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8-29 16:41: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篇(1)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152-0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更加恶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深入地开发有效的信息资源,提升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决策的工作效率及水平,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范畴

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促进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物流等各种重要环节的集成与整合,充分开发并有效利用企业内部及其外部,企业能够得到并加以利用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以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把握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增进企业的运行效率,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与水平,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并逐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的整个过程。

2 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1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企业资料、客户信息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促进企业的档案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企业要制定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这是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有力的制度保障,使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在相应的标准规范的约束下,完成建设工作,并在管理标准的基础之上,加强制度体系的执行力度,使企业档案管理有标准可查,有制度可依。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以实用性为基础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与企业经济基础、信息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相协调,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2.2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不同,必须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之上,在企业内部统一财务软件并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式的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企业账务的一本通,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有利于企业资金运作透明度的提高。通过信息共享,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各项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各部门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和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提供有效的依据,以便企业管理者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准确的管理决策。

2.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当今社会,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作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已经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组织竞争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能否有效地开发并管理人力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在具备先进的软件系统以及大容量、高速的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上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基于流程管控与协同办公建设企业内部的集中的信息库,通过员工自动服务、信息自动处理、服务共享等模块,改进员工服务模式,达到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在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与信息技术同步快速发展的同时,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2.4 企业定单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生产经营有条不紊的运行,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完善的定单管理信息系统,从产品研发阶段的市场预测、研发产品、成本分析、采购生产材料、加工制造、库存物流以及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着手建设定单管理信息系统。与产品定单相关的一系列的信息都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清楚的看到,避免由于企业某环节工作人员突然离职、交接不清导致的生产紊乱现象发生,通过信息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料新员工很快便可以轻松掌握产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情况,并进入到工作状态中,使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3 分析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其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足。我国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认识,面对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认为只要自己的企业有了自己的网站或者是具备了财务管理系统便完成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而大部分企业存在的这种认知比较狭隘。简单的企业网站与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够,而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又缺乏相应的投资规划。企业管理必须随市场变化而变化,要做到与时俱进,而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并未能够按照市场环境而改变自身而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调节,导致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企业管理的欠缺,也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导致了企业管理与市场的错位和脱节。

其二,企业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些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管理水平,但是却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甚至都不会收发邮件,这部分工作都需要文员或助理来帮忙才能完成,这也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统筹兼顾的信息观念,缺乏捕捉有效信息的敏锐度,软件的应用更是照搬照用,毫无新意,未能够按照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来进行信息化建设,很多企业的管理软件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更不能在企业的管理当中因地制宜的得到应用,导致企业开支加大,降低了企业效益。

其三,企业管理信息化安全性欠缺。企业在施行信息化管理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网络宽带被工作人员滥用、被其他用户盗用,由于员工私自浏览不良的网页被网络木马盗用,导致夹带着的非法信息入侵,使企业内部的重要信息资源被外泄,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有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都将使企业整个信息网络处于瘫痪状态,这将会使整个信息管理网络受到限制,影响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4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进策略

其一,加强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重视程度,加大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优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具备水平较高的软件支持和硬件设施。

其二,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企来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队伍的建设,要大力引进具有较强管理能力且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还要加强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再培训工作,建设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且具备较强战斗力的信息化管理队伍,促进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其三,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要安装防火墙工具,启动系统安全管控措施,使网络操控的安全性能增强,确保企业各项重要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信息资料被恶意篡改或被窃取的恶劣事件出现。建设互联网管控,对黑客攻击进行有效的抵制,同时约束企业员工的各项网络操作行为,建立专人专用账号,实行责任制,建立信息资料自动备份系统,避免因员工个人操作不当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保证企业网络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地正常运行。

5 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已逐步向全球化发展,我国社会也也进入信息化社会。作为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企业保持技术信息化以及管理信息化的经营发展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生产等控制性的活动,旨在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生产进度,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信息化在企业的管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病毒和互联网黑客的大肆盛行,在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企业管理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数据安全问题。信息化企业管理平台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机密数据的安全问题。对于部分与外界互联网有链接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甚至可能会造成企业核心机密文件的丢失,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面

完善和健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确保企业运行顺畅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相关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层领导要切实从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层面保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在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运行管理小组、服务管理小组和用户管理小组。第一个是运行管理小组,所谓的运行管理小组,指得是要得以保证网络的顺畅运行,因此就要对企业网络上出现的以及即将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企业网不间断的运行。面对十分严苛的企业信息化环境,运行小组要及时的对企业管理的网络平台进行监督和保护,并实时保证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运行顺畅,从而切实保障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第二个是服务管理小组,所谓的服务管理小组,指的是对企业管理网络平台服务层面上的管理,即对信息化服务中相关服务的运行、服务器硬件系统的运行以及安全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个是用户管理小组,负责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用户监控和管理,对网络平台上的用户行为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并对外来访客的身份进行识别和确认,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管理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安全。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性工具,是企业内部所建立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如果企业自身遍布世界各地,那么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也会根据企业实际所在的地点形成不同的局域网。这些不同地区的局域网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真正完整的企业管理网络平台。但这些连接也在无形之中给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未经企业允许,私自接入企业网络的终端,便会对对企业网构成安全威胁。同时,网络平台的稳定性也会对企业数据的安全传输构成潜在威胁。

3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安全是企业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企业管理的网络运行当中,无论是网络连接线路还是网络传输设备出现问题都会有备用的线路或者设备马上投入运行,从而确保企业管理核心数据的安全。再者,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能够对实时接入企业网络的用户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并且采用相关的网络技术手段防止不明身份访客的非法链接,对于未经允许进入的用户要能及时发现,并对其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安全。总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是企业的门户,因此要切实保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安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为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企业内部用户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对企业外网用户的进入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一旦发现存有异常的非法违法行为要及时和制止和处理;(2)对病毒和非法内容要及时的进行过滤;(3)对异常的网络破坏行为,如黑客非法入侵、异常发送或接收相关数据等等,要及时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控制。

篇(3)

    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含义:①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②企业信息化是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④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变革

篇(4)

二、传统信息化管理与现代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区别

传统的财务信息化,功能较单一,基本围绕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汇总为专业的财务报告对外报送,报告结果偏重最终整体经营财务成果,对精细业务过程的指导性不明晰。而基于以财务信息化为核心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则是将企业全部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形成一个大型的企业信息数据库,将财务数据与各环节业务数据进行串联对接,以形成及时、有效、针对性的信息,供经营者、决策者使用。

三、实施全面信息化的意义

(一)拓展了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

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有利于企业的各类信息加以集成,并以数据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企业管理层精细化挖掘企业各环节潜力。同时也打破了经营管理时间空间上的界限,特别是对于集团化、多层级的企业管理者而言,能更加及时有效的获得信息并加以处理决策。

(二)便于全流程管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全面信息化管理,可实时动态监控各生产流程,将生产、消耗、质量、效率等相关指标与财务数据进行无缝对接,适时引入自身历史数据,期望目标数据、行业标杆数据等进行比较、控制、调整。以达到调整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目的。

(三)有利于整合资源

从人员结构上,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各层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工作协同性大幅提升。可达到优化岗位结构,减员增效目的;从资金使用上,便于集团化资金集中调配,有效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成本;从商品流通上,可时时监控库存情况和物流信息,以达到降低存货资金占用的效果。

(四)细化成本构成,精确市场定位

信息化的全面运用,可以精分每种产品的成本构成,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同时可对不同产品进行准确定价,做好市场细分,进而可指导企业把握产品的发展方向。

(五)加强财务监管、有效风险管控

健全企业投资、筹资、担保、资金收付、物资采购、生产销售、存货管理、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工资薪金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日常运营的各项业务数据都通过系统信息化方式进行记录,再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对比、分析,有效管理,对不规范的交易及时进行预警,控制经营风险。

(六)有利于数据材料的保存完整,可追溯

随着企业的发展,拥有庞大的信息群,以传统的方式保存数据,有规模上的限制,且查找起来也不便捷,各类信息间的关联性也不明晰,不完整。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保存,则可以建立以财务数据为中心,串联整个经营网络的数据信息流。

四、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不够。

目前虽然多数企业都在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但多数还停留在完成会计记账,快捷编制记账凭证,自动生成财务报表,查询会计信息等简单性操作上。实际并未真正实现“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为经营决策分析提供支持尚显薄弱。同时各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也有待强化。信息化管理不应只是财务系统单一模块或几个模块的独立信息化,而应是涉及了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利益需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是自上而下全流程的信息集成。而许多企业职能部门间创新意识不强、对信息化的接受意愿不强,往往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设置了障碍。

(二)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甚至信息失真

由于企业的经济数据涵盖了产、供、销、存各个环节,包含资金流、工艺流、物流、信息流等等,数据种类繁多,信息量庞大,因此在传递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完整、不对称、断裂、缺失,甚至人为调整,提供虚假信息。这样得出的财务信息往往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决策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决策,甚至误导决策。

(三)适用的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力受限

因企业自身因素限制,往往没有专门的网络信息化构建团队,不能有针对性的自主开发一套适用性强的信息处理应用程序,而直接购买的相关信息系统要么价格高昂,要么只能满足通用化功能,不能满足贴合个体需求的信息处理功能。

(四)缺乏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

全面信息化是以财务信息化作为核心,这就对要求企业培养高端复合型的财务人才,财务人员的素质影响着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水平,而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思想相对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对财务工作的理解还停留在只要“做好账、管好钱”的理念上,对财务软件、办公管理软件的学习不够,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薄弱。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全面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信息化建设,需要领导具有全局意识,增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自上而下,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层层关联。除了在硬件上保证之外,各级领导的创新理念和贯彻执行力也尤为重要,否则全面信息化就会成为一纸空话。

(二)加强各级信息化管理意识,完善相应制度提升执行力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体系,以制度推动和制约信息化过程的严格规范执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弱化人制在管理中的影响,确保信息全面、真实、有效。

(三)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从理念、人力、资金等方面大力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支持。企业可自行建立一套全维化信息系统,可对整个经营环节进行管控,做到信息真实,可时时传递,可前后追溯。或者直接选择已成熟的软件,但必须根据自身需求、管理的重点进行分析选择,避免软件的植入水土不服。要实现全面信息化,对信息平台的要求较高,需要信息系统开发具有稳定性、安全性、自测功能、且有一定前瞻性。以满足未来经营环境、经营需求的变化。从一般通用性转向针对性。

篇(5)

1信息化在招标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1.1有效提升招标企业管理效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现代网络通信技术随之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对于招标企业管理工作而言,必须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通过构建起完善、便利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来实现拓展招标企业基本业务、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等目标,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效率。

1.2提高招标企业的竞争实力

在现代大数据的环境下,高科技产物的制造环节变得更加快捷,对企业而言,要想有效提升竞争实力,首要的任务就是提升对数字信息以及知识等资源的获取能力,哪一家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当今市场的基本行情(比如说:该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及大数据趋势等),哪一家企业便可以在市场当中处于不败之地,甚至是领先地位。在招标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力度,并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挖掘出通过平台来掌握市场变化及主要信息资源的途径。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在招标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到日新月异的市场发展情况,并推进企业加快获得资源的步伐,从而全面提升招标企业的竞争实力。

1.3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

推动招标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可以为企业本身以及服务对象构建起一个完善、高效的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得到高精度、高效率的服务。通过这种高效的信息资源传递途径能够为合作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而实现招标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信息数据资源具有一个特性,即共享性,所以在该平台上存储的信息数据可以被企业反复应用,换言之,信息化在招标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还可以提高其基本的服务水平。

2招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情况

2.1对招标企业项目信息的收集

对招标企业项目信息进行收集是开展招标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因为企业项目信息的完整性与有效性是保证企业能否得以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市场信息机制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以参与工程项目的企业为例:哪些工程项目会在规定时间内进入企业管理区域,相关用户构建这些工程项目的主要目的以及未来的施工环境,用户对工程项目的要求有哪些等,以上这些信息必须在开展招标企业管理之前进行收集,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管理用作奠定夯实基础。针对招标机制来说,招标企业的项目信息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换言之,对招标企业的项目信息收集情况,从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招标工作的经济效益。

2.2对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

招标企业在得到相应的项目之后,便需要在一定的要求范围内开展招标工作。在该环节中,招标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资格审查的基本信息,举例而言:投标单位的资质情况、实际操作能力、仪器和技术先进程度以及法人代表地位、职员工作水平、企业综合财产状况等。第二,在制定招标文件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比如说:企业项目管理计划、预期工作周期、对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以及双方签订的合同条例等。

2.3对市场反馈信息的收集

招标企业必须要有效掌握相关的项目信息资源。因为这些信息资源对未来的潜在客户群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度。招标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恰当的途径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多次再利用,与此同时,招标企业还要了解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情况,只有不间断地补充和改善现有的数据信息,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信息管理质量。

3信息化在招标企业应用中会遇到的挑战

3.1人才和技术的挑战

现阶段,信息化在招标企业应用的过程中,企业经常会出现分析、处理信息能力不足、所使用的技术标准较低、所具有的技术综合水平不高以及企业发展速度不良等问题,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现存的信息体系研况不能够有效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正是因为招标企业要求和信息体系研发环节出现脱节情况才导致企业和业务员之间的交流出现屡屡受挫现象,进而影响最终的企业管理效率。

3.2管理中的挑战

信息化在招标企业应用过程中,企业还会经常遇到和自身运营相矛盾的问题。分析目前的发展情况,大多数招标企业都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发展决策,怎样保证日常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互利共赢,是现阶段招标企业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合理衡量企业的项目管理和信息化构建成为目前一大挑战与难题。

4结语

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信息化在招标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目前招标企业的信息化构建道路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苦难,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尝试,才能使招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并促使其向着有标准、有计划的方向推动信息化进程。本文主要从招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信息化在招标企业应用中会遇到的挑战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篇(6)

一、引言

在“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首次鲜明的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发展途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赋予信息化建设技术新的历史使命。在“十”报告中,十八处提及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公开等关键词,由此可见,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也反映了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企业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好各个环节,才能使信息快捷流通和有效的为企业服务,真正实现信息的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二、华北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华北油田公司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和推进力度,有效提升了各项业务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数据资源分散、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太多,资源不能全面共享,信息一体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油田生产运行效率;应用系统重复建设较多且不成规模,集成化程度低、可重用性差、难以升级改造和集成等问题,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信息系统对管理类业务流程的支撑作用极其有限,大量复杂的业务流程游离于信息化管理之外,不符合油田公司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的要求。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业务流程做全面的梳理,对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对现有系统进行集成和整合,从根本上清除信息孤岛,满足各级领导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满足各级用户的个性工作需要。

三、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信息化建设:技术是手段,管理是核心,组织是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建立信息驱动的业务机制是管理的中心内容;把握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提供有效的业务解决方案是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保证。

信息化建设要本着:应用驱动建设,建设促进应用。要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不能贪大求全。特别是数据资源建设一定要配套应用系统的开发。

信息化建设要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资金到位,人才到位。特别是信息人才的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培养和使用复合型人才。同时,建立有效的信息人才激励机制。

信息化规划:应紧紧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聚焦公司关键目标指标的完成,切实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形成对生产经营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覆盖。

四、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产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有着间接的和直接的作用,从间接方面讲,它提高了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的知识含量,从直接方面来讲,它通过对流程的优化,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必然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因此,企业信息化将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进行,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管理功能,提升管理效率。企业信息化是“柔性”建设,可以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数据变成有用有价值的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帮助油公司提高产量和采收率,更好地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生产安全性,使石油行业、乃至能源行业能够更加安全和环保的运营。使业务处理更快捷、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有助于管理功能的加强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2、引发组织变革。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成员的沟通方式,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换不再受制于时间或地理位置。整个组织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及工作和决策的整合,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与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的管理组织机构,必然引发企业组织的革命性变化。纵横交错的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方式从阶梯(等级)型逐步转变为水平(自由型),也必然会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的“矩阵”型。结构扁平化,传统的按照职能划分的界限分明的职能部门,将逐步被按照任务划分的跨部门团队所取代;传统的高层决策、基层执行的管理模式,将逐步被基层越来越多的参与决策所取代。

篇(7)

1.引言

当前,飞速发展以及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正在广泛的普及,并且正在从各个领域深层次的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活动。对于油田企业来讲,信息化的建设以及企业管理的改革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化的建设与革命同时也在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油田企业在生产油、炼制油以及运输油方面得到更多的优化处理;第二个方面,信息化建设能够完善油田企业的管理模式,增加企业管理的效率,企业管理的优化也成为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信息化建设以及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是油田企业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2.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油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比较滞后的现象,相比具有高新技术的制造型大型企业,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决策者的运作能力、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资金储备、销售渠道以及工作环境等方面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因此,上述原因造成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观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结果,使得很多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尽管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已趋于成熟,但是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以及建成后的利用率较低。另外,我国对推动油田企业信息化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信息化的服务体系发展还相对落后。上述这些因素均限制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基于油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以及对策。

3.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和方向

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来讲,由于当前市场竞争十分的激烈,使得很对油田企业之间的竞争持续升温,这很容易导致企业的资金不足以及周转困难等现象出现,这些因素能够严重的阻碍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作为油田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集,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人才引进以及软件技术等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从人力资源方面来讲,油田企业应该注重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尤其是加强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处理技能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升级,能够利用规范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企业的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为企业建成完整的、高效的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部门协同合作来讲。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内部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的,单凭管理层的工作是不够的。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切实的遵守由管理者进行统一部署和领导,由各个业务部门共同进行筹划来完成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油田企业的战略分析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要从全局进行油田企业的优势和不足,面对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市场环境,详细分析企业遇到的基于和挑战,及时的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和经营模式等,为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全局的,长远的目标规划。

4.油田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的很多油田企业共同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基础十分薄弱和落后,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经营理念落后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低下。油田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有利的位置,必须要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企业的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还要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手段,其中包括了采油、炼油设备的改进,更主要的是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方面。油田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应用信息化建设来促进油田企业的管理模式革新。信息化建设与油田企业管理模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信息化建设要依靠高效率、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企业的优化管理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支撑。在油田企业的日常运营时,管理的每个方面均依赖于企业信息的实时传达以及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要注重与企业管理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

5.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分析了油田企业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人力资源方面、部门协同合作方面探讨了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以及发展方向,并在最后给出了油田企业管理模式革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模式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关系,信息化建设要依靠高效率、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企业的优化管理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支撑。因此,将二者进行结合的发展才能够保障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建成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付吉群,赵权.构建油田内部网站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6) :100-103.

[2]曾范清.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初探[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3(02):156-158.

[3]陈婉玲,刘湘轶.拓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01):99-111.

篇(8)

企业面对同行业的竞争时,为了提高自身的优势,必须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就是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变,企业一定要在管理机制、管理体制、以及管理观念上进行改变。以此为发展基础,提高企业组织的效能,在企业运行中,各个部门的应变能力和工作效率都得到提高,为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占领先机。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概述

信息化管理就是引入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使用信息化来带动企业的工业化。这样,企业在管理方面就步入了现代化,其不仅是一门技术,同时也引入了信息化的管理理念,让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都融合到一起,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业务流程、经营方式、传统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内部、外部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者不重视信息化

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不重视信息化。我国的中小企业都停滞在IT的规划水平,企业没有受到竞争,尤其是信息化还没有真正体现在生产力和企业经营结构方面时,都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领导安于现状。有些企业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本,在经营企业期间,只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并没有把该技术结合到企业的战略中一同规划,信息化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都是时展的产物,没有把信息化提高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位置,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步伐很慢。

2.信息化投入比例不协调

不同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因此,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入信息化技术,合理的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开发资金。除此之外,信息系统也是结合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设计的,在选择和使用时分析是否符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只追求信息的多样性,导致信息化投入比例不协调。当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的优势后,就开始积极引入MIS,但是没有选择其功能,很多功能在实践中根本用不上,例如广州标志汽车公司在落实MRPII方面就失败了,在实施初期对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就不协调,企业管理的主体应该是投入的重点,然后分清主次合理的搭配投入资金,但是该企业却一下买了零配件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等,不仅耗费了企业的大量开发资金,还分散了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开发实力,导致企业在信息化初级就失去了战略先机。

3.业务流程差致使信息化管理基础差

很多企业目前的业务流程较差,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例如:企业相应的制度规范不健全,或者有管理制度和规范,但是落实工作达不到理想标准,再加上考核机制、人员培训等工作都不理想,致使企业在以往的运营中存在效率低下,业务流程混乱等。当企业没有对现有流程进行规范后,就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技术,那么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在以往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还要对现有机制进行改革,然后引入新的管理系统,最终要达到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挑战性可想而知。

4.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引入信息化技术后,想要利用该系统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还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才。没有对应的人才进行使用和管理,其作用效果也很一般。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在企业经营和生产中,恰当合理的引入信息化技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流程进行改变,让技术和管理模式相互适应,二者达成一个非常默契的程度,这样企业的运行效率就提高了。但是由于企业资金有限,相关的技术人员有限,一般企业都有IT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懂这方面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少。再加上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很难留住信息化人才。这样当引入信息化系统和技术后,在企业管理方面还会出现问题,不能最大化的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创新途径

1.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业内人士都清楚,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强,必须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让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结合到一起,在竞争和发展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方向可以反映出企业目前的需求,而信息化是有效修正企业发展方向的手段。随着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越来越明确化、透明化,日后的竞争不仅是硬件设备的竞争,知识型人才的竞争,信息化水平的竞争,还会深入到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竞争。例如:企业在进行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规划时,需要参考一些信息资料,一般是过去几年企业在不断发展和竞争中总结的经验,企业过去决策中所给予的建议等。除此之外,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其他竞争企业的相关信息,收集到其他领域的相关资料,不仅操作简单,其工作效率也非常高。企业未来的规划是整体性规划,涉及到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关系,确定企业以后的工作使命,建立起企业的奋斗发展目标。中国入世后,国内企业需要面对全球的竞争,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信息化作为基础,那么市场竞争中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无论是做书面的战略论证,还是实践的工作落实,必须研究好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抓住企业具有主导性、全局性作用的突出矛盾进行战略管理。

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其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和企业运行流程的改革,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相辅相成,相互适应的,如果企业没有信息化基础,那么企业就不能进行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思想来指引,那么企业运行系统也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信息化不仅在于技术层面,也涉及到理念和观念问题,但是多数管理人员都重视技术本身,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化管理流程的重要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具体战略措施,才能建设出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2.根据信息化效能指标指导信息化投入

为了避免上述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非常大,但是得到的效果却不理想,一定要结合信息化效能指标来提供对信息化的投入资金。评价信息化的效能指标方面,先要分析当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后,企业价值链的增值情况如何,是否可以提高企业长期的竞争力等。一般都利用标杆比较进行信息化效能指标的分析,先要建立一个可以反映系统规律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就是最终对比的基准体系,然后分析当引入信息化技术后,和没有引入信息化技术前企业的运营情况,观察二者对企业的改变情况,对企业带来的经济价值情况,通过计算就得出效能指标,然后来衡量是否引入该系统,或者引入该技术控制投入成本在一定范围,不能出现广东标致汽车公司那种情况,投入很多人力物力,但是最终得到的效果甚微。

3.实行业务流程重组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架。业务流程在实践工作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企业领导必须分析原有的业务流程,分析出其中的弊端和劣势,然后重新进行设计。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把以往垂直的直线型管理模式改变为平等的网络型结构流程。该模式在实施时要求首尾相接,通过完整的整合性业务流程取代过去被分割零碎的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重组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流程在目前状态下是最优化的,不要过多考虑职能部门,(2)确保流程整体最优,(3)以顾客为导向,该流程服务能让顾客满意为宗旨。(4)要求在业务流程重组后,可以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协调工作的矛盾,加快整体的办事时间,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由于各个企业经营情况的不同,对流程进行优化的方案也不同。但是方案重组架构是不变的,需要经历三个环节,(1)要识别流程,也就是改变企业以往的思维习惯,从长远眼光树立起企业未来的经营流程观念,该观念体现了目前的最佳选择,在以后的发展中有很好的前瞻性,是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发展方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这都需要识别流程来解决。识别当下比较流行的流程,一般都是利用识别流程图来操作,这样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各个活动和组织之间的关系。(2)要确定关键的流程,企业在经营中有很多业务流程,但是要先对重要的、核心的流程进行优化。怎样确定重要流程呢,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当流程的机能失调、而且问题比较突出,就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流程。(3)识别出关键流程后,就要对该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设计出一套全新的流程,该项工作极具挑战性。先要发现流程出现的问题,然后合理的进行优化,该因素对流程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4.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人才才是创造生产力的原动力,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引入信息化技术就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情况,为了做好信息化管理,企业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但是社会招聘很难招到相互适应,而且技术一流的人才,企业需要自己培养。企业可以在人事部设立一个信息化人才培养小组,该小组有长期的工作人员,还有企业的一些信息化技术人才,定期把企业内部有关信息化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有利于相互的学习和技术提高,以此为基础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让企业内部有这方面需求,有学习力的新员工,或者是老员工进行旁听,这部分人员在旁听中也会不断的学习和沟通。其次,企业要定期组织专业讲师对专业性的信息化知识进行全员授课。让员工建立系统的信息化知识体系。最后企业要引入ERP系统,其不仅仅是更换了一个技术,更主要的是改变了以往管理、操作的思维,转换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展,企业想要在未来有立锥之本,必须发展信息化,其不仅引入了一门技术,同时也引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现有基础上,对其管理流程进行剖析和整合,提高了整体的运营效率。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创新,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景霞.如何实现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同步递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8):50-50,51.

[2]郭磊.浅析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J].房地产导刊,2013,(2):376-376,377.

[3]卢加元.云计算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应用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基于中小企业云服务选择视角的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2).

篇(9)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阶段,各大企业有着明显的经营规模效应和市场先导地位,拥有相对丰厚的人才储备和良好的领导选拔机制,在技术储备和重大项目研发方面也具备相对突出的资源优势。但企业存在机制不灵活、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升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努力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技术创新和提升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而这一切有赖于经营管理信息化战略的实施。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的经济市场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一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和市场挑战。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许多企业都纷纷加入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浪潮当中。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所示。

第一,对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重视信息化的投入,对生产的制造、控制技术等投入较大,对生产设备的监控、可靠性管理、运行管理等相当重视,在信息化的支持下,工业化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较低,对市场的反映速度慢,企业管理层赖以决策的数据可靠性不高,这都体现在对经营管理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上面。集中、统一、实时、共享的信息平台将有效改变对企业的刻板印象。

第二,缺乏正确的人才培养意识。即便是对于需要不断培养和激励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来说,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思维仍然停留在简单使用的层面上,没有重视人才的后续培养,从而使具有新观念、大抱负的高级人才得不到继续提升的机会和空间,从而使高级人才流失严重。

第三,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创新企业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面对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也充满了各种变数,随着WTO的加入,使得企业走向了世界,迎接国际化的竞争挑战。在信息化万变的时代里,企业如果想要在这形形的挑战中生存发展下去,不断创新是唯一的制胜方法。因此,企业应该在生产技术上、组织结构上以及经营的模式上进行创新,并根据这些来更新企业的管理软件或者在原有的软件基础上创新出更多适用于企业发展的管理软件,以此实现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目前,由于我国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导致许多企业在借鉴外国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时,不能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发展优势进行创新,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

二、解决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方法

(一)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不仅和信息化技术相关,还和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为了保证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更好完成,企业的领导者、负责人要率先转变观念,逐步形成信息化管理意识,要注重信息化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积极支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引起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为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根据企业不同部门的不同管理需求,制定适宜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尽快建立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战略

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不是信息部门、生产部门的事情,作为经营管理部门如计划、财务、采购、仓储、销售等应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参与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战略制定上面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作为经营管理系统应有效利用SIS系统等采集的数据,并转化成经营管理的基础信息,在此基础上搭建的经营管理信息平台才能反映企业生产管理的原始信息,加工的信息才会具有较高的价值。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还要有效运用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同时对经营过程、财务记录的数据以及外部市场的数据有效整合,形成公司经营决策的参考。

(三)校企联合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力度,企业从自身实际管理情况出发向学校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为学生提真实的实践机会,学校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衔接,让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新考验更快地进入学生的学习内容当中, 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思想与方法,从而实现更加积极有效的定向培育,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互利。

(四)实现企业信息化

近年来,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建立了快捷、可靠的信息传递系统,企业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了以商流为核心,以信息流和物流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速度,因此在企业管理创新中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建立密切的联系,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扩大业务项目,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通过应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不断延伸信息技术,延伸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信息化以优化企业业绩和提高企业素质作为整体目标,借助于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快速把握市场先机,组合优化企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等资源,开展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途径

企业对其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是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对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而后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中,强调的最主要的优化原则就是重视企业业务管理中的整体性,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传统的部门分割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善,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从而使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从整体上来讲,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首先对企业业务管理中的各个流程进行识别;然后找出所有流程中的关键流程,对其中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其次,按照分析结果及业务流程优化原则,对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的优化设计,尤其要注意关键流程的设计与优化;最后是新流程的实施阶段,将新流程投入到实际的业务管理当中,并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适当的调整。

进行合理的业务流程优化之后,能够起到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作用,就需要对新流程的实施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好的业务流程优化,能够使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出现较大的转变,企业的业务管理不再是单纯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而是从整体上来进行组织的,企业内部的团体协作,员工也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中,这说明本次企业信息管理创新是成功的。

结语

信息时代既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实情况是,企业在推动本企业管理变革的同时,企业的市场范围会不断扩大。因此,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团队,才能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篇(10)

现在有一股流行病,为了要赶上潮流,不少企业迷信电子商务,网络化和信息化,对企 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对如何使自己的企业实行数字化管理,以便更快更好地与网络化、信 息化接轨缺乏耐心和明智的决策,指望一夜之间就能驶上信息化管理的快车道。实际上,作 为企业来说,加入电子商务,实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的目的还是为了用更少的投入获取最 大的效益,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为达到其经营目标而须借求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因此, 在走向网络化、信息化之前,我们的企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改变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要将多层次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型的管理系统进行扁平 化、内部网络化,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更便捷,实 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拆除传统的一层一级的管理藩篱,使管理者与员工、各部门之间的交流 和沟通更直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其次,彻底改变传统管理的思维方式,从企业组织的整体出发,在重新设计和优化企业 的整体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重建每个员工、每道工序的数字化基础,并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的要求,这样,在新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数字化管理基础才能成为企业走向网 络化,信息化的坚实基础。

处理好管理软件引进

消化与自主开发延伸关系

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企业安全角度出发,我们不能不提出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国 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和走向世界的双重欲望的挤压下,必然 希望从管理技术手段上抢占制高点,以便迎头赶上,而眼前的现实是国内中小企业占企业总 数的90%以上,企业基础管理薄弱,部门、岗位职责不清,业务流程不顺,内部控制不强, 虚假数字猖獗,各部门自行封闭,信息的采录、传输速度慢,时效性差,运用信息进行决策 与管理的能力受到限制,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我们的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是60年代的管理,80 年代的网络,90年代的硬件,很显然我们不能按着心情的急切来办事,必须立足现实,瞄准 先进,放眼未来,在对先进的管理软件进行必要的引进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并逐步走上 自我开发延伸,从而最终拥有自主版权的管理软件的路子。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两点 ,否则当我们走上自我开发之路之时就会成为走向落后之日,当我们拥有所谓自主软件之时 ,就会成为重新与世隔绝之日。

第一,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要素贯穿始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企业经营的内外环 境充满着很多变数,加入世贸组织,走向世界,必然带来竞争的国际化,在这瞬息万变的信 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克强制胜的惟一法宝就是不断创新,而企业管理的每一项创新 ,包括组织结构的创新、技术创新、经营策略的创新、核算创新等等都需要自己的管理软件 能及时跟进,甚至要求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管理软件首先进行创新,这样管理实务的创新与 管理软件开发的创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支持,将创新融洽在企业发展壮大 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的管理软件才能使企业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至落伍 ,并具有中国特色、企业特色。

第二,必须始终瞄准国际市场和标准。这个要求的提出不仅是要求紧跟国际标准,而且 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使在不断创新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软件能与国际标准兼容,在一 定的条件下,向国际市场推销我们自己的管理软件。这个要求的提出,显然不是夜郎自大或 是盲目乐观,事实上,我们有这方面的潜力,关键在我们自己。

处理好企业信息化管理

所需人才的内培与外聘的关系

今天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同时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我们的企业必然要担 负起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又要不断汲取世界先进科学知识来促进我国从工业经济最终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这样双重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随着知识对发展经济的 作用的越来越大,在劳动者中从事知识工作的知识工人也在不断地增加,作为企业管理者必 须从思想首先改变对知识工人的看法,不再是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属下,而应该看作是使企 业走向网络化、信息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共同管理者,不再把对知识工人的劳动支付的报酬 看作是“成本”而应将拥有知识工人看作是企业的一份“资产”,使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上不断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对知识工人特别是高级知识工作者 的渴求,往往引发企业与企业之间,以至于国与国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争夺的结果要么两败 俱伤,要么得不偿失,如其愿者毕竟可数,因此,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管理上应该坚持 自培与外培相结合,不偏不倚。

上一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 下一篇: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