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意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9 16:41: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专题研究意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专题研究意识

篇(1)

1 国内医学检验教育教材体系现状

医学教育时间绝对有限,教学内容却无限增长。医学检验教材体系同医学教材体系一样,是“单学科叠加”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把医学科学人为地切割成若干个门类,各门各类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单学科叠加模式的课程体系非常关注每一门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研究的角度说这或许是它的优点,然而从教学的角度说则更多地暴露其缺陷[1]。因为,以学科为单元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服从此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可能已割裂了与彼学科的关系,兼顾其系统性则有可能陷入内容取舍上机械性,实现了各门学科的完整性则可能已经导致同一内容的多次重复。再者,当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引入,医学教育所能够做出的反应便是不断地增设新学科,增开新课程。人为切割且自成体系的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层层递进,使学生建立的是被教学进程所纵向规定的认知结构,不利于按医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去多维、多元、立体、综合的系统把握[2]。

鉴于以上分析,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时间的钢性制约与教学内容的无限膨胀,导致有限的教学时间不能承受无限的内容膨胀之重;二是实验项目是以课程学科为基础的,其形成结果必然是条块分割,重复设计导致课程实验无限膨胀,缺乏培养学生大专业观的设计;三是课程实验要求系统化、完整性,有限时间实验内容重复,创新试验无从谈起,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

目前在全国检验界乃至医学界都已充分认识到它的弊端,都在做有关方面的探索,如有的学校把实验课分为实验理论课和实验操作课,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报告[3]。有的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分为基本操作、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个层次[4]等等。许多学校在创新实验内容和开展创新性实验上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但总的看来,各课程学科都片面地站在各自的角度,致使实验教学改革难以有突破性的进展。

2 新型实验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优化重组检验医学在校训练项目,形成检验医学实验学新课程,以有利于学生突破课程学科局限,树立大实验观和大专业观,自主创新实验,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能力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

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有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和临床寄生虫检验等6门。计划教学课时700学时,实验课时几占一半,实验训练项目有200余项。改革研究后并不在要减少多少课时,主要是试图将各处分割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重组,压缩重复、演示和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实验设计增加具有利于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实验比重,增加一些医学实验领域的高端实验的学习,增加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机会,增加提前接触临床的机会,腾出时间增加社会实践。多方位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有时间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此我们编辑出版了一本《简明临床检验实验学》,以此作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基本教材,编写了与之相对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实实在在的一门实验学课程。

将在校计划训练实验项目安排为150项上下,占用15个学分(280课时左右),实行“6868”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分为4个实验教学模块,拟分别在第5、6、7、8四个学期内实施。

①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以临床基础检验的实验训练项目为主,计划训练60课时。比如:采血术、细胞计数术、制片术、染色术、读片术、比色术、测定术、培养基制备术、细菌分离鉴定术等。

②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以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血库、临床寄生虫检验等相关实验训练项目为主,计划训练80课时。比如电泳术、离心术、酶学检测、蛋白质检测、糖和脂类检测、电解质检测、血气分析、细菌学检验、血型和输血检验、出凝血检验、贫血检验、寄生虫有关检验等。

③现代技能训练项目:以半自动或自动化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等为主的实验训练项目为主,计划训练60课时。比如光谱分析术、层析术、抗体制备纯化术、酶标荧光标记术、PCR术、免疫功能检测、基因多态性检测等。

④自主创新技能训练项目:以自主选择创新实验训练项目为主,计划训练80课时。在学生在校训练的后期行课,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自己以为对以前学过的哪些内容有兴趣,可以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可以自主进入临床见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实践;可以为自己设计毕业论文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可以为学生设计指导性的比如骨髓细胞学检验、白血病检验、溶血病检验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自主或指导学习的内容。设计内容时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以免流于形式,浪费时间,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 新型临床检验实验学新课程的现实意义

新型临床检验实验学新课程的现实意义:其一、我们试图进行的改革研究主要的目的所在是在于打破课程学科界限,建立检验医学新的实验体系。即将检验医学的实验从各门主干课程中分离出来,经优化整合,形成一门新型检验医学实验学课程。其二、有利培养学生的大专业实验观,避免由于课程分割,在学生毕业进入临床工作以后,面对扑面而来的检验医学临床问题不知所措,无法应对专业体系中的互相依存的彼此关系。其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体系中,我们特别强调了自主创新技能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建构式学习和对学生大专业观、大医学观和科研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四、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体系独立形成,不依附于课程,部分具有共性、雷同的实验实现了整合,不仅合理利用了教学资源,更重要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眼界,更广阔程度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其五、为实施实验学分制创造了条件。实践医学教学为本科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实验学分制势在必行,检验医学专业实验学单独成课为其基础。

我们的研究实践才刚刚开始,在运行中一定还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遵照医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去多维、多元、立体、综合的系统把握,改革一定会朝着有利于近于科学本质的方向发展,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会走向更深入,更贴切,更有利于医学检验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成长。

【参考文献】

[1]昝加禄,王风鸣.医学文化优化重组与医学教育内容创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13(1):63-64.

篇(2)

1.1强化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对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培养。一方面,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改善。在基础课程实验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验证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的掌握;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第三层次为研究创新型实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善传统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增加实验项目教学环节。另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避免单独使用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的融合教学,使基础实验教学更具有效性、科学性。

1.2对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进行强化

强化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基本检验技能训练,要强化训练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技术内容,增加血液标本采集训练、微量吸管训练以及各类液体试剂的配制训练等,使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强化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以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检验技术的训练,为学生临床检验技能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1.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进行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之前,需要构建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即为“学院(学校)部系(附属医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对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为:其一,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主要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知识的运用能力。其二,能力测试,重点评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考核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考核制度,按考核制度设置严格执行。

1.4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构建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构建督学督导制度、质量标准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以此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方面,涵盖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等[6]。定期进行实践教学检查,以此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全程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探究

2.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青年教师的临床技能、业务能力要加强培养提高。在对教师实施规范化训练过程中,更加规范实验带教教师的标准化操作水平。增强教师教学责任心,形成了优良的教学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2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基本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操作水平能很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得以充分锻炼,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2.3平台构建方面

篇(3)

综介前人的研究成果,结介实际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研究对于专业认同概念的界定更加倾向于土顶明所作出的定义,即所谓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和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介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    

对于专业认同,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内容和方向上存在一些小同。在国外,山于专业选择的灵活性较大,因此学者并小是单纯地研究专业认同,而是将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相结介,将认同的概念具化到某一职业领域中。例如,对于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的认同。在我国的高校中,专业基本上是一贯制的,大多数学生在上学期间几乎小会改变所学专业。一旦学生小了解甚至小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会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成绩小佳。另外,专业认同感小高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对自己所学专业小认同而被迫在毕业时选择其他方向作为自己的职业,这无形中也是对于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广大青年学生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损失。      

就整体而言,我国学者对于专业认同的研究并小丰富。而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领域的研究目前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特点和影响因素的探讨,为提升这一群体专业认同的水平下提供对策研究,同时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乃至就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北京体育大学三个年级小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45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个别调查和集体调查相结介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对样本量较多年级的学生进行个人真实信息采集,以便进行后续追踪研究。

1. 2研究方法    

对于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前人有相关的探讨,本研究在周靖一《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介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特点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问卷  (共20题),第二部分是专业感受问卷(共13题),第三部分是职业规划问卷(共21题),第四部分是人u学变量(共11题)。其中前三部分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选项依次赋值1-5分。    

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问卷共20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922,问卷的四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1. 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专业感受问卷共13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879,问卷的三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5. 1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职业规划问卷共21个条目,题目为五级李克特形式,1表示“完全小符介",5表示“完全符介”。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927,问卷的三个因素共解释总方差的68. 3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 3统计与分析    

采用EP工DATA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9. 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GO. 05表示显著性差异,PG0. O1表示非常显著性差异。

2研究结果

2. 1问卷回收率及样本量情况    

4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07份,有效回收率90. 44%,其中男生191份,女生216份,研一233份,研二102份研三72份,因各年级招生人数小同及受到高年级学生外出实习和找工作等因素影响,研二、研三学生样本量少于研一。

2. 2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整体状况    

如表2所示,专业认知和情感问卷最低得分为33分,最高得分为100分,这一问卷整体样本的标准化平均分为3. 74分,高于中间分值3分,表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整体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程度较好。而在三个问卷中,生涯规划的标准化平均分值相对于其他两个问卷略低,但是也高于中间分值。这说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状况中等偏上。

2. 3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小同因素影响下的差异  

如表3所示,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性别、年级、工作经历、自评所学专业冷热程度等因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选择方式和家庭来源因素上并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1)在性别因素上,三个问卷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且男生在三个问卷上的得分均值均高于女生;<2)在三个问卷上均表现出了三年级分值最低,一年级分值最高的特征;<3)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整体水平高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4)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为热门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明显高于认为是冷门的学生;<5)小同的专业选择方式和家庭所在地对于专业认同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差异;<6)体育院校专业类型包括学科类(体育理论类专业,如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新闻等)和术科类(运动技术动作类专业,如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两大类,两个专业类型在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生涯规划问卷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对于专业感受问卷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7)在是否跨专业考研因素上,只有生涯规划问卷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且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的分值高于非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这体现出了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对于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识和水平相对较高。

3讨论与分析

3. 1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程度较高,调查问卷中所涉及到的三个问卷在满分为5分的评价体系中,其标准化平均分都高于3. 5分。在三个问卷中生涯规划问卷的得分相对较低,这主要与体育院校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主动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小强有关。

3. 2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中男生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于女生。这可能与当前就业形势有自接关系,山于婚育等客观现实问题的存在,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男生更为青睐,女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难度要明显高于男生,这就导致了女生对所学专业的社会竞争力缺乏信心,专业认同度下降。

3. 3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随年级的升高呈负相关,即年级越高其专业认同度越低。这与秦攀博、傅蕾引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级的增长,毕业就业等压力伴随而来,而所学专业与就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小匹配会导致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下降。

3. 4相比一自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有一定工作经历再次回到校园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要更高。这主要有两方而原因:首先,有过工作经历再回到校园读书的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时会更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第二,这部分学生在回到校园后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更加专注于所学专业。

3. 5在前人对于综介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中,专业选择方式、家庭所在地这两个因素都对专业认同度有明显影响。然而它们对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并没有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山于体育院校专业特点与普通院校有所区别所致,同时与研究过程中采用的问卷和研究对象小同等因素有关。

3. 6从跨专业(即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小同)考研学生和非跨专业考研学生的对比来看,他们在专业认知与专业情感、专业感受两个问卷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涯规划问卷上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要优于非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这可能是山于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思考,因此在报考研究生时选择了自己更感兴趣的专业。

4结论与建议

4. 1结论    

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整体程度较高,男生的专业认同度要高于女生;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呈现年级越高其专业认同度越低的特点;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要更高;专业选择方式、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对于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度并没有明显影响;小同专业类型对于学生的专业感受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以及生涯规划影响小明显;跨专业考研的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更强,相关知识储备更丰富;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冷热门的评价自接影响专业认同度的高低。

4. 2建议      

<1)优化体育院校研究生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应当与社会整体发展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相结介,对小符介社会发展需要和无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专业作出相应调整。打破招生人数和比例一经确定就多年小变的模式,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灵活调整招生比例,增加需求旺盛专业的招生比例,减少需求萎缩专业的招生人数。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减轻后续就业压力。     

篇(4)

黑龙江地区时尚产业发展建设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政策,龙江时尚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呈现出新趋势与新变化,其特点是快速迭代、植根本土、个性多元,龙江时尚产业要适应未来纺织服装发展的新格局,就需要促进时尚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龙江时尚产业需要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加入。哈尔滨华德学院隶属于龙江本土应用型高校,有责任为丰富地方及全国服装产业经济发展输送专业人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企业人才需求,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艺术修养,既有微观制造能力又有宏观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专业人就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装学院近年来积极推进从岗位模拟、项目实训及综合创新递层式“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解决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学生对项目工作任务流程不熟悉、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龙江时尚产业发展培养、输送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专业人才。

1服装“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作室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原则,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从岗位模拟、项目实训、综合创新三个层次构建,横向整合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特点,根据项目需求精准匹配课程及班级,深化专业课程与实践训练相融合,并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最终构建多维度应用型“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服装“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是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在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全程指导,课程理论内容设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项目式教学融入课程中,实践服装企业多个工作岗位,综合运用课程所学进行创新实践。此教学模式的教学场地也可随着课程特点进行授课地点的选择,可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室内或校外、服装企业或调研市场等多种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与设计师、顾客、销售人员等进行近距离接触,加强交互式授课方式,让工作室教学更加立体化。此类教学模式从多层面、多维度进行了立体化改革,弥补传统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研究轻实操、重管理轻过程的情况。

2服装“工作室一体化”教学配备条件

2.1师资结构建设。服装“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与企业岗位无缝衔接,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组建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团队。“工作室一体化”教师不仅要能讲授理论课程,还要具备熟悉服装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全程指导和引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因此要从以下两个大方面进行师资培养和引进。2.1.1自有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室教学梯队建设,首先要从自有教师培养入手,明确梯队中理论型、实践型教师的专业擅长方向、明确教师能力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能力。自有教师培养要从思想引导、专业培养、综合能力训练、实操技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整体培训,鼓励专职教师自行提高深造意识和认识,努力做到“走进企业,带回技术”,通过院内双师型教师“老帮带”、特聘专家带“助教”、校内、外培训和自主学习等形式,对自有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技能的提高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1.2双师型、企业型师资力量引进。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企业型教师是他们获得服装企业第一手资料、第一线工作流程和内容的最直接的方式,服装专业“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梯队建设,首先,学院积极与企业建立健全校企联合培养师资队伍的运行机制,形成校企人才共培共享;其次,通过招聘双师型、企业型教师的形式,建设一支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2.2课程体系建设。传统课程讲授是按学年递进式安排课程,而“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借助课程内容本身,融入岗位模拟、项目实训、综合应用要求,全面开展模拟岗位运行、项目与课程融合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应用为目的,模糊了学期概念,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并确立健全的评价或判定、衡量的手段,组建全方位“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2.3教学实践软硬件建设。服装“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实践场所具备服装企业中面料设计与陈列、服装设计、产品研发、工业化制版与工艺、陈列与展示等重要岗位的实践场地,且实践教学软硬件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学院与服装企业为学生积极搭建参观学习、顶岗实践、校企双师共授课等学习平台,弥补校内授课的局限性。哈尔滨华德学院服装实践教学中心使用面积近3500平方米,共17间专业实训室,其中专业基础型实训室9间,综合应用型实训室8间。服装实践教学中心现已完成“综合岗位能力一体化”实训室集群建设,包含服装设计研发、面料图案设计、CAD/CAM、服装工业化制版与推版、服装工业化生产、服装陈列设计、整体形象设计与展示等实训室,可满足教学与产业紧密融合的“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场地所需。

3服装专业“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以龙江时尚产业发展为契机,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原则,以工作室教学形式为切入点,构建“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从岗位模拟、项目实训、综合创新三个层次递进构建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3.1“岗位模拟”深化课程教学目标和意义。传统专业课程较注重理论内容的讲解,实践训练不够深入,而“岗位模拟”教学方式将课程的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所需相融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能力训练,不仅让学生们明确了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也让学生们掌握企业对此技能需求的重点掌握部分。如《服装设计原理》课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专业特点,在课程内容设置、讲授方法、实践训练方面有所侧重。此课程中两个专业的实践内容设定为某服装品牌春夏/秋冬季度的新品研发企划,让学生通过实践服装设计师岗位工作任务,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对服装品牌定位、服装风格掌控、服装款式创新、服装面料搭配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工程专业学生对服装款式创新、服装面料搭配、分析服装款式与结构工艺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3.2“项目实践”强化专业技能“项目实践”。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在课程中融合校企合作、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整合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专业课程,打散年级界限,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综合课程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合力完成服装设计、结构设计与推版、工艺制作、陈列与展示、销售营销等多岗位的流水线实践训练。项目实践过程中,项目团队任课教师要针对项目内容进行分解,横跨专业融合年级精准匹配专业课程进行对接,并确定好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任课教师讲授辅导时间安排、项目阶段性及整体完成质量监督与管理等工作安排,通过“项目实践”过程,提高了学生对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深刻认识,强化了学生手脑并用、实践研发的能力。3.3“综合创新”培养开拓创新能力。“综合创新”教学模式注重专业技能综合掌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毕业设计课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重点突出服装设计、结构设计与制作过程、工艺技术文件等专业特点,学生需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培养工程专业的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突破保守,创新开拓的能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需学生针对自选服装品牌进行下一年度的新产品研发,独立完成整个品牌的企划、新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与制作、陈列设计、产品检验及展示等工作,综合大学所学专业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开拓创新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龙江时尚产业经济发展背景下,以哈尔滨华德学院服装学院为例,为区域时尚经济产业培养服装专业人才进行“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文中从服装“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介绍、教学配备软硬件所需、教学模式构建三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工作室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注重岗位模拟、项目实操、综合创新授课方式的搭建,健全课程质量监控与管理体制,组建全方位“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专业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局面,最终实现为“龙江时尚产业经济链”的发展输送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俞文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9

[2]段凤娇,郭轩廷.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中的探索与实施———以河源技师学院为例.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专题资料汇编,2018

[3]周志鹏,谢红,田丙强.基于成果导向的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纺织服装教育,2019

[4]杨珊.基于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的服装设计课程探索和实践.现代职业教育,2020

[5]焦乐杰.浅谈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包装世界,2019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190-02

一 开展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汽车维修教学多采用理论和实操分开授课的形式,即先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到实训中心进行实操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易出现理论和实操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间断,使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显得较为困难,学生的操作技能很难达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另外,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教学也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替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确立“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科研促教学与市场结合”的研究方针,建立以教务处、专业系并有企业合作参与的学校科研工作体系,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它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工作(实践)任务的完成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任务。

一体化的教学表现形式有: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师与企业内训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等有效衔接。

三 如何建立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

第一,建立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应以维修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时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二,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建立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重新编排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同步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将“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维护与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一体化。

第四,建立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理论到实操,均需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是实行一体化教学的成功关键。这就要求教师除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四 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

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多种形式,一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以及汽车维修技术的特点而灵活运用,也可以采用以下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结合完成教学任务。

1.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新技术五大模块。各大模块按系统机构的不同,分设各个专业课题,如在发动机模块中,分设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课程,每个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将汽车类高级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汽车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综合与重组后分模块在同一课程中讲授,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避免脱节,减少重复。

3.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

第一,按照划分的教学模块,分别建立各个模块的校内实操室。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每个模块的实操项目进行细化,再针对每个项目配置足够的设备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所需的设备资源进行整合、配套,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投资。

第二,单靠学校的投资很难满足模块化教学对设备的要求。一定要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如一些4S店、大型汽车维修厂、汽车美容店等。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进行。校企合作的较好方式是对口培养,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然后到实习基地就业。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过程中,学校有针对性地聘请企业高工高管现场操作,指导学生对实际故障进行剖析、排除。这样可较快提高学生的实际维修能力。

第三,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汽车维修技师的操作水平,才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演示。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培训,我校的汽车专业课教师,已把理论和实操两者融为一体,基本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促进了教改的实施。

五 结束语

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应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技工院校的教学活力。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紧密衔接的系统工程,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学校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使他们不仅成为一名技术人才,更要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实现我们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它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其优势所在。但一体化教学毕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二、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1教材老旧,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焊工的传统培训过程中,也有理论知识学习部分,但理论教育和实习操作是分开的,教材也是分开编制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开设的时间较晚,很难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只能选用一些老旧的教材,期望弥补教材上的不足。但这些教材中,很多知识点是重复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资源浪费,而且在讲授过程中很难由一人完成,容易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达不到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2教师专业技能不过硬,无法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全打乱了原来的教学方法,一些理论知识掌握牢靠的讲师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不够或者操作技能熟练的技师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又比较薄弱。有的学校配备的双教师,即每个专业配备专门的理论传授讲师和实习技能培训技师,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之间根本没有教学上的联系,在新模式下也就很难较好地配合。

三、如何改进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1编写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材

为了更好地实现焊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可以依据传统的教材,将各个模块的知识重新整合,注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完美结合,编写出新的教材。新教材的教学安排中可以分不同的实习环节,在每个实习环节中对所接触到的具体焊接方法进行相关的理论讲解,实现理论和操作的同步教学。

2增强对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之间的良好配合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以使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焊接操作熟练、理论掌握牢靠。原来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讲师可加强对其焊接操作的培训,原来操作熟练的技师可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在焊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同时掌握了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焊接手法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与此同时,可加强理论传授教师和技能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使他们能根据相互之间的不足作出改进,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教育质量。

篇(7)

关键词:

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途径

1阐述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的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有3种方法,分别为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老师的应用能力,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还提高了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

近几年虽然教学在不断也改革和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水平从教学模式入手提高课堂的质量。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理实一体化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理实教学没有贯彻到底,尽管现在许多学校都开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还没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目前的教学仍然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不够完善,目前的实践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的设备数量较少且质量不好。尤其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要求时间、空间和课程一致,学校要加大对建设实验室工程的投入,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此外,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之前大多数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自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导致自身的实践能力较差,而且学生也缺少实践的机会。

3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途径

3.1改革课程设置

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是一个将科学、艺术、技术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它强调实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但是目前教学还没有深入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所以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广告设计专业的老师要首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3.2建设实训基地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学校要为此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学校要结合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的特点为学生建设实训基地。同时还要配备一流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基础。此外,学校还可以开放基地让各地广告企业和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和完善教学建设。甚至可以引入一些专业的广告设计人员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专业培训,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共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和老师和专业能力,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情感。

3.3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广告设计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更新的专业,它需要学生要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因此专业老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老师保留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作为课程的重点,这违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初衷。而且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在进入教学岗位之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他们自身的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学校要给艺术设计专业老师提供广告设计专业实践培训的机会,比如让老师参加基地培训或者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对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只有老师接受新观念,不断地完善专业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水平和效率。

3.4调整专业教材

随着课改的新潮,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教材也在不断地提高知识的全面和系统性,但是目前的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广告设计是一个随着时代不断更新的领域,所以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的教材要与时俱进追随潮流。教材的内容也要根据当前社会所需人才能力来改进,而且在发挥老师主导性的同时要强调学生与老师共同学习的理念。

4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不仅提高了专业老师的能力和水平还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老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课程,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知识逻辑体系以此将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这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其次,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广告设计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以此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注意点

一方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加大指导的力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学生实践时老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让学生的设计更加科学和规范。只有老师重视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学习;另一方面,老师要适当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可以针对学习内容引入竞争机制启发学生的潜能,比如老师可以将设计任务分配下去之后,根据学生们的设计成果展示优秀的作品并对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在竞争中激发自己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学习其他学生的可取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6结语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要坚持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而提升教学的水平。只有老师们更新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然后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莉.艺术类广告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经济,2016.

篇(8)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18日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给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当前,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用工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术型的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多种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方法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专业学习中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真正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根本的新型“教与学”。

二、“一体化”教学模块课程的开发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专业课程建立和实施企业全程参与课程建设的合作机制和操作流程进行基于汽车营销、技术服务、检测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专业课程开发。

1、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进行深刻有效的变革,人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必须先行。综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史,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模式,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用当前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和实验,不断领会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内涵。

2、聘请汽车行业协会和各类汽车企业专家担任汽车专业工作任务分析的行业专家。他们都是来自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汽车企业,并具有多年实践经验,保证了工作任务分析完整性,覆盖专业岗位群。

3、引导工作分析专家进行汽车任务的分析。由于企业专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采取一定的方法,尽可能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典型工作任务表。

4、聘请行业汽车专家和校内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作为课程开展专家,进一步对任务、项目、能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行为分析。分析出来的工作项目用于指导搭建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用于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在工作分析时,确定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以确立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课程和学时安排。

5、通过系统的工作任务分析,在职业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典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形成一系列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本教材等教学文件。

6、根据汽车专业教学内容的要求完善汽车实训场地,满足实训教学的现场操作、技能训练等。大力引进电化教学手段,使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使教学化管理与现代社会信息化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为实施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7、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各个模块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和质量评估。实行教考分离,主要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应答进行考核。同时,专门组织学生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跟踪教学效果。定期举行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一体化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总之,破除陈旧的职业教育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建立适应行业需要、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学习与技能实训才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愉快,高职院校才能担负起培养掌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篇(9)

1 概述

自然界的能源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很多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如煤、石油、林业等,人们所能利用的能源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运用,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不可再生能源由于其自身的因素,还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这些物质会污染空气,破坏自然,其次不可再生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于其特性也注定不能为人类长期依赖。所以,妥善利用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在可再生能源中,水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能源之一,它不但贴近人们的生活,并且较为经济。水能具有取材容易,用之广泛,对环境无害的特点。水能发电技术被广泛应用,产电量日渐增长,能够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水资源被得到了广泛运用。文章以某水电站水轮发电机为例,对大型轴流水轮机的工艺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基本参数

转轮体直径:Φ2850mm;

转轮体高度:2080mm;

叶片轴孔直径:Φ1250mm;

叶片数量:4片;

转轮体重量:30吨。

3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包括:(1)对转轮体外球面进行加工工艺的研

究;(2)对转轮叶片轴孔加工工艺的分析。

4 加工工艺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转轮体外球面的加工,对转轮体外球面的靠模加工,转轮体外球面的数控加工,转轮体叶片轴孔加工。对其加工方案进行细致对比,使其对轴流式水轮机转轮体加工工艺有更全面的了解。

4.1 转轮体外球面的加工

对处理转轮体圆形表面的问题通常会用到两种立体车来进行处理。这两种立车包括:一般立车和数控加工。一般立车是传统方式,目前依然被广泛运用,多用于比较老旧,更新设备迟缓,建立时间较久远的工厂。这些工厂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技术较为传统,对于这种立车要使用传统的靠模加工技术。这对于人工操作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而另一种数控功能的新型立车则是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利用了信息技术,使得设备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操作起来更加便捷迅速,并可利用数据编程完成圆形表面加工。

4.2 转轮体外球面的靠模加工工艺

利用靠模加工工艺使得转轮体反放在立车卡盘上,找正,装靠模和靠模刀架,靠模按转轮体找正相对一致,靠模刀架走靠模加工球面。

方案分析: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加工时则无法使用到数控功能,这就需要一套靠模,靠模刀架,并在工作开始之前有合理的计算,对靠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设计。在这里,靠模的变化会很大,比如说如果靠模设计较大,那么就要在其上面增加支撑,不然会发生变形。靠模过大还会给机组之间的组合造成不符的情况。靠模则失去了使用价值。可见利用靠模来加工会增加很多在工装制造上的费用消耗。加工中,为避免立车刀架碰触转轮体,靠模刀架上的滑动刀杆至少为(2×球面高度+刀架宽度),对于直径3m的转轮来说,刀杆长度为1500mm左右。对于大型机器伸长度和操作面积也会随之增长,靠模刀具也会产生变化,发生变形。由于重力和自身力的影响,其运行路线也会发生较大改变,使得转轮球面的加工精确度发生变化。综上所述,靠模加工转轮体外球面靠模加工工艺存在争议,并不是十分理想。靠模加工事倍功半,成本较高,但精度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3 转轮体外球面的数控加工工艺

具体加工工艺:转轮体倒放在数控立车卡盘上,找正,按程序加工球面。

方案分析:此种方案所用到的是数控立车。其不但能够节省了组装的步骤,还能够直接运用现有的刀具进行加工,省时省力。除此之外,还避免了重新制造靠模等大型设备的精力和实践,也为其节省了开销,减少了工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避免转轮运行到最低处时发生碰撞,需要事先准备小刀架,此后通过数控程序的操作,使其机器按部就班的运转即可。工作省时省力,也提高了精度。

4.4 加工方案对比

对以上所述的两种方案,现在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1)靠模加工方案:优点包括:机床的费用较低廉,方案比较传统,操作上较为简单。不足之处包括:在工艺上需要加工一套比较大的工装,并且其工装缺乏通用性。加工精度和效率并不高。(2)数控加工方案:优点包括:其加工精度比较高,操作便捷快速,无需重做工装,省去大量时间与开销。不足之处包括:机床小时费用很高,其设备成本不低,加工效率不理想。

综上所述,靠模加工属于传统工艺,最为普通和古老,原理简单,通俗易懂,容易操作但存在较多缺憾。比如,其成本昂贵,存在较多浪费。数控立车的成本则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其成本低廉易于接受,并且精度较高。数控立车是一种廉价的现代型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5 转轮体叶片轴孔加工工艺研究

转轮体叶片轴孔的加工对于水轮机整体运行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影响到整个转轮的受力与出力。在其加工中要重点注意的是:(1)要保证叶片轴孔中心线的一致性,当其中心线保持水平一致时,受力的大小也会统一;(2)为了使叶片与转轮体间隙的统一,则需要保证叶片轴孔中心线与转轮体球面最高处截面一致。在叶片轴孔加工中采用立车加工,精车完毕后划线加工。转轮体经过粗车平面及球面、粗镗叶片轴孔后进入半精车序。待其完成之后,可以利用数控来确定球面的最高点。并用尖刀在转轮体上划出转轮体球面最高点的位置,也就是最高点水平线,得到的这条水平线则是叶片轴孔中心节圆线。将水平线设为基准线。等到半精镗叶片轴孔完成之后,将球面上的叶片轴孔中心线引至叶片轴孔内,防止在精车时,中心线被车掉。或将转轮直接放在已经车好的等高垫筒上,以此水平中心线找数控程序的零点。精车完毕,仍以所刻水平中心线为基准,划线,精镗叶片轴孔。

5 工艺及经济效益分析

科技的发展与腾飞是水利水电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基础,随着其技术的更新换代,对精准度的要求也越发严格。时代需要进步,对水利技术而言也是如此。想要得到不断的发展,就需要改革旧的技艺,学习新的知识,运用现代化科技。这也是其发展经济效益势在必行的。只有这样,行业才能不断进步,技艺才能不断更替。

6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对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水利设备的延伸与发展也愈发广泛。能源的充分利用带动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现代化科技的今天所要面临和妥善利用之处。文章通过对轴流式水轮机转轮体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不同的加工工艺展开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上带来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篇(10)

2 “一图四环节”教学模式

下面所提到的“一图三环节”复习模式是指围绕一张思维图,依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高考复习的梯度层次,分四个环节逐步实施的模式(图1)。即从教师给出核心词汇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出发,从教师抓住关键结点,展开专题突破,再到典型例题分析,变式拓展练习,最后从师生总结知识结论,完善思维导图,到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本模式从思维导图出发,再进行重难点突破,最后回归思维导图,力求整合思维导图和专题复习2种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复习效率。整个复习过程都围绕着学生如何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进行。通过专题复习、变式探讨和习题演练,丰富完善原有的体系构架。

2 “生物的变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

2.1 构建主干思维导图(图2)

教师先给出中心词――可遗传的变异,让学生根据中心构建相应主干知识思维导图,把握整体内容。

2.2 在一级思维导图的重难点展开突破

(1) 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机理。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基因突变因素、突变特点、突变结果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图3)的构建;再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组织教学,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从基因分子水平理解基因突变所产生的相应变化,从性状水平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结论完善整合到思维导图上。相关难点突破如下:

① 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引起碱基对替换。

② 相应基因改变,即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体现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和有害性。

③ 通过转录,产物mRNA排列顺序也发生改变。

④ mRNA的改变引起蛋白质改变吗?mRNA一定改变,如果mRNA加工后没有影响翻译,则蛋白质不变,或者改变的密码子与原来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则蛋白质也不变。

⑤ 蛋白质改变性状一定会变化吗?即使转录翻译时蛋白质改变了,但如果原来的显性纯合突变成杂合子,则性状也不改变。

(2) 重难点2:基因重组两个类型与遗传规律联系。

教师先引导学生应用教材基本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图4),再重点突破以下难点:

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与染色体畸变的易位有什么区别?

②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区别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 所发生的时期跟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关系?

④ 比较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

(3) 重难点3:染色体畸变中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及其联系。

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参考上面的框架列出相应内容,但很难挖掘出结构变异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以及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联系。教师设计一连串问题,突破重难点:

① 缺失、重复和倒位与基因突变中的有什么区别?

② 易位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有什么区别?

③ 是不是生物产生的配子里面所有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的体细胞里面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吗?多倍体生物都能繁殖后代吗?

④ 染色体畸变在质与量上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什么区别?

最后再让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结论完善整合到思维导图(图5)上。

(4) 重难点4:几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比较。

教师要求学生对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操作、优点和缺点基础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特别注意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突破重难点:

① 先以学生熟悉的育种实例作为切入点,联系已学过的自由组合定律,用遗传图解分析杂交育种的过程和结果。

② 利用教科书中的图比较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分析各优点和局限性。

③以三倍体无子西瓜为例,分析三倍体不育原因及其多倍体的优良性状。

3 巩固完善思维导图

二次整合知识内容,让学生将新获取的知识重新整合到原有的体系上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学生增长知识和反正能力的过程,即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知识体系和能力积累过程。教师将复习的知识重新结构化、模块化,更有利于学生对大容量的知识的储存。

4 总结反思

“思维导图构建下的专题复习模式”融入了学法的革新,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启迪,学生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究也表现出浓厚的热情。不过,这还只是一种尝试,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构建图的兴趣和习惯,教学中如何呈现更好的思维导图,如何调节学生课堂建构思维导图的速度,如何简化环节更好的优化该教学模式,如何将这种方法更大范围的应用于专题归纳,技巧归纳等,学生在课堂中是否会存在忙于构建导图而没有深入思考的现象,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上一篇: 对文化建设的理解 下一篇: 股票投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