道。
“老爷子年轻时肯定是条汉子。”办案民警也有同感,“他就觉得一人做事一人当,一命抵一命。”
老人则有自己的想法。“我想我老了,七十几了,我还要受娃娃折磨,我咋活得下去呦。”记者找出黄茂生生前在看守所的视频,手机屏幕上的老人抡着胳膊抹眼泪说。
黄茂生的三女儿边看这段视频,边有条不紊地切着菜说:“对,是我们爸爸。”随后,她从墙上取下一块腊肉,一边手脚麻利地搓着,一边喋喋不休诉说自己的孝顺与大哥的虚伪。
从黄茂生三女儿的三层小楼步行3分钟,就能到达她父亲的老木屋。与老木屋一墙之隔的,是她大哥家,一幢酷似门市房的二层小楼。
与妹妹一样,黄茂生的大儿子热情地留记者吃饭,特意抽出50块钱让老婆去买只甜皮鸭,然后有板有眼地说起不堪的姊妹,毫不低调地赞扬自己以一己之力赡养老父。
但村干部口中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老人的几个孩子都不孝顺,每年春节都是老人自己在破屋里过,从来没去过哪个儿女家,也没见谁来过”。
2014年9月24日,黄茂生接受庭审时,他的子女亦无一人到场。据说是因为下雨没车。庭审结束后,黄茂生被带回看守所。他对在看守所的待遇很满意:“我在里面比外面好,上厕所有人扶,洗脸洗脚都有人端水。”
2014年11月20日,法庭宣判,黄茂生犯故意伤害罪,考虑到年满75周岁、认罪态度良好等原因,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执行。
宣判时,黄茂生唯一到场的亲属是他的大儿子。大儿子飞身上前跪倒在地,搂着父亲的膝盖大放悲声。被闪光灯疯狂拍摄后,他满脸泪光地对着镜头表态,“要对父亲好”。在电视屏幕上见此情景,村民们哭笑不得:“太会演戏了!”一位村委委员斩钉截铁地说:“完全是装的!他对他们老头儿不好!”在这位村委委员的描述中,这个“电视上的孝子”,连父子10年前签订的赡养标准都没有兑现。而当年定的标准是:“(儿子)每年给予父亲黄茂生粮食一百八十斤米,清油五斤,钱一百元整。”
老人的律师说,苦了一辈子的老人不愿离开看守所,因为“这里有医生给他看病,狱警也很照顾他”,但老人放心不下独自留在老屋里的小孙子。
老人获缓期执行后一人孤苦生活,直到凄然离世儿女们才走进满是灰尘的老屋
2014年11月20日宣判后,黄茂生回到了杀儿子的老屋,满屋灰尘,独自一人。
邻居们看见,这个流着口水的老人,独自在门口的井边压水,洗衣服洗铺盖。随后,他就感冒了。两天后,他的茶铺就关门了,从此再也没开。
不久后,老人也再没有从他的屋子里走出来。
一直在争夺父亲老屋的儿女们,得知老人去世后,这才走进了老屋。他们从老人的户口本中发现的信息,印证了他们的猜测。老人早在2013年1月就悄悄立下遗嘱,将自己的3间老屋留给相依为命的小孙子,并明确写明所有子女不得干涉。
村干部分析,这也一直是黄家矛盾的根源,因为其他儿女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份。
黄茂生还在看守所里时,无人照顾的小孙子被暂时寄养在隔壁大伯家。一个月后,村里凑了1000多块钱送他去找妈妈,这个只有10岁的早熟的孩子极不情愿:“我走了我大伯霸占我房子咋办?”
这座被很多人惦记的房子,多年来靠脏兮兮的塑料布勉强遮住棚顶,蛛网和着灰尘结成块状,一坨坨地布满灰突突潮兮兮的家具和墙壁。
因为杀子事件,这座“全村最破”的老屋也变成了村里最知名的房子,成为各路媒体记者采访报道的背景。电视台记者站在与相邻小楼对比鲜明的破旧木房前,讲述杀子事件,谴责老人之子的不孝。
一个路过黄家的村民努努嘴,“他们那家人亲情淡,就钱看得重。几个儿女,但凡有一个人管一管,老头儿都不至于那样。”
居住在鹤庆朵美乡境内的傈僳族的“情书”,是以花草“写”成,当地人称之“花卡”。
傈僳族青年男女,通过洗澡会、对歌会相识而产生爱情后,往往是由男方主动出击发出“情书”,向女方表示求爱。他用偶数的芸香草间夹偶数的灯芯草,编成两个环锁的圆环,再用12朵缅桂花为核,外用蕨菜缠边编成一个心型绦坠系之环上。与喜爱的姑娘交往时,便主动将环套在她的脖颈上。
这是一件试探性的“情书”,用约定俗成物征破解:芸香草表示相思,灯芯草表示同心,缅桂花表示相爱,蕨菜表示永不分离。若请歌手将这“花卡”破译,即是一首动人的情歌:美丽的姑娘,你好比是悬崖上的缅桂花,让我朝思暮想。我愿变成一只蜜蜂,永远栖息在花枝上,整天为你歌唱。你若是花蕊,我愿变作护蕊的花瓣,与你相伴地久天长……
姑娘若是接受对方的示爱,便会用长青藤做一张弩弓,用红头绳拴弦,系上三根青蒿枝当箭回赠对方。表示愿与对方相交,同时暗示对方约会。
被姑娘邀约的小伙子,早早来到约会地点,等候心上人的到来。可从月上东山,一直等到雄鸡唱晓,都不见心上人的踪影。眼看无望,只好用红杜鹃花编制成个“月亮”,再用七朵白杜鹃表示“七星”缀在“月亮”四周,将其挂在约会处的树枝上。借这“花卡”向心上人吐诉无尽的恋情:姑娘呵!你是天上的月亮,我是月边的星星,我永远跟随和相恋着你。不管是乌云把你遮住,还是暴雨把你淋,我永远不与你离分。
到了次日夜晚,痴情的小伙子又早早来到头晚的约会地点候约。举目搜寻,发现昨晚自己留下的“花卡”已不见了,猜测是已被心上人取走,便又满怀信心的继续等待。直到东方现出曙光,仍不见心上人的身影,可他却不灰心,相信心上人情深意浓。于是便用兰草配上三月雪花编一只心型花篮,挂在昨晚挂“花卡”的树枝上,向心上人再表心迹:我已把心刨出来让你看了,你怎么还不露面?只要能与你面对面交流心声,上刀山、下火海我都无怨无悔!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劳动,他又只好踏着曙光折转回家。
天下最痴情的人,莫过于热恋中的情人了。痴情的赴约小伙,虽没与心爱的人会上面,但他仍无悔无懈,仍一个晚上又一个晚上地赶到赴约点守候,直到收到心上人回赠的“花卡”——女方在男方悬挂“花卡”的树枝上,挂有一个用缅桂花和兰草编成的大“?”表示:我每晚都到此来赴约,只不过没露面,躲在附近花丛中聆听你的心声。
到了次日晚上,心中如灌了蜜糖的小伙子带上自己平时劳动成果的精品,早早赶到了约会处赴约。岂知,心爱的姑娘比他来得更早,坐在花丛中,弹吹着口弦,把一腔情爱送给对方。此时,一对心爱的人儿相对而坐,一方弹弦吐情,一方伴歌表心。情绵绵、意深深,天为凭、星月为证,经过红花绿叶的“花卡”传情,终于两厢同心,订下了终身。
为表示天长地久永相爱,海枯石烂心连心。姑娘首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一个竹根雕制的烟斗送给男方;男方回赠给姑娘一只古藤制作的手镯。同时,二人在现场赶制订婚信物作为纪念——小伙子现砍枝竹竿,削成一支弩箭交给对方,姑娘在箭杆上刻上几道深纹,再将其竖破为二,各自珍藏一半作为订婚信物。到了结婚之日,双方当众把信物对合,称之“百年好合”礼,然后用红头绳缠包,留作终生的纪念。
私定了终生的青年男女,按旧时的习俗是不能“明目张胆”地来往的。有什么事或要表达心情,仍然要靠“花卡”沟通。24朵山茶花串系的项链,表示时刻把对方挂在心上;兰草和青松毛混编的手镯,表示想与对方约会;栗树叶包松子,表示明天约你去赶集;包谷壳包裹包谷须,表示请你来收割庄稼;一片茶花叶包只口弦,表示请你一同去参加对歌会;两枝青蒿同穿于一片土豆片上,表示请你吃饭……
男女双方往来的“花卡”,人们都各自妥善保存。待到结婚之日闹新房时,双方将其全部拿出,交给闹新房的伙伴。让伙伴们通过“花卡”的“记载”,来领略一对有情人谈情说爱终成眷属的心路历程。
利仆人的“情石”
过去,居住在鹤庆四角山乡的利仆人,住房多为架设在大栗树枝桠上的以树枝、藤条编围成墙、木板、木片当瓦盖顶的“巢房”。在每户人家主房不远处的栗树上,又建有一座花呀、藤呀缠饰的小“巢房”。这巢房便是供家中未结婚的姑娘居住的“花巢”。每个姑娘单居一座“花巢”,方便她们与前来幽会的小伙子谈情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